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上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上海
一·定义: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二,我国湿地的现状:我国湿地总面积约6594万公顷(不含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具有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

在众多的湿地中,以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湿地类型为主。

天然湿地(不含河流湿地)约为3600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

中国湿地可分为8个主要区域,即:东北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湿地。

近年来,我国充分认识到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在湿地保护和利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湿地系统的功能及其生物多样性。

但随着经济及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生活和生产对湿地的影响增加,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态系统脆弱,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近40年已有50%的滨海滩涂湿地不复存在,全国约13%的湖泊已经消失,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洪湖水生植物种类减少24种、鱼类减少约50种,七大水系63.1%的河段水质污染失去了饮用水功能等等。

这种现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受到影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丧失。

现今,很多湿地资源还被作为是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由于围垦、水质污染、泥沙淤积及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的湿地面积减少及生态破坏的现象不断出现。

城市中工业、企业、居民生活产生的废水对河流等湿地系统造成污染,破坏了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对系统内的生物及植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不利的影响。

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已经成为湿地系统面临的严重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力度,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保护湿地的生态功能,使其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及人类生存方面发挥作用。

三·我国湿地面临的问题:湿地面积急剧减少。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累计已丧失滨海滩涂湿地面积约119万hm2,因城乡工矿占用湿地约100万hm2,两项相加等于削减
了 5%的沿海湿地面积;全国围垦湖泊面积达130万hm2以上,因围垦湖泊而失去调蓄容积达350亿m3以上,因围垦而消亡的天然湖泊近1000个。

我国最大的沼泽集中分布区——三江平原,已有300万hm2湿地变为农田,目前仅有沼泽104万hm2,盲目的开采和占用湿地资源,使我国的湿地资源急剧减少,面临的问题非常严重。

水资源紧缺、水质污染严重。

地下水的过渡开采和湿地水源的不合理利用,使我国湿地水源受到严重的影响,河流枯竭、湖泊减小,甚至导致很多湿地的消失。

水质污染也是湿地面临的严重问题。

1998年的环境公报显示,大的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

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每年接纳工业废水1.4亿t以上,湖泊的富营养化现象加剧。

虽然我国已经认识到湿地保护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但仍然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湿地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对社会的经济生活起到推动的作用,但由于河流、湖泊等系统生物的过渡捕捞,使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影响。

我国的鱼类物种很多已经濒临灭绝,湿地植物的生长环境破坏导致植物资源也受到破坏。

四.湿地对上海发展的必要性:
上海是个名副其实的湿地城市,湿地总面积319714 公顷,占上海市面积的22. 5%。


海湿地类型多样,包括近海及海岸湿地305421公顷,河流湿地7191公顷,湖泊湿地6803公
顷。

其中,重点湿地有5块,面积1768. 94平方公里,分别是崇明东滩、长江口南支南岸南
汇东滩、九段沙、大小金山岛和黄浦江。

其他面积较大的湿地有杭州湾北岸边滩、崇明周缘、长兴岛周缘、横沙岛周缘、长江口南支南岸宝山边滩、长江口南支南岸川沙边滩、苏州河、淀山湖、石洞口水库和陈行水库等。

湿地是上海后备土地的唯一来源。

上海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围垦的历史,现有土
地面积的62%是2000多年以来通过不断围垦而形成的。

建国以来,上海共圈围滩涂873平方公里,使用地面积增加了14%。

滩涂围垦对于上海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许多重大的建设工程都依赖于滩涂围垦提供的廉价土地,例如工业基地(宝钢、金山化工基地) 、空
港基地(浦东机场) 、休闲娱乐业基地(浦东三甲港华夏文化旅游区,奉贤“南上海水上乐园”,南汇东海影视乐园) 、市政用地(老港垃圾堆场、陈行水库,石洞口水库) 、综合农业基地(崇明、长兴、南汇、奉贤等诸多国有农场、林场、渔场及其它综合农业后备基地) 、港区(浦东新区外高桥港区、南汇芦潮港港区、洋山保税港区、宝钢铁矿石港区)等。

根据社会经
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要,上海市决定到2010年为止,在海边岸线再促淤滩涂733平方公里,
使圈围滩涂达400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40个黄浦区,使上海面积扩大6. 31%。

目前,这一规
划已得到国务院批准,并列入《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上海是水质型缺水城市,湿地是重要的淡水资源的载体。

随着上海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黄浦江的供水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城市供水的需要,长江岸边的宝钢水库和陈行水库成为重要的水源供给基地。

目前,长江岸边的江水水质无法保障,而长江中心的青草沙湿地环境良好、水质优良,已被选为重要的备用水源地。

湿地是鸟类和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上海所在的长江口区域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敏感区,为维持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路线以及长江洄游性鱼类洄游通道的完整性起到了关键作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非常大。

据统计,上海有湿地水鸟147种,占全国湿地水鸟的60%左右,占世界水鸟总数的六分之一,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有17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有102种,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有49种;湿地鱼类有250种,其中近年来有记录的为143种;底栖动物有153种,浮游动物有261种。

保护动物包括世界珍稀种类白暨豚、江豚、中华鲟、小天鹅等。

资源动物最为著名的有中华绒鳌蟹(幼苗) 、鳗鲡(幼苗)和刀鲚等。

湿地具有水量平衡、净化水体、调节气候、防浪护堤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是上海不可或缺的“肾脏”和“生态屏障”,是上海经济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生态资本。

五.上海城市发展中的湿地保护:
1. 保护状况:自上世纪末,上海市委、市政府就已经开始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体系的建设,先后建立了崇明东滩、九段沙湿地、大小金山岛和中华鲟4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并将崇明东滩成功申报成为国际重要湿地。

本世纪初,上海市政府加快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和建设进度。

2004年,崇明东滩和九段沙湿地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随后相关的保护管理条例先后出台,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快速推进。

此外,上海市政府对于水源地保护也特别重视,将黄浦江上游列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

2.利用状况:利用湿地作为水源地,已建成的有长江边滩陈行水库,拟建有青草沙水库; 利用滩涂建设浦东机场、长兴岛造船工业基地、深水港区和金山石化工业园区等;崇明东滩围垦既用于平衡土地指标,又可用作生态农业用地;在浦东东部边滩安排排污口,利用湿地净化污水;将人工湿地和半自然湿地用作养殖基地,拟将围垦后的水面和半自然湿地建成国家湿地公园和风景湖泊。

六.上海实现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1. 充分利用长江每年2亿吨的泥沙资源尽管由于长江上游生态建设和大型水利工程上马后,入海泥沙量已减少到每年不到2亿吨,但是目前的监测结果表明,上海滩涂生长并没有出现明显减缓的趋势。

从长远来看,上海滩涂的自然淤涨速度会有所减缓,这需要采取物理工程和生态工程的手段来促进泥沙在上海地区的成陆。

当前需要进行的工作是,根据水文条件
变化来预测泥沙的沉积量和沉积地点,提早选定促淤区,采取安全的物理、生态手段来促进泥沙沉积和滩涂淤涨速度,不断增加上海的滩涂资源。

2. 通过自然保护区的调整来释放土地资源崇明东滩和九段沙两个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成功,结束了上海没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历史,在上海的环境保护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但是,这同时也意味着上海在这两个区域进行围垦和利用土地资源时存在着严格的限制。

按照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上海不能在淤涨速度最快的崇明东滩和九段沙湿地保护区内进行大规模的围垦和土地利用。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两个地方将永远封闭起来,不能利用。

在当前的法律框架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功能区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管理规定》,“确因保护和管理工作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必须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进行调整的,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向国务院提出申请。

”由于上海这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位于长江河口区域,随着泥沙在河口不断沉积,新生湿地不断向海域方向扩展和延伸,因此滩涂湿地始终处于快速的动态变化中。

若干年后,主要保护对象如水鸟、湿地植被等分布的区域会和现有功能区发生较大的偏移,因此保护区的范围和功能区也必定要按照“动态保护,科学保护”的原则进行相应的调整。

3.在保持基本生态系统功能的条件下适当地利用湿地资源。

湿地的保护和开发都是相对的,有些地方需要绝对保护,如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而有些地方可以进行适当开发。

参考国家“十一五规划”对国土功能区的划分,上海湿地规划也可划分为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使资源开发得到合理布局和利用,并根据湿地演变趋势进行动态调整。

对湿地的开发并不是一定使其丧失基本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国际经验已经表明,我们完全可以在保持湿地基本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加以利用。

比如,可以在保护区的实验区进行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活动(如香港米浦保护区) ;将湿地和围垦后半自然湿地用作景观用地,如湿地公园、高档别墅区和高科技园区(如杭州西溪湿地公园) ;建设湿地产业园区(如南昌市政府正在考虑筹建鄱阳湖湿地产业园区) ;建设人工湿地、湿地园林等。

总而言之,在尽量不破坏湿地基本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上海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七. 推动上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1. 建立上海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协调机制目前,上海市湿地保护管理涉及到绿化局、水务局、海洋局、环保局等部门。

根据国外海岸带湿地综合管理的经验,建议成立“上
海市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管理委员会”,制定《上海市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和《上海市湿地可持续利用管理计划》,切实协调好湿地的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

2. 编制上海湿地生态经济功能区划参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精神,将上海湿地划分为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使资源开发得到合理布局和利用,并根据上海湿地演变趋势,定期进行调整。

3. 妥善解决湿地圈围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为了保持土地资源总量的动态平衡,上海有关部门已经做了规划,到2010年要促淤110万亩,圈围60万亩。

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滩涂利用总体规划中,一定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以及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妥善处理湿地圈围利用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4. 规范已围垦湿地的开发利用依托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合理使用已围垦湿地,重点发展林业、种植业、养殖业以及依赖湿地资源景观的生态旅游业,例如将围垦后的水面和半自然湿地建设成湿地公园和风景湖泊等。

5. 严格控制沿江沿海湿地的水体污染为了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提高上海湿地资源的质量,对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采取总量控制的排放制度;定期监测养殖水体及底泥环境质量,减少养殖业自身污染及消除富营养化;开展长江沿岸水体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调查,控制滨岸富营养化及赤潮的进一步发展。

6. 抓紧开展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立法工作在建立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应抓紧开展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立法工作,以明确本市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方针、原则和行为规范,将湿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国土规划、环境整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履行国际公约等与湿地立法协调一致,使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7. 整合各方资源,建立科技研发平台上海市与湿地管理有关的政府部门有水务局、绿化局、环保局、海洋局等,从事湿地科学研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有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东海水产所等。

他们已经在湿地领域开展了长期工作,但是数据之间缺乏共享,研究结果缺乏沟通。

应该建立一种沟通和合作机制,短期内通过整合数据资源,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后通过建立研发平台的形式加强各方资源的整合力度,将湿地科研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将基础研究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上海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

八.结语
对湿地的保护和利用不仅仅是上海一个城市更是滨江沿海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障。

要涵养、创建适合人类生存的绿色空间,必须充分发挥“湿
地”优势。

但是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特有的复杂性、敏感性和脆弱性,决定了湿地保护事业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因此城市规划中的湿地保护规划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更多的是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政府部门的落实和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