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2)配套课件第二章 2.2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合集下载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2)配套课件第二章 2.2 2.2.2 反 证 法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2)配套课件第二章 2.2 2.2.2 反 证 法
栏 目 链 接
自 测 自 评
上述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解析:由反证法的一般步骤可知,正确的顺序 应为③①②. 答案:③①②
栏 目 链 接
自 测 自 评
3.“实数 a,b,c 不全大于 0”等价于( A.a,b,c 均不大于 0 B.a,b,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 0 C.a,b,c 中至多有一个大于 0 D.a,b,c 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 0
栏 目 链 接
题型3
用反证法证明唯一性命题
例3 用反证法证明:过已知直线a外一点A只有一条直 线b与已知直线a平行.
栏 目 链 接
证明:假设过点 A 还有一条直线 b′与已知直 线 a 平行,即 b∩b′=A,b′∥a.因为 b∥a,由平 行公理知 b′∥b.这与假设 b∩b′=A 矛盾,所以 假设错误,故原命题成立.
栏 目 链 接
跟 踪 训 练
1.已知三个正数 a,b,c 成等比数列,但不成等差数 列,求证: a, b, c不成等差数列.
解析: 假设 a, b, c成等差数列, 则 a+ c=2 b, 即 a+c+2 ac=4b, 而 b2=ac,即 b= ac,所以 a+c+2 ac=4 ac, 所以( a- c)2=0.即 a= c, 从而 a=b=c,与 a,b,c 不成等差数列矛盾, 故 a, b, c不成等差数列.
证明:假设方程 f(x)=0 在区间[a,b]上至少有两个实 根,设 α、β 为其中的两个实根.因为 α≠β,不妨设 α <β,又因为函数 f(x)在[a,b]上是单调递减函数,所以 f(α)>f(β).这与假设 f(α)=0=f(β)矛盾,所以方程 f(x) =0 在区间[a,b]上至多有一个实根.
2
栏 目 链 接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全套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全套课件

(2)根据导数的定义
f′(x0)=Δlixm→0
ΔΔyx=Δlixm→0
fx0+Δx-fx0 Δx
= lim Δx→0
2x0+Δx2+4x0+Δx-2x20+4x0 Δx
= lim Δx→0
4x0·Δx+2Δx2+4Δx Δx
= lim Δx→0
(4x0+2Δx+4)
=4x0+4,
∴f′(x0)=4x0+4=12,解得 x0=2.
(1)函数f(x)在x1处有定义. (2)Δx是变量x2在x1处的改变量,且x2是x1附近的任意一点, 即Δx=x2-x1≠0,但Δx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 (3)注意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公式中若Δx=x2-x1, 则Δy=f(x2)-f(x1);若Δx=x1-x2,则Δy=f(x1)-f(x2).
解析: (1)由已知∵Δy=f(x0+Δx)-f(x0) =2(x0+Δx)2+1-2x20-1=2Δx(2x0+Δx), ∴ΔΔyx=2Δx2Δx0x+Δx=4x0+2Δx. (2)由(1)可知:ΔΔxy=4x0+2Δx,当 x0=2,Δx=0.01 时, ΔΔyx=4×2+2×0.01=8.02.
(3)在 x=2 处取自变量的增量 Δx,得一区间[2,2+Δx]. ∴Δy=f(2+Δx)-f(2)=2(2+Δx)2+1-(2·22+1)=2(Δx)2+ 8Δx. ∴ΔΔyx=2Δx+8,当 Δx→0 时,ΔΔxy→8.
1.求瞬时变化率时要首先明确求哪个点处的瞬时
变化率,然后,以此点为一端点取一区间计算平均变化率,并逐步
已知f(x)=x2+3.
(1)求f(x)在x=1处的导数;
(2)求f(x)在x=a处的导数.
[思路点拨]
确定函数 的增量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3)配套课件第二章 2.2.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3)配套课件第二章 2.2.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栏 目 链 接
由等可能性知这8个基本事件的概率均为,这时A
中含有6个基本事件,B中含有4个基本事件,AB中含 有3个基本事件.
栏 目 链 接
6 3 4 1 3 于是 P(A)= = ,P(B)= = ,P(AB)= , 8 4 8 2 8 3 显然有 P(AB)= =P(A)P(B)成立. 8 从而事件 A 与 B 是相互独立的.
这时 A={(男,女),(女,男)},B={(男,男),(男,女),(女, 男)},AB={(男,女),(女,男)}. 1 3 1 于是 P(A)= ,P(B)= ,P(AB)= . 2 4 2 由此可知 P(AB)≠P(A)P(B). 所以事件 A,B 不相互独立. (2)有三个小孩的家庭,小孩为男孩、女孩的所有可能情形为 Ω ={(男,男,男),(男,男,女),(男,女,男),(男,女,女),(女, 男,男),(女,男,女),(女,女,男),(女,女,女)}.
栏 目 链 接
相互独立事件. 事件; A 与 B 是相互独立 ________事件,A 与 B 是________
基 础 梳 理 3.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 P(A)P(B) 发生的概率的积,即P(AB)=____________. 例如:甲坛子里有3个白球,2个黑球;乙坛子里有2个
2 1 1 - 解析:因为 P( A )= ,所以 P(A)= ,又 P(B)= , 3 3 3 1 P(AB)= ,所以有 P(AB)=P(A)P(B),所以事件 A 与 B 9 独立但不一定互斥. 故选 C. 答案:C
自 测 自 评
3.甲、乙两人独立地解同一问题,甲解决这个 问题的概率是 p1, 乙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是 p2, 那么 其中至少有一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是( A.p1+p2 B.p1· p2 C.1-p1p2 D.1-(1-p1)(1-p2) )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2)配套课件第二章 2.3 数学归纳法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2)配套课件第二章 2.3 数学归纳法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3 数学归纳法
栏 目 链 接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重点是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难点是对数学归 纳法的原理的理解,关键是弄清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 骤及其作用.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基 础 梳 理
1.数学归纳法. 设{p(n)}是一个与自然数相关的命题集合,如果:①证明起始命
栏 目 链 接
1 1 +„+ + . 2k+1 2k+2
上式表明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 由(1)(2)知,命题对一切自然数均成立. 点评: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一些等式命 题关键在于“先看项”,弄清等式两边的结构规律,等式 的两边各有多少项,项的多少与 n 的取值是否有关系.由 “n=k”到“n=k+1”时,等式的两边会增加多少项, 增加怎样的项.
自 测 自 评
1 1 1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 + +„+ n <n(n∈N*, 2 3 2 -1 n>1)时,第一步应验证不等式( 1 A.1+ <2 2 1 1 C.1+ + <3 2 3 ) 1 1 B.1+ + <2 2 3 1 1 1 D.1+ + + <3 2 3 4
栏 目 链 接
pk p1或p0 题 (____________) 成立;②在假设 __________ 成立的前提下,推出 pk+1 也成立,那么可以断定,{p(n)}对一切自然数成立. __________
2.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步骤:
0 0 (1) 证 明 当 n 取 第 一 个 值 __________( 例 如 __________ 或
n
n =0
栏 目 链 接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2)配套课件第二章 2.1 2.1.1 合情推理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2)配套课件第二章 2.1 2.1.1 合情推理

栏 目 链 接
自 测 自 评
2.下面使用的类比推理中恰当的是( ) A.“若 m· 2=n· 2,则 m=n”类比得出“若 m· 0=n· 0,则 m=n” B.“(a+b)c=ac+bc”类比得出“(a· b)c=ac· bc” a+b a b C.“(a+b)c=ac+bc”类比得出“ c =c+c(c≠0)” D.“(pq)n=pn· qn”类比得出“(p+q)n=pn+qn”
栏 目 链 接
基 础 梳 理
1 例:已知正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是高的 ,把这 3 个结论推广到空间正四面体,类似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基 础 梳 理
分析:从方法的类比入手. 1 1 1 解析:原问题的解法为等面积法,即 S= ah=3× ×ar⇒r= h, 2 2 3 1 1 1 类比问题的解法应为等体积法, V= Sh=4× Sr⇒r= h,即正四面 3 3 4 1 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高的 . 4 1 答案: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半径是高的 自 评
1. 已知 a1=3, a2=6 且 an+2=an+1-an, 则 a33 为( A.3 C.6 B.-3 D.-6
)
解析:a3=3,a4=-3,a5=-6,a6=-3, a7=3,a8=6,„,故{an}以 6 个项为周期循环出 现,a33=a3=3. 答案:A
解析:类比推理的结果不一定正确,只有选项 C 的类 比结果是正确的.故选 C. 答案:C
栏 目 链 接
自 测 自 评
x 3.设函数 f(x)= (x>0),观察: x+2 x f1(x)=f(x)= , x+2 x f2(x)=f(f1(x))= , 3x+4 x f3(x)=f(f2(x))= , 7x+8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3)配套课件第二章 2.2.1条件概率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3)配套课件第二章 2.2.1条件概率

)
栏 目 链 接
题型三
利用条件概率的性质求条件概率
例3 在某次考试中,从20道题中随机抽取6道题,
若考生至少能答对其中4道即可通过;若至少能答对其中 5道就获得优秀.已知某考生能答对其中10道题,并且知 道他在这次考试中已经通过,求他获得优秀成绩的概 率. 解析:设事件A为“该考生6道题全答对”, 事件B为“该考生答对了其中5道题,另1道答错”,
题型二
利用条件概率公式求条件概率
例2
某个学习兴趣小组有学生10人,其中有3人
栏 目 链 接
是三好学生.现已把这10人分成两组进行竞赛辅导,第 一小组5人,其中三好学生2人. (1)如果要从这10人中选一名同学作为该兴趣小组组 长,那么这个同学恰好在第一小组内的概率是多少? (2)现在要在这10人中任选一名三好学生当组长,问 这名同学在第一小组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设 A={在兴趣小组内任选一个学生,该学生在第 一小组}, B={在兴趣小组内任选一名学生,该学生是三好 学生},而第二问中所求概率为 P(A|B),于是 5 1 (1)P(A)= = , 10 2 2 PAB 10 2 (2)P(A|B)= = = . 3 3 PB 10 点评:(1)在原样本空间 O 中,先计算 P(AB),P(A),再 PAB 利用公式 P(B|A)= 计算求得 P(B|A). PA
P(B|A)
栏 目 链 接
读作
计算 公式
____发生的条件下____发生的概率
nAB ①缩小样本空间法:P(B|A)=________ nA PAB ②公式法:P(B|A)=________ PA
A
B
基 础 梳 理 P(B|A)与P(AB)的区别:P(B|A)的值是AB发生相 对于事件A发生的概率的大小;而P(AB)是AB发生相对 于原来的总空间而言.

2014-2015学年_高中数学_人教A版选修2-2_ 第二章2.1.1(二)

2014-2015学年_高中数学_人教A版选修2-2_   第二章2.1.1(二)

去分析问题,研究当条件变化时,问题的本质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有哪些不同,有哪些变化,如本题中平面图形 中点到直线的距离类比三棱锥中点到平面的 距离.平面图形中的面积类比三棱锥中的体 积,进而计算出结果.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2.1.1(二)
跟踪训练 1 在平面几何里,有勾股定理:“设△ABC 的两边 AB、AC 互相垂直,则 AB2+AC2=BC2”.拓 展到空间(如图),类比平面几何的勾股定理,研究三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弦不等,距圆心较近的弦 截面圆面积不等,距球心较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较长
截面圆面积较大 ________________
以点 P(x0,y0,z0)为球心,r 为半 以点 P(x0,y0)为圆心,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径的球的方程 为 ( x - x ) 为半径的圆的方程为(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 (y -
x0) +(y-y0) =r
2 2 2
2 2 2 y ) + ( z - z ) = r 0 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2.1.1(二)
例1
如图所示,面积为 S 的平面凸四边
形的第 i 条边的边长记为 ai(i=1,2,3,4), 此四边形内任一点 P 到第 i 条边的距 a1 a2 a3 离记为 hi(i=1,2,3,4),若 = = = 1 2 3 a4 2S =k,则 h1+2h2+3h3+4h4= k , 4 类比以上性质, 体积为 V 的三棱锥的第 i 个面的面积记 为 Si(i=1,2,3,4),此三棱锥内任一点 Q 到第 i 个面的距 S 1 S2 S3 S4 离记为 Hi(i=1,2,3,4),若 = = = =K,则 H1+ 1 2 3 4 2H2+3H3+4H4 等于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法是中学数学证明中最常用的方法. 综合法是 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条件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 综合法是一种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 用 P 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 Q 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用框图表示为: P⇒Q1 → Q1⇒Q2 → Q2⇒Q3 →„→ Qn⇒Q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πL2 L2 πL2 L2 4 式成立, 只需证明 2 > 成立, 即证明 2 > , 两边同乘以 2, 4π 16 4π 16 L
L 2 L2 1 1 得 > ,因为上式成立,所以 π2π > 4 . π 4
所以,如果一个圆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这 个圆的面积比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 点评:分析法.
栏 目 链 接
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推证过程中使每一步
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
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
理等)为止,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分析法是从未知到已知、从结论到条件的逻辑推理 方法. 分析法是一种执果索因的证明方法. 用 P 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 Q 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分析法用框图表示为:
跟 踪 训 练
1 2 3 1.证明: + + <2. log519 log319 log219
1 证明: 因为 logab= , 所以左式=log195+2log193 logba +3log192= log19(5×32×23)=log19360. 因为 log19360<log19361=2, 1 2 3 所以 + + <2. log519 log319 log219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栏 目 链 接
1. 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 析法. 2.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会用 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
栏 目 链 接
栏 综合法 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 1.________
证法三
∵a,b∈R+, ab b· a
栏 目 链 接
1 1 a+b a+b b a ∴a+b= a + b = 1+a+ b+ 1≥2+ 2 =4,当且仅当 a=b 时,取“=”号. 点评:综合法.
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 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3
a-
b) <( a-b) ,即 a-b-3 a b+3 ab2<a-b, 即证 ab < a2b,只需证 ab2<a2b, 即 ab(b-a)<0. 只需 ab>0 且 b-a<0 或 ab<0,b-a>0. 答案:D 3
2
3
3
3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题型1
综合法的应用
1 1 例1 已知 a,b 是正数,且 a+b=1,求证: + ≥4. a b
栏 目 链 接
Q⇐P1 → P1⇐P2 → P2⇐P3 →„→
跟 踪 训 练
2.当 a≥2 时,求证: a+1- a< a-1- a-2.
分析:条件和结论的联系不明确,考虑用分析法证明. 证明:要证 只需证 只需证( a+1- a< a-1- a-2 ,
栏 目 链 接
a+1+ a-2< a+ a-1 , a+1+ a-2)2<( a+ a-1)2,
栏 目 链 接
证明:证法一
∵a,b∈R+且 a+b=1,
1 ∴a+b≥2 ab.∴ ab≤ . 2 1 1 a+b 1 ∴a+b= ab =ab≥4.
证法二
∵a,b∈R+, 1 ab>0.
栏 目 链 接
1 1 ∴a+b≥2 ab>0.a+b≥2
1 1 ∴(a+b)a+b≥4.
1 1 又 a+b=1,∴a+b≥4.
自 测 自 评
1. 证明不等式 2 + 7< 3 + 6 的最适合的方法是 ( ) A.综合法 C.间接证法 B.分析法 D.合情推理法
栏 目 链 接
解析:证明该不等式的最合适方法是分析法.故选 B. 答案:B
自 测 自 评
2.已知直线 l,m,平面 α,β,且 l⊥α,m⊂β,给 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 α∥β,则 l⊥m;②若 l⊥m,则 α∥β;③若 α⊥β,则 l⊥m;④若 l∥m,则 α⊥β.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1 个 C.3 个 B.2 个 D.4 个 )
栏 目 链 接
自 测 自 评
解析:若 l⊥α,m⊂β,α∥β,则 l⊥β,所以 l⊥m,① 正确;若 l⊥α,m⊂β,l⊥m,α 与 β 可能相交,②不正确; 若 l⊥α,m⊂β,α⊥β,l 与 m 可能平行或异面,③不正确; 若 l⊥α,m⊂β,l∥m,则 m⊥α,所以 α⊥β,④正确. 答案:B
栏 目 链 接
题型2
分析法的应用
例2 求证:当一个圆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时,这
个圆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
L 2 证明: 设圆和正方形的周长为 L, 依题意, 圆的面积为 π2π , L2 L 2 L2, 正方形的面积为 4 ,因此本题只需证明 π2π > 4 要证明上
证明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式. 2.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 ________出发,经过逐步的推理 __________,最 后达到待证结论. 3.分析法是从待证结论 ________出发,一步一步寻求结论成 立的________ 充分条件,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或已被证明 的事实.
栏 目 链 接
跟 踪 训 练
只 需 证 a + 1 + a - 2 + 2 a+1a-2 < a + a - 1 + 2 aa-1,只需证 a+1a-2< aa-1 ,
栏 目 链 接
自 测 自 评
3.要证 a- b< a-b成立,a,b 应满足的条件 是( ) A.ab<0 且 a>b B.ab>0 且 a>b C.ab<0 且 a<b D.ab>0 且 a>b 或 ab<0 且 a<b
栏 目 链 接
3
3
3
自 测 自 评
解析:要证 3
3
3
a-
3
b< 3
3
2
a-b , 只 需 证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