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论文:潜伏 谍战剧 戏剧性
评电视剧《潜伏》

评电视剧《潜伏》作者:贺文汇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5期摘要:《潜伏》是近几年来电视剧市场中收获良好口碑的诚意之作,作为历史剧,它穿插了中国近代史中一些真实的历史人物。
其中男主角余则成随着剧情的发展也逐渐从一位不成熟的年轻人转变成一名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潜伏工作者。
整部剧中男主角和几个女人的爱情线也是余则成这个人物成长道路的线索。
最初,他是因为爱情的选择;到最后,却是由于坚定的信仰支撑着他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任务。
《潜伏》以巧妙的构思、紧凑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一环接一环的事件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
关键词:信仰;潜伏;全知视角他本是国民党军统情报处的情报员,后因无意中发现戴笠等人为私利而向日军泄露新四军情报,也彻底对国民党失望,又得知自己的未婚妻是中共党员,为了见未婚妻,接受了中共的策反,以地下党的身份重返军统,开始了漫长的潜伏人生。
他就是《潜伏》的男主角——余则成,一个城府很深却极擅于装傻充愣的人。
电视剧《潜伏》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男人是怎么样先后以“峨眉山”、“深海”的代号潜伏在天津站与国民党情报人员斗智斗勇的:将粗枝大叶的“老婆”翠平锻炼成合格的地下党;与左蓝配合,挖出共党奸细“佛龛”李涯;阻止国军将领钱斌将去南京向蒋介石口述天津的城防计划;帮助刺杀重要情报的携带者;挤走陆桥山,取得吴敬中站长的信任,成为副站长……可以说,余则成的潜伏工作是共党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初,他是因为爱情选择了共党;最后,却是一步步坚定的信仰支撑着他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任务。
《潜伏》以巧妙的构思、紧凑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一环接一环的事件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
《潜伏》的题材选择上以小见大。
从大环境下的小处着手,抓住一个普通而典型的潜伏人员,完成了对当时那么复杂而又特殊的社会情况的表现[1]。
《潜伏》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无疑是成功的。
男女主人公——余则成和翠平,一文一武,一个内敛细心,一个粗鲁大意。
潜伏

从主题和人物关系的设置角度看《潜伏》距《潜伏》这部电视剧热播到现在已经近两年了,其间我也断断续续地看了很多集,但从没有完整的看完一遍。
趁着这次机会,完整地看了一遍,虽然已经知道结局和大部分的剧情,但它仍能深深地吸引我。
这部剧里面没有大篇幅的令人胆战心惊的偷情报情节,也没有让人触目惊心的暗杀行动,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较量。
电视剧的主要讲述了余则成这一中共地下组织的工作人员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窃取情报,完成潜伏工作的故事,其中包括与“同事”之间的斗智斗勇,与假妻子翠平之间的感情纠葛等内容。
下面将从该剧的主题和人物关系的设置角度来谈谈这部电视剧。
先来谈谈《潜伏》的主题,说到这部电视剧的主题,很多人都会觉得是“信仰”。
确实如此,作为一部主旋律的电视剧,它生动地表现出了主人公在面对各种危险时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怀,赞美了余则成以及其他地下工作者崇高的信仰和理想。
可是我更愿意将其概括为“爱情”和“信仰”,爱情包括余则成和左蓝的爱情以及余则成和翠平的爱情。
“爱情”和“信仰”也是该电视剧的两大主线。
首先是对左蓝的爱情使得他加入共产党的阵营。
如果说对国民党内部贪污腐败早有不满是他投靠共产党的基础,那么左蓝对他的诱导则是最直接的促成因素。
余则成原本以为抗日战争后他的任务就结束了,以为共产党国民党是一家人。
所以他认为和谁干都是抗日,当他看到叶子明与日本军官交往甚密,当他知道党国的高层都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私利时,他一直接受的军统思想动摇了,他意识到自己保卫祖国和人民的信仰在军统得不到实现。
即便如此,他投靠共产党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左蓝,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这样两个人的信仰就相同了”。
但是就像余则成答应为共产党做事时剧中的画外音说的那样:“余则成觉得自己是为了左蓝,但是仔细想想,又不全是”。
这时候,余则成已经开始树立起对中共的信仰了。
剧情的发展过程也是余则成的信仰日益坚定的过程,从最初的因左蓝而为共产党做事到后来成为一种坚定的信仰,这是该剧的一条主线。
《潜伏》作为电视文本的艺术价值

《潜伏》作为电视文本的艺术价值【摘要】《潜伏》作为电视文本的艺术价值展示了其剧情设定与叙事结构的紧凑与深度,高度复杂的人物塑造与角色表演的精彩之处,影视语言的运用和视听效果的出色表现,历史背景和社会议题的处理尤为精准,观众与剧中人物的情感共鸣更是令人动容。
本剧在中国电视剧领域的艺术价值不言而喻,值得肯定。
《潜伏》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电视作品,更是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对未来的电视剧创作和观众的审美水平都有积极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分析其艺术价值,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电视剧的发展道路和潜在可能。
《潜伏》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全新的电视文本审美路径,值得我们深入品味。
【关键词】《潜伏》、电视文本、艺术价值、剧情设定、叙事结构、人物塑造、角色表演、影视语言、视听效果、历史背景、社会议题、观众情感共鸣、中国电视剧、发展、影响、展望。
1. 引言1.1 潜伏:一部中国电视剧的经典之作《潜伏》是一部在中国大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由张黎执导,周迅和陈坤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共产党员在敌占区执行任务的故事。
在剧中,观众可以看到主人公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艰难抉择,以及他与身边人的关系纠葛。
这部剧不仅在剧情上扣人心弦,更通过人物塑造和影视语言的精湛运用展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潜伏》在艺术表现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为当代中国电视剧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2 作为电视文本的艺术价值在电视文本中,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剧情设定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与角色表演、影视语言的运用、历史背景与社会议题的处理以及对观众的情感共鸣等方面。
《潜伏》在这些方面都表现出了卓越的艺术价值,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好评。
通过对《潜伏》的剧情设定与叙事结构分析,可以看出编剧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巧妙地将悬疑、紧张、感人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使得整个剧集节奏紧凑,引人入胜。
人物塑造与角色表演方面,演员们的精湛表演使得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让观众对剧中人物产生深厚的情感共鸣。
信仰的力量 人性的光辉——评电视连续剧《潜伏》

变 , 是信仰不 能变 。” 但 这是 谆谆教导 , 殷殷期 望。 李 涯问谢若林 :你没有信 仰?” “ 谢若林说 :我 “
信仰 生存主义 。” 这是一个拜 金者赤裸 裸的表 白。
主人公 余则成 的信仰是什 么?一 开始 , 出现在
收 稿 日期 :2 1- 1 1 0 1O — 2
作者 简介 :崔海波 (9 7 )女 , 16 一 , 宁波鄞州人 , 浙江省鄞州 电视
崔 海 波
( 江省鄞 州电视 台,浙 江 宁 波 35 9 ) 浙 112
摘
要 : 电 视 连 续 剧 《 伏 》 题 鲜 明 , 节 跌 宕 起 伏 环 环 相 扣 , 物 形 象 丰 满 独 特 , 一度 高 居 收 视 率 榜 首 。 潜 主 情 人 曾
以该 剧 为 研 究 对 象 。 图从 主 题 、 节 、 物 等几 个 层 面来 探 析 该 剧 成 功 之 处 。 试 情 人 关 键 词 :《 伏 》 潜 ;主 题 ;人 物 ;情 节
21 年 01
6 月 Βιβλιοθήκη 宁 波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lo n b oye h i o ma fNig o P ltc nc
J n,2 1 u 01
V 11 o3 0 .5 N .
第 1 5卷 第 3期
信仰 的力量
— —
人性 的光辉
评 电视连续剧《 潜伏》
收视率不 断攀 升 ,继在北 京卫视 创下平 均 91 . %的
我们 面前 的他是 一个 胸无大 志 的小职 员 ,一 心想 着抗 战结束 后 。解 甲还 田 ,与心爱 的 女人左 蓝结 婚 , 一种 “ 婆孩子 热炕头 ” 过 老 的安 逸生 活 。所 以 , 当左 蓝跟他 谈及信 仰 时 ,他 真诚 又坦 率地说 :我 “
潜伏结业论文

一、基本信息片名:《潜伏》出产国:中国大陆制片公司:东阳青雨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摄制时间:2008年导演:姜伟,付玮主演:孙红雷,姚晨,祖峰,冯恩鹤二、剧情简介抗战胜利前,军统余则成不满国民党腐败,被发展为我党地下工作者,潜伏在天津站,代号“峨眉峰”。
因工作需要他和游击队长翠平做起假夫妻,随后余和昔日恋人左蓝等联手除掉了马奎,但因疏忽,左蓝牺牲,让翠平理解地下斗争的重要,她和余的配合也更加默契,并历尽艰辛。
待天津站解放前夕,余用计拿到国民党潜伏名单却无法送出,在即去台湾之际,他见到了还活着的翠平,并将情报暗示给了她。
二人从此分别,余则成继续执行潜伏任务......三、电视剧《潜伏》诠释的信仰精神赏析信仰的伟大与永恒题记:谍报工作往往是孤军奋战的,你的精神意志就是你的领导。
要随机应变,什么都能变,就是信仰不能变!上面题记这句话,我记得是《潜伏》里领导李克农在送别即将去天津站上任执行潜伏计划的余则成时说的,这句话,无疑给我们诠释了男主人公为何能在凶险环境中坚持战斗不退缩,与不断巩固和提升的信仰之间的逻辑关系;人有无信仰很重要,而信仰的高低就更重要。
剧中抗日胜利光复前后那些党民党精英们的嘴脸,“嘴巴上都是主义,心里面全是生意”。
话语再朴素不过,道理也再简单不过。
共产党得人心得天下,国民党失民心失政权,这也是余则成为何在后来从一个国民党的军统成为我党地下工作者,投效于我们为全国人民解放而必须的潜伏大潮中,那就是信仰的改变,让一个人觉得只有正确的信仰才能看到中国人民的希望,才得以体会到信仰的伟大。
当时的他,即使是面对时刻会牺牲自己,也愿意为中国的解放而不惜任何代价。
信仰的伟大在这部剧中,无论是余则成本身,还是他的三任联系人,都把这点体现得淋漓尽致,震撼无比。
第一任秋掌柜被捕咬舌,第二任罗掌柜在他保护下全身而退,第三任廖三民与敌人同归于尽,再算上为掩护他而牺牲的恋人左蓝,他们前仆后继、死而后已的一次次牺牲,不仅激励着余则成,更感动了无数观众,让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信仰的伟大。
论谍战类电视剧的艺术特征_以电视剧_潜伏_为例

ConsumeGuide·CultureResearch■梁霄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论谍战类电视剧的艺术特征——以电视剧《潜伏》为例[摘要][关键词]谍战题材电视剧,是内地电视剧市场的特殊产物,但是从我们的文化语态来看,讲述战争时期的地下工作人员的故事是属于我们独有的话语权表述,在没有高科技手段借助的情况下,纯粹的智斗确实是塑造英雄人物的最佳手段。
但是国内的电视剧市场一直存在盲目跟风投拍的恶性发展的问题,同类型的影视剧一多,粗制滥造的现象就难以避免。
谍战剧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观众在剧集的讲述中,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从人物性格设定来看《潜伏》中的人物,《潜伏》是一部戏剧冲突强烈的电视剧作品,其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就是人物的设置。
正是剧中人物的丰富才使得《潜伏》有了更丰富的元素。
谍战剧潜伏特征作者简介:梁霄,1987年5月9日出生,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研究方向:新闻学。
引言一、谍战类电视剧产生中国最早的谍战类电视剧是1981年播出的九集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1],当时人们并没有给这种反映地下工作的作品归类命名,尽管人们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不一样的电视剧类型,第一次感受这种悬念丛生的艺术手法,但是它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并且在接下来的20年里,因为武侠、言情、家庭剧的冲击,这种题材的电视剧一度消失于荧屏。
直到2003年央视播出了《誓言无声》,一举夺得飞天奖四项大奖,谍战题材电视剧才开始引起投资人的注意,使得这一类型电视剧重新走进大众的视野,且以一种茁壮之势成为电视剧分类中重要的一支,2006年大热荧屏的电视剧《暗算》[2]更是将谍战类的电视剧推向一个高潮,随后相继播出的《红色追缉令》、《特殊使命》、《功勋》、《数风流人物》、《英雄虎胆》、《51号兵站》等电视剧在荧屏掀起了一股“谍战戏热潮”,2008年投拍的同类型电视剧多达60部之多。
除了本文重点讨论的《潜伏》,还有华谊兄弟投资拍摄,张涵予罗海琼主演的《身份的证明》,张涵予段奕宏主演的《最后的99天》,都是2009年电视剧市场值得期待的作品。
浅析谍战题材电视剧《潜伏》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作者简介:陈珏西(1992 ~),女,学士, 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
参考文献 [1] 宋洁 . 新时期谍战电视剧的人物形象分析 [J]. 文艺评论 2011(5)138-139 [2] 刘澍 . 红色银幕上的女特务 [J]. 大众电影, 2003(23):15-20. [3]冯慧玲. 新碟战剧中的人物形象探析[J]. 文教资料,2009(9)179-181.
潜伏电视剧评价

潜伏电视剧评价《潜伏》,一部谍战剧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在故事情节上扣人心弦,更在演员表演、制作质量等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
以下是对这部电视剧的评价。
从故事情节来看,《潜伏》的编剧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虚构的情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故事既具有历史真实感,又充满了紧张刺激的戏剧性。
剧情设计精巧,逻辑严密,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使得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紧张感和期待感。
演员的表演也是《潜伏》的一大亮点。
孙红雷和姚晨的演技精湛,将余则成和翠平这两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们的表演不仅具有很强的真实感,还赋予了角色丰富的人性和情感。
其他演员的表演也相当出色,为角色塑造了丰富的个性,让观众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每一个角色的心路历程。
再者,《潜伏》的制作质量也是一流的。
摄影、剪辑、音效、美术等各个环节都做得非常出色,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使得这部剧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姜伟对于节奏的把控也非常到位,使得整个故事的发展既不显得拖沓,也不显得过于紧凑,恰到好处地满足了观众的观看需求。
从主题角度来看,《潜伏》以谍战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余则成的成长历程的描绘,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在困境中的选择。
这部剧既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又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部兼具娱乐性和思想性的优秀作品。
《潜伏》是一部极具思想性和娱乐性的谍战剧,它的成功不仅在于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更在于出色的演员表演和一流的制作质量。
这部剧的成功也充分展示了谍战剧这一影视类型的巨大魅力,为观众提供了一次视觉和心灵的盛宴。
在电视剧《潜伏》中,深海的曲谱被用作主题曲,为这部精彩的谍战剧增添了更多的情感深度和戏剧张力。
这首曲目以独特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完美地诠释了剧中主人公们的情感与冒险。
深海,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寓意着无尽的勇气、智慧与奉献。
在电视剧中,这首曲谱同样承载着这一主题,为观众展现了一群特工在复杂环境中的坚毅与智慧。
浅析电视剧《潜伏》的艺术魅力

文学之光ENXUNZHIGUANGW24 Jun. 2016 June《潜伏》作为一部经典的谍战剧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严谨的故事结构,成功的人物塑造以及巧妙地人物关系设定共同为影片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信仰的力量也是贯穿影视作品始终,耐人寻味。
严谨考究的故事结构,错落复杂的人物关系,巧妙缜密的语言设计共同为《潜伏》这部电视剧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扣人心弦的剧情设计中包含了特务、情报交换、悬疑、爱情、信仰等多个看点。
故事结构作为一部电视剧的骨架,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严谨的故事结构是电视剧必不可少的条件。
因此,电视剧区别于电影的就是,电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时间和空间的多重跳跃,而电视剧必须要在情节精彩的前提下讲究叙事结构的完整性。
首先《潜伏》这部电视剧中,导演运用多种叙事角度来表现人物命运。
主人公是余则成,但是叙事角度不仅仅是只站立在主角的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到,电视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站立在军统这些人的角度上来叙事的,例如吴敬中吴站长,国民党李涯等人。
其次是线索的贯穿统一,《潜伏》这部电视剧是以余则成潜伏军统内部为共产党服务为主要线索,所有发生的事情都随着他工作的变动而发生变动,一切情节都为这条主要线索服务。
其次一条线索就是他的感情线,《潜伏》中余则成的初恋是共产党左蓝,因为她的原因余则成才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
中间因为工作的需要与翠平假扮夫妻,最后被翠平的真情打动,还有一个就是倾慕余则成已久的千金小姐晚秋。
由她们三个人共同丰富了故事的感情线。
最后就是故事的结尾,编剧以一个悲伤中带有开放色彩的结局结尾。
余则成到了香港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并与晚秋假扮夫妻。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虽然翠平与余则成没有团聚,在感情上是缺失的,但是信仰还在,主人公还在为了开始时候的共产主义道路而奋斗,从这一点来说,是值得肯定的结局。
叙述结构的完整为故事有条不紊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人物是影视作品的核心。
人物性格的塑造,在影视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谍战剧《潜伏》戏剧结构解析

谍战剧《潜伏》戏剧结构解析作者:安思颖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8期摘要:2009年,中国独特的电视剧类型谍战剧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到达了一个高峰,而这一现象背后最大的功臣就是《潜伏》,这部剧在一月之内红遍大江南北,顷刻间成为一匹黑马高剧榜首并成为坊间的话题热点。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的角度对《潜伏》进行剖析。
关键词:《潜伏》;戏剧结构;叙事线索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129-012009年,中国独特的电视剧类型谍战剧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到达了一个高峰,而这一现象背后最大的功臣就是《潜伏》,这部剧在一月之内红遍大江南北,顷刻间成为一匹黑马高剧榜首并成为坊间的话题热点,然而,这部剧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不仅是因为演员的演技、镜头语言的设置,最重要的是其剧本上的独特构思,它所采用的独特的叙事模式。
本文就从叙事结构的角度对《潜伏》进行剖析。
谍战剧从类型上讲,谍战剧是一直具有广泛收视热情的现代虚构类流行剧种。
紧张刺激的情节、命悬一线的生死危机,还有高智商的智勇竞技,构成该类作品的基本叙事框架。
与传统的谍战剧不同,《潜伏》没有用疯狂的飙车和敏捷的腿脚功夫等镜头来刺激受众的感官。
它成功的关键,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演绎着平凡人的英雄神话,实现了艺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经验的连续性,将谍战剧引向日常审美方向发展。
本剧主角余则成的主要生活场所就是办公楼和他自己的家,他经常相处的人也基本上就是办公楼里的上司、同事和邻居以及三个女人,相对应的,本剧也存在着两条线索,一条是感情线一条是工作线,感情是浪漫的,工作是充满惊险的。
一、感情线:冤家聚头欢喜浪漫《潜伏》这部剧打破了以往谍战剧中英雄美人的固定搭档,一个受过秘密训练、潜伏军统的情报员和一个在山沟里打鬼子的女游击队长之间的假夫妻关系,是原作的基本戏剧结构,也构成了电视连续剧《潜伏》的戏剧张力,让观众眼前一亮。
论谍战剧《潜伏》“平实化”的艺术追求

夸, 贴 近本真 生活 , 以其 真实性 和可感 性打 动观 众 ,
达到“ 将特工 的 日常生活升华为艺术 , 实现艺术作品 与 日常生活经验 的连 接 , 使整 个作 品更具 有真 实性
收 稿 日期 :2 0 1 6—1 0— 2 1
雷方脸 , 小眼, 个 头 中等 , 说话 温吞缓 慢 , 毫 不果 断 , 总穿 一身中山装 , 整个人其貌不扬 。像他这样 的 , 就
因此 , 在谍战剧依然大行其 道的今天 , 对该片 的 继续深入探讨也就有 了意义和必要 。本文拟从平 实
化角度 , 对《 潜伏》 做一 番梳理 与分析 。文 中所言平
实化 , 不是简单化 , 不是庸 俗化 , 而是指该 剧通 过正 常化 、 通俗化 、 生 活化 的视 角 , 还原 了特 定时代 下 的 人物 , 对人 物不 溢 美 、 不 丑化 , 还原 生 活场 景 , 不 浮
在 当今众多 国产谍 战剧 中, 《 潜 伏》 无 疑是谍 战
剧 的精 品 , 影 响和 带 动 了一 批 谍 战 影 片 , 可 谓 是 谍 战
和 艺术 性 , 从而引起受众共鸣” 的 艺术 效 果 。
一
、
人 物 形 象 的正 常 化
剧 中的 “ 领路 人 ” 。对 于该 剧 的语 言 特 点 、 故 事模 式、 剧情节奏 、 英雄形象等 , 相关 学者已从历史文化 、 大众审美趣味 以及消费者心理等多个维度进行 了阐
2 0 1 6年 l 2月 第3 4卷 第 4期
扬 州 教 育 学 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a n g z h o u Co l l e g e o f Ed u c a t i o n
De C. 2O1 6
2020高考语文 作文最新素材 《潜伏》

《潜伏》剧情简介:原国民党军统总部情报处的余则成,弃暗投明加入了共产党。
他潜伏在了天津站,在完成一个个危险任务的同时,也与他的假太太翠平演绎出了一段段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故事张弛有度,跌宕起伏,人物刻画深刻细腻,给人极大的感染力。
代表人物:余则成。
这是一个有血性、懂爱情、人性化十足的英雄。
他会当机立断开枪除掉绊脚石,也会一遍遍读着左蓝的日记怀念她;他会在等待消息时紧张地撕烂报纸,也会在从电台里听到国民党“占领”延安的消息后浑身瘫软,慌乱中跑到联络站询问情况;更会在得知翠平尚在人间时,发自内心地微笑。
幽默、紧张而又令人动容,这是这部剧和余则成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的最大感受。
余则成有弱点,比如他有洁癖,他有些胆小。
但是,因为理想,因为信仰,他的生命发生了改变。
这样的改变,让人热血沸腾。
适用话题:爱,报答,信仰,微笑,矛盾等。
《黎明之前》剧情简介:我党地下工作者刘新杰潜入敌人的心脏——军事情报第八局,竭尽所能,为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该剧在创作时不自觉地引入了美剧元素,并且将关键人物的设定和心理分析引入到情节描述中,为观众奉献出了一部堪称美剧本土化样本的佳作。
这部戏镜头非常多,仅第一集就用了950多个镜头,多层次的切换,会让观众陷入一种“紧迫”的情绪当中。
而大结局中刘新杰和谭忠恕踏上殊途,其苍凉的结尾引发了观众热议。
代表人物:刘新杰。
冷静、机智、能力超群的一个人。
有着喝酒的嗜好,耳朵不好使,又有些健忘。
他的正义、果敢和忠贞让我们深深叹服。
《黎明之前》中有一句旁白这样说:“刘新杰现在走得很沉稳,但是他的内心在一路狂奔,因为他等待这次唤醒,等待了十年。
”这就是刘新杰,十年,没有忘记自己是谁,没有与敌人同流合污。
对这样的人,我们除了给予注目的眼神,就是给予热情的掌声。
适用话题:信仰,等待,冷静等。
.。
浅析《潜伏》的另类叙事

加 之孙红雷 不露声 色 、 内敛 的表演 , 每一个环节 都是
规规 整整坐 在那儿 , 时而 深思 城 府 , 时而 举 棋不 定 , 甚 至有时还 会有一 些 窝囊 胆 小或 者 可怜 巴巴 , 正 但
政 治立场 的原 因 , 一 方 面则 是 由于 这样 的设计 使 另 得 故事情节 比较容 易展开 , 矛盾 、 念 的设置 相对容 悬 易 。但是也 正是 因为 这样 的设 计 , 得谍 战剧走 向 使
一
直白式的主题宣泄, 甚至没有明显的教育 , 剧情一步 步引人 人胜 , 观众 真正感 受到 真实 、 实 、 让 切 可信 , 就好像这 个谍报 家 庭就 是 自己 的邻 居 , 观众 在 观 让
其 次 , 雄 助 手—— 翠 平 。这 个 人 物 的设 置 可 英
一
种模式化 的桎梏 。
看时体会 到 了一 种前所 未有 的平等 的地位 。编剧并 没有想要 教育 观众 , 有居 高临下 的姿态 , 没 更加没 有
低估观众 的欣 赏鉴别水 平 。所 以在 不讨 巧的过程 中
《 潜伏》 一剧虽然在角色上虽然沿袭 了传统谍 战剧 的设 置 , 但在对 每个 角 色 的刻 画上却 有 了很 大
形 象 。这样 的设计 , 方 面不 可 避免 地是 由于某 些 一
首先 , 大戏 小做 。国共 之 间 的谍 报 战争 是 紧 张 刺激 、 心动 魄的 , 惊 这是 重大 的革命 历史题 材 。但是 该剧一反 常态 , 开宏 大叙事 , 抛 将整 个故事 安排在一 个家庭里 , 从非 常 细微 的地方 人 手 , 重 细节 描述 , 注 从另一个 角度展 现和诠 释 了国共之 间 的谍 报战争 。 其次, 假戏 真做 。这 次 把谍 战戏 引 入 到一 个 家 庭 的氛 围 当中 , 整个过程 都 没有一 句 口号 , 没有那种
人物关系的设置之妙_论_潜伏_的戏剧性

CONTEMPORARY TV18戏剧性,是决定一个剧本是否“有戏”的最根本的审美特性。
它涵盖了情境、动作、冲突、悬念等多种彼此间密切相关的要素。
情境作为剧本中基本而重要的因素,是促使剧中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特定环境(社会大环境与人物生存小环境)、情况(包括事件)和关系(人物与人物关系)。
其中,人物与人物关系是情境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
因为写戏即写人,唯有写出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具体性与独特性,戏才会好看。
优秀的编剧善于巧妙设置人物与人物关系,以此促使人物展开特定的动作,从而爆发具有可视性的冲突,产生强有力的戏剧效果。
30集电视连续剧《潜伏》自播映以来,受到了广大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在人物与人物关系的设置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在人物有意味的动作中构建剧情电视剧是通过演员表演动作/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
动作涵盖了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外部动作,是直观呈现给观众的动作,包括人物的形体动作与台词;内部动作,指人物的心理活动。
《潜伏》的编剧对人物动作进行了精心提炼,其中还包括对人物内心动作的深刻挖掘,使人物形象具有多面性,呈现出动态发展,并运用动作与动作间富含逻辑性的联系来构建环环相扣的剧情。
1.人物形象通过独特的动作/行动来体现《潜伏》既没有片面刻画正面人物,也没有刻意美化反面人物,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独特的人物动作来表现每个人物。
剧中憨直而豪爽的翠平、美丽而坚定的左蓝、贪婪而老道的站长吴敬中、愚忠而狡猾精明的行动队长李涯、心胸狭隘又机关算尽的情报处长陆桥山……每个人身上都颇具独特的行动方式与独立的意志力,这种鲜明、立体的人物群像实属难得。
而剧中对主人公余则成的刻画更是用心。
有着坚定的革命信仰的余则成,险恶的环境使他不得不时刻提高警惕,但他仍有情不自禁真情流露的时候。
他见到挚爱女友左蓝的尸体时心碎了,在面对害死她的李涯时,又勉强挤出了一个坚定的笑容;剧终,他凝望着墙上自己与晚秋的假结婚照,因思念翠平流下了泪水……无论在多么艰难的时刻,他都不忘自己的使命,这些人物动作的瞬间无不感动着观众。
电视剧《潜伏》语言修辞分析

电视剧《潜伏》语言修辞分析摘要《潜伏》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独特的语言魅力。
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警句以及修辞格的巧妙运用为该剧增色不少,备受观众好评。
关键词《潜伏》幽默警句修辞格红色谍战剧《潜伏》没有高调热闹的宣传攻势,却凭口碑红透大江南北,在全国创造了高收视率的神话。
除了紧张刺激、扣人心弦的剧情,演员精彩到位的表演外,《潜伏》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一、语言幽默与以往的谍战剧不同,《潜伏》的语言风格更多元化。
时而庄重。
时而诙谐,在人物语言的设计上,常不经意间制造出幽默的效果。
如翠平的一口乡土腔,不仅突显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而且富有幽默感,给观众带来了许多笑料。
例如,剧中有一幕,梅姐问翠平是否身体不适,翠平憨直地回答:“没事,就这咖啡有股鸡屎味。
”这对白的设计与翠平大大咧咧的农村妇女形象相吻合,自然而然流露出幽默感,毫无矫揉造作之情。
此外,幽默的语言使剧情松弛有度。
比如吴站长得知廖三民与李涯一同跳楼身亡时,冷不丁地说:“神奇的一跳……正好跳到我的神经上……现在有点牙疼……”。
这无厘头的幽默一说,缓和了紧张的气氛,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也为余则成趁机转移话题,询问李涯死后“黄雀行动”怎么办作铺垫。
二、警句丰富警句,是指简练而涵义深刻动人的句子。
《潜伏》的警句贴近生活,集现实性、哲理性于一体,深受观众喜爱。
因其具有的丰富警句,《潜伏》甚至被喻为官场、职场的宝典。
如:(1)所信者听也,而听犹不可信。
(2)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例(1)是吴站长审问余则成时说的话,审问的结果也正如这文言句子所言“听犹不可信”,录音也能造假。
这个警句提醒我们亲耳听到的事情也未必真实,需要认真琢磨考察。
例(2)是罗掌柜安抚余则成时说的话,表述看似矛盾却富含哲理,个中道理正如辨证唯物论所说的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句经典台词现已广泛流传千股票市场,甚至成了股票玩家的口头禅。
电视剧《潜伏》论文:《潜伏》着的快乐

电视剧《潜伏》论文:《潜伏》着的快乐摘要:电视剧《潜伏》是难得的影视佳作。
从其剧作来看,主要是因为它能有效地融合两种题材类型,即反特剧的紧张与家庭剧的闲适融合,反特剧的故事设置新颖,又能创作出新型的家庭关系。
并能用创作电影剧本的方法和创作电视剧的前面几集,故事进展节奏合理。
姜伟在编剧过程中都在自觉的应用中华民族古老的哲学原理:阴阳理论。
在故事的设置中,一切矛盾冲突一切故事进展都源于阴阳相克理论。
关键词:电视剧《潜伏》;电视剧剧作;阴阳理论在2009年6月举行的上海白玉兰电视节上,《潜伏》的编剧姜伟获得了最佳编剧奖。
剧本是一剧之本,《潜伏》在剧本创作上,或者说在故事构思上有了之前的反特电视剧所没有的突破点。
综合起来说就是,两种观众喜欢的类型的融合、以电影剧本的操作方式来创作故事开头、故事进展节奏合理。
一、两种题材类型的有效融合当前的电视剧题材的选择是重中之重,在策划一部电视剧之初,首先要想的就是题材问题。
现在各大电视台热播的是情感剧,特别是家庭婚姻剧居多。
反特剧一直是有着很高收视率的题材,追求新奇的事物一直是人类的天性,这种天性决定反特剧一直是人们想看的题材。
《潜伏》的编剧兼导演明白这些题材电视剧的特点,就把两种题材类型的剧融合在了一起,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说:“不同的类型经常会被融成一体以产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共鸣,丰富人物形象,创造出情绪和情感。
”[1](p108)两种类型电视剧的有效融合,是本剧成功的前提。
1.反特剧的紧张与家庭剧的闲适融合每个电视剧的题材本身都各具特点,反特剧的特点就是紧张,塑造的主人公都是孤胆英雄类型的,主人公都要偷偷的藏在某个组织内部,而且这个组织一定都是一些很狡猾的人,主人公一但被发现,就会有生命危险,这种题材的电视剧就是让观众时刻为主人公担心,时刻牵挂他的安危,有能力的导演会让观众一直心疼他到故事的结束。
《潜伏》就做到了这点。
家庭剧的特点就是家长里短,但因为离观众的距离很近,所以有很大的观众群。
《潜伏》热播的原因论文

论文关键词《潜伏》孙红雷姚晨卧底谍战论文摘要电视剧《潜伏》的热播,从这几年国内影视剧播映以及观众的接受经验来看,美剧影响、卧底谍战题材、家庭伦理剧受欢迎以及明星演员的加盟等构成了电视剧热播的外部接受环境;从《潜伏》的内容来看,剧本充分尊重了细节真实,构思缜密,注意从生活化的场景下还原人物的真实性格,在传统谍战题材中把夫妻感情发展的剧情融入其中,在信仰上脱离了教条和说教的俗套。
这些因素吸引了观众,获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2009年初,电视剧《潜伏》首先在地方台播出,4月份,北京卫视、重庆卫视、黑龙江卫视和东方卫视四家卫星频道开始播出,随着卫视热播,网上出现网友的观感和评析文章,网络上各大在线播放网站和提供下载的网站。
点击量和下载率不断攀升之后,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媒体开始制作各种分析和专题采访栏目,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创事纪》一书,完整收录了《潜伏》剧本,并记录了电视剧从创意到诞生的整个过程,有导演访谈以及幕后制作花絮,这个时期也开始在各大书店畅销。
不到一个月时间,电视剧《潜伏》迅速蹿红,成为今年电视台的收视黑马。
分析该电视剧成功的原因,或许能为我们当下的国产电视剧制作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
一、《潜伏》成功的背景分析首先,国内年轻观众的电视剧欣赏口味已经严重美剧化。
近年来,虽然国内各大电视台没有正式引进流行美剧,但是通过网络,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还是收看了不少美剧作品,如《24小时》、《越狱》该剧从2006年首播,直到2009年5月份才全部结束,一部电视剧,时间跨度长达三年、《迷失》等。
通过网络传播,打破了电视台播放时间以及播放次数的限制,20多集的电视剧可以从头看到尾,并且都剪掉了插片广告。
美剧情节紧凑、连贯,剧情跌宕起伏,有的充满悬疑和推理色彩,跟国内多数电视剧剧情发展缓慢、情节拖沓冗长、对白简单等形成鲜明反差,美剧这些特点深深吸引了年轻观众,《越狱》每推出新剧集。
提供在线播放的网站都出现过访问量过大而导致服务器瘫痪现象可以说,这两年网络上美剧的流行,导致不少年轻人远离了国内电视剧,观众的电视剧欣赏口味已经严重美剧化。
浅析近几年我国“反特”题材电视剧--以电视剧《潜伏》为例

浅析近几年我国“反特”题材电视剧--以电视剧《潜伏》为
例
在近几年的中国电视剧市场中,“反特”题材的电视剧备受关注。
“反特”题材的电视剧,一般是以特务、间谍等渗透他国的间谍情报活动为主线,然后结合革命斗争、敌后斗争等历史事件,反映英雄人物的故事。
其中,《潜伏》这部电视剧,是近年来较为优秀的代表作之一。
《潜伏》是由田壮壮执导,讲述了一位共产党员、赵德汉,深入敌后抗战半个世纪,最终捐躯成全的故事。
这部电视剧不仅手法巧妙地描绘了中共地下组织与国民党情报机构的角逐之间的斗争,更是通过讲述人物之间的情感纷争,集中体现了人性、家国情怀等人文情感的演绎。
就电视剧的创作过程来看,《潜伏》选取了故事内容特别具有吸引力的时期背景,通过丰富的情节既增加了剧情的复杂性,又极具历史感。
同时借助演员的精湛表演功底,如身临其境地表达了情感上的交融和细微变化。
这在刻画角色和剧情上都是相当出色的。
总之,反特题材的电视剧近年来的高度凸显与受众欣赏,反映出观众对于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等情感题材的处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作品的更高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电视剧如《潜伏》的出现,反映出国家安全观念的抬升、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也促进了中国电视剧的更为优秀的发展。
潜伏论文潜伏谍战剧戏剧性

潜伏论文潜伏谍战剧戏剧性潜伏论文:谍战题材电视剧的新突破【中文摘要】《潜伏》不同于以往谍战剧的风格,其能够成功的原因众说纷纭。
本文从编剧的角度出发,揭秘这种成功的原因。
认为《潜伏》成功原因之一是它戏剧性的成功,而这种戏剧性是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之上的,是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戏剧性叙事上突破的成功。
本文共分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绪论介绍了谍战题材电视剧发展的历史,正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从真实性和戏剧性的关系角度揭示了《潜伏》的戏剧性是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之上的。
第二章从男主人公英雄形象塑造、女性人物形象塑造和个体反派人物群象塑造三个方面揭示《潜伏》对谍战剧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
第三章从叙事的角度出发论证了《潜伏》的叙事不单有谍战剧的特色还融合了其他类型剧的元素,并在叙事结构上有所创新。
在以上基础上,本文在第四章进一步探讨了《潜伏》在戏剧性上成功的原因和存在的不足。
【英文摘要】Different from the styles of other wartime spy-themed dramas, Qian Fu has made its success but still there are many opinions on the reas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screenwriter, the author holds the opinion that its success comes from its dramatization which is based on reality. Also, the reason relies on its breakthrough in characterization and dramatic narrative.The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body and conclusion.The introduction gives a general view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关键词】潜伏谍战剧戏剧性【英文关键词】Qian Fu Wartime Spy-themed TV Drama Dramatization【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目录】谍战题材电视剧的新突破摘要 3-4 Abstract 4 绪论 6-7 第一章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之上的戏剧性 7-14 第一节《潜伏》中戏剧性的表现 7-9 一、戏剧性的人物关系 7-8 二、戏剧性的事件 8-9 第二节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上的戏剧性 9-14 一、《潜伏》中真实性的表现 9-11 二、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虚构戏剧性的故事11-12 三、用真实性的人物和事件来配合戏剧性的发展12-14 第二章《潜伏》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 14-22 第一节男主人公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 14-17 一、传统谍战剧男主人公英雄形象 14-15 二、《潜伏》小人物英雄形象的突破15-17 第二节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 17-19 一、传统谍战剧女性人物形象17-18 二、《潜伏》女性人物形象突破 18-19 第三节个体反派人物群象塑造的突破 19-22 一、传统谍战剧反派人物形象 20 二、《潜伏》反派人物形象突破 20-22 第三章《潜伏》戏剧性叙事的突破 22-25 第一节多类型融合叙事 22-23一、《潜伏》的叙事主线22 二、多类型融合叙事 22-23 第二节《潜伏》独特的戏剧性叙事结构 23-25 第四章《潜伏》在戏剧性上存在的问题 25-27 第一节单纯追求戏剧性而降低了谍战的严酷性25 第二节戏剧性营造手法基本老套多停留在权谋之争25-26 第三节历史的真实性与不了解这段历史的青少年之间的隔阂 26-27 结语 27-28 参考文献 28-29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29-30 致谢 30-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伏论文:谍战题材电视剧的新突破
【中文摘要】《潜伏》不同于以往谍战剧的风格,其能够成功的原因众说纷纭。
本文从编剧的角度出发,揭秘这种成功的原因。
认为《潜伏》成功原因之一是它戏剧性的成功,而这种戏剧性是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之上的,是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戏剧性叙事上突破的成功。
本文共分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绪论介绍了谍战题材电视剧发展的历史,正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从真实性和戏剧性的关系角度揭示了《潜伏》的戏剧性是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之上的。
第二章从男主人公英雄形象塑造、女性人物形象塑造和个体反派人物群象塑造三个方面揭示《潜伏》对谍战剧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
第三章从叙事的角度出发论证了《潜伏》的叙事不单有谍战剧的特色还融合了其他类型剧的元素,并在叙事结构上有所创新。
在以上基础上,本文在第四章进一步探讨了《潜伏》在戏剧性上成功的原因和存在的不足。
【英文摘要】Different from the styles of other wartime spy-themed dramas, Qian Fu has made its success but still there are many opinions on the reas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screenwriter, the author holds the opinion that its success comes from its dramatization which is based on reality. Also, the reason relies on its breakthrough in characterization and dramatic narrative.The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body and conclusion.The introduction gives a
general view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
【关键词】潜伏谍战剧戏剧性
【英文关键词】Qian Fu Wartime Spy-themed TV Drama Dramatization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目录】谍战题材电视剧的新突破摘要
3-4Abstract4绪论6-7第一章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之上的戏剧性7-14第一节《潜伏》中戏剧性的表现
7-9一、戏剧性的人物关系7-8二、戏剧性的事件
8-9第二节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上的戏剧性9-14一、《潜伏》中真实性的表现9-11二、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虚构戏剧性的故事11-12三、用真实性的人物和事件来配合戏剧性的发展12-14第二章《潜伏》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
14-22第一节男主人公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14-17
一、传统谍战剧男主人公英雄形象14-15二、《潜伏》小人物英雄形象的突破15-17第二节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
17-19一、传统谍战剧女性人物形象17-18二、《潜伏》女性人物形象突破18-19第三节个体反派人物群象塑造的突破19-22一、传统谍战剧反派人物形象20二、《潜伏》反派人物形象突破20-22第三章《潜伏》戏剧性叙事的突破22-25第一节多类型融合叙事22-23一、《潜伏》的叙事主线22二、多类型融合叙事22-23第二节《潜伏》
独特的戏剧性叙事结构23-25第四章《潜伏》在戏剧性上存在的问题25-27第一节单纯追求戏剧性而降低了谍战的严酷性25第二节戏剧性营造手法基本老套多停留在权谋之争
25-26第三节历史的真实性与不了解这段历史的青少年之间的隔阂26-27结语27-28参考文献28-29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29-30致谢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