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合集下载

关于上海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分析

关于上海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分析

关于上海城市综合交通发展地分析在上世纪末,上海制订地城市经济发展地总目标是:到年,初步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地框架,为崛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奠定基础.到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初步确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地地位.目前,前一个目标已经基本达到,上海作为远东乃至亚洲重要经贸中心之一地地位基本确立.这其中离不开上海城市对内对外综合运输地巨大贡献.为了能够在年左右借助于世博会和奥运会地契机,实现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地目标,上海乃至长三角地综合交通还需要有进一步大力发展.回顾上海城市综合交通地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过程地艰难和成果地喜人.上海是一个人口和产业特别密集地特大城市,中心区多平方公里之内平均每平方公里超过万人,人均道路面积只有平方米,只有国内同类城市地到,国外同类城市地到十几分之一,市域交通地捉襟见肘.城市道路拥堵状况严重困扰了城市进一步发展.今后人口虽然可以有所疏解,但第三产业将有很大地发展,人多路少地基本情况不会改变,这是考虑上海城市交通问题地一个基本出发点.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城市交通地建设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地成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市域交通水平稳步提高.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加快,上海已建成地铁和高架线路公里,初步形成十字加西半环地网络骨架.日客流量达万人次.为其逐步成为公交出行地重要方式迈出了坚实地一步;市区道路总长度公里.中心城已建成“三横三纵”道路骨架和“申”字形高架网络;地面公共交通持续发展,服务供应水平日益提高,线网覆盖面扩大,布局进一步完善;现有公交运营线路近千条,公交汽、电车辆,日客运量万乘次;出租车已达万辆,日客运量万乘次;市域轮渡现有客渡条,车渡条,日客运量为万人次;渡江车辆为万辆次,随着大桥、隧道等越江交通地增加,正在实行结构调整;陆岛交通主要为通往本市崇明和长兴、横沙等岛屿地长江轮渡和跨海通浙江舟山诸岛地海渡,日乘客运输量为万人次,过江车辆为万辆次;城市公共交通总体服务水平达万乘次日..先进技术普遍推广应用.交通行业普遍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或局域网,一些跨区域经营单位已拥有广域网;上海航运市场交易、关检和单证处理已初步实现与国际接轨;陆上运输网上服务中心已开通,物流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系统正在筹建,公路集装箱运输和卡管理系统、长途客运联网售票系统、驾驶员计时培训系统等均已投入应用;“上海交通信息网”已开通,“一卡通”已在地铁和公交线路上使用;公交车辆装备升级换代,绿色能源已投入使用,上海正在建设和汽车加气站,出租车万余辆已改用燃料,公交车余辆已改装燃料.为了与上海社会经济发战略目标相对应,根据上海城市布局、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紧密结合地原则,上海市提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建设目标:建立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地先进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设大型关键交通设施和交通干线,完善交通系统,改善交通组织,增加客货运输能力,提高交通服务水平,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高效、便捷、舒适地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为此,规划部门提出上海市综合交通中近期发展战略.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城市疏解和调整土地使用地战略;.提高道路交通系统容量和运送能力地战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发展城市有轨交通地战略;.适度控制车辆发展和车辆使用地战略;.加强交通管理地战略.上海作为一个建筑和人口密集地特大城市,又将发展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道路系统必须要有相适应地道路容量和运送能力,为车辆出行提供高效、通畅地服务.因此,需要建立与城市布局和功能相适应地由快速干道、主要干道、次要干道和支路组成地高效、通畅地城市道路系统,满足不断增长地城市交通需求,促进上海市城镇体系地有序、合理、持续发展.年以来,本市新建、改建了大量地道路,特别是年以来进行地大规模道路建设取得了明显地成就,本市道路网络地总容量大幅度上升.从年到年,全市道路里程增加了公里,道路面积增加了万平方米,新增地道路设施承担了大量新增地交通量,有效地遏制了交通状况地恶化.但是机动车增长速度持续上升,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车辆增长地速度.上海市旧城区地交通总体上已经达到饱和,路网格局不可能作很大变动,因此需要完善系统,适当增加路幅,局部地区有控制地规划建设高架道路.主城道路系统地基本形式是:内环线以内以“三横三竖”主干道为骨架地方格网型,内环以外主要干线为环形放射型配合方格网络地区道路;主城形成方格网和环形放射结合地复合型网络;市域内构成“三环十射”地快速道路网.浦东、浦西之间地交通联系随着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地不断深入,越江交通系统将进一步加强,规划年外环线内地越江设施工程共有处,其车行道总数为条.城市交通结构是一个具有关键性质地问题,在既定地道路、线网、管理水平下,决定交通效率高低地核心是道路资源在种交通方式之间地分配,即交通结构.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和小汽车四种主要交通方式中,对应同样地客运量,公共交通所需使用地道路面积比其他方式少数倍,这充分说明公共交通对道路资源来说是一种最为经济地交通方式.世界各大城市,几乎无不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压缩小汽车交通需求,作为城市交通地主要战略.鉴于上海人口密集、人均交通用地面积较低、市中心区地公交车流密度已经很高、而客运需求很大地实际情况,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提出:以“公共交通优先”作为城市客运交通地基本政策.加快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建设,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共交通为基础地客运网络.在中心城,控制私人小汽车和摩托车,逐步取消燃油助动车,自行车成为地区内部地辅助交通工具.近年来上海地车辆拥有量在行政和经济手段地双重控制下仍然出现了比较迅速地增长,城市交通日趋拥挤.至年底,全市机动车拥有量已达到万辆(不包括沪牌照地万辆机动车) ,同年相比,新增机动车万辆,增长%,为历史最高.这是经济活动发展和经济水平提高地结果.一个城市地汽车拥有量,不仅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发展规模、全国汽车产业政策,同时还受制于整个城市道路设施地容量和城市交通地发展政策.经估算,即使所有地规划道路网络系统全部建成,整个市区也只能承担-万辆机动车拥有量地使用水平.而按照目前地机动车地发展趋势,远远超出这个范围.因此,今后一方面必须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地建设,同时更应从交通发展战略上予以重视.为满足国际化大都市不同出行目地、出行距离、经济社会水平地出行要求,车辆拥有量将进一步发展,使用出租车、私人小汽车、单位通勤车地出行将进一步增长,对单位公务车地出行应从政策上予以控制.为此,车辆总数地发展应是适度控制下地发展,汽车交通发展速度要与城市道路建设速度相适应,与城市各个区域交通条件相适应,应实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度控制小汽车交通”地政策.下面针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并适度控制小汽车交通”地发展方针作一些较为深入地分析.城市客运已日益成为城市交通地主要部分,它们大约使用了中心区道路面积地%. 随着人口和产业活动地增加,人地交通愈来愈频繁,这是不可避免地.但是人们地交通采用什么交通工具,对城市交通所产生地压力却是截然不同地.据测算,如果采用公共交通所需地道路面积为,骑自行车就要-,坐小汽车要-,甚至步行也比乘公交多倍.因此,只进行道路建设,还不能最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世界各大城市无不把交通政策提到问题地首位.据推算,当上海地汽车拥有量达到万辆(外来车另计)时,如果其分布仍像现在一样,中心区占很大比重,即使几个环路和几条高架路都建成了,届时地交通情况也不能比现在有多少改善,甚至更坏.因此上海必须采取地交通政策,或称交通战略是:以优先发展城市公共客运为主导,逐步缩小自行车地使用范围,在中心区控制小汽车交通地增长规模,严格限制摩托车地发展.这个交通战略地中心是优先发展公共客运交通,包括公共汽电车和大容量城市有轨交通.因为没有强大便捷地公共客运体系,就谈不上城市交通地现代化,就不可能缩小自行车地使用范围,更谈不上控制小汽车地发展规模.小汽车地发展有其必然性.而且在大城市地郊区和市区地外围地带,应该多发展,因为那些地方空间比较宽阔,又不可能有密集地公交网.但在中心区,不管人们多么喜欢小汽车,限于条件,只能控制.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客观规律,连美国也是如此,更不要说人口密度比美国大好多倍地上海了.自从年伦敦修建第一条地铁以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纷纷建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比如巴黎在年、柏林在年、纽约在年、东京在年相继修建了自己地第一条地铁线),在公共运输中发挥着主力军地作用.目前开通地铁地城市已达多个,其中二战后开通地有多个.并且它们地小汽车拥有率长期高于目前我国大城市地水平.伦敦总长公里地地铁每天平均运量达多万人次.巴黎地区有公里地轨道交通系统,其中市郊铁路每天客运量在万人以上.日本东京城市圈约有快速轨道交通线多公里,仅东京市内公里长地环线高架铁路——山手线,每天客运量就高达—万人次.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墨西哥城计划在年使地铁长度达到公里;汉城、新加坡、台北、香港等地都建有比较完善地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经济转轨国家地大城市华沙、布达佩斯等也是如此.快速轨道交通对于减轻大城市空气污染、缓解交通拥挤、提高通勤速度,都起到了很好地作用.建设快速轨道交通设施是根据国际经验,提高公共运输供给能力和效率,完善大城市立体交通系统地必由之路.快速轨道交通在客运方面共同地优点是容量大,准点快捷、安全舒适,人均占用道路少,能根据不同路段地地面交通和土地供应状况,从地面、高架、地下三种通行方式中选择一种,尽量少与其它建筑物和运输方式争夺用地.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特别要求把城市交通建设地重点转移到轨道交通地建设.在如此高度密集地大城市里,单靠地面公交解决交通问题是不可能地.如果说解决上海城市交通地根本出路是建立一个强大便捷地公共客运体系,那末,这个体系地骨干就是城市有轨交通.未来五年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以构筑“十字加环”及若干条放射线组成地轨道交通网络构架为目标,建设公里左右地轨道交通线,使上海公共交通逐步从目前以地面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车与轨道交通为辅助地状态,过渡到年以地面公共汽电车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出租车为辅助地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有机结合地交通体系,最终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地面公交为辅助地换乘便捷地立体化城市公共交通新格局.未来轨道交通网络经专家论证已初步确定: 将由条地铁、条轻轨和条郊区轨道线路组成.形成中心城区地地铁、轻轨系统和中心城与新城之间地轨道交通系统两个层次.其中条地铁总长度为公里,条轻轨总长度为公里.另外,搞好城市交通是一项复杂地系统工程,加强管理力度和提高管理水平是重点.在既定地交通设施和交通结构水平下,加强交通管理是提高整个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地重要手段.加强交通管理包括:建立现代化地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建立综合性地交通管理权威机构,保证上海城市交通发展地协调统一和交通政策地贯彻落实;监督交通法律和法规地设施;加强重大交通项目地管理和设施配套,提高道路系统能力;在各种交通方式中,给予公交车辆道路使用优先权;加强中心区地交通组织,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机、非分流,局部地区实行单向交通、货运车夜间运输等措施;加强自行车等个体非机动车辆地执法管理和交通疏导,通过对道路功能划分,限制其出行比重.总之,为了实现到年把上海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初步确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地目标,上海必须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交通.由于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地现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度控制小汽车交通”应该作为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地重点.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中,突出轨道交通地优先地位是提升上海综合交通发展水平地要点.轨道交通地发展除了能够解决城市交通供需地矛盾问题,而且修建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消除城市结构性缺陷地过程,可以成为城市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获得更快经济增长地过程.如果再考虑到城市结构升级对于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地作用,那么,此举对于推动城乡经济增长地作用将更为显著.。

对上海未来30年交通规划的看法的演讲稿_1

对上海未来30年交通规划的看法的演讲稿_1

上海是一个市域面积6340平方公里的特大型城市,地处我国海岸线的中点和长江三角洲前缘,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

1992年起连续三个“三年大变样”使上海发生了巨大变化,浦东大规模开发开放,全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区面积成倍拓展,城市人口逐步增加,交通发展的外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

土地使用布局决定了城市人口、就业岗位分布,因而是交通需求产生的主要决定因素。

土地使用规划方案决定的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分布在大范围内严重不平衡,会大大增加交通交换量,出行潮汐交通,增加平均出行距离,对交通系统增加压力。

根据对总体规划不同土地使用布局方案的测试,中心区不同的人口、岗位规模,产生不同的交通状况,不论是人的出行,还是车的出行,中心区都存在强大的交通吸引力,中心区交通压力大。

交通规划评估分析支持的是疏解过密的市区和中心区,形成多中心、开敞式的城市布局方案。

据此,总体规划在后来的土地使用方案中提出了强化了城市附中心功能,合理布置城市附中心,分散了单一市中心过分强大的交通吸引力;在郊区,扩大县城规模,促进新城人口和岗位的就地平衡,减轻市区压力。

人口、岗位的发展趋势是:中心区人口向外围转移;外围区是规划发展区和人口导入区;郊区的人口、岗位都有一定规模的发展。

预测2020年上海居民人均出行次数达到2.57次,相当于国内多数城市和日本各大城市八十年代的水平。

在人均出行次数的目的分类上,上海未来基于家工作出行基本保持不变,基于家其他出行有较大增长,而非基于家的出行有较快增长。

由于不同地域的交通设施和居民生活水平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人均出行次数的地域分布上,预测中心区人均出行次数高一些,外围区低一些,郊区更低。

上海交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要建成“四个系统”,即公共客运系统、道路运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并且经过充分整合形成一个综合交通体系,即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体系。

建成协调运营的公共客运服务系统。

公共客运的各种方式将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合理分工,紧密衔接。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回顾与展望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回顾与展望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回顾与展望上海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开始有了轨道交通的梦,但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后,这个“梦”才得以实现。

一、上海地铁的规划与实验1、上海地铁的规划雏型1956年8月23日,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市政建设交通办公室编制了《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地下铁道由此而提到了市领导的议事日程。

2、塘桥试验段六十年代初,市委成立的“上海市隧道工程局”负责地下铁道设计和施工力量的组织培训,针对上海地质条件开展试验研究。

在浦东塘桥试验段,地铁建设者们凭借少量的技术,依靠集体的智慧,通过反复试验、协作攻关,初步掌握了用盾构法建造地铁区间隧道的技术关键。

3、衡山路试验工程六十年代中期,衡山路六0工程地铁试验段在城市中心进行第二次试验,试验完成了用网格式盾构掘进长度为600m,外径为5.5m,内径为4.8m的双线隧道。

为上海地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数据。

二、上海地铁零的突破1、改革开放的春风掀开了地铁建设的帷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上海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制约。

1983年六月,上海市建委、科委向市政府呈报《关于建设本市快速有轨交通项目建议书》。

1988年2月,国务院批准《上海市新龙华至火车站地下铁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海地铁1号线进入实质性启动。

2、资金筹措走出国门打响市政建设第一炮地铁1号线,根据市府“自筹、自借、自还”的资金筹措方针,采用国内筹措与引进外资相结合的办法,工程总投资为52.44亿元,其中外汇4.53亿美元分别由德国、美国、法国政府贷款。

上海地铁1号线是我国首次运用国际融资方式进行建设的市重大工程,得到了德国、美国、法国的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

3、一号线建设的技术创新1号线建设,针对上海第四纪软粘土质的饱含水量的特性,且每座车站数千平方的大面积开挖,深度在地下20m左右,施工难度、危险系数大,技术要求高的特点,以地铁专家、工程院院士刘建航的“时控效应”理论,进行地铁车站的大面积、深基坑施工,顺利地度过了一道道难关,安全、优质地完成了地下车站的结构施工。

上海地铁市场分析报告

上海地铁市场分析报告

上海地铁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上海地铁作为中国最繁忙的城市之一的交通主力军,一直以其便捷、高效和快速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本文将对上海地铁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市场概况、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洞察。

通过对市场特点的总结和发展趋势的展望,我们将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上海地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引言部分将主要介绍本报告的概述,包括对上海地铁市场的简要介绍,以及本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接着将对整篇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概括。

- 正文部分将分为上海地铁市场概况、上海地铁市场现状分析和上海地铁市场发展趋势三个章节。

其中,上海地铁市场概况将对上海地铁市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上海地铁市场现状分析将对目前市场的竞争格局、运营情况等进行深入分析,而上海地铁市场发展趋势将针对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展望和分析。

- 结论部分将总结上海地铁市场的特点,并提出针对市场发展所需的建议和展望。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性的结论,对整个报告进行概括和回顾。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分析上海地铁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市场的特点、竞争格局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上海地铁市场的概况、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为相关企业、投资者以及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地铁市场的健康发展,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的提升和完善。

同时,通过对市场的分析,也能够帮助相关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提升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4 总结总结部分:通过对上海地铁市场的概况、现状分析以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上海地铁市场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城市快速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地铁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潜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地铁市场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地铁线路的密度和覆盖面,同时加强地铁车辆的更新和设施的改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乘客需求。

上海隧道发展史

上海隧道发展史

上海隧道发展史作为一位历史研究专家,对于上海这座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城市,其隧道建设的发展历程自然也是我关注的重要领域。

下面,我将为您梳理上海隧道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的隧道建设情况、现代隧道的发展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展望,同时考虑上海城市发展的背景以及隧道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早期隧道建设情况上海的隧道建设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那个时期,上海的城市发展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为了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开始尝试建设地下隧道。

其中,黄浦江行人隧道(外滩观光隧道的前身)是中国国内首条过江行人隧道,于1908年建成通车,它极大地改善了黄浦江两岸的交通状况,成为当时上海的一大交通亮点。

二、现代隧道的发展变化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上海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隧道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隧道建设不仅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技术水平和建设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

在这个阶段,打浦路隧道、延安东路隧道、外环隧道、大连路隧道等一系列重要的隧道工程相继建成通车。

这些隧道不仅提高了城市交通的便捷性,也为上海的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中,打浦路隧道是上海乃至全国第一条水底公路隧道,它的建成通车打破了市民过江只能通过轮渡的格局,为上海的城市交通带来了新的变革。

而延安东路隧道的建成则进一步加强了浦东与浦西的联系,推动了浦东新区的快速发展。

此外,外环隧道的通车标志着上海城市外环线全线通车,它为连接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浦东国际机场及市区的外环线画上了圆满“句号”,对于促进上海的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城市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上海隧道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未来上海的隧道建设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技术的应用。

例如,可能会采用更加先进的通风系统和照明系统来降低能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也可能会探索采用更加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上海轨道交通简史与发展

上海轨道交通简史与发展

总结词:大规模建设、网络化发 展
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 的不断增长,轨道交通建设进入 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上海轨道交通的建设 规模、速度和投资都创下了历史 新高,为城市交通发展奠定了坚 实基础。
现代化与网络化(2010s至今)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技术升级、服务提升、网络完善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新建线路采用了更先进的车辆、信号和通信系统,提高了 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轨道交通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提升 了乘客出行便利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上海轨道交通不断进行技 术升级和服务提升。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1958年,上海地铁1号线(时称“地下 铁道”)开始建设,但由于各种原因, 建设一度中断。
详细描述
20世纪50年代,上海开始规划城市轨道 交通系统,目的是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 交通拥堵问题。
快速发展阶段(1990s-2010s)
详细描述
90年代至2010年间,上海先后建 成了多条地铁线路,覆盖了上海 市的多个区域,初步形成了城市 轨道交通网络。
对市民生活的改变
提高市民出行效率
01
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提高了市民出行的效率,减少了出行时间
和成本,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02
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改善了市民的生活质量,方便了市民的购
物、旅游、通勤等生活需求。
提升市民文化素养
03
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市民文化素养的提升,许多地铁站
智能化技术
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如人工智能、 大数据分析等,上海轨道交通实现了 智能化调度、客流预测等功能,提高 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新世纪上海城市交通的发展

新世纪上海城市交通的发展
维普资讯
- l——~


JA T I 0 ONG U Y YuNsHu
过去 的2 年 , 0 上海 实现 了
疏导交通起到 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宏观需求管理 , 保持了 机动车与道路容量平衡增长; 实施多次交通管理体制的改
革 ,不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 , 提高了工作效率。 交通条 件的 改善 强有 力地 支撑 了城市 的发展 。 交通设 施的增长促进 了投资需求和交通消费的提高 , 了房地 支撑 产、 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机动化程度的提高缩短了人
货流 动的 时空距 离 , 拓展 了市 民的 活 动范 围 , 促进 了多 中
●置
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 未 来2 年 , 种趋 势将 得 到延 0 这
续 和巩 固 , 将 为上海 市 民带 这 来 更 多 的财 富 和 更 高的 生 活 质量 同时 , 市交通 面 临 良 城 好 的发展 机遇 , 它对 建设 国 际 大 都 市 的 支 撑 作 用 将 进 一 步
和拓宽, 中心区地面道路平均 行程 车 速从 1 公 里 /小时 提 2
高到 1 5公里 /小 时 。 在 交通 建设 取 得 巨大 成
趋势 , 是各类交通供应高发展和各类交通需求高增长的合
成 状 态 。低 态势 代表 交 通供 应滞 后 于 交通需 求 的发 展趋 势, 是各 类交通 设施 低发 展和各 类 交通需 求低增 长 的合成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 城市化步伐加快 , 轨道交通规模不断 扩大, 小汽车开始进人家庭等, 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了多 种 支撑条 件和 发展空 间 。 面 对 机遇 和挑 战 ,上海 的 交 通发展 将面 临 着重 大转
变 由注 重偿 还 历史欠 帐 转 向适 度超 前 , 市交 通不 仅 为 城

上海交通发展和地下交通规划

上海交通发展和地下交通规划

中心城和郊区新城公交站点实现500米范围全覆盖,内环线以
内公交站点实现300米范围全覆盖。
(五)工作重点
网络化发展目标 继续完善两个城市交通网络: 骨干道路网络:基本建成中心城快速路网,重点提高次、 支道路网络密度和连通能力。
(五)工作重点
网络化发展目标 加快建设一个交通信息网络:完善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充 分发挥其在辅助管理决策、加强运营监管和引导市民出行等
5155
5111
5700
吞吐量5700余万人次、货邮吞
吐量298万吨;
221.6
机场旅客吞吐量
294.8 253.1 301.9 298.3
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位
居世界第三。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机场货邮吞吐量
(三)主要成就——铁路
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
(二)总体目标
努力构筑与上海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相协调,与城乡发展
和生态环境相适应,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匹配,设施先
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人文和谐、生态环保的 一体化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支撑城市科学发展。
(三)四大战略
国际海空枢纽战略
区域公铁网络战略
市域畅达集约战略
正式通车 铁路运营里程387公里 “3主3辅”共6个铁路客运站 格局。 沪杭、沪宁城际铁路建成后, 上海与杭州、南京最快出行时间 分别缩短至38分钟和73分钟。
(三)主要成就——公路
公路网总长度1.2万公里; 高速公路里程778公里;
基本形成两环、九射、一
纵、一横、两联的格局; 全市高速公路网密度12公里/ 百平方公里,公路网密度;184 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国第一; 市域内 一个交通信息平台:构建面向全社会、覆盖全行业,整合

上海及成都环路的长度

上海及成都环路的长度

=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一圈大约85多公里)。

成都市三环路(一圈大约51.42 公里)。

成都绕城高速公路全长85 公里三环平均长度51.419 公里二环路道路全长28.327 公里一环路全长为19.38 公里(公交车道)成都市一环路(一圈约19.38 公里)成都绕城高速公路全长85 公里三环平均长度51 .419 公里二环路道路全长28.327 公里一环路全长为19 .38 公里=上海内环线一期工程建设。

1992年9 月26 日,内环线一期主体工程开工。

翌年11 月20 日浦东段通车,12 月20 日高架路建成通车。

1994 年12 月7 日,内环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并举行庆典仪式。

内环线全长48 公里,其中浦西段29. 2 公里为连续高架道路。

二上海中环线目前开通浦西段38KM 06年开通34KM总计72KM设计时速80,到2010年全线开通=上海外环线2005年全线开通,全长97 公里=上海内环线内的道路总长度959.1 km ,道路总面积16,487,499 m2 而且交通网络的建设应以城市的结构布局为导向,增强对临近地区,增强对外省市交通的通达性和辐射力,实现城市综合交通功能的发挥。

1 、上海市交通工程建设的回顾和展望上海城市的布局结构分为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镇及中心村五个层次。

上海的面积为6340平方公里,从道路布局来看有四条环线,即内环线、中环线、外环线、郊环线。

长度为97 公里的高速公路外环线是最重要的道路骨架,外环线以内的面积615 平方公里,构成上海的中心城。

中心城是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新城以高起点、高标准进行建设,将是多功能的中等规模城市。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发展,已经建成的高架道路、城市主干路、公路、轨道交通、越江隧道和桥梁,使综合交通功能得到较大改观。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应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努力将上海的交通工程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努力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087-上海交通政策发展回顾与展望

087-上海交通政策发展回顾与展望

上海交通政策发展回顾与展望薛美根 邵丹 朱洪【摘要】本文以上海两轮交通白皮书编制为研究对象,对上海交通政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首先对02版上海交通白皮书重大政策进行评估。

其次围绕未来上海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通过层次分析法梳理了影响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战略情景分析确定了未来上海交通发展的战略方向,并分析了新老白皮书在顶层设计上的继承性和拓展性关系。

最后就新一轮交通白皮书的主要政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交通战略;交通规划;交通政策;交通白皮书;上海交通1.引言2002年,上海市政府编制完成《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成为全国第一部系统阐述城市交通发展的公共政策性文件,科学指导了上海交通十年的发展,初步建立的一体化交通体系有力地支撑了本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保障世博交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十年是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形成,上海常住人口持续增长,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小汽车快速进入家庭,这为未来交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

为此,2012年上海市政府启动新一轮交通白皮书的编制工作。

论文以两轮白皮书的编制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两者在顶层战略设计、目标选择、具体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和变化,体现了上海交通政策在发展中的继承和拓展关系。

2.2002版交通白皮书重大政策评估2002版交通白皮书以构筑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为总体目标,形成以“公共交通优先、交通区域差别、道路车辆协调”为核心的顶层政策框架。

通过对2002版交通白皮书的评估,可以为制定新一轮白皮书提供依据和支撑。

2.1 公共交通优先(1)执行情况公共交通优先政策指按照公众利益优先和效率最优的原则,实施公交优先发展,在公交用地、资金投入、运营和换乘等方面提供优先保障,逐步形成公共交通为主、个体交通为辅的交通模式。

主要政策措施包括:推进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快速成网,加快枢纽换乘设施建设;实施地面公交体制改革并优化线网;加大油价、车辆购置、换乘优惠、老年人免费乘车等方面的财政补贴扶持力度等。

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的回顾和展望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龚汇汇一、前言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在上海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基础和先导的作用。

它不仅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重要谈话以来,上海以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为目标,抓住机遇,不断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上海交通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历史旧欠基本还清,客货运输稳步增长,服务供应水平不断提高,为交通行业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迈入新世纪的上海城市交通,将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战略目标,以中国加入WTO为契机,着眼于服从、服务于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增强,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亚太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出行和现代物流的需要。

城市交通要实施超常规发展,并融入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之中,增强对内、对外的辐射和集聚能力,全面提高上海交通行业的能级水平和综合能力,建立“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环境协和”的枢纽性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和综合物流系统。

二、交通发展回顾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城市交通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对外交通设施能级增强上海港吞吐量已突破2亿吨,成为世界第三国际大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560万箱,跃升为世界第6位,为形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奠定了基础。

上海已组成以浦东机场为主,虹桥机场为辅的“一主一辅、一市两场”格局的国际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1768 万人次,货邮量88万吨,争取成为亚太地区国际航空枢纽港。

上海站作为全国十大铁路枢纽之一,沪杭铁路复线全线修通,上海南站(临时站)已开通使用,列车日平行通过能力提高到180对。

铁路承担着本市最大份额的省际旅客流通量。

全市公路总长度4253公里,郊区建成了一批快速道路和连接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沪宁、沪杭高速公路,加速公路网络的形成,打通了上海通往内陆的快速陆上运输通道,扩展了集装箱公路运输的腹地。

上海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规划的回顾与展望

上海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规划的回顾与展望

上海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规划的回顾与展望上海作为中国发展最为迅速的大都市之一,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规划备受关注。

从过去到现在,上海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规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回顾上海的城市发展历程,分析轨道交通规划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上海城市发展可以追溯到近代以来,特别是开放以后。

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迎来了城市发展的新时代,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成为国内外投资的热门之地。

1990年代以后,上海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陆续建设了许多地标性建筑,如上海中心、金茂大厦等。

同时,上海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金融业等新兴产业,为城市的综合实力提升提供了基础。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上海的轨道交通规划也逐步得到重视和实施。

上海地铁于1993年正式开通,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截至2024年底,上海地铁共有22条运营线路,总里程达到近1000公里,覆盖了市区及周边的各个主要区域。

地铁成为上海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了出行效率。

在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规划的过程中,上海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之间的协调不足,导致了一些地段交通拥堵问题仍然存在。

其次,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上海城市空间利用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如何进行城市更新和优化,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此外,城市发展也需要更多考虑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是未来的重要任务。

展望未来,上海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规划仍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城市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将对城市规划和管理提出新要求,城市交通系统也需要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推动,上海将继续发展为国际性创新中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投资。

同时,上海还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发展质量。

在轨道交通规划方面,上海将继续完善地铁网,提高线路的覆盖范围和运营效率,拓展城市交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上海交通发展战略与反思

上海交通发展战略与反思
上海交通建设投资分布(2000-2012)
¨
¨
发展现状:运行服务
¨
人均交通出行时间达到66min/日,较1986年增加57%, 近十年趋于稳定。 道路交通总体上满足了出行需求增长,但运行质量恶化的 趋势仍在持续(65%以上的主要交叉口高峰拥挤)。 公共交通出行时耗长,轨道 : 地面公交 : 社会客车= 1.9 : 1.5 : 1。高峰通勤时段普遍拥挤。
¨
¨
交通需求的驱动机制
¨
经济、空间、人口要素发展对交通需求的驱动作用
人口总量的增长 职住的空间外拓与分离 机动化需求与支付能力的增长 交通需求增长
经济、产业、空间
需求规模与总量:判断(1)
¨
人均出行次数:增幅缓慢,趋向稳定 的可能性较高; 出行总量:取决于人口规模增加,出 行总量规模增加依然可观

趋势判断:需求增长
¨
人均出行次数预期将趋向稳定,人口规模调控背景下的交通需 求可预期
¤ ¤
交通需求随人口增加仍将持续增长,日出行总量可达8000-9000万人次 交通与用地进一步整合,出行目的更趋多元化,出行距离预期有小幅 下降,人公里增长得到削减。(人口岗位沿轨道集聚,慢行生活圈)
1285 1037 1102
1346 1388
¨
800 市域:公共交通分担率17.7%,比 600 2004年略有下降;社会机动化占21%; 400
812
858 860
906 925 931 949
766 775 762 751 770 622 726 728 741 769 724 735 760 748 576 516 223 163 180 112 131 309 361

上海交通发展历程和演变趋势

上海交通发展历程和演变趋势

上海交通发展历程和演变趋势朱洪;苏瑛;李青华【摘要】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socio-economic in Shanghai, the transport system has also made a breakthrough. The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omprehensive traffic systems,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ravel volume, travel time, travel space and travel model, explores the existing problems.%近年来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综合交通系统的发展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研究回顾了上海对外交通、公共交通、道路交通等各个体系的发展历程,从出行量、出行时间、出行空间、交通方式等多个方面分析总结了交通特征的演变趋势,探讨了综合交通发展的主要症结。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综合交通;交通需求;交通特征【作者】朱洪;苏瑛;李青华【作者单位】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5.6近年来尤其是“十一五”期间,伴随着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上海市经济持续增长、人口快速增加、城市建设面积不断拓展,交通的外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

与此同时,上海综合交通系统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不仅在设施规模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交通运行特征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既要审慎综合交通发展历程中的成就和问题,又要及时掌握交通演变的趋势及发展特征,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一、线网建设现状及发展分析2006年底上海市完成地铁2号西延伸线(长6.2km)、3号线北延伸线(长15.6km)。

至此,上海城轨交通运营总里程达145km。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到2010年,上海将有12条轨道交通线建成通车,组成长达31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

根据远景规划,上海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中共有17条线路(2010年建成12条),共设车站430座。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现状及规划项目名轨道线路长起点终占八、、车总投工期称类型度(公里)站数资(亿元)已建项目1号线地铁21.26火车站莘庄1665.531990-19962号线地铁18. 4中山公园高科路141201997-20 003号线地铁24.97清河泾江湾镇1984.61997-20 00-20054号线地铁27浦东监村路26浦西大木桥车站5号线轻轨17.04莘庄闵行开发区1138.1-2003磁悬浮机场快线磁悬浮列车31龙阳路浦东机场21002001-2003在建项目6号线轻轨33.1济阳路站港城路站27--2010 7号线地铁35外环路站龙阳路站28-2005-20098号线地铁23.3市光路站成山路站22--2007 9号线地铁31松江新城站宜山路站12--2009拟建项目10号线地铁-高速铁路客外高桥保税区站33--11号线地铁120城北路临港新城2 站38--12号线地铁-虹梅路金海路27--13号线地铁-丰庄路华夏西路23--14号线15号线地铁轻轨-环西二大道上海西站金桥----环南一大道---16号线轻轨-祁连山路虹口公园---17号线轻轨-上海西站军工路---18号线轻轨-长江西路华夏中路---、设备现状及发展上海轨道交通运用了大量先进的新技术,所拥有的硬件设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车辆分别选用德国和法国技术制造的宽体长身贯通式的电动列车,每节额定载客为310人,最大载客为410人,最高时速80公里,运营平均时速35公里,高峰时段最短行车间隔2.75分钟。

上海交通运输的发展

上海交通运输的发展

上海交通运输的发展
(实用版)
目录
一、上海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
二、上海交通运输的现状与特点
三、上海交通运输的发展策略与规划
四、上海交通运输的未来展望
正文
【一、上海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
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交通史。

从 19 世纪末的开埠,到 20 世纪初的铁路、公路、水路交通的建设,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海的交通运输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二、上海交通运输的现状与特点】
当前,上海已经形成了以陆路交通为主,水路、航空交通为辅的立体交通网络。

其中,陆路交通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市快速路等为主干,覆盖了全市所有的行政区。

水路交通以上海港为核心,与国内外各大港口相连,是我国最大的港口之一。

航空交通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为主,开通了全球各大城市的航线。

【三、上海交通运输的发展策略与规划】
面对未来,上海将继续坚持“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发展策略,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将继续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另一方面,将推动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桩等基础设施,鼓励市民选择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

【四、上海交通运输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上海的交通运输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绿色出行等新技术、新理念将在上海的交通运输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工作回顾与展望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工作回顾与展望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工作回顾与展望
王镇波;陆静;施董燕
【期刊名称】《都市快轨交通》
【年(卷),期】2024(37)1
【摘要】上海因城市轨道交通开通较早而成为国内既有线改造领域的先行者,其既有线改造经历以及经验教训对国内其他城市有一定参考价值。

为此,首先回顾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历程,主要呈现关注重点逐渐从个体向全局过渡、改造内容逐渐多元化和系统化、契合城市与网络发展目标的改造需求持续深化和拓展的发展趋势。

其次,总结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开展既有线改造工作的要点,改造前以系统思维制定改造计划、改造中以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为前提尽量减少对乘客的影响、改造后积极开展后评估。

然后从资金支持有限、内外沟通协调效率要求高、项目管理难度大、技术积累不足等方面剖析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开展既有线改造工作的难点。

最后,展望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未来的既有线改造重点工作:探寻更多的既有线改造资金渠道、开展既有线改造项目施工计划与管理机制的改进与创新研究、深化既有线网评估工作、攻关未预留条件的地下车站不停运改扩建技术。

【总页数】6页(P22-27)
【作者】王镇波;陆静;施董燕
【作者单位】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1
【相关文献】
1.上海仪器冷藏科技十年回顾和展望:上海制冷十年回顾与展望之三
2.上海市制冷机工业十年发展回顾和未来展望:上海制冷十年回顾与展望之二
3.我国监狱改造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从"三大改造"的经验与问题展开4.两种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信号系统改造方案对比分析5.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的改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市城市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城市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城市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二○○七年七月目录前言 (1)1、“十五”回顾与评估 (2)1.1主要成就 (2)1.2存在问题 (8)1.3总体评估 (9)2、城市交通发展趋势 (11)2.1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交通需求持续增长 (11)2.2交通结构调整对系统整合提出更高要求 (12)2.3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 (13)3、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 (14)3.1指导思想 (14)3.2发展战略 (14)4、“十一五”发展目标 (16)5、“十一五”主要任务 (20)5.1公共客运 (20)5.2道路货运 (30)5.3静态交通 (33)5.4交通衍生服务 (35)6、政策措施 (40)6.1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 (40)6.2实行差别化交通政策,提高城市交通总体效率 (40)6.3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城市交通设施建设 (41)6.4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区(县)政府作用 (41)6.5加强法规和标准规范建设,提高市场监管水平 (41)6.6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公共交通专业岗位吸引力 (42)前言城市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功能和形象标志之一,是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五”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时期,2010年要举办成功、精彩、难忘的世界博览会,一个高效、和谐的一体化城市交通体系是成功举办世博会的基础保障,是上海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规划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主要依据,在整合“十一五”城市交通规划纲要和各分项规划并衔接《上海市“十一五”综合交通规划》以及相关行业规划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一五”上海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主要目标和任务。

本规划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上海城市公共客运(含长途客运)、道路货运、静态交通以及汽车维修、汽车租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交通衍生服务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的回顾和展望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龚汇汇一、前言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在上海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基础和先导的作用。

它不仅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重要谈话以来,上海以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为目标,抓住机遇,不断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上海交通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历史旧欠基本还清,客货运输稳步增长,服务供应水平不断提高,为交通行业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迈入新世纪的上海城市交通,将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战略目标,以中国加入WTO为契机,着眼于服从、服务于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增强,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亚太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出行和现代物流的需要。

城市交通要实施超常规发展,并融入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之中,增强对内、对外的辐射和集聚能力,全面提高上海交通行业的能级水平和综合能力,建立“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环境协和”的枢纽性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和综合物流系统。

二、交通发展回顾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城市交通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对外交通设施能级增强上海港吞吐量已突破2亿吨,成为世界第三国际大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560万箱,跃升为世界第6位,为形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奠定了基础。

上海已组成以浦东机场为主,虹桥机场为辅的“一主一辅、一市两场”格局的国际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1768 万人次,货邮量88万吨,争取成为亚太地区国际航空枢纽港。

上海站作为全国十大铁路枢纽之一,沪杭铁路复线全线修通,上海南站(临时站)已开通使用,列车日平行通过能力提高到180对。

铁路承担着本市最大份额的省际旅客流通量。

全市公路总长度4253公里,郊区建成了一批快速道路和连接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沪宁、沪杭高速公路,加速公路网络的形成,打通了上海通往内陆的快速陆上运输通道,扩展了集装箱公路运输的腹地。

全市对外交通货物运输总量达2.8亿吨,货运营业车辆12万余辆,48.3万车吨。

长途客运营业车辆3万余辆,近30万客位,旅客发送量达1200多万人次。

上海内河正在组构高等级航道网络,与江、浙两省和京杭大运河相连,内河港口吞吐量8800万吨,年货运量1.39亿吨。

2.市域交通水平稳步提高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加快,上海已建成地铁和高架线路65 公里,初步形成十字加西半环的网络骨架。

日客流量达65万人次。

为其逐步成为公交出行的重要方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市区道路总长度5204公里。

中心城已建成“三横三纵”道路骨架和“申”字形高架网络。

地面公共交通持续发展,服务供应水平日益提高,线网覆盖面扩大,布局进一步完善。

现有公交运营线路近千条,公交汽、电车18000辆,日客运量724万乘次。

出租车已达4.29万辆,日客运量212万乘次。

市域轮渡现有客渡19条,车渡5条,日客运量为54万人次。

渡江车辆为450万辆次,随着大桥、隧道等越江交通的增加,正在实行结构调整。

陆岛交通主要为通往本市崇明和长兴、横沙等岛屿的长江轮渡和跨海通浙江舟山诸岛的海渡,日乘客运输量为2万人次,过江车辆为750万辆次。

城市公共交通总体服务水平达1057万乘次/日。

3.先进技术普遍推广应用交通行业普遍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或局域网,一些跨区域经营单位已拥有广域网。

上海航运市场交易、关检和EDI单证处理已初步实现与国际接轨。

陆上运输网上服务中心已开通,物流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系统正在筹建,公路集装箱运输和IC卡管理系统、长途客运联网售票系统、驾驶员计时培训系统等均已投入应用。

“上海交通信息网”已开通,“一卡通”已在地铁和公交线路上使用。

公交车辆装备升级换代,绿色能源已投入使用,上海正在建设LPG和CNG汽车加气站,出租车2万余辆已改用LPG燃料,公交车300余辆已改装CNG燃料。

三、机遇和挑战1.繁荣国际大都市,交通建设务必领先近年来,上海经济蓬勃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始终以10~12%的年均增长率稳步发展,2000年已达4551亿元,人均34560元。

国家关于将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得到实质性推进。

按照新一轮上海市总体规划,上海将定位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这意味着上海交通必须与国际接轨,向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看齐。

围绕着提高上海城市综合竞争能力这条主线,大力提高城市交通水准和对外交通辐射能力,支持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跃升。

这既是上海交通发展的重大契机,也是对上海交通行业发展的巨大挑战。

2.中国加入WTO,交通行业面临竞争中国即将加入WTO,这将会刺激交通运输市场容量扩大,有利于汇入全球综合运输网络,有益于台湾海峡两岸实现直航。

而同时面临新的挑战是:外国企业将进入中国运输市场,境外资本也将进入甚至部分控股中国运输业。

入世后关税下降,必然促使进出口量剧增。

入世还带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使内贸集装箱运输依存度增加。

各行业之间界限被自由竞争打破,交通运输业无疑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3.体现“以人为本”,提升交通服务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向比较宽裕的小康水平迈步,必将对出行提出更高的要求。

人们不仅单纯地要求出门后到达目的地,还要求提供安全、快速、准点、舒适、经济、换乘方便的出行条件。

这种出行条件必须建筑在充分发挥城市集聚经济效益,即对城市土地集约化使用的公共交通的发展之上。

同时,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还将要求有清洁、安全、高质量的交通环境。

因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清洁能源,提高服务供应水准,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四、展望面对机遇和挑战,上海将加快构筑枢纽型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形成联系世界、服务全国、城乡协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大力发展对外交通,增强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上海将全力推进国际集装箱深水枢纽港的建设。

包括建设洋山深水港一期、芦洋大桥及陆上配套工程,建成外高桥三期和四期工程,加快黄浦江岸线功能调整,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系统,初步构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框架。

到2005年,上海港集装箱年吞吐量将达1000万TEU。

继续推进航空港建设,初步确立以浦东国际机场为主、虹桥国际机场为辅的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地位。

到2005年,旅客、货邮年吞吐量分别达到2500万人次、150万吨。

届时,上海将吸引到更多的航空客货流量,并产生更大的辐射影响。

上海要形成对接江浙、辐射长江流域的内河航运网。

积极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内河集装箱运输量达到50万TEU/年左右。

重点建设与外高桥和洋山深水港区等相连接的内河集装箱运输主通道,到2005年基本形成“一环十射”干线航道框架。

完善上海铁路枢纽网络建设,重点建设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相配套的铁路网。

规划建设国家铁路沿海大通道组成部分的浦东铁路,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通向内陆直至欧洲的大陆桥;建设沪崇苏铁路越江工程,与苏北沿江铁路相接;建设通向浙江的沪乍(浦)铁路;适时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等,不断提高铁路运输能力。

2.构建快速便捷的轨道交通体系,提高公共交通服务供应水平轨道交通作为速度快、运量大、舒适安全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出行者所青睐。

未来五年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以构筑“十字加环”及若干条放射线组成的轨道交通网络构架为目标,建设200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线,使上海公共交通逐步从目前以地面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车与轨道交通为辅助的状态,过渡到2005年以地面公共汽电车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出租车为辅助的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有机结合的交通体系,最终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地面公交为辅助的换乘便捷的立体化城市公共交通新格局。

3.建设多层次的交通枢纽,实现客运交通一体化加强城市交通换乘枢纽的建设,通过多层次客运交通枢纽的建立和完善,实现不同规模和特性的客运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机结合和无缝换乘;提高城市交通枢纽的调节、衔接能力,推动客运交通的一体化进程;提高出行者的出行便捷程度,增强城市交通的整体运行效率。

未来五年,上海将以市区为突破,实现5个大型枢纽、12个中型枢纽、33个小型枢纽的建设、改造、完善以及地面公交区域枢纽的建设。

同时,优化公交线网,形成公交专用道系统,使中心城两点交通行程不超过1小时、一次换乘到达目的地。

4.建立完善的社会大物流体系,推动上海经济的持续发展以货运枢纽为基地,以信息网络为依托,建立跨区域的综合物流系统,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高上海现代物流业对内、对外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优化物流基地布局,合理分配城市货运交通运能,将现代化货物信息处理贯穿于整个货物流通过程,提高城市货运整体服务优势。

上海货运枢纽规划建设2个综合物流中心,4个专业物流中心,一批联运、专用或区域性货运站,由此形成上海公路货运“二综合、四专业、若干区域站场、一个信息平台”的主格局,形成功能鲜明、互为补充、现代化的集装箱联运、公路快运、城市配送和内河航运物流网络。

5.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使用,实现交通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发展公共交通是防止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必将大力推进。

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和管理法规正在建立和完善,还需推广电控和三元催化净化装置,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管理和监控,对排放不达标的车辆强制淘汰。

加快推进清洁能源车辆的开发和使用,加快改装液化石油气(LPG)出租车、轻便货车和压缩天然气(CNG)公交车的步伐,并配套建设LPG和CNG加气站,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总量。

6.加快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步伐信息网络是交通运输的神经网络,因此,植入信息网络服务客运、货运,推进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管理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实现客运信息数字化,建立道路客运电脑联网票务平台,完善上海交通陆上运输网,连接互联网,通过“华夏交通在线”与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相连,建立面向客户和中介机构的货运交易信息平台。

上海ITS建设在2000~2005年基本完成上海交通信息网主体框架和网站建设,开发基本数据库,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上海交通信息化体系,集市域交通和对外交通于一体,为市民出行、企业拓展、社会需求提供全面、及时、准确、实用的全行业信息。

同时,推进智能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实现上海综合交通智能化打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