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模拟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模拟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如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

本文介绍了“模拟工作室”教学模式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模拟工作室;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
0.引言
近年来,虽然信息产业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目前软件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型,“两头”更加短缺:既缺高端IT人才,包括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缺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即“IT蓝领”,也就是说,实际的人才供应情况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

尽管学校每年毕业生数量相当庞大,但软件公司和企业却说招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出现了用工荒现象。

另一方面,学生也抱怨找不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使得大部分的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无奈改行。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为企业所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培养的软件技术人才和公司企业所需的人才存在差异,学校培养的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不能满足公司的用人要求。

如何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急需突破的瓶颈。

“模拟工作室”教学模式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革。

1.“模拟工作室”教学模式简介
“模拟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起源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当时的“工作室制”教学提出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作为教育的理论依据,通过“作坊(车间)”来完成教学工作。

在包豪斯里不分教师和学生,只设置“大师、熟练工人和学徒”的分级标准,学生们在实干的过程中去学,他们与比较有经验的人进行合作,或在前辈的指导下,通过实际制作物品来学会一些东西。

其教学成果直接以产品的方式展现,作品的展示取得与企业生产的订单,通过社会这个渠道使教学的成果产生经济效益,为教育的经费投入作补充。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工作室,是一种开放的,具备企业或设计公司基本特征的,在硬件设备和环境上符合生产要求的一个场所,它直接与社会接轨,同时还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

1.1“模拟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概念
“模拟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

“模拟工作室”教学模式是指把学校现有的专业教师根据专业研究方向与领域进行整合,成立若干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有一定的专业方向的定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其本质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它更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参与,教师把以教为主转变为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

1.2 “模拟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点
“模拟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接触实际工作案例和公司的工作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借鉴企业的管
理流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按照工作流程和项目要求共同商讨方案、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

在和实际工作岗位高度一致的环境氛围里,与老师、同学以及实践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讨论、质疑、探索中学会思考和创造,获得有价值的经验积累,提高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促进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模拟工作室“教学模式采用的是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主要内容,其特点在于针对性强、实践性强、教学互动强。

由于项目涉及的专业面较广,突破了单一课程的内容,教学内容不依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而是知识的扩展、延伸和深化,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同时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叉、互相渗透,锻炼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2.“模拟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
2.1“模拟工作室”教学模式与软件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
目前,我院在软件技术专业构建了“模拟工作室”教学模式。

把现有的专业根据专业研究方向与领域进行整合,成立不同的工作室。

学生在学习完前两学年的基本专业知识后,进入工作室学习第三学年的全部课程。

工作室的具体任务是依托专业教师的技术实力,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带动教师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

工作室的主要工作是承接企事业单位的工程项目,由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据企业相应岗位的工作业务流程和管理规定来规范学生的工作实践,达到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岗位意识的目的。

2.2 “模拟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以《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为例,我们在该课程中采用了与模拟工作室教学模式相配套的项目教学法。

具体在课程内容上以实际项目为载体,通过模拟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将项目的工作流程解构为资讯收集→设计、审核方案→工艺制作→后期加工→产品评估,然后按照教学认知规律重构为若干个项目任务,按照工作过程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学生通过项目小组完成工作任务来获得与岗位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制定项目计划项目准备完毕之后,对项目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操作步骤,选择相应的方法,制定操作计划。

在此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即步骤、方法、使用工具。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关注学生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进行启发和指导。

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分组的方法将班级学生分成四组,每组选一名“项目经理”(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我们一般选择由团队的学生轮流当项目经理),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制定项目计划。

在制定项目计划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避免计划的千篇一律,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实施项目计划时每个团队将根据自己制定的项目计划来实现计划目标。

要求学生注意两点内容:一是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工作效率;二是要求学生认真记录每个操作步骤和过程。

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素材,而且要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边观察边指导。

学生在制作主页时,由于分工不同,处理图片的学生与设计版式布局的学生往往不是同一人,结果处理出来的图片经常会与布局规格不一致。

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按照计划书的设计图进行设计,指导“项目经理”要组织好团队,做好沟通和交流。

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给予及时指导,一方面可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每个工作室必须有一家或一家以上的企业作为依托。

在真实性职业场所或仿真性教学环境里
将项目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3.结束语
改革“课程制”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模拟工作室”教学新模式是我院软件技术专业改革的一项新的成果。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以实际生产项目或以再现项目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学时安排上也不再沿用原有的一节课一节课的教学方式,而是以实施项目所需的时间进行课程设置。

通过选取“项目”来创设“情景”,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完成“工程项目”来达到“知识建构”,通过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该教学法便于构建一个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环境,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允许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他们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吴进.基于图形图像处理与制作课程项目教学的改革探索.科技信息,2010,3.
[2]何金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性研究[D] 湖南大学;2006年.
[3]单青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D] 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何钧,叶青青,吴友娟.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学生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5]童少娟.高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6.
[6]段珊珊. 对Photoshop教学改革的探索.科技文汇,20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