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3
高三生物遗传性状的知识点
高三生物遗传性状的知识点遗传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生物间基因的传递与表达,决定着个体特征的形成和传承。
在高三生物教学中,遗传性状是一个关键的考点,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高三生物遗传性状的知识点。
1. 遗传物质DNADNA是生物体内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
它由核苷酸组成,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基团。
每个核苷酸由一个碱基、一个脱氧核糖糖分子和一个磷酸基团组成。
2. 基因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功能单位。
它是DNA上的一段片段,通过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这一遗传特征。
人类基因组有大约3亿个碱基对,约有2万多个基因。
3. 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在相同位置上的两个或多个基因的不同形式。
一个基因位点上可以有多个等位基因存在。
等位基因可以决定一种性状的表现形式。
4. 显性与隐性显性与隐性是等位基因的两种表达方式。
显性等位基因决定的性状在个体中表现出来,而隐性等位基因只有在两个等位基因均为隐性时,才能表现出来。
5. 基因型与表现型基因型是指个体内基因的组合,而表现型是指基因型表达出来的形态特征。
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6. 遗传的分离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通过对豌豆的研究发现了遗传的分离规律。
他提出了“显性-隐性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显性-隐性规律指出,对于同种性状,如果一个个体的两个等位基因分别为显性和隐性,则表现出显性性状;如果两个等位基因均为隐性,则表现出隐性性状。
自由组合规律指出,基因的组合是随机的,个体后代的遗传性状由基因型决定。
7. 遗传的连锁规律连锁规律是指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具有一定的连锁性。
连锁基因的遗传规律与孟德尔遗传规律不同,它们会同时遗传给后代。
连锁基因之间的连锁程度可以通过重组频率来衡量。
8.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一种形式,可以导致基因型和性状的改变。
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9. 环境因素对遗传性状的影响除了基因因素外,环境因素也可以对遗传性状产生影响。
高三生物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201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案---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知识点详解】遗传现象: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相似。
一、人类对遗传本质的探究19世纪中叶,孟德尔通过植物的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通过遗传因子(后称基因)来传递的。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成单存在,配子结合(受精作用)后,遗传因子又恢复到成对状态。
19世纪末,科学家研究了生物生殖过程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了解到染色体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体细胞(2N);配子(N);受精卵(2N)。
据此,有人设想:莫非遗传因子就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就是一个遗传因子?这不可能,因为生物的性状很多,而染色体的数目有限。
那么,一定是一个染色体上有许多个遗传因子(基因)。
基于这样的认识,1903年萨顿和鲍维里提出遗传因子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后来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二、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具备的条件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2、能自我复制,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和性状;4、具有存储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能力。
三、核酸(核酸、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证据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核酸是遗传物质(一)格里菲思细菌转化实验1、两种菌落的比较2、实验过程3、小结为什么第四组实验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因为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艾弗里核酸转化实验(图解)艾弗里的思路1.实验材料:选用肺炎双球菌。
2.假设:核酸是遗传物质。
3.实验操作: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 型细菌进行混合。
高三遗传知识点
高三遗传知识点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着生物个体间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方式。
在高三生物课程中,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三生物中涉及的主要遗传知识点,包括基因、遗传物质、遗传模式、变异和进化等方面。
一、基因的概念与结构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由DNA分子构成,DNA分子是拥有遗传信息的重要分子。
在遗传学中,我们了解到基因由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外显子决定了蛋白质的编码,内含子则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
二、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传递主要是通过生殖细胞的传递实现的。
其中,通过游离型基因的传递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模式,它是指由单一基因对个体性状产生影响。
对于单基因的遗传模式,我们可以通过遗传图谱等方式进行分析。
三、遗传模式的分类遗传学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遗传性状的表现,得出了不同的遗传模式。
其中,常见的遗传模式有隐性遗传、显性遗传、共显性遗传和性联遗传等。
这些遗传模式不仅仅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其他生物。
四、基因变异与突变基因变异是指基因在个体的后代中发生的改变,它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基因变异可以是基因突变导致的,也可以是基因重组或基因倒位等过程中发生的。
通过基因变异,个体的遗传特征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其后代。
五、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是遗传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基因的遗传变异和选择,生物种群可以逐渐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而产生进化。
这个过程中,优势基因会被保留下来,劣势基因则可能会被淘汰。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的重要机制。
六、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是遗传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通过遗传工程技术,科学家可以对基因进行编辑和改造,从而创造出具有特定性状的生物体。
这种技术的发展为农业、医学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结语高三生物中的遗传知识点贯穿了整个生物学的学习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遗传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奥秘。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生物教案:《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高三生物教案:《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遗传的物质基础【本章学问框架】【疑难精讲】1.染色体在传种接代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每种生物都有恒定的染色体数。
如玉米的染色体数是20,一般水稻的染色体数是24,猪的染色体数是38,黄牛的染色体数是60等。
试验讨论表明,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的行为和数目改变有明显的规律性,即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具有肯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细胞中的染色体与遗传亲密相关。
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讨论表明,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如何确定DNA和蛋白质对遗传的打算性作用呢?科学家设法将生物体内的DNA和蛋白质分开,并证明将DNA放入另一生物体内时,原来那种生物的性状可在另一生物体中体现出来,而蛋白质没有这种作用。
1928年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和1952年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足以证明DNA和蛋白质在遗传过程中,DNA起打算性的作用。
2.DNA的传递载体在真核生物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伴随着生殖过程中发生的染色体复制及染色体进入不同的子细胞,DNA由亲代传递给子代。
细胞质中线粒体、叶绿体中有少量的DNA,无染色体,在细胞质遗传中,这些DNA伴随着叶绿体、线粒体传递给子代细胞。
教材中的分别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性别打算与伴性遗传均属细胞核遗传,生物的绝大多数的性状遗传归属细胞核遗传的范畴。
3.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以及"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中的"主要'二字的理解生物的遗传物质有两种,即DNA和RNA。
在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体内既有DNA也有RNA,它们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RNA。
在病毒和类病毒中,有的只含DNA,有的只含有RNA,它们的遗传物质有的是DNA,有的是RNA。
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真核生物(占生物种类的绝大多数)体内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少数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中,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高考生物复习知识清单(6)遗传的物质基础
1.基因、遗传信息的概念:2.DNA 复制、转录、翻译的概念:3.密码子的概念:1.从菌体结构、菌落特征、毒性的角度,区别R 型和S 型肺炎双球菌:2. 比较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操作、实验结论:3.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结论:4.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离心的目的:5.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搅拌不充分、离心不彻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6.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7.细胞中的DNA 和RNA 分子结构的区别:8.从模板、原料、场所、酶、能量的角度,区别DNA 复制、转录、翻译:9. 比较DNA 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10.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 、tRNA 、rRNA 的作用分别是:11.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途径:1.S 型肺炎双球菌的DNA 使R 型活菌转化为S 型活菌发生的变异类型为。
将S 型菌DNA 与R 型活菌混合,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菌落有种,其中大多数表现为。
将R 型菌DNA 与S 型活菌混合,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菌落特征是。
2.用含32P 和35S 的T2 噬菌体侵染未标记大肠杆菌时,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的场所是,合成子代病毒DNA 所需的模板来自,原料、能量等来自;释放的若干子代病毒中,含32P 和含35S 的情况分别是。
3.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的技术有。
4.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原核细胞含有种核酸,种核苷酸,种碱基,遗传物质是;病毒含有种核酸,种核苷酸,种碱基,遗传物质是。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HIV 、SARS 、H I N I 、2019 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相同、不同)。
5.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模型,这个过程中威尔金森和弗兰克林为他们提供了。
沃森和克里克还提出了的假说。
6.科学家运用技术证明了DNA 半保留复制,该实验的研究方法(是、不是)假说-演绎法。
7.在细胞中,一个DNA 分子(能、不能)全部由基因组成,构成基因的碱基数占DNA 分子全部碱基总数的(多数、少数),一个RNA 分子长度比DNA 分子(长、短)。
高中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同源染 N 色体
N 2N 4a 4a N
0 N 2a 2a 0
染色体 2N 2N 0 染色单体 0 DNA 四分体 2a 2a 0 0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
1、保证了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物种的稳定 性) 2、雌雄配子结合能形成种类众多的受精卵。 (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②染色体的交叉互 换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3、后代遗传物质由双亲提供,保证了后代具有双亲 的遗传性,具有更大的活力和变异性。
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
一 精子的形成过程 减数分裂过程 四分体
联会 精原细胞 同源染色 体分离
初级精母细胞着丝点 分裂变形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精子
体 细 胞
精原 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N N 2N 0 2a 0 N 2N 4a 4a N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 精子 细胞 0 2N 0 2a 0 0 N 0 a 0 0 N 0 a 0
(一)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 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1.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 1.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 2.减数分裂发生部位和时间 2.减数分裂发生部位和时间 3.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 3.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 巩固练习
1.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可选用的材料是 1.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 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 A.马蛔虫受精卵 B.小鼠睾丸 A.马蛔虫受精卵 B.小鼠睾丸 C.蝗虫的精子 D.鸡的血液 C.蝗虫的精子 D.鸡的血液 2.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A.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B.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 A.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B.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D.无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C.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D.无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高三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高三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复习内容】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框架】【重点与难点】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2、DNA的结构与复制。
3、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在体细胞的增殖(即有丝分裂)过程中,亲代细胞通过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代细胞中,使子代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亲代细胞之间的染色体、DNA、基因相同,从而使前后代细胞之间的性状保持一致。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原始的生殖细胞通过染色体复制,在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基因也随之分离;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随之组合。
此外,在四分体时期一部分初级精(卵)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互换,使得等位基因也发生了互换。
一般地说,同源染色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等位基因也是如此。
通过受精作用,由于雌雄配子的结合,使得受精卵内的同源染色体与等位基因不但恢复到原来体细胞的水平,同时又使同源染色体与等位基因出现了千变万化的组合,从而使子代既保持了亲代的遗传性,又产生了变异性状。
因此,要抓住染色体、DNA、基因这条线索把教材中的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等方面知识综合起来理解,运用这方面知识来分析与解释一些生命现象。
例2、一个连续进行复制的双链DNA有m对碱基,其中腺嘌呤有A个。
问:(1)笫一次复制需要多少个胞嘧啶?(2)笫二次复制需要多少个胞嘧啶?第一次与第二次复制总共需要多少个胞嘧啶?(3)笫n次复制需要多少个胞嘧啶?第一次到第n次复制总共需要多少个胞嘧啶?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A+T+G+C)=A/2m 即:A/(2A+2G)=A/2mG=m-A 由此可知:复制时所需的C的数目【同步练习】1、用15N充分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把该细菌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繁殖四代的时间后,含15N的细菌约占 ( )2、下列对双链DNA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一条链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A和T的数目也相等B、若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0.5倍C、若一条链的A:T:G:C =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例为2:1:4:3D、若一条链的A:T:G:C = 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例为1:2:3:43、经测定,某种噬菌体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A+C)/(T+G)≠1,可以确定它可能是( )A、双链DNA病毒B、单链RNA病毒C、双链RNA病毒D、单链DNA病毒4、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解旋后只以DNA一条单链复制子链B、子代DNA分子的两条单链中只有1条与亲代DNA母链完全相同C、复制结束后的两个子DNA分子和母DNA分子完全相同D、在复制过程中解旋酶把DNA水解为脱氧核苷酸5、家蚕体细胞中决定蚕丝蛋白分子中肽链上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是 ( )A、核糖体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B、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C、转运R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D、核糖体中碱基的排列顺序6、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细胞器是 ( )A、核糖体和中心粒B、叶绿体和内质网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线粒体和叶绿体7、牛、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的体内,构成核酸的碱基种类分别是( )A、5种、4种、4种B、5种、5种、4种C、8种、5种、4种D、8种、4种、4种8、已知转运RNA的一端的三个碱基是GAU,它运载亮氯酸,那么决定亮氯酸的密码是由什么转录而来的 ( )A、GATB、GAUC、CUAD、CTA9、人体内含有胰岛素基因的细胞和合成胰岛素的细胞是( )A、全部体细胞和胰岛B细胞B、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C、胰岛B细胞和体A细胞D、全部体细胞和胰岛A细胞10、已知一段双链DNA中碱基的对数和腺嘌呤的个数,能否知道这段DNA中四种碱基的比例和(A+C) : (T+G)的值( )A、能B、否C、只能知道(A+C) : (T+G)的值D、只能知道四种碱基的值11、下列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DNA双链的一段。
高三生物必修三遗传知识点
高三生物必修三遗传知识点遗传学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了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和表达。
在高中生物必修三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础的遗传知识,本文将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基因。
基因是生物体内能够传递遗传信息的单位,它是DNA的一个片段。
基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性状,如眼睛的颜色、血型等。
然而,一个基因并不仅仅决定一个性状,一个性状往往受到多个基因的共同影响,我们把这些基因称为主效基因。
主效基因的不同组合产生了遗传的多样性。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基因的表达。
基因的转录过程是基因信息从DNA向RNA的转换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DNA的双链被解开,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信使RNA),然后mRNA会被翻译成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功能的主要执行者,它们决定了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
基因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如环境因素、激素水平等。
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变异是指基因或染色体的突变,它们可以通过遗传信息的改变来产生。
常见的突变形式有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这些变异在一定的环境选择压力下会对生物体的适应性产生影响,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繁殖的变异会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从而进化成新的物种。
我们在上学期还学习了一些重要的遗传规律,如孟德尔遗传定律和硬性连锁定律。
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一些基本的遗传规律,如显性和隐性性状、基因的分离和再组合等。
硬性连锁定律则是指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基因重组过程中很少发生交换,它们往往以联合遗传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
除了单基因遗传,我们还学习了多基因遗传和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在多基因遗传中,多个基因共同决定了一个性状,并且这些基因之间可以互相影响。
某些性状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如身高、体质等。
在这些性状中,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个体表现出多样性。
最后,我们要提到分子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研究了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它是遗传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
高三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doc
10届-专题5 遗传的物质基础I、基因的结构
一、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究转化实验:
标记物前后代传递实验:遗传物质在哪里?——染色体(摩尔根)谁是遗传物质?——DNA(艾弗里、赫尔希)
1、格里菲思转化实验
3、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实验:
(二)RNA也是遗传
物质的实验
拓展:
1、肺炎双球菌的二个转化实验比较;P127
2、噬菌体在细菌内的繁殖实验
设计思路:
1)利用繁殖时蛋白质外壳和DNA自然分开,分别同位素S、P标记,以,- - 2)选择只含DNA、蛋白质的最简单生物,方便探究;
3)利用差速离心法将保留菌外的物质分开,确定哪种物质进入菌体,遗传传下一代。
3、
4、
二、DNA(基因)的结构
(一)DNA模型的构建:
1、4种脱氧核苷酸——
2、相等——
3、配对——真DNA衍射图与DNA金属模型府视图相似。
(二)化学组成:元素
单位
脱氧核苷酸长链
(三)。
高三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小结
高三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小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构造与复制《遗传的物质基础》包含基因的表达基因的构造与基因工程其中心是教材中的中心法例。
从中心法例出发,能够获取双方面的信息:静态的信息—— DNA 是遗传物质;动向的信息——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
基因工程就是人类利用这一法例有目的地对生物进前进行改造,进而获取所需要的性状或基因产物。
抓住中心法例这个中心,就能够把这部分的主要内容都一致在其静态的和动向的信息之中。
1.DNA是遗传物质理论依照: DNA具备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
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生物性状的相对稳固→ 遗传物质一定拥有相对稳固的构造生物性状的多样性→ 遗传物质一定存在大批的遗传信息生物性状的世代相传→ 遗传物质一定能够自我复制并传达给子代生物性状的变异性→ 遗传物质在某些条件下是可变的思虑:为何说DNA具备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参照答案:( 1 ) DNA拥有相对稳固的构造。
①分子骨架中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摆列方式固定不变;②是每个 DNA 分子拥有稳固的双螺旋构造,将易分解的含氮碱基摆列在内侧;③是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严格不变。
( 2 )DNA 能够储藏大批的遗传信息。
DNA 碱基对的摆列次序代表了遗传信息,是变化多端的,一个拥有 n 个碱基对的 DNA 分子,其可能的摆列方式就有 4 n种。
( 3 )DNA 能够复制。
DNA 独到的双螺旋构造为复制供给了精准的模板,经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正确地进行。
( 4 ) DNA也是可变的。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都能说明DNA在某些条件下也是可变的,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实验依照:肺炎双球菌转变实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思虑:从科学家研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你获取了哪些科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研究过程:问题:R 型活细菌有毒分别出有毒性无毒性不致死加热杀死后的 S型细菌的 S 型活细菌,为何无毒性的活型活细菌能够转变成有毒性的S 型活细菌呢?假定:加热杀死后的S 型细菌中的某些“转变因子”与 R 型活细菌混淆生成S 型细菌致使小鼠死亡。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32 遗传的物质基础三 新人教版
遗传的物质根底【教学内容】遗传的物质根底?〔三〕【教学目标】(1)使同学理解与把握基因的概念;(2)使同学明确DNA的两个根本功能;(3)使同学理解基因把握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教材分析】这局部教材涉及到生化学问较多,而同学的生化学问根底还不能适应,因此是本章及本节的难点,但它是学习遗传规律的根底,应下功夫突破。
Α.〖教学重点〗中心法那么Β.〖教学难点〗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及其与氨基酸、碱基的联系。
【教具预备】①“DNA把握生物性状〔基因把握蛋白质合成〕”的磁性模块;②“二十种AA密码表”挂图。
【教学过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子女所以象父母,是由于父母把自己的DNA 复制了一份传给子女的缘由。
那么,DNA分子是怎样把握遗传性状的呢?现代遗传学争辩指出,生物的性状是同基因把握的。
三、基因对性状的把握(一)基因的概念1.从基因与DNA的关系看:基因是遗传物质的根本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看: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看:基因是把握性状遗传的功能单位,生物性状是基因的表现形式。
(二)基因把握蛋白质的合成1.DNA的根本功能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b.通过把握蛋白质的合成,表达遗传信息。
2.三种RNA(a)mRNA:是DNA的副本,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b)tRNA:搬运相应的氨基酸,识别mRNA上的密码。
(c)rRNA:与蛋白质一起组成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3.DNA与RNA比较〔回忆?细胞?内容〕4.遗传密码遗传学上把mRNA中打算氨基酸的不同碱基排列挨次,叫做“遗传密码”。
应指出:AUG、GUG——起始密码UAG、UAA、UGA——终止信号5.蛋白质合成过程〔先用磁性演示块在磁性黑板上进展演示,再总结〕a.转录:由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那么形成mRNA。
b.翻译:以mRNA为模板,把不同的氨基酸一个个地连接起来,最终,翻译成有确定氨基酸挨次的蛋白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的物质基础
【教学内容】
《遗传的物质基础》(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基因的概念;
(2)使学生明确DNA的两个基本功能;
(3)使学生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涉及到生化知识较多,而学生的生化知识基础还不能适应,因此是本章及本节的难点,但它是学习遗传规律的基础,应下功夫突破。
Α.〖教学重点〗
中心法则
Β.〖教学难点〗
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及其与氨基酸、碱基的联系。
【教具准备】
①“DNA控制生物性状(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磁性模块;
②“二十种AA密码表”挂图。
【教学过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子女所以象父母,是由于父母把自己的DNA 复制了一份传给子女的缘故。
那么,DNA分子是怎样控制遗传性状的呢?现代遗传学研究指出,生物的性状是同基因控制的。
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基因的概念
1.从基因与DNA的关系看: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
2.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看: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
呈线性排列。
3.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看:基因是控制性状遗传的功能单位,生物性状是
基因的表现形式。
(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1.DNA的基本功能
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
b.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表达遗传信息。
2.三种RNA
(a)mRNA:是DNA的副本,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b)tRNA:搬运相应的氨基酸,识别mRNA上的密码。
(c)rRNA:与蛋白质一起组成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3.DNA与RNA比较
(回顾《细胞》内容)
4.遗传密码
遗传学上把mRNA中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排列顺序,叫做“遗传密码”。
应指出:AUG、GUG——起始密码
UAG、UAA、UGA——终止信号
5.蛋白质合成过程
(先用磁性演示块在磁性黑板上进行演示,再总结)
a.转录:由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mRNA。
b.翻译:以mRNA为模板,把不同的氨基酸一个个地连接起来,最后,
翻译成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6.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遗传学上把DNA→RNA→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称为“中心法则”。
到了本世纪七十年代,切敏(Temin)等人发现在一些RNA病毒感染的
细胞中出现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的DNA,叫逆转录。
这一伟大的发现
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发展。
7.实践意义
(结合遗传工程的最新成果,以启迪学生去探求,去思索。
)
课本P112习题。
【课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