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反思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零丁洋》。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过零丁洋》。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难点:(1)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文天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解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如何保持坚定的信念。
(2)分享自己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四、作业设计:1. 抄写并背诵《过零丁洋》。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收获。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过零丁洋》的内容和主题,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过零丁洋》的情节和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三、教学准备:1.教材:《过零丁洋》教材及课外阅读材料;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PPT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展示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联想到远航、海洋和异域风情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阅读与理解(1)提问:根据标题“过零丁洋”,学生猜测文中可能有哪些内容?(2)学生阅读课文,并在课件上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3)提问:谁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他们在整个故事中做了哪些事情?(4)分组讨论:各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来描述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经历。
3.交流与分享(1)小组展示: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2)展示和点评:教师总结、展示和点评各组分享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4.深入思考(1)提问:为什么茅盾选择了这个题材来写小说?他想通过这个故事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思考?5.拓展阅读(1)教师介绍《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关于异地的羁绊和思考;(3)学生对阅读结果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
六、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小结:教师回顾课堂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得到的收获;2.作业布置:学生根据课本中其他相关内容,进行更多的阅读和思考,写下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七、板书设计:《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八、教学反思:。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零丁洋》;(2)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国的热爱和忠诚;(2)学会珍惜和平,弘扬民族精神;(3)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2.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3. 诗歌意境和主题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 诗歌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3. 诗歌意境和主题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注释、背景资料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学生齐读诗歌《过零丁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节奏;(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过零丁洋》;(2)学生写一篇关于《过零丁洋》的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具体词句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
3. 运用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是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1篇『过零丁洋』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缺乏,比方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层次清晰,通过反复朗读成诵,表达诗歌的朗读教学.课堂上师生互动效果较好,真正表达以学生的主题意识,并实施在具体的行动中.教师不仅帮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更教会学生学会思维的发散,从某一点生发出去,向其他知识点扩张开去,做到知识的前后勾连.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是内涵,教师在学生答复下列问题的时候适当补充历史史实,充分显示教师对文本理解和对学生的学情的了解.教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倾听,在诗意翻译的环节,教师让学生分组去活动,让学生去讨论问题,并在讨论环节中锻炼学生倾听问题的能力,同时表达合作探究,可谓一举多得.教师注重学生的整体的参与度,注重学生全程参与,从课堂学生活动情况看,学生根本上都有发言的时机.值得一说的是老师注意在学生答复下列问题后,适当的给与表扬与赞赏,当然学生答复缺乏的时候,教师还是能针对性的指出缺乏.教材仅仅是个例子,教师要能走进教材也要能领着孩子走出教材.在知识拓展延伸这个策略上,老师能从课堂的教学之初贯穿到教学的始终,这一点是可喜可贺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教学的环节中,还设计了拓展延伸,厚实底蕴,融说写于一炉.当然有成功之处就有缺乏之处,首先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还没有到达一定的高度,具体表现在对文天祥的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的实质还没有领悟到位,其实作者在文章的首联就说了他自己不会投降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从小饱读儒家经典,自幼就经过经典熏陶,潜移默化中受到儒家思想的根本杀生成仁,舍生取义的影响;虽然我在课堂补充了十三经,但没有能够更深层次的挖掘儒家的思想,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也给学生对文天祥的认识带来一个浅浅的缺陷.其次,在诗歌的教学上,我有了一个意外的设想,是不是针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诗歌教学表达一个整体的序列.再次,诗歌教学要入准重点,当从文本出发,教给学生方法,当然这节课,我已经交给学生赏析的方法,但还是感觉力度不够,当重点的就要重重的讲,更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避轻就重,狠抓关键点.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2篇近几天都比拟匆忙,备课也是匆匆忙忙的.还好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高,不至于尬场.上午第三节在18班讲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慷慨激昂的,表达了文天祥为国捐躯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要想让学生真正的去懂得,去深入诗歌的感情着实不易.想了想还是以读为主.采取常规教学方法,先介绍诗歌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然后朗读诗歌.一读、读出节奏和读准字音.二读、读懂内容〔根据课下注释了解诗歌大意〕.三读、读出感情.四读诗歌,赏析文中所用的表现手法.本节课值得肯定的地方是:一、以读为主,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很高.读出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读懂了文天祥的民族魂.二、这首诗歌用的修辞比拟多,颔联的比喻和对偶,颈联的双关,对偶和反复,尾联的反问等.学生易于理解.需要改良的地方:一、时间的把控.一首诗原方案的时间是一节课完成,结果用了一节半课.原因是默写占据了课堂时间,一不小心就想多说两句话,老师还是话很多话很多.二、备课不够充分,深入.如首联写了作者一生的重要经历,其中出现了起兵勤王抗元学生对勤王这个词不太懂,而我竟然无言以对,当时悔的肠子都青了.还好下课铃声解救了我,赶紧查勤王.结果真的长见识了.勤王有两层含义,一是勤王之事,二是救王于危难之间.一般而言第二层意思用到的比拟多,勤王指的是统治者在遇到乱臣贼子,或者是外患威胁的时候,不在皇上身边的臣子会起兵前去救援皇上,我们管这种现象就叫做入京勤王.对待知识不能糊弄糊弄就算了,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学会钻研,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升水.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3篇『过零丁洋』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今天,语文网给大家推荐关于过零丁洋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缺乏,比方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过零丁洋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下吧!过零丁洋教学反思由查字典语文网整理,仅供参考: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层次清晰,通过反复朗读成诵,表达诗歌的朗读教学.课堂上师生互动效果较好,真正表达以学生的主题意识,并实施在具体的行动中.教师不仅帮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更教会学生学会思维的发散,从某一点生发出去,向其他知识点扩张开去,做到知识的前后勾连.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是内涵,教师在学生答复下列问题的时候适当补充历史史实,充分显示教师对文本理解和对学生的学情的了解.教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倾听,在诗意翻译的环节,教师让学生分组去活动,让学生去讨论问题,并在讨论环节中锻炼学生倾听问题的能力,同时表达合作探究,可谓一举多得.教师注重学生的整体的参与度,注重学生全程参与,从课堂学生活动情况看,学生根本上都有发言的时机.值得一说的是老师注意在学生答复下列问题后,适当的给与表扬与赞赏,当然学生答复缺乏的时候,教师还是能针对性的指出缺乏.教材仅仅是个例子,教师要能走进教材也要能领着孩子走出教材.在知识拓展延伸这个策略上,老师能从课堂的教学之初贯穿到教学的始终,这一点是可喜可贺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教学的环节中,还设计了拓展延伸,厚实底蕴,融说写于一炉.当然有成功之处就有缺乏之处,首现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还没有到达一定的高度,具体表现在,对文天祥的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的实质还没有领悟到位,其实作者在文章的首联就说了他自己不会投降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从小饱读儒家经典,自幼就经过经典熏陶,潜移默化中受到儒家思想的根本杀生成仁,舍生取义的影响;虽然我在课堂补充了十三经,但没有能够更深层次的挖掘儒家的思想,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也给学生对文天祥的认识带来一个浅浅的缺陷.其次,在诗歌的教学上,我有了一个意外的设想,是不是针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诗歌教学表达一个整体的序列.再次,诗歌教学要入准重点,当从文本出发,教给学生方法,当然这节课,我已经交给学生赏析的方法,但还是感觉力度不够,当重点的就要重重的讲,更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避轻就重,狠抓关键点.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分享的过零丁洋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教师们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过零丁洋》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过零丁洋》的诗意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文天祥的生平和爱国精神。
4.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过零丁洋》的诗意和主题。
2. 作者文天祥的生平和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1. 《过零丁洋》的古文理解和翻译。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过零丁洋》的诗意和主题,领略作者文天祥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过零丁洋》原文、译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资料等。
学生准备:预习《过零丁洋》,了解作者文天祥。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和爱国精神,引导学生了解《过零丁洋》的背景。
二、原文诵读(10分钟)1. 学生齐读《过零丁洋》。
2. 教师示范诵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三、字词解释(10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查找字词的含义。
2.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四、内容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过零丁洋》的诗意和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过零丁洋》的诗意和主题,以及作者文天祥的爱国精神。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过零丁洋》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深度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过零丁洋》中的爱国情怀。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三、比较学习(10分钟)1. 教师提供其他相关诗作,如《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出塞》等。
2. 学生对比阅读,分析各自的主题和情感。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过零丁洋》的爱国主题,以及作者文天祥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九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让我们一起聆听这首诗,感受它的韵律之美,思考它背后的深意。”
3.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零丁洋的图片和相关诗歌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在视觉上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进而引发对诗歌内容的探究。
“这是零丁洋,一个让诗人感慨万千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海域,去探索诗人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过零丁洋》时,我将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1.历史背景引入:通过简短介绍文天祥所处的历史时期,南宋末年的动荡背景,以及他作为爱国诗人的英勇事迹,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国情怀的学习氛围。
“同学们,我们知道,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也能启迪我们的未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来自南宋末年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名字叫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笔和行动,展现了深深的爱国之情。”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重点讲解以下内容:
1.诗歌结构:分析《过零丁洋》的篇章结构,讲解每句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整体布局。
“这首诗的结构紧凑,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每一句都饱含深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2.关键词句解读:详细解读诗中的关键词句,如“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探讨其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探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请大家小组内部分享对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讨论这些手法是如何让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的。”
2.角色扮演:鼓励学生扮演文天祥,从诗人的角度出发,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过零丁洋》这首诗,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把握诗人的思想境界。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用典等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南宋末年抗元斗争的视频,引出文天祥这位民族英雄以及他的诗作《过零丁洋》。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三)解读诗歌1、结合注释,学生自主理解诗歌大意,教师巡视并答疑解惑。
2、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字词:“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
这里指史册。
(四)赏析诗歌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首联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首联回顾了诗人的一生,通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出自己通过科举入仕,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作用是总领全诗,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2、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国家命运比作风中飘絮,将个人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破家亡和个人命运的坎坷。
3、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明确:诗人通过回忆曾经在惶恐滩头的战败经历和如今在零丁洋中的孤苦处境,巧用双关,将地名与心情相结合,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忧惧和孤独。
4、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明确: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诗,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反思(精选4篇)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反思(精选4篇)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反思(精选4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反思(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零丁洋》教学反思1今天我们学习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孩子们喜欢自己做主的课堂,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针对这样的学情,我放弃了原来继续使用课件的念头,想试试在学古诗的时候也模仿李镇西老师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做法。
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因为虽然我不是主角了,但是我成了导演,任务更重。
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环节:走近文天祥,走进《过零丁洋》,体会文天祥的感情。
孩子们在以前的课上曾经学习过文天祥的事迹,让他们介绍文天祥,各个都摩拳擦掌的跃跃欲试。
对文天祥的了解也比较全面,老师稍微做总结就好。
在第二个环节,走进《过零丁洋》的过程中,我着重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
1、讨论: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用了比喻的修辞。
3、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这样四个问题,就把本首诗的四联内容分析的很透彻了。
在赏析颈联的时候,有一个难点,“惶恐”和“伶仃”有双层含义,这两个词又有什么作用?孩子们很难体会出来。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过零丁洋》。
分析文天祥的生平背景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掌握文学常识,了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会在困难面前坚定信念,勇于担当。
二、教学重点1. 《过零丁洋》的诗意及意境。
2. 文天祥的生平背景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历史背景的理解。
2. 诗歌中复杂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过零丁洋》的原文、译文及其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过零丁洋》,了解文天祥的生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背景。
提问学生关于宋元时期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历史。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过零丁洋》。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和语气,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 解析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4. 探讨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天祥的爱国情怀。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民族自豪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6. 作业布置背诵《过零丁洋》。
写一篇关于文天祥爱国情怀的作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与其他代诗人的作品,如陆游的《示儿》,分析其异同。
2. 引导学生了解文天祥在其他领域的贡献,如书法、政治等。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宋元时期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解析。
2. 各组分享自己的选择和理解,进行课堂交流和讨论。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互动交流的表现。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诗歌的背诵和作文的完成质量。
九、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反思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反思《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反思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教学目标:1、检查背诵。
2、学习《过零丁洋》,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诵。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教学难点: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步骤:一、以题切入,确定基调师: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
可是,在南宋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民族英雄,同学们知道都有谁吗?生:岳飞、文天祥、还有上个学期学到的辛弃疾也是吧!师:他们善于诗文,也是响当当的英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二、学习《过零丁洋》1、朗读古诗同学们请看题目,谁知道题目的意思?生:“过零丁洋”就是路过零丁洋。
师:仅仅是路过零丁洋吗?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生(看注释):不是的,文天祥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
师:对啊,此时的文天祥成为阶下囚,成了元军的俘虏,他会做何感想呢?生:成为阶下囚,他心里一定很难过,很痛苦。
生:还有伤感与无奈。
师:《过零丁洋》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创作的。
同学们来朗读诗歌,结合刚才对题目的理解,请你们读完后说说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2、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
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
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
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过零丁洋》的写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能够背诵并默写《过零丁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诗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深层含义,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2、难点:对诗歌中意象、修辞等文学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谈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爱国情怀。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天祥的生平介绍、历史背景资料、诗歌朗诵音频等。
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学评论资料,供教师参考和学生拓展阅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开场白:引导学生回顾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和《过零丁洋》的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文天祥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过零丁洋》的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写作背景介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重点介绍南宋与元朝的战争和文天祥的抗争经历。
讲述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随后被押解至潮阳,并经过零丁洋的情景。
提及张弘范逼迫文天祥修书招降,而文天祥坚决拒绝,并以诗明志的经过。
引导学生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和文天祥的爱国情怀。
3、诗歌朗读教师示范朗读《过零丁洋》,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分组朗读,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展示,其他组进行点评。
教师总结点评,指出学生在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4. 诗歌解析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表现手法等。
引导学生理解“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等诗句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过零丁洋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过零丁洋教学反思课后反思过零丁洋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我在进行一堂课的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时,对学生的教育目标进行了认真的考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以及创造了一种积极的教学氛围。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促使我进行了深入地反思和总结,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应用过零丁洋教学法。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首先确定了本堂课的教育目标,即通过过零丁洋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
然后,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游戏、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首先,我给每个学生一个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
其次,我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我还使用了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和音乐播放器等,以增强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通过观看和听力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英语的发音和语调,并加强口语练习。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些学生无法完全参与到活动中,导致他们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后,由于教学设备的限制,我无法提供更多的多媒体资源,限制了教学的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认识到在进行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时,需要更好地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
其次,我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肯定。
最后,我需要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以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次过零丁洋教学经验,我深刻认识到对于学生而言,积极的学习氛围和个体差异的关注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教学服务,并积极探索更多的教学手段和资源,以应对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过零丁洋教案及反思
过零丁洋教案及反思这是过零丁洋教案及反思,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过零丁洋教案及反思第1篇1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2学情分析这是一首律诗。
对于律诗八年级学生不陌生,律诗的特点,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中间两联一定的对偶的,学生都可以说出来。
但本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学生根本不了解。
所以讲课前一定要把这个内容补充上去,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本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熟读并背诵诗作。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过零丁洋导入新课:在我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也是一个中华民族饱受耻辱的朝代——皇帝被掳,都城被侵,国人被屠。
耻辱的历史让我们痛心,但却也造就了一个个爱国志士。
例如我们上学期就学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子游。
今天我们再认识南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学习他的悲壮佳作《过零丁洋》,感受他的崇高人格。
(出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检测预习1、作者:2、重点字词:一经:干戈:寥落:零丁:丹心:汗青:写作背景这是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不幸被俘后第二年过零丁洋时所写。
当时元军元军统帅劝他写信招降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并写下此诗经死明志。
接下来我们学习这首诗写感悟一下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财富。
一首诗歌只有朗读才能充分领悟它的内涵。
我来挑一名同学试读诗歌。
我们来听读范读录音,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体会一下与自己刚才读的有何不同。
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我们在朗读上感悟诗歌有了很大进步。
第二次我们结合课本注释,从内容上理解诗歌感悟诗歌。
(全班分为两大组,每一组讨论学习两联,翻译大意,解释重点字词。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汇总五篇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汇总五篇《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1一、说教材:(-)课标要求:古代诗词的学*在整个初中阶段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课标对古诗词诵读学*的要求是: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而在评价上,则侧重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和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能力。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二)教材地位:《过零丁洋》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在整册书中位于第三单元第二篇重点讲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慷慨正气”,所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之美。
《过零丁洋》正是表现了诗人在国家危难关头所展现的对国家的责任和坦然面对死亡的豪情。
(三)教学目标:1、了解文天祥和有关文学常识,知道本诗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熟练默写,理解诗歌的意思。
3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学*文天祥坚贞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古代诗歌的学*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品析,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对于诗歌的朗诵也有一定的基础,只是*时缺乏专门的训练,在朗诵的技巧和表现力上有很大的不足。
三、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①抓朗诵。
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通过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藉的感情内涵也要用读来体会。
读,不仅是自己的领悟所必需;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
所以对诗歌不仅要求朗读,还应要求能朗诵,读出情和意。
因此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按照学*的渐进性原则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每个层次的诵读又带动对课文内容和感情四个层次的理解,层层深入,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与反思2023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与反思2023 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
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下面我带来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与反思2023,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诗歌。
2、名句的默写运用。
3、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
教学难点:默写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引导诵读+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读’作者简介和代表作。
1、利用工具书,学生自主读。
2、教师再进行归纳。
文天祥,宋代爱国词人,注有《指南录》《指南后录》
二、自读注释。
了解文意。
三、诵读诗歌
1、反复诵读。
2、有50以上的同学记住就停。
四、研读探究名句的运用。
问题一: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关的句子是(比喻)(颔联)_____,______。
问题二:运用谐音和双关,写出自己孤苦伶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问题三:表明诗人坚贞的名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
1、小组探究。
2、教师引导分析。
学生做旁批。
五、再次诵读诗歌。
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反思。
1、把诵读作为诗歌教学设计的理念。
2、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体验为主。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8篇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8篇过零丁洋篇一教育在线【设计思想】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
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
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
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实施方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40分钟×2)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
[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初中语文_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重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孕育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留下来诸多优秀的诗篇,你知道的有哪些?生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生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老师带来一副对联: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猜一猜它说的是谁?生:文天祥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预习展示师:文天祥大家熟悉吗?谁能给大家做一下介绍?(请1-2位学生介绍)过渡:看来同学做了充分的预习,这是个很好的习惯,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浏览一下。
PPT出示:《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过渡: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三、初读,感知内容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1、自由出声朗读诗歌一遍,解决字音2、请一生范读,注意节奏3、生齐读诗歌要求: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解说意思(课件展示示例。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诗意,再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生小组合作翻译,试着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预设:1、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2、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3、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2024年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2024年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文天祥的生平背景,掌握《过零丁洋》的诗歌内容、形式及语言特点,能够背诵并默写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过零丁洋》中表达的文天祥的爱国情感和人生哲理。
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用典、象征等手法。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
理解文天祥在国家危亡之际坚守气节的精神境界。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文天祥的历史图片和简要介绍其生平,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你认为一个人在国家危难时刻应该如何作为?”引导学生思考。
诗歌朗读教师首先示范朗读全诗,注意语音语调、节奏停顿。
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注意发音准确和感情投入。
诗文解析分析诗歌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详细讲解每句诗的含义。
结合文天祥的历史背景,深入探讨诗歌中表达的爱国情感和人生哲理。
艺术手法探讨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用典、象征、对比等。
讨论这些手法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情感体验与升华组织学生围绕“爱国”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邀请学生表达自己对文天祥高尚情操的敬佩之情,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做法。
课堂总结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强调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鼓励学生将文天祥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做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展示文天祥图片、播放相关视频等,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结合诗歌的诵读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当堂默写《过零丁洋》,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作者文天祥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体会其爱国情怀。
2、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3、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工整、抒情真挚等。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表达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气节。
(2)品味诗歌的语言艺术,体会其对仗的精妙。
2、教学难点(1)感悟诗人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宁死不屈的精神内涵。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爱国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讲解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重点字词和诗句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艺术特色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南宋末年历史的视频,展示当时的社会动荡和民族危机。
(2)提问学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你认为一个有志向的人会如何选择?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重点突出他在抗元斗争中的英勇表现和坚定信念。
(2)讲述《过零丁洋》的创作背景,即文天祥兵败被俘,路过零丁洋时所作。
3、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
4、诗歌讲解(1)结合注释,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大意,教师巡视指导。
(2)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3)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一经”,指儒家经典。
“干戈寥落四周星”中的“干戈”,指战争;“四周星”,指四周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国家的命运比作风中的柳絮,个人的身世比作雨中的浮萍,形象地表达了国家和个人的悲惨境遇。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反思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反思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反思,《过零丁洋》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反思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检查背诵。
2、学习《过零丁洋》,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诵。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
教学难点:
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以题切入,确定基调
师: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
可是,在南宋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民族英雄,同学们知道都有谁吗?
生:岳飞、文天祥、还有上个学期学到的辛弃疾也是吧!
师:他们善于诗文,也是响当当的英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二、学习《过零丁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反思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反思,《过零丁洋》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反思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检查背诵。
2、学习《过零丁洋》,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诵。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
教学难点:
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以题切入,确定基调
师: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
可是,在南宋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民族英雄,同学们知道都有谁吗?
生:岳飞、文天祥、还有上个学期学到的辛弃疾也是吧!
师:他们善于诗文,也是响当当的英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二、学习《过零丁洋》
1、朗读古诗
同学们请看题目,谁知道题目的意思?
生:“过零丁洋”就是路过零丁洋。
师:仅仅是路过零丁洋吗?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 生(看注释):不是的,文天祥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
师:对啊,此时的文天祥成为阶下囚,成了元军的俘虏,他会做何感想呢?
生:成为阶下囚,他心里一定很难过,很痛苦。
生:还有伤感与无奈。
师:《过零丁洋》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创作的。
同学们来朗读诗歌,结合刚才对题目的理解,请你们读完后说说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
2、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
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
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
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
(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
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
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
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
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
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三、把握全诗意思。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可跟学生讲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的联系,特定的意象往往有其特定的表情作用。
如本诗的“飘絮”与“浮萍”一般指坎坷的命运或不顺的仕途。
)
译文: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3.颈联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重含义。
(可联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文天祥的诗句更胜一筹:他可能是受到老杜的这种“四柱对”的影响,但他并不是简单重复,杜甫的诗只是两组现成的地名,而文天祥则是把两个地名转化为两种心情。
)
译文: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
在于诗人以生命为歌,以生命殉诗,以生命殉国,从而赢得了后世的尊崇!
译文: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
丹心映照汗青。
六、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并背诵全诗,之后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诵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
七、全班同学闭上眼睛,欣赏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默默感受爱国情怀。
八、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课后反思:
1、合作是教学快乐的钥匙,师生上课时的合作探究,枯燥的学习因合作而充满欢乐,倦怠的工作因合作而激情再现;
2、巩固落实很重要,之所以个别同学语言不严谨,最后环节有些赶时间,主要原因是个别同学对学案没有进行认真的讨论,课前预习不够深入,要运用好学案还要抓落实才好。
3、有压力就会产生动力,要讲课的压力促使自己精心准备,收获课堂的快乐,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要有一定的压力才会进步提高。
存在的问题是:准备充分了要流畅地把教学流程完成需要长期的锻炼,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我还掌握得不够熟练,课堂也会出现一些没有预料的情况,合作探究的评比标准和细节还不完美,教学流程还不够娴熟,表达不流利。
今后的想法是:要把这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坚持运用到课堂中,教师同学们都参与,收获上课与学习的快乐,相信随着教改的深入与不断科学化与精细化,同学们的学习和教师的生活将会充满阳光。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反思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教师们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