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水养殖带来的问题
中国发展深远海养殖的机遇和挑战
海水养殖类型的区域划分由于各国海水养殖区域的环境条件差异很大,因此世界上对海上养殖的区域划分尚未形成全球共识。
美国将离岸3–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的水产养殖定义为远海养殖。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0年技术报告则依据离岸距离、水深、开放程度等,将海上养殖划分为近岸养殖、离岸养殖和远海养殖三类。
中国黄渤海和东海北部陆架坡度平缓,海上养殖规模宏大,目前中国山东省和江苏省的浮筏式养殖已经延伸到距海岸15km外的开放海域。
中国官方渔业统计资料已将深水网箱定义为具有抗风浪性能、安置在水深20米以深海域的网箱。
有些知名学者也将远海养殖或深远海养殖定义为在水深大于20m的开放海域实施的海水养殖。
基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一定传承性且有助于管理和发展的原则,本文将中国海上养殖分为近岸养殖、离岸养殖、远海养殖和深远海养殖或称装备型远海养殖四类(表1)。
近岸和离岸养殖还可合并称为近海养殖。
近岸养殖包括有遮蔽的港湾内或近岸视距可见(2km左右)的海水养殖;离岸养殖是在视距之外、常有一定遮蔽的水深20m以浅的海水养殖;远海养殖是在水深超过20m的开放海域实施的海水养殖;深远海养殖或装备型远海养殖是利用钢骨结构且具有自动投饲系统的装备、可抵御或躲避强台风的海水养殖方式。
有些养殖活动介于两种类型之间,可根据其主要特点进行归类。
“深远海养殖”这一称谓虽已出现在中国官方文件和渔业学术界,但海洋科学和地学界并不认可其作业海域属于深海,公众认知也有歧义。
另外,中国现行“深远海养殖装备”绝大多数都在水深不足50m的海域作业。
因此,用英文Deeper offshore aquaculture比Deep sea aquaculture表达深远海养殖更合适。
同理,采用“装备型远海养殖”比“深远海养殖”更为合理。
近海和远海水产养殖目前中国近海和远海养殖模式有投饲和不投饲养殖两类。
整体而言,不投饲养殖系统比投饲养殖系统具有更高的可持续性,远海养殖系统比近海养殖系统具有更高的可持续性。
水产养殖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水产养殖业存在问题与对策摘要: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为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树立了榜样,中国水产养殖业如何“走出去”并与世界有关国家分享发展经验、完善水产养殖业的对外区域布局以及建立与合作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联络沟通机制,需要系统思考。
从区域布局、产业内容、科技和参与主体方面阐述了中国水产养殖业国际合作的现状,分析了中国水产养殖业对外合作存在的有关问题,并从产业、资源、市场、信息沟通与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以期对今后中国水产养殖业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产养殖;走出去;对外合作;思考中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总产量连续多年位于世界首位[1]。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不懈努力,不仅在世界上率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以养为主”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构建了涵盖水产养殖全产业链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并形成了强大的综合生产能力,为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并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案例。
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勾勒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路线图,预示着“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全面推进、务实展开阶段。
水产养殖业是新时期中国渔业“走出去”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2],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优势,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促进中国水产养殖业和周边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已成为渔业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
在中国,部分省份已经开展了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相关实践,例如,福建省发布《福建省海外渔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分两期绘制了海外水产养殖业发展目标,其中到2017年,“发展海外养殖基地7~10个,面积1.2×104hm2,产量10×104t,产值14×108元。
”到2020年,“建设海外养殖基地10~15个,面积2×104hm2,产量15×104t,产值21×108元。
我国海水养殖污染状况及生态环境监管需求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23, 13(5), 1165-1172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ephttps:///10.12677/aep.2023.135139我国海水养殖污染状况及生态环境监管需求崔立新1,商井远2,宗虎民1*1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大连2葫芦岛市生态环境局,辽宁葫芦岛收稿日期:2023年9月10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2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9日摘要本文对我国海水养殖总氮、总磷排放量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我国海水养殖生态环境影响和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了我国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需求。
评估结果显示,全国海水增养殖总氮、总磷年排放量分别达到32.43万吨和10.75万吨。
由此可见,海水养殖污染已成为我国近岸海域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除营养盐污染外,海水养殖还会产生药物、垃圾等污染,并对海洋生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我国海水养殖规模巨大、生态环境影响突出的问题,本文从明责任、转方式、严准入、控投喂、盯尾水、减废弃等角度提出了我国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需求,为有效解决海水养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管理建议。
关键词海水养殖,污染,评估,生态环境监管Mariculture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Environment SupervisionDemand in ChinaLixin Cui1, Jingyuan Shang2, Humin Zong1*1National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Dalian Liaoning2Huluda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reau, Huludao LiaoningReceived: Sep. 10th, 2023; accepted: Oct. 12th, 2023; published: Oct. 19th, 2023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emissions of mariculture in China were eva-*通讯作者。
对中国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的研究
对中国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的研究关键词:水产养殖生态问题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0年,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了5350万t,连续21a位居世界第一。
水产品出口量为333.88万t,出口额为138.28亿美元,连续10a位居国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8%,以占农业人口2%的渔民为全国民众提供了1/3的动物蛋白质。
特别是在水产养殖方面,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养殖产量达到3800万t,实现了占国内水产品总产量和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两个70%,是目前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水产养殖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开始引领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改造提升传统养殖业,大力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是顺应世界“低碳化”趋势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具体体现;是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渔民稳定增收,水产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作为传统的渔业大国,中国过去主要依靠天然渔业资源满足人民对鱼类蛋白的需求,渔业产量的增加也主要依赖于捕捞产量的增加,海洋捕捞业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大部分重要经济鱼类资源量下降,天然渔业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捕捞的经济效益也日益降低,而海水养殖业则发展迅猛。
1985年,中国政府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鼓励发展养殖业。
自1988年起,养殖产量开始超过捕捞产量,渔业生产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缓解了对天然水产资源的压力。
1997年中国政府又适时地确立了“大力发展养殖,保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积极扩大远洋渔业,狠抓加工流通,强化法制管理”的新时期渔业发展方针,将大力发展养殖及养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渔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渔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海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海水养殖存在的问题1. 引言海水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可以提供大量的海产品。
然而,随着海水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海水养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2. 水质污染海水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和药物可能会导致水质污染。
饲料中含有过多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当这些物质进入海水中时,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爆发和缺氧现象。
药物的使用也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解决方案: - 开展科学研究,探索更加环保、低污染的饲料配方和药物使用方法。
- 加强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养殖场合规操作。
- 推广循环利用技术,如利用虾蟹残体制作饲料或肥料。
3. 病害防控海洋环境中存在各种病原体,养殖动物容易感染疾病。
疾病的爆发会导致养殖损失和环境污染。
解决方案: - 加强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定期进行体检和病原体筛查。
- 发展新型的疫苗和抗生素,提高养殖动物的抵抗力。
-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4. 生态系统影响海水养殖活动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底栖动物可能会受到扰动,水下植被可能会受到遮挡。
解决方案: -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址,避免对敏感生态系统产生过大影响。
- 采用合理的养殖密度和布局,减少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干扰。
- 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5. 公共卫生风险海水养殖产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来源之一。
然而,如果在养殖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药物或饲料,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解决方案: - 加强养殖产品的质量监管,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 推广科学的养殖方法,减少对药物和饲料的依赖。
- 增加消费者对养殖产品的知识普及,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
6. 研发创新海水养殖行业面临着许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挑战。
需要加强研发创新,提高行业竞争力。
解决方案: - 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我国海参养殖资源现状及面临问题研究综述
!"#$《水产养殖》2021年第4期doi:10.3969/j.issn.l004-2091.2021.04.023我国海参养殖资源现状及面临问题研究综述王炫凯",曲宝成"(1.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辽宁连116023;2.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近年来,我国的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海参养殖产量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海参养殖已成为海水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为海参养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际上,我国海参养殖存在着一些难以突破的问题,比如养殖技术不到位,养殖成本过高等,这些问题都会限制海参养殖产业的发展。
现分析海参养殖现状的相关文献,对目前我国海参养殖产业的发展做岀总结归纳。
1我国海参的养殖现状我国海参养殖产业链了海参海参养殖产海参水产制产发等各个产业叫其中,我国海参产业还在不断扩,可以对海参做的,做成海参海参等产,可以为,这些产已续叫现在,我国海参养殖产业在养殖技术上成,现技术相结,为海参养殖的业养殖技术海参海参以等,为海参养殖产业的,业位,为海参养殖技术的发展了参叫海参产业在养殖海参产等都成,成了一的养殖产业链。
海参养殖产业会,产业资,产的,过海参的产对等,了我国海参养殖产业的,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砖加瓦。
我国海参养殖产量来看,我国海参年产量逐长,平均年比稳定在7%左右。
特别是2019年国海参总产量达到了171700t o其中辽宁省海参总养殖积达到4000hm2,总产量近1x105t,海参总年产量位于国首位。
随着我国海参养殖业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该产业已经为几十万业机会,更多的人投入当海参养殖产业中,促进了我国的经济长。
而我国海参养殖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养殖积达到2x104hm2,产量也在持续多。
在海参疾病上也有很突破,避了由于病害问题而减少总产量的情况发,海参总产量也呈年稳步上的趋势叫2我国海参养殖产业面临的问题2.1养殖饲料的成本上涨,养殖海参的成本越来越高在养殖过程中,如何平衡的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太过低廉的许质量或者营养都不能很好满足海参的日常需求,但是偏高的会导致养殖成本,利润降低。
海水高位养殖造成的环境问题分析——以北部湾海水养殖为例
治病剂等药 物对近岸水域生态 的影 响 , 科研 、 卫生防疫或环保
部 门应积极开发或推荐若干针对性强 、 留期短的安全药物供 存
选 择使 用 。
33 全 面 规 范 合 理 布 局 .
速了临近地 区海水的富营养化 , 导致水质下降和沿海 自然生态
系统的损 害。 目前 , 世界上的海水养殖系统 , 大多 已进人半集约化 或集
当前海水养殖业 中污染养殖水域的主要是对虾养殖业、 港
湾地区的鱼类养殖业和局部地区的贝类筏式养殖 。 为了降低养
殖废水产生 的污染 , 全面规范 、 合理布局是一个首要 问题 。 如养
di 03 6 /i n10 — 5 42 1 . . 9 o1 . 9js .0 6 8 5 . 2 62 : 9 .s 0 0 9
0 引 言
期, 污染咸化范 围与面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而增大 。影响较 大 的有北海市南部大墩海 、 沙湾 、 龙潭 、 大冠 沙等地 , 海地带 沿
海水养殖是利用浅海 、 滩涂 、 港湾 、 围塘等海域进行饲养和 繁殖海产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方式 , 是人类定向利用海洋生物资
部 分 虽 铺 设 了塑 料 布 . 因使 用 时 间 长 而破 损 其渗漏严重 : 虾 塘排 水 无 防渗 。 化 的 地 下 成 水 主 要 为 潜 水 , 部 为 I承 压 局 水
,
2 1 m 。 年增长 了6 .kn, 9 .k 27 8 1 r2 8 平均每年增长8 m 。 . k 2总体 上养 8
为1 .%。 47 赤潮发生由2 世纪7 年代 的每年 1 2 0 0 ~ 次增加 到9 年 0 代的每年2 多次 , O 海水养殖是造成污染 的重要因素。
海水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发展对策分析
1.建 立 海 水 养 殖 环 境 自动检 测 系 统
生 态 系 统 失 衡 等 严 重 环 境 问 题 .海 水 养 殖 业 的污 染 如 不 得 到 重
海 域 的 环 境 参 数 变 幻 莫 测 .如 果海 洋 养 殖 户 能 够 实 时 准 确 的
视 .将 会 严 重 制 约 我 国海 洋 渔 业 的可 持 续 发 展 。
养 殖 业 的 发 展 ,很 多 水 产 养 殖 的 涉 及 的经 济 和 生 态 问题 日趋 暴 活 力 ,逃 逸 后 会 对 野 生 种 群 的数 量 变 动 、产 卵 产 生 影 响 。另 外 ,对
露 ,为 了满 足 日益 增 加 的 社 会 需 求 ,许 多 养 殖 者 为 了增 加 养 殖 产 临 近 海 洋 生 物 健 康 状 况 影 响 造 成 了 一 定 程 度 威 胁 和 影 响 .因为 海
机 物 大 量 增 加 ,水 体 富 养 化 加 重 ,这 也 是 导 致 近 海 水 域 病 害 增 加 物 种 群 。
的原 因之 一 ,另 外 ,这 种 现 状 如 果 无 法 改 善 的话 ,养 殖 海 域 及 附 近
二 、近 海 养 殖 可 持 续 发展 的对 策
海 域 会 产 生 自身 污 染 ,如 出现 一 系 列 的水 质 恶 化 、底 泥 污 染 、养 殖
能 使 水 中 的溶 解 氧 降 低 ,使 氨 、氮 含 量 不 断 上 升 恶 化 的 主要 原 因之 一 。另 外 ,水 底 存 有 大 量 污 染 底
2.复合 立 体 化 养 殖
泥 .再 加 上 高 温 或 大 风 天 气 ,造 成 底 层 水 中 富养 化 ,水 中溶 解 氧 被
复 合 立 体 化 海 水 养 殖 提 高 了养 殖 生 物 群 落 的 多 样 性 与 稳 定
海水养殖对近岸生态环境的影响
海水养殖对近岸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海水养殖业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
然而,在海水养殖业带来经济效益的也对近岸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海水养殖对近岸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近岸生态环境是指沿海区域的水域和陆地交界处的生态环境。
由于沿海地区的人类活动频繁,近岸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虽然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带来了推动作用,但同时也给近岸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
海水养殖过程中,大量的投饵和排泄物会导致海洋生物死亡。
一些养殖业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过度投饵,导致海域中的营养物质失衡,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海水养殖所用的抗生素等药物也会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导致种群数量减少。
海水养殖通常在沿海地区进行,过度的养殖活动会导致海水的富营养化,加速海水的侵蚀作用。
养殖设施的建设和日常维护也会对海岸线产生影响,导致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缩小。
目前,海水养殖业的部分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如饵料利用率低、废水处理不彻底等,导致了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些海域的养殖密度过大,导致海洋环境恶化。
在一些地区,海水养殖已经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
当前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监管。
在一些地区,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鼓励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忽视了环境效益。
通过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海水养殖技术,提高饵料利用率和废水处理能力,减少环境污染。
例如,采用环保型饵料和养殖废水处理技术,提高养殖业的环保水平。
政府应加强对海水养殖业的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养殖业者进行处罚。
同时,建立海水养殖业的环保评价机制,促进环保意识的提高。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海水养殖业者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养殖观念。
同时,鼓励消费者选择环保型的海水产品,推动海水养殖业向环保方向发展。
海水养殖对近岸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为了保护近岸生态环境,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提高养殖技术、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环保意识等。
海水养殖情况调研报告
海水养殖情况调研报告调研背景:海水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海水养殖的情况,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旨在全面分析海水养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助推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海水养殖概况1. 养殖产业规模: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业规模庞大,涉及多个品种,包括海藻、贝类、鱼类等。
其中,海藻养殖占据主导地位,贝类养殖居次,鱼类养殖相对较少。
2. 经济效益:海水养殖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为当地农民增加了不少收入。
大规模养殖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但小规模养殖户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
二、海水养殖存在的问题1. 水质污染:由于养殖过程中饲料残留物和动物排泄物等原因,海水养殖所在的水域容易受到污染。
这种污染严重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健康,需要加强相关的水质治理措施。
2. 养殖品种单一:目前,大部分海水养殖企业只专注于某一种养殖品种,缺乏多样化发展。
这导致一旦养殖品种遇到问题,企业的经济损失较大。
3. 缺乏科学技术支持:在海水养殖中,科学技术的应用不足,缺乏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严重制约了养殖效益的提升和产能的增加。
三、改进措施1. 水质治理:加强对养殖水域的水质监测和治理,采用有效的水质治理方法,降低水质污染的风险,保障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
2. 品种多样化:推动海水养殖企业进行品种多样化发展,争取合理的养殖结构,降低经营风险,并同时在市场上开展产品差异化经营。
3. 科技支持:加强科技研发,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给养殖企业更全面的科技支持,提高养殖效益和产能。
四、结论海水养殖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通过加强水质治理、促进品种多样化和加强科技支持,可以推动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海水养殖业对我国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海水养殖业对我国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海水养殖业是一种重要的渔业生产方式,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海水养殖业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海洋资源和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海水养殖业对海洋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海水养殖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养殖密度增大,水体中废物和排泄物也将会增多,对周边海域的水质和海洋生态产生影响。
此外,由于养殖场的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常常需要进行海岸线、堤防、引海道等基础设
施建设,这可能会对海岸线、海滩等生态资源产生破坏。
其次,海水养殖业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海水养殖业常用的饲料和添加剂,常
常含有化学物质和抗生素等添加物,这些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海洋生物多样性
产生影响。
另外,由于养殖动物为了生长需要较高的饲料含量和养殖密度,养殖场中疾病
的流行和传播会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第三,海水养殖业对海洋水产资源产生影响。
海水养殖业的发展,通常会涉及到一定
范围内的渔业利用权的调整或者转移,被转移的渔业资源可能会受到养殖活动的影响,对
该区域内的渔业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影响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海水养殖业对海洋环境污染也有一定的影响。
养殖过程中对饲料、抗生素、防
腐剂等添加剂的使用,可能会排放毒害物质,其大量排放不仅会对养殖动物产生影响,还
会对周边海域的水质产生影响,造成海洋环境污染。
总之,海水养殖业在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
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措施,以减少海水养殖业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环境污染造成我国水产品质量严重下降。
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部分贝类产品体内残留有石油烃、砷、镉、汞等有毒物质;近岸、内湾、河口等捕捞水产品及内陆养殖的水产品受到多环芳烃、汞和镉等重金属的污染。
赤潮濒发导致部分地区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中毒现象时有发生。
2001年由于我国贝类、对虾等水产品因毒物、药物残留指标不合格,被欧盟等国拒绝进口,给我国水产品贸易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对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受环境污染、工程开发建设项目如围垦、填海、筑坝、取沙等活动影响,许多优良的产卵场、采苗场、育肥场和增养殖场的渔业功能丧失,渔业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增殖与恢复能力下降,主要经济水生生物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重要渔区的渔获物种类日趋单一,渔获物逐渐朝着低龄化、小型化、低质化方向演变,多数传统优质鱼种资源大幅度下降,难以形成渔汛。
渤海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1959 年单位网产平均在 221~43kg/网/小时之间,主要经济鱼种产量达 138.8kg/网/小时,而到 1998 年产量下降了近 90%,渔获主要种类的产量 11.18kg/网/小时。
东海区的渔获物在 20世纪 50年代和 60年代,是以底层优质鱼为主,优质鱼分别占总产量的 48.3%和 55.4%。
而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优质鱼所占的比例降低到 30.4%。
长江四大家鱼的鱼苗由 70 年代年产 200 亿尾下降到目前的 10亿多尾。
四大家鱼产卵场由于污染和环境的改变已几乎消失,鲥鱼产卵场也已不复存在,许多珍稀鱼类资源量已大幅度(五)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严重危及渔业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水生生物资源栖息环境的污染导致了水生生物组成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经济动植物资源持续下降,水域生物种群结构单一,水生生物多样性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严重破坏。
监测资料表明,我国水生动物中珍稀濒危动物的物种数目逐年增多,大黄鱼、鳓鱼等重要经济鱼类严重衰退,渤海三大毛蚶场场资源已接近枯竭。
中国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的影响与防治建议
四、结论
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是保证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尽管现有的处 理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诸多挑战。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探索更高 效、环保的尾水处理技术,包括开发新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优化现 有技术的效率,以及寻找适合大规模应用的技术方案。同时,政策制定者和科研 工作者也需要对淡水养殖尾水处理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以推动这一领域的持 续发展。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水产养殖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然而,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程中产生的尾水直接排放到环 境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本次演示将探讨水产养殖尾水 的危害及其处理技术,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一、水产养殖尾水的危害
5、循环农业:将尾水处理与农业相结合,实现废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 将经过处理的废水用于农田灌溉,既解决了废水排放问题,又节约了水资源。
6、研究与应用:加大对尾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力度,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 应用。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养殖户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 技能。
总之,海水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综合化、环保化和 能源回收化。通过采用先进的尾水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对虾产量和质量,还 可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三、结论
水产养殖尾水的危害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目前,常用的处 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综合处理技术。为了 提高处理效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加强管理,确保处理 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黄渤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评估
黄渤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评估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黄渤海地区的海水养殖业迅速壮大,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海水养殖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自身污染的问题。
为了合理规划和科学发展海水养殖业,有必要对黄渤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进行评估。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评估结果,探讨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为了客观地评估黄渤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收集黄渤海沿岸海水养殖区的监测数据,了解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现场采样,以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评估提供理论支持。
根据监测数据,我们发现黄渤海海水养殖区的污染物含量普遍较高,其中以氮、磷为主。
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海水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投放、药品使用等是主要污染源。
同时,文献研究表明,海水养殖自身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可能引发水体富营养化、海洋生物毒性效应等问题。
在评估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来源复杂,包括饲料、药品、排泄物等。
虽然这些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显现,但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其具体危害程度尚难以准确评估。
就此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见解:应加强海水养殖区的规划和管理,优化产业布局;推广环保型养殖技术,减少污染排放;加强政策引导,提高从业者的环保意识。
通过对黄渤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评估,我们发现当前海水养殖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自身污染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规划和管理、推广环保型养殖技术、加强政策引导等。
还应重视对海水养殖污染影响的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产量逐年上升。
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自身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物修复技术逐渐应用于水产养殖污染治理。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生物修复技术。
水产养殖过程中,自身污染源主要包括残饵、粪便、药物、饲料等。
海水养殖与渔业纠纷的解决
海水养殖与渔业纠纷的解决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食物需求的上升,海水养殖逐渐成为满足人类对海产品需求的重要途径。
然而,这一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与传统渔业之间的冲突和纠纷。
本文探讨海水养殖与渔业之间的纠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海水养殖的兴起与发展海水养殖是一种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海洋生物进行生产的方法。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增长和技术进步,海水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这一产业的发展也对传统渔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渔业纠纷的主要原因渔业纠纷的主要原因包括资源争夺、养殖影响和环境问题。
首先,海水养殖需要大量的海洋资源,包括海域、潮汐和海洋生物。
这导致了与传统渔业之间的资源争夺,引发了纠纷。
其次,海水养殖对海洋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水质污染和生态破坏。
这使得渔业从业者对海水养殖产生疑虑和反对,进一步加剧了纠纷。
解决渔业纠纷的策略为了解决海水养殖与渔业之间的纠纷,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政策法规,规范海水养殖的发展,并加强对养殖业的监管,确保其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其次,加强沟通与合作。
海水养殖企业和渔业从业者应加强沟通,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求合作机会。
此外,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海水养殖企业应采取环保的生产方式,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水养殖的兴起和发展给传统渔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纠纷。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渔业从业者共同努力,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沟通与合作,并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实现海水养殖和渔业的和谐发展。
渔业资源的合理分配渔业资源的合理分配是解决纠纷的关键。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当根据海域的实际状况,合理规划养殖区和捕捞区。
通过实施海域使用权制度,确保养殖企业和渔业从业者按照规定的范围和方式进行生产活动。
同时,对养殖区和捕捞区的资源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资源状况调整养殖规模和捕捞量,以维护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海水贝类养殖中的问题及对策
年贝类养殖发展进程中,我国已经在引种、育种方面 积累了诸多经验, 在推行科学育种的过程中要归纳、 总结经验。政府要加强管理,对于引进的贝类品种进 行全面检疫,做好引种评估,保证引种质量。育种方 面,相关人员要总结工作效果和经验,发展育种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性,为之后相关研究提供资料和 数据支撑[8]。
1 海水贝类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1.1 超负荷养殖 超负荷养殖是指养殖规模超过了既定养殖容量,
给海区环境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同时会造成病害大规 模发生,减缓贝类生长速度,提高贝类死亡率,降低贝 类产品品质。出现这一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养殖户对 于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以及海区规划管理不合理[2]。
贝类生长限制因素包括海区溶解氧、饵料以及营 养盐类,贝类所获营养物质与养殖密度成反比,密度 过高会造成水流不畅, 也会随之造成局部水体缺氧, 影响贝类生长。海区水流不畅会降低内外海水交换速 度,进而造成磷、氮等过度积累,浮游植物大量聚积, 加剧生物性沉降,最终引发赤潮,导致养殖贝类质量 降低甚至大量死亡。 1.2 海水富营养化
参考文献:
[1]李莉,吴莹莹,宋娴丽,等.浅析山东省滩涂贝类养殖现状与技术发展对策[J].水产养殖,2020,41(10):78-80.
[2]宫瑗,姜雪薇,钟明燕,等.以莱州湾海域扇贝养殖为例探讨影响扇贝养殖容量的因素[J].水产养殖,2020,41(7):
6-9.
[3]纪东平,赵乃乾,吴一桂,等.浅析防城港市海水养殖尾水处理模式及其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中的作用[J].中
贝类养殖工作者需要遵照相关法律规定,自觉响 应环保号召,做好养殖过程中的污水科学处理,做到 达标排放。需要科学规划海上网箱养殖,必须禁止内 湾养殖,应向外海区发展养殖,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对 于海域的污染。
中国海水养殖带来的问题
中国海水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以黄渤海为例在生活程度日益进步的情况下,环境问题也日益增多,我们作为一个环境学习者,既窃喜又担忧,喜的是我们自己的专业可以派上用场,自己的找工作越来越容易,但忧愁总比窃喜多一点,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呼吸着含pm2.5超标的空气,抬头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吃着含重金属的蔬菜、大米等各种各样的食品,喝着变色的水,这样的生活不是我们所担忧将要到来的,而是我们已经在经受的,看看国外留学回来的人拍的这个地方的照片,他们的天空是那么蓝,空气质量是那么好,吃得安康有益,我们的国民为了经济的开展,不惜以国民的安康,居住的环境为代价,大肆的开展经济,以致于如今的好多问题都触目惊心,有道德的缺失带来的地沟油、鼠肉充当牛羊肉等现象,有为利益而导致的污水未处理就进展排放的问题。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
因为自己是北方的孩子,虽然对海理解不多,但还是喜欢吃海产品的,所以,想理解一下海水的水产养殖会带来什么环境问题,什么原因导致了海水水产养殖带来了这些问题,因此就阅读了关于水产养殖方面的文章,有刘晴的促进水产养殖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水产养殖开展质量;杨宇峰等人的海水养殖开展与渔业环境管理研究进展;宋志文等人的海水养殖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余江等人海水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崔毅等人黄渤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评估,理解了水产养殖业开展自身存在的问题的问题,海水养殖在迅猛开展的同时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如养殖水域环境恶化,自身污染加剧,富营养化趋势日趋严重,赤潮频发,渔药滥用导致药物残留和水产品质量平安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黄渤海地区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包括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渤海湾沿岸和辽东湾沿岸地域及其附近海域、空域,是联结中原地区与东北亚地区,乃至日本群岛和俄罗斯远东的纽带。
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有鱼类( 遮目鱼、比目鱼、大菱鲆、鲷、鰤、鲑鳟鱼、石斑鱼、鲆鲽、罗非鱼、海鲈等) ,虾类( 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和凡纳滨对虾等) ,贝类( 牡蛎、贻贝、扇贝、蛤、鲍鱼等) 和大型海藻、红藻( 紫菜、江蓠) 、褐藻( 海带、裙带菜) 、绿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水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
-------------以黄渤海为例
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环境问题也日益增多,我们作为一个环境学习者,既窃喜又担忧,喜的是我们自己的专业可以派上用场,自己的找工作越来越容易,但忧愁总比窃喜多一点,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呼吸着含pm2.5超标的空气,抬头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吃着含重金属的蔬菜、大米等各种各样的食品,喝着变色的水,这样的生活不是我们所担忧将要到来的,而是我们已经在经受的,看看国外留学回来的人拍的这个地方的照片,他们的天空是那么蓝,空气质量是那么好,吃得健康有益,我们的国民为了经济的发展,不惜以国民的健康,居住的环境为代价,大肆的发展经济,以至于现在的好多问题都触目惊心,有道德的缺失带来的地沟油、鼠肉充当牛羊肉等现象,有为利益而导致的污水未处理就进行排放的问题。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
因为自己是北方的孩子,虽然对海了解不多,但还是喜欢吃海产品的,所以,想了解一下海水的水产养殖会带来什么环境问题,什么原因导致了海水水产养殖带来了这些问题,因此就阅读了关于水产养殖方面的文章,有刘晴的促进水产养殖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水产养殖发展质量;杨宇峰等人的海水养殖发展与渔业环境管理研究进展;宋志文等人的海水养殖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余江等人海水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崔毅等人黄渤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评估,了解了水产养殖业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的问题,海水养殖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如养殖水域环境恶化,自身污染加剧,富营养化趋势日趋严重,赤潮频发,渔药滥用导致药物残留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黄渤海地区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包括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渤海湾沿岸和辽东湾沿岸地域及其附近海域、空域,是联结中原地区与东北亚地区,乃至日本群岛和俄罗斯远东的纽带。
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有鱼类( 遮目鱼、比目鱼、大菱鲆、鲷、鰤、鲑鳟鱼、石斑鱼、鲆鲽、罗非鱼、海鲈等) ,虾类( 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和凡纳滨对虾等) ,贝类( 牡蛎、贻贝、扇贝、蛤、鲍鱼等) 和大型海藻、红藻( 紫菜、江蓠) 、褐藻( 海带、裙带菜) 、绿藻等。
美洲和欧洲仅有少量海藻养殖。
黄渤海主要以对虾的养殖为主,还会养殖一些贝类。
而以上的这些文章可以帮我找到关于我所质疑的问题。
有些文章指出了水产养殖业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的问题,有些文章指出了投饵和非投饵两种养殖方式自身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还有一些是关于海水养殖所带来的饵料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及其环境效应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和说明。
关于海水养殖所带来的这中污染方面的控制对策有物理和化学方法,物理和化学方法一般
包括换水、使用增氧机、施用改良水质的化学物质、紫外线杀菌等,为有益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创造最佳条件。
增氧、清除受污染底泥、换水,不但能直接减少有害物质,而且能增加水中溶氧,从而达到净化养殖环境的目的。
但物理化学方法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存在处理费用高,而且易带来二次污染等缺点。
如运用增氧剂增氧,很难保证完全消除水中残剩有机物的污染。
采用臭氧消毒法,由于臭氧为有毒气体,致死浓度为10-5Lg/L,其量大时会对养殖生物带来一定毒害作用,故海水经臭氧处理后还需经活性炭槽等将臭氧气体及所生成的强氧化剂去除,另外,大量未溶解的臭氧挥发到空气中,对人产生危害;生物修复方法,生物修复技术是根据生态毒理学和营养动力学基本原理,利用生物修复受污染环境或消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一般包括微生物和植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所利用的生物基本上无副作用,有些还具经济价值。
接种光合细菌、克隆菌、益生菌(EM)、利生素等有益菌,当有益细菌成为水中优势菌种后可控制病菌蘩殖,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在中国,根据养殖环境的特点,探索并实施海水鱼、贝类养殖区混养、套养大型海藻技术,使养殖区动物性养殖和大型海藻栽培平衡发展。
利用大型海藻的生物修复功能,改善养殖区水环境质量,是实现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规模化栽培大型海藻是防治养殖海域富营养化或赤潮的重要生态对策。
1、1水产养殖业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11规划布局滞后,国土资源利用不科学,我国通过推行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和养殖证制度建设,生产者的健康养殖、环保和质量安全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国土资源利用上:(1)养殖规划滞后(2)养殖布局不合理(3)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
1、12科技支撑不足,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1、13市场竞争能力差,贸易结构与质量有待改善。
1、14健康养殖管理体系不健全。
(1)科技滞后于产业发展,缺乏相应的健康养殖理论和技术支撑(2)盲目发展、管理滞后,多数养殖项目未经论证和环评即盲目上马,导致了经济效益回报率低,水域生态环境受到影响(3)组织化程度低。
养殖协会未能发挥有效作用,养殖者由于缺乏相应的市场和利益保护,导致在资源、市场份额和价格方面的恶性竞争(4)病害预警、隔离、防治体系不健全,导致我国不同水域的水产养殖病害的传播(5)养殖环境监测实效性差,特别渔业论坛是对赤潮的发生、发展预报不及时,无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6)药残检测技术与监控体系仍有待于完善,养殖过程质量监管难度较大。
2、2投饵和非投饵两种养殖方式自身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大规模海水养殖使得大片
水面被围栏或密置网箱,水面超负荷运载,由于网围精养采取高密度放养,并大量投喂外源性饵料,排泄物增加,致使水中氮、磷等营养要素和有机物含量猛增,透明度下降,水质和底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加重,病害增加,赤潮发生率提高。
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残饵、粪便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悬浮颗粒物和有机物会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
曾对精养虾池中的物质平衡作过,研究发现在养殖,过程中只有10%的氮和7%的磷被吸收,其他都以各种形式进入环境。
我国沿海赤潮发生规律与对虾养殖产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同时海水养殖与营养要素和COD之间也互相有影响,他们的关系为海水养殖产量与营养盐类和COD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无机氮平均浓度与虾养殖产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2、21投饵集约化养殖,投饵集约化养殖主要包括对虾养殖和网箱养殖。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人工合成饵料的投入,残饵的分解,对虾排泄物的产生和分解等,都使养殖水体富含各种营养物质以及有机与无机碎屑。
2、22 非投饵集约化养殖,非投饵集约化养殖常见的有贝类养殖和藻类养殖,对于藻类养殖人们只需投入苗种,即可利用太阳能和水体的营养物质生产出经济产品,是一种物质输出大于输入的活动,从总体上讲该养殖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体的营养负荷,当贝类养殖在适宜的养殖密度下对水质有净化作用。
但如果养殖规模和密度过大,将产生大量的生物沉积物沉积到水体底层。
当养殖区自身污染程度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或环境容纳量时,无疑在局部海域因为贝类的排粪和排泄等生理过程产生自身污染现象。
贝类养殖自身污染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贝类的生物沉降作用和由此引起的养殖水域营养物滞留。
贝类筏式养殖设施对海流的阻碍及改变水流的方向,造成水体交换和物质循环减慢,导致养殖区内悬浮物的淤积,有机物的沉积会导致底质理化指标的改变,刺激微生物的活动,从而造成底质和下层水的缺氧,并加快了硫酸盐的还原反应和硝化反应,增加了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磷等无机盐的释放。
黄渤海区海水养殖过程中排入海中的氮、磷、COD占相应陆源污染物排放的比例分别为2、8%、5、3%、1、8%,尽管从总体上看,海水养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与工农业生产和城市排污的影响相比,海水养殖处于次要地位,但在某些海水养殖业发达的水域和海湾,海水养殖造成的对局部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保持养殖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养殖水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水产养殖业生存、发展的前提,不当的生产活动必然导致环境恶化、病害肆虐、增养殖生物死亡率增加、生产量下降。
从发展的角度看,排污的养殖方式或排污量超过临近海域自净能力的养殖是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因此,逐步减少养殖对沿岸环境的污染是使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如实行多元化立体综合养殖,
利用多层次立体化,种间相互促进,采用自养型养殖系统和异养型养殖系统的合理复合,以减少水产养殖对海洋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人工颗粒饵料的质量和饵料的利用率,以降低残饵对环境的影响,逐步改进传统分散经营的养殖方式,发展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技术。
尽可能地将天然的滩涂、海湾和浅海的养殖转化为工厂化养殖或两者兼用,以有利于对养殖环境进行综合控制和管理,保证养殖生态环境和结构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