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9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去找工作时,他一般最关注什么?生:工资。

生:工作环境和待遇。

师: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心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公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员工若干。

李叔叔一看条件不错,就应聘做了超市的一名工作人员。

可第一个月他只拿到工资500元,第二个月也只有600元,问了一些同事大部分都是600元,少数超过600元。

他找到了超市副经理说:你们欺骗了我,我已经问过其他工人没有一个工人的工资超过10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每月1000元呢?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如下表单位:元经理副经理员工A员工B员工C员工D 员工E员工F员工G员工H员工I月工资30002000900800700700600600600600500问题1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副经理说月平均工资1000元是否欺骗了李叔叔?(2)你有什么想法?生:刚才我算了一下,这11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资1000元没有欺骗。

师:对,我们学过平均数的知识,平均数是1000元是没有错。

那为什么李叔叔只能拿到600元。

大家可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生: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带动了员工的平均公资。

师:,看来这组数据中,由于出现了两个特别的数据,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真实反映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水平,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工资水平比较合理呢?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痛过李叔叔在找工作时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数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帮助李叔叔的过程中感受到在这里平均数和中位数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工资水平,初步感受众数产生的必要性。

】学生小组讨论:生1: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用600元是比较好的,因为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个人。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P2例1及练习一1~2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分数、小数的意义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
内容是初步认识负数,不仅仅是单纯地认识负数,而是为小升初学习有理数打好基础,初步理解负数
是表示和正数意义相反的量。教学中注意利用教材中的情景,组织学生自主探索,手脑并用,了解数学
知识的严谨性及可操作性,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探求知识的能力。
生2:这就体现了两个负数-27和-19。
生3:表示零下温度时,通常在数的前面添上“-”,这里的“-”不是减号,而是负号。
6.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师:我们一起完成一个练习,检验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PPT课件出示)练习读出下面各数,区分正数和负数。
+15-90+4-20-450
预设生1:+15,+4是正数。
处可见正负数,学会读出和书写负数,了解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六、作业设计
作业1
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2,3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基础题)填空题。
(1)像+4.2,+9,4.8……这样的数叫做()。
(2)像-1,-7,-2……这样的数叫做()。
3
(4)如果50米表示向东走50米,那么-50米表示()。
4.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想一想告诉大家好吗?
预设生1:在妈妈的账本上看到过。
生2:在冰箱上见过负数,冷冻的温度是-18℃。
生3:在医院检查的化验单上见过。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
定会发现的。
(三)、负数的意义及读法。
数学知识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推等综合能力发展学生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等,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出现的任何问题,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重点难点: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学具: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何感想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制作美丽的图案。

[通过欣赏生活中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

]二、观察、分析图案1、课件2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

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通过再次欣赏花瓣图案,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

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和操作相结合,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5、课件出示笑笑能将线面的图1变成图2,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同桌交流后回答) 6、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设计图案。

独立完成书37页练一练1题、2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全套教案

专门安排“数学广角”这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和以往的旧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是新增的内容。

本单元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使学生在理解“鸽巢问题”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加以解决。

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

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人)。

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界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狄利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问题”。

“鸽巢问题”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

但“鸽巢问题”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论。

因此,“鸽巢问题”在数论、集合论、组合论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抽屉原理”的变式很多,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此类问题。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

能不能将这个问题同“抽屉原理”结合起来,是本次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所以,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

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已达到能够掌握本章内容的程度。

教材选取的是学生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将具体实际与数学原理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1.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借助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

通过“说理”的方式理解“抽屉原理”的过程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

最新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2过程与方法:经历负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思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2 教学难点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我正你反”。

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意思相反的话。

1、向上看(向下看)2、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3、电梯上升15层(电梯下降15层)4、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很好,接下来,老师换一个游戏规则。

老师给大家看一幅图片(课件出示第2页例1的几幅图)。

二、初步感知师:同学们以前有没有见过类似于第2页例1的几幅图的情景呢?生:有,看天气预报的时候。

师:我国面积非常大,在同一个时间,不同的地区气温相差非常大。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这六个城市,你能读出这六个城市的天气怎样的吗?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读一读。

三、认识负数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师:(课件出示温度计)同学们,认识它吗?生:温度计。

师: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课件出示℃、℉)生:℃表示摄氏温度,读作“摄氏度”。

生:℉表示……师:℉表示华氏温度,读作“华氏度”。

那我国用什么来计量温度呢?生:我国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

(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欢的项目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

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圆柱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5篇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5篇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5篇小学六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的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应用价值。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无论是照相还是用放大镜看书、用投影仪放大图表,都离不开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这部分知识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2.在观察、操作中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和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基于以上认识,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对例题的探究,弄清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和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后的图形,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只要把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即可。

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图形的大小改变了,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纸卡学生准备方格纸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观察、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观察、感受。

①出示写有“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纸卡。

提问:纸卡上写的是什么?(纸卡上的字为小5号字,学生跃跃欲试后会有些失望,因为看不清)②把纸卡放到展台上,调整缩放键,逐渐调大。

提问:纸卡上写的是什么?生抢答: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引导学生思考。

师:为什么纸卡上的字之前看不清,而现在看清了呢?生:因为字被放大了。

2.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1)过渡: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2. 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题目:练习两位数的加减法; 2. 数学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 3. 思维训练: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两位数的加法计算;
2.两位数的减法计算;
3.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游戏的方式复习所学的知识,并通过思考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PowerPoint课件;
2.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
导入新知
1.点名;
2.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呈现新知
1.通过PowerPoint课件呈现计算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2.引入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环节
1.分组进行游戏,要求学生合作解答问题;
2.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总结归纳
1.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2.总结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册上相关课后习题,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预设了多个问题给学生进行解答,在游戏过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和思维逻辑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在计算时存在粗心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下节课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题和思维拓展题来巩固学生的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1文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1文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1文案时代在发展,知识不断深入,学生不断改变,教师自己的教案,也要时刻进行创新和修改。

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写出一个好教案呢?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1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1文案1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写负数。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认识负数和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巩固对负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掌握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自学教材、整理梳理、巩固练习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

1、认真看课本第87页到91页的内容,回忆整理有关负数的知识(1)举例说明如何读写正负数?在书写正数和负数时应注意些什么?(2)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____0;负数都_____0。

(3)正数负数表示什么样的两种量?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2、4分钟后,对子之间相互交流,如用疑问可以小组讨论!3、小结:我们把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二、基础练习。

1、展示一(1)如果前进30m记作+30m,那么-20m表示( ),后退10m记作( )。

(2)如果+60m表示上升60m,那么-60m表示( ),下降50m记作( )。

(3)如果+120m表示向东行120m,那么-70m表示(),向西行50m记作( )。

要求:1、独立做题,。

2、写完的同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3、展示二(1)读一读,填一填。

37,-78,+20,-5,0,+121, 98, -1000, -13, 34, -34。

负数正数最后剩下一个数没有填入上面的框中,这个数是( ) 。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六班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班级上册第73—78页。

教材简析:教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和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呈现了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一情景。

通过介绍中国的世界遗产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乘加应用题的探索。

知识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一、二单元的知识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阅历,自己探索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并能灵活的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

重点是将四则混合运算规律正确地迁移到分数中。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并根据数量关系和线段图列出算式并正确解答乘加、乘减分数应用题,在不断探索中领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培育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20xx年的奥运会相信大家一定记忆犹新,世界人民走进奥运,走进了北京。

作为一名中国人,你能说说北京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吗?[设计意图]这一单元是围绕“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个大的情境串进行的,而本课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1个信息窗,情境内容将中国放入世界这一大环境中,因此由奥运会的话题引出了本课情境,这样设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课,激发了学习爱好。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73页情境谈话:这里有一些我国世界遗产的文字信息,谁能读一读?根据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2)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3)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好吗?2.根据以往的解题阅历,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你解决这一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梳理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成数(课本第9页例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成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解决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填空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有听农民们说:今年我家的稻谷比去年增产二成,我家的桂皮晒干后只有五成等吗?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

渗透环保教育三、探究体验(一)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1、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2、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知识。

3、练习:将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二成=()%;四成五=()%;七成二=()%。

(二)教学例21、出示例题,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2、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3、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

从而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或者引导学生列出350-35025%=262.5(万千瓦时)四、巩固练习1、三成=()%;五成六=()%;八成三=()%;2、第9页做一做3、解决问题(1)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1500吨,今年因为受到天气灾害的影响水稻产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2)鼎湖山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18万人次,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比20xx年增加一成五,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类)(3)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有820人,比20xx年在校生人数减少了二成,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4)某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为30万双,20xx年年产量比20xx年增加了一成六,20xx年年产量又比20xx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是多少万双?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8~69页的例1、2。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表格式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表格式

数学教案(六年级下册)执教者:李长兴二○一二年二月小学六年数学下册教案负数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确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教学重点: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负数与正数的关系。

教学关键:借助一些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负数与正数是具有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关系。

教学时间数:3课时1、认识负数…………………………………1课时2、3、比较大小…………………………………1课时4、5、单元测试…………………………………1课时圆柱与圆锥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这观察,设计和掉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在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教学重点:1、圆柱体积,表面积计算2、圆锥体积计算教学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关键:利用教具,学具进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时数:13课时课时安排:1、圆柱…………………………..7课时2、圆锥…………………………..3课时3、整理和复习…………………..2课时4、单元测试……………………..1课时圆柱与圆锥练习一、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下面物体中,()的形状是圆柱。

A、B、C、D、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36dm3,它的底面积是18dm2,它的高是()dm。

A、23B、2 C、6 D、183、下面()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

(单位:cm)4、下面()杯中的饮料最多。

5、一个圆锥有()条高,一个圆柱有()条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

2012年2月8日第一周星期三编号:1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

本课时教学,先通过以电视台天气预 报为例,说出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从而引入了负数这一概念。

从而让学生 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理念。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

2. 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负数。

3•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说一说对温度的认识。

(1 )以电视台天气预报为例,说一说某些一年中出现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 气温是多少等等。

(2)说一说“零下XX 度”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2 •揭示课题师生共同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一负数。

(板书课题)、探索新知 1 •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

(2)说一说: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 (3)让学生根据了解到的信息进行交流、讨论。

①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与同学分享你的知识,解答你的疑问。

②汇报交流情况、认知结果。

③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简要的说明。

2 •教学例2 (1) 出示银行存折,观察存折中的数据。

(2)说一说:这些数各表示什么?(3)以“ 500”和“ -500 ”为例,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 内容 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时间 分配教学理念 教学 目标 教学 准备温度计等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认识负数 联系“ 16° C ”和“ -16 ° C ”以及“ 500”和“ -500”,说一说你有什么体①教师可明确告诉学生: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你能写出几个负数吗? 4 .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第1、第2题。

5.课堂小结说一说你对负数有了哪些认识。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3题 四、布置作业认识负数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像 这样的数叫负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全册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全册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表
格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研究本教材,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数较大的加减运算,同时培养学生进行口算的能力。

2. 强化学生数字的认识能力,学会对数字的分析与理解。

3. 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对较大的数进行加减运算
教学方法及流程
1. 通过提供大量的实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2. 教师授课,学生巩固并运用。

3. 小组探究式研究,鼓励互相讨论,激发思维的火花。

4. 同时加强课堂练与提高思维水平的手敲。

教学内容
1. 完成一至十百千万位数加减法的口算,列竖式验算。

2. 练解决实际问题,注意理解题意,注重思路与方法。

3. 理解填表的方法,练去填写相关的表格。

4. 计算三位数乘以两位数,验算;观察被乘数与乘数的个位数字关系。

教学评估
1. 采用小测验的方式进行日常评估,定期综合考试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2. 鼓励学生留意自身的温故知新,或者把握课堂思想与方法,不断发挥自身优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1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1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1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内容:成正比例的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具准备: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

行数就少了。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成正比例的量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杯子是相同的。

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2)出示表格。

高度/㎝ 2 4 6 8 10 12体积/㎝3 50 100 150 200 250 300底面积/㎝2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2。

板书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①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②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5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准备:每人一个圆锥,师准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二、新课1、圆锥的认识 (直观感受观察讨论汇报)(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

(在图上标出侧面)(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完整版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完整版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完整版教案及反思1负数【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

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3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材第2页例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
(人教版)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学科
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
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肜比例知识解决比
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
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一定的比例将简
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
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
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
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圆柱与圆锥
2、比例
3、整理和复习
教学难点:
1、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正确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及体积的推导过程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串成知识
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
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85课时
课时安排:
1、……………………………….………………3课时
2、圆柱与圆锥…………………………………13课时
3、比例……………………………..………..18课时
4、统计…………………………………….….2课时
5、数学广角……………………………….…….3课时
6、整理和复习………………………………….46课时
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
正确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
小。

教学重点: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
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负数与正数的关系。

教学关键:借助一些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负数与正数是具有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关系。

教学时间数:3课时
1、认识负数…………………………………1课时
2、比较大小…………………………………1课时
3、单元测试…………………………………1课时
圆柱与圆锥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
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
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
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这观察,设计和掉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
在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教学重点:
1、圆柱体积,表面积计算
2、圆锥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关键:
利用教具,学具进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时数:13课时
课时安排:1、圆柱…………………………..7课时
2、圆锥…………………………..3课时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4、单元测试……………………..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