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严嵩
明朝奸臣严嵩的简介
![明朝奸臣严嵩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cb6b03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7.png)
明朝奸臣严嵩的简介严嵩是明朝臭名昭著的奸臣,在嘉靖年间专权长达二十年,那么你了解明朝奸臣严嵩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提明朝奸臣严嵩的简介,希望能帮助到你。
明朝奸臣严嵩的简介严嵩是明代的六大奸臣之一,在嘉靖年间专权长达二十年。
严嵩一生通过讨好高官、皇帝来获取官位,通过铲除异己来增加权势,通过结党贪污来丰富钱财,最后因为道士的一句话而被削官抄家,落了个无处安葬抛尸荒野的下场。
一开始,严嵩只是一个翰林院的小官,而且一当当了十来年。
之后,严嵩通过巴结讨好同乡的顶头上司夏言,在他的举荐下才平步青云,之后还被调入了京城任职,见了皇帝做了高官,甚至进入了内阁。
不过等到严嵩官居高位,他就开始忘恩负义,各种诬陷谋害夏言,怂恿世宗将他罢官,最后踩着他的尸体更上一层,当上了内阁首辅。
除了巴结夏言,严嵩更会讨好的其实是皇帝。
世宗沉迷道教,喜好炼丹等长生不老之术,于是严嵩就投其所好,不遗余力地为皇帝建造斋醮修炼用的宫殿,花费大量精力来撰写皇帝喜欢的青词,因此他也被称为“青词宰相”。
就是因为他懂得朕心善于讨好,所以才能在敏感善猜忌的嘉靖皇帝身边保持恩宠如此之久。
严嵩自己权倾朝野,他的儿子和党羽也是为虎作伥,横行霸道。
他们不断结党营私,通过贪污、卖官等各种方式敛财,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曾经夸下海口说,朝廷还没他有钱。
最后,把持朝政二十年的严嵩却突然失去圣宠,又是罢官又抄家,而原因只是一个道士给皇帝做的一次扶乩,说的一句话而已。
明朝奸臣严嵩的青词严嵩除了是一代权臣外,也是在文学方面也颇有造诣。
他一生著述繁多,文集、诗选、稿件、奏章等加起来有几十种,共计200多万字,其中诗词作品就有1300多首。
而他的诗歌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青词,他更是被称为“青词宰相”。
青词,是道士们举行斋醮仪式时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因为要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而得名,所以又称作绿章。
后来文人写青词的多了,青词也就慢慢成了一种文体,不再是只是道士的专利。
青词的主要特点就是形式工仗、辞藻华丽,所以一般以四字、六字相间的骈文。
大明奸臣严嵩
![大明奸臣严嵩](https://img.taocdn.com/s3/m/0d67e81bff00bed5b9f31db8.png)
严嵩严嵩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旋病休归里,读书8载,诗文峻洁,声名始著。
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还朝复官。
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奉命祭告显陵,归而极言祥瑞,明世宗喜。
几年内先后迁其为吏部右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任吏部尚书。
嘉靖十五年 (1536),以贺万寿节至京师。
时值廷议重修宋史,遂留京以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衔主持其事。
他善伺帝意,以醮祀青词,取得宠信,加为太子太保。
二十一年(1542),拜武英殿大学士。
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
后解部事,专直西苑;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专擅国政近20年。
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行贿者络绎不绝。
戕害他人以成已私,并大力排除异已。
他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1]严嵩,字惟中,号介溪,明朝江西分宜人。
他粗眉毛,大声音,脚长体高,又削瘦,像只两脚规。
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出生在分宜介溪一个寒士之家,他父亲严准是个穷秀才,在乡里课蒙童。
严嵩幼时聪慧,加上他父亲对他的学业格外关心,八岁时就书史成诵,能为文,属对有奇语.据《严氏族谱》,嵩读私塾时,曾与其老师及叔父对联语有曰:“手抱屋柱团团转,脚踏云梯步步高”;“一湾秀水足陶情,流珠溅玉四顾好山皆入望,削碧攒青;”[2]夏言严嵩如当时不少同年儿童一般,都有一些小智慧,其父是位久考未成,而又醉心于权力的人,自然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于是便悉心的栽培、教导。
后来,严嵩完成父亲的心愿,在他25岁之年中了进士,先后被选为庶吉士以及被授为编修官职,直在他雄心壮志的时候,严嵩得了一场大病,迫使他退官回籍。
在严嵩的退官的10年,正是宦官刘瑾权倾天下之时。
及后刘瑾与其党羽被灭后,严嵩北上顺天,正式复官。
在复官的十多年之中,严嵩先后工作于北京与南京的翰林院,深深明白到权力的重要。
明朝严嵩简介
![明朝严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1b091b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8.png)
明朝严嵩简介
严嵩(1327年—1402年),字子厚,号溪洛,浙江杭州人,明朝开
国功臣。
早年为南宋臣子,孝顺老母,有“孝子严嵩”之称;明朝建立后,历任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刑部侍郎、大司农、太子太保等职。
严嵩是明朝初年名臣,一生履行职责严谨,廉洁奉公,振奋士气,促
进朝廷政治稳定。
他主持推行了许多改革,出台了一系列刑法、治国方略
和经济政策,对明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尤其是他主持
实行“市易法”,减轻了百姓负担,促进了明朝的商业繁荣和经济发展。
严嵩的妻子曹氏也是有名的贤淑女性,诗词、文学、绘画一窍不通,
但非常勤劳、朴实、孝敬。
在严嵩官场得意时,她始终保持低调,践行孝道,关注世界,协助丈夫建功立业。
历史趣谈严嵩是怎么死的 明代权臣严嵩到底贪污了多少钱
![历史趣谈严嵩是怎么死的 明代权臣严嵩到底贪污了多少钱](https://img.taocdn.com/s3/m/87725334647d27284a735110.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严嵩是怎么死的明代权臣严嵩到底贪污了多少钱导语:严嵩是怎么死的?严嵩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
严嵩的仕途生涯都决定在皇帝一个人的手里,严嵩入阁二十一年,任首辅十五年,在任严嵩是怎么死的?严嵩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
严嵩的仕途生涯都决定在皇帝一个人的手里,严嵩入阁二十一年,任首辅十五年,在任相期间,蛊惑世宗,贪污受贿,却深受世宗信赖。
严氏父子奸险误国,而世宗却无动于衷,在世宗的纵容下,严嵩到底贪污了多少钱?如此这样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奸臣严嵩是怎么垮台的呢?又是怎么死的呢?嘉靖四十年,严嵩已经八十多岁了,老朽昏聩,他为世宗进献的青词已不能使世宗称心如意,渐渐地便对严嵩心生不满。
后来世宗又听说严嵩儿子严世蕃贪虐淫纵,对其父子更加厌恶。
另一大臣徐阶感觉到了世宗对严嵩的态度,便买通了深受世宗信任的道士蛊惑皇帝。
道士在扶乩时,显现出“分宜父子,奸险弄权”的字样,“留待皇帝正法。
”这一年,皇帝的万寿宫发生火灾,向大臣征求意见,严嵩建议皇帝搬到英宗被幽锢的南宫去,世宗十分生气。
而徐阶迎合圣意,主张重建万寿宫,徐阶在世宗心中的地位取代了严嵩。
严嵩失宠后,御史邹应龙上疏弹劾严嵩。
嘉靖四十一年,世宗在徐阶的鼓动下,罢除严嵩官职,勒令回乡,严世蕃谪戍雷州卫。
严世蕃在谪戍雷州中途跑回江西老家,嘉靖四十三年,严世蕃又被御史弹劾。
世宗大怒,将严世蕃逮捕下狱,第二年被斩,严嵩被削籍为民,家产尽抄。
无家可归的严嵩只好住在祖坟旁的茅屋中。
嘉靖四十五年四月,严嵩在孤独和贫病交加中去世。
临死前,严嵩艰难地写下“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掷笔而死。
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严嵩
![明朝严嵩](https://img.taocdn.com/s3/m/ab7e1082dd88d0d233d46aae.png)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
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63岁拜相入阁。
严嵩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实为他人代笔)。
[1]
《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透过戏曲和文艺作品、历史典籍,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
严嵩这个人特别难说。
从他下台后就有人认为他是奸臣很冤枉。
《明史》里严嵩是赫然列在奸臣传里的。
但修明史时,写作班子对于严嵩是不是奸臣就有很大争论。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有一位很有名的汉学家,写了一篇当时引起很大反响的文章全面替严嵩翻案。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
查抄严嵩家时,一共查出来3万多两黄金,200多万两白银。
明代大画家文徵明的儿子去他家鉴定文物真假,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把名画看完。
现在的“湖广会馆”就是严嵩的家,今天保留下来的湖广会馆只相当于原来的十分之一。
如果说他不是贪官很难成立。
仅仅说他奸或贪肯定不够,严嵩是一个极复杂的人。
他的书法成就很令人敬佩,“六必居”三个字是他写的。
今天什刹海、景山公园、北海、故宫等地都有他的书法作品,听说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也是他的手笔。
严嵩的文学成就很高,诗词“清丽婉约”。
根据史书记载,严嵩至少有几次试图纠正嘉靖皇帝的一些做法。
我认为在今天,奸臣的概念就不应该再提了,是一个应该走进历史的词语。
历史上有一位收藏家具的奸臣,光抄他的家就用了二十几年
![历史上有一位收藏家具的奸臣,光抄他的家就用了二十几年](https://img.taocdn.com/s3/m/ad79a76efe4733687e21aa82.png)
想必大家知道这位奸臣,它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严嵩,1564年嘉靖开始抄严嵩的家,当时的老百姓都特别的高兴。
当然,我们的严嵩大哥就不是那么高兴了,他那个独眼龙的儿子严世蕃已经被弄到监狱里了,老爹也被判谋反罪,等待审判。
罪行坐实后就开抄了,据说当时抄严嵩家的时候,光书写的案件文字就有6万多字,比一篇优秀的硕士论文还长,其中有难以计数的玉器、字画、书籍,更让人吃惊的是还查处了8000多件稀世家具,因此,家具收藏大家的身份也公之于众。
当时,徐阶是派大书法家文征明的儿子去查验文物真假的,光看字画就用了三个多月。
在这里说一下严嵩收藏的家具,这八千多件家具中主要以饰漆的为主,小件家具都是以硬木为主,另外花梨木、大理石家具、金漆大屏风都是成千上百的。
当时硬木家具十分珍贵,可见严嵩多么有钱。
还要说的是,严嵩收藏的家具,为后世研究古典家具也有很多作用。
明朝那些事儿最喜欢的大臣的介绍
![明朝那些事儿最喜欢的大臣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210b02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0.png)
明朝那些事儿最喜欢的大臣的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令人神往的王朝,而在这个辉煌的时代,有许多杰出的大臣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一些明朝历史上最受喜欢的大臣。
1. 严嵩:严嵩是明朝中期的一位重要大臣,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就展现出卓越的才华。
严嵩在朝政上表现出色,被皇帝赞誉为“明朝第一权臣”。
他在权力中心执掌大权,推行了一系列政策,致力于巩固皇权,整顿朝纲。
严嵩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威望,被誉为“明朝政治领袖”。
2. 戚继光:戚继光是明朝末期的一位著名大臣,他以果敢决断和勇猛剽悍而著称于世。
戚继光在边疆地区镇守,多次大破敌军,壮烈捷报频传。
他改革军制,整顿边防,为明朝边疆安宁做出了巨大贡献。
戚继光因其卓越的战功和高尚的品德备受人民敬重和爱戴。
3. 杨廷和:杨廷和是明代著名长吏,他在明英宗时期担任宰相,为朝廷稳定和国家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杨廷和深得皇帝信任,施行“三驾政策”,改革官僚体制,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他在处理政务中诚信守法,深得众人敬佩,被誉为“符合天道、促进国运的贤臣”。
4. 文徵明:文徵明是明代着名的文学家、画家和政治家,他以才华横溢和清高品格著称于世。
文徵明在文学创作中突破传统,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璀璨夺目的一颗星。
他在政治上也有独到的见解,多次为朝廷排忧解难,被朝廷称誉为“文学宗师、政治贤臣”。
5. 黄道周:黄道周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经学家,他在朝廷中任职多年,以清正廉明和通达忠诚而著称。
黄道周在治国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提出了“史正经邦”的治国理念,得到朝廷及民众的一致认同。
他为明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明代政治明达的大臣”。
以上介绍的这些大臣,都是明代历史上备受喜爱和尊敬的重要人物。
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忠诚,为明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堪称明代历史的光辉篇章。
让我们铭记这些英雄,珍视历史的教训,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被误读的“明代第一奸臣”
![被误读的“明代第一奸臣”](https://img.taocdn.com/s3/m/3a84d5a80029bd64783e2c65.png)
世全
的人 。明代文 学复古运 动的发起 人李梦
阳就 曾评 价说 :如今 词 章之 学 , 林诸 “ 翰 公 , 惟 中( 严 嵩 ) 最 。此外 , 嵩还 严 即 为 ” 严
写得 一手 好字 , 说北 京老 字 号酱 菜店 据 “ 必 居 ” 个 字就 是他 的 墨 宝 。 六 3
听到 这 个 消 息 后 , 嵩 悲 痛欲 绝 , 严 由于 伤 心 过 度 , 甚 至 还 差 点 丢 了 命 。 不 久 之 他 后 , 风 得 意 . 途 无 量 的 严 嵩 决 定 辞 官 退 春 前
任 内 阁 首辅 杨 廷和 的 盛 情 邀 请 之 下 , 嵩 严
决定 出 山 。
伴君 如伴虎 , 对 这样 一个 皇帝 , 面 严 嵩 也 曾说 过 一 些 直 言 , 却 让 嘉 靖 皇帝 不 但 高 兴 。严 嵩 决 定 向现 实 妥 协 , 抛 弃 了 文 他
人 特 有 的清 高 , 始逢 迎 皇 帝 , 击 异 己。 开 打 利 用 这 种 古 今 通 用 的 “ 官 妙 诀 ” 严 升 , 嵩在此后短短 几年内青云直上 。最后 , 在
县 ) 。 他 早 年 是 一 个 “ 童 ” 明弘 治 1 人 神 。 8 年 ( 元 10 年 )2 岁 的 严 嵩 便 入 选 翰 林 公 5 5 ,6 院 庶 吉 士 , 谓 少 年 得 志 。然 而 , 当严 嵩 可 正 准 备 大 展 身 手 时 , 在正 德 4 ( 元 10 却 年 公 59 年 ) 来 了 一个 噩耗 —— 他 的 母亲 去 世 了 。 迎
决。
时势 造就 的小人 孝顾 正直 的文人
严嵩是江 西分宜 ( 江 西新余 市分宜 今 明 朝 正 德 后 期 , 一 些 正 直 大 臣 的不 在 懈 努 力 下 , 太 监 刘 瑾 等 奸 佞 小 人 终 于被 大 铲 除 。正 德 1 年 ( 元 1 1 年 ) 月 , 时 1 公 56 3 在
明朝严嵩简介
![明朝严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5bad07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e.png)
明朝严嵩简介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江西一个小村落里,严淮夫人晏氏生下了第三个孩子严嵩,这个孩子刚出生那会可不简单,传言说晏氏生产之时有奇光异彩升腾,引得众人都来围观,村民们口口相传此人命运以后必然不简单。
此时的严家家境十分清贫,父亲严淮自然就对严嵩给予了厚望,希望他长大后能光耀门楣,于是从小便悉心栽培,加之严嵩十分聪颖,自然也就不负期望,他十岁通过了县试,十九岁中了举人,二十五岁时中进士,被选为了庶吉士。
但是严嵩在此时却突然得了重病,被迫退官回籍整整十年。
也不知道是否是运气,他离开朝廷的时候正是权擅天下的太监刘瑾风头正盛之际。
正德九年(1514),严嵩受邀任《正德袁州府志》总纂,不久北上复官。
此时,他虽在朝廷,但几乎不起眼,严嵩自然不甘心,很快他就攀附上了作为同乡的吏科都给事中夏言。
那为何会是夏言呢?嘉靖九年(1530),明世宗突发奇想,想把天、地分开祭祀,但是朝中老臣认为有违礼制,大多反对。
作为吏科都给事中的夏言得到明世宗授意,上书附和,由此受到了明世宗的青眼。
第二年,明世宗就让他接替了李时担任礼部尚书。
夏言从谏官到六卿之一的尚书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样的飞升速度怎不让严嵩眼红,严嵩希望打着老乡的亲情牌借力平步青云。
但是严嵩与夏言的骨子里终归不是同路人。
夏言心中有正气,为人耿直做事豪迈。
反观严嵩做事圆滑,有小人佞臣之相,两人终究只会分道扬镳。
人与类聚,物以群分,严嵩很快就与太师郭勋成了一队,站在了夏言的对立面。
嘉靖十八年(1539)夏言擢升为内阁首辅。
他做了一系列正清朝廷风气的事务,完备内阁,抑制宦官,整顿吏治,巩固边防。
但是明世宗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长生之术的状态已经愈演愈烈,而夏言觉得此事甚为不妥,因此直言进谏,想要力劝明世宗重回正道做个明君,特立独行的明世宗因此对夏言颇不耐烦,逐对其失去信任。
而严嵩趁此机会,各种讨好、附和明世宗,明世宗也因此十分受用,愈加喜严嵩而嫌弃夏言。
明世宗虽讨厌夏言过度正直,但也知国家社稷不可缺少这样的忠臣良士。
揭秘明朝宰相严嵩的最后结局
![揭秘明朝宰相严嵩的最后结局](https://img.taocdn.com/s3/m/8271082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7.png)
揭秘明朝宰相严嵩的最后结局严嵩老爷子,白发苍苍八十老翁,一身破衣烂衫,满脸污脏,日日持一破碗,在田野间的坟间转来荡去,捡那些上坟的供品充腹活命。
捱了一年多,老头子苍凉死去。
昔日威风凛凛的大宰相,落得如此下场,想来也令人鼻酸。
严嵩于嘉靖二十年八月八日为相,嘉靖四十一年五月去位,二十多年来,最大的过恶如下:其一,信用心腹赵文华,使东南倭患愈演愈烈;其二,清除异已,继杀曾铣、夏言之后,又在嘉靖三十四年杀杨继盛,使明朝首先开杀谏臣之恶侧,随后又杀沈鍊和王忬,命令虽然皆出皇帝“圣载”,主谋皆是严氏父子;其三,贪污纳贿,在朝内结党营私。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俺答汗侵袭明境,严嵩向兵尚书丁汝夔授计说:“地近京师,如果兵败难以掩盖,一定命令诸将不要轻易与敌交战,他们饱掠后自会离去。
”可见,严嵩作为相爷,在军国大事上确实没什么远计和魄力。
丁尚书傻不拉叽,惟严相国所指,传令诸将勿战。
本来明朝大多数军将饮食终日,皆怯于战斗,有了兵部长官的命令,都大松一口气,互相戒嘱传言:“丁尚书讲不要与敌交战。
”这下可苦坏了百姓。
他们饱受蒙古人烧杀抢劫,官军皆龟缩于坚城之中,不做任何御敌的行动,连姿态也不做。
民间大愤。
俺答汗的蒙古军队撤走后,老百姓纷纷上万民书,矛头直指丁汝夔畏怯无能,明廷下令逮捕他。
严嵩怕老丁说出自己事先为他出主意,假意安慰道:“你别怕,我自会保你无事。
”丁汝夔大傻一个,有严相爷给自己打保票,刑部鞠审时他很“配合”,没有多作辩驳。
他就等相爷向皇帝说好话直接把他赦免了。
结果,不久,一帮狱卒就从狱中把他提出,老丁还以为是走个过场后就把他释放。
一行人直接把他押至西市,刽子手持大刀正等着他来。
直到自己被踹跪于地,丁汝夔才恍悟被相爷所卖,大叫“王八蛋严嵩误我!”话音刚落,头也随之落地。
嘉靖三十年,锦衣卫经历沈鍊因严嵩御寇无方,抗疏历数这位当朝阁臣“十大罪”:“昨岁俺答犯顺,陛下奋扬神武,欲乘时北伐,此文武群臣所愿戮力者也。
《2024年明中后期史学有关严嵩的历史书写》范文
![《2024年明中后期史学有关严嵩的历史书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c2307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08.png)
《明中后期史学有关严嵩的历史书写》篇一《明中后期史学视野下的严嵩:权力巅峰的辉煌与悲歌》一、引言明中后期,严嵩以其卓越的政治手腕和巧妙的权谋策略,成为了明朝历史上一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本文旨在从明中后期的史学视角出发,探究严嵩的政治生涯及其历史地位,通过对他的人事交游、政绩成就和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深度解读,呈现其历史真相,从而进一步挖掘和弘扬我国明史的独特魅力。
二、严嵩的生平概述严嵩,字惟中,号东楼,江西分宜人。
他生于明朝中期,历经嘉靖、隆庆两朝,官至内阁首辅。
严嵩在政治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其政治生涯长达数十年,期间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他凭借着卓越的才华和政治智慧,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明朝权臣。
三、严嵩的人事交游严嵩在政治生涯中结交了许多重要人物,包括皇帝、官员、文人等。
他与嘉靖皇帝的关系尤为密切,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此外,严嵩还与许多文人和官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如杨慎、沈炼等。
这些人事交游为严嵩的政治生涯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四、严嵩的政绩成就严嵩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担任内阁首辅期间,积极推行改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发展经济等。
这些政策对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严嵩还积极参与对外战争的决策和指挥,为明朝的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做出了贡献。
五、严嵩的形象塑造与评价在明中后期的史学中,严嵩的形象呈现出了复杂多面的特点。
一方面,他被描绘为一位权臣、奸臣的形象,为朝廷带来腐败和不正之风;另一方面,他的政治才能和历史功绩也被世人所称道。
这体现了明朝政治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从总体上看,严嵩是一位有着独特个性和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
六、结论通过对明中后期史学有关严嵩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明朝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他是一位具有卓越政治才能和智慧的历史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和形象塑造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和思考空间。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客观、全面的态度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
《明中后期史学有关严嵩的历史书写》范文
![《明中后期史学有关严嵩的历史书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7bc2a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0.png)
《明中后期史学有关严嵩的历史书写》篇一明中后期史学视野下的严嵩:权臣之路的复杂纠葛一、引言明朝中后期,历史风云变幻,名臣严嵩在众多史书和文献中留下深刻烙印。
本文将依据明中后期的史学资料,深入探讨严嵩的历史背景、崛起与跌落,及其对明朝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影响,从而呈现这一时期史学对于严嵩的历史书写。
二、严嵩的崛起严嵩,字子重,江西分宜人。
他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慧好学。
在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舞台上,严嵩凭借其卓越的才智和政治手腕,逐渐崭露头角。
他得到了当时皇帝嘉靖的赏识,从此开始了他的权臣之路。
在嘉靖年间,严嵩以才华和机智赢得皇帝的信任,逐步掌握朝廷大权。
他运用智慧化解朝廷纷争,巩固了皇帝的统治地位。
同时,他也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明朝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严嵩的权臣生涯随着权力的不断扩大,严嵩的行事逐渐引发了朝野的不满。
他排斥异己,任人唯亲,致使朝政腐败。
然而,在明中后期的政治环境中,严嵩的权势一度无出其右。
他利用皇帝的信任,为所欲为,对国家造成了严重危害。
四、严嵩的跌落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变数。
随着嘉靖皇帝的去世,新皇帝即位后开始清算严嵩的罪行。
严嵩失去了皇帝的信任,权势也随之消散。
他的家人和亲信也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这一过程中,众多官员纷纷上书弹劾严嵩,揭露其罪行。
五、严嵩的历史评价在明中后期的史学中,严嵩的形象一直备受争议。
一方面,他以才华和智慧赢得了皇帝的信任,为明朝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另一方面,他的权臣生涯也带来了严重的政治腐败和社会问题。
因此,后世对严嵩的评价褒贬不一。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严嵩的崛起和跌落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他的权臣生涯虽然短暂,但影响深远。
他的成功和失败都为后来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六、结论总之,严嵩是明朝中后期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权臣。
他在朝廷中的崛起和跌落反映了当时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虽然他在权臣生涯中带来了一定的政治腐败和社会问题,但他的才华和智慧也为明朝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024年明中后期史学有关严嵩的历史书写》范文
![《2024年明中后期史学有关严嵩的历史书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2891c4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e.png)
《明中后期史学有关严嵩的历史书写》篇一标题:明中后期史学视野下的严嵩引言在明朝中后期的历史长河中,严嵩是一位颇具争议的政治人物。
他以权臣的身份,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走向。
本文旨在从明中后期的史学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严嵩的生平事迹、政治影响以及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一、严嵩的生平及政治背景严嵩,字幼陵,号蒡川居士,明弘治年间进士出身,自基层官吏起家,历任刑部、兵部、内阁等重要部门要职。
他生活的明朝中后期,正值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
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严嵩凭借其政治智慧和手腕,逐渐崛起为权臣。
二、严嵩的政治活动与影响1. 政治手腕与权谋:严嵩善于察言观色,懂得权谋之术。
他通过结党营私、拉拢官员、排挤异己等手段,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在朝廷中,他形成了以自己为核心的权力集团,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改革与贡献:严嵩在任期间,曾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整顿兵马、治理河道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为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3. 贪腐与误国:然而,严嵩的权力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他贪污受贿、结党营私,导致朝廷腐败严重。
同时,他在处理一些重大事件时,未能尽到臣子的责任,甚至助纣为虐,对国家造成了损失。
三、严嵩在历史上的地位与评价严嵩在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政治活动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由于他的贪腐和误国行为,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并不高。
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一位能干但腐败的权臣,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位对明朝有贡献的政治家。
四、严嵩的历史影响及启示严嵩的历史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的权力斗争和政治手腕对明朝的政治生态产生了负面影响,加剧了朝廷的腐败和内耗。
其次,他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为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他的贪腐和误国行为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警惕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产生。
明朝的历史故事-杨继盛冒死劾严嵩
![明朝的历史故事-杨继盛冒死劾严嵩](https://img.taocdn.com/s3/m/0d9999e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f.png)
明朝的历史故事-杨继盛冒死劾严嵩 严嵩作为明朝的权⾂,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是明朝的六⼤奸⾂之⼀,⽽在当时他呼风唤⾬,位极⼈⾂的时候,能当⾯⿍⼒反对他的,是正直的杨继盛。
下⾯⼩编精⼼整理了杨继盛冒死劾严嵩的故事,供⼤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杨继盛冒死劾严嵩 明武宗死后,他的堂弟朱厚熜(⾳cōng)继承皇位,这就是明世宗。
明世宗刚即位的时候,在政治上采取⼀些改良措施,像限制宦官权⼒,整顿税收等等。
但是后来迷信道教,在宫内设坛求仙,渐渐不⼤过问朝政。
凡是迎合他信道的,就得到重⽤,⼤学⼠严嵩(⾳sōng),就是因为他善于起草祭神的⽂书,逐步取得了内阁⾸辅(相当于宰相)的地位的。
严嵩并没有什么才能,他只知道奉承拍马,讨得世宗的欢⼼。
他当上⾸辅后,和他⼉⼦严世蕃⼀起,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尽坏事。
当时⼀些没⾻⽓的朝⾂都投靠他,有三⼗多个官员做了他的⼲⼉⼦。
有了这些⽖⽛,他更加可以操纵朝政了。
严嵩掌权的时候,北⾯鞑靼部(蒙古族的⼀⽀)强⼤起来,统⼀了蒙古各部,成为明朝很⼤的威胁。
严嵩不但不想加强战备,反⽽贪污军饷,让兵⼠们受饥挨饿。
鞑靼⾸领俺答好⼏次打进内地,明军没有⼒量抵抗。
公元1550年,俺答带兵长驱直⼊,⼀直打到北京城郊。
明世宗派严嵩的同党仇鸾为⼤将军,统率各路援军保卫京城。
严嵩怕仇鸾打败仗,指使仇鸾不要抵抗。
结果,让鞑靼兵在北京附近掳掠了⼤批⼈⼝、牲畜、财物,满载回去。
京城附近⼗⼏万明军,竟⼀箭不发。
过了⼀年,仇鸾⼜勾结俺答,准备和鞑靼讲和。
这件事引起了⼀些正直⼤⾂的愤慨,特别是兵部员外郎杨继盛。
杨继盛,保定容城⼈,出⾝贫苦。
他七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继母待他不好,让他去放⽜。
杨继盛放⽜经过私塾,看到村⾥⼀些孩⼦们在读书,⼗分羡慕,向他哥哥请求让他读书。
哥哥说:“你年纪太⼩,读什么书?”杨继盛回答说:“我能放⽜,就不能读书?”他⽗亲见他有志⽓,就让他⼀⾯读书,⼀⾯放⽜,果然上进很快。
后来应科举考试,中了进⼠,在京城⾥受到不少⼤⾂的赏识。
严嵩最好的诗
![严嵩最好的诗](https://img.taocdn.com/s3/m/686695f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0.png)
严嵩最好的诗1、郡学罗守新肄乐请予观赋——明代·严嵩朅闻金丝奏,洋洋黉舍中。
迹类观周庙,神疑游泽宫。
徵师来独远,享圣礼攸崇。
兹郡惭遐僻,居然邹鲁风。
伟哉贤守化,不羡蜀文翁。
2、西苑匾豆花其二——明代·严嵩匾豆花开烟露繁,却从禁苑忆乡园。
那能归种南山舍,步绕深丛未敢言。
3、西苑匾豆花其一——明代·严嵩豆花红白满秋天,开傍金扉色倍妍。
内苑频来还羡汝,因看篱落似村田。
4、恭纪恩赐诗其十二赐画面扇水精蝉坠子——明代·严嵩玄蝉戢羽不闻声,彩扇绦携刻水精。
玉露清风俱入手,不知长夏有炎蒸。
5、恭纪恩赐诗其九赐画面扇二十四孝人物——明代·严嵩宫扇新裁素楮清,丹青仍肖古人形。
挥仁要涤寰中暑,劝孝还同座右铭。
6、恭纪恩赐诗其二赐金织蟒服——明代·严嵩宫恩宣赐蟒衣新,玉带金章并在身。
度德自知难称服,遭时深幸得攀鳞。
7、扈从谒长陵奉安成祖尊号碑纪事十首——明代·严嵩文祖长陵压厚坤,万峰腾跃此峰尊。
重磨琬琰刊鸿号,八叶皇家有圣孙。
8、恭纪恩赐诗其二十八赐嘉靖钱撰文赏也——明代·严嵩新铸青铜嘉靖年,圣恩频给撰文钱。
原非万选词林手,满橐持归一赧然。
9、经筵宴罢有述——明代·严嵩衮席龙盘扆,仙班鹭列行。
赐筵沾玉醴,归袖带炉香。
身到钧天近,恩垂湛露瀼。
圣朝儒学贵,虚薄愧明扬。
10、登凭虚山殿在永明殿之南岩洞甚奇——明代·严嵩峰殿郁岧峣,登临近九霄。
曙烟笼阙迥,残月带城遥。
翔凤金为阁,飞虹玉作桥。
乘舆罢游幸,花色为谁饶。
11、夕次潞河怀寄馆阁寮友其二——明代·严嵩虚薄忝朝籍,文馆厕英寮。
萝施攀松柏,葭倚接琼瑶。
鸟有同栖树,鱼怜独上潮。
江海参辰隔,流盻极春霄。
12、奉送太宰杨公赴召——明代·严嵩象德家声远,登贤国论公。
泰应占世运,圣巳识渊衷。
听履星辰切,持衡水鉴同。
构堂资柱石,补衮藉山虫。
熙洽隆殷祚,高明达舜聪。
平章均四海,峻绝冠群工。
严嵩青词的经典名句
![严嵩青词的经典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8f93b35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b.png)
严嵩青词的经典名句严嵩青词的经典名句严嵩是明朝末年的重臣,不仅在政治上处于重要地位,更是一位著名的词人。
他的词学造诣极高,对后世的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严嵩的词风清新脱俗,充满着文人雅士的风范,同时也蕴含着深深的思想和感情。
以下是严嵩的几首经典名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1. “通衢凡河浊,客路岂斯清。
”——《感遇·登石鼓岭》严嵩在《感遇·登石鼓岭》中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波澜起伏。
这句话以河流的清浊来比喻人生的纷繁复杂。
通衢凡河浊,意思是那些广阔的河流,混浊不清,而客路却是清明的。
可以理解为人生道路布满坎坷和挑战,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和选择,我们可以找到一条清澈明亮的道路。
这个句子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生哲理,同时也呈现了严嵩词汇的深邃和高超。
2. “广寒宫里,空堂寂寂。
品竹,静听水声如簧。
已自分明,梦为虚客。
”——《夜行舟·松江景》严嵩的《夜行舟·松江景》是一首写松江美景的词。
这句话描述了广寒宫里的空荡荡,宁静的氛围。
品竹,是指眺望风景时,品味竹子的清香和气韵。
静听水声如簧,是强调湖水的温柔和流动的韵律。
最后一句话则反映出梦中虚幻的景象,生活和梦境的界限难以分明。
严嵩以他清新自然、淡泊雅致的词风,描绘出了松江美丽的景致。
3.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临江仙·滟滟随波》《临江仙·滟滟随波》这首词叙述了一个隐逸人的境遇。
这句话描绘的是一条弯曲的小路,穿过幽深的树林,最终通往一个禅房。
这景象表现了严嵩内心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美好的热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心境和内在精神的追求。
这句话表达了严嵩心灵的自由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禅学的崇敬和尊重。
4. “桃花如钩,春水共流,总是相思,埋没了青山绿。
采花令我悲,视眼惹离愁。
”——《清江引·暖日晴风生碧树》这是《清江引·暖日晴风生碧树》这首词中的句子,也是严嵩词中最经典的一句。
1565年,85岁的严嵩被抄家,抄出3万多两黄金,300万两白银
![1565年,85岁的严嵩被抄家,抄出3万多两黄金,300万两白银](https://img.taocdn.com/s3/m/0a0b0a1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5.png)
1565年,85岁的严嵩被抄家,抄出3万多两黄金,300万两白银1565年,85岁的严嵩被抄家,抄出3万多两黄金,300万两白银,珍宝古玩更是不计其数。
曾经不可一世的严阁老,“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颤声乞求道:“能不能给我留些钱,当作仆人的遣散费?”明嘉靖四十四年,不可一世的大贪官严嵩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嘉靖帝罢免官职,贬为庶民。
并且责令吏部尚书徐阶对严嵩进行抄家。
严嵩家中,徐阶带领部分官员和士兵对严嵩家产开始进行清点,严嵩跪在一旁陪同。
此时的严嵩已经85岁高龄,对着徐阶说道:“徐大人,罪臣严嵩有一事相求,希望可以留些钱粮于我,以便让我遣散家丁和仆人,这些人跟了我很多年,让他们空手回乡,实在不落忍。
”严嵩声泪俱下的说出此话,让在场的许多官员都有些动容,清点家产的官员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看向徐阶。
此时的徐阶怎能不明白严嵩的意思呢?严嵩此话意思就是暗示徐阶,你之前也是跟过我严嵩的,我待你不薄。
我现在对家仆都如此关心,你不应该对我宽容一些,对我手下留情,留些钱财给我吗。
徐阶当时依附于严嵩,并非真心。
各种阿谀奉承讨严嵩父子欢心,其实是为暗中搜集严嵩罪证,将其父子拉下马,不得已而为之。
另外像严嵩这样的贪官,只手遮天,平日在朝堂之上,打击异己,杀人如麻,怎么可能能会对自家下人如此关心。
严嵩父子当年害死了自己的恩人夏言和他的学生杨继盛,徐阶对这对父子也是恨之入骨。
自然是不会答应严嵩的要求。
但是如果直接拒绝,又担心朝中严嵩余党背后对自己产生非议。
于是徐阶说道:“身为臣子,我只忠心于皇上。
你结党营私,残害忠良,我奉皇命进行抄家,如果你真有心为家仆讨要回乡的盘缠,也要等我将此事汇报皇上后,由皇上定夺。
”不得不说徐阶说话有水平,此话虽没有明面上的咄咄逼人,拒绝严嵩。
但是直接搬出皇上,这不但直接拒绝了严嵩,还让在场的官员和朝中严嵩的余党挑不出任何毛病。
严嵩见一计不成,于是又小声对徐阶说道:“我家中藏有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真迹,如果你愿放我一马,给我留出回乡养老的钱,我愿将此画送与你。
奸相严嵩的题匾!最后一幅“吃货”看了流口水
![奸相严嵩的题匾!最后一幅“吃货”看了流口水](https://img.taocdn.com/s3/m/a753d68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8.png)
奸相严嵩的题匾!最后一幅“吃货”看了流口水严嵩(1480年-1567年),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甲进士。
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63岁拜相入阁。
严嵩书法造诣极深,文学成就也很高,诗词“清丽婉约”,不过也有人说其写诗词是由他人代笔。
严嵩在明世宗时,被削籍为民,家产被抄,奸党与家人一一治罪。
隆庆一年(1567),87岁的严嵩贫病交加,在举国一片唾骂声中死去。
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人前去吊唁。
严嵩题写孔府门额“圣府”在山东曲阜孔府高大庄严的门额上,镌刻着两个流金溢彩的大字“圣府”,其笔力刚劲、凝重,威严中透露出儒雅,得到历代书家的赞颂,这是严嵩的杰作。
严嵩题写孔林“洙水桥”牌坊匾额严嵩题写“独乐寺”独乐寺坐落在天津蓟县县城西街,1961年,即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独乐寺,因清晨彩霞映射的光芒照耀,条条斑澜的光柱从观音头顶抛下,与阁内长明的烛火之光耀映闪烁,而享有津门十景——“独乐晨光”之称。
严嵩题写“至公堂”至公堂是中国古时候科举考试的大殿,就是考场。
而与严嵩有关的至公堂位于现在的北京,是清朝时期京城顺天府乡试的贡院而作为乡试贡院的门面,匾额上的“至公堂”三个字竟然是上一朝著名的奸臣所写,自然有失朝廷体面,甚至是大逆不道。
所以当乾隆帝知道此事后就极为不舒服,一直想把它换掉,便命满朝书法出色的官员写这三个大字,自己也私下写过无数遍“至公堂”,最后发现都不如严嵩的字。
无奈之下,乾隆只好作罢,仍由严嵩书写的“至公堂”匾额挂在那里。
严嵩题写“永延帝祚“”“永延帝祚”琉璃制牌楼实景“永延帝祚”是北京东岳庙门前的牌楼。
这座牌楼建于明代,三间七楼,正面书“永延帝祚”,背面书“秩祀岱宗”。
“永延帝祚”的意思是永远延续皇帝的统治。
严嵩题写“秩祀岱宗”“秩祀岱宗”琉璃制牌楼实景严嵩题写“天下第一关”(传)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匾额,长5.19米,高1.5米,从大小来看绝对说得上巨型。
严嵩诗词鉴赏
![严嵩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d5ad84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4.png)
严嵩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的诗词作品数量不多,但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对严嵩诗词的鉴赏:
1. 作品主题广泛
严嵩的诗词作品涉及的题材广泛,包括政治、历史、风景、友情等。
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和人生哲学,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2. 艺术风格独特
严嵩的诗词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表现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修养。
他的作品常常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3. 思想内容深刻
严嵩的诗词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他的作品反映了他的政治态度和人生哲学,也表达了他对历史和社会的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他的个人情感和感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
4. 表达方式婉约
严嵩的诗词作品在表达方式上婉约而含蓄,他的作品很少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而是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象征手法来表达。
这种婉约的表达方式使他的作品更加细腻、优美,同时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感受。
总之,严嵩的诗词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修养,也反映了他对历史和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严嵩《明史》称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①这个结论概括出相当一部分事实,但不是全部。
一方面,并非一意媚上,严嵩得罪世宗之处也不少;另一方面,他对政事颇多议论,特别是对正德年间的政治有所批评。
这两方面也都应引起注意。
入阁之前严嵩(1480—1565),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江西分宜人。
他出生于寒士家庭。
自小学习声律,少年聪慧,善于作对。
如地方父母官口占一联:“关山千里,乡心一夜,雨丝丝。
”他随口应对:“帝阙九重,圣寿万年,天荡荡。
”②对得很是工整。
弘治十一年(1498),中乡试;十八年(1505),中进士,列二甲第二名,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就读,初露才华,阁臣李东阳在内的不少士大夫“咸伟其才”①。
正德二年(1507),授翰林院编修。
不久,以病请归,在分宜县境内的钤山隐居读书,有十年左右②。
刘瑾执政期间,在焦芳的挑唆下,对南方士大夫采取排斥的方针,特别提出“毋得滥用江西人”③。
严嵩辞官与此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但他长期养病,可能是受到朝中斥退江西籍官僚的影响。
严嵩在钤山过着相对平静和清贫的生活。
据他自己说,是“一官系籍逢多病,数口携家食旧贫”④。
“近知理俗事,学种南山田”⑤,这也是他当时生活境况的写照。
在钤山时,李梦阳曾经拜访过他,赠诗曰:“问奇颇类扬雄宅,醒酒真轻李相庄。
”⑥严嵩和诗为:“地僻柴门堪系马,家贫蕉叶可供书。
莺花对酒三春暮,风雅闻音百代余。
”⑦过着这样的田园式生活,“颇著清誉”也是自然的。
正德十一年(1516),严嵩还朝复官。
复官之初,严嵩对朝政多持批评之论,他多次提到,“正德间,天下所疾苦莫如逆竖妖僧”⑧。
对于武宗的其他许多做法,他也持批评态度。
关于运楠木北上,他写道:“今湖南运殿材巨楠数千株,联筏曳旗,蔽流而上。
楠最硬者围丈余,长可五十尺,诚天地间奇声。
然此木一株,山伐陆挽水运至此,费数百金矣。
”①①《明史》卷三○八《严嵩传》。
②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五《严分宜》。
①严嵩:《钤山堂集》,崔铣序。
②据《明史》本传。
严嵩自己则说:“卧痾钤山阅八稔。
”③《明武宗实录》卷五九,正德五年正月己卯。
④严嵩:《钤山堂集》卷二《感述》。
⑤《钤山堂集》卷二《乙亥年雪》。
⑥李梦阳:《空同集》卷十八《题严编修东堂新成》。
⑦《钤山堂集》卷三《奉酬空同先生垂访》。
⑧《钤山堂集》卷三六《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恭肃周公墓表》。
正德十六年(1521),世宗即位几个月之后,严嵩升南京翰林院侍读,署掌院事。
嘉靖四年(1525),升国子监祭酒,又由南京回到北京。
至此为止,可以说,世宗对他并没有特别注意,也没有迹象表明,他积极参与了嘉靖初期围绕议礼而展开的激烈斗争。
尽管他也写过“濮园仪礼伸舆论,代邸崇恩本圣情”②,尽管他在南京任官,与同在南京的张璁、桂萼有接触的机会,他与桂萼同是江西人,儿子与桂萼之子同延请一师等等。
严嵩与桂萼有诗书往还,多所颂扬,这在士大夫中极为普遍,不能作为加入党争的凭证。
③当时反对内阁和部院大臣的安排,赞成皇帝尊崇兴献王的主张的,多是一些地位很低的官僚,即不但品秩低,而且是非清要部门的官员。
议礼一案,给他们创造了改变地位的极好时机。
严嵩在最显贵的翰林院任职,没有与张璁、桂萼等采取同样的行动,是合乎逻辑的。
另一方面,他也不像大多数翰林官,坚决拥护以杨廷和为首的旧官僚集团的主张,而取审慎的态度。
与批评正德朝政相比,这时的严嵩在为官做人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
他将利禄看得重了,常说起“禄不逮养,学未有成”④之类的话,也有人批评他,任祭酒时就不清白了⑤。
嘉靖七年(1528),严嵩以礼部右侍郎步入上层官僚的行列。
他被世宗派往湖广安陆(今湖北钟祥)监立显陵碑石。
还朝后,严嵩上了两道奏疏。
一道奏疏叙述了河南灾区的情况,称“所在旱荒,尽食麻叶、树皮,饥殍载路。
市易饼饵则为人所攫取,子女鬻卖得钱不及一饱,孩稚至弃野中而去。
闻洛阳、陕州、灵宝诸处尤甚,人相残食,旬日之内报冻死二千余人”①。
另一道奏疏叙述了途中所见祥瑞,称“白石产枣阳,有群鹳集绕之祥”,“碑物入江汉,有河水骤长之异。
”立碑时,“燠云酿雨”,“灵风飒然”。
他提出撰文立石以记之。
②一呈祥瑞、一报灾异,反映了严嵩既有阿谀圣上的一面,又有关心民情的一面。
两篇奏疏都收到了好的结果。
对于前一疏,世宗批道:“这地方既灾伤重大,将该年勘过有收分数起运钱粮暂且停止,待次年收成之后带征,其余灾轻地方照例征解。
”③对于后一事,世宗批道:“今嵩言出自忠赤,诚不可泯。
依拟撰文为纪,立石垂后。
”④进献符瑞,是世宗所乐于接受的,救灾安民,是当年的世宗所关心的。
可以说,这一次外差,使严嵩得到世宗的欣赏。
后来的几年里,严嵩先后改任户部、吏部侍郎。
嘉靖十一年(1532),升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南京吏部尚书。
嘉靖十五年(1536),严嵩赴京朝觐考察,被世宗留下,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
由于世宗对议礼的重视,礼部尚书在部院大臣中地位尤其显赫,往往成为进入内阁的阶梯。
严嵩和世宗的接触开始频繁起来。
据他自己说,当时世宗忙于同辅臣及礼部尚书等制定礼乐,有时一日召见两三次,有时至夜分始退。
他住在城西约四里,乘车驱隶弗及,往往是单骑疾驰。
①《钤山堂集》卷二七《西使志》。
②《钤山堂集》卷七《奉近慈圣歌》。
③严嵩:《历官表奏》卷九《奏乞休致》。
④严嵩:《振秀集》卷一“予少孤多病..诗”。
⑤徐学谟:《世庙识余录》卷五。
①严嵩:《历官表奏》卷一《使过河南见所在灾荒奏》。
②《明世宗实录》卷九六,嘉靖七年十二月丙申。
③《使过河南见所在灾荒奏》。
④《明世宗实录》卷九六,嘉靖七年十二月丙申。
嘉靖十七年(1538),有人上疏请献皇帝庙号称宗,以入太庙。
朝中大臣,包括严嵩在内,欲加阻止。
世宗怒,著《明堂或问》,严厉质问群臣。
严嵩尽改前说,并且“条划礼仪甚备”①。
献皇帝入庙称宗之争,是大礼议的尾声。
严嵩在这件事上碰到了小小挫折,也学会了如何应付性情乖僻多变的世宗。
勤勉加上温顺,严嵩博得了世宗的好感。
当时在西苑值宿并不时得到召见的官僚有:武定侯郭勋、成国公朱希忠、驸马都尉崔元、阁臣夏言和顾鼎臣,以及礼部尚书严嵩,严嵩作为世宗亲信的地位被确定下来。
角逐庙堂嘉靖二十一年(1542),首辅夏言革职闲住,严嵩加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仍掌礼部事。
这是他经历第一场重大斗争所取得的结果。
夏言是江西贵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
严嵩曾为该科会试的同考官,两人有师生之谊。
夏言以议礼贵,比严嵩早发达。
他建议立南、北二郊,实行天地分祀,得到世宗的赏识,一年中,由正七品的都给事中升至正二品的礼部尚书。
入阁以后,他推举严嵩任礼部尚书。
因有引荐之恩,夏言对严嵩傲慢无礼,以门客视之,两人关系迅速恶化。
而此时,夏言又因拒服道冠法服等事,招致世宗不满。
严嵩适时地利用世宗的不满,攻击夏言,更使世宗下决心除去夏言。
嘉靖二十三年(1544),首辅翟銮因事削籍,严嵩成为首辅,先后加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师、少师,获得了文臣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地位。
但这并不是说,他的地位就完全巩固了。
威胁仍然来自夏言。
世宗曾在案几上写下“公谨”(夏言字)二字,表现出对夏言的眷恋之情。
严嵩闻知此事,主动提出,“故辅臣夏言可诏用”①。
或称,世宗复思夏言,是因为“微觉嵩贪恣”。
夏言再次成为首辅,仍一如既往,不以同列待严嵩。
凡有批答,他独自拟稿。
凡是他憎恶的官僚,或与严嵩亲近的官僚,一概逐斥。
严嵩知世宗眷宠所在,噤不敢言。
与夏言相反,严嵩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对世宗一直保持谦恭的态度,并注意不让世宗感到他在独执朝政。
他曾声言:“臣每次独蒙宣召,人情未免嫉议,窃不自安。
..今臣希忠,臣元,臣赞,臣璧,凡有宣召,乞与臣同。
”②在生活细节上,他也颇为留意。
他后来对徐阶讲过一个故事:“贵溪再相,每阁中令馔,不食大官供。
家所携酒肴甚丰饫,器用皆黄金,与某日共案而食。
某自食大官供,寥寥簟具相对,乘二载未尝以一匕见及。
”③这种情况反映给世宗,他自会有一番想法。
谦恭,不但是严嵩打败夏言的主要手段,也是他长期维持世宗恩宠的主要手段。
①《明史》卷三○八《严嵩传》。
①于慎行:《穀山笔穀》卷四。
②《明世宗实录》卷二九五,嘉靖二十四年闰正月戊辰。
直接导致夏言失败的因素是“复套”事件。
嘉靖二十五年(1546),陕西三边总督曾铣议复河套,夏言极力支持。
世宗本来也赞同此议,对持反对意见的官僚严加训饬。
但在朝廷一片“复套”的呼声和积极筹办之中,他又改变立场,提出一系列疑问:“不知出师果有名否?及兵果有余力,食果有余积,预见成功可必否?”世宗思想的变化未必由严嵩引起,而严嵩的机会却由此而得。
他立刻声称,“复套”之议不当,且借机攻击夏言的专擅:“臣与夏言同典机务,事无巨细,理须商榷,而言骄横自恣,凡事专制..一切机务忌臣干预,每于夜分票本,间以一二送臣看而已。
”①嘉靖二十七年(1548),世宗命夏言致仕。
严嵩又利用掌管锦衣卫的都督陆炳与夏言的矛盾,总兵官仇鸾与曾铣的矛盾,联合陆、仇二人,确立夏言与曾铣交结为奸的罪名,置他们于死地。
夏言死,严嵩与仇鸾的矛盾开始激化。
仇鸾曾被曾铣弹劾,逮捕下狱。
他在狱中与严嵩约为父子,请严嵩子严世蕃为他起草弹劾曾铣的奏疏。
曾铣被杀,仇鸾有宠,不甘心为严嵩掣肘。
他上密疏,揭发严嵩与严世蕃所行事,引起世宗的重视。
嘉靖三十一年(1552),严嵩受到冷淡,大臣入值,他有四次不曾被宣召,当随同其他阁臣入西苑时,也被卫士拦阻。
他回到宅中,与严世蕃相对而泣。
所幸仇鸾不久病重,陆炳乘机把刺探到的仇鸾的不轨行为向世宗汇报。
世宗立即收回仇鸾的印信,使他忧惧而死。
皇帝和首辅间的芥蒂自然消除。
严嵩相继除去了政敌夏言、仇鸾,朝中一时无与匹敌,但他深知世宗对大臣的猜忌心理,为了保住他的权位,他对所有弹劾他的官僚都施以残酷的打击,轻者去之,重者致死。
沈鍊、杨继盛之死就是突出的例子。
沈鍊(1507—1557),浙江会稽(今绍兴)人。
嘉靖十七年进士。
《明史·沈鍊传》说他“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颇疏狂”。
名士徐渭也赞“以奇惊一也”,始补府学生,以文奇;始知溧阳,以政奇;擢经历锦衣卫,以谏奇;最后,谪斥为民,以憨奇。
①他上疏,罗列严嵩十条罪状。
主要指责严嵩“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妒贤嫉能”,“阴制谏官”,“擅宠害政”,这些都反映了一定的事实。
严嵩由此大恨,反击说沈鍊在知县任上犯有过失,想借建言得罪,受些小处分,一来避考察,二来取清名。
世宗被打动,谪发沈鍊至口外保安。
沈鍊在塞外以詈骂严嵩父子为常,嵩闻之大恨。
嘉靖三十六年(1557),严世蕃嘱咐新上任的巡按御史路楷和宣大总督杨顺合计除沈,许以厚报,“若除吾疡,大者侯,小者卿”。
恰逢白莲教徒阎浩等被捕,招供人名甚多。
杨、路列上沈鍊的名字,经兵部题覆,沈鍊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