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在新闻实践应用中的贡献研究
对济南事件的另一种反应——《申报》有关报道评析
行 了较 为详 细 的 跟 踪报 道 。 然 而 , 由于 受 客 观 和 主观 因 素 的 制 约 , 该 报 在 报 道 的 过 程 中 呈现 出与 众 不 使
同的报道风格和特点 , 这种报道的独特风格 和特 点的形成既有报 纸本 身社会属性 的制约 因素 , 又与社会 风 气和政治需求 紧密相 关 , 报人既努力追求其价值信仰 , 又难以完全把政 治排 除在 外, 对此 问题 的研 究在 史学界还显的较 为薄弱, 没有引起 学界 的足 够的重视 , 对此的研 究和探讨 对研 究事件本 身显得尤 为重要。
一
、
《 申报》 于济南事件报道的特点 关
明 。路透 社 三 日东 京 电 , 军省 接讯 , 陆 济南 日兵
《 申报》 对济南事件 的报道 的重要 特点之 就 是报 道迅 速 。迟 缓 是 新 闻 的大 敌 , 赢 得 谁 了时效性 , 谁就 在争 夺舆 论影 响方 面 占了上 风 。 《 申报 》 为创 办历 史 悠 久 , 报 经 验 丰 富 , 作 办 在
关 键 词 :济 南 事件 ;《申报 》 ;报 道 ;制 约 因素
中图 分 类 号 :2 K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3 5 2 1 )4— 0 3— 5 10 2 9 (0 0 o 0 3 0
收 稿 日期 :0 9—1 — 5 20 1 0
作者简介 : 冯兵( 9 0一) 男, 中师范大学 中国近代 史研 究所博 士研 究生 , 18 , 华 主要从 事中国近代 史研 究。
与南 军 因事 冲突 , 无 详报 , 虽 但众 信 其事 必 属微 细 , 日军 司令 与 国 民军 司令 其 形友 好 也 , 总 盖 蒋 司 令 昨 日午 后 人 济 南 , 中约 有 南 军 约 两 万 城 名” ⑤。 5月 5日, 报用 《 南 日军 惨 无 人 道》 该 济 为 题 以头 版头 条方 式 , 对事 件进 行 了全 面 的报 道 。 既 提 到 了惨 案 发 生 的 具 体 情 形 , 报 道 了 中央 又 对 该事 件 的反 应 。以 该 日为 起 点 , 事 件 的发 从 生 到解 决 , 《申报 》 进 行 了连 续 的 关 注 , 表 都 发 评论 表 明立 场 , 事 件 的 发 展 趋 势 进 行 了准 确 对 和 客观 的预 测 , 读 者 提 供 了一 个 了解 事 实 发 为 展状 况 的 平 台和 视 角 。笔 者 通 过 收 集 和通 读 《 申报》 的报道 , 为 这 一 时期 的报 道 有 以下 几 认
中国新闻史重要报纸与报人
宝宝我爱你,我们一定会幸福一、《申报》《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为上海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日报,在我国近代新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该报主要由英国商人美查创办,最初的主笔是蒋芷湘。
1907年,美查将《申报》出售给中国报人席子佩,1912年席子佩将其转售给史量才,从此开始了《申报》第二个辉煌时期。
1949年5月26日,《申报》停刊,前后历时78个年头。
特别要提到的是,《申报》是以营利为宗旨的报纸,《申报》的主人将报纸作为企业来办。
因此,他们把商业经营原则运用于报纸管理,这是我国近代商业报纸的一个重要发展。
早期的《申报》的内容大致有:本馆告白、本馆条例、论说序文;本埠新闻、外埠新闻;广告及货物价格表、船期。
《申报》创刊之始,就登载了征文艺类作品的启示,不久就开设了文艺栏目。
同时,《申报》还针对当时商业报纸的不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每日一篇“言论”,且都在头版。
(2)《申报》重视言论也重视新闻。
(3)对于新闻的报道与写作,《申报》也有值得称道之处。
《申报》对几件特殊特殊新闻的处理,使它名声大振:一是1873年对于“杨乃武案”的报道,这是我国报纸最早采用连续报道方式报道的重大的社会新闻。
二是对于战事新闻的报道。
三是《申报》首用电报传递谕旨及重要新闻,我国的第一条电讯就是由《申报》于1882年1月16日刊出的。
四是《申报》注重文艺与广告。
在中国报刊史上,《申报》第一次将近代报纸的四项基本内容:新闻、言论、文艺和广告综合在版面上,这在我国新闻报刊史上是有重大意义的开端。
同时,《申报》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报社的业务。
《申报》在与《新闻报》的竞争中实施的改革:(1)更新宗旨(2)改良形式(3)革新设备与技术(4)扩大信息来源(5)强化时事评论(6)增加新闻席子佩管理期间,对《申报》做了进一步改革。
一是文字运用了改良圈点法,方便了读者阅读。
二是在1909报纸由单面印刷改为双面印刷,同时改变了过去书本式的版式。
民国时期《申报》体育图片新闻探究——以《申报》全运会报道为例
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banQuan - 18 -2018年第7期 总第62期民国时期《申报》体育图片新闻探究——以《申报》全运会报道为例高 群[摘 要] 以《申报》全运会报道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民国时期《申报》7届全运会、171个版面、920张体育新闻图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申报》体育报道图片新闻进行研究。
民国时期《申报》全运会体育图片新闻的版面多样化呈现视觉盛宴,图片内容的多形态展现了竞技之美,图片结构的层次化真实还原赛场,图片蒙太奇拼接传递了编辑的意图。
《申报》用图像符号语言报道全运会,推动了体育图片新闻的健康发展,为体育报道提供丰富的经验,促进体育传播的发展,版面的创新精神和使用先进技术的经验,对于新媒体时代的报纸转型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体育报道;图片新闻;《申报》;全运会[作 者] 高群,中南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申报》创刊于1872年,是上海老牌大报,作为旧中国报业发展的缩影,引领了图片新闻的发展潮流。
民国时期的全国运动会是中国体育历史上发展中的国民盛会,《申报》依靠自身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对民国时期的全运会做了一个全面客观的报道,图文并茂的特刊版面形象反映全国体育盛会,彰显大报风范。
所以下文主要运用报纸编辑学理论从四个方面对《申报》全运会图片新闻报道进行探究。
一、多样化版面带来视觉盛宴早期的《申报》版面单一枯燥,整个版面都是文字,没有字体字号区别,对版面设计几乎是一张白纸概念。
史量才在1912年接手《申报》后,把《申报》版面改为直长式,版面文字全部采用新五号字,设置通栏标题,图片在版面上处于从属地位,用来解释文字。
1930年第四届全运会是由国民政府举办,意义非凡,《申报》第一次对全运会做了一个全面系列的报道,总共有27个版面、185张图片。
但是从特刊版面分析,整体版面以文字为主,竖题竖文,分为8栏排,图片所占版面面积不大,只有3栏宽,每刊版面大概有六七张照片,图片运用的手法比较生疏和保守。
浅谈“九一八”事变之后的民众觉醒——以《申报》社论报道为例
案例研究理论版51浅谈“九一八”事变之后的民众觉醒——以《申报》社论报道为例文/刘丽红(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晋中..030600)摘要:1931年9月18日,长时期预谋侵略战争的日本帝国主义终于爆发,东北三省被残忍掠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身陷水深火热之中。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民众的反应是即时的、是愤怒的,各大报纸纷纷响应民众的呼声对此进行报道,报道内容包含日军在东北地区的残忍做法,东北地区民众的生活惨状,以及人们针对这一事件发表不甘的言论。
本文选取当时《申报》社论的相关报道,来考察当时民众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反应,并由此分析出人民觉醒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 《申报》 社论 民众一、“九一八”事变的经由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经过长时期的谋划,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炸毁,以此为借口陷害中国军队,紧接着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也遭到轰炸。
但日军不满于此,以沈阳为中心地,不断向四周扩张,将魔爪伸向了东北的每一个角落。
仅仅用时两个月,东北地区几乎无一幸免,除去少数几个城市以外均被日本攻占。
在1932年2月,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为敌手,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但日军并没有停止自身恶劣的行为,他们在沦陷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人民除了对同胞的同情与惋惜,也全部陷于了恐慌之中。
生命时刻遭受着威胁,生活难以维持,到处都是一片荒凉、山河残破的景象。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的严酷摧残的恶劣行径在全国大范围内传开,妇女小孩也人人知晓,民众们都痛心疾首。
国难当头,人人有责,学生、工人、民族资产家、爱国分子等都感受到了国内的紧张气氛,都认识到了积极抗战的重要性,民众都高声疾呼愿意加入到抗战救国的队伍当中。
但此时的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随即发布告全国同胞书,重在强调要沉着冷静,不要过于妄动。
面对日本的暴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民众心里早已黯然,但现实状况不允许停滞,民众纷纷联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来。
《申报》浅析
《申报》浅析《申报》浅析内容摘要《申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规模最完善的一家报纸经历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部分和现代史的全部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因此《申报》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学术界公认的本文将对它的新闻内容及特色广告营销经营管理以及政治倾向进行浅析关键词《申报》新闻特色经营管理广告营销政治倾向《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规模最完善的一家报纸经历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部分和现代史的全部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史料而且它本身的发展也给现代的报业发展以很深刻的启迪《申报》历史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872年至1909年为英商办报时期1909年至1912年为买办办报时期1912年至1942年为民族资本家办报时期1942年至1945年为日伪办报时期而1945年至1949年为国民党办报时期前后历经78年共出版25600号是中国近代历史中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影响甚至扩展到海内外著名报人徐铸成曾说在我幼年的江南穷乡僻壤都是把《申报》和报纸当做同义语的下面本文就开始从各个方面对《申报》进行浅析一《申报》的新闻内容与新闻特色《申报》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凡上海及江南主要城市的商业金融贸易交通等变化都有刊载对上海租界的报道比较多值得一提的是《申报》为了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最先使用了电报1874年1月30日它刊出了国内报纸的第一条电报新闻1882年1月16日《申报》刊出了国内报纸的第一条新闻电讯开辟了我国报纸利用电报在国内传递新闻的新路《申报》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自1874年4月18日起《申报》开始报道杨乃武被诬与葛华氏通奸并唆使后者谋杀亲夫一案的有关消息报道长达三年之久自此开始了社会新闻的报道其中不乏说胡谈鬼之作但是大多为读者茶余饭后的谈资此外《申报》还最早刊登了国际旅行通讯《申报》还很重视报纸言论它鼓吹该报大抵以行业营生为计宣传所卖之报张皆属卖与华人故依恃者惟华人标榜自己谋利而兼仗义立论公道所刊言论从最初的八股气息浓厚的社会新闻议论到后来的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议论并对中国的富强献计献策将言论列为每期必有内容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这是《申报》在新闻业务上的一大创举开创我国报纸副刊之先河该报公开征集诗词歌曲散文译著在版面上开辟文艺类版面以满足旧式文人的兴趣和爱好1876年后《申报》开始使用新闻图片8月18日《申报》在发表题为《拿获九龙山匪党》的新闻中插刊了用木板雕刻的九龙山匪党臂章图样为《申报》刊出的第一张新闻图片1879年5月24日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访问上海《申报》于当日石印格氏画像1万张随报分送读者为国内报纸刊载新闻人物画像之始对其他报纸及后世报纸影响深远抄录清廷的谕旨奏折和宫门抄初时这部分内容占了一个版面供官僚绅士地主了解朝廷意图人员升迁等情况便于传播国家的方针政策总之《申报》不同于之前的中文报纸它既刊军国大事也刊闾阎琐闻既有生意行情又有吃喝玩乐此时《申报》新旧杂陈雅俗共有商政皆存包含了几乎所有方面因此稳定和扩大了读者群它使近代报纸发展到了有一个新高度第一次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报纸二《申报》的经营管理《申报》是由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创办的在初创时美查就说过若本馆之开馆······原因谋利所开者耳把它定义为商业报纸以谋利为目的在美查管理经营时期他只把握报纸的大方向把笔政和管理全权交给华人馆内从主笔到访员及其他的工作人员全部都是华人这样便可以利用本土优势扩大新闻源与人际网更好的把握市场从而办出最大程度的迎合大众的报纸除此之外随着《申报》的发展美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重视言论每天一篇言论且放在头版其次重视新闻提高时效性采用电报再次改进新闻报道和写作改进纸张这些措施使得《申报》的发行量不断上升再此基础上美查创办了一系列文化出版事业扩大了申报馆的经营面盈利甚多在面对《新闻报》的竞争威胁时《申报》提出了12项改革措施更新宗旨改良形式革新设备与技术扩大信息来源强化时事评论增加新闻国际战事政治经济地方新闻五个方面经过改革《申报》又重新确立了上海报业霸主地位由此可见美查的经营方式是很成功的为《申报》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07年春美查将《申报》卖与席子佩自己带着巨额利润返回英国席子佩接手之后对《申报》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经营首先文字运用了改良圈点法方便了读者阅读其次1909年报纸由单面印刷改为双面印刷同时改变了过去书本式的版式再次1911年8月24日《申报》开始刊登天气预报同时开辟了副刊《自由谈》由于副刊过于强调趣味性加上当时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自由谈》很难保持较高的格调但是它对后来副刊的进一步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中国现代报刊中创办最久的副刊虽然席子佩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由于他本身的局限性以及缺乏新意最终使《申报》走了下坡路最后席子佩于1912年以低价将《申报》卖给了报人史量才史量才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新闻事业家自从1912年接手《申报》后在企业经营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效他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是《申报》走向企业化道路首先在新闻业务方面为了采集翔实的新闻他在国内外建立了完善的新闻搜集网其中著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都被聘为北京特别通讯记者为《申报》增色不少其次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他又增出了各种专刊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再次在报社设备与办报条件方面他采取了引进先进设备扩大报馆规模改善员工待遇等措施使得《申报》的发行量直线上升成为实力雄厚的大报最后为了扩大报社收入史量才对广告业务进行扩展广告所得的利润成为《申报》的财务重要来源在史量才的精心经营下《申报》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在1942年到1949年之间《申报》沦为附属品不论是日伪政府还是国民党政府都是利用它来达到为自己鼓吹宣传的作用因此在经营方面不值一提三《申报》的广告营销首先重视广告形式早起报纸刊登的广告没有图案只有文字枯燥无味而《申报》的广告与其相比就高了一个层次一是讲究版面设计以1910年某一天的广告为例这天第七版将近一半版面为五洲大药房的广告所占据左上为艾罗补脑汁左下为肺部大将呼吸香胶右上为黄楚九制日光铁丸二是文字典雅它的语言都是中国式的情感诉求令人难忘三是插图秀丽在为白雪雪花膏做广告时插图是甜美的少妇妆容一丝不苟的让人赏心悦目其次注重传播效果它在内容上迎合了当时社会的时尚展现了商品的个性特点《申报》中广告篇幅最多的就是电影了因为那时看电影时非常时髦流行的事情在《申报》17张68版的篇幅中电影专刊就有10版或12版占了20左右这些广告在香艳恐怖煽情上极具渲染力使得其广大读者为之吸引再次注重受众《申报》是在鱼龙混杂的上海滩上发展起来的它想扎根于那里就得懂得如何抓住受众的心由于上海的特殊历史使得上海人在文化上是亦中亦西的既有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也保留着民族传统的思想《申报》做作的广告都是充分的考虑了受众后才做出的最能迎合大众审美的广告四《申报》的政治倾向《申报》作为以华人为主要受众的商业性报纸一直以来力图保持不偏不倚的民间报纸立场标榜自己无党无偏绝不一味夸助西人以轻蔑华人但是由于《申报》存在的这几十年是一个复杂动荡的时代加上人员的变动《申报》的政治倾向也是复杂多变的下面就通过几个大事件来分析它的政治倾向变化《申报》初办时秉承谨慎保守的温和政治态度但在甲午战争之际却逐渐体现出了它的政治色彩除了报道战事新闻外还加强了对战事和政局评论在战争失败后归结败因在于一误于畏缩不前再误于威武不振三误于蒙蔽军情四误于粉饰战事五误于器械窊敝六误于粮饷克扣七误于不遵调遣八误于各相推诿九误于畏死贪生十误于忘辜负义实际上就是指责清政府腐败无能可见此时《申报》依然带有政治色彩辛亥革命之前《申报》对于徐锡麟在安徽刺杀恩铭案和秋瑾就义一案都做了报道表现了对革命的同情但是由于它本身的政治保守思想一度将革命党称为乱党在革命爆发后政治态度有所改善它不顾清廷禁令大量报道了武昌起义和各地起义活动开始称赞和宣传革命并且在揭露袁世凯反革命面目本质时极为有远见认为袁氏自始至终不过一反复小人若民国举为总统则是以暴易暴此时的《申报》明显站在拥护孙中山政府的立场上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申报》在广告栏内刊出为英国制造五卅惨案辩解的《诚言》完全否认了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诚言》一出立即遭到国人的批评与责骂史量才刊登道歉启事发表《辟诚言》才平息了风波由此也看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要保持不偏不倚根本不可能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申报》在民族危机的影响下日益倾向进步大量报道了日军的侵略行径揭露日本侵略的野心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支持宋庆龄等爱国人士最终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史量才认清了现实积极投入到团结抗日的活动中去在1932年6月30日发表时评《剿匪与造匪》7月2日和4日又发表了两论和三论矛头直指蒋介石国民党当局自然不能容忍他的这些行为最后将其暗杀史量才死后《申报》便没有了原来的反抗精神随后被日伪和国民党政府控制直至1949年停刊对于政治也是模棱两可不再出头从整个《申报》的政治倾向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它并没有如最开始希望的远离政治中立立场在特殊的时代影响下表现出了它的政治倾向虽然有时因为政治保守和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而进行反动报道但在整体大趋势上《申报》还是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反抗精神对新闻传播和舆论导向起到了积极作用《申报》的出现结束了中国近代只有外国人在华办报的局面是近代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中文报纸它的经营理念和新闻业务等方面不止在近代具有示范性作用而且对于现当代报业的发展仍人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申报》历经了78年之久记载了我国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可谓中国近现代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年文化和历史的瑰宝参考文献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方汉奇《新闻史的奇情壮彩》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0年徐铸成《报海旧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发刊辞》《本馆条例》及《申江新报缘起》1872年4月30日《申报》《论本馆作报本意》1875年10月11日《申报》马光仁《上海新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论本馆作报本意》1875年10月11日《申报》论说栏1905年2月7日《申报》《本馆告白》1874年5月12日《申报》《宜及时修省论》1895年2月25日《申报》《袁世凯的历史》1911年11月《申报·自由谈》。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依违——早期《申报》新闻理念探讨
例甚善 ,今仿其意 ,设 《 申报 》于上 出而凡可传之事 无不遍播于 天下 矣 , 自 消息采 录无遗 ,将兴利 除弊诸大端 ,随
通过采 录 紧要 消息 , 洋 ”② 《 。 申报 》的新 闻理 念具 有着浓 新 闻纸 出而世 之览者亦 皆不 出户庭而知 时而讨论 也 。”@
以供 给社会舆论 ,达到改 良的 目的。 天下矣 ,岂不善哉? ” 鉴 于西 洋 各 国之 新 报 “ 系传 述 各 报纸 是要 满足人们想 了解 时事和信 《申报 》 的创 办 , “ 抵 以行业 大 营生 为计 ”④,走 的是市 场路径 。市 场 国 国家之事 ,上 自朝廷 ,下及 闾里 ,一 息 的需要 。它希望 士君子所提供 的新闻 厚的西方性 。
封闭状态 的农业 国家 ,必然要 面临着文 首要职 能是 “ 传事 ” ,即传播信息 , 记 事 ,足 以新人 听 闻者 ,靡 不 毕 载 。 ”
化观念 上的 冲撞 、妥协和融合 。本文拟 载时事 , “ 迨近数百 年间有新 闻纸 出 ,
动乎人情 的市井琐 闻,是传 播的 内容 ;
现 了具有 现代性意 义的报刊 。这一来 自 刊走 向社会 行业化 的表现。所 以 , 《申 野之新 闻而详载 之” 。 “ 国家之政 凡 于西方 文化 ,与 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直 报 》自觉以新 闻为本 位 ,强调 “ 闻纸 治风俗之 变迁 ,中外交涉 之要务 ,商贾 新 接关联 的产物 ,被投 掷到一个 长期 处于 之制 创 自西人 ,传 之 中土 ” 。报 纸 的 贸易之利弊 ,与夫一切可惊 可愕可喜之
从早期 《 申报 》对新 闻理念 的表达和它 而天下 之名 山大川 、奇闻异见 ,或 因其 商贸信息 自不待言 , 能使 “ 它 谋生理 者 的新 闻实践 ,从个 体层面上探 讨当时 的 人而传之 ,或 因其事 而传之 ”。@
《申报》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贡献
试论《申报》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贡献【摘要】《申报》作为一份在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具备着很高的人文社科价值。
本文将从史学、新闻学和经济学三个方面角度来分析《申报》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贡献。
【关键词】《申报》;历史回顾;业务改革;经营创新《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
创办人为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后转卖给民族资本家并几经易主,抗战初期一度停刊。
1938年10月在上海复刊,直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几经波折,历时78年,共出版25600期。
《申报》作为中国现代的报纸开端和标志,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一、史学价值《申报》保存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资料。
特别是记录了上海当地及全国乃至世界的重大事件,再现了当时军阀、地方势力、中共和其他党派及人民群众的活动。
(一)报道全国性重大事件《申报》曾对五四运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包括学界如何反对割让领土、拒绝对德合约;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并迫使他们辞职的报道,学生罢课与学生被捕情况的详细记录。
更加珍贵的是,保存了罕见的五四运动的历史照片,将五四运动的全貌更直观的呈现给后人。
(二)报道地区性史实1872—1929年,《申报》对苏沪等地进行了长达80年的持续报道。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报道区域也精确到具体县市。
《申报》通过这些鲜活的新闻,对江南地区人民生活方式,社会生产方式,社会风貌形成以及社会变动轨迹进行了持续而广泛的报道。
这些细节性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近代中国史研究的空泛,使史的研究更“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二、新闻价值《申报》无论是从办报宗旨,报道角度的拓宽还是新闻业务的改革,都值得后来人学习借鉴。
(一)办报宗旨它始终都在追求新闻独立自由、客观公正、及时准确、为大众服务的理念,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美查称,“利”和“义”并不完全对立,办报为了盈利,并不排斥在必要时仗义执言,报纸的言论要“上关皇朝经济之需,下知小民嫁穑之苦”。
2001-2010年国内《申报》研究综述
关于 《申报 》 经营管理 的研究 , 者 学
的认 识 基 本 一 致 , 是 通 过 分 析 《申报 》 都 的 成功 经 营策 略 , 当今 中 国报 业 的经 营 为 管理 探 索 一 条 新 路 。
押进 行借款 , 引起舆论 哗然 , 迫使财政 部
23 o  ̄ s 0 et t 期
2 0 — 0 年 0 2 1 1 0
国 内《申报 研 究综述
一陈靓 吴 宛青 、
、
、
【 摘要 】 文搜 集 了与 申报 》相关的文献 , 本 并对近期 中国新 闻史 研 究的特点进行 了总结, 以期对 未来的新 闻史研究起到借鉴作 用。
【 关键词】( ( ) 新 闻学 新 闻史 申报 ) 、
对相关责任人做撤职处分的角度来 阐释 , 认为 《 申报 》 对该案 的系列 报道不仅反映
了 当时 政 治 生 活 的 进 化 和 社 会 风 气 的 转
、、
《 申报 》 中国近代史上 的地位是学 在
有学者认 为, 申报 》 的成功是我 国 《 新 闻史 上一座丰碑 ,也是一项 宝贵 的资 源。 从它健全管理体 制 、 完善发行渠道 , 到
者认为 , 谈 旧中国报纸必谈 《申报 》 谈 “ ,
术界公认的。 以研究中国新 闻事业史而 仅
言, 有学者称 : 研究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史 , 不能不研究上海的近代报业 , 研究上海近 代报业 , 就不 能不研究 《申报 》 本文着重 。 分析 中国新闻史的研究特点 。
一
《 申报 》 必谈史量才 ” 史 量才对 《 , 申报 》
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 1 适应形 () 势的办报思想 ; 2) 活的经营策略 。 也 ( 灵 固
抗战全面爆发前后《申报》对时局报道态度的研究
抗战全面爆发前后《申报》对时局报道态度的研究作者:盘霄远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05期[摘要]媒体往往能起到主导舆论的作用。
在民国时期,报纸和期刊是社会主流媒体,它们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往往代表了主流舆论的观点。
上海是当时中国最繁华、最重要的大城市,而《申报》又是上海颇具影响力的、非官方性质的主流媒体。
在抗战爆发前后,《申报》对时局进行了充分有深度的报道,研究《申报》对时局报道的态度,对恢复战争爆发前后中日关系和中国民间舆论的原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申报》;抗日战争;态度[中图分类号]G21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3)05-0195-03一、《申报》简介《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为英商安纳斯脱·美查(Ernest Major)。
该报是上海第一家由中国人主笔的外商办报。
1937年12月15日,《申报》因日军的新闻检查而自动停刊,后在日伪的控制下恢复出版,直到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当局接收。
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
从1872年创办到1949年停刊,《申报》历时78年,共出版25600期,可以说是旧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报纸,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本文选取《申报》从1937年4-12月期间所发行的各期进行研究。
二、抗战爆发前《申报》对中日关系的报道(一)报道日伪活动,对日保持警惕《申报》对日本在华北一带的挑衅活动一直进行揭发报道。
对于日军方面的种种动作,《申报》一律公之于众。
4月1日,“田代皖一郎赴平通一带阅兵”;4月2日,“日本海军省军令部第三部长野村少将视察塘沽”;4月8日,“日海军检阅官大角岑生大将抵沪”;4月11日,“日军在天津举行天长节的大规模阅兵,人数达到三千余人”……此时日本方面的活动还相对隐蔽,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还未露出端倪,但日军将领和日方高官频繁阅兵,让人感觉到一丝紧张的气氛。
《申报》前期的新闻理论研究
学
术
芒
闻从业人 员。这些理论 , 近代 中国报 业发 端之 际 , 高了人 报也 , 在 提 大抵 以行业 营生为计” “ 、 设报 不过 谋业而 已” “ 、 本报之 们对报 - 性 质和 作 用的认 识 , / - i J 开创 了“ 闻必 录” 有 的报道 方 开馆 , 愿直言 不讳焉 , 因谋 业所开 ” 《 余 原 , 申报》 一创刊开 从 法, 积极 争取新 闻 自由, 促进 了新 闻从 业人 员的 自身修 养 , 对 始就大量刊登广告 , 就是 对报 纸应该 营利这一观 念的实践 。 中国新 闻事业的发展有 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 、 刊的功能 报 关键词 :《 申报》 新 闻理论 报 纸 鸦 片战争成 功地敲开 了国门, 西学东渐 ” 部分官员和 “ 使 士大夫知识 分子得以 “ 眼看世界 ”他们都 不同程度地看到 开 , 了报刊 的作 用和办报 的必要性 。在 近代 中国 , 早认识报刊 最 《 申报》 前期是指 , 1 7 从 8 2年创 刊到 1 9世纪九十年代中 功能并积极 提倡办报 的是太平 天国后期的重要领袖洪仁歼 , 叶甲午战败 , 维新 派报刊 问世 , 国人办 报走 向高潮 , 同治 中 “ 他在《 资政新篇》 中曾 明确提 出 , 为使 “ 上下情通 ” 要设新 闻馆 兴” 神话 宣告结束 的这一段环境相 对平稳 的时期 。这 一时期 “ 以资治术 ”。但是 ,资政新篇》 竟只是一幅理想蓝 图, 《 毕 而 的《 申报》 记录 了关于清末 的大量社会历 史情 况 , 保存 了大量 《 申报》 的成功创 办及随后发表 的许 多关于新 闻学 的文章 中 , 有价值 的资料 , 申报 纸 ”一度 成 为了当时一切 报纸 的代 名 在多处全面和深刻地阐述 了对报刊的功能认识。《 “ 申报》 认为 词, 被称 为“ 中国 的《 唔士报》 , 泰 ” 毫无 疑问 , 申报》 “ 报刊 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 方面 : 《 是 旧中 国的一部百科全书 ”】 【 1 。本文根据有关 资料 , 究发现 ,申报》 研 《 第一 , 传递信息 。《 申报》 认为任何信息都 可以通过报刊 “ 而 无 自新 是继 我 国 “ 中文报 刊上 第一 篇新 闻学专 文——《 闻纸 略 传 达 , 自新 闻 纸 出 , 凡 可传 之 事 , 不 遍 播 于 天 下 矣 , 新 而 I B 。“ 论 》 后 , 早 发 表 论 述 关于 新 闻 学 文 章 的 中 文 报 刊 , 且 在 闻纸 出 , 世 之 览 者 亦 皆 不 出 户庭 而 知 天 下 矣 ”I 夫 告 白一 ” 最 并 随后发表 的众多新闻学文章 中 , 比较 集 中地 宣 传 了 大 量 的 现 事 , 之 所 不 能 免 , 事 事 有 相 关者 也 , 俗 而 即如 有 新 来 之 货 可 招 代 新 闻观 点 和 新 闻 思 想 , 而 阐述 了大 量 的新 闻理 论 。 进 人售 , 不常有之物可 觅客沽 , 居常无工 可以求主开设新浦 , 可 报 刊 的性 质 以示 人各船 装货 , 可晓人 出 口之 期别 , 路探 亲可示人迷 津之 以 名 且 近代 化 的报刊 , 最初传 入中 国的时候 , 没有 “ ” “ ” 处 , 及 新 庙 落 成 预 示 晋 祝 之 日 , 园 门 巧 先 知 观 玩 之 辰 , 报 与 刊 的 明确 区分 , 人 笼统 地 将 其 称 作 “ 闻纸 ” 着 西 方 的 新 也见招租 类 , 时 新 口 。随 知某 处房屋 之空 , 见名 医兼识某药店药材 之美 , 名 凡 闻思 想 和 办 报理 念 的 涌 入 , 报 刊 在 我 国 才 逐 渐 出 现 了 “ 新 失物 难 寻 求 人 指 点 , 言 足 著 代 我 口传 , 兹 利 人 利 己 之 端 报 ”“ 、 日报 ” 等称呼。《 申报》 全称 为《 申江新报》 正 是为 了表 , ” 因此 , 申报》 《 认为报纸在传递信 息方面有着独特 的优 示 自己是 一份 新式报纸 , 申报 》 《 也在 多处指 出了新式报纸 的 势 , 以发挥重 要 的作 用 , 可 商业信 息及 日常生活信 息等变化
近代名报对当今报业的启示——以《大公报》、《申报》、《新闻报》为例
在《大公报》、《申报》、《新闻报》三大报刊发展的过程中,它们的经营者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新闻报刊发展的脉搏,在办报宗旨、角色定位、报业经营管理、报业集团化和差异化竞争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在当今报业蓬勃发展并且遭遇前所未有挑战的时刻,三大报的经验仍然值得借鉴。
一、《大公报》、《申报》的办报理念对现代报业社会服务功能实现以及角色定位的启示“忘己之为大,无私之为公”,英敛之创办《大公报》时,就提出要办一张忘己无私的报纸,他提倡报纸要启迪民智,开化社会风气。
“新记”时代,张季鸾在《本社同仁之志趣》中宣布“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四不”方针,决心办一张言论独立、针砭时弊的报纸。
胡政之在发刊词中写道:“报业天职,应绝对拥护国民公共之利益,随时为国民贡献正确实用之知识,以裨益国家,业言论者,宜不媚强梁,亦不阿群众”。
后来,张季鸾又说“夫报纸者,表现舆论之工具”。
《大公报》从始至终报道中立,坚持“文人论政,文章报国”的基本立场,把社论作为报纸的精神支点。
可以说,《大公报》的办报理念中,包含着许多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因素,把报纸当作“社会公器”,进行舆论监督,引领社会风气,倡导先进文化,不仅实现了报纸的一系列的社会功能,也在读者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发行量大增,经济收入也随之增加。
在新闻理念和角色定位上,《申报》与《大公报》有着很多的一致性。
创刊之初,美查称办报为了盈利,但并不排斥仗义执言。
他坚称报纸言论要“上关皇朝经济之需,下知小民稼穑之苦”,利义两全。
史量才时期的《申报》,更是大力谋求经济上的独立,以得到政治上的自主,把《申报》打造成“民众的喉舌”。
关注国事,发表、转载大量政论文章,比如梁启超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针砭时弊;发表《中大学潮评论》,披露当时中大校长挪用水灾捐款的丑闻。
极力探求社会问题症结,以求正当解决之道。
总之,《申报》和《大公报》都是在谋求经济上的独立,以获得更多言论上的自由,而其社会舆论监督功能的突出表达也是现代传媒业正在探索的地方。
《申报》的自由主义新闻理念探析——以《申报》在五四运动中的实践为例
牟 茜 , 女 ,新 闻专 业硕 士 生 。 ( 江 大 学 新 闻系 , 浙 江 杭 J ,3 0 2 ) 浙 , 10 8 i 1
中图分类号 :G 1 . 3 2 9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6 5 (0 2 4— 0 4—0 0 8— 5 2 2 1 )0 0 2 8
21从对山东问题形势的分析到对学生运动的声援从对斗争的支持到对抵制日货的参与申报常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主张真实客观立足新闻本位中国的自由主义新闻理念一直存在着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内在冲突这与政治对新闻的影响不无关系
第1 9卷
第 4期
浙
江
传
媒
学 院 学
报
V0 _1 No 4 l 9 . Au u t 2 2 g s 01
报》,对 其在五 四运动时期 自由主义新 闻理念 与新 闻实践 作专 门论 述 的尤为 少见 。笔者 欲作 一尝试 ,以
求教于 专家学者 。
一
、
“ 四” 报道 中 自由主义新 闻理念 的表现 五
《 申报》 遍 布世界各 地的通讯 员 网络使其 具有广 阔的 国际视 野 和敏锐 的新 闻触 角 。早 在 五 四运 动前 几个 月 ,《 申报》 就一直在连续 报道 巴黎和会与 山东 问题 ,全面客 观地展现 了国 内外形 势 。1 1 9 8年 8月 2日,《 申报》 在 《 山东 问题 之经过事 实》 一文 中 ,描述 了中 日山东问题 由来 ,同时也 刊载 了 日本 向德 国政府提 出的两项 条件 ,其所 谓 “ 将所 租借 之胶 州全 境交 于 日本 ,无 条 件 、无 报酬 … …” 1 1 9 9年 2月 1 5日,《 申报 》 对 巴黎 和会 中中 日代 表 的争 执作 了报道 :“ 牧野男 爵主张将 前德 国租 界地经 日本 归还 给 中国 ,顾维 钧博 士则 主张直接 归还 中国… …” 然 而 , 《 申报 》 的可贵 之处 ,不在 于 时 间早 ,而是 在报
《申报》明星报道研究的现实意义
挂名的夫妻”,前者是电 爱 ,后又见异思迁 ,最后羞愧难 当,坠楼 自杀。阮玲玉 与两个花花公子式的男人做 了 “ 血 树立 了风骚艳丽的坏女人形象 ,这些都归功于影片和广 影故事,后者是真实生活,人们把阮玲玉主演的电影 《 白云塔 》 《 劫后孤鸿 》 《 故都春梦》等影片结合 告。 《 申报 》打造阮玲玉成为巨星从13 年1 月4 9 2 2 日开 泪碑 》 《 阮玲玉”的 “ 风骚”自然是情理中 始 ,也就是 《申报 》办了电影专刊以后。 《 申报 》开始 在一起 ,从中解读出 “
阮玲玉怒打老费 》 《 阮玲玉嫁陈善 年 ,前 后近 5 时 间只 有 3 文 章 进 行 了 报 道 。 阮 玲 玉 玲玉的两出好戏 》 《 年 篇 阮玲玉主演< 新女性>》……这些报道受众可接 12年 以 《 名的 夫 妻 》一 片 登上 影 坛 ,此 后在 《 泪 人 》 《 97 挂 ‘ 血
申报 明星报道研究的现实意义
7 淡华 余
摘要 : 明 星新 闻报 道 争议 不 断 ,对 明 星应如何 报道 呢 ?媒 体应把 握 怎样 的原 则 ,来提 升 明星报道 审美价值 ?
栏
目
主
持
介
子
亚
回归历史,以史为鉴 ,2世纪初 《 0 申报 》是如何报道明星的? 《 申报 》被称为近代 史的百科全书。当
第三 ,虽然不是 电影皇后,但成为尽人 皆知的女明星。
《 申报 》在 “ 造星”的过程中 ,也开始 “ 毁星” , 刊登了 《 阮玲玉的脸 》 《 张织云 与阮玲玉 》 《 影星陈玉 梅胡蝶黎明晖阮玲玉徐琴芳胡珊唐雪卿徐来范雪朋合影 ( )》 《 照 阮玲玉近影 ( )》 《 照 阮玲玉积劳抱病》 《 阮
9 5 月1 日的 《 阮玲t4史 , 碑 》中饰演梁似 宝 ,本来是守 旧女孩 ,但一 朝堕落之 受 ,阮玲玉也可接受 ;但13年1 1 页》因曝出了阮玲玉很多隐私 ,则可能对阮是致命打 后 ,便愈 陷愈深 ,最后 良心发现 ,觉得无地 自容 ,遂拔
美查时期《申报》与中国新闻事业现代化
角度出发 , 清理美查时期 的《 申报 》 中国新 闻事业现代 化 与
之间的关系 。
企业经营
现代化 的核心是 理性精 神 , 在经 济领 域 中, 以理 性主 义 为基础的利益 、 绩效等 观念成 为经 济生 活 中的重要 价值观 ,
展壮大 。 三是多 种经 营 , 泛为 社会服 务 , 其 广 争取更 多 的收 入 。《 申报 》 在具有一定 的影 响力之后 , 发展 自己的延伸 开始 产业 , 办了《 创 民报 》 申昌书局 、 石斋 书局、 、 点 上海 图书集 成
市 , 品以报纸为媒介 , 商 报纸为商 品经 济推: 澜 , 随之发 泼助 并
也正因为如此 ,申报 》 《 的全称 是 《 申江新 报 》这里 著一“ ” , 新 字, 以示与中国封建时代 的京报相 区别 。作 为早期所有者 的 安纳斯托 ・ 美查更是按照现代理念来经 营报纸 , 即从这 本文
局等书刊印刷机构 , 申报 》 把《 馆发展成 以出版报纸为 主的新 闻文化 出版企业 , 先后 出版 了在 中 国已经 绝版 的孤本《 心 快
人们评判事物不再依据宗教意识形态的教条或陈旧的社会 风习, 而以利益、 效率作为支配行动的最高原则。于中国而 言, 就是传统的“ 义利之辩” 经济理性 主义 之下有 了明确的 在 答案, 那就是对“ 的追求是合理的, 利” 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的。竞争 、 是企业 的生命 之源 、 力所 在 ; 求绩 效 , 创新 活 追 合
阳海 洪 , 阳海 燕
( 华中科技大学 , 湖北 武汉 407 ; : 304 ̄沙大学 。 湖南 长沙 400) 103
摘
要 :中 》 中国近现代 史上历 史最悠久的报纸 , 《 报 是 它的创始 者英 国商人安 纳斯托 ・ 美查 坚持 按 照
早期《申报》广告价值分析
1、针对目标受众的广告定位
《申报》在商业广告定位上非常明确,其目标受众主要是商人、企业家和广 大市民。这些受众对于市场动态、商业机会、产品信息和交易信息等都有强烈的 兴趣。因此,《申报》在广告策略上会侧重于为这些受众提供具有实用性和针对 性的商业信息。
2、多元化的广告类型
《申报》的商业广告涵盖了多种类型,包括硬广告、软文广告、分类广告等。 其中,硬广告主要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宣传商品或服务的特点和优势;软文广 告则采用新闻报道的形式,介绍商家的背景、发展历程和业绩等;分类广告则以 分类目录的形式,提供各类商品和服务的供求信息。这些广告类型相互补充,为 读者提供了传统媒体将进一步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为广告主提供更为 广阔的宣传平台和多元化的营销手段。但同时,也对广告主的创新能力、媒介选 择和营销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本内容
《申报》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之一,以其独特的新闻报道 和商业广告吸引了众多读者。本次演示以《申报》为例,探讨其商业广告宣传策 略的几个方面。
广告个案分析
以“杂货店”为例,其广告策略和宣传材料如下所示:
1、广告媒介:《申报》纸质版 及官方网站。
2、广告创意:通过在《申报》上发布图片和文字,展示“杂货店”的招牌、 店内环境及各类商品,突出品牌的传统文化特色和诚信经营理念。同时,在官方 网站上发布电子优惠券和活动信息,吸引消费者。
3、广告文案:“品味老上海,首选杂货店!”以“老上海”为切入点,突 出“杂货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同时,强调店铺所售商品的品质和价格优 势,以及诚信经营的服务理念。
3、强调品牌和信誉
《申报》的商业广告非常重视品牌和信誉的宣传。许多商家通过在《申报》 发布广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信誉。例如,一些老字号品牌在《申报》上 发布广告,强调其历史悠久、品质可靠,吸引了许多消费者。此外,《申报》还 对一些诚信经营的企业家进行报道,进一步提升了这些企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
《申报》报道的西安事变
《申报》报道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作为影响中国近现代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创造了前提,其历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但在这一事件刚发生后,国内外反应不一,对这点我们从中国近代史上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可窥一斑。
《申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社会及国内各界对西安事变的态度,为我们重构当时的历史原貌、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动提供了宝贵资料。
《申报》对国际社会反响的报道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升级,妄图独霸中国。
日本的野心和举动对欧美各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因而英美等国对日本的态度渐趋强硬。
同时英美等国也通过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支持蒋介石国民政府,借以同日本角逐并获取利益。
在这种复杂背景下爆发的西安事变,自然成为牵动各国神经的大事。
事变一经爆发,立即引起各国的密切关注,《申报》也对各国的反应进行了详尽报道。
事变发生两天后,《申报》登载了东京专电:西安叛变消息于昨晚深宵抵此,各国均表示震惊,不仅《晨报》均以头号大字刊载此来自沪京平等地之惊人消息,各报今日且多出号外二次至三次之多,新闻记者及关心中国事务之日本人民,咸趋此间中国大使馆探讯情况,继续不辍,今日(13日)虽值星期假日,海军省首脑部于今日午后集议,讨论将来之态度,同时外陆二省已分别集议,表示至热切注视,及欲明嘹因西安叛变所引起真实晴势之热忱,一般观察,佥认为日本之重行策划其对华政策,全系于日前西安叛变之结果,但现时则维持等待观望态度云。
另外,《申报》在14日还转载路透社13日消息:日本官方接西安事变消息后,颇为震惊,竟日开会讨论局势,倍见忙碌,外务省东亚局长桑岛氏,本在某岛游历,接西安消息,当即赶回东京,与有田外相晤商历两小时之久,此后复由海陆军中外务三省高级人员,又自今晚六时起召集紧急会议,迄至发电时,会尚未散。
19日,《申报》报道了日本各界召开座谈会的情况:东京各报、各杂志及研究中国问题之各机关,于最近三日间,分别召集座谈会,讨论中国政治之趋势,足以表示彼等注意之程度,日本智识界中一部分相信,中国政治机构之组织,可谓已奠定国家之稳固基础,而民众对于建设现代国家之意识又极深刻,非偶发事件所能动摇,并信中国之纯粹的国家经济金融之组织已告完成,任何地方当局不能违反中央之统制而出于自由行动。
《申报》晚清(18721912)政事新闻研究综述
89作者简介:李新文,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国史。
《申报》晚清(1872—1912)政事新闻研究综述《申报》晚清(1872—1912)政事新闻研究综述李新文(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0)摘要:《申报》作为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曾对晚清各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报道,留下了大量相关的政事新闻。
对于这些新闻报道,学术界目前围绕着琉球事件、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立宪等几个领域展开了研究,得出了很多富有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申报》 晚清 政事新闻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2-0089-03《申报》是近现代中国发行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它创刊于1872年4月,停刊于1949年5月,共存在78年,经历了晚清和民国时期大部分的历史阶段。
作为综合性的商业报纸,《申报》对中国近代史上各大事件都发表了相关的政事新闻,可以说是全面而又完整地记录了整个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堪称中国近代史史料之宝库。
目前有关《申报》政事新闻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该文即拟就学界关于《申报》晚清政事新闻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一、琉球事件与日军侵台事件(1)琉球事件。
杨志慧认为《申报》对琉球事件的评论揭穿了日本意图借此事侵略台湾的阴谋,但也因传统的“天朝上民”思维的影响,在报道中对日本存在着浓厚的优越感。
[1]尹海全认为《申报》对琉球事件的报道不仅揭露了日本侵台的野心,同时还表现出与官方相对独立的立场;其舆论中存在的鄙日情结更多地反映的是传统士大夫而非民众的观念。
[2]贺琤认为《申报》对待琉球事件的态度受到传统宗藩理念的影响:首先要求清政府保卫琉球,然后提议放弃琉球,最后又建议为琉球存祀。
[3](2)日军侵台事件。
杨震认为《申报》对该事件发表的评论不仅坚持了捍卫中国对台主权、反对日本侵略的立场,还对日本占领台东的后果、事件发展趋势、台湾经济潜力及开发管理等问题发表了很多富有远见的提议;立场上没有迎合民众中普遍存在的轻日心理,而是呼吁中国学习西法进行改革。
五四时期我国媒介发展情况研究——以《申报》相关报道为例
一、研究缘起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由来已久。
20世纪是世界新闻传播技术发展最快的100年,本文试考察旧中国电子媒介初露端倪时,印刷媒介对电子媒介的兴起的反映。
选择五四运动时期的《申报》作为研究对象理由有如下几点: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也给旧中国带来了新的传播技术。
从19世纪末开始,西方现代摄影技术、电影摄制技术、无线电传声技术传入中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摄影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新闻、插图和招贴画中。
1923年,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这些媒介因其生动的表现方式,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
《申报》的影响力:它记录了晚清以来中国发展历程,是旧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史量才在1912接手《申报》后,大力改革,创造了《申报》的黄金时代。
本文选取的1919年到1924年正是《申报》处于发展繁荣的阶段。
以此为研究对象,可以管中窥豹,从中了解当时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共存的情况。
五四运动促进了全国民众的思想解放,民众对于新思想的渴求以及民众的科学文化水平的限制,使得大众媒介得到迅速发展。
本文选取五四运动及之后共计6年(即1919-1924年)的《申报》中,有关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的报道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电子媒介兴起之初,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之间是如何共处,并寻求发展的。
二、现有研究综述(一)“《申报》中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研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申报》印刷媒介”“《申报》电子媒介”为主题进行精确搜索,找不到相关论文。
分别以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所包括的具体表现形态为主题进行精确搜索,在1999年到2011年的期刊中以“《申报》报纸”、“《申报》杂志”、“《申报》照片”、“《申报》录音”、“《申报》录像”为主题词都没有相关论文;以“《申报》书籍”为主题词可以搜到5篇相关论文,以“《申报》电影”为主题词也仅搜到5篇相关论文。
晚清《申报》新闻(1872—1911)研究综论
24基金课题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城市与产业:区域视角下亳州药都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2019A1132;安徽省省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亳州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成果,项目编号:XM-01180;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亳州中医药文化译介与传播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HSKY2019D103;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近代报刊与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以晚清《申报》为例”成果,项目编号:2020113晚清《申报》新闻(1872—1911)研究综论岳朋(亳州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摘要:《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大的报纸,关于《申报》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对其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和梳理十分必要。
由于《申报》出版时间跨度较长,研究内容较为丰富,特选取晚清(1872—1911)这一时期,对这一时期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晚清时期的《申报》新闻在内容上大致包括4个部分:一是清末政治事件;二是舆论;三是赈灾与慈善;四是社会生活。
晚清时期的《申报》新闻的研究成果也集中在以上4个方面。
因此,对上述4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找出现有研究成果中的不足和问题,对深化《申报》新闻研究、丰富《申报》新闻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晚清《申报》;新闻;舆论;赈灾中图分类号:G219.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0-0024-03《申报》在将近78年的发行时间里,跨越了晚清到民国两个重要历史时期.《申报》由于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刊载内容是对当时社会发展的一种客观记录,史料价值极高。
早期的《申报》新闻内容编排较为单一,对晚清《申报》新闻研究成果的梳理有以下4个方面:一是梳理晚清《申报》新闻与清末政治研究成果;二是梳理晚清《申报》新闻与清末舆论研究成果;三是梳理晚清《申报》新闻与慈善赈灾研究成果;四是梳理晚清《申报》新闻与社会生活研究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报》在新闻实践应用中的贡献研究张宇婷(河北经贸大学)《申报》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停刊于1949年5月26日,历时78年,共出版25600期。
它是近代中国最有势力、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商业性中文报纸。
作为最早创办的现代意义上的中文报纸,《申报》经过几代报人的努力,不断推行自身的改革,在办报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很多独到的方法,奠定了现代报业的发展方向,为日后我国形形色色的报纸发展树立了典范。
一、业务革新影响深远《申报》由新闻、评论、副刊、广告几大板块组成,形成了所谓的《申报》模式,是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报纸,现今的中文报纸从内容到形式上基本延续了这一传统。
(一)早期《申报》新闻业务改革的影响。
1872年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申报》,因其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所以十分注重办报质量,不断改进新闻业务。
为《申报》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的同时,也为其他商业性报刊起到了示范作用。
早期《申报》对新闻业务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新闻的时效性。
《申报》是在国内第一家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的报纸。
津沪电报线路1881年12月交付使用后,《申报》立刻利用这条电报线路传递南北各报新闻。
②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
《申报》关于杨乃武被诬与葛华氏通奸并唆使后者谋杀亲夫一案的连续报道达3年之久,使之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一大社会新闻。
③加强报纸言论工作。
美查声称,“利”和“义”并不完全对立,办报为了盈利,并不排斥在必要时仗义执言,报纸的言论要“上关皇朝经济之需,下知小民稼檣之苦”。
④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
这是《申报》在新闻业务上的一大创造性举措。
该报公开征集竹枝词等文艺类作品,并在版面上特辟文艺类作品的篇幅,以满足当时主要读者群—旧式文人的兴趣爱好。
这一创举为后起的《字林沪报》、《新闻报》所效仿,开我国报纸副刊之先河。
⑤刊载新闻图片。
1876年后,《申报》开始使用新闻图片。
是年8月18日,《申报》在其发表的题为《拿获九龙山匪党》的新闻中,插刊了用木版雕刻的“九龙山匪党”的臂章图样,为申报刊出第一张新闻图片。
⑥成功地兼营其他出版事业。
申报馆不仅出版发行了我国最早的文艺期刊《瀛寰琐记》,而且还在国内率先出版以图画为主的刊物,如《瀛寰画报》和《点石斋画报》。
此外,申报馆还兼营书籍出版业务,所印大多是一些颇有价值而濒临灭绝的孤本名著,为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二)《申报》史量才时期新闻业务改革的影响。
史量才早年曾任《时报》主笔,自1912年接办《申报》后,苦心经营,使其成为当时国内著名的资产阶级大报。
“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开始对《申报》进行积极而深刻的改革。
①副刊《自由谈》的革新。
1932年史量才邀请黎烈文出任《自由谈》主编,对这一长期被鸳鸯蝴蝶派所把持的副刊进行改革。
黎烈文以使该刊的原则立足于“进步与现代化”、“不违时代潮流与大众化”,广邀进步人士,刊登大量具有进步性和战斗性的杂文,呼吁全民族团结抗战、救亡图存,形成了爱国民主的文化,使《自由谈》成为当时进步舆论的重要阵地。
②开辟众多新副刊、新栏目。
1932年12月至1934年4月间,《申报》创办、改版的副刊、专栏有《业余周刊》、《妇女园地》等10个,卫生、教育、科学等均有涉及。
尤其是《申报》“读者通讯”专栏的创设,在读者中反响强烈,吸引了一批相对稳定的读者群。
这些副刊、专栏,适应了当时报纸杂志化的潮流,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
③报道重心转移。
1931年后,《申报》的报道重心逐渐转向宣传介绍新知识、陈述世界经济情势、揭示社会矛盾、沟通民众与政府等方面。
作为一份民族资产阶级大报,《申报》身体力行肩负起充当社会公器、致力国家建设之重任。
④版面编辑的变化。
《申报》在这一时期的版面上,加强国外通讯报道,扩大国内通讯报道,详细记录总结一周内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动,并编制各种重要统计。
并在副刊上开辟“科学小故事”的版块,内容涉及科学常识和科学人物的轶事。
《申报》力求使商业新闻通俗、简单化,以能适应普通大众的阅读。
二、经营管理创新理念20世纪2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空间很大,资金的累积、管理理念的日益成熟让一些有野心的报纸想要在现有基础上谋求更大的发展。
史量才1927年买入《时事新报》,1929年花费40万美元购买《新闻报》股权,接着将天津的《商报》和《申报》的杭州版囊括在自己旗下,准备在报业托拉斯中大展宏图。
另外一方面,史量才有意向多种附属事业的集团化经营,1932年12月1日,他在《申报》创办六十年之际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1933年2月设立业余补习学校,6月增设妇女补习学校。
史量才建立的不仅仅是《申报》一份报纸,更是一个事业文化群,既是新闻出版事业,又属于教育事业,将传统的学校教育同新闻出版事业结合起来做。
作为早期不成熟的报业集团,史量才带领团队履行了大众传媒的宣传教育任务,同时肩负社会责任。
三、知人善任树立风范《申报》之所以能成为近代中国最成功的中文报纸之一,离不开其强大的优秀采编人才队伍。
根据《申报》历时78年的报业实践经验可以得出,让各方人才施展所长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就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申报》在史量才时期达到了鼎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史量才的慧眼识人才。
史量才自接办《申报》起,就将报纸的人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利用其识人用人的独到方法,史量才看中物色的人选皆对《申报》馆的事业起到重要作用。
(下转第189页)《申报》在新闻实践应用中的贡献研究参考文献:[1]汤玉.探析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相关问题以及对策[J].中国职工教育,2013(07)[2]罗明玲.如何提高工作中的纪律检查工作的质量[J].企业文化旬刊,2014(16)业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1]种莉莉.21世纪初中国职工体育发展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3):101史量才接手《申报》初期,将“经济独立”作为该报纸的方针宗旨,发展策略则是“广告第一、新闻报道第二、言论第三”。
1913年冬,史量才聘请张竹平为《申报》的经理并且保证张竹平可以在广告经营方面大展拳脚,自己不会干涉。
原因是张竹平对广告的深入研究,这与他的发展策略极为相符。
正是史量才这种慧眼识人才,选中人才后可以相信并且给予支持的做法,深深感动着《申报》的工作人员们,尤其是张竹平。
1915年4月,《申报》刊登广告面积已超过其刊载新闻的面积,并且有丰富的广告种类,除“论前广告”(封面广告)、“后幅广告”(报后附若千张广告,以戏剧广告为多)、“中缝广告”、各版散见的单一广告外,《申报》还形成了独特的“申报分类广告”。
在张竹平的努力之下,《申报》广告业务逐渐走向繁荣,1921年此项收入即接近百万元。
四、正义言论监督舆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两种局面:忍辱退让、臣服于日本亦或是抗日救亡、维护民族独立。
显然,后者是代表中国历史前进方向的选择。
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却逆流而动,积极“安内”,消极攘外,并利用其控制的宣传机器大力推行反动政策,密集散布反动言论。
与此同时,大多数爱国言论阵地被迫转入地下,国内其他资产阶级大报高弹“望国民镇静以救国难”之论调,在这样的强大压力下,《申报》毅然扛起了“一致对外,抗日自救”的大旗,将其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之风貌体现的淋漓尽致。
《申报》肩负着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重任。
《申报》坚持进步、反对落后,在同期的民族资产阶级报纸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革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时,《申报》率先喊出“一致对外”、“惟抗日乃能救国”的口号,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救亡主张。
《申报》以“时评”和《自由谈》为主要阵地,以反对独裁、要求民主为主题,同国民党反动政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申报》抨击腐朽势力,捍卫正确的舆论导向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这一时期,史量才无视国民党反动派给上海各报刊投寄恐吓信、捣毁进步新闻机构、暗杀进步新闻工作者的黑暗现实,不仅积极改革《申报》,传递公正舆论,并不断借助自己的社会影响支持抗日救亡运动,呼吁民主进步,还在不同场合公开指责当局,抵制反动政策,最终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忍暗杀。
图书以及传统阅读模式的可贵之处,更有很多人们愿意用一己之力去拥护和保留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与心态。
在一些传统文化相对浓重的地区图书馆,人们可以尝试将这种淳朴自然的状态作为复合形式下的主要基调,新旧结合与碰撞的过程中,人们能够自主的做出选择,他们的取向将会为管理者的决策做出明晰的解答。
人们可以在电子信息技术支持的基础上追踪原著资料、拓展文学研究成果范围,定期推出怀旧主题读书节等等,通过这些相对慢节奏的活动来逐渐树立品牌特色,将还原阅读理由、求知好学的理念进一步的深化到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之中。
(三)科技创新仍是模式改革关键。
复合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需要一定的时间,传统图书馆形式因其特殊性又必须一定程度的保留,所以想要让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与服务模式统一于一个图书馆之中,还需要人们继续在二者的本质的联系上寻找突破口,为图书馆发展转型的创新模式增添新意与亮点。
电子信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涉及互联网、数据处理、以及一些专门的管理系统,它们的共同作用与相互配合是该模式取得成效的关键。
其中,远程应用是现代图书馆的突出优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利用网络来调取需要的文献书籍,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能够在线反映,及时的获得管理方的解答。
这样借助网络进行的阅读再次将对象拓展到音乐、音像、视频等等,人们的精神文化将会在此基础上得到全方位的满足,图书馆实际作用的多元化与全能型也将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凸显。
另外,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将借阅人管理手段进行了更精密的升级,它的精准度为图书管理的严密系统进行了充分的保障,能够避免图书丢失、人员冒领等等问题的出现。
这一系列的先进科技成果都能够在经过人们的规划统筹之后进入图书管理体系,它们的优越性在未来的图书馆工作中将会愈加明显。
总结:由于复合图书馆仍然是大多是图书馆的存在形式,想要让自己的管理模式为图书馆工作注入新的动力,管理者以及相关人员就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更清晰的规划物质投入、图书馆建设重点,并紧紧抓住信息技术在长远时期的重要作用,只有通过这种合情合理且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创新模式才能够真正体现“创新”的价值,这种价值才能体现在管理效果之中。
参考文献:[1]袁春雁.复合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2)[2]向艳.浅谈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式--复合式图书馆[J].艺术科技.2014(4)(上接第187页)(上接第195页)(上接第196页)复合图书馆的创新模式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