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考研复习资料汇总
马哲详细复习资料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3)、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一: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4)、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种方法、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开展3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认之否认规律、对立统一规律4种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开展律、真理开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1大规律、1个根本问题〕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开展规律1个根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大概念〔一〕物质物质是指由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概括出的一种共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首先要确立的是它的客观实在性,也就是说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意识存在可以独立存在。
同时它又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二〕意识〔1〕意识产生的充分条件:人脑。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2〕决定条件:社会实践〔语言促进〕。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开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开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开展。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开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并反作用于物质。
2大原理〔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根本原理。
包含三点内容:1、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根源只有一个。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马哲考研知识点总结
马哲考研知识点总结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辨证法是当前俄罗斯周边区域普遍使用的一种哲学方法。
这种哲学方法是根据事物是自然和社会过程的辩证法发展起来的。
1.辨证法最根本的特点是辩证的,辩证是指把事物看作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对立面。
对立面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撕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辨证法的第二个最根本的特点是联系的,联系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3. 辨证法的第三个最根本的特点是消灭、转化和发展的法则。
唯物辨证法说,事物的非对立的统一、对立面的斗争、事物发展的程度和速度、事物的充实,都是通过事物是矛盾的统一性。
唯物辨证法认为,事物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动力,适当的认识和利用事物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保证和前提。
二、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是从物质世界的实践和物质世界历史发展的根本特点来认识历史领域的复杂规律。
1.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历史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意志的结果,而是在完整的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中历史性变革的结果。
2.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历史的基本规律。
在这方面,人类的历史的根本的一般规律是,动员时期的物质生产和再分配的矛盾引致社会的再分配,从事各种改变人类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
3. 唯物史观认为,任何历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使前一种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由旧的社会生产关系调解的分离,引致破坏以后重新集结的产出关系和生产的按时生产力。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历史规律队小资产者阶级具有特殊重要状态时空型的依然的地位。
三、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原则。
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是阶级、政府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对立运动,既是群众斗争的参与者与实践活动的根本形式政府之间的争斗。
1. 阶级斗争是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之间的争斗。
阶级等级是人类实践活动行迹中居中地位的架械,它是摇撼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力量。
马哲复习资料(终极版)
一、填空题:填空题: 1. 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 人类社会的远大理想: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 4. 空想社会主义第一部代表作:乌托邦》。
《乌托邦》 5.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6. 马克思主义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
7.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柏拉图:理想国托马斯:乌托邦、太阳城黑格尔、柏拉图:托马斯:乌托邦、太阳城。
黑格尔 a)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威廉·佩利大卫·李嘉图亚当·威廉·大卫·亚当斯密、威廉佩利、大卫 b) 空想主义:法国圣西门、傅立叶英国:欧文法国圣西门、英国:法国圣西门 8.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德意志意识的形成德意志意识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德意志意识的形成 9.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10. 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论o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例如,人们根据客观的自然规律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技术,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o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唯物辩证法o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o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会经历曲折,但最终会取代旧事物。
o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矛盾。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o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决定认识的体现。
o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劳动价值论o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o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剩余价值论o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o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三、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o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o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o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1.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哲学是现世的智慧1.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在民族文化中处于核心和灵魂的地位。
(3)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首先,现实是哲学发展的肥沃土壤。
其次,时代赋予哲学鲜活的特色。
最后,真正的哲学是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
1.2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原因: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中。
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第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我们解决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内容:(1)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
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原因:首先,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正确解决决定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正确解决。
其次,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正确解决,又有赖于科学的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内容: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它是物质派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
三个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是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初原”的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往往和朴素辩证法结合,对世界有整体观念,但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自然科学为基础,把自然科学与哲学结合,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先导”。
理论缺陷:机械性。
一切运动都是机械运动;形而上学性。
孤立,静止,否认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历史观是唯心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内容:精神是第一性,是世界的本原或本质,物质是第二性,是精神、意识、思维的派生物或者表现。
马哲必备40理论知识点
马哲必备40理论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宇宙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对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总结和发展。
2.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它包括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质量互变原理和否定之否定原理等。
3. 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4. 唯心论的批判与否定唯心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面,它将意识置于物质之上,否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5. 实践的决定性地位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它认为人类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来源于实践活动。
6. 人的本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人,并且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斗争的规律等。
7.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它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8. 阶级斗争与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动力,通过阶级斗争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并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9. 资本主义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商品经济、剩余价值等基本特征,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10.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和手段,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
11.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消除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以及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宗教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了宗教的幻觉性和剥削性质,并提出了宗教是受压迫阶级的幻觉的批判。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性是可变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人类通过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来实现自身的人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考研哲学专业的必备知识点之一,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是考生成功通过考试的关键。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这一学科。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反映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思维方法。
它包括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否定之否定等基本概念。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规律性。
它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等基本概念。
3.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强调对立统一、转化、否定之否定等基本法则的运用。
它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基本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1.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等,它们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础。
2.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否定之否定等,它们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3. 资本主义的本质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剥削和压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学说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包括剩余价值理论、价值规律等。
2. 马克思主义法学强调法律的阶级性和历史性,包括阶级斗争原理、社会主义法治等。
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强调教育的阶级性和社会性,包括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教育部门与国家的关系等。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1.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初引入到中国,经过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分析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它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山东省考研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山东省考研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供山东省考研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同学们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文化价值,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强调矛盾的普遍性、辩证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基础,它提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目标。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也是对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进行认识的基本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强调辩证思维的重要性,认为唯物主义辩证法是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基础,它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目标的重要理论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无止境的发展过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主义革命和共产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和目标。
四、复习资料推荐1.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该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综合性介绍,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思维方式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演变。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程》:该教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辞典》:该辞典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涉及的概念、理论等进行了全面的解释和归纳,是快速查找资料和复习的良好工具书。
五、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和核心,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对于山东省考研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考研马哲58个哲学原理(方便记忆)
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物质观:①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②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③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④ 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辩证关系原理⑤ 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辩证关系原理意识观:意识的能动作用:①反映现象,反映本质和规律② 意识的指导性③ 反作用于主体实践观:① 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②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辩证关系原理两原理:①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②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法:(一二三四)一个核心:矛盾:① 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② 矛盾的普遍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③ 矛盾的不平衡④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⑤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⑥ 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两个特征:联系:①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②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③ 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发展:①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②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③ 过程论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质量互变规律:① 度的原理②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管理③ 量的积累引起质的飞跃否定之否定规律:① 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原理② 辩证的否定观四对范畴: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认识论:(一观一论一方法)真题观:① 绝对真题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② 真理的具体性③ 真题的价值性与客观性④ 价值的主体性与客观性⑤ 真理与缪误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认识论:①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②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③ 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方法:辩证的思维方法: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所起的作用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因素:人口,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规律:①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②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社会形态更替的特点:① 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辩证关系原理② 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③ 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根本动力),阶级斗争(直接动力),人民群众(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科学技术(重要力量),社会革命(引起质变)与改革(引起量变)辅导机构的拿来看看。
马哲考试复习资料大全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的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3、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是B.矛盾的观点4、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实验和工业5、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B.劳动6、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C.生产方式的性质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A.时间的一维性9、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奠定了( )的基础B.劳动价值论1 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 1、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C.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1 2、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创造的关系会导致B.消极直观反映论13、生产关系的本质是B.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1 4、唯心主义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表现为D.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1 5、国家是代表( )D.统治阶级利益的1 6、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17.新经济政策最主要的内容是( )C.通过发展商业建立市场经济18、民主社会主义是( )D.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1 9、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们( )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2 0、社会进步根源于( )C.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二、多项选择题l、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是A.唯物史观的发现C.剩余价值的发现E.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2、1 9世纪4 0一9 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批判和清算了A.蒲鲁东主义B.工联主义C.拉萨尔主义D.巴枯宁主义E.杜林的假社会主义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是A.机械性 C.不彻底性D.形而上学性4、在对外开放中,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学习外国先进的东西,同对也要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这体现了(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B.实事求是的原则D.辩证否定的原理E.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5、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教条主义6、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A.毛泽东思想的灵魂B.党的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C.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D.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7、下列哪些说法不科学( )A.知识价值论B.经理阶层主体说C.科技史观 D.历史人学E.社会经济制度趋同论8、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主张A.世界的可知性B.认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D.物质第—性,意识第二性量9、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是( )B.没有考察人们思想动机的物质根源C.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10、共产主义是指( )A.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B.人类社会最合理的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的运动和实践一、单项选择题:1、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C.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2、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这是C.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的命题D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经济地位4、把事物的运动绝对化会导致( )A.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5、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C.人与人的关系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的愿望7、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作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8、主观与客观、理沦与实践的统—应是C.具体的9、发展的实质是(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0、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立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11、唯物史观考察人的本质的出发点A.社会关系12、任何联系都是有条件的,这是A.唯物辩证法的命题13、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D.对立统—规律15、“自然从来不飞跃”,这个命题表现的是D.夸大事物变化的间断性16、对科学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生产17、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足C.人类社会发展像自然界发展一样是有其客观规律的18、国家的实质是( )D.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19、认识的本质在于( )A.能动的反映2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客观性二、不定项选择1、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有( )A.政治学 B.文学 C.道德 D.宗教2、以下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C.同一就是与差别对立并排斥差别的同一D.一切斗争都是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E.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由外力推动和引起的3、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动中有静,静中含动B.否极泰来,物极必反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E.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4、“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 A.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B.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C.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D.规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决定意义E.肯定了理论应走在实践的前面5、相对静止的重要意义在于( )A.它是事物分化形成多样性的条件B.它是人们理解事物运动的前提C.它是认识和区别事物的基础D.它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E.它是辩证法革命本质的根本体现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同—性和斗争性不可分离B.同—性是斗争性的基础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D.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E.斗争性重要,同一性不重要7、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因为( )A、它批判继承了以往哲学的积极成果,克服了它们的缺陷B.它在实践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C、它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D、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E、它开辟了绝对真理的时代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E.历史规律作用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 )B.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C.评价和被评价的关系 D.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E.审美关系10、质变量变的复杂性体现在( )A.质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B.量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E.量变中包含部分质变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C 3.A 4.A5.C6.B7.D8.C9.D 10.B 11.A 12.A13.C 14.D 15.D 16.A 17.C 18.D 19.A20.B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D2.ACDE3.ABC4.CE5.ABC6.ABCD7.ABCD 8.ABE 9.BCD 10.ABCE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B.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2.承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的观点A.是一切哲学的观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是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社会实践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6.承认自然界对人类意识的根源性是B.唯物主义哲学的前提7.“物质是永恒的”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考研政治背诵材料
考研政治背诵材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的。
3.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4.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5. 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3.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 社会主义提供了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制度设计,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
5.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屈辱、抗争和探索的历史。
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革命。
4.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5.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它是指马克思在哲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理论和方法不仅影响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下面是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的复习资料。
1.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于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变化所引起的。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一种有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文化传承和科技进步等因素交织而成的。
2.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换言之,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3. 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就是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由对生产资料的掌控所引起的不同阶级之间的对立。
这种对立表现为社会上不同阶级之间的人际和组织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比较概念。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中包括各种物质资源、劳动力和技术,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社会结构和构成的变更。
而生产关系则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这就是说,人们为了获得足够的资源,就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生产关系。
5.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消灭阶级剥削,实现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最广泛的人民群众中展开,只有人民大众群众组成的力量才能打造出全民共同繁荣的社会。
6. 文化自由。
文化自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文化自由是指个人和群体可以随意地使用和表述自己的思想和信仰,而不受任何宗教和政治势力的轻视、限制或干预。
总的来说,上述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比较重要、常被提及的概念。
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思想和理论,更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和现实的贡献。
吉林省考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概述
吉林省考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概述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科学认识和阐释的理论基础。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思想,对人类历史、社会发展和人的思维活动进行了独特的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统一整体。
辩证唯物主义关注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强调事物的相互依存、互相渗透,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社会历史的推动作用。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社会和历史是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历史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未来的方向。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1. 剩余价值论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本质。
他认为,资本家通过占有资本,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剩余价值归资本家所有,这种剥削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和矛盾。
通过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可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3. 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人类社会历史分为原始剥削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这一理论对于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未来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1.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强调科学发展观、人民主体地位和改革创新等重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持。
2. 分析当代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远大理想,对于我们认识和解决当代社会问题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纲要: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世界物质统一性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马哲复习资料
马哲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
下面列举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复习资料,供您参考: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毛泽东著)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概论》(陈永发著)
4. 《哲学概论》(冯友兰著)
5.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概论》(杨明国著)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胡乔木著)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杨成武著)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何光远著)
9.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郭建明著)
10.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材或参考资料进行复习。
另外,还可以参加一些相关的讲座、研讨会以及在线课程来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掌握。
马哲考研知识点
马哲考研知识点●导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构成●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创立●经典著作●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鲜明特征(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人民性(本质属性)●实践性●发展性●第一章辩证唯物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不同的哲学流派●第一性●唯物主义●实物(古典,朴素)●粒子(机械)旧唯物主义,半截子,不彻底唯物主义●一切客观变化(辩证,马克思)●唯心主义●本我的精神(主观唯心主义)●独立于人之外的精神(客观唯心主义)●同一性●有:可知论(唯物论,唯心)●没有:不可知论(二元论,不彻底的唯心)●第二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物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和时空●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意识和人工智能●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二章唯物辩证法●第一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法的两大总特征●联系●发展●对立统一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第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量变质变规律唯物辩证法第二规律●质,量,度●关节点,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第三规律●否定●唯物辩证法五队基本范畴●第一对:内容和形式●第二对:现象和本质●第三对:原因和结果●第四对:必然和偶然●第五队:可能和现实●第二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物质)●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对辩证法●表现形式:外部必然性●主观辩证法(意识)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表现形式:观念的,逻辑的形式●第三章认识论●第一节实践与认识●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特征●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结构和形式认识和实践具有同构性●基本结构●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中介●实践形式●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的构成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虚拟实践实践活动的派生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本质●反映论和先验论●认识的反应特性和创造特性反应性特征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定性●认识的过程(两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理性因素指导,解释,预见作用●非理性因素激活,驱动,控制作用●认识的两大规律●反复性●无限性●第二节真理与价值●真理及其特性●客观性和一元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和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唯一)●逻辑证明(重要补充)●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价值●概念●基本特性●主体性●客观性●多维性●社会历史性●价值评价的特点及其标准●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题需要的认识●价值评价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然和自由●第四章●唯物史观●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唯物史观&唯心史观的对立●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根据不同的主体●个体意识●群体意识●根据不同的层次●社会心理低层次,不成体系的风俗习惯●社会意识形式高层次,与阶级是否有关●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非社会意识形态语言学,数学,心理学●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第一对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含义: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手段)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合称生产资料●劳动者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现金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第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第一规律●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第二对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要素●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道德,艺术,哲学●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政治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等●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关系●辩证关系●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交往●与生产力的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伴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关系的进步●促进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基础)●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出现和向世界扩张的结果●世界历史的行程又促进了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人类的普遍交往●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形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更替特点●统一性和多样性●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根本,第一动力)●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作用●阶级斗争(第二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第三动力)●改革的性质(第四动力)●科学技术(第五动力)●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关于历史创造者的问题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决定历史事件而不是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历史人物●杰出人物●不管发挥什么作用,都会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群众、政党、阶级、领袖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哲考研复习资料汇总
名词解释
1.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两层含义,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的互相依赖性,第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关系:第一,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第二,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想联结,为同一性所制约。
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同时又相互对立排斥。
2.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社会价值:指个人的创造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
个人价值: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关系:个人价值总是与社会价值相联系,并且在事实上从属于社会价值。
绝对的个人价值是不存在的。
3.本质和现象
本质: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道德,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等设施。
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
同时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服务的方向,方式,效果)
5.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必然王国:指资本主义以及此前全部人类社会历史,即由物役性的自然必然性和经济必然性支配的人类历史时期。
自由王国:指非手段性生产和活动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人们生存活动的目的就在于自身,人的发展成了目的,劳动和其他一切人类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主体自身的内在需要。
6.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
自在世界: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也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人类世界: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关系:二者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但是二者区别于独立于人的活动或尚未被纳入到人的范围,其运动变化完全是自发的,处于盲目的作用之中;人类世界的独特性就是他的主体性以及主体实践活动的依赖性。
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统一的基础。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件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及矛盾着的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矛盾的普遍性有贯穿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共性统摄着个性。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成都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同时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9.真理和价值
真理: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价值: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
关系:区别对立:第一真理侧重于客体性原则,价值侧重于主体性原则。
第二,真理是人的活动中的条件性原则,价值是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原则。
统一性:作为同一人类活动两方面内容的精神实质,真理和价值是相互补充的。
第二,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人类需要而且能够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二者的对立,使之以某种方式达到一定程度上的统一。
10.原因和结果
原因: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
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关系:原因决定结果,结果体现原因。
因果联系是双向的。
原因与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1.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相对性:一是从认识的广度来说,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无限宇宙的一个部分或片段的正确反映,二是从认识的深度来说,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对象的一定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
绝对性:一是从内容上来说,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的符合,二是从认识能力来说,真理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
关系:1,相对性和决定性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2,两者可以辩证的相互转化
12.物质与意识
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识: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1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基本问题:存在与思维的关系
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
现世界的问题。
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
第一,确立辩证的思维方式
第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第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大意义
物质: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
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为物质与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4.简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含义: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特殊方法和方式,是构成人类活动发展的决定力量。
意义: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和性质。
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5.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必然性: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
偶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某种摇摆,偏离,是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关系:必然性和偶然性相联系,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
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8.简述在世界的同一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二元论,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区别
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是一元论。
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个平行的本原,但实际上未能跳出唯心主义的窠臼。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而形而上学为物质与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世界,在历史观上具有不彻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