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精选
![小学六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da33498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5.png)
小学六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过零丁洋》。
该诗歌描绘了作者文天祥在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20课《过零丁洋》诗歌的阅读与理解,诗歌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诗歌意境体会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诗歌意境的体会。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诗歌朗读与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查阅字典,理解诗句含义。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诗句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诗句解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过零丁洋》2. 生字词:滩、零丁、惶恐、栖、犹、留、照、汗、青、丹、心、汗、青、丹、心3. 诗句解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 诗歌意境: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诗句。
(2)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3)了解文天祥的事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敬意。
2. 答案:(1)见课本课后练习。
(2)见课本课后练习。
(3)示例:文天祥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民族英雄,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英勇斗争。
他的事迹让我深感敬佩,我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9fcfd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a.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第二学期第十章节《过零丁洋》。
内容包括了文章的全文阅读理解,重点词汇的解析,以及作者文天祥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过零丁洋》全文,感受文天祥的豪情壮志。
2. 掌握课文中“零丁洋”、“惶恐滩”等重点词汇的含义,提高词汇理解能力。
3. 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表达,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重点词汇的掌握,作者背景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勇气和坚定的实践情景,引入本课《过零丁洋》的学习。
2. 课文阅读:学生跟读,教师讲解生僻字词,解释古汉语表达,指导正确朗读。
3. 内容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难点与重点。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解析,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背诵课文,检查理解程度。
6. 作者背景介绍: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学习其爱国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过零丁洋》2. 重点词汇:零丁洋、惶恐滩等3. 作者:文天祥4. 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并默写《过零丁洋》;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
2. 答案:见课后作业答案部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找更多关于文天祥的作品和生平事迹,深入了解其人格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重点词汇的解析:对于课文中“零丁洋”、“惶恐滩”等古汉语词汇,需要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用法,以便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2. 作者背景的了解:详细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明白其爱国情怀的来源。
过零丁洋课程设计
![过零丁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5009d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3.png)
过零丁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过零丁洋》这首古诗的文意和背景,掌握必要的古文阅读技巧,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过零丁洋》。
•学生能够理解文天祥的历史背景和其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过零丁洋》中的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古文阅读和翻译的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分析。
•学生能够练习写作,以文言文的形式创作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过零丁洋》的学习,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自豪感。
•学生能够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培养爱国情怀。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文天祥的崇高气节,树立正直的品德观念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过零丁洋》这首古诗展开,包括对文天祥生平的介绍、诗文的逐句解析、诗中文化意象的分析以及相关的文学创作背景。
详细的教学大纲如下:•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文天祥的资料,对诗文作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课文讲解:详细解析《过零丁洋》的字词、句法和修辞,指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背景知识:讲解文天祥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作品的历史意义。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实践活动: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系统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诗文及其背景。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案例分析法:选取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实验法:实地考察或模拟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感受。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教材:《过零丁洋》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5篇)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2e968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f.png)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过零丁洋》教案(优秀5篇)文天祥面对三年的牢狱生活的酷刑与折磨,面对死亡的威胁。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8f603891711cc7930b716d5.png)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是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1篇『过零丁洋』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缺乏,比方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层次清晰,通过反复朗读成诵,表达诗歌的朗读教学.课堂上师生互动效果较好,真正表达以学生的主题意识,并实施在具体的行动中.教师不仅帮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更教会学生学会思维的发散,从某一点生发出去,向其他知识点扩张开去,做到知识的前后勾连.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是内涵,教师在学生答复下列问题的时候适当补充历史史实,充分显示教师对文本理解和对学生的学情的了解.教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倾听,在诗意翻译的环节,教师让学生分组去活动,让学生去讨论问题,并在讨论环节中锻炼学生倾听问题的能力,同时表达合作探究,可谓一举多得.教师注重学生的整体的参与度,注重学生全程参与,从课堂学生活动情况看,学生根本上都有发言的时机.值得一说的是老师注意在学生答复下列问题后,适当的给与表扬与赞赏,当然学生答复缺乏的时候,教师还是能针对性的指出缺乏.教材仅仅是个例子,教师要能走进教材也要能领着孩子走出教材.在知识拓展延伸这个策略上,老师能从课堂的教学之初贯穿到教学的始终,这一点是可喜可贺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教学的环节中,还设计了拓展延伸,厚实底蕴,融说写于一炉.当然有成功之处就有缺乏之处,首先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还没有到达一定的高度,具体表现在对文天祥的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的实质还没有领悟到位,其实作者在文章的首联就说了他自己不会投降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从小饱读儒家经典,自幼就经过经典熏陶,潜移默化中受到儒家思想的根本杀生成仁,舍生取义的影响;虽然我在课堂补充了十三经,但没有能够更深层次的挖掘儒家的思想,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也给学生对文天祥的认识带来一个浅浅的缺陷.其次,在诗歌的教学上,我有了一个意外的设想,是不是针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诗歌教学表达一个整体的序列.再次,诗歌教学要入准重点,当从文本出发,教给学生方法,当然这节课,我已经交给学生赏析的方法,但还是感觉力度不够,当重点的就要重重的讲,更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避轻就重,狠抓关键点.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2篇近几天都比拟匆忙,备课也是匆匆忙忙的.还好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高,不至于尬场.上午第三节在18班讲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慷慨激昂的,表达了文天祥为国捐躯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要想让学生真正的去懂得,去深入诗歌的感情着实不易.想了想还是以读为主.采取常规教学方法,先介绍诗歌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然后朗读诗歌.一读、读出节奏和读准字音.二读、读懂内容〔根据课下注释了解诗歌大意〕.三读、读出感情.四读诗歌,赏析文中所用的表现手法.本节课值得肯定的地方是:一、以读为主,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很高.读出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读懂了文天祥的民族魂.二、这首诗歌用的修辞比拟多,颔联的比喻和对偶,颈联的双关,对偶和反复,尾联的反问等.学生易于理解.需要改良的地方:一、时间的把控.一首诗原方案的时间是一节课完成,结果用了一节半课.原因是默写占据了课堂时间,一不小心就想多说两句话,老师还是话很多话很多.二、备课不够充分,深入.如首联写了作者一生的重要经历,其中出现了起兵勤王抗元学生对勤王这个词不太懂,而我竟然无言以对,当时悔的肠子都青了.还好下课铃声解救了我,赶紧查勤王.结果真的长见识了.勤王有两层含义,一是勤王之事,二是救王于危难之间.一般而言第二层意思用到的比拟多,勤王指的是统治者在遇到乱臣贼子,或者是外患威胁的时候,不在皇上身边的臣子会起兵前去救援皇上,我们管这种现象就叫做入京勤王.对待知识不能糊弄糊弄就算了,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学会钻研,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升水.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3篇『过零丁洋』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今天,语文网给大家推荐关于过零丁洋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缺乏,比方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过零丁洋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下吧!过零丁洋教学反思由查字典语文网整理,仅供参考: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层次清晰,通过反复朗读成诵,表达诗歌的朗读教学.课堂上师生互动效果较好,真正表达以学生的主题意识,并实施在具体的行动中.教师不仅帮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更教会学生学会思维的发散,从某一点生发出去,向其他知识点扩张开去,做到知识的前后勾连.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是内涵,教师在学生答复下列问题的时候适当补充历史史实,充分显示教师对文本理解和对学生的学情的了解.教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倾听,在诗意翻译的环节,教师让学生分组去活动,让学生去讨论问题,并在讨论环节中锻炼学生倾听问题的能力,同时表达合作探究,可谓一举多得.教师注重学生的整体的参与度,注重学生全程参与,从课堂学生活动情况看,学生根本上都有发言的时机.值得一说的是老师注意在学生答复下列问题后,适当的给与表扬与赞赏,当然学生答复缺乏的时候,教师还是能针对性的指出缺乏.教材仅仅是个例子,教师要能走进教材也要能领着孩子走出教材.在知识拓展延伸这个策略上,老师能从课堂的教学之初贯穿到教学的始终,这一点是可喜可贺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教学的环节中,还设计了拓展延伸,厚实底蕴,融说写于一炉.当然有成功之处就有缺乏之处,首现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还没有到达一定的高度,具体表现在,对文天祥的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的实质还没有领悟到位,其实作者在文章的首联就说了他自己不会投降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从小饱读儒家经典,自幼就经过经典熏陶,潜移默化中受到儒家思想的根本杀生成仁,舍生取义的影响;虽然我在课堂补充了十三经,但没有能够更深层次的挖掘儒家的思想,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也给学生对文天祥的认识带来一个浅浅的缺陷.其次,在诗歌的教学上,我有了一个意外的设想,是不是针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诗歌教学表达一个整体的序列.再次,诗歌教学要入准重点,当从文本出发,教给学生方法,当然这节课,我已经交给学生赏析的方法,但还是感觉力度不够,当重点的就要重重的讲,更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避轻就重,狠抓关键点.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分享的过零丁洋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教师们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754c9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4.png)
过零丁洋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过零丁洋》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年代等。
2. 通过分析诗歌的题目,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内容:1. 介绍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诗歌题目“过零丁洋”的含义。
教学步骤:1. 引入诗人辛弃疾的生平简介,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了解。
2. 提问学生对诗歌题目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
3. 讨论并解释诗歌题目“过零丁洋”的含义,为学生学习诗歌内容做铺垫。
第二章:诗歌逐句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过零丁洋》的诗句。
2. 通过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内容:1. 逐句解析《过零丁洋》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让学生背诵诗歌的关键句子。
教学步骤:1. 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解释生僻词语,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
3. 让学生背诵诗歌的关键句子,加强记忆。
第三章:诗歌主题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过零丁洋》的主题。
2.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情感。
2. 探讨诗歌主题,让学生理解诗人想要传达的思想。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分析诗人想要传达的情感。
2. 讨论并总结诗歌的主题,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
第四章:诗歌背景与文化价值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过零丁洋》的历史背景。
2. 通过分析诗歌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在历史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1. 介绍《过零丁洋》的历史背景,包括社会环境和作者的生活经历。
2. 分析诗歌的文化价值,探讨诗歌在历史中的意义。
教学步骤:1. 介绍《过零丁洋》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
2. 分析诗歌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在历史中的地位。
第五章:课堂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过零丁洋》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精选6篇)
![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b8427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b.png)
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意,品味鉴赏诗句。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品味鉴赏诗句。
教学难点掌握品味鉴赏诗句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歌曲《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其实,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尤为强烈。
在我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也是一个中华民族饱受耻辱的朝代——皇帝被掳,都城被侵,国人被屠。
耻辱的历史让我们痛心,但却也造就了一个个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许多爱国志士中的一位,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华彩诗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民族英雄,学习他的悲壮诗作,感受他的崇高人格。
(出示课题)二走进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
元将张弘范劝他写信招降在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
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背景简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
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读诗1老师范读。
2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节奏及感情。
3指名读4小组读,理解诗意。
五品诗从—句,我想到了(运用什么修辞,写出了)。
例如:从首联我想到了诗人的人生经历,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3a5a7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d.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过零丁洋》。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诗词背景了解、诗词意境体会、主题思想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诗词的含义,了解诗词背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勇敢、坚定的品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意境的体会,主题思想的探讨。
2.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诗词背景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教师指导并纠正读音。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4. 课文解析:详细解析诗句,理解诗词含义。
5. 诗词背景了解:介绍文天祥生平及创作背景。
6. 诗词意境体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词所描绘的画面。
7.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提炼出爱国、勇敢、坚定等品格。
8.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诗句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过零丁洋》2. 生字词:摇摇、颠颠、零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戈矛。
3. 诗词背景:文天祥抗元故事。
4. 诗词意境:惊涛拍岸、零丁洋里叹零丁。
5. 主题思想:爱国、勇敢、坚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过零丁洋》。
(2)用诗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造句。
2. 答案:(1)见课后附录。
(2)示例:暴风雨来临,大海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诗词内容。
但在诗词意境体会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今后需加强引导和启发。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72ac4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0.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过零丁洋》。
全文共两个自然段,详细描绘了作者在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掌握生字、新词。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过零丁洋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思考课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 课堂讲解(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描绘方法。
(3)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4. 例题讲解(1)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2)讲解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5. 随堂练习(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过零丁洋》2. 主要内容:①生字、新词②课文描绘的画面③比喻、拟人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3)用自己的话描述过零丁洋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 答案:(1)课后练习题答案。
(2)课堂讲解中提到的例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其他描绘大自然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e3431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b.png)
•••••••••••••••••过零丁洋教案过零丁洋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过零丁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过零丁洋教案1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增加文化积淀,提高学生对文言诗文的解读能力;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和手段:反复朗读,讨论交流为主,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1、导语: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的炎黄子孙,以不同的方式热爱着自己的祖国。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然而,王朝的更迭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每一朝代,初期都能励精图治,后来逐步下滑。
所以才有人提出:生命的活力,不来自宫廷,而来自民间。
毛主席说,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宋朝晚期,皇帝暗弱,昏庸无能,不思进取,很让陆游、辛弃疾、文天祥那样的诗人看不上眼。
可是他们空怀报国之志而得不到信任。
谁了解陆游、文天祥这两人?请同学试着讲一讲,展示幻灯片。
二、朗读训练,结合写作背景,做到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1、齐读,注意读间和辨析形似字。
戌xū寥liáo哀āi戍shù戮lù衷zhōng戊wù戳chuō蓑suō2、听录音(2遍),注意听朗读的节奏。
3、自读、指读、齐读。
小学六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精选
![小学六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80f745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f.png)
小学六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过零丁洋》。
内容包括对课文《过零丁洋》的深入学习,了解课文背景,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背景,分析课文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艰难困境中坚定信念、奋发向前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在艰难困境中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过零丁洋》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并掌握生字词。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6.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过零丁洋》2. 生字词:3. 课文结构:4. 作者情感:七、作业设计(1)写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各部分大意。
(4)谈谈你对作者在艰难困境中坚定信念、奋发向前的精神的理解。
答案:(1)(2)(3)(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历史故事,了解民族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掌握2. 课文结构的分析3. 作者情感的理解4.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及答案的详细程度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小学六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精选范文3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精选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05571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3.png)
小学六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精选范文3篇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学六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精选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精选范文一说教材课题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它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战败被俘后,为了表明自己誓死忠于大宋、坚决不投降元朝的决心而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抒写了自己的经历和被俘后的心情以及誓死不降元的决心,充满了爱国热情,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说教法让学生在有节奏地朗读全诗的基础上,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进而弄懂写法,直至理解主题。
通过预习解决生字、词,大致理解文意,通过检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
课上着重学习此诗的表现手法,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
说学法在预习、探究的中解决生、字词。
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提高思考能力。
品味感情充沛的语言。
初步了解一下对仗手法的运用。
简单了解一下名句的含义。
(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探究,熟练朗读诗文,了解作者生平,搜集有关资料,有利于下面环节的顺利进行)说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
(为理解全诗意思和文本的主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为学生积累知识提供了方法;为学生朗读诗文提供了技巧。
)理解诗的表面意思以及表达的主旨。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提,也就是说只有理解了诗文的表面意思,才有可能去理解把握诗文的主旨,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也正是教学本诗文所要达到的目的。
)理解对仗手法的运用。
(这是律诗的主要特点之一。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这样才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说重点学习用比较式思维来阅读文章的方法。
【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够好坏清晰,优劣分明,真善美和假恶丑更加明晰。
关键是要学生找准(或者老师指引找准)切入点。
所以把它定为重点。
也正是下面难点确立的理由之所在】把握文章主旨,理解名句含义。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汇总五篇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汇总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84a12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b.png)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汇总五篇《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1一、说教材:(-)课标要求:古代诗词的学*在整个初中阶段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课标对古诗词诵读学*的要求是: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而在评价上,则侧重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和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能力。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二)教材地位:《过零丁洋》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在整册书中位于第三单元第二篇重点讲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慷慨正气”,所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之美。
《过零丁洋》正是表现了诗人在国家危难关头所展现的对国家的责任和坦然面对死亡的豪情。
(三)教学目标:1、了解文天祥和有关文学常识,知道本诗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熟练默写,理解诗歌的意思。
3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学*文天祥坚贞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古代诗歌的学*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品析,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对于诗歌的朗诵也有一定的基础,只是*时缺乏专门的训练,在朗诵的技巧和表现力上有很大的不足。
三、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①抓朗诵。
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通过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藉的感情内涵也要用读来体会。
读,不仅是自己的领悟所必需;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
所以对诗歌不仅要求朗读,还应要求能朗诵,读出情和意。
因此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按照学*的渐进性原则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每个层次的诵读又带动对课文内容和感情四个层次的理解,层层深入,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8篇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c0c5b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2.png)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8篇过零丁洋篇一教育在线【设计思想】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
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
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
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实施方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40分钟×2)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
[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过零丁洋》语文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过零丁洋》语文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d2018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0.png)
《过零丁洋》语文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过零丁洋》语文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导语: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许多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岳飞、屈原、戚继光、郑成功。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5d889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0.png)
过零丁洋教案教案主题: 过零丁洋年级: 高中学科: 语文目标:1. 了解并理解《过零丁洋》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 (5分钟)1. 师生互动: 提问学生是否读过《过零丁洋》,并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诗的印象。
2. 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给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过零丁洋》的背景,诗歌讲述了一名舟人寄望归程但因风浪而被困在海上的故事。
2. 简要介绍诗人文天祥,提到他的生平和其它代表作品,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做铺垫。
三、阅读理解 (25分钟)1. 学生默读诗歌,然后回答一些由老师提出的问题,如主题是什么,诗歌中有哪些描述自然景物的词句等。
2. 分组讨论: 学生将诗歌分为几个部分,根据各部分的情感和表达方式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解读这些手法对诗歌的意义和情感的表达起到了什么作用。
2. 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并给出自己的理解。
五、诗歌朗读和欣赏 (15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轮流朗读诗歌。
2. 鼓励学生表演、演绎诗歌,通过朗读和表演来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3. 听诗歌的录音或观看有关诗歌的音视频素材,感受音乐和声音对诗歌的诠释和表达。
六、总结 (5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再次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鼓励学生写下对诗歌的感悟和思考,作为课后作业。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为诗歌配乐或创作相关艺术作品,如绘画、摄影等,以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
评估方式:1. 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2. 录音或视频记录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评估其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资源:1. 《过零丁洋》诗歌文本。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edbd5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a.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过零丁洋》。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诗歌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与赏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2. 学习课文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理解其崇高的民族气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朗读技巧,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文天祥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背景。
3. 讲解与讨论:a.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诗句含义。
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朗读技巧。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重点诗句为例,讲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朗读,进行课堂实践。
6. 赏析: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课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
2. 黑板右侧:生字词、重点诗句、课文朗读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并解释其意思。
b. 模仿课文朗读,录制音频,分享给同学。
c.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
2. 答案:a. 生字词解释:略。
b. 课文朗读音频:略。
c. 文天祥生平事迹介绍: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a. 布置一篇关于文天祥的作文,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迹,提高写作能力。
b.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过零丁洋》优秀教案
![《过零丁洋》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8f64aff90f76c661371ab3.png)
《过零丁洋》优秀教案《过零丁洋》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过零丁洋》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重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古代诗歌。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作者介绍师:文天祥大家熟悉吗?谁能给大家做一下介绍?(请1-2位学生介绍) 过渡:看来同学做了充分的预习,这是个很好的习惯,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浏览一下。
PPT出示:《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过渡: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三、译诗解说内容师:回顾一下,我们平常是怎么学习诗歌的?——字音、节奏、停顿、疏通、主旨。
1、自由出声朗读诗歌一遍,解决字音。
2、请一生范读,注意节奏。
3、生齐读诗歌。
师:通过朗读我相信同学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老师要教给大家一种新的学诗的方法。
第一步:译诗解说内容。
师:先看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哪位同学能逐字解释一下? (一生逐个解释) 师:老师再请一位同学把首联翻译一下。
(请一生翻译) 师:接下来的难度稍微大了一点,老师要求同学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解说首联的内容。
(课件展示示例)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过零丁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过零丁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45e56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c.png)
过零丁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过零丁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过零丁洋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了解过零丁洋的背景和历史意义过零丁洋,又称丁洋洋,是朱熹《楚辞章句》一书中的一个词章。
这个词章描绘了一个孤零零的船只在海上漂泊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繁荣时期的追忆,以及对当时中国海洋开拓活动衰落的思考。
通过了解过零丁洋的背景和历史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楚辞这一文化遗产,以及了解中国古代与世界联系的历史。
2.阅读过零丁洋的原文和翻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阅读朱熹的《楚辞章句》中的过零丁洋一章,同时配合给学生提供的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词章的意境和情感。
3.讨论过零丁洋的意象与意义通过学生对过零丁洋的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对词章中所描绘的船只在海上漂泊的情景、作者对中国古代海洋贸易的追忆等进行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过零丁洋的理解和思考。
4.写作活动:创作过零丁洋的描写通过对过零丁洋的理解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过零丁洋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过零丁洋的描写。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合理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5.口语表达:演绎过零丁洋的情景通过学生对过零丁洋的理解和写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活动。
可以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分角色演绎过零丁洋的情景,通过口语表达,让学生更好地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传达出来。
三、教学方法1.阅读分析法通过让学生阅读过零丁洋的原文和翻译,并进行分析、理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把握词章的含义和意境。
2.写作训练法通过创作过零丁洋的描写,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通过演绎过零丁洋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对词章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唱歌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入过零丁洋的话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过零丁洋优秀教学设计,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过零丁洋优秀教学设计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重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古代诗歌。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作者介绍师:文天祥大家熟悉吗?谁能给大家做一下介绍?(请1-2位学生介绍)过渡:看来同学做了充分的预习,这是个很好的习惯,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浏览一下。
PPT出示:《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过渡: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三、译诗解说内容师:回顾一下,我们平常是怎么学习诗歌的?字音、节奏、停顿、疏通、主旨1、自由出声朗读诗歌一遍,解决字音2、请一生范读,注意节奏3、生齐读诗歌师:通过朗读我相信同学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老师要教给大家一种新的学诗的方法。
第一步:译诗解说内容。
师:先看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哪位同学能逐字解释一下?(一生逐个解释。
)师:老师再请一位同学把首联翻译一下。
(请一生翻译)师:接下来的难度稍微大了一点,老师要求同学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解说首联的内容。
(课件展示示例。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诗意,再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生小组合作翻译,试着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预设:1、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2、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3、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师:译诗解说内容的操作要点是什么呢?生总结,师归纳课件展示: 1.释字,扩充。
2.解说诗意。
3.尽量押韵。
四吟诵传情达意过渡:译读之后我们对诗歌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通过第二步:吟诵传情达意,来了解诗歌的情感。
1、师:一起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哪两件事?明确: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
师: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明确:辛苦、寥落。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预设: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
(古人的理想: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结: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
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师: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凄楚 (请一男生朗读)2、师有感情地范读颔联。
师:颔联用哪个意象来进行抒情?明确:柳絮、浮萍。
师:什么是柳絮?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预设:柳絮种子上面像棉絮样的一团团白色绒毛,在空中飘浮,随风飞散。
因为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就像风中柳絮,已经无可挽回了。
师:有一句诗说:漂泊浮萍本无根。
文天祥为什么把自己比作漂浮不定的浮萍呢?预设:因为文天祥被俘之后,就像无根的浮萍一样不能主宰自己的方向小结: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
如今部下将士牺牲,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师: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明确:国破家亡的悲哀。
师: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明确:语调低沉,语速要慢。
(请1-2生朗读)3、(师找学生读颈联。
)师:颈联中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明确:惶恐滩、零丁洋。
师: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明确:兵败后从惶恐滩头撤退。
被押解到零丁洋。
师:说惶恐、叹零丁里面的惶恐和零丁也是指地名吗?那还指什么?预设:说惶恐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
叹零丁是诗人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
小结: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
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
师:请大家朗读,读出这种悲愤! (师请一名学生读。
)4、师:虽然国家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但面对敌人的逼迫,文天祥宁死也不屈服,报定了必死的决心。
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尾联!(师生齐读尾联。
)师: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预设:誓死报国的精神、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血性精神(师顺势板书:爱国情操、民族气节。
)师:这是作者激情慷慨的绝唱,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明确: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生再次齐读尾联。
)师: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出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感。
(一生读,全场掌声。
)小结:人固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爱国的丹心将永垂史册!这慷慨激昂的两句诗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师:怎样用吟诵传情达意呢?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课件展示。
)1.深刻理解作品。
2.酝酿情感。
3.把握节奏。
师:根据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刚才的朗读提示,来自由吟诵这首诗!(生自读)师:让我们听朗读录音,用心聆听诗人的爱国心曲。
(播放朗读录音。
)五、评说深入赏析过渡:这首诗不仅具有慷慨激昂爱国之情,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用评说深入赏析。
师:用评说深入赏析,就是给诗写诗句赏析,请看示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诗句赏析。
(课件展示。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诗句赏析: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师:浏览一遍,然后思考,这些诗句赏析是从哪些角度来赏析的?生答师结:写诗句赏析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写。
(课件展示。
)1.诗意解析。
2.字词品味。
3.情感体会。
4.修辞手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任选角度,给《过零丁洋》这首诗写一句诗句赏析。
预设1:首联,仅用14个字,就写出了作者一生的主要经历,语言凝练概括。
2:颔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极有艺术感染力。
3:颈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对仗工整。
4:尾联,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震撼人心,感天动地。
六、抒情表达感受师:《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因此,它感染了无数的读者,当然也包括我!请看老师是怎样用抒情表达感受的。
(课件展示。
)读惶恐滩头说惶恐,我读出了你对祖国的忧叹;读零丁洋里叹零丁,我读出了你的无奈孤苦。
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你以死殉国是对民族气节的最好诠释!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是怎样用抒情表达感受的?(课件展示。
)1.引用经典。
2.用第二人称抒情。
3.鲜明地表达个人情感。
师:请同学们用真挚的情感抒写出你读完此诗后的感受。
预设: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读到了您的伟大精神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我读出了您坎坷的身世,读出了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精神,您不愧是民族英雄!师:同学们,这就是这首诗震憾人心的力量。
我们来盘点一下这节课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学诗方法。
(课件展示。
)学法总结:译诗解说内容吟诵传情达意评说深入赏析抒情表达感受师:在情感上,我们受到了文天祥爱国情操的陶冶,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吗?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整理。
师:同学们,让我们回味经典,跟随朗读录音一起吟诵,结束今天的这节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人。
宋理宗宝祐四年进士第一。
历任湖南提督、知赣州。
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军渡江,他在知赣州任上组织抗元武装,奉诏率兵万人入围临安。
次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痛斥敌酋伯颜,被拘至镇江。
脱险后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
后被元重兵所败,在五坡岭被俘。
次年坚拒元将张弘范诱降,作《过零丁洋》以明志。
后被送大都(今北京)囚禁达4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始终大义凛然,不为所动。
后在菜市口从容就义。
(这一环节便于学生理解诗文和主旨)节奏如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过零丁洋优秀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