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证候学研究--中医肿瘤研究的关注度
郭勇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
Pr f so u n x e inc ort e tng c lr c a a cn m a 、 h nt - o e s r G o Yo g Se p re e f r a i o o e t lc r i o t i e g a e r d to lCh ne e a e t r e ii e r t d t a iina i s nd W se n m d cn
Z HA0 Hay n ia
(hj n hn s dcl nvri , n zo 3 0 5 , hn ) Z e a gC ieeMe ia U ies y Ha gh u 0 3 C ia i t 1
[ s a t PoesrG oY n o s esta trecmbn t n ol ea otdfso u o gcni r the o iai sw udb dpe yl g t n eeo sc nc - r d h o o r i ao
祛邪 相结合 , 出大肠癌 的 中医分 阶段治疗 观 。重视 中医 药治疗 的优 势 同时 , 提 注重 现代 医学方 法 的引进 。
【 词】 关键 大肠癌 中西 医结合 ; 经验 【 中图分 类号】 7 53 R3. 4 【 献标 识码】 文 A
【 编号】1 7 — 2 0 2 1 )4 a 一 3 — 2 文章 6 3 7 1 (O 0 O ( )1 8 0
扶 正祛 邪 中药的 调理 , 可减 低 肿瘤 复发 、 转移 、 长无 瘤生存 延 期; 晚期 姑 息治 疗 期应 以 中药 为 主 , 用 扶 正 、 邪并 用 , 采 祛 积
极 控制 症状 , 高生存 质量 , 长 生存期 。 提 延 2发 挥 中 医 药 治 疗 优 势
提高 中医药 治疗 大肠 癌疗 效 的核 心和关 键是 辨证 论治 . 证候 是 治疗 的基 础 和前 提 。《 内经 》 所述 之 “ 肠溜 ” “ 中积 、肠
郭勇治疗肿瘤常用药组拾萃
郭勇治疗肿瘤常用药组拾萃丁霞;谷建钟;崔一怡;徐至理;李妍【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7(027)008【总页数】4页(P639-641,645)【关键词】肿瘤;中药;药组;郭勇【作者】丁霞;谷建钟;崔一怡;徐至理;李妍【作者单位】浙江省安吉县中医院康复科安吉313300;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杭州310006;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药药组属“药对”[1]范畴,药对是指通过临床应用被证明确有实效的两味药物的配伍方式,药组则为三种及以上的药物配伍形式。
古代方剂初以单味药立方,即单方,随后逐渐出现了药对、药组,最后才发展成为方剂。
因此,药对、药组可视为方剂学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
《神农本草经》将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归纳为“七情”,即单行者、相须者、相使者、相畏者、相恶者、相反者、相杀者。
七情当用相须相使者为良,勿用相恶、相反者。
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药组,组方配伍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郭勇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西医肿瘤内科工作30余载。
笔者有幸侍诊学习,现对老师临床治疗肿瘤常用药组及运用经验略作总结。
太子参,甘、苦,性平,归脾、肺经。
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江苏药材志》载曰:“补肺阴、健脾胃。
治肺虚咳嗽,心悸,精神疲乏等症。
”白术,甘、苦,性温,归脾、胃经。
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被誉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正如《本草通玄》所云:“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
”茯苓,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根据肿瘤的病因病机,郭老师认为,肿瘤患者正气亏虚整体上分为以脾气虚为主和以阴虚为主两型。
正气亏虚以脾胃功能失常最为关键,正所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土旺能健运胜湿,清气善升。
郭勇应用竹叶石膏汤治疗恶性肿瘤经验
郭勇应用竹叶石膏汤治疗恶性肿瘤经验+谷建钟'徐宾悦z占雨2沈莹莹郭勇(指导)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62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关键词恶性肿瘤竹叶石膏汤名医经验郭勇郭勇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肿瘤病学学科带头人。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8年,对恶性肿瘤的中西医配合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首创“中医肿瘤四阶段学说”辨证治疗肿瘤病。
竹叶石膏汤为《伤寒论》经方,有清 热生津、益气和胃之功,主治热邪未尽、津液已伤、虚 火上逆之证。
本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施,扶正兼顾祛邪。
对于气阴两虚伴发热证候,本方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此证的发热,多为低热。
可以是外感寒邪入里化热,大邪虽去余热不尽而致;也可以是温病、暑病、伤 寒解后,气阴两伤而引起虚热。
郭勇教授常灵活应用本方,以治疗肿瘤的正虚、减少癌性发热、为放化疗增 效减毒、阻止肿瘤转移等,并喜以太子参易人参,使补 虚而不留邪、邪去而不伤正。
现将郭勇教授对于竹叶石膏汤具体辨证论治、加减应用的经验介绍如下。
1竹叶石膏疗效佳,补气阴而不留邪正如中医正邪理论,肿瘤发生亦是始于正虚,正 气不足,即有免疫力低下、代谢失常等表现。
若加之外 因如饮食不节,邪毒侵袭,则易致机体气血瘀滞或痰瘀交阻,从而发为“积证”。
正虚致病,则当扶正,益气 养阴法正是中医学扶正原则中一重要治法。
现代研究 也证明益气养阴法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1]。
而肿瘤外 邪致病,常发于气血瘀滞、痰瘀交阻。
瘀、郁则易蕴结化热而伤气阴,使患者出现气阴两虚的癌症证型。
肿 瘤为邪毒之物,能助火化热,耗气伤阴;另有过用属性 温热的益气之品,亦可助火伤阴;放疗可视为热毒,而 化疗、手术易伤及正气,三者均极易耗气伤阴,上诉这 **基金项目:浙江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计划郭勇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编号:GZS2017007项目;“十三五”浙江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中西医结合肿瘤证候学,编号:2017-XK-A09;第六批全国老中医 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编号: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29号些同样能致气阴两虚证型。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郭勇教授治疗肺癌用药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郭勇教授治疗肺癌用药规律目的通过对郭勇教授治疗肺癌的门诊病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把符合要求的临床处方整理归纳,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2.0及SPSS Clementine12.0软件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探讨研究郭勇教授治疗肺癌用药和组方规律,传承其学术思想,并挖掘演化新药物处方,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理论指导,提高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浙江省中医院肿瘤科郭勇教授门诊治疗的616例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将病例资料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证型、用药情况进行整理与处理,建立Excel数据库,录入SPSS 22.0统计软件,运用数据频数分析统计方法和SPSS Clementine 12.0聚类分析、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等处理相关数据,挖掘药物使用频次及临床运用药物特点,结合郭勇教授的临证经验,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
结果:入选275名患者,其中男性136占49%,女性139占51%。
纳入275例患者,其中年龄最大为89岁,最小为33岁。
总体看来年龄在51~70岁为主要就诊年龄。
对患者进行病理分类,结果显示肺腺癌最多(59%),其他依次是鳞癌(25%),小细胞肺癌(9%),腺鳞癌(7%)。
共使用药物162味,9823频次,使用最多的前23味药为麦芽、麦冬、北沙参、南沙参、太子参、天冬、三叶青、白花蛇舌草、黄芩、山栀、浙贝、稻芽等中药。
本次研究收集的275例患者,658个处方中,共使用药物162味。
其中使用最多的高频药物有23味药,依次为麦芽、麦冬、北沙参、南沙参、太子参、天冬、三叶青、白花蛇舌草、黄芩、山栀、浙贝、稻芽等中药。
对23味药功效统计分析后,得出最常用药集中分布在补阴药、清热解毒药、健脾消食药、补气药、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化痰药、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理气药、清热凉血药、利水消肿药。
在23味治疗肺癌的高频药中,与"清热"有关的中药有9种,其中三叶青、白花蛇舌草、山栀、羊乳参、鱼腥草、金荞麦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总频次1521次,占比21%;黄芩、丹皮、山栀、鸭跖草具有清热泻火或清热燥湿的功效,总批次1500次,占比20%。
郭勇教授肿瘤治疗“四阶段”理论在乳腺癌全程管理中的应用
e a s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i s c o mb i n e d w i t h s y n d r o m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 a n d F u z h e n g i s t a k e n i n t o a c c o u n t t h e Q u x i e a t t h e s a m e
App l i c a t i o n o f f ou r- s t a g e t he o r y b y pr o f e s s o r G uo Yo ng i n t he who l e— —
c ou r s e m na g e me nt o f br e a s t c a nc e r
HO NG C h a o j i n WA NG Xi a o L U L i q i n
郭勇中医辨证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便秘验案一则
郭勇中医辨证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便秘验案一则
陈慧雲;郭勇
【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药》
【年(卷),期】2024(31)3
【摘要】恶性肿瘤患者发病后会产生一系列症状,治疗过程中亦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
恶性肿瘤相关性便秘以排便困难且周期延长,周期正常但大便干结,或便质不硬、频有便意但排便不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临床常选用莫沙必利等促肠动力药、乳果糖等渗透性泻药或开塞露栓剂纳肛润肠^([1])。
这些药物虽起效较快,但停药后症状极易反复,且长期应用易出现药物依赖,甚至出现腹胀、腹痛、肝肾功能损伤等。
而
中医治疗便秘更强调从整体出发,标本兼治,方法灵活多变,且疗效稳定持久,不良反应小^([2])。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陈慧雲;郭勇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省中医院肿瘤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便秘验案1则
2.辨证治疗慢性便秘验案三则
3.平脉辨证法治疗恶性
肿瘤验案三则4.中医治疗中央型前置胎盘出血伴重度便秘验案一则5.中医药辨证
维持治疗恶性肿瘤验案3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及临床研究
中药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及临床研究研究方案:中药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及临床研究一、研究目的与意义肿瘤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中药在抗肿瘤研究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药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并且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参考,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中药抗肿瘤作用的机制研究a. 确定实验对象:选择已明确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如黄芪、当归、青蒿素等作为研究对象。
b. 确定研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小鼠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在体外细胞实验中,使用不同浓度的中药提取物处理肿瘤细胞,通过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相关的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等指标来评估中药的抗肿瘤作用;在体内小鼠实验中,建立动物模型,观察中药的抗肿瘤活性和毒副作用。
c. 分析数据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剂量中药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分析中药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和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2. 中药抗肿瘤作用的临床研究a. 确定研究对象: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设计进行分组并接受中药治疗。
b. 确定研究方法:采用单盲或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的生存期、生存质量和疾病缓解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c. 分析数据和结果:对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探讨中药对肿瘤患者生存期、生存质量和疾病缓解情况的影响。
三、方案实施1. 实验室试验a. 制备中药提取物:选取干燥的黄芪、当归、青蒿素等药材,按比例混合后粉碎成粉末状,以适当的溶剂提取,获得中药提取物。
b. 细胞培养:采用体外细胞实验方法,选择肿瘤细胞系,如人肺癌细胞A549,胶质瘤细胞U87等,在含有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并扩增。
c. 中药处理:将培养好的肿瘤细胞接种在培养板中,不同浓度的中药提取物处理细胞,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郭勇辨治肺癌经验
肺癌 目前仍 是发生率 和死亡率 均居于首位 ,严重威 胁 人类生命 健康 的恶性 肿瘤 。郭 勇主任 中医师 为全 国老 中 医药 专 家学 术经 验继 承lT作 指 导 老师 ,浙 江 省名 中 医 ,从事 中西 医结 合 肿瘤 内科 工作 逾三 十载 ,擅 长 于常 见肿瘤 的综 合 治疗 方 案 制定 。郭 勇 老师 提 出 中 医肿 瘤 “四阶段 、一 盲 区 、二 弱 点 ”概 念 ,中西并 用 ,对 肿 瘤治 疗 规 律 、时机有 独到 见解 ,运用 中药辨 证肺癌 临床 疗效 肯定 ,擅 于运用 经方 。笔者 有幸 随诊学 习 ,略有心 得 ,今 浅谈其 治疗肺癌经 验如下 。 l 基 本 病 机
浙 江 中 医杂 志 2018年 8月 第 53卷 第 8期
郭 勇辨 治肺 癌 经验 Nhomakorabea李 冰 郭 勇 。
1 浙 江 中 医药大 学第 一 临床 医学 院 浙江 杭 州 310053 2 浙江省 中医 院 浙江 杭 州 310006
中医证候研究现状及证候中药研究关键
中医证候研究现状及证候中药研究关键中医证候研究现状及证候中药研究关键寇冠军1,唐健元2通讯作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100038)'证候'是反映疾病本质的特殊证候群,由特定的症状和舌、脉象构成。识证对辨病有重要作用。七版《中医诊断学》对证的定义为:'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证是对治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中医较规范的证候数目,尚无定论。证候研究专著《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参照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等内容,共记载证候483条。1证候研究的现状有针对某种疾病证候的特定生物标志物,但并非主流,且不具有普遍性和重复性。辨证中的主观症状或体征,需要采用量表的形式加以固定。较常见的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或针对某一症状的量表,如VAS疼痛评分等。然而目前尚缺乏针对某一中医证候的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成熟量表。证候诊断的客观化研究集中在舌诊仪和脉象仪。舌象仪表现在采集设备和光照环境两方面,后期进入计算机分析和输出结果。而对于舌象图片的采集质量的比较,由于国内缺乏评价和设计的统一标准,也没有相关文献支持。脉诊的主观性和定性化影响了其可行性。国外关于脉搏研究,主要为超声显像方面,侧重于描绘脉搏图。国内现阶段采用压力位移双向传感系统,整个传感器阵列可提供大量的信息。证候调查后数据分析,常用量表分析,数据分析常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结构方程模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隐结构模型分析等方法。基于这些统计方法,可以得出疾病的病位、病性,进而结合起来证候群。即证候要素或证素的概念。简化中医多种辨证方法,采取以病位、病性为证素,建立辨证新体系,自提出到现在此概念被中医界广泛接受。然而证候要素的辨证方法亦有自身缺陷,在简化辨证的同时得出病位和病性,有时忽略对复杂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尤其是逻辑推理过程。2证候类中药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论治的方式,是中医临床的主流,即'病证结合'的新药申报模式。虽然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第十八章中列出十三个证候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实际证候类新药申报量极少。需要明确:证候是一种客观实在,一组具有内部联系的症状或体征。中医称其发病的原因或机理为病机,证候则是病机的外现。患者由外感或内伤而阴阳失调发病,根据黑箱理论,采集外在'证候',进而明确病机。正如《灵枢˙外揣》载:'远者四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均提示我们中医证候是存在的、可以被认知的。证候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病证表现出来的证候是疾病发病的某一阶段病理属性高度概括,在不同时间会有差别,或转化为其它证候。且一个患者的病证临床上多表现为复合证型,至少两个以上。证候有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比如虽然大多数阴虚证常见到咽干、五心烦热、脉细数等,而胃阴虚证则表现为胃脘嘈杂、饥不欲食。临床中从中医大夫看病的思路联系来看,多为按照传统的脏腑辨证或八纲辨证为主,旁参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这些均为证候类新药需要考虑。3解决难点的建议与病证结合模式中药的最大区别在于,证候类中药的关键在辨证是否正确、准确、客观。有学者提出证候类中药新药试验可以是证病结合模式;也可以是中医证病模式;也可以是中医证症模式。凡此种种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初期证候类新药指导原则的编写,笔者认为宜选择病位+病性的证型,或者证候名称中已经隐含有病位和病性。一个原则是:纳入的患者证候表现典型且纯粹,具有代表性。这是保证结果客观评价的前提。单纯的证候量表制定也需要不断完善,经过前期调查,筛选条目后对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做出评价。制定统一的标准尺度系数。如果有前期循证医学证据则更好。因舌象和脉象具有客观性,推荐有条件的单位使用舌象仪和脉象仪,将评估得分纳入到评分量表中为佳。可以参考《伤寒论》汤证,方证对应思路。如言麻黄汤证可立即想到太阳伤寒证。白虎汤证可立即想到阳明经证。小柴胡汤证即可联想到少阳胆热、经腑同病。使大部分中医师可以一看即能想到症状或证候群,进而分辨能否使用此药物,起到这样的作用。证候评分中的主症和次症需要分别打分,且赋不同的权重或系数,将主症和次症得分拉开差距有利于数据的客观。纳排标准方面必须排除兼夹证和相似证,合并肝肾系统严重原发疾病患者也要排除,具体可参考相关方案。合并用药中,不能使用其他中药制剂或中成药。用药疗程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和探索。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可以证候疗效总积分为主,单项症状或体征的疗效为辅助。强调主症必须具备1~2个。可按照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与基线期积分差值计算百分比的尼莫地平法,但制定评判以临床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为宜。说明书中需要明确针对临床中复合证型,有时一个中成药难以奏效,需要考虑药物联合应用。将临床试验中的主症、次症分别列出。综上,证候类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如果单纯从证候角度考虑,采用''证-症'模式可能更加体现中医特色。中医证候的精确判定和试验中严格质量控制,才能得出相对可靠的结果。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33( 4)。
名中医郭勇防癌说
□文/柴悦颖生活精致而惬意,酷爱骑行,办公室还放着咖啡机和咖啡豆,家里收藏着不少黑胶唱片,正如他说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他就是省级名中医、省中医院肿瘤内科主任郭勇教授。
22岁开始爱上骑行“我爱骑行,从22岁工作时就开始了。
那时,我住在省人民医院后面的朝晖四区,每天骑车上下班,骑起来速度快啊。
”郭教授说,年轻时劲道好,只要出门一定骑车。
这几年,不管上班下班,还是出门会诊,只要不下雨,他都骑着自行车去,光轮胎就换了十几个。
“我们平时坐门诊经常一天不动,有时为了增加活动量,我还会下车推着走。
骑车时我也会计算心率,我今年54岁,运动后心率上限控制在116以内(170减去年龄)。
”一年四季水果不断“中医讲冬天要少动,春秋天可适当运动。
除了运动,我还注意多吃水果。
”郭教授说,他的办公室经常放着各种水果,每天吃不同品种水果。
“水果性味很重要,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当时的环境来吃。
有些人容易上火,建议吃橘子时,把皮和茎去掉。
荔枝性热,但把荔枝皮留下煮水喝,可去热。
”郭教授说,脾胃湿热的人不适合吃香蕉,适合吃苹果;嘴巴干可以吃梨,但不适合吃杨梅。
夏秋天,大家都喜欢吃西瓜,但西瓜大寒,有些人吃了容易拉肚子,这时候吃杨梅就比较合适。
“我一般只吃应季水果,另外,我属于湿热体质,所以芒果、菠萝、荔枝、桂圆等热性水果吃得少。
”郭教授说,秋季吃甘蔗是不错的选择,如果血糖高,吃点黄瓜也有清热润名中医郭勇防癌说郭勇浙江省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省中医院)肿瘤内科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卫技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肿瘤病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转化医学学会理事兼肿瘤学分会常务副会长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名中医郭勇治疗随访期大肠癌用药经验
基于数据挖掘的名中医郭勇治疗随访期大肠癌用药经验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总结名中医郭勇治疗随访期大肠癌的用药规律。
方法采用传统师承式临床抄方和病例采集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名中医郭勇在浙江省中医院建立的门诊病历资料库为基础,筛选、整理出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就诊的随访期大肠癌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相关处方,建立随访期大肠癌的处方药物数据库,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并对药物分类、功效、性、味、归经等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共纳入中药处方118首,处方药物90味,药物累计使用频次为1540次。
使用频次≥30的药物共19味,分别为
白芍、太子参、藤梨根、神曲、玉竹、芦根、白术、茯苓、荷叶、淡竹叶、薏苡仁、郁金、八月扎、蒲公英、半夏、石斛、陈皮、麦门冬、五味子
,共计1176频次,占使用药物总频次的76.36%。
药性频率最高的是寒(38.89%),其次为温(28.89%)、平(26.67%),累积频率达94.44%;药味频率最高的是甘味(34.68%),其次为苦(32.26%)、辛(18.55%),累积频率为85.48%。
药物归经频率最高的是胃经(16.74%),其次为肝经(16.30%)、肺经(15.86%)、脾经(14.98%),累积频率达63.88%;药物功效频率最高的是清热药(30.23%),其次为补虚药(19.77%)、理气药(6.98%)、化湿药(6.98%),累积频率达63.95%。
结论名中医郭勇治疗随访期大肠癌以肿瘤治疗的四阶段理论为纲,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以清热、补虚、理气、化湿为基本用药原则,注重药物性味配伍、脏腑经络间生理关系和疾病传变规律,使阴平阳秘、癌不复生。
...。
郭勇教授运用健脾法在肿瘤“四阶段”中的应用
关键词 : 肿瘤 ; 脾虚 ; 健脾法 ; 四阶段 ; 辨证施治 ; 郭勇 ; 经验 ; 医案
中图分类号 : R 2 7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5 5 0 9 ( 2 0 1 7 J 1 2 一 O 9 6 1 一 o 4
o f P of r e s s o r G U O Y o n g a b o u t u s i n g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s p l e e n t r e a t me n t o f c a n c e r i d e a s a n d me t h o d s , a n d e x e m p l i f y e a s e s t o v e i r f y . [ R e s u l t s ]
P r o f e s s o r GUO Yo n g c o n s i d e r s t h a t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t h e t u mo r i s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s pl e e n d e ic f i e n c y c l o s e l y , a n d t h e s y mpt o ms o f s p l e e n d e f i c i e n c y c a n b e
Me di c a l Un i v e r s
Ab s t r a e t : [ O b j e c t i v e ] T h i s p a p e r s u mma i r z e s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p r o f e s s o r GU O Y o n g u s i n g d i f f e r e n t s p l e e n me t h o d s i n t h e” f o u r s t a g e s ”o f t u m o r . 【 Me t h o d ]
中医药对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自古以来,中医药一直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肿瘤。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对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一、中医药理论与肿瘤治疗中医药理论认为,肿瘤是由于体内阻滞和瘀血导致的。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核心思想是调理身体整体功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以达到抑制肿瘤的效果。
通过中医药的内服、外用等方式,可以调节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减轻肿瘤的病理过程。
二、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1. 中草药治疗肿瘤中草药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常见方法。
许多中草药具有抗肿瘤活性,如白花蛇舌草、连翘、青蒿素等。
这些中草药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方式发挥治疗作用。
2. 针灸治疗肿瘤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中。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化疗放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肿瘤的机制主要包括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轻肿瘤相关疼痛等方面。
3. 中医辩证施治中医辩证施治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色之一。
中医根据患者的病情,辩证施治,即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综合治疗模式既重视肿瘤本身的治疗,又重视整体调理,对于提高疗效和减轻不良反应具有积极意义。
三、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目前,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草药提取物的研究中草药提取物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许多中草药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活性,例如青蒿素、雷公藤醇等。
研究人员对这些中草药提取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的机制和作用途径,并探索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2. 分子水平的研究近年来,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越来越注重分子水平的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揭示中医药在肿瘤抑制中的作用机制。
郭勇辨治大肠癌验案四则
中国乡村医药3 讨论CKD临床常见,我国目前患病率已远远超过10%,患者肾脏功能会随着病情的进展而逐渐衰退,最终出现尿毒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
目前对于CKD的治疗主要通过透析排出体内毒素,达到延缓病情的目的。
慢性肾脏病属中医“水肿”、“肾劳”范畴,肾为先天之本,脾则为后天之本,CKD患者长期处于脾肾亏虚,水湿停滞状态,进而引发了全身水肿。
其病因主要由于脏腑虚损,同时又因为外邪入侵,劳累过度而引发,最终导致正虚邪实,治宜扶正祛邪。
参芪延肾方中以红参、黄芪为君药,二者合用补益脾肾亏虚之气;大黄、淫羊藿为臣药,大黄通腹泻浊,同时还兼有活血化瘀功效,能够使体内污浊之气排出体外,而淫羊藿温阳补肾,能够增补肾亏虚。
方中其余补药在与大黄配伍时,不仅能够发挥出活血化瘀以及增补的效果,还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大黄苦寒攻下之力,将药物主要作用发挥于增补中去。
川芎、鳖甲、生地为佐使药,川芎补血活血,同时与黄芪、红参调和气血。
鳖甲和生地具有滋阴作用,一方面能够防止整个药方中诸药温燥太过,另一方面与温阳益气药物配伍能达到阴阳调和的作用。
诸药合用共凑健脾益肾,活血化瘀降浊作用。
研究发现,鳖甲中能够发挥治疗CKD的主要成分为Bj611、Bj612以及Bj613,它们能显著减少肾脏中胶原蛋白的含量,防止肾脏进一步纤维化,达到抗纤维化作用[2]。
也有研究发现生地在治疗CKD时能下调体内转化生长因子β1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水平,使胶原蛋白水平同时进行性下降,达到减少肾脏纤维化的作用[3]。
本文结果显示,采用参芪延肾方辅助治疗早期慢性肾脏病效果满意,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同时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参 考 文 献[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 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8(9):1029.[2]闫迪,苏姣,冯全生. 鳖甲防治肝纤维化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8):115.[3]黎颖,唐佳,熊维建,等. 补肾活血排毒组方中药对慢性肾脏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26):3611.(收稿:2020-10-27)(发稿编辑:高 燕)郭勇辨治大肠癌验案四则陈 梦 郭 勇(指导)目前,大肠癌治疗以手术为主,可配合放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手段。
郭勇教授诊治恶性肿瘤的经验
郭勇教授诊治恶性肿瘤的经验
楼亭
【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9(019)007
【摘要】郭勇教授系省级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
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临床工作20余载,融众医家之长,遵古而不泥古,诊治肿瘤经验独到,疗效显著。
兹简介如下。
【总页数】2页(P397-398)
【作者】楼亭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3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郭勇教授中医治疗辅助期大肠癌经验浅析 [J], 蒋立文
2.郭勇教授中西结合诊治肿瘤思路 [J], 吴大英;郭勇
3.郭勇教授辨治肝癌经验探析 [J], 袁凯施;李冰;谷建钟;马艳红;郭勇
4.郭勇教授运用健脾补肺法治疗"四阶段"肺癌的临证经验 [J], 李星星; 郭勇
5.郭勇应用竹叶石膏汤治疗恶性肿瘤经验 [J], 谷建钟;徐宾悦;占雨;沈莹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恶性肿瘤相关性汗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恶性肿瘤相关性汗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杨笑奇;郭勇【摘要】[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c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relatcd sweating.[Methods]Search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o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related sweating in the last 20 years at home and abroad,from the etiology,pathogenesis,treatment methods,pharmacology,mechanism of action,clinical remission rate to review.[Result] Compared with modern medical treatmen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clinical remission r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ancer-related sweating through the method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flexible administration way,the side effects were also very small.[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related sweating,which provides new ideas and methord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field.%[目的]综述恶性肿瘤相关性汗证的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20年来国内外对恶性肿瘤相关性汗证治疗的相关文献,从各项研究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以及其药理、作用机制、临床缓解率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对比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和灵活多变的给药方式显著提高了恶性肿瘤相关性汗症的临床缓解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毒副作用小.[结论]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相关性汗证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为肿瘤相关性汗证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该治疗领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1)007【总页数】4页(P635-638)【关键词】恶性肿瘤;汗证;肿瘤并发症;中医药;综述【作者】杨笑奇;郭勇【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6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
论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评价
论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评价
陆任理;郭勇
【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中医治疗肿瘤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现今仍被广泛使用,但传统医学对疾病的疗效评价都以临床症状的形成、发展、改善、消失为标准,再加之传统医学临床经验、治疗效果的总结又大多以个例、医案为主,一直未形成统一的疗效评价体系。
多年来,中医治疗肿瘤仍以患者的主观感受及症状改善为疗效的评价标准,正因为中医治疗肿瘤疗效评价的模糊性与不统一性造成了中医治疗肿瘤始终无法明确自身的治疗地位,无法进一步迈出中国,获得世界的认可。
所以创立一套能充分反映中医临床疗效特点,并为国内外医学界认可的疗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总页数】4页(P647-650)
【作者】陆任理;郭勇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生存质量与中医治疗肿瘤疗效评价探讨
2.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的探讨
3.探索中医药治疗肿瘤规范化、标准化之路全国中医药治疗肿瘤新进展研修班在山东济南肿瘤医院举办
4.《中医与介入治疗肿瘤学》出版:中药结合介入手段治疗肿瘤的基本原则与质量控制
5.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疗效评价相关因素的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肿瘤学笔记
中医肿瘤学笔记【原创版】目录1.中医肿瘤学的概念与历史2.中医肿瘤学的理论基础3.中医肿瘤学的诊断方法4.中医肿瘤学的治疗方法5.中医肿瘤学的优势与局限正文一、中医肿瘤学的概念与历史中医肿瘤学是中医学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专门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就已经有关于肿瘤的记载和探讨。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医肿瘤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二、中医肿瘤学的理论基础中医肿瘤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概念。
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是因内外因素导致的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等病理变化。
因此,中医肿瘤学治疗肿瘤的核心目标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三、中医肿瘤学的诊断方法中医肿瘤学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等外在表现来了解患者的病情;闻诊是通过嗅闻患者的气味来判断病情;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通过这四诊的综合分析,中医能够对肿瘤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四、中医肿瘤学的治疗方法中医肿瘤学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
其中,中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中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病程等,辨证施治,选用适当的中草药进行组方治疗。
此外,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也可以辅助中药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五、中医肿瘤学的优势与局限中医肿瘤学在治疗肿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强调个体化治疗、副作用较小、疗效持久等。
然而,中医肿瘤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如疗效的不稳定性、对晚期肿瘤治疗的效果较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腺癌患者的唾液上清夜中 MicroRNA的表达与证候的关联性研究
• 此研究将30例胰腺癌患者和32例健康人的唾液上清夜进行MicroRNA表达谱的研究,发现 了胰腺癌相关的384个miRNAs。对384个差异miRNAs进行差异分析,筛选出19个 miRNAs values>5倍的miRNAs。再对153例(有三种不同证型)的胰腺癌患者进行19个 miRNAs验证,结果发现湿热证(miR-17,miR-21,miR-181b),脾虚证(miR-196a), 血瘀证各自存在特定miRNA表达情况。 Zhen Chen.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4 july:1-8
不同证候类型
不同治则
任何肿瘤患者
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模式 ≈ 现代肿瘤临床研究中理想的分层研究…?
中医肿瘤治疗中 对不同肿瘤患者 通过辨证论治 采用不同治则
任何肿瘤患者 辨证论治
不同证候类型
不同治则
Clinic Trial Design:
Connection ??,证候的本质 ?? 证候如何客观化为生物信息学技术?
Regimen …
中医:以疗效为主导的模式
• 在人体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可能从二期临床试验开始); 对可能的慢性毒性进行体外和动物研究; 对有害作用的监控
从
• 批准临床应用
疗
• 长期的对少量不良反应的市场后检测(四期临床研理的研究
机
• 疗效的进一步提高
理
由于伦理问题,中医中药干预往往是在基于现代医学,循证,指 南,规范等指导的治疗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随证加减。
因此,随着现代科学及医学发展,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关键--辨证论治。
辨证 论治
现阶段中医肿瘤的治疗模式
确诊为肿瘤 未经选择的患者
现代医学治疗 +
中医药辨证论治
疗效评价
疾病 获益
基于现代医学治疗的不同阶段(围手术期,辅助治疗期,随访期,姑息治疗期)
中成药的研究
证 zheng
证候对肿瘤微环境的作用验证
证候对其他系统脏器的作用验证 证候对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的作用验证
证候研究:Annual Publications on TCM ZHENG in cancer
• 此综述通过搜索2000年1月-2011年11月,国内数据库包括CNKI, Chinese Scientfic Journal Database(VIP), Wanfang, CBM中有关”Zhong Yi”,”Zheng”,”Ai”的文章。
证候学研究--中医肿瘤研究的关注点
郭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5.07 杭州
内容提要:
• 背景及证候研究的意义 • 证候研究的现状 • 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的可能实现途径
一、背景及证候研究的意义
一、中医药治疗肿瘤的背景
辨证论治 中医之精髓:
直至现代医学出现以前,中医肿瘤治疗:辨证论治,随证加减 现代医学出现后,现代的中医肿瘤治疗:
照研究。 • 72%的研究运用中医药联合现代治疗,28%仅运用中医药治疗作为治疗组。 • 2677项研究中,90.32%运用了中医药中的中草药治疗。 • 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改善最明显的是临床症状,其次依次为生物标志物,生活质量,
放化疗毒性反应,肿瘤大小,安全性。 • 存在的问题是:纳入的临床研究证据等级,疗效评价指标。
PLOS ONE.2013 April;8(4):1-11
以疗效为优势的中医治疗: 为什么很多中医临床试验结果是阴性的?
• 关键环节定位不准确:比较,结局,诠释不恰当 1. 辨证论治 (何为证?—— 证候本质的研究 如何辨证?—— 证候的规范化问题 现代治疗对证产生的影响?证候与疾病预后的关系?) 2. 辨证确立治则后中药汤剂的选择问题,中药材质控,疗效评价问题 优势人群筛选等问题
Regimen A
Patients
Molecular analysis of tumor and patients
获得肿瘤患者分子分型
通过分子分型进行分层
富集不同基因型的患者
Regimen B Regimen C
Choice of treatment Dependent upon molecular Profile of tumor and on Patient genotype
中医药的优势在于临床疗效,但面临的方法学挑战很多。 导致中医药的临床优势缺乏高质量证据的支撑。
TCM in Cancer Care: A Review of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ies Published in Chinese
• 此综述统计了至2011年所有发表在中文四个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 • 纳入了2964篇文章,有253434例肿瘤病人参与,2385项随机对照研究和579项非随机对
• 样本量不够大 • 观察时间不够长 • 西医也是如此 • 科学家的偏见
证候研究有必要
二、中医肿瘤证候研究的现状
(1)中医肿瘤证候相关基础研究
肿瘤患者,证候本质的研究(证候与现代分子 生物信息技术的关联性研究,证候与组学)
荷瘤小鼠 证候模型
与 证候本质的研究
辨证原则指导下: 中草药(经方汤剂, 经验方汤剂,单味 草药提取物,汤剂 主要成分),新型
• 共纳入2175篇文章有关肿瘤证候研究的情况。(b)图为研究中不同肿瘤研究的分布情况。 Zhen Chen.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2 June:1-8
中医中药:证候与组学技术运用的关联性研究
TD, tumor DD, digestive diseases ID, immunological disease MD, metabolic disorders SH, subhealth and others CCVD, cardiac-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 从2003-2012年,PubMed和CNKI数据库所统计的有关临床中医证候研究与组学技术 (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相关性的文章的发表趋势情况。
• 9%的肿瘤临床研究中基于组学技术进行证候研究。 Ya-Nan Song.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3 April: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