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河口湿地土壤营养循环过程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ursby,2002)
东滩实测株高-生物量回归关系
40 35 30 y = 0.0001x2.4268 R 2 = 0.977
地上生物量(g)
25 20 15 10 5 0 0 50 100 株高(cm) 150 200
参考文献
Glen B. Thursby et al, A RAPID, NON-DESTRUCTIVE METHOD FOR ESTIMATING ABOVEGROUND BIOMASS OF SALT MARSH GRASSES,Wetlands 22(3):626-630 (2002) James D. Bever et al, Incorporating the Soil Community into Plant Population Dynamics , Journal of Ecology 85(5):561-573 (1997) Joy B. Zedler & Suzanne Kercher,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invasive plants in wetlands ,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 23(5):431–452 (2004) Joan G. Ehrenfeld,Effects of Exotic Plant Invasions on Soil Nutrient Cycling Processes,Ecosystems 6: 503–523 (2003) Joan G. Ehrenfeld et al,Changes in soil functions following invasions of exotic understory plants in deciduous forests,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11(5):1287-1300 (2001) Joshua P. Schimel & Jennifer Bennett,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challenges of a changing paradigm, Ecology 85(3): 591-602 (2004) Lisamarie Windham & Joan G. Ehrenfeld ,Net impact of a plant invasion on nitrogen-cycling processes within a brackish tidal marsh,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13(4):883-897 (2003) Steven C. Pennings et al,Plant zonation in low-latitude salt marshes, Journal of Ecology 93:159-167 (2005)
工作假设
长江河口湿地互花米草群落与芦苇、海三 棱藨草群落的土壤性质与营养循环过程存 在显著差异。 这种差异是由互花米草的入侵造成的改变, 而非入侵前即存在的空间异质性。 这种改变增加了互花米草的入侵力,形成 正反馈关系。 这种改变的程度受到环境因素(盐度梯度) 的调控,同时与群落的植物密度、生物量 呈相关关系。
单纯的野外调查在证明植物入侵引起土 壤差异时在方法论上存在逻辑缺陷
– 为排除入侵前即存在的土壤异质性的干扰, 应设计在相同的未被入侵土壤基质上生长入 侵种与土著种植物的室内受控实验,以证明 植被变化确能产生野外观察到的土壤差异 (Ehrenfeld,2001)
另一缺陷在于:大多数研究在关注入侵 种下方土壤性质改变的同时未提供群落 的植株密度、生物量等信息 因而无法估计生理生态学水平上的影响 (如Mendelssohn 80年代对互花米草所做工作)在 何种程度上(密度,生物量的阈值) 能产生生态系统生态学水平上的后果 (Ehrenfeld,2003)
SCI数据库中与入侵、营养相关 文献数量
其中与湿地生态系统相关20篇 集中研究植物入侵对湿地土壤营养循环 过程影响的是Rutgers University的Joan G. Ehrenfeld小组
国内该领域研究较少
薛敬意等(2002)研究了黄竹侵入对热带林 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向言词等(2003)的综述中讨论了植物入侵 对土壤含氮量的影响 陆建忠等(2005)研究了入侵种加拿大一枝 黄花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李贺鹏(2004)硕士论文中测定了崇明东滩 潮滩湿地沉积物的理化因子与胞外酶,但未 与入侵相联系
2 氮循环研究中关键问题 正在转变
关键步骤:矿化(mineralization) —> 解聚(depolymerization) 植物与微生物对营养的竞争:植物无法竞 争过微生物—>竞争结果(以及占优势氮形 式)取决于氮可获取量(Schimel & Bennett,
2004)
湿地生态系统在新图景中的位置尚缺乏研 究
统计方法
室内实验:two-way ANOVA; 协方差分 析(生物量为协变量) 野外移栽:0ne-way ANOVA;协方差分 析(生物量为协变量) 野外调查:pairwised one-way ANOVA
实验进程安排
2005.4-2006.3 田间受控实验第一生长 季 2006.4-2007.3 田间受控实验第二生长 季移栽,测定;野外移栽实验第一生长 季移栽;野外调查实验第一生长季 2007.4-2008.3 野外移栽实验第二生长 季;野外调查实验第二生长季 2006.5开始第一篇论文写作;2007.10 开始第二篇论文写作
氮循环模式图(Schimel & Bennett, 2004)
3.湿地是极易被入侵的景观类型
湿地面积不到地表6%,但世界上入侵力 最强的植物中有24%(33种中的8种)为 湿地植物。(Zedler,2004) 湿地作为景观汇(landscape sink),资 源在景观水平上向其汇集:积累水分、营 养、沉积物、植物凋落物碎屑;同时充满干 扰:繁殖体与盐分的输入、水位变化,为机 会主义入侵种提供入侵机会。
含 32.5 水 32.0 量
Var3
31.5 31.0 30.5 30.0 29.5 29.0 海 互 v egetation 空 芦
不同植被下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
176 175 174 173 172 171 170 169 168 167 166 海 互 v egetation 空 芦
v egetation; LS Means Current ef f ect: F(3, 72)=2.0953, p=.10836 Ef f ectiv e hy pothesis decomposition Vertical bars denote 0.95 conf idence interv als
已有结果
植被对土壤pH的影响
7.5 7.4
7.3
7.2
pH
7.1 7.0 6.9 6.8 芦苇 互花米草 v egetation 海三棱藨草 空白
7.6 7.5 7.4 7.3 7.2
pH
7.1 7.0 6.9 6.8 6.7 芦苇 互花米草 海三棱藨草 v egetation 空白 site a site b site c
李贺鹏,崇明东滩潮滩湿地沉积物理化因子与胞外酶 的研究,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4) 陆建忠等,入侵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 13 (4) : 347-356 (2005) 向言词等,植物外来种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广西 植物广西植物23 (3) : 253 – 258 (2003) 薛敬意等,黄竹侵入对热带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东 北林业大学学报30(5) :27-31 (2002)
由4-12月,每月月底测定地上部分生长情 况,单株下方土壤盐度,pH,氧化还原电 位,温度,含水量;于4、8、12月底采集 土壤样,于8月底收割同一箱中两桶之一的 植物地上部分,土样与植物样的测定代表 整个桶的生态系统水平 一个生长季后,于收割过的芦苇与海三棱 藨草桶中移栽互花米草,重复前一生长季 测定,并收集3种植物的地下部分,以观察 是否存在反馈机制
田间受控实验
4月初从崇明东滩3块不同空白斑块取土,各自混 匀成均一的基质填入28个塑料桶(移栽3种植物 各8桶+空白对照4桶),共84桶 相同处理塑料桶两两放入内充无碘盐配置人工海 水的塑料箱中(共42箱),每月浇灌两次人工海 水以模拟潮汐 芦苇与互花米草初始移栽密度4株/桶,海三棱藨 草12株/桶
在崇明东滩沿芦苇-互花米草交界线与互 花米草-海三棱藨草交界线各选取4处样 地。在每片样地中取4处相邻的不同群落。 于两种群落内垂直于交界方向样线上取6 个0.5米*0.5米样方。测定与采集内容同 野外移栽实验 生长季中每月于大潮前后各取样一次, 其余时间两月取样一次。共调查两个生 长季
采集土样测定内容
野外移栽实验
于4月在崇明东滩芦苇-互花米草交界线与互 花米草-海三棱藨草交界线各取4片样地(与 野外调查试验样地重合),每片样地的芦苇 与海三棱藨草群落中各移栽互花米草6个重 复(其中3处剪除原有植物群落) 测定过程同田间受控实验,但于一个生长季 内收集全部植物的地上、地下部分
野外调查实验
预期结果
生 物 量
氮 吸 收 量
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
土 壤 氮 库
矿 化 速 率
植物Leabharlann Baidu落
植物群落
建立可持续利用的实验体系
以东滩土壤构建的受控模拟湿地生态系统
– 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精细机制(e.g. 胞外酶) – 土壤动物 – 昆虫
能在本实验室内进行的土壤测定系统
积累一个生长季资料后建立非破坏式 (nondestructive)调查方法
立题依据
1.对植物入侵如何影响土壤营养循环 过程的了解存在知识缺陷
现有研究未显示普遍模式的存在,相反, 同一物种在不同地点的表现差异显示入侵 的影响受到环境因子调控(如高程、盐度) (Ehrenfeld,2003;Pennings,2005 ) 植物-土壤反馈作用可能是外来植物入侵 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但需要直接的实验证 据予以确认
工作假设:氮循环模式
互花米草入侵后,生产力增加
– 若植物含氮量小于芦苇,氮吸收量不变 – 若植物含氮量大于或等于芦苇,氮吸收量 增大
若矿化速率加快,土壤氮库不变 若矿化速率减慢或不变,土壤氮库减小
实验设计
为能较严格地回答所提出的科学问题, 拟进行三种类型实验以求结果相互验证
– 田间受控实验 – 野外移栽实验 – 野外调查实验
植物入侵湿地的概念模型(Zedler,2004)
Windham(2003)中所显示芦苇 入侵对湿地土壤氮循环的影响
科学问题
互花米草入侵是否改变了长江河口湿地 的土壤性质与营养循环过程? 这种改变是否有(不)利于互花米草的 入侵,从而形成正(负)反馈机制? 这种改变是否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 这种改变的程度是否与群落中的植物密 度、生物量呈相关关系?
盐度,氧化还原电位,温度,含水量, 容重 总C,总N(元素分析仪) 土壤有机C;有效N,NH4-N,NO3-N, N净矿化速率(标准化学方法)
采集植物样测定内容
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比 叶面积(SLA) 叶,茎,根,凋落物的总C、总N含量(元 素分析仪) 凋落物木质素含量与降解速率
植被对土壤含水量影响
35.5 35.0 34.5 34.0 33.5 33.0
v egetation; LS Means Current ef f ect: F(3, 72)=8.7313, p=.00005 Ef f ectiv e hy pothesis decomposition Vertical bars denote 0.95 conf idence interv als
开题报告
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河口湿地土壤 营养循环过程的影响
博士生 彭容豪 导师 陈家宽 2005.11.17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
1975-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