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大城关” 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

合集下载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5.19•【字号】莆政综〔2010〕75号•【施行日期】2010.05.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莆政综〔2010〕7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战略部署,推进我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滨海宜居城市,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闽政[2010]4号)及相关配套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全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以科学规划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资源优势,凸显特色功能,强化产业支撑,优化空间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实施综合开发,增强集聚能力,扎实推进我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

通过典型带动,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建成一批“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宜居城市综合体,逐步实现我市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加快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步伐,努力将莆田建设成为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和滨海宜居城市。

二、工作目标江口镇、西天尾镇两个省级试点镇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生态优美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基本建立有利于发挥小城镇特色优势的体制机制和配套保障政策;农村人口稳步有序地向镇区集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并向相邻地带的农村延伸;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市场发育比较健全;镇区居民基本享有与城市居民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优美,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宜居城市综合体基本建成。

打造特色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打造特色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打造特色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是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必须注重打造特色。

以下是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1、挖掘地域特色。

每个小城镇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物产资源,可以利用这些特色来打造小城镇独有的特色文化和产业品牌。

2、突出人文特点。

小城镇的历史和人文特点往往会吸引很多
游客,因此可以通过文物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来弘扬小城镇人文特色。

3、发展生态农业。

利用小城镇周围的天然环境和气候条件,
可以发展生态农业,打造小城镇独特的农产品品牌。

4、推动新型城镇化。

小城镇建设应该借鉴新型城镇化的理念
和模式,建设智慧城镇,推动城乡融合,提高小城镇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5、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建设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基础设施。

6、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小城镇的产业结构要向高端、服务型、智能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培育新兴产业,提高小城镇的经济效益。

以上是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一些参考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小城镇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实施。

镇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镇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镇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城镇化建设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然而,一些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发展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合理等现象较为突出。

因此,为了推动小城镇的全面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我们决定在一些小城镇进行综合改革试点,以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其他小城镇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试点范围。

本次综合改革试点将选取我国部分小城镇进行实施,试点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等地。

三、试点内容。

1. 城镇规划与建设。

在试点城镇,将对城市规划进行全面调整,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品质。

同时,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功能。

2. 产业发展。

在试点城镇,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城镇经济发展水平。

3. 生态环境保护。

试点城镇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4. 社会治理。

加强城镇社会治理能力,建立健全城市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公共安全感。

四、试点目标。

本次综合改革试点的目标是在试点城镇取得显著成效,为其他小城镇的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试点城镇将成为小城镇综合改革的典范,为全国小城镇的发展提供示范和引领。

五、实施保障。

为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将加大对试点城镇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各地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改革路线,同时加强对试点城镇的督导和指导,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六、总结展望。

本次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将为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为推动小城镇的全面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作出积极贡献。

我们期待着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试点城镇将焕发出崭新的活力,成为全国小城镇发展的新亮点。

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小城镇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

为了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我提出以下意见:首先,加强规划和设计。

小城镇的规划和设计要突出特色和个性,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地域和文化优势。

同时,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小城镇。

其次,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小城镇的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得到充分重视。

特别是要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三,加大对小城镇产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引导和扶持优势产业的发展,提高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

可以通过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培训人才、提供资金支持等措施,吸引投资和企业进驻小城镇,推动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

第四,加强区域协同发展。

小城镇建设要与周边城市和农村协同发展,构建起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产业转移、加强交流合作等方式,促进小城镇和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

第五,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

加快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培训和引进政策的支持力度等方式,吸引和培养人才,提高小城镇发展的能力和质量。

第六,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要完善,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社保等服务。

可以加大对社区医疗机构和学校的建设和支持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总之,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加大投入和改革创新,才能推动小城镇建设取得更大的发展。

同时,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机会。

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继续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小城镇的全面繁荣。

第一,加强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城乡规划的协调与整合,避免冲突和重复建设。

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中国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此框架下,本文提出一些前缀建议:1.坚持以城市规划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灵活精细和睦相处,确定切实可行的小城镇建设方案。

2. 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小城镇建设资金化,通过基金、信贷等方式帮助小城镇拓宽融资渠道。

3. 提高小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投资。

学校、医院、体育设施、广场等公共场所的建设。

4. 促进小城镇与大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小城镇与周边城市的交通便利性,加强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小城镇与大城市之间的有效对接。

5. 推进小城镇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产业,培育小城镇特色经济,推进小城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 建立完善的小城镇管理体系,加强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地方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条件。

7.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小城镇环境治理和建设。

推进垃圾分类和处理、水源地保护、森林绿化等措施,促进小城镇为人居宜地。

8. 加强对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和扶持,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和医疗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9. 强化小城镇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加强文化教育与传承,丰富小城镇的文化内涵,提升小城镇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10. 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推进PPP模式和股权投资等机制的运用,促进小城镇建设金融化和市场化。

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小城镇,不仅涵盖了城区的优势,更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与融合。

通过前述的建议,地方政府可以更加全面、高效、可行地推进小城镇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省委九届五次全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提出了“以民营经济为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和省委对加快城镇化的各项要求和部署,充分认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以小城镇为纽带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小城镇是镇域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小城镇的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国未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可能的选择方案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共同推进的道路,即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地推行农村城市化,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成为总体城市化的组成部分。

显而易见,没有农村城市化,整体城市化将难以实现。

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既是整体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推动力量。

2、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化解农村深层次的矛盾我国资源环境局限性大,缺乏大规模发展大中城市的地理条件,不可能走只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

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

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

小城镇地处农村,一部分农民进入小城镇,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降低了城镇化的社会成本。

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不仅有利于解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化解农村深层次的矛盾,还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3、有利于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拓宽空间和创造投资环境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电力、交通、供水、通讯、环保以及餐饮服修等行业发展,刺激民营经济的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乡镇企业产品乃至大中城市工业产品会有更多的销路,同时也将成为农副产品销售的集散地,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拓宽经济空间。

打造特色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打造特色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打造特色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打造特色-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

小城镇作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枢纽,承载着农村转型升级、农民就业创业、农村社会体系建设等重要任务。

因此,如何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打造有特色的小城镇,成为当前亟需探讨的课题。

一、加强规划设计,突出特色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是打造特色的第一步。

首先,要明确小城镇的定位与功能。

根据当地资源禀赋、环境条件和产业特点,确定小城镇的定位,明确其发展目标与功能布局。

其次,要注重突出小城镇的特色。

通过挖掘、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

此外,可以充分发挥小城镇的区位优势,建设集商贸、物流、科技、文化等多种产业为一体的特色小城镇。

二、引导资金投入,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需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小城镇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企事业单位和居民投资小城镇建设。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小城镇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为此需要加强公共服务能力。

首先,要完善教育资源,提高小城镇的教育水平。

增加学校的数量,并对学校进行设施改善,吸引优秀的教育资源进驻小城镇。

其次,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就医便利度。

鼓励医生到小城镇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此外,还要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

四、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的核心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吸引外来投资,引进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等。

同时,要加强对本地产业的培育与支持,鼓励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榆社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的实施意见

榆社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的实施意见

榆社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实施意见各乡镇人民政府、城管委、县直有关单位:为切实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意见》(晋政发【2011】11号)和《中共晋中市委、晋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的实施意见》(市发【2011】14号),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加快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意义加快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重要抓手,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对于推动我县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城镇化的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围绕建设富民强县和谐榆社的总目标,把推进城镇化作为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紧扣“扩容、提速、提质”主题,以城区为核心,以中心镇、中心村为节点,其余乡、村为基础,构建“一城三镇多点”的网络城镇化体系,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以产业聚集区为支撑,以新区建设、旧区改造、城中村改造为抓手,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原则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立足长远发展,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城镇发展规划,形成统筹联动、相互配套、左右衔接的规划体系;坚持统筹协调,以城区带动中心镇、中心村构建,以城镇为中心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提速与提质并重,在发展中提质,在提质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提高居民居住水平,促进民生改善;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先行先试,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因地制宜,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突出历史文化特色。

(三)主要目标1、城镇化水平。

“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2%以上,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8%左右,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9平方公里左右。

2、城镇化体系。

形成空间布局有序,个性特色鲜明的“一城三镇多点”的城镇体系框架。

“一城”即由中心城区,箕城镇、郝北镇部分构成大县城,是全县城镇体系的核心,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核“三镇”即云竹镇、郝北镇、社城镇三个中心镇。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强调 要 “ 积极 稳妥 推 进 城镇 化 , 高城 镇规 划 水平和 发展 提
技型、 创新型非公有制企业到小城镇落户。 这必将有力推进 小城镇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实现又好
叉 决发 展, 合 第 一要 义是 发展 的要求 。 符 加快 建 设 现 代化 新型小 城镇 , 从根本 目的上讲, 是要通 过加快 现代农 业、 就

农村现代工业和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 不断增加农民的收
入, 从城 乡居 民收入 二元 结 构 这一 关键环 节 来缩 小城 乡发 展 差 距 , 断提 高农 村 的生 活质 量 和 水平。 符 合 以人 为 不 这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促进城多一体化, 是
本,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 标的要求。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 型小城镇, 就是要以人与自 然和谐为宗旨, 强调人与自然、 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打造舒适的宜居环境,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实现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引导小城镇发展走 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就是要以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
镇建设 发展规划与基础设 施、 环境保护、 社会事业 发展等
专项规划相协调, 与县域规划、 市域规划、 省域规划有机衔 接, 成为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突破
口。
此 外, 快建 设现 代化新 型小城镇 , 是社 会主 义新农 加 还
筹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与对外开放。 这符合统
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的要求。 由此可见, 加快现代化新型小城 镇建设在本质上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 是全面贯彻落实

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加强小城镇建设-精品文案范文

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加强小城镇建设-精品文案范文

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加强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加强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加强小城镇建设小城镇是以聚集人口、商品、文化、信息、科技、教育、金融和服务等为特征的地域系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经营小城镇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落实省委“两个加快”、市委“两个强力推进”有效途径,统筹城乡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

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抓紧抓实抓好。

一、对巴中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分析建区设市十六年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对经济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到底,全市有123个乡集镇,61个建制镇,其中国家级重点镇5个,省级试点镇48个,县城以下乡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98平方公里,乡镇平均建成区1.1平方公里、人口3000余人,平均66平方公里分布着一个小城镇。

恩阳镇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4.5万人,是全国重点小城镇。

清江镇近几年来城镇房屋建筑面积以每年5—10万平方米,人口以年均500户、人的速度增长。

(二)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抓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功能完善,小城镇成为人口、经济、社会等资源的重要集聚点,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成为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辐射点,成为农村和城市的重要结合点。

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形成起到了聚集作用,对产业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对农村人口的转移起到了吸纳作用。

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全市小城镇常住人口达到6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7.1%。

比如,乐坝镇总人口7680人,城镇人口达到6100人,城镇化率达到80%。

白衣镇十年来镇区面积扩大8倍,城镇人口增加6倍,达到1.2万人,占总人口的35%。

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意见-苏政发[2000]36号

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意见-苏政发[2000]36号

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意见正文:---------------------------------------------------------------------------------------------------------------------------------------------------- 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意见(2000年3月20日苏政发〔2000〕36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实现我省跨世纪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了切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我省城镇化进程特提出如下意见:一、围绕我省城镇化目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去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部署,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使全省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各地以222个重点中心镇为重点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使一批小城镇经济发展加快,面貌明显改善,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围绕小城镇建设积极进行三项改革,全省在包括222个重点中心镇在内的382个镇进行了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盘活存量土地、建设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和完善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多渠道筹措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小城镇建设拓宽了路子。

撤并规模偏小乡镇和撤乡设镇工作也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增强了小城镇综合实力,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

小城镇建设的加快,推进了我省城镇化进程。

到1999年底,我省城镇化率达到34.94%,比上年提高了3.44个百分点。

实践证明,发展小城镇,加快城镇化步伐,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聚合,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高群众工作和生活环境质量,意义很大。

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小城镇不仅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能够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能够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然而,目前小城镇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必须要保证基础设施的健全和完善。

政府应该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包括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方面的建设。

此外,还应该加快推进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小城镇的居住环境和品质,使其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理想之地。

其次,加大对小城镇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产业发展是小城镇建设的核心任务。

政府应该加大对小城镇产业发展的金融和政策支持。

特别是在农村小城镇建设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推动小城镇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还应该鼓励和引导企业和资本进入小城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小城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加强小城镇的人才引进与培养。

人才是小城镇建设的核心资源。

政府应该加大对小城镇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到小城镇工作和生活。

同时,要加强对小城镇人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小城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第四,加大对小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力度。

社会保障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加强对小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小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加强小城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小城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推动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方式。

政府应该加强对小城镇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的组织和引导,建立健全小城镇合作联盟和交流平台,促进小城镇之间的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

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人口流失的加剧,小城镇建设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任务。

为了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首先,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资金、鼓励企业投资等方式,增加对小城镇建设的投资。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交通网络、水电供应和通信设施等条件,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其次,加强产业支持与发展。

小城镇建设不仅需要改善基础设施,还需要培育特色产业。

政府应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如农业、旅游等,为小城镇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再次,优化公共服务体系。

小城镇建设不仅需要注重经济发展,还需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政府应该加大对医疗、教育、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质量和覆盖面,让居民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此外,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小城镇就业和创业,同时注重培养本地人才,为小城镇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最后,加强政府的引导与管理。

小城镇建设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管理。

政府应该制定出相关的规划和政策,明确小城镇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同时加强执法和监管,确保小城镇建设的规范和有序进行。

总之,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产业支持、优化公共服务、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以及加强政府的引导与管理,可以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协调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努力:一、加强规划和布局。

小城镇建设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规划和布局。

政府应该组织专业团队对小城镇的自然资源、人口规模、发展潜力等进行科学评估,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同时,要注重与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独特的城市特色。

二、促进土地利用和建设管理。

加快小城镇综合开发建设的一孔之见

加快小城镇综合开发建设的一孔之见

加快小城镇综合开发建设的一孔之见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悄然兴起,并不断壮大。

小城镇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城市雏形,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和桥梁。

当前,正成为一种新型的、从乡村农业性质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市镇转变的过渡性社区。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将大力发展小城镇,使更多的农民进入城镇居住。

发展和建设好小城镇是我国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工作,一定要认真对待。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小城镇综合开发;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国家将小城镇建设列为农村今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

最近,作者通过与部分镇、居委会干部座谈和实地察看,发现小城镇建设发展速度不快、布局不合理、脏乱差等现象十分突出,与“十二五”计划提出的发展战略目标相距甚远,束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为此,笔者就束缚农村小城镇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入手,就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加快小城镇综合开发建设的现实意义小城镇是农村之首,城市之末,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接受城市辐射,增强农村田园聚集的功能,既有城市化的文明程度,又有田园化的特点。

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是舞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小城镇建设的现实意见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历史意义。

1、是推动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的一个重要载体。

小城镇作为农村区域中心,具有很强的集聚扩散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自然经济发展格局的瓦解,形成区域性经济、人口和公共服务的中心。

在一定范围内将各种生产要素聚集起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农村现代化,推进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小城镇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乡镇企业集约化经营,形成规模效益,营造良好的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加速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2024年小城镇建设工作计划

2024年小城镇建设工作计划

2024年小城镇建设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产业转移和城镇化进程,以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2024年是小城镇建设的关键之年,为了进一步推进小城镇建设,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总体目标1. 实现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 加快小城镇产业发展,培育新型经济增长点。

3. 推动小城镇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4. 增强小城镇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5. 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规划、管理和监督,确保工作有效推进。

三、重点工作1. 基础设施建设(1) 完善小城镇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

(2) 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3) 修复整治老旧小区,提高居民居住环境。

(4)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提升农民住房条件。

2. 产业发展(1) 加大对小城镇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重点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2) 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3) 建设小城镇创业孵化基地,推动创新创业活动。

(4)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工作效益。

3. 环境保护(1) 推动小城镇绿化工作,增加绿化覆盖率。

(2)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综合治理,提高水环境质量。

(3) 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4) 完善垃圾处理体系,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4. 城市治理(1)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2) 完善城市服务设施,提高居民满意度。

(3) 强化城市安全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4) 推进电子化城市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5. 规划、管理和监督(1) 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确保小城镇建设有序进行。

(2) 加强小城镇执法监督,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

(3) 完善小城镇建设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四、支持保障1.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小城镇建设经费。

2. 加强组织协调,做好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合力。

3.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参与度。

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和市中心乡镇发展的实施方案

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和市中心乡镇发展的实施方案

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和市中心乡镇发展的实施方案(2010年5月5日)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闽政…2010‟4号)精神,推进我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和发展,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加快推进我市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和市中心乡镇(以下统称中心乡镇)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三明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决策部署的实施意见》,按照“规划先行、典型引路、完善设施、统筹协调”的要求,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创新小城镇发展机制,发挥资源优势,强化产业支撑,实施综合开发,增强集聚能力,逐步将中心乡镇建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设施配套、生态优美的新型宜居城镇,努力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和均等化。

(二)基本原则——科学规划,注重实效。

以规划统筹各种要素,高起点、高标准地调整或修编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明确功能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谋划空间布局。

制定阶段性的实施目标,选准突破口,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注重实效,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

——产业支撑,特色带动。

以培育壮大中心乡镇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为重点,坚持中心乡镇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举,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做特第一产业,吸引、集聚和促进二、三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中心乡镇建设。

——设施完善,环境优美。

以提高居民生产、生活质量,打造宜居环境为核心,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营造生态优良、清洁舒适、风貌各异的宜居城镇。

加快建设“大城关”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

加快建设“大城关”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

加快建设“大城关”-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大城关”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关于提升我市城镇建设水平的调研报告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规模扩大,城镇数量增加的一种过程,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第二、三产业的转移。

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也是经济不断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

“十一五”以来,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漳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份,迎来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机遇,也迎来新一轮城镇建设的高潮,加上厦漳同城化的推进,更是为临近厦漳两城周边城镇的发展带来绝佳良机。

近年来,漳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域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漳州市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全市城镇发展进入快车道,城镇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这为今后我市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指明了方向。

主要应解决好几个问题。

一要形成合理的城镇布局。

根据地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等因素,明确中心、次中心、城镇的合理规模和布局,使之与我市产业的总体布局相适应。

二要提升城镇建设水平,完善城镇功能,提高人口聚集能力。

三要制定有利于城镇发展的配套政策。

调整当前在财税、土地、户籍、教育、社保、就业、房地产、金融等方面政策,使之有利于城镇发展的要求。

一、当前我市城镇建设基本现状:“十一五”期间,我市全面实施“依港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积极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和各种挑战,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召开

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召开

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召开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建设信息》
【年(卷),期】1997(000)008
【摘要】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1月15日在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发来贺信。

信中指出,要把小城镇的改革与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长远大计结合起来,注重可持续发展,要特别注重加强规划,防止环境污染。

会议提出要加快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步伐,努力建设一批能带动城乡经济
【总页数】1页(P1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
【相关文献】
1.春潮涌动浪推浪厉兵秣马保平安—全国城市社区消防建设暨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 [J], 文鑫;长青;等
2.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会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J], ;
3.发展小城镇:农村改革的新创举——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综述 [J], 陆德贵;熊志国
4.扎扎实实搞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情况概述 [J], 谢光球;李共福
5.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J], 赵清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进我国城市化 加快小城镇发展势在必行

推进我国城市化 加快小城镇发展势在必行

推进我国城市化加快小城镇发展势在必行
靳尔刚
【期刊名称】《村镇建设》
【年(卷),期】1999(000)008
【总页数】2页(P5-6)
【作者】靳尔刚
【作者单位】国务院勘界办公室副主任、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
【相关文献】
1.加快市场化推进城市化--推进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思考 [J], 杨伟林;杨华君
2.推进城市化,加快小城镇人才培养势在必行 [J], 肖桂清;陈友华
3.加快唐山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加速唐山工业化进程中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建设 [J], 费立志;李大争;等
4.推进我国城市化加快小城镇发展势在必行 [J], 靳尔刚
5.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J], 冀延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建设“大城关”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关于提升我市城镇建设水平的调研报告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规模扩大,城镇数量增加的一种过程,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第二、三产业的转移。

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也是经济不断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

“十一五”以来,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漳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份,迎来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机遇,也迎来新一轮城镇建设的高潮,加上厦漳同城化的推进,更是为临近厦漳两城周边城镇的发展带来绝佳良机。

近年来,漳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域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漳州市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全市城镇发展进入快车道,城镇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这为今后我市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指明了方向。

主要应解决好几个问题。

一要形成合理的城镇布局。

根据地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等因素,明确中心、次中心、城镇的合理规模和布局,使之与我市产业的总体布局相适应。

二要提升城镇建设水平,完善城镇功能,提高人口聚集能力。

三要制定有利于城镇发展的配套政策。

调整当前在财税、土地、户籍、教育、社保、就业、房地产、金融等方面政策,使之有利于城镇发展的要求。

一、当前我市城镇建设基本现状:“十一五”期间,我市全面实施“依港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积极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和各种挑战,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一是综合实力更强。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400.71亿元,财政收入139.4亿元,工业总产值达2155.97亿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达1945.51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22.8:40.4:36.8调整优化为2010年的18.2:44.4:37.4。

二是基础设施改善。

开工建设高速铁路里程262公里,高速公路里程278公里,新增农村水泥路3365公里,建成古雷一德石化、招银7#泊位等深水码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766万吨,达4300万吨,新增后石7号机组、东山乌礁湾和漳浦六鳌风力发电机组,新增超临界燃煤装机容量60万千瓦、风力装机容量18.11万千瓦,成为福建重要能源基地。

投入49.14亿元用于电网建设,180多亿元用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三是生态环境优化。

2010年城市(含县城)污水处理率达72%、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

通过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有93个乡镇、1376个村通过省级验收合格,农村垃圾治理率达乡镇83%,村庄82.9%。

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55%提高到2010年的59.7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8%,先后获“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四是生活水平提高。

坚持民生优先、落实惠民举措,累计实施106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保障性住房9806套,城镇新增就业28.02万人,实现下岗再就业6.96万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40.36万人;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实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9.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482元和7861元。

(二)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1、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提出了“一核两湾四区”的发展布局。

一核即围绕漳州的中心城市核心区,两湾即厦门湾(南岸)和东山湾,四区即九龙生态经济区、漳州台商投资区、南太武滨海新区、古雷港经济开发区。

通过明确主体功能分区,将国土空间分为重点开发、适度开发和禁止开发三种区域分类管理,引导重大项目、新兴产业、优势资源和人口向发展潜力大的“一核两湾”集聚,构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生态安全四种新格局,逐步形成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空间结构高效合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协调发展态势。

2、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全市已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特殊钢铁、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四大主导产业和罐头食品、石英钟表、钢木家具、电子信息、金属制品、光伏玻璃、光电产业等12个优势产业集群。

集中力量发展壮大石油化工、特殊钢铁、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四大主导产业。

大力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改造提升家具、钟表、造纸及纸制品、金属制品和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

3、农村经济繁荣发展。

一是形成“一县一品”特色产业格局。

打造了一批区域特色农业“名片”,培育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

农产品出口优势进一步显现。

二是林业发展方式出现较大的转变。

以果树为主,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名贵和优良乡土树木及花卉苗木等经济林协调发展,均居全省前列。

三是食品工业快速发展。

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快速发展,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25.2%,占全省四分之一强。

是全国出口罐头主要生产加工基地,被授予“中国罐头之都”荣誉称号。

四是农产品出口增势强劲。

出口农产品占全市出口份额的40%,占全省农产品出口货值43%。

五是着力促进漳台农业产业对接。

五年新批办农业台资项目158个,合同利用台资1.7亿美元,引进台湾种植项目、水产和畜牧养殖项目、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六是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和质量认证。

全市涉农类先后产生一批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和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是全省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年产值15亿元以上。

4、第三产业发展提速。

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外包服务、金融、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商贸服务、社区与家庭服务等消费性服务业,信息服务和文化创意等知识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正在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新的主导产业。

(三)交通网络更加完善。

“十一五”末,全市公路、客运站场和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0093公里,公路网密度达79.8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3.3公里/百平方公里,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达4200万吨,基本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的转变。

(四)小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1、城镇体系层次结构基本形成。

近年来,我市城镇质量、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农村等层次的城镇网络,全市、各县及部份镇基本完成了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

同时,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职能偏重于作为区域的行政中心和地域中心的情况有所改变,出现了一些以工业等为主要职能的城镇,城镇体系职能分工的趋势日益显现,全市城镇布局日趋合理,功能更加完备,城镇在漳州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2、全市城镇建设发展势头强劲。

随着我市经济步入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为城镇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各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幅增加,城镇面貌大为改观,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十一五”期间,小城镇建成区面积由65.92平方公里扩大到92.69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由59.28万人增加到67.04万人。

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28.59增加到39.37平方米;用水普及率由83.85%提高到99.81%,燃气普及率由39.23%提高到88.26%,人均道路面积由12.55平方米增加到13.92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0.72平方米提高到2.85平方米,“十一五”末,绿化覆盖率已达到18.66%,绿地率4.19%,生活垃圾处理率95.39%。

农村新增住宅建筑面积527.02万平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23.82平方米增加到32.75平方米,用水普及率由55.39%提高到71.21%。

3、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初见成效。

2010年2月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迅速行动,加快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各项工作。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

两个首批省级试点镇已完成总体规划审批并开始实施。

第二批两个省级试点镇和9个市级试点镇的规划工作也进展顺利。

二是狠抓项目带动。

2010年角美、岩溪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7亿元。

2011年,4个省级试点镇在建项目212个,总投资949.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5.1亿元。

9个市级试点镇上报单个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30个,总投资237.2亿元,今年计划投资60.79亿元。

三是开展土地整治和“三旧”改造。

通过实施一批土地整治和“三旧”改造项目,为小城镇发展腾出空间。

去年,两个省级试点镇共完成农村土地整治项目7个,总规模912.3亩,新增耕地739.6亩。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各试点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突出引办大项目、好项目,一批投资上亿乃至百亿的项目落户试点镇,带动当地经济实现大发展、新跨越。

(五)推行农民工就业服务制度。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等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全市共建立了127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基地,12个公共劳动力市场,42个公益和民办职业介绍所。

2010年,各级职业介绍机构共向社会发布企业招聘岗位186658个,成功介绍农村劳动力到企业务工55168人。

二、我市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城镇体系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状市域既未形成明显的城镇发展轴线,也未形成明显的连绵片区,各城镇呈“散点状”的空间格局,还未形成明显的“连绵区”和“城市轴带”,沿海地区城镇和人口密集,山区则相对稀疏。

2009年,我市城镇化水平只为43.3%。

低于同年全国和福建省的城镇化水平(分别为46.6%、51.4%)。

2、城镇产业支撑仍然较弱。

除个别镇外,多数城镇产业发展比较落后,主导产业不明确,三产比例不协调。

虽然城镇建设工业园区积极性高,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区位、交通、资源等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盲目性,导致项目落户不多、企业规模不大、发展层次不高,未能形成产业支撑,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品牌知名度不够、农产品产业链不长、企业与农户联结不紧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对滞后等,导致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3、城镇规模偏小、竞争力弱。

目前我市城关镇的规模普遍偏小,人口大多在10万人以下,服务配套及住房建设相对滞后,宜居环境建设欠缺,其辐射带动能力有限,未能发挥市域的次中心作用。

其他城镇也多为以行政职能为主的综合性城镇,人口在1万人以上的只占21%,人口在2000以下的占26%,多数城镇缺乏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不突出,经济实力弱,集聚、辐射能力较弱。

4、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