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_德伯家的苔丝_中的几个意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信息
托马斯·哈代的作品承上启下和在社会向现代剧烈转型时,通过乡村一角的人情心理理念的变迁来探讨人类现代之路。
他既探索理想中现代价值,同时又批判现实中的现代理念。
概括一点,就是他想在传统中去找寻一条现代之路。
他的长篇小说大多以他的故乡为人物活动、情节发展的自然背景和故事背景。
在哈代笔下,维塞克斯自然景色具有了生命力,人物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自然界的景色反映了人物的面貌和灵性,自然界的景色象征着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内涵。
纵观《苔丝》全书,哈代始终煞费苦心地把主人公的命运与大自然联系起来,并以他非凡的观察力,在英国文学中塑造了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T ess of th e d’U rbervi ll es)就是以维塞克斯为背景的。
他在小说里通过较多含蓄而又富于象征性的意象来表现作品的深层含义,以揭示作品的主题,并唤起读者的情感[1]。
时下,国内外对《苔丝》的研究可谓方兴为艾,但着重于文中的意象的研究却不多见。
接下来,本文将从颜色和动物及其更细的方面进行分析。
一、动物:自然之外的隐喻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
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2]在外国文学中,意象的运用也比比皆是。
如哈代亦是重视塑造意象的,他诸多作品反复出现的一些意象有着特别的内涵。
比如“爱敦荒原”等。
1、鸟的意象分析
在《苔丝》中,鸟的意象反映作者独特魅力的自然观。
他善于通过鸟的意象表现对大自然的双重感受力。
鸟不仅具有浪漫主义的希冀,而且是大自然苦难的承受者,鸟的意象被看成人类悲剧命运的缩影,透视了哈代的自然观和命运观。
在表现悲观主义命运观方面有着重要的认知价值。
汉语中的鸟与英语中的bir d一样,“鸟”可以用来泛指人。
在哈代的小说中,鸟的意象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鸟的叫声、鸟的飞翔、鸟的命运与人物的处境及其心理活动息息相关。
鸟的意象在某些场合还是情节发展的动力。
另外,在汉语中鸟在春天欢唱,因此汉语中用“鸟语花香”来形容春景宜人。
[3]我们以《苔丝》中女主人公为例:当她满怀希望的时候,“在每一阵轻风中,她都听到了悦耳的声音;在每一声鸟儿的啭鸣中,她都悟出了快乐的音符。
”然而,当她处在忧伤之中、鸟儿的快乐的音符没有出现的时候,她回想过去,“唯有一只嗓音粗哑的芦雀,从河边的树丛中,用悲哀、板滞的声音对她表示问候,那声音就像是断了交的老朋友似的。
”[4]在作品的尾声,作者用了大量的文字来描写苔丝的艰难苦境。
同时,作者还用大量的文字描写鸟的遭遇,以此来象征苔丝的悲剧。
这一点,正如皮尼昂所说:“鸟儿的意象总是与苔丝的心情相连的,鸟儿的悲痛是人世间的和自然界的残酷与冷漠所造成的。
”[5]鸟的意象也常用来作为喻体,表现主人公与鸟的一体性,从而突出主人公的自然属性,如在《苔丝》中,在表现苔丝被音乐所吸引的时候,作者写道:“苔丝听着听着,就像着了迷的小鸟一般,无法离开这块地方了。
”[4]如在《苔丝》中,当苔丝在黑暗树林里被亚雷猎取的时候,狩猎林原生的紫衫和橡树却耸立不动,“栖在树上的鸟儿正在安详温柔地做着最后一个睡梦”,以鸟的意象来反应自然界冷漠的态度对待苔丝的困境,对她的受害无动于衷。
而在其他很多场合,鸟的意象带来的则是欢乐的歌声与慰藉的问候。
这一点,正如卡莎格兰德所说:哈代的作品中“存在着两种自然,一种是美好的欢笑的自然,另一种是暗示着悲剧可能性的阴沉的自然。
”[6]由之可知,鸟的意象也具有一定的神性和超自然的神秘因素,从而极大地扩展了鸟的意象的艺术表现力。
总之,通过对哈代的鸟的意象的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地了解哈代悲观主义的自然观和命运观;同样,鸟的意象也能使我们感受到哈代小说的音乐性和诗化倾向以及哈代作为“自然诗人”(P o e t of natu re)的一些突出的特性。
在第四十一章,女主人公苔丝在被命运捉弄、无路可走的时候,躲进了特纳的画幅里得到了别具一格的体现。
同样,这次意大利之行对哈代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她在旅行中路过一片树林,目睹了鸟儿的苦难。
她看到鸟儿华丽的羽毛上染着血迹,无力地扑动着翅膀,痛苦地抽搐着。
她把鸟儿的苦难与自己的苦难进行类比。
苔丝心地善良,能把这些鸟儿的痛苦看成是自己的痛苦!因此,在一阵冲动下,她首先想到的是让仍未断气的鸟儿摆脱痛苦的折磨。
她亲手把所能找到的鸟儿的脖子一个一个地弄断,免得让它们活活地受罪。
她把它们弄死之后,就把它们放在原处,好让猎手再次来寻找的时候(他们大概会来的),能够找到它们。
与此同时,她认为自己不再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了。
她一面把鸟儿轻轻地弄死,一面泪流满面。
她认为自己没有遭受肉体方面的痛苦,没有被打得血肉模糊、遍体鳞伤,还有好端端的双手,来维持自己的吃穿。
此时此刻,她真为自己在夜间的悲观忧闷而感到惭愧。
其实,这种悲观是没有什么实际根据的,只不过是基于一种有罪的感觉,认为自己触犯了那毫无自然基础、蛮横无理的社会法律。
从更深层次看,哈代通过“鸟”的命运的描写,作者认为是为了展现人类在由传统向现代行进的过程中所遭受的悲剧命运:现代文明(尤其是机器文明)摧毁了传统的原野,带给人们太多创伤,同时,人类又受着神秘的无法探知的力量如“命运”的捉弄,生命充满偶然性、不确定性以及非规律性。
2、其他动物的意象分析
除了用鸟来表示象征意义以外,哈代还很喜欢用其他动物来象征一定的内容。
如描写克莱向苔丝求爱,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时:“T ess wa s tak e n c ompl e t e ly b y s u r p rise,and s h e y ie ld e d to h is e m br a ce w i th un re fl ec t i ng i n evi ta b l e n ess.H a vi ng see n that i t wa s re ally h er lo ver who had ad v an ce d,and no on e e l se,h er l i p s pa r t e d, and s h e s ank upon h i m i n h er mom e nta r y joy,w i th s om e th i ng ver y l i k e an ecs tat ic cr y.…Old P re tty b y th is t i m e had look e d r ound, pu zz l e d;and seei ng two p e opl e cr ou c h i ng und er h er wh ere,b y i m-m e m ri al c u s tom,th ere s hould ha ve bee n only on e,l i ft e d h er h i nd l e g cr o ss ly.”[7]这里前一部分描写苔丝全身充满被爱的喜悦心情,而后半部分突然转为奶牛的视角来看他们的爱情。
对于苔丝与克莱的相爱,连动物都不能理解,这也是作者通过动物的视角来看资本主义社会世俗观念的虚伪性和残酷性,同时也暗示着他们俩的爱情结合必定是悲剧性的。
再如苔丝与克莱结婚的当天,正当他们沉浸新婚的喜悦之中与奶牛场工人告别时,作者故意描写了一个与当时景象很不协调的场景:“I t wa s i nt err upt e d b y th e cr ow i ng of a c o c k.T h e wh i t e on e w i th th e r o se c om b had c om e and se ttl e d on th e pal i ng s i n f r ont of th e hou se,w i th i n a f e w ya r d s of th e m,and h is tot es th ri ll e d th eir e a rs th r ough,dw i ndl i ng away l i k e e
浅谈《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几个意象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卓天英
[摘要]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历来倍受研究者重视。
然而以往文献研究主要着
眼于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与环境的关系、道德意义以及作者的倾向性。
本文试图从以往重视不够但确实是其小说的
特色性元素——
—意象入手,选择其中高频率出现的动物和颜色进行分析,来探索哈代小说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苔丝动物颜色意象
职教与成教
165
——
科技信息
c ho es down a v all e y of r o c k s.”[7]作者引用了在英国农村当时流传很广的一种迷信说法,即大白天鸡鸣被视为不吉利的事情。
而且这只公鸡却出现在苔丝和克莱的大喜之日,它甚至朝着克莱连叫了好几声,给克莱的心理抹上了一层阴影,暗示着苔丝与克莱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有了不祥的预兆。
动物的意象是哈代最喜欢用的意象之一,通过含蓄而又富于象征性的动物意象来表现作品的深层含义,以揭示作品主题,并唤起读者的情感。
同样颜色的意象也有着特别的内涵。
接下来本文就这方面进行论述。
二、颜色:红与白的悲剧意味
哈代曾说,特纳的水彩画是“一片风景加一个人的灵魂”[8]。
而这也正是哈代小说最真实的写照。
1887年,哈代携妻子爱玛访问了特纳曾四次造访的意大利。
威尼斯丰富的色彩,热那亚明丽的阳光,光和色的研究在他的作品《苔丝》中深刻而细致地反映了出来。
《苔丝》至少体现了哈代的两个创作主旨:其一,无论是景物描绘,还是角色刻画,都是“一片风景加一个人的灵魂”紧紧围绕着苔丝;其二,哈代认为小说只是一个印象,而非一场辩论。
《苔丝》恰是通过一系列意象实现了这个主旨——
—清晰鲜明,如在一块不毛之地留下的印迹。
而这些意象则主要是由两种颜色来表现的,即红色和白色。
作为一个毕生都在尝试着如何用文字更好地表达光和色效果的作家,哈代在《苔丝》中用纯洁的白色和血腥的红色展现了女主人公悲剧的一生。
可以说,白色和红色贯穿了苔丝短暂生命中所有重要的时刻。
这篇小说的开场便是春天中“五朔节舞”的游行会。
在五朔节那天,苔丝身着白色长裙,手中拿着白色的嫩枝和白色的鲜花。
在小说中,白色一方面象征着光明、纯洁、天真以及永恒,但从负面来说,它象征着死亡、恐惧和超自然的东西。
正如白色所象征的那样,起初苔丝是一个天真烂漫、充满梦想的姑娘,她如冉冉升起的骄阳一样明媚,如白色的鲜花一样纯洁。
“白”含有“丧事”的国俗语义。
中国人把生孩子、结婚、贺生日等称为“红喜”,把丧事称为“白喜”或“白事”。
这是因为汉民族丧服用白色,逢丧事的人家贴白纸、穿白衣、带白帽,故以“白色”表示与丧事有关。
但高寿的人逝世,其丧事也叫“喜丧”,因此有“白喜”一说。
如:《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什么红白喜事,讨媳妇,死了人,大办其酒席,实在可以不必。
”[3]《苔丝》一书中,哈代借助白色来反映主人公苔丝纯洁却富有悲剧色彩的命运。
可见,在英汉文化中,白色的意象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的意义。
颜色在《苔丝》中的使用是哈代小说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对于哈代来说颜色是极为重要的,在《苔丝》一书中,一种颜色经常出现,这个颜色就是红色,血的颜色。
这个颜色自始至终跟着苔丝,纠缠她,烦扰他,毁灭她。
在苔丝赶车去市场的路上,她的“王子”(老马)被另一辆大车撞死了。
对于这一部分,可有各种解释。
一方面,马死了,全家陷入绝境,也就是说,苔丝不得不去德伯家乞讨,所以这是一段因果相连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但更令人难忘的是,在黑暗的路上睡去的女孩,被突然惊醒,拼命想去堵那致命的伤口,止住无法止住的喷血,结果只是浑身溅满血点。
这一画面暗示了她贞操的失去,因为她也是在离家很远的黑暗的路上受到致命的攻击。
而当她无辜的血喷出后,她也像那个老马一样,尽可能支撑到最后,直到血流尽,才一下子倒在地上。
这一幕浓缩了苔丝的一生。
从这往后,苔丝不断地遇到红色——
—即使不是血,也是令人想起血的东西。
当她走近德伯家时,我们看到深红的房子不可避免地在她的命运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这座房子中有后来强奸了她的人,而另一座房子则有她最终的死刑执行者,她被处死的监狱是一个“红砖盖的大楼”。
红色房子代表了性欲与死亡。
她第一次接近阿历克时,一枝玫瑰扎了她的脸。
“她觉得,叫玫瑰花扎了,是个不祥之兆。
”在花语中,玫瑰是爱情的象征,红玫瑰作为爱情的象征源于古希腊神话。
传说“红玫瑰”是爱神阿芙罗狄帝(A ph r od i t e)用自己的鲜血化出来的:她为了抚慰被野猪刺伤的情人阿多尼斯(A don is),将自己用荆棘刺伤,她的鲜血把玫瑰花染红了。
因此,在情人节,恋人们以“红玫瑰”相赠,表示真爱。
文学作品中以“玫瑰”喻指“爱情”或“情人”的例子数不胜数。
[3]然而在这,苔丝却认为是一个不祥的预兆,可见,作者用
玫瑰从反面更好的反衬了红色这个意象。
看着濒死的鸟儿,苔丝意识到她自己也是被追捕的猎物,不是被某些特定的人所追捕,而是被一些像她小时候偶然瞥见的凶狠的猎人一样的东西所追捕,被无处不在的嗜血力量所追捕。
相比之下,汉语文化里的“红色”是人们最常用也是最喜欢的一种颜色,它是喜庆幸福、吉祥快乐、鸿运昌盛的象征。
在庆贺传统佳节时,人们喜欢用红色来增加喜庆气氛。
例如元旦春节时,人们习惯在门上贴上一个大红的福字,在门旁贴上大红的对联(又叫春联),门窗上贴红剪纸(又称红窗花),门口挂红灯笼,放红鞭炮,晚上点红烛以求洪福鸿运的来临。
汉语中把结婚叫做“红喜”。
传统中的中国婚礼上,新娘穿红衣红裙,头上带着红花罩着红盖头,新郎则身披红绸带胸带大红花;大门上贴红喜联,屋内贴红喜字,晚上点红烛,而结婚礼物也要用红纸或红布包裹。
总之,处处离不开红色,以红色表示吉祥、喜庆、幸福和欢乐。
[3]而对比之下,在此小说中,哈代却用红色来代表主人翁的悲剧色彩,与汉语文化中颜色的意象截然不同。
可见,文化对颜色的意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书的结尾是我们所熟知的哈代再次把红色带到我们眼前。
安吉尔回来后,苔丝向阿历克发怒时,从匙孔偷看的女房东回来报告说苔丝“嘴唇都让牙咬得流血……”正是这位房东太太看到了“这个长方形的白色天花板,中间添上这样一个红点……”这一点就暗示了谋杀的发生,并预示了一个生命即将结束,而这个生命也是从白色背景上的一块红色开始的,只不过开始时那是白色长裙及红缎带。
从这以后,我们几乎不用去看苔丝被绞死那一部分了,我们只需看见苔丝爬上围着“深红色的花缎帷幔”的大床上,这并不是她家里的床,因为她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这只是一个“带家具出租”的空房子。
在那个用深红色帷幔围起的大床上,苔丝找到了她长时间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休息和安宁。
除了最后在悬石坛的一幕外,我们可以说正是在这一时刻深红色的幕布落下了。
无处不在的红色终于合拢,把苔丝围住,苔丝的生命旅程结束了。
特纳用画笔表现绚烂的色彩,哈代用文字描绘丰富的色彩。
正是在对色彩的展现中哈代和特纳走得最近,而人的灵魂在他们的作品中通过色彩得到了最透彻最真实的揭示。
总之,红、白这两种颜色贯穿了这部作品的始终,使苔丝最初的天真无邪与她后来悲惨的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加深了读者对她的同情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和宗教观的憎恨和抨击。
哈代在《苔丝》的创作中,在完善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同时,糅合了不同的创作手法,尤其是大量运用自然界的意象,渲染了小说的悲剧气氛,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烘托出命运的主题,强烈地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和宗教观,同时,为小说的表现艺术增添了永久的魅力。
对于凌驾于苔丝头上的命运到底是什么,无论是苔丝、哈代,还是读者,恐怕只能归结为冥冥之中一种强大的异己力量。
除了用动物和颜色两意象外,作品中还有许多意象犹如埋藏在地下的矿藏,有待深入发掘。
深入分析这些意象,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哈代的作品。
参考文献
[1]G e off re y N.L eec h&M ic ha e l H.S ho r t.S tyl e i n F ic t i on1[M].L ondon:L ongman Hou se,1983.
[2]王冥.关于意象的研究[E B/O L].http://b a i k e.b a i du.c om/ vie w/711.html,2008-01-17.
[3]潘红.英汉国俗词语例话[M].上海:上海外国教育出版社,2005:100.384-385,275-276,377.
[4]哈代.苔丝[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123、158、144、328、338-339.
[5]皮尼昂.哈代指南[M].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84: 246.
[6]哈代.还乡[M].上海:译林出版社,王守仁译,1998:第一卷第十章、第三卷第六章.
[7]Thoma s Ha r dy.T ess of th e D’U rbervi ll e[M].L ondon: M a c m i llan L ondon L td,1974:178,242.
[8]孙法理.苔丝译后记[M].南京: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14-48.
职教与成教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