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化学总复习讲义教案专题三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doc

合集下载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产⽣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产⽣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学习⽬标】知识技能1、掌握氮及氮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和⽤途。

2、认识氮氧化物对⾃然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掌握氨及铵盐的性质,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氮肥的注意事项。

4、掌握硝酸的⼯业制法和强氧化性,认识硝酸的其他性质和⽤途过程与⽅法1、了解模拟⽣物固氮的原理,探寻⼯业⽣产氮肥的有效途径。

2、认识硝酸⼯业在⽣产中的重要作⽤,以及硝酸⽣产使⽤过程中产⽣的废⽓对环境的污染。

认识到科学使⽤化肥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树⽴珍惜⾃然、爱护环境、合理使⽤化学物质的观念【教学重点】氮氧化物的⽣产及转化,氮肥的⽣产利⽤,硝酸的性质【教学难点】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流程】已经接触过的与氮有关的物质⼀、氮的固定1、氮元素简介①是⽣命的基础,⼈体内输送氧⽓的⾎红细胞和植物体内催化光合作⽤的叶绿素中都含有,元素在⽣命活动中扮演着⼗分重要的⾓⾊。

②空⽓中含量最多的⽓体是。

20世界初,德国化学家在简陋的实验室中⾸次⽤和氢⽓合成了氨,奠定了⼤规模⼯业合成化肥的基础。

③含氮化合物也给⼈类⽣活带来了⼀些负⾯影响,如氮的氧化物导致,⽔中含氮化合物过多引起等。

④氮元素是植物⽣长的必须元素之⼀。

充⾜的氮化合物使植物,,增强,从⽽使农作物的产量和产品质量得以提⾼。

⼤部分氮元素以游离态存在于空⽓中。

⼀般情况下,仅有少数植物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可吸收的化合态的氮。

2、氮的固定: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相关的⽅程式①⼈⼯:②⾃然:俗话说”雷⾬发庄稼”,电闪雷鸣是⼈们司空见惯的⾃然现象,地球上每年平均发⽣315160余次闪电,在放电或⾼温条件下,空⽓中的氮⽓能与氧⽓发⽣反应,⽣成⼀氧化氮,⼀氧化氮在空⽓中很不稳定,易被空⽓中的氧⽓氧化成⼆氧化氮,⼆氧化氮与⽔反应⽣成硝酸,⾬⽔中的硝酸渗⼊⼟壤后与矿物质作⽤⽣成硝酸盐,其中的硝酸根离⼦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转化为植物⽣长所需的养料。

③⽣物:3、纯净的氮⽓是⼀种⽆⾊,⽆味的⽓体,⽐空⽓稍轻,难溶于⽔(通常1体积⽔中可溶解0.02体积的氮⽓),沸点—196℃,是较难液化的⽓体。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篇一: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2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时训练氮肥的生产和使用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氨气B.氨和HNO3都是电解质C.氨气遇到浓硝酸会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白烟D.由NH3制HNO3的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解析:A项中N2与H2化合的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B项中NH3是非电解质而HNO3是电解质;C正确;D项中NH3中N为-3价,HNO3中N为+5价,因此由氨制硝酸的过程中,氮元素被氧化。

答案:C2.下列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解析:B项是化合态化合态。

答案:B3.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B.③是氨气发生装置C.②是氨气吸收装置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解析:①装置在管口处又生成NH4Cl,无法制得NH3,A项错误;选用装置③,使用浓氨水与CaO或NaOH作用,可制取NH3,B项正确;②作为NH3的吸收装置,漏斗插入水中,不能防止倒吸,C项错误;利用④收集NH3时,收集气体不纯,D项错误。

答案:B4.(2015北京理综,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解析:A项,人工固氮过程中N2+3H22NH3中氮元素被还原,A错误;B项,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的过程是氮的固定,工业合成氨是氮气与氢气转化为氨气,属于人工固氮,B正确;C项,利用铵盐合成尿素说明含氮的无机物和含氮的有机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C正确;D项,由于动植物排泄物及遗体也参与在氮的循环中,因此C、H、O 在不同阶段参与了氮的循环,D正确,答案选A。

答案:A5.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合适的是( )+3H2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B.加热NH4HCO3,气体用五氧化二磷干燥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6H2O3Mg(OH)2↓+2NH3↑,气体用无水氯化钙干燥解析:A选项中方法是工业制取氨气的方法,不可选;B选项中P2O5是酸性干燥剂可以吸收NH3,不可选;D选项中CaCl2可以与NH3形成络合物,也不能选用。

(江苏专用)高考化学 专题三 第4讲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学案

(江苏专用)高考化学 专题三 第4讲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学案

第4讲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2020·备考】最新考纲: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能利用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和反应,设计常见物质制备、分离、提纯、检验等简单任务的方案。

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途径。

最新考情:氮及其化合物包括N 2、NO 、NO 2、NH 3、NH +4、HNO 3等的性质。

一是考查它们的性质、应用及转化,多在选择题中出现,二是考查NO x 的处理,工业上HNO 3的制备,多在填空题中考查。

考点一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知识梳理]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2.氮气的性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N 2+3Mg=====点燃Mg 3N 2②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工业合成氨原理)③N 2+O 2=====放电2NO 3.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 2O 、NO 、NO 2、N 2O 4、N 2O 3、N 2O 5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 2O 3、N 2O 5;NO 2与N 2O 4能相互转化2NO 2N 2O 4(写方程式)。

(2)NO 和NO 2的比较NO NO 2 颜色 无色 红棕色 毒性 有毒 有毒 溶解性 不溶于水 易溶于水与O 2反应 2NO +O 2===2NO 2与H 2O 反应3NO 2+H 2O===2HNO 3+NO对人体、环境的影响(1)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2)转化成NO 2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提醒:①氮的氧化物都有毒,其中NO 2与N 2O 4存在下列平衡:2NO 2N 2O 4,因此实验测得NO 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大于46。

②NO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而NO 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26
(3)实验室制法:
27
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向下排空气法 蓝
白烟
28
(4)用途:化工原料,用于制硝酸、铵盐、纯碱、尿素,用作制 冷剂。
29
2.铵盐 (1)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三解” ①不稳定性(热解) a.NH4Cl受热分解:__N_H__4C__l=_=_△_=_=_=_N_H__3↑__+__H__C_l_↑__。 b.NH4HCO3 受 热 分 解 :N__H_4_H__C_O__3=_=_△=_=__=_N_H__3↑__+__C__O_2_↑__+__H__2O_ 。 ②与碱反应(碱解) 铵盐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在稀溶液中不加热:_N_H__+ 4 _+__O_H__-_=_=_=_N_H__3_·H__2O_。 b.加热时或浓溶液:_N_H__+4 _+__O_H__-_=_=△_=_=_=_N__H_3_↑__+__H_2_O_。
利用混合气体中的 N、O 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判断:
N(N)∶N(O)< =22∶ ∶55, ,剩恰余好完O2全反应 >2∶5,剩余NO
(2)电子守恒法 当 NOx 转化为硝酸时要失去电子,如果是 NOx 与 O2 混合,则反应 中 O2 得到的电子数与 NOx 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23
拓展: 下列四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①NO2∶O2=2∶1;②NO∶O2= 2∶1;③NH3∶O2=2∶1;④NO2∶NO∶O2=1∶1∶1,将分 别盛满上述各种气体的容积相等的四支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 槽中,最后试管内液面由低到高顺序为__③__②__①__④__。
15
解析 反应过程中 NO、O2 为氧化剂,N2 为还原产物;汽车尾气 中的 N2 不是污染物;NO 和 O2 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根据题中的 图示,可将反应的过程分成如下两步写:2NO+O2===2NO2,2NO2 + 4CO===N2 + 4CO2 , 将 两 步 反 应 式 合 并 可 得 总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高考选考化学一轮课件专题四: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高考选考化学一轮课件专题四: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等电点
氨基酸在特定pH值下呈 电中性,此时氨基酸的 溶解度最低,这个特定 的pH值称为等电点。
蛋白质形成过程
氨基酸的活化
01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氨基酸首先与tRNA结合,形成氨酰-
tRNA。
肽链的合成
02
在核糖体上,氨酰-tRNA按照mRNA的碱基序列,依次连接形
成肽链。
蛋白质的折叠和加工
03
新合成的肽链经过特定的折叠和加工,如剪切、修饰等,最终
其他作用
氨基酸还可以作为生物体内其他物质的合成原料 ,如神经递质、嘌呤、嘧啶等。同时,某些特殊 的氨基酸和蛋白质还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如运 输氧气、储存能量等。
06 化学肥料与农业 生产
常见化学肥料种类及作用
氮肥
促进植物茎叶生长,增 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
合作用效率。
磷肥
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增 强植物抗逆性,提高果
氨气与氨水应用
氨气应用
氨气可用于制造氮肥、硝酸、纯碱等化工产品,也可用作制 冷剂、燃料等。此外,在环保领域,氨气还可用于烟气脱硫 、脱硝等环保工程。
氨水应用
氨水在农业上可用作氮肥、农药、催化剂等;在工业上可用 于金属表面处理、纺织印染等行业;在医药领域,氨水也有 一定的应用,如用于制备某些药物或作为消毒剂等。
均匀施肥
确保肥料在土壤中均匀分布, 避免局部浓度过高对作物造成
伤害。
配合使用
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条件,配 合使用不同类型的肥料,提高
施肥效果。
农业生产中其他含氮物质应用
氨水
作为氮肥的一种,可直接喷洒 在作物叶面上,提供速效氮源

硝酸铵
既可作为氮肥使用,也可作为 炸药原料,需严格控制其使用 范围。

最新-高中化学《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学案4 苏教

最新-高中化学《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学案4  苏教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复习课教学案【复习要求】1.掌握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

2.掌握氮及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4.了解硝酸工业制备的原理及其有关计算。

【复习过程】【知识要点】一、氮气和氮氧化物【例1】下列反应起了氮的固定作用的是()(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B)NO与O2反应生成NO2(C)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D)由NH3制碳铵和硫铵【小结1】1、氮气:在常温下N2为色。

溶于水的气体,化学性质,因为,所以常用做金属焊接时的保护气;在高温或放电的条件下氮气可以跟H2、O2、金属镁等物质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固氮作用:游离态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方法。

途径举例自然固氮→闪电时,N2 转化为NO生物固氮→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 转化为化合态氮工业固氮→工业上用N2 和H2合成氨气【强调】(1)NO2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为还原剂为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气体,常用碱液————(NaOH溶液)吸收。

*4、氮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的计算写出NO、O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NO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练习1】将一30mL充满NO2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足量水的水槽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多少气体?若要使试管中充满水,需要向试管中通入多少毫升氧气?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例2】密度为0.91克/厘米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小结2】1、氨的性质a.物理性质:氨气为色有气味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液化。

b.化学性质:①氨与水的作用的方程式可表示为,氨水中存在的离子有存在的分子有。

②写出氨气与下列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盐酸二氧化碳和水,硫酸(2:1),c.氨气的制备工业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案4(苏教版必修1)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案4(苏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知识要求:1.氮氧化合物的产生及转化知识体系:核心知识: ✧ 从两个方面〔自然、人工〕产生氮氧化物,以及氮氧化物的转化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知识体系:核心知识:✧3.硝酸的性质知识体系: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建议〔1〕〔2〕要认真完成每一个实验,②学会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去认识物质的性质;③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3〕本专题关注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将STS 思想引入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氨的合成对人类文明的伟大奉献,表达化学科学的重要价值。

通过对酸雨等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如何保护环境等问题的探讨,让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科学的价值,养成关心社会的积极态度,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4〕教材设计了多种教学功能的栏目,教师应根据时间安排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对这些栏目进行详略不同的处理,并合理利用这些栏目来设计教学。

如“你知道吗〞及书中的相关图片可用来进行问题的提出;“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可用于对问题的探究;“问题解决〞可用于对知识的应用。

〔5〕到本专题止,根本完善了高中必修阶段无机物的知识体系,揭示了相应反响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网络,为 化学2 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根底。

2.实验教学建议〔1〕SO 2的漂白性实验 所用的品红溶液浓度要小,否那么颜色变化可能不明显。

教学时可与次氯酸的漂白作用进行比较。

〔2〕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在蔗糖中先参加少量水湿润,可加速浓硫酸的脱水作用。

由雷电NO NO 2 HNO 3 空气中N 化工汽车 空气中N 弱碱性 氯化铵的热分解 铵盐与碱反响 NH 3 NO NO 物理性质 不稳定性、强酸性 硝酸的性质于实验中同时有CO2和SO2放出,建议:①在盛品红溶液的试管口塞上一团浸有碱液〔或碳酸钠溶液〕的棉花团,以吸收挥发出的有毒的SO2气体。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学案苏教版(优秀教案)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学案苏教版(优秀教案)

高一化学期中复习纲要一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知识点一氮气及其氧化物.氮气()、氮的固定使空气中的氮转变为的过程。

()、氮气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约占整体积的。

()、的电子式,构造式。

()、往常状况下,化学性质很稳固,只在高温、放电、催化剂等条件下才能发生一些化学反响。

.与反响:。

(工业合成氨).与反响:()、氮气的用途宽泛,工业上,氮气是、的原料。

氮气还常被用作,在医学上,常用液氮作。

.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常有的有、、、、、等。

达成和的比较表:颜色物理毒性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与反响与反响实验室制法( 填化学方程式)无无与人体、环境的关系① 与血红蛋白联合令人中毒②转变为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特别提示() 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

() 空气中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要素。

() 空气中、主要根源于煤和石油的焚烧、汽车尾气、硝酸工厂等。

() :既有氧化性又有复原性,以氧化性为主。

能使润湿的淀粉- 试纸变蓝。

问题一俗语说“ 雷雨发庄稼”,这说明雷雨中含有能被植物汲取利用的化合态的氮,请同学们写出三个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 。

问题二加强班如何鉴识和溴蒸气?【练习】 .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日光照耀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反响,进而不停产生,加重空气污染。

反响过程为①― →+,②+― →,③+― →。

以下对该反响过程及生成物表达正确的选项是.起催化剂作用.起催化剂作用.只起氧化剂作用.与为同分异构体.氮的氧化物( 用表示 ) 是大气污染物,一定进行办理。

() 汽车尾气主要含有、、、等物质,这类尾气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根源之一。

①汽车尾气中的来自于,来自于。

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 起码填两种 ) 。

②汽车尾气中的、在适合温度下采纳催化转变法办理,使它们互相反响生成参加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

高中化学 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示范教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示范教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第四章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一、教学目标的选择与确立第一部份,氮氧化物的生产与转化,把相关化学变化与自然现象结合在一起,把科学技术应用与相应的化学变化所导致的环境问题结合在一起。

第二部分,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把化学技术的诞生源于人类的需要,呈现给学生。

第三部分,硝酸的性质,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制备HNO 3的解流程。

上述有别于传统教材的特色,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变化、化学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知识技能部分。

下述各种转化关系NH 4+←NH 3←N 2→NO →NO 2→HNO 3教学难度不大。

无需 做过多选择,可以直接从传统课程中移植过来。

处理知识与技能教学的难度在于,新的课程标准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就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过程了。

2.过程与方法部分。

传统的课程,一般是纯化学性的实验技能教学,主要依据化学原理,设计与完成一个实验,包括仪器的选择与安装,按一个正确步骤完成即可。

新的课程标准,则要求学生理解探究的科学意义,学习基本的探究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意识。

教师可以结合几个演示实验,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发现与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

这一部分教材来源于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涉及人类选择与使用化学技术的方法与态度。

从课程标准看,这一部分最为宽泛,不易把握,是传统化学课中所没有的。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从头学习。

在四十五分钟的短时间内,考虑到教学的时空局限,可以利用多学科多视角,对相应的化学技术进行批判性讨论。

让学生感受一个当代社会的核心问题,化学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不是一个纯化学问题。

只有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纳入人们的视野,才能保证化学技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只能依据教材,有选择地去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不是面面俱到。

高一化学教案: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二课时

高一化学教案: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二课时

第2课时课时2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一、学习目标1.掌握氨及铵盐的性质和用途,了解液氨和氨水的区别;2.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3.学习观察法、探究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4.知道氮肥的应用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享受发现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氨气和铵盐的性质;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原理,氨水的弱碱性。

三、设计思路氮肥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是解决人类吃饭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雷雨发庄稼”(自然固氮)知识的复习和生物固氮方式缺点的讨论,从而将本节内容的重点引入人工固氮(合成氮)过程的教学中来。

氮肥生产的基础是氨的合成,即可引入本节课教学重点——氨气性质的教学。

其中,氨气与水和酸的反应是教学的重点。

再通过氨的挥发性、刺激性气味等性质,引导学生讨论氨水作为化肥的缺点,在此基础上引入固态铵盐和氮肥知识的教学。

在学习铵盐知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科学使用化肥的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复习引入] 回忆“雷雨发庄稼”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图片] 人类已知的三类基本固氮方式(ppt 2)。

[讨论] 三种固氮方式的优缺点。

强调人工固氮的重要意义,引出本节内容的教学。

[化学史话]氮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须元素,大气中游离的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通过生物固氮和自然固氮获得的氮元素远远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科学家们苦苦探索了几百年。

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哈伯首次用氢气和氮气合成了氨,奠定了大规模工业合成化肥的基础。

从此,人类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氮肥,缓解了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资源与庞大的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他也因此获得了19化学诺贝尔奖。

[知识链接] 1. 合成氨反应条件苛刻的原因;2. 哈伯的功与过。

[板书]一、工业合成氨(ppt 4) N 2+3H 2 2NH 3[过渡] 氨的成功合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类的吃饭问题。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课件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课件

+2
0
得2×2e- +4 -2
失2×2e-
(3)用途: 在生物学方面有独特作用,人体中极少量的NO 会促进血管扩张,防止血栓塞等。
2.二氧化氮(NO2)
(1)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与水反应。在大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有毒。 (2)化学性质
得1×2e- +4
+5
+2
失2×1e-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氮氧化物、氨和铵盐、硝酸等含氮 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的应 用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 ,认识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 3.知道工业上生产硝酸的基本原理,了解 硝酸的特性和应用。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78%,氧气的体积分 数22%,还有少量的CO2及稀有气体。氮气 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氮元素是组成蛋白质的 必需元素,是生命的重要组成元素。但空气 中氮元素的化学性质稳定,只有少数豆科植 物能够直接吸收转化加以利用。直到1919 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中首次人工合 成了NH3,才使大规模合成化肥成为现实。 但含氮化合物的使用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 大的危害!
一、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一)氮元素的重要作用
1.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2.在生产、科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
一、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二)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充足的氮使 植物枝叶茂盛,叶片增大,光合作用增强,从而 使农作物的产量和产品质量得以提高。 大部分氮元素以游离态存在于空气中。一般 情况下,仅有少数植物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可 吸收的化合态的氮。俗话说“雷雨发庄稼”,那 么,在电闪雷鸣的条件下,游离态的氮是如何转 变为化合态的氮的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金版新学案》高中化学总复习讲义:专题三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考点一氮的单质及氧化物1.氮的固定2.氮气3.氮的氧化物(1)物理性质(2)①NO―→NO2:2NO+O2===2NO2②NO2―→HNO3(NO):3NO2+H2O===2HNO3+NO(3)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①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空气。

②形成酸雨。

③破坏臭氧层。

◎思考与探究(1)农谚“雷雨发庄稼”,写出雷雨时,雨水中形成稀硝酸的化学方程式。

(2)如何鉴别NO2与溴蒸气?提示: (1)N 2+O 2=====放电2NO,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

(2)由于NO 2和Br 2在性质上有不少相似性:①均具有氧化性;②溶于水均有酸生成;③均可与碱反应;④均为红棕色等。

所以不能用淀粉-KI 试纸、pH 试纸、NaOH 溶液来鉴别,但二者性质又有差别,可以用下列方法鉴别:①AgNO 3溶液;②CCl 4;③用水洗法。

氮的固定1.起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 A .N 2和H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 3 B .NO 与O 2反应生成NO 2 C .NH 3催化氧化生成NOD .由NH 3制NH 4HCO 3和(NH 4)2SO 4解析: 氮的固定是指将空气中N 2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符合题意的为A 项。

答案: A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 、NO 、NO 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B .NO 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C .NO 2通入FeSO 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D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NO 、CO 和N 2 答案: B3.下列物质的转化,能一步完成的是________。

①N 2―→NO 2 ②NO 2―→NO ③NO 2―→HNO 3 ④N 2―→NO ⑤N 2―→NH 3 答案: ②③④⑤加合式法巧解氮的氧化物计算类试题4.如下图所示,将相同条件下的m 体积NO 和n 体积O 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槽中且盛满水的试管内,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为红棕色。

则m 与n 的比值为( )A .3∶2B .2∶3C .8∶3D .3∶8解析: 剩余气体与空气接触即变为红棕色,说明剩余气体为NO 。

则可知m2体积的NO气体与n 体积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由4NO +3O 2+2H 2O===4HNO 3得m 2=43n ,即m ∶n =8∶3。

答案: C5.将盛有12 mL 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 mL 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 2的体积和剩余的2 mL 气体分别是( )A .1.2 mL ,NOB .2.4 mL ,O 2C .3.5 mL ,O 2D .4 mL ,NO解析: 解题依据的化学方程式为: 4NO 2+O 2+2H 2O===4HNO 3 3NO 2+H 2O===2HNO 3+NO设O 2的体积为x ,剩余的气体有两种可能: ①若剩O 2,则V 剩=x -14(12 mL -x )=2 mL ,解得x =4 mL ,选项B 、C 不正确。

②若剩NO ,则V 剩=13[(12 mL -x )-4x ]=2 mL ,解得x =1.2 mL ,选项D 不正确,选项A 正确。

答案: A ◎名师归纳 (1)循环反应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发生如下反应: 3NO 2+H 2O===2HNO 3+NO ① 2NO +O 2===2NO 2②反应①的反应物(NO 2)和产物(NO)分别是反应②的产物和反应物,这两个反应互为“循环反应”。

(2)“循环反应”进行计算时采用“加合式”法 消去中间产物(NO),①式×2+②式得加合式: 4NO 2+O 2+2H 2O===4HNO 3。

(3)NO 和O 2同时通入同一水中时,发生反应: 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其加合式为:4NO +3O 2+2H 2O===4HNO 3(4)将CO 、O 2通入盛有足量Na 2O 2的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引燃。

此过程中发生循环反应:2CO +O 2=====点燃2C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其加合式为:Na 2O 2+CO===Na 2CO 3考点二 氨和铵盐1.氨气 (1)物理性质色味态: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水溶性: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氨气。

(2)化学性质(3)实验室制取化学方程式为: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

(4)氨的用途化工原料,用于制硝酸、铵盐、纯碱、尿素,用作制冷剂。

2.铵盐(1)(2)NH +4的检验待检物――→强碱△无色气体――→湿润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结论有NH +4 ◎思考与探究(1)液氨和氨水有哪些区别?完成下列表格。

(2)44气遇冷又变成固态碘,这两种现象的本质是否相同?(3)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在NH 4Cl 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

②在NH 4Cl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

③在浓NH 4Cl 溶液中加浓NaOH 。

④NH 4Cl 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⑤在饱和NH 4Cl 溶液中滴加NaAlO 2,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

提示: (1)氨气液化 氨气溶于水 纯净物 NH 3(2)不相同,NH 4Cl 固体受热分解成NH 3和HCl ,发生了化学变化;固态碘受热升华成为蒸气,是物理变化。

(3)①NH +4+OH -=====△NH 3↑+H 2O②NH +4+OH -NH 3·H 2O ③NH +4+OH-NH 3↑+H 2O ④NH +4+H 2ONH 3·H 2O +H +⑤NH +4+AlO -2+H 2O===NH 3↑+Al(OH)3↓氨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解析: NH 4Cl 受热可产生NH 3和HCl ,但两者遇冷会重新反应生成NH 4Cl ,在此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堵塞导管的情况,因此不能用①的方法制取氨气,③中试管口未向下倾斜,会导致液体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炸裂,③不可行。

浓氨水滴入氧化钙固体中,会发生CaO +NH 3·H 2O===Ca(OH)2+NH 3↑,故可用②的方法制取氨气。

浓氨水受热产生氨气,通过碱石灰吸收水蒸气后即得干燥的NH 3,所以④符合要求。

答案: D2.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固定、加热仪器和橡胶管略)进行有关氨气制取的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装置①制取NH 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测定生成的NH 3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中所盛试剂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装置②制取并收集干燥的NH 3,烧瓶内装的试剂是________,分液漏斗中装的试剂是_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__(填装置序号)。

解析: (1)装置①适用于固-固加热制取气体,制取NH 3时试剂是NH 4Cl 和Ca(OH)2。

若测定NH 3的体积,必须用排液体法,而NH 3极易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所用的液体必须不与NH 3反应,也不溶解NH 3才行。

(2)装置②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装置,制取NH 3时,可用浓氨水和碱石灰作用。

答案: (1)2NH 4Cl +Ca(OH)2=====△2NH 3↑+CaCl 2+2H 2O ③⑦ 氨气难溶于该试剂,且该试剂不易挥发,不与氨气反应 (2)CaO(或NaOH 或碱石灰) 浓氨水(或浓NH 4Cl 溶液) ⑥◎名师归纳方法1.加热NH 4Cl 和Ca(OH)2的混合物方法2.加热浓氨水(1)反应原理:NH 3·H 2O=====△NH 3↑+H 2O 。

(2)装置方法3.浓氨水与固态碱性物质作用制氨气O O NH◎名师提醒(1)方法1由于在固态中进行,不能拆分成离子方程式。

(2)NH3会污染空气,制备时要注意用水或酸进行尾气处理。

氨和铵盐的性质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说明理由。

(1)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2)实验室用浓氨水与NaOH固体制取氨气。

(3)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与挥发性酸相遇时能形成白烟。

(4)某晶体与NaOH共热放出一种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晶体中含有NH+4。

(5)氨水中含氮微粒中最多的微粒是NH+4。

(6)把NH3通入稀HNO3中,当溶液的pH等于7时,溶液中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

(7)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 3+5O2=====催化剂△4NO+6H2O。

(8)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除水)。

(9)在1 mol·L-1氨水中,NH3·H2O、NH+4、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1 mol·L-1。

答案:(2)(3)(4)(8)(9)正确。

(1)不正确,NH3本身不导电,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NH3+H2O NH3·H2O NH+4+OH-而导电,故NH3不是电解质;(5)不正确,氨水中存在大量的NH3·H2O和少量的NH+4;(6)不正确,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得到NH4NO3溶液,NH+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pH<7;(7)不正确,产生的NO是污染气体。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时通入氨气的速率过快,在烧瓶中会出现白烟,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以氨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碳酸氢铵。

甲同学先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氨气;乙同学先将氨气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二氧化碳。

请选择合适的方案并说明原因。

答案: (1)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2)NH 4NO 3(3)乙同学方案正确;CO 2在水中溶解度小,先通CO 2再通NH 3生成的NH 4HCO 3的量少,而且易生成(NH 4)2CO 3,先通NH 3至饱和再通CO 2至过量,保证产物量大,且全部是NH 4HCO 3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