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 镇静 镇痛
手术室外病人麻醉
前言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麻醉医师的工作 范畴也得到大大拓展,不仅在手术室负责各类手 术的临床麻醉工作,而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手术 室外的众多场所,实施一些麻醉技术。 近三十年来,非住院病人手术和麻醉迅速 发展,2002年美国非住院病人手术数量占整个手 术总数的地5%,而在我国非住院病人手术麻醉在 近十余年来也已逐渐为公众所接受,同时其数量 及手术种类也均有明显增长。
注意事项
1.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防止低氧血症。该手术在刚 开始行穿刺时有疼痛刺激,在血管内操作时无痛, 只需镇静即可。无镇痛、肌松要求。 2.注意呼吸道通畅:采用氯胺酮麻醉药要注意吸痰, 如血氧下降可托起下颌,面罩加压给氧。必要时 紧急好气管插管。 3.维持循环稳定:介入操作中,导管或造影剂直接刺 激会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一旦发生心律失常, 应立即停止手术操作,解除机械刺激,一般均能 恢复,退管后未恢复者,应根据心律失常类型作 相应处理。
一.概念 手术室外病人的麻醉:主要指在除手术 室以外的场所为接受手术、诊断性检查 或治疗性操作的患者所实施的麻醉。 麻醉范围: 1.内镜检查:包括活检和治疗。如支气 管镜、食管镜、胃肠宫腔镜等。 2.放射诊疗技术:如CT/MRI、心导管 检查和造影、介入治疗等。
二、麻醉工作环境特殊:
1.暗室操作:诊疗技术多在暗室进行,能见度差,对 观察患者或麻醉操作不利。 2.高压电环境:许多诊断性检查需在X线下进行。X 线机为高压电装置。一旦漏电,危险性大,应避免用 易燃易爆全麻药。 3.重视防护:X线曝光瞬间,麻醉医师容易造成造血 细胞或性腺细胞产生损害。
4.造影剂及其不良反应:造影剂作用提高组织的相对密
度。碘剂密度高、毒性低,是大多数造影剂基本成分
。
不良反应易患人群:支气管痉挛史、过敏史、潜在心 脏疾病、低血容量、血液疾病、肾功能障碍、年龄过 大或过小。焦虑以及使用B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 NSAIDS等药物。 不良反应的防治: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吸氧、扩张 支气管、治疗支气管痉挛。确定患者是由于免疫原因 引起症状时,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是对症治疗的代表 用药。既往有显影剂反应史的患者,在应用显影剂前 12小时、2小时各给与泼尼松龙50mg,应用即刻再给予 苯海拉明50mg。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曲张静脉切除术
耳部手术
肌松药
吸入麻醉药 空气进入胃肠道 抗胆碱酯酶药
较早进食
全身性低血压 迷走神经兴奋
防治PONV指南
危险因素:女性、PONV史或晕车史、不吸烟、术后使用阿片药物
低风险 20% 1个危险因素 未预防性用药
中度风险 40% 2个危险因素 1种止吐药
高风险 60% 3个危险因素 2种止吐药
• 预防
–镇静不宜过深,维持气道通畅 –适当的监测 –专业人员在场负责给药和监护
术后管理
• 疼痛 • 麻醉后恶心和呕吐
– 门诊患者最常主诉的并发症,也是门诊患者 术后住院的主要原因 –好发因素:运动性眩晕病史者,长期应用吗 啡类药,应用N2O,胃胀,严重疼痛,腹腔镜 手术、睾丸固定术、斜视矫正术,体位性低 血压或低氧血症 –治疗:吸氧,5-HT3受体拮抗剂
– 总体并发症可高达1:106,高于全身麻醉 (1:120)、局部麻醉(1:277)和区域麻醉(1:268) – 另一影响因素是手术时间的长短,短于1h 的 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155, 而长于3h为1:35
• 并发症
–促成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最常见因素
• 气道梗阻 • 误吸 • 支气管痉挛 • 严重心律紊乱
• 应用范围
– 消化道内窥镜术,纤维气管镜术,儿科影像术
– 各种血管造影、介入性诊断及治疗
– 牙科手术,眼、耳鼻喉科手术,体外震荡碎石 – 体表包块和病灶切除及其它整容外科手术 – 关节镜及肢体手术,疝修补、静脉曲张手术 – 膀胱镜,经尿道肿瘤和前列腺切除术
– 经阴道子宫切除及修复术,会阴部手术
– 局部和区域麻醉需要镇静的病人 – ICU需要耐受体内的某些有创或半有创装置的病人
外科门诊手术室麻醉方案
在选择门诊麻醉方法时要考虑麻醉的质量、安全性、效率、设备和药物的费用等。
理想的门诊麻醉方法应该是起效迅速平稳、能在手术中提供遗忘和镇痛、恢复期短、不良反应少。
另外,不同麻醉医师和病人的偏好也决定麻醉方法的选择。
各种麻醉方法均可用于门诊手术,各有其优缺点,目前尚无统一理想的门诊麻醉方法。
全麻病人的氧饱和度都保持正常,而镇静病人有明显的氧饱和度下降,有些选用镇静的病人由于过分活动干扰手术操作而改成全麻。
尽管常选用硬膜外、骶管阻滞或腰麻,但其残留的阻滞作用常导致病人离院延迟。
周围神经阻滞能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目前联合周围神经阻滞和静脉镇静方法使用越来越多。
区域麻醉后在恢复室内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是6%,而全麻后的发生率则是14%。
镇静下区域麻醉后的恢复时间也比全麻后短。
与脊麻有关的不良反应是头痛,但全麻后也会发生头痛,尤其是使用细的脊麻穿刺针后,两者的发病率是相似的。
虽然通常腰麻后头痛的发病率高于全麻,但全麻后咽喉痛和恶心的发病率高于腰麻。
没有研究表明区域麻醉或静脉镇静比全身麻醉更加安全。
门诊麻醉所需要麻醉、监护和复苏设备与住院病人一样。
标准的门诊手术术中监测包括胸前听诊器、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全麻需选用呼吸气二氧化碳监测。
一、清醒镇静很多病人在局部麻醉或区域阻滞麻醉下手术时都要求镇静,并且要求对手术没有记忆。
清醒镇静是指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或联合使用两种方法,对意识水平的浅抑制,保留病人维持呼吸道通畅和对躯体刺激和语言指令做出反应的能力。
而深度镇静的定义是: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或者联合使用两种方法,产生的一种可控制的意识抑制状态,保护性反射的部分丧失,不能对语言指令做出有意识的反应。
对不适合作门诊全麻的病人,可以在局部麻醉或区域阻滞辅以镇静的状态下进行,但镇静后有更多发生并发症的危险。
在一项10万例麻醉的研究中,监护下镇静(MAC)的死亡率最高(10000例麻醉中发生209例死亡)。
MAC指麻醉医生对接受局部麻醉的病人或接受诊断或治疗手术的病人进行监护,在监护的过程中可能使用镇痛药、镇静-抗焦虑药或其他药物。
手术室外麻醉管理制度
3.2麻醉恢复期间,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吸痰等支持治疗。
3.3患者清醒后,麻醉医生应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
3.4麻醉医生应指导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或家属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九、麻醉信息管理
9.1建立完善的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麻醉病历电子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病历质量。
9.2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麻醉记录、药物使用记录、麻醉设备使用记录等内容。
9.3通过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对麻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麻醉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9.4保护患者隐私,确保麻醉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七、感染控制与预防
7.1麻醉科室应严格执行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外麻醉相关感染。
7.2麻醉人员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对麻醉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防止交叉感染。
7.3加强对麻醉药物和一次性用品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
7.4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对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不断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十一、麻醉教育与科研
11.1麻醉科室应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引进先进的麻醉理念和技术,提升科室整体实力。
11.2鼓励麻醉人员参与科研项目,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推动麻醉学的发展。
11.3建立麻醉教育基金,支持麻醉人员参加学术会议、研修班等教育活动,提高专业水平。
11.4加强与医学院校的合作,参与麻醉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促进麻醉人才的储备和成长。
十、麻醉质量控制与改进
10.1设立麻醉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麻醉过程进行质量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10.2鼓励麻醉人员参与质量控制活动,对麻醉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上报和讨论。
麻醉科常见术前镇静方法
麻醉科常见术前镇静方法在麻醉学中,术前镇静是一种重要的操作,用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提高手术的顺利进行。
针对不同的病情和手术类型,麻醉科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常见术前镇静方法。
本文将就麻醉科常见的术前镇静方法进行介绍。
一、口服药物镇静口服药物镇静是一种简便、经济并且广泛应用的术前镇静方法。
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和镇静安眠药。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氯硝安定、艾司唑仑等具有较好的镇静、催眠效果,并且作用时间较短。
镇静安眠药如地西泮等则具有持久的较强的镇静效果。
在选择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具体剂量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而定。
二、静脉注射药物镇静静脉注射药物镇静是一种迅速、可靠的术前镇静方法。
常用的静脉注射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和巴比妥类药物。
苯二氮䓬类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活动,以达到镇静效果。
巴比妥类药物则通过增加伽马氨基酸的抑制性传递而产生镇静效果。
在静脉注射药物镇静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防止发生不良反应。
三、吸入麻醉剂镇静吸入麻醉剂镇静是一种常用的术前镇静方法,尤其适用于儿童、老年患者和对药物敏感的患者。
常用的吸入麻醉剂包括七氟醚、异氟醚等。
吸入麻醉剂的优势在于药物作用迅速,而且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调节。
在吸入麻醉剂镇静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和维持气道的通畅。
四、局部麻醉药物镇静局部麻醉药物镇静是一种以局部麻醉为基础的术前镇静方法,适用于某些手术。
局部麻醉药物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产生局部麻醉的效果,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丙哌卡因等。
在局部麻醉药物镇静时,应注意掌握适当的麻醉剂量,以避免麻醉过度或不足。
总结而言,麻醉科常见的术前镇静方法主要包括口服药物镇静、静脉注射药物镇静、吸入麻醉剂镇静和局部麻醉药物镇静。
在具体选择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进行综合考虑。
并且在术中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ppt课件
02
门诊麻醉的流程与技术
麻醉前评估
评估患者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慢性疾 病、家族遗传病史等,以便制定
合适的麻醉方案。
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评估其心肺 功能、肝肾功能、营养状况等,以 确保患者能够耐受麻醉。
实验室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 ,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手术室外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发新的麻醉技术
02
加强科研力度,研发新的麻醉技术,提高手术室外麻醉的效率
和安全性。
拓展应用范围
03
探索手术室外麻醉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如疼痛治疗、重症监护
等,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05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的 伦理与法律问题
门诊及手术外麻醉的伦理原则
尊重自主性原则
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确保 患者在麻醉前充分了解麻醉风
指导患者康复
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康复 指导,如饮食调理、活动 锻炼等,促进患者尽快康 复。
03
手术室外麻醉概述
手术室外麻醉的定义与特点
01
手术室外麻醉是指在手术室以外 的场所进行的麻醉,如门诊手术 、日间手术等。它具有时间短、 操作简便、恢复快等特点。
02
手术室外麻醉需要麻醉医生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 醉药物和麻醉方式,确保患者在 短时间内安全地完成手术。
手术室外麻醉的失败案例分析
失败案例一
某医院手术室外麻醉实施过程中 出现意外,导致患者死亡。
失败案例二
某医院手术室外麻醉在胆囊切除 手术中应用,患者术后出现严重
并发症。
失败案例三
某医院手术室外麻醉在关节置换 手术中应用,患者术后出现感染
手术室外麻醉管理制度考试题目
手术室外麻醉工作管理制度考试题姓名成绩一、填空题1、手术室外麻醉工作管理制度适用于、无痛美容手术、、、介入检查治疗术等手术室外开展的麻醉技术。
2、需要进行手术室外麻醉的患者由相关或提前进行预约,并以手术通知书方式将患者、、手术或检查以及地点等情况通知。
3、麻醉前评估应在或、完成。
4、如果麻醉医师麻醉前一天无法访视患者,应由嘱患者麻醉前小时禁食,并开具麻醉前用药医嘱。
医师应在麻醉前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确定有无,并选择。
必要时应为患者作与病情相关的必要检查,以确定能否在手术室外麻醉。
5、观察麻醉已苏醒、但仍须继续观察的患者,直到患者达到。
二、是非题(对√错×)1、手术室外麻醉工作由门诊或病区医院负责。
()2、负责手术室外麻醉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资格。
()3、麻醉前麻醉医师不必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谈话,直接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4、麻醉者必须在麻醉前详细检查麻醉所需药品、设备和麻醉用品。
()5、麻醉前不必要开通静脉输液可以直接麻醉。
()三、简答题实施手术室外麻醉的场所必须具备麻醉的哪些基本条件六、手术室外麻醉工作管理制度5、随着手术室外病人麻醉日益增多,需要进行手术室外麻醉的病人情况、手术种类等也越来越复杂,麻醉风险增加。
为确保手术室外麻醉病人安全、平稳、顺利地进行各种手术、检查,制定本制度。
6、本制度适用于无痛人流术、分娩镇痛术、无痛内镜检查治疗术、介入检查治疗术、无痛美容手术等手术室外开展的麻醉技术。
7、手术室外麻醉工作由麻醉科负责,具体麻醉人员由麻醉科住院总医师或科主任安排。
8、负责手术室外麻醉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资格。
9、实施手术室外麻醉的场所必须具备麻醉的基本条件,包括氧源、麻醉机或简易呼吸器、麻醉柜或麻醉箱、吸引器、生命体征连续监护设备、急救设备及药品、患者麻醉后恢复场所。
10、需要进行手术室外麻醉的患者由相关手术或检查科室提前一天进行预约,并以手术通知书方式在手术或检查前一天上午10时前将患者姓名、诊断、手术或检查种类以及地点等情况通知麻醉科,以便麻醉科安排工作。
手术室外麻醉工作制度
临床工作制度手术室以外1、范围:常去的地点为CT MRI室、门诊胃肠镜室。
2、要求:负责手术室外麻醉的医师应在预定时间到达,必须携带抢救箱,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有关问题,签写麻醉同意书,严格按照麻醉操作常规进行。
如果病人存在较大可能导致麻醉意外发生的合并症,应向相关科室医师及病人家属提出,并建议暂停检查及治疗。
3、关于手术室外麻醉的要求迄今为止,手术室外的麻醉(OutOperating Room Anesthesia是麻醉科医师面临的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①手术室外的医护人员和病人及家属往往认为他们要求的只是病人睡觉,而不是麻醉。
从而对手术室外麻醉的高度风险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进而对其实施的物质和精神准备不足,也容易将麻醉科医师的要求或拒绝误解为嫌麻烦。
事实上这种所谓的睡觉就是在各种中枢性抑制药的作用下的麻醉。
与睡觉不同的是病人丧失了各种保护性的反射如呛咳反射和吞咽反射等,同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和肌肉松弛(包括食道下段张力的消失),进而继发呼吸道梗阻,这些都可导致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② 手术室外麻醉的场所往往没有实施麻醉的基本设备,使麻醉的实施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抢救不能有效地进行;③到手术室外实施麻醉的麻醉科医师都是孤军作战,遇紧急情况时无内行帮助,很难实施有效地抢救;④手术室外麻醉的场所往往不具备无菌的条件,实施神经阻滞时有很大的风险;⑤由于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室外麻醉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对由此而发生的意外无法接受,往往是麻醉医疗纠纷的根源。
因此,虽然麻醉科愿意积极开展手术室外的麻醉,为兄弟科室解决困难,也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但为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安全,为了避免麻醉科及兄弟科室医护人员和医院陷入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麻醉科申请医院医务科、麻醉科和相关科室一起制定手术室外麻醉的常规:1)手术室外的麻醉是风险极高的医疗行为,应引起相关科室的高度重视。
2)禁止在没有合格无菌条件的地方实施神经阻滞。
3)申请手术室外麻醉的科室应在麻醉场所准备:装有足够高压氧气、氧气减压表和运输氧气管道的钢瓶;电动或中心吸引器及配套的吸引瓶和吸痰管;注射器和常规的抢救药品(包括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新福林、阿托品、麻黄素、氨茶碱、西地兰、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速尿等);静脉输液设备;监测仪(包括:ECG, NIBP和SPQ)。
科普手术室外的麻醉
科普手术室外的麻醉随着人类物质生活大幅度提高,现代人类要求诊疗时要无痛、舒适、无记忆。
麻醉技术的发展是满足人类诊疗需求的重要举措,同时,因门诊诊疗更为复杂,种类繁多,适应症增加,使得手术外的麻醉也迅速发展。
目前,手术外麻醉成为了临床麻醉的其中一个分支学科。
一、手术室外麻醉概念手术室外麻醉是指麻醉医生于手术室外的场所实施治疗性操作或者为接受手术诊断性检查时实施的麻醉。
手术室外实施手术及相关操作、检查都要实施麻醉及检测,医院不同门诊其手术麻醉也大不相同。
不管是在手术室内或者手术室外,实施麻醉的基本原则都是不变的,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方便医务人员开展各种操作。
二、手术室外麻醉主要涉及范围手术室外的麻醉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即正式手术与临床诊断性检查。
正式手术主要包括放射治疗科需进行放射治疗手术、各种介入性手术、门诊手术等,临床诊断性检查包括各种内镜检查、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检查、MRI检查等。
(一)放射学检查大多数患者疑问,站着拍个片子需要进行麻醉吗?在此说的拍片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拍个胸片、骨片,而是更为复杂的放射学检查,包括瓣膜成形术、心导管造影检查、切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术、血管成形术以及一些危重患者的的放射学检查。
(二)分娩镇痛与无痛人流临床研究可知,女性的分娩疼痛仅低于烧灼伤痛,且痛疼时间需要持续数个小时,甚者还会持续痛上一整天,可以说让绝大多数的产妇痛不欲“生”。
分娩镇痛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痛分娩,是临床缓解产妇分娩疼痛最有效的方式,已经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成熟技术。
(三)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极为普遍,包括胃镜检查、肠镜检查、支气管镜等,内镜检查具有侵入性,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与不适,让大多数患者抗拒,感到深恶痛绝,有些患者还会因抗拒做内镜检查而延误病情。
因此麻醉技术的运用,能让患者处于无意识、无痛下便完成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手术室外的麻醉[1]
三ASA手术室外的麻醉指南
• • • • • • • • • • 指南建议:1.可靠的供氧源; 2.可靠的吸引装置; 3.可靠的废气排放系统; 4.备有常用麻醉设备(呼吸气囊,麻醉药物,监护设备, 麻醉机) 5.充足的电源插座 6.充分的照明; 7足够的空间; 8.装载除颤仪、急救药物; 9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助人员; 10安全合理的麻醉后处理。
四监测
• 1.氧合监测:吸入气体氧浓度监测并有低氧报警。 血液氧合的定量监测包括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等 并有低限报警;适度的照明利于观察裸露部分皮肤 粘膜的颜色 • 2.通气监测:包括通气量与通气力学的监测,最好应 配备呼末二氧化碳监测; • 3.循环监测:包括持续监测ECG,每5min监测血压 脉搏;必要时行ABP及CVP监测 • 4.体温监测:维持合适体温对长时间检查或治疗及 需要大量液体冲洗的检查病人尤为重要。
离开手术室进入PACU的标准
• 意识恢复,定向力恢复 • BP<180/110,>90/60 • 自主呼吸稳定,脱氧状态SPO2>95%,胸廓 起伏有力 • HR<100次/分,>60次/分 • 出血少且无活动性出血 • 基本无恶心呕吐 • 可自行排尿
离院标准
• • • • • • 生命体征平稳>1小时 定向力恢复,可以自行穿衣行走 基本无恶心呕吐,剧痛,无大量出血 有负责的成年人陪伴 离院后可双方联系 经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认可
七药物选择
• • • • • • • 苯二氮卓类(安定,咪唑安定) 阿片类(芬太尼,舒芬太尼,吗啡) 丙泊酚麻醉。 右美托咪定 肌松药(去极化,非去极化) 拮抗药(氟马西尼,新斯的明) 辅助药(激素,止吐药,血管活血药等)
涉及科室
• • • • • • • • • • • 精神科:严重精神病实施电击时 烧伤科:深水盆浴时治疗大面积体表感染需要镇静镇痛 放射科:防止患儿躁动,获得清晰的影像学资料 肿瘤放疗科 消化科: 呼吸科: 心脏科: 泌尿科: 神经科:癫痫病人的处理 急诊科:紧急气道的处理 产科:无痛分娩
麻醉师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范本
麻醉师岗位职责工作内容
Job duties of anesthetist
说明:为规划化、统一化进行岗位管理,使岗位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与明确责任制,特此编写。
麻醉师职位要求1.麻醉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外科麻醉医师资格证书。
2.全面掌握毒麻药物、抢救药物作用机理以及急救技能。
3.熟练应用心电监护、呼吸机等设备,能独立胜任各类手术麻醉,指导术后镇痛。
4.具有高度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手脚麻利。
麻醉师岗位职责/工作内容1.手术室内麻醉
2.手术室外麻醉:无痛胃肠镜检查、无痛膀胱镜检查、放射检查与治疗
3.麻醉后恢复室,术后急性疼痛治疗
4.麻醉门诊,术后急性疼痛急会诊
请输入您的公司名字
Fonshion Design Co., Ltd。
科普手术室外的麻醉
科普手术室外的麻醉在现代医学中,麻醉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为手术患者提供了疼痛缓解和手术安全的保障。
而在麻醉过程中,手术室外的麻醉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科普手术室外的麻醉,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有关麻醉的基本知识。
麻醉是医学中常见的一个过程,通过使用药物和技术手段来使患者失去意识、疼痛感知和运动能力,从而使手术进行得更加顺利和安全。
一般来说,麻醉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全身局部联合麻醉三种形式。
而手术室外的麻醉则是指在非手术环境下进行的麻醉,如放射科检查、内镜检查等。
科普手术室外的麻醉有其独特的流程和技术要求。
首先,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情况,包括了解其既往病史、过敏史和当前身体状态等。
然后,医生会根据这些信息以及特定的检查项目,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方法。
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苯妥英钠、硫喷妥钠、丙泊酚等。
其次,医生会在患者进行麻醉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与患者进行沟通和解释、进行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等。
手术室外的麻醉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技术和经验。
在给予麻醉药物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和麻醉效果来调整药物的剂量。
同时,在麻醉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此外,医生还需要处理可能出现的麻醉并发症,如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
麻醉过程中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科普手术室外的麻醉中,医生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安全问题。
首先,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对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其次,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及时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效果,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后,医生需要具备应对突发情况和急救措施的能力,确保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救治。
手术室外的麻醉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科技进步和医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通过科普手术室外的麻醉,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麻醉过程和相关知识,增强对麻醉的认识和理解。
手术室外麻醉监测
手术室外麻醉监测手术室外麻醉中和麻醉后的监测项目应以能保证患者安全为标准,一般应满足以下条件:①在麻醉的全过程中,始终有一位合格的麻醉医生在场。
②确保麻醉医生能够很容易地接近患者,实施患者管理和救治。
③在所有形式的麻醉过程中,对患者的氧合、通气、循环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
无论全麻和镇静,是否用镇痛药,监测标准应与手术室相同。
④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很快地得到帮助,且备有能够常规气道管理和抢救设施、设备和药品(如吸引器、简易复苏器、除颤器、急救药品等)。
一、监护仪器麻醉仪器应与手术室一样,方便使用。
在某些情况下,如MRI和体外照射放疗期间一些基本的监测可能不能应用,但应努力保证患者在操作期间能得到适当的监护,包括对氧供、呼吸、循环的监测。
患者氧合情况的监测需要适当的照明和接近患者,便于根据患者皮肤颜色进行判断,暗室对识别发绀有困难;通气是否适当可以根据胸廓运动、观察储气囊及听呼吸音进行判断;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时应确认导管的位置,呼吸环路内应连接压力、流量等报警装置。
监护仪已成为麻醉管理的必要部分,在手术室外的麻醉过程中,经常要把患者和医师分开,监护仪就起到相当重大的作用,当监测的空间受限时,麻醉期间的监护信号的重要性明显增加,麻醉操作前讨论确立一个可行的麻醉监测方案也很重要。
手术室外麻醉的监测项目和麻醉仪器应该与手术室相同。
仪器设备有助于提高安全性,需经常维护保养,确保能正常使用;必须有充分的术前或操作前准备,以确保仪器设备功能正常。
二、监测项目一般常规监测包括心电图、心率、无创血压和脉搏氧饱和度。
采用连续心电和SpO2监测,血压、心率每隔5分钟测一次,应连续监测PETCO2,必要时行直接动脉压监测。
CT和MRI操作室为了保护其设备而室内温度通常较低,患者会提前出现体温改变,小儿和危重患者应监测体温。
使用肌松剂时应准备好神经刺激器以便测量神经肌肉功能。
X线照射诊断、放疗期间,所有工作人员都要离开放疗室,应该通过玻璃窗或闭路电视在放疗室外连续观察患者和监测仪,也可以用麦克风或电子听诊器监测镇静或麻醉患者的呼吸音。
手术室外麻醉护理课件
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手术室 外麻醉护理技术的发展。
加强继续教育
鼓励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手术室外麻 醉护理的发展需求。
研究与学术交流
加强基础研究
针对手术室外麻醉护理中的关键问题,加强基础研究,探索新的 理论和方法。
开展临床研究
在麻醉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 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
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维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 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呼吸道梗阻
。
用药管理
根据手术需要和患者情况,合理 使用麻醉药物和其他治疗药物。
术后处理
苏醒观察
在患者苏醒期间,密切观察其意识状态、生命体 征及疼痛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提高医疗效率
手术室外麻醉护理能够缩 短手术前的准备时间和手 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医疗 效率。
手术室外麻醉护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手术室外麻醉护理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应用 范围逐渐扩大。
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手术室外麻醉护理将更加专业化和精 细化,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高效的医疗服务。
疼痛控制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采取适当的疼痛控制措施, 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术后随访
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恢复情况,指导患者 进行术后康复锻炼。
04
手术室外麻醉护理的伦 理与法律责任
伦理原则与实践
尊重患者自主权
确保患者在接受麻醉护理时有权自主选择,并了解麻醉风险和后 果。
保护患者隐私
严格遵守患者隐私保护原则,不泄露患者个人信息和医疗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MAC的监测
– 血压、心率和心电图是基本要求 – 监测镇静水平
• Ramsay评分 • 警惕性/镇静评分(OAA/S) • 镇静目测类比评分(VAS) • 脑电图-双频指数(EEG-BIS)
• MAC恢复期管理及离院标准
– 生命体征平稳至少1h – 定向力恢复正常 – 能自主行走且不伴头晕 – 仅有轻微疼痛,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 由麻醉和手术医师共同签署术后回家期间
10~25mg/70kg 静注/肌注
经皮给予0.5mg,3天以上
恢复三个阶段
• 早期:麻醉结束-麻醉苏醒,并发症 高发期,严密监护
• 中期:清醒-达到出院标准 • 晚期:出院-完全恢复,改良Aldrete
评分法
• 出院标准
–手术部位无明显肿胀、出血 –生命体征平稳 –能口服饮料而不伴恶心、呕吐 –能下地行走 –能以口服镇痛药控制疼痛 –尿道手术或椎管内阻滞病人能自行排尿
室内空气易被吸入麻醉药污染 体位的重力影响和突然改变体位,可严重
干扰呼吸和循环稳定,造成各种意外事故
二、造影剂或其它药物的不良反应
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1/4万, 其中有5%属严重反应
区域麻醉
• 蛛网膜下隙阻滞 • 硬脊膜外阻滞 • 周围神经阻滞
–局部静脉麻醉 –臂丛阻滞
监测下的麻醉处理 (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 MAC定义(ASA)
– 是在一些局部麻醉或根本不需麻醉情况下, 需要专业麻醉医师提供特殊的麻醉服务, 监护 控制病人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适当给予 麻醉药或其他治疗
注意事项,及需要帮助时联系地点和人员 – 必须由有负责能力的成人护送并在家照看
Chung评分系统-PADSS 评分系统
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2分
1分
0分
步行
2分
1分
0分
恶心与呕吐
2分
1分
0分
疼痛
2分
1分
0分
手术出血
2分
1分
0分
BP<15%基础MAP值 BP为15%~30%基础MAP值 BP>30%基础MAP值 定向准确且步态稳健 定向准确或者步态稳健 上述两项都不能达到
• 宗旨
– 监测生命体征,不危害循环呼吸条件下, 应用镇痛、镇静、抗焦虑和遗忘的药物, 使实施MAC的病人有一个轻松而舒适的 术前期、平稳的 无应激反应的手术过程, 同时还必须有一个快而满意的恢复期
• 药物选择
–镇静抗焦虑药:地西泮、咪达唑仑、 丙泊酚、硫喷妥钠、依托咪酯
–镇静止痛药:氯胺酮、布托菲诺 –止痛药:芬太尼、阿芬太尼、瑞芬太尼、
• 气道梗阻 • 误吸 • 支气管痉挛 • 严重心律紊乱
• 预防
–镇静不宜过深,维持气道通畅
–适当的监测
–专业人员在场负责给药和监护
术后管理
• 疼痛 • 麻醉后恶心和呕吐
– 门诊患者最常主诉的并发症,也是门诊患者 术后住院的主要原因
–好发因素:运动性眩晕病史者,长期应用吗 啡类药,应用N2O,胃胀,严重疼痛,腹腔镜 手术、睾丸固定术、斜视矫正术,体位性低 血压或低氧血症
• 出院医嘱
– 饮食 – 用药医嘱 – 残余肢体阻滞残余:小心保护至功能恢复 – 留下联系电话 – 外科医师医嘱
• 意外住院
– 0.1%~5.0%,其中因恶心呕吐、 疼痛需住院治疗者占50%以上
决定手术 术前评估 术后镇痛 术后评价 转介入院
术前准备 术中麻醉 出院随访
诊断性检查及 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
包皮环切术 睾丸引降固定术
不适于非住院手术麻醉
• 伴有尚未诊断清楚的病人 • ASAⅢ级以上病人 • 气道困难,不易气管内插管 • 早产以及伴呼吸道疾病的小儿 • 手术出血量大 • 术后严重疼痛 • 凝血功能障碍 • 擅用药物者
麻醉前准备
1、术前检查
• 根据门诊手术病人术前检查标准进行, 并告知病人到达医院的时间、穿合适 服装、禁食时间、手术持续时间
• 不仅限于ASAⅠ-Ⅱ级病人,有些ASAⅢ级 病人,只要病情稳定,也可行门诊手术
门诊手术种类
普外科:
脓肿切开引流 肛瘘修补 动-静脉瘘手术 乳房活检 疝修补 淋巴结活检 趾甲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 外瘘切除术
神经外科:
肌肉活检术 神经活检术 神经切除术
眼科:
白内障手术 眼板腺切除术 冷冻治疗 眼球摘除术 眼睑手术 斜视矫正术 眼压测量
• 门诊全面开展中小型手术已是现代综合医 院发展的一项新动向
• 近年欧美各国正在大力开展此方面工作, 建立了日间手术门诊( Day surgery / Same day surgery)
门诊手术病人数量占手术总例数的比例逐渐 上升
有些国家已达总手术量的50%~60%
三方面因素:
治疗观念的改变 外科麻醉技术的改变 医疗保险的要求
下颌骨骨折复位 牙齿矫形术 TMJ关节镜检查
胸外科:
食管扩张术 起博器换电池
血液科:
骨髓活检术 腰穿
耳鼻喉科:
腺样体切除术 异物取出术 喉镜检查 乳突切除术 鼓膜切开术 息肉切除术 鼻成形术 扁桃体切除术 鼓膜成形术
整形外科:
乳房切除术 基底细胞瘤切除 唇裂修补术 耳成形术 疤痕切除术 植皮术
儿外科:
极少 中度 严重
极少 中度 严重
极少 中度 严重
• 并发症
– 总体并发症可高达1:106,高于全身麻醉 (1:120)、局部麻醉(1:277)和区域麻醉(1:268)
– 另一影响因素是手术时间的长短,短于1h 的 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155, 而长于3h为1:35
• 并发症
–促成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最常见因素
门诊及手术室外 麻醉、镇静、镇痛
上官王宁
• 门诊手术
– Ambulatory surgery, Day cases – Outpatient surgery – Day surgery – Morning admission surgery
• 门诊手术中心
– Ambulatory surgery centers, ASCs
药物种类与药物 苯扎明类
甲氧氯普胺 酚噻嗪类
甲哌氯丙嗪 类固醇
地塞米松 5-羟色胺拮抗药
昂丹司琼 拟交感神经药
麻黄碱 抗胆碱能类
东莨菪碱片
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成人10~20mg静注 儿童0.1~0.2mg/kg静注
5~10mg/70kg 静注/肌注 成人4~10mg静注 儿童0.5~1.0mg/kg静注 成人1~4mg/40~80kg静注 儿童0.1mg/kg静注
高风险Biblioteka 60% 3个危险因素 2种止吐药极高风险
>80% >4个危险因素 3种止吐药复合其它手段
止吐药物:5-HT3拮抗剂、氟哌利多、地塞米松、东莨菪碱、NK1拮抗剂、 乘晕宁、异丙嗪(仅在补救时用)
补充措施:P6穴位针灸刺激 其它干预措施:补液治疗、使用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区域麻醉、全静脉麻醉
术后恶心和呕吐的预防和治疗
妇科:
巴氏腺囊肿切除 活检术 刮宫术 息肉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术 输卵管结扎术 宫腔镜检查
骨科:
关节镜手术 骨活检术 囊肿切除术 腕管松解术 闭合复位 清创术 截肢术 神经节切除术
泌尿科:
包皮环切术 前列腺活检 碎石术 睾丸切除术 经膀胱镜手术
内科:
血管造影术
皮肤科:
皮肤病变切除术 激光治疗
口腔科:
• 丙泊酚目前MAC中应用最多的静脉麻醉药 • 咪达唑仑是镇静、抗焦虑和遗忘的优先药物,
可作为术前用药
• 芬太尼是目前MAC期间最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 • 瑞芬太尼因其极短的时量相关半衰期3~5min,
是目前所有阿片类镇痛药中独一无二的。静注 负荷量0.5~1.0μg·kg-1,维持0.05~0.25μg/ kg·min,用于MAC具有显著的优点
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
• 气管、支气管镜(Bronchoscopy) • 胃镜、肠镜(Gastroscopy) • 食管镜 (Esophagoscopy)
• CT、磁共振检查 • 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性治疗 • 脑血管造影术 • 关节复位 • 妇科:宫腔镜、人工流产 • 小儿患者
• 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美国门诊手术比例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84年
1993年
2003年
门诊手术 住院手术
门诊手术的优点
• 缩短了择期手术预约的时间 • 治疗周期短 • 降低创口感染率 • 减少病人(特别儿童)的心理压力 • 减少术后并发症 • 节省费用
– 实质:介于全麻和局麻之间,镇静/镇痛与(或 不与)局部麻醉结合的一个新领域
• 应用范围
– 消化道内窥镜术,纤维气管镜术,儿科影像术 – 各种血管造影、介入性诊断及治疗 – 牙科手术,眼、耳鼻喉科手术,体外震荡碎石 – 体表包块和病灶切除及其它整容外科手术 – 关节镜及肢体手术,疝修补、静脉曲张手术 – 膀胱镜,经尿道肿瘤和前列腺切除术 – 经阴道子宫切除及修复术,会阴部手术 – 局部和区域麻醉需要镇静的病人 – ICU需要耐受体内的某些有创或半有创装置的病人
–治疗:吸氧,5-HT3受体拮抗剂
引起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因素
病人相关因素
肥胖
妊娠 晕动病史
既往术后呕吐病史 饱胃 焦虑 女性 月经周期的4-5天 糖尿病 年龄(2岁以下很 少见)
手术操作
相关麻醉药物
其他因素
斜视矫正术
腹腔镜手术 扩张宫颈及刮宫术
依托咪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