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共22页

合集下载

绪论

绪论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南方气候炎热而潮湿的山区有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式建筑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新疆干旱少雨---------------土墙平顶或土坯拱顶清真寺----------------穹窿顶黄河中上游利用黄土断崖挖出横穴做居室---------窑洞东北与西南大森林中有利用厚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式建筑木构架是中国使用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木构架建筑长期、广泛被应用的优势是: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木构架的特色: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眼檩条方向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框架,这种木构架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与斗拱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

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南方一些庙宇、厅堂也多混合使用这二者。

北方建筑;浑厚凝重南方建筑;轻巧斗拱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得重量。

唐代以前;斗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

明清以后;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远看檐下斗拱犹如密布一排雕饰品,但其结构作用(承托屋架)仍未丧失。

斗拱在宋代也称“铺作”清代称“斗拱或斗科”在江南则称“牌科”;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是承托屋檐重量的主题。

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在两柱之间置于阑额上起辅助支撑作用。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的建筑。

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故宫是中国古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一)建筑特征在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和支配下形成:1、南方炎热、潮湿--------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2、北方游牧、迁徙-------轻木骨架覆以毛毡-------------------毡包3、新疆干旱少雨--------土---------土墙平顶、土坯拱顶、清真穹窿顶4、黄河中上游--------黄土断崖--------------窑洞5、东北、西南林区-------原木墙体----------井干式建筑6、福建碉楼7、全国大部分----------木构架承重建筑(二)木架建筑优点:1、取材方便:在古代,全国到处茂密森林2、适应性强:柱、梁、檩、枋等形成框架,墙不承重-------内部空间自由分隔、门窗自由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榫卯结合,木材柔韧、榫卯可活动,消减地震力4、采伐到施工都较便利,施工速度快:木材易加工,模数制,宋(材)清(斗口)5、便于修缮、搬迁:榫卯节点可卸性(三)木架建筑缺陷1、木结构建筑最大的缺点就是怕火;2、木结构建筑怕雷击(引起火灾);3、怕潮湿;4、怕虫害;5、大量消耗木材资源,破坏自然生态6、间支梁体系,难满足大空间、复杂空间二、木构架的特色----------穿斗式和抬梁式(一)穿斗式:穿枋联柱子形成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联柱子---------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二)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短梁,如此重叠而上,如采用斗栱,则梁头至于斗栱上-------北方地区、宫殿、庙宇等规模大的建筑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少,整体性强,柱子密;抬梁式采用大跨度梁,柱子少,空间大(三)斗栱:中国木架建筑特有构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宋(辅作)清(斗科、斗栱)---栱、斗、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0.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1建筑的多样性:南方山区有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认为是由原始社会的巢居发展而来)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干旱少雨地区有土墙平顶或土坯拱顶房屋黄河中上游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式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则使用木构承重的建筑2建筑的主流:木构承重建筑——优点:a取材方便b适应性强c有较强的抗震性能d施工速度快e便于修缮搬迁缺陷:a木材稀少b易发生火灾c用量大d难以满足大空间需求0.2 木构架的特色1穿斗式木构件:(或称“串斗”式,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区)构架用料小,柱子排列密,用于空间尺度不大的室内特点:a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b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c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2抬梁式木构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可采用跨度大的梁,取得较大的室内空间特点:a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梁总数可达3-5根)b柱上采用斗拱时,梁头搁置于斗拱上我国北方屋面设保温层(一般用土加石灰构成)3斗拱:定义:主要由斗、拱、昂构成。

一般使用在高级官式建筑。

最早形象见于周代铜器命名:宋代称“铺作”,清代称“斗科”或“斗拱”,江南称“牌科”分类:柱头上的斗拱称为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是承托屋檐重量的主体两柱之间置于阑额(清称额枋)称为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起辅助支撑角柱上的称为转角铺作(清称角科),起承托角梁及屋角作用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唐宋前重结构,明清以后重装饰。

(注意斗拱的命名)4其他:叉手:台基:柱础:0.3 单体建筑的构成1单体建筑的特点:简明:是指平面以“间”为单位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结构的暴露:a表现木材力学的性b改善木材通风条件c便于及时维修有机:室内空间的灵活分隔另一个特点:平面、结构、造型三者不可分割性2屋顶的命名和识图0.4 建筑群的组合1庭院:概念: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木构结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斗拱和榫卯结构,使得建筑物整体稳定耐久。

2.山水结合:建筑常常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将山水融入建筑设计中,创造出具有寓意的精美建筑。

3.规制严谨: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多采用模数,现代人将其称为规格,将设计变得更加科学化。

规格既考虑到实用性又统一建筑的风格。

4.曲线美:中国古代建筑常采用人工曲线,表现了中华民族崇尚的柔美之美。

5.色彩丰富:古代建筑色彩斑斓,多采用红、黄、褐等颜色,更具特色。

同时,颜色也常常寓意着一定的文化内涵。

6.经济实用:以方便和耐用为原则,注重在规制规范的基础上提高建筑的经济实用性,实现寓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第一讲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第一讲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居住区内居住建筑平面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就建筑风格 及构造方式而言,又可分为半穴居式和地面木架建筑。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营造技术
■仰韶文化遗址多半为半 地穴式,但后期建筑已经 河南郑州大河村多室型房屋遗址 ,此建筑表 从半穴居进展到地面建筑, 明地面建筑已从单间型向多间型演进,反映出 并且已有分割成几间房间 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的过渡。 的建筑。
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地理学、力学、 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考工记》是我国古代科学手工艺技术的巨 著,是集中国先秦物理知识在工艺技术上应用之大 成,可称为“百工之事”。它对后世的手工艺制作、 简单机械、度量衡、建筑等有很大的影响并起到了 很大的推动作用。
.
《 周 礼 考 工 记 》 中 的 王 城 图 解
3)、土坯出现,尺度适宜,错缝搭接;
4)、出现夯土的室内地面。
红山文化--辽河流域
真人头大小的女神 残头像面敷红彩, 眼嵌青色玉片
辽宁牛河梁祭祀遗址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巢居
地势低洼、气候潮湿,多虫 蛇的地区采 用过的一种居住方式。
1. 文献
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 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5、重要实例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 山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 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 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前堂后室 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
第六,环绕向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等建筑布局原则及若干基本几何形体的 应用,已大量应用于或体现在聚落、祭坛和居住建筑之中。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绪论
• 古建屋顶式样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绪论
• 古建屋顶式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四.建筑群的组合 建筑群的组合 • 1.中国古建以群体组合见长 宫殿 陵墓 坛庙 佛寺 中国古建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 陵墓,坛庙 中国古建以群体组合见长 宫殿,陵墓 坛庙,佛寺 都是组合的建筑群. 都是组合的建筑群 • 2.庭院是由建筑围墙围合内向性封闭空间 封闭庭 庭院是由建筑围墙围合内向性封闭空间.封闭庭 庭院是由建筑围墙围合内向性封闭空间 院适合进行建筑布局.北方住宅有开阔前院 北方住宅有开阔前院,南方庭 院适合进行建筑布局 北方住宅有开阔前院 南方庭 院做得很小为天井. 院做得很小为天井 • 3.庭院围合大致有三种:1)在主房与院门之间墙围 庭院围合大致有三 在主房与院门之间墙 庭院围合大致有 在主房与院门之间 在主房与院门之间廊 合.2)在主房与院门之间廊围合 在主房东西各建 在主房与院门之间 围合.3)在主房东西各建 厢房围合. 厢房围合 • 4.庭院轴线与建筑布置 中国古建轴线是场地的中 庭院轴线与建筑布置.中国古建 庭院轴线与建筑布置 中国古建轴线是场地的中 心线,建筑围绕轴线布置使场地布置划一有序 建筑围绕轴线布置使场地布置划一有序,组合 心线 建筑围绕轴线布置使场地布置划一有序 组合 变化,丰富了内向型空间 变化 丰富了内向型空间 丰富了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二.木构架的特色 木构架的特色. 木构架的特色 • 我国木构架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 抬梁式 我国木构架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抬梁式 抬梁式. • 1.穿斗式特点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的 穿斗式特点: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的 穿斗式特点 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 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用斗枋 房架 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 在沿檩条方向用斗枋 将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框架. 将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框架 • 2.抬梁式木构架特点 柱上搁置梁头 梁头上搁置檩 抬梁式木构架特点:柱上搁置梁头 抬梁式木构架特点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 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短梁如此层叠而上梁总数达 梁上再用矮柱支起短梁如此层叠而上梁总数达 3~5根,柱上用斗拱时梁头搁在斗拱上 此种木构架 柱上用斗拱时梁头搁在斗拱上.此种木构架 根 柱上用斗拱时梁头搁在斗拱上 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大型建筑 庙宇等大型建筑. 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 庙宇等大型建筑 • 3.穿斗式用料少整体性强 柱子排列密用在室内空 穿斗式用料少整体性强,柱子排列密用在室内空 穿斗式用料少整体性强 间不大地方.抬梁式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减少柱数 间不大地方 抬梁式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减少柱数 取得较大的室内空间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南方气候炎热而潮湿的山区有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黄河流域上游利用黄土挖出横穴做居室,称之窑洞;东北和西南大森林有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式建筑。

2.木架建筑优势:a.取材方便;b.适应性强;c.有较强抗震性能;d.施工速度快;e.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a.木材越来越稀少;b.木架结构易遭火灾;c.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消耗量大。

3.我国木构建筑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

穿斗式特点: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成为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上再用木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的南方地区。

抬梁式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这种木结构多用与北方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

4.(识图会画)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屋顶形式: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区别卷棚)、重檐。

5.工官是城市建造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

自周至汉,国家的最高工官称为“司空”。

隋代宇文恺------大兴城的规划;宋代李诫-----编修《营造法式》;明代蒯祥、徐杲-----明故宫。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推测,巢居是古代原始居住方式。

2.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的实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

(干阑式)3.中U哦最古老的神庙遗址发现于辽宁西部建平县。

4.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斟鄩,是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5.西周代表性建筑遗址是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是一座相当严谨的四合院式建筑,有两进院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

6.春秋开始用转的历史。

7.石建筑------四川雅安东汉益州太守高颐墓石阙。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木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普遍采用木质结构,以榫卯和斗栱技法连接横梁和柱子。

这种结构可以使建筑物更加耐久,并且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2.重视空间布局: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空间的布局和组织。

建筑物通常由前后院落、庭院和房间组成,形成了室内外相互关联的空间结构。

3.尊重自然环境: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

建筑对自然环境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并且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4.注重符号意义:中国古代建筑常常具有丰富的符号意义。

例如,屋顶的翘角代表着权力和尊贵,屋檐上的彩绘则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5.讲究装饰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装饰艺术,尤其是彩绘和雕刻。

建筑的外立面常常装饰有瓦片和彩绘壁画,内部的梁柱和门窗也常常雕刻精美的图案。

6.强调整体性:中国古代建筑崇尚整体性,建筑物的各个构件相互关联,形成有机的整体。

整体性表现在建筑的布局和结构上,也表现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上。

7.考虑人的尺度: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人的尺度,以人的身体高度和步幅为参考,设计出合适的门窗和楼梯。

建筑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相符,使人们感到舒适和自在。

8.承载社会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建筑物常常与宗教、宫廷、学府等有关,成为社会文化活动的场所。

9.借鉴自然的造形:中国古代建筑常常借鉴自然界的形态,以山水为灵感进行设计。

建筑物的屋顶形状有时模仿山峰,庭院的布局有时模仿自然的水景。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木质结构、重视空间布局、尊重自然环境、注重符号意义、讲究装饰艺术、强调整体性、考虑人的尺度、承载社会文化、借鉴自然的造形等特征。

这些特征与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密切相关,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1. 建筑特征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和支配下形成的。

自然环境——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条件。

社会条件——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

2.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1)多样性自然原因干阑----炎热潮湿地区架空的木、竹建筑(南方);窑洞----黄河中上游(陕西、甘肃、河南与山西的部分地区);井干----原木垒成(东北、西南林区);社会因素毡包----轻木骨架覆毛毡(北方游牧)(2)主流——木构架承重建筑在我国分布广泛、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是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主要代表。

干阑式民居窑洞东北、西南地区井干式建筑毡故宫山西平遥古城二、中国古代木架建筑的优缺点1.木架建筑的优势:(1.取材方便、易于加工(2. 适应性强、使用灵活(3.有较强的抗震性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全木结构塔,是世界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高67.31米)。

天津蓟县独乐寺——经历28次地震不倒(4.施工速度快木材易加工、木构件样式定型化(5.便于修缮、搬迁:结构具有可卸性清代古民居———荫馀堂被整体搬迁至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市的埃塞克斯博物馆内2、木架建筑的不足:(1.原料短缺:”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宫赋》(2.易遭火灾:木材易燃;木材受潮易朽;(3.简支梁体系:木架结构基本上为简支梁体系,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要求。

三、木构架特色1.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类型抬梁式穿斗式穿斗式木构架(没有梁)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用料较小,整体性强,山面抗风性能好,室内空间不开阔抬梁式木构架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与斗拱之上。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北京天安门的屋顶形式是(攒尖式)2.北京颐和园佛香阁的屋顶形式是(重檐歇山式)3.下面哪一位参与了明代北京的建筑(蒯祥)4.出现干阑式建筑的省份是(贵州)5.属于中国古代教育、文化建筑的是(故宫)中国古代建筑在形式和结构上都呈现出多样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但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的主流,南方多为穿斗式建筑,则北方多为(台梁式)建筑。

6.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的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明清以后,斗拱(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但其(结构)作用仍未丧失。

斗拱的主要构件有三种:(向外悬挑的华拱)的短悬臂梁,是斗拱的主干部件:(斗)是另两种构件之间的支座垫块;(昂)是斜的悬臂梁,和(华拱)的作用相同。

7.木构建筑在中国长期的广泛使用,其内在优势是(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8.简述中国传统九柱十九檩穿斗式木构架的特征?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市内较大的空间。

9.简述中国传统四柱七檩台梁式木构架的特征?柱子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短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到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建筑的特征1.我国已经发现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遗址是(浙江余姚河姆渡)2.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遗址属于哪个时期(新石器)3.《营造法式》的成熟朝代是(北宋)4.《营造法式》的作者是(李诫)5.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是(新疆克孜尔石窟)6.云冈石窟的开凿朝代是(北魏)7.我国已知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8. 我国已知最早的神庙遗址是(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9.在全国范围内砖普遍用于城市的城墙建设,是在(明)代及以后。

002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002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史绪论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主讲人:曹鹏中国古代建筑是延续时间最长、从未中断、特征明显 而稳定、传播范围甚广的有很强适应能力的建筑体系。

自然环境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而人文因素是转变为现实 性的选择动力。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地域性 • • • •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干阑式建筑 毡包式建筑 土坯砖建筑 窑洞建筑 井干式建筑 穿斗式建筑 抬梁式建筑干阑式建筑——竹、木,南方炎热而潮湿的山区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广西三江县毡包式建筑——轻木骨架+毛毡,北方游牧民族土坯砖建筑——泥土+麦草=土坯砖,新疆维吾尔族窑洞——黄土断崖挖横穴,黄河中上游地区窑洞——黄土断崖挖横穴,黄河中上游地区井干式建筑——原木垒成墙体,东北和西南林区穿斗式建筑——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穿斗式建筑——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抬梁式建筑成熟的木结构建筑体系(一)取材方便《宋史·五行志》有大象入城门,可见林木之繁茂。

据史书记载,黄河中上游的森林覆盖率在秦汉时为43%,以后逐代下降,到明末清初时为14%,到1949年仅剩下6%了。

长江中上游的森林覆盖率,明末清初时为40%,到1949年为19%,目前已下降为约12%。

49年中国森林覆盖率20%,58年大炼钢铁后减为9%,现在已经回升的18.21%了。

(二)适应性强物理特性:抗压、抗剪、抗扭出色不受环境、地理、功能制约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三)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木材本身的特性榫卯结合“无基础”长沙战国木椁及榫卯宋式大木构架榫卯图蓟县独乐寺观音阁(984)(三)有较强的抗震性能音阁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三)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应县木塔(1056)应县 木塔(四)施工速度快正统五年(1440年)三月戊申,建奉天、华盖、谨身三殿,乾清、坤宁二宫,是 日兴工。

正统五年( 1440 年)十一月丙辰,以运奉天殿栋梁至 …… 祭司工并正阳午门之 神。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景观营造
利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营造出独特的 景观效果,如山水园林、庭院景观等。
建筑与气候的关系
适应四季变化
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四季气候变化,通过布局、朝向、材料等手段 调节室内温度和采光,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通风散热
古代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利用天井、天窗等设计,形成自然通风, 降低室内温度。
防风防雨
06
建筑的演变与发展
早期的建筑
木结构建筑
01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利用木材的特性构建出各种形式
的梁、柱、斗拱等结构,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建筑材料
02
早期建筑主要使用木材、砖石等自然材料,随着技术的发展,
逐渐出现了烧制砖瓦、琉璃瓦等建筑材料。
建筑布局
03
早期建筑布局较为简单,以单层或低层建筑为主,注重建筑与
建筑风格多样化
后期建筑风格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多种流派,如园林派、仿古派等。
建筑技术进步
后期建筑技术有了更大的进步,出现了更多的结构形式和装饰手法, 使建筑外观更加华丽。
建筑材料
后期建筑在建筑材料上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木材、砖石外,还出 现了更多的新型材料,如水泥、钢材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石雕
石雕主要用于建筑的石构件和石碑等,常见的题 材有龙、凤、狮子、花卉等,技艺精湛,风格粗 犷。
砖雕
砖雕主要用于建筑的墙面和屋顶等部位,雕刻内 容多为山水、花鸟、人物等,风格细腻。
彩绘艺术
01 彩绘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手法之一,主 要应用于建筑的梁、柱、门窗等部位。
02 彩绘的色彩丰富多样,图案精美,寓意吉祥,如 龙凤呈祥、花开富贵等。
如寺庙、道观、教堂等,这些建筑在形式和风格上都有其独特的宗教意义。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整体布局和结构的和谐。

在古代建筑中,整体布局和空间规划非常重要。

中国古代建筑倡导“天人合一”的观念,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因此,建筑的形式、布局和结构都与周围的山水、自然景观相协调。

例如,古代宫殿、庙宇的建筑都有一个严谨的布局,通常是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整体呈现出端庄、均衡的美感。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古代建筑常常使用木材、青石、砖瓦等天然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耐久性和环保性。

同时,古代建筑还注重材料的纹理和质感,以及工匠的技艺。

例如,古代木构建筑采用了复杂的榫卯结构,通过木料之间的相互连接,使建筑结构更加稳固。

第三,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装饰和细节的美化。

古代建筑对细节的精细雕刻和装饰非常讲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和审美趣味。

在古代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演绎复杂图案的斗拱、精美浮雕和雕花、玲珑的石狮等。

这些细节装饰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感,还有助于建筑的结构稳定和保护。

最后,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古代建筑的布局和形态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例如,山水画的长卷常常用来装饰室内墙壁,与室外山水相呼应。

同时,古代建筑还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通过设置庭院和花园,创造出一个多样化、丰富的居住环境。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包括整体布局、结构的和谐、材料的选择和运用、装饰和细节的美化、室内空间的利用和布局,以及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等。

这些特征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对美的追求,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艺术和文化遗产。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斗拱承重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 的结构构件,既能承重又 能起到装饰作用,体现了 结构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墙体不承重
中国古代建筑中,墙体不 承担主要承重功能,主要 用于围护和分隔空间,因 此可以灵活布置和改造。
03
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与工艺
建筑材料及其选用原则
木材:中国古代建筑大量使用木材, 尤其是松、柏、杉等常绿针叶树种, 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适用 于建筑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建筑的交流影响
对外传播
随着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 贸易路线的开通,中国古代建筑 风格和技艺逐渐传播到亚洲其他 地区和欧洲,为世界建筑多样性
做出了贡献。
对内吸收
同时,中国古代建筑在发展过程 中也吸收了多元文化的元素,如 佛教、伊斯兰教等外来文化对中 国古代建筑产生了一定影响,丰
富了其内涵和风格。
在工艺美学方面,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比例、尺度 、色彩和细部的和谐统一,追求“天人合一”的 哲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美学特征。
建筑装饰工艺及其特征
彩绘:中国古代建筑常在木 构件、墙壁、梁枋等部位施 以彩绘,色彩鲜艳、图案丰 富,既起到了保护作用,又 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雕刻:雕刻是中国古代建筑 装饰的重要手段,包括木雕 、石雕、砖雕等,题材广泛 ,技艺精湛,体现了高超的 雕刻工艺水平。
建筑与佛教文化的关系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
01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
佛教建筑风格,如唐代的佛光寺、宋代的少林寺等。
宇宙观与建筑布局
02
佛教的宇宙观在古代建筑中也有所体现,如寺庙的布局常常模
拟佛教中的宇宙模型,体现出佛教对世界的理解。
精神寄托与象征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可以从建筑结构、建筑形式、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艺术等多个方面进行描述。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独树一帜。

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木造结构,这是由于古代中国地震多、木材资源丰富的环境条件所决定的。

古代建筑多以悬山法和架空法为主要特点,即以台基支撑建筑物,使建筑与地面隔离,避免了湿气的侵袭。

同时,中国古代建筑还使用了丰富的斗拱、梁、柱和枋等等结构,使建筑物能够有效地分散重力和抵御风雨等自然灾害。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形式上具有鲜明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内外空间的组合非常注重对称和平衡,表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的审美理念。

古代建筑常见的形式包括殿、殿堂、宫、楼、亭、阁等,这些建筑形式在中国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民居和寺庙建筑中得以延续。

此外,古代中国建筑中还有许多特殊形式,如山墙、斗栱和舞台等,这些形式更加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再次,中国古代建筑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也具有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多使用木材和砖石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木材的使用不仅使中国古代建筑更具有灵活性和变化性,还具有保温和隔音的功能。

而砖石的使用则使古代建筑更加坚固和耐久,可以经受住岁月的考验。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还广泛使用彩色琉璃、青石板和彩画等装饰材料,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最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建筑造型、色彩和装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追求自然的美感。

建筑造型上,中国古代建筑追求简洁、饱满和充实的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

在色彩上,中国古代建筑以朱红、琉璃彩等鲜艳的颜色为主,形成了独特的色彩体系。

在装饰上,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细节的雕刻和线条的流畅,以及边际和主题的搭配,使建筑物更加华美而富有艺术感。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特点,成为了世界上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绪论 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绪论 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绪论中国古建筑的特征●木构建筑体系与特征●建筑多样性与主流→多样性为民间区域性和建筑形式的多样性;主流为宫殿●自然条件(地域气候、行为居住习惯):中国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变化很大。

●技术条件●古代社会建造技术发展迟缓且交通闭塞,使得这些特色得以长期保持●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木构架承重,是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补充1:为什么用木材●取材方便●中国顺应自然的思想理念●补充2:中建史外建史中建筑的发展(从时间维度看)的主要影响因素:技术●建筑特征(特征、优势、优点、特点......在答题时几乎可以画等号)●中国古代建筑特征●材料(优势):常用木材。

取材方便,易于加工,富有自然情趣和人情味。

●原则:柱、梁、屋架等组成的结构骨架与墙体等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内部空间可自由分割,门窗设置不受限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体现在平面和立面的划分)和适应性(体现在功能可变。

可以根据人的诉求发生改变。

)●结构●创造斗拱这一独特的结构构件,其优势是抗震性能好。

●柱子漂浮在柱础之上。

eg.独乐寺观音阁●采用框架体系,整体性好,分为结构和围护部分,“墙倒屋不塌”。

●便于搬迁和修缮。

●模数●单体建筑标准化。

其外观均由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屋顶形式称为彰显建筑特点的重要标志。

●采用模数制的方法(原因:防止贪污)。

各种构建可标准化批量制作并进行现场安装,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并有助于各种工种之间的整体协调。

(即施工速度快)●群组(中国群体建筑布局的灵魂:庭院):重视建筑组群的平面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布局原则是内向含蓄(底层逻辑),多层次(空间大),力求均衡对称。

单体建筑很少露出全部轮廓,中国建筑完整形象必须从族群院落整体去认识。

eg.紫禁城(故宫)●色彩(代表等级,等级、尊卑、伦理、礼制、封建可画等号):屋顶色彩最重要,黄色琉璃瓦屋顶最尊贵,是帝王和帝王特准的建筑(如孔庙)专用,宫殿内的建筑除极个别特殊要求外,一律用黄琉璃瓦。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独立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土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

2、保持构架制原则,中国古代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实质上是将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的构架体系。

3、创造并使用斗拱结构形式,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形制,它既是上部梁架和立柱之间传递荷载的结构构件,又以其自身优美、华丽的造型而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

是集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与一体,在中国建筑体系中独有的构件。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住宅等,不论其规模大小,外观体形皆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

5、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置。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大多以庭院为组合单位:单体建筑沿周边布置,围合成中间的庭院。

这样的庭院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内部开敞而富于变化,外观较封闭。

按照中国的封建礼制观念,庭院强调中轴对称布局,以突出主体建筑,并求得整体的平衡。

沿轴线作多层次的纵身布局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一个鲜明的特色,有着丰富多彩的庭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造成的单调感。

这种建筑群体组合的手法,甚至影响到城市规划,并取得辉煌的成就。

只有园林建筑是个例外。

中国园林建筑以“师法自然”为原则,极尽自由灵活之能事,与欧洲的几何图案式的园林建筑布局绝然不同。

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构架式的结构为室内空间的灵活布局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种多样的罩、挂落、隔扇、屏等自由灵活地分隔室内空间。

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木构架的一个突出缺点是易腐、易燃。

为了保护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彩画制度,令世人叹为观止。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建筑是时代的符号,也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人类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古代建筑文明。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从单体建筑到园林布置都在古代建筑文明中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以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为追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特点。

木材为主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木材始终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以此为骨架的木构结构,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建筑风格。

木构结构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及井干式,其中最常采用抬梁式。

构架制原则中国古代建筑采用立柱与纵横梁枋组合成的梁架,让建筑物上部荷载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且在构筑梁架设的过程中,部件间主要通过卯榫结构相互连接,不使用钉子等辅助用具。

其中,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并不承受荷载,即“墙倒屋不塌”。

单体建筑中国古代建筑通常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而成,无论规模大小,大致可分成阶基、屋身、屋顶三部分。

阶基位于建筑下面,由砖石砌筑,承托着整座房屋;在阶基之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作骨架,中间安装门窗隔扇;而建筑上面是由木结构屋架建造而成的屋顶,屋面四周均伸展至屋身外,并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且上面均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

组群布局中国古代建筑一般遵循内向含蓄、多层次的原则,力求均衡对称,主要采用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

其中,每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层次丰富多样,以弥补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

此外,平面布局一般依据中轴线发展,采取左右对称,以中心为庭院,房屋在四周的形式。

色彩多样木材中国古代建筑对装修、装饰尤为讲究,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常采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的图案,以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且因所选部位与构件的性质不同而使装饰色彩有所区别。

其中,台基和台阶多采用雕饰并配以栏杆,使建筑显得格外庄严与雄伟。

从类型上看,中国古代建筑大体可分为宫殿、陵墓、寺庙和民居四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单座建筑常见由3,5,7,9单数间组成的长方形,在 园林建筑则有方,园,六角,八角等形状.
• 3.各种殿堂建筑构筑天花表现华丽壮严外一般构 件全展现木建筑的优美,除柱收分处理.
• 4.单体建筑平面,结构,造型有机结合,不可分割.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台基与建筑平面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7.唐宋殿宇脊部有叉手,利用斜杆组成三角形稳定构架可惜 这种合理结构未得到发展而消失.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穿斗式木架结构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抬梁式木架结构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斗拱承托屋檐示意图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三.单体建筑的构成.
• 1.台基:木架建筑的建造必先作好台基,使室内地面 高出室外地面,以保证防水,防潮,台基按柱网安置 石质柱础保护木柱.木架立后铺盖瓦屋面,砌墙油漆 粉刷铺设地面.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古建屋顶式样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古建屋顶式样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古建组合屋顶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四.建筑群的组合
• 1.中国古建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佛寺 都是组合的建筑群.
• 2.庭院是由建筑 院做得很小为天井.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古建总平面举例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五.建筑与环境 • 中国古建和环境融合—”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促进建筑和
环境融合. • 1.善择基址. • 对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勘测. • 2.因地制宜. • 节省人力材力,保存自然天趣. • 3.整治环境. • 修堤,造桥植林,改善环境 • 4.心理补偿. • 风水说与八卦卜测.
• 3.庭院围合大致有三种:1)在主房与院门之间墙围 合.2)在主房与院门之间廊围合.3)在主房东西各建 厢房围合.
• 4.庭院轴线与建筑布置.中国古建轴线是场地的中 心线,建筑围绕轴线布置使场地布置划一有序,组合 变化,丰富了内向型空间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围合布置与轴线
绪论
• 轴线与布置
• 5.斗拱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上伸出悬臂 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古代殿堂出檐可达3米左右.无斗拱 支承难保稳定.唐以前斗拱结构作用明显布置疏朗用料大; 明清后装饰作用加强用料变小犹如一排雕饰品但结构作用 仍保留.
• 6.斗拱主要构件是:拱,斗,昂.向外挑的华拱是短悬臂梁是主 干部件,斗是拱与昂支座垫块,昂是斜的悬臂梁和华拱作用 相同.每增加一层华拱或昂斗拱多出跳一级.
• 3.穿斗式用料少整体性强,柱子排列密用在室内空 间不大地方.抬梁式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减少柱数 取得较大的室内空间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4.北方气候寒冷墙体较厚屋面设保温(土加石灰)加上雪荷 载建筑用料粗大外观浑厚颚重;反之南方气候炎热防雨遮 阳重要,墙体薄屋面轻出檐大用料细建筑外观显得轻巧.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六.建筑类型.
• 1.居住建筑--各民族阶层市乡住宅大量的. • 2.政权建筑及附属设施---帝王宫殿,县府衙门,科举
贡院,军营,仓库等. • 3.礼制建筑--天地坛,帝王陵墓,孔庙等. • 4.宗教建筑--佛寺,禅院,教堂,清真寺等. • 5.商业手工业建筑---商铺,会馆,酒楼,作坊.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二.木构架的特色. • 我国木构架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抬梁式. • 1.穿斗式特点: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的
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用斗枋 将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框架. • 2.抬梁式木构架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 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短梁如此层叠而上梁总数达 3~5根,柱上用斗拱时梁头搁在斗拱上.此种木构架 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大型建筑.
• 七.中国古建的工官制.
• 工官制.是中央集权与官本位制的产物,隋代开始设 工部,掌管全国土木工程,屯田,水利山泽舟车仪仗, 军械等.工官制订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 办材料组织施工集于一身.
• 历史上出现不少有作为工官:
• 隋代宇文恺---隋代东西两大都城规划,营告,宫室宗 庙兴建组织.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国子监,学馆,书院,戏院等. • 7.园林与风景建筑---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 8.市政建筑--钟鼓楼,望火楼,路亭,桥梁等. • 9.标志建筑--风水塔,牌坊,华表,门楼. • 10.防御建筑---城垣,城楼(门楼角楼箭楼)串楼,窝
铺.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
建筑学专业课程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 建筑特征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条件的影响 与支配下形成的.
• 建筑的多样性---我国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自然 环境与社会条件各不相同,形成各具特色的建筑风 格.
• 木架结构长期广泛的应用,有其内在的优势. • 1.取材方便. • 2.适应性强 •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 4.施工速度快 • 5.便于修缮,搬迁
• 5.屋顶对建筑造型立面起着重要作用.列举中国古 建屋顶式样
• 1)中国古建屋顶型式;硬山,悬山,歇山卷棚,庑殿,及 重檐歇山,重檐庑殿.
• 2)民居屋顶型式:单坡,平顶,园顶,硬山拱顶,风火山 墙等.
• 3)园林建筑有:园攒尖顶,三角攒尖,四角攒尖 • 八角攒尖,穹隆顶. • 4)组合屋顶;由以上几种组合而成
• 宋代李诚---编写<营造法式>,组织多项工程.
• 明代蒯祥,徐杲---明初迁都北京负责故宫三大殿的 修建,工程业绩升任工部尚书二品.其子蒯通清任修 善官,有建筑模型烫样留世.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