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给胆怯易惊者的安眠方~温胆汤

合集下载

温胆汤加减治失眠医案、配方

温胆汤加减治失眠医案、配方

温胆汤加减治失眠医案、配方失眠为神经系统的一种常见病,而顽固性失眠是指以长期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主要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睡和再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或生活质量有关研究表明,多数患者存在精神、情志的刺激,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失调。

失眠系临床常见之症,属中医不寐范畴。

其病因多为情志所伤,肝郁化火,灼炼阴血,炼液成痰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聚湿为痰,蕴而化热,致痰热内扰,魂不归舍而致不寐。

如《沈氏尊生书·不寐》云:“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详,虚烦不眠”。

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胜不得入于阴。

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因心主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而阴阳气血之来源,由水谷之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神得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乘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智安宁。

若肝郁化火,或痰热内扰,神不安宅者以实证为主。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或由心胆气虚,或由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神失养,神不安宁,多属虚证,但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夹兼。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温胆汤有促眠作用及其调节失眠症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

因此化痰清热,和中安神可作为治疗失眠的重要手段。

【临床应用】盛氏18应用温胆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56例,疗效良好。

观察对象: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21~78岁,平均48.5岁;病程最长16年,最短2个月。

轻者寐不酣,多梦易醒。

重者彻夜不寐,精神恍惚。

治疗方法:采用温胆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味。

药用:姜半夏15g,茯苓20g,生甘草6g,陈皮10g,枳实10g,竹茹10g,夏枯草15g,珍珠母30g(先煎),石菖蒲12g,远志10g,郁金12g,丹参15g,生薏苡仁30g,合欢皮15g,夜交藤30g加减:肝血不足者加当归、白芍;心阴不足者加柏子仁、麦冬、琥珀;心气虚者加党参;有痰热之象者加黄连彻夜不寐者加蝉衣。

温胆汤的方解

温胆汤的方解

温胆汤的方解
温胆汤,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中草药汤剂,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有着调理情绪、舒缓紧张等功效。

温胆汤的配方主要包括黄柏、芍药等中草药,并经过一定的炮制和煎煮方式方能发挥最佳疗效。

以下将详细介绍温胆汤的方解与制作方法。

温胆汤的方解
主治
温胆汤主要用于治疗情绪失调、易怒、健忘、失眠等症状,具有平肝熄风、镇静安神的效果。

主要成分
1.黄柏:黄柏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利湿的功效;
2.芍药:芍药性味苦涩,具有活血止痛、调经养血的作用;
3.山药:山药性味甘平,具有滋阴润肺、补脾益肾的功效;
4.黄精:黄精性味甘寒,具有滋阴清肺、益气生津的作用;
5.甘草:甘草性味甘平,具有和中健脾、缓急止痛的功效。

制作方法
1.取黄柏、芍药各9克,山药、黄精各12克,甘草6克;
2.将草药清洗干净后,放入煮沸的清水中,用文火煎煮约30分钟;
3.待药液浓缩至1/3时,即可出锅;
4.将药液滤去渣渣,保留药汁;
5.分三次服用,每次温服一小碗。

注意事项
1.孕妇、哺乳期妇女、体虚者慎用;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
3.连续服药7天无效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通过温胆汤的适当煎煮和服用,可以有效调理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身心健康。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遵循医嘱,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希望本文对于温胆汤的方解有所帮助。

不得不提的“壮胆方”-温胆汤

不得不提的“壮胆方”-温胆汤

黄煌经方沙龙医案
方药:陈皮6、半夏15、茯苓30、炙甘草10、 枳实12、黄连 6、黄芩12、生栀子12、豆豉20、干姜6、竹茹12、麦冬20、 厚朴20、大枣12个切开三服。 效果:药后,症状大减,继续服药,共计十五副药,症状消失, 停药。后领孩子来看病,问其病,云痊愈。 按: 以前在论坛学习,黄老师说过,温胆汤是壮胆方。当遇到 半夏体质时,会问问病人有害怕吗?或者是有什么使病人害怕 的事,从病因病史来看,选择温胆汤。
《熊继柏医论集》
张殿民幻听幻觉医案
1978年8月治济南市姚家乡窖头一农妇张某,因于麦 声惊雷受恐而发疑虑交集,幻听幻觉,如见神灵之病。 时而面壁自笑,时而欠伸泪出,常一二夜彻夜不眠, 也无倦意。目两眦满布血丝。目光炯炯有神。两脉细 数。以脉测证,诊为惊恐伤肾,心肾不交。水不济火, 心火炽盛。用安神定志法兼壮水制火月余而罔效,症 状加剧,故建议病者去附近精神病院检查治疗。病家 去检查后,复来我处,沉思良久,拟下方:生龙牡各 45g、制半夏6g、朱茯神12g、化橘红9g、炒枳实 6g、青竹茹9g、小麦一把、甘草9g、大枣6枚 水煎 服。
熊继柏-处事疑虑不决案
《内经》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疑当属胆火,而本例患者口不苦,舌苔不黄, 脉不数。显然不是火扰。因而从胆虚不定论 治,拟枣仁温胆汤治之。 处方:炒枣仁30g、茯神20g、陈皮10g、 法半夏10g、枳实10g、竹茹10g、甘草6g。 每天一剂,水煎服。连服30剂,诸症渐愈。
张殿民医案
此方开出以后,自忖投方一试,把握甚小。但患者服药 后效果显著,2剂入睡,夜达5-6小时,6剂诸疾平复 如常,自理家务。 考虑此疾虽属神不守舍,两脉细数,但胆热木炽,安神 定志发杯水车薪。唐容川有言:“心与胆通”。上方意 在清胆经之热加甘药以缓肝胆之急。清胆热正所以降心 火,缓肝急正所以使血归心。通过此例,始悟唐氏言之 不谬。

安神温胆汤的配方和功效

安神温胆汤的配方和功效

安神温胆汤的配方和功效
安神温胆汤是一副古方中药,具有调节情绪、安神镇静、温暖胆经的功效。

它由多种药材组合而成,具有独特的配方和药性,常用于治疗失眠、焦虑、梦魇等症状。

以下是安神温胆汤的配方和功效。

配方:
1.黄连:清热燥湿,止痢解毒。

2.龙眼肉:养心安神,补益气血。

3.白术:健脾止泻,温中止汗。

4.茯苓:利水祛湿,安神安眠。

5.黄连:清热燥湿,活血祛痰。

6.川芎:活血祛瘀,舒筋活络。

7.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功效:
1.安神镇静:龙眼肉、白术、川芎等药材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能够
缓解情绪波动、改善睡眠质量,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

2.温暖胆经:黄连、白术等具有温中祛寒的药性,有助于调理胆经,
改善胆囊功能,减少胆囊炎症和胆结石等问题。

3.调节情绪:茯苓、生姜等药材具有平肝熄风、疏肝解郁的作用,可
帮助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使人心平气和。

4.改善睡眠:安神温胆汤中的龙眼肉、茯苓等药材有助于安神安眠,
可以缓解失眠、梦魇等睡眠问题,促进身心放松,带来良好的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安神温胆汤是一副具有多方面疗效的中药方剂,适用于调节情绪、改善睡眠、温暖胆经等多种问题。

在使用时,建议遵循医生指导,按照配方比例熬制,注意药材搭配,以达到最佳疗效。

希望能帮助需要的人群改善身心健康,增进生活质量。

壮胆气,令开心,“温胆汤”再立奇功

壮胆气,令开心,“温胆汤”再立奇功

壮胆气,令开心,“温胆汤”再立奇功生活中有不少人,胆子小的畏手畏脚,不敢面对面社交,也容易产生抑郁焦虑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郝万山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是心胆阳虚气虚,脑神失养,肝气郁结,神窍痰蒙所致。

中医上讲心主神志,肝主谋虑,胆主决断,三脏和脑神关系至为密切。

因此,忧郁不乐、思维迟钝、记忆减退、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等神窍不明之象当与心与肝胆的阳与气不足,脑神失温失养有关。

而阳与气不足,疏泄无力,必然会导致气机郁结而致情绪低落、心情沮丧。

何况阳气不足者,浊阴必乘;气机郁结者,痰浊阻滞,气血不畅,则致肢体窜痛,食欲减退、肢体窜痛、疲乏无力、手足厥冷、体重减轻、月经失调、性欲下降等等。

实际上很多心理问题严重者,一般不能维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而现代医学多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但这些药物大多有一定的副作用及长期依赖性,会从根本上加重病情,所以一般不推荐使用。

这种情况,我推荐用温胆汤来进行治疗,温胆汤最初由南北朝名医姚僧坦所创,后因其疗效奇特,被药王孙思邈收录在自己写的《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中。

后又被南宋陈无择记载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但减少了生姜的用量,增加了茯苓和大枣两味药。

主要功效:祛湿化痰、和胃利胆,对于胆虚痰阻,少阳一阳之气不足所致的三焦气机失调,痰饮水湿内生,上蒙神窍,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等,都有很好效果。

温胆汤具体配方是由半夏、枳实、竹茹、橘皮、炙甘草、生姜六味药组成。

如果气机郁结严重,有抑郁倾向,也可以配合柴胡桂枝汤,又名柴桂温胆汤。

里面主要取桂枝和甘草这两个药来温补心阳,来助胆阳,助少阳的一阳之气。

桂枝有生发阳气的作用,桂枝、甘草本来是补心阳的,在柴胡的带领下它可以更好的助胆阳生发,令人快乐无忧。

中医名方——温胆汤

中医名方——温胆汤

中医名方——温胆汤本方为古代的壮胆方,也是现代清热化痰的代表方。

具有镇静,抗焦虑,抗抑郁,降脂,降糖等作用。

临床以失眠多梦,胆怯易惊,神志异常,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使用要点。

【组成】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甘草5克,生姜10,大枣10克。

(宋末元初建安余彦国励贤堂刊本《新编类要图注本草》,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病机】胆热犯胃,痰热内扰。

【主症】失眠多梦,胆怯易惊,神志异常。

【副症】1.心悸,烦躁。

2.胸闷,胸痛,眩晕。

2.口苦,恶呕,胃痛。

3.癫痫,狂躁。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方解】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

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

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

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清·张廷玉等《钦定授时通考》,乾隆七年武英殿刊本,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现代常用】常用于治疗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小儿多动症,胃炎,胆囊炎,阳痿,癫痫,中风后遗症,眩晕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日本·户田祐之《庶物类纂图翼》,日本内阁文库藏)【临床加减】1.心烦焦虑,加合欢皮10克,郁金10克。

2.胆怯易惊,加龙骨15克,珍珠母15克。

3.阳痿,加蜈蚣2条,柴胡9克。

4.癫痫,加胆南星8克,远志9克,白僵蚕9克。

5.失眠,加酸枣仁12克,夜交藤10克。

6.胃炎痛疼,加黄连3克,全瓜蒌10克。

7.高血压,合天麻10克,代赭石15克。

8.便秘,加全瓜蒌10克,大黄6克。

9.精神分裂,加远志10克,生铁落30克。

【临床释疑】1.本方化痰不燥,清热不寒,可使痰热尽去,令胆府恢复阳气,故以温胆汤命名。

壮胆第一方温胆汤,失眠多梦、焦虑、抑郁都管用!

壮胆第一方温胆汤,失眠多梦、焦虑、抑郁都管用!

壮胆第一方温胆汤,失眠多梦、焦虑、抑郁都管用!最近很多粉丝给我留言说他们晚上都睡不着觉:郝大姐留言说:张老师啊,我这段时间睡觉不好,老是做一些噩梦,有时候半夜自己被吓醒了;王大哥留言说:张老师,我晚上睡不好,老是做梦和别人吵架,打架,被别人欺负,然后就被惊醒了,有时候还有点恶心,想吐的症状;张大姐留言说:张老师,我一到晚上睡觉就很烦躁,好不容易睡着了还会做各种各样的奇奇怪怪的梦,早上起来累的不行;我都看了他们的舌苔的照片,都有点黄,有点腻。

通过对这三位患者临床症状的综合性分析:他们的症状是由胆怯易惊引起的,病位在胆。

为什么有些患者会出现烦呢?烦是由热引起的,在加上失眠了,呕吐痰涎,然后他们的舌苔有点黄,有点腻,这些毫无疑问就是一个痰热之邪内扰而起的症状。

我今天谈一个方子《温胆汤》:是治疗患者由于胆胃不和以后,形成了痰热之邪。

痰热之邪内扰而引起的患者胆怯易经,失眠多梦,呕吐等症状。

前提是什么呢?患者出现了胆胃不和。

因为胆属木,胃属土,是木和土之间的关系出现异常了。

木能够克土,所以是腑的病。

当胆胃不和以后,运化功能失职形成了痰,胆热了又有了热邪,这样痰和热合起来对人体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产生的结果是什么?既然有痰有热,胆的特性是符合肝的特性的,肝是主疏泄的。

胆呢,它在疏泄功能正常的时候,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才能正常。

现在的问题是生成的痰热之邪在内,扰及到了胆腑,所以胆本身功能就会失常。

胆是贮存胆汁和排泄胆汁的。

在《内经》当中,我们又把胆叫做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那么如果说痰热一内扰,胆本身它的功能就失去了,失去了它的清静的功能。

它就好像一个大法官一样,它要判案子,不偏不向,要做到中正。

现在邪气扰及它了,可能这个胆也就心慌意乱了。

所以它判案子也就判不清楚了,容易出现偏颇。

所以胆气就不正了,人常常会出现胆怯易惊。

睡觉也不好了,虚烦不眠,而且还会出现多梦。

所以这种人来找我们看病的时候,经常会这样告诉我们,说这段时间呢,睡眠不好,而且睡着以后经常做梦,做一些很怪的梦:要么是梦见小的时候,和别人吵架、打架,被被人欺负这一类的梦;要么就会梦见一些怪事,比如说梦见死人了,或者梦见有个狗过来把自己给咬住啦,然后一下子就醒来了。

胆小,害怕,心慌,心惊,不敢独卧,失眠,试试这个方

胆小,害怕,心慌,心惊,不敢独卧,失眠,试试这个方

胆小,害怕,心慌,心惊,不敢独卧,失眠,试试这个方在不少患者当中一个症状比较突出,怕惊,害怕,突然有声音吓一跳,跟着心慌心跳;更有甚者害怕独自睡觉,失眠等症状,其实这就是老百姓常说心胆虚。

这种情况我常用十味温胆汤。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枳实(去瓤,切,麸炒)陈皮(去白)各90克白茯苓(去皮)45克酸枣仁(微炒)大远志(去心,甘草水煮,姜汁炒)北五味子熟地黄(切,酒炒)条参各30克粉草15克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我的个人总结是:怕事,胆小,怕出错,怕黑,怕一个人呆要开着电视听着歌才舒服,曾经被惊吓过,怕小动物,容易晕车晕船,有人突然从背后呼叫或者突然的巨响会吓一跳等等这些,用温胆汤无疑。

我们来分析这个方为何能治害怕,胆小诸证。

大家看本方含有温胆汤,温胆汤本来可以治疗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温胆汤由竹茹枳实茯苓半夏陈皮等组成,看这些药主要化痰作用;中医有怪病多痰说法,因此害怕,怕惊都可以看做怪病,从这点看温胆汤具备化痰功效了!汪昂《医方集解·和解之剂》:"此足少阳、阳明药也。

橘、半、生姜之辛温,以之导痰止呕,即以之温胆;枳实破滞;茯苓渗湿;甘草和中;竹茹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凉肺金即所以平肝木也。

如是则不寒不燥而胆常温矣。

"十味温胆汤在本方基础去了竹茹,加了人参益气,酸枣仁补肝安神,熟地五味子补肾收敛安神,用远志者,取其辛散宣泄之品,一则可行补药之滞,一则可交通心肾,心肾交则魂亦可赖以安身。

综合全方在温胆汤基础上益气补肝肾基础上祛痰安神定惊悸。

医学大家蒲辅周老喜欢本方加减治疗冠心病等效果确实。

我们看一下蒲老医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医案于某,男,51岁,1964年2月17日找蒲老初诊。

病情介绍:1960年3月某医院确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不传之秘!

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不传之秘!

中医⼗⼤名⽅:温胆汤不传之秘!中医⼗⼤名⽅:温胆汤不传之秘!2017-04-17⼼爱如初转⾃雪狼爱国医⼩编导读⼤唐药王在《⼤医精诚》中对医⽣提出了明确要求:“胆欲⼤⽽⼼欲⼩,智欲圆⽽⾏欲⽅。

”作为⼀个真正的医者,不仅要医术⾼超,还要剑胆琴⼼。

纵览古今名⽅,就有⼀个与胆相关的⽅剂,且名列中医⼗⼤名⽅,它就是温胆汤。

别看温胆汤的药物组成只有6味,却在很多疑难杂症⽅⾯⼤有作⽤,今且听万⽂蓉教授剖析本⽅之妙!温胆汤⽅出⾃《备急千⾦要⽅》,由半夏、枳实、陈⽪、⽵茹、⽢草、⽣姜六味药组成,主治“⼤病后虚烦不得眠”,并且指出其病因是“胆寒故也”。

罗谦甫⽈:“胆为中正之官,清静之府,喜宁谧恶烦扰,喜柔和恶壅郁,盖东⽅⽊德,少阳温和之⽓也,若病后,或久病⽽宿有痰饮未消,胸膈之余热未尽,必尽伤少阳之和⽓,以故虚烦惊悸者,中正之官,以槁蒸⽽不宁也,热呕吐苦者,清静之府以郁炙⽽不谧也,痰⽓上逆者,⽊家夹热⽽上升也,⽅以⼆陈治⼀切痰饮,加⽵茹以清热,加⽣姜以⽌呕,加枳实以破逆,相济相须,虽不治胆⽽胆⾃和,盖所谓胆之痰热去故也,命名温者,乃谓温和之温,⾮谓温凉之温也,若谓胆家真畏寒⽽怯⽽温之,不但⽅中⽆温胆之品,且更有凉胃之药也。

”中医有“怪病多痰”之说,痰饮既是病理产物,⼜是致病因素,尤其是导致疑难杂症的原因。

临证注重从痰论治,善⽤温胆汤异病同治内科疑难杂症,疗效颇佳。

现就温胆汤验案举例如下,以供借鉴。

【验案1】⼝腔溃疡关某,男,23岁,学⽣,2009年11⽉8⽇初诊。

⼝腔溃疡反复发作1年余,平素喜⾷肥⽢厚腻之品。

刻下症:下唇及⾆上3个溃疡,伴咽痛,⼝⼲思饮,纳可寐安,⼩便⾊黄,⼤便正常,脉细滑。

西医诊断:⼝腔溃疡。

中医诊断:⼝疮,证属痰热内蕴,湿浊困脾。

治法:清热化痰,健脾利湿。

处⽅:温胆汤化裁。

药⽤:黄芩10g,法半夏10g,茯苓10g,青⽪10g,陈⽪10g,枳实10g,⽵茹10g,炙⽢草6g,⽊蝴蝶8g,⽜蒡⼦15g。

老中医:给胆怯易惊者的安眠方~温胆汤

老中医:给胆怯易惊者的安眠方~温胆汤

温胆汤【古方出处】宋·《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使用历史】约850年。

【主要成分】半夏、竹茹、麸炒枳实各二两(各6克),陈皮三两(9克),茯苓一两半(4.5克),炙甘草一两(3克),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用于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心悸不安,虚烦不寐。

【典型征象】失眠,怕黑,不敢独处。

【禁忌人群】孕妇禁用。

温胆汤最初见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坦所撰的《集验方》。

其后被《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收录,云:“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温胆汤。

宋·《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收录“温胆汤”1首,其中卷九“温胆汤”以《集验》温胆汤减生姜为五片,加茯苓一两半、大枣一枚,减其温性、增其凉性,以欲利胆清胆,并尊胆腑清净以温和为要之意,承袭“温胆”之名。

后世医家多从《三因方》之论。

《古今医案按》中记载过一个例子:“汪石山治一女,年十五,病心悸,常若有人捕之,欲避而无所,其母抱之于怀,数婢护之于外,犹恐恐然不能安寐。

医者以为病心,用安神丸、镇心丸、四物汤,不效。

汪诊之,脉皆细弱而缓,曰:此胆病也,用温胆汤,服之而安。

”就是说一个少女总是觉得害怕而不能入睡,后来医家汪石山诊断她是胆出了问题,于是开了温胆汤的方子,治愈了少女的失眠。

不断发展变化的温胆汤关于温胆汤的配药,有一首方歌可以帮助记忆:温胆汤中苓夏草,枳竹陈皮加姜枣。

虚烦不眠舌苔腻,此系胆虚痰热扰。

温胆汤在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灵活运用的实践以后,从最初的临证祛痰之剂,逐渐发展为可以治疗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全身各个系统疾病的良药。

温胆汤的方中由多味药配伍,共同起到和胃化痰、安神定志的效果。

纵观整个药方,寒温并用,消补兼施,升降并行,其目的就在于清化痰湿,调理气机,安和胆胃。

温胆汤算是一味基础药方,可以在其基础上加味治疗更多的病症,常见的有黄连温胆汤和柴芩温胆汤。

跟温胆汤相比,黄连温胆汤适合用来治疗热象更为明显的症状。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惊恐证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惊恐证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惊恐证
某男,69岁,工人。

患者夜寝不安月余,心中惕惕不安,常幻见已经去世的亲戚、朋友相邀交往,时而幻有死人前来索命,时而梦见与死人格斗,其状险异,常常梦中惊醒,呼爹喊妈,毎晚必发,闹得家不安宁。

症见:面色少华,忧郁寡言,烦躁易怒,恶心呕吐,胸闷太息,口苦便干,眼睑及下肢浮肿。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胆郁痰扰,神不守舍。

治法:清热化痰,解郁宁神。

处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6克,茯苓15克,姜半夏10克,枳壳10克,竹茹10克,陈皮6克,天竺黄10克,制天南星10克,熟酸枣仁10克。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3剂,夜寝较安,唯心中惕惕感仍时有发生,眼睑浮肿已退,但下肢浮肿仍然。

原方再加地骷髅10克,3剂后诸症消失。

按:
本例病症属痰热蒙蔽,上扰清窍,心神被扰,神不守舍,故噩梦纷扰,如见鬼状,烦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胆失疏泄,气机不畅,胃失和降,则口苦呕恶,胸闷太息。

方中黄连清心泻火宁神;温胆汤治胆惕,虚烦不得眠。

加天竺黄、制天南星以加强清热化痰,凉血镇惊作用;熟酸枣仁养心安神;地骷髅利水。

共奏清胆宁心,化痰利水之效。

于是“病似邪鬼,导去滞痰,病乃安”。

(颜永潮1999)。

经典中的经典1:温胆汤

经典中的经典1:温胆汤

经典中的经典1:温胆汤温胆汤是十分简单的处方,组方: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二两),炙甘草一两半。

说破不值钱,无非就是二陈汤加上枳实、竹茹,但是无数名医缺据以安身立命,以我看温胆汤,一言概之:温胆汤很简单,温胆汤治疗的病机很不简单!温胆汤最初见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坦所撰的《集验方》。

其后被《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收录,云:“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温胆汤。

“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或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摄,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肿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温胆汤的抓手:胆小+舌苔厚腻(不管黄白)为什么温胆这么管用?因为:一阳初生,胆启运全身阳气。

胆主疏泄是指胆气生发、条达,具有运转枢机,通畅三焦,升降水火,特别是流通气血之功。

胆居于少阳,可以启运全身阳气。

少阳为一阳初生,在天有如冬去春来,旭日东升,意蕴阳气生发、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之势,在人体则寓少火之象,游行上下,以成温煦长养之功。

胆主少阳枢机:胆执掌少阳枢机,《素问·阴阳离合》云:“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故胆可通达表里、阴阳、上下,使五脏六腑气机畅达,升降出入正常,生命活动才得以进行。

胆为相火寄藏之府。

如蒲辅周所言:“相火乃肾中真阳,寄藏于肝胆之中,前任用春天温暖之气加以比喻,实谓其为人体生发之气”。

胆涵敛肝阳,有助于肝气疏泄。

另外,“百病皆由痰作祟。

”刘渡舟中医学家:凡用温胆汤,一定要掌握其加减变化的基本规律,这是临床上运用本方治疗多种病证而取效的关键。

1)柴芩温胆汤:治疗少阳气郁化火,经气不利比较严重,如胸胁苦满或疼痛,口苦,目赤,偏头疼痛或气窜作痛等,加柴胡、黄芩,布达少阳气郁,发越少阳火郁,而能利少阳枢机。

若胁下痞硬,加生牡蛎、川楝;胸胁疼痛引背者,则加片姜黄、南红花。

2)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而热势较重,以心烦不安或失眠为主。

虚烦不眠,惊悸不宁,心虚胆怯眠不安,虚烦不寐温胆汤

虚烦不眠,惊悸不宁,心虚胆怯眠不安,虚烦不寐温胆汤

虚烦不眠,惊悸不宁,心虚胆怯眠不安,虚烦不寐温胆汤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安眠的好方子——温胆汤。

用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症见虚烦不眠,惊悸不宁,或呕吐呃逆,苔腻微黄,脉弦滑。

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大家分析分析有几个关键点?胆、胃、痰、热,四个!说好了这个方子可以安眠,“内扰”是不是忽略了?内扰,扰动的是神——心神,所以见到虚烦不眠、惊悸不宁。

不眠就是睡不着多伴有心烦,不宁就是不安定多伴有心悸,这不都是“心”的事情嘛,有个词叫“心神不宁”。

虚烦是啥不好理解,我们不妨试试从它的反面“实烦”入手。

这里需要声明一下,中医学里没有“实烦”就叫烦,只有虚烦才特别强调加个“虚”。

实烦、虚烦,虽然就加了一个字,但就好理解多了,一个“有”东西,一个“没”东西。

举几个例子来说,大家结合下平时的体会,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下楼梯不小心崴到脚了,出个门不小心被自行车撞到手了,受伤的地方开始是红肿然后就紫暗,晚上睡不着多半就是因为疼痛,这是实,是瘀血。

感冒没注意加重了变成肺炎,胸闷胸痛、咳嗽厉害、吐不完的黄浓痰,晚上睡不着多半因为感觉气管里总有痰吐不出来堵得慌,这是实,是痰浊。

吃多了不消化睡不着,水喝多了一翻身感觉肚子里都有声音,这是实,是饮食。

《素问·逆调论》里说“胃不和则卧不安”。

几天不大便肚子胀,胃口不好吃什么都没感觉,又或者尿排不出去小腹急胀,这是实,是粪便。

为什么睡前、起来之后上厕所,你完全可以想象一下,睡前憋着一泡尿是什么感觉。

最后一种就好理解,也常见的多,高热、烦躁睡不着,就好比夏天睡眠时间也比别的季节少,这是实热。

通过上面这些例子,相信大家对“有东西”的“东西”有了直观的认识。

那跟他相反,没有这些东西,导致的“烦”就是虚烦。

就好像看某个人就是不顺眼,找原因没有,反正就是一种“感觉”,没有证据。

这个烦是热,你看“烦”字都有个火了,这很明显的提示。

这个虚实痰,痰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两种。

喉咙不舒服一吐有痰,感觉有吐不完的痰,这是“有形之痰”,叫视之可见、触之可及。

【刘渡舟:温胆汤-治肝胆痰热,虚烦,善惊,不得眠】

【刘渡舟:温胆汤-治肝胆痰热,虚烦,善惊,不得眠】

【刘渡舟:温胆汤-治肝胆痰热,虚烦,善惊,不得眠】温胆汤是《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一张名方,主要用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

原方由竹茹、枳实、半夏、生姜、陈皮、甘草六味药组成。

到了宋代,在陈无择所著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又在温胆汤原方中加上茯苓、大枣二味,但目前临床上一般不用大枣。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认为本方主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并在《伤寒心法要诀·汇方》中以歌诀形式概括其主证为“口苦呕涎烦惊悸”。

但现在临床上运用本方可以治疗许多病证,所以,有必要重新加以研究。

(1)方名考识从温胆汤的药物组成来看,本方属于化痰清热,和肝胆,除虚烦,定惊悸的方剂,作用在于清而不在于温,与温寒暖胆的方剂明显有别。

那为什么不把本方叫做“清胆汤”,反而叫“温胆汤”呢?中医认为肝属刚脏,性喜条达而忌抑郁,胆喜宁静而恶烦扰。

《备急千金要方》说:“胆腑者,主肝也。

肝合气于胆,胆者中清之腑也”,可见肝胆在生理上是相互沟通的。

由于肝胆之气具有生、升的特点,以舒畅条达为平,古人将肝胆之气比类如春气之温和,温则胆气乃能条达。

如果痰热邪气客于肝胆,则肝胆失其温和则发病。

欲复其性,必先去其痰热,痰热去则胆气自和而温,因此用“温胆汤”作为方剂的命名。

(2)病因病机温胆汤证的发病原因及机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情志因素:凡七情所伤,如恼怒,抑郁,思虑不决等,都能影响肝胆而使气机不利,不能顺其生长发陈之性,于是木气郁而土气不达,土气不达则易生痰湿;气郁日久则化热,痰与热因气郁而交阻,则内扰肝胆为患。

2)饮食内伤:如嗜食肥甘,过于饮酒喝茶,以致素体痰湿壅盛,日久蕴而化热,内犯肝胆而成疾。

3)外邪所伤:如外受湿热,或被暑湿所伤,或大病后痰饮未消,余热未尽,痰热扰于肝胆而为病。

总之,痰壅气郁,肝胆失于疏泄,久而化热生火,以致痰、气、火三者交郁,就形成了“温胆汤”证。

(3)主治病证温胆汤临床运用十分广泛,涉及多种病证,但根据临床所见,其主要脉证是:头目眩晕或疼痛,失眠,心烦,恶心,呕吐,心悸,胸胁胀满或疼痛,胆怯易惊。

关于温胆汤的文章

关于温胆汤的文章

关于温胆汤的文章
温胆汤:中医经典名方
温胆汤是中医方剂中的经典名方之一,最早记载于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该方以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等为主要组成成分,具有和胃利胆、理气化痰、清热除烦的功效。

立方主旨
温胆汤主要针对胆郁痰扰证进行治疗。

胆郁痰扰证的主要表现为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异梦、头目眩晕等。

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情志不遂、胆气郁滞、痰浊内扰等因素所致。

组方分析
半夏:辛温,擅长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甘凉,能清热化痰、除烦止呕;枳实:辛苦微寒,可破气消痰、散结除痞;陈皮:辛苦温,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甘草:调和诸药;茯苓:健脾渗湿。

现代应用
温胆汤在现代临床上应用广泛,常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属胆郁痰扰者。

使用注意
温胆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如加减黄连、栀子等清热药,以增强清热泻火之力;加减白术、党参等健脾益气药,以增强健脾化痰之力。

总之,温胆汤作为中医经典名方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但是,在使用温胆汤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辩证施治,以确保治疗效果。

同时,如果你对温胆汤感兴趣,建议在使用前咨询专业的医疗机构或医生,以获取准确的用法和剂量。

他们可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这样可以确保你的健康得到妥善管理,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温胆汤的治疗效果。

一个古方---温胆汤

一个古方---温胆汤

一个古方---温胆汤
温胆汤
姜制半夏10~20g 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 枳壳6~12g
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
1. 传统之壮胆方→治疗胆虚失眠
(1) 胆怯、易惊恐
(2) 失眠、多噩梦
(3) 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
(4) 头昏头痛、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
2. 本方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所伴有的失眠、多梦、惊恐。

3. 本方非经方 (非仲景方,是宋朝时用经方加减)
→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主眩悸呕吐)
→橘皮竹如汤 (金匮,治呕吐)
4. 加味方:
(1) 高枕无忧散 <古今医鉴>,即本方+人参、石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肉
→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者
(2) 黄连温胆方,即本方+黄连6g或更多
→烦躁、肤红有光泽
→胸闷、焦虑不安者加栀子
(3) 本方+酸枣仁汤
→神智恍惚、神经症
→脉不滑、舌不红
→中老年妇女较多
(4) 本方+山栀子、川朴 (栀子厚朴汤)
→心烦不满、卧起不安。

胆怯易惊,心烦不眠,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

胆怯易惊,心烦不眠,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

胆怯易惊,心烦不眠,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胆腑・胆虚寒》“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证除。

温胆汤,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

主治胆郁痰扰证。

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

苔白腻,脉弦滑方剂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

方剂解析:温胆汤,系从《金匮要略》之橘皮竹茹汤合半夏加茯苓汤增减化裁而成。

方中半夏障逆和胃,燥湿化痰,为君,竹茹青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肖痰,使痰随气下为臣;陈皮理气燥显,茯等健脾渗显为佐;姜、枣、甘草益脾和胃,协调诸药为使。

故具有青热除烦、化痰止呕之功°按说在温胆汤中无舒胆之药,而命名“温胆”,看来难以理解,那么为何用以“温”字?《尔雅》释训:"温,温和也”,《疏》:“宽缓和柔也”,由此可见温”是“温和”之意,不能与“热“同论,且从温胆汤诸药性来看,也皆为温和之物。

再者,古人认为心悸、心慌以及虚烦不得眠为症,与胆火浮越有关,“胆气怯者,心神必虚”,心和胆之间经别络属,亦相互影响。

温胆汤中竹茹能清心火,温和胆气,所以,温胆汤之意,显而易见。

临证应用:温胆汤寒温并用,以辛温为主,补胆虚,温胆寒,化痰浊,而促胆之升发,助胃之和降。

全方中虽无重镇安神之品,但由于能升清降浊,故阴阳之道可通,则能入寐。

后世医家根据温胆汤的特点,将其功用不断扩展,通过和胃化痰、温通胆腑、和解枢机而用于胆郁痰热上扰之证。

使温胆汤又具有了“清胆”之功效。

《医方集解》还将其列入了“和解门”。

温病学亦将其划归为和解剂。

根据临床体会认为:大凡情志不遂,忧思郁怒,内扰肝胆之气,导致疏泄不利、津液不布、聚而成痰者;或脾胃素有积热,且湿热较重者;或者大病后,素体胆虚者;或内伤饮食,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者;临证常现呕逆、口黏、心烦不寐、心悸、胸闷、头昏沉不爽、耳鸣、耳聋、震颤、倦怠、多寐等证,都在温胆汤的适应范围之内。

不得不提的“壮胆方”-温胆汤

不得不提的“壮胆方”-温胆汤

帕金森病案4:
西医诊断:帕金森病 中医诊断:拘证(寒热错杂) 处方:乌梅30g、细辛3g(后下)、桂枝10g、 党参10g、花椒10g、干姜10g、熟附子15g、 黄连5g、炒黄柏10g、当归10g、陈皮10g、 法夏15g、茯苓20g、枳实10g、竹茹15g、 大枣15g 加自备生姜3片。
后电话随访,诸症消失,未再就医。
失眠案2:
患者王某某,男性,29岁。诊疗卡号: 65880582。初诊日期:2017.11.16 主诉:失眠1年余。 现病史:2016年开始出现失眠,入睡困难,眠浅 易醒,多梦,梦境以日常生活中的事多见,少许头 胀不适,口干口苦,做事犹疑,汗出,怕冷,大便 烂,纳可,小便调。舌暗红苔白厚脉沉滑有力。现 服阿普唑仑助眠。 西医诊断:睡眠障碍 中医诊断:不寐(气滞痰郁)
《黄河医话》-张殿民《心与胆通》
黄煌经方沙龙医案
孙某某 女,63岁。就诊日期:2013年4月2日 主诉:咽干口粘,胸中不适,从咽至心窝烧灼感三个月,纳呆, 胃脘胀满,睡眠易醒易惊。心下压痛,脉弦滑数,舌红苔白腻。 形貌:形体壮实,面色黄暗,口唇暗红,眼大而圆,烦愁貌。 这个病人,平素身体壮实,心胸开阔,明事理,不让须眉。去年 11月份,其家族人,母女共同患病,一夜去世,从一开始都是她 在处理,请医生,料理后事。大半个月后,头晕头胀失眠,测血 压高,服西药后,症状消失。后来慢慢感觉咽中不适,中西药叠 进无效,去县医院检查,胃镜结果;慢性胃炎。县医院开了奥美 拉唑输液,在我处输液时,仔细问诊,当问到害怕吗?病人说, 以前从不知道什么是害怕,自从经历那次死人事后,时不时感觉 害怕,晚上自己不敢外出,睡眠易醒易惊的。看病的时候,自己 不认为害怕是一种病。记得黄老师说过,温胆汤是壮胆方,随用 温胆汤加味。

惊悸失眠——温胆汤,再配合它,效果更好...

惊悸失眠——温胆汤,再配合它,效果更好...

惊悸失眠——温胆汤,再配合它,效果更好...张某,女,29岁,自述因惊吓而发病,那日因事发突然,当下非常恐惧,立刻就心跳、出汗,头晕,浑身发颤,站立不稳,之后虽慢慢缓解,但至今仍经常心悸而惊,心烦不寐,坐卧不安。

主要表现:心悸易惊,心烦不寐,通夜少眠,闭眼即被噩梦惊醒,醒后心慌缭乱,难以再睡,每晚仅睡两三个小时。

终日心中惕惕,生怕恐惧之事再次发生,伴神疲乏力,头晕、口干不欲饮,食欲不振,小便黄赤,大便正常。

脉细弱,舌偏红苔白厚腻。

辨证分析:惊吓之病人人可得,心胆气虚者尤易得之。

经云:“惊则气乱”,气乱则郁而生火生痰,痰火扰动心神,则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诸症作矣。

清朝张璐说:“大抵惊则神出于舍,舍空则痰饮乘虚袭人,其神不得归焉。

”(《张氏医通·惊》)形象地概括了惊吓致病的道理。

从本病临床表现看,心悸易惊、心慌不安,加之神疲乏力,脉细弱等,这是心气虚的表现;口干、溺赤、舌红说明有火;苔厚腻,不欲饮又说明有痰。

痰蒙清窍,清阳不振,故见头晕;痰火扰心,心神不安,则见心悸易惊,心烦不寐。

总之,本病既有气虚,又有痰火,是一个心胆气虚,痰火扰心的证候。

治法:清心化痰,益气安神,以温胆汤,配合安神定志丸进行加减。

方解:重用党参,配以甘草,补益心脾之气,心气足则惊悸消,脾气旺则运化健;用温胆汤加栀子清热化痰,栀子色赤入心,尤善清心火,痰火去则心神安;更用菖、远、茯神化痰安神,炒枣仁养心血而安神,龙牡、朱砂重镇安神,定惊去怯。

诸药合用则心气足,痰火去,心神安,惊悸失眠之症自愈。

一个周期,诸症大轻,每夜能睡四五个小时,食欲好转,仍有心慌心悸、多梦。

再加当养血益气一个周期,诸症痊愈。

有人问我,你总写科普文章,累不累?我说,累啊,但是累也要坚持。

因为有那么多读者喜欢我的文字,而且中医学这个东西,你越去研究它,就越能感觉到它的神妙之处。

失眠恶梦——中医治疗先辨体质,6付温胆汤镇静除烦、有效助眠

失眠恶梦——中医治疗先辨体质,6付温胆汤镇静除烦、有效助眠

失眠恶梦——中医治疗先辨体质,6付温胆汤镇静除烦、有效助眠案例一李某某,女,19岁,体型中等,面色润泽。

2012年12月17日初诊。

以睡眠不佳10余天来诊。

10余天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睡眠易醒,多梦,时有恶梦。

平时咽部无痰,轻度晕车,手凉,大便正常。

月经正常,经前无乳胀。

舌质偏红,舌苔尚正常,脉细。

处以温胆汤原方:6剂,水煎服,每日1剂。

•回访:睡眠质量很好,无多梦易醒。

案例二倪某,男,20岁,形体结实,偏瘦,身高178cm,体重60kg。

2013年5月14日来诊。

睡眠不佳,恶梦1个月。

2年多来常入睡困难,时好时坏,自述火气大,易于烦躁。

纳佳,平素手汗多,口干,但不苦,大便易泻,咽部有痰,可能与其吸烟有关。

腹直肌紧张,舌脉无明显异常。

处以温胆汤合栀子豉汤:6剂,煎服,每日1剂。

•5月27日短信反馈:效果真的很好,甚至感觉每天都不够睡了,这两天调整过来了,也不再那么烦躁了。

按语笔者治疗失眠一般先辨体质,肥人多用温胆汤或黄连温胆汤,瘦人多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血府逐瘀汤,有时也会用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

温胆汤乃祛痰剂,主治“触事易惊,或梦寐不详,或异象眩惑”,即表现为恶梦多、易惊、易产生幻觉等。

此外,胆小、晕车、易呕等均为温胆汤的使用指征。

中医理论认为,肥人多痰湿,所以治疗体胖之人以失眠为主诉者,绝大部分情况下要使用温胆汤。

不过,瘦人也有可能属于痰湿体质,比如案二患者身高178cm,体重仅60kg,然其表现为恶梦多、咽部有痰等,这是使用温胆汤的主要依据。

此外,患者易于烦躁,故与栀子豉汤以除烦。

使用温胆汤治疗失眠,半夏用量一定要足,30~50g为宜,量大才能起到镇静安神作用,这个作用在教材中一般不会提及。

姜半夏•以上方药仅供参考,中医讲究一人一方,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请勿随意套用方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胆汤
【古方出处】宋·《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使用历史】约850年。

【主要成分】半夏、竹茹、麸炒枳实各二两(各6克),陈皮三两(9克),茯苓一两半(4.5克),
炙甘草一两(3克),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用于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心悸不安,虚烦不寐。

【典型征象】失眠,怕黑,不敢独处。

【禁忌人群】孕妇禁用。

温胆汤最初见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坦所撰的《集验方》。

其后被《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收录,云:“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温胆汤。

宋·《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收录“温胆汤”1首,其中卷九“温胆汤”以《集验》温胆汤减生姜为
五片,加茯苓一两半、大枣一枚,减其温性、增其凉性,以欲利胆清胆,并尊胆腑清净以温
和为要之意,承袭“温胆”之名。

后世医家多从《三因方》之论。

《古今医案按》中记载过一个例子:“汪石山治一女,年十五,病心悸,常若有人捕之,欲避而无所,其母抱之于怀,数婢护之于外,犹恐恐然不能安寐。

医者以为病心,用安神丸、镇
心丸、四物汤,不效。

汪诊之,脉皆细弱而缓,曰:此胆病也,用温胆汤,服之而安。

”就是说一个少女总是觉得害怕而不能入睡,后来医家汪石山诊断她是胆出了问题,于是开了温胆
汤的方子,治愈了少女的失眠。

不断发展变化的温胆汤
关于温胆汤的配药,有一首方歌可以帮助记忆:
温胆汤中苓夏草,枳竹陈皮加姜枣。

虚烦不眠舌苔腻,此系胆虚痰热扰。

温胆汤在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灵活运用的实践以后,从最初的临证祛痰之剂,逐渐发展为
可以治疗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全身各个系统疾病的良药。

温胆汤的方中由多味药配伍,共同起到和胃化痰、安神定志的效果。

纵观整个药方,寒温并用,消补兼施,升降并行,其目的就在于清化痰湿,调理气机,安和胆胃。

温胆汤算是一味
基础药方,可以在其基础上加味治疗更多的病症,常见的有黄连温胆汤和柴芩温胆汤。

跟温胆汤相比,黄连温胆汤适合用来治疗热象更为明显的症状。

它具有清热、化痰、开窍、
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

用黄连温胆汤治的病,在发病原因上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跟情志有关,在临床上大多会有情志异常的表现。

黄连温胆汤是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味黄连而得来的,而在临床应用上,又可以在黄连温胆汤的基础上加味来治疗更多的疾病,加味黄连温胆汤可
以治疗心惊胆怯、不寐、精神分裂症、口甘、胃热口臭等。

而柴芩温胆汤可以加减用来治疗
失眠伴焦虑症、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以及紧张性头痛等。

在中医里,胆不仅涉及胆量,还能够影响到消化,它的职称是“清净之腑”。

这就意味着胆应
该保持常温,既不能够寒也不能够热,一般胆热的话就会出现口苦咽喉干燥等不适的症状,
所以用来温胆的药不能太热,温胆汤里面,生姜的用量较其他药物多一些,就是为了要借它
不过于温燥的药性,来祛除胆经的寒气,从而提升身体能量和功能。

温胆汤可以治疗虚烦失眠,在这一点上,它与另一味药酸枣仁汤相似,但是它们治疗的原理
不同。

用酸枣仁汤主治的失眠症是由于心肝血虚加上阴虚内热导致的,因此重在养血安神,
清热除烦,一旦养护了心肝、清除虚热,那么虚烦自然也就停止了。

而温胆汤针对的是由于
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导致的失眠,在治疗时重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做到这两点后,虚烦
失眠的情况就会消失了。

总而言之,温胆汤具有很好的疗效,它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后人在它的基础上又加减药物,用来治疗更多的疾病。

阳气虚了,人就会胆小
古代中医认为,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
和死亡的决定因素。

阳气来源有两个:一是先天性的,来自于父亲和母亲;二是后天性的,
主要从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

而人的正常生存都需要阳气支持,人在工作、运动、性生活、情绪波动、适应气温变化、修复创伤等各项活动中都是需要消耗阳气的。

《黄帝内经》中讲:“阳化气,阴成形。

”阳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阴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

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就会死亡。

《黄帝内经》里又称“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阳气使得人体具有抵御外邪的能力。

阳气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

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
身体御寒能力下降。

因此,中医养生里很注重保养阳气。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
逐渐亏耗,正如《黄帝内经》里所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

损与日至。


阳气足的人,生命力旺盛,人也就胆大,敢于独处。

“胆大”在中医里讲,就意味着“不胆寒”。

而我们经常看到的胆子小的人,他们可能害怕黑暗、害怕独处、经常惴惴不安、不敢一个人
睡觉,这个时候不要急着去嘲笑他,因为往往这种胆怯是跟他们的身体状况有关,就是出于
先天的体质,或者后天饮食不合理甚至生病而造成他们阳气虚弱,心理能量不足。

胆小的人,不一定是心理问题,其实是身体有病,就是指阳气不足,造成胆寒。

所以要解决
这个问题,还是要从“胆”开始。

正如上面提到的《古今医案按》里面那个例子,最初的那些
医生在诊治时都是针对心,用安神丸、镇心丸等来补心安神,但事实上这种胆小失眠还是由
于阳气不足,应该解决胆的问题。

因此,最初的温胆汤以至于现如今的成药安神温胆丸都是
凭借这个原理来进行调养医治的。

治疗惊悸失眠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的人承受了更多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开
始失眠,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现代医学治疗失眠是以镇静安眠药为主,但存在一
定的不良反应,如用药时间长、药物依赖等。

而中医在治疗失眠方面也早有研究,古代医学
将失眠称为“不寐”,认为失眠多由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原因引起,
根据具体的病情辨证施治,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失眠时,又根据具体症状的区别而
选用不同的药物,常见的有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汤等,温胆汤也是其中一种。

一般适合用温胆汤来治疗的失眠,除了普通失眠的症状之外,还有较为明显的表现就是胆小,晚上一个人不敢睡觉,还有可能会心烦,就是说没有人的时候会害怕,有了人又嫌烦。

但大
多时候总是在害怕,心里感到阵阵寒气,人也缩成一团,给人的印象就是生命力不够强,阳
气不旺盛。

而阳气不旺盛,正如上面所讲,是胆寒的缘故。

中医有“心主情志”“胆主决断”以及“心与胆相通”之说,意思是,心对人的精神活动起主宰作用,而胆起决断作用。

胆气通于心,主要体现为胆在神志方面的主辅配合关系。

临床上,如
果胆出现问题,胆气就会上扰心神而出现心悸不宁、惊恐畏惧、嗜睡或不眠等症。

正如《济
生方·惊悸论治》里面所说的:“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


心胆气虚之后,就会出现脉象细弱且缓、心悸不安等情况。

对于胆病引起的不寐,唐代大医
家孙思邈非常重视,在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特列《胆腑》一篇,指出“治大病后虚烦不眠温胆汤方”,到了明代,这一观点更是得到众医家的支持,并用于实践。

王石山就常常运用温胆汤治疗心虚胆怯型失眠。

此外,李梴在《医学入门》中也提出了“心病怔忡宜温胆”的观点。

温胆汤在治疗惊悸失眠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而与温胆汤相比,现在药店所售的安神温胆丸
的方中还增添了其他药物,在治疗失眠方面则效果更佳,这是因为失眠的人往往病史很长,
仅仅由于一个病因而造成失眠的情况不多,因此安神温胆丸的药方里还加入了人参、朱砂,
一方面用来增加能量,另一方面则帮助安神镇静,起到先壮身体后壮胆的效果,这样一来,
就能减少惊悸失眠者经常感到的那种恐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