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语文主体学习的三大特征_人教版新课标
浅谈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和消化知识。
而在新课标下,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主体性,他们需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主动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
那么,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首先,要注重启发性教学。
启发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导,以教师的引导为辅助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国演义》时,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有什么特点?他们是如何遇到周瑜的?”,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思考分析、发表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要注重情感体验。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更要体验语言所传达的情感。
在诗词鉴赏、文学鉴赏等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朗读诗词等方式,激发学生产生共鸣,并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模仿、创作,让他们亲身体验文字的魅力,并通过表演、朗读等形式展示出来,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再次,要注重任务型学习。
任务型学习是指在教学中设置一系列有明确要求和目标的任务,学生通过执行任务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比如,在学习写作文时,可以请学生写一篇公告、写一封信等,通过实际应用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任务型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动力,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要注重评价的多样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学习成果。
传统的笔试评价方法只能对学生的记忆能力进行测评,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口头评价、观察评价、作品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现,给予他们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过去,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语文能力不强,虽然原因众多,但陈旧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的机器、容器,这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课堂上光听老师讲课文,而少有学生自主读书,光听老师授文法,而少有学生的表达实践。
就好比学游泳光看别人游,光听别人讲,是无论如何也学不会游泳的本领的。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这里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主体地位。
作为教师要真正发挥导的作用,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记,变机械训练为积极实践呢?下面,就来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自主学习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认识主体性,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自主读书的时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读书是学生自己的事。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
1、课堂上注重诵读,少一点对课文内容的讲解。
注重诵读是我们母语教育传统经验的精华,它的多重教育功能是不可低估的。
徐世英先生曾将朗读与讲解作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指导学生读,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老师切不可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科目地之一是使学生阅读的时候自求了解,了解不会了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
2018年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谈谈语文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谈谈语文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人教版新课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呢?一、让学生主动探索(1)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
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
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
(2)让学生自已解决问题。
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老师的“主导”作用。
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
而学生心理特点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
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以下几个方面:(1)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
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
(2)在设计训练技巧上起主导作用。
教学是门艺术,新鲜有趣。
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读、说、写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技巧,教师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本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在精讲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讲解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讲解一定要做到精当、简捷、明了,其作用多半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
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人教版新课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充分自学,形成习惯好的自学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好的作用。
自学一篇课文的基本要求是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在书上作一些标注。
自学一篇课文,首先要确定好学习目标,遵循个人认知原则,具有可操作性,指明思维的方向和学习的途径。
如自学《再见了,亲人》一课,可以按照这样目标进行自学:1、读通课文,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在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号。
2、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选择重点关键词句,联系前后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感情。
4、想象课文中描述的支援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进行背诵。
这几项自学目标,从初读理解词语、了解大意到体会感悟与背诵,体现了学生自读一篇文章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提示了一定的学法。
书要靠自己读,语感要靠自己悟,知识必须自行构建。
教师的讲解分析不但违背学生学习的规律,而且会限制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另外,我们对学生自学的情况,必须进行检测。
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师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了解情况,作出相应的分析,做好充分准备。
二、搭建平台,展开讨论教学《将相和》中“渑池会”一段时,许多老师都组织学生就“渑池会上的斗争,是打成平局还是决出了胜负”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有的学生认为打成了平局,理由是赵王为秦王鼓瑟,秦王也为赵王击缶,一比一。
也有的认为分出了胜负,理由是赵王是小国的王,秦王是大国的王,虽然都为对方演奏了乐器,但比较起来秦王更难堪;赵王鼓瑟是秦王叫鼓的,而秦王击缶是蔺相如叫击的,蔺相如只是赵王的一位大臣,比较起来,还是秦王更难堪。
这样讨论,学生不但提高了阅读的能力,而且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极大发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性研究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性研究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师不是课堂的垄断者,而是学生的倾听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心动”“脑动”“口动”“手动”充分结合,注重其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遇到学生理解有误区的地方时,不是粗暴地制止或者简单地给出定论。
比如在执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曾有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骗子也挺聪明的。
”对此,我并没有急于否定,而是把学生的问题暂时搁置,随着学生对课文学习和理解的不断深入,我又借机回到了刚才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引导——“因为他的骗术,让所有的大臣们围绕着皇帝做出了错误的决策,让整个国民围绕他演出这出闹剧,你觉得现在还能用‘聪明’来形容这个骗子么?”教师这样的礼遇,有效地促使学生拨开了迷雾,重新对课文产生思考。
前面的质疑在无声无息的文字和情感体验中被悄然化解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生命完整成长为落脚点,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张扬学生的个性与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以学生的“插话”现象为例,学生在课堂上随意“插话”的现象,在低段年级课堂中是比较突出、常见的一种现象。
课堂中学生的“插话”是无法预料的,有的教师为了维护师道尊严会竭力制止学生“插话”,杜绝“冒犯”之举;有的则是不加控制或无法控制,生嚷师吼,在哄闹声中艰难上课。
其实这两种教法都有失偏颇,皆不可取。
面对学生的“插话”,教师不可全盘否定,更不可听之任之,要能巧妙利用“插话”,机敏地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生成资源,这才是最佳的做法。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跟着学情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善待学生的“插话”,做好课堂引导者的角色。
“教学就是即兴创作。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做个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重要。
专心听他人讲话,是我们给予他人的最大尊重、呵护和赞美。
”教师要会听取学生的“插话”,做个虚心的倾听者,倾听学生“插话”,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与真诚,更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与呵护。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正确把握课标要求全面推进拼音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正确把握课标要求全面推进拼音教学人教版新课标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字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是,汉语拼音又是比较枯燥的符号,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
要改变目前拼音教学繁、难、偏、旧的现状,就要正确把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领会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摒弃一些陈旧过时的认识和做法,对汉语拼音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
一、正确定位汉语拼音学习目标,适当降低汉语拼音教学要求《语文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对汉语拼音更新进行了定位。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汉语拼音具有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这三项功能。
初入学的孩子既要学好汉字,又要学好拼音字母,难度偏大,负担过重。
由于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学生必须学会直呼音节,而直呼音节对广大学生特别是方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不仅费时,而且难以做到,学生由此产生了厌学情绪。
鉴于此,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
换言之,汉语拼音只起一个“正音”的“拐杖”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如下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将学习目标定位在拼读音节而不特别强调直呼音节,书写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上。
这样设定要求的考虑是立足于用,只把汉语拼音作为认读汉字、纠正方言的工具,起一个辅助作用。
除此以外,不再有繁琐的知识要求。
这样做比较符合实际,有利于大面积达到汉语拼音最基本的教学要求,有助于改变汉语拼音内容过多,教学时间过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的状况。
总之,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对小学生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对消除学生厌学情绪起了很好的作用,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识字,扩大了识字量,为学生提早进入阅读打下了基础。
二、打破单一学拼音的方法,将学拼音、识汉字、读韵文有机结合起来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歌谣、口诀等韵文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材料。
小学语文主体性学习的三大特征
收稿 E期 :0 8 4 5 l 2 0 —o —O
作者 简介 : 王菊( 7——)女 , 江鹤 岗 , 岗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文 史教 育系讲师 , 16 9 , 黑龙 人 鹤 主要研 究方向: 小学语 文教 学
论。
—
_ 3 一 1
维普资讯
率, 同时发展学生 的选择能力 。 尊重学生不同学习速度。学生学习速度 不同 , 独立学习 时, 应让学生 按 自己的最佳速 交。例如 5分钟 自学时间 , 速 度快 的可 以通读 课文 , 再可选 自己喜 欢的段落 、 子 , 句 多读几 次; 做作 业 时 , 的 可 完 成 后讨 论 核 对 , 的 可 全 班 讨 论 后 再 快 慢 继续完成 。 让学生 自选 练习。学 生之间存 在着差异性 , 作业设 计要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 点。 课堂练习 时 , 应允许学生在数量 、 深度 上有所选择 。教 师对照教学 目标 , 精心设 计形式 多样 , 多层 次、 有梯度 的弹性作业 , 让学生各 取所需 , 更有利于学生扬长 避短 , 调动全体学生 的积极性 。 让学生 自选 评价方式 。学 生 的评 价 , 语言率 真 , 感亲 情 切, 他们 的评价不一定很准确 , 很深刻 , 但更 实际有效。如朗 读评价 , 请学 生读完西 门豹 的话 “ 这样 说来 , 河伯 还真灵啊 。 下一 回他要娶媳妇 , 请告诉我一声 , 我也去送送新娘 。” 让学 生来作评价 ,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 二、 合作学 习是主体学 习的重要形式
的 预测 性 。 让学生 自选学 习内容 。 让学生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是主体
的重要策略。传统教育“ 唯上”唯书ຫໍສະໝຸດ 只有“ “ , 师——生” 的单
向性 、 指令性交流 , 学生的能动性 被束 缚。在教学 中 , 教师应 热情鼓励学生 积极思考 , 大胆 质疑 。如 学完《 将相和》 , 后 课 文写将相和好只有一段话 , 为什 么却要用“ 将相和” 为题?完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要点解读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要点解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和要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要点进行解读。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
而在新课标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语文教学分割为许多单一的知识点,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而新课标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去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分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在新课标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创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的情感参与。
而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文学欣赏等活动,引导学生感知和表达他们的情感,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
总之,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要点包括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性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基础工作,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应该是教学过程中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可以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分析能力。
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批判思维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批评,帮助学生发现文本中的问题和不足,并给予他们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通过批判思维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当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创新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编写故事、创作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创新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特点,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关注学生主体性,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思想与实践
关注学生主体性,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思想与实践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新课标思想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中。
关注学生主体性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
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引导教师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这一理念,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如何关注学生主体性,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思想与实践展开探讨。
一、理解学生主体性的内涵“学生主体性”即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够主观地对待学习,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学习活动的开展。
这不仅是一种认识论的观点,更是一种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从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让学生在学习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具体来说,关注学生主体性就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在参与感强、体验感强的学习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验和认知。
学生主体性也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究和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落实学生主体性的具体方式1.调整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参与感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主要由教师主导。
而在新的语文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需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情境体验、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背诵诗歌、分析文言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增加语文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在写作课上,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写作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写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人教版新课标一、给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语文是一门语言,是中文的应用艺术。
对于语言来说,听说读写,样样不能落下。
有些小学生天生羞涩,在人前不敢多言,人多时更是不敢说话,这样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很不利的。
交流是一种让学生得到很快提高的学习方式,如何利用好课堂时间,更多的尊重学生主体,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彼此交流是教师组织课堂应该思考的。
比如,课前的预习可以采用多人结组的方式进行,每个组任命一个组长组织大家的分工,每个组在做课上报告之前,组员之间已经进行了磨合和讨论。
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辩论的题目,让支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讨论争辩,在愉悦的环境中鼓励激发大家的表达欲望。
比如,老师在讲到像《最后一根蜡烛》这样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下以课文为蓝本,组织编排话剧,这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表演能力,最重要的是,克服了学生的胆怯,鼓励他们在大家面前勇于表达自己。
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讲求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事倍功半,更积极的投身于接下来的学习中。
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要自己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很困难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尝试,可能在学生还没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之前,学生就已经气恼的放弃了,所以,老师的指导作用很重要。
老师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在需要的时候有针对性的给他们提出语文学习的指引,遇到因学习而苦恼的同学更是要及时的给予关注,并鼓励开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期盼,感受到作为个体而应该得到的尊重,重拾对学习的信心。
每个学生的天赋、性格都不同,要想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已是不易,老师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引方式和谈话交流方式,这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极高。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仅要认真备课,努力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要求,还要花大量精力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学生的学习上做有的放矢的指导。
小学语文论文-主体关注 显现灵活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主体关注显现灵活人教版新课标语文课标提倡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以阅读教学为例,教学的过程应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服务主体(教师)交互作用的过程。
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从头讲到尾,作为学生的主体,绝大多数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依赖性严重,看不到主动创造的火花,课堂没有亮点,没有精彩,教学效果低下。
对此,笔者认为,教师要以一个服务者的角色,做一个学习主体的参与者、引领者和指导者,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服务功能,显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一、关注“解读”,合理调控解读是指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儿童的阅读经历少,在阅读中往往难以正确把握视角,课堂上呈现出理解上的角度单一或芜杂浮浅,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元化解读,并合理调控多元化解读中的偏差,把学生引入主体合理解读的坦途。
1.连通思路。
课堂上,学生学习有时会随探究空间的拓展而渐离学习目标,中断原有思路,信马由缰,此时教师应设法促使他们回归主题,连通思路。
例如:教《公仪休拒收礼物》时,让学生朗读管家送鱼和公仪休拒收鱼时的对话,继而引导:管家和公仪休说的话都是真的吗?你从中感受到了公仪休什么特点?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两人的话都有真有假。
再追问学生真在哪里,假在何处,以理解两人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学生通过对话的比较,感受到了主人的别有用心和公仪休的聪明机智,并能有理有据地作以说明,却忘了原有的解读目标。
教师随即这样引导:一个狡猾,一个机智,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这样,学生就在对人物语言的深入探究和有机联系中,具体形象地感受到了人物说话的技巧,感悟到了主人的心怀叵测,公仪休的针锋相对,进而感受到了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2.矫正偏差。
由于受认识理解能力的限制,学生对语言理解和情感感悟易出现偏差。
教师若能及时有效地捕捉偏差,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和对情感的深入感悟,提高解读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语文主体学习的三大特征_人教版新课标-word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语文主体学习的三大特征人教版新课标素质教育是为了提高我们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
启动学生的主体学习精神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关键。
要充分调动学生在语文学科的主体学习精神,应当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独立学习是主体学习的基石语言的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任何学生良好情感与语言学习能力的获得,都取决于每一个个体积极的、自由的、有层次的学习参与,在于每一个个体有效的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而不是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完全由老师牵着走的学习过程,齐步走的教学训练,死板划一的教学评价。
没有学生认真充分的独立学习,就不可能有高效的合作学习,也谈不上学习的创造性。
要做到此,保证学生主体学习的真正实现,需要贯彻以下三个原则。
一、充分性原则。
1、抓住重点内容独立学习。
学生已经懂的老师不讲;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思考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通过伙伴合作学习能解决的老师不讲。
重要的问题老师有意不讲清楚,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搞清楚。
例如11册《20三顾茅庐》中,刘备究竟是怎么一个人,课文为什么详写第三次拜访?让学生自己去有表情地读书,去思考,去体味。
让学生讲讲课文中刘备的哪些神情、动作和语言反映了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己读《三顾茅庐》的学习体验,借助单元学习提示,说说课文详略安排的好处。
2、足够的独立学习时间。
一般一节课要给每一个学生有1/2以上的时间,去读读、想想、划划、说说、写写,让所有的学生充分活动起来。
为了保证学生的独立学习时间,一般不要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和动笔操练的作业一起布置,以免学生急于为了完成书面作业而虚化了读书思考的环节;也不能以尖子生读一遍的速度来安排而应当规定相同的时间,让所有的学生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独立读书学习。
要弱化教师在课堂的显性作用,要强化学生在课堂的尝试学习。
3、充分的独立学习自主权。
教师要创造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实施民主化教学,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安全地愉悦地学习。
小学语文文论文浅议语文自主学习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文论文-浅议语文自主学习人教版新课标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我导向的学习。
“自主”,《现代汉语词典》上释义为“自己做主”。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做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自觉主动的一种学习方法。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一旦做了学习的主人,自觉地去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学习成效就明显,正如人们平常所说的,“人也变聪明了”。
自主学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为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是他们快乐地飞翔在知识的天堂。
①创设条件,激发兴趣,提供自主学习的氛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未来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创新型、探究型的人才。
我们必须相信孩子,乐于为孩子提供自主学习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全面发展学生智慧,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使学生敢于思想、善于思想。
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自主教学的效果就能得到增强。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只有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②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自主探究的动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应该有一定的选择问题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探究,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探究也会更深入、更持久。
每个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充分行使了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着探究的乐趣。
③扩展自主学习的时空,组织开放的语文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语文论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人教版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语文教学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指导,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互助、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切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可见,一堂课成功与否,不是教师一个人可以决定的,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
从某种程度上说,真正成功的课应该让课堂成为学生展露才华、充分展现个性和魅力的舞台,而不是成为教师的独角戏。
而现今的课堂教学不但让老师,更让学生把课堂当成了最不愿意去的地方。
这不是知识没有吸引力,而是课堂这个传递的媒介让人不得不对它“敬而远之”。
这就有必要构建一个优质高效的课堂。
一、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现状,实现自主发展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
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方法,指导学生自拟学习步骤,并注意提供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
如教师可提出“这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这段话你准备怎么读?”“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告诉大家什么?”之类的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强,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实现自主发展。
二、转变学生个体学习现状,培养合作学习能力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有一两个学生嘟嘟囔囔地说着,多数学生只是听着,一言不发,交流汇报时也不发言。
课后我深有感触,合作学习不是走形式,而是要真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会学、乐学。
1.告诉学生合作学习做什么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作伙伴,以及合作交流的问题。
但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作教学预设,哪个阶段要解决哪些问题,选择哪种方式呈现最佳,让学生明确这阶段的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性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语文教育应该是情感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写作兴趣、演讲兴趣等,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
通过兴趣的引导,学生会更加愿意去学习和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语文学科是一个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和支持,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需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自主选择的权利。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选择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合作能力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主动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能力。
关注学生主体性,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思想与实践
关注学生主体性,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思想与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新课标思想与实践的关键要求之一。
学生主体性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通过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来提高语文能力。
下面将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关注学生主体性,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思想与实践。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是关注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方式。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关注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手段。
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教师应该注重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如故事讲解、游戏活动、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兴趣。
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特长,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促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也是关注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写一篇游记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入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诗词展览、戏曲演出等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的魅力和实践的意义,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性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而学生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的发挥更是至关重要。
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的自我意识、自我决策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表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果,成为了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基础。
通过在教学中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可以选择富有情感色彩的文学作品,或者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教材内容,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是不同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小组讨论、个性化作业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发展。
也要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决策,鼓励学生发挥主体性,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自觉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也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比如阅读理解技巧、写作技能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如地应对各种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2023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征解读
2023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征解读
2023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征解读是一份文档,旨在解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和要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特征:
1. 综合性与针对性结合
新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研究与针对性研究的结合。
学生将通过语文研究,综合运用各种语言能力,培养综合素养。
同时,课程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研究内容和任务。
2. 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规律,设计和组织语文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素养培养与能力培养并重
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通过语文研究,学生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时也要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融入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
新课程标准将现代技术和传统文化融入语文研究中。
学生将研究如何正确使用现代技术工具,提高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
同时也将研究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5. 教材多样化与资源共享
新课程标准鼓励教材多样化和资源共享。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资源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之间也要进行资源共享,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合作。
以上是2023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和要点解读。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人教版新课标语文教学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在于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为有效保证语文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老师需要重视自己的语言运用技巧。
小学语文的教学特征究其本质就是语言艺术的培养,老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教学能力与个人的人格魅力也从语言的运用艺术得到彰显。
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预期效果,需要加强对语言艺术的重视。
1规范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个人认知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老师在课程上的语言教学风格对学生的人文素质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冲击,老师的语言水准是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所以,老师语言的规范性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
对于年龄偏小的学生更应该规范老师的课程用语。
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学生会无意识的模仿老师的用语风格,所以老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重视自己的用语规范是保证学生语言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
老师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需要合乎规范标准,给学生的语言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避免出现方言,不太常见的地方语言口音。
老师需要采用符合国家教学标准的普通话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字正腔圆,吐字清晰,倘若老师学富五车,但是语言表达不符合规范,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趣味生动性趣味生动性主要是指语言的形象生动和有趣的特点。
这种语言教学风格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老师依据教学内容采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将学生带入艺术作品的思想境界中,让学生在作品的意境中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主旨大意。
面对非常细腻的细节描写,感人的典型情节,生动的情感事例,老师可以在声情并茂的语言中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情感环境,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情感感受。
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能够帮助学生进入文本情景,将抽象模糊的文字转变为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
与此同时,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艰涩难懂的教材内容,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获得知识,感受精神上的富足与充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语文主体学习的三大特征人教版新课标素质教育是为了提高我们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
启动学生的主体学习精神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关键。
要充分调动学生在语文学科的主体学习精神,应当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独立学习是主体学习的基石语言的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任何学生良好情感与语言学习能力的获得,都取决于每一个个体积极的、自由的、有层次的学习参与,在于每一个个体有效的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而不是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完全由老师牵着走的学习过程,齐步走的教学训练,死板划一的教学评价。
没有学生认真充分的独立学习,就不可能有高效的合作学习,也谈不上学习的创造性。
要做到此,保证学生主体学习的真正实现,需要贯彻以下三个原则。
一、充分性原则。
1、抓住重点内容独立学习。
学生已经懂的老师不讲;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思考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通过伙伴合作学习能解决的老师不讲。
重要的问题老师有意不讲清楚,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搞清楚。
例如11册《20三顾茅庐》中,刘备究竟是怎么一个人,课文为什么详写第三次拜访?让学生自己去有表情地读书,去思考,去体味。
让学生讲讲课文中刘备的哪些神情、动作和语言反映了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己读《三顾茅庐》的学习体验,借助单元学习提示,说说课文详略安排的好处。
2、足够的独立学习时间。
一般一节课要给每一个学生有1/2以上的时间,去读读、想想、划划、说说、写写,让所有的学生充分活动起来。
为了保证学生的独立学习时间,一般不要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和动笔操练的作业一起布置,以免学生急于为了完成书面作业而虚化了读书思考的环节;也不能以尖子生读一遍的速度来安排而应当规定相同的时间,让所有的学生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独立读书学习。
要弱化教师在课堂的显性作用,要强化学生在课堂的尝试学习。
3、充分的独立学习自主权。
教师要创造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实施民主化教学,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安全地愉悦地学习。
我们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学习习惯、熟悉的学习方法,尽量给在课堂学习中给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
二、小步子原则。
小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语言能力不强,他们独立学习的习惯尚未形成,课堂学习的自控能力比较弱,自我语言学习的水平不高。
因此他们在课堂上的独立学习应当遵循小步子原则,按照“短时、多次、有层次”的方针,安排他们的独立学习时间。
独立学习的时间应根据年级的升高而增加,根据班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而增减,一般每次安排5-8分钟。
每节课选择时机安排3、4次,每次要有层次递进的学习要求。
例如,学习《挂两支笔的孩子》,第一次安排8分钟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划出不懂的问题,了解课文大意;第二次安排独立学习,让学生默读,想想“可陆小亮也有不挂笔的时候。
这中间的秘密,只有班主任王老师清楚”这一句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依据这句课文该怎么分段。
第三次安排独立学习,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读书体味第一段中陆小亮得到新笔的兴奋心情,体会分号的用法,读懂“他想,教授、作家、记者……谁的口袋里不插两三支笔呢?”并能试着用“无论……都……”的句式改写。
三、个别化原则。
学生的主体学习中的独立性,必须贯彻个别化原则。
个别化是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把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扩张到最大限度的关键措施。
1、尽可能地让学生自选学习内容。
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来,当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目标定向活动时,目标成了师生的共同意愿时,学生将会产生独立学习的责任感和愉悦,学习将会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
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还表现在对学生自由选择读书内容的宽容上。
我教《三顾茅庐》第三段详写时,就允许学生在刘备和张飞的人物评价中,自己选择一个,独立读书划找,思考体味。
2、尽可能地让学生自选学习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熟悉的学习方法。
在学生独立学习时就应当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学习方法去学习。
笔者在教学《奇异的琥珀》一课,在梳理归纳包有苍蝇和蜘蛛的松脂球形成的必要条件时,让学生会画画的用示意图来说明,擅长朗读的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体味来告诉大家,习惯归纳要点的用要点表示。
即使普通的读,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跳读,一般不必限制学生的学习方法。
3、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各异学习速度。
学生学习速度不同,独立学习时,就让学生按自己的最佳速度学习。
3分钟自由读,速度快的,读完一遍,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句群多读几遍,慢的可以从从容容读,难读的多读几次;课内书面作业,快的做好可以自由站起来读读说说,少数来不及的,在全班讨论时可以继续作业。
4、尽可能地让学生自选学习难度。
强迫孩子做他不会的事,既是对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又是对他们人格和心理的伤害。
应当设计弹性的多层次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学习能力、时间和精力,自由选择合宜的难度学习。
完成一个层次的任务,有时间,有兴趣可以向上弹性作业。
5、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评价学习。
学生的评价,语言是儿童化的,情感是亲切的,思维水准是差不多的。
他们的评价不一定很准确、很深刻,但是常常是实际有效的。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常常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现,也是个体元认知的一种开发。
合作学习是主体学习的重要形式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学生民主和明智的选择,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语文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老师和单个学生的交流。
一、有效性原则。
1、独立在前,合作在后。
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合作学习,都必须要以学生扎扎实实的独立学习为基础。
合作学习不是尖子生做小老师,中下学生做听众的学习方式,而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人人要贡献思维成果,人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每个孩子都动起来了,小组的讨论,才变得有意义。
2、自由选择,多种形式。
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四人小组讨论,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三、四个、七、八个都行。
小组合作,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也可以性别为界分组,甚至可以不同的学习方法自由组合或两次不同合作伙伴之间的思维碰撞。
3、宁少勿滥,宁短勿长。
一般应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安排切实经济的小组讨论。
例如,《草船借箭》哪些地方反映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类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独立学习常常不能有满意的结果,同时,只要认真阅读,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的欲望和可能。
而《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类思想性、情感性特别浓烈的课文,就应当少安排甚至不安排。
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为了防止时间的空耗,老师要十分关注小组讨论。
对最先结束讨论的小组,要进行引导补充差异的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讨论题。
4、合作学习,资源共享。
全班学习汇报时,让小组推选一位同学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在评价时,我们肯定的是这一个小组的学习成功。
而不仅仅是哪一个尖子生。
二、综合优化原则1、思维的相互激励。
伙伴之间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安全的、融洽的、自由的环境,为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了条件。
讨论不同于物品交换。
一个苹果换一个苹果,每人还只有一个苹果。
合作学习交换的是思想。
例如:《草船借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只要不是智力障碍,学生认真独立学习,至少可以发现诸葛亮“知天”,他知道三天以后有大雾。
而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必定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1+1≥2的效果。
2、语言的高效训练。
课堂教学中,学生只凭耳朵听,一般只能吸收5-20%的信息。
传统的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即使尖子生的回答是100%的正确,这一个尖子生单位时间里得益是100%,但是其他学生语言训练的效率就很难提高。
当学生合作学习时,40个学生成了许多个小组。
每个孩子耳、口、眼、脑并用,无论是从语言信息的提取迅速性还是保持的持久性上,合作学习都比传统的老师传授要高明得多,使教学的单位时间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独立地表情达意的训练次数和时间都比传统的单向教学的问答式要多得多。
3、情感的愉悦交流。
学生在课堂上有过愉悦的情感生活的需要和权利。
合作学习就比较好的满足了儿童交流的欲望,得到他人尊重,获得成功和分享成功的需求。
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思考、表达的机会,养成了良好的和他人合作、倾听的习惯,丰富了情感,初步知道健康的竞争和合作的意义。
创造学习是主体学习的核心创造性学习是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处在知识经济门口我国素质教育的时代新特点、新内涵。
学生创造性的语文学习不在乎学生语文学习上创造了什么,重要的是学生有没有创造的意识,敢不敢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培养得如何。
一、发挥教师的人格优势,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1、民主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源泉。
一个墨守成规,师道尊严的人,是不可能关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一个师生关系紧张的课堂,习惯一个人说了算,教学中千方百计地要把学生的思路引到自己预先设计的框框上的教师,是无法让学生进行真正地主体学习,更谈不上创造性。
只有教师善于变换角色,自觉地充当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做学生的朋友和伙伴,尊重学生的人格,创造性学习才有可能。
2、倡导三不,营造创造学习的氛围。
教师要提倡三不:不迷信书;不迷信老师;不迷信长辈。
笔者80年代上《春花》公开课,让学生做老师,批批改改,既感受汲取范文的妙处,也对课文的文句用词标点提出批评;在公开课中,当众表扬学生对教科书问题设计、老师教学板书提出的批评。
别林斯基说:“学生如果把老师作为一个范本而不作‘敌手’,那他就永远不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庐山云雾》的教学中,老师有意用没有表情的语调朗读第五自然段。
然后让学生来评价,做小老师,自由地读书体味,用课文中的语句,用有表情地朗读来指出老师的不足,“子教三娘”。
学生把老师当作“敌手”,主体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高涨,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更为落实。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教师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
3、鼓励发现,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主要不是要学生语言新发现、新创造,而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
这独立思考本身就是创新,尽管他们发现的是前人发现的。
但独立思考发现的过程,是建立在学生本人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上。
这个过程是区别于他人,独特的。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独立思考本身就非常有价值,它主要不是表现在结果的新异上,而是表现在独立思考发现的基础以及思考过程的个性方面。
过去语文教学讲初读印象,那主要是将它当作开讲的引子,学习的铺垫,问得最多的是“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事?”现在关注的是看了题目让学生猜读,推断课文的内容和重点,猜测课文的情节发展,训练直觉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