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 醉翁亭记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21《醉翁亭记》原文译文对照翻译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21《醉翁亭记》原文译文对照翻译苏教版
乐,乐趣,名词
乐欢乐,动词
乐,以……为快乐,形容词意动用法
乐,乐趣,名词
之,前两个“之”,的;第三个“之”,主谓之间,不译。
同,共同享受
其,他们
乐,欢乐、快乐
谓,是,为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那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疏疏落落,太守返回,宾客跟随。这时树林里渐渐昏暗,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禽鸟就欢乐起来。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快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醉翁亭记》
原文

释字
译文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
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sēng)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①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②之心而寓③之酒也。
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并寄托在酒上。

苏教版九上语文《醉翁亭记》

苏教版九上语文《醉翁亭记》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醉翁亭记》一、在以下原文上注释加点的重点词: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名句默写填空:1、写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2、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3、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4、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其中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是其中描写夏天景色的句子是其中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是其中描写冬天景色的句子是5、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6、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7、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8、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三、文章内容整体把握:1、归纳段意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2、中心思想:3、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2)(3)(4)4、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5、从全文来看,“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的“乐”是指四、文段内容理解:(一)(1)环滁皆山也。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醉翁亭记》课件-苏教版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醉翁亭记》课件-苏教版
醉翁亭记 欧阳修
பைடு நூலகம்
山 醉翁亭 翁





醉 翁百

欧 亭载

阳 修
记醉






走近欧阳修
欧 阳 修
简介作者
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 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
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 21岁中进士。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 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 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 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谥 “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解释词语
表顺承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释词语
暮而归回聚去拢 目似闭 昏瞑眼 暗
云归/而岩穴暝
解释词语
开放
野芳发/而幽香
解释词语
蔚然秀而丽深秀者 发荣滋长
佳木秀/而繁阴
解释词语
大 而年高又爽最高
风霜/高洁
解释词语
泻出出 显于来 露两峰之间
水落/而石出
解释词语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称
解释词语
情趣
领会
语气词,于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疏通文意,重点词句理解
环:环绕 临:靠近 意:情趣
壑:山谷 蔚然 茂盛的样子 名:命名 辄:就 乐:乐趣 寓:寄托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醉翁亭记》课件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醉翁亭记》课件 苏教版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的芳香,眼前仿佛也出现了早晚变化不
同的四季景色。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言语
形容的,只有你真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
课文中,你才会有幸感受到那仙境般的
美景。
(曹一枫)
小论文摘录(2)
这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它令人流 连忘返,身在其中,一切烦恼与不安都 会被你抛在脑后。
树与花的和谐,山与树的搭配,水 与山的相接,鸟与水的嬉戏,如此之美 景,任谁也不会忘记。(王 萌)
形容事情真相大白。
作业:
• 将文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而乐亦无穷也”一段所写的“朝 暮”、“四时”的景物特点用现代 汉语加以具体描写,成300字左右 的短文。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1日星期二2022/3/12022/3/12022/3/1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12022/3/12022/3/13/1/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12022/3/1March 1,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12022/3/12022/3/12022/3/1
琅琊山夏时美景
“佳木秀而繁阴”
琅琊山秋时美景
“风霜高洁”
琅琊山冬时美景
“水落而石出”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碑刻(苏轼草书)
《醉翁亭记》碑刻
醉醉翁翁亭亭
小论文摘录(1)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之《醉翁亭记》课件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之《醉翁亭记》课件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之《醉翁亭记》课件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碑刻
醉翁亭记
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

他4 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 岁能作诗赋,21 岁中进士,其后任监察御史,因为同情范仲淹遭贬斥,写信切责高若讷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令。

后回朝任太子中允、龙图阁直学士等职,以后又被贬知滁州、转知扬州等。

回朝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着名的
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着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另外他还和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作者: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一着名文学家,古文运动领袖。

北宋字,永叔,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醉翁亭记九年级上册原文

醉翁亭记九年级上册原文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一篇散文,该文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醉翁亭畅谈诗文、品味美酒的生动场景。

以下是《醉翁亭记》的一部分内容:
> 古者有感于物而作,苍者有感于物而狂,直者有感于物而赋。

故屈原赋而大激,孟轲赋而一怨,公羊赋而汉史,司马昭赋而诏诸文官,苏子词而舒其心者,与屈赋无异。

大抵屈赋起胸臆,彰雄豪,乐天知命,儆君子者也。

若乐天知命者,仁爱一至也。

君子不得志之时,愿为君子乎,然乐天知命之为君子者,其心甚焉耳。

> 汉之文宣,非淡泊无以明志;燕、宋之宴然非慷慨无以尽欢。

屈起居处之间,非雅歌非淫词无以流怀。

惜哉夫,时衰世颓,志捐而道弃矣。

欲以散愁遗患,宁背遗善而已矣。

> 今以仲夏耳,烈风劲气,百卉,龙蛇焰张,于时遂感物以赋志也。

出得吾志,己欢己乐,为之言辞,欲观物情,人心之故耳。

先贤圣王之教人而不自劝者,未之有也。

若夫无私之谓大公,不忍之谓大廉,无欲之谓大度,中情之谓大和。

和、度、廉、公,大道之行也,一寸若孤儿之般,一寸若耄耋之类,着赋而可数,失道之士莫此为甚也。

这段文字通过引用古今圣贤的例子,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局的感慨,以及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醉翁亭记》以其豪放、激越的文笔和深邃的哲理而成为明代
散文的佳作。

《醉翁亭记》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醉翁亭记》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醉翁亭记》三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醉翁亭记》三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1《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传世佳作。

散文以欧阳修与友人相遇于醉翁亭为开端,表现出中年以后宁静淡泊的心境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本文将以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为教学要求,设计一节课教学内容。

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简介醉翁亭记,唐代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散文。

该文叙述了欧阳修一天与友人相逢于醉翁亭之后的所思所想,展现出他中年以后的宁静淡泊心境。

文章独辟蹊径,通过表现出与自然的和谐、与众人的隔离等手法,表现出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和人生哲理。

2. 教材结构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醉翁亭记序”,“滁州西涧”,“次韵章质夫戏马丰城闲居赠裴秀才迪后代”。

3. 教材重点难点1)文言文阅读2)古代文人精神和对人生的思考3)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醉翁亭记的基础知识,包括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主题等方面;2)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文人的文化精神和人生哲理;3)学生能够掌握部分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技巧,熟练地阅读醉翁亭记;2)学生能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形成自己的看法;3)学生能够梳理文章的思路,提高文法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2)培养学生中年后的宁静淡泊心境,表现人生的理性思考。

三、教学过程设计1. 情境引入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过感到人生迷茫,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不确定的时候?”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欧阳修的中年豁达心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方面做出思考。

2. 理解文章(1) 要点讲析教师带领学生阅读醉翁亭记的前三段,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讲解。

通过分析醉翁亭记序的文本,向学生阐述作者的文化精神和人生哲学。

例如,欧阳修小时候就饱览文史名著,中年后心境深沉,反思人生的前途,发展出一种禅宗哲学思想,逐渐形成了他中年以后独到的认识世界和生活的见解。

苏教版九上24课《醉翁亭记》原文、译文和赏析

苏教版九上24课《醉翁亭记》原文、译文和赏析

苏教版九上24课《醉翁亭记》原文、译文和赏析九上24课《醉翁亭记》原文、译文和赏析篇1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于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僧人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的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早晚的景象啊。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俊秀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水面下降,隐石现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啊。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啊。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人在游玩。

靠近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清;野味野菜,杂乱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的宴席。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把滁州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醉翁亭记》教案-(新版)苏教版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醉翁亭记》教案-(新版)苏教版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醉翁亭记》教案-(新版)苏教版2 / 103 / 104 / 10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

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3.请学生朗读课文要求:正音,同时注意朗读的停顿4.合起书本,请学生正音正形:(请较为差的学生)环滁(chú)林壑尤美(hè)蔚然而深秀(wèi)琅琊lángyá)饮少辄最醉(zhé)林霏开(fēi岩穴暝(míng)伛偻提携(yǔlǚ)山肴野蔌(sù)觥筹交错(gōng)树林荫翳(yì)【学生活动二】疏通文意:1.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2.学生质疑,解疑。

3.翻译句子:(先给三分钟时间说给自己听,后合起书本,请两小组翻译)重点句子: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7)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杂然而前陈者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也,太守醉也。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2名之者谁?(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3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4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乐趣。

)5朝而往,暮而归(朝,暮,时间名词作状语,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边接,早晨,傍晚。

)古今异义:1佳木秀而繁阴(秀,古义,草木茂盛;今义,清秀,优异。

《醉翁亭记》教案(苏教版九年级)共3篇

《醉翁亭记》教案(苏教版九年级)共3篇

《醉翁亭记》教案(苏教版九年级)共3篇《醉翁亭记》教案(苏教版九年级)1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教材对于文学作品教学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而作为范文阅读之一的《醉翁亭记》也被纳入九年级语文教材中。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全面有效的教学计划,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教案以苏教版九年级《醉翁亭记》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对这一范文的教学进行详细的规划分析。

一、教学目标从语言文化、文学生态、阅读融合、核心素养等方面来制定教学目标。

1. 了解唐代文化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2. 获取《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理解其中的形象和情感,体味诗意。

3. 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掌握文本阅读和解读技巧。

4. 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5.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醉翁亭记》,内容安排如下:1. 整体把握:通过整体地把握《醉翁亭记》的写作过程和结构,了解其文学特点和艺术形式。

2. 情感把握:通过深入分析文中的情感描写和批判精神,了解作者的态度和人格魅力。

3. 语言艺术:通过研究文本中的语言艺术技巧,了解创作方法和艺术效果。

4. 阅读策略:通过对文本的精细阅读和解读,了解并掌握一些阅读策略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1. 愉悦化教学法: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避免枯燥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2. 问题导学法:教师抛出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进行讨论和思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教学示范法:老师根据具体的文本情况,模拟出相应的解读过程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解读能力。

四、评价方法1. 成绩评价:根据学生在文献阅读理解、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以成绩单和实践测试等形式进行评估和评价。

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第21课《醉翁亭记》课件 (共25张PPT)

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第21课《醉翁亭记》课件 (共25张PPT)

“《醉翁亭记》 读起来, 朗朗上口, 错落有致, 极富音韵美。”
全文一共用了21个“也”字,具有表示判 断和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读出它的韵味。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 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 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 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 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 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上午8时42分 11秒上午8时42分08:42:1121.11.22
七嘴八舌,说“醉翁”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 太守醉也。
十有七八死, 当路横其尸; 犬彘【 zhì】咋其骨, 乌鸢啄其皮。
引吭高歌,赞“醉翁”
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颁奖词】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 做沉默的砥柱; 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 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 但有无穷的力量。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环滁(chú)
伛(yǔ)偻(lǚ)
林壑(hè)尤(yóu)美 提携(xié)
琅琊(láng yá)也
酒洌(liè)
水声潺(chán)潺
山肴(yáo)野蔌(sù)
饮少辄(zhé)醉
宴酣(hān)之乐
若夫(fú) 林霏(fēi)开 岩穴(xué)暝(míng) 晦(huì)明变化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 醉翁亭记课件 苏教级上册语文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 醉翁亭记课件 苏教级上册语文课件

琅琊山秋时美景
12/11/2021
“风霜高洁”
12/11/2021
琅琊山冬时美景
12/11/2021
“水落而石出”
12/11/2021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2/11/2021
1、结合课下注释,组内交流试译课文。 2、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指正
12/11/2021
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2/11/2021
他(它)们各自乐在哪里?
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
12/11/2021
课文小结: 贯穿全文
山水乐 宴酣乐
与 民
禽鸟乐 同
游人乐 乐
太守乐
12/11/2021
归纳主旨
文章通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 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 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抒发 了被贬之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12/11/2021



欧 阳


《 醉 翁 亭 记 》 碑 刻
12/11/2021
简介作者
12/11/2021
欧 阳修 ( 1009-1072 ),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 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 士,江西吉水人。欧阳修是 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 导人,他批评宋初以来追求 靡丽形式的文风,大力提倡 古文,主张文章要“明 道”“致用”,并且提拔和 奖掖后进,著名的三苏父子、 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 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 集》。
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3、[醉翁之意不在酒] 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 此而意在彼。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 醉翁亭记欧阳修生平简介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 醉翁亭记欧阳修生平简介 苏教版

欧阳修生平简介欧阳修在其父欧阳观任绵州推官时出生于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 四岁丧父,随叔父欧阳晔在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用芦苇在沙地上写字、画画,还教他识字。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北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庚午年)中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

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

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吏治、事、贡举法等主张。

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至和元年(1054)八月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

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嘉祐三年六月庚戊,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五年,拜枢密副使。

次年任参知政事,进乐安郡开国公。

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

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翻译课文。

2、学会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学习骈散结合的句法,炼字炼句。

4、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5、了解文章结构,把握中心,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言和议论文素材。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
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政治理
想。

课前准备
学生:
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

查询、搜集、整理作者欧阳修相关资料,准备课堂交流。

教师:
准备相关的图文资料,制作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本文写景主要从两方面入手:①层层相因,逐步推进。

第一段写醉翁亭四周的环境和得名的原因,点明“醉翁之意”。

第二、三段分别写自然景观(山间朝暮之景和四季之景)和人文景观(滁人游、太守宴、
众宾欢、太守醉),用“景不同,乐无穷”,点明“醉翁之乐”。

第四段写归时的景象,通过禽鸟之乐、游人之乐,衬托出太守的政治理想――与民同乐。

正如前人所说《醉翁亭记》“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②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

对于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目的,拟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学生能对此有所体会或了解,即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