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彰显特色 四种模式描绘新型农村

合集下载

几种典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几种典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几种典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农业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科技型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等。

下面将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这几种典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介绍。

首先,科技型农业是指通过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品质的农业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农业科技研究和创新,推动高效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现代农业技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同时,科技型农业还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环节的成本,并提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其次,特色农业是指基于特定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发掘和利用农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文化特色,创造出独特的农业经营方式和产品,促进农业增加值的提升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

在特色农业中,农民以农产品的品种独特性、品质优良性以及溢价效应为基础,创造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链模式,提高农业附加值,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的繁荣。

第三,现代农业园区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集中高质量农业资源和服务,开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现代农业园区的特点在于提供农业科技、技能培训、土地流转等各种基础设施和服务,为农民提供创业就业机会,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现代农业园区还可以弥补资源和土地流转不平衡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资源的利用率。

最后,农业产业化是指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链组织,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农业产业化可以通过引进和整合社会资源,发展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组织形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通过农业产业化,不仅能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竞争力的提高,还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总体而言,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多样,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应环境。

乡村建设模式探索的四种类型

乡村建设模式探索的四种类型

乡村建设模式探索的四种类型乡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乡村建设模式的探索也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我国乡村建设领域,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设模式,这些模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地区和人群。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四种类型的乡村建设模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思考。

一、特色产业模式特色产业模式是指在乡村地区推动一些具有地方特色、资源优势的产业发展,以此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特色和产业基础,培育和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如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生态种植等。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乡村经济结构,增强乡村经济的活力。

在我国,像云南的普洱茶产业、四川的竹子加工产业、福建的传统手工艺品产业等都是比较成功的特色产业模式。

二、生态环境保护模式生态环境保护模式是指通过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乡村地区推动生态保护,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宜居的乡村环境。

在这种模式下,可以推动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可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高乡民的生活品质。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一些乡村地区也在积极推行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如杭州的西溪湿地保护、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保护等。

三、休闲度假模式休闲度假模式是指在乡村地区发展休闲度假产业,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依托当地的自然风光、田园风光、历史文化等资源,开发休闲农庄、乡村民宿、生态农家乐等项目,吸引城市居民和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可以开展农业观光、亲子农场等活动,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目前,休闲度假模式已经成为了中国乡村建设的重要模式之一,如浙江的乡村森林康养项目、杭州的乡村绿道建设等都是典型的休闲度假项目。

特色小镇模式是指在乡村地区打造具有特色的小镇建设项目,通过产业引领和城乡结合,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

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模式与特点分析

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模式与特点分析

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模式与特点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现代化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农村现代化不仅关乎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也关乎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模式与特点进行分析。

一、产业结构转型农村现代化的核心是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过去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和农村副业,农民大多从事传统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

而现代化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是产业结构转型。

农村现代化的模式之一是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革升级。

通过引入新的农业科技和技术手段,培育发展现代农业,逐渐将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

这些现代农业包括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等。

这种转型可以提高农业产能、节省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现代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地域广阔,通信、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随着农村电商的兴起,快速、稳定的互联网网络已经成为农户联系市场的重要工具。

同时,良好的交通条件也是农产品流通的基础。

因此,农村现代化的模式之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电网和互联网的覆盖,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农民素质提高农村现代化的模式还需要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农民素质提高包括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升。

传统农业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往往凭借经验和传统方法,而现代农业需要农民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应当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实现知识与技术在农村现代化中的充分发挥。

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改革创新,其中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农村社会问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更好地管理和服务农村社会,是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之一。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需要依托现代化科技手段和信息化平台,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农村社会问题的预警和预防,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五、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模式还需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10.22•【字号】•【施行日期】2016.10.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央、省、市在银有关单位:《白银市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方案》经市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10月22日白银市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战略部署,推进我市城镇化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白银本土特色、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和支撑作用的特色小镇,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甘政办发〔2016〕114号)精神,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特色小镇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打造特色业态为主导,产业定位明确、市场要素集聚、管理机制创新、生产生活生态统筹布局的综合性发展平台,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对于推动政府与市场互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特色小镇建设,是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特色小镇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破解小城镇经济发展瓶颈、创新发展动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有力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

在全市创建特色小镇,有利于推动各地积极谋划项目,扩大有效投资,推动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城融合;有利于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有利于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对带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建设繁荣幸福美好新白银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最新现代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资料

最新现代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资料

现代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条件、农业结构、产业特色千差万别,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业生产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也十分明显,因此,在选择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上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现代农业研究室主任蒋和平:一、龙头企业带动型所谓龙头企业带动型的模式,是指由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体,本着“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围绕一个产业或产品,实行生产资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并通过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将大量分散在千家万户农民的土地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商品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格局。

这种由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在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将企业与农户和市场整合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模式,称为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模式。

广东省温氏集团从1986年开始与农户合作,开创了“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的先河,逐步建立了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体系,确保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这种运行模式对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和公司的市场、资金、管理经验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了有机整合,从而实现公司与农户的优势互补、资源互补,并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共赢。

在温氏集团发展过程中,经过农户与公司合作双方多次博弈,形成了能够节约交易费用的合作机制,公司与农户之间已经突破一般的经济合同关系。

在“公司+农户”经营方式的背后,是一系列的利益机制的安排。

温氏集团通过与各个利益主体建立的牢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妥善处理和协调了各种利益关系。

这些利益关系是建立在合同和信誉基础上的平等的市场交易关系。

公司依靠一套成熟的经营模式,在发展养鸡产业时,从鸡苗的供应到销售的链条的核心技术都牢牢控制在公司手中,在保证肉鸡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同时,让农户得到稳定的收入,从而使得合作能长期稳定地进行,并能够连年滚动式地扩张。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9.01•【字号】浙政办发[2014]105号•【施行日期】2014.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的意见(浙政办发〔2014〕10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纲要的通知》(浙委〔2012〕96号)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实施意见》(浙委发〔2014〕16号),提高县城(含县级市城区,下同)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县城整体实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我省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重要意义县城是全省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大中城市、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的重要节点和纽带,是提升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当前,我省县城建设仍存在着规划设计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功能与公共服务不完善、特色与风貌特征不明显、综合承载力与带动县域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

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纵深发展,加快建设“两美”浙江的必然选择;是完善现代城镇体系,促进城市群、都市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快推进县域转型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挥县城纽带作用,带动小城市培育、中心镇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的迫切要求。

全省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的重要意义,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优化功能、突出特色,创新带动、完善机制,切实增强县城发展活力,推进县域城市化迈上新台阶。

美丽乡村最完善的四种模式及比较,值得收藏

美丽乡村最完善的四种模式及比较,值得收藏

美丽乡村最完善的四种模式及比较,值得收藏一美丽乡村建设的四种模式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尚没有统一的界定一些地方根据本地实际,基于对美丽乡村建设概念的不同理解,探索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实践模式。

对浙江安吉、永嘉和江苏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文丨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调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理财1安吉模式浙江省安吉县是一个典型山区县,经历了工业污染之痛以后,1998年安吉县放弃工业立县之路,2001年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2003年,安吉县结合浙江省委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在全县实施以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为内容的两双工程,以多种形式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集中攻坚工业污染违章建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突出问题,着重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固废处理化肥农药污染治理河沟池塘污染治理,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创建水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在此基础上,安吉县于2008年在全省率先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并将其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计划用10年时间,通过产业提升环境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把全县建制村建成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

自2003年以来,安吉县通过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创建,改善了社会经济面貌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66.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45.2亿元,年均增长12.3%;财政总收入由7亿元增加到36.3亿元,年均增长2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3.4亿元增加到21.1亿元,年均增长22.5%,比全省高3.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由540元增加到15836元,年均增长12.69%,由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转变为高出全省1000多元。

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特点是,以经营乡村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安吉立足本地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茶产业生态乡村休闲旅游业和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仅竹产业每年为农民创造收入6500元,占农民收入的60%左右;农民每年白茶收入2000多元,因休闲旅游每年人均增收2000元,各占农民收入的13.5%左右。

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特点及优势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新农村建设模式是指通过改革和创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方式和方法。

本文将会从多个角度分析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一、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模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倡导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

在农村建设中,引入生态农业种植模式,采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有效保护了土壤质量和水资源。

同时,通过推动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农村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农村建设模式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在传统农业基础上,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壮大农村产业园区和农村合作社,在农村搭建起完善的产业链条,提升了农业附加值和农民收入水平。

三、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新农村建设模式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电气等条件。

通过修建农村公路、水利工程,提供农村电力和自来水等服务,使农民生活更加便利。

此外,还着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信息获取能力和生活质量。

四、农民素质的提升新农村建设模式注重提升农民素质,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和文化建设。

通过设立农村教育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同时,积极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精神文化水平。

五、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模式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和规范化。

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促进农民自治和社区建设,提高社会组织和农民合作程度,建立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

六、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新农村建设模式致力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解决农民资金周转和贷款问题。

通过设立农村信用社和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农民小额信贷、储蓄和支付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云南省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建设美丽云南,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运用省级重点村建设的经验成果,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从2015年起,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现结合云南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化同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色,以省级重点建设村等各级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为载体,着力建设秀美之村、富裕之村、魅力之村、幸福之村、活力之村,走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的多样化路子,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升级版新农村,把美丽乡村建成云南叫响全国的又一张名片,不断开创云南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新局面。

(二)主要目标。

在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的基础上,按照“培育中心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从2015年起,每年推进500个以上以中心村、特色村和传统村落为重点的自然村建设,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不超过2年。

通过典型示范,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带动全省面上新农村建设。

到2018年,力争在全省的中心村、特色村和传统村落建成一批富有云南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三)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

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结合各地区村庄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做到先规划后建设。

盘点创意农业四模式

盘点创意农业四模式
1 6 2 0 1 7 年 第1 期 聚焦农业热点, 助 力农 民增收 .
编辑: 邓婧 ( d e n g j i n g —n j z f @l 3 9 c o m) ・市场 聚 焦 ・
Hale Waihona Puke 色种养 , 对农 民增收意义非凡 。 农业景 观创 意模 式 景观农业 就 是利 用 多彩 多姿 的农作 物 , 通 过 设计 与 搭配 , 在 较大 的空 间上形 成
据相 关报 道 , 最 早 的创 意农 业 产 与 农耕 文化 , 结合 农产 品与文化 起源 于上世纪 9 0 年代 后期 , 由于 农 开发 , 使 农 产 品和 农 业 生产过 程赋 业 技术 的创 新 发展 , 以及 农业 功 能 予文化 内涵和价值 。 的 拓展 , 观光 农 业、 休 闲 农业 、 精 致 做好 创 意农业 并不 容 易。 专家 农业 和 生态 农业 相 继发 展起 来 。 之 认 为 , 首 先 一定要 以创 意 理念 为依
后, 借 助创 意 产业 的 思维 逻辑 和 发 托 , 结合 时代发展潮流 与时 尚元素 ,
展理 念 , 人们 有效 地将 科 技和 人文 赋予农业 与乡村 时代特色 鲜明的发 要素 融入 农 业 生产 , 进 一 步拓 展农 展 主题 。 其 次, 还要 把 握市 场动 向, 业 功能 、 整合 资源 , 把传统农业 发展 发展特定 的受市场热捧 的乡村 农产 为融生产 、 生活、 生态为一 体的现代 品或相 关乡村休 闲活动。 最后 , 一定 农业, 也就是现在所谓 的创意农业 。 要充分利 用乡村既有 的农业 产业基 如何发展创意 农业 ?专家认为 础 , 延 伸 发展 , 选 择 第 二、 第三 产 业 可参考 以下常见模式 : 中 的适 宜 实体 , 提升 原 有农业产 业 农 业 产 品 创 意 模 式 搞农 业 , 的层次, 延 长原有农业产业 链条 , 从 最 怕的是一 哄而起、 同质化 。 通过 创 而实现 产业的进化与创意发展 。 意, 开 发‘ ‘ 人 无我有 、 人有 我精 ” 的特 ( 刊、 卫东 )

构建新农村的发展模式

构建新农村的发展模式

构建新农村的发展模式一、农村振兴背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发展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

然而,长期以来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村面临着人才流失、土地流转等问题。

为了实现农村振兴,我们需要构建新农村的发展模式。

二、科技创新引领农村发展科技创新是新农村发展的关键。

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农村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利用无人机技术进行农作物监测和喷洒,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减少农药的使用,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业产业多元化农村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农业领域。

我们应该推动农业产业多元化,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和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例如,发展农业旅游、农产品深加工业等,可以为农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通讯网络和水电供应等方面的问题,为农村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同时,注重农村教育和医疗设施的建设,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五、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素质提升农村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培养农民的创业意识和经营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鼓励农民参与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要加强农民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新农村发展的需求。

六、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于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同时,探索创新金融产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七、农村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农村环境保护是构建新农村发展模式的必要条件。

我们要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水资源管理和农药农残的控制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农村实现绿色发展。

八、农民工返乡创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农村发展的新亮点。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和创业培训机会,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新创业的环境。

乡村建设模式探索的四种类型

乡村建设模式探索的四种类型

乡村建设模式探索的四种类型乡村建设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发展课题之一。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不同地区会采取不同的建设模式,以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

本文将从四种类型出发,探讨乡村建设模式的探索,以期为乡村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思路。

一、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乡村建设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乡村主要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并注重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农业模式也注重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倡导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式。

这种模式下,乡村会有更多的绿色植被,更加清澈的水体和更加干净的环境。

生态农业模式也会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和休闲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在乡村建设中,生态农业模式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二、休闲度假模式休闲度假模式是一种将乡村打造成为休闲度假胜地的建设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乡村主要发展休闲旅游和度假服务业。

为了吸引游客,乡村会注重提升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宜游的生活环境。

休闲度假模式下的乡村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休闲娱乐设施和服务设施。

比如温泉度假村、农家乐、民宿、度假村等。

这种模式下,乡村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乡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特色小镇模式特色小镇模式是一种将乡村打造成为具有独特文化和特色的小镇的建设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乡村会通过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特色小镇,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向乡村流动。

特色小镇模式下的乡村会注重保护乡村原有的风貌和传统,同时通过科学规划和改造,打造出具有吸引力的特色小镇。

这种模式下,乡村会有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商业服务,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促进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四、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是一种将乡村发展农业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建设模式。

20个典型乡村振兴成功模式,值得借鉴

20个典型乡村振兴成功模式,值得借鉴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为了推动乡村振兴,一些地方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下面就介绍20个典型乡村振兴成功模式,希望对其他地方乡村振兴工作有所借鉴。

1.农业科技示范模式:选择当地适合发展的农作物,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向周边农户推广,以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

2.特色产业模式: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和传统工艺,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知名品牌,产品销售市场化,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3.乡村旅游模式: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游客,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4.生态农业模式:积极倡导生态农业理念,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广有机种植和生态养殖,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

5.乡村建设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环境,提升乡村风貌,提高乡民生活品质。

6.文化创意模式:发掘和弘扬当地的文化传统,利用文化资源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吸引人才和资金,推动乡村振兴。

7.教育扶贫模式:加大对乡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8.科技创新模式:引进高新技术,打造农业科技园区,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9.农民合作社模式:鼓励农民组建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10.乡村金融模式:建设乡村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扶持乡村经济发展。

11.乡村治理模式:建立健全乡村自治组织和制度,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12.乡村消费模式:积极引导农民适度提高消费水平,拉动农村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13.产业扶贫模式:选择壮大当地产业,引导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

14.乡村人才引进模式: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创业和工作,提升乡村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15.农民职业培训模式:组织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16.政策扶持模式:制定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给予税收减免和财政扶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产业发展。

乡村建设模式探索的四种类型

乡村建设模式探索的四种类型

乡村建设模式探索的四种类型乡村建设一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探索和实践各种乡村建设模式成为了当前各地方政府和专业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我国的乡村建设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模式,其中一些成功的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四种不同类型的乡村建设模式,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优势。

第一种模式是传统的耕读文化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农村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注重发扬农村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在这种模式下,村民们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

这种模式还注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的传承,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注重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强调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对于保护传统村落和传统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种模式是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升,注重引进和应用现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农村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和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帮助农民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开发农产品加工和营销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注重经济效益和市场导向,强调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种模式是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乡村环境的整治和保护,注重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和社会组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促进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强调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和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种模式是休闲度假农村建设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挖掘乡村的特色文化和自然风光,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休闲度假乡村景区和农家乐产品。

和美城乡四大行动宣传展板内容

和美城乡四大行动宣传展板内容

和美城乡四大行动宣传展板内容和美城乡四大行动是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包括产业革命、生态建设、治理提升和文化传承四方面内容。

为了将这一部署有效传达给广大群众,宣传展板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媒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相关参考内容。

1. 标题部分:和美城乡四大行动宣传展板2. 产业革命部分:-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培育农业新生产主体,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 创新乡村产业:鼓励农民创业创新,发展乡村特色经济,打造乡村产业品牌。

- 推广农村电商:加强农产品线上线下衔接,打造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提升农民收入。

3. 生态建设部分:- 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动农业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城乡空气质量。

- 推进生态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功能。

- 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

4. 治理提升部分:-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农村基层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 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提升农村社会服务能力,保障农民基本权益,补齐农村社会短板。

- 建设美丽乡村: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5. 文化传承部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保护乡村历史文化遗产:加强乡村文物保护工作,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乡村博物馆等。

-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树立文明乡风,推进诚信建设,增强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6. 结尾部分:和美城乡四大行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针。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用创新的思维、勤劳的双手,创建和谐、美丽、富饶的新农村。

高标准农田建设 创新模式

高标准农田建设 创新模式

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模式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以科学规划、科技支撑、科学管理为基础,以提高农田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为目标,运用创新模式进行农田改造和建设的过程。

创新模式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创新模式:
1. 农业科技创新模式:通过引进和推广适合当地农田特点的农业技术、科学种植模式和高效农机具,提高农田生产力和农业生产效益。

2. 农业合作社模式:通过组织农民集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农资采购、技术培训和产品销售的集中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通过流转农田使用权,将零散、分散的农田整合成大块、规模化的统一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4. 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政府通过提供政策支持、资金补贴等,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田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

5. 农业生态建设模式:通过开展农田生态修复、植被恢复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提高农田可持续利用能力,实现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这些创新模式都可以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顺利推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升农田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的四国模式

美丽乡村建设的四国模式

美丽乡村建设的四国模式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文件指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建设美丽乡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必经阶段,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这个转型阶段,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尽管国外和我国的国情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农业发展的自然享赋和发展水平也大不相同,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北美、西欧、日韩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仍然值得我国深入研究和借鉴,可以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

瑞士乡村建设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对农业发放资金补助,向农民提供商业贷款。

随着社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瑞士的农村和农民不断减少,但是瑞士政府依旧将乡村发展作为推动国家前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实现乡村社会的繁荣。

从瑞士政府对于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上来看,十分重视自然环境的美化和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瑞士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对农业发放资金补助,向农民提供商业贷款,帮助其改善农村环境。

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和民间自筹资金的方式,政府为乡村建设学校、医院、活动场所以及修建天然气管道、增设乡村交通等基础设施,以此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瑞士的生态环境型乡村建设模式是以绿色、环保理念为依托,强调将乡村社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价值、旅游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相结合,从而改善乡村生活质量,满足地方发展需求。

生态环境型模式在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以及乡村建设已经达到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比较适用,也是农村现代化的样板。

德国乡村建设对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视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穿德国土地整治的全过程。

20世纪70年代,德国开始实行“我们的乡村应该更加美丽”的计划。

计划主要包括3个方面。

第一,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种类。

第二,开发农业房地产和乡村旅游。

第三,初步实现传统乡村和农业向现代化和生态化的转变。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

到XX年底全县完成 100 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1、坚持科学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乡村振兴规划农业科技创新规划

乡村振兴规划农业科技创新规划

乡村振兴规划农业科技创新规划乡村振兴是近年来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而农业科技创新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乡村振兴规划中的农业科技创新规划。

一、挖掘农业科技应用潜力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挖掘农业科技的应用潜力。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水平较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因此,乡村振兴规划应着重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应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二、强化科技创新支持体系乡村振兴规划中的农业科技创新规划要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

包括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等。

只有建立起强大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才能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

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乡村振兴的农业科技创新规划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在投入方面,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推动企业投资等方式来支持农业科技创新。

此外,还可以鼓励农民自主创新,为他们提供创新和发展的机会。

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创新规划的重点是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让更多的农民受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五、拓宽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渠道农业科技创新规划需要拓宽合作渠道,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可以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等方式,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理念,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六、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培育是乡村振兴规划的基础。

可以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机构的建设,提升其科研能力;同时,也要鼓励农民参与科技创新,培养和引进一批懂农业、懂科技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

七、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是乡村振兴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组织示范农田、示范农户等方式,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给广大农民并推广应用。

这有助于增加农户的收入,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规划彰显特色四种模式描绘新型农村
--进贤县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纪实
进贤县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模式,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品位和农民生活质量。

目前,该县已申报审批并开工在建农民新村点122个,形成了具有进贤特色的山青水秀型、田园生态型、人文特色型、文明社区型四种新农村建筑风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种固定的目标,那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但却没有一种固定的途径,只要适合自身的特点就行。

进贤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模式,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品位和农民生活质量,立足地方实际,做好山水文章,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山清水秀型”、“田园生态型”、“人文特色型”、“文明社区型”四种建设模式。

去年,进贤县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计划按10%的进度抓好260个自然村整治建设,分10--15年完成对全县2600余个自然村的整治改造。

目前,21个乡镇272个行政村子的规划编制大部分已经完成,一个生态型的新农村已崭露头角。

山青水秀型乡间的山水灵气,再加上整洁的村庄卫生环境,两者交相辉映。

“多山多水”才能真正成为“好山好水”。

三里乡学屋村南靠昌万一级公路,北依前山西傍金溪湖,山清水秀,村内原有房屋以土木结构为主,排列整齐,但因年久失修,大多房屋陈旧破烂,外墙脱落严重。

村道也以沙土道路为主,没有硬化。

原本的青山碧水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被埋没掉了。

这一切都因新农村建设而改变。

建设中,该村对现有的房屋“穿衣戴帽”,统一式样、统一颜色,硬化了村里所有的道路,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对进村公路、房前屋后进行绿化,并安装了路灯。

规划建设后的学屋村已经达到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房屋美化、四旁绿化、卫生洁化、秩序优化”的要求,山清水秀的村外自然环境和干净整洁的村内卫生环境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田园生态型温圳镇谢家村就是这种模式里最具代表的村庄之一。

谢家村是一个靠山的小山村,靠山吃山,该村把村里的山地充分开发出来,建立了一大片林、果业基地,如今基地里果树种植面积已达到4000余亩。

此外,村民还在基地里饲养了生态土鸡,不仅能帮助果树除虫,还同时节省了饲养成本、维护了村里的卫生环境。

绿色环保的土鸡、土鸡蛋、在周边县区就已经供不应求,并形成进贤县唯一禽蛋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达1.1万吨。

如今家庭养禽是温圳的特色产业,禽产品销往各地,生产的松花皮蛋和红心咸蛋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国内与麦德龙、家乐福、沃尔玛合作,销往20多个大中城市,产品供不应求,为村民平均每人每年带来3000元收入。

如今,走进谢家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已经是一派“山上有林、林中有村、村中有景、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文明和谐”的田园生态型新农村风貌。

人文特色型新农村建设决非都要“拆旧建新”。

大拆大建,非但会使各类保护遭到破坏,更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还会丧失农村特有的风貌,切断农村的传统文脉,阻断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李渡镇北田村注意保持生态原貌,注意保留历史文脉,对新村进行了高起点的规划设计。

北田村中有棵树龄超过村龄的千年古樟树(村民称之为先有古樟后有村庄),按照规划图,该树部分树干正好处于环村公路内,为了保持古树原貌,在规划当中,特别注明该树必须保留,该段公路的设计和施工要围绕保护好古树进行。

北田村三面环水,河中活水引自抚河,长年流动不腐,环村河是北田村的灵魂。

在规划设计当中,对环村河的定位是不改变河道走向、不改变用途(不准用于蓄水养鱼等可能污染水体的其它用途),确保河水四季清澈,长流不息。

村前12对旗杆石见证了北田村曾孕育了六进士、五
举人、两贡士的辉煌历史,在规划中,对12对旗杆石提出了明确的修缮意见并付诸实施。

村中原有简陋古戏台,倚路临水,地段优越,在规划中,确定在原址重建的原则,赋予其传承历史,传播文化的重任。

现戏台已建成完工,取名“悦目怡情”。

每年的农闲时间,村里都要请戏班来唱几天大戏,这是北田的传统了,那时全村老少和远近闻讯而来的村民都会来津津有味地品尝一道道文化大餐。

文明社区型针对过去农民建房缺少长远规划,导致房屋建筑杂乱无序、风格不一、品位较低等现状,进贤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从科学规划入手,选调了20多名规划设计专业人员分组深入到各村,从现代小康生活需要出发,按照“突出特色、规模集中、布局合理、风格统一、规格多样”的建筑设计原则,对农村小康住宅建设进行科学规划设计。

对农村中心村规划、村庄布点以及农村住房建设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凸现住房建筑的浓厚地方特色和乡村建筑文化风格,同时注重提高科技含量,广泛推广建筑节能,建筑造型力求新颖别致,融经济实用、安全、美观于一体。

在三里乡学屋村、文港镇港西村、长山晏乡邹家村等文明社区型新村点,一幢幢别具特色的小康楼做到整齐有序、错落有致,并增设健身场所、休闲凉亭、宣传长廊、绿地花带等配套设施,完善幼教、购物、医疗、保健等社区服务功能,让现代文明气息扑面而来,村民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这些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村不仅实现了“经济发展好、社会秩序优、文明程度高、村镇环境美”,而且各具各特色、各呈风貌,为进贤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