《名医类案》中运用温胆汤治疗失眠验案赏析
温胆汤加减治失眠医案、配方
温胆汤加减治失眠医案、配方失眠为神经系统的一种常见病,而顽固性失眠是指以长期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主要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睡和再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或生活质量有关研究表明,多数患者存在精神、情志的刺激,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失调。
失眠系临床常见之症,属中医不寐范畴。
其病因多为情志所伤,肝郁化火,灼炼阴血,炼液成痰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聚湿为痰,蕴而化热,致痰热内扰,魂不归舍而致不寐。
如《沈氏尊生书·不寐》云:“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详,虚烦不眠”。
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胜不得入于阴。
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因心主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而阴阳气血之来源,由水谷之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神得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乘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智安宁。
若肝郁化火,或痰热内扰,神不安宅者以实证为主。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或由心胆气虚,或由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神失养,神不安宁,多属虚证,但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夹兼。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温胆汤有促眠作用及其调节失眠症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
因此化痰清热,和中安神可作为治疗失眠的重要手段。
【临床应用】盛氏18应用温胆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56例,疗效良好。
观察对象: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21~78岁,平均48.5岁;病程最长16年,最短2个月。
轻者寐不酣,多梦易醒。
重者彻夜不寐,精神恍惚。
治疗方法:采用温胆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味。
药用:姜半夏15g,茯苓20g,生甘草6g,陈皮10g,枳实10g,竹茹10g,夏枯草15g,珍珠母30g(先煎),石菖蒲12g,远志10g,郁金12g,丹参15g,生薏苡仁30g,合欢皮15g,夜交藤30g加减:肝血不足者加当归、白芍;心阴不足者加柏子仁、麦冬、琥珀;心气虚者加党参;有痰热之象者加黄连彻夜不寐者加蝉衣。
【中医典型病案】温胆汤治疗失眠
【中医典型病案】温胆汤治疗失眠临朐县海浮山医院国医堂胡光前副主任医师,30年来运用经方验方治疗疑难病症的部分验案,为使大家进一步认识中医药治病的一些特点,特推出30余例中医中药治疗有效案例,每期一例,每月四期,欢迎大家关注。
温胆汤治疗失眠案例:患者,男,43岁,长期失眠,久治不愈。
每至晚则担心不已,常备佳乐定1片。
酸枣汤,安神定志丸也服了很多,疗效不满意,且近期易怒、烦躁,有时惊悸不安。
故来诊,精神不振,不愿多言,面色灰黄,舌尖红苔厚稍黄,尚湿润,脉滑稍弦。
痰热扰心,肝胆郁热,予温胆汤加味:半夏15g、云苓15g、桔红12g、枳实15g、竹茹20g、柴胡15g、黄芩15g、龙胆草10g、牡蛎30g、川楝子10g、甘草10g、郁金15g、大黄6g,取6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睡眠改善,已能熟睡3小时,性情好转,但仍心中不安。
舌仍红苔减少,脉大稍滑,痰热未净。
上方去龙胆草、大黄,加枝子12g、丹皮15g、百合15g、远志15g、夜交藤20g,继取15剂。
复诊述已不服安眠片,睡眠已基本正常,情绪稳定,嘱服一段时间参松养心胶囊后停药。
按:温胆方是一名方,虽谓温胆,实则清胆,主治虚烦不眠、惊悸不安之症。
痰热为患。
现在临床已大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灵活加减可应对多种病症。
常见加味药物如柴芩;龙牡;黄连;归芍;丹枝;苍柏;羚藤;蚕蝎;硝黄等等,可谓一方无敌,左右逢源。
胡光前国医堂主任,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山东省基层名中医。
从医30多年,曾多次在专家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主要治疗:肾脏病、风湿病、糖尿病、肠胃病、心脏病、气管炎、哮喘、老年病、妇科病等多种疑难病症。
坐诊地点:海浮山医院门诊楼三楼国医堂坐诊时间:早8:00-12:00;下午13:30-17:00。
闻莉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经验
关键词 : 失眠; 温胆 汤; 专家经验 ; 闻莉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4 9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0 7 0 4 【 2 0 1 3 ) 1 1— 0 0 2 8— 0 1
闻莉教授运用温胆 汤加减治 疗痰 热 内阻 的失眠 病证 效果
本 案患者 中年 , 气血不和 , 加之平素生 活不规律 , 嗜食厚 味 ,
2月 2 9日二诊 : 上 症 减轻 。脉 弦缓 , 苔 薄 白。续 上方 去土
鳖、 红花 , 加玫瑰花 1 0 g 。7剂。 3月 7日三诊 : 睡 眠症 状改善 , 可 以安 稳入睡 , 精神状 态好 ,
闻老师对 于失 眠的治疗提 出以下五点主张 : ( 1 ) 泻心火 。心 藏神 , 心火亢盛则 神不安 , 则 无 法安 眠。运 用黄连 、 炒栀 子泻 心
痰, 止 呕除烦 ; 枳 实行气 消痰 , 使痰 随气下 ; 陈皮 、 茯苓 、 甘草理 气
健脾和中 ; 生姜 、 大枣调 和营卫。诸药合 用 , 共 奏理气化痰 , 清 胆
和胃之效 。服药月余后 , 患者 睡眠 改善 , 气色红 润 , 余 无 明显 不 适, 至今未有复发 。 闻师认为 , 久病成瘀 , 瘀积化痰 , 此痰 为体 内的污浊之物 , 非 狭义之痰 , 所 以病 人 常有舌 紫 , 甚有 瘀斑 , 气血 不通 的症状。在
眠的同时 , 加入四物汤或其他补血 的药物 , 会有更好 的效果 。久
温胆汤一方出 自 《 三因极一病 证方论》 , 由半夏 、 竹茹 、 枳 实、
陈皮 、 炙甘草 、 茯苓 、 生姜 、 大枣组 成 , 有 理气化痰 、 清胆 和 胃的功
“温胆汤”巧治失眠
“温胆汤”巧治失眠温胆汤是我们临床当中相当常用的一张方子,主治胆虚气郁痰阻证。
临床上可用此方治疗虚烦不眠、呕吐呃逆、头晕头痛、惊悸不宁、癫痫等疑难杂症。
历史上被命名为“温胆汤”的方有很多,据收方最全的《中医方剂大辞典》统计,有12首之多,而方名含“温胆汤”三个字的有28首之多。
其中大同小异的方不少,用得最多、影响最大的是出自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温胆汤。
今天我们主要掌握这首“温胆汤”,然后就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类方。
《三因方》中的温胆汤温胆汤由下列几味药组成: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甘草、茯苓、姜、枣。
温胆汤的组方也可以看成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二陈汤”的加味方,组方结构不复杂,即由化痰饮的半夏、茯苓、竹茹,与理气开郁的陈皮、枳实,护中和胃的姜、枣、草组成。
关于主治症,原书有两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虚烦证治》:“温胆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
又治惊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惊悸证治》:“温胆汤,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症,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从这两段主治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温胆汤主治的失眠伴有“虚怯”、“易惊”、“心虚烦闷”、“梦寐不祥”等精神心理症状,甚至可能会出现“幻听幻视”这种“异象感惑”。
从古代藏象学说来看,这一系列症状都和胆主决断,和人的勇怯有很大关系。
中医将这种情况归结为胆病,称“胆虚”,或“胆寒”、“胆热”等。
胆的功能异常,不能助脾胃消化,就能生痰生饮,痰浊阻碍了少阳胆经的升发与决断,就会出现胆怯、失眠、惊悸等症状,既然病机的关键是“气郁痰阻”,所以治疗的关键当然是“理气化痰”。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意思是:胆是升发或称首发之腑,对应一年四季的春天,胆如果不能升发,如大自然没有春天,万物不能发动,其他十一脏的功能也就不能启动,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不能睡、不能吃、不能听、不能看、不能干、不能思考,情绪低弱,大小便不畅等,严重的患者会有自杀倾向。
失眠效方温胆汤探析
")*!+,$*-.!##(/#*+
##,$+#"
温胆汤始载于南北朝时期名医 姚僧垣之 ! 集 验 方 "# 历 代 数 经 衍 化 # 每多用治 失 眠 $ 不 寐 之 证 # 特 别 是 近 年来临床应用颇为频繁 # 在失眠等神 经精神疾患中屡建奇功 # 笔者临床用 于失眠每 每 奏 效 # 所 获 良 多 # 现 就 其 源流$ 配伍及临证加减体会试作分 析 #以抛砖引玉 # 与同仁商榷 %
量以合证 % 观温胆汤全方 # 清胆者仅竹茹一味 #其甘寒 而恰入胆胃经 # 既可清胆热 #又可化痰热 % 临证必须以 烦扰程度 $ 舌苔舌质来推断胆热 $ 痰热的程度 # 以权衡 其用量的轻重 # 用量宜为 ., "(#-# 是为方中竹茹 清 热 化痰用药之精要 %
*+*
临床加味
!三 因 "温 胆 汤 方 燥 湿 化 痰 $清 胆 宁
"
配伍要义 ! 集验 " 温胆汤用治胆气虚寒所致的虚烦不得眠之
证 # 方中生姜辛温 # 用量独重 # 是其他药物用量的 ! "’ 倍 # 功擅温胆舒郁 $ 散寒化痰 # 为君药 * 半夏降逆和胃 $ 燥湿化痰 #和胃气而通阴阳 #为臣 %二药相须为用 #既散 寒饮 # 又温胆寒 # 使胆腑得温 # 胆气得舒 # 胃气得和 # 夜 寐得安 %橘皮性温燥湿 $ 理气化痰 #枳实下气行痰除痞 # 二药共具宽中理气之功 # 使气行木达 # 气顺痰消 * 竹茹 性凉 # 清热化痰 $ 止呕除烦 # 药量为温性药物用量的 ()
如桴鼓 # 是故温胆汤组方之中应注重竹茹与半夏用量 之变化 #以及临证药味加减 #以求恰与胆气虚寒或胆热 痰阻之证相应 %
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60例临床分析
细菌 感染还 是病 毒感染 , 有较 好疗 效 , 风热 闭肺 、 热壅肺 型 均 对 痰 肺 炎喘嗽 疗效尤 佳 。
温 胆 汤加减 治疗 失眠 6 O例 临床 分析
黎 顺成 徐 雪怡 ”
摘 要: 目的 : 温胆 汤 治疗 失眠 的临床 疗 效。方 法 : 临床诊 断标 准收集 失眠 患者6 例 , 探讨 按 0 随机 分 为 治疗组 3例 和对 照组3例 , 0 O 治疗 组 采用 温胆 汤加 减 治疗 , 对照组 采 用西 药治疗 。 所有 患者在 治疗4 周后根 据《 中药新 药临床研 究指 导原 则》 中失眠症 的疗效标 准 比较 两 组 疗效 。结果 : 两组 疗效 比较 , 差异有 统 计 学意义 。结论 : 汤治疗 失 眠疗效显 著 , 温胆 值得 临床 推 广。
中 图分类 号 : 5 31 R 6 .2 +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 6 0 7 ( 0 2 1 — 0 8 0 1 0 — 9 9 2 1 )0 0 0 — 1
支气 管肺 炎是fd 常 见病 、 l L ' 多发 病 , 临床 治疗 以抗 感染 、 祛痰 2 治疗 结果 为 主 。笔 者在 常规西 医治 疗基 础上 加用 麻杏 石甘 汤加 味治 疗 , 获 两组 临床疗 效 比较见 表 l 。 满 意疗 效 , 报道如 下 。 现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 资料 : 有病 例均 符合 支气 管肺 炎诊 断标 准 : 热 , 所 发 咳嗽 , 气促或 呼吸 困难 ; 有 固定 的 中细湿 哕音 , 肺部 x线胸 片见小斑 片状 阴影 。 选人患儿 8 例 , 共 O 随机分 为治疗 组和对 照组各 4 例 。治疗 0 组 4 例中, 0 男性 2 例 , 性 l 例 , 最短 2天 , 长 1 。对 2 女 8 病程 最 3天 注: 与对 照组 比较 ,P O 5 <. 0
温胆汤治疗失眠
温胆汤治疗失眠失眠是指因入睡困难或易醒、早醒及醒后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工作或生活质量的病证。
本病现代中医亦称为“失眠”,旧称“不寐”、“不得卧”等。
失眠的病因病机相当复杂,病因有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等。
其病机总的来说是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不宁,可分为虚实两类。
老师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及总结,认为该病在临床上主要为痰热内阻所致,多侵犯少阳和阳明两经,为多火多痰之疾。
究其原因为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长期情绪紧张,精神压力加大,使一些人思虑气结,久则伤脾,脾虚不能化湿,湿痰内生,又因平素饮食不节,恣食肥甘醇酒厚味,以致宿食停滞,酿成痰热,火炽痰郁,痰热阻遏心窍,扰动心神而致心神不安,神不安则不眠。
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云:“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
”早在《素问·逆调论篇》中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论述。
临床中老师一般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阻型失眠。
方中半夏为君,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清热化痰除烦,且清膈上之热;枳实除三焦痰壅;佐以陈皮理气燥湿,白茯苓健脾渗湿,湿去痰消;使以生姜、大枣、甘草益脾和胃,且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
处方中老师喜合用酸枣仁汤,老师认为失眠的发生,虽涉及心、肝、脾、胃、胆、肾的病变,但总关心神。
酸枣仁汤是医圣张仲景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的主方,该方主次分明,配伍精当,一直为历代医家所推崇。
方中重用酸枣仁养心安神为主,佐以川芎活血疏肝,茯苓化痰理脾,知母清热滋肾,甘草和中以调和诸药。
二方合用肝气条达,脾土健运,痰火自平,心神乃安,失眠自愈。
基本方药为:酸枣仁30克,茯苓15克,法半夏、川芎、陈皮、竹茹各10克,枳实、炙甘草各6克。
每日1剂,煎取2次汤药混合后,分2次服,其中必有1次在夜间临睡前1小时服下。
临床辨证加减:头晕目眩,或顽固失眠者,加夜交藤、珍珠母(先煎);内热重者,选加栀子、黄连、知母等;心中烦闷不舒,或口苦咽干明显者,加柴胡、黄芩;惊恐、梦多者,加龙骨、牡蛎;气血虚者,加黄芪、当归;脾虚便溏者,去枳实、竹茹,选加党参、山药、苍术等;内滞饮食者,选加神曲、炒山楂、炒鸡内金、炒莱菔子等。
温胆汤加减治疗慢性失眠验案一则
中, 记 忆力 下降 , 纳差 , 伴 口干 口苦 , 胸 闷心烦 , 舌红 苔 薄 黄, 脉 细 数 。西 医诊 断 : 慢性失眠; 中 医诊 断 : 不寐 。病
机: 痰 热 内扰 , 心 阴不 足 ; 治则 : 化痰清热 , 养 心 安神 ; 处
方: 温胆 汤加减 : 陈皮 1 5 g , 远志 8 g , 竹茹 1 5 g , 五味 子 5 g , 酸枣仁 1 2 g , 茯苓 1 5 g , 半夏 6 g , 枳壳 8 g , 麦 冬
温 胆汤 加减 治 疗
镇安 神 , 巩 固疗效 。如是则 不寒不 燥 而胆常 温矣 。
(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2 — 1 0 )
慢 性 失 眠验 案一 则
卢锦 东 谢 平金 林 勇凯 温俊 茂
( 广 州 中医 药 大 学 第 一 临 床 医 学 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4 0 5 )
一
小时; 白天 困倦 感减 , 口干 口苦 、 胸 闷心烦 减 、 食 欲正 常 。 原 方加 生龙 骨 、 生 牡蛎各 3 0 g , 继服 6 剂 。服 1 1剂后 睡 眠基本恢 复 正常 。 按: 失 眠症 又 称 入 睡 和维 持 睡 眠 障 碍 ( D I MS ) , 多 指 患者 对 睡眠时 间和 ( 或) 质 量不满 足 , 影 响 白天社会 功 能 的一 种 主观体 验 , 中 医学 称其 为 “ 不寐” “ 不得 眠” “ 不 得 卧” 等 。是 以经 常 不 能 获 得 正 常 睡 眠 为 临 床 主 要 特
方药 宣 用 中国民间疗法
CHl NA S NATURO P ATH Au g .20 1 4 .
半夏 、 陈皮 、 枳壳 、 竹茹 开 胃土之郁 , 炙甘 草清 热化痰 ; 麦 冬、 五 味子 养 阴生 津 ; 远志、 酸 枣仁 养 心 安 神 ; 茯苓 燥 湿 健脾 , 与远 志相伍 共 养 心神 。复诊 加 生 龙 骨 、 生 牡蛎 重
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临床效果观察
s i x c a s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i n s o mn i a i n o u r h o s p i t l a we r e s e l e c t e d a n d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n d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c c o r d i n g t O d i f f e r e n t t r e a t me n t s ,w i t h 1 8 c a s e s i n e a c h g r o u p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a s g i v e n z o p i c l o n e t a b l e t s , wh i l e
温胆汤加减治疗不寐的临床应用体会
不 寐又 称为失 眠症 , 主要是指 患者入 睡 困难 、 夜 间易醒 、 早 醒或 者 进而导 致睡 眠时 间明显减少 或者 睡眠质 量 显著 下 力大 导致 精 神紧 张 , 常常 每晚 凌晨 1 : 0 0~ 2 : 0 0时均 可 感 到精 神 相 对 醒后无 法再 次入 睡 , 亢奋 , 进 而无 法入 睡 ; 即便入 睡 , 其 入 睡时 间不 足 5 h 。 同时 梦多 , 早 晨 降的 一种症 状 , 对 患者 的生活 及 工作 造成 极 大 的影 响 。 现 阶段 , 临 但 随着 治疗 时 间 的增 加 , 西 药 感到 恶 心 。舌 质红 , 脉弦数无 力 。中医辨证 其 为痰热 扰心 , 肝郁 化 火 。 床上应 用镇静 催眠类 的西药 进行 缓 解 , 因此 治 疗过 程 中应 以清化痰 热 、 疏 肝解郁 , 同时养心 安神 、 益气 补血 为 治疗 的副作 用越来越 大 , 即便是 短 期服 用 也极 易 出现 白天 嗜睡 、 乏 力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6 ) 1 5— 0 0 7 5— 0 1
温 胆汤 首见于 南北 朝名 医姚 僧垣 的《 集验方》 , 转 载 于 唐代 孙 思 细无力 ; 平 日痰多 黄稠 , 口苦 , 且 喜冷 饮 。辨证 其 为痰 热 内扰 , 心 胆气 益 气安 神为 主。故采 用温 胆 汤 加 邈 的《 备 急千 金要方 ・ 卷十- - ) 及 王焘 的《 外 台 秘要 》 , 由枳 实 、 陈皮、 虚 。因此治 疗过程 中 因以清化 痰热 、 竹茹、 半夏、 甘草 、 生 姜 6味 中药组成 , 以其 温养 胆气 为主要 功 能 , 用于 减治 疗 , 组 方如 下 : 陈皮 1 0 g 、 茯苓 1 2 g 、 枳实 1 0 g 、 半夏 1 0 g 、 大枣 4枚 、 胆寒所致之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但后世不断扩展 , 及至宋代陈无铎 甘草 5 g 、 竹茹 1 0 g 、 太 子参 3 0 g 、 丹参 1 5 g 、 珍珠母 2 0 g 、 远志 6 g 、 酸 枣 仁 在《 三 因极一病 证方 论》 中, 将《 千 金》 原 方 加茯 苓 、 大枣, 指证 不再 说 1 2 g 。用水 煎服 , 每 日1 剂, 连服 9剂 。二诊 时患者 的 睡眠 质量 得 以 明 显改 善 , 嘱咐其 继续服数 剂 , 失 眠痊愈 。 是“ 胆寒” , 而说是“ 气郁生涎 ( 痰) , 变生诸症” , 主证也扩充 为“ 心胆 按 : 患 者症 状多 , 且 复杂 , 中医辨 证 其 为心 胆气 虚 , 痰 热 内 忧 。心 虚怯, 触 事 易惊 , 或 梦寐 不详 , ……或 短气 悸 乏 , 或 复 自汗 , 四肢 浮肿 ,
【新提醒】温胆汤治疗失眠病案的细节
【新提醒】温胆汤治疗失眠病案的细节
患者宋某,男,47岁,眠浅易醒、早醒3年余。
18年12月23日初诊。
三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入睡困难,眠浅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卧床则思虑纷纭。
叙述病情细腻,从头到脚,还有对症状的个人猜测,都很详细。
面色青黄,形体中等偏瘦,有时饮酒,喜欢喝水。
眼睛比较大,眼睑红。
脉沉弦,舌尖红,苔白腻。
病人没有吃过西药。
印象:敏感多疑,语言丰富,半夏体质;面色青黄,脉沉弦,舌尖红、眼睑红,柴胡体质。
考虑温胆汤加牡蛎、薏苡仁。
竹茹10枳壳10清半夏12陈皮15茯苓15甘草5生姜10牡蛎15薏苡仁15黄芩5大枣10,免煎颗粒,六付。
然后一直没有复诊。
今天患者才来,告诉我:当时下午拿的药,喝了一半,当晚就睡了,睡得特好。
第二天早晨起来有点头疼。
怀疑这中药里面掺了安眠药,喝了四天,不敢再喝了。
停了后又睡不着。
后来听一吃过抗精神病药的朋友劝他,才喝完剩下两付。
患者补充,有小三阳病史。
舌苔还是比较白。
今天我把原方加了10克柴胡和6克茵陈。
体会:温胆汤纯降无升,治疗这种敏感多疑的半夏人的失眠效果迅捷,但是患者合并有柴胡体质,有点表邪不解,长期小三阳,内有湿热伏邪。
纯降无升的温胆汤,就有了类似西药的副作用:阳气当出时就出不顺畅,出现了表气困束的症状。
这次加柴胡解少阳之表,茵陈除里伏之湿。
【《名老中医方剂医案》温胆汤】
【《名老中医方剂医案》温胆汤】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组成】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各6g) 陈皮三两(9g) 甘草炙,一两(3g) 茯苓一两半(4.5g)【用法】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现代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
【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或呕恶呃逆,或眩晕,或癫痫等,苔腻微黄,脉弦滑。
【方歌】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症除。
【证治机理】本证乃因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
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
若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则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浊阴上逆,则呕吐痰涎或呃逆;痰蒙清窍,则可发为眩晕,甚至癫痫;苔腻微黄,脉弦滑均为痰热内扰之象。
治宜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方解】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
竹茹清胆和胃,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为臣药。
君臣相配,既化痰和胃,又清胆热,令胆气清肃,胃气顺降,则胆胃得和,烦呕自止。
陈皮理气和中,燥湿化痰;枳实破气化痰;茯苓渗湿健脾以消痰;生姜、大枣和中培土,使水湿无以留聚,共为佐药。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综合全方,半夏、陈皮、生姜偏温,竹茹、枳实偏凉,温凉兼进,令全方不寒不燥,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如是则复其宁谧,诸症自愈。
温胆汤最早见于《外台秘要》引《集验方》,方中生姜四两,半夏(洗)二两,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炙)二枚,甘草(炙)一两,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
是方药性以温为主,后世多以此方化裁,亦用治“虚烦”诸症。
其中,尤以《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温胆汤为后世所喜用,其减生姜四两为五片,另入茯苓一两半,大枣一枚,遂使方之温性有减而凉性得增,然仍沿用“温胆”之名。
罗东逸云:“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
【名医名方】名老中医谢昌仁应用温胆汤实战案例二、中医成才三大要素
【名医名方】名老中医谢昌仁应用温胆汤实战案例二、中医成才三大要素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
”后世在此基础上,对其适应范围不断有所扩大。
余和导师谢昌仁主任中医师(全国首批500位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津贴)在多年临床中,喜用本方治疗痰热内扰,胆胃不和诸疾,收效颇卓。
现结合导师的经验,对温胆汤的理论认识及其加味方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方义分析温胆汤原方由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生姜、甘草6味药组成,而无茯苓。
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所载的温胆汤则比原方多茯苓、人参、大枣3味药;明代《景岳全书》所载的温胆汤比原方多茯苓、大枣2味;清代《医宗金鉴》所载的温胆汤则比原方多茯苓1味,用以治疗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之证。
余在临床中所用的温胆汤则为炒竹茹6~10克,枳实(或枳壳)6~10克,制半夏10克,陈皮5克,茯苓10克,炙甘草3~5克。
本方以竹茹、枳实清肝胆之热,降胆胃之逆,重点在治热;半夏、陈皮燥湿祛痰,理气和胃,止呕降逆,重点在治痰;茯苓、甘草健脾去湿,和中安神。
全方以半夏、陈皮温性药与枳实、竹茹凉性药相配,清热而不过寒,化痰而不嫌燥,理气降逆,和胃止吐,安神定惊。
对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眠,胆怯惊悸,肝胃不和的病症有较好疗效。
既然温胆汤的组方要点是清痰热、和肝胆,为什么古代医家不叫它清胆汤而取名温胆汤呢?这是根据胆在生理上,以温为舒,以不寒不燥为宜。
古代医家常将正常生理情况下的肝胆之气比类如春气之温和。
若痰热内扰,肝胆失春气之温和;若痰热得清,肝胆之气则恢复其生、升的特点,达到舒调畅达,恢复少阳胆气之常。
故本方可间接地达到“温胆”之目的,这可能便是本方功用的“清胆”而取名“温胆”的原因所在。
临床应用余在临床中常将温胆汤灵活加减后运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肝炎、胆囊炎、神经官能症、精神病、癫痫、耳源性眩晕、慢性支气管炎、更年期综合征、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见肝(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候。
《名医类案》附子运用例析
《名医类案》附子运用例析
茅晓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
【年(卷),期】2001(017)005
【摘要】@@ 历代名医验案的精髓之处,在于病机的辨定与治法方药的有机结合.巧妙的方药配伍,更能启示心智,开后学之无穷法门.本文例析名案数则,略窥良工用巧之迹.rn1痰证(附子理中汤)rn张致和治沈方伯良臣患痰嗽,昼夜不能安寝.屡易医,或曰风、曰火、曰热、曰气、曰湿,汤药杂投,形赢食减,几至危殆.其子求治,张诊脉沉而濡,湿痰生寒,复用寒凉,脾家所苦,宜用理中汤加附子.其夜遂得贴枕,徐进调理之剂,果安(《名医类案·卷三·咳嗽》).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茅晓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
【相关文献】
1.略论《续名医类案》中甘遂运用规律 [J], 赵占领;刘丹彤;张小勇;吴印亮;宋慧荣;罗亚敏;陶晓华
2.《名医类案》中运用温胆汤治疗失眠验案赏析 [J], 韩文均;杨慰;叶玉妹
3.试析《名医类案》外治法之运用 [J], 刘惠玲;童光东
4.基于《名医类案》数据分析补中益气汤方药运用规律 [J], 陈嘉琪;刘媛媛;许晗;
齐心;杨婧妍;杨必安
5.附子、白附子鉴别运用 [J], 张丽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祝谌予十味温胆汤治疗失眠不寐医案
祝谌予十味温胆汤治疗失眠不寐医案刘某,女,50岁1996年1月2日初诊。
患失眠十余年,每晚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甚至彻夜不眠,经多方治疗,终不见效,非常痛苦,长期服用氯硝西泮(每晚1片),头晕耳鸣,嗳气,不思饮食,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证属痰热内扰。
治法:化痰清热,养心安神。
处方: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炙)、竹茹、枳实、菖蒲、远志、枣仁、五味子、夏枯草、女贞子、早莲草各10g。
七剂。
水煎,每日午睡及晚上临睡前服用。
药后失眠改善,每晚能睡四五个小时,食纳增加,口苦减轻,仍耳鸣头晕,嘱其停服氯硝西泮,效不更方,守上方加首乌藤、川断各15g,枸杞子、白蒺藜各10g,继服十四剂,诸症消失,已能安睡,守方取三倍量制成蜜丸常服,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为祝谌予治疗失眠验案之一。
本案系痰热内扰所致不寐。
《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引徐东皋语:“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
唐容川《血证论·卧寐》中说“肝经有痰,扰其魂而不得寐者,温胆汤加枣仁治之。
”祝氏所用十味温胆汤是其所创制的经验方,不同于张景岳所论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的十味温胆汤。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茯苓健脾利湿;陈皮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炙甘草益气和中;枳实下气行痰;竹茹清热化痰;菖蒲、远志豁痰开窍;酸枣仁、五味子收敛心气,养血安神;加入对药夏枯草与半夏,女贞子与旱莲草,实有交通阴阳之妙。
因半夏得至阴之气而长,夏枯草得至阳之气而长,女贞子冬至之日采,旱莲草夏至之日收,故可引阳入阴,交通阴阳。
二诊考虑本例病久肾元已虚,故加川断、枸杞子、白蒺藜、首乌藤滋补肝肾,以固其本。
服后诸症消失,安然入睡。
本着“慢性病效不更方”的原则,用蜜丸常服,以巩固疗效。
——《古今名医医案赏析》【按语】刘某,失眠,结合其头晕耳鸣等兼证及舌脉征象,祝师辨为痰热内扰所致不寐。
治法以化痰清热,养心安神为主。
十味温胆汤化痰导浊定志,又患者年已五十,为阴血不足之体,故加二至丸以滋补其阴。
孟澍江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不寐医案
孟澍江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不寐医案罗某,女,38岁1993年3月21日初诊。
主诉:长期失眠已近五年,素体羸弱,肝木素旺,烦劳过度,数月来彻夜不能入睡,烦躁不安,每用镇静安眠之品,亦不能入睡。
诊见舌红苔黄,口苦。
诊为胆热索盛,心火独亢,必须清胆火,泄心火,乃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处方:黄连3g,陈胆星6g,枳实9g,半夏9g,山栀10g,莲子心4g,竹茹10g,竹叶心10g,甘草3g。
服药后,未见明显好转,依然不能入睡,心中烦,大便秘而不爽,以火邪正盛,用前方加大黄炭3g以泻其腑,又服五剂,虽有睡意,仍不能安然入睡,但药证尚合,不用更张,仍守原方调治再服七剂。
待再诊时,病者自言已有睡意,且能安睡三四个小时,唯感头昏,口微干,此为火盛阴伤之象,复以黄连阿胶汤,以加强泄火之力,十日后,病者能安睡如常。
【按】失眠一症,原因甚多,有因血虚不能养心者,有因胃不和者,有因阴虚火旺者。
根据临床所见,本证均非上述原因,所以久治无效。
孟教授在诊察该病例辨证时,紧紧抓住舌红、口干、心烦等症,所以断定为胆热心火均盛,火盛必须泄火,泄火必以苦,因此取用黄连温胆汤即为合拍。
孟教授还强调指出,对这类患者,在治疗时还应多做疏导工作,解除对失眠的心理负担,尽量使他们在思想上得到放松。
同时,在白昼要适当加强活动,不要整天萎靡不振。
而到晚上要及早上床休息,不能睡不着就起来走动,以免“散神”而更难入睡。
另外,所用的煎剂应在睡前服头煎,且头煎应煎得时间长一些,目的时尽量使头煎的药力强一些,以促进入眠。
对这类患者的诊治应有一定的耐心,因一般来说,中药的安眠作用较缓,很难期望服用一二剂即能使顽固性的失眠得愈,所以应充分把情况与患者讲清,鼓励其坚持服药。
对已有服用西药安眠药习惯的患者,在开始服用中药时,安眠药一般不宜立即停用,可在与中药合并使用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减少安眠药的用量,直至完全停用。
一《临床中医家孟澍江》【按语】痰火扰心,心神不宁,劳累过度,火炽痰热,治法宜清火化痰。
医案故事-失眠(温胆汤方证)
医案故事-失眠(温胆汤方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龙医生今天起得早,看到昏蒙蒙的天气,心情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
这时来了一个患者复诊,咽喉痛的难受,今年冬天不下雪,天气又干燥,上火的病人很多,龙医生给他用了西青果颗粒和冬凌草颗粒各一袋,一日三次服用,患者说,喝了效果很好,今天已经不痛了,那就效不更方,继续巩固吧。
这个病人走了后,母亲急匆匆赶过来,悲痛地说:“你姨夫今天早上突然过世了,咱们马上过去看看。
”龙医生闻言呆立在当场,姨夫才六十多岁,这么突然,时也,命也!命数到了,神仙也难救啊!他是晚上睡过去的,这样的方式,家里人接受不了,睡前他还嘱咐小姨要吃药喝水,没想到一夜之后便成了阴阳永隔。
龙医生和母亲赶到小姨家后,看到小姨和她的两个女儿悲痛欲绝的样子,自己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姨夫是个勤快的人,照顾小姨很周到,猛然离去,小姨的生活被打乱了,葬礼过后,每每会想起姨夫,逐渐憔悴了,常觉得胸中有一口气散不开,还有心慌气短,失眠也很严重想了各种办法也得不到缓解。
最后来到龙医生的门诊,四诊合参后,感觉小姨心病居多,也有惊吓的原因。
于是,开了温胆汤颗粒剂,送服血府逐瘀丸,开了五天的药,开完药后,龙医生对小姨说:“人各有命,现在想啥都没用了,把自己身体照顾好,生活还要继续,不要给孩子们添麻烦,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换个环境,去我妹那里住几天,对你的病也有帮助。
”五天后,小姨复诊,很高兴,药到病除,睡眠也好了,安眠片也停了,每天晚上都睡得很好,困扰多年的便秘也好了,服到第二天,大便就通畅了,浑身轻松。
龙医生看到疗效那么好,效不更方,继续巩固治疗,后来小姨的身体和心情都逐渐好起来,心病还须心药医,时间是治疗的良药,龙医生也默默祝愿她能早日恢复!备注:温胆汤颗粒剂方:茯苓,半夏,竹茹,陈皮,枳壳,生姜,大枣,首乌藤,炙甘草各一袋。
一次顿服,一日2次,送服血府逐瘀丸12克。
临床实战:温胆汤治疗不寐案
临床实战:温胆汤治疗不寐案〔不寐案〕万某,男性,24 岁,初诊。
主诉:失眠 2 月余。
现病史:患者大学毕业不久,自觉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近2 月出现失眠,多方求治不效,遂来求诊。
证见:失眠,入睡困难,口干口苦,不欲饮,心烦,大便黏滞不爽,食后腹胀,舌红边有齿痕、瘀斑,苔黄腻,脉滑细数。
辨其证属肝郁脾虚,痰郁化热。
治以疏肝健脾、清热化痰。
方药如下:半夏 15 g,茯苓 25 g,橘红 25 g,枳壳 10 g,黄连 10 g,石菖蒲 15 g,郁金 15 g,远志 15 g,白术 15 g,党参 15 g,赤芍 20 g,炒枣仁 20 g。
7 剂,水煎服。
二诊:3 月 28 日,服药后,失眠,入睡困难好转。
仍有腹部胀闷,劳累后腰酸。
上方去郁金,加砂仁 15 g、巴戟天 15 g 。
继服 7 剂。
三诊:4 月4 日,已无失眠症状,寐佳,腹胀、腰酸减轻,大便间或成形,纳可,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脉细。
嘱其服香砂六君子丸以巩固疗效。
按:不寐是以失眠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其与心、肝、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可因心脾两虚、血虚肝旺、心虚胆怯、痰热内扰、胃气不和等所致。
温胆汤方出自《千金要方》,由半夏、陈皮、枳实、竹茹、甘草、生姜六味药组成。
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并指出其病因为“胆寒故也”。
宋·陈无择《三因方》中温胆汤在《千金要方》原方上加茯苓、大枣,生姜由原来的四两减为五片,指证“气郁生涎,变生诸证”,即可用温胆汤治疗。
并随病情变化或偏寒或偏热而加减用药。
偏热者加黄连名为“黄连温胆汤”,见于《六因条辨》。
本案患者为青年学子,刚刚工作,自觉压力大,且平素饮食生活不规律,致肝木侮土,肝气郁滞,脾胃损伤。
气机升降失和则见食后腹胀,脾之运化失司,水液敷布转输不归正化,则生痰浊而见口干、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痰气相互搏结,郁久化热,则见口苦,痰火内盛,扰乱心神,则失眠、入睡困难,痰热郁阻,血液运行不畅则见舌上瘀斑,舌红边有齿痕、有瘀斑,苔黄腻,脉滑细数为脾虚痰热内扰兼有瘀血之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气 得 复 , 机运 行 如 常 , 效 如 浮 鼓 。《 问 ・阴 阳 应 象 大 气 故 素 论》 “ 病必求于本” 是如此。 言 治 正
2 结 语
脾, 阳不 交 阴 , 肾不 交 , 虚 火 旺 , 阳 扰 动 , 胆 气 虚 以 及 心 阴 肝 心 胃 中不 和 等 因素 , 可 影 响 心 神 而 导 致 失 眠 。 笔 者 通 过 对 均 《 医 类 案 ・ 寐 》 的 学 习 , 现 运 用 温 胆 汤 治 疗 难 治 性 失 名 不 篇 发 眠疗 效 显 著 , 其 所 列 举 的 验 案 中 , 胆 汤 的 运 用 比 例 达 在 温 2% , 0 现将 其 运 用 温胆 汤 治 疗 失 眠 经 验 赏 析 如 下 , 以飨 读 者 。 1 验 案 赏 析 例 l 一 老 人虚 烦 不 得 眠 , 便 不 通 , 有 一 道 热 气 自脐 : 大 常
下 冲上 心 , 即 昏乱 欲 绝 , 大 黄 几 致 陨殆 。罗 诊 之 , 脉 沉 随 用 六
《 枢 ・口问》 说 “ 灵 篇 阳气 尽 , 气 盛 , 目瞑 ; 气 尽 , 阴 则 阴 而 阳气 盛 , 寤 矣 ” 正 常 的 睡 眠 与 阴 阳 的 动 态 平 衡 密 切 相 关 。 则 , 而 失 眠病 机 , 正 如 《 病 条 辨 》 言 “ 则 温 所 阳人 于 阴则 寐 , 出 于 阳 阴则寤” 。说 明 各 种 原 因 所 致 阳 气 不 能 人 于 阴 是 失 眠 之 病 机 , 痰 湿 是 其 重 要 病 因 之 一 。痰 湿 阻 滞 经 脉 脏 腑 , 而 化 而 郁 热 , 热 内扰 , 痰 阳气 不 能 人 于 阴 , 阴气 不 能 涵 藏 阳气 , 不安 于 神 心 , 不 归 于 肝 胆 。故 临 床 可见 失眠 见 证 。痰 湿 之 生 , 是 由 魂 正 于 久病 体 虚 或素 体 亏 虚 , 胃运 化失 司 , 湿 成 痰 。痰 湿之 邪 脾 蕴 可 有形 可无 形 , 随 经 脉 流 溢 而 无所 不 至 , 其 见 证 亦 变 化 无 能 故
现 代 中西 医 结合 杂 志 M d r junl fnertdTaioa C ieeadWetr Mei n 02Jn 2 ( ) o en ora o Itg e r t nl hns n s n dc e 1 a , 1 2 a di e i 2
・1 1・ 9
《 名医 类案》 中运 用 温胆 汤治 疗 失 眠验 案 赏析
韩 文均 , 杨 慰 , 叶玉妹 ( 海 市第七人 民 医院 , 上 上海 2 0 3 ) 0 17
[ 键 词 ] 《 医类 案 》 失 眠 ; 胆 汤 ; 医 治 法 关 名 ; 温 中 [ 图 分 类 号 ] R 5 .3 中 2 62 [ 献标识码 ] B 文 . . [ 章 编 号 ] 10 文 0 8—84 (0 2 0 0 9 O 8 9 2 1 2— 11一 1 J
《 医 类 案 》 我 国第 一 部 内 容 系统 而 完 备 的 医 案 类 专 名 是 著 , 书 成 书 于公 元 15 该 5 2年 … , 明 代 医 家 江瑾 及 其 子 江 应 为
元 、 应 宿 先 后 历 经 近 4 江 0a编 撰 而 成 , 书 首 次 对 明 代 及 前 本
母 抱 之 于怀 , 婢 护之 于外 , 恐 恐 然 不 能 安寐 。 医者 以为 病 数 尤
心, 用安 神丸 、 镇心丸 、 四物汤 , 不效 。汪诊之 , 脉皆细弱 而缓。
日 : 胆 病也 , 温 胆 汤 , 之 而 安 。 此 用 服
散 见 诸 书 的临 证 验 案 做 了全 面 系 统 的 整 理 。该 书 收辑 内容 广 泛 , 载 病类 也较 丰 富 , 学 习 和 吸取 古 代 医家 的治 病 经 验 很 所 对 有 参 考 价 值 。历 代 医 家 对 其 学 术 价 值 倍 为 推 崇 , 库 全 书 《四 总 目提 要 》 其 “ 为 法 式 者 固 十 之 八 九 , 医 家 法 律 ” 谓 可 亦 。本
文 主要 探 讨 其 在 失 眠 治 法 方 面 的 特 点 。 失 眠 是 指 经 常 不 能 获 得 正 常 睡 眠 为 特 征 ・阴 阳 应 象 大 论 》 : 年 四 十 而 阴 气 自半 按 素 说 “ 也 ” 该患 者年 龄 五十 , 正气 已渐 虚 , 湿之邪 趁 虚而 人。 , 其 痰 该 患 者 亦 以痰 热 内扰 为 病 机 关 键 。其 临床 表 现 均 为 痰 热 内扰 心 胆 所 致 , 见一 派心 胆虚 怯 之 征 象 。胆 不 能 主 决 断 , 自觉 可 故 “ 常若 有 人 捕 之 ” “ , 欲避 而无 所 ” “ 恐 然 不 能 安 寐 ” ; 不 ,恐 等 心 能 主神 志 , 能 主血 脉 , 可 见 患 者 心 悸 、 眠 等 症 ; 不 故 失 因此 , 针 对 该 患 者 失 眠 , 使 用 镇 心 安 神 或 养 阴 安 神 之 镇 心 丸 、 神 若 安 丸 、 物 汤之 属 , 为 治 标 不 治 本 。体 内痰 湿 不 去 , 诸 症 不 四 仅 则
能 悉 除 。 因此 , 氏使 用 温 胆 汤 为 治 本 之 法 , 湿 一 去 , 内 汪 痰 体
随着 生 活 节 奏 的加 快 , 活压 力 的增 大 , 生 本病 的发 病 率 越 来 越 高, 且失 眠 的 发 生率 以女 性 多 于 男 性 , 而且 发 病 率 随年 龄 增 加 而增 加 。失 眠 在 中 医 学亦 称 不 寐 , “ 得 眠 ” “ 得 卧 ” 或 不 、不 、 “ 目不 瞑 ” 。《 问 》、金 匮 要 略 》、 景 岳 全 书》 著 名 医 著 等 素 《 《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