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奥数专题一:行程问题
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列方程解行程问题
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列方程解行程问题xx年xx月xx日•行程问题概述•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目录•环行跑道问题•过桥问题•复杂行程问题综合分析01行程问题概述行程问题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涉及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
在行程问题中,通常会涉及到两个或多个物体或人在同一条路线上相对或同向运动。
1 2 3物体或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涉及相遇、追及、超越等问题。
直线型行程问题物体或人在圆形、椭圆形等曲线上运动,涉及最短路径、周长等问题。
曲线型行程问题结合直线和曲线型行程问题,涉及更复杂的运动关系和条件。
综合型行程问题明确题目中涉及的物体或人,以及他们之间的运动关系。
确定研究对象根据题目描述,建立行程问题的方程或不等式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计算,求解方程或不等式的解,得到所需的结果。
解方程或不等式行程问题的解题思路02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通常为运动物体)从不同的地点同时出发,在某一点相遇的数学问题。
相遇问题的基本要素包括:物体的数量、出发的时间、地点、速度、相遇的地点等。
相遇问题的定义1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23确定物体的数量和它们的运动性质(同时同向或同时反向)。
确定物体出发的时间和地点,以及相遇的地点。
运用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相遇问题的实例解析•问题: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后相遇。
甲的速度是1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8千米/小时。
求A、B两地的距离。
•分析:甲和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所以他们的相对速度是两者速度之和,即10千米/小时 + 8千米/小时 = 18千米/小时。
经过4小时后相遇,所以A、B两地的距离就是甲和乙两人相对速度乘以相遇时间。
•解法•设A、B两地的距离为x千米。
•根据题意,甲和乙两人相对速度为18千米/小时,相遇时间为4小时。
•则有方程:x = 18 × 4•解得:x = 72千米•答案:A、B两地的距离为72千米。
五年级奥数之行程问题
植树问题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研究运动物体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三个量之间关系的问题。
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相遇问题在行程问题中,还包括相遇(相离)问题(相离指的是两个人背对背行走)和追及问题。
这两个问题主要的变化在于人的数量和运动方向上。
现在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成: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当中参与者必须是两个人以上;如果他们的运动方向相反,则为相遇(相离)问题,如果他们的运动方向相同,则为追及问题。
1、相遇(相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相离)路程相遇(相离)路程÷相遇时间 = 速度和相遇(相离)路程÷速度和 = 相遇时间2、追及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差×追及时间= 相差路程相差路程÷追及时间 = 速度差相差路程÷速度差 = 追及时间在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击问题中,必须很好地理解各个数量的含义及其在应用体重是如何给出的,这样才能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
例1:小丽和小红两家相距910米,两人电话相约同时从家中出发向对方相向行驶,小丽每分钟走60米,小红每分钟走70米,几分钟后两人在途中相遇?例2:甲、乙两人同时从学校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甲每分钟行52米,乙每分钟行50米,经过7分钟后他们相距多少米?他们各自离学校有多少米?例3:甲、乙两辆汽车从相距6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甲车先开出2小时后,乙车才开出,问乙车行几小时后与甲车相遇?相遇时各行多少千米?练习:1、甲、乙两地相距54千米,A、B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A每小时行4千米,B每小时行5千米,两人经过几小时后相遇?2、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求货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3、王乐和张强两人从相距228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乐每分钟行60米,张强每分钟行80米,王乐出发3分钟后张强才出发,张强出发几分钟与王乐相遇?4、一列火车于下午4时30分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120千米,经过1小时后,另一列火车以同样的速度从乙站开出,晚上9时30分两车相遇,问甲、乙两站铁路长是多少千米?5、AB两地相距360千米,客车与货车从A、B两地相向而行,客车先行1小时,货车才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客车开出后几小时与货车相遇?相遇地点距B地多远?例4: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已知快车每小时行6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52千米,经过几小时后快车在经过中点32千米处与慢车相遇,求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1、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5千米,两车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相距是多少?2、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8千米,乙每小时行15千米,两人相遇时距中点3千米,求两地距离多少千米?3、甲、乙两人同时从正方形花坛A点出发,沿着花坛的边上走,甲顺时针每分钟走40米,乙逆时针每分钟行45米,两人在距C点15米处相遇,求这个花坛周长是多少?例5:甲、乙相距64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6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34千米,第一辆汽车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了几小时?1、AB两地相距90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A到B,甲每分钟行70米,乙每分钟行50米,当甲到达B后立即返回与乙在途中相遇,两人从出发到相遇共经过多少分钟?2、AB两地相距250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A到B,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客车到达B后立即返回与货车在途中相遇,求相遇点距B地有多少?3、甲乙两队学生从相距2700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分150米的速度在两队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分行25米,乙队每分行20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了多少米?与环形有关的行程问题一对老年夫妇沿着周长为200米的圆形花坛散步,他们从同一地点出发,相背而行,老太太每分钟走45米,老先生每分钟走55米,多长时间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合走一圈)?多长时间后他们第二次相遇?火车过桥(过隧道或山洞)、火车经过人、两车对开问题火车过桥(过隧道或山洞)问题,主要发生变化的量是路程。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行程问题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行程问题1.小学五年级奥数题行程问题张工程师每天早上8点准时被司机从家接到厂里。
一天,张工程师早上7点就出了门,开始步行去厂里,在路上遇到了接他的汽车,于是,他就上车行完了剩下的路程,到厂时提前20分钟。
这天,张工程师还是早上7点出门,但15分钟后他发现有东西没有带,于是回家去取,再出门后在路上遇到了接他的汽车,那么这次他比平常要提前_________分钟。
答案解析:第一次提前20分钟是因为张工程师自己走了一段路,从而导致汽车不需要走那段路的来回,所以汽车开那段路的来回应该是20分钟,走一个单程是10分钟,而汽车每天8点到张工程师家里,所以那天早上汽车是7点50接到工程师的,张工程师走了50分钟,这段路如果是汽车开需要10分钟,所以汽车速度和张工程师步行速度比为5:1,第二次,实际上相当于张工程师提前半小时出发,时间按5:1的比例分配,则张工程师走了25分钟时遇到司机,此时提前(30-25)x2=10(分钟)。
这道题重要是要求出汽车速度与工程师的速度之比。
2.小学五年级奥数题行程问题1、汽车往返于A,B两地,去时速度为40千米/时,要想来回的平均速度为48千米/时,回来时的速度应为多少?2、赵伯伯为锻炼身体,每天步行3小时,他先走平路,然后上山,最后又沿原路返回.假设赵伯伯在平路上每小时行4千米,上山每小时行3千米,下山每小时行6千米,在每天锻炼中,他共行走多少米?答案1、解答:假设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480÷2=240(千米),那么总时间=480÷48=10(小时),回来时的速度为240÷(10-240÷4)=60(千米/时)。
2、解答:设赵伯伯每天上山的路程为12千米,那么下山走的路程也是12千米,上山时间为12÷3=4小时,下山时间为12÷6=2小时,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为:12×2÷(4+2)=4(千米/时),由于赵伯伯在平路上的速度也是4千米/时,所以,在每天锻炼中,赵伯伯的平均速度为4千米/时,每天锻炼3小时,共行走了4×3=12(千米)=12000(米)。
五年奥数行程问题
六、火车行程问题
❖ 火车过桥或过隧道所用的时间: 时间=(桥长+ 车长) ÷火车速度
❖ 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两车相遇到相离: 时间=两火车车长和÷两火车速度和
❖ 两车同向而行,快车从追上到超过慢车: 时间=两火车车长和÷两火车速度差
谢谢!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解:设猎狗每步跑7米,则野兔每步跑4米。
7×3-4×4=5(米)
7×3×(30÷5)=126(米)
答:猎狗要跑126米才能追上野兔。
二、追击问题(同向运动)
❖ 追及问题:是指两个物体在行进过程中 同向而行,快者从后面追上慢者的行程 问题。
❖ 解答追及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 物体的速度之差。
❖ 基本公式有: 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
五、流水行船问题
❖ 流水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特殊 类型。行船问题中有如下数量关系:
❖ 顺流速度= 船行速度+水流速度 ❖ 逆流速度= 船行速度-水流速度 ❖ 船行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 路程 = 顺流速度×顺流船行时间 或 路程 = 逆流速度×逆流船行时间
❖ 基本公式有: 速度和×相离时间=两地距离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 两地距离÷相离时间=速度和
例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车站出发, 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甲车每小时行52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车开 出3小时相距多少千米?
两车开出3小时相距多少千米?
例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车站出发, 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甲车每小时行52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车开 出3小时相距多少千米?
1050÷(60+80)
(完整版)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经典整理
第一讲行程问题(一)教学目标:1、比例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4、单位“1”变化的比例问题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知识点拨:发车问题(1)、一般间隔发车问题。
用3个公式迅速作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相遇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追及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汽车发车时间间隔(2)、求到达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
标准方法是:画图——尽可能多的列3个好使公式——结合s全程=v×t-结合植树问题数数。
(3)当出现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柳卡火车过桥火车过桥问题常用方法⑴火车过桥时间是指从车头上桥起到车尾离桥所用的时间,因此火车的路程是桥长与车身长度之和.⑵火车与人错身时,忽略人本身的长度,两者路程和为火车本身长度;火车与火车错身时,两者路程和则为两车身长度之和.⑶火车与火车上的人错身时,只要认为人具备所在火车的速度,而忽略本身的长度,那么他所看到的错车的相应路程仍只是对面火车的长度.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接送问题根据校车速度(来回不同)、班级速度(不同班不同速)、班数是否变化分类为四种常见题型:(1)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最常见)(2)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多个(3)车速不变-班速变-班数2个(4)车速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标准解法:画图+列3个式子1、总时间=一个队伍坐车的时间+这个队伍步行的时间;2、班车走的总路程;3、一个队伍步行的时间=班车同时出发后回来接它的时间。
时钟问题: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米每小时,而是2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
五年级奥数 行程问题
(一)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变化最多的一个专题,不论在奥数竞赛中还是在“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都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行程问题中包括:火车过桥、流水行船、沿途数车、猎狗追兔、环形行程、多人行程,等等。
每一类问题都有自己的特点,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这三个量是:路程(s)、速度(v)、时间(t)三个关系:1. 简单行程:路程= 速度×时间2. 相遇问题:路程和= 速度和×时间3. 追击问题:路程差= 速度差×时间牢牢把握住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三种关系,就会发现解决行程问题还是有很多方法可循的。
①追击及相遇问题一、例题与方法指导例 1.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甲与乙背向而行。
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
在途中,甲和乙行走5分钟之后相遇。
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例2. 东、西两地间有一条公路长230千米,甲车以每小时25千米的速度从东到西地,2小时后,乙车从西地出发,再经过3小时两车还相距15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3. 兄妹二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到学校去,家与学校相距1400米。
哥哥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00米,妹妹每分钟走80米。
哥哥刚到学校就立即返回来在途中与妹妹相遇。
从出发到相遇,妹妹走了几分钟?相遇处离学校有多少米?二、巩固训练1. 两城市相距328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两城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行28千米,乙每小时行22千米,乙在中途修车耽误1小时,然后继续行驶,与甲相遇,求出发到相遇经过多少时间?2. 两列火车从某站相背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8千米,先开出2小时后,乙车以每小时62千米才开出,乙车开出5小时后,两列火车相距多少千米?三、拓展提升1. 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54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行驶5小时后两车相遇。
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甲、乙、丙三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去,丙第一个出发,乙第二,甲最后出发。
小学奥数必做的31道行程问题
一、行程问题:S=V×T,总结如下: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二、衍伸总结如下: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流水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 ? ? ? 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 ? ? 船? ?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两岸问题:S=3A-B,两次相遇相隔距离=2×(A-B)电梯问题:S=(人与电梯的合速度)×时间=(人与电梯的合速度)×时间平均速度:V平=2(V1×V2)÷(V1+V2)?1、邮递员早晨7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的山坳里,从邮局开始要走12千米的上坡路,8千米的下坡路。
他上坡时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5千米,到达目的地后停留1小时,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解析】核心公式:时间=路程÷速度去时:T=12/4+8/5=4.6小时返回:T’=8/4+12/5=4.4小时T总=4.6+4.4+1=10小时7:00+10:00=17:00整体思考:全程共计:12+8=20千米去时的上坡变成返回时的下坡,去时的下坡变成返回时的上坡因此来回走的时间为:20/4+20/5=9小时所以总的时间为:9+1=10小时7:00+10:00=17:00?2、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千米,回时每小时走9千米,来回共用5小时。
小明来回共走了多少千米【解析】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速度比=6:9=2:3时间比=3:23+2=5小时,正好S=6×3=18千米来回为18×2=36千米?3、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原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在途中停留了30分钟。
如果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速度应该加快多少【解析】核心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前半程开了3小时,因故障停留30分钟,因此接下来的路程需要2.5小时来完成V=120÷2.5=48千米/小时原V=240/6=40千米/小时所以需要加快:48-40=8千米/小时?4、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车则不停地驶往C 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
五年级奥数专题 行程基础(学生版)
学科培优数学“行程基础”学生姓名授课日期教师姓名授课时长知识定位行程问题是一类常见的重要应用题,在历次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
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火车过桥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环形行程问题等等。
行程问题思维灵活性大,辐射面广,但根本在于距离、速度和时间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即:距离速度时间,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时间。
在这三个量中,已知两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掌握这三个数量关系式,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
在解答行程问题时,经常采取画图分析的方法,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来帮助我们分析、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
知识梳理一、行程基本量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总称为行程问题.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行程应用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时间(t)、速度(v)和路程(s)这三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1)速度×时间=路程可简记为:s = vt(2)路程÷速度=时间可简记为:t = s÷v(3)路程÷时间=速度可简记为:v = s÷t显然,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二、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
【重点难点解析】1.行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2.平均速度的概念3.注意观察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竞赛考点挖掘】1.注意观察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例题精讲【试题来源】【题目】邮递员早晨7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山里,从邮局开始要走12千米上坡路,8千米下坡路。
他上坡时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5千米,到达目的地停留1小时以后,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试题来源】【题目】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
下午3点,一辆马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每小时走10千米;晚上9点,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为了使汽车不比马车晚到达乙地,汽车每小时最少要行驶多少千米?.【试题来源】【题目】小明每天早晨6:50从家出发,7:20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早6分钟到校。
五年级奥数-环形道路上的行程问题
第五讲环形道路上的行程问题一、知识要点和基本方法1.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2.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3.追及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距离;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距离÷追及时间=速度差. 4.流水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顺水速度=船速十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一水速;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5.应该注意到:(1)顺逆风中的行走问题与顺逆水中的航行问题考虑方法类似; (2)在一条路上往返行走与在环形路上行走解题思考方法类似,因此不要机械地去理解环形道路长的行程问题.二、例题精讲例1 李明和王林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道路上练习跑步.李明每分钟跑200米,是王林每分钟所跑路程的89.如果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前进,问至少要经过几分钟两人才能相遇?分析 由于两人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因此是追及问题,追及距离是400米,可用公式“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解 追及距离=400米;返及时的速度差=200÷89-200.由公式列出追及时间=400÷(200÷89-200)=400 ÷(225-200) =400 ÷ 25 =16(分).答 至少经过16分钟两人才能相遇.例2 如图5-1,A、B是圆的直径的两个端点,亮亮在点A,明明在点B,他们同时出发,反向而行.他们在C点第一次相遇,C点离A点100米;在D 点第二次相遇,D点离B点80米.求这个圆的周长.图5-1分析第一次相遇,两人合起来走了半圈,第二次相遇,两个人合起来又走了一圈,所以从开始出发到第二次相遇,两个人合起来走了一圈半.也就是说,第二次相遇时两人合起来所走的行程是第一次相遇时合起来所走的行程的3倍,也就是每个人在第二次相遇时所走的行程是第一次相遇时所走的行程的3倍,所以从A到D(A→C→B→D)的距离应该是从A到C(A直接到C)的距离的3倍.于是有解法如下.解 A 到D(A→C→B→D)的距离:100 × 3=300(米).半个圆圈长:300-80=220(米).整个圆圈长:220 × 2=440(米).答这个圆的周长是440米.例3 一个圆的周长为1.44米,两只蚂蚁从一条直径的两端同时出发,沿圆周相向爬行.l分钟后它们都调头而行,再过3分钟,他们又调头爬行,依次按照1、3、5、7,…(连续奇数)分钟数调头爬行.这两只蚂蚁每分钟分别爬行5.5厘米和3.5厘米.那么经过多少时间它们初次相遇?再次相遇需要多少时间?分析半圆的周长是÷..(米)=72(厘米).1442=072先不考虑往返的情况,那么两只蚂蚁从出发到相遇所花时间为÷(..)=8(分).7255+35再考虑往返的情况,则有表5-1.表5-1经过时间(分) 1 3 5 7 9 11 13 15 16在上半圆爬行时间 1 3 5 7 8在下半圆爬行时间 2 4 6 8此可求出它们初次相遇和再次相遇的时间.解由题意可知它们从出发到初次相遇经过时间=1+3+5+7+9+11+13+15=64(分).第一次相遇时,它们位于下半圆,折返向上半圆爬去,须爬行17分钟,此时,爬行在下半圆的时间仍为8分钟(与上次在下半圆爬行时间相同),爬行在上半圆的时间应为9(=17-8)分钟,但在上半圆(相向)爬行8分钟就会相遇,此时总时间又用去了16(=8+8)分钟,因此,第二次相遇发生在第一次相遇后又经过了16分钟(从总时间计算则为64+16=80(分)).此时,相遇位置在上半圆.答它们经过时分钟初次相遇,再经过16分钟再次相遇,例4 一个圆周长70厘米,甲、乙两只爬虫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爬行,用以每秒4厘米的速度不停地爬行,乙爬行15厘米后,立即反向爬行,并且速度增加1倍,在离出发点30厘米处与甲相遇,问爬虫乙原来的速度是多少?图5-2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5-2.观察示意图可知:甲共行了70-30=40(厘米),所需时间是40÷4=10(秒).在10秒内,乙按原速度走了15厘米,按2倍的速度走了15+30=45(厘米),假如全按原速走,乙10秒共走15+45÷2=37.5(厘米),由此可求出乙原来的速度.解(70-30)÷4=40 ÷ 4=10(秒),[(30+15)÷2+15]÷ 10.÷10=375?.(厘米/秒).=375?答爬虫乙原来的速度是每秒爬3.75厘米例5 如图5-3,沿着边长为90米的正方形,按逆时针方向,甲从A出发,每分钟走65米,乙从B出发,每分钟走72米,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是在正方形的哪一条边上?图5-3分析这是环形追及问题.这类问题可以先看成“直线”追及问题,求出乙追上甲所需要的时间,再回到“环形”追及问题,根据乙在这段时间内所走路程,推算出乙应在正方形哪一条边上.解设追上甲时乙走了x分钟.依题意,甲在乙前方3 × 90=270(米),故有72x =65x + 270, 解得x =2707在这段时间内乙走了72×2707=277717由于正方形边长为90米,共四条边,所以由277717=3 0× 90+7717=(4× 7+2)×90+7717,可以推算出这时甲和乙应在正方形的AD 边上.答 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在正方形的AD 边上.例6 150人要赶到90千米外的某地去执行任务.已知步行每小时可行10千米.现有一辆时速为70千米的卡车,可乘50人.请你设计一种乘车及步行的方案,能使这150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赶到目的地.其中,在中途每次换车(上、下车)时间均忽略不计.解 显然,只有人、车不停地向目标前进,车一直不停地往返载人,最后使150人与车同时到达目的地时,所用的时间才会最短.由于这辆车只能乘坐50人,因此将150分为3组,每组50人来安排乘车与步行.图5-4中,实线表示汽车往返路线(AE →EC →CF →FD →DB ),虚线表示步行路段.显然每组乘车、步行的路程都应一样多.所以图5-4AE =CF =DB ,且AC =CD =EF =FB . 若没AE =CF =DB =x ,AC =CD =EF =FB =y ,则290x y +=.且因为汽车在AE 十EC 上所用的时间与步行AC 所用时间相同,所以 ()7010x x y y+-= 解方程组290x y +=()7010x x y y+-=得60,15x y ==.则150人全部从A 到B 最短时间为602156370107⨯+=小时 答 方案是50人一组,共分3组,先后分别乘60千米车,先后分段步行30千米,由A 同时出发,最后同时到B ,最短时间是637小时.例7 甲、乙二人沿椭圆形跑道作变速跑训练:他们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反方向跑,每人跑完第一圈到达出发点后立即回头加速跑第二圈。
小五行程问题专项解析五份
小学数学应用题分类解题-行程应用题在行车、行船、行走时,按照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相依关系,已知其中两个量,规定第三个量,此类应用题,叫做行程应用题。
也叫行程问题。
行程应用题解题核心是掌握速度、时间、距离之间数量关系:距离=速度×时间速度=距离÷时间时间=距离÷速度按运动方向,行程问题可以提成三类:1、相向运动问题(相遇问题)2、同向运动问题(追及问题)3、背向运动问题(相离问题)一、相向运动问题相向运动问题(相遇问题),是指地点不同、方向相对所形成一种行程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由于相向运动而相遇。
解答相遇问题核心,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速度之和。
基本公式有: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例1、两列火车同步从相距540千米甲乙两地相向而行,通过3.6小时相遇。
已知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2、两都市相距138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两城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行13千米,乙每小时行12千米,乙在行进中因修车候车耽误1小时,然后继续行进,与甲相遇。
求从出发到相遇通过几小时?二、同向运动问题(追及问题)两个运动物体同向而行,一快一慢,慢在前快在后,通过一定期间快追上慢,称为追及。
解答追及问题核心,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速度之差。
基本公式有: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例1、甲乙两人在相距12千米AB两地同步出发,同向而行。
甲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乙骑车在背面,每小时速度是甲3倍。
几小时后乙能追上甲?例2、一种通讯员骑摩托车追赶前面部队乘汽车。
汽车每小时行48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0千米。
通讯员出发后2小时追上汽车。
通讯员出发时候和部队乘汽车相距多少千米?例3、一种人从甲村步行去乙村,每分钟行80米。
她出发后来25分钟,另一种人骑自行车追她,10分钟追上。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行程问题※知识要点1、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就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其互OMO关系需用乘坐、乘法排序。
由于方法直观,但应当特别注意高速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相同可以分成三种:(1)碰面问题;(2)嗟乎问题;(3)赴援问题。
2、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就是:距离=速度×时间。
它大致分成以下三种情况:(1)并肩而行:碰面距离=速度和×时间(2)bilateral而行:相腰距离=速度和×时间(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3、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在行程问题中,与环形有关的行程问题的化解方法与通常行程问题的方法相似,但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就是两人同地背向运动,从第一次碰面至下次碰面Jaguaribe一个全程;二是同地、同向运动,甲冲上乙时,甲比乙多行一个全程。
4、解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图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5、船在江河航行时,除了本身的行进速度外,还受流水的扒送和顶倪,在这种情况下排序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圣贤的路程,叫作流水行程问题。
流水行程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的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反复地用到,此外流水行程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顺水速度=船速+水度(船速:船本身的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度(水速:流水的速度)根据加减法母石氏关系可以得:顺水航行中:水速=顺水速度―船速船速=顺水速度―水速逆水航行中:水速=船速―逆水速度船速=逆水速度+水速知道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还可以得出: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6、列举过桥就是生活中常用的现象,必须正确理解这类问题,首先必须懂从车头上桥至车尾返回桥高速行驶的路程就是多少,即为列车过桥总路程=桥短+车长。
五年级奥数-用比例解行程问题(含答案解析)
1. 理解行程问题中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2. 用比例和份数思想解行程问题.本讲是在秋季所学的火车过桥和流水行船的行程问题基础上,讲解运用比例性质解多次相遇追及行程问题.体会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距离、速度、时间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距离=速度⨯时间.显然,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这是我们在小学课堂中经常解决的问题.同时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发现:当时间相同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当速度相同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当路程相同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也就是说:设甲、乙两个人,所走的路程分别为S 甲、S 乙;速度分别为V 甲、V 乙;所用时间分别为T 甲、T 乙时,由于S V T =⨯甲甲甲,S V T =⨯乙乙乙,有如下关系:⑴当时间相同即T T =乙甲时,有::S S V V =乙乙甲甲; ⑵当速度相同即V V =乙甲时,::S S T T =乙乙甲甲; ⑶当路程相同即S S =乙甲时,::V V T T =乙乙甲甲.【例 1】 甲、乙二人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二人相遇后继续行进,甲到B 地、乙到A 地后立即返回.已知二人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第一次相遇的地点是20千米,那么,A 、B 两地相距___千米.用比例解行程问题用比例解多次相遇问题乙21BA【分析】 因为甲乙同时出发,同时相遇,所以甲、乙相遇时间相同,因此:30:203:2S V V ===乙乙甲甲:S ,设全程为5份,则一个全程中,甲走了3份,乙走了2份,所以C 是第一次相遇地点,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2个AB ,因此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了3个全程,一个全程甲走3份,3个全程甲共走339⨯=份,所以D 是第二次相遇地点,由图看出DC 是2份.但已知DC 是20千米,所以AB 的长度是20÷2⨯(2+3)=50(千米).(也可以用乙进行计算)[铺垫] 甲、乙两人在一条长10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3米/秒,乙的速度2米/秒.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的两端出发,当他们跑了10分钟后,共相遇多少次?[分析] (方法一)10分钟两人共跑了(3+2)⨯60⨯10=3000 米 3000÷100=30个全程.我们知道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他们总是在奇数个全程时相遇(不包括追上)1,3,5,7,,29共15次. (方法二)第一次两个人相遇需要100÷(3+2)=20(秒),从第一次开始到第二次相遇要走两个全程需要:200÷(3+2)=40(秒)所以一个相遇:(10⨯60-20)÷40+1=15.5(次),即为15次.[拓展] 老师可以把【例 1】的问题改为:已知两个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距离第三次相遇的地点20千米,那么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 由此推出,第三次相遇甲乙共走:3⨯2-1=5(个全程),甲走了:3⨯5=15(份)在B 点,第四次相遇甲乙共走:4⨯2-1=7(个全程),甲走了:3⨯7=21(份)在D 点,已知BD 是20千米,所以AB 的长度是20÷4⨯(2+3)=25(千米).【例 2】 甲、乙二人同时从A 地出发同向而行去往B 地,甲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二人相遇后继续行进,甲、乙到B 地后立即返回A 地.已知二人第三次相遇的地点距第一次相遇的地点是20千米(两人相遇指迎面相遇),那么,A 、B 两地相距___千米.FE乙甲21DCBA【分析】 因为甲乙同时出发,同时相遇,所以甲、乙相遇时间相同,因此::30:203:2S S V V ===乙乙甲甲,设全程为5份,则一个全程中,甲走了3份,乙走了2份,第一次相遇,甲、乙一共行了两个全程,一个全程甲走3份,2个全程甲共走了326⨯=(份)所以C 是第一次相遇地点,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2个AB ,因此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了4个全程,一个全程甲走3份,4个全程甲共走3412⨯=份,所以D 是第二次相遇地点,由图看出DC 是2份.但已知DC 是20千米,所以AB 的长度是20÷2⨯(2+3)=50(千米).(也可以用乙进行计算)[拓展] 老师可以把【例 2】的问题改为:已知两个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距离第三次相遇的地点20千米,那么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 由此推出,第三次相遇甲乙共走:3⨯2=6(个全程),甲走了:3⨯6=18(份)在第D 点,第四次相遇甲乙共走:4⨯2=8(个全程),甲走了:3⨯8=24(份)在F 点,已知DF 是20千米,所以AB 的长度是20⨯(2+3)=100(千米).[总结] 设一个全程中甲走的路程为M ,乙走的路程为N⑴甲乙二人从两端出发的直线型多次相遇问题: ⑵ 同一出发点的直线型多次相遇问题【例 3】 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A 、B 两地之间不断往返行驶.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37,并且甲、乙两车第2008次相遇的地点和第2009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120千米(注:当甲、乙两车同向时,乙车追上甲车不算作相遇),那么,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0092008甲DBA【分析】 因为甲乙同时出发,同时相遇,所以甲、乙相遇时间相同,因此3:7S V V ==乙乙甲甲:S :,设全程为10份,则一个全程中,甲走了3份,乙走了7份,通过总结的规律分析第2008次相遇时,甲走:(2008⨯2-1)⨯3=12045(份),120451012045÷=,所以第2008次相遇地点是在从A 地向右数5份的C 点,第2009次相遇时甲走:(2009⨯2-1)3⨯=12051(份),120511012051÷=,所以第2009次相遇地点在从B 点向左数1份的D 点,由图看出CD 间距离为4份,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20410300÷⨯=(千米).[总结] 对于份数比较大找相遇地点时,用甲走的总份数除以全程份数,得到商和余数,当商为偶数时,从甲的出发点向终点数余数的份数即为相遇地点,当商为奇数时,从终点向甲的起点数余数的份数即为相遇地点[巩固] 甲、乙二人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往返跑步.甲每分跑180米,乙每分跑240米.如果他们的第100次相遇点与第101次相遇点的距离是160米,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米?101100乙甲A相遇次数 甲乙共走的路程和 甲共走的路程 乙共走的路程1 1 M N2 3 3M 3N3 5 5M 5N… … … …n 21n - (21)n M - (21)n N - 相遇次数 甲乙共走的路程和 甲共走的路程 乙共走的路程1 2 M N 2 4 4M 4N 3 6 6M 6N … … … … n2n 2nM 2nN[分析]因为甲乙同时出发,同时相遇,所以甲、乙相遇时间相同,因此180:2403:4S V V====乙乙甲甲:S:,设全程为7份,则一个全程中,甲走了3份,乙走了4份,通过总结的规律分析第100次相遇时,甲走:(100⨯2-1)⨯3=597(份),5977852÷=,所以第100次相遇地点是在从B地向左数2份的C点,第101次相遇时甲走:(101⨯2-1)3⨯=603(份),6037861÷=,所以第101次相遇地点在从A点向右数1份的D点,由图看出CD间距离为4份,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6047280÷⨯=(米).【例 4】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六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分析】画示意图如下.2123.5乙甲第二次相遇两人已共同走了甲、乙两村距离的3倍,因此张走了3.5⨯3=10.5(千米).从图上可看出,第二次相遇处离乙村2千米.因此,甲、乙两村距离是10.5-2=8.5(千米).第六次相遇时,两人已共同走了两村距离26111⨯-=倍的行程.其中张走了3.51138.5⨯=(千米),38.58.54 4.5÷=,就知道第六次相遇处,离乙村4.5千米.[巩固]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4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分析]第二次相遇两人总共走了3个全程,所以甲一个全程里走了4千米,三个全程里应该走4⨯3=12千米,通过画图,我们发现甲走了一个全程多了回来那一段,就是距B地的3千米,所以全程是12-3=9千米,所以两次相遇点相距9-(3+4)=2千米.【例 5】A、B两地相距2400米,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在A、B间往返长跑.甲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240米,在30分钟后停止运动.甲、乙两人在第几次相遇时距A地最近?最近距离是多少米?【分析】(300240)302400 6.75+⨯÷=(个),即甲乙共行了6.75个全程,共相遇了3次,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300:2405:4=,设全程为9份,第一次相遇甲行5份,乙行4份,所以第一次相遇地点距A地是全程的59,第二次相遇时两人共行了3个全程,甲行的距A地9(359)3-⨯-=份,所以第二次相遇地点距A地是全程的13,第三次相遇时两人共行了5个全程,55927⨯÷=甲行的距A地7份,所以第三次相遇地点距A地是全程的79,所以第二次相遇距A地最近,最近距离是124008003⨯=(米)【例 6】A、B是一圈形道路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现有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沿相反方向绕道匀速跑步(甲、乙两人的速度未必相同),假设当乙跑完100米时,甲、乙两人第一次相遇,当甲差60米跑完一圈时,甲、乙两人第二次相遇,那么当甲、乙两人第二十一次相遇时,甲跑完几圈又几米?【分析】 甲、乙第一次相遇时共跑0.5圈,乙跑了100米;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共跑1.5圈,则乙跑了1003300⨯=米,此时甲差60米跑一圈,则可得0.5圈是30060240-=米,一圈是480米. 第一次相遇时甲跑了240100140-=米,以后每次相遇甲又跑了1402280⨯=米,所以第二十一次相遇时甲共跑了:140280(211)5740+⨯-=(米),574048011460÷=.即跑完11圈又460米.[铺垫] 甲和乙两人分别从圆形场地的直径两端点同时开始以匀速按相反的方向绕此圆形路线运动,当乙走了100米以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在甲走完一周前60米处又第二次相遇.求此圆形场地的周长?[分析] 第一次相遇,两人共走了0.5圈;第二次相遇,两人共走了1.5圈.所以第二次相遇时,乙一共走了BAD 1003300=⨯=(米),又知到AD 60=(米),所以圆形场地的半周长为30060240-=(米),那么,周长为2402480⨯=米.【例 7】 A 、B 两地相距13.5千米,甲、乙两人分别由A 、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往返一次,甲比乙早返回原地,途中两人第一次相遇于C 点,第二次相遇于点D ,CD 相距3千米,则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为多少?【分析】 方法一:根据题意画图如下乙甲21DB设甲、乙第一次相遇时分别走的路程为x 千米,y 千米,依题意列方程组得,3313.53313.5x y y x --=⎧⎨+-=⎩解得7.56x y =⎧⎨=⎩,所以甲乙的速度比,即为甲乙路程比7.5:65:4==方法二:用甲、乙代表两个人第一次相遇走的路程,可以整体的分析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甲走的路程为:3⨯甲,乙走的路程为:3⨯乙,甲乙二人的路程差为:3⨯(甲-乙);分开考虑甲一共走的路程为:一个全程+乙+3,乙一共走的路程为:一个全程+甲-3,两个人的路程差为:(一个全程+乙+3)-(一个全程+甲-3)=乙-甲+6.综合列式为:3(甲-乙)=乙-甲+6,得到:甲-乙=1.5,由于,甲+乙=13.5,所以甲=7.5(千米),乙=6(千米),所以甲乙的速度比,即为甲乙路程比7.5:65:4==.【例 8】 两辆电动小汽车在周长为360米的圆形道上不断行驶,甲车每分行驶20米.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米的A ,B 两点相背而行,相遇后乙车立即返回,甲车不改变方向,当乙车到达B 点时,甲车过B 点后恰好又回到A 点.此时甲车立即返回(乙车过B 点继续行驶),再过多少分与乙车相遇?DC 甲B A乙甲ABC乙甲AB【分析】 设右图中C 表示甲、乙第一次相遇地点.因为乙从B 到C 又返回B 时,甲恰好转一圈回到A ,所以甲、乙第一次相遇时,甲刚好走了半圈,因此C 点距B 点809090-=(米).因此相同时间内,甲乙所行路程比为180:902:1=,所以甲乙二人的速度比为2:1,因此乙每分行驶20210÷=(米),甲、乙第二次相遇,即分别同时从A ,B 出发相向而行相遇需要90(1020)3÷+=(分).[拓展] 如图所示,某单位沿着围墙外面的小路形成一个边长300米的正方形.甲、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处沿逆时针方向同时出发.如果甲每分走90米,乙每分走70米,那么经过多少时间甲才能看到乙?乙甲[分析] 甲看到乙的时候,甲和乙在同一条边上,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最多有300米长,当甲追上乙一条边(300米)需300(9070)15÷-=(分),此时甲走了9015300 4.5⨯÷=(条)边,甲、乙不在同一条边上,甲看不到乙.甲再走0.5条边就可以看到乙了,即甲走5条边后可看到乙,共需2300590163⨯÷=分钟,即16分40秒.【例 9】 甲、乙二人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如果两人同向而行,甲26分钟赶上乙;如果两人相向而行,6分钟可相遇,又已知乙每分钟行50米,求A 、B 两地的距离.【分析】 先画图如下:C262666乙甲BA方法一: 若设甲、乙二人相遇地点为C ,甲追及乙的地点为D ,则由题意可知甲从A 到C 用6分钟.而从A 到D 则用26分钟,因此甲从C 走到D 之间的路程时,所用时间应为:26620-=(分).用比例解其他行程问题同理乙从C走到D之间的路程时,所用时间应为:26632+=(分),所以相同路程内甲乙所用时间比为20:325:8=,因此甲、乙二人的速度比为8:5,所以甲的速度为505880÷⨯=(米/分),A、B两地的距离为(8050)6780+⨯=(米),或(8050)26780-⨯=(米)方法二:设甲的速度是x米/分钟那么有(50)26(50)6x x-⨯=+⨯解得80x=A、B两地的距离为(8050)6780+⨯=(米),或(8050)26780-⨯=(米)[拓展]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相遇后,甲继续向B地走,乙马上返回,往B地走.甲从A地到达B地.比乙返回B地迟0.5小时.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34.甲从A地到达地B共用了多少小时?[分析]相遇时,甲、乙两人所用时间相同.由题意知,甲乙二人速度比为3:4,所以甲乙二人所行的路程比为3:4,从相遇到返回B地,甲乙所行路程相同,所以返回所用时间比为4:3,又知甲从A地到达B地比乙返回B地迟0.5小时,即从相遇点到B地这同一段路程中,甲比乙多用0.5小时.可求出从相遇点到B地甲用了0.542⨯=(小时),相遇时,甲乙二人所行的路程比为3:4,甲用时为243 1.5÷⨯=(小时)甲从A地到达地B共用2 1.5 3.5+=(小时)【例10】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按原速行驶一段距离后,再将速度提高30%,也可以提前1小时到达,那么按原速行驶了全部路程的几分之几?【分析】设原速度是1. 后来速度为(120%) 1.2+=,速度比值:1:(120%)5:6+=这是具体地反映:距离固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时间比值6:5这样可以把原来时间看成6份,后来就是5份,这样就节省1份,节省1个小时.原来时间就是1⨯6=6小时.同样道理,车速提高30%,速度比值:1:(130%)10:13+=时间比值:13:10这样节省了3份,节省1小时,可以推出行驶一段时间后那段路程的原时间为13 3所以前后的时间比值为(6-133):1335:13=.所以总共行驶了全程的5135=+518.[巩固](第三届走美试题)从上海开车去南京,原计划中午11:30到达.但出发后车速提高了17,11点钟就到了.第二天返回,同一时间从南京出发.按原速行驶了120千米后,再将车速提高16,到达上海时恰好11:10.上海、南京两市的路程是千米.[分析]由题意设原来速度和车速提高了17后速度比为7:8,则所用时间比为8:7,设原计划用时8份,提速后用时7份,差的一份正好是30分钟,,则原计划用时为240分钟,返回时间缩短20分钟,是由于车速提高16,原来计划速度与返回提速后速度比为6:7,则返回提速后这段路程内所用时间比为7:6,设这段路程原计划用时7份,提速后用时为6份,差的一份正好是20分钟,所以返回提速后用时120分钟,原计划用时140分钟,则原速行驶120千米用时240140100-=(分钟),上海、南京两市的路程是120100240288÷⨯=(千米)【例11】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之比是3:2,他们第一次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了20﹪,乙的速度提高了3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4千米,那么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分析】 因为他们第一次相遇时所行的时间相同,所以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人行的路程之比也为3:2,设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人行的路程分别是3份,2份相遇后,甲、乙两人的速度比为[][]3(120%):2(130%)18:13⨯+⨯+=,到达B 地时,即甲又行了2份的路程,这时乙行的路程和甲行的路程比是13:18,即乙的路程为21318⨯=419.乙从相遇后到达A 还要行3份的路程,还剩下4531199-=(份),正好还剩下14千米,所以1份这样的路程是514199÷=(千米).A 、B 两地有这样的325+=(份),因此A 、B 两地的总路程为:9545⨯=(千米)【例12】 (第五届走美决赛试题)小王8点骑摩托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8点15追上一个骑车人.小李开大客车8点15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8点半追上这个骑车人.小张8点多也从甲地开小轿车出发前往乙地,速度是小李的1.25倍.当他追上骑车人后,速度提高了20%.结果小王、小李、小张三人一同于9点整到达乙地.小王、小李、骑车人的速度始终不变.骑车人从甲地出发时是 点 分,小张从甲地出发时是8点 分 秒.【分析】9:009:009:009:00骑车人小张小李8:15小王8:00乙地15分15分由题意知小王与小李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分别是60分、45分,因此小王与小李的速度比是3:4,又小张速度是小李的1.25倍,因此小王、小李、小张的速度比为3:4:5,设小王、小李、小张的速度分别为3、4、5.由上图可以看小李比小王15分钟多行的路程恰是骑车人15分钟的路程,因此骑车人的速度为(43)15151-⨯÷=,即小王的速度是骑车人的3倍,而小王追上骑车人要15分钟,所以骑车人行这段路程要45分钟,因此骑车人是8点30分出发的.小王从甲地到乙地要1小时,可知全程为603180⨯=,因此骑车人到乙地要3小时,骑车人在9点时恰好行了全程的一半,由题意小张追上骑车人后速度变为6,从追上骑车人到到达乙地小张比骑车人多行了180290÷=,因此小张以速度6行驶路程所用时间为90(61)18÷-=(分),所行路程为186108⨯=,则追赶骑车人所用时间为(180108)514.4-÷=(分),因此小张从甲地到乙地共用时间为1814.432.4+=(分)=32分24秒,即小张从甲地出发时是8点27分36秒[巩固] 甲从A 出发步行向B .同时,乙、丙两人从B 地驾车出发,向A 行驶.甲乙两人相遇在离A 地3千米的C 地,乙到A 地后立即调头,与丙在C 地相遇.若开始出发时甲就跑步,速度提高到步行速度的2.5倍,则甲、丙相遇地点距A 地7.5千米.求AB 两地距离. [分析] 设BC 间的路程为S ,甲的速度为v 甲,乙的速度为v 乙,丙的速度为v 丙,由题意知,3v v S=甲乙,6v S v S +=乙丙,则36)v S v S S ⨯+=⨯甲丙(,甲提速后速度变为2.5v 甲.则2.57.5(7.53)v v S =--甲丙,即34.5v v S =-甲丙,所以36)34.5S S S S ⨯+=⨯-(,解得18S =,所以AB 两地间路程为18321+=(千米)1.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相距55千米的AB 两地相向开出,甲行驶了23千米后跟乙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到达对方出发地后立刻返回.问:⑴ 第2次相遇点距B 地多少千米?⑵第6次相遇点距A 地多少千米?【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全程里甲走23千米,⑴ 第2次相遇共3全程,故甲走了23⨯3=69(千米),甲走了一个全程多了一点,故距离B 地就是69-55=14(千米).⑵第6次相遇总共是11个全程,故甲走了23⨯11=253(千米),25355433÷=,甲走了4个全程多点,多的那部分就是我们要求的距A 的距离为:33千米.2. 甲、乙两列车同时从A 、B 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 地7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对方出发地后都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 地55千米处,求A 、B 两地相距多远.【分析】 通过画图找出行程之间的关系.第一次相遇就相当于甲车和乙车一共走了一个全程,根据总结:第2次相遇总共走了3个全程,则甲就走了3个75千米,3⨯75=225千米,画图可以知道甲走了一个全程多了那55千米,所以全程为225-55=170千米.3. 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出发,并在A 、B 两地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15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是25千米/小时,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地点与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相差100千米,求A 、B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分析】 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15:253:5=,所以可以把全程分成8份,每走一个全程甲走3份,乙走5份,第三次相遇甲乙共走:3215⨯-=(个全程),甲走了:3515⨯=(份),第四次相遇甲乙共走:4217⨯-=(个全程),甲走了:3721⨯=(份),画图知到两次相遇点100米是4份,所以AB 的长度是10048200÷⨯=(千米).4. 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52千米/时和40千米/时.他们同时从A 地出发去B 地,在A 、B 两地间往返而行,从开始走到第三次相遇,共用了6小时.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 从开始走到第一次相遇,两车走的路程是两个AB 之长;而到第三次相遇,两车走的路程总共就是6个AB 之长是:(52+40)⨯6=552(千米),A 、B 两地相距的路程是:552÷6=92(千米).5. 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将车速提高,可以比原计划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先以原速度行驶24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及火车原来的速度.【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车速提高后与原来速度比为(1+20%) :1=6:5,由于所行路程相同,所以所用时间比为5:6,所差时间是1小时,即1份是1小时,所以原来行完全程需要6小时,同理可求出行完240千米后所用时间为40⨯5=200(分钟)=133(时),所以行240千米所用时间为6-133=83(时),火车速度为240÷83=90(千米/时),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为90⨯6=540(千米)6.一只小船第一次顺流航行65千米,逆流航行21千米,一共用了10小时;第二次顺流航行20千米,逆流航行12千米,用了4小时.那么船在静水中航行64千米需要多长时间?【分析】如果把第二次航行中顺流和逆流的航程增加到2.5倍,显然时间会变成:4 2.510⨯=小时;顺流航行20 2.550⨯=千米;逆流航行12 2.530⨯=千米.而第一次航行也是花了10小时,但是顺流航程和逆流航程分别是65和21千米.通过比较很容易看出第二次航行比第一次少了,655015-=千米的顺流航程,但是多了30219-=千米的逆流航程.顺流走15千米所花的时间和逆流走9千米所花的时间相等,由此可知顺流速度和逆流速度比应该是15:95:3=,因此相同时间内顺水路程和逆水路程比为5:3,逆流航行21千米相当于顺流航行35千米,所以顺水速度为(6535)1010+÷=(千米/时),逆水速度为10536÷⨯=(千米/时),静水速度为(106)28+÷=(千米/时),船在静水中航行64千米需要6488÷=(小时)。
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1.某商场一二层有一个自动扶梯。
1)一共有60级台阶,电梯的速度是2级/秒.若小明在扶梯上匀速的每秒走1级,那么多久能到达地面?2)一共60级台阶,电梯每秒向上走2级,若小明逆着扶梯走,走了1分钟才走下扶梯,求小明的速度是多少?3)在乘电动扶梯的同时小明继续向上走需12秒到达楼上,如果小明站着不动乘电动扶梯向上走需15秒到达楼上,那么电动扶梯不动时,小明徒步沿扶梯上楼等多少秒?2.在地铁车站中,从站台到地面架设有向上的自动扶梯,小强从下到上,如果每秒向上迈两级台阶,那么50秒后到达站台:如果每秒向上迈三级台阶,那么走过40秒到达站台。
自动扶梯有多少级台阶?3.从A地到B地的公交站,每10分钟发一趟公交车,每辆公交车的速度是600米/分。
1)小明在某车站5点10分看见一辆公交经过,那么他看到下一辆公交经过会是几点?2)在A地B地之间,相同方向行驶的两车之间的距离是客少?3) 小明在途中跑步,速度是200米/分,那么,他每隔客久会迎面通到- -辆公交车?4.某人以匀速行走在一条公路上,公路的前后两端每隔相同的时间发一辆公共汽车,他发现每隔15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追上他,每隔1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迎面驶来擦身而过,问公共汽车每隔多少分钟发车一辆?小刚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离家上学,走了2分钟后,他发现这样走下去就要迟到8分钟;于是改为每分钟60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提早5分钟到校.问小刚家到学校的路程()米.答案:如果在准时到达的时间内,用每分钟50米的速度将会少行50×8=400米;如果前2分钟也按每小时60米的速度行走,将会多行(60-50)×2+60×5=320米,两次相差320+400=720米;速度差为:60-50=10米;那么原来准时到达的时间为:720÷10=72(分钟);小刚从家到学校要走:50×(72+8)=4000(米);据此解答. 解:(60-50)×2+60×5=320(米), (50×8+320)÷(60-50), =720÷10, =72(分钟); 50×(72+8)=4000(米); 答:小刚家到学校的路程4000米. 故答案为:4000.相遇问题(1)艾迪和薇儿两人分别以每小时6千米和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行走,若他们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5小时后相遇,则A. 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甲车和乙车分别以每小时70千米,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相距480干米的两地向对方的出发地前进,多久后他们会相遇?(3)八戒和悟空两家相距255干米,两人同时骑车,从家出发相对而行,3小时后相遇。
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列方程解行程问题
总结词
环形追及问题
通过列方程解决两人多次相遇问题,涉及时间、路程、速度等多个变量。
总结词
总结词
河流问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相对速度的概念。所谓相对速度,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速度。在解决河流问题时,需要找到物体在流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和两者之间的距离,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详细描述
河流问题
列方程解决追及问题
03
总结词
在一条直线上,速度差与距离成正比,通过列方程解决两车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要点一
要点二
公式
后面的物体走过的路程 = 前面物体走过的路程 + 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实例
小明和小华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沿着相反方向运动,小明每圈走8分钟,小华每圈走6分钟,求两人在圆形轨道上相遇的次数?
要点三
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02
在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如果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后者追前者,常常会出现追及问题。
05
匀速运动
列方程: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量,列出方程并求解。
路程=初速度×时间+1/2×加速度×时间的平方
变速运动:在变速运动中,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
总结词:在匀速运动中,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路程=速度×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的基本公式
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列方程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量,列出方程并求解。
总结词
五年级奥数竞赛之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一)研究有关物体运动的速度、距离、时间三者关系的应用题,叫做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距离=速度×时间无论多么复杂的行程问题,都要根据这个关系式进行分析、推理。
根据两个物体运动的状态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在环形跑道上,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1、小明坐在火车的窗口位置,火车从大桥的南端驶向北端,小明测得共用时间80秒,爸爸问小明这座桥有多长,于是小明马上从铁路旁的一根电线杆计时,到第10根电线杆用时25秒。
根据路旁两根电线杆的间隔为50米,小明算出了大桥的长度。
那么,大桥的长为 米。
2、跑道一圈长400米,现在进行3000米赛跑,张明平均每秒跑5.8米,小林每分钟跑43圈。
当张明快到达终点时,小林又和他并肩相遇了,这时张明离终点 米3、A 、B 两地相距540千米。
甲、乙两车往返行驶于A 、B 两地之间,都是到达一地之后立即返回,乙车较甲车快。
设两辆车同时从A 地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P 地。
那么,到两车第三次相遇为止,乙车共走了 千米。
4.A 、B 两地相距10千米,一个班学生45人,由A 地去B 地。
现有一辆马车,车速是人步行速度的3倍,马车每次可乘坐9人,在A 地先将第一批9名学生送往B 地,其余学生同时步行向B 地前进;车到B 地后,立即返回,在途中与步行学生相遇后,再接9名学生送往B 地,余下学生继续向B 地前进;……这样多次往返,当全体学生都到达B 地时,马车共行了 千米。
5、有一辆沿公路不停地往返于M 、N 两地之间的汽车。
老王从M 地沿这条公路步行向N 地,速度为每小时3.6千米,中途迎面遇到从N 地驶来的这辆汽车,经20分钟又遇到这辆汽车从后面折回,再过50分钟又迎面遇到这辆汽车,再过40分钟又遇到这辆车再折回。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汇总精编版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s=v×t)速度=路程÷时间(v=s÷t)时间=路程÷速度(t=s÷v)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一、求平均速度。
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平总总例题: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90千米到达某地,返回时每小时行驶45千米,求摩托车驾驶员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分析:要求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必须知道摩托车“往”与“返”的总路程和“往”与“返”的总时间.摩托车“往”行了90千米,“返”也行了90千米,所以摩托车的总路程是:90×2=180(千米),摩托车“往”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所用时间是:90÷30=3(小时),摩托车“返”的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所用时间是:90÷45=2(小时),往返共用时间是:3+2=5(小时),由此可求出往返的平均速度,列式为:90×2÷(90÷30+90÷45)=180÷5=36(千米/小时)1、山上某镇离山下县城有60千米路程,一人骑车从某镇出发去县城,每小时行20千米;从县城返回某镇时,由于是上山路,每小时行15千米。
问他往返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2、小明去某地,前两小时每小时行40千米,之后又以每小时60千米开了2小时,刚好到达目的地,问小明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小王去爬山,上山的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下山的速度为每小时5千米,那么他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在平地上行驶2.5小时,每小时行驶42千米;在上坡路上行驶1.5小时,每小时行驶30千米;在下坡路上行驶2小时,每小时行驶45千米,正好到达乙地。
求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总结:求平均速度:时间一定()2;路程一定2(),牢记平均速度公式,就不会错。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1、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可以大概分为简单问题、相遇问题、时钟问题等。
2、常用公式: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2)速度和×时间=路程和;3)速度差×时间=路程差。
3、常用比例关系:1)速度相同,时间比等于路程比;2)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3)路程相同,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
4、行程问题中的公式:1)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2)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例1: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障在中途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原计划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应加快多少?分析:对于求速度的题,首先一定是考虑用相应的路程和时间相除得到。
解答:后半段路程长:240÷2=120(千米),后半段用时为:6÷2-0.5=2.5(小时),后半段行驶速度应为:120÷2.5=48(千米/时),原计划速度为:240÷6=40(千米/时),汽车在后半段加快了:48-40=8(千米/时)。
答: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加快8千米/时。
例2:两码头相距231千米,轮船顺水行驶这段路程需要11小时,逆水每小时少行10千米,问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几小时?分析:求时间的问题,先找相应的路程和速度。
解答:轮船顺水速度为231÷11=21(千米/时),轮船逆水速度为21-10=11(千米/时),逆水比顺水多需要的时间为:21-11=10(小时)答: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10小时。
例3:汽车以每小时72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每小时48千米的速度返回到甲地,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平均速度,首先就要考虑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的方法是否可行。
解答:设从甲地到乙地距离为s千米,则汽车往返用的时间为:s÷48+s÷72=s/48+s/72=5s/144,平均速度为:2s÷5s/144=144/5×2=57.6(千米/时)评注:平均速度并不是简单求几个速度的平均值,因为用各速度行驶的时间不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行程问题(一)
例1.甲、乙两站相距162千米,一列货车与一列客车同时从两站出发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5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
多少时间后两车相遇?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例2. 甲、乙两站相距600千米,上午8时客车以每小时行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货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如果要让两车在全程的中点处相遇,货车必须在上午几点出发?
例3. 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时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向出发,到10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继续行驶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仍是112.5千米。
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例4. 小明回家,距家门200米时,妹妹和小狗一起出门向他奔来。
小明和妹妹都是每秒行1米,小狗每秒跑5米,小狗遇到小明后用同样的速度不停地往返于大平与妹妹之间,当小明兄妹相距10米时,小狗共跑了多少米?
例5. 两地相距900米,小红和小军同时从起点向同一方向出发,小红每分钟走80米,小军每分钟走100米,当小军到达目的地后立即沿原路返回与小红相遇,从出发到相遇,他们共经过了多少时间?
例6. 上午8时,甲开汽车从某地出发执行任务,每小时行40千米,9时30分,乙有急事驾驶摩托车追甲,每小时行60千米,问几点种乙可以追上甲?
例7. 小明和弟弟同时放学回家,小明每分钟走80米,弟弟每分钟走70米,刚走1分钟后,小明又返回学校关窗户,结果小明和弟弟同时到家,学校距家多少米?
例8. 一支1200米长的队伍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行进,队伍前面的联络员用6分钟时间跑到队伍末尾传达命令,此后,他要经过多少分钟才能回到队伍前面?
例9. 甲在南北路上由北向南行进,乙在东西路上由东向西行进。
甲出发的地点在两条路交叉点北1120米处,乙出发的地点在交叉点上。
两人同时出发,4分钟后,甲、乙两人所在的位置距交叉点等远(甲仍在交叉点北),再经过52分钟后,两人所在的位置又距交叉点等远(这时甲已在交叉点南)。
问甲、乙两人每分钟各行多少米?
专题一:行程问题(一)练习题
1. 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相距105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10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相遇时乙车共行了多少千米?
2. 兄妹俩同时从家里出发去上学,妹妹每分钟走50米,哥哥每分钟走70米,哥哥到学校时发现忘记带数学课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走到离学校80米处和妹妹相遇。
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
3. 甲、乙两人在400米环型跑道上跑步,两人朝相反的方向跑,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间隔40秒,若甲每秒钟跑6米,那么乙每秒钟跑多少米?
4. 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2千米,乙每小时行10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问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上午8点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
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时,离家恰好是8千米,这时是几点几分?
6.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于C点。
如果甲车速度不变,乙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且两车还是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地点距C点10千米;如果乙车速度不变,甲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且两车还是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地点距C点15千米。
求A,B两地距离。
7.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
他们在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迎面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迎面相遇。
问他们两人第四次迎面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
8.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车速提高25%,则可以提前40分钟到达。
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