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基本概念与建立方法
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成型术(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
操作流程
一、体位
1 病人取平卧位,(根据病人情况,也可采取半卧位或坐位)
2 手术侧手臂外展,置于手术台上
二、消毒
手术侧上肢自指尖至肘上10cm全部皮肤用碘伏消毒两遍,手部用无菌治疗巾包好,自上臂以下部位铺无菌单
三、麻醉
手术部位用1%-2%的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
四、手术
1 切开皮肤,暴露头静脉,分离头静脉并剥离干净
2 在远端横断头静脉并结扎远心端,扩张近心端头
静脉,并向内注入肝素30-40mg,用静脉血管
阻断夹阻断头静脉的近心端。
自横断口沿静脉
纵轴在静脉壁上作一长约6-8mm的切口,并将切口的静脉壁修剪成圆弧状。
3 分离、暴露并剥离干净桡动脉约1cm,用两只
动脉血管阻断夹阻断近、远心端的动脉血流,在两只血管阻断夹的之间动脉壁侧面做一长约6-8mm的纵切口,并将切口内的动脉管腔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 将修剪好的头静脉断端与桡动脉壁切口用7-0
的无创血管吻合线做连续外翻吻合
5 开放所有血管阻断夹,观察吻合口有无出血,如
果有出血,再用7-0无创血管吻合线补充缝合,直至吻合口无渗血
6 观察有无压迫吻合口及周围血管的组织,如果
有,可剪开或分离
7 观察皮下无渗血后,缝合皮肤。
8 用无菌纱布包扎伤。
《动静脉内瘘》课件
就医指导
若出现异常症状,如瘘口疼痛、手臂 肿胀等,应及时就医。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和调整生活习惯。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检查瘘管是否 通畅。
了解动静脉内瘘的手术过程和注意事 项,以便更好地维护和保养。
05
动静脉内瘘的再利用与移 植
再利用时机与条件
时机
当内瘘出现血栓形成、狭窄或闭塞时,可以考虑再利用。
动静脉内瘘具有血流充足、使用 方便、长期通畅率高等优点,是 临床上常用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 。
形成机制
手术过程
动静脉内瘘手术通常在手臂上操作, 将邻近的动脉和静脉进行吻合,形成 一个血流通道。
术后恢复
手术后,吻合口周围的血管逐渐扩张 ,血流增加,形成内瘘。
临床意义
01
02
03
提高透析效果
动静脉内瘘能够提供充足 的血流,保证血液透析的 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
VS
监测
定期监测内瘘血流量、血压和肾功能,及 时发现和处理内瘘并发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内瘘闭塞,影响血液透析 效果。
详细描述
血栓形成通常发生在内瘘术后早期或晚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凝状态、血 流动力学改变、内瘘狭窄等。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需要及时 诊断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溶栓和手术取栓等。
感染
总结词
感染是动静脉内瘘的另一种常见并发症,可能导致内瘘丧失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条件
内瘘血管长度适宜,管径粗,血流丰富,无严重并发症。
移植方法与注意事项
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将一段动脉和静 脉重新连接,形成新的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及宣教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及宣教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且能长久使用的永久性通路,主要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当患者Ccr<0.42ml/s-1/1.73㎡(25ml/min/1.73㎡)时,就应当建立自体的动静脉内瘘。
一个理想的血管通路应当能够为血液透析提供足够的血流量,而且应当使用时间长、并发症少。
动静脉内瘘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路,包括直接动静脉内瘘和移植动静脉内瘘。
前者是利用自身动静脉血管直接吻合制成的内瘘,后者是在动静脉间插入一段移植血管或人造血管制成的内瘘。
一、制作动静脉内瘘应遵循以下原则。
1、血管的选择应从肢体远端开始,逐渐向近端移行。
最理想和首选的部位是前臂近腕部的桡动脉--头静脉,一般作端端吻合。
2、应选择非惯用侧上肢(一般人用左手)做瘘,以方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3、由于下肢动静脉位置较深,两者距离较远,吻合后静脉充盈不良,不便穿刺,且蹲、坐时影响下肢循环,使血流受阻,易行成血栓,感染率也高,故应选上肢做内瘘。
4、先选自身血管做内瘘,后选移植血管做内瘘。
二、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及宣教1、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及宣教动静脉内瘘被视作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建立一个成功的血管通路,使之长期使用,必须依靠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1、1做好患者术前心理护理。
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使血流量充足,透析充分,减少并发症。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告诉患者造瘘只是一个小手术,不必紧张,并告诉患者手术的基本方法及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如疼痛、少量的出血等,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不必紧张,积极配合,坦然面对。
1、2告知患者术前应注意的问题嘱患者做好瘘侧手臂的保护工作,切勿在瘘侧手臂进行动静脉穿刺,如抽血、输液等,以利保护血管,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平时注意造瘘侧皮肤清洁,每日用肥皂清洗,注意不要抓伤,碰伤,烫伤该处皮肤,以防感染。
术前做好瘘侧肢体的皮肤准备,用肥皂水冲洗侧肢手臂,修剪指甲,并观察该侧皮肤及血管情况。
内瘘维护
动脉瘤防治
避免造瘘侧手臂外伤 最好经常佩戴护腕 避免继续扩张及意外破裂 但护腕松紧应适宜 不能过紧压迫导致内瘘闭塞
•
动静脉内瘘的维护
•
•
李丽梅
血液净化科
主 要 内 容
1 动静脉内瘘概念 保护内瘘的意义 理想的动静脉内瘘 内瘘维护方法 内瘘并发症
2
3 4 5
动
动静脉内瘘的概念
动静脉内瘘: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 血管通道,包括直接动静脉内瘘和移植动静 脉内瘘。目的:使静脉逐渐动脉化、提供足 够的血流量、为透析充分性提供保障
保护动静脉瘘的意义
有利于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 有利于提高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 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命
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理想的动静脉瘘
√ √ √ √ √ √
较好的弹性,位置表浅易穿刺,易止血
能提供足够的血流量(>300ml/min)
手摸血管有血液流动的震颤
手放耳旁能听到血管杂音
不发生动脉瘤和血栓 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可长期使用
六、透析后护理
透析结束拔针后将一块2cm×3cm大小的纱
布团在针眼处按压2~5min,再用弹力绷带加压,
松紧适宜,以不渗血、能触及震颤和听到血管
杂音为宜,2~3h后酌情去掉纱布。
透析后24小时内不要
七、小窍门
• 热敷:治疗24小时后再热敷,只能用热水袋或红外线灯 进行热敷,温度不能太高,40度左右。如有出血或血肿, 待止血后24小时再进行热敷。 •按摩:热敷后在血管走向的皮肤涂抹“喜疗妥”药膏, 然后在血管上方作环形加压按摩,向肩方向推揉血管, 注意按摩时不能损伤皮肤。每天可做3-4次。 马铃薯的应用:血液透析结束24h后,将新鲜的马铃薯洗 净擦干,切成大小5×8cm,厚0.3~0.5cm切片,将切片 紧贴于穿刺部位皮肤,并用保鲜膜覆盖,切片干燥后随 时更换,时间为30min,每日2次。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与使用资料
整合医疗、社区、家庭等资源,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护和支持 ,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 展趋势
本次项目成果总结
动静脉内瘘护理指南制定
基于临床实践和专家意见,制定了全面的动静脉内瘘护理指南, 包括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等方面。
患者教育与培训
开展了针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与培训,提高了他们对动静脉内瘘的 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
02
评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及体征
01
02
03
局部症状
瘘口处可闻及连续性血管 杂音,伴有震颤,远端肢 体皮温升高。
全身症状
长期内瘘存在可导致心脏 负荷加重,出现心悸、气 急等症状。
并发症表现
如发生感染,可出现局部 红肿、疼痛、发热等表现 。
实验室检查指标
血常规
肾功能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 。
。
密切观察感染迹象
定期监测体温、瘘口局部状况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迹象。
血栓形成预防措施
保持瘘口通畅
避免压迫瘘口,保持血液流通顺畅,减少血栓形 成的条件。
抗凝治疗
根据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降低血液凝固性,预防 血栓形成。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尽早进行瘘侧肢体的活动,促进血液循 环,减少血栓风险。
出血风险处理方法
内瘘护理技能培训
教授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内瘘护理方法,如清洁 、保护、避免感染等,确保内瘘通畅。
3
用药指导
向患者说明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副作用等 ,确保患者正确用药,降低并发症风险。
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
心理评估
01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心理需求及应对
《自体动静脉内瘘》课件
为了与大家分享关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知识,我精心制作了这份PPT课件。 通过这个课件,我们将一起探讨动静脉内瘘的定义、原理、手术操作及护理、 效果评估等内容。
动静脉内瘘的定义和原理
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将人体的动脉和静脉连接起来的外科手术。它的作用是创建一个便捷的通道,使血液能够高 速流动,从而满足一些疾病的治疗需求。
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效果评估是确定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同时,对患者进行远期随访,以评估手术后 的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评估
通过监测透析的有效性和血液循环的改善来评估手 术效果。
远期随访
定期进行复诊,观察和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优势和局限
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在透析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动静脉内瘘手术操作步骤及要点
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是一项复杂的外科手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下面是一些关键的步骤和要点, 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
1
选择适当的血管
根据患者的体征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手术的血管。
2
创造动静脉连接
在手术区域进行切口,将动脉和静脉连接起来。
3
确保通畅
检查连接部位的通畅性,确保血液能够顺利流动。
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护理和并发症管 理
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些特定的护理措施,以及密切监测并发症的意手术切口的清洁和包扎。 • 监测血压、血流速度和血浆动力学。
并发症管理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 感染和静脉瘘闭塞。 • 肢体血供不足。
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效果评估和远期随访
1 优势
2 局限
• 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 提高透析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动静脉内瘘术
动静脉造瘘术动静脉造瘘术就是运用血管外科技术人为的建立一条动静脉之间的短路,为血液透析提供长期而有效的能进行体外循环的血管通路。
前臂远端桡动脉和头静脉直接吻合是透析患者首选的长期血管通路,我们称其为“标准内瘘”或“第一级血管通路”;但在某些情况下,两侧前臂都找不到适当的自体血管可做吻合,不得不使用替代血管,建立移植血管内瘘,又称为“第二级血管通路”。
移植血管内瘘是在相距较远的动静脉之间利用其他血管“搭桥”建立血管通路,常用于移植的血管主要有自体血管和人造血管。
自体血管是指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采集到的血管,最常用的是下肢的大隐静脉。
自体血管作为血管移植材料具有通畅率高,组织反应小,穿刺不易出血,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它是移植血管内瘘的首选材料。
但是,当自体血管不适用时,就应选择人造血管,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动静脉造瘘术后有一些常见的并发症是值得医生和患者注意的。
1.内膜增生和血栓形成引起静脉流出道进行性狭窄和血栓形成,最后导致闭塞。
因此,术后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是必要的。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也有一些补救措施,患者应到医院就诊,我们可采用导管取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手术再造瘘口等方法予以纠正。
2.感染,特别是人造血管移植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达5%-20%。
感染常伴有血栓形成,导致瘘口堵塞而废用。
因此,术后应给予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一旦发生感染,应立即移除移植物,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3.移植血管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多是由于反复穿刺造成的。
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我们建议,较小的管壁缺损,可以追踪观察;大的缺损引起动脉瘤显著或迅速增大,需局部切除、缝合修补,或间插一段移植血管。
健康通畅的血管通道是血液透析得以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保护好体内动静脉瘘管(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延长其使用寿命就是延长患者的生命。
瘘管即患者的命脉。
因此,对AVF的精心护理,正确使用并积极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是每一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做好的工作。
动静脉内瘘相关知识
动静脉内瘘的相关知识概念:1966年Brescia-Cimino开创了动静脉内瘘(AVF),自此以后的四十多年间该手术成为尿毒症患者创建血管通路的首选方式。
是维持性血透病人最常用的血液通路。
经外科手术将表浅毗邻的动静脉作直接吻合,使静脉血管血流量增加,管壁动脉化,形成皮下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
主要利用弥散对流作用来清除血液中的毒性物质。
但是它只能部分替代肾功能,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纠正体内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血液通路:又称血管通路,即血液从人体内引出至透析器,进行透析后再返回到体内的通路。
它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
•••常用的血管有:桡动脉与头静脉,肘静脉与肱动脉等。
•内瘘需待手术后2~6周,在静脉管壁动脉化后才能使用。
•每次透析时两支穿刺针穿刺内瘘血管,近动静脉吻合口一侧的穿刺针将血液引入透析器,远离吻合口的穿刺针将血液输回病人体内。
•优点:无外瘘导管脱落的危险,病人活动不受限制,感染和血栓的发生率也大为减少。
如果保护得当,可长期使用。
•缺点:手术后不能立即使用,而且每次透析需穿刺血管,并必须使用血泵以维持200~300ml/min的血流量,由于经常穿刺血管,可发生皮下血肿,血管栓塞,也可并发感染,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以及瘘管远端肢体缺血和加重心脏负担,晚期可发生瘘管功能不全和闭塞。
健康通畅的血管通道是血液透析患者得以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
动静脉内瘘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来说就是一条“生命线”,它具有维持通畅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感染出血的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普遍应用。
所以内瘘的护理是每一个医护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内瘘血管的护理①慢性肾衰竭的病人在保守治疗期间,就应有意识地保护一侧上肢的静脉,避免静脉穿刺和输液,以备日后用作动静脉内瘘。
②内瘘术后观察血管是否通畅,手术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以及吻合口远端的循环情况。
③避免术肢受压,不要穿紧袖衣服,不可在术肢戴手表,测血压,不能用内瘘血管进行抽血,注射或输液。
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术一.动静脉内瘘术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的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
二.动静脉内瘘的优点1.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2.具有安全、血流量充分(200~300ml/min) 、感染机会少3.一般内瘘的使用可维持4~5年4.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5.易于穿刺等优点三.动静脉内瘘原理是把肢体远端头静脉桡动脉分别游离结扎离断近心端吻合从而形成动静脉内瘘。
四.适应证:血液透析;全胃肠外营养五.绝对禁忌证:四肢近端大静脉或中心静脉存在严重狭窄、明显血栓或因邻近病变影响静脉回流患者前臂ALLEN 试验阳性,禁止行前臂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六.禁忌证:1. 预期患者存活时间短于3 个月2. 心血管状态不稳,心力衰竭未控制或低血糖患者3.手术部位存在感染4. 同侧锁骨下静脉安装心脏起搏器导管七.手术部位:原则:先上肢,后下肢;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先远心端后近心端可选用的血管:前臂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最常用;其次为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前臂静脉转位内瘘(主要是贵要静脉-桡动脉)、肘部内瘘(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肱动脉或其分肢的桡动脉或尺动脉)、下肢内瘘(大隐静脉-足背动脉、大隐静脉-胫前或胫后动脉)、鼻咽窝内瘘等八.血管吻合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动、静脉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首选动、静脉端侧吻合九.术后处置1.抗凝药使用:存在高凝状态或血压较低,且术后无渗血,可给予全身抗凝,如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扩管治疗,也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术后渗血:轻压止血,压迫时注意保持血管震颤的存在;结扎止血3.功能检查:术后静脉能触及震颤,听到血管杂音。
术后早期应多次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血栓形成,及时处理4.术后避免在内瘘侧肢体输液、输血及抽血化验5.手术侧禁止测量血压,术后2 周内手术侧上肢禁止缠止血带6.术后24 小时术侧手部可适当做握拳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7.适当抬高内瘘手术侧肢体,可减轻肢体水肿8.每3 日换药1 次,10~14 天拆线,注意包扎敷料时不加压力9.注意身体姿势及袖口松紧,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十.成熟时间内瘘成熟一般需3周~4周,所谓成熟是指静脉明显扩张动脉化一般前2周不能使用,过早使用易导致损伤血管壁、血管纤维化,管腔狭窄等并发症,使用寿命缩短术后3 个月尚未成熟,则认为内瘘手术失败,需考虑制作新的内瘘十一.日常护理1.内瘘术肢不可负重,睡觉时不要压迫术肢,可将软枕垫于术肢,促进静脉血流,以减轻肿胀程度。
(医学课件)动静脉内瘘
•
33
内瘘常规使用期的自我护理
透析间期,穿刺口或身体其他部位有出血 点要在下次透析上机之前和医生护士说明, 以便调整肝素的用量
•
34
内瘘常规使用期的自我护理
对瘘管血肿、硬结、狭窄形成者 于透析结束24小时后用喜疗妥软膏均匀涂 擦内瘘及周用期的自我护理
如果吻合口疼痛,瘘管的搏动、震颤及杂 音减弱或消失,提示堵塞应尽快于医生联 系以及时纠正
•
26
内瘘的正确使用 ——穿刺
尽可能进行绳梯式穿刺 避免进行定点穿刺、区域式穿刺 动静穿刺方向:反穿、顺穿、顺穿和反穿 交替
•
27
穿刺方法及技巧—血流量不足的内瘘
反穿进针 根据实际调整血流泵速,逐渐调整流速100150ml/min 避免负压过大抽吸损伤血管内膜引起血管痉挛 进针后可调整穿刺针斜面,以防抽吸血管壁 视情况在内瘘A点上方轮扎止血带
•
13
内瘘成熟期护理——功能检查
密切观察动静脉内瘘的通畅情况,注意血 栓的形成 血管杂音和内瘘静脉端血管震颤是内瘘通 畅的标志 每天至少4次,检查血管震颤音
•
14
内瘘成熟期护理
术肢衣服袖口不可过紧,不戴手表、手镯 等饰品 避免拿过重物品
×
×
•
× 15
内瘘成熟期护理
不要向术肢侧卧,禁止用术肢垫头 不在术侧量血压、抽血、输液、输血
检测血常规、凝血指标评估患者的凝血功 能
•
7
患者术前要做哪些准备
术前两周开始做握拳运动 促进血管充盈 术前用肥皂水彻底清洗造瘘侧手臂,并剪 短指甲
•
8
动静脉内瘘的分期
内瘘成熟期
术后8-12周
内瘘常规 使用期
作为血管通路 的整个时期
动静脉内瘘术方法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动静脉内瘘术方法
动静脉内瘘术方法:
1.部位
标准内瘘为左前臂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然后依次为左前臂尺侧,左上臂,右前臂,右上臂,下肢。
2.材料
自身血管及移植管,如自体隐静脉、脐静脉、牛颈总动脉、聚四氟乙烯管。
3.操作步骤
①术前选择血管,充盈静脉后描记,保留的动脉要能维持远端血供我们`搜集整理。
②皮肤切口在预选好的部位作3-4cm的横或纵切口至皮下,暴露血管。
③分离血管后视情况做端端、端侧或侧侧吻合,用7-0缝线及无损伤针连续外翻缝合,血管不要扭转,缝合要无张力,无缩窄。
保护好静脉分支,妥善处理静脉瓣。
搭桥内瘘行端侧吻合,二吻合口邻近时人造血管以U形置皮下,吻合口远侧放直或稍弯曲。
④缝合完成前用探针轻轻地通过血管,检查有无狭窄。
开放血流后静脉触诊应有震颤,否则需从静脉端插入气囊导管扩张吻合口或重新吻合。
⑤仔细止血后逐层缝合切口,避免血肿、缝线、敷料等压迫吻合血管。
动静脉内瘘
自体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它可以反复穿刺、远期开放率高,相对其他血管通路而言并发症少。
一、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时机当评估慢性肾病患者会不可逆转地进入尿毒症期,就要对病人进行相关宣教,为将来的血液透析的做好准备。
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ml/min(CKD 4 或5 期),可考虑为病人建立长期血管径路。
理想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应在开始透析之前6个月,移植血管内瘘则应在透析开始之前6周建立。
同时要考虑到内瘘手术可能失败,因此应当给内瘘修复或重建留有时间,让病人在透析治疗开始时,就拥有功能良好的长期血管径路。
如果患者血透开始时尚无可用的长期血管径路,而且正拟建立或已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那么在等待内瘘成熟期间,建议留置带毡套的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而不是临时中心静脉导管。
自体动静脉内瘘需要经过四个月(至少一个月)的成熟期后方可使用,不主张过早使用。
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较短,常不得不提前使用内瘘,影响内瘘的开通率。
国内很多患者就诊过晚,之前通常已经历多次血管穿刺,因此在我国缺乏血管保护意识是影响血管径路开通率的主要原因,也和高住院率和高医疗费用密切相关。
反复静脉穿刺或置管容易导致静脉壁损伤和疤痕形成。
内瘘建立后,疤痕将阻碍静脉匀称扩张和动脉化,使内瘘血液产生涡流,局部血管内膜异常增生,导致内瘘血管狭窄、闭塞。
因此,对于CKD 4期或5期的病人, 上肢适合做内瘘的静脉应尽可能避免穿刺或留置套管针,亦尽量不要在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或PICC管。
抽血、输液推荐使用手背或下肢静脉。
手臂静脉不得不使用时,建议静脉穿刺部位交替使用。
医护人员,尤其是肾脏科或内分泌科等与肾病密切相关的科室,应充分认识保护血管的重要性,并通过宣教使病人也认识到这一点。
二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部位的选择内瘘部位选择的原则是:先远心端后近心端;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先上肢后下肢;先自体后人造血管;临床上可以选用的自体内瘘有:前臂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前臂转位静脉内瘘(贵要静脉-桡动脉)、肘部内瘘(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肱动脉或分叉以下桡动脉)、下肢内瘘、鼻烟窝内瘘等。
动静脉内瘘
(4)教会患者学会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将非手术 侧手触摸术者的静脉处,若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则 提示通畅,否则应立即和医生联系,及时再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术后护理
(5)内瘘术后早期,应尽量穿袖口宽松内衣,抬高术侧 肢体,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避免患侧肢体受压, 不要穿紧袖衣服,不可戴手表,不可测血压,不可负重, 不能用内瘘静脉注射或输液。 (6)每日2次定时测血压,当出现头晕、低血压症状及呕 吐、鼻衄等症状时,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适时适量应 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血压。
(1)内瘘术后使用抗凝剂3~5日,如潘生丁、阿司匹林, 必要时给低分子肝素,以防术后血管内凝血,同时应用抗 生素1周至拆线。 (2)术后3日,可进行局部锻炼,促使瘘管成熟,方法: 手握橡皮握力圈,每日多次,每次10min,也可用手,用 力握拳再松开,反复多次练习。
术后护理
(3)术后5~7日,应保持术侧肢体干净,避免潮湿,以 防伤口感染,若发现有渗血不止,疼痛难忍时,立即与医 生联系,及时处理。
动静脉内瘘
定
义
顾名思义,动静脉内瘘就是由动脉和静脉连接组成的 瘘管,包括自身血管内瘘和人造血管内瘘。自身血管内瘘 多采用前腕末端的桡动脉与桡侧皮静脉吻合,又称标准内 瘘。如果发生功能障碍,还可以考虑二次制作内瘘,二次 瘘可将手腕尺骨动脉与尺侧皮静脉吻合,或由肘部到上臂 部的动脉吻合,使静脉动脉化,血流动力加大,更易充 盈,表浅而粗,易于穿刺,且能保证行血液透析时所需血 流量(200~300ml/min)。有些人因自身血管过细,不适 合作内瘘时,会使用人造血管内瘘,即前臂皮下置入一段 人造血管,一端与动脉相连而另一端与静脉相连形成内瘘。
术后护理
动静脉内瘘
分离动脉用丝带围绕动脉一周, 收紧并牵引提起
分离静脉用同样丝带 牵引提起
将动静脉牵引带相互交叉牵拉, 使两条血管靠拢
用静脉拉钩将动脉提起用小刀切开管壁7mm 先在动静脉切开处的远近两端缝固定线各一针
在血管两壁中间各缝一针牵引线随着透析血管通路的不断改进,动静脉内 瘘(AVF)已成为长期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 基本模式。AVF通路“成熟”后,可使用多 年,失败率相当低。
造瘘切口与显露 在前壁腕关节上方3~ 5cm处作长4cm左右切口,分开皮下结缔组 织,切开筋膜,显露桡动脉,将其从周围 组织分离出约4~5cm长一段,两端用丝带 围绕一周,拉紧轻轻提起,使血流暂时阻 断。同法处理桡动脉附近的浅层皮下静脉 一条,但需注意结扎其分支
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一、定义:是指将邻近的动脉、静脉血管,通过外科手术吻合起来建立的血流通道,通过这个通道动脉血流至静脉内,静脉由于血流量增加,压力增高,静脉血管扩张,形成动脉化的血管。
二、目的: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安全、血流量充分(200~300ml/min) 、感染机会少达到便于穿刺的目的延长使用时间,一般内瘘的使用可维持4~5年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三、术前准备:常规术前检查:心电图,生化检查,术前免疫,凝血系列双上肢血管彩超,便于选择手术部位。
(先非惯用侧,即左侧多用,后惯用侧;先远心端后近心端)手术部位选择原则:预期选择的静脉直径≥2.5mm,且该侧肢体近心端深静脉和/或中心静脉无明显狭窄、明显血栓或邻近组织病变;预期选择的动脉直径≥2.0mm,选择上肢部位时,应避免同侧存在心脏起搏器,选择前臂端端吻合术式,患者同肢体的掌动脉弓应完整。
达到手术指征,病情稳定,感染控制。
术区皮肤完整清洁,保护预术区血管,必要时术区备皮。
术前禁用肝素、尿激酶等抗凝和溶栓药。
四、术后护理:病情观察:“视”:观察伤口局部状况,包扎松紧是否适宜,远端肢体是否肿胀,可适当抬高或肢体肿胀明显让患者将肢体举过头顶。
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必要时通知医生换药。
“触”:可扪及吻合血管震颤音。
触摸肢体末端皮温,保证远端肢体血液供应。
“听”:用听诊器可听见血管吹风样杂音。
“问”:询问患者有无肢端麻木,肢体活动障碍等不适主诉。
休息与体位:尽量保持健侧卧位,避免术侧肢体受压。
用软枕头抬高术侧肢体,一般略高于心脏位置。
伤口护理:术侧肢体衣袖宽松,避免受压术侧肢体只用于血液透析通路。
禁止在术侧肢体进行其他任何医疗护理操作(包括静脉穿刺,静脉采血以及测量血压)促进局部伤口愈合以及动静脉内瘘的成熟。
可使用局部远红外线理疗(鹅颈灯),具有很高的辐射频率和更好的穿透性,它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消炎,杀菌,加速伤口的愈合。
动静脉内瘘基本概念与建立方法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术前术后的超声评价一、动静脉内瘘基本概念与建立方法(一)、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概念:血液透析作为肾脏替代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广泛使用。
它是将血液从患者身体引出经体外半透膜的透析装置,滤掉大部分废物及多余水分,将血液再回输入人体的过程。
血管通路则是为完成血液透折过程从人体引出及回输血液的人体血管路径。
方法:分为留置导管及制作动静脉内瘘两种类型。
留置导管法:多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及颈外静脉(极少用)为导管插入血管。
它又分为临时性及半永久性。
动静脉内瘘:于上肢远端行动静脉短路手术。
它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及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少见的还有外瘘管及自体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
透折方法:动静脉内瘘透析时以两支粗针穿刺,一支针位于邻近瘘的瘘后引流静脉(作为动脉侧)引患者血流至透析机,另一支针位于瘘后引流静脉的较远处(作为静脉侧)向患者回输透析后循环血液。
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是将上肢动脉和邻近表浅静脉做血管吻合,经一段时间“成熟”后,表浅的静脉动脉化,可用于血液透析穿刺,反复建立体外血液。
血液透析反复使用的血管通路是长期透析患者的重要薄弱环节,长期血液透析所需要的血管通路条件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不管选择什么样的通路,都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⑴、容易重复建立血液循环;⑵、在透析末血流量可以较快速地逐渐减少至零;⑶、保持长期的功能,不必经常手术干预;⑷、没有明显并发症;⑸、不易感染。
(二)、常见内瘘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初次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时间最少1个月,最好3-4个月后再开始使用,如果原动静脉内瘘使用几月至数年后废弃,在原静脉近心端处再作动静脉内瘘,则不需等待时间。
移值人工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后14天即可使用。
)1、手术方式:自体动静脉瘘有端端吻合、侧侧吻合及端侧吻合(静脉为断端,动脉为侧壁开口)三种吻合方式。
现在临床多采用第三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静脉内瘘基本概念与建立方法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术前术后的超声评价一、动静脉内瘘基本概念与建立方法(一)、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概念:血液透析作为肾脏替代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广泛使用。
它是将血液从患者身体引出经体外半透膜的透析装置,滤掉大部分废物及多余水分,将血液再回输入人体的过程。
血管通路则是为完成血液透折过程从人体引出及回输血液的人体血管路径。
方法:分为留置导管及制作动静脉内瘘两种类型。
留置导管法:多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及颈外静脉(极少用)为导管插入血管。
它又分为临时性及半永久性。
动静脉内瘘:于上肢远端行动静脉短路手术。
它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及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少见的还有外瘘管及自体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
透折方法:动静脉内瘘透析时以两支粗针穿刺,一支针位于邻近瘘的瘘后引流静脉(作为动脉侧)引患者血流至透析机,另一支针位于瘘后引流静脉的较远处(作为静脉侧)向患者回输透析后循环血液。
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是将上肢动脉和邻近表浅静脉做血管吻合,经一段时间“成熟”后,表浅的静脉动脉化,可用2、肢体的选择:一般先选择非优势上肢,以方便患者日常生活,减少内瘘潜在的损伤,失败后则可选用优势上肢。
双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均失败后,再选择移值血管。
3、内瘘部位及血管的选择:为了保留更多血管以备长期透析之用,尽量从肢体远端开始建立第一个内瘘,部分患者可首先从鼻烟窝开始建立第一内瘘,大部分术者先择腕部开始,肘部亦可选择用,其他部位如踝部、大腿内侧等现已很少采用。
具体位置的选择取决于术者技术和患者的血管条件。
⑴、腕部内瘘(桡动脉-头静脉)是建立血管通路的第一选择,其原因在于:①、方法简单;②、一旦成功建立具有很好的通畅率;③、保留了更多血管储备,为穿刺及今后造瘘使用;④、与其他类型通路相比,并发症少(包括狭窄、血栓、感染、盗血、手臂肿胀等);⑤、与移植物内瘘相比,使用时间长且功能相对稳定。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①、静脉有可能不扩张,血流量不能增加至理想水平,即不能成熟;②、成熟时间相对较长;③、与其他通路相比,血流量较低;④、在某些患者,静脉穿刺要比移植血管难度大得多;⑤、前臂静脉明显扩张、易见、不美观。
贵要静脉是另一条备选的静脉,其缺点是静脉位置深,较难穿刺。
慢性肾脏病及透析临床实践指南(DOQI)中推荐的永久血管通路选择和动静脉内瘘建立部位优先次序如下:1、自体动静脉内瘘⑴、腕部(桡动静脉内瘘)初次动静脉内瘘。
⑵、肘部(肱动脉-头静脉)初次动静脉内瘘2、如果无法建立上述内瘘,可采用下列方式:⑴、人工合成材料移植物动静脉内瘘⑵、肱动脉-贵要静脉内瘘3、不鼓励带涤纶套隧道中心静脉插管作为长期性血管通路。
二、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超声评价超声对于评价血液透析患者所面临的血管问题极有帮助。
它比物理检查可显示更多的血管细节,在建立通路前仔细了解动静脉解剖,可提高用于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静脉显示率,并对血管进行描画,选择功能良好的血管,减少手术失败,使自体动静脉内瘘数量增多,对于原先曾经建立过通道和(或)中心通道失败的患者尤为如此。
对于造瘘失败,无论是自体或移植物内瘘,超声可以用来判定动静脉内瘘不成功的潜在原因。
超声还可以对已透析使用的内瘘进行评价,对所出现的并发症给予检查诊断,为治疗处理提供信息。
超声检查:仪器:患者体位:平卧或坐位,前臂舒适地主置于检查床或检查台上。
检查内容:对前臂动脉及静脉的检查包括管径、管壁情况、管腔通畅与否、走行状况、有无畸形变异及位置、有无侧支及其位置、血管扩张能力,对动静脉距离给以提示,为外科医生选择做瘘的位置提供参考信息。
操作手法:纵切面与横切面相结合。
特别注意探头轻放于皮肤上,勿加压,以免将细小静脉压瘪。
(一)、动脉的评价以桡动脉及尺动脉为重点,必要时需对肱动脉、腋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进行检查。
1、走行以桡动脉为重点,观察有无桡动脉或尺动脉缺如、多支或高位分支等解剖变异;观察有无走行迂曲、斜向走行及位置异常等。
2、内径不用止血带,动脉内径大于1.6mm动静脉瘘成功率较高,动脉内径小于1.6mm,手术难度增大,且延长动静脉瘘成熟的等待时间。
但动脉本身的扩张能力亦有一定影响,尤其是高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疾病患者等,应用反应性充血检查评价前臂动脉有一定意义。
3、内-中膜测量内-中膜厚度,观察有无斑块,标明班块的位置大小,为手术位置的选取提供信息,严重的钙化可能导致接口手术夫败。
4、通畅情况:超声追踪检查手术侧上肢动脉,检查有无狭窄或闭塞,若有则不能造瘘.锁骨下动脉是上肢易发生动脉狭窄的部位,应重点检查.尺、桡动脉均需通畅、无狭窄或闭塞,以避免术后缺血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后果。
5、反应性充血检查:即血管扩张能力检查。
方法:受检侧上肢握拳2分钟,然后松开,探测动脉血流的频谱改变,此时动脉频谱由三相高阻波形变为两相低阻波形(反向血流消失,舒张期持续正向血流),且RI<0.70。
若RI≥0.70表明松拳后动脉血流量增加有限,难以适应术后血压计流量增加需求,术后动静脉瘘成熟几率降低。
(二)静脉的评价以前壁头静脉为主,贵要静脉亦可做备选静脉。
多次手术者,超声协助寻找适用的静脉。
1、内径:有研究者认为不用止血带内径以大于2mm为宜,小于2mm成功率降低,且成熟时间延长。
也有研究者认为使用止血带3分种后管径大于2.5 mm即可。
据一些作者观察前者瘘成熟率明显高于后者,更为实用。
而移植血管静脉多选用大于4mm的静脉。
2、走行及属支:在前臂(肘部以远),有一段备选静脉走形应相对较平直,有利于透析穿刺。
静脉走形迂曲或过于倾斜,透析时穿刺针置入难度增大。
部分患者头静脉主支向腕部走行时逐渐远离桡侧,与备选动脉距离较远,因此需要观察动静脉之间的相对位置,为造瘘位置及术式选择提供信息。
前臂浅表静脉属支较丰富,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瘘向肢体远端静脉灌注、扩张,致使手部肿胀,回心静脉无扩张、成熟;部分患者前臂静脉无明显优势主支,术后可能无一支静脉“成熟”较好。
因此,术前超声检查时要注意静脉属支情况,标出属支汇入位置,以利于手术切口位置选择及属支结扎。
使用止血带有利超声检查静脉属支,尤其是充盈不好的属支。
检查手法方面,要特别注意探头宜轻轻贴于皮肤,以横切为主,兼用纵切面,这样有利于检出和评价属支。
3、扩张能力:由于患者多有浅静脉输液史,前臂浅静脉尤其是头静脉多经过多次穿刺。
目前,留置输液套管针使用日益增多,留置套管针易造成静脉内膜损伤、管壁增厚及瘢痕形成、血管与周围组织黏连、局部炎性改变等等。
因此静脉输液穿刺部位,尤其是留置套管针的局部静脉应重点检查。
应用止血带束臂使远端静脉充血,观察血管尤其是针刺部位有无局部管径较细,较束臂前相比,是否僵硬、扩张不佳,有无狭窄,管壁有无增厚,此类静脉在动静脉内瘘术后无法扩张而显著限制血流量,造成内瘘成熟失败而无法透析。
4、深度:备选静脉应表浅易于透析穿刺。
超声检查时有些患者浅表静脉走行难以确认;另外,一些患者由于长期透析穿刺或多次动静脉内瘘手术,常用表浅静脉已无法使用。
虽然超声对位置表浅或深层的静脉均可清晰显示,深层静脉也可能出现造瘘后扩张“成熟”,但因为静脉位置过深,难以进行穿刺透析。
部分静脉走行深浅不一,与皮肤成角较大,因穿刺或针柄固定困难而无法使用。
因此静脉前壁深度(距皮肤)不宜超过5mm为宜,当然这与护士的操作技术有关。
5、通畅与否:加压探头观察静脉内径变化,管腔是否消失,排除局部静脉血栓。
使用多普勒频谱检查,令患者屈指或加压远端肢体来观察血流增加情况,判断静脉是否通畅。
备选静脉的检查应自远心端向近心端跟踪检查至其汇入深静脉,检查有无静脉不连续或狭窄。
头静脉汇入锁骨下静脉的部位应注意胸廓出口综合征而影响判断,可将患者上肢放在体侧以减少头静脉狭窄的表现。
曾有过中心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管或血栓史的患者,要注意检查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判断是否有狭窄或血栓。
观察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冲多普勒频谱的呼吸期相性和心脏舒缩运动对频谱的影响,若这些血流特点消失(单相平直血流频谱,不受呼吸及心脏舒缩影响)则提示存在近心端静狭窄或阻塞。
再检查对侧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若为单侧异常,则为头臂静脉狭窄,若为双侧异常,应提示上腔静脉狭窄或阻塞。
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超声评价标准见表:动脉内径>1.6mm动脉RI <0.7 (反应性充血)静脉内径>2.0mm≥2.5mm≥4mm(人工血管) (未使用止血带)(使用止血带)(使用止血带)一、超声技术分析前臂尤其是腕部及鼻烟窝局部面积小且不平坦,血管超声检查因难。
肢端血管管径纤细,尤其是浅静脉,走行迂曲不定,位置表浅,极易压瘪,因此操作中须注意以下几点:①使患者上肢舒适地放于床边,充分松弛,避免挤压浅表静脉;②图像尽量放大;③聚焦于感兴趣区深度并及时调整;④足量耦合剂、手法轻柔,尤其是检查静脉时,探头微触皮肤即可,或轻轻浮于耦合剂中,以便小心检出细小静脉属支,切勿施压;⑤横、纵切面相结合,横切面对静脉属支的检出尤为重要,动脉亦然。
检查静脉属支可在横切面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做连续滑动扫查,此时静脉短轴呈圆形或扁圆形,正常静脉可压瘪,若出现另一可压瘪的圆形从中分出逐渐走向一旁,则为属支。
调节好彩色多普勒成像条件,挤压手部鱼际肌或掌根,部分管腔可见血流充盈,有些因为管径细小或其他因素影响,挤压后血流充盈并不明显。
在体表标志主支、属支部位及走向;⑥使用止血带可明显提高静脉及其属支的超声显示;⑦动脉要注意分析频谱,小心检查解剖变异及尺桡动脉通畅情况。
二、常见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超声检查透析用动静脉内瘘的常见并发症有:狭窄与血栓、静脉盗血、静脉瘤样扩张、血栓、血清肿(只发生于人造血管旁路移植内瘘,见于皮下隧道,一般术后2周内消退)、肢体肿胀及局部感染等。
(一)、狭窄与血栓:动脉狭窄较少见到,亦可导致通路血流量减少,表现为透析中负压增加,临床中容易发现并判别。
血栓:血栓的形成往往与狭窄密切相关,引起的原因可能有:术中内膜损伤、吻合血管内膜外翻不足、高凝状态、血管内膜病变、各种原因低血压造成的低血流量状态、止血药的使用等。
1、多普勒频谱分析:对于引流静脉分别测量狭窄处及狭窄下游20mm处的峰值收缩期流速,并计算其比值,如果PSV比率≥2,提示存在≥50%狭窄。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是否有静脉属支引流,因为属支引流会导致流速减低;②深浅静碎屑交通支开放PSV的影响;③回心静脉出现问题(如中心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狭窄或阻塞);④静脉瘤样扩张;⑤瘘后静脉侧血流速度递减趋势对PSV测量的影响。
对于吻合口狭窄,应测量吻合口处PSV及其上游20mm处的动脉PSV,计算其比值,当比值≥3.0时考虑为吻口狭窄。
但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流出道静脉与流入道动脉急性成角亦可造成吻合口处流速显著升高,此时应结合灰阶超声加以判断;②局部纤维素等细小条索状漂浮物摆动可造成频谱紊乱,多普勒频带增宽,但流速增高并不明显;③盗血时会影响PSV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