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种植和加工

合集下载

中药材茯苓高产的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

中药材茯苓高产的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

中药材茯苓高产的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茯苓,别名云苓、松茯苓、赤茯苓、白茯苓、松薯等。

以菌核供药用,有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等功效。

临床主治痰多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等症。

主产地有安徽、福建、河北、湖北、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

形态特征为多孔菌科卧孔菌属。

茯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表现出3种不同的形态特征,即菌丝体、菌核和子实体。

1、菌丝体包括单核及双核两种菌丝体。

单核菌丝体又称初生菌丝体,是由茯苓孢子萌发而成,仅在萌发的初期存在。

双核菌丝体又称次生菌丝体,为菌丝体的主要形式,由2个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体相遇,经质配后形成。

菌丝体外观呈白色绒毛状,具有独特的多同心环纹菌落。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菌丝体由许多具分枝的菌丝组成,菌丝内由横隔膜分成线形细胞,宽约2-5微米,顶端常见到锁状联合现象。

2、菌核由大量菌丝及营养物质紧密集聚而成的休眠体。

球形、椭球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块状;小者重数两,大者数斤、数十斤;新鲜时质软、易折开,干后坚硬不易破开。

菌核外层皮壳状,表面粗糙、有瘤状皱缩,新鲜时淡褐色或棕褐色,干后变为黑褐色;皮内为白色及淡棕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核中白色部分的菌丝多呈藕节状或相互挤压的团块状。

近皮处为较细长且排列致密的淡棕色菌丝。

3、子实体通常产生在菌核表面,偶见于较老化的菌丝体上。

蜂窝状,大小不一,无柄平卧,厚约0.3-1厘米。

初时白色,老后木质化变为淡黄色。

子实层着生在孔管内壁表面,由数量众多的担子组成。

成熟的担子各产生4个孢子(即担孢子)。

茯苓孢子灰白色,长椭圆形或近圆柱形,有一歪尖,6×2.5-11×3.5微米。

一、生长习性茯苓为好气性真菌,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通风透气的环境。

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

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为24-26℃。

空气相对湿度为70-85%。

对土壤要求,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

重粘土,盐咸地不宜种植。

二、制种1、母种制作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50克(去皮)、蔗糖50克、琼脂20克、尿素3克、水1000毫升。

茯苓的种植方法

茯苓的种植方法

茯苓的种植方法
茯苓,又名茯苓草、茯苓菌,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功效。

茯苓的种植方法主要包括选地、整地、施肥、播种、管理和收获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茯苓的种植方法。

选地,茯苓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佳。

在选地时,应选择坡度适中、阳光充足、风力较小的地块进行种植。

整地,选好地块后,需要进行整地,清除杂草和根系,翻耕土壤,使土壤疏松透气,有利于茯苓的生长。

施肥,在整地后,需要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农家肥或腐熟的鸡粪等,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为茯苓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播种,茯苓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播种和移栽两种,其中播种是常见的方法。

在播种前,需要将茯苓的种子进行浸泡处理,然后在整备好的地块上进行均匀播种,播种后轻轻覆土,保持土壤湿润。

管理,茯苓的管理主要包括保湿、除草、松土和施肥等工作。

在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土壤干旱;定期除草,保持茯苓周围的环境整洁;松土有利于茯苓的通风透气;适量施肥可以促进茯苓的生长发育。

收获,茯苓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生长3-5年后,需要将茯苓挖掘出来,晒干或烘干后即可入药或加工销售。

总结,茯苓的种植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许多细节,如选地、施肥、管理等环节都需要认真对待。

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茯苓的产量和质量。

希望种植茯苓的朋友们能够根据以上方法,成功种植出高质量的茯苓,为中药材产业做出贡献。

茯苓的养殖要点及药用价值

茯苓的养殖要点及药用价值

茯苓的养殖要点及药用价值茯苓,又被称为茯苓草,是一种广泛用于中药药材的真菌。

茯苓生长周期长,适应性强,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因此受到了广大农业种植者的青睐。

本文将重点介绍茯苓的养殖要点以及其药用价值。

一、茯苓的养殖要点茯苓的养殖主要包括选址、土壤处理、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下面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1. 选址茯苓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3-28摄氏度。

因此,在选址时需要选择气候温暖、降雨充足的地区,同时要避免水涝和强光直射。

2. 土壤处理茯苓生长在土壤中,所以进行土壤处理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保证土壤通风良好,可以通过翻耕和松土来改善土壤结构。

其次,要确保土壤的肥力,可以在种植前进行有机肥料的施用,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

3. 播种茯苓的繁殖方式主要包括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

在选择种子繁殖时,要选择无病虫害、质量好的种子进行播种。

播种前,需要将种子在温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在育苗盘中进行播种。

播种后,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有助于种子的发芽生长。

4. 水肥管理茯苓生长需要湿润的环境,适度的水分是茯苓生长的关键。

在幼苗期,可以通过喷雾的方式保持土壤湿润;而在生长期,要保证土壤湿度适中,并及时进行浇水。

另外,茯苓对养分需求较大,可以根据茯苓的生长阶段进行施肥,既可使用有机肥料,也可使用复合肥料。

5. 病虫害防治茯苓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因此病虫害的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病虫害有叶斑病、根腐病和蚜虫等。

可以通过调整养殖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并且,在病虫害发生后,可以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二、茯苓的药用价值茯苓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中益气茯苓具有温中益气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的人群具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茯苓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增强体力,改善食欲,对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群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茯苓种植与栽培技术

茯苓种植与栽培技术

茯苓种植与栽培技术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产地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

茯苓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调和脾胃等功效,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中。

茯苓的种植与栽培技术对于保证其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茯苓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一、适宜的种植环境茯苓生长需要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

一般来说,茯苓适宜生长在海拔500-1000米、年均温度15-20℃、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的地区。

在土壤方面,茯苓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在6.0-7.0之间。

茯苓对水分的要求较高,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也不能过于湿润。

二、茯苓的繁殖方式茯苓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根状茎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

其中,根状茎分株繁殖是茯苓的主要繁殖方式。

根状茎分株繁殖的方法是在春季或秋季,将成熟的根状茎分成若干个小块,每个小块应该含有至少一个芽眼。

然后将这些小块根状茎种植在预先准备好的土壤中,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就可以得到茯苓植株。

种子繁殖的方法则较少采用,因为茯苓的种子难以采集和保存,而且种子繁殖的苗期较长,不利于茯苓的生产。

三、茯苓的栽培管理1. 土壤管理茯苓生长需要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种植前应该充分施肥,以增加土壤肥力。

在茯苓生长期间,应该适时进行追肥,以保证植株的生长和茯苓的品质。

2. 病虫害防治茯苓生长期间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白粉病、炭疽病、蚜虫等。

在栽培过程中应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茯苓的产量和品质。

3. 灌溉管理茯苓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也不能过于湿润。

在干旱季节,应该适时进行灌溉,以保证植株的生长。

在雨季,应该注意排水,防止水涝对茯苓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4. 采收和储存茯苓的采收时间一般在秋季。

采收时应该将整株茯苓挖出,除去杂质,晾晒至八成干后,再进行加工和储存。

茯苓的储存应该注意防潮、防虫和防霉,以保证其品质和药效。

四、茯苓的市场前景茯苓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茯苓的养殖方法及利水消肿功效

茯苓的养殖方法及利水消肿功效

茯苓的养殖方法及利水消肿功效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它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茯苓的养殖方法以及其利水消肿的功效。

一、茯苓的养殖方法茯苓是可以在室外和温室条件下种植的草本植物。

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以下是茯苓的养殖方法:1. 选择合适的土壤:茯苓喜欢酸性土壤,pH值在5.5到6.5之间。

选择松软、排水良好的土壤是非常重要的。

2. 种植方式:茯苓可以通过种子和茎段进行繁殖。

将茎段插入湿润的土壤中,并确保茎段埋入土壤的深度为2-3厘米。

同时,保持适度的湿润度。

3. 环境条件:茯苓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环境来生长。

在干燥的季节,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4. 施肥管理:茯苓对营养要求较低,建议使用有机肥料进行施肥,每隔2-3个月进行一次。

5. 病虫害防治:茯苓容易受到白粉病、叶枯病等病虫害的侵袭。

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预防和治疗。

二、茯苓的利水消肿功效茯苓具有很强的利水消肿功效,它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于以下方面:1. 利尿作用:茯苓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的多糖类物质可以提高肾脏的滤过功能,增加尿液排出量,从而起到利尿的作用。

2. 消肿作用:茯苓还含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通过增加体内的利尿排水,帮助消除体内的水肿,减轻浮肿的症状。

3. 改善肾功能:茯苓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促进肾小球的血流量,增加肾小管的功能,改善肾脏的排泄功能。

4. 调节体液平衡:茯苓可以调节人体的体液平衡,防止体内水分过多或过少,使体液处于正常的状态,维持机体的稳定。

茯苓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作为药材使用,还可以制成茯苓煎剂、茯苓颗粒等中药制剂来治疗水肿、肾炎等病症。

总结:茯苓的养殖方法与其功效紧密相连。

通过合理的种植和管理,我们可以获得优质的茯苓草药,从而充分发挥其利水消肿的功效。

茯苓的种植和应用对于生产者和患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中药材茯苓生产技术规程

中药材茯苓生产技术规程

中药材茯苓生产技术规程
中药材茯苓的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选地整地: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作为茯苓种植场地。

清除草根、树根、石块等杂物,顺坡挖窖,窖深60一80厘米,长和宽根据木段多少及长短而定,一般长90厘米,窖间距为20~30厘米。

苓场四周开好排水沟。

备料:选择直径12cm以上不成材的松树砍倒(或取材后留下的头尾),砍去其部分枝条,留下树尾的树叶。

然后用铲刀按树的大小铲去4~5面树皮(以铲至木质部为宜),铲面间要留下两指宽的树皮4~5条,从上至下不宜有断痕,留下的树皮称为引线(俗称“留筋”)。

经10~15天,待树干晒干至出现有裂口后将其锯成长70~80cm的小段,并按“井”字形堆垛于干燥向阳处。

接种:在整好的种植地内顺着坡向开窖,窖深20cm,宽40~50cm,长度依段长而定。

然后选择新鲜茯苓菌种接种在备好的松木上,使菌丝在松木中生长一段时间后结成菌核。

管理:在茯苓生长期间,应定期检查苓场,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保持苓场排水良好,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采收与加工:茯苓一般在接种后8~10个月成熟,可以采收。

采收后的茯苓经过洗净、干燥、分级、包装等工序后即可销售或加工成各种茯苓制品。

茯苓的种植与利作用

茯苓的种植与利作用

茯苓的种植与利作用茯苓,又名茯苓芦、茯苓茶、茯蔺,是一种中草药,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茯苓的种植和利用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它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茯苓的种植方法、功能与用途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茯苓的种植方法茯苓的种植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和土壤条件。

一般而言,茯苓适合在阳光充足、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长。

在种植前,需要将土壤进行调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肥力。

茯苓的种植一般选择春季或秋季进行,可以通过分株或播种的方式进行繁殖。

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及时浇水、施肥,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2. 茯苓的药用价值茯苓具有多种药用成分,其中包括多糖、萜类化合物等活性物质。

茯苓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利尿、消肿、抗炎、抗肿瘤等功能。

它可以用于治疗肾虚水肿、湿气停滞等病症,并在中医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3. 茯苓的利作用茯苓的种植和利用不仅可以带来药用价值,同时也有经济效益。

茯苓可作为中草药材进行销售,可以提供给制药企业进行深加工。

此外,茯苓还可以应用于保健品、食品等领域,开发茯苓相应的食品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茯苓的种植和经营也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4. 茯苓的推广与开发为了进一步推广茯苓的种植与利用,需要加强茯苓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通过科学研究,深入了解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同时,可以加强对茯苓的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出更多茯苓产品,提高茯苓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茯苓的推广和宣传,提高公众对茯苓的认知度,更好地推动其发展。

5. 茯苓的质量和安全控制茯苓的质量和安全是茯苓种植和利用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茯苓的种植需要严格控制施肥、药物使用和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确保原料的质量和安全。

在产品加工和销售过程中,也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茯苓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权益。

总结:茯苓的种植和利用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伏苓种植实施方案

伏苓种植实施方案

伏苓种植实施方案
一、选址。

1.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避免积水和土壤过于干燥的地方。

2. 避免连作地块,最好选择伏苓未曾种植过的土地。

二、土壤处理。

1. 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松土和施肥,增加土壤通气性和肥力。

2. 根据土壤酸碱度进行调整,伏苓适宜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pH值6-7。

三、播种。

1. 选择健康完整的伏苓种子,进行种子处理,提高发芽率。

2. 播种密度一般为每亩30-40斤,避免过密造成竞争。

四、灌溉。

1. 种植初期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浇水造成积水。

2. 生长期间要根据土壤湿度进行灌溉,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五、施肥。

1. 种植初期进行基础施肥,提供充足的养分。

2. 生长期间根据伏苓的生长情况进行追肥,保证植株的养分供应。

六、病虫害防治。

1. 定期对植株进行病虫害的检查,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

2. 避免使用化学农药,采用有机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

七、收获。

1. 在伏苓成熟后进行及时的收获,避免果实过熟或过老。

2. 进行收获后的处理和储存,保证伏苓的品质和药效。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伏苓的种植质量和产量,保证伏苓的药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希望种植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制定适合自己种植的伏苓实施方案。

如何种植茯苓

如何种植茯苓

如何种植茯苓茯苓是我们都有吃过的食物,那么茯苓怎么种植呢?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茯苓种植的方法。

茯苓种植的方法:种植茯苓的生态环境温度:菌丝发育及菌核形成适宜温度24—28℃。

水份:下种时段木、树蔸中含水量低于35%,下种后土壤湿度以50%为宜,结苓期土壤干湿交替为佳。

海拔高度:茯苓生长宜海拔300—800米。

土壤与坡度:宜35度以下的向阳坡,并以黄沙酸性土质为好。

茯苓种植的方法:种植挖蔸备料:下种前需将松树根向外延伸一米范围刨开,并斩断削除根部面皮,自行裸露在阳光下晾晒。

段木备料:将松木按四尺长截断,每根断木需削皮3—4方,按“井”形堆叠四尺左右高,任期自然风吹晒干。

备足“引柴”:备松叶和短、薄碎片柴作“引柴”,作用在于下种前期由它先接受菌丝萌发,再引发至主料发菌、结苓。

下种季节:5—7月为茯苓下种最佳期。

下种方法:铺窖:又叫段木窖,下种可按“品”字形组合方式下种,木块菌放于两端口及底层筒木的背部侧面交叉处,菌种摆放方式与蔸窖相同。

它优点在于可规模经营,连片开发,易管理。

蔸窖:择口径30公分以上树蔸,在主根的1—2处作为下种点,每处下种点垂直深度离地表20—30公分处,并将点上松皮削除露出20公分新口部位,接着将二分之一的包木块茯苓种贴于其上,并用引柴或松叶将菌种盖严,其上盖三寸厚细泥土,久旱酷暑要进行第二次盖土。

茯苓菌株谁当家:多年实践证明,我地种植茯苓其菌株仍用中科院微生物所“5.78”菌株为最优,该菌株菌丝长速快、抗逆性强、适种范围广,产量高(转化率可达30%左右)是南方数省的当家菌种。

茯苓的形成是由茯苓菌丝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寄生于已死松木上,不断分解松木(蔸)纤维素、半纤维素中的营养,并将菌化后的多余物质积聚迅速膨大,形成的营养贮藏器官和休眠器官即为菌核,俗称松茯苓。

由于茯苓菌丝体与松木中各元素亲和力特强,所以人工接种纯菌种菌丝传引快,三个月即可结苓,六个月可采挖取苓。

茯苓种植的方法:种植茯苓的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茯苓具有消肿、解毒、清火、渗水、利尿之药性;有养心、安神、治病之疗效;有光泽肌肤、去脂减肥之功能,故誉为“仙药之上品”。

茯苓种植技术_茯苓如何种植

茯苓种植技术_茯苓如何种植

茯苓种植技术_茯苓如何种植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滋补健脾、利水消肿的功效,广泛用于治疗湿热病症和水肿。

茯苓的种植技术对于保证茯苓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茯苓的种植技术。

一、选择种苗茯苓种植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宜的种苗。

一般来说,茯苓的种苗一般通过茎块繁殖或藤块转化获得。

茎块繁殖是将种植基地栽培的茯苓根茎切割成大小相近的茎块,埋入湿润的沙土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茎块会发芽长出茎苗;藤块转化则是将藤块放置在适宜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茯苓就会从藤块上长出茎苗。

在选择种苗时,要选择无病虫害且鲜嫩、茁壮的苗期适中的茎苗。

二、选择种植基地茯苓对土质的要求较低,一般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

经测定,最适宜茯苓生长的土壤酸性范围为pH4.5~6.5,土壤砂粒的含量在65%以上,含水量在15%~18%之间。

在选择种植基地时,要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避免有积水或者潮湿的地方。

同时还要注意选择离市场近且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产出销售。

三、整地与垦植整地是农田准备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机械或者人工方式进行。

首先是清理田地,将杂草、病虫害清理干净;然后翻耕,可用犁等农具将土壤翻松,翻耕的深度一般为15~20厘米;最后是平整田地,使土壤表层平整。

整地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垦植。

种植茯苓的主要方式有直栽和插株两种方式。

直栽是将茎苗直接种植在田地中,适用于较大面积的茯苓种植,种植密度一般为10~20株/㎡;插株则是将茎苗插在事先开好的小穴中,适用于小面积的茯苓种植,种植密度一般为3~5株/㎡。

在垦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伤害苗期的茯苓。

四、管理栽培茯苓种植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首先是水分管理。

茯苓对水分要求较高,但也不能过湿,特别是在生长初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种植密度较大的茯苓田地可以进行灌溉,同时也要及时进行排水和中间翻耕,以保持土壤湿润。

茯苓种植技术_茯苓如何种植

茯苓种植技术_茯苓如何种植

茯苓种植技术_茯苓如何种植茯苓种植在温暖、阳光充足、通风干燥的环境,怕严寒。

茯苓如何种植?店铺整理了茯苓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茯苓如何种植【概述】别名:松薯、松苓、云苓、茯苓片、赤苓、茯灵、白茯苓、茯菟等。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05(Schw.)Wolf]的干燥菌核供药后,按切取部位又分茯苓皮、赤茯苓及茯苓片等等。

有渗湿、健脾、宁心等功效。

主治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等症。

主要生长栽培区域:主产于云南、广西、福建、安徽、湖北等省区。

人工栽培我国已有400多年历史,现有较多省能大量栽培并投入生产,山东省烟台等地区已引种成功,并投人生产。

【植物形态】茯苓植株是由菌丝体、菌核、子实体三部分组成的真菌。

菌丝体是茯苓的营养器官,幼嫩时呈白色绒毛状,老弱时为棕褐色,并在菌丝体上产生菌核和子实体。

菌核是贮藏器官,也是休眠器官,寄生在松树等树木的根部或埋在地下的松树枝茎等材料上,由菌丝集结而成。

形态近圆而多变,大小不一,可由几十克至几十千克。

新鲜的菌核外皮略皱,黄褐色或淡褐色,皮薄而粗糙,有明显的瘤状皱缩。

皮里(同一块菌核内部)部分呈白色,部分呈暗红色,也有的在同一块菌核内部均呈白色,而另一块均呈淡红色粉粒状。

切开断面不平,具颗粒状棱角,有裂隙。

切面有粉性,薄片呈淡灰色水纹。

子实体是繁殖器官,无柄,平伏生在菌核表面,厚3~8ram,白色,成熟呈黄白色或淡褐色,管口深2~3mm,不规则形,孔壁薄,边缘渐变成齿状。

孢子长方形至近圆形,极小,6~8btmX3~4肚m,壁表面平滑,透明无色。

【生物学特性】茯苓喜温暖、阳光充足、通风干燥的环境,怕严寒。

野生于松树根上,在砍伐下的腐木段上也能生长。

茯苓是兼性腐生真菌,其菌丝既依靠侵害活的树根,又能吸取死树的营养而生存。

喜欢寄生于松树的根部,依靠其菌丝在树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分解、吸收松木的养分、水分作为营养来源。

为好气性真菌,只有在通气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很好生长。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茯苓,又名木香,是一种中药材。

茯苓具有清心安神、健脾开胃的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

由于其药效显著,市场上的需求不断增加,茯苓栽培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其良好的栽培技术对茯苓的品质和产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茯苓栽培的技术。

一、选择地块茯苓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它喜爱中性或微弱酸性的土壤,对钙离子的需求比较高。

因此,选择良好的地块非常重要,应当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营养丰富的沙壤土或火山灰土都是种植茯苓的理想土壤。

二、基本种植方法1.土地翻耕:在选好地块的基础上,首先需要进行土地翻耕。

耕地深度以20~30厘米为宜,使土壤松软,有利于茯苓的生长。

2.埋肥种苗:在翻耕完毕后,将肥料埋进土中。

埋肥方法为:将鸡鸭粪肥、有机肥、油菜籽渣等混合物按50公斤每亩的比例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均匀地铺在地表,然后与土壤混合。

这样不仅能够调整土壤的酸度,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够为茯苓的生长和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

3.拔苗定株:在茯苓的生长过程中,要注意进行拔苗定株工作,以确保每株茯苓植株间距均匀,保证光照充足,促进根繁叶茂,增加产量。

4.防治病虫害:茯苓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如蚜虫、乌头蝇、蛴螬等害虫以及黑腐病和白粉病等真菌病。

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据实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手段并存的综合防治策略。

在施肥时也要控制肥料的用量,避免因施肥过量造成病虫害的发生。

三、茯苓栽培技巧1.药用价值高的茯苓品种有很多,应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不同品种,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品种有长白茯苓、四川茯苓等。

2.茯苓喜温暖潮湿,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2℃~28℃,适宜降雨充沛的气候,因此,选择种植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在春天或秋天种植茯苓效果较好,可提高茯苓产量和品质。

3.茯苓生长需要光照,因此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地块。

在育苗时也需要注意光照,给予充足的光照。

4.茯苓对水分的需求很高,要保证充足的水源供应。

茯苓的种植方法与生长条件

茯苓的种植方法与生长条件

茯苓的种植方法与生长条件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一种自然资源,可以通过种植来获得。

以下是茯苓的种植方法和生长条件:
1. 种植方法:
•选择适合茯苓生长的土壤:茯苓喜欢生长在深厚、肥沃、透气性好的土壤中,最好选择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土壤。

•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

春季播种最好在 2 月份到 3 月份之间进行,秋季播种则在 9 月份到 10 月份之间进行。

•播种方法:将茯苓种子在阳光下曝晒 1-2 天,然后用温水浸泡 2-3 天,使其充分发芽。

将发芽的种子放入田间,间隔 2-3 厘米播种,然后用土壤覆盖种子,轻轻镇压。

2. 生长条件:
•温度:茯苓喜欢温暖环境,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 18-25°C。

•光照:茯苓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但也需要一定的荫蔽度。

•水分:茯苓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能积水。

•土壤:茯苓生长的土壤要求深厚、肥沃、透气性好,pH 值在6.0-7.5 之间。

•养分:茯苓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应及时施肥。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了解到茯苓的种植方法和生长条件。

在种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田间管理:及时浇水、除草、松土等田间管理。

•收获:茯苓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秋季,当果实成熟时,应及时采摘。

•储存:将茯苓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1/ 2
和潮湿环境。

2/ 2。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
1、茯苓种植地要有足够的阳光照射,几乎所有品种都需要足够的阳光照射,以保证产量。

2、茯苓在种植地要保证土壤温暖、松软,土壤深厚,有较高的肥力,土壤中的盐分要求低。

3、根据不同品种,应选择适宜的种植地,因为不同品种对种植地的要求不一样。

二、种植方式
1、可以采用种子繁育的方法,在温度较高的季节进行种子种植,在种子种植后,要及时施用肥料,以保证种子生长发育。

2、可以采用植株繁殖的方法,在茯苓已经成熟的季节进行植株分株,然后在适宜的地点进行种植。

3、也可以采用押植的方式,在茯苓植株完全成熟后,用木棒押住,把植株押进土壤中,这种方式也是一种种植茯苓的方式。

三、施肥
1、施肥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肥料,可以选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具体的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决定。

2、要及时施肥,在氮磷钾搭配比例较高的肥料比例中,氮肥可以用来促进植株的生长,而磷钾肥料可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以及维持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3、还要及时浇水,在栽培过程中,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发育。

四、病虫害防治
1、要及时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以防止病虫害。

2、要及时除草,以防止草本植物的侵入,并且减少土壤中寄生虫的发生。

3、要及时喷药,以杀灭土壤中的病虫害,以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发育。

一种袋料种植茯苓的方法

一种袋料种植茯苓的方法

一种袋料种植茯苓的方法引言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治疗功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在传统的种植方式中,茯苓一般需要在田地中大面积种植,但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和耕作条件的限制,茯苓的种植受到一定的制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袋料种植茯苓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高效地种植茯苓。

方法1. 材料准备- 茯苓种苗:选择健康的茯苓种苗,注意避免患病的种苗。

- 袋料:选择透气性好、保水性强的袋料,如陶土、纤维袋等。

2. 袋料制备- 将袋料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晾干。

- 将晾干后的袋料加入适量发酵堆肥,在通风的地方堆放一段时间,以期袋料中的养分得到充分分解和吸收。

3. 种植过程- 将袋料填充入袋中,每个袋子约填充2/3的袋料。

- 在袋料中心开个小孔,将茯苓种苗插入孔中,然后轻轻用袋料覆盖种苗。

- 每袋种苗的间距应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茯苓之间互相竞争养分。

- 种植后,每个袋子的接收量要进行适度的灌溉,保持适宜的湿度。

4. 管理与维护- 定期检查袋料湿度,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

- 定期施加适量的肥料,以提供茯苓生长所需的养分。

- 定期除草,以避免杂草与茯苓争夺养分。

- 定期修剪茯苓的枝桠,保持植株的健康生长。

结果与讨论袋料种植茯苓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种植方式的限制,节约土地资源,提高茯苓的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的袋料配比和种植密度,可以控制茯苓之间的竞争,使每个茯苓植株能够充分利用养分,得到更好的生长。

此外,由于袋料保水性好,能够提供良好的根部环境,有利于茯苓的生长和发育。

然而,袋料种植茯苓也需要更加细致的管理与维护,以确保袋料的湿度、养分供应以及病虫害的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结论袋料种植茯苓是一种逆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创新种植方式。

该方法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高效地种植茯苓,进一步推动茯苓产业的发展。

但也要注意袋料的选择、管理与维护,以确保茯苓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随着袋料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推广,相信袋料种植茯苓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安神等功效。

以下是
茯苓栽培技术的详细介绍:
一、选地
茯苓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在海拔500-1000米、年平均温度15℃以上、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种植。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的土地,并保持土壤pH值在6.5-7.5之间。

二、繁殖
茯苓可以通过分株繁殖和播种繁殖两种方式进行。

分株繁殖时,选取
健康的母株,在秋季或春季将其分成苗木,每个苗木应有3-4个芽眼。

播种繁殖时,将茯苓果实晾干后取出种子,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

三、管理
1. 土壤管理:茯苓生长期间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过于潮湿。


到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遇到连阴雨天气要注意排水。

2. 施肥管理:春季和秋季是茯苓的生长高峰期,此时需要适量施肥。

可以使用有机肥或化肥,每次施肥量应控制在5-8公斤左右。

3. 病虫害防治:茯苓容易受到灰霉病、炭疽病、根腐病等病害的侵袭,需要及时防治。

同时还要注意防治茯苓象、蚜虫等害虫。

四、收获
茯苓生长期为3-4年,一般在秋季或冬季进行采收。

采收时先将土壤
挖开,然后用镰刀将地上部分切断,再将地下部分挖出晾干即可。


苓的质量好坏与采收时间和方法密切相关。

以上就是茯苓栽培技术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茯苓的种植方法

茯苓的种植方法

茯苓的种植方法
首先,选择种植地点。

茯苓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
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要避免低洼地或者多积水的地方,以免影响茯苓的生长。

其次,进行土壤处理。

在种植茯苓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首先进行翻耕,将土壤中的杂草和杂质清除干净,然后施入适量的
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然后,进行茯苓的播种。

茯苓的播种一般选择在春季进行,播
种前需要将茯苓种子浸泡在温水中24小时,然后捞出晾干备用。


播种时,可以在整个种植地面上均匀撒播种子,然后轻轻覆土,保
持土壤湿润。

接着,进行田间管理。

茯苓在生长期间需要定期进行除草和松
土的工作,保持茯苓周围的土壤湿润,防止土壤干裂。

在茯苓生长
初期,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提供充足的营养。

最后,进行茯苓的收获和加工。

茯苓一般在生长2-3年后才能
进行收获,收获时将茯苓挖出,去除泥土和杂质,晒干备用。

在加
工时,可以将茯苓切片晒干,或者制成茯苓粉等形式,以便于保存和使用。

通过以上的种植方法,可以保证茯苓的良好生长和丰富产量,为茯苓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茯苓的种植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够为茯苓的生产做出一些贡献。

茯苓种植技巧

茯苓种植技巧

茯苓种植技巧茯苓是中药材中常用的一种,其功效包括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祛湿止痛等等。

为了提高茯苓的产量和质量,科学的种植技巧和管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茯苓的种植技巧。

一、地块选择茯苓喜欢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性好、通气性良好的黄壤、红壤和山地棕壤中。

在选址上,应选择坡度小、气温适宜、空气湿度高、较少受荒漠化影响等地区。

同时,应避免重金属污染和季节性表层水淹没。

二、土壤改良对于部分土质不理想的地块,可以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常用的改良手段包括施加腐熟有机肥、石灰、磷酸盐和微量元素等。

具体操作如下:1、施用有机肥。

建议先将牛粪、羊粪、鸡粪等有机肥料进行腐熟处理,然后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施肥,其量应控制在1500-2000公斤/亩。

2、施用石灰。

在土pH值过低的情况下,应施加适量的石灰,以调节土壤酸碱度。

施用量一般控制在300-500公斤/亩。

3、施用磷酸盐。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因此可以适量施用磷酸二铵、三钙磷等磷肥,以提高土壤磷含量。

4、施用微量元素。

茯苓对于微量元素的需求较为丰富,特别是钾、硼和锌等元素。

可以在春季或秋季施用含微量元素的肥料,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三、品种选择茯苓根据其不同的性状、功效和药理作用可以分为多个品种,如“苓姜”、“姜苓”、“白茯苓”等。

在品种选择上,应根据地区、种植期、市场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茯苓品种。

同时,要保证选用种类的品质优良、生长健康。

四、育苗管理茯苓的育苗期时间较长,需要在土地上播种,然后进行适当的管理。

具体操作如下:1、翻耕除草。

在育苗期间,应保持土壤表层的松软,并及时进行翻耕除草,以提高通气性和阳光照射。

2、保持湿度。

茯苓对于湿度要求较高,因此在育苗期间,应保持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避免产生干旱和伤害苗体。

3、合理施肥。

在育苗期间,应根据茯苓的营养需求,在土壤中施肥补充养分。

五、栽培管理茯苓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及时的田间管理,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和生产。

茯苓种植方法

茯苓种植方法

茯苓种植方法茯苓,又称茯苓草、茯神、茯苓子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调理脾胃、祛湿利水、安神安眠等功效。

茯苓的种植方法对于保证茯苓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茯苓的种植方法。

1. 地点选择,茯苓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因此种植茯苓的地点应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

同时,避免选择有害物质污染的土地,以确保茯苓的质量。

2. 土壤准备,茯苓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为佳。

在种植前,可适量施入腐熟有机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3. 种子选择,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茯苓种子进行种植。

种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茯苓的产量和质量,因此要格外注意。

4. 播种方法,一般来说,茯苓的播种时间以春季为宜。

播种前,可将茯苓种子浸泡于温水中24小时,使其充分吸水后再进行播种。

播种时要注意控制深度,一般为种子直径的2-3倍。

5. 管理栽培,茯苓生长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除草、松土,保持土壤湿润。

适时施入适量的有机肥,促进茯苓的生长发育。

6. 病虫害防治,茯苓生长过程中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以保证茯苓的产量和质量。

7. 收获保存,茯苓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生长季节结束后。

收获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以便于保存和加工。

在保存过程中,要注意防潮防霉,保持茯苓的干燥和通风。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茯苓的种植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茯苓的种植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气候、管理等因素,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茯苓的产量和质量。

希望种植茯苓的朋友们能够根据以上方法,种植出高质量的茯苓,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茯苓种植时间和方法,适合哪些地区种植

茯苓种植时间和方法,适合哪些地区种植

茯苓种植时间和方法,适合哪些地区种植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5-6月份开始种植,具体时间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来决定,不能推迟到7-8月份种植,会导致成活率低,造成经济损失。

种植方法:首先需要准备赖松木,进行分节处理,去除树皮放到土地上,盖上草料;选择排水性较好的砂土坡地进行种植,对土壤进行深翻和消毒杀菌,彻底清除土壤中的杂质和虫害后再种植。

一、茯苓种植时间和方法1、茯苓种植时间茯苓一般在每年的5-6月份开始种植,具体时间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决定。

但是不能推迟到7-8月份种植,由于7月份开始天气比较炎热,不利于茯苓的生存,如果在此时种植会导致成活率低,造成经济损失。

2、茯苓种植方法(1)准备培料种植茯苓和种植其它药材有区别,因为它属于寄生菌,所以在种植之前需要备料。

首先需要准备赖松木,因为茯苓生长最有利的养分就是赖松木,然后将赖松木进行分节处理,每节大概是1米左右的长度,去除树皮放到土地上,盖上草料。

(2)规划整地选择排水性较好的砂土坡地进行种植。

场地选好后对土壤进行深翻,将土质整细耙平,然后堆土壤进行消毒杀菌。

等到接种前半个月左右还需进行一次深翻,这样可以彻底的清除土壤中的杂质和虫害,保证茯苓的生长。

(3)适时接种茯苓通常在春、秋两季进行接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菌种,其次在整好的地上顺着坡度进行开窖,将段木顺着开好的窖摆放好,然后将菌种进行消毒,这样可以尽量避免细菌的感染;消毒完之后再将茯苓均匀的摆放在段木的两头或接口处,再撒上一层灭白蚁的药剂,最后用土轻轻覆盖即可。

(4)日常管理①接种后一周左右的时间就会长出白色的菌丝体,要及时查看种植区出菌情况,如果有缺漏要及时进行补种。

②每隔10天左右就要进行一次检查,查看有没有死菌或是异菌,如果有要及时的拔除,不然会感染到其它健康的菌种。

③要注意田间的水分,如果水分过多要及时排出,若段木露出地面要进行培土处理等。

(5)预防病害在茯苓生长的整个过程中有很多的病虫害,主要是一些真菌的感染,比如果木霉、青霉等,一般的防治方法就是在培土的时候在段木上盖上一层稻草或者薄膜,这样可以有效的进行预防,或者使用多菌灵进行喷洒。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茯苓的种植和加工
据老苓农经验,“要想茯苓发,备料十冬腊,正月只能扫尾巴”,因此,目前正是准备种茯苓的时节。

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以菌核供药用,是一味常用中药,茯苓主产于安徽、福建、湖北、湖南等省,喜温暖、干燥、通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

要求坡度在10-30度左右,土壤为砂质壤土,肥沃,湿润的环境。

野生茯苓通常在海拔500米以上,生长在地下20厘米左右的腐朽的松树根或松树段上。

茯苓的生长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菌丝生长阶段和菌核形成阶段。

菌丝生长阶段主要是菌丝从松木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繁殖大量的营养菌丝,当菌丝越积越多时就成菌核,到形成菌核阶段时栽培上称为结苓阶段。

人工培育茯苓目前常用有栽培方法为窖栽法,首先应培养纯茯苓菌种,然后再选地挖窖。

茯苓纯菌种的培养
(1)母种的培养
培养基的配制:多采用马铃薯一琼脂培养基,其配方是马铃薯250克,蔗糖50克,琼脂20克,尿素3克,水1000毫升;按常规方法配制,调节PH值到6-7,分装试管内,包扎,灭菌,使其成斜面培养基。

纯菌种的分离与接种:选择新鲜、皮薄、肉白、质紧、有香味的成熟茯苓菌核作菌种,先用清水洗净,然后移入接种箱内;月75%的酒精冲洗,再用蒸馏水或冷开水冲洗数次,用滤纸吸干,用小刀切开,挑起中央白色茯苓肉一小块,放到培养基斜面上,然后放入25-30度的恒温箱或培养箱中培养5-7天,待白色菌丝长满斜面时,即为纯种。

(2)原种的培养
母纯种培养成功后,不能直接用于生产,还要扩大繁殖培养原种。

原种的培养基配方:小松木块55%,松木屑20%,米糠或麦麸20%,蔗糖4%,石膏粉1%;加适量水,调节PH值为5-6。

配制方法:先将木屑、米糠、石膏粉拌匀;另将蔗糖加水溶化,放人松木块煮沸30分钟,待松木块充分吸收糖液后,捞出;再将本屑、米糖、石膏粉等倒入液中,拌匀;然后加入木块,拌匀,以握之手指缝不出水为度。

然后分装于500毫升广口瓶中,灭菌,冷却后即可接种。

接种方法:在无菌的条件下,从母种中挑选出黄豆粒大小的母菌种放入广口瓶原种中央,即为原种。

(3)栽培种的培养
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方为木块66%,松木屑10%,麦麸或细糠21%,葡萄糖2%,石膏粉1%,尿素0.4%,过磷酸钙1%,加水适量,调PH值5-6。

配制方法同上。

将原种中的菌丝接到装有栽培料的广口瓶中,约30天左右菌丝长满全瓶。

1瓶斜面纯种可按5-8瓶原种,1瓶原种可按60瓶栽培种,1瓶栽培种可接2-3窖茯苓。

选窖与备松木料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向阳坡地及未种过任何作物的生荒地、林地,冬季将窖挖好,窖长80厘米,宽45厘米,深30厘米,窖与窖的间距为30厘米,开好排水沟。

以松木为栽培料,在农历12月份砍下松树,去树杈,削去形成层的外皮,露出木质部,削皮留筋,锯成60~80厘米长的木段,堆码后干燥,约40天后,无松脂分泌,木心干燥后即可接种。

段木下窖与接种
(1)松木段下窖的时间在春季3-4月份,下窖选择晴天,每窖下松木段15-20公斤。

(2)接种,目前有三种方法较普遍采用。

一是菌丝引种,将栽培菌种内长满菌丝的松木块取出,顺段木形成的“V”缝,一块接一块平铺在上面,再撒上木屑等料种,然后将一根段木削皮处向下压在松木块上,使其呈“品”字形。

接好种后,立即覆土,厚7-10厘米,使窖顶呈龟背形,以利排水。

二是老段木引种,将上一年下窖已结苓的老段木,在引种时取出。

选黄白色、筋皮下有明显菌丝且有小茯苓又有特殊香气的段木作种引。

接种后覆土7-10厘米即可。

三是鲜茯苓引种,选1-2代种苓,种苓皮色紫红,肉色白,浆气足,质结实,个重2-3
公斤的鲜苓作种引。

将种苓切成小块或小片放于段木之间,覆土使窖顶成龟背形;每一窖需500克左右鲜苓。

松树根栽培法
用松树段木栽培茯苓要消耗大量木材。

砍伐后的松树根桩也是栽培茯苓的原料,应充分利用。

首先挖开根周围的土,露出松根,将侧根刮开皮槽,曝晒数天,晒干后即可接种。

于5-8月间在松根开槽处接放菌种,用树叶将其盖好,覆土压实即可。

接后每10天检查1次,发现病虫害和白蚁要及时防治。

9~12月茯苓膨大生长期要及时培土。

第二年4-6月可采收,此方法产量低但可节约大量材耗。

苓场田间管理
接种后要及时检查每一窖茯苓的生长情况,发现杂菌污染的要及时清理,重新接种,防止人畜进窖场践踏。

要及时除草排水,防止窖场被水淹,下大雨要及时将积水排掉。

发现窖顶干裂要及时浇水和培土。

病虫害要及时防治,主要有腐烂病,不好防治,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消毒,保持清洁;一旦发现窖内有腐烂病要及时清理,防止传染周围木段;另外,白蚁蛀食窖内的段木,一旦发现要彻底清除,否则造成减产。

采收加工
茯苓采收期的确定,发现窖顶土龟裂,说明地下茯苓正在生长,用土将裂缝填好,经过一段时间不再裂缝,说明地下茯苓已成熟即可挖窖采收;不同栽培方法茯苓采收期不同,应随熟随采。

采收后先将鲜茯苓除去砂土,置于铺好稻草上,大个的铺放2层,小个的铺放3层。

稻草与茯苓相间逐层铺放,最上层铺盖稻草,四周也用稻草封严,使其发汗。

第一个星期每天取出茯苓擦其表皮水珠,再堆置发汗;第二个星期每2-3天翻动一次。

当茯苓表皮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时,取出擦干净,表皮呈皱缩黑褐色,置凉爽干燥处阴干,即为成品“个苓”;用刀剥下的黑色外皮称“茯苓皮”。

将茯苓切成块片,皮下赤红色的部分称“赤茯苓”;菌核内部由色、细致、坚实的部分称“白茯苓”;白茯苓中心有一木心称“茯神木”。

不同规格的商品分别加工晒干。

每窖的产量约10公斤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