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高考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
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通史(必修与选修跨册综合)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3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华历史的开端——先秦时代阶段特征:时间断限从距今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
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特征主要表现为奠定中华文明的初步基础:政治方面,政治方面,表现为以王位世袭制为标志,表现为以王位世袭制为标志,表现为以王位世袭制为标志,中国进入阶级社会,中国进入阶级社会,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创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创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度,影响深远。
影响深远。
经济方面表现为原始农业的出现。
农业在各经济部门中主导地位的确立。
农业在各经济部门中主导地位的确立。
文化文化方面表现为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形成。
1、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476年春秋结束。
(1)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奴隶制形成)、商(奴隶制发展)、西周(奴隶制的鼎盛)、春秋(奴隶制的解体)四个阶段。
(2)政治制度方面:夏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商强化了国家机器、西周实行分封制。
春秋的争霸战争和铁器、牛耕的出现,使奴隶社会和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双双走向瓦解。
通过春秋争霸,客观上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
2、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特征: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1)政治上:①王室衰微,权力下移,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手中,他们利用手中权力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随之各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
②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
③民族融合加速华夏族逐步形成。
(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生产关系萌生并逐步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
②生产力: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③战国时期:一些国家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文化上:①科技成就主要产生于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②社会大变革突出而集中地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中。
一、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一)经济(必修2 P2P2))1、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是从)原始农业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而来的。
中国通史复习
1、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工业
3、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治制度(走日本人的路)
4、资产阶级革命派(孙)——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走美国人的路)
5、资产阶级激进派(陈李)——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和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最高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3)意义:
(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中央和君主的绝对权利。
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 (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 (1)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修长城、郦山陵、阿房宫)
(2)刑法严苛,赋税沉重,暴政而亡
原因:1、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
2、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பைடு நூலகம்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3、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
4、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影响:1、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1924——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即“国民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
3、对外关系上: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 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是我们历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下面,我将对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
一、夏、商、西周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三个重要阶段。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商汤、商纣分别代表了商朝的鼎盛和衰落。
西周时期是商朝的灭亡后,周文王建立了周朝,周武王灭商而兴周的时期。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这个时期国家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和政权更迭。
春秋时期是周朝后期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分裂成了多个小国。
战国时期是春秋时期的延续,这时候的中国又由小国发展成为七个大国,即齐、楚、燕、韩、赵、魏、秦。
三、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中国开始走向统一。
秦始皇是秦朝的开国皇帝,他统一了六国并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一个朝代,它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著名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三分之势力,即魏、蜀、吴。
两晋时期是三国时期之后的一个时期,它标志着北方政权的王朝是晋朝。
五、唐宋元明清时期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伟大王朝,这个时期的中国实现了开放和繁荣的局面。
宋朝是唐朝之后的一个王朝,这个时期的中国经历了北方政权的衰退和南方政权的兴起。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外族政权,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建立了元朝。
明朝是元朝之后的一个王朝,明朝时期的中国实现了政权的再度本土化。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帝国,它在1644年由满族人建立。
六、近代史时期近代史时期是中国古代史向现代史过渡的一个阶段。
这个时期的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辛亥革命是近代史时期中国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旧式帝制的终结和共和国的诞生。
通史一4填空
高中通史复习一、中国古代史——4宋元㈡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秦)三公九卿制→(汉)中、外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参知政事、三司使→(元)“一省两院”→(明)废宰相制度,创设内阁制→(清)设立军机处4.宋朝: 与 合称“二府”。
、 和 分割军权、行政权和 权,以制约 。
(1)内容:①设置 (习称政事堂)作为最高行政机构,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为宰相的正式官名,简称“ ”;②设置 作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③设置 ,掌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 ④设置 ,称为“计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2)评价:①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 的约束; ②职权过于分散,导致 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4、元代:元承宋制(人民版较少,补充)中书省 上承天子,下总百官,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 (1)内容: 宣政院 西藏地区+全国宗教 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关 最高监察机关(2)特点:①未采用三省制而是将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的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编者注: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力越来越大,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明朝建立初期,继续采用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朱元璋不得不直接废除丞相制度以加强皇权。
)②元朝中央官制的四个系统,互不统属,直接对 负责。
5.元朝:“一省两院”指在中央设 、 院和 院。
㈢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秦)郡县制→(西汉)郡国并行制→(东汉)州郡县制→(隋)州县制→(唐)道州县制→(宋)路州县制→(元)行省制→(明)废行省,设三司5.宋初,______ 削弱地方______的权力,由中央派_____做地方官,将道改为______。
6.元朝在地方实行______制度,这是地方_____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_____的开端。
第三课宋明理学一、兴起的社会背景1、魏晋时期道教、佛道在民间传播,儒学的统治地位被__________。
2、隋唐: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吸收佛、道理论(三教融合);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儒学_________地位受到挑战,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2017高考历史中国通史知识点
2017高考历史中国通史知识点中国通史具有将历史过程与历史综合内容合而为一的优势和特征,2017高考历史中国通史知识点你记住了多少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2017高考历史中国通史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2017高考历史中国通史知识点(一)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2017高考历史中国通史知识点(二)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
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一门广阔而深远的学科,它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对于参加2017高考的学生来说,掌握历史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帮助大家备考。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西周等朝代的特点和重要事件,如夏朝的尧、舜时代、殷商的商汤、武丁时代,西周的周公旦、周武王和周文王。
2.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国家和历史事件,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孔子、老子等思想家。
3. 秦汉时期的统一中国和兵马俑,大秦帝国的特点和秦始皇统一六国。
4. 三国时代的群雄割据和蜀、魏、吴的典型人物和重要事件。
5. 隋唐时期的疆域扩展和文化繁荣,如贞观之治和唐太宗的武德政策。
6. 五代至北宋时期的辽、夏、南唐等政权和文化的兴盛。
7. 宋金战争和辽金、南宋的特点和重要人物,如岳飞、宋江等。
8. 元朝的建立和元代政权的特点,蒙古帝国对中国的影响。
9. 明朝的建立和明代政权的特点,如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等事件。
10. 清朝的建立和清代政权的特点,如康乾盛世和与西方列强的交往。
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遭受外侵和列强入侵的背景。
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宣统帝退位。
3.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4. 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各种政治派系的斗争,如军阀混战的时期。
5.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兴起。
6. 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战争,如长城抗战等重要战役。
7. 中国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如解放军的长征和四渡赤水等事件。
8.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长征胜利。
9. 文化大革命和周恩来时期的中国外交政策。
10. 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如邓小平的理论和实践。
三、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点1. 法国大革命和欧洲近现代历史的开端。
2.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如英国的工业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如凡尔登战役和诺曼底登陆等重要战役。
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高三历史)
中国古代史部分【通史综述】(1)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该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2)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该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时间领先地位。
(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从公元220年至公元907年):前者是我国封建国家长期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后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4)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至公元1368年):该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5)明清时期(从公元1368年至公元1840年):该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多民族进一步巩固时期。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概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早期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两部分。
前者以宗法制、分封制为主体,后者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为核心。
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呈现族权和政权合一、家国一体的特点,表现为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以血缘关系维持的宗法制。
秦朝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时期,表现为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从汉到元,是中央集权制度和君主专制的加强时期,表现为西汉削弱封国势力,北宋将地方权力收回中央,元朝开创行省制度,汉朝内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制;选官监察制度的变化等。
明清时期,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时期,表现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南书房和军机处、实行密折制等。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
【通史坐标】第一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基准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基础梳理知识整合】1.夏朝:“传贤”演变成“传子”,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由此开始。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两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即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第二阶段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在地方推行“推恩令”、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两条基本线索。
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1)农业:由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发展到后来的铁犁牛耕,并长期精耕细作,因此获得长足发展,小农经济长期成为我国古代经济的基本模式。
(2)手工业:包括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发展水平高,并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自产生以来总体趋势是不断发展,市场不断繁荣,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但多数封建政府实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4)经济政策:长期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成为显学,与其他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
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③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冲击。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
④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心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
⑤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传统儒学焕发生机。
第一节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前) 阶段特征先秦是秦朝统一前的历史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高考历史通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通史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是考察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的科目之一。
为了取得高分,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通史知识点。
本文将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入手,总结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古代史是高考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史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是原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形态,人类在这个时期主要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
学生需要掌握原始社会的特征、经济活动和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是古代文明的兴起。
古代文明主要包括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黄河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文明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人类历史的重要影响。
接下来是古代帝国的建立和扩张。
古代帝国主要包括埃及王国、巴比伦帝国、波斯帝国、希腊城邦和罗马帝国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帝国的历史地位、政治制度、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进入中古史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首先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封建社会是中古社会的主要形态,特点是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并对农民进行剥削。
学生需要掌握封建制度的特点、经济结构以及社会等级的组织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是农奴制度的兴起和衰落。
农奴制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需要了解农奴制度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接下来是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
伊斯兰教是7世纪在阿拉伯地区兴起的宗教,学生需要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教义内容以及对中亚、中国和印度等地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进入近代史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首先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资本主义是近代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学生需要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社会变革和国际关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扩张。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进行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的历史现象,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现象的背景、推动力以及对被殖民地和殖民地抵抗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高考历史中 国古代史重点梳理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重点梳理中国古代史是高考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明清的漫长岁月。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重点内容。
一、先秦时期(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而周朝则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通过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起了等级森严的统治秩序;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巩固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这一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理念和人生哲学。
二、秦汉时期(一)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他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汉朝的政治与经济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上,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政治格局的变化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但也在民族融合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四、隋唐时期(一)隋朝的统一与制度创新隋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再次实现统一。
隋文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和人才选拔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唐朝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唐朝的对外交流频繁,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五、宋元时期(一)宋朝的政治与经济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分化事权、重文轻武等措施,巩固了统治。
2017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2.纺织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2
①原始社会:纺织业开始萌芽,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为主,但也出现了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 养蚕织绸的国家。②汉:远销海外,被称为丝国(开辟丝绸之路). ③唐朝:中期以后,私营作坊兴 起.④宋元:棉纺织业兴起, 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⑤明: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 义萌芽.苏州和杭州是丝织业的中心。 3.冶金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土了小件铜器,②夏商周: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③ 春秋战国: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出现了铁器④汉: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 性变化.⑤东汉时期: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借用水力作为动力鼓风. 4.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会:彩陶出现.②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过渡到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③唐朝: 釉陶制品的精品唐三彩,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④宋元:宋代的景德镇到元朝发展成为全国的 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器。.⑤明清: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中后期五彩瓷,清代珐琅彩。 5.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并且劳动分工越来越细②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出现工场手工业 ④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⑥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 三、商业 1.市的形成与发展: ①秦: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进行严格管理.②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十分严格.③六朝时:城镇 之外形成了草市.政府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设草市尉.④唐朝时:草市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夜市也 非常繁荣.⑤宋: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⑥明清:商业经济繁荣,商 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2.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 商业城市:①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都城,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如齐国的临淄.②汉:长安 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③隋唐:长安,洛阳,广陵(扬州),益州(成都)广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④宋:开封和益州。⑤元朝:大都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 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著名商帮:晋商和徽商 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②商业活动在很 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上贸易基本上由官府垄断。③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然后逐步渗透到农村,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四、主要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及海禁政策的内容及影响: 重农抑商:①最早由战国时商鞅提出.②基本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
历史高三知识点2017
历史高三知识点2017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为未来的发展积累经验教训。
作为高三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对于备战高考来说尤为重要。
以下是2017年历史高三必备的知识点概述。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时期:夏王朝、商王朝、西周分封制的政治制度等。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中央集权的秦始皇统一六国等。
3. 两汉时期:西汉的五鼎、王莽新朝、东汉的地方豪强与黄巾起义等。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晋朝的八王之乱、南北朝的南北分裂等。
5. 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天下、唐朝的盛世与衰落等。
6.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后唐、后晋等的政权更迭与北方十国的兴起等。
7. 宋元明清时期:宋朝的两宋北方和南方、元朝的西北与东北、明朝的天下初定与盛世、清朝的统一与夷狄入关等。
二、世界史知识点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主要特点、宗教改革的主要影响与重要人物等。
2. 东西方近代史:大航海时代与哥伦布的发现、殖民主义与殖民地经济、工业革命与西方列强的崛起等。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一战爆发的原因、参战国家与战争影响等。
4. 二战与冷战:纳粹德国的崛起与侵略、太平洋战争与美日战争、二战后的冷战时期等。
5. 当代世界史: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与非对齐、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恐怖主义与国际安全等。
三、历史思想知识点1. 古代中国史学思想: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历史、历法与伦理等。
2.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社会历史演变观等。
3. 各种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民主主义等。
四、历史地理知识点1. 中国历史地理:黄河流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西南地区的古代国家等。
2. 世界历史地理:美洲原住民文明、非洲的尼罗河文明、欧洲的罗马帝国等。
以上为高三历史知识点的概述,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对历史知识的复习和总结。
历史学科需要我们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同时也需要我们关注历史的启示和价值。
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 107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
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 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 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 解题思路] 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运用所学知识答出汉代的察举制,魏 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进步性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 息分析,如“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有司虽欲徇私 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
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
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从公元220年至公元907年) [史实要点]
时期 魏晋 南北 朝 政治 经济 均田制、 翻车、灌 钢法、草 市 文化 王羲之、 宗教画、 佛教盛行 选修 孝文帝 改革
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
农业:筒车、曲 辕犁; 隋唐 时期 三省六部 手工业:南青北 制、科举 制 白、唐三彩;
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
一、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 [史实要点]
时期 远古
政治 禅让 制、公 天下 世袭
经济 耒耜、刀耕火种、 制陶、养蚕 土地制度:井田 制;耕作方式:奴
文化 原始文 字、绘画
选修
夏商 西周
制、分 隶集体耕作;生产 封制、 工具:金石并用; 宗法制 手工业:青铜;商 业“工商食官”
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
(3)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 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2.经济上 (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 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 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 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 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 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 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17年高考历史通史复习资料(完整版)
2017年高考历史通史复习资料(完整版)2017年高考历史通史复习资料第1讲中国古代史●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总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具体史实】1、政治上: 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经济上: 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陶向瓷过渡;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㈡、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整理版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整理版中国古代史,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悠久的历史时期和众多的历史事件。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本文将对古代史进行通史复习整理。
通过对各个时期的概述和重要事件的介绍,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古代史知识框架。
一、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56年)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起始阶段,也是中国最早的朝代序列。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而周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度王朝。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有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起与灭亡以及周朝的建立。
二、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更迭频繁、诸侯争霸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有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与战争,以及战国时期七雄的兴起与秦国的崛起。
其中,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时期。
秦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制度王朝,同时秦始皇还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而汉朝则是秦朝的继承者,其创立了丝绸之路、采用科举制度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混乱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有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之争、两晋时期的战乱和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分裂。
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和变迁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统一和国力最强盛的时期之一。
隋朝由隋文帝统一南北朝建立,统一了全国的政权,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高三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
高三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一、中西方古代大致时间对比表西周、春秋(公元前1046—公元前476)—古希腊(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4世纪)战国、秦汉(公元前475—公元前220)—古罗马(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隋唐(589—907)、宋元(960—1368)—中世纪(西方封建社会) (476—1500)明清(1368—1840)——近代社会,走向工业文明(一)先秦时期1.夏、商(殷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1)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①政治:早期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以血缘为纽带构建政治体制;但最高权力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②经济:处于“青铜时代”,盛行井田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农业生产以奴隶集体劳作为主;“工商食官”,工商业基本为官府所垄断,形成中原地区长期领先的格局,(2)知识结构:①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青铜器的制造生产规模大,精品多……②政治制度:王权与神权的结合,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宗法制、分封制③文化:甲骨文金文、学在官府、2.春秋战国时期(即东周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1)阶段特征: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期(2)知识结构:①政治:分封制和宗法秩序的瓦解,诸侯称霸争雄(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民族融合;各国先后进行变法,创立了君主集权制、官僚制及郡县制等一系列新制度,如商鞅变法各诸侯国进行及社会变革,创建新的制度。
②经济: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铁犁牛耕——铁农具的开始使用,并日益扩大;牛耕出现并推广,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开始占主导地位水利灌溉技术的进步(战国——都江堰、郑国渠)“工商食官”被打破,出现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商人,形成官营、民营、家庭三种手工业经营形态,成为著名商业中心,形成中原市场;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推行。
③文化: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出现私学,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儒、道、法、墨等家主要思想);科技、文化、艺术取得重要成就,出现古代文化第一个高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开始形成(春秋——《诗经》、战国——楚辞、指南针)(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1)阶段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的时期;开创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影响深远(2)知识结构:①政治上:开创了一系列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巩固;官僚政治取代世卿世禄制;奠定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1讲先秦秦汉时期__中国古代文明的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1讲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一、夏、商、西周政治制度1.夏(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夏启开创第一个国家政权,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由此开始。
2.商(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2)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1)分封制:以同姓王族为分封主体,分配土地和人口的制度,形成了以周王为“天下共主”的制度。
(2)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公元前770~公元前221)1.由分裂到统一: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原则不断遭到破坏;秦灭六国,政局由分裂渐趋统一。
2.封建制度确立: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制度逐步废除,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三、秦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1.统一全国:相继攻灭六国,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创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权力,具有皇位世袭、皇权独尊的特点。
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1)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权专制。
(2)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有任期限制,彼此分权,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3)颁布《秦律》,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垄断教育,文化专制。
四、两汉时期的政治(公元前220~公元220)1.中央集权巩固:汉初郡国并行,王国威胁中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东汉时演变为州一级行政区划。
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
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2017年的高考历史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的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概述:1.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
-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初的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对外扩张等。
- 魏晋南北朝:三国鼎立、两晋的兴衰、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 隋唐时期:隋朝的短暂统一、唐朝的盛世、科举制度的完善、经济文化的繁荣。
- 宋元明清:宋朝的商业发展、元朝的民族政策、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特点、闭关锁国政策等。
2. 中国近现代史:-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
- 辛亥革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的过程及其影响。
- 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统治、国民革命、抗日战争等。
-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3. 世界史:- 古代文明: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古希腊、罗马帝国等。
-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
- 近代史: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民族解放运动等。
- 现代史: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等。
4. 历史人物与思想:- 重要历史人物: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孙中山、毛泽东等。
- 思想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佛教、基督教等。
5. 历史事件与影响:- 重要历史事件:五四运动、长征、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等。
- 事件的影响: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6. 历史方法论:- 史料的搜集与分析:如何利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
- 历史观点的形成:如何基于史料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 历史事件的比较: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分析。
7. 历史教育的意义:- 历史教育对于培养国民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
- 历史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汉字: 大篆、小篆、隶书 3、绘画: 战国帛画 : 《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4、文学: 诗经(现实主义) 5、戏曲: 艺人出现:优伶
楚辞 (浪漫主义)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和文化艺术、科技
6、天文:战国石申《石氏星表》 7、科技:战国司南 8、医学:《黄帝内经》战国问世
封建社会
转型时期
1、朝代、时间: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2、阶段特征: 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 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文化:百家争鸣
探究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血缘纽带
分封制 宗法制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
二者互为表与里、相互依存;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两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周礼之间的关系: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来保证分封制 的实施,以血缘、姻亲为纽带与分封 制紧紧糅合在一起,而周礼则是维护 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
维护封建经济的需要。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需 经济根源: 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 政治前提: 地主阶级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需要中央 集权维护其利益。
理论基础: 法家思想尤其是韩非子的理论 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天子在诸侯 衰微导致春秋战国大混乱的历史教训,在统一全国 社会根源: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 力,维护国家统一。
1、土地制度: 井田制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治虫灭害
2、农业: 青铜农具 石器锄耕 3、手工业:
官府垄断 青铜时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商朝已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4、商业: 商朝人善于经商 官府控制商业
奴隶制社会
1、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2、朝代:夏、商、周(西周、春秋) 3、阶段特征: 政治——分封制 宗法制 经济——井田制 文化—— 商代甲骨文----汉字成熟的标志
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 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
由于诸侯国势力壮大,西周后期开始衰落
易错点特别提醒:
分封制在我国不仅仅存在于西周,还存在于西汉 初年、明朝初年; 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性功臣先 代贵族。异性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 关系。
考点3:西周的宗法制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史
古代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 命)
现代史(过渡时期、探索时期、文革十年、 新时期)
中国古代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原因?标志?表现?
井田制的瓦解
1、根本原因: 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2、直接原因: 私田的开垦。 3、标志: BC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4、影响:
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变化(国有变私有); 阶级关系的变化(奴隶主变地主,奴隶变佃农); 方式的变化(由交纳贡赋到交纳地租)
奴隶制社会的经济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 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都城镐京。周朝末年,王室 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 西周灭亡。
二、奴隶制社会
1、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2、朝代: 夏、商、周(西周、春秋) 3、阶段特征: 政治——奴隶制度产生、发展、衰落
(1)说一说郡县行政长官的产生、职责? (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 (3)郡县制的作用与影响: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的 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影响至今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 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一、原始社会
时代特征: 政治: 无阶级、无压迫 禅让制 经济: 刀耕火种,生产力极端低下,
集体劳动,平均分配。
文化:
图画文字
★
彩陶画《鸛鱼石斧图》
二、奴隶社会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 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 最长久。
考点1:西周政权的建立和灭亡?
二、奴隶制社会
1、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2、朝代:夏、商、周(西周、春秋) 3、阶段特征: 政治——奴隶制度产生、发展、衰落 经济——奴隶制经济发展、瓦解
奴隶制社会的经济
1、土地制度: 井田制(公田) 特点: 土地国有 层层分封 集体耕种 不得买卖 实质: 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王所有制) 历程: 起源——商朝 兴盛——西周 瓦解——春秋
4、地位:
小农经济始终在我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 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5、影响:
积极: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
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 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彻底消灭
春秋战国经济特征
1、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 2、农业: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春秋出现 战国推广 西汉改进 (耦犁,犁壁;耧车) 隋唐完善 (曲辕犁)
春秋战国经济特征
1、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 2、农业: 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基本模式:
考点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 2、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3、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 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 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 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 六师移之。 ──《孟子· 告子》 材料2:(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 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 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回答: (1)材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周初的分封制 (2)根据材料1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 间是何关系? 诸侯服从天子 (3)材料2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 是什么? 分封制崩溃 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
封建社会
转型时期
1、朝代、时间: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2、阶段特征: 政治:大变革 大动荡 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经济
1、耕作技术:垄作法(当时世界最先进) 2、水利工程:战国李冰父子修都江堰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和文化艺术、科技
1、思想:
百家争鸣 (背景、含义、流派、意义)
目的: 含义: 特点: 内容: 影响:
为了加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 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之间的矛盾。 用父系血缘关系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 国家统治的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 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 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1、原因: 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
齐国管仲改革 “相地而衰征”----实质上承认土地私 BC594年,鲁国“初税亩”-------公开承认 秦国商鞅变法 -------------以法律形式确立
3、类型:
4、结局:
地主土地所有制(主体) 小农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制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时代特征的经济、 思想、政治的互相联系?
1、从经济角度出发: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繁荣和政治的变革。 2、从百家争鸣的背景出发: 经济的变革、政治的动荡、现实的需要 3、商鞅改革的背景出发: 经济、政治、思想
封建社会
1、时间:
公元前476年——1840年 2、朝代: 转型时期:春秋、战国 确立时期:秦、汉
封建社会
确立时期
封建社会
确立时期
1、朝代、时间: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汉朝(前202年——221年) 2、阶段特征: 政治:实现统一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怎样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创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核心) ------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中央官僚机构--三公九卿制 三公地位、职权及相互关系、作用?诸卿地位与职权? 作用:提高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大决策 的失误;确保皇权独尊 3)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
地理原因:中国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促成其形成。(大河文
明)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1)积极作用: 政治: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维护国家统一;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 经济:
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 发展。 文化: 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民族关系: 固和发展
历法:夏朝《夏小正》,商朝“ 殷历”
三、封建社会
1、时间: 公元前476年——1840年
2、朝代: 转型时期:春秋、战国 确立时期:秦、汉 融合时期:魏晋南北朝 繁荣时期:隋、唐 发展时期:宋、元 衰落时期:明、清(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2、阶段特征: 政治:大变革 大动荡
外交关系: 有利于抵抗侵略和维护国家主权;
(1)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政治:
经济:
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