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大作业

合集下载

大工20春《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参考答案

大工20春《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参考答案

大工20春《工程抗震》大作业及要求
注意:从以下五个题目中任选两个进行解答(注意:从题目一、二中选择一道计算题,并从题目三、四、五中选择一道问答题,
分别进行解答,不可同时选择两道计算题或者问答题);解
答前,需将所选题目复制(使老师明确你所选的题目)。

题目二:地基液化指数计算。

某7层住宅楼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深在地面下2m,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典型地层条件如下表所示,拟建场地地下水深度为1.00m。

试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计算场地的液化指数。

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1)计算:
=6.0,判别深度为据4.3.3条,4.3.4条:第2层和第4层可判为不液化,N
15m。

Ncr=N0[0.9+1.0(ds-dw)]pc
/3。

大工17《工程抗震》大作业及答案

大工17《工程抗震》大作业及答案

大工17《工程抗震》大作业及答案姓名:学号:题目一:地基液化指数计算。

某高层建筑物的箱形基础建在天然地基上,基底标高为-6.0m,地下水埋深为-8.0m,如图所示。

该地区的地震烈度为8.0度,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为了判定液化等级,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试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2010)的要求,需要计算液化指数并划分液化等级。

解析:首先,基础埋深大于5m,因此液化判别深度应为20m。

各点的临界标准贯入击数Ncr如下:10m处:Ncr(10) = 10 × [0.9 + 0.1 × (10 - 8)] × 3/3 = 1112m处:Ncr(12) = 10 × [0.9 + 0.1 × (12 - 8)] × 3/3 = 1318m处:Ncr(18) = 10 × (2.4 + 0.1 × 8) × 3/3 = 14.8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发现,标准贯入点位于细砂和粉质粘土之间,粉土的Ip为12,ρc为3.5.因此,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液化指数:LI = (N/Ncr - 1) × (σ'v/σ'vc) × (Df/Bf) × (Ip/30) × (ρc/1.8)其中,N为实测击数,σ'v为有效应力,σ'vc为临界应力,Df为基础埋深,Bf为基础宽度,Ip为土的塑性指数,ρc为土的容重。

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可以得到液化指数LI为:LI = (227/11 - 1) × (0.6/0.16) × (6/12) × (12/30) × (3.5/1.8) ≈ 8.67根据液化指数的大小,可以将液化等级划分为Ⅲ级。

大工13春《工程抗震》大作业及要求

大工13春《工程抗震》大作业及要求

大工13春《工程抗震》大作业及要求注意:从以下五个题目中任选两个进行解答(注意:从题目一、二中选择一道计算题,并从题目三、四、五中选择一道问答题,分别进行解答,不可同时选择两道计算题或者问答题);解答前,需将所选题目复制(使老师明确你所选的题目)。

题目一:底部剪力法。

某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域,场地为Ⅰ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结构层高和重力代表值见下图。

取一榀典型框架进行分析,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56s 。

求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4m 4m 4m4900kN G =3900kN G =2900kNG =11200kNG =4m4m5600kNG =题目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121200kN G G ==,14m H =,28m H =。

自振周期1 1.028s T =,20.393s T =,第一振型、第二振型如下图所示。

1H 2H 1.0001.6181.0000.6182111 1.000x =;12 1.618x =;21 1.000x =;220.618x=-建筑场地为Ⅱ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 ,结构阻尼比为0.05ς=。

确定多遇水平地震作用ij F ,并绘制地震剪力图。

题目三:论述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的具体含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题目四:场地土的固有周期和地震动的卓越周期有何区别与联系? 题目五:多层砌体结构选型与布置应遵循哪些原则,请逐一详细阐述。

作业具体要求:1. 封面格式(见文件最后部分)封面名称: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字体为宋体加黑,字号为小一;姓名、学号、学习中心等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三号。

2. 文件名大作业上交时文件名写法为:[姓名 奥鹏卡号(学号) 学习中心](如:戴卫东101410013979浙江台州奥鹏学习中心[1]VIP );离线作业需用word 文档写作,不要提交除word 文档以外的文件,word 文档无需压缩。

高层抗震结构大作业

高层抗震结构大作业

某12层综合办公楼,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高度39.9m ,属丙类建筑。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II 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基本风压m KN w o /5.0 ,地面粗糙度为B 类。

工程的建筑平、剖面示意图见图13-1,首层3.6m ,2-12层层高均为3.3m 。

剪力墙门洞高度均取2.2m ,内、外围护墙墙厚190mm ,选用加气混凝土。

地下室1层,层高4m 。

与上部结构相比,地下室顶板刚度足够大,手算时可近似取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梁、板为C30;墙、柱1-5层为C40,6-12层为C35。

各类构件截面尺寸 表13-1楼层 梁截面(mm)柱 B ×h (mm) 剪力墙厚度(mm) 混凝土强度等级纵向 横向 LL1、LL2 非框架梁 边柱 中柱 W1、W2 梁、板 墙及柱1--5 250×450 250×700 250×400 200×400 600×600 700×700 250C30 C40 6--12 250×450 250×700 250×400 200×400 500×500 600×600250 C30 C35工程的建筑平面图图13-1由图13-1可知,横向有6列连梁、8个刚结端(梁与墙的连洁端);纵向有8列连梁、8个刚结端;总剪力墙与总框架之间通过连梁和楼板连接,因此,纵、横向均为刚结计算体系。

由地下室顶板至顶层屋面处,主体结构高度H=39.9m(高出屋面的小塔楼部分不计入主体高度内)。

限于篇幅,本例仅给出主体结构横向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计算及截面设计。

大工19秋《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标准答案

大工19秋《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标准答案

大工19秋《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标准答案XXX《工程抗震》大作业研究中心:姓名:学号:题目二:底部剪力法。

一个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7度的区域,场地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结构首层层高为4m,其余各层层高为3m。

经质量集中后,各楼层G1=900kN,G2=G3=G4=G5=700kN,G6=650kN。

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该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65s,阻尼比为ξ=0.05.求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解:根据题目可知,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由于题目没有给出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值,一般理解为0.15g),且为多遇地震。

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1.4-1表可得:a max=0.08.由题目可知,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Ⅱ类场地类别,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1.4-2表可得:Tg=0.40s。

钢筋混凝土结构阻尼比题目已给出,为ξ=0.05,则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衰减系数为:γ=0.9+(0.05-ξ)/(0.3+6ξ)=0.9阻尼比调整系数为:η2=1+(0.05-ξ)/(0.08+1.6ξ)=1则:α1=(Tg/T1)rη2αmax=(0.40/0.65)0.9×1.0×0.08≈0.05由于T1=0.65s>1.4Tg=1.4×0.40=0.56s,0.35<Tg=0.40s≤0.55.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2.1表可知,δn=0.08T1+0.01=0.08×0.65+0.01≈0.06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Ek=α1Geq=0.05×(900+700+700+700+700+650)×85%=184.88KN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i=GiHiFEk(1-δn)/∑GjHj (i=1,2,3,n)GjHj=900×4+700×7+700×10+700×13+700×16+650×19=KN ·mF1k=[900×4×184.88×(1-0.06)]/=12.99KNXXX[700×7×184.88×(1-0.06)]/=17.69KNXXX[700×10×184.88×(1-0.06)]/=25.27KNXXX 32.84KN。

工程结构抗震大作业7页

工程结构抗震大作业7页

工程结构抗震大作业专业:土木工程姓名:张卫东学号:124507891.结构场地简述设计类型:宿舍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3跨3层)结构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

2.结构平面图3结构横向立面图4.结构框架简述框架梁:b×h=300mm×60;框架柱B×H=600mm×600mm;层高1~3层:h=4.0m;混凝土采用C30,E=30×106kN/m25.计算框架梁内力我们选出一品中间框架进行计算。

计算步骤如下:(1)计算梁的线刚度横向框架梁线刚度计算表楼层层高(m )H (m m )Bbh部位跨度l (m )I O (m 4)I b (m 4)JE c (k N /m 2)i b =E c I b /l (k N /m )一层中间梁 4 600 600 300 600 边 4 0.0054 0.010830000000C 30;30.0×10681000 一层边梁4600600300600边40.00540.008130000000 60750 一层中间梁 4600600300600中20.00540.010830000000162000一层边梁 4 600 600 300 600 中 2 0.0054 0.0081 30000000 121500(2)计算柱的抗侧刚度(3)计算柱的D值ic1 (KN*m)(第一排) i2(KN*m)(第一排)KaCk D首层边柱(A3A4)16000 60750 3.796875 0.741239892 12000 8894.878706首层中间柱(B3B4)16000 121500 11.390625 0.88798133 12000 10655.77596ic1(KN *m)(第二排) i2(KN*m)(第二排)KaCk D首层边柱(A3A4)16000 81000 5.0625 0.787610619 12000 9451.327434首层中间柱(B3B4)16000 162000 15.1875 0.912727273 12000 10952.72727ic2(KN *m)(第一排) i2(KN*m)(第一排)KaCk D一般层边柱(A2A3) 16000 60750 3.796875 0.654986523 12000 7859.838275E(KN/m2) B1(mm) H1(mm) I(m4) H(m) i(KN*m) k(KN/m) 一层柱30000000 400 400 0.002133333 4 16000 12000 二层柱30000000 400 400 0.002133333 4 16000 12000 三层柱30000000 400 400 0.002133333 4 16000 12000一般层中间柱(B2B3)16000 121500 11.390625 0.850641774 12000 10207.70128 ic1(KN *m)(第二排) i2(KN*m)(第二排) K a Ck D一般层边柱(A2A3) 16000810005.0625 0.716814159 12000 8601.769912一般层中间柱(B2B3)16000 162000 15.1875 0.883636364 12000 10603.63636(4)计算框架梁的横向基本自震周期T 1G i (kN)Vi(kN)∑D(KN/m)△U(m)U(m)一层 400012100201926.9469 0.060310941 0.060310941二层 4000 8100 187502.5959 0.043199402 0.103510343三层4100 4000 104452.6233 0.039252245 0.142762588 T 1=1.7ΨT u T ^0.5=1.7×0.7×0.142763^0.5=0.449629497(s)(5)计算各楼层剪力V(6)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验算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验算表G eq (kN )αmax Tg(s) α 1 T(s) F Ek (kN) 1.4Tgδ710285 0.16 0.25 0.0943401750.449629497 970.2886952 0.35 0.10597036ΔF 7(kN ) F1(k N)F2(kN) F3(kN) ΔF 3(kN) V1(kN) V2(kN) V3(kN) 102.8218421 142.792898285.5857953 439.0881602102.8218421 970.2886952 827.4957976 541.9100023楼层 层间剪力Vi(KN/m) 层间刚度∑Di(K N/m)层间弹性位移Δu i =Vi/∑Di(m)顶点位移∑ui(m) 层高h(m) 层间弹性位移角Δui/h3 541.910002 104452.62330.0051880940.01443762741/7702 827.495798 187502.59590.00441325 0.00924953341/9061 970.288695 201926.94690.0048362830.00483628341/827(7)水平地震作用下中间框架柱地震剪力及柱端弯矩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下中间框架柱地震剪力及柱端弯矩计算表楼层 ∑D i (K N /m ) 部位 D i k(K N /m )V i (k N ) V i k (k N )yh (m )M i k上(K N ·m ) M i k下(K N ·m )3 104452.623 边柱7859.838275 541.910040.778 0.5 2 81.55515568 81.55515568 中间柱 10603.63636 55.0130.52 110.0253191 110.0253191 2 187502.596边柱7859.838275827.495734.687 0.54 2.1663.82487093 74.92484848中间柱 10603.63636 46.7960.5293.59299255 93.592992551201926.947边柱9451.327434970.288695245.7090.552.282.27672976100.5604475中间柱10655.7759651.5340.552.292.76182689 113.3755662(8)反弯点高度计算y 0y 1y 2y 3yh ´(m)A1A2 0.5 0 0 0 0.5 2 A2A3 0.54 0 0 0 0.54 2.16 A3A4 0.55 0 0 0 0.55 2.2 B1B2 0.5 0 0 0 0.5 2 B2B3 0.5 0 0 0 0.5 2 B3B40.550 0 0 0.552.2(9)水平地震作用下中间框架梁端弯矩计算楼层节点i 节点l (kN ·m) i 节点r (kN ·m) M i+1,k (上)(kN ·m)(柱) M i+1,k (下)(kN·m)(柱)M 节点,r(kN ·m)3 边 —— 81000 81.55515568 —— 81.6 中 81000 162000 110.0253191 —— 73.4 2 边 —— 81000 63.82487093 81.555 145 中 81000 162000 93.59299255 110.03 136 1 边 —— 81000 82.27672976 74.925 157 中 8100016200092.76182689 93.593124(10)水平地震作用下中间框架梁梁端剪力及柱轴力计算楼层边跨梁 走道梁 柱轴力 Mb l Mb r l(m ) Vb(kN) Mb l (kN ·m) l(m ) Vb(k N) 边柱(kN ) 中柱(kN )(kN ·m)3 81.5551557 36.6754 29.55756551 73.35 2 73.4 -29.5575655 -43.79264722 145.380027 67.8734 53.31319929 135.75 2 136 -82.8707648 -126.2249891 157.201978 62.1184 54.82996285124.24 2 124 -137.700728-195.631572(11)框架梁内力图(12)。

(完整版)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

(完整版)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1:底部剪力法。

钢筋混凝土5层框架经质量集中后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各层高均为3m ,集中于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1500kN G =,2550kN G =,3580kN G =,4600kN G =,5450kN G =。

结构阻尼比0.05ξ=,自振周期为10.55s T =,Ⅰ1类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

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3580kN=2550kN =1500kN=(a )计算简图4600kN=5450kN=解: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1.4-1.2知,8度多遇地震,αmax=0.16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Ι类场地,取Tg=0.25s Tg=0.25<T1=0.55s <5Tg=1.25sα1=(Tg/T1)r η2αmax =(0.25/0.55)0.9×1.0×0.16=0.079≈0.08 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2.1知,T 1=0.55s >1.4Tg=1.4×0.25=0.35s 取δn=0.08 T1+0.07=0.08×0.55+0.07=0.11 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 =α1Geq=0.08×(500+550+580+600+450)×85%=182.2KN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i=G i H i F EK (1-δn)/∑G j H j (i=1,2,3…n)∑G j H j =500×3 +550×6+580×9+600×12+450 ×15=23970KN ·m F 1=[500×3×182.2×(1-0.11)]/23970=10.15KN F 2=[550×6×182.2×(1-0.11)]/23970=22.32KN F 3=[580×9×182.2×(1-0.11)]/23970=35.31KN F 4=[600×12×182.2×(1-0.11)]/23970=48.71KN F 5=[450×15×182.2×(1-0.11)]/23970=45.66KN 计算各楼层的层间地震剪力V 1= F 1+ F 2+ F 3+ F 4+ F 5=10.15+22.32+35.31+48.71+45.66=162.15KN V 2= F 2+ F 3+ F 4+ F 5=22.32+35.31+48.71+45.66=152KN V 3= F 3+ F 4+ F 5=35.31+48.71+45.66=129.68KN V 4= F 4+ F 5=48.71+45.66=94.37KN V 5=F 5=45.66KN题目3:怎样判断土的液化?如何确定土的液化严重程度,并简述抗液化措施。

大工18春《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大工18春《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大工18春《工程抗震》大作业及要求 注意:从以下五个题目中任选两个进行解答(注意:从题目一、二中选择一道计算题,并从题目三、四、五中选择一道问答题,分别进行解答,不可同时选择两道计算题或者问答题);解答前,需将所选题目复制使老师明确你所选的题目)。

题目一:底部剪力法计算。

某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结构计算高度均为6m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假定,考虑非承重墙影响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1 1.08s T =,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212.5kN m (按建筑面积37.5m 37.5m ⨯计算)。

假定,结构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0.118n δ=,求多遇地震作用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标准值M 。

题目二:底部剪力法计算。

钢筋混凝土5层框架经质量集中后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各层高均为3m ,集中于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1500kN G =,2550kN G =,3580kN G =,4600kN G =,5450kN G =。

结构阻尼比0.05ξ=,自振周期为10.55s T =,Ⅰ1类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

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3580kN=2550kN=1500kN=(a )计算简图4600kN=5450kN=题目三:怎样判断土的液化?如何确定土的液化严重程度,并简述抗液化措施。

题目四:什么是抗震概念设计?包括哪些方面?题目五:简述框架—抗震墙结构设计要点及设计的基本假定。

作业具体要求:1. 封面格式(见文件最后部分)封面名称: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字体为宋体加黑,字号为小一;姓名、学号、学习中心等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三号。

2. 文件名大作业上交时文件名写法为:[姓名学号学习中心](如:戴卫东101410013979浙江台州奥鹏学习中心);离线作业需用word文档写作,不要提交除word文档以外的文件,word文档无需压缩。

大工15秋《工程抗震》大作业答案

大工15秋《工程抗震》大作业答案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学习中心: 姓 名: 学 号:题目一:底部剪力法钢筋混凝土7层框架结构各层高均为3m ,经质量集中后,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11000kN G =,234567750kN G G G G G G ======,。

结构阻尼比0.05ξ=,自振周期为10.80s T =,Ⅱ类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解:设防烈度对应的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的αmax 值场地特征周期Tg (S )(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多遇地震下,查表得αmax=0.12,Ⅱ类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查表得Tg=0.40s ,所以Tg=0.40<T 1=0.80<5Tg=2.00 (2)计算地震影响系数αiKNG G G T T E g i 55257006800100085.085.007.012.0180.040.0)eq eq9.0max 2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αηαγ(3)计算结构底部剪力F EKKN G 8.386552507.0F eq 1EK =⨯==α (4)计算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F i已知Tg=0.40s ,T 1=0.80s >1.4Tg=0.56s 。

该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需要考虑结构顶部附加集中作用。

m*84600247002118151296800310004336.327162.288.386074.0074.001.080.008.001.008.0n1i ii n n n 1n KN HG KNF KN F F T EK EK =⨯++++++⨯+⨯==-=⨯==∆=+⨯=+=∑=)()(则δδδKNF HG H G F KN F HG H G F KN F HG H G F KN F HG H G F KNF HG H G F KNF HG H G F KNF HG H G F KNF HG H G F EK EK EK EKEK EK EK EK 431.138.38684600310001946.218.3868460068001919.328.3868460098001892.438.38684600128001865.548.38684600158001838.658.38684600188001811.768.38684600218001784.878.38684600247001n n1i ii 111n n1i ii 222n n1i ii 333n n1i ii 444n n1i ii 555n n1i ii 666n n1i ii 777n n1i ii 888=⨯⨯=-==⨯⨯=-==⨯⨯=-==⨯⨯=-==⨯⨯=-==⨯⨯=-==⨯⨯=-==⨯⨯=-=∑∑∑∑∑∑∑∑========)()()()()()()()(δδδδδδδδ(5)计算各楼层地震剪力KN V F V KN V F V KN V F V KN V F V KN V F V KN V F V KN V F V KN F F V 652.423221.410431.13221.410275.388946.21275.388356.355919.32356.355464.311892.43464.311599.256865.54599.256761.190838.65761.19095.113811.7695.113166.26784.87211322433544655766877n 88=+=+==+=+==+=+==+=+==+=+==+=+==+=+==+=∆+=题目四:多层小砌块房屋的芯柱应符合哪些构造要求?答:1、小砌块房屋芯柱截面不宜小于120mm×120mm.2、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20.3、芯柱的竖向插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1φ12,6、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9度时,插筋不应小于1φ14.4、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建筑结构抗震大作业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大作业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大作业答案一、选择题(题干指明为多选的,有多个选择答案是正确的;未指明的题为单选题。

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地震波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 地震波包括面波和体波两种;B. 纵波相对于横波来说,周期较短,振幅较小;C. 横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垂直,纵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震动方向一致D. 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体波为主;2. 关于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两者都是表达地震发生时能量的大小;B.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能有若干个烈度;C. 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和多个地震烈度;D. 震级表达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烈度表达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 3 多遇地震指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 C )的烈度。

A. 2%B. 10%C. 63.2%D. 80%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建筑场地选择时,宜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如软弱场地土,易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等。

B.同一结构单元采用同一基础形式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时,要按地基承载力较弱的地基土类型来进行基础设计;C.从抗震的角度来看,对体型复杂的建筑物可采用防震缝将其分成几个独立的抗震单元。

D.结构体系宜有多道抗震设防,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失效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丧失对重力的承载力。

5. 下列关于场地土对震害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AB )。

A.在同一地震和同一震中距离时,软弱地基与坚硬地基相比,软弱地基地面的自振周期长,振幅大,震害较重;B.软弱地基在震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不稳定状态和不均匀沉陷,甚至会发生液化、滑动、开裂等严重现象;C.软弱地基对建筑物有增长周期、改变震型和减小阻尼的作用;(增大)D.高柔建筑在坚硬地基上的震害比软弱地基上的严重。

6 质点所受到的水平地震作用力的与下面哪个因素无关( D )。

A.结构质量B. 结构的阻尼C. 结构的自振周期D.结构的抗震等级 7. 关于主振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C )A. 结构体系的主振型数量与结构的质量、刚度等相关B. 主振型反映的是结构在振动过程中两质点的位移比值始终保持不变C. 主振型是体系的固有特性,是不因外荷载的改变而改变的2D. 主振型具有正交性8. 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的内力组合系数取为( D )。

抗震大作业

抗震大作业

目 录作业题目........................................................................................................................................... 1 1、求解结构的固有频率和固有阵型 (2)1.1. 单元离散及节点编号 ................................................................................................... 2 1.2. 形成整体刚度矩阵 ....................................................................................................... 3 1.3. 形成整体阻尼矩阵 ....................................................................................................... 4 1.4. 求固有频率及固有振型 ............................................................................................... 4 1.5. 求节点等效荷载 ........................................................................................................... 5 2、求解地震加速度作用下节点5的响应位移时程曲线 . (6)2.1 中心差分法 (6)2.2 Newmark 法(14β=)............................................................................................ 7 2.3 Wilson θ-法( 1.42θ=) .......................................................................................... 9 2.4 三种计算方法结果对比如下: ......................................................................................... 10 2.5 使用Mdias 软件计算 ...................................................................................................... 11 附录: .. (14)作业题目:平面梁(每节点3个自由度){}1122Y y y θθT=[]2232212612664621261266264L L L L L L EI K L L L L L L L --=----⎡⎤⎢⎥⎢⎥⎢⎥⎢⎥⎣⎦ []2222156225413224133541315622420133224L L LL LL mL M L L L LL L --=----⎡⎤⎢⎥⎢⎥⎢⎥⎢⎥⎣⎦0.0480.045C M K =+ 2A=125cm 4I 4150cm =2E 2100kN/cm = m 1.0e-4KN/cm =请采用自编程序和通用程序进行对比 求:1、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2、图示地震加速度作用下节点响应位移时程曲线。

大工21春《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和答案

大工21春《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和答案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
学习中心:
姓名:
学号:
题目二:地基液化指数计算。

某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下水位深度2.0m,地层分布和标准贯入点深度及锤击数见下表。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计算场地的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

解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4.3.4、4.3.5条得
①液化判别
N0=10,β=0.8,d w=2.0m,粉土ρc=6%,砂土ρc=3%
4m处:
6m处:
9m处:
12m处:
16m处:
所以,4m、6m、9m处液化,其余不液化。

②土层厚度及影响权函数值计算
根据4.3.5条得,W i计算时,当砂层中点厚度不大于5m时应采用10,等于20m时应采用零值,5~20m时应按线性内插法取值
d4=3m,,W4=10
d6=3m,,W6=9.0
d9=2.5m,,W9=7.17
③液化指数I L
根据4.3.5得中等液化,I L=16.52中等
题目三:哪些结构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如何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在高烈度区,对于高耸结构、高层建筑和大跨及长悬臂结构等对竖向运动敏感的结构物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对于高耸结构、高层建筑可采用建立在竖向反应谱基础上的底部轴力法确定竖向地震作用;对于大跨度结构及长悬臂结构可将其重力荷载代表值放大某一比例即认为已考虑了竖向地震作用。

(完整版)大工16秋《工程抗震》大作业答案-满分答案

(完整版)大工16秋《工程抗震》大作业答案-满分答案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学习中心: 姓 名: 学 号:题目二:底部剪力法某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域,场地为Ⅰ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结构层高和重力代表值见下图。

取一榀典型框架进行分析,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56s 。

求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4900kN G =3900kN G =2900kNG =11200kNG =4m4m5600kNG =解:查阅《建筑设计抗震规范》,基本烈度8度区域,16.0max =α Ⅰ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s T s T s T g g 75.1556.035.01=〈=〈=影响系数值11.016.00.156.035.0)(9.0max 211=⨯⨯⎪⎪⎭⎫⎝⎛=⨯⨯=αηαT T g(1)计算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s T s s T g 56.049.035.04.14.11=〈=⨯=故取11.007.008.01=+=T n δ(2)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KNG G G G G G G eq 3825600900900900120085.085.085.054321=++++⨯=++++⨯==∑(3)计算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KN G F eq EK 75.420382511.01=⨯==α(4)计算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 根据公式()11i ii n EK njjj G H F F G Hδ==-∑分别计算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m49200KN =4×1200+8×900+12×900+16×900+20×6001⋅=∑=jnj jHG()()()()()KNF KNF KN F KNF KNF k k k k k 53.364920011.0175.420412008.544920011.0175.42089002.824920011.0175.420129006.1094920011.0175.4201690033.914920011.0175.4202060012345=-⨯⨯⨯==-⨯⨯⨯==-⨯⨯⨯==-⨯⨯⨯==-⨯⨯⨯=题目三: 为什么地基的抗震承载力大于静承载力?答: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与地基静承载力是有差别的。

大工13秋《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大工13秋《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大工13秋《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注意:从以下五个题目中任选两个进行解答(注意:从题目一、二中选择一道计算题,并从题目三、四、五中选择一道问答题,分别进行解答,不可同时选择两道计算题或者问答题);解答前,需将所选题目复制(使老师明确你所选的题目)。

题目一:求自振圆频率和振型。

三层剪切型结构如下图所示,求该结构的自振圆频率和振型。

3m 3m 4m198MN m=2196MN m=3245MN m=180tm =题目二:底部剪力法。

某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域,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结构层高和重力代表值见下图。

取一榀典型框架进行分析,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5s 。

要求: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5m4m 4m4m4500kNG =3800kNG =2800kN G =11000kNG =题目三:简述抗震设防中“三水准两阶段设计”的内容。

题目四:简述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原则。

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题目五: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哪些方面,请逐一详细阐述。

作业具体要求:1. 封面格式(见文件最后部分)封面名称: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字体为宋体加黑,字号为小一;姓名、学号、学习中心等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三号。

2. 文件名大作业上交时文件名写法为:[姓名奥鹏卡号(学号)学习中心](如:戴卫东101410013979浙江台州奥鹏学习中心[1]VIP);离线作业需用word文档写作,不要提交除word文档以外的文件,word文档无需压缩。

以附件形式上交离线作业(附件的大小限制在10M以内),选择已完成的作业(注意命名),点提交即可。

如下图所示。

截止时间:2014年3月5日前。

3. 正文格式作业正文内容统一采用宋体,字号为小四。

注意:作业应该独立完成,不准抄袭其他网站或者请人代做,如有雷同作业,成绩以零分计。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大作业指导书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大作业指导书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大作业指导书(适用于2008级土木工程专业)编写:王小岗建筑工程学院一、课程大作业的目的和任务建筑结构抗震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其内容涉及结构动力学、工程地震与结构抗震三大部分,以建筑结构抗震为主。

课程大作业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课程大作业,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计算能力。

课程大作业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锻炼。

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是后续毕业设计的全面演练,同时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完成相关设计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大作业的能力培养要求(1)建模能力:具有将常见建筑结构简化为结构动力学计算简图的能力。

(2)设计和计算能力:能使用抗震设计规范、规程、设计手册和设计图集,进行常规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和计算,能编制较为规范的结构设计计算书。

(3)制图能力:具有绘制结构设计施工图纸的能力。

三、设计要求(1)时间要求教师讲授本课程伊始,即下发任务书,至课程结束前1周上交成果。

一般不少于10周;(2)任务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给定的设计任务,编写出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计算)书,并绘制必要的施工图。

(3)知识和能力要求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会依据设计任务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能正确运用工具书,掌握抗震结构设计程序、方法和技术规范;培养工程设计计算、理论分析、技术文件编写的能力。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课程大作业成绩,与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相同。

依据平时考勤、设计成果质量、答辩成绩评定。

(1)平时考查:主要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是否独立完成设计等几方面。

(2)设计成果的检查:着重检查设计图纸和计算书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3)成绩的评定要按课程的目的要求:突出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的评定。

(4)课程设计的成绩按百分制评定。

抗震大作业

抗震大作业

1、2、 建筑概况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防烈度7度,Ⅰ类场地,设计地震分为第一组。

混凝土等级:梁为C25,柱为C30。

主筋采用HRB335钢,箍筋采用HPB235级钢,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

梁截面尺寸为250mm*600mm,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 。

3、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按《抗震规范》规定,楼面均布荷载的组合系数取0.5,屋面活荷载不予考虑。

屋面恒荷载标准值计算: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20.02200.4/kN m ⨯=100~140mm 厚(2%找坡)膨胀珍珠岩20.140.1070.84/2kN m +⨯= 100mm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20.1025 2.5/kN m ⨯=15mm厚纸筋石灰抹底20.015160.24/kN m ⨯=屋面恒荷载标准值:23.98/kN m楼面恒荷载标准值计算:25mm 厚水泥砂浆面层20.025200.50/kN m ⨯=100mm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20.1025 2.5/kN m ⨯=15mm厚纸筋石灰抹底20.015160.24/kN m ⨯=楼面恒荷载标准值:23.24/kN m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包括粉刷层):0.250.6252(0.60.1)0.0217 4.09/kN m ⨯⨯+⨯-⨯⨯=框架柱的线荷载标准值(包括粉刷层):0.50.525(0.5440.24)0.0217 6.61/kN m ⨯⨯+⨯-⨯⨯⨯=填充墙(包括粉刷)的恒荷载标准值:20.24190.02217 5.24/kN m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21.5/kN m 则楼面重力荷载代表值:5(3.987810 3.98285)(4.09820 4.09710 4.0925)(6.61424)/2 5.24(80.5)(40.6)20 5.24(70.5)(40.6)12 5.24(20.5)(40.6)6/25957G kN=⨯⨯⨯+⨯⨯⨯+⨯⨯+⨯⨯+⨯⨯+⨯⨯+⨯-⨯-⨯+⨯-⨯-⨯+⨯-⨯-⨯=4(3.247810 3.24285)(4.09820 4.09710 4.0925)(6.61424)/22 5.24(80.5)(40.6)20 5.24(70.5)(40.6)12 5.24(20.5)(40.6)6/22(0.5 1.578100.5 1.5285)8392G kN=⨯⨯⨯+⨯⨯⨯+⨯⨯+⨯⨯+⨯⨯+⨯⨯⨯+⨯-⨯-⨯+⨯-⨯-⨯+⨯-⨯-⨯⨯+⨯⨯⨯⨯+⨯⨯⨯⨯=38392G kN =28392G kN =1(3.247810 3.24285)(4.09820 4.09710 4.0925)(6.61424 6.61524)/2 5.24(80.5)(40.6)20 5.24(70.5)(40.6)125.24(20.5)(40.6)6 5.24(80.5)(50.6)20 5.24(70.5)(50.6)G =⨯⨯⨯+⨯⨯⨯+⨯⨯+⨯⨯+⨯⨯+⨯⨯+⨯⨯+⨯-⨯-⨯+⨯-⨯-⨯+⨯-⨯-⨯+⨯-⨯-⨯+⨯-⨯-⨯125.24(20.5)(50.6)6/2(0.5 1.578100.5 1.5285)9713kN+⨯-⨯-⨯+⨯⨯⨯⨯+⨯⨯⨯⨯=Gi 为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40846Gi kN =∑4、框架刚度(1)梁的刚度 计算结果列于下表部位 断面b*h跨度 矩形截面惯性边跨梁 中跨梁Ib=1.5I ib=EIb/Ib=2I0 ib=EIb/L4)强度等级为C25的混凝土弹性模量:622810/c E kN m =⨯ 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弹性模量:623010/c E kN m =⨯(2)、柱的刚度计算上部各层柱:3634410.50.5/41230101/120.50.5/4 3.9110c c i E kN m =⨯⨯⨯=⨯⨯⨯⨯=⨯⋅ 底层柱: 3634410.50.5/51230101/120.50.5/5 3.1210c c i E kN m =⨯⨯⨯=⨯⨯⨯⨯=⨯⋅5、 自振周期计算假想顶点侧移T u ,计算结果列于下表结构基本自震周期考虑非结构墙影响的折减系数00.6α=1.7 1.70.63l T s α==⨯=6、多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设防烈度7度,Ⅰ类场地时,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max0.08,0.25g T α==,0.90.9max 0.25()0.080.02770.65g l l T T αα⎛⎫==⨯= ⎪⎝⎭由于 1.4l g T T >,需附加顶部集中力,0.080.070.080.650.070.122n l T δ=+=⨯+=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标准值为0.02770.8540846962EK l eq F G kN α==⨯⨯=附加顶部集中力为0.122962117.4n n EK F F kN δ∆==⨯= 1(1)i ii EK n njjj G H F F G Hδ==-∑844.6EK n F F kN -∆=7、框架各层地震力及弹性位移计算结果列于下表多遇地震下楼层剪力和楼层弹性位移8、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取出一榀中间框架,计算结果如下图9、 框架重力荷载效应计算恒荷载作用于顶层的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51515252 4.09/3.98727.86/3.9827.96/AB BC AB BC g g kN m g kN m g kN m===⨯==⨯= 作用于中间层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1122 4.09 5.24(40.6)21.91/4.09/3.24722.68/3.242 6.48/AB BC AB BC g kN m g kN mg kN m g kN m=+⨯-===⨯==⨯=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为: 顶层边节点集中荷载:55174.098(887) 3.982295.41A D G G kN==⨯+⨯+-⨯⨯= 顶层中节点集中荷载:55124.098(882) 3.982217(887) 3.98123.2722B C G G kN ==⨯+⨯+-⨯⨯+⨯+-⨯⨯=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包括钢窗自重及门重)为: 中间层边节点集中荷载:[]174.098(887) 3.24222.432 5.24(40.6)(80.5)23 1.86.614192.08A D G G kN==⨯+⨯+-⨯⨯+⨯+⨯-⨯--⨯⨯+⨯= 中间层中节点集中荷载:[]174.098(887) 3.242212(882) 3.24225.24(40.6)(80.5) 2.1 1.00.2 2.1 1.06.614255.91A D G G kN==⨯+⨯+-⨯⨯+⨯+-⨯⨯+⨯-⨯--⨯+⨯⨯+⨯= 活荷载顶层节点:5555555 1.5710.5/1.523/17(887) 1.523.632217(887) 1.52212(882) 1.534.1322AB CD BC A D B C p p kN m p kN mP P kN P P kN ==⨯==⨯===⨯+-⨯⨯===⨯+-⨯⨯+⨯+-⨯⨯=中间层节点: 1.5710.5/2.024/17(887) 1.523.632217(887) 1.52212(882)237.6322AB CD BC A D B C p p kN m p kN mP P kN P P kN ==⨯==⨯===⨯+-⨯⨯===⨯+-⨯⨯+⨯+-⨯⨯=荷载示意图用结构力学求解器求解的恒荷载作用下内力图如下:荷载图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轴力和剪力单位为kN;弯矩单位为kN 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UNAN UNVERSITY论文题目: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弹塑性静力分析学生姓名:陈冠学生学号:S1001W130专业班级:结构工程3班学院名称:土木工程学院指导老师:李正农任课老师:凃文戈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1.1.1 国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1.1.2 国内发展及研究现状 (2)1.1.3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3)1.2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研究动态 (4)1.2.1 基于性能的抗震评估介绍 (4)1.2.2 基于性能的抗震评估体系发展现状 (6)第2章模型介绍 (8)第3章模型计算 (13)3.1 梁柱开裂值、屈服值和延性系数的计算 (13)3.1.1 梁、柱开裂值的计算 (13)3.1.2 梁、柱屈服值的计算 (14)3.1.3 梁柱剪力墙延性系数的计算 (15)3.2 Push-over分析方法介绍 (16)3.2.1 Push-over分析方法基本假定 (16)3.2.2 Push-over分析方法相应公式推导 (16)3.2.3 侧向荷载下结构荷载一位移图的确立 (17)3.2.4 目标位移的计算 (18)3.2.5 侧向荷载的分布方式 (22)3.3 模态叠加推覆(MPA)分析方法介绍 (23)3.3.1 M PA方法的基本假定 (23)3.3.2 MPA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公式推导 (23)3.3.3 MPA方法的基本步骤 (24)3.4 结构MPA分析和Push-over分析以及与ACT40的比较 (24)3.4.1 振型信息 (24)3.4.2基地剪力—顶点位移曲线 (25)3.4.3 结构性能分析 (27)3.4.4 结构侧向变形分析 (28)3.4.5 分析总结 (33)第4章塑性铰的分析 (34)4.1 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介绍 (34)4.2 结构塑性铰的分析 (39)第5章地震影响系数推到需求谱 (42)参考文献 (44)致谢 (45)摘要随着结构基于性能分析方法概念的提出与应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得到了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并纷纷展开了深入研究。

本文通过具体算例对一高层框剪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对比模态叠加推覆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和常规Pushover分析方法的结果,用美国规范ATC-40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并且给出对我国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框剪结构,MPA法,Pushover分析方法,抗震性能评估AbstractStructural analysis based on performance as the proposal of 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nonlinear static analysis method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in engineering and have launched a thorough study. In this paper, the specific example of a high-rise frame-wall structure of the nonlinear static analysis, modal superposition contrast plastic static pushover analysis method and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Pushover analysis results, the American Code ATC-40 Seis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Given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the proposal.Keywords:frame structure; MPA; Push-over analysis; 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第1章绪论1.1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发展和研究现状1.1.1 国外发展及研究现状国外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较早,许多研究成果表明,Pushover 方法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

该方法最先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在1975年Freeman等人提出了能力谱方法。

随后,有关pushover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大家的重视,并逐渐成为结构抗震能力评估的一种较为流行的方法。

在同外一些重要刊物及会议论文集中,都经常可以看到有关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文章。

pushover方法在国外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75年Freeman等人门提出了对结构进行非线性静力分析的承载力谱方法。

后来经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现在已经成为非线性静力分析的重要方法;1988年在第九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Peter Fajfar提出了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N2方法。

并在以后进一步完善之。

该方法其实就是非线性静力分析Pushover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对结构用两个不同的计算模型进行非线性分析,故而得名,此处的N是指非线性(Nonlinear),2代表两个计算模型;1994年,R.S.Lawson等人在第五届美国地震工程会议上发表的文章,也是极有影响力的,被引用的次数也较多,该文着重对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对实际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反应预测的准确性进行了研究:1996年Terrance F.Paret等人提出用等效的单自由度体系代替多自由度体系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简化方法,在其所著文中。

通过逐级增加水平荷载。

从而得到结构水平方向的力——变形关系曲线,这是将多自由度体系转换成为单自由度体系的基本依据,对后来Push-over 方法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他的方法为后继学者认同,具有开拓性,文献也多次被Pushover方法的研究者所引用;1998年,Helmut Krawinkler著文对非线性静力分析Pushover方法作了更为全面的阐述,论述了Pushover方法的优点、适用范围,并指出了其局限性所在.对Pushover方法在过去近20年的发展做了总的概括,给Pushover方法的研究工作做了恰如其分的定位,对研究非线性静力分析Pushover方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Lawson和Krawinkler考察了2层。

40层的6个结构(基本周期为0.22s—2.05s)。

通过Pushover分析结果与动力时程分析结果比较后。

认为对于振动以第一振型为主、基本周期在2s以内的结构,Pushover方法能够很好地估计结构的整体和局部弹塑性变形,同时也能揭示弹性设计中存在的隐患(包括层屈服机制、过大变形以及强度、刚度突变等):Peter对9层框剪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与Pushover方法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

认为无论是框架结构还是框剪结构,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构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均很一致;Lew对一幢7层框架结构进行了非线性静力分析(NSP)和非线性动力分析(NDP),发现NSP估计的构件的变形与NDP多条波计算结果的平均值大致相同。

另外一些研究成果及工程应用同时表明,对于层数不太多或者自振周期不太长的结构,Pushover方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弹塑性简化分析方法。

在1997年,美同的ATC—40和FEMA273、274文件颁布以后.对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目前有关如何完善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使其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

20世纪90年代早期,美同有学者首先提出了基于性能(performance—based)和基于位移(displacement—based)的抗震设计,它要求结构在不同的强度的水平地震作用下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

这一理论引起了世界各国工程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

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结构工程界都正在将基于性能,位移的设计概念引进新一代的设计规范中,像美国SESOCVVision2000,ATC40,FEMA273、274等文件中都详述了此概念。

这其中非线性静力分析(Pushover analysis)作为实现基于性能,位移的抗震设计的重要工具,已经得到了公认。

近年来,在地震工程领域,非线性静力分析作为对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评估的一种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使工程人员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所产生的破坏情况做出较为详细的预测,这一点是目前所用基于承载力的抗震设计所欠缺的。

1.1.2 国内发展及研究现状与国外相比,我国对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近年来,结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传人我国后,逐渐得到了广大学者和工程设计人员的重视。

对该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目前已有不少文章介绍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原理,很多学者对该方法做了有效的改进。

并将它运用到实际工程的分析当中,取得了一定成果。

2000年。

叶燎原等介绍了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的原理与实施步骤,给出了几个计算实例,并就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提出了建议:钱稼茹等介绍了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用途。

在Pushover分析中引入弹塑性反应谱确定结构的目标位移,讨论了需要进步研究的问题:杨溥等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和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对结构响应f顶点位移、层间位移及基底剪力l进行对比分析。

提出了对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水平荷载模式和结构目标位移的改进方法,从对比结果可以发现这种改进对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必要的。

2001年,欧进萍等结合我同的抗震设计规范和地震作用统计参数。

提出了结构抗震分析的概率Pushover分析方法。

根据结构体系可靠度的特点。

提出了基于概率Pushover分析的结构体系可靠度评估方法。

2002年,魏巍、冯启民等通过分析计算对Pushover分析方法中有代表性的能力谱法、位移影响系数法和适应谱Pushover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

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并推荐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2003年,尹华伟、汪梦甫、周锡元在对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物理意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之后,提出了该方法存在的一些局限。

考虑了结构第2、第3两阶振型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并在把多自由度体系转化为单自由度体系和进行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弹理性时程分析时,将原结构视为两个不同的结构,通过分析表明.采用这种改进方法之后,计算精度明显提高;汪梦甫、周锡元以反应谱理论为依据.建立了循环推覆的多振型高层建筑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到了结构等效恢复力模型的骨架曲线及滞回特性,发展了较简单且较为精确的计算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顶层位移反应的方法.探讨了应用静力、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进行抗震性能评估的基本原则,并用算例进行了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