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区:建构电子公共话语空间

合集下载

虚拟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

虚拟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

虚拟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一、简介虚拟社区是网络世界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展,虚拟社区的规模不断扩大。

因此,对虚拟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虚拟社区的定义、特点、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和应用以及研究案例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虚拟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虚拟社区的定义和特点虚拟社区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和平台,以共同的兴趣、目标和需求为基础,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组织结构的网络社群,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和互动完成信息共享、知识传递和资源配置等社交活动的虚拟社会空间。

虚拟社区的特点有:1.虚拟性:虚拟社区存在于网络世界中,与实体世界的社区相对应。

2.自组织性:虚拟社区通常是由成员自发组织而成,没有明确的层级和领导机制。

3.通信功能:虚拟社区成员之间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互动。

4.共同兴趣和目标:虚拟社区成员通过共同的兴趣、目标和需求进行联系和互动。

三、虚拟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是研究社会网络结构和关系的方法,适用于虚拟社区的研究。

1.数据收集:通过爬虫等方式采集虚拟社区的数据,包括成员个人资料、关注对象、社区互动等。

2.网络可视化:借助网络可视化工具对虚拟社区的网络结构进行呈现,包括成员之间的关系、影响力、信息流动等。

3.基于复杂网络的分析: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对虚拟社区的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包括节点分析、连通性分析、社群检测等。

4.文本分析:采用文本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对虚拟社区的信息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出各个成员的态度、情感、行为等。

四、虚拟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应用虚拟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广泛应用于商业、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

1.商业应用:对虚拟社区的成员进行属性、兴趣、观点等方面的分析,为产品设计、营销策略等提供数据支持。

2.政治应用:针对某一社会事件、政治议题或候选人等进行虚拟社区的舆情分析,为政治决策提供参考。

3.社会应用:对虚拟社区成员的社会关系、互动情况等进行分析,从而了解虚拟社区的功能、价值和意义。

虚拟社区的功能

虚拟社区的功能

无人机设计导论答案1【判断题】无人机是21世纪出现的一种新型航空飞行器。

(×) 2【判断题】无人机不需要驾驶员。

(×)3【判断题】无人机就是无人驾驶飞机。

(×)1【单选题】不属于无人机机型的是___A____。

A、塞斯纳B、捕食者C、全球鹰D、云雀2【单选题】按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下列情况中需要证照管理的是___D___。

A、在室内运行的无人机B、在视距内运行的微型无人机C、在人烟稀少、空旷的非人口稠密区进行实验的无人机D、在专门分配给无人机系统运行的隔离空域运行的微型无人机3【单选题】为加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简称民用无人机)的管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已于5月16日经民航局正式颁布并实施,从2017年6月1日起,民用无人机的拥有者和生产厂家必须在8月31日前完成实名登记。

下列飞行器中不需要实名登记的是(A)。

A、自制的遥控航模B、网购的大疆精灵3C、网购的运动跟随型无人机D、自制自主飞行农用植保无人机4【单选题】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型无人侦察机是___C____。

A、RQ-4B、MQ-1C、AN/USD-1D、CK-15【单选题】请选择下图无人机型号名称。

(C)A、侦察兵B、捕食者C、全球鹰火蜂6【单选题】请选择下图无人机型号名称。

(B)A、云雀B、捕食者C、全球鹰D、猛犬7【单选题】请选择下图中无人机型号名称。

(D)A、云雀B、捕食者侦察兵D、扫描鹰8【单选题】请选择下图中无人机型号名称。

(A)A、云雀B、大乌鸦C、全球鹰D、扫描鹰9【单选题】请选择下图中无人机型号名称。

(D)A、扫描鹰捕食者C、大乌鸦D、哈比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无人机的优点的是___C___。

A、用途广泛,成本低,效费比好B、无机上人员伤亡风险C、系统组成简单,设计方便D、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2【判断题】受无人机尺寸、重量限制,无人机只能亚音速飞行。

社会化媒体公共话语体系结构分析

社会化媒体公共话语体系结构分析

社会化媒体公共话语体系结构分析作者:肖永亮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1期[摘要]由互联网搭建的社交平台逐步形成一个渗透地球各个角落的社会化媒体,其形成的公共话语体系庞杂而威力无比。

通过对社会化媒体公共话语体系分析,厘清话语权、话语力、话语主体、话语区间、话语对象等关键概念,梳理媒介工具的重要作用,提取新媒介环境下话语权的转移因子,把握公共话语新秩序的基本要素,并为话语体系的重构提出初步构想。

[关键词]话语权;社会化媒体;公共话语体系;结构分析[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917(2015)01003404话语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表达能力,是人们参与社会事务相互沟通的有效工具。

通过话语可以表达思想,提出诉求,支配行动,引导大众,征服世界。

在一定的社会管理模式下,个人和组织按照公共秩序被赋予一定的话语权,从而形成了社会公共话语体系。

公共话语体系主要由话语主体、话语区间、话语对象和媒介工具组成。

话语主体是指拥有特定话语权的个体或利益共同体,例如网民,公共知识分子,新闻发言人,社会管理机构以及公共媒体。

话语区间是话语传递的有效空间范围和时间长度,即覆盖面。

话语对象包括话语区间的目标对象和潜在接受者。

[1]一、公共话语体系的基本要素媒介工具是话语由发布主体到达目标受众的方式与途径。

公共话语体系构建是为了制造和把控舆论,调动和控制大众情绪,其关键点是话语权力。

话语权力有两层意思,即话语权和话语力。

话语权包含了话语的发布权和控制权,而话语力则包含影响力和支配力。

在极端的情况下,话语体系中的话语主体和话语对象可以是同一个人,即自己,这是零区间和去媒介的话语体系。

典型的例子是通过自己的思维产生的话语支配自己的行为。

公共话语体系的话语对象至少有一人以上,受作用的对象越多,话语力就越强大。

话语区间的扩散半径越大,话语力就越大。

人人都有话语权,但不一定所有的话语都能产生话语力,而大多数情况下话语的支配力很弱。

虚拟社区模式案例分析

虚拟社区模式案例分析
探索新的社区交互方式和功能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探索新的社区交互方式和功能,提高用户体 验和参与度。
加强跨领域合作和研究
鼓励不同领域的专家和研究机构进行跨领域合作和研究,共同推动虚 拟社区的发展和创新。
关注虚拟社区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随着虚拟社区的普及和发展,需要关注虚拟社区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和社区的健康发展。
户数据安全。
03
恶意行为防范
虚拟社区中可能存在恶意行为,如网络暴力、欺诈等。应对策略包括建
立完善的社区规则和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恶意行为,维护良好的
社区环境。
创新机会与前景展望
跨平台整合
随着不同虚拟社区平台的涌现,跨平台整合将成为创新机 会之一。通过整合不同平台的功能和资源,提供更加全面、 便捷的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知识传播、互动方式及激励机制研究
知识传播方式
互动方式
激励机制
知乎通过问答、专栏、讲座等多种形 式进行知识传播,满足了用户多样化 的学习需求。
知乎上的互动方式丰富多样,包括提 问、回答、评论、点赞、关注等,这 些互动方式促进了用户之间的交流和 合作。
知乎通过积分、勋章、排名等激励机 制,鼓励用户积极参与知识分享和交 流,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和粘性。同 时,知乎还为优秀的内容创作者提供 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如稿费、专 栏合作、知乎Live等,进一步激发了 用户的创作热情。
社交平台型虚拟社区特点分析
用户群体多样化
该社区吸引了不同年龄、性别、 职业和兴趣爱好的用户,形成了
一个多元化的用户群体。
互动性强
用户之间可以通过点赞、评论 、私信等多种方式进行互动, 形成了紧密的社交网络。
内容丰富多彩

网络社交时代中的网络虚拟社区的形成与演变

网络社交时代中的网络虚拟社区的形成与演变

网络社交时代中的网络虚拟社区的形成与演变网络社交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社交活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社交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信息互换、交友或者普通的闲聊,而是在互联网上形成了许多虚拟社区。

那么,网络虚拟社区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演变又经历了哪些阶段呢?一、网络虚拟社区的形成网络虚拟社区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虚拟网络空间和虚拟社区成员。

虚拟网络空间是互联网上的一种社会单位,它不同于现实中的城镇或村落,而是由一组人聚集在一起、共享相同的信息所形成的。

虚拟社区成员的参与是促成网络虚拟社区形成的关键因素。

虚拟社区中的成员可以在虚拟网络空间中自由交流、分享信息和资源,这使得虚拟社区成员具有了较高的粘性,进而促成了虚拟社区的形成与壮大。

网络虚拟社区的形成急需具备以下要素:1. 共同的兴趣和爱好2. 安全与隐私保护3. 内容丰富和多样化4. 社交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在具备这些要素的前提下,网络虚拟社区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并且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二、网络虚拟社区的演变网络虚拟社区有其独特的演变阶段,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1. 初期阶段初期阶段是指网络虚拟社区的初始建立过程。

在互联网的早期,社交平台开始不断出现,人们开始在这些平台上进行网络社交。

这一阶段的网络虚拟社区还比较简单,由一些关注特定主题的人组成,它们通常只能通过简单的聊天和讨论来进行溝通。

这一阶段,虚拟社区一般是小型的,但却具备稳定的用户群体和从未经验过的迅猛发展势头。

2. 发展阶段发展阶段是指网络虚拟社区发展的阶段,这个时候虚拟社区中的成员群体已经扩大,社区中的讨论话题也更加多样化、广泛。

同时,虚拟社区中的社交工具和功能也更加丰富,例如聊天、分享、点赞等。

这一时期的网络虚拟社区在不断发展壮大,但是也出现了一部分用户因不满意社交平台治理,选择了离开社区,导致了社区规模停滞或者下滑。

3. 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指网络虚拟社区充分成熟,已经拥有了稳定的用户群体、完善的功能与治理体系,同时,时间的积累也使虚拟社区拥有了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规范。

论虚拟社区话语权力机制——以BBS为例

论虚拟社区话语权力机制——以BBS为例

度 来研 究虚拟社 区话语权 力。从静 态
看, 虚拟社 区话语权力表现 为离散型层 级结构 。从动 态看 , 拟社 区话语权 力 虚 在 冲突中运行 , 行的根本动力是 不同 运
层级的利益诉求。
背 景 、 域 以及 网络 使 用 程 度 上分 布 各 地

研究 方法
不 相 同 , 本 具 有普 遍 性 。 ( ) 悉 度 。 样 4熟 研 究 者 对 天 涯社 区 参 与度 很 高 , 其对 尤 其 中 的 传 媒 江 湖 版 和 国 际 观 察 版 比 较
用 一 句 俗 话 说 , 常 有 “ 情 味 ” 这 为 非 人 , 人 口 电视 传 媒 工 作 者 创 作 提 供 了较 好 的 条件 。 口电 视 工作 者应 发 挥 这 一 优 人
看 点 早 点 告 诉 观 众 成 约 会 意 识 。除 形 了 电 视 媒 体 中 播 放 栏 目 宣 传 片 、导 视
种 造 势 效 应 。 如 人 口电 视 节 目通 过 例
发 行 部 门或 是 出版 部 门 , 其 好 的 电视 对 节 目进 行 营 销 , 样 既 能 实 现 节 目资 源 这
然 , 生 部 门 没 有 这 种 优 势 , 也 可 以 计 但 成 立 类 似 的 组 织 , 立一 年 内 的 大 致 分 确
争 机 制 , 发 员 工 活 力 。 如 , 有 能 力 激 例 把
会 经 营 的入 组 织 起 来 , 立 入 口文 化 传 成
位进 行 宣 传 等 等 。 品牌 延 伸 原 来 指 利 用 成 功 的 品 牌 声誉 来推 出新 产 品或 改 良产 品 , 新 产 使
品很 快 打 人 市 场 . 对 原 来 的产 品也 有 而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空间与民主参与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空间与民主参与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空间与民主参与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个时代,公共空间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人们参与社会和民主事务的重要平台。

本文将讨论新媒体时代的公共空间对于民主参与的影响。

一、公共空间的定义和演变公共空间是指人们进行公共活动的地方,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街头、公园、政府机构等,也可以是虚拟的网络社交平台。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人们对公共空间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公共空间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来传播信息,而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成为了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公共空间从现实生活扩展到了网络空间。

二、新媒体时代的公共空间优势1. 匿名性和自由度:网络空间的特点是可以匿名进行交流,这使得公共空间更加开放和自由。

人们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表达个人观点,而不必担心受到现实世界中的压力和限制。

2. 广泛覆盖和即时性: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参与讨论。

新闻、社交媒体等平台上的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公共议题更容易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3. 多样性和包容性:在新媒体时代,公共空间的参与者可以来自不同的地理、社会和文化背景。

这种多样性和包容性促进了不同观点的交流和对话,有利于形成更加全面的民主参与。

三、新媒体时代的公共空间挑战1. 谣言和虚假信息:在网络空间,虚假信息和谣言很容易传播,而且很难辨别真伪。

这给公共空间的信息传播带来了挑战,需要人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媒体素养。

2. 筛选算法和信息封闭:大型科技公司的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喜好和偏好筛选展示的信息,这种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可能导致信息的封闭和窄化,削弱公共空间的多样性和广度。

3. 网络不平等:虽然互联网覆盖范围广泛,但在一些地区和群体中,网络接入和使用技能的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会导致社会中一部分人的声音无法被听到,限制了民主参与的广度和公正性。

四、在新媒体时代,公共空间对民主参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网络空间的开放和自由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发表观点、表达诉求,使得民众在公共事务中的参与变得更加广泛和直接。

虚拟社区名词解释

虚拟社区名词解释

虚拟社区名词解释虚拟社区指的是一个虚拟的社交网络空间,它是由一群人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的社群。

这个社群中的成员可以在虚拟社区中交流、分享信息、合作解决问题、建立关系等。

虚拟社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网络连接:虚拟社区通过互联网连接成员,使他们能够跨越地理限制进行交流和互动。

成员可以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访问虚拟社区,随时随地参与其中。

2. 感知共同体:虚拟社区的成员之间通过共同的兴趣、目标或活动而产生联系,形成一种共同体感。

成员在虚拟社区中可以找到与自己相似的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

3. 虚拟身份:在虚拟社区中,每个成员都有一个虚拟的身份,可以选择使用真实姓名、化名或代号。

虚拟身份可以保护隐私,同时也可以让成员表达自己的独特个性。

4. 实时互动:虚拟社区提供了即时通讯的功能,使成员能够实时地进行交流和互动。

成员可以通过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沟通,使交流更加丰富和灵活。

5. 多样化内容:虚拟社区中的成员可以共享各种形式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成员可以发布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知识经验、提供帮助等,从而为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虚拟社区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论坛、社交网络、博客、微博、在线游戏等。

不同类型的虚拟社区有着不同的功能和特点,满足不同成员的需求。

虚拟社区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交流和连接的平台,使成员能够扩大社交圈子、获取信息、找到共同兴趣的人等。

虚拟社区也可以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加速问题的解决,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虚拟社区还可以成为人们学习、娱乐和放松的空间。

然而,虚拟社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虚拟社区的成员数量庞大,信息量巨大,管理和维护虚拟社区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同时,虚拟社区也容易出现网络欺凌、隐私泄露、信息滥用等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

总的来说,虚拟社区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网络形式,在改变人们的社交方式、提供便利性和丰富性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责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虚拟公共空间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1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虚拟公共空间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13
2008年 序号 1 2 3 4
科研热词 网络民主 网络文化 权力的分解 权利的开放
推荐指数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科研热词 赛博空间 资源诅咒 虚拟水 空间递归面板数据模型 知识公共 服务共享空间 成因 情感贫困 当代中国大学生 对策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公共图书馆 传导机制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科研热词 转变 资本内在矛盾 资本 网络 组织间网络 空间资本化 环保ngo 法治职权 民族自治县 文化实践 政治生态环境 政治文化 政府经济职能 微博 同质性原则 合适性原则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科研热词 非中性作用 转变 职能 网络虚拟公共空间 网络民意舆情 网络政府 网络合作治理 网络化 法团主义 国际政治 内涵 公民参与 互联网 三重吸纳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பைடு நூலகம்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推荐指数 4 3 3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网络话语场新生亚文化风格转向探究

网络话语场新生亚文化风格转向探究

网络话语场新生亚文化风格转向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网络话语场是一个由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构成的虚拟社区,是人们进行言论交流和思想传播的重要场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话语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

新生亚文化则是在网络话语场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现象,通常由一群共同兴趣和价值观的人组成。

这些亚文化群体在网络上聚集在一起,共同创建和传播符合他们特定审美和情感需求的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圈子。

在这样一个充满多样性和包容性的虚拟空间中,新生亚文化风格也在不断演变和转向。

这种转向是由多种因素推动而产生的,包括社会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创新以及用户需求的变化等。

这种转向不仅会影响到亚文化本身的发展轨迹,也会对整个网络话语场的格局产生影响。

通过对网络话语场新生亚文化风格转向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世界中不断涌现的文化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为未来的网络文化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网络话语场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文化载体,其中新生亚文化风格的转向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话语场新生亚文化风格转向的探究,深入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揭示网络话语场的定义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分析新生亚文化的特点,探讨其与传统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接着,探讨网络话语场新生亚文化风格转向的原因,例如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对其影响;然后,分析转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比如对文化认同和社会关系的影响;展望新生亚文化风格转向的发展趋势,探讨其在未来可能呈现出的变化和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探讨,有望进一步了解网络话语场新生亚文化风格转向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网络话语场的定义网络话语场是指在网络空间中人们进行交流和互动时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规范和特征的语言环境。

关于网络时代的“拟态环境”

关于网络时代的“拟态环境”

关于网络时代的“拟态环境”【论文关键词】网络拟态环境传统媒介民众【论文摘要】人们借助大众传媒所营造的“拟态环境”来了解和认知世界,并据此对自身的行为做出调整。

在网络时代,网络媒介也参与到构建“拟态环境”中,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生态,并由此引发了“拟态环境”的变局。

本文探讨了网络营造“拟态环境”的机制,分析“拟态环境”的变化。

一、引言现代环境巨大和复杂,人们由于实际活动范围、精力和时间有限,不可能对外部环境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感知范围之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传播渠道去了解。

但媒介对现实环境并非完全“镜子式”的摹写,人们只能透过媒介所构建的“拟态环境”来对现实的社会环境做出反应。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论及了“拟态环境”的问题。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迅速普及,网民数量日增,而且人们对媒体的依赖逐渐从传统媒体倾斜到网络媒体上来,网络正迸发出巨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强度。

构造“拟态环境”不再仅是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大众媒介,网络也参与其中。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说:“人们居住在一个洞口向光的地下洞穴之中。

他们在童年起便被羁绊于洞口,背对洞口,无法回视,只能看到面对他们的洞壁。

在他们背后,燃烧着一团火焰。

一道低矮的墙则横亘在人与火焰之间。

还有一些人手持道具,在矮墙上往来行走,如同演木偶戏,而被羁绊的人只能看到被火光映在洞壁上的他们自己的影子和那些幢幢而动的控制他们的人的影子。

”① “今天的大众媒介既是权力的工具,又是权利的源泉。

它是柏拉图之洞中被舞弄的道具,又是可以将人们的影子投于洞壁的火光”。

②相对于传统大众传播方式,网络媒体构建拟态环境的手段先进,受众了解信息渠道更加畅通和多元化,更重要的是,受众在网络传播拟态环境的解读方面所具有的能动主体地位被空前提升,并借助于传者技术手段和相应的角色变化,参与了新的拟态环境的构建。

也就是说,“洞穴人”不仅可以更加多方位地审视墙壁上的影子,还有可能转身跨过洞口的羁绊,直视那些手持道具导演戏剧的精英们,甚至拥有属于自己的道具。

虚拟社区的影响

虚拟社区的影响

虚拟社区的影响:一个营销视角徐小龙2010-11-17摘要:虚拟社区改变了市场交换方式,对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营销策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虚拟社区提供了一个便利的购物和交易平台,降低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消费者的讨价还价力量,增强了消费者的相互影响。

虚拟社区是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的信息源,也是一种有效的分销渠道,虚拟社区使企业歧视定价难度加大,并且直接影响企业的促销效果。

企业既要从战略上审视虚拟社区的价值,又要从战术上挖掘和利用虚拟社区的营销功能。

关键词:虚拟社区,消费者行为,企业营销,营销功能一、前言在web2.0技术的推动下,以聊天室、公告栏为主要形式的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迅速发展。

虚拟社区具有匿名性和互动性的交流特点,可以满足个性化的思想表达,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因而吸引着数以亿计的网民,成为互联网上网民互动沟通的重要平台。

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年度风云人物”的殊荣授予“YOU(你)”,标志着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由“YOU(你)”所主导的虚拟社区时代。

近年来,我国虚拟社区的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调研数据显示,在中国中小网络社区中,39%成立于2009年,30 010成立于2008年,12. 6%成立于2007年,近三年成立的社区网站累计占社区网站总数的81.6%。

从门户到行业网站,从地区门户到个人站点,80%以上网站均拥有独立社区。

我国使用虚拟社区的网民不断增加。

2010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有31.5%的网民经常使用论坛和BBS等形式的虚拟社区,虚拟社区的用户规模达到1.323亿人。

显然,他们是一个庞大的消费者群体。

Armstrong和Hagel是最早关注虚拟社区商业性应用的学者,为了“让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及企业家知道虚拟社区在联机市场上创造价值的能力”,他们在1996年出版了《网络利益》一书,声称“是讲述这种商业潜力的时候了”。

信息时代人际交往的新特点

信息时代人际交往的新特点

信息时代人际交往的新特点【摘要】: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网络逐步成为时代的标志与特征,网络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加深。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传统交往提供了一种新的通信介质,带来一种全新的交往方式。

由于网络交往的独特性,与传统交往方式相比,这种虚拟交往方式的出现,提高了人们交往的效率,扩大了人们交往的范围,拓宽了人际交往的新领域,极大地增强了人们交往的互动性和多层次性,但它常常是以人们道德关系的松散和疏离为代价。

网络社会的人际交往已经突破了传统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内涵。

这种新的交往方式对现实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围绕网络时代人际交往产生的社会问题展开论述,以此为基础平台,通过分析网络时代人际交往实践的现状,从理论分析到现实思考,多层次、多角度考察和分析主题,并结合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以及哲学、传播学、交往行为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侧重从社会学角度对网络交往中出现的社会化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众多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网络交往基本形式、主要特征、网络时代人际交往方式的转变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化问题进行梳理阐述和对比分析。

立足于研究当前我国有关网络交往产生的社会问题,深挖其根源,根据网络社会人际交往的特点与类型,将归结点定位在探寻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对策思路上、并试图探讨解决网络交往社会问题方法与对策,发挥其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网络信息社会网络交往社会化因特网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刻地改变人类现代社会和生活,特别是改变了人际互动方式,为现代人的人际交往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空间。

因特网使整个地球变成一个小村落,为人们在更大范围内择友、交往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平台。

但随之也引发了一系列包括经济、安全、黄毒等问题,人性最朴素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日益受到冲击和挑战。

因而,在计算机网络成为或即将成为人类不可摆脱的一种生活方式时,人类就有责任关注网络行为,关注网络发展,关注人类自身发展。

新媒体概论重点

新媒体概论重点

新媒体概论重点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填空:1、手机越来越成为一个移动的数字终端平台,在20世纪末开始被定义为“第五媒体”.2、美国传播学者哈特在对媒介进行历史性考察时,把历史上依次出现的媒介系统分为示现的、再现的、机器的三类媒介系统.3、加拿大政治经济学家英尼斯从时空偏向的角度考察媒介,提出了媒介的时空偏向理论,将媒介划分为偏向时间的媒介、偏向空间的媒介.名词解释:戈夫曼的情境决定论:将人们的社会生活同戏剧进行类比,他认为人人都在不同的社会舞台上扮演大量不同的角色,在每位或每群观众成员面前显示自己的略有不同的“变体形式”.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行为举止可分为两大类:“在前台的行为”和“在后台的行为”.合适的在前台的行为代表担任某一社会角色的人按其所扮演角色的社会规范应有的行为.而在后台的行为则会放松自己,进行排练,制定进一步表演的策略,并就他们在前台的行为开玩笑.电视人:日本传播学者林雄二郎在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中,将印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代人加以比较,明确提出了“电视人”的概念.所谓“电视人”,指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这一点,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由于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媒介依存症容器人:“容器人”是日本传播学者中野牧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描述现代人的形象时提出的.“容器人”是指在现代的大众传播环境尤其是以电视为主体的传播环境下,人们的内心世界犹如封闭的容器,他们是孤立的,封闭的.他们为了打破这种孤独的状态也希望与别人接触,但是这种接触只是容器外壁的碰撞,并没有内心世界的交流,因为他们并不希望对方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保持一定的距离成了人际交往的最佳选择.“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 该概念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成过程的影响.梅特卡夫定律:梅特卡夫定律是3Com公司的创始人,计算机网络先驱罗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的.其内容是: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梅特卡夫定律是一条网上资源的定律,该定律由新科技推广的速度决定,所以网络上联网的计算机越多,每台电脑的价值就越大.新技术只有在有许多人使用它时才会变得有价值.使用网络的人越多,这些产品才变得越有价值,因而越能吸引更多的人来使用,最终提高整个网络的总价值.梅特卡夫定律常常与摩尔定律相提并论,如果说摩尔定律是信息科学的发展规律,那么梅特卡夫定律就是网络技术发展规律.电子乌托邦: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语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新的传播技术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度,是一种认为网络可以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的倾向思想.单方面的认为当代大众传媒会因其传播渠道的双向性和网络的实时互动性能够带来民主和自由;因大众传媒的监督功能和现今受众的舆论压力能够带来人性和道德的发展,从而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的乌托邦式期待.而这种观点是片面.在大众传媒大战的今天已经成为了一种与社会制度和文化紧密相连的大型社会信息系统,而对于这样一个强大的系统会发挥什么作用在于使用者和管理者,在于具体的历史和社会条件.“电子乌托邦”思想是建立在对新媒介某些技术特性的期待的基础上的.例如,有的学者认为,电子传播网络的双向性使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它将改变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受到传播者支配的局面,使传播过程变得更加平等,而这种平等也必然带来社会关系的平等;有的学者认为,新媒介技术将保障每个人自主发表言论的权利和机会,并形成“真正的观点的自由市场”.但是,单纯的技术上的可能性并不能必然保证理想的社会形态的出现,而是需要更加复杂的社会条件.数字鸿沟:最先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于1999年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定义: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指的是一个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这种差距,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数字鸿沟现象存在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产业与产业、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成为在信息时代突现出来的社会问题.商业模式:就是能够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盈利能力的模式,是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成过程、产出方式和管理控制的系统构架和方法.在分析商业模式过程中,主要关注一类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供应商、其他合作伙伴的关系,尤其是彼此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商业模式有时也称盈利模式,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变动的市场环境中做出适应的变化.人肉搜索:“猫扑mop”网首创的一种搜索方式,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机器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和百度的利用计算机搜索技术搜索不同的是,它更接近于“爱问”、“知道”一类的提问回答网站.它与机器搜索相对而言的另一种搜索信息方式,是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实际上就是通过其他人来搜索自己搜不到的东西,与知识搜索的概念差不多,只是更强调搜索过程的互动而已.搜索引擎也有可能对一些问题不能进行解答,当用户的疑问在搜索引擎中不能得到解答时,就会试图通过其他几种渠道来找到答案,或者通过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寻求答案.“人肉搜索”是该网上经常有人发帖提问,并用“猫扑”网上的虚拟货币mp,“猫皮”来奖励提供信息者.网友看到帖子后就会去寻找线索,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亲身经历、道听途说甚至冷嘲热讽来回答问题,然后把找到的答案回帖邀功,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人肉搜索引擎机制”.人肉搜索易导致语言暴力,争议较大.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这些恶语相向的文字,往往是一定规模数量的网民们,因网络上发布的一些违背人类公共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触及人类道德底线的事件所发的言论.其表现形式有: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等.简答:新媒体的构成要素:1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2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3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4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5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新媒体的主要特征:1交互性与即时性.新媒体的传—受双方交流密切,整个信息传播过程在双方交流互动的情境中形成.新媒体的传播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即时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是几乎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随时随地接发信息.2海量性与共享性.互联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其海量信息几乎无所不包,信息量理论上可以做到无限量.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不受时空限制,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得到信息.3多媒体与超文本.网络媒体兼容文字、图表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和发送信息.与传统的文本形式不同,网络媒体是多媒体,是以结点为单位的超文本呈现.4个性化与社群化.新媒体通过网络传播可以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受众可以自由选择信息接收时间、地点和方式,获取所需信息内容,传者也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专门的信息推送服务.网络上的人们大多是“群居”,他们形成一些牢固的人际互动网络,共同活跃在虚拟空间的各个角落.浅阅读的特征:1浅阅读产生的背景是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爆炸2浏览式娱乐式阅读成为浅阅读的重点特点,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成为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的主要形式3浅阅读的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4浅阅读的过程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混合媒介文化特征:124小时不间断的报道状态使新闻永远处于待续状态2新闻源支配新闻界3不再有“守门人”4论断压过报道5“一鸣惊人”的心态彭兰在从新一代电子报刊看媒介融合的走向一文中,对媒介融合在各个方面所带来的传媒业变革进行了阐述:1业务形态融合—多媒体日益兴起2市场融合—产品相互嵌入、多元组合3载体融合—发行渠道的“合”与接收终端的“分”4机构融合—更高层次的再分工论述新媒体读公共领域的重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的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德裔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的,之后熊彼得、布鲁纳和杜威等人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过此问题.哈贝马斯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介乎于国家与社会即国家所不能触及的私人或民间活动范围之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地方,它凸显了公民在政治过程中的互动.公共领域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它作为介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一部分,立足于不受公共领域管辖的私人领域,却又跨越个人和家庭的藩篱,致力于公共事务.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存在的构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由私人组成的公众.他们具有独立人格,能够在理性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展开辩论;2拥有自由交流、充分沟通的媒介.因为媒介是信息的载体,决定着信息的流量.单向的非沟通媒体将导致信息的匮乏和意义的缺失,在此基础上私人的“独立”与“理性”也就失去了意义;3能够就普遍利益问题自由辩论、充分交流,进行理性批判达成共识,形成公共舆论.1、公共领域的“再封建化”:新媒体逐渐成为公共领域的实现载体,不但影响了公共领域的结构,又统领了公共领域,既汇聚着无数个体,同时也起了组织社会的作用.随着国家和社会的逐渐融合所出现的结构转型,新闻报道转变为文化思想传播,意识传播传播到商业盈利,媒体的公共品格逐渐让位于商业广告,媒体的公共话语空间逐渐丧失.媒体假借公共舆论的外衣传播伪公共话语的现象成为常态.一个重新政治化的社会领域摆脱了“公”与“私”的区别,消解了原本属于私人领域的自由主义公共领域,理想的公共领域全盘瓦解,这种情形与封建社会会晚期有类似之处,故哈贝马斯称之为“再封建化”.2、新媒体语境下的公共领域的重构: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崛起,网络和移动传播使公民成为记者变为可能,公民新闻随之产生.公民新闻的兴起,为公共领域的重构找到了一条实现路径.公民新闻的兴起,不仅形成了新的公共领域,而且促使传统媒体不得不拓宽资源取向,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采集新闻,包括鼓励公民提供新闻和向公民购买新闻.同时,传统媒体也越来越重视网络公共空间上的公共舆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传统媒体公共领域的重构.公共领域在传统媒体中被侵蚀的原因:传统媒体的“点到面”传播让“公众”成为了“大众”;传统媒体的“守门人”规则否定了“自由交流”的初衷;传统媒体的商业化浪潮吞噬了“理性批判”原则.3、电子乌托邦: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网络虚拟社区产生,也随之产生了新型的公共领域形态.网络等新媒体构建的公共领域只是一种相对的公共话题空间,掌握网络技术的人与没有掌握网络技术的人之间会形成新的等级,匿名性使得网络虚拟社区抛弃许多“理性的道德”而混乱、随意不负责任.材料分析——新媒体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产业链——利益相关方、利润区价值链——上中下游企业、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价值链、运营链盈利模式设计三个层面:1以关系关注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2以竞争与对手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3以客户顾客需求发现和满足为中心的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规模经济薄利多销、摊薄;二次售卖长尾理论与微内容——新媒体经济——广告盈利、销售盈利线上线下、渠道|平台盈利、增值服务盈利.B2B:Business To Business 、B2C:Business To Customer、C2C:Customer To Customer信息中介、交易中介、支付中介。

论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中的公众参与和关系结成

论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中的公众参与和关系结成
创建 和改造 。如今 的互联 网试图模拟人 息高速公路计 划” 向人们所展 示的美好 控制 ,政 治力量的干预 ,而不再成 为民
类 现实生活 的方 方面面 ,拓 展着人们 的 前景之一就是 电子 民主或数字 民主 ,其 意 的 自由表 达空间 。互联 网诞 生以后 , 网络生活空 间。如果说 电视 造就 了 “ 容 宣传力 图使人 们相信信息 高速公路为人 研究者则将 目光投注到互联 网在构 建公
享 的同时 ,会形成 一定 的社 会关系 ,网 H a b e r ma s ) 提 出的一个 重要 概念 ,在 哈 责任 的一种 有益追求 。从互联 网的发展 络社 会的存在 首先 表现为它 是一个能够 贝马斯看来公共 领域是 “ 我们 生活的一 历史 来 看 , 网民参与 网络 公共 空 间活
锋 ;第三 ,系统地和批判性地 检验政府 对 话讨 论 的 空 间 ,并符 合 公共 领 域公
公 共领 域 ” 的 首要 任 平 、公开的原则 。 相较于现实社会 中的公 民参与 ,网 的政 策 是这 种 “
奢 l 嘲知饵 2 0 1 3  ̄ . - 第o 5 期 5 3
新 媒 体
器人” 的时代 ,那 么互联 网则使 人们 们提供 的广泛 的服务将赋予公 民更大 的 共领域 中的作用问题 。香港 中文大学新 开 始认识到 ,网络使 自己与他人有着越 权利 ,使普通 公 民能够有机会 参与社会 闻与传播学 院苏钥机等人在对 比了哈贝
来越 多的 、千丝万缕的相互关联 。
参与和关 系结成的 演化逻辑 ,为 了解现代 公 民社会的 网络景观提供理论参照 。 【 关键词 】网络 ;公共话语 空间 ;公众参与 ;关 系结成
在互 联 网技术 的不 断创新和人类 日
络 “ 公共 ”空间的去 中心化 、匿名性 、

论虚拟社区中的互动仪式链

论虚拟社区中的互动仪式链

论虚拟社区中的互动仪式链一、概述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虚拟社区作为新兴的社交现象,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社区以共同的兴趣爱好、文化认同或特定目标为基础,通过网络平台集结、交流和互动。

在这种背景下,探讨虚拟社区中的互动仪式链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维系着社区的内部关系,还推动着社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互动仪式链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提出,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理论之一。

该理论从涂尔干的宗教仪式研究和戈夫曼的符号互动论中汲取灵感,关注微观场合中的人际互动,并将宏观社会类型视为微观互动的后果。

柯林斯认为,通过动态的互动仪式过程,微观和宏观层面得以串联,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现象解释框架。

柯林斯的理论以行动者在场的互动为前提,他本人也对其理论在虚拟社区中的适用性表示怀疑。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意义上仅限于行动者在场的互动场景得到了延展,这种不在场互动呈现出许多与传统在场互动不同的特点。

我们需要对互动仪式链理论进行修正,以适应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

本文通过对虚拟社区中互动形式的考察,借鉴吉登斯对现代性的相关分析,试图对柯林斯的理论模型进行修正。

我们关注虚拟社区中互动仪式链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及其对社区发展的影响,分析虚拟在场网络粉丝社群的互动仪式链,揭示其如何通过互动仪式链实现信息的传递、情感的共鸣和身份的认同。

同时,我们也关注互动仪式链对粉丝社群凝聚力的提升和对社群文化的塑造作用,以期为虚拟社区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1. 虚拟社区的定义与特点虚拟社区,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其概念最早由Rheingold 提出,他将其描述为“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

虚拟社区,亦称为在线社区或电子社区,为有着相同爱好、经历或专业相近业务相关的网络用户提供了一个聚会的场所,方便他们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

《众声喧哗》书摘

《众声喧哗》书摘

导语:如果说19世纪见证了货物传送的成本下降,20世纪见证了劳动力流动的成本下降,那么21世纪将要见证的是,思想和信息的传递成本会急剧下降。

个人化的内容、个人化的体验、个人化的服务人们对这些传播方式的是与非尚在争论不休,但无可怀疑的是,越来越多的政治话语将以新的传播方式出现,这意味着一种更加人性化、两级化和充满争议性的对话,公共事务和繁复的私人意见在紧张的、快速流动的媒体中缠绕在一起,难解难分。

网络政治学→1.网络空间中的政治问题,如网络空间是私域还是公域?网络空间中权力归属于谁?何为虚拟空间?2.网络与政治的关系,即网络技术对真实世界政治的影响。

在网络技术的作用下,直接的政治参与是否成为可能?通过网络传播信息对传统政治管理组织体制有何影响?网络如何进一步促进自由和平等的政治生化的发展?李普曼《幻象公众》公众现在成为了一种幻象。

现代社会迷于暴露,这种爱好被媒体和我们已经习惯的监视行为所滋养。

共有媒体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生产率悖论:到处都可以看到计算机时代,只有生产率统计除外。

贝尔预测:一旦步入后工业社会,便会回到政治哲学的根本问题上。

也就是说,实现了物质极大丰富的工业社会,会带来诸多多元性问题,如教育、运输、福利、城市规划、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医疗等,为了解决问题,政治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当我们在讨论新媒体的政治后果时,必须考虑新的社会分层因素,因为在网络论域中的活跃人群主要由白领构成。

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是高度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在不影响其平衡的情况下更易于创新。

虚拟的数字文化的特征:无时间的时间和没有固定空间的空间,身处“结构性的精神分裂条件”中,人们丢失了自我感。

鲍德里亚《媒体意义的内爆》:符号和信息的激增使得所有内容相互抵消,这一过程导致了意义的崩塌和媒体与现实区分的瓦解。

在媒体讯息无处不在的社会里,意义发生了内爆变成了没有内容的噪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动 +将 ” “ 的实现 义就逐渐落 到 了“ ” 将 字上 , “ ” 使 将 失去其 词汇
意义而虚化 。所 以 , 动词 “ 虚化 的条件 , 将” 一是 动词“ ” 将 用法 的扩
大, 二是 “ +将” 动 表达 的常是一种实现了的动作 。 我们看 到 ,将 ” “ 由动词而虚化经历 了一个逐渐变化 的过程 。但 是这种 演变与 人仃 的认 知是分 不开 的 , J 从认 知语法 角度 出发 , 通过 隐喻类 推和转喻分析 , 我们可 以清楚 的看 到“ ” 将 字虚化 的历程 。而
第二个动作实现 。所 以,动 +将” “ 表达 的常是一种 已实现 了的动作 。 而在 “ +将” 动 结构 中 ,将 ” “ 又永远处 于后一项的位置 。在发展过程
芜影 又分将。( 姚合《 欲别》 在“ + ” 构中 ,将 ” ) 动 将 结 “ 发生虚化的契
机 是进入 “ +将 ” 动 结构 的动 词与动 词 “ 词义相 似或 隐含有 “ 将” 携
带、 ” 挟持 的语义 ,将 ” “ 的词义 开始赘余 , 随实词义的减退 , 将” 伴 “ 的
动词性也 消失 了 , 由一个连 动结 构中处于并列地位 的动词变成 一个
依附性的动态助词。 “ 的本 义为 “ 将” 扶持 、 助 ” 在本 义的基础上 再加上 一 个趋 向 扶 , 一
补 语 , 可 以 引 申为 “ 进 ” 在 这 个 同 义 里 边 本 身 隐 岔 r一 个 前 行 又 扶 ,
成, 笔者选取 了诸 多新媒 体形式 中最具有开发价值 的形式之一
传 播 内容 、 播 对 象 、 播 效 果 不 同 程 度 的 影 响 和 改 变 。 传 传 关键词 : 拟社 区 虚 虚拟 受众 用 户 制 作 内容 公 共 领 域
虚拟 社 区为例 , 究新媒 体对整个传播过 程 中的传播 者、 研 传播 媒介 、
个集合 体中 , 人们 经常讨论 共 同的话题 , 成员之 间有情感 交流 并形
但“ 这种 ‘ ’ 将 字……不是处置式” 将 ” 。 字之前 的动词 , 晋时主要 魏 是与 “ 字 近义 的 ( “ ” , 隐含有 “ 带” 将” 如 持 )或 携 义的 。这 样 就使 得
“ ” 将 对前面动词 的依 附和与前面动 词词 义的重合 , 弱了它 自身 的 减
以及 电子邮件 、 闻群组 、 新 聊天室或论 坛等方式组成一个 社群 , 让参 与 该社群 的会员彼此之 间能借此进行 沟通 、 交流 、 分享信 息。【 象
点来描述 , 虚拟社 区可 以被设想成一个小 城镇或一个大城 市里的小 社 区构 成 的有 形 邻 里 。 成 立 于 18 9 5的 “ 球 电子链 接 ” L 全 WE L ( OL A T E T N CLN 是 一个在线的 电子公告 板系统 WH EE R H L C RO I I K) ( B )它是 历史最 悠久也是最有名的虚拟社 区。 BS, 在中国 , 虚拟社区
虚 拟 社 区 : 构 电子 公 共 话 语 空 间 建
■南师 范大学 新闻与传 播学 院
内容摘要 : 随着数 字技术 、 网络技 术和其他新媒 体技术 的发展 , 传播媒介发 生 了重大变化 , 传播媒介 多通路 、 多平 台的 态势基 本形


成人 际关系的网络。” 也有人指 出虚拟社 区是指一群有个别兴趣 、 喜 好、 经验的人 , 或是 学有专精 的专业人士 , 通过各种形 式的 电子 网络
区的 出现 , 以 19 年 3 大型个 人社 区网站 “ 祠胡 同” 是 98 月 西 的创 办
和 19 9 6年创 办于美国硅谷 的“ 全球华人虚拟社会 区” 为标 志的。
二 解 构 传 统 单 一 的“ 把关 人 ”
博客( l )个 人空 间 、N 交友 等虚拟社 区创造 了一种全新 的社 会 B g、 o SS
动词性 。而在下列句 子中“ 字 的作用 似乎 比助词更 虚一些 , 乎 将” 似 变成 了一 种后 缀 , 没有什 么实际意义 了。如 : 红芍 药花 虽共醉 , 绿蘼
两种形式 的“ ” 将 正是助词“ 形成的近源 。 中的“ + ” 两个 将” 其 动 将 有 特点 : 一是后而常常带 有趋 向动词 , 二是不带趋 向动词 时 , 常常用 于 连动式 中。趋 向动词从 与动词的语义关 系上看 , 也可 以认 为是动作 的结果 。而 “ + ” 为连动式 的前 一项 , 动 将 用 常表示第一 个动作先于
的动作 和动作正 在实现的过程 。这里“ 有 一个核心意 义是 “ 将” 带来
人, 只有符合 群体规范 或把 关人价值标准 的信 息 内容才能进 入传播
的渠道 。” 在传统媒 体的传 播时代 , 传播 者被称 为“ 把关 人 ” “ 、 守门 动词 , 常单独充当句子的谓语动词 。魏晋南 北朝 时 , 经 由于双音趋向
常常出现于 同义复 词中 , 唐代则进 一步出现于连 动式 谓语 中。而这
随着新媒体时代 的到来 , 人们拥 有了一个超越 时空限制 的互 动
空间 , 这不仅是通信技术上的变革 , 更是传播方式 的革命 。在这场变
革中 . 人的选择权 和话语权 空前 强大 , 个 论坛 ( B )贴吧 、 B S、 校友 录 、
是 由 B S和新 闻组起 步的。 B 杜骏 飞认 为 , 规模 的 、 成 应用意义上的社
文化甚 至一种 生活方式 , 网络新媒体进人一个“ 区生存 时代 ” 社 。

虚拟社区——新媒体时代的“ 力股” 潜
14 年 , 国社 会心理学家卢 因在《 97 美 群体 生活的渠道》 一文 中首 次提 出“ 把关 人” 概念 , 他认 为 :在群体传 播过程 中存在着一 些把关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 9 4年英 国学者霍华德 ・ 雷哥德在 其《 虚拟社 区》 书中首先提 一 出“ 虚拟社 区” 的概念 , 为其 是“ 认 互联 网上 出现的社会集合体 , 在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