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患者手术麻醉后离院标准
麻醉复苏室转入转出标准及流程
麻醉复苏室转入、转出的标准与流程转入的标准麻醉复苏室所起的作用:对于所有麻醉病人手术后,不能达到ICU 收治标准、术中出现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或术毕全麻苏醒不完全的手术病人,即麻醉药、肌松药与神经阻滞药作用尚未完全消失、易引起呼吸道阻塞,通气不足,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并发症者,全麻气管导管尚未拔除或已拔除而苏醒不完全患者以及全麻的小儿,进行检测与必要的处理。
术后神志、呼吸与保护性反射未恢复正常的全麻(气管内麻醉、静脉麻醉)病人、椎管内麻醉平面在T5以上与术中病情不稳定的病人皆符合入PACU条件。
手术结束时麻醉药作用尚未完全消失,或因手术、麻醉因素引起循环功能不稳定,并经责任麻醉医生确认须送入PACU继续进行监测治疗的患者,术后由责任麻醉医生护送至PACU。
转出的标准全身麻醉患者转出标准:1、全麻患者Steward评分>4分方可转出恢复室。
2、凡术后在恢复室用过镇静剂、镇痛药的病人,用药后至少观察30分钟,方可转出恢复室。
3、如病情严重或出现呼吸并发症,仍需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呼吸支持或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4、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min,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面罩吸氧时PaO2高于9、33kPa(70mmHg),SpO2不低于术前3-5%、5、术后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后,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出血等。
7、拔管指征:没有单一的指征能保证可以成功地拔除气管导管,下列指征有助于评估术后病人不需要辅助通气:(1)、PaO2或SpO2正常。
(2)、呼吸方式正常。
病人能自主呼吸,呼吸不费力,呼吸频率<30/min,潮气量>300ml。
单纯测定肺活量或最大吸气气压的价值有限,因为并不可靠。
(3)、意识复苏,可以合作与保护气道。
(4)、肌力基本完全复苏。
(5)、拔管前PACU的麻醉医师应警惕原已经存在的气道情况,并可能需要再次气管内插管。
麻醉恢复室出室标准
麻醉恢复室出室标准麻醉恢复室是医院重要的临床部门之一,是患者从麻醉状态中恢复到清醒状态的过渡区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术后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麻醉恢复室的出室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麻醉恢复室出室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麻醉恢复室出室标准要求患者恢复到一定程度的意识清醒状态。
在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在麻醉恢复室接受一定时间的监护和观察,直到患者的意识清醒程度符合出室标准为止。
这是出于对患者生命安全的考虑,确保患者在出室后能够自主呼吸和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其次,麻醉恢复室出室标准还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在患者意识清醒的基础上,麻醉恢复室的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
只有当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且符合出室标准时,才能够安全地离开麻醉恢复室。
此外,麻醉恢复室出室标准还要求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
在手术结束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需要在麻醉恢复室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控制。
只有当患者的不适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并且符合出室标准时,才能够顺利地离开麻醉恢复室。
最后,麻醉恢复室出室标准还要求患者的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在患者符合出室标准后,麻醉恢复室的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家属或监护人进行相关的术后护理知识宣教,确保患者在出室后能够得到有效的家庭护理和监护。
综上所述,麻醉恢复室出室标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术后恢复的重要环节,需要严格执行。
只有在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并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的情况下,才能够安全地离开麻醉恢复室。
希望各位医护人员能够严格遵守麻醉恢复室出室标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门诊麻醉的离院标准评价
不能行走
0
恶心和呕吐:
仅有轻度恶心呕吐
轻度:经口服药治疗有效
2
中度:经肌肉注射治疗有效
1
重度:需要连续反复治疗
0
疼痛:
仅有轻度疼痛或无疼痛
疼痛的程度病人能接受
口服用药能止痛
疼痛的部位
类型和范围与手术相符
符合程度是
是
2
否
0
外科出血:
必须与手术预期失血量相符
轻度:无需更换敷料
2
中度:需更换2次敷料
1
重度:需更换3次敷料
10硬膜外麻醉及脊麻病人合适的不行标准包括肛周针刺疼痛恢复、反射、大拇趾的本体感觉恢复,排尿功能恢复是重要指标。
【麻醉后离院评分系统】
生命体征:
稳定在术前基础水平
血压和心率波动在术前基值20%以内
2
在术前基值20%~40%
1
>术前基值40%0活动水平:恢复至术前水平
步态稳,无头晕或接近术前水平
2
需要搀扶
【离院标准评价】
1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平稳至少30min;
2术后无新的与手术和麻醉有关的并发症;
3无出血及渗血;
4至少30min无恶心呕吐;
5使用止血带时,手术部位能恢复知觉,循环良好;
6使用石膏处无明显肿胀和循环不良;
7膀胱镜检查后尿液清;
8能辩时、辩地点;
9换衣,站立10min后无或仅有一点眩晕;
总分10分,≥9分可以离院
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
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复苏室管理制度麻醉恢复室工作常规麻醉复苏室转入、转出的标准与流程转入的标准转出的标准手术麻醉后转送普通病房标准手术麻醉后病人回普通病房交接班内容手术麻醉后转送重症监护室标准门诊病人手术/麻醉后离院标准麻醉后复苏室紧急事件处理预案及措施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一、概述麻醉后恢复室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病室。
全麻病人,硬膜外平面在T5以上以及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均需送麻醉恢复室观察治疗。
一般白天开放,急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可转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继续治疗。
恢复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征。
二、工作内容1、定期进行药品和物资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病人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推入苏醒室,共同交接。
3、病人由手术室转往恢复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
4、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
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器扶助或控制呼吸。
5、麻醉科医师向值班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姓名、年龄、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情况等术前相关情况、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等等。
(2)麻醉用药。
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
(3)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4)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异常出血等。
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或措施处理,效果如何。
(5)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转出计划。
麻醉复苏室转入转出标准及流程
麻醉复苏室转入、转出得标准与流程转入得标准麻醉复苏室所起得作用:对于所有麻醉病人手术后,不能达到ICU收治标准、术中出现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或术毕全麻苏醒不完全得手术病人,即麻醉药、肌松药与神经阻滞药作用尚未完全消失、易引起呼吸道阻塞,通气不足,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并发症者,全麻气管导管尚未拔除或已拔除而苏醒不完全患者以及全麻得小儿,进行检测与必要得处理。
术后神志、呼吸与保护性反射未恢复正常得全麻(气管内麻醉、静脉麻醉)病人、椎管内麻醉平面在T5以上与术中病情不稳定得病人皆符合入PACU条件。
手术结束时麻醉药作用尚未完全消失,或因手术、麻醉因素引起循环功能不稳定,并经责任麻醉医生确认须送入PACU继续进行监测治疗得患者,术后由责任麻醉医生护送至PACU。
转出得标准全身麻醉患者转出标准:1、全麻患者Steward评分>4分方可转出恢复室。
2、凡术后在恢复室用过镇静剂、镇痛药得病人,用药后至少观察30分钟,方可转出恢复室。
3、如病情严重或出现呼吸并发症,仍需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呼吸支持或监测得条件下转至ICU。
4、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min,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面罩吸氧时PaO2高于9、33kPa(70mmHg),SpO2不低于术前3—5%、5、术后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后,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出血等。
7、拔管指征:没有单一得指征能保证可以成功地拔除气管导管,下列指征有助于评估术后病人不需要辅助通气:(1)、PaO2或SpO2正常、(2).呼吸方式正常。
病人能自主呼吸,呼吸不费力,呼吸频率<30/min,潮气量〉300ml。
单纯测定肺活量或最大吸气气压得价值有限,因为并不可靠、(3)、意识复苏,可以合作与保护气道。
(4)。
肌力基本完全复苏。
(5).拔管前PACU得麻醉医师应警惕原已经存在得气道情况,并可能需要再次气管内插管、给予吸氧,吸引气管导管内、口腔内与咽部异物;拔管前正压通气、面罩给氧,监测SpO2,估计就是否有气道梗阻或通气不足得征象。
麻醉患者术后离开PACU 标准
麻醉患者术后离开PACU 标准
(一)呼吸方面:患者回病房或回家前其咳嗽、吞咽反射应已恢复,自主呼吸并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清除呕吐和吐出痰液的能力,呼吸平静而无困难,呼吸空气10 分钟以上能保持SpO2>95%或达术前水平,皮肤、粘膜色泽红润。
如病情严重,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达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并发症,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呼吸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二)循环方面: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者可转回原病室。
门诊患者能起立、行走,无体位性低血压者可回家。
若患者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三)神志状态:患者神志完全恢复,能直立行走无眩晕者可回家。
患者已清醒,能正确定向,可回原病室。
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体温低,估计需较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或)并发症者,应送ICU 继续监测治疗。
(四)患者在恢复室由于严重疼痛或躁动等用过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者,应警惕再度发生呼吸和神志抑制的可能,应在药物作用高峰后观察一段时间才能送回病房。
(五)局部麻醉特别是椎管内麻醉患者,待循环、呼吸稳定后可转回原病室。
门诊患者则待运动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循环、呼吸稳定才可回家。
(六)门诊患者均应有家属陪伴返家。
离室前由手术医师开具离室后医嘱和治疗用药处方,护士向家属详细交代回家后注意
事项。
(七)对苏醒程度评价可参考Steward 苏醒评分标准,达到4 分者可离开PACU。
Steward 苏醒评分表。
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及流程
盐城新东仁医院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及流程一、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1.复苏室Steward苏醒评分达4分及以上,特殊患者需血气指标正常。
2.麻醉医师确认达到转出标准可以离室后,一般患者由麻醉医师和护士送回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病情危重者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护士一起转到ICU,与ICU医生护士交接。
二、患者离室指标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麻醉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
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低体温,估计需较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或)并发症者,送ICU 继续监测治疗;2、呼吸系统标准: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PaO2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
如病情危重,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道并发症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转运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20%并循环稳定30min以上;正常心律,ECG无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
若患者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4、局部麻醉患者特别是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
麻醉平面在T6以下;最后一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无需使用升压药。
门诊患者则待运动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循环、呼吸稳定才可回家,并且门诊患者均应有家属陪伴返家;5、患者在复苏室内由于严重疼痛或躁动等使用过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物者,应警惕再度发生呼吸和意识抑制的可能,应观察30min 无异常反应才能送回病房;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7、对苏醒程度评价可参考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达到4分以上者方能离开麻醉复苏室。
麻醉科病人病情评估制度
麻醉科病人病情评估制度一、患者评估管理制度(08卫生部新增)1. 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手术)方案(计划)提供依据和支持。
2. 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是各临床科室医师、护师的职责,是重要的质量管理监控环节。
3. 执行患者评估工作的应是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或是经医院授权的其它岗位卫生技术人员。
4. 患者评估的重点范围,但不限于: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包括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5. 病人评估资料是供临床科室直接负责患者诊疗、护理工作医师、护士适宜使用,为制定诊疗(手术)方案(计划)和会诊、讨论提供支持,注意患者隐私保护,病人评估记录文件进入住院病历。
6. 医院有患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包括有评估项目、评估人及资质、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等。
7. 患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医技部门辅助检查等途径,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二、医院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1、患者病情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门诊病人的麻醉
门诊手术病人必须严格禁食禁饮。对于有误吸危险的病人,给 予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可减少残余胃液量和酸度。 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灭吐灵)10mg术前30min静脉注射, 或10mg术前1h口服预防呕吐。
麻醉技术 ①目前比较理想的静脉麻醉药为丙泊酚,其起 效快、清除半衰期短、清醒迅速而完全、术后副作用少、用药 后病人常有欣快感,且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既可用于 麻醉诱导又可用于全凭静脉麻醉,适于门诊手术麻醉的要求。 诱导剂量1.5~2.5mg/kg,维持剂量50~200μg/(kg· min)。麻醉 中应注意与给药剂量和注药速度相关的一过性呼吸暂停和血压 下降。②咪达唑仑最常用于术前药和术中镇静,较少单独用于 门诊手术静脉麻醉的诱导和维持。氟马西尼是咪达唑仑的特异 性拮抗剂。③依托咪酯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抑制轻微、起效快、 时效短、苏醒迅速而完全,可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但术后恶 心、呕吐的发生率高(50%左右)。④氯胺酮基础麻醉在小儿应 用较广,为不合作的婴幼儿实施其它麻醉方法(区域或局部麻醉) 创造条件。
门诊病人的麻醉
LOGO
门诊病人的麻醉又称非住院手术麻醉或日间手术麻醉,指 病人以择期非常规住院方式来医院接爱手术或行创伤性检查,术 后一般经数小时在医院观察恢复后便可离院,不需要在医院的病 床上停留过夜。
门诊病人麻醉选择标准是确保门诊手术治疗安全、高效率的首 要条件。应根据医疗单位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由手术医师确 定门诊手术的适应证。麻醉科医师需要通过麻醉门诊访视病人,对 能否接受某一门诊手术、其危险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出判断。 门诊手术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不强调完整、系列的化验检查, 可根据病人年龄、健康状况、药物治疗史等,有针对性地选择 实验室检查项目或特殊检查。病人无论采取何种麻醉,均要求 行血液和尿液常规检查,表41-1为门诊手术病人实验室检查的 指征。
麻醉管理与复苏质量评估标准
五、麻醉管理与复苏质量评估标准(一)、麻醉质量评估标准:1、麻醉效果:无痛、肌松、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应激反应、病人无严重不适和全麻时无术中知晓等;2、麻醉并发症少,麻醉意外发生率低,无差错事故发生,麻醉死亡率低或等于零;3、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手术医师、病人满意。
(二)麻醉效果评级标准1、全麻效果评级标准Ⅰ级:(l)麻醉诱导平顺,无缺氧、呛咳、噪动及不良的心血管反应,气管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深浅适度,生命体征稳定,无术中知晓,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优良的条件,能有效地控制不良的应激反应,保持肌体内分泌功能和内环境稳定。
(3)麻醉苏醒期平稳,无苏醒延迟,呼吸、循环等监测正常,肌张力恢复良好,气管导管的拔管时机恰当,无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呼吸道梗阻等,安全返回病房。
(4)麻醉后随访无并发症。
Ⅱ级;(1)麻醉诱导稍有呛咳、躁动和血液动力学改变;(2)麻醉维持期对麻醉深度调节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3)麻醉结束,缝皮时病人略有躁动,血压,呼吸稍有不平稳;(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Ⅲ级:(1)麻醉诱导不平稳,气管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欠稳定,应激反应明显:(2)麻醉维持期对麻醉深度掌握不熟练,应激反应未予控制,生命体征时有不平稳,肌松欠佳,配合手术勉强:(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延迟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功能恢复欠佳;(4)产生严重并发症。
2、椎管内麻醉效果评级标准Ⅰ级:麻醉完善,无痛、安静、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需要辅助用药;Ⅱ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拉反应,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需要辅助用药;Ⅲ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有呻吟,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尚能完成手术。
Ⅳ级:改用其它麻醉方法。
3、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神经阻滞完善,无痛、安静、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生命体征稳定,无并发症发生;Ⅱ级:神经阻滞欠完善,病人有疼痛表情,肌松效果欠满意,生命体征尚稳定,有轻度并发症发生;Ⅲ级:神经阻滞不完善,病人疼痛较明显,肌松较差,有呻吟,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尚能完成手术;Ⅳ级:改用其它麻醉方法.(三)、麻醉病人转出手术室标准:一旦手术结束,麻醉医师应依据手术麻醉期间病人总体情况的评判,参考麻醉前评估以及手术结束时病人实际所处状态优劣,特别是呼吸,循环、意识水平等要素观测结果,迅速对病人能否转出手术室及其去向(如送运原病房、麻醉后恢复室或重症监测治疗室)作出客观、正确的决断,使得病人能安全度过手术麻醉后恢复期。
无痛内镜麻醉离院标准
无痛内镜麻醉离院标准
1. 恢复意识,患者在接受无痛内镜麻醉后需要逐渐恢复意识,
清醒后能够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交流,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
的建议。
2. 稳定生命体征,患者在离院前需要生命体征稳定,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3. 自主呼吸,患者需要能够自主呼吸,没有出现呼吸困难或氧
饱和度下降等情况。
4. 恢复肌力,患者在离院前需要有足够的肌力恢复,能够自主
行走,没有出现明显的乏力或虚弱情况。
5. 无并发症,患者在接受无痛内镜麻醉后需要经过一定的观察
时间,确保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6. 安全出院指导,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出
院指导,包括注意事项、饮食建议、药物使用等,确保患者能够安
全离院并进行有效的康复。
总的来说,无痛内镜麻醉离院标准是为了确保患者在接受内镜检查或治疗后身体状况稳定,能够安全离开医疗机构并进行有效的康复。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患者符合离院标准后才能安排离院。
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
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复苏室管理制度麻醉恢复室工作常规麻醉复苏室转入、转出的标准与流程转入的标准转出的标准手术麻醉后转送普通病房标准手术麻醉后病人回普通病房交接班内容手术麻醉后转送重症监护室标准门诊病人手术/麻醉后离院标准麻醉后复苏室紧急事件处理预案及措施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一、概述麻醉后恢复室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病室。
全麻病人,硬膜外平面在T5以上以及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均需送麻醉恢复室观察治疗。
一般白天开放,急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可转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继续治疗。
恢复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征。
二、工作内容1、定期进行药品和物资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病人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推入苏醒室,共同交接。
3、病人由手术室转往恢复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
4、病人安装不乱后,立刻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
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规复者,应以呼吸器扶助或控制呼吸。
5、麻醉科医师向值班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姓名、年龄、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情况等术前相关情况、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等等。
(2)麻醉用药。
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
(3)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4)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改变或血流动力不不乱、异常出血等。
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或措施处理,效果如何。
(5)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转出计划。
麻醉复苏室患者转入、交接及转出流程
麻醉复苏室患者转入、交接及转出流程一、转入的标准麻醉复苏室所起的作用:对于所有麻醉病人手术后,不能达到ICU收治标准、术中出现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或术毕全麻苏醒不完全的手术病人,即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药作用尚未完全消失、易引起呼吸道阻塞,通气不足,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并发症者,全麻气管导管尚未拔除或已拔除而苏醒不完全患者以及全麻的小儿,进行检测和必要的处理。
术后神志、呼吸和保护性反射未恢复正常的全麻(气管内麻醉、静脉麻醉)病人、椎管内麻醉平面在T5以上和术中病情不稳定的病人皆符合入PACU条件。
手术结束时麻醉药作用尚未完全消失,或因手术、麻醉因素引起循环功能不稳定,并经责任麻醉医生确认须送入PACU继续进行监测治疗的患者,术后由责任麻醉医生、麻醉护士护送至PACU。
二、转出的标准(一)全身麻醉患者转出标准:1. 全麻患者Steward评分>4分方可转出恢复室。
2. 凡术后在恢复室用过镇静剂、镇痛药的病人,用药后至少观察30分钟,方可转出恢复室。
3. 如病情严重或出现呼吸并发症,仍需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呼吸支持或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4. 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min,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面罩吸氧时PaO2高于9.33kPa(70mmHg),SpO2不低于术前3-5%.5. 术后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后,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
6. 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出血等。
7. 拔管指征:没有单一的指征能保证可以成功地拔除气管导管,下列指征有助于评估术后病人不需要辅助通气:(1)PaO2或SpO2正常。
(2)呼吸方式正常。
病人能自主呼吸,呼吸不费力,呼吸频率<30/min,潮气量>300ml。
单纯测定肺活量或最大吸气气压的价值有限,因为并不可靠。
(3)意识复苏,可以合作和保护气道。
(4)肌力基本完全复苏。
门诊手术的麻醉处理2
4. 预防误吸
预防性用药防止吸入性肺炎是门诊麻醉有争议的 话题。
早期研究表明,多数门诊病人胃内容物大于25毫 升,PH< 2.5,而近期研究表明门诊病人胃内容 量与住院病人的胃内容量没有区别。对于没有特 殊风险的病人,误吸的发生率< 1/35,000,不主 张常规使用预防酸性物质误吸的药物。
对于有明显的误吸危险的病人(如妊娠、硬皮病、 膈疝、放置鼻胃管和病理性肥胖),术前应使用 H2-受体拮抗剂。
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抑制胃H+-K+ATP酶产生胃酸,半 衰期0.3-2.5小时。代谢产物同样具有活性, 能同H+-K+ATP酶进行不可逆的结合。在术 前夜用奥美拉唑80mg,胃内容量不变而胃 内容物的PH值升高。
建立静脉通路
常应用20G静脉外套管针在肘前静脉建立 静脉通路,以减轻注射痛。
四、术中麻醉管理
b成人
1. 估计手术失血很多或大手术的病人。 2. 需要复杂的全面的监测和术后处理的
ASA III、VI级病人。 3. 有显著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态肥胖者。 4. 需要进行复杂的疼痛治疗的病人。 5.最近患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发热、
喘息、鼻充血和咳嗽等症状的病人。
续上
6.ASA III-VI级、严重未得到控制、有潜 在危及生命的糖尿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有症状的哮喘。
阿片类镇痛药:阿片类药物作为术前用药 能提供镇静,还可以在术前镇痛。诱导前 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可以迅速控制手术前 的焦虑,减少麻醉诱导的用量,提高术后 镇痛效果。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围手术期使药物, 但作为辅助药则具有增强阿片类药效、减 少其用量的效果.
三、术前准备
良好的术前准备使门诊手术更安全、更容 易被病人和医务人员接受。
宁夏麻醉科模拟题2021年(74)_真题-无答案
宁夏麻醉科模拟题2021年(74)(总分98.XX99,考试时间120分钟)多项选择题1. 诊断性检查麻醉前应做到( )A. 备好急救设施和药物B. 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C. 做好术前解释工作D. 应了解诊断性检查的内容E. 不用禁食和给术前药2. 门诊手术的优点包括( )A. 节省治疗费用B. 提高住院床位使用率C. 方便病人及其家属D. 避免小儿住院与家长隔离的不安情绪E. 可减少交叉感染3. 门诊手术麻醉后离院的标准,下列说法哪些正确( )A. 意识和定向力恢复正常B. 下肢的感觉和肌张力恢复正常C. 呼吸及循环等体征稳定D. 坐起与走动后无明显眩晕、恶心、呕吐E. 闭眼站立时无摇摆不稳现象4. 小儿心导管检查的麻醉原则,下列说法哪些正确( )A. 按全麻对待B. 给予抗胆碱药C. 开放静脉补液D. 局部加用局麻E. 不选用氯胺酮肌注5. 下列哪些适合在门诊手术()A. ASAⅠ~Ⅱ级病人B. 麻醉手术时间在2小时以上C. 6个月以内的早产儿D. 能早期起床活动的手术6. 气管、支气管镜检的并发症包括( )A. 呛咳B. 喉头水肿C. 呕吐误吸D. 纵隔气肿E. 窒息7. 下列哪些符合非住院病人离院标准()A. 能自行排尿B. 病人重要器官功能恢复稳定、正常C. 神智清醒,能下地行走D. 能口服饮食而无明显恶心、呕吐8. 门诊手术麻醉的原则,下列正确的是( )A. 以部位麻醉为主B. 以简单有效为主C. 以苏醒迅速为主D. 以副作用少为主E. 待麻醉完全消失、病人完全恢复方能离院9. 非住院手术术后需特殊处理的问题包括()A. 恶心B. 皮肤瘙痒C. 呕吐D. 疼痛10. 支气管造影的严重并发症包括( )A. 气道阻塞窒息B. 心脏骤停C. 气胸D. 主动脉破裂E. 肺水肿11. 地氟烷的哪些特点使其更适合门诊手术麻醉( )A. 诱导迅速,苏醒及时B.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C. 价格便宜D. 对血压影响小E. 肝肾功能影响小12. 非住院病人常用麻醉药有()A. 异丙酚B. 七氟醚C. 氯胺酮D. 地氟醚13. 关于MRI检查和麻醉,正确的说法包括( )A. MRI检查对人体健康有无明显影响B. 施行麻醉的目的在于保证安静不动C. 禁止任何含铁成分或铁磁性物质接近扫描机D. 麻醉的呼吸管理尤为重要E. 磁共振又称MRI14. 有关食管镜检查的麻醉,哪些是正确的( )A. 成人、小儿均要用足量的阿托品B. 成人可采用表面麻醉C. 如实施全麻应按饱胃处理D. 保持呼吸道通畅E. 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较为安全15. 非住院手术麻醉常选择()A. 蛛网膜下腔阻滞B. 静脉麻醉C. 局部麻醉D. 硬膜外麻醉16. 纵隔镜检查的禁忌证包括( )A. 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B. 颈椎病C. 气管严重受压移位D. 主动脉瘤破裂出血E. 高血压病17. 纵隔镜检查可发生哪些并发症( )A. 纵隔出血B. 气胸C. 损伤喉返神经D. 损伤膈神经E. 损伤食管A1/A2题型1. CT检查时给病人镇静的主要目的是( )A. 消除患者焦虑不安B. 防止心血管反应C. 使病人安静不动D. 使病人入睡E. 缓解患者不自主活动2. 膀胱镜检查采用哪种麻醉是错误的( )A. 表面麻醉B. 骶管阻滞C. 硬膜外阻滞麻醉D. 脊麻E. 硫喷妥钠基础或诱导麻醉3. 男性20岁,ASAⅠ~Ⅱ级,门诊行右手背腱鞘囊肿切除术,合理的麻醉前用药是( )A. 哌替啶100mg肌注B. 无需任何麻醉前用药C. 咪达唑仑10mg肌注D. 地西泮10mg肌注E. 阿托品+苯巴比妥钠肌注4. 手术室外实施麻醉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尽量排除影响检查结果正确性的干扰因素B. 麻醉前充分了解病情C. 需要深麻醉D. 麻醉前尽可能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E. 麻醉深浅要与检查步骤密切配合5. 6~36个月的小儿术前应禁奶或固体多少小时()A. 6B. 8C. 12D. 46. 患者男性,50岁。
门诊手术的麻醉
日间手术的缺点
病人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等可能得不到医生
的及时处理 当病人离院后出现并发症,又没能被及时发现 和处理时,医院和医师所要承担的医疗风险明 显加大
日间手术病人的选择
ASAI-II级,无明显心、肺疾病。
部分病情稳定的ASAⅢ级病人。 年龄:
2-70岁之间。 6个月以上体健者身体表浅的短小手术均可考虑在门诊 实施。
日间手术病人出院标准
术后无新的与手术和麻醉相关的并发症; 尿道手术或椎管内阻滞患者能自行排尿; 使用止血带后,手术部位能恢复知觉,循环良好; 使用石膏处无明显肿胀和循环不良; 病人能辨认地点,时间,能穿衣; 病人必须由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共同签署术后回家 注意事项及需要帮助时可联系的人员;
术后管理: 出院医嘱
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为(9. 9 ±3. 9)min,
可离院时间(15. 4 ±2. 7)min。
日间手术的基本监测
专职的麻醉医生全程监测;
氧合:临床体征,SpO2,脉搏;
通气:必要时监测PetCO2;
循环:ECG,Bp,HR; 体温:
麻醉恢复
恢复早期:麻醉结束至病人从麻醉中苏醒。这一阶 段是麻醉后并发症的高发期, 病人需平卧并严密监 护。
胸部 X 线检查
麻醉前准备
术前选用短效苯二氮卓类和抗交感类药(β阻滞
药、α2受体激动药) ,可提供满意的镇静、遗忘、
抗焦虑 , 不会延迟恢复时间。如:术前静注咪
唑安定1~3mg 可改善手术的转归。
麻醉前准备
术前2h 饮用各种饮料并不增加残留胃内容量。相反,饮 水可冲淡胃液,刺激胃排空,减少胃液量。 当日下午手术的病人,早晨饮用茶、咖啡、果汁可避免 焦虑,咖啡因戒断和低血糖等不适,减少困倦、头晕、 口渴及术后疲劳、恶心。 即使术前1h 也可允许病人饮用少量水服药。 肥胖症、糖尿病病人有误吸危险,服用H2受体拮抗药 和甲氧氯普胺等可减少残留胃液量和酸度。
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
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麻醉后恢复室是一个重要的病房,需要对麻醉后的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
对于全麻病人、硬膜外平面在T5以上以及病情不稳定的病人,都需要送到麻醉恢复室观察治疗。
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
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征。
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内容包括定期进行药品和物资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病人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推入苏醒室,共同交接。
病人由手术室转往恢复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
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器扶助或控制呼吸。
麻醉科医师向值班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病人相关情况、麻醉用药、手术中生命体征情况、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转出计划。
值班医师应全面检查病人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主要集中在神志、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复。
并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恢复室病人管理内容包括监测ECG、BP、RR、SPO2,特殊病人监测体温,观察意识状态,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转送病人时,需要按照标准与流程进行,包括转入的标准、转出的标准、手术麻醉后转送普通病房标准、手术麻醉后病人回普通病房交接班内容、手术麻醉后转送重症监护室标准和门诊病人手术/麻醉后离院标准。
同时,麻醉后复苏室紧急事件处理预案及措施也需要制定并严格执行。
指导原则1.在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病人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转运计划,并告知病人及家属。
2.病人转运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如氧疗、止痛等。
3.转运途中,病人应有专人陪护,监测病情和生命体征,保持通畅的气道和稳定的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患者手术麻醉后离院标准
门诊患者手术后均需在恢复室(或观察室)内留观一段时间,使患者安全度过恢复期,才能离开医院。
患者在恢复室留观期间应有专职护理人员管理,麻醉科医师负责诊断和指导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吸氧,监测ECG、Sp02直到患者达到符合离院标准,经麻醉科医师和相关医师共同商量认可后方可离院。
门诊患者手术麻醉后的一项特殊要求,就是能尽早离院。
而患者能否离院则要依据综合评估主要生命体征、并发症、神志、创面渗(出)血、生理反应能力及功能、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疼痛控制程度以及心血管功能稳定与否等方面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对情况严重或复杂的病例,必要时应当收住入院,进一步观察、治疗。
判定离院标准如下:
(一)门诊患者术后离院主要临床标准
1、病人意识和定向力恢复;
2、肢体的感觉和肌张力恢复正常;
3、呼吸循环功能正常;
4、坐起或活动后无明显眩晕、恶心或/和呕吐;
5、闭眼站立时无摇摆不稳现象。
凡同时满足上述五条标准要求的患者方可离院。
(二)Chung's麻醉后离院评分系统
Chung's麻醉后离院评分表
观察项目测试水平评分生命体征(要求稳定在术前水平)
血压和心率波动在术前基础值
20%以内 2
20%~40% 1
>40% 0
活动水平(要求恢复至术前水平)
步态平稳,无头晕 2
需要搀扶 1
不能行走0 观察项目测试水平评分
恶心呕吐(离院时仅有轻度恶心呕吐)
轻度:经口服药治疗有效 2
中度:经肌肉注药治疗有效 1
重度:需连续反复治疗0
疼痛(要求无痛或仅有轻度疼痛)
疼痛程度病人能接受,口服用药能止痛,且疼痛部位,类型及
范围与
手术相符合
是 2
否0
外科出血(须与手术预期失血量相符)
轻度:无需更换敷料 2
中度:需更换2次敷料 1
重度:需更换3次以上敷料0 凡累计总分≥9分者,皆符合离院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