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真题语文文化常识试题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真题汇总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真题汇总1.(2022春·贵州·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下列文学常识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过秦论》——贾谊——西汉B.《师说》——韩愈——唐代C.《包身工》——夏衍——现代D.《哈姆莱特》——莎士比亚——法国2.(2022秋·浙江·高二学业考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
李密在向晋武帝上奏的《陈情表》中,既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诉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B.元代杂剧盛行,体例一般为一本四折一楔子。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马致远、白朴、王实甫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C.归有光,明代散文大家,后人将他和唐顺之、王慎中等人称为“唐宋派”。
《项脊轩志》借项脊轩之兴废,写与之相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的主要成绩就是戏剧,如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3.(2022秋·浙江·高二学业考试)下列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跨越时空,戏剧艺术具有相通性。
明代著名的戏曲家汤显祖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伟大剧作家,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而年轻的曹禺深受莎士比亚戏剧的影响,创造出震惊文坛的处女作《雷雨》。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指《诗经》的不同内容,“赋、比、兴”则指《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经过孔子整理以后,被用作教材。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
C.“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又称“望”。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即农历十六日。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朔”是一个月,“春秋”是一年。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语言文字运用)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语言文字运用)汇编一、(2023ꞏ天津卷ꞏ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音乐,充满奇情幻想,它对人类来说有着一种不可摆脱的魅力。
古人听了一曲好的音乐,说有“绕梁三日”之感。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甚至“三月不知肉味”。
唐代是一个诗和音乐的时代,在那个时代,诗和音乐结合的盛况,表现在诗被谱之以曲,可以随处演奏咏唱;也表现在音乐已成为诗人们创作诗歌时喜爱的(),出现了不少将音乐美与文学美结合得很好的作品。
其中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不仅表现了无比美妙的音乐世界,而且也体现了令人惊叹的音乐美,堪称精品中的精品,被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这些作品把前所未有的高超艺术和出神入化的描写创设的神奇音乐境界,堪称千古绝唱。
白居易描摹形象,严格按照音乐的本来面貌,全部运用人们生活中()的事物设喻,朴实自然,亲切可闻;李贺则运用了大胆的夸张、神奇的想象、瑰丽的比喻,足使鬼泣,极其浪漫;而韩愈不论描摹音乐形象,还是()音乐效果,既不乏巧妙的夸张、丰富的联想、新颖的比喻,又让人虽感到奇险而不觉得怪诞。
清代方扶南评价这三首诗说:“__________。
”这看来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它恰好说明了这三首诗在音乐描写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
(取材于郑喜林文章)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题材司空见惯渲染 B.题材触手可及浸染C.体裁司空见惯浸染 D.体裁触手可及渲染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韩足以移人,李足以惊天,白足以泣鬼B.韩足以移人,李足以泣鬼,白足以惊天C.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D.韩足以泣鬼,李足以移人,白足以惊天3.文章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作品以前所未有的高超艺术和出神入化的描写创设的神奇音乐境界,堪称千古绝唱。
B.这些作品以前所未有的高超艺术和出神入化的描写创设了神奇音乐境界,堪称千古绝唱。
历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大汇编
历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大汇编2021年高考真题◆(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答案:D解析:D/说“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
“庶务”为“各种政务”,与“庶政”同义。
◆(2021全国新高考Ⅱ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B.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
C.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队,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
D.传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
原文: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
答案:C解析:C/部曲qū:①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②军队。
③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有人身依附性质。
④部属、部下。
文中是指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
《古汉》:①古代军队编制单位;②军队。
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答案:C解析:C/闰月特指汉历(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
为了协调汉历年与回归年的矛盾,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后的那个月。
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
阴历则以月亮阴晴圆缺变化而制定。
高考语文往年真题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①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往往赋予一个词语丰富的内涵。
当我们谈论“酒”时,不仅仅想到酒精、酒精度,还会想到酒香、酒风、酒桌、酒席、酒令、酒话、酒德、酒令、酒宴、酒杯等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
因此,可以说,酒是一种文化,一种承载着丰富情感和故事的文化。
②酒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酿酒技术。
随着历史的发展,酒文化逐渐丰富起来,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体系。
酒文化不仅仅体现在酒的制作工艺上,还体现在饮酒的方式、饮酒的场合、饮酒的礼仪等方面。
③酒作为一种饮品,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中国古代,酒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还是重要的社交工具。
酒席上的饮酒活动,往往伴随着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现象。
此外,酒文化还与宗教、政治、经济等领域密切相关。
④酒文化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古代诗人、文学家都曾以酒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都表达了诗人对酒的喜爱和饮酒的豪情。
⑤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酒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过度饮酒、酒驾等不良现象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酒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的酒文化,同时警惕和抵制不良酒文化。
【乙】①“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
他认为,人类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克服自身的局限,实现自由和平等。
后来,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领域。
②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这种命运共同体关系,使得各国之间的合作成为必然趋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类命运休戚与共,我们要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民间团体等多方共同努力。
首先,各国政府应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通过引用哲学家的话,引出了“创造”这一核心概念。
B. 文章认为,创造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探索过程。
C. 文章指出,创造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挫折和失败,但正是这些挫折和失败,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
D. 文章最后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创造的勇气和智慧。
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创造的定义、创造的过程、创造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B. 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了创造的重要性。
C. 文章通过对比论证,突出了创造与模仿的区别。
D. 文章的论证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论据充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创造是一种需要付出努力的过程,但并不一定能够成功。
B. 创造是一种需要智慧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
C. 创造是一种需要勇气的过程,需要敢于挑战权威。
D. 创造是一种需要环境的过程,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位年轻人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一位老人在喂鸽子。
年轻人好奇地问:“老爷爷,您怎么这么喜欢鸽子呢?”老人微笑着说:“鸽子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它们能给人带来快乐。
”年轻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一动,他决定自己也要养鸽子。
于是,他开始学习如何照顾鸽子,如何训练鸽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鸽子终于学会了飞翔。
有一天,年轻人带着他的鸽子去公园。
他看到一位小朋友在哭,于是他走过去问:“小朋友,你怎么了?”小朋友说:“我的鸽子飞走了。
”年轻人安慰他说:“别担心,我的鸽子会帮你找回来的。
”年轻人带着鸽子飞上天空,他让鸽子去寻找那只丢失的鸽子。
鸽子很快就找到了那只丢失的鸽子,并把它带回了小朋友的手中。
小朋友非常高兴,连声谢谢年轻人。
语文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解析)
一、高考试练之判断正误1.(2019全国Ⅲ卷)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2.(2018全国Ⅲ卷)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3.(2017全国Ⅰ卷)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4.(2017全国Ⅱ卷)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5.(2017全国Ⅲ卷)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6.(2016全国Ⅰ卷)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7.(2016全国Ⅰ卷)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8.(2016全国Ⅱ卷)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9.(2016全国Ⅲ卷)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10.(2016全国Ⅲ卷)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11.(2016全国Ⅲ卷)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12.(2015全国Ⅰ卷)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13.(2014大纲卷)“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二、模拟演练1.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乞归,请求辞职回乡,请求交给。
表示此类意义的词还有“乞归养”“乞骸骨”“致仕”“致政”“休政”等。
B.领,有兼任之意。
古代表示兼职、代理官职的词语有“权”“兼”“摄”“判”“署”等。
C.视事,即考察政事,明代通常会派遣廷臣管理地方事务和对原有机构进行视察、改革以整饬吏治、革除积弊。
高三语文高考文学常识(讲义及答案)含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敕,指上告下(如尊长告诫子孙或官长告诫僚属)的文书,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一部散文集。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C. 古代官办学校在商代称为“庠”,在周代称为“序。
明清时期,官办中央最高学府被称为“国子监”。
D. 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大夫或士祭祀祖宗的处所。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2.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A.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D.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3.下列对联描述的对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孔子)B.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屈原)C. 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
(王安石)D. 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当空头文学家。
(鲁迅)4.下列诗句对应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②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③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④此生长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A. 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中秋节④七夕B. ①端午节②中秋节③七夕④元宵节C. ①中秋节②七夕③元宵节④端午节D. 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七夕④中秋节5.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②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③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④建功立业,修文韬武略安命顺时,养学问才思A. 孟子屈原陶渊明“三曹”B. 孔子屈原陶渊明“三苏”C. 孟子白居易谢灵运“三曹”D. 孔子白居易谢灵运“三苏”6.老张旅居海外三十年,他想写句话来打发自己的思归之情,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A.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潇洒自如、矫揉造作、亘古不变B. 沉鱼落雁、花容月貌、温文尔雅C. 雕梁画栋、鹤立鸡群、念念不忘D. 指点江山、画龙点睛、举案齐眉2.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C. 《楚辞》是屈原所著的一部诗歌集,表达了作者对楚国的热爱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D. 《庄子》是庄子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主要讲述了道家的思想。
3.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流派的说法,正确的是:A. 唐代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作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
B. 宋代词人辛弃疾被称为“词中之龙”,其词作以豪放派风格著称。
C. 元代杂剧家关汉卿被称为“杂剧之祖”,其代表作有《窦娥冤》等。
D.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4.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八卦”是道家文化中的基本符号,由三个爻组成,代表天地人三才。
B. “五经”是儒家文化中的基本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C. “四书”是儒家文化中的基本经典,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 “六艺”是古代教育中的基本课程,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5. 下列关于古代艺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为主,代表作有王维的《千里江山图》。
B. 中国古代书法以楷书为主,代表作有王羲之的《兰亭序》。
C. 中国古代音乐以宫廷乐为主,代表作有《高山流水》。
D. 中国古代舞蹈以戏曲舞蹈为主,代表作有《贵妃醉酒》。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诗经》中的“风”指的是______,“雅”指的是______,“颂”指的是______。
7. 《史记》中的“本纪”主要记载______,“世家”主要记载______,“列传”主要记载______。
2014~2018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含答案)
2014~2018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8年全国卷Ⅰ)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8年全国卷Ⅱ)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8年全国卷Ⅲ)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018年天津卷)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蓬瀛,指蓬莱和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年全国卷Ⅰ)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014——2017年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完整
2014—2017年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2017年全国卷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11.B2017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II 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1.【答案】B【解析】收考是指拘捕拷问。
“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2017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III 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暂无答案),概选 C2017年天津卷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2014---2019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
威宁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第十六次周测卷命题人:余愿审题人:虎恩雄班级:姓名:(2019年全国卷一)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2019年全国卷二)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2019年全国卷三)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瀣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2018年全国卷一)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高中语文高考真题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在岁月的长河中,许多古老的文化和技艺正逐渐消失。
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各地纷纷举办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在这些展览中,观众可以近距离接触和体验传统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点明中心,即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各地纷纷举办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B. 文章提到,观众可以近距离接触和体验传统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的重要意义。
C. 文章通过举例说明,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D. 文章的主旨是呼吁人们关注和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答案】D【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乙】近日,我国科学家在海南岛发现了一种名为“光果木”的珍稀植物。
这种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具有抗病虫害、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
据了解,光果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数量稀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主要介绍了光果木的发现、特点和价值。
B. 文章提到,光果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这是其最重要的特点。
C. 文章指出,光果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数量稀少,需要加强保护。
D. 文章强调,光果木是一种珍稀植物,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答案】B【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丙】近日,我国科学家在深海中发现了一种名为“深海龙宫”的奇特生物群落。
这个生物群落分布在深海的火山喷口附近,由多种微生物组成,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主要介绍了深海龙宫的发现、分布和组成。
B. 文章提到,深海龙宫分布在深海的火山喷口附近,这是其独特的生态环境。
C. 文章指出,深海龙宫由多种微生物组成,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D. 文章强调,深海龙宫是一种奇特生物群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高考语文试卷往年真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边的日出①海上的日出是绝美的。
②曙光初现,月亮还在天边,却已微弱得几乎看不见了。
东方的半边天被红霞染得通红,那红霞又不断地在扩大,在变浓,在上升。
过了一会儿,那鲜红的天边泛起了点点金光,红霞更浓了,那金光也显得格外耀眼。
③忽然,东方出现了玫瑰色的云朵,一抹一抹的,接着又出现了白色、浅黄色的云朵,它们逐渐向东方扩展,向上涌,向四周辐射。
再过一会儿,东方已经出现了淡红的云层,云层像被火烤得微微泛红,又像被水洗得微微泛白,渐渐连成一片,向天边扩展。
④太阳出来了,它从海面升起,太阳周围有一圈金色的光环,光环慢慢地扩大,那金色的光环又慢慢地向四周辐射。
太阳出来了,它从海面升起,从海面升到半空中,它那金色的光环更加耀眼,太阳也变得格外明亮。
这时,东方的海面已经出现了五颜六色的云朵,它们把天空装点得非常美丽。
⑤太阳升到半空中,它那金色的光环更加耀眼,阳光也变得更加明亮。
这时,东方的海面已经出现了五颜六色的云朵,它们把天空装点得非常美丽。
⑥太阳升高了,阳光更加明媚,海面更加辽阔。
太阳的光芒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海浪翻滚。
远处的海鸟在天空中翱翔,海边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描写日出前后天空的变化,展现了海上日出的绝美景色。
B. 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C.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D. 文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日出时太阳的光芒和温度。
【小题2】请分析第③段中“忽然”一词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海上的日出是绝美的”这句话的理解。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节选)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含答案)
一、高考试练之判断正误1.(2018全国Ⅱ卷)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2.(2017全国Ⅲ卷)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3.(2015全国Ⅰ卷)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4.(2017全国Ⅰ卷)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5.(2015全国Ⅱ卷)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二、模拟演练1.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内蒙古集宁一中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通过“举孝廉”,可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良好风尚。
B.(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诊断)庠、序,古代的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宁夏银川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比如“少游太学”指年轻时在太学游学。
D. (四川成都七中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
2.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B.(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也指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
C.(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届高三期中考试)征,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由皇帝征聘社会贤才到朝廷充任官职。
D.(广东惠州202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
历年高考真题语文文化常识试题(附部分参考答案)
语文文化常识试题(历年高考真题、模拟试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得相关内容得解说,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A、豪右,指旧时得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就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就是古代京城得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
旧时均可指国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得相关内容得解说,不正确得一项就是()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得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得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就是又可用作帝王得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得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得相关内容得解说,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A、中宫就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就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得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就是借用为对帝王得尊称。
C、吏部就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就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得委婉说法。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得相关内容得解说,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就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得,字就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取得。
B、谥号就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得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得儿子继承。
D、阙就是宫门两侧得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得相关内容得解说,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历年高考真题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1. 题目: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答案】(1)书法是一种艺术,它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2)书法从甲骨文开始就有写字的人追求美观的要求,晋朝后真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3)真书因为字形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所以至今仍在运用。
2. 题目: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书法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重要地位?(2)书法起源于哪个时期?(3)真书为什么至今仍在运用?【答案】(1)书法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是一种艺术,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
(2)书法起源于甲骨文时期。
(3)真书因为字形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所以至今仍在运用。
二、文言文阅读1. 题目: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答案】(1)甲:不亦说乎?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乙:吾日三省吾身。
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题目:根据文言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甲、乙、丙三人分别说了什么?(2)甲、乙、丙三人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答案】(1)甲说“不亦说乎”,乙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丙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甲表达了快乐的心情,乙表达了珍惜友谊的观点,丙表达了君子的品质。
三、作文题目: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青春,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青春如歌,如诗,如画,如梦。
在这个美好的时光里,我们收获了友谊、成长、梦想和希望。
青春是友谊的源泉。
在这个时期,我们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度过了无数难忘的时光。
友谊让我们学会了分享、包容和理解,让我们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
青春是成长的舞台。
在这个时期,我们告别了稚嫩,逐渐走向成熟。
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承担责任,学会了面对挑战、勇攀高峰。
青春让我们不断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复习题含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 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国语》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纪传体著作。
B. 单于: 秦汉时匈奴君主的称号, 高适的《燕歌行》中“单于猎火照狼山”指敌酋。
C. 从事: 官名, 源于汉武帝时期, 有刺史属吏之称, 如《伶官传序》有“遣从事”一说。
D. 太牢: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 牛、羊、豕三牲全备称为太牢。
2. 下列文学常识中,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均选自《左传》。
B. 《战国策》内容多为战国时期策士的活动和言论, 经西汉刘向整理, 属国别体。
C. 朱自清, 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诗人、民主战士,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背影》、《荷花淀》等。
D. 《国语》以“国”为目, 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部分史实, 属国别体史书。
3.下列各项中, 作品、体裁、作者、国别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 《托尔斯泰传(节选)》人物传记罗曼·罗兰法国B. 《咬文嚼字》议论文朱光潜中国C.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小说海伦·凯勒美国D. 《五月的鲜花》音乐评论李皖中国4. 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A. 遥知兄弟登高处, 插遍茱萸少一人.B.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C.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D. 玉粽袭香千舸竞, 艾叶黄酒可驱邪.5. 下列各句没有反映流寓经历的一项是()A.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虞美人》)B.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C. 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
(《诗经·氓》)D.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礼教徨》C《庄子》浪漫主义南华真经鸡犬相闻庄子及其后学所作D 《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英国半自传体佩葛蒂A. AB. BC. CD. D7. 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 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木兰诗》长篇叙事诗乐府双璧南北朝万里赴戎机B《孟子》四书之一儒家经典战国民贵君轻C 《儒林外史》纪实体小说吴敬梓清代范进中举D《西游记》神话小说吴承恩明代大闹五庄观A. AB. BC. CD. D8. 下面所列作品与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章回体长篇小说《石头记》海棠诗会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B《祝福》反对封建礼教鲁迅《彷徨》贺老六C 《大卫·科波菲尔》英国小说半自传体“密考伯主义”债多不愁, 乐天知命D 《荆轲刺秦王》历史散文纪传体重义轻生图穷匕见A. AB. BC. CD. D9. 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A.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近五年语文全国卷文化常识训练题详解
4月24日文化常识训练题参考答案中华文化常识浩如烟海,如何备考?哪些知识考得多?哪些知识基本不考?下面将近五年的文化常识题汇编在一起,并进行分析,发现以下关键词屡次出现:有关“皇帝、京都、官职、礼仪、称谓”的内容占比最大,这是因为文言文选段多为史传类文本,几乎每一篇都会与这些内容相关,自然成为命题的首选内容。
以下就是全国卷中近五年的文化常识试题。
1(2019·卷I)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答案:A解析:“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而且汉代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知影响最深远的三家应该是“儒、法、道”而非“农”,故选A。
2 (2019·卷Ⅱ)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答案:B解析:“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易·革》中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汤武革命是指商汤与周武王以武力推翻前朝的革命。
商汤王起兵打败夏桀王于鸣条之野,一举灭夏。
商纣王时的牧野之战,武王伐纣成功。
后人把夏商周之间的两场革命称为汤武革命。
故选B。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
旧时均可指国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 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取的。
B.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 “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 “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 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是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7.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 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 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9.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 “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 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 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 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 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 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蓬灜,指蓬莱和灜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1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14.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江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
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为庙号,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事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唐代李世民的庙号即太宗。
B.“疏、章、策”都是臣下给帝王的奏章,策更侧重于为帝王谋划的大政方针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C.“迁、授、拜、黜”都是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专用语,授、拜是授予官职,迁和黜则是贬官。
D.古代是等级社会,对不同身份者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称为“崩”,大夫死则称为“卒”。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有任命官职的意思,古代表示推荐、任命官职的词语还有察、荐、授、辟、选、征等。
B.“畿内”古称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之内的地区,后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辅”与之意思相近。
C.“子”即子爵,是封建社会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封乘氏县子”说明封地在乘氏县。
D.“司徒”,官名。
周代始置,主管民事、户籍、财赋诸事,汉哀帝二年改称丞相为大司徒,东汉又改称司徒,主管土地。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同进士出身,科举按中试等第赐予的称号。
宋代进士分五甲,第五甲为“同进士出身”。
B. 解褐,解去官吏所穿的衣服,换上平民服装。
指出仕。
C. 绯鱼,即绯鱼袋。
自唐始,三品以上穿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穿绯袍,佩银鱼袋。
D. 阙下,指的是宫阙之下。
指帝王所居之处。
借指朝廷,也可指皇帝。
18. 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古时男女幼年时由父母取字,供长辈呼唤,而名则是成年后才有,供朋友称呼。
B. 文王,即周文王,为一代明君,曾被商纣王囚于羑里,在狱中写下《周易》一书。
C.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财政收支等。
D. 卒,古时称大夫之死为卒,其余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荫补,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业绩或功勋而补官。
类似的还有:荫恤是指因前代功德而得到官职或抚恤,荫籍是指依赖先辈有功而得到恩赐的官职,荫生是指因先世荫庇而入国子监读书的人。
B. 拔、擢、出,是古代官员官职升降任免的称谓,其中“拔”“擢”指在原官职基础上提拔官职,“出”指离京为官,外放或外迁。
C. 内禅,指在世袭制王朝下,帝王择定继位的人让位给他。
后来也指皇帝未死时传位于继承者。
D. 勤王,是君主制国家中君王的统治地位受到内乱或外患的威胁而动摇时,臣下起兵救援。
2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诏狱,关押犯人的牢狱。
由皇帝直接掌管,亲自下诏书定罪,以惩戒臣属。
B. 所司,即有司,指主管的官吏。
文中指朝廷下诏让主管官员奖励慰劳伍文定。
C. 不报,不批复,不答复。
皇帝对自劾官员的处理方式之一,是对廷臣奏议的消极处理方式。
D.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表示官员辞职归家的词语还有致事、休致、挂冠、出仕等。
2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改元,指古代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也可指一君在位期间而多次改用新年号。
B. 厂卫,是明代直属于皇帝的侦讯机构的总称,包括锦衣卫、西厂、东厂、内行厂。
C. 驾帖,指明代秉承皇帝意旨,由刑科主管人审核同意后签名正式发出的逮捕公文。
D. 赠,也称追赠或者追封,是指给已经死去的官吏或他的父祖、子孙追授官职爵位。
2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部曲,既可指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又可指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带有人身依附性质。
文中指后者。
B. 受禅,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
禅让,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皇帝把帝位让给贤者。
C. 表,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一种公文,包括章、奏、表、议四种。
章以陈情,奏以按劾,表以谢恩,议以执异。
D. 再拜,拜两拜,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
行礼时两膝跪地,两手抱拳作拱状,低头至手,以表达敬意。
2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经,科举的科目之一。
隋代置明经、进士二科目,以经义取者为明经。
B. 炀帝,属于批评类的谥号,同属于此类的还有“厉”“幽”“灵”“纯”等。
C. 北胡,我国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人民为胡,后也泛指一切外国为胡。
D. 太学,古代的大学。
汉武帝时始置太学,唐设国子、太学、广文、四门。
2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刺史,原为中央对地方行使监督和控制的监察官员,后演变为地方军事和行政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