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复集四种未刊稿本——原件介绍

合集下载

4类书与丛书汇总

4类书与丛书汇总

• 6、《古逸丛书》二十六种一百八十六卷,清黎庶昌 编。清光绪遵义黎氏日本使署刻本。黎庶昌光绪七年 使日本,其后在日本收得我国久佚之书或罕传版本, 次第影刻,经办者为杨守敬。计宋刻本十种、元刻本 三种,日本刻本二种,唐写本一种,日本写本十种。
• 张元济编 《续古逸丛书》四十七种三百三十二卷。
• 中华书局编《古逸丛书三编》四十三种。
• 六朝的骈文辞赋在用事和辞藻方面更为讲究。
• 在这种背景下,类书的产生带有必然性。
• 张涤华《类书流别》:“其或强记不足,诵 览未周者,则乞灵抄撮,效用謏闻,期以平 时搜辑之勤,借祛临文翻检之剧。故网罗欲 富,组织欲工,类书之体,循流遂作。”
(三)类书的功用
• 1、查找史料。类书包罗万象,又以摘录 古书原文见长,并以类编排,方便后人 查找历史、地理、典制、民俗、文艺、 人物等各方面史料。
• 现通行者为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本。上海 古籍出版社又据之缩印。另有商务印书馆影印文 津阁本。
• 4、《知不足斋丛书》二百七种七百八十 一卷,清鲍廷博编。清乾隆至道光鲍氏 知不足斋刻本。共三十集。末三集其子 士恭续辑。这部大丛书所据底本多旧抄 旧刻及名家校本,久为世重。
• 5、《宛委别藏》存一百六十种一千七百 十六卷(内三种各二册不分卷未计)七 百八十册又目录二册,清阮元编。其中 宋元刻本各一种,又有少数明刻本及日 本《佚存丛书》本,余多影宋元抄,皆 《四库全书》未收之书,或《四库》虽 收而卷帙不完者,实即《四库全书》之 续编。嘉庆时进呈皇宫,赐名《宛委别 藏》。
• 梁刘孝标博闻强识,尝撰《类苑》一百二十卷。
• 《南史·刘怀珍传》附《刘孝标传》:“初梁武帝招 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擢以不次。峻率性而 动,不能随众沉浮。武帝每集文士策经史事,时范云、 沈约之徒皆引短推长,帝乃悦,加其赏赉。会策锦被 事,咸言已罄。帝试呼问峻。峻时贫悴冗散,忽请纸 笔,疏十余事。坐客皆惊,帝不觉失色,自是恶之, 不复引见。及峻《类苑》成,凡一百二十卷,帝即命 诸学士撰《华林遍略》以高之。”

四库未收书辑刊

四库未收书辑刊
朱太史吴越游草一卷峪园近草一卷排青楼诗一卷赋一卷砚庐诗一卷 (清)朱之俊撰 明末至清初刻清汇印本
豹陵集二十六卷 (清)梁云构撰 清顺治十八年梁羽明刻后印本
曹司马集六卷 (清)曹烨撰 清康熙三十二年刻本
定园文集一卷 (清)戴明说撰 清康熙平山在束阁刻本
载石堂尺牍一卷柴雪年谱一卷 (清)宋之绳撰 清康熙十八年周肇刻本
陆吴州集不分卷 (清)陆舜撰 清双虹堂刻本
雪作须眉诗钞八卷 (清)刘谦吉撰 清康熙刻本
虚直堂文集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刘榛撰 清康熙刻补修本
六松堂集十四卷 (清)曾灿撰 清钞本
廉立堂文集十二卷附一卷 (清)卫既齐撰 清乾隆刻本
储遯庵文集十二卷附录一卷 (清)储方庆撰 清康熙四十年储右文等刻本
凤池园诗集八卷文集八卷 (清)顾汧撰 清康熙刻本
拟寒山诗一卷 (明)张守约撰 明刻本
核庵集二卷诗余一卷 (明)徐尔铉撰 明崇祯二年刻本
萧林初集八卷 (明)钱棻撰 明崇祯刻本
江止庵遗集八卷首一卷 (明)江天一撰 清康熙祭书草堂刻本
晚闻堂集十六卷 (明)余绍祉撰 清道光十七年单士修刻本
过宜言八卷 (明)华夏撰 清钞本
李小有诗纪十一卷葭园唱和一卷牧怀诗纪五卷媚独斋诗集八卷 (明)李盘撰 清初刻本
泺函十卷 (清)叶承宗撰 清顺治十七年叶承祧友声堂刻本
蜕疣集不分卷 (清)贺裳撰 清初鸯槳阁刻本
爱日堂文集八卷诗集二卷外集一卷 (清)孙宗彝撰 清乾隆三十五年孙仝邵刻本
林屋诗集九卷 (清)邓旭撰清道光三年邓廷桢刻本
湄湖吟十一卷听松轩遗文一卷 (清)杜漺撰 清康熙刻道光九年杜堮增修本
四照堂诗集十一卷乐府二卷诗余一卷时曲一卷 (清)卢綋撰 清康熙汲古阁刻本
黄雪瀑集不分卷 (清)黄中撰 清康熙泳古堂刻本

彭令:凉茶始祖真假辩

彭令:凉茶始祖真假辩

彭令:凉茶始祖真假辨时值夏秋,贪一时凉爽但又不敢怠慢养生,凉茶自是众饮品中的上上之选。

品尝之余,不自觉关注凉茶的广告和介绍。

其中,有一则颇有分量的噱头——“王泽邦”(即王老吉凉茶创始人、加多宝凉茶配方者)乃凉茶始祖。

笔者这个小书贩本就喜好赏读一些古书古籍,听到“始祖”这类带着浓浓历史气息的词,免不得起了兴致。

笔者猛然又忆起,日前在重新审阅嘉庆御医汪必昌《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孤品时,看到过一则相关记载,这则记载能够佐证凉茶始祖的真假。

牵挂中医药界的人士想必大多知悉,《中医药法》施行前的5月下旬,清嘉庆御医汪必昌《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孤品重现消息公布,因其中记载治癌等秘方偏方540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了“防止流失”的重要批示。

近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文物局分别指派相关管理人员,多次与笔者联系沟通,给予“加强保护,深入挖掘,防止(秘方)泄密” 的指导。

事关重大,笔者切不敢妄动。

然而,《中医药法》的颁布绝不只是一个虚设的里程碑,其施行更应当起到一种引领作用。

在这股热潮之中,笔者作为边缘相关人士,虽不敢标榜自己揣着保护普罗大众的切身权益、匡正企业文化、打击歪风邪气的社会责任感,但也斗胆想要维护笔者所信奉的对于中医药文化应有的严谨与尊重。

故斟酌再三,即便战战兢兢地冒着泄密的罪责,还是决定透露其中一个秘方名称,来佐证笔者对王老吉(王泽邦)是“凉茶始祖”的质疑。

书影一这一则相关记录为御医汪必昌亲笔记载“秘其为清凉膏、清露饮”(见书影一)秘方。

此处“清凉膏”、“清露饮”同时出现,相互印证,“清露饮”即古代清凉去火的中医药饮料,亦可通俗地类比为现代的凉茶。

若说清道光时期王泽邦(生于1813年)是凉茶始祖,嘉庆御医汪必昌(生于1764年)比王泽邦早出生近半个世纪,汪御医又怎能在其《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中,早于“凉茶始祖”就记下了“清露饮”凉茶秘方呢?书影二还有人认为,“凉茶”一词的首次出现是在清朝。

古籍版本

古籍版本

读 史 基 础
读 史 基 础
读 史 基 础
清朝由于雕版印刷技术更加普及,在版式上白口黑口随意杂出,在地域 上已基本不甚明晰,大致能在时间上分为三个时期:开国到雍正、乾嘉 道咸、同治以后。第一时期的刻书既有用万历方体字、天启长方体字、 也有一小部分明显是受汲古阁的扁方体字即所谓汲古阁本影响,而且还 有所谓的“写刻本”,清初期的写刻本大致有三种风格,第一种比较方 劲,有欧体的味道但又不同于南宋浙本和明嘉靖本,像徐乾学给纳兰性 德刻的《通志堂集》;第二种比较软美。其最著名的代表是曹雪芹的爷 爷曹寅负责的扬州诗局刊刻的《全唐诗》《曝书亭集》《楝亭十二种》; 第三种实际上是请名书法家亲自写样,再据以上版,故有书法家自己的 风味,最著名的就是王士禛学生林佶写样的“林佶四写”:《渔洋山人 精华录》、《古夫于亭稿》、《尧峰文抄》、《午亭文编》。乾嘉道咸 四代由于受乾嘉学派的影响,大量仿刻宋元善本,由于刻书技术已远比 嘉靖是成熟,故虽然不能和当作底本的宋元本的字体丝毫不差,但仿得 却比嘉靖本像得多。同治以后除了万历方体字一直在使用之外,汲古阁 所使用的扁方体字即所谓汲古阁体又大大风行起来,究其原因,是因为 这个时期由于曾国藩等湘淮军将领平定了太平天国,在重新安定的江南 设立官书局翻刻了汲古阁刻的“十七史”,用了汲古阁体扁方字(刻的 时候又配上“二十四史”另外七史,但也用的汲古阁体扁方字)。这一 时期还出现一种刻书风格,就是覆刻宋元珍本,这种覆刻比前一时期的 仿宋本更求点画逼真、惟妙惟肖。这种风气最早是光绪初黎庶昌、杨守 敬在日本聘请日本刻工高手刊刻《古逸丛书》开始的。
古 籍 版 本
基本样式
读 史 基 础
简帛 卷子 刻本 活字本 钞本
刻本分类
读 史 基 础
根据雕版情况区分 原刊本(原刻本):凡是初次雕印的图书,称原刊本或原刻本。 旧刊本(旧刻本):雕印年代不详的图书,称旧刊本或旧刻本。 精刊本:字体工整并经过精审校勘的图书,称精刊本。 写刊本(写刻本):其意义与精刊本相同,但写刊本多出自名人手笔,照例都把书写 人的姓名刻在版上印出。 翻刻本(复刻本):木板印刷日久,容易损坏,遇上水火兵灾,更易湮没,若想长期 流传,只好影摹翻刻。用宋版翻刻的,称复宋本;用元版翻刻的,称复元本,无论复 宋复元,通称复刻本,复刻本即翻刻本。 通行本:凡市面流行甚多,随时可以得到,或者雕刻平常、不值得特别珍藏的图书, 称通行本。 修补本:雕版屡经印刷,势必漫漶烂损,需要修补,使用修补版印出的书,称修补书。 配本:将许多不同的书版,配合印成一种完整的书,称配本。 百衲本:衲是僧人所穿的经过补缀的衣服,百衲形容补缀很多。用零散不全的各种版 本凑合印成一部完整的书,称百衲本。 邋遢本:邋遢二字形容极不整饬。南宋绍兴年间四川所刻的《七史》,到了元代大部 分版片模糊不清,图书馆把用这种版片所印的书,称作邋遢本。 三朝本:南宋时杭州国子监所藏的各种书版,其成分既复杂又多残缺,到了元代运入 西湖书院修补後继续印刷。明代移到南京,国子监又修补了一次。这些书版历经宋元 明三朝递次修补,所以称三朝本。

四库未收书辑刊目录

四库未收书辑刊目录

《四庫未收書輯刊》目錄孔易七卷 (清)孙承泽撰清康熙六年孙氏家塾刻本经部第01辑第01册--001页周易彚统四卷图一卷 (清)佟国维撰清康熙间刻本经部第01辑第01册--115页周易本义阐旨八卷 (清)胡方撰清嘉庆十七年兰桂堂刻经部第01辑第01册--261页蒙泉山馆周易本义补说六卷 (清)蔡绍江撰清道光十三年修吉堂刻经部第01辑第01册--527页汉儒易义针度四卷附近科文式一卷诸法指明一卷 (清)朱昌寿撰清道光二十三年刻本经部第01辑第01册--709页易卦私笺二卷 (清)蒋衡撰清嘉庆元年蒋和刻本经部第01辑第02册--001页易经补义十二卷杂记一卷 (清)叶酉撰清耕余堂刻本经部第01辑第02册--081页周易阐象五卷 (清)蔡首干撰清嘉庆五年刻本经部第01辑第02册--313页学易讨原一卷 (清)姚文田撰清嘉庆六年刻本经部第01辑第02册--467页湘芗漫录二卷附易经集说一卷 (清)查彬撰清道光十九年有怀堂刻经部第01辑第02册--481页芸窗易草五卷 (清)阎斌撰清同治十二年刻本经部第01辑第02册--635页书经章句训解十卷 (明)尹洪撰明成化十年晋府刻本经部第01辑第03册--001页尚书副墨六卷 (明)杨肇芳撰(明)杨胤奇删补明崇祯四年集虚斋刻本经部第01辑第03册--319页毛诗郑笺纂疏补协二十卷附诗谱一卷 (明)屠本畯撰明万历二十二年玄鉴室刻本经部第01辑第04册--001页诗经胡传十二卷 (明)胡绍曾撰明崇祯十六年胡氏春煦堂刻本经部第01辑第04册--337页毛诗订诂八卷附录二卷 (清)顾栋高撰清光绪二十二年江苏书局刻本经部第01辑第04册--615页周礼会通六卷 (清)胡翘元撰清乾隆五十二年凝晖阁刻本经部第01辑第05册--001页周礼就班二卷 (清)佚名撰旧钞本经部第01辑第05册--135页仪礼大要二卷 (清)任兆麟撰清乾隆四十六年同川书院刻本经部第01辑第05册--171页读礼条考二十卷 (清)王曜南撰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经部第01辑第05册--199页逸礼大谊论一卷附逸齐论语一卷 (清)汪宗沂撰旧钞本经部第01辑第05册--423页古经服纬三卷 (清)雷鐏撰(明)雷学淇释清道光九年刻本经部第01辑第05册--449页四禘通释三卷 (清)崔适撰清光绪二十年刻本经部第01辑第05册--533页律吕原音四卷 (清)永恩撰清乾隆间刻本经部第01辑第05册--577页律音彚考八卷 (清)邱之稑撰清道光十八年嘏田家塾刻本经部第01辑第05册--671页春秋质疑十二卷 (明)魏时应撰明万历间刻本经部第01辑第06册--001页麟旨明微十二卷 (明)吴希哲撰明崇祯间刻本经部第01辑第06册--411页孝经述二卷附辩义一卷 (清)贺长龄辑注(清) 傅寿彤述清同治二年刻本经部第01辑第07册--001页重刊补钉四书溦f十三卷 (明)陈琛撰明万历三十七年李三才刻本经部第01辑第07册--037页四书也足园初告六卷 (明)王宇撰明万历四十三年聚星馆刻本经部第01辑第07册--345页四书明儒大全精义三十八卷 (清)汤传榘辑清康熙四十四年刻本经部第01辑第08册--001页四书五经字考十一卷 (清)毛锡演辑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经部第01辑第09册--001页十三经拾遗十六卷 (清)王朝□撰清嘉庆五年寻孔颜乐处刻本经部第01辑第09册--131页五经文字偏旁考三卷 (清)蒋骐昌撰清乾隆间刻本经部第01辑第09册--283页同声千字文十卷续六卷 (清)朱紫撰清康熙永慕堂刻本经部第01辑第09册--379页诗韵辑略五卷 (明)潘恩撰明隆庆刻本经部第01辑第10册--001页韵畧易通二卷 (清)李棠馥撰清康熙二年刻本经部第01辑第10册--169页古今韵略五卷 (清)邵长蘅撰清康熙三十五年宋荦刻本经部第01辑第10册--239页韵学原委三卷 (清)王植撰清雍正间刻本经部第01辑第10册--395页韵字异同五卷 (清)翁方纲撰清乾隆三十年羊城试署刻本经部第01辑第10册--517页歧疑韵辨五卷口音辨讹一卷韵字旁通一卷转音撮要一卷字形彚考一卷 (清)杜蕙撰清乾隆五十七年李鸿仪刻本经部第01辑第10册--591页易蔡二卷系传三卷节录一卷 (明)蔡鼎撰明末卓岩刻本经部第02辑第01册--001页周易本义引蒙十二卷首一卷 (清)姚章撰清康熙三十四年陈锺岳刻本经部第02辑第01册--351页增订周易本义补四卷 (清)刘祈糓撰清康熙寉集堂刻本经部第02辑第01册--657页周易说宗十六卷 (清)阎渥?nbsp; 清初雪巊山房刻康熙四十三年辨志堂补修本经部第02辑第02册--001页周易平说二卷 (清)郭程先撰清咸丰五年郭珠熉刻本经部第02辑第02册--677页读易偶钞一卷 (清)蒋学镛撰清钞本经部第02辑第03册--001页易学一得录三卷附犹贤编一卷 (清)胡泽漳撰清光绪四年吴军门刻本经部第02辑第03册--013页周易辑义初编四卷 (清)卢兆鳌撰清道光八年刻本经部第02辑第03册--095页周易辑义续编四卷 (清)卢兆鳌撰清道光十四年正文堂刻本经部第02辑第03册--263页易义无忘录三卷 (清)蒋珣撰清道光二十一年姚江蒋齿德堂刻本经部第02辑第03册--399页周易异同商十卷 (清)郭嵩焘撰清稿本经部第02辑第03册--485页刻嘉禾锺先生尚书主意传心录十二卷 (明)锺庚阳撰明万历九年刘美刻后印本经部第02辑第04册--001页书经彚解四十六卷 (明)秦继宗撰明万历间刻本经部第02辑第04册--185页尚书约注四卷末一卷 (清)任启咦?nbsp; 清光绪十二年刻本经部第02辑第05册--001页书传补义三卷 (清)方宗兆?nbsp; 清光绪桐城方氏刻柏堂遗书刻本经部第02辑第05册--101页古文尚书正辞三十三卷 (清)吴光耀撰清刻本经部第02辑第05册--147页禹贡古今义案不分卷 (清)佚名撰清稿本经部第02辑第05册--639页古文尚书私议三卷 (清)张崇兰撰清光绪二十三年陈克劬刻本经部第02辑第05册--683页新刻胡氏诗识三卷 (明)胡文焕辑明万历二十一年自刻本经部第02辑第06册--001页毛诗正本二十卷 (清)陈梓辑清乾隆九年深柳读书堂刻本经部第02辑第06册--061页毛诗明辨录十卷 (清)沈青崖撰清乾隆毛德基刻本经部第02辑第06册--229页诗经逢原十卷 (清)胡文英撰清乾隆间刻本经部第02辑第06册--355页毛诗通说二十卷首一卷补遗一卷 (清)任兆麟撰清乾隆映雪草堂刻本经部第02辑第06册--579页三百篇原声七篇 (清)夏味堂撰清钞本经部第02辑第06册--749页诗经比义述八卷首一卷 (清)王千仞撰清乾隆嘉德堂刻本经部第02辑第07册--001页诗说活参二卷 (清)李灏撰清英德堂刻本经部第02辑第07册--165页读诗日录十三卷 (清)刘士毅撰清光绪六年刻本经部第02辑第07册--221页读诗传讹三十卷 (清)韩怡撰清嘉庆二十年木存堂刻本经部第02辑第07册--319页三礼通释二百八十卷首一卷目录四卷(一) (清)林昌彝撰清同治三年广州刻本经部第02辑第08册--001页三礼通释二百八十卷首一卷目录四卷(二) (清)林昌彝撰清同治三年广州刻本经部第02辑第09册--001页日锄斋律吕新书初解二卷 (清)张琛撰清嘉庆二十三年松林堂刻本经部第02辑第10册--001页律吕新书湿屡痪?nbsp; (清)文藻翔撰清光绪二十三年自刻本经部第02辑第10册--055页春秋左传节文注略十五卷 (明)汪道昆撰(明)周光镐注明万历十二年刻本经部第02辑第10册--077页左鉴十卷附录一卷 (清)杨潮观撰清乾隆间刻本经部第02辑第10册--273页公羊方言疏笺一卷 (清)淳于鸿恩撰民国间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研究所钞本经部第02辑第10册--393页麟经指月十二卷 (明)冯梦龙撰明刻本经部第02辑第10册--405页春秋集义五十八卷首一卷末二卷 (清)吴凤来撰清乾隆小草庐刻本经部第02辑第11册--001页孝经彚纂一卷首一卷附录一卷 (清)孙念劬撰清嘉庆四年强恕堂刻本经部第02辑第12册--001页孝经存解四卷首一卷 (清)赵长庚撰清光绪十年京都龙云斋刻本经部第02辑第12册--061页孝经古微一卷 (清)叶绳翥撰清末叶氏把松赁棉书屋刻本经部第02辑第12册--135页四书集注阐微直解二十七卷 (明)张居正撰清八旗经正书院刻本经部第02辑第12册--173页四书训义三十八卷 (清)王夫之撰清光绪十三年潞河啖柘山房刻本经部第02辑第13册--001页识字畧十卷 (清)宋宗元撰清乾隆网师园刻本经部第02辑第14册--001页五经文字疑一卷九经字样疑一卷 (清)孔继涵撰清乾隆三十三年孔氏红榈书屋刻本经部第02辑第14册--091页古文奇字十二卷 (明)朱粥碜?nbsp; 明万历间刻本经部第02辑第14册--105页字学三正四卷 (明)郭一经撰明万历二十九年山东曹县公署刻本经部第02辑第14册--187页古字彚编一卷 (清)李棠馥撰清康熙四年李棠馞刻本经部第02辑第14册--349页福禄寿篆文图三卷附篆文考畧一卷 (清)陈嘉谷辑清乾隆十九年刻本经部第02辑第14册--365页读诗韵新诀二卷 (清)徐锺郎撰清雍正酌雅堂刻本经部第02辑第14册--393页韵谱汇编五卷 (清)王佶撰清乾隆二十三年补拙斋刻本经部第02辑第14册--427页新编佩文诗韵四声谱广注二卷 (清)倪璐撰清乾隆三十六年克复堂刻本经部第02辑第14册--477页音韵辑要二十一卷 (清)王鵕撰清乾隆间刻本经部第02辑第14册--539页说文谐声举要十四卷 (清)朱士端撰清稿本经部第02辑第14册--631页稽古日钞八卷 (清)张方湛(清)王逸虬等辑清乾隆二十九年秋晓山刻本经部第02辑第15册--001页一辐集十八卷 (清)项淳撰清乾隆五十五年殖荫轩刻本经部第02辑第15册--113页饶双峯讲义十六卷 (清)王朝虬辑清乾隆五十六年石洞书院刻本经部第02辑第15册--345页雪樵经解三十卷附录三卷 (清)冯世瀛撰清光绪十一年冯祖宪锡版印本经部第02辑第15册--475页吕子易说二卷图解一卷 (唐)吕岩撰清乾隆间曾燠刻本经部第03辑第01册--001页郑氏易谱十二卷 (明)郑旒撰清道光六年梁廷枬刻本经部第03辑第01册--159页易义选参二卷 (清)魏际瑞〔清〕魏禧〔清魏礼撰〔清邱维屏辑清光绪二年翠微峰易堂经部第03辑第01册--275页易心存古二卷 (清)张六图撰清乾隆二十五年清瑞轩经部第03辑第01册--329页周易衷翼集解二十卷 (清)汪泩撰清嘉庆获经堂刻本经部第03辑第01册--389页周易通义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苏秉国撰清嘉庆二十一年刻本经部第03辑第02册--001页易象阐微五卷附大易图解一卷 (清)萧寅显撰清咸丰二年丁取忠刻本经部第03辑第02册--287页易确二十卷首一卷 (清)许桂林撰清道光间刻本经部第03辑第02册--441页师白山房讲易四卷 (清)张学尹撰清道光九年刻本经部第03辑第02册--633页河上易注八卷附图说二卷 (清)黎世序撰清道光元年谦豫斋刻本经部第03辑第03册--001页易拇十五卷 (清)万年淳撰清道光四年刻本经部第03辑第03册--225页周易索诂十二卷首一卷 (清)倪象占撰清嘉庆间刻本经部第03辑第03册--525页尚书内篇五卷外篇二卷(原缺内篇卷二) (清)任启咦?nbsp; 清乾隆刻朱印本经部第03辑第04册--001页书传盐梅二十卷 (清)黄文莲撰清乾隆五十二年刻本经部第03辑第04册--195页书经述六卷 (清)许祖京撰清同治十三年许延瑴刻本经部第03辑第04册--627页尚书辨伪五卷 (清)唐焕撰清嘉庆十七年果克山房刻本经部第03辑第04册--715页尚书涉传四卷 (清)戴祖启撰清嘉庆元年资敬堂刻本经部第03辑第05册--001页尚书古文证疑四卷 (清)孙乔年撰清嘉庆十五年天心阁刻本经部第03辑第05册--109页古文尚书辨八卷 (清)谢庭兰撰清光绪间刻本经部第03辑第05册--177页尚书古文辨惑二十二卷目录二卷 (清)张谐之撰清光绪三十年潜修精舍刻本经部第03辑第05册--263页禹贡彚览四卷总论一卷 (清)夏之芳撰清乾隆积翠轩刻补修本经部第03辑第05册--571页禹贡注节读一卷图说一卷 (清)马俊良撰清乾隆端溪书院刻本经部第03辑第05册--665页洪范说二卷 (清)李光地撰清康熙间刻本经部第03辑第05册--727页诗疑义释二卷 (清)胡文英撰清乾隆留芝堂刻本经部第03辑第06册--001页凝园读诗管见十四卷 (清)罗典撰清刻本经部第03辑第06册--035页诗经蠹简四卷 (清)李诒经撰清单伟志慎思堂刻本经部第03辑第06册--585页诗考异补二卷 (清)严蔚撰清乾隆二酉斋刻本经部第03辑第06册--679页诗考补二卷 (清)胡文英撰清乾隆留芝堂刻本经部第03辑第06册--703页读诗释物二十一卷 (清)方瑍撰清道光四年刻本经部第03辑第07册--001页诗小学三十卷补一卷 (清)吴树声撰清同治七年寿光官廨刻本经部第03辑第07册--269页明堂图说不分卷 (清)熊罗宿撰清宣统二年刻本经部第03辑第08册--001页礼书附录十二卷 (清)陈宝泉撰清嘉庆二十五年含晖阁刻本经部第03辑第08册--015页礼俗权衡二卷 (清)赵执信撰清康熙间刻本经部第03辑第08册--239页劻仪纠谬集三卷 (清)孔继汾撰清乾隆间刻本经部第03辑第08册--255页时俗丧祭便览一卷 (清)张大翎撰清钞本经部第03辑第08册--315页三礼从今三卷 (清)黄本骥撰清道光二十四年刻本经部第03辑第08册--371页夏小正集解四卷 (清)顾问撰清乾隆五十七年敬业堂刻本经部第03辑第08册--415页夏小正传笺四卷附大戴礼公符篇考一卷 (清)王谟撰清乾隆间刻本经部第03辑第08册--457页周礼彚纂二卷 (清)钱世熹撰清嘉庆十五年史佑刻本经部第03辑第08册--513页周礼经注节钞七卷周礼注疏献疑七卷 (清)许珩撰清嘉庆十六年刻本经部第03辑第08册--575页古律经传附考五卷 (清)纪大奎撰清嘉庆二十年刻本经部第03辑第09册--001页左传分国纂畧十六卷 (清)卢元昌撰清康熙书林孙敬南刻本经部第03辑第09册--069页麟指严四卷 (明)金兆清撰明刻本经部第03辑第09册--333页公羊谷梁异同合评四卷 (清)沈赤然撰清嘉庆间刻本经部第03辑第09册--501页孔子文昌孝经合刻二卷附录一卷 (清)李凤彩辑周福山辑清乾隆四十九年梦杜楼刻本经部第03辑第09册--551页孝经易知一卷 (清)耿介撰清同治十一年邗江王氏刻本经部第03辑第09册--583页论语雅言二十卷 (清)董增龄撰清钞本经部第03辑第09册--601页四书经疑问对八卷 (元)董彝撰元至正十一年建安同文堂刻本经部第03辑第09册--767页尔雅启蒙十二卷 (清)姚正父撰清咸丰二年刻本经部第03辑第10册--001页尔雅蒙求二卷 (清)李拔式撰清道光五年蟠根书屋刻本经部第03辑第10册--121页说文字原考略六卷 (清)吴照撰清乾隆五十七年自刻本经部第03辑第10册--197页说文偏旁考二卷 (清)吴照撰清乾隆间刻本经部第03辑第10册--305页唐石经考正一卷 (清)王朝□撰清嘉庆五年寻孔颜乐处刻本经部第03辑第10册--357页礼耕堂五经撮要不分卷 (清)李□火撰詹淇补释清乾隆间刻本经部第03辑第10册--397页浙士解经録四卷 (清)阮元辑清嘉庆再到亭刻本经部第03辑第10册--465页羣经质二卷 (清)陈仅撰清光绪十一年四明文则楼刻本经部第03辑第10册--495页七经读法七卷 (清)孙乔年撰清道光五年天心阁刻本经部第03辑第10册--543页鹤巢经戋二十卷 (清)宋清寿撰清乾隆间刻本经部第03辑第10册--595页十三经考文提要十三卷 (清)彭元瑞撰清嘉庆六年刻本经部第03辑第10册--721页周易述传十卷 (清)丁裕彦撰清道光二十二年家塾刻本经部第04辑第01册--001页周易经义审七卷首一卷 (清)卢浙撰清嘉庆三芝山房刻本经部第04辑第01册--347页周易介四卷 (清)单维撰清嘉庆二十一年半山亭刻本经部第04辑第01册--599页易解简要六卷 (清)张矩撰清嘉庆二十三年文光堂刻本经部第04辑第02册--001页周易廓二十四卷 (清)陈世镕撰清咸丰元年独秀山庄刻本经部第04辑第02册--167页周易遵述不分卷附周易剩义一卷 (清)蒋本撰清道光十年王氏信芳阁刻本经部第04辑第02册--493页尚书今文二十八篇解不分卷 (清)杨锺泰撰清道光十八年载德堂刻本经部第04辑第03册--001页尚书因文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武士选撰清光绪十七年桂垣书局刻本经部第04辑第03册--151页读尚书日记不分卷 (清)余宏淦撰民国间北京人文科学研究所钞本经部第04辑第03册--247页经笥质疑书义原古二卷 (清)张瓒昭撰清光绪十一年兰朋堂刻本经部第04辑第03册--273页禹贡锥指节要一卷 (清)汪彦石辑清咸丰三年家塾刻本经部第04辑第03册--305页禹贡山水诗九卷 (清)崔启晦撰清同治三年长沙刻本经部第04辑第03册--323页禹贡释诂一卷附文集摘刻一卷 (清)孙乔年撰清道光五年天心阁刻本经部第04辑第03册--369页禹贡今释二卷 (清)芮日松撰清道光八年求是斋刻本经部第04辑第03册--391页禹贡正诠四卷 (清)姚彦渠撰清光绪十一年姚丙吉刻本经部第04辑第03册--425页禹贡古今注通释六卷 (清)侯桢撰清光绪六年侯复曾古杼秋馆观活字本经部第04辑第03册--467页禹贡章句四卷末一卷 (清)谭澐撰清同治九年谭氏家塾刻本经部第04辑第03册--549页禹贡汇解六卷首一卷 (清)洪兆云撰清光绪二十八年洪良猷刻本经部第04辑第03册--621页古文尚书冤词平议二卷 (清)皮锡瑞撰清光绪二十二年思贤书局刻本经部第04辑第03册--735页毛诗说三十卷 (清)孙焘撰清嘉庆二十年世德堂孙氏刻本经部第04辑第04册--001页诗传考六卷 (清)陈孚撰清嘉庆九年尧山刻本经部第04辑第04册--175页诗经说铃十二卷 (清)潘克溥撰清同治元年书业德记刻本经部第04辑第04册--389页诗音十五卷 (清)高澍然撰清嘉庆十七年活字本经部第04辑第04册--537页周官参证二卷 (清)王宝仁撰清同治十三年旧香居刻本经部第04辑第05册--001页周礼政要二卷 (清)孙诒让撰清光绪二十八年瑞安普通学堂刻本经部第04辑第05册--023页周礼三家佚注一卷 (清)孙诒让辑清光绪二十年刻本经部第04辑第05册--091页周官精义十二卷 (清)连斗山辑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经部第04辑第05册--105页礼记溦f二卷 (清)皮锡瑞撰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本经部第04辑第05册--311页礼记约选六卷 (清)张官德辑清光绪七年刻本经部第04辑第05册--371页月令七十二候诗四卷 (清)马国翰撰清光绪十年绣江李氏刻本经部第04辑第05册--551页七十二候表一卷 (清)罗以智撰清光绪八年海昌羊复礼刻本经部第04辑第05册--609页春秋左传彚辑四十卷(一) (清)吴炳文辑清乾隆四十八年南麓轩刻本经部第04辑第05册--637页春秋左传彚辑四十卷(二) (清)吴炳文辑清乾隆四十八年南麓轩刻本经部第04辑第06册--001页孟子读法附记十四卷 (清)周人麒撰清乾隆四十九年保积堂刻本经部第04辑第07册--001页国朝诸老先生孟子精义十四卷 (清)李日□辑清初刻本经部第04辑第07册--193页朱注发明十九卷 (清)王掞撰清康熙五十八年潮济堂刻本经部第04辑第07册--335页选雅二十卷 (清)程先甲撰清光绪二十八年千一斋刻本经部第04辑第08册--001页诗韵音义二十卷 (清)朱奎撰清嘉庆八年雨香书屋刻经部第04辑第08册--217页古今字考六卷 (明)吕一奏撰明崇祯间刻本经部第04辑第08册--573页易堂问目四卷 (清)吴鼎撰清乾隆三十七年邹容成刻本经部第04辑第09册--001页十经文字通正书十四卷 (清)钱坫撰清嘉庆二年文章大吉楼刻本经部第04辑第09册--087页苏斋笔记四卷 (清)翁方纲撰清宣统二年北洋官报印书局刻本经部第04辑第09册--175页北海经学七录八卷 (清)孔广林辑清乾隆三十九年古俊楼刻本经部第04辑第09册--351页经学质疑四卷 (清)朱霈撰清嘉庆六年望岳楼活字经部第04辑第09册--377页经传考证八卷 (清)朱彬撰清道光游道堂刻本经部第04辑第09册--451页秋槎杂记一卷 (清)刘履恂撰清道光十九年世德堂刻本经部第04辑第09册--521页然后知斋答问二十卷 (清)梅冲撰清嘉庆二十一年承学堂经部第04辑第09册--545页经馂五卷 (清)黄钊撰清道光二十九年潮州菘韭舍刻本经部第04辑第10册--001页经学提要十五卷 (清)蔡孔炘撰清道光五年刻本经部第04辑第10册--047页经学质疑录二十卷 (清)秦笃辉撰清道光六年墨缘馆刻本经部第04辑第10册--197页九经今义二十八卷 (清)成本璞撰清末长沙刻本经部第04辑第10册--389页十三经西学通义十四卷 (清)李元音撰清光绪间刻本经部第04辑第10册--517页周易用初六卷(原缺卷五卷六) (清)杜宗岳撰清道光二十二年宝孺堂刻本经部第05辑第01册--001页周易辑说五卷 (清)徐通久撰清道光七年抱真书屋刻本经部第05辑第01册--279页经笥质疑易义原则六卷首一卷易义附篇四卷首一卷 (清)张瓒昭撰清道光七年兰朋堂刻本经部第05辑第01册--467页尚书会解六卷 (明)张治具撰明万历间刻本经部第05辑第02册--001页毛诗复古录十二卷首一卷 (清)吴懋清撰清光绪二十年广州刻本经部第05辑第02册--303页春秋大成题意八卷 (明)佚名撰明钞本经部第05辑第02册--517页研经堂春秋事义合注十二卷 (清)单铎撰清乾隆间刻本经部第05辑第02册--619页四书说约二十卷 (明)顾梦麟撰明崇祯十三年织帘居刻本经部第05辑第03册--001页周易指三十八卷周易图五卷易断辞一卷周易上下经一卷 (清)端木国瑚撰清道光间刻本经部第06辑第01册--001页读易丛记二卷 (清)叶名沣撰清同治五年刻本经部第06辑第01册--681页大易观玩录四卷 (清)胡泽顺撰民国九年胡树棠重刻本经部第06辑第01册--709页尚书古注便读四卷 (清)朱骏声撰民国二十四年华西国学丛书活字印本经部第06辑第02册--001页尚书后案驳正二卷 (清)王劼撰清咸丰十一年刻本经部第06辑第02册--079页诗义旁通十二卷 (清)李允升撰清咸丰二年易简堂刻本经部第06辑第02册--115页毛诗读三十卷 (清)王劼撰清咸丰间刻本经部第06辑第02册--319页左传集要十二卷 (明)闵远庆撰明万历间刻本经部第06辑第02册--697页春秋贯玉四卷世系一卷 (明)颜鲸撰明万历三十三年刻本经部第06辑第03册--001页孝经集注述疏一卷附读书堂答问一卷 (清)简朝亮撰民国间刻本经部第06辑第03册--373页四书说五卷 (明)辛全撰清汇印本经部第06辑第03册--467页驳吕留良四书讲义七卷 (清)朱轼等撰清雍正十一年刻本经部第06辑第03册--607页字林经策萃华八卷 (清)墨庄氏撰清道光二十六年艺林山房刻本经部第06辑第04册--001页说文字原集注十六卷表说一卷表一卷 (清)蒋和撰清乾隆五十三年刻本经部第06辑第04册--189页经义图说八卷 (清)吴宝谟撰清嘉庆二十四年陈逢衡刻本经部第06辑第04册--367页周易通义十六卷 (清)边廷英撰清道光十六年刻本经部第07辑第01册--001页春秋左传释附二十七卷 (明)黄洪宪辑明刻本经部第07辑第01册--381页乡党考不分卷 (清)黄守儛撰清乾隆四十二年漱经堂刻本经部第07辑第01册--719页诸继明析理编八卷 (明)诸万里撰明万历间刻本经部第07辑第02册--001页四书广注三十六卷 (清)张谦宜辑清康熙间刻本经部第07辑第02册--145页五经衷要七十二卷(一) (清)李式谷撰清道光十年南海叶氏风满楼刻本经部第07辑第03册--001页五经衷要七十二卷(二) (清)李式谷撰清道光十年南海叶氏风满楼刻本经部第07辑第04册--001页周易旧注十二卷 (清)徐鼒撰清光绪十二年徐承祖日本刻本经部第08辑第01册--001页周易明报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懋侯撰清光绪八年刻本经部第08辑第01册--209页毛诗补正二十五卷 (清)龙起涛撰清光绪二十五年刻鹄轩刻本经部第08辑第01册--335页左传溦f二卷 (清)皮锡瑞撰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本经部第08辑第02册--001页春秋简融四卷 (清)胡序撰清乾隆五十六年两斋活字印本经部第08辑第02册--055页春秋繁露十七卷附录一卷 (清)董天工笺注清乾隆二十六年觐光楼刻本经部第08辑第02册--165页春秋钻燧四卷 (清)曹金籀撰清同治七年吴方伯刻本经部第08辑第02册--311页春秋至朔通考二卷首一卷 (清)张冕撰清道光十九年泉州府学刻本经部第08辑第02册--341页大学申义三卷 (清)左钦敏撰清敬义山房刻本经部第08辑第02册--413页大学纬注一卷 (清)锺颖阳撰清光绪二十三年羊城刻本经部第08辑第02册--463页四书辩讹六卷 (清)汪升撰清康熙三十四年学诲堂刻本经部第08辑第02册--485页小演雅一卷别录一卷附录一卷续录一卷 (清)杨浚撰清光绪四年冠悔堂刻本经部第08辑第02册--739页韵雅六卷附古迹诗钞一卷 (清)吴采撰清嘉庆二十三年魁峯居业庐刻本经部第08辑第03册--001页。

四库未收书辑刊详细目录(带页码)

四库未收书辑刊详细目录(带页码)

(清)紀大奎撰 (清)盧元昌撰 (明)金兆清撰 (清)沈赤然撰 (清)李鳳彩輯周福山輯 (清)耿介撰 (清)董增齡撰 (元)董彜撰 (清)姚正父撰 (清)李拔式撰 (清)吳照撰 (清)吳照撰 (清)王朝□撰 (清)李□火撰 (清)阮元輯 (清)陳僅撰 (清)孫喬年撰 (清)宋清壽撰 (清)彭元瑞撰 (清)丁裕彥撰 (清)盧浙撰 (清)單維撰 (清)張矩撰 (清)陳世鎔撰 (清)蔣本撰 (清)楊鍾泰撰 (清)武士選撰 (清)余宏淦撰 (清)張瓚昭撰 (清)汪彥石輯 (清)崔启晦撰 (清)孫喬年撰 (清)芮日松撰 (清)姚彥渠撰 (清)侯楨撰 (清)譚澐撰 (清)洪兆雲撰 (清)皮錫瑞撰 (清)孫燾撰 (清)陳孚撰 (清)潘克溥撰 (清)高澍然撰 (清)王寶仁撰 (清)孫詒讓撰 (清)孫詒讓輯 (清)連斗山輯 (清)皮錫瑞撰
周易說宗十六卷 周易平說二卷 讀易偶鈔一卷 易學一得錄三卷附猶賢編一卷 周易輯義初編四卷 周易輯義續編四卷 易義無忘錄三卷 周易異同商十卷 刻嘉禾鍾先生尚書主意傳心錄十二卷 書經彚解四十六卷 尚書約註四卷末一卷 書傳補義三卷 古文尚書正辭三十三卷 禹貢古今義案不分卷 古文尚書私議三卷 新刻胡氏詩識三卷 毛詩正本二十卷 毛詩明辨錄十卷 詩經逢原十卷 毛詩通說二十卷首一卷補遺一卷 三百篇原聲七篇 詩經比義述八卷首一卷 詩說活參二卷 讀詩日錄十三卷 讀詩傳譌三十卷 三禮通釋二百八十卷首一卷目錄四卷(一) 三禮通釋二百八十卷首一卷目錄四卷(二) 日鋤齋律呂新書初解二卷 律呂新書淺釋一卷 春秋左傳節文註略十五卷 左鑒十卷附錄一卷 公羊方言疏箋一卷 麟經指月十二卷 春秋集義五十八卷首一卷末二卷 孝經彚纂一卷首一卷附錄一卷 孝經存解四卷首一卷 孝經古微一卷 四書集註闡微直解二十七卷 四書訓義三十八卷 識字畧十卷 五經文字疑一卷九經字樣疑一卷 古文奇字十二卷 字學三正四卷 古字彚編一卷 福祿壽篆文圖三卷附篆文攷畧一卷 讀詩韻新訣二卷 韻譜彙編五卷

古籍版本的类型

古籍版本的类型

版本的类型从图籍产生以来,尤其是版刻图籍产生以来,版本的类型和称谓非常多,按照写刻的不同情形,可分为稿本、写本、抄本、影抄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石印本、彩绘本等等。

稿本:指作者亲笔书写的自己著作的底本。

分手稿本、清稿本和修改稿本。

手稿本是由作者亲笔书写的自己的作品;清稿本即誊清的稿子,又包含两种情况,一是作者亲自誊清的,与手稿本相同,另一种情况是他人誊清的本子,已经不在再属于稿本的范畴;修改稿本指的是在誊清的本子上作者又进行修改,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自己誊清后自己又进行修改,另一种是别人誊清后作者进行修改,这是真正的修改本的概念。

这三种情况真正区分清楚并不容易,所以常采用稿本作为通称。

写本:缮写而成的书本。

习惯上对宋及宋以前缮写、宋代以后著名学者及名家缮写、历代缮写的佛道经卷等均称写本;历代中央政府组织编纂缮写的巨帙原本,如明辑《永乐大典》、清修《四库全书》等,亦称写本。

抄本:以某一传本为底本,抄写而成的书本。

习惯上对元及元以后抄写的书本称为抄本。

其中抄写精美,字体工整的称为精抄本。

影抄本:也称影写本。

以某一传本为底本,按照底本文字的行款格式、版框大小、文字内容,一一摹抄,其版面形象与底本惟妙惟肖,故名。

明清时期,宋元本非常难得,一些喜好者索求不到,便想办法借来原刻本,雇请抄手,用优良纸墨,照样临摹,满足自己的心愿。

其中以汲古阁毛氏影宋写本最为著名。

刻本:雕版印本的简称。

指雕刻木板,制成阳文反字印版,而后敷墨覆纸刷印而成的书本。

我国雕版印刷唐代已经开始流行,宋代大兴,至于清代,延续1000 余年,从时代划分,刻本分为宋、辽、西夏、金、元、明、清刻本;从地域划分,有蜀刻本、浙刻本、闽刻本等,细分还可以有杭州本、越州本、衢州本、建阳本、麻沙本、平水本、眉山本等;从出资人或主刻人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官刻、私刻、坊刻,细分又可以分为内府本、监本、公使库本、各路儒学本、经厂本、藩府本、殿本、局本等等;从书的形态又可以划分为大字本、小字本、巾箱本等;因墨色又分为墨印本、朱印本、蓝印本;从刊刻先后刷印早晚看,又分成初刻本、重刻本、覆刻本、初印本、后印本、重修本、增修本、三朝本、递修本等,名目繁多。

10亿元天价的古代御医秘方孤本与米价房价

10亿元天价的古代御医秘方孤本与米价房价

10亿元天价的古代御医秘方孤本与米价房价彭令在《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中,清嘉庆御医汪必昌亲笔汇纂了从春秋战国到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2200多年间中国中医药界几乎所有治疗怪症(疑难杂症)的方法(秘方偏方等),并作了不少增补与批注。

经过多次细致深入的比对与核实,全书收录了五百四十种,共计778个偏方秘方,其所针对的各类疑难杂症中,不乏“癌症”、“肿瘤”、“尿血吐血” 、“猝死”、“黄疸”(肝炎)、“性病”、“羊癫风”与“狐臭”等现代医学暂时难以彻底解决的固症顽疾。

如果说公开刊行的《聊复集》所载内容主要是御医汪必昌的医论与医道,此稿本上所载秘方偏方则可以说是汪御医密不外传的看家本领,且未被公开刊行,仍处于保密状态。

不过,尽管自今年5月底起,海外相关人士已经多次表示了购买意向,但确如张伯驹所言,“黄金易得,国宝无二”,该件孤本收藏者始终坚定“宁可烂在祖国(母亲)怀里,也决不能流失海外”的信念,多次拒绝海外意向买家的收购。

当然,我们坚信,中华有识之士大有人在,历史珍品是“烂”不掉的。

另一方面,海外某些买家也由此认为卖家是在搞奇货可居之策,故而数次连续加价,现在已经加到了看似惊人之天价:10亿元人民币!于是,有“冷静”人士站出来,义正辞严地谴责道:“这分明是炒作,这分明是疯话,这分明是胡说!”笔者以亲历者的身份告诉大家,这不是胡说,也绝无疯话,更无须炒作,这是海外目光长远者的真实出价。

但也许仍有人怀疑,怎么会有这样傻的人,愿意花如此多的金钱购买一件古籍珍本孤品呢?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

有智慧的头脑早就明白,人类之竞争本质上是思想文化间的较量,中华文明能够历五千年而不衰、在四大文明古国中硕果仅存,也是在于文化的力量。

再具体一点,解放战争前,中国共产党在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上比不过国民党,军事力量上也弱于国民党,但为什么最终还能战胜国民党呢?除了一流的组织水平,关键还在于共产党的文化(包括文化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等)工作远强于国民党。

《四部丛刊》目录

《四部丛刊》目录

一、简介:所谓“四部”,即按我国传统分类法,将所有的书分成经史子集四大门类,“丛刊”即今天通常所说的丛书。

说得具体些,《四部丛刊》是一部集中各方面必读书、必备书的小型《四库全书》。

《四部丛刊》是上个世纪初由著名学者、出版家张元济先生汇集多种中国古籍经典纂辑的。

学者们公认此书的最大特色是讲究版本。

纂辑者专选宋、元、明旧刊(间及清本者,则必取其精刻)及精校名抄本,故版本价值之高远在《四库全书》之上。

多年来,该书一直深受文史工作者推崇,所收书常被用作古籍整理的底本。

其中包括:《四部丛刊》初编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商务印书馆再版景印本《四部丛刊》续编民国二十三年(1934)上海商务印书馆再版景印本《四部丛刊》三编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景印本《四部丛刊》是从1919年开始出书,1922年印成,共收书323种(包括二十四史),共8548卷,1926年重印,加《初编》序次,称《四部丛刊初编》。

1934年,又继续搜罗宋元明精刊本,印成《四部丛刊续编》,共收书81种(实际为75种),1438卷。

1936年,又续出《四部丛刊三编》共收书71种,1091卷。

正准备出版《四编》时,因抗日战争爆发而终止。

以上共计收书504种、3134册、232478页、近九千余万字。

每编内皆分经、史、子、集四部。

所收书主要来源于上海涵芬楼、江南图书馆、江南书寓及其它藏书家的珍本藏书。

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我国新出的规模最大的丛书。

这部书的编辑出版,张元济先生可谓花了毕生精力,呕心沥血,其功不可没。

在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处在动乱的年代里,张元济看到中国的文化瑰宝善本古籍遭到损坏:「自咸(咸丰)同(同治)以来,神州几经变故,旧籍日就沦亡,盖求书之难,国学之微,未有甚于此者。

」张元济决心藉商务印书馆的经济实力和印刷出版条件,编辑出版《四部丛刊》,其目的为抢救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使其免于沦亡;解决学者求书之难,满足学习所必读之需要。

我国各类古籍有十八种版本,你知道几个?

我国各类古籍有十八种版本,你知道几个?

我国各类古籍有十八种版本,你知道几个?史籍的版本学本身也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如果不搞专门的研究则不必掌握所有的名称和术语,但一些常用的版本名称还是应当基本了解的。

否则看到这样的学术术语就会迷惑不清。

下面把最常见的一些版本名称列出。

1.卷子本:唐代以前,印刷术未出现,学人都将诗文书写在长长的纸上,然后装裱,卷起来保存流传,这种形式的古籍称为“卷子本”。

2.写本:以手写方式完成的图书,如《永乐大典》。

一说字体工整的手抄本也可以称为“写本”。

3.抄本:也作钞本。

根据底本抄写而成的书,如《四库全书》。

其实,写本和抄本有相通之处,即都是手写而成。

但抄本强调的是有原书,在原书底本的基础上抄写而成,不是创作。

而“写本”很大成分是指创作的原书是手写而成。

4.刊本:又称刻本、椠本,即木版刻印本。

某时代所刻,则加上朝代统称之。

如宋刊本、元刊本、明刊本、清刊本,如果是外国刊刻的,则称某国刊本,如朝鲜刊本、日本刊本、越南刊本等。

5.原刊本:又称原刻本、初刻本,指首次刻版刊印的本子。

6.覆刻本:又称翻刻本,指按照原刻本的字体、版式进行刻印的本子。

7,活字本:北宋庆历年间,毕异发明活版印刷。

其后用这种技术印刷的古籍版本就叫“活字本”。

有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锡活字等。

乾隆皇帝认为“活字本”不高雅,因此下诏改名为“聚珍本”。

但也有人习惯继续称活字本的。

8.石印本:指用石材制版印成的书。

这是1796年奥地利人施纳费尔德发明的制版印刷术。

方法是使用胶着性强的药墨,把字画写在特制的药纸上。

略干后,使药纸均匀贴在石版面上,然后揭去药纸,用水拂拭,趁水未干时滚上特制的油墨,然后铺纸压印,有水处不着油墨,有字画处则着油墨,效果很好。

这样印出来的书籍或图画,又称“水印”。

9.三朝本:南宋国子监收藏的官刻书版,元代时收藏于西湖书院,明代初年,又运到南京国子监。

因这些原版辗转流离,历经三个朝代,用这些书版印成的书,就称为“三朝本”。

鲁迅集外书简四封

鲁迅集外书简四封

作者: 王尔龄
出版物刊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97-101页
主题词: 鲁迅全集;林语堂;鲁迅书简;收信人;小品文;论语;幽默;作家;阶级斗争;图书馆
摘要: <正> 一九四九年二月出版的《作家书简》(平衡编辑、上海万象图书馆影印),收有鲁迅书简十封,但影印时全都贴没收信人姓名.这十封信,在许广平同志编《鲁迅书简》征集信稿时,收信人没有交出,因而未入《书简》;《鲁迅全集》十卷本书信部分亦未收录.《作家书简》有卷头语云:'戊子(一九四八年)孟冬,偶然于上海三马路冷摊上,购得整束的断简残扎',其实这是编者故弄玄虛.我曾请教过赵景深先生(编者提到的给予帮。

读《聊复集》谈清嘉庆御医汪必昌——彭令

读《聊复集》谈清嘉庆御医汪必昌——彭令

读《聊复集》谈清嘉庆御医汪必昌彭令笔者所见,清嘉庆御医汪必昌著作《聊复集》有“未刊稿本”与“已刊本”两种形式。

“未刊稿本”属于孤本秘籍,容适时另撰文介绍。

今日所读为“已刊本”。

已刊本《聊复集》共五卷,分别为《医阶辨脉》、《医阶辨证》、《医阶辨药》、《眼科心法》和《玉钥集》。

此书最早刊本为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北京琉璃厂韫宝斋刻印本。

版式为半页大字十行,行二十四字,小字双行(即半页小字二十行),版心单鱼尾,版心上方刻印有“聊复集”三个字。

已刊本《聊复集》,首有清嘉庆王朝内阁学士汪滋畹《序》(下文简称《汪序》),其开篇即曰:“新安汪氏多能医者,如歙富汇(堨)之东藩、问舟,世传其业,不为险诣而妙解独通,盖不愧于古之所谓道术者。

今其裔尚守绪说,为吾乡所咨访,可谓贤矣。

燕亭(彭令按:汪必昌字燕亭)本其族,以术选入太医,未数年乃能自辑其书,刊行五卷。

”《序》中汪滋畹还赞誉道:“燕亭故儒家子,少更辛苦,久困京邑,近能以术自显,即有所纂述,以思寿于久远,其趣向深,可推许。

”次有汪必昌自《序》(下文简称《自序》),兹全文录如下:予家世业儒,先大父宁斋公、先君子恒园公、叔父颖园公、服兄陶邨公,专研究于诗古文词,各有著述,而邻里同时名下士无有不推毂者。

昌生不辰,严老慈病,亟求生计,谋菽水,弗克继先世书香,用是抱愧。

缘予族习歧黄广而且著,幼窃慕之,以除母恙。

昔范文正公云:“儒者,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然医固可以学,而良理必深参而透。

古谚有云:临事三思,思之不得,鬼神通之。

细揣历代医书,故之歧伯创七方以治病,汉之仲景穷之病其变幻而尽其精微,所谓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凡病有名有证,有机有情。

因名立方者粗工也,据证定方者中工也,能于证中审察病机病情者良工也!仲景制方,不于病而命名,惟求证之切当,知其机,得其情,宜主某方,拈来无不合法。

自晋代伪诀而后,一切莫不用歌诀,医学之正传晦蚀,留传于世者,大半粗工曲学,家自立帜,人自为书,或袭其肤,或剽其似,书愈多而论愈繁,而真传愈昧甚矣!医道之失真久矣!予家于黄山,见不多,闻不广,于是游吴越,历齐鲁,至燕赵,方知天地之大,黄河之深。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2005年11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行了新版《鲁迅全集》首发式。

这是《鲁迅全集》第五种版本。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前后五种版本的情况。

第一种是1938年上海复社出版的二十卷本。

复社是郑振铎、胡愈之这些文化人自己集资办起的一家小出版社,资金不多,要出版这样大的一部书很吃力。

正好不久前出版了斯诺的《西行漫记》这本畅销书,赚了一笔钱。

另一个办法,是由蔡元培、宋庆龄出面,向海内外人士募集纪念本订户。

普及本每部定价才八元,而纪念本却是五十元(甲种)、一百元(乙种),集资不少,这书才得以印成。

这书署名为“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实际是由许广平、郑振铎、王任叔定出方案,具体编校工作,是谢澹如、唐弢、柯灵等人做的。

这部《全集》,收入了鲁迅自己编印的全部著译的单行本。

他最后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及其“二集”,编成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印行,这次也编入《全集》第六卷。

这一卷中还有《且介亭杂文末编》,是他1936年的文集,由许广平编定的。

在编辑意图上,本版《全集》还是尽量求全。

散见于报刊上而未经作者编入单行本的文字,收集起来编为《集外集拾遗》收入第七卷,译文编为《译丛补》收入第十六卷。

鲁迅辑校的古籍,已出版的《唐宋传奇集》和《小说旧闻钞》,还有早年木刻印行的《会稽郡故书杂集》,加上曾经想要付印而没有成功的《嵇康集》和《古小说钩沉》,都收入了本版全集中。

他所辑校的古籍当然远不止这五种。

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的《鲁迅辑校古籍手稿》就有六大函四十九册六十二种。

从这些手稿中可以看出,鲁迅所做的工作多少不一,有些不过是抄录,当时不都收入《全集》是适当的。

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已经将这些另行整理为四厚册出版了。

这部《全集》没有收入书信。

这些散在收信人手中的书信,征集不易。

直到1946年,许广平才将已征集到的855封书信编为《鲁迅书简》一书出版。

这部《全集》也没有将完好保存在许广平手中的鲁迅日记编入。

这就造成了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图书版别板况

图书版别板况

图书版别板况一、版式版框——书版四周绕以墨线,称为版框或边栏。

一道墨线称作单栏,两道墨线称作双栏。

天地两边一道墨线,左右两道墨线,称左右双栏。

四周皆为两道墨线,称四周双栏。

行格——版框之内用直线分成若干行,每行都有若干字,著录时,多记半页若干行若干字,遇每行字不一致时,则取其最多或最少者记之,外加“不等”二字。

这种著录方法,称为行格。

版口——又称版心、书口,为书页折叠之处,位于每页版面正中的位置。

版口有专供折叠时作标记用的鱼尾图形,其中间称作中缝。

象鼻——版口上下各有一个空格,叫做象鼻。

象鼻中全都空白,称作白口;中间有一道墨线,称作黑口;黑线或全黑的称作大黑口或粗黑口。

上下象鼻中刻有书名卷数等称作花口。

鱼尾——版口中间酷似鱼尾的图形,是折纸的准线,有黑白两种或单双、三鱼尾。

上下鱼尾间供印书名、卷数、页数。

书耳——版框之外,左右上角有时刻一小长方框,称书耳,里面多用来题写篇名。

二、版别写本——未经刊刻,仅以工楷抄写的图书流传于世,称写本,如明代《永乐大典》、清代《四库全书》和历朝实录等,皆工楷缮写,称内府写本。

影写本——依照宋元旧版书籍原貌摹写,字体笔画,行格款式与原本几乎完全相同,称作影写本。

如虞山钱氏述古堂影宋精写本《说文系传通释》、毛氏汲古阁影抄宋刻《群经音辨》。

抄本——用手写之书称作抄本,年代不详者称作旧抄本,抄写精美,字体秀丽者称精抄本。

如汤淦抄《河汾诸老诗》。

稿本——已经写定而未刊印的书稿,称为稿本。

如果稿本为著者亲笔书写称手稿本,如清翁方纲《复初文稿》、法式善《梧门诗话》。

由书手抄写后经著者修改校订的称手定底稿本,如清桂馥手订的稿本《晚学集》。

凡搞本请他人代为缮写者称清稿本。

彩绘本——用多种颜色绘成之书称彩绘本。

如明成化时何庭瑞编《圣迹图》。

原刻本——凡初次刻印的图书,称为原刻本。

通常认为原刻本校勘精确,内容更贴近于原稿,而重刻本难免讹衍脱误,故藏书家或学人每以原刻本为贵,但也有重刻转精,超越原刻之上者,不可一概而论。

第二章 古典文献的体裁类型

第二章  古典文献的体裁类型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体裁类型文献的体裁,大体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文献内容方面的体裁,可分为著作、编述、抄纂三大类。

文献形式方面的体裁,又可分为文书、档案、总集、别集、类书、政书、表谱、图示、丛书、方志等十多类。

本章仅就其中与文字文献有关的常见体裁,予以论述。

至于文学作品的体裁,是文学创作样式,乃文学专门研究的内容,不属文献体裁研究的范畴,特予略去,不加论列。

第一节文献内容方面的体裁我国古典文献内容方面的体裁,是指写书的内容来源不同,过去一般分为著作、编述、抄纂三大类。

凡属前无所承,而是个人创造,才可称为“作”,或“著”、或“著作”;凡属前有所承,即个人凭藉前人的成果,只是据以提炼制作,编次整理,称为“述”,或“编述”;凡是集合纷杂的文献资料,加以分类排比编集的,称为“纂”,也称“论纂”、或“抄纂”。

三者虽同为书籍,但其体裁形式和价值作用,则各不相同。

一、著作。

属创造性的,价值高,作用大。

如五经中的《周易》,诸子的老、庄、孟、荀、申、韩,史部的《史通》等,都属此类。

相传孔子曾经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整理过六经,他自己一再声称是“述而不作”。

司马迁作《史记》,而他自己却不承认是创造,只认为是做了“编述”的工作,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余所谓‘述’故事,整齐世传,非所谓‘作’也。

”东汉大思想家王充写作《论衡》,别人称颂他的书是著作,他却明确回答:“非作也,亦非述也,论也。

论者,述之次也(《论衡·对作篇》)。

”“论”,是集合很多简策加以排比辑录的意思。

可见王充是把《论衡》当作抄纂看待的。

当然,这里有自谦之意,而我们还是应结合书籍,实事求是地做出评定。

二、编述。

属改造性的,价值有高有低,作用有大有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五经中的《尚书》、《春秋》,诸子里的杂家,史部的《左传》,都属此类。

我国古代文献,此类最多,作用最大,尤其是鸿篇巨制,在一定时期内,将庞杂的文献资料,作总结性整理,删繁撷要,复古通今,以新旧体例整理编写成通俗适用的另一种书,对人们接受、传播文化遗产和进行学术研究,其作用是很大的。

四部分类法

四部分类法

四部分類法四部分類“經史子集”是古代人將古籍按內容區分的四大部類。

一些大型的古籍叢書往往囊括四部,並用以命名,如《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等,可見四部分類對古籍的重要意義。

經:經書,是指儒家經典著作;史:史書,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詩詞彙編。

泛指我國古代典籍。

壹經部贰史部叁子部肆集部經部學類等十個大類,其中禮類又分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書六屬,小學類又分訓詁、字書、韻書三屬;十三經:是指在南宋時期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

分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十三經注疏:注和疏的並稱。

注,對經書字句的注解,又稱傳、箋、解、章句等;疏,對注的注解,又稱義疏、正義、疏義等。

注、疏內容關乎經籍中文字正假、語詞意義、音讀正訛、語法修辭,以及名物、典制、史實等。

經學史及小學類:經學史即經學歷史,小學類分訓詁、字書、韻書。

西漢時稱“文字學”為“小學”,唐宋以後又稱“小學”為字學。

讀書必先識字,掌握字形、字音、字義,學會並使用。

部工六屬,目錄類又分經籍、金石二屬。

正史:指《史記》、《漢書》等以帝王本紀為綱的紀傳體史書。

紀事本末:是史書體裁之一。

以歷史事件為綱,將重要史實分別列目,獨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順序編寫。

創始于南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

編年:按年代順序編排史料、著作等。

雜史:舊時區別于紀傳、編年、紀事本末的一種史書體載。

或記一時見聞,或記一事始末,或只是一家私記,但均帶有歷史掌故性質。

別史:圖書四部分類中史部的一目。

指不屬於正史、雜史的史書。

詔令奏議:詔令,文體名。

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發命令、文告的總稱。

包括冊文、制、敕、詔、誥、策令、璽書、教、諭等。

奏議,文體名。

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類文字的統稱,包括表、奏、疏、議、上書、封事等。

傳記:亦單稱傳。

記載人物事蹟的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嘉庆御医汪必昌搜集的治疗疑难杂症540种秘方偏方手稿孤品:《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原件简要介绍
清嘉庆御医汪必昌《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为毛装,开本高二十四点五厘米,宽十三点七厘米。

内容有四部分,皆不见于流传本《聊复集》之中。

这四部分别是《怪证(症)汇纂》七叶(14面)、批注《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十叶(20面)、《针灸论》五叶(10面)与《怪证(症)方法》七十二叶(144面),整部手稿共计九十四叶(188面),完整一册。

该未刊稿本汇纂了从春秋战国到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2200多年间中国中医药界治疗怪症(疑难杂症)的方法(秘方偏方等),并作了增补与批注。

其中《怪症方法》篇幅最大,占整个稿本的四分之三有余,收录了秘方偏方五百四十种,经过细致核实,共计778个秘方偏方,涉及治疗各类疑难杂症,其中不乏“癌症”、“肿瘤”、“尿血吐血”、“猝死”、“黄疸”(肝炎)、“性病”、“羊癫风”与“狐臭”等以现代医学暂时仍难以彻底解决的疾病;其中也有皇家御医权威传承的治疗“白癜”、“紫白癜”、“汗斑”、“面干”、“面上黑子”、“酒刺”、“雀斑”、“乳头裂”、“两乳忽长”、“肚皮青黑”、“阴番(翻)”与“阴肿”等美容美体的秘方验方;其中还有皇家御医神秘传世的“清凉饮”、“清凉膏”、“柞木饮”、“仙灵脾酒”、“神妙佛手散”、“愈风散”、“甘豆汤”、“三百头牛三百两银”(防毒去毒偏方)与“消渴饮”等养生
保健食物饮料秘方配方。

2017年5月,《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经古籍版本和中医药权威专家公开鉴定,被确定为中医药国宝文献,嘉德拍卖公司古籍善本部原总经理拓晓堂给出了2.16亿元的估值,此后,中新社、人民网、每日经济新闻等相继予以报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有关领导的批示,对该孤本收藏者进行约谈,并及时向其提出了“保护原件、保护秘方”的要求。

随即海外有人士在收藏者的反复拒绝交易声中,以为收藏者是在搞奇货加价策略,陆续反复抬价,到10月初竟然开出看似天价的10亿元人民。

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国文物报》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中国中医药报》都第一时间对该稿本进行了权威肯定。

《中国文物报》2017年5月30日,权威刊发彭令《〈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手稿的发现与初步考证》一文;《中国中医药报》5月24日权威发布《清御医手稿孤本重现记载治癌等验方》新闻,6月19日刊发了《孤本重现,当务之急是深入挖掘》后续报道。

众所周知,以上都是业内专业报纸,权威发文经过严格审核,故经过国家文物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权威认证的该稿本,其文物价值之高是毋庸置疑的。

此清嘉庆御医汪必昌收集整理的五百四十种偏方秘方,至今仅以稿本孤品的形式存在,尚未刊印流传,若合理开发利用,其中不少单个秘方的价值,都将不亚于片仔癀、云南白药与雷允上六神丸等秘方。

现亟待有实力的人士开发利用,发挥它的价值,造福世间。

彭令于2017年10月31日修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