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中国北方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特点与利用保护
中国北方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特点与利用保护肖笃宁胡远满王宪礼陈宜喻主编:《中国湿地研究》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62-2681滨海湿地是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有海陆过渡相的特征,属于比较脆弱的生态敏感区,是自然保护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对象。
我国滨海湿地面积约2.1×104km2,主要分布在长江口以北的海岸,包括广阔的滩涂和几大河流三角洲上发育的河口湿地,特别是黄河口与辽河口湿地更是世所闻名。
黄河三角洲的主体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据该市1991年土壤详查汇总资料,湿地面积2.3×105hm2,其中滩涂1.02×105hm2,苇地2.4×104hm2,其余为水库、坑塘和河流、沟渠等水面面积。
湿地面积占该市总面积30%,其中自然湿地面积 1.26×105hm2,占全市面积16.3%。
如按以垦利县宁海为顶点的近代黄河三角洲(5400km2)统计,自然湿地面积占1/4以上。
同时近代黄河三角洲是自1855年以来形成的,不过140年时间,属于新生湿地生态系统,黄河平均每年携带泥沙1.21×109t,2/3沉积在河口,每年造陆面积约达2350 hm2,使河口三角洲的海岸线以每年3km辽河三角洲的主体为盘锦市,并包括营口市的一部分,湿地面积为2.23×105hm2,其中滩涂为6.7×104hm2,苇地为8.2×104hm2,水库、坑塘、河流等水面面积为7.4×104hm2。
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2.8%,这还没有包括占总面积32%的盐田和水稻田等人工湿地(张耀光,1993)。
由此可知辽河三角洲的湿地面积虽然与黄河三角洲相似,但所占比重大大高于黄河三角洲。
苇田成为辽河口湿地的主体,仅双台子河口的芦苇湿地面积就高达7×104hm2,为世界第二大芦苇湿地,这里建有4个大型国营苇场,是造纸工业的原料基地,鸭绿江口(含大洋河口)的东沟滨海湿地,面积7.7×104hm2,大部分为滩涂,芦苇地6200 hm2,呈狭长条形分布,其规模显然不能同上述两个三角洲相比:江苏北部以滩涂为主的滨海湿地也有2.0×105hm2左右(其中滩涂约1.5×105hm2)。
长江口及近海水环境中新型污染物研究进展
长江口及近海水环境中新型污染物研究进展一、概览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长江口及近海区域正面临严峻的新型污染物环境挑战。
这些新型污染物具有毒性、稳定性强、难以降解等特点,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国内外学者对长江口及近海水环境中新型污染物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本文旨在概述近五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新型污染物的污染特征与生态效应提供参考。
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研究者们已经从各种环境样品中检测出数百种新型污染物,涵盖了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质等多种类型。
新型纳米污染物和医药活性化合物等新型污染物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这些新型污染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且对生态系统的毒性作用显著。
从地理位置分布上看,长江口和杭州湾是新型污染物在长江流域的主要汇和扩散区。
研究人员已在该区域检测到了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纳米颗粒等在内的多种新型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海洋生物产生毒性效应,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面对日益严重的新型污染物环境污染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者们积极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
通过分析现有文献资料,可以发现目前对于新型污染物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型污染物研究在长江口及近海环境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了解这些新型污染物的研究进展,对于揭示其环境污染特征、制定有效的环境政策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新型污染物的研究仍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其环境行为的深入表征、风险评价方法的完善以及去除技术的创新等方面。
未来的研究应继续加强跨学科合作,从环境系统中抽取关键因子,为区域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新型污染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水体环境中的新型污染物日益受到关注。
这些新型污染物具有化学稳定性、生物难容性和高毒性等特点,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累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环境,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湿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本文将从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和研究进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建议。
一、湿地生态环境现状湿地是指陆地与水域之间过渡带上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沼泽、河流、湖泊和沿海湿地。
湿地生态环境具有水文、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特点,对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营养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湿地正在遭受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据统计,近50%的湿地已经消失,而且每年还有大量的湿地正在受到破坏。
湿地退化主要表现在水体的污染、湿地生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方面。
水体污染是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湿地周边的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等开始不断排放,导致湿地水体受到污染。
水体污染不仅直接影响湿地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还会影响湿地中的食物链和营养循环,甚至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崩溃。
湿地生境的破坏也是湿地退化的重要原因。
随着城市建设和农业用地的扩张,大量的湿地面积在不断减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受到威胁。
湿地生境的破坏不仅影响了湿地中的许多特有物种的生存,还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是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湿地中的特有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危险。
一些湿地中的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着生存困境,其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源受到威胁,生存环境已经遭受到了破坏。
为了阻止湿地的进一步退化和破坏,科研人员们一直致力于湿地生态环境的研究工作。
他们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地调查和科学试验,不断深入探讨湿地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
他们对湿地水体污染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科研人员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水样,对湿地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了其来源和污染程度。
河口湿地的生态功能与退化研究
河口湿地的生态功能与退化研究河口湿地是位于河流入海口的地区,是水与陆地交汇的重要生态过渡带。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更承载着众多生态功能,并对区域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破坏,河口湿地面临着退化和生态功能丧失的威胁。
首先,河口湿地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育区。
它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为众多鸟类、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繁殖和生存环境。
鸟类迁徙过程中依赖湿地地带,而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相对安全的环境吸引着大量候鸟在此停歇。
这些候鸟的迁徙对植物传粉和种子散布具有重要作用,保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河口湿地还可以减少水流速度,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保护渐滩和滨岸的稳定,防止土地侵蚀。
然而,河口湿地退化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首先,过度的填海造地破坏了湿地的完整性和连通性。
填海造地使得湿地被隔离,阻碍了候鸟的迁徙和繁殖活动,并且导致海水倒灌的情况,加剧了河流的污染。
其次,过度的工业污染和农业排放导致湿地水质恶化,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威胁。
此外,过度的人类干扰,如过度捕捞和乱砍滥伐,也破坏了湿地的生态系统。
为了有效保护河口湿地的生态功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政策法规,限制填海造地和过度的工业污染排放,确保湿地的完整性和连通性。
同时,加强监测和治理水质污染,控制农业排放,减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威胁。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提高对湿地生态功能的认识和重视,推动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的理念。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区域间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合作交流,共同面对湿地退化和生态功能丧失的挑战。
总而言之,河口湿地作为水与陆地交汇的重要生态过渡带,承载着丰富的生态功能。
然而,河口湿地退化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
为了有效保护河口湿地的生态功能,需要制定严格的政策法规,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提升公众意识,促进国际合作。
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
第33卷㊀第5期2020年5月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ResearchofEnvironmentalSciencesVol.33ꎬNo.5Mayꎬ2020收稿日期:2020 ̄02 ̄04㊀㊀㊀修订日期:2020 ̄03 ̄21作者简介:王孝程(1990 ̄)ꎬ男ꎬ黑龙江哈尔滨人ꎬ工程师ꎬ博士ꎬ主要从事海洋生态学研究ꎬxcwang@nmemc.org.cn.∗责任作者ꎬ李宏俊(1982 ̄)ꎬ男ꎬ辽宁丹东人ꎬ研究员ꎬ博士ꎬ主要从事海洋生态学研究ꎬhjli@nmemc.org.cn基金项目:自然资源部海洋灾害预报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No.LOMF1805)ꎻ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SupportedbyOpenFoundationofKeyLaboratoryofMarineHazardsForecastingꎬ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ꎬChina(No.LOMF1805)ꎻDoctoralFoundationofNationalMarineEnvironmentalMonitoringCenterꎬChina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王孝程1ꎬ2ꎬ解鹏飞1ꎬ李㊀晴1ꎬ张金勇1ꎬ李宏俊1∗1.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ꎬ辽宁大连㊀1160232.自然资源部海洋灾害预报技术重点实验室ꎬ北京㊀100081摘要:为加快推进长江口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ꎬ结合长江经济带大保护ꎬ系统总结分析了近20年长江口环境质量和生态监控区的监测结果.结果表明:①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②长江径流总量呈现波动变化ꎬ年均流量无明显的变化ꎬ而长江口海域海水环境状况一直较差.③营养盐污染严重ꎬ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ꎻ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ꎬ存在生境破碎化严重㊁外来生物入侵㊁赤潮频发㊁低氧区等诸多生态问题.为加强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ꎬ建议:①加强顶层设计ꎬ推进落实陆海统筹ꎻ②科学规划临港产业布局ꎬ加强涉海产业的污染管理ꎻ③加强污染物入海排放管控ꎬ提升海洋环境保护意识ꎻ④保障海洋生态建设资金ꎬ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关键词:长江口ꎻ生态环境ꎻ变化趋势ꎻ生态问题ꎻ保护对策中图分类号:X321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 ̄6929(2020)05 ̄1197 ̄09文献标志码:ADOI:10 13198∕j issn 1001 ̄6929 2020 03 29EcologicalEnvironmentoftheYangtzeEstuaryandProtectionCountermeasuresWANGXiaocheng1ꎬ2ꎬXIEPengfei1ꎬLIQing1ꎬZHANGJinyong1ꎬLIHongjun1∗1.NationalMarineEnvironmentalMonitoringCenterꎬDalian116023ꎬChina2.KeyLaboratoryofMarineHazardsForecastingꎬ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ꎬBeijing100081ꎬChinaAbstract:InordertopromotetheprotectionandrestorationoftheYangtzeestuaryundertheprotectionstrategyofYangtzeRiverEconomicBeltꎬwesystematicallyanalyzedthemonitoringdataoftheYangtzeestuarymarineecologicalmonitoringprogramsinrecent20years.Theresultsindicatedthattheecosystemwasinasub ̄healthlong ̄termstate.Thetotalrunofffluctuatedwhiletherewasnoobviouschangeintheannualaverageflow.Howeverꎬitisnoteworthythattheconditionofseawaterwaspoor.Nutrientsweremainpollutants(i.e.inorganicnitrogenandphosphate).Manyotherproblemssuchasbiodiversitylossꎬdamagedhabitatꎬalieninvasionꎬfrequentredtideꎬandlow ̄oxygenzonesalsoexist.Werecommendimprovingtheprotectionandrestorationoftheecologicalenvironmentfromthefollowingaspects:(1)Strengthenthetop ̄leveldesignandpromotecoordinatedlandandseadevelopmentꎻ(2)Plananddesignthelayoutofport ̄vicinityindustryscientificallyandimprovethepollutionmanagementofsea ̄relatedindustriesꎻ(3)Tightenthecontrolofpollutantdischargeandincreasetheawarenessofmarineenvironmentalprotectionꎻ(4)Ensuresufficientfundsformarineecologicalconstructionandstrengthenitsprotectionandconstruction.Keywords:Yangtzeestuaryꎻecologicalenvironmentꎻhealthconditionꎻecologicalproblemꎻprotectioncountermeasure㊀㊀长江口是世界第三大河口ꎬ生态环境状况特殊[1].长江口海域在海洋水团的共同作用下ꎬ水温状况复杂多变ꎬ营养盐丰富ꎬ生产力高ꎬ磷酸盐㊁硝酸盐和硅酸盐显著高于我国其他河口海域[2 ̄3].营养盐含量从近海向河口区逐渐递增ꎬ导致河口海域成为高生产力区[4 ̄5].长江径流带来的营养物质ꎬ孕育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和滩涂植物ꎬ为水生动物和底栖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食源[6 ̄7]ꎬ是众多溯河性和降河性长途洄游性物种ꎬ如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㊁鳗鲡(Anguillajaponica)等鱼类的必经通道[8 ̄11]ꎬ是我国凤鲚(Coiliamystus)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的最主要产卵场之一ꎬ还是珍稀物种中华鲟幼鲟的集中分布区[12 ̄17].滩涂湿地是鸟类亚太迁徙路线中的重要驿站[18].但是随着人类干扰的不断增多ꎬ长江口海域的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3卷生态环境状况也受到了严重影响ꎬ生境破碎化严重ꎬ生态系统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ꎬ其保护和修复工作亟需更高质量的推进.中共中央㊁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ꎬ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ꎬ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持续推进ꎬ长江经济带地表水环境质量呈好转趋势ꎬ总体优于全国平均水平ꎬ并且生态环境质量正逐渐好转ꎬ保护和修复成果显著.而海纳百川ꎬ长江最终于崇明岛以东汇入我国东海ꎬ海洋是其保护成效的最终体现者之一ꎬ长江口作为重要的陆海连接区域ꎬ是长江保护和修复成效的重要体现者ꎬ所以长江口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对于评估长江保护和修复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ꎬ其生态环境状况尤为重要.该研究系统总结了近20年来长江口海域的业务化监测结果ꎬ对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ꎬ剖析长江口海域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ꎬ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修复和管理对策ꎬ以期为长江经济带的保护成效评估提供参考ꎬ为长江口海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㊀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1 1㊀长江口海域水体和沉积物环境1 1 1㊀长江口径流和泥沙特性长江口是我国最大的河口ꎬ近10年来ꎬ长江流域及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迅速㊁人口相对集中㊁海上倾废㊁海洋运输㊁污染物的排放及水利工程的建设等对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水动力和水环境条件㊁地貌演变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长江口的水体环境与流域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密切ꎬ而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ꎬ人类活动加剧ꎬ长江上游兴建了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ꎬ特别是三峡工程的关闸蓄水ꎬ中下游实施了大量的诸如滩涂围垦㊁河道整治㊁取排水㊁采砂㊁深水航道建设等工程ꎬ在一定程度上对长江的水文㊁泥沙特性产生了影响[19].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ꎬ具有巨大的防洪㊁发电㊁航运㊁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但是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并未对长江年径流量和日均流量产生明显影响ꎬ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ꎬ长江年径流量和日均流量均呈现波动变化ꎬ总体趋势和周期变化不明显[20]ꎬ2003年以前大通站年均流量㊁年最大流量㊁年最小流量的历史平均值分别为28635㊁60114和8428m3∕sꎬ2003年后历史平均值分别为26443㊁52191和9486m3∕sꎬ可见三峡工程运营以来ꎬ年均流量变幅不显著ꎬ年最大流量减少ꎬ年最小流量增加[21].对于最大日流量ꎬ2003年为最大日流量的显著拐点.2003年前ꎬ最大日流量呈现增加趋势ꎻ而2003年后ꎬ最大日流量值明显小于历史平均ꎬ且具有下降趋势.而日均流量在2003年前后并未发生显著差异ꎬ其趋势也不明显[21].而由于人为控制水文动力过程ꎬ三峡工程对径流年内变化趋势㊁突变特性和分配特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ꎬ洪枯季和最大日流量都有明显变化趋势ꎬ流量年内分配不均ꎬ主要集中于洪季ꎬ枯季占比较小.大通站流量丰枯率(为汛期与非汛期径流总量的比值ꎬ体现径流量年内分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均较大ꎻ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有所减小ꎻ90年代增大ꎬ且在90年代末出现极大值ꎻ进入21世纪初以来ꎬ开始减少ꎬ并保持于一个相对较小值内[22].三峡工程的修建拦截了一部分径流ꎬ同时ꎬ水土保持及水库建成等造成的截沙效应超过水土流失造成的增沙效应ꎬ入河口输沙量降低[19]ꎬ直接影响长江口的径流来沙量ꎬ下游来沙量大幅减少ꎬ且这种减少也不是简单的数量减少[23].据统计ꎬ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以来ꎬ60%~70%的上游来沙被拦截在库内ꎬ尽管坝下游河床冲刷补偿了一部分泥沙ꎬ但入河口输沙量较之前仍约下降了1∕3[19].蓄水后ꎬ长江口水文泥沙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ꎬ洪季泥沙中值粒径大于枯季ꎬ汛初流量增大阶段泥沙粗于汛末流量减小阶段ꎬ多年平均中值粒径基本不变ꎬ但泥沙有逐年变粗的趋势[19].1 1 2㊀长江口海域水质状况和沉积物质量长江口海域一直是我国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污染较严重的区域.近15年来ꎬ长江口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近岸ꎬ长江口北支到杭州湾南岸区域均为GB3097 1997«海水水质标准»劣Ⅳ类水质ꎬ而优良(Ⅰ类和Ⅱ类)水质面积占比不足50%(见图1).1999 2018年长江口海域主要环境要素的年际变化如图2所示.近20年来ꎬ长江口海域海水盐度整体呈下降趋势ꎬ1999 2003年波动较大ꎬ变化范围为6 88~33 16ꎬ2003年后整体趋于稳定ꎬ并呈逐年递减的趋势ꎬ2004 2018年盐度变化范围为17 00~26 79ꎬ由2004年的26 02降至2018年的18 41ꎻ海水DO年均浓度呈波动变化ꎬ整体呈上升趋势ꎬ由1999年的6 45mg∕L升至2018年的8 13mg∕Lꎬ变化范围为5 67~8 13mg∕Lꎬ其中2002年最低ꎬ2018年最高ꎻpH较稳定ꎬ变化范围为7 89~8 60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年均浓度呈波动变化ꎬ但其年均浓度总体较高ꎬ且整体均呈上升趋势.无机氮年均浓度除20008911第5期王孝程等: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㊀㊀㊀注:数据来源于2005 2018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ꎻⅠ㊁Ⅱ㊁Ⅲ㊁Ⅳ㊁劣Ⅳ类均为GB3097 1997«海水水质标准»水质等级.图1㊀2005—2018年长江口海域水质状况趋势分布Fig.1TrendmapofwaterqualityintheYangtzeestuaryfrom2005to2018年㊁2002年和2018年外均高于0 5mg∕Lꎬ显示长江口海域长期属于GB3097 1997劣Ⅳ类水质ꎬ活性磷酸盐年均浓度2003年后长期高于0 03mg∕Lꎬ显示其多数时期属于GB3097 1997Ⅳ类水质.盐度㊁DO㊁pH㊁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等主要指标浓度在2003年前年际波动均较大ꎬ而2003年后相对较小(见图2)ꎬ这可能与人为活动的干扰有关.2003年ꎬ三峡水库开始进行一期蓄水ꎬ自蓄水后ꎬ整个长江口海域的主要指标较之前明显稳定ꎬ这可能是由于水利工程人为干预了长江径流量ꎬ从而使得长江口海域的长江径流输入㊁盐度和其他指标更加趋于稳定ꎬ长江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保持长江口海域水环境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多年连续监测结果表明ꎬ长江口海域表层海水环境状况较差ꎬ营养盐污染严重ꎬ尤其是无机氮超标严重.长江及钱塘江径流携带东海沿岸发达的工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入海ꎬ同时每年径流也携带了大量的营养盐类ꎬ海水氮㊁磷及化学需氧量浓度超标ꎬ是造成长江口海域大面积污染的主要原因.根据«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的监测结果ꎬ长江口沉积物类型为粘土质粉砂和粉砂ꎬ2005 2018年ꎬ长江口海洋沉积环境总体质量状况良好ꎬ综合质量等级年际变化基本稳定ꎬ绝大部分站位的沉积物质量最多只有一项超标要素ꎬ超标率低ꎬ而2015 20189911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3卷注:数据来源于1999 2004年长江口海域业务化监测结果和2005 2018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图2㊀1999—2018年长江口海域主要环境要素的年际变化Fig.2Inter ̄annualchangeofmajorenvironmentalfactorsintheYangtzeestuaryfrom1999to2018年ꎬ长江口沉积物质量良好点位的比例已连续4年达到100%.1 2㊀长江口海域海洋生物群落和生态健康状况2011 2018年长江口海洋生物状况主要指标的年际变化如图3所示.由图3可见ꎬ浮游植物群落密度自2011年起有明显降低ꎬ2015年后有所波动ꎬ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呈波动状态ꎬ2011 2018年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 91~2 18ꎬ整体多样性水平较低ꎬ这与逐渐增高的赤潮发生率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综合以往的研究结果ꎬ近35年来长江口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断演变ꎬ种类组成趋向简单ꎬ种类个体数量分布不均匀[24]ꎬ少数优势种类(如中肋骨条藻)在环境条件合适时易大量增殖形成赤潮[25].群落结构中硅藻为浮游植物中主要类群ꎬ数量上占绝对优势ꎬ但多年来其占比呈缓慢下降趋势ꎬ甲藻种类占比缓慢增加[24].2011 2018年浮游动物密度年际波动较大ꎬ整体呈上升趋势ꎬ变化范围为288~2942ind.∕m3.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波动较小ꎬ变化范围为1 81~2 41ꎬ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ꎬ但整体呈下降趋势.综合以往的研究结果ꎬ近35年来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化ꎬ优势种以桡足类为主ꎬ且桡足类的组成比例有下降趋势[24]ꎬ其百分比的降低ꎬ显示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正逐渐发生变化ꎬ这与长江口海域生境条件的日益恶化有很大关系.2011 2018年大型底栖生物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年际波动较大ꎬ变化范围分别为53~175ind.∕m3㊁1 30~2 48ꎬ整体呈上升趋势.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是我国最大的河口渔场ꎬ在我国渔业生产中居重要地位.淡水渔业资源ꎬ如凤鲚㊁刀鲚(Coiliaectenes)㊁前额间银鱼(Hemisalanxprognathus)㊁鳗鲡㊁白虾(Exopalaemon)和中华绒螯蟹ꎬ素有长江口六大渔业之称[25]ꎻ海水渔业资源ꎬ如带鱼(Trichiurusjaponicus)㊁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㊁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和银鲳(Pampusargenteus)等均属该区域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26].近10年来ꎬ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渔业资源因过度捕捞㊁水域生态环境和水质恶化而受到严重损害ꎬ刀鲚㊁凤鲚㊁带鱼㊁大黄鱼和小黄鱼等资源量急剧下降ꎬ低龄化和小型化明显[27]ꎬ鱼类资源量的衰退可能使甲壳类资源量相对增加[28 ̄29].由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受到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污染ꎬ2000 2002年该海域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处于重污染水平[30]ꎬ污染导致该海域渔业资源衰退[31].2005年后杭州湾可能已经成为长江口海域重金属元素重要的沉积 汇 ꎬ而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0021第5期王孝程等: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㊀㊀㊀注:数据来源于2011 2018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图3㊀2011 2018年长江口海域海洋生物状况主要指标的年际变化Fig.3Inter ̄annualchangeofmajorindicatorsofmarineorganismintheYangtzeestuaryfrom2011to2018元素含量整体上均呈逐步降低的趋势ꎬ生态环境总体质量有所恢复[32].注:数据来源于2006 2018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图4㊀2006 2018年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Fig.4MarineecosystemhealthintheYangtzeestuaryfrom2006to20182006 2018年ꎬ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见图4)ꎬ生态健康评价指数一直呈波动变化ꎬ范围为52 8~71 3ꎬ均低于90ꎬ其中2016年最低ꎬ2014年最高.生态健康的评价主要包含5种指标ꎬ即水环境㊁沉积环境㊁生物质量㊁栖息地和生物群落.长江口海域水环境和沉积环境基本稳定ꎬ其中沉积环境较好ꎬ而水环境一直处于较差状态ꎬ这使得栖息地环境受到威胁ꎬ由于水生生物对环境非常敏感ꎬ对水环境和栖息地的变化反应较强烈ꎬ长期处于恶劣的水质和栖息地环境下ꎬ导致生物质量整体较低ꎬ生物多样性水平较差ꎬ群落结构不稳定ꎬ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2㊀长江口海域主要的生态问题2 1㊀海水污染严重ꎬ水环境质量较差长江㊁钱塘江等江河的径流每年携带了大量的营养盐类进入长江口海域ꎬ该海域水体污染物浓度较高ꎬ氮㊁磷及化学需氧量浓度均超过GB3097 1997Ⅳ类水质标准限值[33 ̄35].无机氮年均浓度显示长江口海域长期属于劣Ⅳ类水质ꎬ而活性磷酸盐年均浓度显示其多数时期属于Ⅳ类水质.目前ꎬ长江口海域是我国海水水质极差的海域之一.除多年水质极差外ꎬ«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ꎬ长江口海域生物体内的油类㊁总汞㊁砷㊁铅和滴滴涕等指标浓度也普遍超标.环境质量差是致使长江口海域多年来处于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2 2㊀海洋工程和人类活动干扰强烈ꎬ生境破坏严重上海长江隧桥工程㊁杭州湾大桥工程㊁长兴岛造船基地工程㊁长兴 崇明 启东桥隧工程项目㊁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疏浚工程和洋山深水港工程等工程1021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3卷的施工和完成ꎬ导致长江口海区海洋生物栖息地严重破碎化.另外ꎬ滩涂养殖的过度发展ꎬ也使余姚和慈溪沿岸的滩涂生物简单化ꎬ基本形成了由单一养殖物种组成的滩涂湿地生物结构ꎬ大大降低了滩涂湿地的物种多样性.同时海洋工程占用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及洄游路线ꎬ使多个自然洄游通道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境的破碎化和洄游通道的阻断ꎬ加之大型船只频繁穿梭等干扰(包括噪声污染等)ꎬ不仅影响一般过河口性和定居性生物的产卵㊁育幼㊁生长和生存ꎬ而且经常造成许多珍稀动物的非正常死亡.2 3㊀低氧区长期存在ꎬ成为生态安全的重要潜在威胁长江口海域水体中DO浓度虽然近20年有所升高ꎬ但是仍监测到低氧区的存在[36 ̄38].2002年ꎬ科学家们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底层发现存在面积约为13700km2㊁DO浓度小于2mg∕L的低DO区域ꎬ最低处仅为1mg∕L[39]ꎬ而2007年在长江口外海区发现了一个更大的近20000km2的低氧区域[40].研究[41]发现ꎬ20世纪90年代后ꎬ低氧现象的发生概率已逐渐升至90%.低氧区的存在ꎬ可导致大量海洋生物窒息死亡ꎬ而低氧区消除和恢复则需要漫长的时间ꎬ但迄今未见有消除和恢复迹象.随着长江口海域水体中DO浓度的变化ꎬ低氧区的范围和程度可能进一步扩大和加剧ꎬ成为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潜在威胁ꎬ最终成为长江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死亡区或无生物区.2 4㊀生物群落状况较差ꎬ生态系统健康总体欠佳由于长江口海域生境条件的日益恶化ꎬ浮游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发生明显变化ꎬ浮游植物中硅藻的占比有所下降ꎬ甲藻有所上升[24]ꎬ赤潮种类数量异常增殖引发赤潮ꎻ浮游动物种类明显减少ꎬ密度普遍偏低ꎬ原来的优势种类桡足类的种类和数量均呈下降趋势ꎬ结构趋于简单化[42 ̄44]ꎬ2004年桡足类占浮游动物种类数的50%ꎬ2005年㊁2006年分别降至46%和42%ꎬ2007年降至30%以下ꎬ2008年因种类数㊁生物量和密度均呈较大幅度升高ꎬ桡足类的占比也有所反弹ꎬ2009年之后一直在较低水平波动[24].渔业资源衰退明显ꎬ长江口及杭州湾传统渔场接近消失边缘[45].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欠佳ꎬ其主要原因是:①捕捞压力过大ꎬ近10年来优质渔业资源严重衰退ꎻ长三角海域近岸鳗鱼苗网密布ꎬ对近岸鱼类产卵场㊁索饵场及洄游通道影响极大.②近年来ꎬ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和上游工农业用水量增大ꎬ虽对年均径流量无明显影响ꎬ但人为的干预对径流年内变化趋势㊁突变特性和分配特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ꎬ使得水流对于岸滩的冲击作用发生改变ꎬ严重地改变了河口生境ꎬ导致产卵场和育幼场功能逐渐丧失㊁鱼类等生物生殖及生长洄游通道受阻ꎬ河口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丧失严重.③海洋生物饵料来源不稳定ꎬ磷酸盐和无机氮污染严重ꎬ饵料生物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类年际变化较大.2 5㊀外来生物入侵ꎬ赤潮频发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确立和运营ꎬ洋山港和北仑港大型港口经由远洋船只压舱水携带等途径带来的外来海洋生物日益增多ꎬ特别是外来浮游植物入侵种类的数量越来越多ꎬ土著硅藻种类占比日趋减少ꎬ甲藻类中的有毒赤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ꎬ时常引发赤潮[46 ̄47]ꎬ其主要原因是:①由于长江口生态系统日趋恶化和脆弱化ꎬ为外来种提供了生存㊁增殖和引发赤潮的条件ꎻ②环境条件的变化致使土著种类不再具有适宜的生境条件ꎬ多数土著种类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失ꎬ但对于少数土著种类ꎬ如广生性和耐污性较强的中肋骨条藻ꎬ在环境条件合适时也会大量增殖ꎬ并形成赤潮.总体而言ꎬ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明显下降ꎬ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化且不稳定.3㊀长江口海域保护修复及管理对策3 1㊀加强顶层设计ꎬ推进落实陆海统筹通过对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的分析和科学评价ꎬ认为在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管理中ꎬ应高度重视陆海统筹与区域协调机制的建设. 湾区经济 已经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增长极ꎬ推动湾区发展已然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开发型经济㊁确立战略优势的重要经验.长江口海域作为我国极其重要的流域㊁海域交汇区ꎬ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不仅关乎海洋生态环境ꎬ更关乎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对长江口海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必然要加强落实陆海统筹的顶层设计.a)规划引领.规划是进行区域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ꎬ具有前瞻性㊁战略性㊁地域性和约束力.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部署ꎬ按照«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ꎬ依据有关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㊁生态市建设规划和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等ꎬ编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相关专项规划ꎬ通过规划引领区域环境合作行动.b)建立区域协调机制.2018年的机构改革ꎬ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打通了陆地和海洋ꎬ破除了陆域㊁海域环境保护与管理之间的体制壁垒ꎬ为生态环境保2021第5期王孝程等: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㊀㊀㊀护管理的陆海统筹奠定了良好基础.应充分发挥我国生态环境领域改革的制度优势ꎬ整合和发挥生态系统整体性的经济规模效应和污染治理的规模效应ꎬ建立区域协调机制ꎬ全流域 一盘棋 考虑ꎬ加快促进河(湖)长制㊁湾长制等流域㊁海域环境治理协调机制在治理对象㊁治理范围㊁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有效衔接ꎬ倒逼和统筹河流㊁海域的污染控制目标和考核指标ꎬ突破现有陆海污染物管控不衔接问题ꎬ进一步制定落实流域㊁海域生态环境管理的政策措施体系ꎬ实施河口海湾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合理规划㊁共治共管ꎬ强化不同环境政策之间的协同和协调ꎬ为海洋环境保护奠定区域环境合作的政策基础.c)强化科技创新有效供给.充分发挥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的平台枢纽作用ꎬ切实强化长江流域科技创新的有效性供给ꎬ推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重大专项成果转化ꎬ重点强化污染物来源解析与综合诊断技术ꎬ地表 地下㊁河 海多过程协同的流域水环境调控技术研究ꎻ加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㊁生态保护修复适用技术推荐ꎻ以污染物及其生态效应管控为目标ꎬ开展陆域㊁水体统筹兼顾的治理优先区识别ꎬ引领投资与保护方向.3 2㊀科学规划临港产业空间布局ꎬ完善陆海统筹的治污体系临港产业布局事关海洋经济的长远发展ꎬ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合理的临港产业布局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要素资源ꎬ发挥比较优势ꎬ有利于防止生态环境污染ꎬ维持生态平衡ꎬ提高土地集约利用ꎬ是区域经济持续㊁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ꎬ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应科学规划临港产业空间布局ꎬ完善陆海统筹的治污体系.a)优化临港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按照生态环保优先㊁人与自然和谐㊁陆地与海洋统筹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临海产业发展统筹安排的原则ꎬ做好临港产业布局顶层设计ꎬ统筹产业发展规划ꎬ从源头控制临港产业海洋环境污染.针对临港产业布局现状ꎬ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ꎬ进一步调整优化临港产业布局ꎬ以实现海洋经济建设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更为协调发展.b)加强涉海产业的污染管理.将长江口流域的污染治理与海洋环境保护结合起来ꎬ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修复与污染防治联动机制ꎬ分清轻重缓急ꎬ分级分区实现精准施策.依据长江口流域㊁海域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特征ꎬ系统全面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ꎬ加大在治水体制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技术与政策支持ꎬ加快流域㊁海域水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禁止在沿岸及岛屿新建㊁扩建污染海洋生态环境的项目ꎬ对现有的企业事业单位超过标准排放污染物的ꎬ要依法限期治理ꎬ对污染严重㊁难于治理或治理后仍达不到要求的涉海产业ꎬ要按照管理权限坚决依法予以关停.3 3㊀加强污染物入海排放管控ꎬ提升海洋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实施环评㊁总量控制等制度ꎬ优化排污口布局ꎬ严格管理围填海活动ꎬ加强污染物入海排放管控ꎬ逐步减少入海污染物总量.具体措施包括:①严格海洋环评制度.发展海洋经济必须以环境容量为前提ꎬ要加强涉海工程的建设监督管理ꎬ严格执行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与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施 三同时 制度ꎬ排放非达标项目坚决一票否决ꎬ确保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②严格管理围填海活动.严格围填海项目审查ꎬ严格执行围填海禁填限填要求ꎬ从严限制单纯获取土地性质的围填海项目ꎬ制定并严格执行围填海规划ꎬ除政府组织的海域海岸带整治少量填海外ꎬ在港口航道附近和港湾区域要禁止围填海.③严格涉海产业准入.制订严格的涉海产业准入标准ꎬ项目选址要进行科学论证ꎬ特别是要强化对布局密集㊁规模庞大的化工㊁钢铁㊁火电㊁炼油项目环评论证ꎬ严格落实涉海产业准入和环保要求ꎬ择优发展临港工业ꎬ禁止高污染㊁高排放企业在临港落户.④对主要工业污水实行深度处理和废水回用ꎬ提高污水处理脱氮㊁脱磷效率ꎬ实现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和有毒有害污染物 零排海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㊁沿岸污水管网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建设ꎬ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ꎬ实现城市污水100%处理ꎬ再生水100%回用.重视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ꎬ发展高效农业和先进的施肥方式ꎬ降低化肥㊁农药使用量.⑤以 三磷 综合整治㊁城镇污水收集与治理能力提升为抓手ꎬ继续强化磷污染工业和生活点源污染全过程防控.与此同时ꎬ大力推进重点区域面源污染综合管控.结合面源普查㊁污染通量测算等结果ꎬ宜将湖北省㊁湖南省㊁江苏省㊁安徽省㊁江西省5个省份作为重点区域ꎬ将汛期水质恶化河流∕湖泊作为重点对象ꎬ切实强化污染治理.⑥合理调整养殖布局和结构ꎬ控制养殖自身污染.推进生态渔业建设ꎬ建立和优化鱼㊁贝㊁藻间养和轮养复合生态养殖模式ꎬ重点鼓励发展浅海藻类养殖ꎬ根据养殖环境容量ꎬ调整和优化海水网箱养殖布局ꎬ开展养殖网箱标准化改造建设ꎬ推广应用配合饲料.3 4㊀保障海洋生态建设资金ꎬ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3021。
长江口
研究区域:
长江口及毗邻碧海行动计划的范围包括海 域和陆域两部分, 其中陆域包括江苏、浙江 两省所属沿海沿江14 个地市及上海市全市。 江苏省有苏州市、无锡市、泰州市、南通 市、镇江市、常州市、扬州市和南京市; 浙 江省有台州市、舟山市、宁波市、绍兴市、 杭州市、嘉兴市; 陆域面积共计10.36万 km2。海域包括三省市近岸海域, 即长江口、 杭州湾及毗邻海域, 范围为32o00`~ 29o30` N,123o E以西海域, 面积约3.8万km2。生 态模型研究区域包含长江口、杭州湾大范 围水体, 地形见右图:
长江口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概述
Y14物理海洋 陈天华 S14070700023
主要内容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模型应用举例
4
展望
研究背景及意义
长江口是我国第一大河口,世界第三大河口,自然条件优越,生物品种多样, 但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长江口面临 着严峻挑战:由于入海泥沙减少,近年来,尽管长江口潮间带滩地保持着较 高的淤涨趋势,但水下三角洲堆积速率已明显趋缓,专家初步研究表明,近 20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已出现大范围的侵蚀;长江虽携带着大量的营养 物质,但同时伴有大量的污染物质下泄,多年的环境污染、过度捕捞、高 度围垦以及各种海岸工程的建设,使长江口生态环境己失去平衡,湿地面 积减少,河口生态系统也全面衰退;海平面的逐年上升也会威胁到海堤的 安全,盐水入侵对沿海居民的生活影响逐渐加剧。 2002年国家海洋局发布实施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对长江口—杭州 湾海域功能进行了规划,提出将环境治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等因素共 同考虑,这对于维护健康长江具有重要意义,也关系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 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综合开发、整治长江口和利用丰富的自然资 源,要求充分了解长江口的水动力环境特征以提供智力支持。
长江口生态系统特征和保护价值评价
第2卷第2期2024年2月国家公园(中英文)NATIONALPARKVol.2,No.2Feb.,2024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项目(21YF1419600);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软科学研究项目(23692117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0806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后续项目(20FGLB014)收稿日期:2024⁃01⁃31;㊀㊀采用日期:2024⁃03⁃20∗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wuchzhao@vip.sina.comDOI:10.20152/j.np.202401310030彭婉婷,朱自煜,刘佳,林云杉,杨文慧,蔡文博,吴承照.长江口生态系统特征和保护价值评价.国家公园(中英文),2024,2(2):91⁃100.PengWT,ZhuZY,LiuJ,LinYS,YangWH,CaiWB,WuCZ.AssessmentoftheecosystemcharacteristicsandconservationvalueoftheYangtzeRiverEstuary.NationalPark,2024,2(2):91⁃100.长江口生态系统特征和保护价值评价彭婉婷1,3,朱自煜2,刘㊀佳1,林云杉1,杨文慧1,3,蔡文博4,吴承照1,3,∗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㊀200092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㊀2000923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规划研究中心,上海㊀2000924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城市发展研究院,上海㊀200062摘要:长江口是一个以咸淡水交互作用为基础的复杂生态系统,是东亚 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节点,是中华鲟等珍稀水生动物生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三场一通道 ㊂由于该区位于高度城市化区域,受人为干扰影响明显,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突出,迫切需要系统分析和评估该区域生态系统特征和保护价值,识别生态系统关键区,以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空间统筹㊂通过识别和分析长江口生态系统特征,从国家代表性㊁生态重要性㊁保护基础三个层次构建保护价值综合评价体系,识别保护关键区㊂研究表明,长江口生态系统呈现 三高一低 的特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㊁鸟类及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国家代表性,并且具备高敏感性㊁高风险㊁高生态服务功能特征㊂长江口保护价值呈现空间异质性,东部及水源保护区保护价值高,三级分汊航道保护价值较低,保护关键区集中在崇明东滩周边㊁北湖㊁九段沙㊁横沙西部及水库区㊂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推进长江口国家公园的规划建设工作,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实现长江口生态完整性保护,促进长江大保护㊁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实现㊂关键词:国家公园;长江口;生态系统特征;保护价值;保护关键区AssessmentoftheecosystemcharacteristicsandconservationvalueoftheYangtzeRiverEstuaryPENGWanting1,3,ZHUZiyu2,LIUJia1,LINYunshan1,YANGWenhui1,3,CAIWenbo4,WUChengzhao1,3,∗1CollegeofArchitectureandUrbanPlanning,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2CollegeofEnvironmentalScienceandEngineering,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3KeyLaboratoryofEcologyandEnergy⁃savingofHigh⁃densityHumanSettlements,MinistryofEducation,NationalParkandNatureReservePlanningResearchCenter,Shanghai200092,China4TheCenterforModernChineseCityStudies,InstituteofUrbanDevelopment,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Abstract:TheYangtzeRiverEstuaryisacomplexecosystembasedontheinteractionofsaltandfreshwater.ItisanimportantnodeontheEastAsian⁃AustralasianFlywayformigratorybirdsandanindispensable"threesitesandonecorridor"forthelifecycleofrareaquaticanimalssuchasChinesesturgeon.However,duetoitslocationinahighlyurbanizedarea,theregionissignificantlyaffectedbyhumaninterference,resultinginprominentissuessuchasadeclineinbiodiversityandecologicalservicefunctions.Thereisanurgentneedforsystematicanalysisandassessmentoftheecosystemcharacteristicsandconservationvalueofthisregion,aswellastheidentificationofcriticalecosystemareas,toachievespatialintegrationofconservationanddevelopment.Thisstudysystematicallyidentifiedandanalyzedtheecosystem29㊀国家公园(中英文)㊀㊀㊀2卷㊀characteristicsoftheYangtzeRiverEstuary,andconstructedacomprehensiveevaluationsystemforconservationvaluefromthreelevels:nationalrepresentativeness,ecologicalimportance,andconservationfoundation.ItsystematicallyanalyzedandevaluatedtheconservationvalueoftheYangtzeRiverEstuary,andidentifiedcriticalconservationareas.TheresultsshowedthattheecosystemoftheYangtzeRiverEstuaryexhibitedthecharacteristicsof threehighsandonelow ,indicatingextremelyhighconservationvalue.Coastalwetlandecosystems,birds,andaquaticbiodiversityconservationalldemonstratedsignificantnationalrepresentativeness,coupledwithhighsensitivity,highrisk,andhighecologicalservicefunctioncharacteristics.TheconservationvalueoftheYangtzeRiverEstuaryexhibitedspatialheterogeneity.Itwashighintheeasternregionandwatersourceprotectionareas,butrelativelylowinthethird⁃levelbranchingchannels.CriticalprotectedareaswereconcentratedaroundChongmingDongtan,Beihu,Jiuduansha,thewesternpartofHengsha,aswellasreservoirareas.WesuggestthatrelevantdepartmentsfurtheradvancetheplanningandconstructionofanationalparkintheYangtzeRiverEstuary,integratevarioustypesofnaturereserves,achieveecologicalintegrityprotectionintheEstuary,andpromotethenationalstrategiesofcomprehensiveprotectionoftheYangtzeRiverandintegrationoftheYangtzeRiverDeltaregion.KeyWords:NationalPark;YangtzeEstuary;ecosystemcharacteristics;conservationvalue;criticalconservationarea长江口既是长江大保护的关键区域,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区域[1]㊂然而,由于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保护策略,在高度城市化及其他人为干扰影响下[2],该地区的湿地与浅滩生物栖息地受到了严重损害,生境破碎化严重进而导致了主要经济鱼类产卵和觅食场所的丧失[3],同时面临着水污染㊁咸水入侵㊁风暴潮㊁物种入侵等多重生态风险和威胁[4 7]㊂尽管当前实施的10年禁渔政策有效地控制了过度捕捞,但此前长期的过度捕捞行为,以及航运活动的频繁㊁水污染问题的加剧㊁水利设施的建设等因素[3,6],已对长江口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造成了持续性的负面影响,表现为栖息地的丧失㊁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下降等问题[7]㊂因此,迫切需要系统分析和评估该区域生态系统特征㊁保护价值,加强生态系统关键区保护㊂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长江口湿地资源[1,2,8]㊁水生生物保护[9]㊁水鸟资源[10]等方面,从不同方面论证长江口保护价值与重要性㊂尽管学者们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8,11],生态脆弱性[5]等方面对长江口或崇明岛进行了评估,但鲜有研究能系统地从多个维度全面分析和评价长江口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价值㊂因此,本研究在系统分析长江口生态系统特征的基础上,从国家代表性㊁生态重要性㊁保护基础三个方面构建长江口生态系统关键区保护价值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对长江口河口生态系统代表性㊁水生旗舰种物种及栖息地㊁珍稀濒危水鸟及栖息地㊁ȡ1%全球种群鸟类及栖息地㊁生态系统服务㊁生态敏感性㊁生态风险以及保护基础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以期为长江口的整体性㊁完整性保护提供科学支撑㊂1㊀长江口概况和生态系统特征分析1.1㊀长江口范围咸淡水交汇是长江口最突出的特征,基于咸淡水交汇的影响程度,把交汇程度最高的区域划定为长江口生态系统区域,大致范围是东经120.933ʎ 123ʎ,北纬30.5ʎ 32ʎ,以徐六泾(北纬31.779ʎ,东经120.933ʎ)为起点至入海口,呈 三级分汊㊁四口入海 的格局[12]㊂根据‘国际湿地公约“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滨海水域属于湿地[13],本研究以长江口6m水深范围作为研究区范围(图1)㊂长江口是世界第三大河口,中国最大的淤泥质三角洲河口㊂长江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由于水流速度减缓而逐渐沉积,形成了广阔的滩涂与岛链系统㊂在海洋潮汐作用再分配和径流等多重影响下,发育形成了淤泥质海岸带㊁潮间带㊁滩涂㊁盐沼㊁沙洲㊁沙岛等独特的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为我国和东亚水鸟㊁水生生物提供了关键优质的栖息生境,是我国稀有的长江中下游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㊂1.2㊀生态系统特征由于长江河口位于海洋㊁陆地与河流生态系统交互作用的界面,因此孕育了极为独特的生态系统,并呈现图1㊀研究区位和范围Fig.1㊀Thestudyareaanditslocation出 三高一低 的显著特征:(1)开放性高㊂长江口生态系统与陆地㊁河流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交换频繁㊂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长江口生态系统通过水沙运动㊁昼夜潮汐㊁生物迁移㊁人类活动等过程进行物质能量频繁交换,生态系统结构与生态过程呈现复杂多变㊁高度不确定性特征,更具开放性[1,14]㊂(2)敏感性高㊂长江口生态系统展现出高度敏感性,其形成与发育深受海洋㊁陆地㊁河流等多重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包括水沙通量㊁潮汐㊁海水盐度㊁地形地貌的交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深刻干预㊂从内部结构分析,该生态系统内植物群落种类稀少㊁结构简单,尤其是长江口滩涂生态系统,其结构简单且演替迅速㊂因此,任何关键物种变化或外来物种的入侵,都可能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显著影响㊂(3)脆弱性高㊂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人类活动尤为密集和强烈的区域,其河口生态系统展现出极高的脆弱性㊂长期的滩涂围垦㊁港口建设㊁工农业排放㊁外来物种引入等人为干扰,导致生态环境压力大㊁生态风险频发㊂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将进一步加剧这一状况:改变长江口河口岛屿的水文过程,引发潮汐淹没㊁土壤侵蚀㊁生物入侵和咸水入侵等风险㊂此外,长江中上游水库建设等重大工程对入海径流和水沙通量的改变,也对长江口及近海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影响㊂这些因素共同加剧了长江三角洲河口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使其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15]㊂(4)稳定性低㊂长江口生态系统因淡水径流㊁泥沙通量㊁潮汐与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其河岸与河床地形地貌表现出显著的不稳定性㊂尽管盐沼区域存在高等植物群落,生物量较高,但物种组成单一,难以独立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完整性㊂而且,长江口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不足以自我维持,需依赖外部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输入[16]㊂1.3㊀总体保护价值长江口,江㊁海㊁岛资源兼备,其生态系统具有国家代表性㊂一是长江口是世界第三大河口㊁中国最大的淤泥质三角洲河口,处于长江下游重要的地理生态带,是具有国家代表性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拥有崇明东滩和长江口中华鲟国际重要湿地;二是该区域是中国东部候鸟㊁东亚 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最重要的停歇地,仅崇明东滩的水鸟约130种,约占全国水鸟总数的50%,占全球湿地鸟类总数的15%,为迁徙候鸟的生存繁衍提供重要保障;三是长江口集水生动物 三场一通道 (栖息越冬场㊁生殖繁衍场㊁索饵肥育场和洄游通道),是中纬度太平洋区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口,是中华鲟等濒危保护物种的关键栖息地,其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资源[17]㊂39㊀2期㊀㊀㊀彭婉婷㊀等:长江口生态系统特征和保护价值评价㊀49㊀国家公园(中英文)㊀㊀㊀2卷㊀同时,该区域具有显著的生态重要性㊂长江口保存有典型完整的亚热带季风性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巨量的淡水径流和丰富的营养物质来源,构成了长江口复杂食物网的物质基础,不仅为栖息鸟类,并且对水生生物提供了充足且稳定的食物网络,丰富的鱼类资源成为维持人类健康的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对整个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系统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维持了该区域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价值[9]㊂长江口发育了完整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和独特的河口湿地景观,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区,提供着水源涵养㊁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㊂此外,长江口也是具有国际意义的50个生态敏感区之一,生态风险频发区㊂该区域保护基础好,具有世界遗产提名地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个高价值生态空间和保护地系统,也是上海生态红线主要占比区㊂2㊀保护价值评价方法本研究在参考前人相关研究[18 19],结合国内相关规范标准[20 21],同时考虑长江口生态系统特征基础上,采取层次分析法从国家代表性㊁生态重要性㊁保护基础三个方面,共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构建长江口生态价值综合评价指标体系㊂2.1㊀国家代表性评价评价指标选取长江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㊁国家保护和濒危物种栖息地㊁ȡ1%全球种群鸟类及栖息地作为指标层㊂滨海湿地类型和分布从2022年长江口土地利用/覆盖数据集提取,数据获取自中国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NGCC),其空间分辨率为30米㊂国家保护和濒危物种名录参考‘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年度资源监测报告(2017 2021)“‘上海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长三角地区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等,共筛选出长江口监测到的珍稀濒危水鸟30种,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种;以及达到1%全球种群数量的重点保护鸟类11种㊂物种分布数据来源于全球物种分布数据GBIF(https://www.gbif.org/)㊁中国观鸟中心(http://www.birdreport.cn/),共收集到59318条鸟类记录和8040个鸟类历史出现点,运用核密度指数分析潜在物种栖息地密集区㊂核密度指数计算公式如下:f(x,y)=1nhðni=1k(dih)(1)式中,f(x,y)为(x,y)处的密度值,n为观测的数量,h为带宽,di为(x,y)与i个观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同的密度值在空间上也有不同的表现㊂濒危水生生物选取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极度濒危物种(CR)㊁长江口旗舰物种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作为代表性物种㊂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溯河洄游鱼类,长江河口是其关键洄游通道和育肥场[9]㊂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见公式2),结合中华鲟历史分布点与分布相关的气候㊁物理环境㊁海洋和人类干扰变量,分析模拟其适宜栖息地㊂长江口中华鲟历史分布数据来自多源数据集,包括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设施GBIF(https://www.gbif.org/)㊁海洋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OBIS(https://obis.org/)和相关文献书籍[9,22],删除重复记录位点,最终获得了109个历史发生点㊂水深数据来自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国家环境信息中心ETOPO2022全球地形模型(https://gdex.cr.usgs.gov/gdex/);海洋数据来自于Bio⁃ORACLE数据[23 24]㊂2.2㊀生态重要性评价评价指标选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㊁生态敏感性和潜在生态风险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根据本地因子校正的当量因子法[18],对食物生产㊁原料生产㊁大气调节㊁气候调节㊁水源涵养㊁废物处理㊁土壤保育㊁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美学景观9类生态服务类型进行价值核算,得到研究区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计算公式如下:VES=ð9a=1ð6b=1MbˑJa,b(2)式中,a为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b为某种生态系统类型,VES为崇明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总量,Mb为第b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种生态系统的面积,Ja,b为第b种生态系统的第a类生态服务功能单价㊂生态敏感性从高程㊁水域缓冲区㊁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㊁土地利用和覆盖等因素进行评估㊂高程数据来自于全球数字高程模型(ASTERGlobalDEM),分辨率为30m下载自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https://gdex.cr.usgs.gov/gdex/)㊂本研究中使用的2020年土地覆盖数据集从中国国家地理信息中心(NGCC)获取,并转换为GIS格式进行数字化处理㊂潜在生态风险考虑长江口面临的咸水入侵和互花米草入侵最主要两大生态风险,咸水入侵风险评估借鉴JianrongZhu等[25],基于ECOM⁃si普林斯顿海洋模型改进的长江口咸水入侵风险研究㊂互花米草生长和扩张范围识别采用Landsat遥感解译法,参考林世伟的研究[26]㊂2.3㊀保护基础评价评价依据以现有生态保护红线㊁自然保护地和世界自然遗产地提名区为基准,根据‘上海市生态保护红线“‘上海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18 2035)“,此范围目前已经形成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㊁2个国家湿地公园(1处拟建)㊁1个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多个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㊂除自然保护地和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外,长江口区域内的生态红线还包括:重要湿地㊁岛屿岸线㊁大陆岸线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等㊂同时,研究范围内崇明东滩保护区部分区域已被划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方案,2024年世界遗产大会将审议新的一批世界遗产提名地,如果能在大会上审议通过,该项目就将作为盐城候鸟栖息地的扩展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㊂崇明东滩也极有可能成为上海市第一个世界遗产,这也体现了该区域的高保护价值㊂2.4㊀保护价值综合值计算和关键区识别所有评价指标层进行栅格化处理转换为30mˑ30m的栅格网格单元,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公式4)㊂权重系数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各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㊂判断矩阵根据上一层次相对于下一层次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两两比较㊂由多位专家对选取的各指标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判断,确定权重系数(表1)㊂运用栅格计算器,计算每个指标层和该图层对应权重的加权综合分,最终计算保护价值综合值S,计算公式如下(公式5)㊂根据价值高低划按等分划定为四个等级,分别是:1)高价值区,ȡ75%;2)较高价值区,75% 50%;3)中价值区,50% 25%;4)低价值区,<25%;识别高和较高价值区作为保护关键区㊂表1㊀长江口保护价值综合评价指标体系Table1㊀EvaluationindexsystemforthesuitabilityofestablishingtheYangtzeRiverEstuaryNationalPark目标层AObjectivelayerA准则层BCriterialayerB权重Weight指标层CIndexlayerC权重Weight长江口保护价值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国家代表性0.482长江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0.160Evaluationindexsystemfortheȡ1%全球种群鸟类及栖息地0.124conservationvalueintheYangtze国家保护和濒危物种栖息地0.198RiverEstuary生态重要性0.318生态系统服务价值0.078生态敏感性0.160潜在生态风险0.080保护基础0.200生态保护红线0.080自然保护地0.080世界自然遗产地提名区0.040为了对不同指标层进行比较,首先需要对个指标层适宜性值进行归一化处理㊂由于标层适宜性值均为正指标,所以标准化公式如下:P=x-xminxmax-xmin(4)59㊀2期㊀㊀㊀彭婉婷㊀等:长江口生态系统特征和保护价值评价㊀式中,P为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评价值,x为评价指标的实测值,xmax为评价指标的最大值,xmin为评价指标的最小值㊂S=ðni=1WiˑCi(5)式中,S表示保护价值综合值,Wi表示第i指标/指数的权重,Ci表示第i个指标/指数标准化后的评价值㊂3㊀保护价值评价和关键区识别结果图2㊀长江口国家代表性评价图Fig.2㊀EvaluationresultsofthenationalrepresentationintheYangtzeRiverEstuary3.1㊀国家代表性评价结果从评价结果来看(图2),长江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㊁国家保护和濒危物种栖息地㊁ȡ1%全球种群鸟类及栖息地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性,但总体趋势相近,高价值关键区聚集在滨海湿地㊁鸟类和水生生物高适宜栖息地的崇明东滩及其周边㊂长江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由滩涂㊁滩地㊁沼泽地等多种类型组成,主要分布在崇明东滩㊁九段沙㊁北支和横沙岛,总面积约474.86km2,约占总面积7.51%㊂这些区域也是长江口ȡ1%全球鸟类的高价值栖息地㊂珍稀濒危鸟类高价值栖息地主要分布在崇明东滩㊁九段沙保护区㊁北湖㊁崇明西北部,以中华鲟为代表的水生珍稀濒危物种高适宜栖息地聚集在崇明东滩东旺沙㊁团结沙以及附近的北港航道附近㊂3.2㊀生态重要性评价结果研究结果来看(图3),长江口呈现高生态服务价值㊁高敏感性和较高生态风险特征㊂总体上,生态重要高价值关键区主要分布在崇明东滩和北部区域㊁横沙岛㊁九段沙,以及青草沙水库㊁明珠湖水库和北支北部㊂首先,生态敏感性关键区主要分布在崇明岛东部和北部㊁九段沙㊁横沙岛,总面积约1167.86km2,占研究区总面69㊀国家公园(中英文)㊀㊀㊀2卷㊀积的18.46%㊂其次,生态系统服务高价值区与生态高敏感区的分布特征相似,分布在崇明东滩㊁北支㊁九段沙㊁横沙岛区域,值得注意的是青草沙水库㊁西部明珠湖水库和北支北部区域也是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高能力供应区㊂最后,咸水入侵高风险区聚集在长江口东部和北支;互花米草入侵经过长时间治理,目前仅存在九段沙和崇明东滩北部部分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5%㊂图3㊀长江口生态重要性评价图Fig.3㊀EvaluationresultsoftheEcologicalimportanceintheYangtzeRiverEstuary3.3㊀保护基础评价结果保护基础根据长江口划定从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地系统⁃遗产地提名地多层次分析(图4)㊂首先,生态保护红线是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㊁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初步统计长江口内的生态红线陆域面积为61.50km2,长江口河口及海域面积为1934.62km2(含交叉重叠)㊂其次,整合后的上海自然保护地,长江口区域主要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处,分别是崇明东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㊁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总面积697.39km2㊁410.80km2;自然公园三处,崇明西沙国家湿地公园㊁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拟新建崇明北湖国家湿地公园㊂此外,保护基础还考虑到崇明东滩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作为典型发育河口潮汐湿地和东滩候鸟栖息地的突出普遍价值㊂3.4㊀保护价值综合评价和关键区识别结果从保护价值综合评价来看(图5),整体呈现长江口东部高价值区聚集,三级分汊航道区域保护价值较低的空间特征㊂保护关键区主要聚集在崇明东滩及其区域㊁北湖㊁九段沙和横沙西部,以及青草沙水库㊁明珠湖水库附近区域,约1608.19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5.4%㊂79㊀2期㊀㊀㊀彭婉婷㊀等:长江口生态系统特征和保护价值评价㊀图4㊀长江口保护基础评价图Fig.4㊀EvaluationresultsoftheconservationimportanceintheYangtzeRiverEstuary图5㊀长江口保护价值综合评价Fig.5㊀EvaluationresultsoftheconservationvalueintheYangtzeRiverEstuary4㊀讨论与总结长江口是基于咸淡水交汇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边界与范围的确定需要更深入的研究㊂本研究在全面分析长江口生态系统保护价值基础上[1,9,15,27],从国家代表性㊁生态重要性㊁保护基础等三个层次多指标构建了长江口保护价值综合评价体系,不同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㊁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等方法评估长江口全域和海洋生态价值[8,11]㊂该评价体系有效识别了长江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㊁鸟类及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以及高生态服务区㊁生态风险㊁生态敏感区㊂生态敏感区分布呈现聚集状,主要分布在崇明岛东部和北部㊁九段沙㊁横沙岛㊂这些生态敏感地带主要由滩涂湿地构成,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㊁海三棱藨草(Scirpusmariqueter)以及藨草(Scirpustriqueter)是三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植物㊂然而,这些区域的植物生物多样性相对匮乏,群落结构也显得较为单一㊂任何关键物种的数量变动,都将对河口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与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15]㊂本研究发现长江口整体保护价值高,关键区保护区聚集在长江口自然湿地㊁自然保护地,以及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而低价值区多分布在三级分叉航道㊂上海市政府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在长江口划定了一定范围的生态红线区,实施严格保护,但这些红89㊀国家公园(中英文)㊀㊀㊀2卷㊀线区只是针对上海市域内一些自然湿地区域,对浙江㊁江苏省域内的关键区缺少统筹,同时上海市域内的各类保护地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统筹管理也存在一定难度㊂目前长江口生态系统保护面临的困境除了多头管理体制原因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现实问题是经济发展,呈现五大矛盾:航道与鱼道渔场的矛盾㊁鸟类栖息地与风力发展的矛盾㊁港口码头建设与滩涂湿地保护的矛盾㊁快速多样的物种入侵与生境保护的矛盾㊁区域水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㊂这些矛盾解决的根本在于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应性管理机制,科学协调保护与发展矛盾,这个体制就是国家公园体制[27],通过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和适应性管理机制建设,实现长江口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分区管控,有序发展㊂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推进长江口国家公园的规划建设工作,通过分期建设逐步推进,科学划定保护范围并配套适应性管理策略,平衡保护与发展,实现长江口生态完整性保护,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促进长江大保护㊁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实现㊂致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苏杨研究员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庄平研究员提供资料和指导意见;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㊁自然资源部东海发展研究院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总体课程教学组意见,以及本组彭佩琳㊁吕安宜㊁邓瑀成㊁洪军的帮助,特此致谢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陈家宽.长江河口滩涂湿地: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报告.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22.[2]㊀CaiWB,PengWT.ExploringspatiotemporalvariationofcarbonstoragedrivenbylandusepolicyintheYangtzeRiverDeltaregion.Land,2021,10(11):1120.[3]㊀高宇,章龙珍,张婷婷,刘鉴毅,宋超,庄平.长江口湿地保护与管理现状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湿地科学,2017,15(2):302⁃308.[4]㊀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2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2.[5]㊀PengWT,WangDD,CaiYL.AssessingecologicalvulnerabilityunderclimatechangeandanthropogenicinfluenceintheYangtzeRiverestuarineisland⁃chongmingisland,China.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lResearchandPublicHealth,2021,18(21):11642.[6]㊀WuSD,ChenRS,MeadowsME.Evolutionofanestuarineislandintheanthropocene:complexdynamicsofChongmingIsland,Shanghai,P.R.China.Sustainability,2019,11(24):6921.[7]㊀陈耀辉,刘守海,何彦龙,秦玉涛,季晓,张昊飞,徐韧.近30年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研究.海洋学报,2020,42(4):55⁃65.[8]㊀陈美田.上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9]㊀庄平,李大鹏,张涛.鲟鱼环境生物学 生长发育及其环境调控.北京: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7.[10]㊀CuiYL,TangYN,YangS,WuW,FengXS,MaQ,NiuDL,MaJ,MaZJ.ChangesinwinteringHoodedCranesandtheirhabitatsatChongmingDongtanoverthepast20years.AvianResearch,2023,14:100083.[11]㊀杨红,刘广平.长江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海洋环境科学,2008,27(6):624⁃628.[12]㊀王殿常,吴兴华,丁玲,张蒙生,谢涵,张琴,李松.基于Ecopath模型的长江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2,12(2):417⁃425.[13]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湿地保护管理手册.湿地保护管理手册,2013.[14]㊀OuyangZT,GaoY,XieX,GuoHQ,ZhangTT,ZhaoB.SpectraldiscriminationoftheinvasiveplantSpartinaalternifloraatmultiplephenologicalstagesinasaltmarshwetland.PLoSOne,2013,8(6):e67315.[15]㊀高宇,黄晓荣,张婷婷,王妤,杨刚,庄平.中国滨海河口海湾湿地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以长江口为例.湿地科学与管理,2016,12(4):59⁃63.[16]㊀蔡友铭,周云轩.上海湿地.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7]㊀吴承照,余和芯,寇梦茜.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研究实践新进展 2021 2022第六届生态文明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园林,2022,39(12):4⁃10.99㊀2期㊀㊀㊀彭婉婷㊀等:长江口生态系统特征和保护价值评价㊀。
谈长江口滩涂湿地:金镠的发言
谈长江口滩涂湿地:金镠的发言谈长江口滩涂湿地:金镠的发言上海市生态学学会, 金镠先生:参加这样一个会是很冒昧的,因为实在是没有这方面的业务的素养和经验的积累,但是参加这个会很高兴,因为我们在做长江口的工程,那么如何来面对长江口这样一个发展生态环境的问题。
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
有这样一个机会跟我们生态界、生态学会很多专家来汇报我的想法,我也一定会有很多的长进。
利用这个机会我先说说我们工程的情况。
应该讲长江口有史以来,作为人工的干预来进行规模化的开发改造,大概我们这个工程是第一个。
过去对长江口的改造很多,开发也很多,比如说解放以后的许多沙洲的连片作为沿岸许多的工矿企业、市政交通这些开发利用,几十年来造就了上海这样一个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推动了上海城市的发展。
几十年当中累计下来对长江口的这种开发是非常大规模,也是非常深刻的。
但是作为一项工程大规模来整治这样一条河口,我们自然工程是第一项,但绝对不是最后一项,后面还有很多大的工程要跟上,看的见的工程有很多了。
拿我们这个工程来讲我们是在长江口里面的一条主叉,就是北潮里面来做整治工程的,即有整治建筑物,大概在这样一个北潮里面花了八年的时间做了140公里长的堤坝。
把北潮的南北边界基本上固定下来,里面做了包括南北堤坝,包括中间很多的钉坝规范水流状态,在这样一个140公里的整治建筑物的基础上在北潮里面开挖一条深水河道,到目前为止在八年当中第一个四年,我们挖了三千多万方的土,真正挖土的时间是九个月,其他的时间都做工程,就是说一个月大概要四百多万方这样一个挖泥的强度。
在后四年第二期工程当中,具体讲就是我们去年到今年的年初在15个月的时间里面,挖了六千三百多万方的土。
那么在这个期间还要维护航道,就是从2000年开始,2001年、2002年、到2003年这四年期间每年维护这个航道,每年的挖堤量是两千万方,所以我们这八年当中我们在北潮里面挖了多少方的泥呢,在一亿八千万方左右。
洪湖湿地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
洪湖湿地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摘要:洪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最具代表性的湖泊之一,本文通过对洪湖水生态环境现状论述与剖析,针对洪湖水生态恶化日趋严重的问题,初步提出了保护和修复洪湖水生态环境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洪湖湿地;水生态环境;现状;对策洪湖是湖北省最大,全国第七大天然淡水湖泊,水域面积53.3万亩,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我国主要的越冬水禽栖息地。
洪湖是长江重要的分蓄洪区,连接了来自荆门、潜江、荆州等上游及洪湖周边地区共1.0375万平方公里的汇水,是大武汉重要的防洪安全屏障,同时也是重要的水源区,其周边涉及洪湖、监利两县市共13个乡镇以湖为生的渔民近2万人。
洪湖又是重要的水产种养基地,水产品产量每年达10万吨,产值过亿元,在全国湖泊中居第二位。
作为革命老区,洪湖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其秀丽的湖区风光和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使洪湖成为丰富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除此之外,洪湖湿地在航运交通、净化环境、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发挥着主要作用。
但由于人口急剧增加,社会的快速发展,沿湖地区群众对湖泊无节制的开垦和侵占,洪湖湿地水生态被破坏,水质污染、物种减少、调蓄功能下降,候鸟迁飞,洪湖水生态恶化日趋严重,保护和修复洪湖水生态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1 洪湖水生态环境现状由于水生态保护工作起步较晚,措施不到位,当前洪湖水生态遭到较严重的破坏,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湖泊面积萎缩,调蓄能力下降上世纪50年代,洪湖面积114万亩。
六十年代中后期,受“以粮为纲”“与水分地,向湖要粮”观念错误引导,沿湖地区广泛开展“插到湖心、收到湖底”围湖造田大运动,不到20年,洪湖面积速减近一半以上,目前只有53.3万亩,有效调蓄容积为6-12亿立方米,调蓄能力较50年前减少一半以上,完全不能满足四湖流域防洪抗旱调蓄需要。
因此每逢大雨或干旱就出现一次大灾,80型、91型、96型、2010型大灾就是明显例证,特别是2011年春旱乃70年一遇,实属罕见。
关于长江大保护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
关于长江大保护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2020年是长江大保护行动的开局之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行动计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
在此背景下,为了解长江大保护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问卷调查结果1.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居住在长江流域省份的居民,共有5000份有效问卷。
2.调查内容问卷内容主要涵盖长江保护法律政策宣传、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等方面。
3.调查结果(1)长江保护法律政策宣传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5%的受访者表示知道长江保护相关法律政策,其中了解较多的是“长江保护条例”和“禁渔保卫战”,而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行动计划”知晓度较低,仅有25%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
(2)水污染治理调查结果显示,针对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受访者大多数认为应该采取措施加强排放标准落实、加强行业监管等措施,个别受访者提出要加大对水污染的处罚力度。
同时,有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看到了水质改善的影响,但是也有约15%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感受到明显的改善。
(3)水生态保护针对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禁捕禁渔”、“湿地保护”、“垃圾治理”等措施最为支持。
但也有约13%的受访者表示在当地发现了乱占乱造、破坏生态的情况。
(4)水资源管理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长江流域水资源的管理,有超过80%的受访者希望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水权交易市场等。
但是,也有一定比例的受访者认为在他们所在的地区还存在“水荒”现象,希望加大补水力度。
(5)生态修复针对长江流域生态修复,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90%的受访者支持采用植树造林等生态修复方式。
但是也有约11%的受访者认为,不少地方在进行生态修复时,存在工程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崇明岛东滩湿地生态分析
崇明岛东滩湿地生态分析崇明东滩位于上海市崇明岛的最东端,南北濒临长江的入海口,向东缓缓伸向浩瀚的东海,并与南北大陆遥遥相对。
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南起奚家港,北至北八滧港。
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面积为326平方公里,属长江口典型的河口湿地。
其中,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为241.55平方公里,包括1998~2001年大堤以外的潮间带滩涂和水域;堤内以鱼蟹塘和水稻田为主的人工湿地面积约为为85平方公里,也是迁徙水鸟的重要栖息地。
我们将对湿地的定义与类型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崇明东滩湿地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对崇明东滩湿地的重要意义,崇明岛的生态建设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湿地的定义与类型;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湿地生态系统是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
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湿地类型有以下五种:1.沼泽湿地沼泽湿地包括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是最主要的湿地类型。
我国沼泽湿地面积 1370.03 万 hm²,占天然湿地面积的 37.85%。
沼泽的特点是地表经常或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具有特殊的植被和成土过程,有的沼泽有泥炭积累,有的没有泥炭。
沼泽湿地有藓类沼泽,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沼泽化草甸,内陆盐沼六个类型。
2.湖泊湿地湖泊岸边或浅湖发生沼泽化过程而形成的湿地。
具有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价值和调节气候、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等经济价值。
中国的湖泊分布广且不均匀。
按着湖群地理分布和形成特点,将全国划分5个主要湖区:青藏高原湖群、东部平原湖群、蒙新高原湖群、东北平原及山地湖群和云贵高原湖群。
长江中下游及青藏高原是湖泊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长江流域湿地现状及其保护
长江流域湿地现状及其保护薛蕾,徐承红(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 611130)长江江苏镇江段的焦西滩湿地/CFP近日,由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共同主办的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上,与会的湿地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表示,长江湿地的生态环境令人堪忧,长江中游地区占70%的湿地已经消失。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过去的十多年间,长江流域湿地整体面临着面积较少、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峻问题,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全流域的整体保护刻不容缓。
长江流域湿地现状堪忧长江经济带覆盖我国11个省(市、区),其人口及GDP总值占到了全国的40%左右,是我国经济实力及综合实力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
同时,长江经济带亦是我国河流、湖泊、沼泽等湿地资源类型极为集中的区域,长江湿地资源极为丰富。
当前,长江湿地面积接近2500万公顷,占到全国湿地总面积的20%左右,其中自然湿地接近900万公顷,被列入国际湿地重点保护名录的有17处,国家级与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达到了168处。
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有多样化的生态环境,整个流域分布了江豚、中华鲟、朱鹮、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植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WWF在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素平等交换体制机制研究”(14ZDA033)作者简介:薛蕾(1992~),男,山西晋中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徐承红(1966~),女,四川眉山人,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全球重点保护的35个优先生态区之一。
可以说,湿地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生态基础,也是维持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保障。
但是,当前整个流域内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极为迅速,加之长期无序的开发,导致了长江流域湿地面积在不断萎缩,生态功能日益退化、生物多样化日渐消失、污染严重等问题凸显。
在近日召开的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上,多位专家对长江湿地保护现状表示了忧虑。
长江河口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一
场所
鸟 类 国 家 级 自然 保 护 区 和 上 海 九 段 沙 湿 地 国 家 级 自然 保 护 区 ; 以 及 个省 ( 市 ) 级 保 护 区
,
新 生 湿 地 生 态 系统
由 于 长 江 独特 的 水 文 特 征和 海
即上 海市长
图 片说 明
1 2
水 顶 托 的共 同 作 用
不 少面积 大
、
、
的滩涂 资源
有
一
滩 涂 的发 育
,
、
用 滩涂 湿 地
发挥 其 生 态
、
态系 统
发育 早 期 的河 n 沙 洲 地 貌
、
定 的规 律
“
定 期适 度 圈 围 反 而
。
经 济价 值
,
实 现 多重 价 值 的 叠 加
①
及 其 发育 过 程
重 要 经 济 水产 动 物
有利于 湿 地 资源 保护
,
在 实践 中
, ”
,
才 是 真 正 解 决 湿 地 保 护 与 利 用 问题 的 可 行 路径
。
种 质资源 总面积
、
珍 稀 濒危 的水 生 生 物种
,
应 该 贯 彻 动态保护 动 态利 用 既
要保护
,
群 以 及 水 生 动物 产 卵和 育 肥 生 境
423 2
.
,
也 要 为 发 展 留足 空 间
的
马涛 博士
系讲 师
燃
鳗
、
胭脂鱼
、
松 江 鲈鱼 )
,
占我 国 国
。
长 江 河 口 湿 地 的 自然保 护 区
在长江 河
口 湿 地分布有 2
长江大保护视野下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历史机遇
长江大保护视野下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历史机遇作者:陈凤学来源:《中国周刊》2017年第01期长江流域横跨祖国东中西部,流域范围覆盖十多个省区市,区内水资源充足,森林、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丰富,以不到全国五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养育了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国接近一半的经济总量。
长江流域拥有我国最为丰富和独特的生态系统、众多的野生动物、植物物种,以及美不胜收的景观,特别是该流域类型多样的森林、湿地,不仅维护了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和长江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更是对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重大战略,该经济带包括9省2市,其国土面积达205万平方公里,区域湿地面积1154万公顷。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长江经济带湿地在我国乃至全球生态保护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广泛分布的湖泊群和密集分布的河流,在降解污染、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维系着流域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促进了区域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目前,长江经济带有国际重要湿地18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7处,国家湿地公园291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
2016年极端气候下的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再一次警醒我们,长期以来对湖泊等湿地的肆意围垦占用,阻断河湖联系,严重削弱了湿地防洪减灾的应有功能。
对湿地的填埋、污染、过牧等在一些区域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长江流域水资源虽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衡,这一现象在上游地区更为突出,湿地的丧失、功能退化,使河流径流不稳定,蓄水、净水功能下降,顺应自然规律的天然水资源分配模式被打破。
此外,湿地动物、植物和水资源过度利用威胁仍存在,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问题尤为突出。
这些问题,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湿地资源刚性需求增加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一些地方长期以来对湿地重开发、轻保护,重索取、轻投入,使得湿地资源不堪重负,已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自身承载力。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对策研究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对策研究摘要: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过渡性质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径流、净化水质、调节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独特功能,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此外,湿地拥有很强的碳汇功能,是高效的“吸碳器”和“储碳库”,是气候变化的“缓冲器。
基于此,以下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对策;研究引言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小微湿地保护列为主要工作,大力推进小微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积极开展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规范的起草工作,相关学者也陆续展开了针对小微湿地建设的研究工作,小微湿地保护修复、利用和监管日益受到重视。
1湿地生态修复原则湿地水生态修复是指采用适当的生物生态工程技术措施对受损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实施恢复或重建,使其逐渐恢复原有的水生态结构和功能,达到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目的。
虽然目前小微湿地的建设及水生态修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针对小微湿地的水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仍较少。
根据《湿地生态学》中的生态修复基本原则,并结合目前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小微湿地建设指南》中小微湿地建设的基本原则,可以总结出小微湿地的水生态修复应遵循整体性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2存在的问题分析2.1自然生境条件破坏由于多年来人工采砂活动的影响,河道原始地貌遭受破坏,现状河滩内分布有大小不一的采砂深坑,规模较大且分布较集中的采砂坑位于沙岗头河段。
过度采砂造成河道主槽下切,滩地后退,河床裸露,河岸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部分湿地生境条件破坏,尤其是枯水期滩地裸露,植被稀疏,生物栖息地减少,威胁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维护。
2.2湖湿地周边规划不科学近年来,虽然湖管理部门陆续搬迁了湖区周边的几百家企业、作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业企业对湿地的影响。
同时拆除了60多万m2有碍观瞻的建筑物,封堵了所有的入湖排污口,对保护湿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长江湿地保护研究报告
长江湿地保护研究报告长江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湿地,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湿地之一。
它承载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对保护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和保护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江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利用过度的问题。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长江湿地,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首先,长江湿地的生态保护需要加强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可以对长江湿地的水质、植被覆盖、鸟类迁徙等生态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湿地生态功能的评价,包括湿地的水文、地理和生态景观等。
其次,长江湿地的保护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目前,长江湿地的保护主要依靠一些散乱的法规,缺乏统一的法律保护体系。
因此,应该制定一部专门保护长江湿地的法律,明确湿地的边界和保护标准,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湿地的合法使用和可持续发展。
再次,长江湿地的保护需要加强公众参与和教育宣传。
通过开展湿地保护的宣传活动和教育课程,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
同时,还应该加强与相关部门、学术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长江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最后,长江湿地的保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湿地之一,长江湿地的保护工作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分享湿地保护的经验和技术,共同制定长江湿地的保护策略和行动计划。
综上所述,长江湿地的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只有加强科学研究,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加强公众参与和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长江湿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湿地修复研究
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湿地修复研究长江是中国母亲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流域面积达到一百万平方公里以上。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剧,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近年来,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与湿地修复研究。
这些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也在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一、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现状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
作为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不仅承载着亿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扩张,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长江流域的水体污染已经到达了惊人的程度,其中数百个河段货物化学需氧量超标,部分河段硫化物、氨氮、总磷、总氮严重超标。
同时,长江流域的大面积水土流失、湿地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显著下降都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二、进行湿地修复的必要性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生存需求。
在长江流域,湿地的修复和保护是完善水环境、改善生态情况、提高长江流域生态稳定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相关部门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湿地修复实验和调查研究。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恢复湿地原住动植物类群,以及建立和维护生态系统。
三、湿地修复的研究现状和前景湿地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完成许多储存、生物多样性、水分、生产力和其他相关因素的科学分析。
在长江流域,湿地修复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湿地水文、土壤和微生物生态学、水质保证和长期维护等等。
经验表明,湿地修复需要根据场站条件、机遇和应用目的确定修复方式和技术,因地制宜的维护系统是必要的。
四、结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湿地的修复都是当前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和投资,也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参与。
湿地修复的成功,将使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更加迅速、可信,并且将为其他流域和全球湿地的修复提供宝贵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卷 第 23期 0 0 8 年 1 2月
文章编号 : 1001 - 4179 ( 2008) 23 - 0043 - 03
人Y an民gtz e 长R iv江e r
V D
ol. ec.
3 ,
9
,
No. 23 20 08
长江口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操 文 颖 李 红 清 李 迎 喜
20″~31°14′00″,在横沙 岛与 川沙 、南汇 边滩 之间 。九 段沙 是一 个河口区域典型 的沙洲湿地 。九段沙 系长江 水域心滩 ,地 处长 江口通海水道南槽和北槽 之间 。九 段沙 是目 前上海唯一的无人 居住区 ,其面积处于不断的增长之中 (每年 以 400多米的速度向 外扩展 ) 。目前九段沙 基本 保持 原始 自然 状态 ,它 的原 生态 湿 地自然生态系统 是研 究河 口沙 洲演 变和 植被 演替 的天 然实 验 室 ,是国内外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域 。
5954. 70 58086. 13 2501. 85 71896. 77 41188. 24
长兴岛周缘
主体为长兴岛北部、西部滩涂
15483. 91
横沙岛周缘 九段沙 3
主体为位于横沙岛以东滩涂 位于横沙岛与川沙南汇边滩间 ,
50549. 87 40610. 88
距浦东机场 14 km
长江口北支湿地 3 从海门的沙阴至启东的启兴沙 ,其间有永隆沙、 52751
hm2
湿地类型
名称
分布范围
面积
近海及海岸湿地 潮间淤泥海滩 金山区边滩
西始于金丝娘桥 ,东至南汇的汇角
5703. 15
奉贤县边滩
5954. 70
南汇县边滩
1837. 12
宝山边滩
吴淞口北至浏河口
5654. 07
河口水域
浦东新区边滩 南汇边滩 3 岩性海岸 大小金山三岛 3 崇明东滩 3 崇明岛周缘
吴淞口至浦东机场 浦东机场至汇角 位于金山边滩南东海域,距金山咀 6. 6 km 北八 起向东、南至奚家港 除东滩外 ,崇明岛北缘、西缘、南缘滩涂
图 1 长江口湿地分布位置示意
江豚 、中华鲟 、白鲟等 ;其它 经济 鱼类 、中华绒螯蟹 、河鳗 、贝类 等 水产资源等 。
表 2 长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保护区名称
崇明东滩鸟类 九段沙湿地 长江口 (北支 )
湿地
保护
保护面积 / 建立时间 /
行政区域 级别
km2 (年 - 月)
省级 上海崇明县 326 1998~11
(2) 九段沙湿地自然 保护 区 。九段 沙湿 地自然保护区建立 的主宰 ,是生 物进行物质循 环和能 量流转 的地区 。潮 上滩和 高 于 2000年 6月 ,位 于东 经 121°53′06″~122°04′33″,北 纬 31°06′ 潮滩的缺失 ,势必 影响 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导致湿地的其它 功
省级 上海市九段沙 528 2000~06
省级 江苏启东市 347 2002~10
保护对象
鸟类及其栖息地 鸟类和河口沙洲地貌 典型河口湿地生态系统、 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
该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 ,长江口 北 支湿地区域内 ,有维管束植物 240多种 (含栽培植 物约 129种 ) , 浮游植物约 23种 ;鱼类 132种 ,浮游 生物 64种 ,潮间 带生物 25 种 ,底栖 生物 27种 ,泳游 生物 21种 ;鸟 类 165种 ,其 中 ,国家 Ⅰ 级保护鸟类 4种 , Ⅱ级 保护 鸟类 18种 ,属《中日保护候及其栖息 环境的协定 》的 鸟类 有 106种 ;其它 国家 Ⅰ级保 护动物 1种 , Ⅱ 级保护动物 4种 ;国家 重点 保护 鸟类如丹顶鹤 、白鹤 、白头鹤 、灰 鹤 、白鹳 、天鹅等 。
(3) 长江口 (北 支 ) 湿地自 然保 护区 。江 苏省 人民 政府 于 2002年批准建立启东长江口 (北支 )湿 地省级自然保护 区 ,位 于
东经 121°22′05″~121°37′40″,北 纬 31°41′40″~31°50′00″,保 护 区总面积为 477. 34 km2 ,后由于上海市与江苏省行政区界调整 ,
右 。迁徙鸟类主要是 鸻鹬类 、雁鸭类 、鹤 类群和 鸥类群 ,其 中属 者的湿地植物 ,导 致该 生境下的水禽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以 及
于中日 、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 环境协定 》所列保 护鸟类 分别 有 72种 和 37种 ,其物种 在丰富度 上是上 海地区 同类 型生 境中 最高的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鱼类的栖息地 、觅 食地 和繁殖场所的减小或丧失 ,导致生物的 种 群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潮上滩和高潮滩是生物多样性最 集 中 、资源量最 丰富 的滩 涂地段 ,其中特别是高潮滩是构成食物 链
兴隆沙、临隆沙、带鱼沙、兴隆东沙、东黄瓜沙、
启兴沙、沿岸江滩等 ,以及北支内低潮位 6 m水
域的广阔地区。 合计
358172. 39
注 : 3 为重要湿地
长江口湿地还可分为沿江沿海湿地和河口沙 洲岛 屿湿地两 大类 。
(1) 沿 江 沿 海 湿 地 。长 江 口 沿 江 沿 海 湿 地 总 面 积 85 691. 72 hm2 ,占长江口自然湿地总面积的 24. 26%, 主要分 布 于长江口南岸 (西起 白茆口 东至 芦潮港 ) 、杭州 湾北 部 (南起 金 丝娘桥北至芦潮港 ) 沿江 沿海地区 。在长江口 沿江沿 海湿地 中 以沿江湿地为主 ,约 占沿江 沿海 湿地总 面积 的 81. 3% ,沿江 湿 地又以南汇边滩湿地为主 ,约占沿江湿地的 80%以上 。
崇明东滩湿 地是 一块典型 淤涨型动 态滩涂 ,目 前每年 平均 向东海延伸 150~230 m ,滩 涂的高 程也 逐步升 高 ,崇明 东滩 滩 涂平坦辽阔 ,有大 片淡 水到 微咸 水的 沼泽 地 、潮沟 和潮 间带 滩 涂 ,由于气候 温和 ,饵料丰富 ,加之 海堤内有许 多大小不等 的农 田 、鱼塘 、蟹塘和芦 苇塘 ,是迁徙于 南北半球之 间候鸟的重 要歇 息地和补充营养 的中转站 、繁殖 地和越 冬地 。湿地 资源和 生物 资源十分丰富 。东滩 鸟类自然 保护区 内有高 等植 物 200余种 ; 除鸟类外的陆生 脊椎动物 10多种 ;陆 生无脊 椎动 物 200余种 ; 水生动物 100多种 ;已记录到的 鸟类 有 312种 ,其中湿地鸟 类为 108种 ,占中国湿地鸟 类已 知物 种 300种的 36%。崇 明东 滩鸟 类自然保护区被 列入国家保 护动物 的珍稀 鸟类有 11种 。崇明
1. 2 重要湿地
长江口地区涉及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有崇 明东 滩鸟类自 然保护区 、九 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长 江口 (北支 )湿 地自然 保 护区 (见表 2) 。 (1)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 。 1998年由上海 市政府批准建立崇明东滩 鸟类自 然保护 区 ,崇 明东滩 鸟类自 然 保护区是典型的生物群落处于不断演替过程中的 海滨 湿地生态 系统 ,该 自然 保护区 位于 崇明 岛 东端 ,是上 海 市境 内发 育最 完 善 、规模 最大 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 ,崇明 东滩范 围 : 东经 121° 25′~122°05′,北纬 31°25′~ 31°38′,南 起奚家 港 ,北 至八 港 , 西以 1968年建成的围堤为界限 ,东至吴淞标高 0 m线以上的 滩 涂以 远 3 000 m水线 为界 ,仿半圆 形 航道线 内 属于 崇明 岛的 水
(2) 河口沙 洲 岛屿 湿地 。长 江口 沙洲 岛屿 湿地 总面 积 为 267 463. 67 hm2 ,占长 江口 自然湿 地总 面积 的 75. 74% , 主要 为 分布于长江口的一些离岛 沙洲 ,有露 出水面成 陆并被 人类开 发 利用的沙 岛 ,如 崇明岛 、长兴岛和 横沙岛 ;还有露出 水面成陆 并 未被人类开发利用的沙岛 ,如九段沙和青草沙等 ;另有未露出 水 面的阴沙如扁担沙 、中央 沙 、铜 沙等 。崇明 岛 、长 兴岛和 横沙 岛 大部分已被开发成村镇和 农场 , 仅在 沙岛海堤 外缘有 一些天 然 湿地 ,这 部分 湿地和其它沙洲湿地构成长江口沙洲岛屿湿地 。
(长江水利委员 会 长江 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51)
摘要 :湿地是地 球上 有着 多种功能的 、富有生物多样性的 生态系统 ,是人 类最重要的 生存环境 之一 。长江 口是 中国第 1大河流入海口 ,滩涂辽阔 ,食源丰富 ,拥 有丰 富的湿地资 源 ,是长 江流域生物 多样性 最丰富 、生产 力最 高和最具生态价值的自然景观类型之一 。长江口不仅是 多种生物周 年性溯河和 降河洄游 的必经通 道 ,也 是亚 太候鸟迁徙的主要驿站 。近几年出现了将大量滩涂湿地 转为城市建 设用地的现 象 ,不 利于长江 口湿地生 态系 统的保护 ,如何 有序 开发 长江口滩涂资源 ,合理保护长江 口湿地 ,对于维持长 江口地区 生态环境 和经济的 协调 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通过对长江口水环境 、水生态 、湿地生 态环境的 演变进行分 析 ,从 维护长 江口湿地 生态 平衡 、保护湿地 功能 和湿 地生物多样性 、实现湿地资源的 永续利用的 角度出发 ,提出长 江口湿地 生态环境 保护 的建议 。 关 键 词 :湿 地 ; 生态系统 ; 环境 保护 ; 长江口 中图分类号 : X171. 1 文 献标 识码 : A
1. 3 主要问题
长江口区域经 济发 达 ,人口 密度 大 ,人 类改 造自 然的 历 史 长 、强度大 ,以往的城 市发展 、经济建设 一定程度上 忽略了对 湿 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长 江口湿地生态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区 域 生物多样性指数呈降低趋势 ,生态系统质量呈衰退趋势 ,究其 原 因 ,既有长江 口区 域经 济建设导致的环境污染 ,也有对滩地等 自 然资源不合理开发等因素 ,目 前长江 口湿地生 态环境 保护中 存 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
收稿日期 : 20 08 - 0 9 - 01 作者简介 :操文颖 ,男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