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教学反思
戴元涛-等比数列(1)教学反思
等比数列(1)教学反思坪山高级中学数学组 戴元涛背景分析:这是高三一轮复习,在刚复习完等差数列后上的等比数列复习第一节课,经过实践,发现这堂课教学内容、环节设计效果较好。
主要教学方法:类比性教学模式导入:引用2011年广东高考题给学生思考,引入新课。
知识点归纳:通过学生做【课前热身】,学生自己归纳等比数列的相关概念和公式。
小结:一首《无敌数列》总结本节课所复习内容,让学生从学习中找到快乐,同时也培养学生情操,达到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
教学片段:师:电子白板课件,高考题欣赏:(2011广东)已知{}n a 是递增的等比数列,若22a =,434a a -=,则公比q =_______. 生:(做【课前热身】,同时归纳等比数列的相关概念和公式。
)1.在等比数列{}n a 中,,3,32==q a 则=1a ,=4a .2.已知c b a ,,成等比数列,若12,12-=+=c a ,则=b .3.在等比数列{}n a 中,854=a a ,则=72a a .师:(引导、总结学生归纳的考点)1.等比数列的定义:=-1n n a a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n a = .3.等比中项:b G a ,,成等比数列,则=2G ,=G . 4.等积性: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q p n m +=+,则 . 特别地 q p m +=2,则 . 生:(独立思考例题1)师:(引导学生思路)生:(学生独立完成)师:(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完成的情况,对于学生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讲解,归纳出题型一:等积性的应用)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把等比数列的考点通过练习的过程进行归纳,同时采用启发式、谈话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思考,归纳出题型。
另外,通过针对性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加深理解,促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归纳考点前,很多学生基础较若,无法回忆起等比数列的相关概念和公式。
高中数学_2.3.1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①通过回顾旧知,根据实例,能说出单利是等差数列,复利有何不同。
②通过自主学习教材内容,结合引例一,引例二,引例三,找出项之间的关系,归纳出等比数列定义。
③通过类比等差数列定义的推导,得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示的推导。
2.能力目标①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数列的特点,从而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②通过学生讨论,概括出等比数列的定义,探求出通项公式,提高数学的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的②通过学习,并能解决实地问题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才能在教学上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一、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有主动学习的行为,比较喜欢上数学课,学习热情也很高,和老师讲常交流。
但仍有小部分学生学习懒散、学习习惯差,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的帮助,作业抄袭等等不良现象。
二、教师的应对措施1、抓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让学生先认识数学的重要性,数学会提高大家对问题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教学生怎样学习数学,一次慢慢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好学生的书写、审题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了解到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对初中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好,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为他们补充初中知识的盲点,加强基础知识。
同时在上课的时候,以基础简单题目为主,争取让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加强合作学习。
对于班级出现的两极分化情况,发动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基础薄弱的学生,促使大家共同进步。
4、注重情感交流。
在教学的同时,多了解学生的兴趣,投其所好,培养感情,让学生先喜欢你这位老师,才能喜欢你这门课程。
9.3.1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课后反思万宏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总结.总体而言,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特别是对学情的把握,师生的互动,细节方面的处理,过渡性语言的设计,等等,很多比较到位,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这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处理教材上,先让学生回顾已学内容,点明背后的思想和理论背景,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做好教学内容衔接。
通过有关联的诗歌、哲学、美学等引导学生领会掌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由浅入深,使学生在思维上易于理解与接受。
2、我在教法上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学生最近发展区角度来引入教学,更重要的指导思想是类比,因为学生学过了等差数列,在心中对等比数列研究方法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教学时充分利用这样一中特点教学,可以省时省力高效率。
3、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充分备学生的特点。
教学流程清楚明晰:实例--定义--公式--性质--应用。
提问幽默有艺术性和科学性,引起了不同程度学生的有效思考,并推动着课堂的不断前进,对差生提问梯度降低处理和引导比较成功。
4、数学要在活动中学习。
开课从一个小视频:兰州拉面的制作过程和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采用折纸、作图等简单的学生活动,巧借学生的好胜心理和爱表现天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四十五分钟里,运用丰富多彩的手段,使学生积极而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5、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善于使用电子白板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语言精练,教态自然大方,有较好的教学基本功。
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
(1)在重点知识的强调上稍快,给学生的思考和发挥的空间不是很充足。
(2)时间安排上不够精当。
(3)教学语言还需要不断锤炼。
教学的精彩源于课堂,新课改也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5篇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5篇《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篇1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第一章第3节第二课时,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与函数等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为以后学数列的求和,数学归纳法等做好铺垫。
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如在“分期付款”等实际问题中也经常涉及到。
本节以数学文化背境引入课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是提高数学文化素养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良好载体。
2.学情分析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
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此片面不完全。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悟并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受公式探求过程所蕴涵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初步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和探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严谨性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和数学的严谨美。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关于等比数列教学设计的思考4页word
关于等比数列教学设计的思考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
肖川教授(2002)曾经说的好:“教育就是不完美的人引领者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
”)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课型有:数学概念教学设计、数学原理教学设计、数学习题教学设计。
新课改实施进程中的教学设计需要以教师素质全面提升为条件,让教师接受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还只是第一步,我们应当通过修炼,把理念变成人的素质。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4个要素的的一个动态结合过程,因而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时也应全面考虑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准确把握教材,正确把握教学动向,斟酌本节重难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类比等差数列的定义归纳类比出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在研究的过程中体现了有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在课前,笔者的教学构思是通过解答数字游戏,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理解并且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公式的推导,这样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渗透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通过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的创新和发现意识,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已有知识的把握,确定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掌握并应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难点是搞清等比数列与其对应函数的关系。
二、等比数列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向公式及等差中项的定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种特殊的数列。
上课之前的同学们先来完成下面这道数字游戏题,,,,…,,……;②3,6,12,…,48,……;③1,-1,1,…,1,…….〔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到结果。
〔教师〕回忆数列的等差关系和等差数列的定义,观察上面的数列(1)(2)(3),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讨论发现:数列①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等于;数列②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等于2;数列③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等于-1。
等比数列的教学反思
《等比数列》教学反思
在教学《等比数列》一节内容时,我曾在新课开始设计了如下一道练习: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然后在折叠着的角上剪一刀,就在纸的中间剪了一个洞(如下图),问如此重复折剪10次后并能剪出多少个洞?
该题一出示,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有的用笔在纸上试画,找规律,但画到对折4次的情形时,就有点困难了;有的干脆用纸折叠10次;再剪一刀,但折叠到7次时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怎么办?这一问题虽难,但使学生感到“新奇”;产生了非揭开“奥秘’不可的强烈探求欲望.最终,有学生从简单情形入手,用纸剪出几种特殊的简单情况;再去找规
律;得出共有个洞.由于课堂上设计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很高.课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成功体会:
(1)抓住知识本质特征,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2)问题的设计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设计一些既能让学生动手实践、又能动脑思考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观察、实践、归纳、猜想和证明”的探究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成功的教学,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如此将上述设计体会记录下来,并在以后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一定能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等比数列》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比数列的定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也容易让学生接纳,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并且积极思考。
<三>探索问题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法一:不完全归纳法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类比 …… 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由此归纳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可得 得 的通项公式可得: 【设计意图】:类比等差数列的不完全归纳法,进 而归纳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法二:累加法 【设计意图:】类比等差数列求通项公式的方法, 通过叠乘法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同时也渗透方程 思想,可“知三求一”。培养学生不断探究,归纳总结 的能力。 <四>例题分析 例 1.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和第4项分别是12 和18,求它的第1项和第2项.
其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定义及其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培养用不完全归纳法去发现并解决
问题的能力(即归纳、猜想能力),方程的思想,计算
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创新意识。
由于前面已经讲过等差数列,学生对数列的知识已
学生学习能 经有所了解,但是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理解能力,
<六>作业及思考题
1、课本 P144 练习 A 第 1、2、4 题。
2、对照等差数列,试猜想等比数列的一些相应的
性质。
3、探究活动:
①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你如果能将一张报纸对折
38 次,我就能顺着它在今天晚上爬上月球。
②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
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
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复习教学反思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复习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重在回顾知识与巩固,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先是运用表格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有助于学生记忆。
成功之处:
1.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明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也比较踊跃,并能对问题的解法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找出最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
2.教学方式符合教学对象。
复习课就是要以总结的方式对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很方便的了解了重难点,通过典型例题直观的了解考试要点。
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欠合理。
在让同学们背公式的过程中花费时间太长。
课后反思,如果当初就把几个公式展示出来,让同学们背,然后通过教师考察或小组成员之间考察,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放”的力度不够。
在分析典型例题时,总担心个别基础不好的同学不会,本来可以由学生阐述解题方法,也由我来说,所以学生的主动权给的不够多。
等比数列(第一课时)反思23
等比数列(第一课时)反思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A版)第二章数列第四节等比数列第一课时。
通过从丰富实例中抽象出等比数列的模型,是学生认识到这一类型数列也是现实世界中大量存在的数列模型;同时经历由发现几个具体数列的等比关系,归纳等比数列的定义。
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不能再让教学脱离学生的内心感受,必须让学生有追求过程的体验.在教学中,给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余地,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猜想、抽象、概括、归纳、类比等发现和探索的过程,把人类已发现的“现成的数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变为学生亲自“发现”的结论,也就是学生自己“做出来的数学”。
这种亲身体验和经历的过程,如同是重新经历数学的发现过程,也就是学生的“再发现”过程,可以启迪学生发现问题,再创造的解决问题,为以后适应社会发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做好基础的铺垫。
用三动式教学法具体是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落实行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这三方面,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充分的把时间留给学生,并注重学完每个小知识点后的及时的练习,落实行动。
教学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为主线,发展思维为主旨”的“四主”原则.以恰当的问题为纽带,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指导学生类比探究形成概念.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再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感悟数学。
总之,这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处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对待问题的发现和处理,整节课流畅又不失起伏,学生的参与意识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得整节课激情四射、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同时注意对重、难点知识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类比中发现,精心设计的问题巧妙地串起每个知识点,使得整节课有一气呵成之感!。
等比数列教学反思(实用11篇)
等比数列教学反思(实用11篇)等比数列教学反思第1篇今天讲授《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引导学生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重要内容。
在探究公式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解决问题。
有意识地使学生在推导过程中,忽略公比q=1和q ≠1的情形,从而突破了公比的q=1和q≠1难点,学生在推导公式中通过自己探究解决了“错位相减”的重要数学思想。
高中新课程正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强调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本节课后还有以下体会:(1)以学生为主体爱因斯坦说过:“单纯的专业知识灌输只能产生机器,而不可能造就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才”,因此数学学习的核心是思考,离开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
这节课,通过创设了一系列的问题情景,边展示,边提问,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难点处适当放慢节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激励的语言、轻松愉悦的氛围、民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品尝到类比成功的欢愉。
(2)巧设情景,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不断经历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体验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在创造”过程,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
”本节课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从新课引入到课后作业,创设了一系列“数学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设有利条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等比数列教学反思(通用5篇)
等比数列教学反思等比数列教学反思(通用5篇)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等比数列教学反思(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等比数列教学反思1在等比数列的教学中,特别是探索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环节中,教师不应简单地给出公式让学生机械记忆,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思维僵化而且并没有起到让学生归纳类比的思想。
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建模活动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规律,类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获得过程,寻求等比数列中首先,公比,项数,第n项这四个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用迭代法及叠乘法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了数学建模的思想。
在这个活动中不断将等差与等比的概念及方法做对比,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等比数列的特征。
在等比数列概念的建立及通项公式的探索过程都充满了类比的归纳的数学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知识的有关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
在这一节课后,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在课堂上我们要说的每一句话,要提的每一个问题,包括内容先后顺序的设置都必须反复推敲,细细琢磨。
语言要简练,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能启发学生,内容的设置必须切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需要预先想到课堂中学生会提到的问题以及出现的错误,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与充分的表扬、鼓励以及正确的引导。
现在的教学需要使用鼓励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打开学生思维。
本节课是等比数列的第一课时,注重概念的讲解以及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分析应用。
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了等差数列的有关内容,这节课的重要思想采用类比的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整个课堂教学。
就课堂反馈情况来看,我的引导比较到位,讲解也比较透彻,重点突出,前后呼应,学生完成的比较理想,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学生对等比中项和下标和的关系应用)。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反思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反思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反思我在教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1. 概念讲解:首先,我对等比数列进行了清晰明了的概念讲解。
我解释了等比数列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公比和首项求得任意项的值。
我使用了生动的例子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
概念讲解:首先,我对等比数列进行了清晰明了的概念讲解。
我解释了等比数列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公比和首项求得任意项的值。
我使用了生动的例子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
概念讲解:首先,我对等比数列进行了清晰明了的概念讲解。
我解释了等比数列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公比和首项求得任意项的值。
我使用了生动的例子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
2. 示例演练:在概念讲解后,我提供了一些示例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我让学生自己计算一些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并鼓励他们在解题过程中互相交流和合作。
示例演练:在概念讲解后,我提供了一些示例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我让学生自己计算一些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并鼓励他们在解题过程中互相交流和合作。
示例演练:在概念讲解后,我提供了一些示例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我让学生自己计算一些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并鼓励他们在解题过程中互相交流和合作。
3. 问题探究: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我设计了一些问题探究的活动。
我提出一些关于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挑战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
我也提供了一些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
问题探究: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我设计了一些问题探究的活动。
我提出一些关于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挑战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
我也提供了一些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
问题探究: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我设计了一些问题探究的活动。
我提出一些关于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挑战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
我也提供了一些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
4. 综合练:最后,我给学生分发了一些综合练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高中数学_等比数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等比数列》一、教学内容解析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会用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一些知识,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前面学到的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外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
在数列的学习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两种最重要的数列模型,并且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在内容上是完全平行的,包括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两个数的等差(比)中项、两种数列在函数角度下的解释等,因此在教学时可用对比方法,以便于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任务和目标1.教学任务分析:通过观察、归纳、猜想、类比等思维品质,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以及具体的知识运用及实际应用。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并加以初步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慨念、公式和例题的教学,渗透类比思想、方程思想以及从特殊到—般等数学思想,着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并进—步培养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3)素养目标: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求,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等比数列、等比中项的概念的形成与深化;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等比数列的判定、证明及初步应用。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但缺乏冷静、深刻,因此片面、不严谨。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的学习过程作对比,这是一种积极因素,应充分利用。
但相比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中要注意的地方更多,比如说:等比数列的公比不能为零,等比数列的各项都不能为零等,这些细节学生容易忽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等比数列》教学反思
《等比数列》教学反思等比数列教学反思前言本文旨在对我在教授等比数列时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和兴趣。
教学目标-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能够运用等比数列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在教学等比数列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1. 提前准备充分的教学材料,包括课件、练题和实例分析。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研究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
3. 创设情境和实际应用场景,使学生能够将等比数列的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研究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4. 结合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图像和动画等形式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等比数列的相关概念。
教学效果和反思经过本次教学,学生的研究成绩和兴趣有了显著提高,但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1. 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等比数列的概念比较抽象,他们需要更多实例和练来加深理解。
2. 有些学生对于等比数列的实际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惑,我可以进一步增加实际案例的数量和难度,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3. 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研究惯和兴趣,我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满足他们个性化的研究需求。
改进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方案:1. 针对抽象难懂的等比数列概念,增加更多具体实例的讲解和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性质和特点。
2. 引入更多实际生活中的等比数列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兴趣。
3. 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他们的研究潜力和兴趣。
4. 定期进行研究评估和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改进教学效果。
结论通过对等比数列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教学方面的改进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比数列的教学反思
等比数列的教学反思•相关推荐数列的判定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2)合情推理方法的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这是教学大纲要求高中数学教学达到的一个显著目标,这里教学目标2和3的制定,正是据于这样的大纲精神。
2.关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考虑,本节课把等比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的探索、发现、创新等思维过程的暴露,知识形成过程的揭示作为教学重点,同时,由于“思维过程的暴露,知识形成过程的揭示”不像将知识点和盘托出那么容易,而是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行发现知识。
“创造”知识。
这是对教师,也是对学生高层次的要求,因而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3.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根据教材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开放、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获取新知,是教师设计教法时所必须认真考虑的。
在讲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对数列,特别是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知识内容及其探求的思路,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而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内容的探求思路与等差数列是类似的,因此采用启发式、谈话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推理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为使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4.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本节课按如下四个方面展开:(1)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探索思路;(2)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几个特例的判定;(3)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探求;(4)通项公式的一般形式。
等比数列的教学反思篇2本节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的探求思路,一方面使学生温故旧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联想,为类比地探索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对几个具体数列特点的探索,然后一般地归纳这类数列的特点,进而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并将其数学符号化,再对几个具体数列进行鉴别,旨在遵循“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规律,使学生体会观察、类比、归纳等合情推理方法的运用。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本节课授课对象为普通高中平行班的学生,学习基础一般。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教师设计问题与活动引导”与“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成(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2)启发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构建数学模型(3)探究特例、推导一般(4)归纳小结、知识整合(5)新知运用、深化认识(6)课堂检测提升技能(7)课堂总结、内化知识(8)布置课后作业八个步骤来完成教学。
学生在未经预习不知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和证明方法的前提下,在教师预设的思路中,一步步发现了公式并推导了公式,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的目标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活了学生思维。
从认知的角度看,情境可视为一种信息载体,一种知识产生的背景。
本节课数学情境的创设突出了以下两点:1.从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设计数学情境。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有一种好奇的心态、探究的心理。
因此,本教案紧紧地抓住高二学生的这一特征,利用“悟空和八戒的故事”这一探索性的材料,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观察、类比、推理等活动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2.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本节课数学情境的设计处处以问题为导向,比如:“同学们,假如你是高老庄集团企划部的高参,请你帮八戒分析一下,按照悟空的投资方式,30天后,八戒能吸纳多少投资? ”、“同学们,你们知道又该返还给悟空多少钱?1,2,,…,是什么数列?有何特征?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呢?”“如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还有没有其他推导方法?”等等,促使学生去思考问题,去发现问题。
教学中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给学生思考、分析时间、讨论研究和交流展示思维的机会,通过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共享学习成果,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
等比数列定义教学反思
等比数列定义教学反思(总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等比数列定义教学反思
等比数列定义教学反思
背景分析:在学过了等差数列后,怎样引入等比数列的定义?经过教学实践,认为采用创设如下的类比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再发现等比数列定义,效果较好。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把等比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的探索、发现、创新等思维过程的暴露,知识形成过程的揭示,作为教学重点。
同时采用启发式、谈话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推理,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体现了数学发现的本质,培养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及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等个性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如果忽视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和新旧知识之间的潜在联系,简单地从外部给学生“灌入”新知识,仅仅以课本为本,以教学大纲为纲进行备课和上课,教学效果定会不尽人意。
只有充分考察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类比,引导他们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并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华罗庚先生说:“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去找出公式来。
”所以说,定理、法则、公式的归
纳、猜想、发现的过程比证明过程更重要。
归纳是人类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之一,归纳法在发现新的数学问题,在探索和发现解题途径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研究数学问题时,常常将一些一般问题通过特殊化来考察,从中发现一般问题的结论或解题途径,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能否有所发现,关键在于恰当地运用归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比数列(第1课时)教学反思
简阳中学陈凯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要解决的核心任务,决定着教学的着力点,大方向,本节课我认为以下是它的目标:在学习了一个等差数列后,另一个重要而简单的数列类型是等比数列,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生活实际到数学模型的抽象,得到等比数列的递推模型,进而研究通项公式,以及性质,应用。
教学思路:
我在教法上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学生最近发展区角度来引入教学,更重要的指导思想是类比,因为学生学过了等差数列,在心中对等比数列研究方法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教学时充分利用这样一中特点教学,可以省时省力高效率。
本节课亮点:
1、开课从一个小实验:将厚度为1个单位的纸对折开始,吸引学生注意力。
2、教学流程清楚明晰。
实例-----定义-----公式推导------性质以及应用------判定等比数列归纳小结
3、提问幽默有艺术性和科学性,引起了不同程度学生的有效思考,并推动着课堂的不断前进,对差生提问梯度降低处理和引导比较成功。
案例:在讲解等差概念时候,提问,数列中有的项可能是零吗,数列公比会为零吗?能举例子说明吗?学生答:1,1,1,1,1,。
师再一个?
学生答:2,2,2,2,2,。
(大笑。
)
老师写出:0,0,0,0,0.。
(学生:不能。
)
转折提问:下面该研究这个数列的什么了?板书: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则它的通项公式怎么求?你有哪些方法?(分别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从等比数列定义的递推关系得到:观察归纳法、累乘法、迭代法。
板书是老师的,学生说出了想法,商榷:此处是否该让学生板书操练独立完成?)
在讲解等比中项时,提问:若构成等比数列,则中项是多少?(有的学生脱口是1)到底有几个?生么关系?有只有一个中项的三项等比数列吗?
给出-1,G,5三个数可能构成等比吗,如果有中项,那么G是多少?若没有,说明理由。
(设计理由:讲等差的时候也是这个例子求等差中项,保持一定延续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根式的运算考查,提问注意了梯度,思辨性与深刻性,小结两点:若存在,中项不唯一,且a,b要是同号,并强调与等差不同)
4、内容安排与时间配合严密,刚讲完不久下课。
5、课堂练习例子比较容易入手,梯度适当,选择合理,也但照顾到了方法与思维的多样性,
还兼顾了巩固概念的目的,削枝强干。
整体感受:
1、指导学法贯穿教学备课,教学中,教学后;教学设计中,流程清晰,基本概念突出,细节要点强调。
2、师生配合比较和谐,从气氛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程度学生得到了关注,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理解。
3、特别指出,提问照顾到了数学比较薄弱的学生,提问注意了引导,梯度,效果明显,语言针对性,指向性有提高。
4、不足:语速过快,语言还要精炼,而更有效率。
学生答问出现非预期,大部分处理比较机智,个别处有纰漏,比如,提到了等比数列的单调性分类问题,情况比等差复杂,这个问题本不该此处提出,后来果断打住。
但是个别同学似路已经叉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