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说:第九章 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介绍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介绍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一般指以中国汉族传统服饰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文化形式。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重要、最突出的部分,也是中国服饰文化发展变化的重要基础。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文化意识以及审美特征,而且反映了民族特色的穿衣风格,习俗习惯,还反映了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发展水平。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主要特点在于:服饰有着很强的民族性,不仅体现着传统的文化价值,而且多变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的穿衣风格受到地域、气候及社会习俗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格。
二、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传统服饰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身份象征和风俗习惯,不仅反映着政治、经济、宗教等客观条件的变化,也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及民族文化精神的活性。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穿衣习俗、文化意识以及审美观,还反映了政治、经济、宗教等客观因素的变化。
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史不断演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饰体系,即以礼服、工作服、日常服饰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文化。
从古代至今,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化受到地域、气候及社会习俗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格,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中国古典服饰文化。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汉族传统服饰为主,但也受到蒙古、满族、藏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
自元代以来,它以定型的服饰形式发展壮大,内容亦多变,影响了许多地方,表现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非凡风采、优雅气质与无穷魅力。
随着社会发展,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也不断演变,逐渐形成多元化的服饰文化体系,传承着服饰文化的浓烈传统气息,也滋养着国人的生活情趣。
中国服装文化
中国服装文化中国古代服装是指中国古代的各种衣裳、冠帽、鞋袜等服装,在世界上自成一系,其结构与款式随着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发展而逐渐变化。
通过对古代服装的研究,可以认识历代人物的风貌。
下面我将按照朝代的发展,对我国服装文化演变一一介绍。
我们所说的汉服主要发展是在从夏商周三代到明朝这段时间。
而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中原地区。
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传统服饰制度,由于满族贵族的“剃发易服”、“十从十不从”、“留头不留发”政策以及大量的屠杀汉民,造成了中国传统的衣冠的消亡。
这种屠杀式的变革,是中国传统服制的唯一一次变态式的发展,是历史上唯一一次明显的突变。
所以单独陈列出来介绍。
最后是近现代的。
首先是远古时期,(按照PPT的文字介绍就好)夏商与西周时的衣着无实物存世,这些都是按照出土的玉、石人像临摹出来的。
夏朝:夏朝是占木德而成天下,尚青色,故服饰用青色,也就是黑色。
其服饰带有鲜明的宗教信仰色彩,其中上衣代表天,因为天在未明时为玄色,故上衣用玄色,下裳象征地。
商朝: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
其服饰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设计为紧窄的样式,长度齐膝。
虽然商代服饰的基本形制趋同,但实际上商朝的服饰还是具有相当严格的等级制度的,比较高级的染织品、刺绣品及装饰品都由奴隶主阶级享用,而底层的民众只能穿麻布以及与麻布或葛布制成的编织物。
花纹,颜色的使用都划分等级。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当时相对于原始经济而言的繁荣和技术进步密切相连。
正是由于当时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才有可能为社会提供众多的服饰资料,统治阶级才能择其优者自用,而弃其劣者予贫民,这就给后代的等级制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周朝: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
那时的常服还是上衣下裳为主流,只不过袖日趋发展变大,形成大袖,衣裳也逐渐变宽。
西周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了,物质明显丰富起来,社会秩序也走向条理化,有了规章制度。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ppt课件
比较瘦俏的背子,衫襦,云肩等,下穿多褶裙,头上一 般梳顶心簪。后来受蒙古族妇女服饰的影响,穿一种黑 褐色粗布或绢做的左衽、窄袖、腰束大带的长袍的人渐 渐多起来。
42
元代贵族服饰
元代服装大量用金,超过 以往历代。织物加金,早在秦 代以前就已出现。至于汉族服 饰上得到运用,时间大约在东 汉或东汉以后,而且主要在宫 廷中使用。直到魏晋南北朝以 后,服饰织金的风气才在全国 范围内普及。
经典《礼记》的《深衣》篇,狭义
概念上是一种特定服饰款式的名称,
其上衣﹑下裳分开裁剪并缝合到一
起,并有一定的制作规范。按《礼
记•玉藻》记载为古代诸侯﹑大夫等
阶层的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
礼服。我国古代最早的服装之一。
广义上的深衣概念指的是所有符合
“被体深邃”特点的汉族传统服饰。
唐代马周稍改其制,于其下著襕及
30
辽代北班服饰
辽代北班服饰: 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然,上下同制。
服装特征,一般都是左衽、圆领、窄袖。 颜色比较灰暗,有灰绿、灰蓝、赭黄、黑绿等 几种,纹样也比较朴素。贵族阶层的长袍,大多比较精致, 通体平锈花纹。龙纹是汉族的传统纹样,在契丹族男子的 服饰上出现,体现了当时两民族的相互影响。
裙,名为襕衫,唐宋士人多服襕衫。
3
深 衣
《四库总目提要》
深衣是起
源于虞朝
的先王有
虞氏,
把衣、裳
连在一起
包住身子,深衣解:一卷/(清 休宁)戴
分开裁但 震撰.—影印本.—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2
是上下缝
4
深衣通俗地说,
就是上衣和下
裳相连在一起,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介绍:
1.汉服: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起源于商周时期,历经汉、唐、宋、明等朝代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服的特点是宽松、舒适、典雅,注重面料和绣花工艺的精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2.唐装:唐装是唐代时期的传统服饰,以其宽松、华丽、大气的特点而闻名。
唐装的特点是宽袍大袖、高腰束腰、色彩斑斓,常常用金线、银线、珠片等装饰,体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与开放。
3.旗袍: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的一种,起源于清朝时期,是满族女性的传统服饰。
旗袍的特点是紧身、修身、高腰、开叉,体现了女性的曲线美和优雅气质。
4.中式礼服:中式礼服是中国传统婚礼、宴会等场合的传统服饰,包括龙袍、凤袍、唐装、旗袍等。
中式礼服的特点是华丽、庄重、典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贵与典雅。
总之,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创新,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汉服文化知识
汉服文化知识汉服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体现。
汉服文化的知识包括服饰的种类、设计和使用等方面。
汉服是指中国古代汉族人民所穿的服装。
它起源于汉代,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发展和演变。
汉服的种类繁多,包括衣、裳、裙、袍等。
其中,男子的常见汉服有衮、褂、袍等,而女子的常见汉服有襦、衫、裙等。
汉服的设计注重对称和平衡的原则,追求简洁、雅致的美感。
汉服的使用有一定的礼仪规范。
在古代社会,汉服的穿着和使用与个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密切相关。
例如,贵族和士人在重要场合会选择华丽的汉服,而普通人则穿着朴素的汉服。
此外,不同季节和场合也有不同的汉服着装规范。
例如,在春季和秋季,人们会选择轻薄的汉服,而在冬季则会选择厚重的汉服。
汉服文化还包括对服饰的细节和配饰的重视。
汉服的细节处理非常考究,包括领口、袖口、腰带等部位的装饰。
此外,汉服的配饰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如发饰、首饰、腰饰等。
这些细节和配饰的运用,不仅能够增添汉服的美感,更能展现穿着者的个人品味和风格。
在现代,汉服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复兴和传承。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热爱汉服,穿着汉服参加各种活动和节日。
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个人审美追求的体现。
同时,一些汉服爱好者还组织了相关的交流和分享活动,以促进汉服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总结起来,汉服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汉服的种类繁多,设计注重对称和平衡的原则。
汉服的使用有一定的礼仪规范,与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密切相关。
汉服的细节和配饰处理非常考究,能够展现穿着者的个人品味和风格。
在现代,汉服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复兴和传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热爱汉服。
通过对汉服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常识」服饰文化
「⽂化常识」服饰⽂化服饰⽂化中国古代服饰礼仪最突出的⽂化特征,就是服饰已不仅仅是服饰,⽽成为中国礼制社会的⼀种标志,历史的看中国古代服饰礼仪,已成为中国传统⽂化不可缺少的⼀种形态。
服饰作为⼀种⽂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
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化审美意识的嬗变。
⽆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不体现出中国古⼈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
但某⼀时期的审美设计倾向、审美意识也并⾮凭空产⽣的,它必然根植于特定的时代,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活中,只有将这种特定的审美意识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才能见其原貌。
中国历代服饰⽂化⼀、我国传统服装的特点汉族⾐冠源远流长汉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数最多的民族。
其历史源远流长、⽂化辉煌灿烂。
纵观⼏千年的历史,汉族的服饰,在式样上主要有上⾐下裳和⾐裳相连两种基本的形式,⼤襟右衽是其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
⾐裳连属制,古称深⾐,始创于周代。
《礼记·深⾐》注称:“名⽈深⾐者,谓连⾐裳⽽纯之以采也。
”深⾐同当代的连⾐裙结构类似,上⾐下裳在腰处缝合为⼀体,领、袖、裾⽤其它⾯料或刺绣缘边。
深⾐这⼀形制,影响于后世服饰,汉代命妇以它为礼服,古代的袍衫也都采⽤这种⾐裳连属的形式,甚⾄现今的连⾐裙也是深⾐制的沿⾰。
不同朝代、不同历史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五种正⾊在服饰的⾊彩上,汉族视青、红、皂、⽩、黄等五种颜⾊为"正⾊"。
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般是夏⿊、商⽩、周⾚、秦⿊、汉⾚,唐服⾊黄,旗帜⾚,到了明代,定以⾚⾊为宜。
但从唐代以后,黄⾊曾长期被视为尊贵的颜⾊,往往天⼦权贵才能穿⽤。
神秘的中国术服饰的原料,主要有⿇布、丝绸、棉布、⽑呢、⽪⾰等。
汉族的染织⼯艺,以其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制作精美⽽在世界上独树⼀帜、享有盛誉。
中国传统文化服饰文化
第二十四页
❖ 宋人所簪之花,有生花和宫花两种名目。王 巩《闻见近录》上记载:“故事,季春上池,赐 生花。而自上至从臣皆簪花而归。绍圣二年, 上元幸集禧观,始出宫花赐从驾臣僚,各数十 枝,时人荣之。”生花即野花,大抵随季而插; 宫花是以罗绢、通草等制成的假花。
❖ 祭服:祭祀时所穿特制的衣服。 ❖ 朝服、公服、祭服都是礼服,也称法服。与
礼服相对的是常服,也称便服、野服。 ❖ 此外,还有吉服与凶服之分。年节喜庆时着
吉服,要求华丽光鲜、整齐洁净;灾荒败亡 时着凶服,要求用缟素。表明古人对上天的 敬畏意识和忧患意识。
第十七页
❖ 四、唐宋时期的服饰文化 ❖ (一)男性 ❖ 1、敷脂熏香 ❖ 盛唐时期,男性装饰多具女性化特征。李华
❖ 2、遮羞。班固《白虎通义》说:“衣者隐也, 裳者鄣也,所以隐形自鄣闭也。”
❖ 3、悦目。《韩诗外传》:“衣服容貌者,所 以悦目也。”
第四页
❖ 除以上三个基本功能之外,随着时代的变迁 和社会的发展,服饰又被赋予了新的功能, 如政治功能。不同形制的服饰,具有不同的 等级意义。
❖ 贾谊《新书·服疑》:“贵贱有级,服位有 等,……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
❖ 文学作品中咏簪花的很多,名句如杨万里的 《德寿宫庆寿口号》“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 千官帽上开”,陆游的《简谭德称》诗“探 春苑路花簪帽,看月江楼酒满衫”等。
第二十七页
❖ 3、刺青 ❖ 刺青,又叫锦体,即在身上雕刻花纹,因为花
纹都涂上青色,故而亦称雕青。其源头当是古 代的“黥刑”;盛行于中唐以后,其目的不 外乎美观和显示英雄豪壮两点。 ❖ 最初的刺青者,大多是市井恶少或军人,所 刺内容千奇百怪,无所不有。长安有名张幹 者,左臂刺“生不怕京兆尹”,右臂刺“死 不怕阎罗王”。王力奴者,全身遍刺山水、 草木、鸟兽及亭台楼阁。
中国服饰文化
宋代服饰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发生交互影响。续资治通鉴记载:“临安府风俗,自十数年来,服饰 乱常,习为边装……”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上身穿袄、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裤。其面料为 罗、纱、锦、绫、绢。尤其是裙子颇具风格,其质地多见罗纱,颜色中以石榴花的红色最注目。褶裥裙也是当时 裙子中有特点的一种,有六幅、八幅、十二幅不等,贵族妇女着裙的褶裥更多。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不全遵周制度。七国崛起,各自独立。当时兴起的百家争鸣之风,在服饰上也各显风采。 春申君的三千食客中的上客均着珠履;平原君后宫百数。卫王宫的卫士穿黑色戎衣;儒者的缛服长裙褒袖、方履 等等。汉初服饰,与民无禁。西汉虽有天子所服第八诏令的服饰制度,但也不甚明白,大抵以四季节气而为服色 之别,如春青、夏赤、秋黄、冬皂。汉代妇女的日常之服,则为上衣下裙。
元代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服饰迥异。元朝初建,也曾令在京士庶须剃发为蒙古族装束。在元代蒙 古族的服饰图案中,龙凤纹就是吸收中原文化的产物。龙凤纹本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被历代皇家所御用。蒙 古族的服饰,以头带帽笠为主,男子多带耳环。然至元大德年间以后。蒙、汉间的士人之服也就各从其便了。妇 女服饰,富贵者多以貂鼠为衣,带皮帽。一般则用羊皮和毳毡作衣冠材料。当时的袍式宽大而长,常作礼服之用。
感谢观看
应用案例
龙袍穿戴
民族服饰
古代龙袍的穿戴
龙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此外,龙袍还泛 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唐高祖武德年间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黄色的袍遂为王室专用之服,自此历代沿袭为 制度。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兵变称帝,于是龙袍别称黄袍。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 龙数一般为9条 :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清代龙 袍还绣“水脚”(下摆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图案),隐喻山河统一。
中国服饰传统文化
时代
服饰特点
文化内涵与影响
原始社会
利用兽皮、树叶等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出现骨针、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
服饰起源,反映人类脱离动物境界、革、丝、麻;贵族穿色彩华美的丝绸衣服,奴隶、平民穿本色麻、葛布衣
服饰开始打上时代烙印,成为统治阶级“昭名兮、辨等威”的工具;服饰制度开始形成
西周
等级制度下的冠服制度确立;上衣下裳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服饰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对社会制度产生重大影响
春秋战国
深衣和胡服的出现;织绣工艺进步,服饰材料精细,品种繁多
服饰创新与民族融合同步,反映了社会变革和多元文化交融
秦汉
男子穿长袍,女子穿上衣下裙;秦始皇推行服饰统一,汉初服饰与民无禁
服饰统一反映中央集权加强,同时服饰也成为彰显个性和身份的重要方式
明代
禁止穿胡服,恢复汉族衣冠制度;服饰繁缛,等级制度森严
服饰成为彰显身份和地位的重要工具,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
清代
实行剃发易服政策,男子穿长袍马褂,女子穿满族服饰
服饰成为政治和文化的象征,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变革和民族文化的交融
魏晋南北朝
服饰创新与民族融合同步,鲜卑服装在华北地区颇受欢迎
服饰反映了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推动了服饰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隋唐
男子穿圆领胯头长袍和幞头,女子穿裙子、衬衫和霞帔;服饰色彩丰富,图案精美
服饰文化繁荣昌盛,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开放和繁荣
宋元
宋代服饰文化因政治和经济因素交互影响,元代服饰迥异于汉族
服饰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冲突,推动了服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服装文化传统
服装文化传统
服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保护身体的必需品,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体现。
不同的地域、民族和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服装文化传统,这些传统不仅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更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感的表达。
在中国,汉服是悠久的服装文化传统之一。
汉服以其独特的剪裁和绣花工艺,展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汉服不仅在宫廷贵族中流行,也深受平民百姓的喜爱,成为中国古代服装文化的重要代表。
而在印度,旗袍则是代表着传统服装文化的精髓。
旗袍的优雅和华丽,展现了印度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的尊重。
无论是在婚礼、节日还是宴会上,穿着旗袍的女性都能展现出自信和优雅的气质,成为印度服装文化传统的骄傲。
在西方,苏格兰的传统服装也是独具特色。
男性穿着苏格兰裙装和高筒袜,女性则穿着华丽的苏格兰裙,这些服装不仅展现了苏格兰人的民族自豪感,更是对古老传统的传承和尊重。
服装文化传统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
通过服装,人们能够展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传递文化和价值观。
因此,保护和传承服装文化传统,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文明的珍视。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服装文化传统,让美丽和优雅永远存在。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服饰文化PPT精选文档
历史是社会的镜子,它完全真实地反映 了社会的兴衰存亡,毫无保留地记载着 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内的生活状况;而服 装,也堪称历史的镜子。我们了解了伟 大祖国的服饰进化史,知道了服饰除满 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服饰还同社 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意识、 风尚习俗及审美观念紧密相连。服饰是 体现统的约束,她们不仅可以 穿袒露胸臂的宽领服装, 甚至穿上胡服男装,在街 上策马扬鞭,政府和社会 还允许女性享有选择配偶 和离婚的自由。
❖ 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裙、 帔,还有短袖半臂衫(套穿 在长衫外面)。最时兴的女 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 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 几乎及腋下。
36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 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 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 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 都绣上漂亮的花边。受封建礼教 的影响,宋出现了缠足陋习,称 “裹小脚”。
宋代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 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 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 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才重新兴起。其实,汉代妇女
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
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
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
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
至地。
汉代妇女襦裙
26
❖ 汉代规定,百姓一律不得穿各种带颜色的服装,只能穿 本色麻布。直到西汉末年(公元前13年)才允许平民服 青绿之衣。对商人的禁令更严。然而在服装的样式上, 似乎没有严格的制度。
衽交领,呈现出中国古代服饰的基本特 点。
9
❖ 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 度的基本形式。上衣象征天, 天未明时是玄(黑)色;下裳象 征地,地是黄色。上玄下黄的 服制就来源于对天地的崇拜。
❖ 到了周代,中国的冠服制度也 在这一时期出现。从此,衣冠 等级在服饰中有了严格的区分。 根据《周礼》等书的记载,夏 商周时代把“礼”分为五大类, 分为祭服、朝服、军服、婚丧 之服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摘要:服装是一个能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综合体,体现着人的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民族风貌和时代精神,浓缩了人类发展史和文明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服装文化的发展决定着服装的技术、服饰审美趋向等发展变化。
中华历代服饰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中国人在世界文化之林创造了独特的服饰形象。
传统服饰文化是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视觉文化的一部分。
研究服饰文化,有利于了解民族群体文化,对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服饰思想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华夏民族素有“衣冠王国”、“礼仪之邦”之称。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服饰作为一个显著标志,见证着王朝的更替,服饰的发展与其特点使得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文化与经济被全面呈现出来。
在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发展,传统服饰已经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艺术内涵的代表,同时也具有了很强的文化基础,因为几千年的朝代更替,使得环境、民族、风俗、地域也为之变化,中国传统服饰在各个朝代、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各个阶级都有着不同的特征,并且也构成了自己本身独特的服饰风格和拥有时代特色的服装制度及着装风俗。
在这个有着众多民族的广裏大地上,各个兄弟民族用五彩的衣裳编制出了美妙的服饰传奇,汇成了一条五彩斑斓的历史长河。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悠久的人文传统里的一部分便是传统的服饰文化,它同样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得不说,我国的传统服饰文化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至今为止,很多传统服饰元素仍然被我们保留延用。
服装是人的“第二皮肤”,同时也能反映出社会现状。
纵观中华民族服饰文明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统一”、“和谐”。
自从中国服饰文化诞生之后,就一向遵循着这样的制作基本原则:保暖与美观、展示与象征、喜庆祥瑞和显现个性相结合,以此来协调统一服饰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群的关系。
精选中国传统文化中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大纲:服饰是一个能反响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综合体,表现着人的价值观、伦理观、审雅观、民族风采和时代精神,浓缩了人类发展史和文明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服饰文化的发展决定着服饰的技术、服饰审美趋向等发展变化。
中华历代服饰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中国人在世界文化之林创立了独到的服饰形象。
传统服饰文化是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视觉文化的一部分。
研究服饰文化,有利于认识民族集体文化,对民族文化继承和弘扬拥有重要作用。
要点词:传统文化服饰思想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史的国家,夏民族素有“衣冠王国”、“礼之邦”之称。
在中国史的河中,服作一个著志 , 着王朝的更替,服的展与其特色使得中民族上下 5000年的文化与被全面呈出来。
在了么的展,服已不是中民族大的生命力和丰富内涵的代表,同也拥有了很的文化基,因几千年的朝代更替,使得境、民族、俗、地域也之化,中国服在各个朝代、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各个都有着不相同的特色,并且也组成了自己自己独到的服格和有代特色的服饰制度及着装俗。
在个有着众多民族的广裏大地上,各个兄弟民族用五彩的衣裳制出了美好的服奇,成了一条五彩斑的史河。
由此可,中民族悠久的人文里的一部分便是的服文化,它同得了世瞩目的成就。
不得不,我国的服文化是一笔珍的文化富,到此刻止,很多服元素依旧被我保留延用。
服饰是人的“第二皮肤”,同也能反响出社会状。
中民族服文明的展史可以看出,中国服文化的中心理念是“ 一”、“和”。
自从中国服文化生此后,就向来依据着的制作基根源:保暖与美、显现与象征、喜祥瑞和个性相合,以此来一服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群的关系。
而于中民族服文化来,最宝的一点就是能做到情况交融、意象一。
我的祖先衣与“礼” 一合,从先秦的冠冕深衣、秦的紫金章、魏晋的褒衣博、隋唐的胡服、两宋的世装⋯⋯直到清代的戴花翔等,不相同格的服都与“礼”有着深刻的系。
中国文化概论服饰
五、服饰的道德色彩
冠盖 布衣 袈裟 乌纱帽 石榴裙 纨绔
六、服饰礼仪
男子的“冠礼”
女子的“笄礼”
六、服饰礼仪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七、服饰的文化意义
(一)有衣同穿的意义 (二)身与心的关系
七、服饰的文化意义
(三)衣与依的关系
衣依
七、服饰的文化意义
(四)服与附的关系
服附
(五)服饰的“从上”与“从众”
齐衰三月,即服丧三月,不用杖。适用于为曾祖父母、 高祖父母。
五、服饰的道德色彩
大功,次于之姑母、堂兄弟、 未嫁之堂姐妹。
小功,次于大功一等丧服,以熟麻布做成,较大功所 用更为细密。服丧五月,不用杖。适用于从祖父母(祖父 的兄弟及其妻)、堂伯叔父母(父亲的堂兄弟及其妻)、 从祖兄弟(父亲的堂兄弟之子)、已嫁之堂姐妹,以及为 外祖父母。
绳、权、衡”、“祛圆以应规,曲袷如矩
以应亏,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
应平。
——《礼记·深衣 》
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 《礼记·玉藻》
妇人尚专一德尤所兼连衣裳不异其色。 —— 《周礼·天官·内司服 》
五、服饰的道德色彩
丧服从重到轻,分斩衰、齐衰、大功、 小功、缌麻五种丧服,合称五服。
第三讲 服 饰
主讲:杨 柯
一、服饰引论
修
加香料制造而成的干肉。
脩
“束修”,是古代诸侯大夫相互 馈赠的礼物,也是学生向老师 致送的酬金。
一、服饰引论
饰 拭
“凡祭祀,饰其牛牲”
——《周礼·地官·封人》
一、服饰引论
修名不立 簠簋不饰
二、中华服饰变迁概观
二、中华服饰变迁概观
宋代皇后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ppt
唐:凤衔花枝纹
锦 • 唐朝时期除政
绣
府官员按制度穿
壮
用规定花色的官
观
服外,一般生活
:
服装流行图案花
唐
式丰富多彩。唐
代
代丝织技术极度
服
发达,乃至外国
饰
人首次接触中国,
图
就是从丝绸开始
案
的。
唐代服饰
• 唐代是中国封建时 代的顶峰,疆域辽 阔,国力强盛,民族 融合.
• 服饰色彩艳丽,式 样自由奔放.
战国:银胡人武士像
头戴胄,穿短衣,合档 短裤,双臂有护臂,脚 穿行滕,跣足。
春秋:青铜盔帽
美从 丽冠 人开 生始
• 春秋战国时期, 人们极重“冠” 的佩着。当时 的冠,称之为 首服或元服, 分为冕、胄、 巾等多种。 “冠礼”是儒 家思想的典型 产物,是古代 男子的成人仪 式。
战国:戴冠玉人 及复原图
• 汉代女子的服装款式,基 本还是以深衣为主,贵族妇 女的礼服就采用深衣制,其 特色在于衣领,如果多穿几 件,衣领就一层层地露了出 来,最多的时候有三层,被 成为“三层领”。
• 汉代女子为取悦男人,还 在衣服里佩戴香囊,用香料 沐浴、熏衣,甚至用掺有香 料的灰泥抹墙。
汉 代 女 子 服 饰
汉代妇女的曲裾深衣
唐·宫中红衣舞女图
壁画中的舞女头梳高髻,身 着圆领露胸短袖衫,下着彩条 长裙,上着红色披帛,左臂向 上方倾斜,右臂向下伸展,优 美动人。充分展现了唐代女性 服装飘逸、浪漫的特点。
大唐女子的流行服饰
• 前面提到的“慢 束罗裙半露胸”并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 的。在唐代,只有 有身份的人才能穿 开胸装。唐代广为 流行的女装款式仍 是襦、袄、衫、裙、 半臂等品类,值得 一提的有女裙和半 臂。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概述一、我国传统服装的两种基本形式传统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
上衣下裳制,相传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这一传说可以在甘肃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绘中,得到印证。
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
上衣下裳的服制,据《释名· 释衣服》载:“凡服上曰衣。
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
下曰裳。
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上衣的形状多为交领右衽,下裳类似围裙的形状,腰系带,下系芾。
这种服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衣裳连属制,古称深衣,始创于周代。
《礼记·深衣》注称:“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
”深衣同当代的连衣裙结构类似,上衣下裳在腰处缝合为一体,领、袖、裾用其它面料或刺绣缘边。
深衣这一形制,影响于后世服饰 , 汉代命妇以它为礼服,古代的袍衫也都采用这种衣裳连属的形式 ,甚至现今的连衣裙也是深衣制的沿革。
二、我国传统服装在历代的演变1、夏、商、周时期的华夏服饰原始时代的服装形式,虽有个别考古资料的发现,但由于材料太少,还不能对该时期的服饰作详细的说明。
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的服饰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
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腰束大带,扎裹腿 ,穿翘尖鞋。
这大体反映了商代服饰的情况。
周初制礼作乐,对贵族和平民阶层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
深衣和冕服始于周代,这两种服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春秋时期胡服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在服装方面最重要的变化,是深衣的广泛流行和胡服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促进了汉族宽衣博带、长裙长袍服装的改革。
赵武灵王为了军队的战斗力,冲破阻力,下令全国穿游牧民族的短衣长裤,学习骑射,终于使赵国强盛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装改革,胡服从此盛行。
伴随胡服也传来了带钩,它是用于结束革带的,由于它比革带的扎结方式更加便捷,因而很快就流行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元朝服饰
元朝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所以元朝的服饰也 比较特别。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 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 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 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骑射。元代的服 饰既推行其本族制度又承袭汉制,如皇帝及高官的服饰仿照 先秦时代的古制而成。
西周妇女服饰
西周男子服饰
西周楚国贵妇服饰
三、春秋战国服饰
春秋战国服饰: 春秋战国之际,又出现一种服装,将上衣下裳合并 为一体,连为一件,这种服装被称为深衣。深衣是 一种上下连属的服装,制作时上下分裁,然后在腰 间缝合,衣式采用短领,衣长到跟,续衽钩边。 随着诸侯国的“百家争鸣”导致列国服饰异俗,胡 服第一次被汉族人民所接受,是在公元前三百多年 的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吸收东湖族及娄烦人的军人 服式,废弃传统的上衣下裳。
唐代文官常服
唐代文官,主要服饰为幞头圆领窄袖袍衫,幞头的两脚 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 左右各一的硬脚。
九、宋朝服饰
宋朝统治者注重文治,竭 力推崇程朱理学,把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的思 想,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 理论根据加以倡导,其目 的在于去掉人们的任何反 抗意识。这种理学观点影 响到人们的着装,使宋朝 的服装一改唐朝服饰旷达 华贵,恢弘大气的特点, 服装造型封闭,颜色严肃 淡雅,色调趋于单一。
明代官服中最具特点的是乌纱帽,乌纱帽 翅因戴者官职、身份不同而各异。其形制前低 后高,两旁各插一翅,通体皆圆。帽内另用网 巾以束发。
明朝的儒生文士男子服饰,大 多穿圆领或斜领的青布直身的宽袖 长衣,头戴四方平定巾。
明代的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 能穿一些浅淡的颜色。裙子宽大,样式很多。
《韩非子•五蠹》:“古者 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 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 足衣也。”因此,上古时 期人类的服饰在原始经济 基础的条件下,人们以毛 皮围系于下腹部,或为了 御寒、或为了遮羞和装饰。 不论处于何种原因,原始 服装已经开始出现。由此, 揭开了中国服装史的序幕。
1933年考古学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遗 址(距今约 18 000年)中发现了一枚长82毫 米,直径为3.1一3.3毫米的骨针,后来又在我 国贵州省的普定城外山洞遗址发现了骨椎。同 期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些人工制作的装饰 品,如白色钻孔的小石珠,黄绿色的钻孔砾石, 穿孔的兽牙、鱼骨,刻有沟槽的鱼骨,用鸵鸟 蛋皮及石墨制作的装饰物等等。 这些发现表明,早在上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 已经能用兽皮缝制衣服,创造了与采猎经济相 适应的服饰文化。
唐代的妇女服饰,是历代中的佼佼者。衣料质地 考究,造型雍容华贵,装扮配饰富丽堂皇。 唐都长安不仅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与朝鲜、日本、波斯等国贸易、文化交流频繁。 唐朝服饰形成了独特的开放浪漫风格。袒胸、 裸臂、披纱、大袖、长裙是唐代妇女最典型的 着装形象。
四、秦汉服饰文化及其特点
秦代服饰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持中国服
饰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汉男女服装,仍沿 袭深衣形式。 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 兽或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 纹。秦汉时代,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饰 思想中。
汉代男子的曲裾深衣
(根据陕西咸阳出土 陶俑复原绘制)。汉 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 大致分为曲裾、直裾 两种。曲裾,即为战 国时期流行的深衣。 汉代仍然沿用,但多 见于西汉早期。到东 汉,男子穿深衣者已 经少见,一般多为直 裾之衣,但并不能作 为正式礼服。
唐朝年轻女子不受保守传 统的约束,她们不仅可以 穿袒露胸臂的宽领服装, 甚至穿上胡服男装,在街 上策马扬鞭,政府和社会 还允许女性享有选择配偶 和离婚的自由。 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裙、 帔,还有短袖半臂衫(套穿 在长衫外面)。最时兴的女 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 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 几乎及腋下。
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强制推行其 满族的发型和服装样式。这种民族压 迫政策激起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为 缓和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清朝不得 不实行“男从女不从”等十从十不从 的政策,即对汉族男子严格要求遵从 满族服制,而汉族妇女服饰仍沿用明 朝服装形制。
历史是社会的镜子,它完全真实地反映 了社会的兴衰存亡,毫无保留地记载着 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内的生活状况;而服 装,也堪称历史的镜子。我们了解了伟 大祖国的服饰进化史,知道了服饰除满 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服饰还同社 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意识、 风尚习俗及审美观念紧密相连。服饰是 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
汉代将官铠甲
汉代士兵铠甲
五、魏晋:
魏晋是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时期,士大夫阶层形成了 消极的社会风气,追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 享乐主义,沉沦于颓废的生活方式,以老庄、佛道 思想为时尚,这种风气也直接反映在人们的衣冠服 饰上。 最有代表性的是当时的“竹林七贤”。宽衣博带是 这时期的流行服饰。男子穿衣敞胸露臂,衣服披肩, 追求轻松、自然、随意;女子服饰则长裙拖地,大 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优雅而飘逸。
长袍马褂是清朝男子最常穿的服饰。马褂是穿在长 袍外面的短褂子,长度只到腰际,袖仅掩肘,短衣 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平日所戴的便帽 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 男穿 子马本 。褂图 、为 行戴 袍暖 的帽 、
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 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 旗袍为主。
清朝汉族妇女服饰
原 始 社 会 服 饰
二、夏商周服饰及其文化特点
夏商周时期的
服饰,一般是 上衣下裳的配 套,女服与男 子基本相同, 但多了一条长 过膝的襜。
夏:
出现了君王祭祀用的冕服。 商:服饰的基本形式为上衣下裳式,右 衽交领,呈现出中国古代服饰的基基本形式。上衣象征天, 天未明时是玄(黑)色;下裳象 征地,地是黄色。上玄下黄的 服制就来源于对天地的崇拜。 到了周代,中国的冠服制度也 在这一时期出现。从此,衣冠 等级在服饰中有了严格的区分。 根据《周礼》等书的记载,夏 商周时代把“礼”分为五大类, 分为祭服、朝服、军服、婚丧 之服等。
汉代官吏袍服
汉代官吏袍服陶俑
汉 代 官 服
西汉素纱禅衣
秦代妇女曲裾服饰
汉代妇女深衣
汉代深衣俑
汉代妇女还穿襦裙。襦裙一般 是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 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到了汉代, 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 服式的妇女逐渐减少。据此, 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这种 服饰,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 才重新兴起。其实,汉代妇女 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 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 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 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 至地。
六、南北朝: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原出现了 多民族杂居的生活状态。他们互 相学习交流,另一方面也改变了 单一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汉族穿胡服(特点是紧身、圆领、 开叉)成为时尚;少数民族服饰 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 族服装。 鲜卑族北魏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 政策,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 赓续。
元成宗
元代贵族便服
元代的贵族妇女,常 戴着一顶高高长长, 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 她们穿的袍子,宽大 而且长,走起路来很 不方便,常常要两个 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 着袍角,一般的平民 妇女,多是穿黑色的 袍子。
十一、明朝服饰
朱元璋称帝后,为了恢复汉族的礼 仪,便制定了以周汉、唐宋为准则 的新服饰制度。以袍衫为主要服饰, 而官员则以补服为常服,头戴乌纱 帽,身穿圆领衫。所谓补服,是指 在袍衫前有一块方形刺绣图案的官 服,文官图为飞禽,武官图为猛兽。 用袍衫颜色和图案的分别来区分官 阶品位。平常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 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分身份,长大 者为尊。
十二、清朝服饰
满族入关后,强迫汉人穿满人服装,渐渐形成了一 套有别于明代的服饰体系。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 变最大的一个朝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 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原后,保留原有服 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
旗褂到存的国形古年满 袍长近在交古式代来服 的袍代是接服,服形改 前 、男以点与清饰成变 提 女士后,近服的的了 。 士的发它代是基中几 的马展的服中本国千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 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 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 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 都绣上漂亮的花边。受封建礼教 的影响,宋出现了缠足陋习,称 “裹小脚”。
宋代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 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 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 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七、隋唐五代:
隋唐时期,唐代纹样不仅 继承了传统,而且吸收了 西方艺术形式。加上对外 开放、丝绸之路重开,中 西结合,使唐朝服饰华丽 清新。 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圆领 或交领短衣,高腰拖地的 长裙,腰上还系着两条飘 带。
八、唐朝服饰
唐高祖李渊于621年正式颁布东舆衣服之 令,对皇帝、皇后、群臣百官、命妇、土 庶等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色彩、佩带诸 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唐朝的衣冠制度 正式确立。 例如唐朝对服饰色彩规定:黄色只有 皇帝和皇室亲臣、贵臣才可穿用,他人穿 用则为犯罪,因此黄色为皇权的特殊象征。 另外,还以服装的颜色区分官职品级:三 品以上服紫色,五品以上服朱色,六品为 绿色,七品为青色。
汉代妇女襦裙
汉代规定,百姓一律不得穿各种带颜色的服装,只能穿 本色麻布。直到西汉末年(公元前13年)才允许平民服 青绿之衣。对商人的禁令更严。然而在服装的样式上, 似乎没有严格的制度。 从出土的汉代陶俑及画像砖石来看,劳动者或束发髻、 或戴小帽、巾子,也有戴斗笠的,身上穿的服装,几乎 全是交领,下长至膝,衣袖窄小,腰间系巾带,脚穿靴 鞋,还有不少赤足者,反映了这个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 状况。
第九章 民俗服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