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管理智慧
国学中的管理智慧
国学中的管理智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激烈,管理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现代管理理念的盛行也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探索,其中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国学中的管理智慧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管理哲学,它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在现代管理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国学中的管理智慧的基本理念国学中的管理智慧,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注重“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德治为先”、“以德为本”等核心观念。
这些理念强调了管理者应该以德为本,以人为本,以治理人心为先,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这些理念的实践是从人性出发,通过德治来实现管理的目标,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二、国学中的管理智慧的核心价值和实践方法国学中的管理智慧的核心价值是强调管理者应该全面理解和尊重员工的人性,并通过德治来引导员工的行为和思想。
这种管理方式的实践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德治管理德治管理是国学中的重要管理理念,它强调管理者应该以德为本,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德行来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思想。
在德治管理中,管理者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以身作则,亲身示范员工应该如何行事。
同时,管理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道德素养,通过教育和引导员工,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注重人性管理国学中的管理智慧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员工的人性和尊重员工的价值。
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应该尊重员工的人格尊严,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情感,以此来建立起信任和感情的基础。
同时,管理者还应该注重员工的个性特点和能力,通过不同的管理方式来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最优的管理效果。
3、倡导和谐管理国学中的管理智慧强调“天人合一”,强调管理者应该通过管理来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
在实践中,管理者应该注重沟通和协调,处理好员工之间的关系,提供公正和公平的待遇,建立起公正的评价机制,从而使员工感受到公正和公平的管理,从而减少员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03-国学与智慧管理系列-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
03-国学与智慧管理系列-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标题:03-国学与智慧管理系列-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引言概述:国学智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在现代的领导管理中,运用国学智慧可以匡助领导者更好地应对挑战,提升领导艺术。
本文将探讨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国学智慧来提升领导者的管理水平。
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1.1 尊师重道:国学智慧强调尊重师长,传承优秀传统。
1.2 仁爱之道:强调仁爱之道,关爱员工,建立和谐的团队氛围。
1.3 忠诚忠信:强调忠诚忠信,建立信任和稳定的领导关系。
二、领导者的修养与自身提升2.1 修身养性:领导者要注重修身养性,做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2.2 善于倾听:领导者要善于倾听员工意见,尊重多元意见。
2.3 包容谦逊:领导者要包容谦逊,虚心接受他人建议,不自负。
三、智慧管理的实践应用3.1 以德治人:领导者要以德治人,做到以身作则,树立典范。
3.2 以情感人:领导者要以情感人,关心员工的成长和生活。
3.3 以智谋事:领导者要以智谋事,善于制定计划和解决问题。
四、团队建设与协作管理4.1 团队建设:领导者要重视团队建设,培养团队凝结力和执行力。
4.2 协作管理:领导者要倡导协作管理,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共赢。
4.3 激励激励:领导者要善于激励员工,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
五、智慧领导的未来展望5.1 创新管理:智慧领导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适应时代变化。
5.2 人材培养:智慧领导要注重人材培养,培养未来的领导者。
5.3 社会责任:智慧领导要承担社会责任,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结语: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的结合,可以匡助领导者更好地应对挑战,提升管理水平。
通过修身养性、以德治人、团队建设等实践应用,智慧领导者可以建立和谐稳定的领导关系,推动团队的发展和成长。
希翼本文能为泛博领导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匡助,共同探讨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的更多可能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的文明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的理念不仅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在商业、政治、家庭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流派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二、儒家文化中的管理智慧1. 仁德为本儒家强调仁者爱人,德行为先。
在管理中,倡导以仁义为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关键。
管理者应具备仁爱之心,关注员工的需求,树立榜样,引导员工正道。
2. 尊重和谐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管理者应尊重员工,平等对待,与员工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只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实现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道家文化中的管理智慧1. 知行合一道家主张顺其自然,知行合一。
在管理中,要求管理者不仅要有高超的管理能力,更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事态度。
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2. 追求无为而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管理者要学会放手,善于引导,做到在背后支持,不过多干预下属工作。
只有让员工自主发挥,才能真正提升团队的创造力。
四、佛家文化中的管理智慧1. 禅宗理念佛家倡导禅修,主张顿悟。
在管理中,管理者应注重心灵的修炼,顿悟自己的管理智慧,使自己内心得以平静,才能做到明察秋毫。
2. 善良待人佛家鼓励善良待人,管理者应心怀善念,善待员工,持善良态度面对问题。
只有用善良的心待人,才能获得员工的信任和理解。
五、结语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儒家注重仁义,道家强调知行合一,佛家倡导善良待人,这些管理智慧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为今天的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只有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管理的挑战,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国学与现代管理智慧
国学与现代管理智慧国学与管理智慧是近年来国学研究与普及中的热门话题,作为传统学术与文化的国学何以与现代管理学有着必然的联系,又是如何得以运用的?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好奇与兴趣,在这一讲中,我们打算谈谈自己的看法。
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谈起。
一、国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智慧管理学是从近代西方兴起的学科,在追求效率、利益最大化的现代社会,会纷繁复杂的各个层面都需要富有管理智慧的人才去统筹协调,大到一个国家,再到一个企业,小到一个家庭,可以说每个人都需要懂得如何合理分配资源,与人相处,高效和谐地工作与生活。
这方面西方早已产生了一套体系严密的管理理论,西方的管理学可以说是一种追求标准化、制度化的科学,有着注重逻辑、崇尚实证的理性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建立在西方独特的文化土壤上的,从古希腊时代开始,西方就脱离了血缘纽带与农业社会形态,进入城邦文明,形成契约化与法制化的社会,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更是引入工业社会与民主政治的模式,在此基础之上,建构成了现代管理体制。
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截然不同,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是血缘宗法制的社会,靠人伦道德而非法律来维系,中国人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和谐。
不一样的文化土壤必然会培育出不一样的管理模式。
中国从几千年前的氏族时代就构建了独特的管理方式。
尧、舜、禹这些传说中的君主都因为他们顺应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来管理教化民众,成为中国几千年来被传颂效仿的最杰出的管理者。
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民族,农业社会靠天吃饭,人们敬仰天地,天不但被赋予了抚育万物、奉养人类的属性,也逐渐被赋予了道德比类与审美观赏的属性。
人们不但向天地学习如何做人,也将天地看作拥有最高权威默默无言的管理者。
中国人把天对人类的管理思考总结,应用于人与人之间的管理中去。
这些在洪荒时期便播种在中国人身上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在今天也难以改变。
自古的管理者都要顺应这文化基因来进行管理,否则不但达不到管理目的,甚至还会自取灭亡。
秦始皇企图用杀戮和烈火来消灭积淀的思想文化,用自己的方式来独断管理,却落得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国学经典与管理智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法家认为"以术治人",认为管理 者应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和方 法,善于运用权谋,实现有效 管理。
墨家思想与管理智慧
01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认为 管理者应关心员工福祉,反对 强制和侵略行为,建立和谐的 人际关系。
02
墨家提倡"节俭尚同",认为管理 者应注重节约和效率,统一思 想和行动,避免内耗和浪费。
发展
现代管理智慧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形成了多元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体系 。
03
国学经典与管理智慧的融合
儒家思想与管理智慧
儒家主张"以德治人",认为管理 者的道德修养对团队的影响至关 重要,管理者应以身作则,树立 榜样。
儒家认为"以人为本",强调关心 员工、尊重员工,管理者应关注 员工的需求和成长,激发员工的 积极性和创造力。
兵家思想中的"知己知彼"
03
强调了解团队成员的特点,合理分配任务。
国学经典在个人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 养,提高自身素质。
佛家思想中的"戒定慧":主张通过戒律、禅定、智 慧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提升。
易经中的"变易":强调不断变化,与时俱进,提升 个人能力。
05
国学经典与管理智慧的未来发展
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员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
主张顺其自然,不过度干预,让企业自然发展。
3
法家思想中的"法治"
强调制度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以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为题,我们将探讨国学智慧和管理之间的联系与互补。
国学智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管理哲学,对现代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学智慧强调的是人本主义。
在管理中,人是最核心的因素。
国学智慧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关注个体的自我修养和内在品质的培养。
在管理中,也应该注重人的尊重和发展,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成长,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和谐与平衡。
国学智慧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管理中,也应追求组织内外各方面的和谐,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确保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道德与人性。
国学智慧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修养和品德塑造。
在管理中,也应强调道德与伦理的约束,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同时,要关注员工的人性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营造一个和谐、宽容、包容的工作环境。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智慧与智慧。
国学智慧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在管理中,也应当注重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经验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智慧水平,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天人合一。
国学智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在管理中,也应注重组织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企业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不仅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国学智慧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和哲学思想,对现代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运用国学智慧中的人本主义、和谐与平衡、道德与人性、智慧与智慧、天人合一等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03-国学与智慧管理系列-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
03-国学与智慧管理系列-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引言概述:国学与智慧管理系列是一门研究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的学科,旨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理论相结合,探索中国传统智慧对领导艺术的启示与指导。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的关系。
一、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的历史渊源1.1 国学智慧的起源与发展:国学智慧源远流长,起源于古代的儒家学说,经过历代文人学者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1.2 领导艺术的演变与形成:领导艺术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经历了古代君王的治国之道、现代管理学的理论研究等过程。
1.3 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的交融: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在历史长河中相互交融,互为补充,形成了独特的领导艺术体系。
二、国学智慧对领导艺术的启示2.1 仁者爱人:国学智慧强调仁爱之道,领导者应以仁心待人,关爱员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2.2 君子修身:国学智慧注重个人修养,领导者应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2.3 和而不同:国学智慧强调和谐共处,领导者应尊重员工的差异性,善于协调不同意见,实现团队的和谐发展。
三、国学智慧对领导艺术的指导3.1 以德治人:国学智慧认为道德是领导艺术的核心,领导者应注重道德修养,以德治人,树立权威与信任。
3.2 以智慧引领:国学智慧注重智慧的运用,领导者应具备智慧的眼光和思维,善于解决问题,引领团队前进。
3.3 以仁爱感化:国学智慧认为仁爱是领导艺术的重要方面,领导者应以仁爱之心感化员工,激发他们的工作潜力。
四、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的案例分析4.1 孔子的领导艺术: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领导艺术以德治人、以智慧引领、以仁爱感化为核心,对后世领导者有着重要的启示。
4.2 韩愈的领导艺术:韩愈是唐代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领导艺术注重道德修养、以仁爱感化员工,对领导者的道德要求和人际关系处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4.3 王阳明的领导艺术:王阳明是明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领导艺术注重以智慧引领、以仁爱感化,强调领导者的智慧和人文关怀,对现代领导者有着重要的启示。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第一部分:国学中的智慧国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受到推崇的一门学问,它不仅仅是一种学术思想,也是一种智慧。
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国学被视为一种可以引导人去统治国家、社会的广泛知识系统。
其中的核心考量是“仁”,而“仁”是指尊重他人、把他人的利益放在自身利益之前,用自身的平和、情商和互助的境界来沟通和解决社会冲突。
国学中智慧的思维方式,可以发现世界的本质而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能够看到事物本性,从而让自己与周围的处境都能有效地应对。
凭借此种仁慈谦虚的以及让天地人三者和谐共处的看法,对于生活和管理都有着巨大的启发。
第二部分:管理中的国学智慧以国学智慧管理,首先需要从国学中学习心态的放宽,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观念,追求自身的发展,以及对他人的尊重。
用心谨慎,审慎思考,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用宽容的心态处理来自他人的攻击,践行仁爱的思想,将自身的能量转化为对自己和他人的积极结果。
再者,以国学智慧管理,也需要在改变时代背景的同时,以和谐友善的态度面对当下的变化,在变化中寻找新机遇,把国学中的古老知识表达出来,以最优的方式去解决当下的问题,让国学的智慧精髓能够在当今的社会管理中体现出来。
第三部分:实践与发展国学智慧在今日的社会管理中,可以表现出很多有益的方面,比如拥有清晰的发展目标;能够把握机遇,制定出合理的策略;结合了当代社会的发展状况,做出拓展性的解决方法;要求高度敏锐的市场观察和分析能力,这些都是实践中需要掌握的技能。
国学的核心思想是以“仁”管理,包括仁慈、谦虚、互助等,只有在日常行为中恪守这一思想,才能真正体现国学智慧。
未来,多种社会管理模式将会持续发展,但国学智慧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同样重要,因此在未来社会,国学智慧仍将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国学经典与管理智慧
4、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出处】《论语·子路》
【今译】执政者讲求诚信,那么民众就不敢不 说真话,不办实事了。
海尔集团 张瑞敏
(六)公道正派
1、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出处】《淮南子·泛论训》
作弱;乱国,家其弱原因乱在,于其徇原私因枉法在。于徇私枉法。
2、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2、【法出,处天】下《之管子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今出译处】】。《管子》
(3)、如平直必以准绳。 【出处】《吕氏春秋、分职》 【今译】想确定平面和垂直面,就必须要有水准 仪和铅垂绳 。
(4)【原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邦 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今译】人离开了法就无法生活,做事情离开 了法不能成功,国家没有法就不得安宁。
【今译】国君喜欢仁德,天下就没有反对他的敌 人。
台塑创始人 王永庆
(二)以民为本
1、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出处】《淮南子·泛论训》
【今译】治理国家有常理,而以对民众有利为根 本。
2、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出处】《尚书·大禹谟》
【今译】为官的最高道德就在于施行善政,而施 善政的目的在于让民众过上好日子。
【今译】为官若能做到公正无私,口出一言百姓都 会听从,齐心合力把事情办好。
2、公生明,偏生暗。 【出处】《荀子·不苟》
【今译】公正就是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3、在上位,不陵人;在下位,不援人。 【出处】《礼记·中庸》
【今译】处在上位,不欺凌在下位的人;处在下位 不高攀在上位的人。
4、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艺术课件
05
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 艺术的融合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东方管理思想强调整体性、和谐与稳定,注重人际关系和集体利益;西方管理思 想则强调个体性、竞争与创新,注重制度与效率。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有助于在管理中兼顾整体与个体、和谐与竞争、人际关 系与制度建设,实现优势互补。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国学智慧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如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 、道家强调的无为而治等;现代管理艺术则注重科学、规范 与创新。
业。
法家管理思想注重“法治”原 则,主张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 和法律条文,确保企业的稳定
和有序发展。
法家管理思想强调“功利主义 ”,主张以利益驱动员工行为 ,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激励员工 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
法家管理思想注重“实效性” ,主张以实际效果为导向,反 对形式主义和虚假的管理行为 。
03
02
国学智慧在现代管理 中的应用
儒家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仁”,强调 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主张以德治企 ,通过道德教化来提高员工素质和企 业管理水平。
儒家管理思想强调“礼”的制度化, 主张以礼治国、以礼治企,通过礼仪 和规范来约束员工行为,建立良好的 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
儒家管理思想注重中庸之道,主张适 度原则,强调和谐、稳定和团结,反 对过度追求利益和冲突。
儒家管理思想注重“诚信”原则,主 张言行一致,强调信誉和口碑,认为 诚信是企业经营的基石。
道家管理思想
道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道”,强调顺应自然规律, 追求天人合一,主张无为而治,通过顺其自然的方式
实现企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输标02入题
道家管理思想注重“无为而治”,反对过度干预和强 制管理,主张让员工自由发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 创新精神。
03-国学与智慧管理系列-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
03-国学与智慧管理系列-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国学与智慧管理系列-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引言概述: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融汇了丰富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在现代管理领域中,国学智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应用。
本文将通过五个部分,详细阐述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的关系。
一、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的基础1.1 古人智慧的结晶古代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如《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这些著作中的智慧思想对现代领导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1.2 国学智慧的核心理念国学智慧的核心理念包括仁爱、诚信、和谐等,这些理念与领导艺术中的团队管理、沟通协调等方面密切相关。
1.3 国学智慧的传承与发展国学智慧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领导艺术体系,为现代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二、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的融合2.1 哲学智慧与领导智慧的结合国学智慧中的哲学思想与领导艺术中的智慧相互融合,使得领导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管理挑战。
2.2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结合国学智慧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使得领导者在处理问题时能够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团队协作。
2.3 国学智慧的应用实践国学智慧在领导艺术中的应用实践,如如何运用孔子的"仁者爱人"理念来塑造良好的团队氛围等,对领导者的能力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国学智慧对领导艺术的启示3.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学智慧强调个人修养与家庭和谐,这对领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自身修养好,才能带领团队取得更好的成绩。
3.2 以德为先,以身作则国学智慧中的道德观念对领导者的行为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领导者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影响团队成员。
3.3 和谐共生,协同发展国学智慧中的和谐思想对领导者的团队管理能力提出了要求,领导者应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四、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的挑战与应对4.1 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的冲突国学智慧中的某些观念与现代管理理念存在差异,领导者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取舍和调整。
国学经典与管理智慧
国学经典的代表作品
《论语》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载体。
《道德经》
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学》、《中庸》
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对后世管理智慧有重要启 示。
国学经典的价值与意义
价值
国学经典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是 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意义
国学经典与管理智慧的融合
融合方式
国学经典与管理智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融合,例如将国学经典中的故事和哲理融 入企业管理中,或者借鉴国学经典中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中 。
融合价值
国学经典与管理智慧的融合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文化内涵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同时,这种融合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 自信的建设。
详细描述
法家思想认为人性本恶,需要用法律和制度来约束。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法家思想可以 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确保企业稳定发展。同时,法家思想也强调奖惩
分明,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墨家思想与管理实践
总结词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同尚贤,这 些理念有助于企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选拔优秀人才。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对国学经典进行多 维度、多层次的研究。
创新应用领域
将国学经典中的管理智慧应用于 现代企业、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 ,推动管理理念和实践的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
建立国学与管理学科交叉培养机 制,培养具备国学素养和现代管 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国学经典与管理智慧的跨文化交流
道家思想与管理实践
总结词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规律和天人合一,主张无为而治,这些理念有助于企业顺应市场变化,创新发展。
国学智慧与管理心得体会
国学智慧与管理心得体会国学智慧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精髓之一,它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管理智慧。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我从国学智慧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实践中的管理问题有着深刻的体会和领悟。
首先,国学智慧教导我们要善于心中有数,做到言行一致。
“所谓知己者,天人之难,我之难也”。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些经典语录提醒了我们要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管理中,要坚持原则,坚决做到言行一致,不轻易许诺却无法兑现;要守信用,与人交往中恪守信义,不负人而行。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建立起信任和合作的关系,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其次,国学智慧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中庸》中有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悌;国家昏乱,有忠贞。
”这告诉我们,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更应当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骄不躁。
在管理中,要虚心聆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没有傲慢自大的心态和行为。
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姿态,不断学习和进步。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够更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
再次,国学智慧告诉我们要注重内功修养。
《大学》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强调了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在管理中,我们要有坚定的品德和道德规范,要经得起诱惑和压力的考验。
只有内心强大,才能够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和果断,才能够在工作中展现出真正的领导力。
所以,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以便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最后,国学智慧教导我们要注重团队合作。
《论语》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是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和帮助的。
在管理中,我们要以身作则,激发团队的潜力和成员的积极性。
要注重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力,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来实现团队的目标。
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
这些智慧不仅在古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一、以人为本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企业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例如,许多企业通过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支持。
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以德为先中华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认为道德是人之根本。
在企业管理中,以德为先的理念要求企业领导者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榜样。
同时,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道德教育,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以德为先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三、以和为贵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和睦,认为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在企业管理中,以和为贵的管理理念要求企业注重内部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同时,企业应该关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实现共赢发展。
以和为贵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的稳定性。
四、以柔克刚中华传统文化提倡以柔克刚的处事原则,认为柔中带刚是一种高超的智慧。
在企业管理中,以柔克刚的理念要求企业领导者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善于运用柔性管理手段化解矛盾和问题。
例如,通过沟通、协调、激励等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企业的目标。
以柔克刚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五、以文化人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文化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文化是引领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力量。
在企业管理中,以文化人的理念要求企业注重文化建设,通过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念、使命和愿景,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同时,企业应该加强文化传承和创新,使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国学与管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第一章测试1.“学科体系”的现状可概括为“三不”,以下不属于三不的是:A:不科学B:不系统C:不完善D:不健全答案:A2.以下不属于“如何修身“三层意思的选项是:A:对自己的管理和修养B:对他人严格要求C:对他人将心比心D:对父母的仁孝之心答案:B3.学管理应该先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
A:对B:错答案:B4.曾仕强虽游学欧美,获得多所欧美大学的学位,却依旧是国学的资深研究者和传播者。
A:错B:对答案:B5.学科体系不扎实,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就是无源之水。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下列词语与易学有关的是()。
A:亢龙有悔B:兼爱非攻C:执两用中D:六根清净答案:A2.上经有多少卦?A:八卦B:三十卦C:十六卦D:六十四卦答案:B3.五行中的木与哪两种属性相克?A:土和火B:水和火C:金和火D:金和土答案:D4.不属于象数派的是()。
A:图象B:老庄C:占筮D:禨祥答案:B5.周易据传为谁所作?A:周文王B:伏羲C:周武王D:孔子答案:A第三章测试1.以下对孔子、孟子、荀子的人性论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A:孔子持“性恶论”B:荀子持“性恶论”C:孟子持“性善论”D: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答案:BCD2.以下不属于儒家诚信思想特点的选项是:A:情感性B:道义性C:绝对性D:等级性答案:C3.诚信乃企业立身之本。
A:对B:错答案:A4.全面考察是人力资源选拔的方法。
A:错B:对答案:B5.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思想一脉相承。
A:对B:错答案:A第四章测试1.下列词语与道家思想有关的是()。
A:兼爱非攻B:简礼从俗C:六根清净D:上善若水答案:D2.我国素来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与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有关?()A:老子B:荀子C:孟子D:孔子答案:A3.道家在我国影响深远,下列哪个时期最接近到家的无为而治?()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C:文景之治D:光武中兴答案:C4.将老子的“无为”思想发展为“逍遥游”的是()。
国学中的体现出的管理思想和智慧
国学中的管理智慧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怎样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最近习近平同志也有一些关于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思想。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的实际以及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在结合我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就以“国学中的管理智慧”为题,简单的谈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然我的理解也未必正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我国悠久的历史,诞生了门派众多、内容各异的思想。
这些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如道家的“无为”、儒家的“仁义”、法家的“刑法”、兵家的“权谋”、阴阳家的“平衡”、佛家的“精神修炼”等等。
而所有这些思想都是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学是庞大复杂的,要想把它们系统而清晰的给大家说清楚,是比较困难的,也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
我只能从中国传统国学典籍中,一些记载,给大家谈谈。
中国传统古籍浩如烟海,要想全面了解古籍在短时间内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就从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开始,谈谈国学中的管理智慧。
首先讲的是《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启蒙教材。
那么这里面有没有管理智慧呢?大家都了解《三字经》尤其是家里有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家长。
《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非常好理解,讨论的是人性。
而人性,恰恰是管理学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
这就是所说的“人性假说”。
管理学研究中,“人性假说”是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人性的判定,以便确定自己的管理策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所阐述的是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而后来的性格之所以不同,有的人被称为好人,有的人被认为是坏人,那是因为环境影响的结果。
“人性”究竟是善、是恶?对于这一点的假设,直接关系到管理制度的制定方向。
国学应用与管理智慧
李嘉诚—简朴的日子更有趣
巴菲特—金钱只是我非常愿意从事的工作的一个副产品
万科的王石、联想的柳传志虽然没有这么说,但他们的想法应该是: 只要名,不要利 “对钱太远了不行,那成了国营企业,反正不是我的,可以不负责任; 对钱太近了也不行,太近你就会心胸狭窄,你就会找你的老婆来做会 计”—冯仑 既不要仇恨金钱,也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这样我们要会有利可图,而 不是唯利是图 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做一天是投机,做十年是正常生意,做一百年你 就成了伟大的公司。看你打算做多大,能够做多久,挣快钱还是挣长钱,
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体谅
§8
—《论语〃为政》
理想
感召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印证
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9
可能性
空。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
攘攘,皆为利往”的现实人生。
自制力:欲理之辩中的“以理制欲”原则
•儒家:节欲,孟子主张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 不使可欲(孟子)、主欲(荀子)等。 •道家:无欲,“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3章);无欲则 刚,“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46章) •佛家:禁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般若心经》) •反对纵欲主义:“人之生也,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一为 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之 谓遁人也。” (《列子〃杨朱》)
挣大钱。投资是一个方向上连续的正向的积累,时间越长,回报越大。
国学经典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国学经典对企业管理的启示中国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与哲学。
这些经典作品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包括企业管理。
尽管现代管理理论日新月异,但从国学经典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对企业管理有着深刻启示的智慧。
本文将从诸多经典中选择了几本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展示国学经典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一、《论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被誉为"东方圣经",内容主要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论语》中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着深入的论述,这些也正是企业管理所追求的目标。
在企业管理中,一个领导者首先要修身养性,具备道德、品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还需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家庭文化,培养良好的家庭价值观,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只有建立良好的家庭文化,才能够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
此外,《论语》还强调了治国的重要性。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需要精准地制定管理规范和制度,合理安排资源,确保企业的运转顺利。
同时,管理者还需要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与员工进行交流,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关系。
二、《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是《礼记》中的一部分,强调了教育和人格修养的重要性。
它也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企业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集体,而人的素质和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大学》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即先修齐自己的人格,然后才能治理好家庭,进而治理好国家。
在企业管理中,同样需要注重培养员工的道德和职业修养。
通过教育与培训,让员工明确道德底线,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
三、《中庸》:守中立志,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庸》强调了守中立志,求得思想、行为和目标的合一。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也需要树立正确的中立思想,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心态。
只有如此,才能够使企业始终保持目标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精品培训课件】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
【2】儒家思想
儒:人所需要的。 通常是有道德者之称。周之制度,身通六
艺以教民者谓之儒。 《周礼·天官·大宰》说:“四曰儒,以道得
民。”儒亦指品学通三才者。 《法官·君子》说:“通天地人曰儒。“ 大儒指悟道之大学者。
儒家思想价值体系的五要素: 仁义礼智信
儒的核心是:仁(论语)
【1】道家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
——《道德经》
“道可道,非恒道, 名可名,非恒名。”
——《道德经》
道——气——水 气——风——水 命——运——气
道的核心是:无
道由气成,气凝为水。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举重若轻,以简驭繁。 道之日损,大道至简。
无招胜有招,不战而胜。
柔弱胜刚强,滴水穿石。
一、国学智慧与传统文化 二、中华国学的智慧精华 三、中西文化与现代管理
一、 国学智慧与传统文化
1、文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石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必有自 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凝 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推动 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 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是现代 经济发展和管理的基石。
国学分广义和狭义,狭义指:六艺之学,即诗、书、 礼、乐、春秋、易,即经学,亦即儒家的一些著作。又 因六艺之学后附小学,因此文字、训诂、音韵也包括在 内。
广义指:经、史、子、集四部。
(十三经指: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记、仪 礼、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孟 子、孝经、尔雅)
4、文化带来市场商机和管理成功
企业的内部管理,亦要从企业文化的“阴”的培育,凝 聚全体员工的人心,树立企业的形象,形成企业的品牌,以 “阴”生“阳”,使企业具备绵绵不断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 争力,在世界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国学智慧与管理人生的感悟
国学智慧与管理人生的感悟人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充满了各种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如何管理好自己的人生,成为了很多人思考的问题。
从古至今,中国的国学智慧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人生,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变化和挑战。
首先,国学智慧教会了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的个人素质。
在《论语》中,孔子告诉我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从本质出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正确的目标和追求,并且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修炼来提高自己的修养。
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我们才能够真正成为有道德和品质的人。
国学智慧还教会了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义,要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这些良好的个人素质将成为我们管理人生的基础,让我们能够在充满变化和挑战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原则性。
其次,国学智慧教会了我们如何借助他人的力量来管理人生。
在《孟子》中,孟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相信他人,并且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生活中,我们无法独立完成所有的事情,我们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与人为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相互依赖和合作,这些都是管理人生的重要因素。
国学智慧还告诉我们要理智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不要过分依赖他人,也不要过分依赖自己。
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我们才能够共同面对人生中的困境和挑战。
另外,国学智慧教会了我们如何应对人生中的变化和挑战。
在《道德经》中,老子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不要与之抗争。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接纳变化,并且要从变化中寻找机遇。
人生充满了各种变化和挑战,只有适应变化和主动面对挑战,我们才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
国学智慧还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在人生的起伏中保持自己的内心力量和平和心态。
只有在面对变化和挑战时,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选择。
综上所述,国学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在1920年写的《清代学术概论》中 说: 国学是中华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更是 中华文明的承载者,推动者,新的世纪, 国学的价值正走向回归,我国文化史确 有研究价值,即一代而已见其概… …可 以学先辈之人格,可以知学问之价值, 在善疑、在求真、在创获。
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前提出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 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 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 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能自立 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 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 而国仍立者也。
第三位导师陈寅恪,是学贯中西的享有国际盛誉的国 学大师。
陈寅恪1949年以前,在清华大学同时兼任历史系与中 文系两系的教授。1949年以后到广州中山大学,也是 任历史、中文两系的教授。他被称为“教授的教授”, 意思是他的水平是给教授当教授的。陈寅恪的主要学 术著作是《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 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寒 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与《二编》,都已出 版。
第一位导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是享 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以经史、 小学成就最高。著作有62种,出版44种,尚 有18种未出版。代表著作是论文集《观堂集 林》。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与《历 史人物》两书中评论说:“那好像一座崔巍的 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 一段异样的光辉。”
经典的地位与作用,正如刘勰《文心雕 龙》中的《宗经篇》所说: 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 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 古代的经典是天地人三者的凝聚,也是 中华文化精神的载体,是人性的奥区。
经典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它的普适性。《艺文类聚》对于 经典的解释是“经也者,径也,言五路 无所不通”,也就是说,经典承载着普 适性道理。 另一个是它的阐释性。历代通过对于经 典的阐释而有所创新,形成为“经学”。
第二阶段。自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 成立之前。这是国学研究最为兴盛的时期。 第三阶段。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目前。这是指建国 后国学命运的沉浮。
1906年,章太炎在日本主编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 刊登《国学振兴社广告》,谓国学讲授内容为:“一、 诸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四、内典学;五、 宋明理学;六、中国历史。”(按“内典”即佛典) 以上内容实际上包括了传统的经、史、子、集的各个 学科。 章氏于1906年于东京创立国学振兴社,仿效日本一些 学者用一国固有之学问来弘扬民族精神的做法。
国学与管理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
袁济喜 教授
袁济喜,1956年出生,上海人。现为中国人 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大学 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西南大学特聘 教授。北京市政协委员。
代表性学术著作为:《六朝美学》、《传统美 育与当代人格》、《古代文论的人文追寻》, 主撰的《六朝清音》,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梁启超 于1920年写《清代学术概论》, 其中论及国学价值
国学是中华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更是 中华文明的承载者,推动者,新的世纪, 国学的价值正走向回归,我国文化史确 有研究价值,即一代而已见其概… …可 以学先辈之人格,可以知学问之价值, 在善疑、在求真、在创获。
国学形成与发展的大致阶段
第一阶段。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之 前。
《论语》与算盘
有“日本近代实业界之父”之称的涩泽荣一先生,以自己数十年 亲身经历和直接体验,在《“论语”与算盘》一书中解析过“论 语”与“算盘”的关系。 1840年出生的涩泽荣一自幼便修汉学与习剑,但明治维新改变了 他的命运。1867年,他作为日本使节团成员出席了在法国巴黎举 办的万国博览会,后又在欧洲游历将近二年。当时欧洲的产业发 展和经济制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为他以后的活动奠定了基 础。 回国后,他受明治新政府之聘在大藏省任职,曾升任大藏大臣。 但不久便辞职“下海”,投身实业,业务遍及金融、铁道、海运、 矿山、纺织、钢铁、造船、机电、保险、建筑等众多领域,堪称 日本近代的“实业之父”。可见《论语》现代管理主要在于义利 等道德思想的影响上面,现代管理主要在于处理好义与利之关系。
国学的意义思考
四、国学所体现出来的开放精神,会通中西的包 容精神,可以为中华文化的融入世界,互相交 流,提供学术典范。 五、振兴国学,将使中华文明崛起于东方之林, 加强与世界文明的交流,有助于打破西方话语 的垄断,使世界文明趋于多元化。 六、振兴国学教育,可以使中国目前的教育体 制打破西方学科体制的一统天下,使国学教育 与西学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国学资源 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成果。这是实现文化多元化, 建立和谐世界的重要标志。
1922年北大文科研究所设立国学门,由章氏 弟子、著名训诂学家沈兼士任主任。并出版 《国学季刊》,由编辑部主任胡适写了《国学 季刊发刊宣言》,对推动国学研究产生了广泛 而深远的影响。 1925年夏天,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聘王国维、 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导师,被称为“四 大导师”。又聘李济(字济之)任讲师。
孔子教育学生时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孟子说:“士,志于道”。
《礼记· 中庸》中提出学习的境界为:“博学之,审 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明代东林党人顾宪宗提出:“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北宋张载)
《周易》中说:“一阖一辟谓之变,往 来无穷谓之通”,文明的发展与演变既 有变易的一面,更有相通的一面,片面 强调其中的一面都有悖于和谐中庸的精 神,当代人类文化的发展既不能复古, 更不能割裂传统,而是应当“望今制奇, 参古变法”。(《文心雕龙•通变》语)
二、国学与管理智慧
我今天在这里强调的是,国学与管理并 不是直接的策略与战术,而是一种人生 哲学与智慧,孔子说过:“君子不器”, 《周易》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 而下者谓之器”,北宋大文豪苏轼既强 调技的作用,更关注道的统率作用: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 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 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 者。”(《日喻》)
章太炎在《民报》1907年第十五期上有一篇 《中华民国解》
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 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 名。故《春秋》之义,无论同姓之鲁卫, 异姓之齐宋,非种之楚越,中国可以退 为夷狄,夷狄可以进为中国,专以礼教 为标准,而无有亲疏之别。其后经数千 年,混杂数千百人种,而称中华如故。 以此言之,华之所以为华,以文化言之 可决之也。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 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 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 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 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 的文献资料。“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 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 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 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 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一、“国学”的来龙去脉 二、国学与管理智慧
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是我们中华民 族的人文始祖。代表南北文化传统。
炎帝神农氏率领其部落教种五谷,遍尝百 草、发明医药,日中为市,首倡交易,是中华 农耕文明的创始者。据古书记载,炎帝为民采 药治病,来到南方,因误尝“断肠草”,“崩 葬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 的鹿原陂。 黄帝则率领其部落养蚕治丝、始作衣裳, 伐木构材、筑造宫室,创造文字、制定历法, 并发明指南车,将中华原始文明推向了新的历 史阶段。
第二位导师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是中 国近代以来最博学的学者之一。他的著作集 《饮冰室合集》,收有论文集45种,专著104 种。
要学习和研究国学,梁启超的著作起码以下几 本书是应该读的,即《清代学术概论》、《中 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古书真伪及其年 代》。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学的意义思考
一、国学中蕴涵着中国古代优秀的思想理念,儒 家思想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这些思想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与和 谐世界有着密切关系,成为我们建立和谐社会 的历史文化依据。 二、国学倡导的人生价值观和人格境界论,可以 为我们重建社会主义八荣八耻与诚信价值体系, 构铸人生理想,提供学术深层的滋养。 三、国学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文化精神,可以帮 助人们热爱与认识祖国历史文化传统,树立民 族自尊心,培育民族精神。
国学的一般含义即:“一国之固 有之学术”。
中国传统的学术主要凝聚在经史子集四部之中。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国学的主干是经史子集,其他 的枝脉是由此而生发出来的。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代学术的四个部类。其中“经” 是指儒家四书五经一类; “史”是指历史典籍; “子”是指春秋战国以来诸子之学 ;“集”是指古代 诗文词赋的著作,分为总集、选集、别集。 中国古代图书分为四部,即“经史子集”,四部 的名称和顺序是在《隋书· 经籍志》中最后确定下来的。 后来清代乾隆皇帝时编修《四库全书》,就是按经史 子集四部来整理和编修的。
欧洲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奠定了西方近代文化的 基本观念和结构。而就是这次“启蒙运动”,却曾经 深受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儒家孔子思想的影响和启 发。在当时许多欧洲启蒙思想家那里,中国一度成为 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国,儒家伦理被解释为最富民主、 平等精神的学说,孔子也被推尊为时代的守护尊者, 赞美、景仰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西方近代文化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而同化于东方 或中国文化,而是在积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 精神等营养以后,发展出了与古希腊、罗马和希伯来 传统文化接轨的近代西方文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