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六章)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第六版上册北京邮电大学出版课后答案详解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大学物理第六版上册北京邮电大学出版课后答案详解1、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受到惯性力作用[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汽车具有惯性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1.小车从靠近定滑轮处释放.[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其大小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托里拆利实验最早测出了大气压强4、11.小敏学习密度后,了解到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从而她估测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单选题] *A.50 m3B.50 dm3(正确答案)C.50 cm3D.500 cm35、9.在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能得出的结()[单选题] *A.a和c数量不相等B.b决定原子种类C.质量集中在c上D.a和c之间存在吸引的力(正确答案)6、4.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单选题]A.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推车的力做了功(正确答案)B.把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提水桶的力没有做功C.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D.挂钩上的书包静止时,书包受到的拉力做了功8、1.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
下列与此现象所反映的原理相同的是()[单选题] *A.行驶的汽车窗帘被吸出去B.挤压后的吸盘吸在光滑的墙上C.用干燥的双手搓开的塑料袋会吸在手上(正确答案)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挤压后吸在一起9、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单选题]A.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正确答案)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C.用电吹风给湿头发吹风D.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10、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平衡力[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相互作用力11、52.“凿壁偷光”原指凿穿墙壁,让邻舍的烛光透过来,后用来形容家贫而勤奋读书。
大学物理第二版答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习 题 解 答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1-1 (1) 质点t 时刻位矢为:j t t i t r ⎪⎭⎫ ⎝⎛-+++=4321)53(2(m)(2) 第一秒内位移j y y i x x r)()(01011-+-=∆)(5.33)101(3)01(21)01(32m j i ji +=⎥⎦⎤⎢⎣⎡-+--=(3) 前4秒内平均速度)s m (53)2012(411-⋅+=+=∆∆=j i j i t r V(4) 速度)s m ()3(3d d 1-⋅++==j t i t r V∴ )s m (73)34(314-⋅+=++=j i j i V(5) 前4秒平均加速度)s m (43704204-⋅=-=--=∆∆=j j V V t V a (6) 加速度)s m ()s m (d d 242--⋅=⋅==j a j tV a1-2 23d d 23++==t t txv c t t t c t v x x +++=+==⎰⎰241d d 34 当t =2时x =4代入求证 c =-12 即1224134-++=t t t xtt tv a t t v 63d d 23223+==++= 将t =3s 代入证)s m (45)s m (56)(414123133--⋅=⋅==a v m x1-3 (1) 由运动方程⎩⎨⎧+==ty t x 2342消去t 得轨迹方程0)3(2=--y x(2) 1秒时间坐标和位矢方向为 m y m x 5411==[4,5]m: ︒===3.51,25.1ααxytg(3) 第1秒内的位移和平均速度分别为)m (24)35()04(1j i j i r+=-+-=∆)s m (2411-⋅+=∆∆=j i tr V(4) 质点的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i t Va j i tr V8d d ,28d d ==+==故t =1s 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2111s m 8,s m 28--⋅=⋅+==i a j i V1-4 该星云飞行时间为a 1009.2s 1059.61093.31074.21046.910177915⨯=⨯=⨯⨯⨯⨯ 即该星云是101009.2⨯年前和我们银河系分离的. 1-5 实验车的加速度为g)(25m/s 1047.280.13600101600223≈⨯=⨯⨯==t v a 基本上未超过25g.1.80s 内实验车跑的距离为)(m 40080.13600210160023=⨯⨯⨯==t v s1-6 (1)设第一块石头扔出后t 秒未被第二块击中,则2021gt t v h -= 代入已知数得28.9211511t t ⨯-=解此方程,可得二解为s 22.1s,84.111='=t t第一块石头上升到顶点所用的时间为s 53.18.9/15/10===g v t m由于m t t >1,这对应于第一块石头回落时与第二块相碰;又由于m t t <'1这对应于第一块石头上升时被第二块赶上击中.以20v 和'20v 分别对应于在t 1和'1t 时刻两石块相碰时第二石块的初速度,则由于2111120)(21)(t t g t t v h ∆∆---= 所以184.1)184.1(8.92111)(2121121120--⨯⨯+=∆-∆-+=t t t t g h v m /s 2.17=同理.122.1)122.1(8.92111)(2121121120--⨯⨯+=-'-'+='t t t t g h v ∆∆ m/s)(1.51=(2) 由于'>=123.1t s t ∆,所以第二石块不可能在第一块上升时与第一块相碰.对应于t 1时刻相碰,第二块的初速度为3.184.1)3.184.1(8.92111)(2122122120--⨯⨯+=--+="t t t t g h v ∆∆ m/s)(0.23=1-7 以l 表示从船到定滑轮的绳长,则t l v d /d 0-=.由图可知22h l s -=于是得船的速度为02222d d d d v s h s t l h l lts v +-=-==负号表示船在水面上向岸靠近. 船的加速度为3202022d d d d d d s v h tl v h l ll t v a -=⎥⎥⎦⎤⎢⎢⎣⎡⎪⎪⎭⎫ ⎝⎛--== 负号表示a 的方向指向岸边,因而船向岸边加速运动.1-8 所求位数为522422221048.9601.0)106(44⨯=⨯⨯⨯==ππωg r n g r1-9 物体A 下降的加速度(如图所示)为222m/s 2.024.022=⨯==t h a 此加速度也等于轮缘上一点在s 3='t 时的切向加速度,即)m/s (2.02='t a在s 3='t 时的法向加速度为)m/s (36.00.1)32.0()(2222=⨯='='=R t a R v a t n1-10 2m /s 2.1=a ,s 5.00=t ,m 5.10=h .如图所示,相对南面,小球开始下落时,它和电梯的速度为m/s)(6.05.02.100=⨯==at v以t 表示此后小球落至底板所需时间,则在这段时间内,小球下落的距离为2021gt t v h +=电梯下降的距离为习题1-9图 习题1-10图2021at t v h +='又20)(21t a g h h h -='-= 由此得s 59.02.18.95.1220=-⨯=-=a g h t而小球相对地面下落的距离为2021gt t v h += 259.08.92159.06.0⨯⨯+⨯= m 06.2= 1-11 人地风人风地v v v+=画出速度矢量合成图(a)又人地风人风地02v v v +'=,速度矢量合成如图(b )两图中风地v应是同一矢量.可知(a )图必是底角为︒45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风向应为西北风,风速为人地人地风地00245cos v v v =︒=)s m (23.41-⋅=1-12 (1) v LvL t 22==(2) 22212u v vLu v L u v L t t t -=++-=+= 1212-⎥⎥⎦⎤⎢⎢⎣⎡⎪⎭⎫ ⎝⎛-=v u v L(3) v Lv L t t t '+'=+=21,如图所示风速u 由东向西,由速度合成可得飞机对地速度v u v +=',则22u v V -='.习题1-12图习题1-11图2221222⎪⎭⎫⎝⎛-=--='=v u v L uv L v L t 证毕1-13 (1)设船相对岸的速度为V '(如图所示),由速度合成得V u V +='V 的大小由图1.7示可得αβcos cos u V V +'=即332323cos cos -=⨯-=-='αβu V V 而1212sin sin =⨯=='αβu V 船达到B 点所需时间)s (1000sin =='='=D V DV OB t βAB 两点之距βββsin cos D Dctg S == 将式(1)、(2)代入可得m)(1268)33(=-=D S(2) 由αβsin 101sin 3u V D t ⨯='=船到对岸所需最短时间由极值条件决定0cos sin 11d d 2=⎪⎭⎫⎝⎛-=αααu t 即 2/,0c o s παα==故船头应与岸垂直,航时最短.将α值代入(3)式得最短航时为s)(500105.021012/sin 101333m in=⨯=⨯=⨯=s u t π (3) 设l OB =,则ααββsin cos 2sin sin 22u uV V u D V D V D l -+=''==欲使l 最短,应满足极值条件.习题1-13图a a uV V u u D l '⎢⎢⎣⎡''-+-='cos sin cos 2d d 22αα 0cos 2sin sin 2222=⎥⎦⎤'-+''+αuV V u a a uV 简化后可得01cos cos 222=+'+-'αuVV u a即 01cos 613cos 2=+'-'αa 解此方程得32cos ='α︒=='-2.4832cos 1α 故船头与岸成︒2.48,则航距最短.将α'值代入(4)式得最小航程为222222m in 321232322321000cos 1cos 2⎪⎭⎫ ⎝⎛-⨯⨯⨯-+='-'-+-=ααu uv v u D lkm)(5.1m 105.13=⨯= AB 两点最短距离为km)(12.115.122min min =-=-=D l S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2-1 (1)对木箱,由牛顿第二定律,在木箱将要被推动的情况下如图所示,x 向:0cos m ax m in =-f F θ y 向:0sin m in =--Mg F N θ 还有 N f s m ax μ=解以上三式可得要推动木箱所需力F 的最小值为θμθμsin cos s s min -=MgF习题2-1图在木箱做匀速运动情况下,如上类似分析可得所需力F 的大小为θμθμsin cos k k min -=MgF(2)在上面m in F 的表示式中,如果0sin cos s →-θμθ,则∞→m in F ,这意味着用任何有限大小的力都不可能推动木箱,不能推动木箱的条件是0sin cos s ≤-θμθ由此得θ的最小值为s1arctanμθ=2-2 (1)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x 向:ma N T =-θθsin cosy 向:0cos sin =-+mg N T θθ 联立解此二式,可得N)(32.3)30sin 8.930cos 2(5.0)sin cos (=︒+︒⨯⨯=+=ααg a m T N)(74.3)30sin 230cos 8.9(5.0)sin cos (=︒-︒⨯⨯=+=ααa g m N由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斜面的压力N)(74.3=='N N(2)小球刚要脱离斜面时N =0,则上面牛顿第二定律方程为mg T ma T ==θθsin ,cos由此二式可解得2m/s 0.1730tan /8.9tan /=︒==θg a2-3 要使物体A 与小车间无相对滑动,三物体必有同一加速度a ,且挂吊B 的绳应向后倾斜。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习题十三13-1 衍射的本质是什么?衍射和干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波的衍射现象是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障碍物边缘或孔隙时所发生的展衍现象.其实质是由被障碍物或孔隙的边缘限制的波阵面上各点发出的无数子波相互叠加而产生.而干涉则是由同频率、同方向及位相差恒定的两列波的叠加形成.13-2 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如果把单缝沿透镜光轴方向平移时,衍射图样是否会 跟着移动?若把单缝沿垂直于光轴方向平移时,衍射图样是否会跟着移动?答:把单缝沿透镜光轴方向平移时,衍射图样不会跟着移动.单缝沿垂直于光轴方向平移时,衍射图样不会跟着移动.13-3 什么叫半波带?单缝衍射中怎样划分半波带?对应于单缝衍射第3级明条纹和第4级暗 条纹,单缝处波面各可分成几个半波带?答:半波带由单缝A 、B 首尾两点向ϕ方向发出的衍射线的光程差用2λ来划分.对应于第3级明纹和第4级暗纹,单缝处波面可分成7个和8个半波带. ∵由272)132(2)12(sin λλλϕ⨯=+⨯=+=k a13-4 在单缝衍射中,为什么衍射角ϕ愈大(级数愈大)的那些明条纹的亮度愈小?答:因为衍射角ϕ愈大则ϕsin a 值愈大,分成的半波带数愈多,每个半波带透过的光通量就愈小,而明条纹的亮度是由一个半波带的光能量决定的,所以亮度减小.13-5 若把单缝衍射实验装置全部浸入水中时,衍射图样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此时用公式),2,1(2)12(sin Λ=+±=k k a λϕ来测定光的波长,问测出的波长是光在空气中的还是在水中的波长?解:当全部装置浸入水中时,由于水中波长变短,对应='='λϕk a sin n k λ,而空气中为λϕk a =sin ,∴ϕϕ'=sin sin n ,即ϕϕ'=n ,水中同级衍射角变小,条纹变密.如用)12(sin +±=k a ϕ2λ),2,1(⋅⋅⋅=k 来测光的波长,则应是光在水中的波长.(因ϕsin a 只代表光在水中的波程差).13-6 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中,改变下列条件,衍射条纹有何变化?(1)缝宽变窄;(2)入 射光波长变长;(3)入射平行光由正入射变为斜入射.解:(1)缝宽变窄,由λϕk a =sin 知,衍射角ϕ变大,条纹变稀;(2)λ变大,保持a ,k 不变,则衍射角ϕ亦变大,条纹变稀;(3)由正入射变为斜入射时,因正入射时λϕk a =sin ;斜入射时,λθϕk a '=-)sin (sin ,保持a ,λ不变,则应有k k >'或k k <'.即原来的k 级条纹现为k '级.13-7 单缝衍射暗条纹条件与双缝干涉明条纹的条件在形式上类似,两者是否矛盾?怎样说明?答:不矛盾.单缝衍射暗纹条件为k k a 2sin ==λϕ2λ,是用半波带法分析(子波叠加问题).相邻两半波带上对应点向ϕ方向发出的光波在屏上会聚点一一相消,而半波带为偶数,故形成暗纹;而双缝干涉明纹条件为λθk d =sin ,描述的是两路相干波叠加问题,其波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相干加强为明纹.13-8 光栅衍射与单缝衍射有何区别?为何光栅衍射的明条纹特别明亮而暗区很宽?答:光栅衍射是多光束干涉和单缝衍射的总效果.其明条纹主要取决于多光束干涉.光强与缝数2N 成正比,所以明纹很亮;又因为在相邻明纹间有)1(-N 个暗纹,而一般很大,故实际上在两相邻明纹间形成一片黑暗背景.13-9 试指出当衍射光栅的光栅常数为下述三种情况时,哪些级次的衍射明条纹缺级?(1) a+b=2a;(2)a+b=3a;(3)a+b=4a.解:由光栅明纹条件和单缝衍射暗纹条件同时满足时,出现缺级.即 可知,当k a b a k '+=时明纹缺级.(1)a b a 2=+时,⋅⋅⋅=,6,4,2k 偶数级缺级;(2)a b a 3=+时,⋅⋅⋅=,9,6,3k 级次缺级;(3)a b a 4=+,⋅⋅⋅=,12,8,4k 级次缺级.13-10 若以白光垂直入射光栅,不同波长的光将会有不同的衍射角.问(1)零级明条纹能 否分开不同波长的光?(2)在可见光中哪种颜色的光衍射角最大?不同波长的光分开程度与什 么因素有关?解:(1)零级明纹不会分开不同波长的光.因为各种波长的光在零级明纹处均各自相干加强.(2)可见光中红光的衍射角最大,因为由λϕk b a =+sin )(,对同一k 值,衍射角λϕ∞. 13-11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单缝,若其第三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6000οA 的单色平行光的第二级明条纹位置重合,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的明纹公式为当6000=λoA 时,2=k x λλ=时,3=k重合时ϕ角相同,所以有得 4286600075=⨯=x λoA 13-12 单缝宽0.10mm ,透镜焦距为50cm ,用5000=λoA 的绿光垂直照射单缝.求:(1)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中央明条纹的宽度和半角宽度各为多少?(2)若把此装置浸入水中(n=1.33),中央明条纹的半角宽度又为多少?解:中央明纹的宽度为f na x λ2=∆ 半角宽度为na λθ1sin -=(1)空气中,1=n ,所以(2)浸入水中,33.1=n ,所以有13-13 用橙黄色的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宽为a=0.60mm 的单缝,缝后凸透镜的焦距f=40.0cm ,观察屏幕上形成的衍射条纹.若屏上离中央明条纹中心1.40mm 处的P 点为一明条纹;求:(1)入射光的波长;(2)P 点处条纹的级数;(3)从P 点看,对该光波而言,狭缝处的波面可分成几个半波带?解:(1)由于P 点是明纹,故有2)12(sin λϕ+=k a ,⋅⋅⋅=3,2,1k 由ϕϕsin tan 105.34004.13≈=⨯==-f x 故3105.3126.0212sin 2-⨯⨯+⨯=+=k k a ϕλ 当 3=k ,得60003=λoA 4=k ,得47004=λoA (2)若60003=λoA ,则P 点是第3级明纹;若47004=λoA ,则P 点是第4级明纹. (3)由2)12(sin λϕ+=k a 可知,当3=k 时,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712=+k 个半波带;当4=k 时,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912=+k 个半波带.13-14 用5900=λoA 的钠黄光垂直入射到每毫米有500条刻痕的光栅上,问最多能看到第几级明条纹? 解:5001=+b a mm 3100.2-⨯=mm 4100.2-⨯=o A由λϕk b a =+sin )(知,最多见到的条纹级数m ax k 对应的2πϕ=, 所以有39.35900100.24max ≈⨯=+=λba k ,即实际见到的最高级次为3max =k .13-15 波长为5000oA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每毫米有200条刻痕的光栅上,光栅后的透镜焦距为60cm . 求:(1)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与第一级明条纹的间距;(2)当光线与光栅法线成 30°斜入射时,中央明条纹的位移为多少? 解:3100.52001-⨯==+b a mm 6100.5-⨯m(1)由光栅衍射明纹公式λϕk b a =+sin )(,因1=k ,又f x ==ϕϕtan sin所以有λ=+f x b a 1)(即 62101100.51060105000---⨯⨯⨯⨯=+=b a fx λ (2)对应中央明纹,有0=k正入射时,0sin )(=+ϕb a ,所以0sin =≈ϕϕ斜入射时,0)sin )(sin (=±+θϕb a ,即0sin sin =±θϕ因︒=30θ,∴21tan sin ±==≈f x ϕϕ故22103010602121--⨯=⨯⨯==f x m 30=cm这就是中央明条纹的位移值.13-16 波长6000=λo A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光栅上,第二、第三级明条纹分别出现在20.0sin =ϕ与30.0sin =ϕ处,第四级缺级.求:(1)光栅常数;(2)光栅上狭缝的宽度;(3)在90°>ϕ>-90°范围内,实际呈现的全部级数.解:(1)由λϕk b a =+sin )(式对应于20.0sin 1=ϕ与30.0sin 2=ϕ处满足:得 6100.6-⨯=+b a m(2)因第四级缺级,故此须同时满足解得 k k b a a '⨯='+=-6105.14取1='k ,得光栅狭缝的最小宽度为6105.1-⨯m (3)由λϕk b a =+sin )( 当2πϕ=,对应max k k =∴ 10106000100.6106max =⨯⨯=+=--λba k因4±,8±缺级,所以在︒︒<<-9090ϕ范围内实际呈现的全部级数为9,7,6,5,3,2,1,0±±±±±±±=k 共15条明条纹(10±=k 在︒±=90k 处看不到).13-17 一双缝,两缝间距为0.1mm ,每缝宽为0.02mm ,用波长为4800oA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双缝,双缝后放一焦距为50cm 的透镜.试求:(1)透镜焦平面上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2)单缝衍射的中央明条纹包迹内有多少条双缝衍射明条纹?解:(1)中央明纹宽度为(2)由缺级条件知即⋅⋅⋅=,15,10,5k 缺级.中央明纹的边缘对应1='k ,所以单缝衍射的中央明纹包迹内有4,3,2,1,0±±±±=k 共9条双缝衍射明条纹.13-18 在夫琅禾费圆孔衍射中,设圆孔半径为0.10mm ,透镜焦距为50cm ,所用单色光波长为5000oA ,求在透镜焦平面处屏幕上呈现的爱里斑半径. 解:由爱里斑的半角宽度∴ 爱里斑半径5.1105.30500tan 24=⨯⨯=≈=-θθf f d mm 13-19 已知天空中两颗星相对于一望远镜的角距离为4.84×10-6rad ,它们都发出波长为5500oA 的光,试问望远镜的口径至少要多大,才能分辨出这两颗星? 解:由最小分辨角公式∴86.131084.4105.522.122.165=⨯⨯⨯==--θλD cm 13-20 已知入射的X 射线束含有从0.95~1.30oA 范围内的各种波长,晶体的晶格常数为2.75oA ,当X 射线以45°角入射到晶体时,问对哪些波长的X 射线能产生强反射? 解:由布喇格公式 λϕk d =sin 2 得k d ϕλsin 2=时满足干涉相长当1=k 时, 89.345sin 75.22=⨯⨯=︒λoA 2=k 时,91.1245sin 75.22=⨯⨯=︒λo A3=k 时,30.1389.3==λo A4=k 时, 97.0489.3==λo A故只有30.13=λo A 和97.04=λo A 的X 射线能产生强反射.。
大学物理学第版修订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上册习题答案.docx
习题3 3.1 选择题(1)有一半径为 R 的水平圆转台,可绕通过其中心的竖直固定光滑轴转动,转动惯量为 J,开始时转台以匀角速度ω0转动,此时有一质量为 m的人站在转台中心,随后人沿半径向外跑去,当人到达转台边缘时,转台的角速度为(A)J0(B)J0mR2m) R 2J(J(C)J0(D) 0 mR2[ 答案: (A)](2)如题3.1(2)图所示,一光滑的内表面半径为10cm的半球形碗,以匀角速度ω 绕其对称轴OC旋转,已知放在碗内表面上的一个小球P 相对于碗静止,其位置高于碗底4cm,则由此可推知碗旋转的角速度约为(A)13rad/s(B)17rad/s(C)10rad/s(D)18rad/s(a)(b)题3.1 ( 2)图[ 答案: (A)](3)如 3.1(3) 图所示,有一小块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绳其一端连结此物体,;另一端穿过桌面的小孔,该物体原以角速度?在距孔为 R 的圆周上转动,今将绳从小孔缓慢往下拉,则物体(A)动能不变,动量改变。
(B)动量不变,动能改变。
(C)角动量不变,动量不变。
(D)角动量改变,动量改变。
(E)角动量不变,动能、动量都改变。
[ 答案: (E)]3.2 填空题(1)半径为 30cm的飞轮,从静止开始以 0.5rad ·s-2的匀角加速转动,则飞轮边缘上一点在飞轮转过240?时的切向加速度aτ =,法向加速度a n=。
[ 答案:0.15; 1.256 ](2)如题3.2 (2)图所示,一匀质木球固结在一细棒下端,且可绕水平光滑固定轴 O转动,今有一子弹沿着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方向击中木球而嵌于其中,则在此击中过程中,木球、子弹、细棒系统的原因是。
木球被击中后棒和球升高的过程中,弹、细棒、地球系统的守恒。
守恒,对木球、子题3.2 (2)图[ 答案:对 o 轴的角动量守恒,因为在子弹击中木球过程中系统所受外力对 o 轴的合外力矩为零,机械能守恒](3)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圆盘 A 和 B 的密度分别为ρA和ρB ( ρA>ρB) ,且两圆盘的总质量和厚度均相同。
《大学物理》北邮大学出版社
a
E dl
a
Ub
U ab U a U b
b
E .d l .......( 1)
E dl
b
dl
a
E
U a —电场中a点的电势
a
2、电场力作的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A ab q 0 (U
a
U b—电场中b点的电势
U b )........( 8 . 25 )
U1
R
E .d l
P1
R
r
E 1 dr
R
E 2 dr
q
P1 o
故均匀带电球面的电势分布:
q
odr 4 π
r R
q
0
r
2
d r
q 4π 0 R
.....( 3 )#
dr
R
U
4 π 0 R q
(r R) (r R)
r
q
U
4 π 0 r r R • 球内各点U为常量,球面电势与球内相等, U 连续!
U
a
b
E .d l d 电势为零的点 E 2 . d l E 3 d l ...
c n
a
a
E 1 .d l
c
b
E n . d l ......( 2 )
• (2)、叠加法 U U 1 U
2
...
U
i
i
....( 3 )
r R : E1 0 r R: E 2
大学物理学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赵近芳主编)课后习题答案(1-5章)
习题解答 习题一1-1 |r ∆|与r ∆ 有无不同?t d d r 和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t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2r r -=,12r r r-=∆;(2)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 d d r ==v ts d d . tr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有r r ˆr =(式中r ˆ叫做单位矢),则tˆr ˆt r t d d d d d d rrr += 式中tr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tr t d d d d 与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题1-1图(3)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 v a d d=,t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有ττ(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tvt v t v d d d d d d ττ += 式中dt dv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tt r d ˆd d ˆd τ 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2y x +,然后根据v =tr d d ,及a =22d d t r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v =22d d d d ⎪⎭⎫⎝⎛+⎪⎭⎫ ⎝⎛t y t x 及a =222222d d d d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j y i x r +=,jty i t xt r a jty i t x t r v22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 故它们的模即为222222222222d d d d d d d d ⎪⎪⎭⎫⎝⎛+⎪⎪⎭⎫ ⎝⎛=+=⎪⎭⎫⎝⎛+⎪⎭⎫ ⎝⎛=+=t y t x a a a t y t x v v v yxyx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22d d d d tr a trv ==其二,可能是将22d d d d t r t r 与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
大学物理习题及解答(第三版_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习题及解答(第三版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习题二2-1 一细绳跨过一定滑轮,绳的一边悬有一质量为1m 的物体,另一边穿在质量为2m 的圆柱体的竖直细孔中,圆柱可沿绳子滑动.今看到绳子从圆柱细孔中加速上升,柱体相对于绳子以匀加速度a '下滑,求1m ,2m 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绳的张力及柱体与绳子间的摩擦力(绳轻且不可伸长,滑轮的质量及轮与轴间的摩擦不计).解:因绳不可伸长,故滑轮两边绳子的加速度均为1a ,其对于2m 则为牵连加速度,又知2m 对绳子的相对加速度为a ',故2m 对地加速度,由图(b)可知,为a a a '-=12 ①又因绳的质量不计,所以圆柱体受到的摩擦力f 在数值上等于绳的张力T ,由牛顿定律,有111a m T g m =-② 222a m g m T =-③联立①、②、③式,得2121211212212211)2()()(m m a g m m T f m m a m g m m a m m a m g m m a +'-==+'--=+'+-=讨论 (1)若0='a ,则21a a =表示柱体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2)若g a 2=',则0==f T ,表示柱体与绳之间无任何作用力,此时1m , 2m 均作自由落体运动.题2-1图2-2 一个质量为P 的质点,在光滑的固定斜面(倾角为α)上以初速度0v 运动,0v 的方向与斜面底边的水平线AB 平行,如图所示,求这质点的运动轨道. 解: 物体置于斜面上受到重力mg ,斜面支持力N .建立坐标:取0v ϖ方向为X 轴,平行斜面与X 轴垂直方向为Y 轴.如图2-2.题2-2图X 方向: 0=x F t v x 0= ① Y 方向: y y ma mg F ==αsin ② 0=t 时 0=y 0=y v2sin 21t g y α= 由①、②式消去t ,得 220sin 21x g v y ⋅=α2-3 质量为16 kg 的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受一恒力作用,力的分量为x f =6 N ,y f =-7 N ,当t =0时,==y x 0,x v =-2 m ·s -1,y v =0.求当t =2 s 时质点的 (1)位矢;(2)速度.解: 2s m 83166-⋅===m f a x x2s m 167-⋅-==m f a y y(1)⎰⎰--⋅-=⨯-=+=⋅-=⨯+-=+=20101200s m 872167s m 452832dt a v v dt a v v y y y x x x于是质点在s 2时的速度1s m 8745-⋅--=j i v ϖϖϖ(2)m 874134)167(21)4832122(21)21(220j i j i j t a i t a t v r y x ϖϖϖϖϖϖϖ--=⨯-+⨯⨯+⨯-=++=2-4 质点在流体中作直线运动,受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kv (k 为常数)作用,t =0时质点的速度为0v ,证明(1) t 时刻的速度为v =t mk e v )(0-;(2) 由0到t 的时间内经过的距离为x =(k mv 0)[1-t m k e )(-];(3)停止运动前经过的距离为)(0k m v ;(4)证明当k m t =时速度减至0v 的e 1,式中m 为质点的质量. 答: (1)∵ t v m kv a d d =-= 分离变量,得m t k v v d d -=即 ⎰⎰-=v v t m t k vv 00d d mkt e v v -=ln ln 0∴ tm k e v v -=0(2) ⎰⎰---===t t t m k m k e k mv t e v t v x 000)1(d d(3)质点停止运动时速度为零,即t →∞,故有⎰∞-=='000d k mv t e v x t m k (4)当t=k m时,其速度为 e v e v ev v k m m k 0100===-⋅-即速度减至0v 的e 1. 2-5 升降机内有两物体,质量分别为1m ,2m ,且2m =21m .用细绳连接,跨过滑轮,绳子不可伸长,滑轮质量及一切摩擦都忽略不计,当升降机以匀加速a =21g 上升时,求:(1) 1m 和2m 相对升降机的加速度.(2)在地面上观察1m ,2m 的加速度各为多少?解: 分别以1m ,2m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图如图(b)所示.(1)设2m 相对滑轮(即升降机)的加速度为a ',则2m 对地加速度a a a -'=2;因绳不可伸长,故1m 对滑轮的加速度亦为a ',又1m 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牵连运动的影响,所以1m 在水平方向对地加速度亦为a ',由牛顿定律,有)(22a a m T g m -'=-a m T '=1题2-5图联立,解得g a ='方向向下(2) 2m 对地加速度为 22g a a a =-'= 方向向上 1m 在水面方向有相对加速度,竖直方向有牵连加速度,即牵相绝a a a ϖϖϖ+='∴g g g a a a 25422221=+=+'= a a '=arctan θo6.2621arctan ==,左偏上. 2-6一质量为m 的质点以与地的仰角θ=30°的初速0v ϖ从地面抛出,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质点落地时相对抛射时的动量的增量.解: 依题意作出示意图如题2-6图题2-6图在忽略空气阻力情况下,抛体落地瞬时的末速度大小与初速度大小相同,与轨道相切斜向下,而抛物线具有对y 轴对称性,故末速度与x 轴夹角亦为o 30,则动量的增量为 0v m v m p ϖϖϖ-=∆ 由矢量图知,动量增量大小为0v m ϖ,方向竖直向下.2-7 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某一高度处水平抛出,落在水平桌面上发生弹性碰撞.并在抛出1 s ,跳回到原高度,速度仍是水平方向,速度大小也与抛出时相等.求小球与桌面碰撞过程中,桌面给予小球的冲量的大小和方向.并回答在碰撞过程中,小球的动量是否守恒?解: 由题知,小球落地时间为s 5.0.因小球为平抛运动,故小球落地的瞬时向下的速度大小为g gt v 5.01==,小球上跳速度的大小亦为g v 5.02=.设向上为y 轴正向,则动量的增量 12v m v m p ϖϖϖ-=∆方向竖直向上, 大小mg mv mv p =--=∆)(12ϖ碰撞过程中动量不守恒.这是因为在碰撞过程中,小球受到地面给予的冲力作用.另外,碰撞前初动量方向斜向下,碰后末动量方向斜向上,这也说明动量不守恒. 2-8 作用在质量为10 kg 的物体上的力为i t F ϖ)210(+=N ,式中t 的单位是s ,(1)求4s 后,这物体的动量和速度的变化,以及力给予物体的冲量.(2)为了使这力的冲量为200 N ·s ,该力应在这物体上作用多久,试就一原来静止的物体和一个具有初速度j ϖ6-m ·s -1的物体,回答这两个问题. 解: (1)若物体原来静止,则i t i t t F p t ϖϖϖϖ10401s m kg 56d )210(d -⋅⋅=+==∆⎰⎰,沿x 轴正向, i p I i m p v ϖϖϖϖϖϖ111111s m kg 56s m 6.5--⋅⋅=∆=⋅=∆=∆若物体原来具有6-1s m -⋅初速,则 ⎰⎰+-=+-=-=t t t F v m t m F v m p v m p 000000d )d (,ϖϖϖϖϖϖϖ于是⎰∆==-=∆t p t F p p p 0102d ϖϖϖϖϖ, 同理, 12v v ϖϖ∆=∆,12I I ϖϖ= 这说明,只要力函数不变,作用时间相同,则不管物体有无初动量,也不管初动量有多大,那么物体获得的动量的增量(亦即冲量)就一定相同,这就是动量定理.(2)同上理,两种情况中的作用时间相同,即⎰+=+=tt t t t I 0210d )210(亦即 0200102=-+t t解得s 10=t ,(s 20='t 舍去) 2-9 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xOy 平面上运动,其位置矢量为 j t b i t a r ϖϖϖωωsin cos += 求质点的动量及t =0 到ωπ2=t 时间内质点所受的合力的冲量和质点动量的改变量.解: 质点的动量为 )cos sin (j t b i t a m v m p ϖϖϖϖωωω+-== 将0=t 和ωπ2=t 分别代入上式,得 j b m p ϖϖω=1,i a m p ϖϖω-=2,则动量的增量亦即质点所受外力的冲量为 )(12j b i a m p p p I ϖϖϖϖϖϖ+-=-=∆=ω2-10 一颗子弹由枪口射出时速率为10s m -⋅v ,当子弹在枪筒内被加速时,它所受的合力为 F =(bt a -)N(b a ,为常数),其中t 以秒为单位:(1)假设子弹运行到枪口处合力刚好为零,试计算子弹走完枪筒全长所需时间;(2)求子弹所受的冲量.(3)求子弹的质量.解: (1)由题意,子弹到枪口时,有0)(=-=bt a F ,得b a t = (2)子弹所受的冲量⎰-=-=t bt at t bt a I 0221d )(将b a t =代入,得 b a I 22=(3)由动量定理可求得子弹的质量0202bv a v I m ==2-11 一炮弹质量为m ,以速率v 飞行,其内部炸药使此炮弹分裂为两块,爆炸后由于炸药使弹片增加的动能为T ,且一块的质量为另一块质量的k 倍,如两者仍沿原方向飞行,试证其速率分别为v +m kT 2, v -km T2证明: 设一块为1m ,则另一块为2m ,21km m =及m m m =+21于是得1,121+=+=k m m k km m ①又设1m 的速度为1v , 2m 的速度为2v ,则有2222211212121mv v m v m T -+=②2211v m v m mv +=③联立①、③解得 12)1(kv v k v -+=④将④代入②,并整理得21)(2v v km T -=于是有km T v v 21±= 将其代入④式,有m kT v v 22±=又,题述爆炸后,两弹片仍沿原方向飞行,故只能取 km T v v m kT v v 2,221-=+=证毕. 2-12 设N 67j i F ϖϖϖ-=合.(1) 当一质点从原点运动到m 1643k j i r ϖϖϖϖ++-=时,求F ϖ所作的功.(2)如果质点到r 处时需0.6s ,试求平均功率.(3)如果质点的质量为1kg ,试求动能的变化. 解: (1)由题知,合F ϖ为恒力, ∴ )1643()67(k j i j i r F A ϖϖϖϖϖϖϖ++-⋅-=⋅=合 J 452421-=--=(2) w 756.045==∆=t A P(3)由动能定理,J 45-==∆A E k2-13 以铁锤将一铁钉击入木板,设木板对铁钉的阻力与铁钉进入木板内的深度成正比,在铁锤击第一次时,能将小钉击入木板内1 cm ,问击第二次时能击入多深,假定铁锤两次打击铁钉时的速度相同.解: 以木板上界面为坐标原点,向内为y 坐标正向,如题2-13图,则铁钉所受阻力为题2-13图ky f -=第一锤外力的功为1A⎰⎰⎰==-='=s s k y ky y f y f A 1012d d d ①式中f '是铁锤作用于钉上的力,f 是木板作用于钉上的力,在0d →t 时,f 'f -=.设第二锤外力的功为2A ,则同理,有⎰-==21222221d y k ky y ky A ②由题意,有2)21(212k mv A A =∆== ③即 222122k k ky =-所以,22=y 于是钉子第二次能进入的深度为 cm 414.01212=-=-=∆y y y2-14 设已知一质点(质量为m )在其保守力场中位矢为r 点的势能为n P r k r E /)(=, 试求质点所受保守力的大小和方向.解: 1d )(d )(+-==n r nk r r E r F 方向与位矢r ϖ的方向相反,即指向力心.2-15 一根劲度系数为1k 的轻弹簧A 的下端,挂一根劲度系数为2k 的轻弹簧B ,B 的下端一重物C ,C 的质量为M ,如题2-15图.求这一系统静止时两弹簧的伸长量之比和弹性势能之比.解: 弹簧B A 、及重物C 受力如题2-15图所示平衡时,有题2-15图Mg F F B A ==又 11x k F A ∆=22x k F B ∆=所以静止时两弹簧伸长量之比为1221k k x x =∆∆弹性势能之比为12222211121212k k x k x k E E p p =∆∆= 2-16 (1)试计算月球和地球对m 物体的引力相抵消的一点P ,距月球表面的距离是多少?地球质量5.98×1024kg ,地球中心到月球中心的距离3.84×108m ,月球质量7.35×1022kg ,月球半径1.74×106m .(2)如果一个1kg 的物体在距月球和地球均为无限远处的势能为零,那么它在P 点的势能为多少?解: (1)设在距月球中心为r 处地引月引F F =,由万有引力定律,有()22r R mM G r mM G -=地月经整理,得R M M M r 月地月+==2224221035.71098.51035.7⨯+⨯⨯81048.3⨯⨯m 1032.386⨯= 则P 点处至月球表面的距离为m 1066.310)74.132.38(76⨯=⨯-=-=月r r h(2)质量为kg 1的物体在P 点的引力势能为()r R M Gr M G E P ---=地月()72411722111083.34.381098.51067.61083.31035.71067.6⨯-⨯⨯⨯-⨯⨯⨯⨯-=- J 1028.16⨯=2-17 由水平桌面、光滑铅直杆、不可伸长的轻绳、轻弹簧、理想滑轮以及质量为1m 和2m 的滑块组成如题2-17图所示装置,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自然长度等于水平距离BC ,2m 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为μ,最初1m 静止于A 点,AB =BC =h ,绳已拉直,现令滑块落下1m ,求它下落到B 处时的速率.解: 取B 点为重力势能零点,弹簧原长为弹性势能零点,则由功能原理,有])(21[)(21212212l k gh m v m m gh m ∆+-+=-μ式中l ∆为弹簧在A 点时比原长的伸长量,则h BC AC l )12(-=-=∆联立上述两式,得()()212221122m m kh gh m m v +-+-=μ题2-17图2-18 如题2-18图所示,一物体质量为2kg ,以初速度0v =3m ·s -1从斜面A 点处下滑,它与斜面的摩擦力为8N ,到达B 点后压缩弹簧20cm 后停止,然后又被弹回,求弹簧的劲度系数和物体最后能回到的高度.解: 取木块压缩弹簧至最短处的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弹簧原长处为弹性势能零点。
大学物理 十六章 课后答案
习题十六16-1 将星球看做绝对黑体,利用维恩位移定律测量m λ便可求得T .这是测量星球表面温度的方法之一.设测得:太阳的m 55.0m μλ=,北极星的m 35.0m μλ=,天狼星的m 29.0m μλ=,试求这些星球的表面温度.解:将这些星球看成绝对黑体,则按维恩位移定律:K m 10897.2,3⋅⨯==-b b T m λ对太阳:K 103.51055.010897.236311⨯=⨯⨯==--mbT λ对北极星:K 103.81035.010897.236322⨯=⨯⨯==--mbT λ对天狼星:K 100.11029.010897.246333⨯=⨯⨯==--m bT λ16-2 用辐射高温计测得炉壁小孔的辐射出射度(总辐射本领)为22.8W ·cm -2,求炉内温度. 解:炉壁小孔视为绝对黑体,其辐出度242m W 108.22cm W 8.22)(--⋅⨯=⋅=T M B按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T M B 4T σ41844)1067.5108.22()(-⨯⨯==σT M T BK 1042.110)67.58.22(3341⨯=⨯=16-3 从铝中移出一个电子需要4.2 eV 的能量,今有波长为2000οA 的光投射到铝表面.试问:(1)由此发射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是多少?(2)遏止电势差为多大?(3)铝的截止(红限)波长有多大?解:(1)已知逸出功eV 2.4=A 据光电效应公式221m mv hv =A +则光电子最大动能:A hcA h mv E m -=-==λυ2max k 21 eV 0.2J 1023.3106.12.41020001031063.6191910834=⨯=⨯⨯-⨯⨯⨯⨯=----m2max k 21)2(mv E eU a ==Θ ∴遏止电势差 V 0.2106.11023.31919=⨯⨯=--a U (3)红限频率0υ,∴000,λυυcA h ==又∴截止波长1983401060.12.41031063.6--⨯⨯⨯⨯⨯==A hc λm 0.296m 1096.27μ=⨯=- 16-4 在一定条件下,人眼视网膜能够对5个蓝绿光光子(m 105.0-7⨯=λ)产生光的感觉.此时视网膜上接收到光的能量为多少?如果每秒钟都能吸收5个这样的光子,则到 达眼睛的功率为多大? 解:5个兰绿光子的能量J 1099.1100.51031063.65187834---⨯=⨯⨯⨯⨯⨯===λυhcnnh E 功率 W1099.118-⨯==t E16-5 设太阳照射到地球上光的强度为8 J ·s -1·m -2,如果平均波长为5000οA ,则每秒钟落到地面上1m 2的光子数量是多少?若人眼瞳孔直径为3mm ,每秒钟进入人眼的光子数是多少? 解:一个光子能量λυhch E ==1秒钟落到2m 1地面上的光子数为21198347m s 1001.21031063.6105888----⋅⨯=⨯⨯⨯⨯⨯===hc E n λ每秒进入人眼的光子数为11462192s 1042.14/10314.31001.24--⨯=⨯⨯⨯⨯==d nN π16-6若一个光子的能量等于一个电子的静能,试求该光子的频率、波长、动量.解:电子的静止质量S J 1063.6,kg 1011.934310⋅⨯=⨯=--h m 当 20c m h =υ时,则Hz 10236.11063.6)103(1011.92034283120⨯=⨯⨯⨯⨯==--h c m υο12A02.0m 104271.2=⨯==-υλc122831020122s m kg 1073.21031011.9s m kg 1073.2-----⋅⋅⨯=⨯⨯⨯=====⋅⋅⨯==c m c c m c E p cpE hp 或λ16-7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包含了电子和光子的相互作用,试问这两个过程有什么不同?答:光电效应是指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了光子的全部能量而逸出金属表面,是电子处于原子中束缚态时所发生的现象.遵守能量守恒定律.而康普顿效应则是光子与自由电子(或准自由电子)的弹性碰撞,同时遵守能量与动量守恒定律.16-8 在康普顿效应的实验中,若散射光波长是入射光波长的1.2倍,则散射光子的能量ε与反冲电子的动能k E 之比k E /ε等于多少?解:由 2200mc h c m hv +=+υ)(00202υυυυ-=-=-=h h h c m mc E kυεh =∴5)(00=-=-=υυυυυυεh h E k已知2.10=λλ由2.10=∴=υυλυc2.110=υυ则52.0112.110==-=-υυυ16-9 波长οA 708.0=λ的X 射线在石腊上受到康普顿散射,求在2π和π方向上所散射的X射线波长各是多大? 解:在2πϕ=方向上:ο1283134200A 0243.0m 1043.24sin 1031011.91063.622sin 2Δ=⨯=⨯⨯⨯⨯⨯==-=---πϕλλλc m h散射波长ο0A 732.00248.0708.0Δ=+=+=λλλ在πϕ=方向上ο120200A0486.0m 1086.422sin 2Δ=⨯===-=-c m h c m h ϕλλλ散射波长 ο0A756.00486.0708.0Δ=+=+=λλλ16-10 已知X 光光子的能量为0.60 MeV ,在康普顿散射之后波长变化了20%,求反冲电子的能量.解:已知X 射线的初能量,MeV 6.00=ε又有000,ελλεhchc =∴=经散射后000020.1020.0λλλλ∆λλ=+=+=此时能量为 002.112.1ελλε===hc hc反冲电子能量MeV 10.060.0)2.111(0=⨯-=-=εεE16-11 在康普顿散射中,入射光子的波长为0.030 οA ,反冲电子的速度为0.60c ,求散射光子的波长及散射角.解:反冲电子的能量增量为202022020225.06.01c m c m c m c m mc E =--=-=∆由能量守恒定律,电子增加的能量等于光子损失的能量,故有 20025.0c m hchc=-λλ散射光子波长ο1210831341034000A043.0m 103.410030.0103101.925.01063.610030.01063.625.0=⨯=⨯⨯⨯⨯⨯⨯-⨯⨯⨯⨯=-=------λλλc m h h由康普顿散射公式2sin 0243.022sin 22200ϕϕλλλ∆⨯==-=c m h 可得 2675.00243.02030.0043.02sin 2=⨯-=ϕ散射角为7162'=οϕ16-12 实验发现基态氢原子可吸收能量为12.75eV 的光子. (1)试问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将被激发到哪个能级?(2)受激发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发出哪几条谱线?请将这些跃迁画在能级图上. 解:(1)2eV 6.13eV 85.0eV 75.12eV 6.13n -=-=+-解得 4=n或者)111(22n Rhc E -=∆ 75.12)11.(1362=-=n解出 4=n题16-12图 题16-13图(2)可发出谱线赖曼系3条,巴尔末系2条,帕邢系1条,共计6条.16-13 以动能12.5eV 的电子通过碰撞使氢原子激发时,最高能激发到哪一能级?当回到基态时能产生哪些谱线?解:设氢原子全部吸收eV 5.12能量后,最高能激发到第n 个能级,则]11[6.135.12,eV 6.13],111[2221n Rhc n Rhc E E n -==-=-即得5.3=n ,只能取整数,∴ 最高激发到3=n ,当然也能激发到2=n 的能级.于是ο322ο222ο771221A6563536,3653121~:23A121634,432111~:12A 1026m 10026.110097.18989,983111~:13===⎥⎦⎤⎢⎣⎡-=→===⎥⎦⎤⎢⎣⎡-=→=⨯=⨯⨯===⎥⎦⎤⎢⎣⎡-=→-R R R n R R R n R R R n λυλυλυ从从从可以发出以上三条谱线.题16-14图16-14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外来单色光激发后发出巴尔末线系中只有两条谱线,试求这两 条谱线的波长及外来光的频率.解:巴尔末系是由2>n 的高能级跃迁到2=n 的能级发出的谱线.只有二条谱线说明激发后最高能级是4=n 的激发态.ο1983424ο101983423222324A4872106.1)85.04.3(1031063.6A6573m 1065731060.1)51.14.3(10331063.6e 4.326.13e 51.136.13e 85.046.13=⨯⨯-⨯⨯⨯=-==⨯=⨯⨯-⨯⨯⨯⨯=-=∴-=∴-==-=-=-=-=-=-=-----E E hc E E hc E E hc E E hch VE V E V E a mn m n βλλλλυ基态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υh 被激发到4=n 的能态∴λυhcE E h =-=14 Hz 1008.310626.6106.1)85.06.13(15341914⨯=⨯⨯⨯-=-=--h E E υ16-15 当基态氢原子被12.09eV 的光子激发后,其电子的轨道半径将增加多少倍? 解:eV 09.12]11[6.1321=-=-n E E n26.1309.126.13n =-51.16.1309.12.1366.132=-=n , 3=n12r n r n =,92=n ,19r r n =轨道半径增加到9倍.16-16德布罗意波的波函数与经典波的波函数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答:德布罗意波是概率波,波函数不表示实在的物理量在空间的波动,其振幅无实在的物理意义,2φ仅表示粒子某时刻在空间的概率密度.16-17 为使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1οA ,需要多大的加速电压?解:oo A1A 25.12==uλ 25.12=U∴ 加速电压 150=U 伏16-18 具有能量15eV 的光子,被氢原子中处于第一玻尔轨道的电子所吸收,形成一个 光电子.问此光电子远离质子时的速度为多大?它的德布罗意波长是多少?解:使处于基态的电子电离所需能量为eV 6.13,因此,该电子远离质子时的动能为eV 4.16.13152112=-=+==E E mv E k φ它的速度为31191011.9106.14.122--⨯⨯⨯⨯==m E v k -15s m 100.7⋅⨯= 其德布罗意波长为:o 953134A10.4m 1004.1100.71011.91063.6=⨯=⨯⨯⨯⨯==---mv h λ16-19 光子与电子的波长都是2.0οA ,它们的动量和总能量各为多少?解:由德布罗意关系:2mc E =,λhmv p ==波长相同它们的动量相等.1-241034s m kg 103.3100.21063.6⋅⋅⨯=⨯⨯==---λhp光子的能量eV102.6J 109.9103103.3316824⨯=⨯=⨯⨯⨯====--pc hch λυε电子的总能量 2202)()(c m cp E +=,eV102.63⨯=cp而eV 100.51MeV 51.0620⨯==c m ∴cp c m >>20 ∴MeV51.0)()(202202==+=c m c m cp E16-20 已知中子的质量kg 1067.127n -⨯=m ,当中子的动能等于温度300K 的热平衡中子气体的平均动能时,其德布罗意波长为多少?解:kg 1067.127n -⨯=m ,S J 1063.634⋅⨯=-h ,-123K J 1038.1⋅⨯=-k中子的平均动能m p KT E k 2232== 德布罗意波长 o A456.13===mkT hp h λ16-21 一个质量为m 的粒子,约束在长度为L 的一维线段上.试根据测不准关系估算这个粒子所具有的最小能量的值. 解:按测不准关系,h p x x ≥∆∆,x x v m p ∆=∆,则h v x m x ≥∆∆,x m hv x ∆≥∆这粒子最小动能应满足222222min22)(21)(21mL h x m h x m h m v m E x =∆=∆≥∆=16-22 从某激发能级向基态跃迁而产生的谱线波长为4000οA ,测得谱线宽度为10-4οA ,求该激发能级的平均寿命.解:光子的能量λυhch E ==由于激发能级有一定的宽度E ∆,造成谱线也有一定宽度λ∆,两者之间的关系为:λλ∆=∆2hcE由测不准关系,h t E ≥∆⋅∆,平均寿命t ∆=τ,则λλτ∆=∆=∆=c E h t 2s 103.51010103)104000(81048210----⨯=⨯⨯⨯⨯=16-23 一波长为3000οA 的光子,假定其波长的测量精度为百万分之一,求该光子位置的测不准量.解: 光子λhp =,λλλλ∆=∆-=∆22hhp由测不准关系,光子位置的不准确量为cm30A 103103000o 962=⨯=====-λ∆λλ∆λ∆∆p h x16-24波函数在空间各点的振幅同时增大D 倍,则粒子在空间分布的概率会发生什么变化?解:不变.因为波函数是计算粒子t 时刻空间各点出现概率的数学量.概率是相对值.则21、点的概率比值为:22212221φφφφD D =∴ 概率分布不变.16-25 有一宽度为a 的一维无限深势阱,用测不准关系估算其中质量为m 的粒子的零点能. 解:位置不确定量为a x =∆,由测不准关系:h p x x ≥∆⋅∆,可得:x h P x ∆≥∆,x hP P x x ∆≥∆≥∴222222)(22ma h x m h m P E x x =∆≥=,即零点能为222ma h . 16-26 已知粒子在一维矩形无限深势阱中运动,其波函数为:a xax 23cos1)(πψ=︒ )(a x a ≤≤-那么,粒子在ax 65=处出现的概率密度为多少? 解:22*)23cos 1(a x a πψψψ==a a a a a a aa 21)21(14cos 1)4(cos 145cos 12653cos 122222===+===πππππ16-27 粒子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运动,其波函数为:)sin(2)(a x n a x n πψ=)0(a x <<若粒子处于1=n 的状态,在0~a41区间发现粒子的概率是多少?解:xa x a x w d sin 2d d 22πψ==∴ 在4~0a 区间发现粒子的概率为: ⎰⎰⎰===40020244)(d sin 2d sin 2a a ax a a x a ax a x a dw p ππππ 091.0)(]2cos 1[2124/0=-=⎰x a d a x a πππ16-28 宽度为a 的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波函数为xa n A x πψsin )(=,求:(1)归一化系数A ;(2)在2=n 时何处发现粒子的概率最大?解:(1)归一化系数⎰⎰==+∞∞-ax x 0221d d ψψ即⎰⎰=aa x a n x a n A n a x x a n A 00222)(d sin d sin ππππ⎰-=a x a n x a n A n a 02)(d )2cos 1(2πππ12222===A a n A n a ππ∴ =A a 2粒子的波函数x a n a x πψsin 2)(=(2)当2=n 时,x a a πψ2sin 22=几率密度]4cos 1[12sin 2222x a a x a a w ππψ-===令0d d =x w ,即04sin 4=x a a ππ,即,04sin =x a π,Λ,2,1,0,4==k k x a ππ∴4a kx = 又因a x <<0,4<k ,∴当4a x =和ax 43=时w 有极大值, 当2a x =时,0=w . ∴极大值的地方为4a ,a 43处16-29 原子内电子的量子态由s l m m l n ,,,四个量子数表征.当l m l n ,,一定时,不同的量子态数目是多少?当l n ,一定时,不同的量子态数目是多少?当n 一定时,不同的量子态数目是多少?解:(1)2)21(±=s m Θ (2))12(2+l ,每个l 有12+l 个l m ,每个l m 可容纳21±=s m 的2个量子态.(3)22n16-30求出能够占据一个d 分壳层的最大电子数,并写出这些电子的s l m m ,值.解:d 分壳层的量子数2=l ,可容纳最大电子数为10)122(2)12(2=+⨯=+=l Z l 个,这些电子的:0=l m ,1±,2±,21±=s m16-31 试描绘:原子中4=l 时,电子角动量L 在磁场中空间量子化的示意图,并写出L 在磁场方向分量z L 的各种可能的值. 解:ηηη20)14(4)1(=+=+=l l L题16-31图磁场为Z 方向,ηl Z m L =,0=l m ,1±,2±,3±,4±.∴ )4,3,2,1,0,1,2,3,4(----=Z L η16-32写出以下各电子态的角动量的大小:(1)s 1态;(2)p 2态;(3)d 3态;(4)f 4态.解: (1)0=L (2)1=l , ηη2)11(1=+=L (3)2=l ηη6)12(2=+=L(4)3=l ηη12)13(3=+=L 16-33 在元素周期表中为什么n 较小的壳层尚未填满而n 较大的壳层上就开始有电子填入?对这个问题我国科学工作者总结出怎样的规律?按照这个规律说明s 4态应比d 3态先填入电子.解:由于原子能级不仅与n 有关,还与l 有关,所以有些情况虽n 较大,但l 较小的壳层能级较低,所以先填入电子.我国科学工作者总结的规律:对于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高低以)7.0(l n +确定,数值大的能级较高.s 4(即0,4==l n ),代入4)07.04()7.0(=⨯+=+l n)2,3(3==l n d ,代入4.4)27.03(=⨯+s 4低于d 3能级,所以先填入s 4壳层.。
大学物理下第16章习题详解
第16章习题解答【16-1】解:取固定坐标xOy ,坐标原点O 在水面上(图题16-1示)设货轮静止不动时,货轮上的B 点恰在水面上,则浮力的增量为S ρgy 。
该力与位移y 成正比,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故货轮的自由振动是简谐振动,其运动方程为:0gy S dt yd M 22=+ρ0y MgS dt y d 22=+ρ 根据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有:Mg S 2ρω=故s 35.6s 8.910102101022g S M 22T 3334=⨯⨯⨯⨯⨯===πρπωπ【16-2】解:取物体A 为研究对象,建立坐标Ox 轴沿斜面向下,原点取在平衡位置处,即在初始位置斜下方距离l 0处,此时:m 1.0ksin m g l 0==θ(1)(1)A 物体共受三力;重力mg ,支持力N ,张力T 。
不计滑轮质量时,有:kx T =列出A 在任一位置x 处的牛顿方程式:220dt xd m )x l (k sin mg T sin mg =+-=-θθ将①式代入上式,整理后得:0x mkdt x d 22== 故物体A 的运动是简谐振动,且s rad mk/7==ω 由初始条件⎩⎨⎧=-=0υl x ,求得:⎩⎨⎧===πϕml A 1.00,故物体A 的运动方程为:x=0.1cos(7t+π)m(2)当考虚滑轮质量时,两段绳子中张力数值不等,如图题16-2(c )所示,分别为T 1、T 2,则对A 列出任一位置x 处的牛顿方程式为:221dtxd m T sin mg =-θ (2)对滑轮列出转动方程为:222r2r 1dt xd Mr21r a )Mr 21(J T T ===-β (3)式中,T 2=k(l 0+x) (4) 将③、④代入式②式,有:220dtxd )m 2M ()x l (k sin mg +=+-θ整理得:0x )m 2M (kdt x d 22=++ 可见,物体A 仍作简谐振动,此时圆频率为:s /ra d 7.5m 2Mk =+=ω由于初始条件:x 0=-l 0,υ0=0可知,A 、ϕ不变,故物体A 的运动方程为: x=0.1cos(5.7t+π)m由以上可知:弹簧在斜面上的运动,仍为谐振动,但平衡位置发生了变化,滑轮的质量改变了系统的振动频率。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
大学物理下习题册八
1、 某黑体在某一温度时,辐射本领为 5.7W/cm2,试求这一辐射本领具有的峰值的 波长λ m?
解:根据斯忒藩定律 E(T) T4 ( 5.67108 J s m2 K3 ) 得
E(T) T4
再由维恩位移定律 Tm b (b 2.898103 m K)
10- 34 3? 108
sin2
90 2
=
0.00742nm
(2)由于光子散射角为 , 由动量守恒: 2
P0 P Pe
Pe P0 P
Pe
P02 P2
h 0
2
h
2
h
1 0
2
1
2
6.62 1034
1
2
0.05
10 1 0
1 0.07456 10
6、一实验用光电管的阴极是铜的(铜的逸出功为 4.47eV)。现以波长 0. 2m 的光照射此 阴极,若要使其不再产生光电流,所需加的截止电压为多大?
解:由爱因斯坦方程
hc
EK
A 及 EK
eU 0 得
U0
1 hc e
A
6.631034 3108 0.2106 1.61019
4.47
m
b T
b 2.898103 2.89 106 m
E(T)
5.7 104
4
5.67 108
2、在天文学中,常用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确定恒星半径。已知某恒星到达地球的每单
位面积上的辐射能为1.2108 W / m2 ,恒星离地球距离为 4.31017 m ,表面温度为 5200
K。若恒星辐射与黑体相似,求恒星的半径。
大学物理学第版修订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下册习题答案.docx
习题9 9.1 选择题(1)正方形的两对角线处各放置电荷 Q,另两对角线各放置电荷 q,若 Q 所受到合力为零,则 Q与 q 的关系为:()( A) Q=-23/2 q (B) Q=23/2 q(C) Q=-2q(D) Q=2q[ 答案: A](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若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则该面内必定没有电荷;(B)若高斯面内没有电荷,则该面上的电场强度必定处处为零;(C)若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不为零,则该面内必定有电荷;(D)若高斯面内有电荷,则该面上的电场强度必定处处不为零。
[ 答案: D](3)一半径为 R 的导体球表面的面点荷密度为σ,则在距球面 R处的电场强度()(A)σ / ε0(B)σ /2ε 0(C)σ /4ε 0(D)σ /8ε0 [ 答案: C](4)在电场中的导体内部的()(A)电场和电势均为零;(B)电场不为零,电势均为零;(C)电势和表面电势相等;(D)电势低于表面电势。
[ 答案: C]9.2 填空题(1) 在静电场中,电势不变的区域,场强必定为。
[ 答案:相同 ](2) 一个点电荷 q 放在立方体中心,则穿过某一表面的电通量为,若将点电荷由中心向外移动至无限远,则总通量将。
[ 答案: q/6 ε0 ,将为零](3) 电介质在电容器中作用(a)——( b)——。
[ 答案: (a) 提高电容器的容量;(b)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4) 电量 Q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 的球体内,则球内球外的静电能之比。
[ 答案: 5: 6]9.3电量都是q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问:(1) 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 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 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解 :如题9.3图示(1)以A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 为负电荷解得q 3 q3(2)与三角形边长无关.题 9.3 图题9.4图9.4两小球的质量都是m ,都用长为l的细绳挂在同一点,它们带有相同电量,静止时两线夹角为 2, 如题 9.4 图所示.设小球的半径和线的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求每个小球所带的电量.解: 如题 9.4 图示解得q 2 sin 40mgtan l9.5 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E q,当被考察的场点距源点电荷很近(r →0) 时,则0r 24场强→∞,这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对此应如何理解?解 :qr0仅对点电荷成立,当r0 时,带电体不能再视为点电荷,再用上Er24π式求场强是错误的,实际带电体有一定形状大小,考虑电荷在带电体上的分布求出的场强不会是无限大.9.6在真空中有 A , B 两平行板,相对距离为 d ,板面积为 S ,其带电量分别为+ q 和q 2- q.则这两板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f ,有人说 f =40d 2,又有人说,因为f = qE , E q,所以 f =q2.试问这两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 f 到底应等于多少?0 SS解 :题中的两种说法均不对.第一种说法中把两带电板视为点电荷是不对的,第二种说法把合场强E q看成是一个带电板在另一带电板处的场强也是不对的.正确0S解答应为一个板的电场为 Eq,另一板受它的作用力 f qq q22 0 S 2 0 S,这是两2 0 S板间相互作用的电场力.9.7 长l =15.0cm的直导线 AB上均匀地分布着线密度=5.0x10-9-1的正电C·m荷.试求: (1) 在导线的延长线上与导线 B端相距a1=5.0cm处P点的场强;(2)在导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与导线中点相距 d 2=5.0cm 处Q点的场强.解:如题 9.7 图所示(1) 在带电直线上取线元dx ,其上电量dq在 P 点产生场强为dE P1dx4π0(a x) 2l dxE P dE P2题 9.7图l(a x)24π02用 l 15 cm, 5.0 10 9 C m 1,a12.5 cm代入得E P 6.74102N C1方向水平向右(2) 同理dE Q1dx方向如题 9.7图所示4π0x 2 d 22由于对称性dE Qx 0 ,即 E Q只有 y 分量,l2∵dE Qy1dx dπ 0x2 d 22x 2d224以 5.0 10 9 C cm 1,l 15 cm,d2 5 cm 代入得E Q E Qy14.96 102N C1,方向沿 y 轴正向9.8一个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半圆环,电荷线密度为, 求环心处O点的场强.解: 如 9.8 图在圆上取dl Rd题9.8 图dq dl R d,它在O点产生场强大小为RddE方向沿半径向外24π0 R则dE x dE sinsin d4π0 R积分E x sin d04π0 R2π0 R∴ E E x,方向沿 x 轴正向.2π0 R9.9均匀带电的细线弯成正方形,边长为l ,总电量为q .(1)求这正方形轴线上离中心为r 处的场强 E ;(2)证明:在r l 处,它相当于点电荷q 产生的场强 E .解 :如9.9图示,正方形一条边上电荷q在P点产生物强dE P方向如图,大小为4l∵cos212r 2l2∴dE Pl2 l 22 l 24π0r r42 dE P在垂直于平面上的分量dE dE P cos∴l rdE4π0r 2l 2r 2l 2r 2l 2424题9.9 图由于对称性,P 点场强沿 OP 方向,大小为q∵4l∴E P qr方向沿 OP4π0 ( r 2l 2) r2 l 2429.10 (1)点电荷q位于一边长为a的立方体中心,试求在该点电荷电场中穿过立方体的一个面的电通量;(2) 如果该场源点电荷移动到该立方体的一个顶点上,这时穿过立方体各面的电通量是多少?解: (1)由高斯定理qE dSs立方体六个面,当q 在立方体中心时,每个面上电通量相等∴ 各面电通量e q.60(2) 电荷在顶点时,将立方体延伸为边长2a 的立方体,使 q 处于边长 2a 的立方体中心,则边长 2a 的正方形上电通量qe60q对于边长 a 的正方形,如果它不包含q 所在的顶点,则e,24 0如果它包含 q 所在顶点则e0 .如题 9.10 图所示.题9.10图9.11 均匀带电球壳内半径6cm,外半径 10cm,电荷体密度为 2×105-3求距球心C· m5cm,8cm ,12cm 各点的场强.解 :高斯定理 E dS q, E4πr2qs00当 r 5 cm时,q 0 ,E0r 8 cm时, q p 4π(r3r内3 ) 34πr3r内2∴E323.48 104N C1,方向沿半径向外.4π0 rr 12cm时 ,4π33q( r外内3r )4πr外3r内3∴E324.10 104N C1沿半径向外 .4π0 r9.12半径为R1和R2(R2>R1)的两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单位长度上分别带有电量和- , 试求 :(1)r < R1;(2)R1< r < R2;(3)r > R2处各点的场强.解 :高斯定理q E dSs取同轴圆柱形高斯面,侧面积S2πrl则 E dSSE2πrl对 (1)r R1q 0, E0(2)R1r R2q l∴E沿径向向外2π0 r(3)r R2q0∴ E 0题9.13 图9.13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都均匀带电,电荷的面密度分别为 1 和 2 ,试求空间各处场强.解 :如题9.13图示,两带电平面均匀带电,电荷面密度分别为 1 与 2 ,两面间, E1( 12 ) n201面外, E1( 12 )n202面外, E1( 12 ) n20n :垂直于两平面由 1 面指为 2 面.9.14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体内的电荷体密度为, 若在球内挖去一块半径为r <R 的小球体,如题9.14 图所示.试求:两球心O 与 O点的场强,并证明小球空腔内的电场是均匀的.解 :将此带电体看作带正电的均匀球与带电的均匀小球的组合,见题9.14图(a).(1)球在O点产生电场E100 ,4 π3球在 O 点产生电场E2033OO'4π0dr 3∴O点电场EOO';030d34d3(2)在O产生电场E1033 OO '4π0d球在 O 产生电场E200∴O点电场E03OO '题 9.14 图(a)题9.14图(b)(3)设空腔任一点 P 相对 O 的位矢为 r ,相对 O 点位矢为 r (如题8-13(b)图)则E PO r ,30EPO r,30∴EPEPOEPO( r r )dOO'3 0 3 0 3 0∴腔内场强是均匀的.9.15一电偶极子由 q =1.0×10-6C的两个异号点电荷组成,两电荷距离d=0.2cm,把这电偶极子放在 1.0 × 105N·C-1的外电场中,求外电场作用于电偶极子上的最大力矩.解 :∵电偶极子p在外场E中受力矩∴M max pE qlE 代入数字9.16两点电荷q1=1.5× 10-8C,q2=3.0× 10-8C,相距r1=42cm,要把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 r2=25cm,需作多少功?解 : Ar2F dr r2 q1q2drq1q2 (11 )r1r2 4π0r24π0 r1r2外力需作的功A A 6.55 10 6J题9.17 图9.17如题9.17图所示,在A,B两点处放有电量分别为+q ,- q的点电荷,AB间距离为 2 R,现将另一正试验点电荷q0从O点经过半圆弧移到 C 点,求移动过程中电场力作的功.解: 如题 9.17 图示∴ A q0 (U Oq o q U C )6π0 R9.18如题9.18图所示的绝缘细线上均匀分布着线密度为的正电荷,两直导线的长度和半圆环的半径都等于R .试求环中心 O 点处的场强和电势.解 : (1)由于电荷均匀分布与对称性,AB 和 CD 段电荷在 O 点产生的场强互相抵消,取dl Rd则 dq Rd产生O点dE如图,由于对称性,O点场强沿 y 轴负方向题9.18 图[sin() sin ]4π0 R22(2)AB 电荷在 O 点产生电势,以U0同理 CD 产生U 2ln 24π 0πR 半圆环产生U 34π 0 R4 0∴U O U 1 U 2 U 3ln 22π 04 04-1的匀速率作圆周运动.求带9.19 一电子绕一带均匀电荷的长直导线以 2× 10 m ·s电直线上的线电荷密度.-31-19( 电子质量 m 0 =9.1 × 10 kg ,电子电量 e =1.60 × 10 C)解 :设均匀带电直线电荷密度为,在电子轨道处场强电子受力大小F ee eE2π 0 r∴e v 2 2π 0 rmr得2π 0 mv 212.5 10 13 C m 1e-19.20 空气可以承受的场强的最大值为E =30kV · cm ,超过这个数值时空气要发生火花放电.今有一高压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距离为 d =0.5cm ,求此电容器可承受的最高电压.解 :平行板电容器内部近似为均匀电场9.21 证明:对于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带电导体板 ( 题9.21 图 ) 来说, (1) 相向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2) 相背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同.证 :如题 9.21 图所示,设两导体A 、 的四个平面均匀带电的电荷面密度依次为1,B2,3,4题 9.21 图(1) 则取与平面垂直且底面分别在 A 、 B 内部的闭合柱面为高斯面时,有∴230说明相向两面上电荷面密度大小相等、符号相反;(2) 在 A 内部任取一点 P ,则其场强为零,并且它是由四个均匀带电平面产生的场强叠加而成的,即又∵230∴14说明相背两面上电荷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同.9.22 三个平行金属板2A ,B 和C 的面积都是 200cm , A 和 B 相距 4.0mm , A 与 C 相距 2.0 mm . B , C 都接地,如题 9.22 图所示.如果使 A 板带正电 3.0 ×10-7 C ,略去边缘效应,问 B 板和 C 板上的感应电荷各是多少?以地的电势为零,则 A 板的电势是多少?解 :如题9.22图示,令A板左侧面电荷面密度为 1 ,右侧面电荷面密度为2题9.22 图(1)∵∴∴且得而(2)U AC U AB,即E AC d AC E AB d AB1 E AC d AB2EABdAC21+q A2S2qA ,12q A3S3Sq C 1 S2q A 2 10 7C3q B 2 S 1 10 7 CU A E AC d AC 1 d AC 2.3103V9.23 两个半径分别为R1和 R2( R1< R2)的同心薄金属球壳,现给内球壳带电+ q,试计算: (1) 外球壳上的电荷分布及电势大小;(2)先把外球壳接地,然后断开接地线重新绝缘,此时外球壳的电荷分布及电势;*(3) 再使内球壳接地,此时内球壳上的电荷以及外球壳上的电势的改变量.解: (1)内球带电q ;球壳内表面带电则为q ,外表面带电为q ,且均匀分布,其电势U E dr qdr qR2 4π0 r24π0RR2题9.23 图(2) 外壳接地时,外表面电荷q 入地,外表面不带电,内表面电荷仍为q .所以球壳电势由内球q 与内表面q 产生:(3) 设此时内球壳带电量为q ;则外壳内表面带电量为q ,外壳外表面带电量为q q (电荷守恒),此时内球壳电势为零,且得q R1qR2外球壳上电势9.24半径为R的金属球离地面很远,并用导线与地相联,在与球心相距为d3R处有一点电荷 + q,试求:金属球上的感应电荷的电量.解 :如题9.24图所示,设金属球感应电荷为q ,则球接地时电势U O0题9.24 图由电势叠加原理有:得q q39.25 有三个大小相同的金属小球,小球 1,2带有等量同号电荷,相距甚远,其间的库仑力为 F 0 .试求:(1) 用带绝缘柄的不带电小球 3先后分别接触 1, 2后移去,小球 1, 2之间的库仑力;(2) 小球 3依次交替接触小球 1,2很多次后移去,小球 1, 2之间的库仑力.解 : 由题意知q 2F 00 r 24π (1) 小球 3 接触小球 1后,小球 3和小球 1均带电qq,2小球 3 再与小球 2 接触后,小球 2 与小球 3 均带电∴此时小球 1与小球 2 间相互作用力(2) 小球 3 依次交替接触小球 1、 2 很多次后,每个小球带电量均为2q .32 q 2 q4 ∴ 小球 1、 2间的作用力3 3F 24π 0 r 29F9.26 在半径为 R 1 的金属球之外包有一层外半径为 R 2 的均匀电介质球壳,介质相对介电常数为r ,金属球带电 Q .试求:(1) 电介质内、外的场强;(2) 电介质层内、外的电势;(3) 金属球的电势.解 : 利用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D dSqS(1) 介质内 ( R 1r R 2 ) 场强DQr , E 内Qrr3;4π 34π0 rr介质外 (rR 2 ) 场强(2) 介质外 (r R 2 ) 电势介质内 (R 1 r R 2 ) 电势(3) 金属球的电势9.27 如题 9.27 图所示,在平行板电容器的一半容积内充入相对介电常数为 r 的电介质.试求:在有电介质部分和无电介质部分极板上自由电荷面密度的比值.解 : 如题 9.27 图所示,充满电介质部分场强为 E 2 ,真空部分场强为 E 1 ,自由电荷面密度分别为2 与1由 D dSq 0 得D1 1,D2 2而D1 0E 1 ,D2 0 rE2∴20 r E2r10 E1题 9.27 图题9.28图9.28两个同轴的圆柱面,长度均为l,半径分别为R1和R2(R2>R1),且l>>R2-R1,两柱面之间充有介电常数的均匀电介质 . 当两圆柱面分别带等量异号电荷Q 和- Q 时,求:(1)在半径 r 处( R1< r < R2=,厚度为dr,长为l的圆柱薄壳中任一点的电场能量密度和整个薄壳中的电场能量;(2)电介质中的总电场能量;(3)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解 :取半径为r的同轴圆柱面( S)则D S rlD( S)d2π当 (R1r R2 ) 时,q Q∴(1)电场能量密度QD2πrlD 2Q 2w22l228π r薄壳中 dW wdQ 2Q 2 dr22l22πrdrl8π r4π rl(2)电介质中总电场能量(3) 电容:∵Q 2W2CQ 2πl∴C22W ln( R2 / R1 )题9.29 图9.29如题9.29图所示,C1=0.25F,C2 =0.15 F,C3 =0.20 F .C1上电压为50V.求:U AB.解 :电容C1上电量电容 C 2与 C3并联 C 23 C 2C3其上电荷 Q 23Q1∴Q23C1U 125 50 U 2C 2335C 239.30C1和 C 2两电容器分别标明“200 pF 、 500 V ”和“ 300 pF 、 900 V ”,把它们串联起来后等值电容是多少?如果两端加上 1000 V的电压,是否会击穿?解 : (1)C1与 C 2串联后电容(2)串联后电压比U 1C23,而 U 1 U 2 1000U 2C12∴U 1600 V, U 2400V即电容 C1电压超过耐压值会击穿,然后 C 2也击穿.9.31 半径为R1 =2.0cm 的导体球,外套有一同心的导体球壳,壳的内、外半径分别为R2=4.0cm和 R3=5.0cm,当内球带电荷 Q =3.0×10-8C时,求:(1)整个电场储存的能量;(2)如果将导体壳接地,计算储存的能量;(3)此电容器的电容值.解: 如图,内球带电Q,外球壳内表面带电Q ,外表面带电 Q题9.31 图(1) 在r R1和 R2r R3区域在 R1 r R2时QrE134π0 rr R3时QrE234π0 r∴在 R1r R2区域在 r R3区域∴总能量 W W1 W2Q 2(11 1 )8π0R1R2R3(2) 导体壳接地时,只有 R 1 r R 2 时 E Qr , W 2 0 4π 0 r 3∴W W 1 Q 2 ( 1 1 ) 1.01 10 4 J 8π 0 R 1 R 2(3) 电容器电容C 2W 4π 0 /( 1 1 ) Q 2 R 1 R 2。
大学物理学第版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下册习题答案
习题10选择题(1) 对于安培环路定理的理解,正确的是:(A )若环流等于零,则在回路L 上必定是H 处处为零; (B )若环流等于零,则在回路L 上必定不包围电流;(C )若环流等于零,则在回路L 所包围传导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D )回路L 上各点的H 仅与回路L 包围的电流有关。
[答案:C](2) 对半径为R 载流为I 的无限长直圆柱体,距轴线r 处的磁感应强度B () (A )内外部磁感应强度B 都与r 成正比;(B )内部磁感应强度B 与r 成正比,外部磁感应强度B 与r 成反比; (C )内外部磁感应强度B 都与r 成反比;(D )内部磁感应强度B 与r 成反比,外部磁感应强度B 与r 成正比。
[答案:B](3)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粒子,以速率v 与均匀磁场B 成θ角射入磁场,轨迹为一螺旋线,若要增大螺距则要()(A ) 增加磁场B ;(B )减少磁场B ;(C )增加θ角;(D )减少速率v 。
[答案:B](4)一个100匝的圆形线圈,半径为5厘米,通过电流为安,当线圈在的磁场中从θ=0的位置转到180度(θ为磁场方向和线圈磁矩方向的夹角)时磁场力做功为() (A );(B );(C );(D )14J 。
[答案:A]填空题(1)边长为a 的正方形导线回路载有电流为I ,则其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 。
[答案:aIπμ220,方向垂直正方形平面](2)计算有限长的直线电流产生的磁场 用毕奥——萨伐尔定律,而 用安培环路定理求得(填能或不能)。
[答案:能, 不能](3)电荷在静电场中沿任一闭合曲线移动一周,电场力做功为 。
电荷在磁场中沿任一闭合曲线移动一周,磁场力做功为 。
[答案:零,正或负或零](4)两个大小相同的螺线管一个有铁心一个没有铁心,当给两个螺线管通以 电流时,管内的磁力线H 分布相同,当把两螺线管放在同一介质中,管内的磁力线H 分布将 。
[答案:相同,不相同]在同一磁感应线上,各点B ϖ的数值是否都相等?为何不把作用于运动电荷的磁力方向定义为磁感应强度B ϖ的方向?解: 在同一磁感应线上,各点B ϖ的数值一般不相等.因为磁场作用于运动电荷的磁力方向不仅与磁感应强度B ϖ的方向有关,而且与电荷速度方向有关,即磁力方向并不是唯一由磁场决定的,所以不把磁力方向定义为B ϖ的方向.题图(1)在没有电流的空间区域里,如果磁感应线是平行直线,磁感应强度B ϖ的大小在沿磁感应线和垂直它的方向上是否可能变化(即磁场是否一定是均匀的)? (2)若存在电流,上述结论是否还对?解: (1)不可能变化,即磁场一定是均匀的.如图作闭合回路abcd 可证明21B B ρϖ=∴ 21B B ρϖ=(2)若存在电流,上述结论不对.如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两侧之磁力线是平行直线,但B ϖ方向相反,即21B B ρϖ≠.用安培环路定理能否求有限长一段载流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答: 不能,因为有限长载流直导线周围磁场虽然有轴对称性,但不是稳恒电流,安培环路定理并不适用.在载流长螺线管的情况下,我们导出其内部nI B 0μ=,外面B =0,所以在载流螺线管外面环绕一周(见题图)的环路积分⎰外B L ϖ·d l ϖ=0但从安培环路定理来看,环路L 中有电流I 穿过,环路积分应为 ⎰外B L ϖ·d l ϖ=I 0μ这是为什么? 解: 我们导出nl B 0μ=内,0=外B 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即每匝电流均垂直于螺线管轴线.这时图中环路L 上就一定没有电流通过,即也是⎰∑==⋅LI l B 0d 0μϖϖ外,与⎰⎰=⋅=⋅Ll l B 0d 0d ϖϖϖ外是不矛盾的.但这是导线横截面积为零,螺距为零的理想模型.实际上以上假设并不真实存在,所以使得穿过L的电流为I ,因此实际螺线管若是无限长时,只是外B ϖ的轴向分量为零,而垂直于轴的圆周方向分量rIB πμ20=⊥,r 为管外一点到螺线管轴的距离. 题 图如果一个电子在通过空间某一区域时不偏转,能否肯定这个区域中没有磁场?如果它发 生偏转能否肯定那个区域中存在着磁场?解:如果一个电子在通过空间某一区域时不偏转,不能肯定这个区域中没有磁场,也可能存在互相垂直的电场和磁场,电子受的电场力与磁场力抵消所致.如果它发生偏转也不能肯定那个区域存在着磁场,因为仅有电场也可以使电子偏转.已知磁感应强度0.2=B Wb ·m-2的均匀磁场,方向沿x 轴正方向,如题9-6图所示.试求:(1)通过图中abcd 面的磁通量;(2)通过图中befc 面的磁通量;(3)通过图中aefd 面的磁通量.解: 如题图所示题图(1)通过abcd 面积1S 的磁通是 (2)通过befc 面积2S 的磁通量 (3)通过aefd 面积3S 的磁通量24.0545.03.02cos 5.03.0233=⨯⨯⨯=θ⨯⨯⨯=⋅=S B ϖϖΦWb (或24.0-Wb )题图如题图所示,AB 、CD 为长直导线,C B )为圆心在O 点的一段圆弧形导线,其半径为R .若通以电流I ,求O 点的磁感应强度.解:如题图所示,O 点磁场由AB 、C B )、CD 三部分电流产生.其中AB产生 01=B ϖCD产生RIB 1202μ=,方向垂直向里CD段产生 )231(2)60sin 90(sin 24003-πμ=-πμ=︒︒R I R I B ,方向⊥向里 ∴)6231(203210ππμ+-=++=R I B B B B ,方向⊥向里. 在真空中,有两根互相平行的无限长直导线1L 和2L ,相距0.1m ,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1I =20A,2I =10A ,如题图所示.A ,B 两点与导线在同一平面内.这两点与导线2L 的距离均为5.0cm .试求A ,B 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以及磁感应强度为零的点的位置.题图解:如题图所示,A B ϖ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2)设0=B ϖ在2L 外侧距离2L 为r 处 则02)1.0(220=-+rI r Iπμπμ 解得 1.0=r m题图如题图所示,两根导线沿半径方向引向铁环上的A ,B 两点,并在很远处与电源相连.已知圆环的粗细均匀,求环中心O 的磁感应强度.解: 如题图所示,圆心O 点磁场由直电流∞A 和∞B 及两段圆弧上电流1I 与2I 所产生,但∞A 和∞B 在O 点产生的磁场为零。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全册)
《大学物理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习题11-1. 已知质点位矢随时间变化函数形式为)ωtsin ωt(cos j i R r其中为常量.求:(1)质点轨道;(2)速度和速率。
解:1)由)ωtsin ωt(cos j i R r知t cos R x ωtsin R yω消去t 可得轨道方程222Ryx2)jr vt Rcos sin ωωt ωR ωdtd iRωt ωR ωt ωR ωv2122])cos ()sin [(1-2. 已知质点位矢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形式为j ir )t 23(t 42,式中r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求:(1)质点的轨道;(2)从0t到1t 秒的位移;(3)0t 和1t 秒两时刻的速度。
解:1)由j ir)t 23(t 42可知2t 4x t23y消去t 得轨道方程为:2)3y(x2)jir v 2t 8dtd jij i v r 24)dt2t 8(dt101Δ3)jv 2(0)jiv 28(1)1-3. 已知质点位矢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形式为j ir t t 22,式中r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求:(1)任一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2)任一时刻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解:1)ji r v2t 2dtd iv a2dtd 2)212212)1t(2]4)t 2[(v1tt 2dtdv a 2t22221nta aat 1-4. 一升降机以加速度a 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一螺钉从天花板上松落,升降机的天花板与底板相距为d ,求螺钉从天花板落到底板上所需的时间。
解:以地面为参照系,坐标如图,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20121att v y (1)图 1-420221gttv h y (2)21y y (3)解之2d tg a 1-5. 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高度h 处以初速度0v 水平抛出,求:(1)小球的运动方程;(2)小球在落地之前的轨迹方程;(3)落地前瞬时小球的td dr ,td dv ,tv d d .解:(1)t v x 0式(1)2gt21hy 式(2)jir )gt 21-h (t v (t)20(2)联立式(1)、式(2)得22v 2gx hy (3)ji r gt -v td d 0而落地所用时间gh 2t所以j i r 2gh -v t d d 0jv g td d 2202y2x)gt (vvvv 211222222[()](2)g ghg t dv dtvgt vgh 1-6. 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1h ,一身高为2h 的人在路灯下以匀速1v 沿直线行走。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习题五5-1 振动和波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平面简谐波动方程和简谐振动方程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振动曲线和波形曲线有什么不同?解: (1)振动是指一个孤立的系统(也可是介质中的一个质元)在某固定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系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时间的周期性函数,即可表示为;波动是振动在连续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此时介质中所有质元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作振动,因此介质中任一质元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既是坐标位置,又是时间的函数,即.(2)在谐振动方程中只有一个独立的变量时间,它描述的是介质中一个质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平面谐波方程中有两个独立变量,即坐标位置和时间,它描述的是介质中所有质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随坐标和时间变化的规律.当谐波方程中的坐标位置给定后,即可得到该点的振动方程,而波源持续不断地振动又是产生波动的必要条件之一.(3)振动曲线描述的是一个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其纵轴为,横轴为;波动曲线描述的是介质中所有质元的位移随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纵轴为,横轴为.每一幅图只能给出某一时刻质元的位移随坐标位置变化的规律,即只能给出某一时刻的波形图,不同时刻的波动曲线就是不同时刻的波形图.5-2 波动方程=cos[()+]中的表示什么?如果改写为=cos (),又是什么意思?如果和均增加,但相应的[()+]的值不变,由此能从波动方程说明什么?解: 波动方程中的表示了介质中坐标位置为的质元的振动落后于原点的时间;则表示处质元比原点落后的振动位相;设时刻的波动方程为则时刻的波动方程为其表示在时刻,位置处的振动状态,经过后传播到处.所以在中,当,均增加时,的值不会变化,而这正好说明了经过时间,波形即向前传播了的距离,说明描述的是一列行进中的波,故谓之行波方程.5-3 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为什么介质元的动能和势能具有相同的位相,而弹簧振子的动能和势能却没有这样的特点?解: 我们在讨论波动能量时,实际上讨论的是介质中某个小体积元内所有质元的能量.波动动能当然是指质元振动动能,其与振动速度平方成正比,波动势能则是指介质的形变势能.形变势能由介质的相对形变量(即应变量)决定.如果取波动方程为,则相对形变量(即应变量)为.波动势能则是与的平方成正比.由波动曲线图(题5-3图)可知,在波峰,波谷处,波动动能有极小(此处振动速度为零),而在该处的应变也为极小(该处),所以在波峰,波谷处波动势能也为极小;在平衡位置处波动动能为极大(该处振动速度的极大),而在该处的应变也是最大(该处是曲线的拐点),当然波动势能也为最大.这就说明了在介质中波动动能与波动势能是同步变化的,即具有相同的量值.题5-3图对于一个孤立的谐振动系统,是一个孤立的保守系统,机械能守恒,即振子的动能与势能之和保持为一个常数,而动能与势能在不断地转换,所以动能和势能不可能同步变化.5-4 波动方程中,坐标轴原点是否一定要选在波源处? =0时刻是否一定是波源开始振动的时刻? 波动方程写成=cos()时,波源一定在坐标原点处吗?在什么前提下波动方程才能写成这种形式?解: 由于坐标原点和开始计时时刻的选全完取是一种主观行为,所以在波动方程中,坐标原点不一定要选在波源处,同样,的时刻也不一定是波源开始振动的时刻;当波动方程写成时,坐标原点也不一定是选在波源所在处的.因为在此处对于波源的含义已做了拓展,即在写波动方程时,我们可以把介质中某一已知点的振动视为波源,只要把振动方程为已知的点选为坐标原点,即可得题示的波动方程.5-5 在驻波的两相邻波节间的同一半波长上,描述各质点振动的什么物理量不同,什么物理量相同?解: 取驻波方程为,则可知,在相邻两波节中的同一半波长上,描述各质点的振幅是不相同的,各质点的振幅是随位置按余弦规律变化的,即振幅变化规律可表示为.而在这同一半波长上,各质点的振动位相则是相同的,即以相邻两波节的介质为一段,同一段介质内各质点都有相同的振动位相,而相邻两段介质内的质点振动位相则相反.5-6 波源向着观察者运动和观察者向波源运动都会产生频率增高的多普勒效应,这两种情况有何区别?解: 波源向着观察者运动时,波面将被挤压,波在介质中的波长,将被压缩变短,(如题5-6图所示),因而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整数目()会增多,所以接收频率增高;而观察者向着波源运动时,波面形状不变,但观察者测到的波速增大,即,因而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完整波的数目也会增多,即接收频率也将增高.简单地说,前者是通过压缩波面(缩短波长)使频率增高,后者则是观察者的运动使得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波面数增加而升高频率.题5-6 图多普勒效应5-7 一平面简谐波沿轴负向传播,波长= m,原点处质点的振动频率为=2. 0 Hz,振幅=,且在=0时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轴负向运动,求此平面波的波动方程.解: 由题知时原点处质点的振动状态为,故知原点的振动初相为,取波动方程为则有5-8 已知波源在原点的一列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为=cos(),其中,,为正值恒量.求:(1)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周期与波长;(2)写出传播方向上距离波源为处一点的振动方程;(3)任一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为的两点的位相差.解: (1)已知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将上式与波动方程的标准形式比较,可知:波振幅为,频率,波长,波速,波动周期.(2)将代入波动方程即可得到该点的振动方程(3)因任一时刻同一波线上两点之间的位相差为将,及代入上式,即得.5-9 沿绳子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10),式中,以米计,以秒计.求:(1)波的波速、频率和波长;(2)绳子上各质点振动时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3)求=处质点在=1s时的位相,它是原点在哪一时刻的位相?这一位相所代表的运动状态在=时刻到达哪一点?解: (1)将题给方程与标准式相比,得振幅,频率,波长,波速.(2)绳上各点的最大振速,最大加速度分别为(3)m处的振动比原点落后的时间为故,时的位相就是原点(),在时的位相,即π.设这一位相所代表的运动状态在s时刻到达点,则5-10 如题5-10图是沿轴传播的平面余弦波在时刻的波形曲线.(1)若波沿轴正向传播,该时刻,,,各点的振动位相是多少?(2)若波沿轴负向传播,上述各点的振动位相又是多少?解: (1)波沿轴正向传播,则在时刻,有题5-10图对于点:∵,∴对于点:∵,∴对于点:∵,∴对于点:∵,∴(取负值:表示点位相,应落后于点的位相)(2)波沿轴负向传播,则在时刻,有对于点:∵,∴对于点:∵,∴对于点:∵,∴对于点:∵,∴(此处取正值表示点位相超前于点的位相)5-11 一列平面余弦波沿轴正向传播,波速为5m·s-1,波长为2m,原点处质点的振动曲线如题5-11图所示.(1)写出波动方程;(2)作出=0时的波形图及距离波源处质点的振动曲线.解: (1)由题5-11(a)图知,m,且时,,∴,又,则题5-11图(a)取,则波动方程为(2) 时的波形如题5-11(b)图题5-11图(b) 题5-11图(c)将m代入波动方程,得该点处的振动方程为如题5-11(c)图所示.5-12 如题5-12图所示,已知=0时和=时的波形曲线分别为图中曲线(a)和(b) ,波沿轴正向传播,试根据图中绘出的条件求:(1)波动方程;(2)点的振动方程.解: (1)由题5-12图可知,,,又,时,,∴,而,,∴故波动方程为(2)将代入上式,即得点振动方程为题5-12图5-13 一列机械波沿轴正向传播,=0时的波形如题5-13图所示,已知波速为10 m·s -1,波长为2m,求:(1)波动方程;(2) 点的振动方程及振动曲线;(3) 点的坐标;(4) 点回到平衡位置所需的最短时间.解: 由题5-13图可知,时,,∴,由题知,,则∴(1)波动方程为题5-13图(2)由图知,时,,∴(点的位相应落后于点,故取负值)∴点振动方程为(3)∵∴解得(4)根据(2)的结果可作出旋转矢量图如题5-13图(a),则由点回到平衡位置应经历的位相角题5-13图(a)∴所属最短时间为5-14 如题5-14图所示,有一平面简谐波在空间传播,已知P点的振动方程为=cos().(1)分别就图中给出的两种坐标写出其波动方程;(2)写出距点距离为的点的振动方程.解: (1)如题5-14图(a),则波动方程为如图(b),则波动方程为题5-14图(2) 如题5-14图(a),则点的振动方程为如题5-14图(b),则点的振动方程为5-15 已知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SI).(1)写出= s时各波峰位置的坐标式,并求此时离原点最近一个波峰的位置,该波峰何时通过原点?(2)画出= s时的波形曲线.解:(1)波峰位置坐标应满足解得 (…)所以离原点最近的波峰位置为.∵故知,∴,这就是说该波峰在前通过原点,那么从计时时刻算起,则应是,即该波峰是在时通过原点的.题5-15图(2)∵,∴,又处,时,又,当时,,则应有解得,故时的波形图如题5-15图所示5-16 题5-16图中(a)表示=0时刻的波形图,(b)表示原点(=0)处质元的振动曲线,试求此波的波动方程,并画出=2m处质元的振动曲线.解: 由题5-16(b)图所示振动曲线可知,,且时,,故知,再结合题5-16(a)图所示波动曲线可知,该列波沿轴负向传播,且,若取题5-16图则波动方程为5-17 一平面余弦波,沿直径为14cm的圆柱形管传播,波的强度为×10-3J·m-2·s-1,频率为300 Hz,波速为300m·s-1,求:(1)波的平均能量密度和最大能量密度?(2)两个相邻同相面之间有多少波的能量?解: (1)∵∴(2)5-18 如题5-18图所示,和为两相干波源,振幅均为,相距,较位相超前,求:(1) 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和强度;(2) 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和强度解:(1)在外侧,距离为的点,传到该点引起的位相差为(2)在外侧.距离为的点,传到该点引起的位相差.5-19 如题5-19图所示,设点发出的平面横波沿方向传播,它在点的振动方程为;点发出的平面横波沿方向传播,它在点的振动方程为,本题中以m计,以s计.设=,= m,波速=·s-1,求:(1)两波传到P点时的位相差;(2)当这两列波的振动方向相同时,处合振动的振幅;*(3)当这两列波的振动方向互相垂直时,处合振动的振幅.解: (1)题5-19图(2)点是相长干涉,且振动方向相同,所以(3)若两振动方向垂直,又两分振动位相差为,这时合振动轨迹是通过Ⅱ,Ⅳ象限的直线,所以合振幅为5-20 一平面简谐波沿轴正向传播,如题5-20图所示.已知振幅为,频率为波速为.(1)若=0时,原点处质元正好由平衡位置向位移正方向运动,写出此波的波动方程;(2)若从分界面反射的波的振幅与入射波振幅相等,试写出反射波的波动方程,并求轴上因入射波与反射波干涉而静止的各点的位置.解: (1)∵时,,∴故波动方程为m题5-20图(2)入射波传到反射面时的振动位相为(即将代入),再考虑到波由波疏入射而在波密界面上反射,存在半波损失,所以反射波在界面处的位相为若仍以点为原点,则反射波在点处的位相为,因只考虑以内的位相角,∴反射波在点的位相为,故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此时驻波方程为故波节位置为故 (…)根据题意,只能取,即5-20 一驻波方程为=(SI),求:(1)形成此驻波的两列行波的振幅和波速;(2)相邻两波节间距离.解: (1)取驻波方程为故知,则,∴(2)∵所以相邻两波节间距离5-22 在弦上传播的横波,它的波动方程为=(13+ (SI)试写出一个波动方程,使它表示的波能与这列已知的横波叠加形成驻波,并在=0处为波节.解: 为使合成驻波在处形成波节,则要反射波在处与入射波有的位相差,故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5-23 两列波在一根很长的细绳上传播,它们的波动方程分别为=()(SI), =()(SI).(1)试证明绳子将作驻波式振动,并求波节、波腹的位置;(2)波腹处的振幅多大?=处振幅多大?解: (1)它们的合成波为出现了变量的分离,符合驻波方程特征,故绳子在作驻波振动.令,则,k=0,±1,±2…此即波腹的位置;令,则,…,此即波节的位置.(2)波腹处振幅最大,即为m;处的振幅由下式决定,即5-24 汽车驶过车站时,车站上的观测者测得汽笛声频率由1200Hz变到了1000 Hz,设空气中声速为330m·s-1,求汽车的速率.解: 设汽车的速度为,汽车在驶近车站时,车站收到的频率为汽车驶离车站时,车站收到的频率为联立以上两式,得5-25 两列火车分别以72km·h-1和54 km·h-1的速度相向而行,第一列火车发出一个600 Hz 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 m·s-1,求第二列火车上的观测者听见该声音的频率在相遇前和相遇后分别是多少?解: 设鸣笛火车的车速为,接收鸣笛的火车车速为,则两者相遇前收到的频率为两车相遇之后收到的频率为。
大学物理答案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机械波16-1 一波源作简谐振动,周期s 010.=T ,振幅m 40.=A ,当0=t 时,振动位移恰为正方向的最大值.设此方程以m/s 400=v 的速度沿直线传播,试求(1)此波的波函数;(2)距波源m 2和m 16处质点的振动方程和初相;(3)距波源15m 和m 16处质点振动的相位差.分析 波源的周期和频率就是机械波的周期和频率,对于平面波,在忽略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的情况下,波源的振幅就是波的振幅,如果已知波速或波长以及波源的初相,就能给出波函数.由上一章的讨论可知,当给出振动的初始位置和运动方向时,振动的初相就确定了.由波函数可以获得波线上任一点的振动方程;以及任一时刻波线上各点的位移,即波形.波线上相位差为π2质点间的距离(也可视为两个相邻的相位相同点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解 (1)波源的角频率为rad/s200rad/s 01.022πππω===T初始时波源振动达正方向的最大值,即0=ϕ,波源的振动方程为)200cos(4.0π=y已知m/s 400=v ,波函数为)400(200cos 4.0x t y -=π0>x(2)由波函数得m 2=x 处振动方程为)200cos(4.0)4002(200cos 4.0πππ-=-=t y该处质点初相为π.m 16=x 处振动方程为m8200404001620040)cos(.)(cos .πππ-=-=t y该处质点初相为π8或0.(3)两点相位差为 201.0400151622ππλ∆πϕ∆=⨯-==x15m处质点相位超前.16-2 已知平面波波函数).(cos .x t y -=5220π.式中x 、y 以米计,t 以秒计,试求(1)波长、周期、波速;(2)在m 1=x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3)在s 40.=t 时,该处质点的位移和速度.这是原点处的质点在哪一时刻的运动状态?再经过s 40.后该运动状态传至何处?分析 本题强调这样的概念:波的传播过程是振动状态(或相位)的传播过程.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状态(或相位)传播的距离称为波的传播速度,也称为相速度,即本书中的波速v (以区别于反映振幅或能量传播的群速度).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波线上各质点仍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跟随波前进,质点的振动速度为ty u d d =.解 (1)将波函数).(cos .x t y -=5220π与简谐波的标准形式对比,得m/s5.2 /s rad 5.2==v πωm2m 8.05.2s8.0s 5.222=⨯=====T T v λππωπ(2)由波函数得m 1=x 处的振动方程为m)5.2cos(2.0 )5.21(5.2cos 2.0)5.2(5.2cos 2.01ππππ-=-=-==t t x t y x(3)由波函数得s 040.=t 时m 1=x 处质点的位移为m205215220040.).(.cos ..=-==t t y π该时刻该质点振动速度为0521525220d d 040040=-⨯-====..).(.sin ..t t t ty u ππ是原点处质点在052140=-)..(时刻的振动状态.再经过s 40.该运动状态传播的距离m1524040=⨯==...v x即传至距该处m 1或距原点m 2处.16-3 如图16-3,一平面简谐波在空间传播,已知波线上某点P 的振动规律为)cos(ϕω+=t A y ,根据图中所示的两种情况,分别列出以O 为原点的波函数. 分析 本题可以沿两条思路求解:(1)由于波线上各点的相位依次落后,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可以判断O 点比P 点相位超前多少或落后多少, 因已知P 点的振动方程,就能写出O 点的振动方程,再写出以O 为原点的波函数.(2) 从P 点的振动方程直接写出以P 为原点的波函数,根据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写出O 点的振动方程,再写出O 为原点的波函数.下面给出第一种解法.解 (1)第一种情况,波沿x 轴正向传播,O 点的相位比P 点超前vω, 所以O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ϕωω++=v l t A y以O 为原点的波函数为)])(cos[)]()(cos[ϕωϕωω+--=++-=vvvl x t A l x t A y(2)第二种情况,波沿x 轴负向传播,O 点在P 点右侧,O 点的相位比P 点超前vl ω,所以O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ϕωω++=v l t A y以O 为原点的波函数为)])(cos[]()(cos[ϕωϕωω+++=++--=vvv l x t A l x t A y16-4 一平面余弦波在Tt 43=时的波形如图16-4(a )所示(T 为周期), 此波以v =36m/s 的速度沿x 轴正向传播, (1)画出t =0时刻的波形图;(2) 求O 、P 点的振动初相;写出O 点的振动方程及以O 为原点的波函数.分析 波形曲线,即y-x 图,给出了某一时刻波线上各点的位移.已知波速时,从Tt 43=时的波形可以推出t =0或t=T 时的波形,从而可得O 点的振动方程, 进而求出O 为原点的波函数.图16-4解 (1) Tt 43=时刻的波形沿x 轴负向移动λ43即为t=0时的波形,或沿x轴正向移动λ41即得t=T 时的波形,如图16-4(b).(2) 由图16-4(a)得 m,40 m,20..==λA 又m/s 36=v 对O 点有,t =0时,有0c o s0==ϕA y (1) 0s i n 0<-=ϕωA v (2) 由(1)式得2πϕ±=,由(2)式得0sin >ϕ,所以应取2πϕ=对P 点, t =0时,有2.0cos 0==ϕA y P (3)0sin 0=-=ϕωA P v (4)因A =0.2m ,由(3)式得0=ϕ,满足(4)式.(3)波的角频率 r a d /s180rad/s 403622ππλπω=⨯==.vO 点的振动方程为 )c o s (.218020ππ+=t y m以O 为原点的波函数为 ])(c o s [.23618020ππ+-=x t y m16-5 一平面波在t =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16-5中曲线(I)所示,波沿x 轴正向传播,经过t =0.5s 后, 波形变为曲线(II). 已知波的周期1≥T s , 试由图中所给条件, 求(1)波函数;(2)A 点的振动方程.分析 从波形曲线(I)可以求出振幅、波长以及O 点的初相. 但另一个重要的常数ω需结合两条波形曲线考虑. 从图上不难看出, 在0.5s 内波形在x 轴正向移动0.1m ,于是可以计算出波速.再根据周期、波长、波速间的关系求出周期,进而求出角频率.解 由图16-5知, A =0.1m, 40.=λm ,20501010....===tv m/s 22040===..v T λs πππω===222Trad/s对O 点0c o s0==ϕA y (1) 0s i n 0<-=ϕωA v (2)由(1)式得2πϕ±=,由(2)式得0sin >ϕ,所以应取2πϕ=故O 点的振动方程为 )c o s (.210ππ+=t ym以O 为原点的波函数为])(c o s [.]).(c o s [.251022010ππππ+-=+-=x t x t y m(2)将10.=A x m 代入上式,得A 点的振动方程为10210510t t y πππc o s .]).(c o s [.=+⨯-=m 16-6 一平面波的波函数为 )sin(.x t y 20050010+=π,式中x ,y 以m 为单位,t 以s 为单位, 试求:(1)波的振幅、频率、波长和波速;(2)何时原点处第一次出现波峰;(3)当t =1s 时,最靠近原点的两个波峰位置.分析 本书约定波函数以余弦函数表示, 因此可先把题目给的波函数化为余弦函数.分列在原点两侧的第一个波峰应是最靠近原点的波峰. 解 (1)波函数化为余弦函数形式为 ])(c o s [.2100252010πππ-+=x t y mm1014.310025Hz, m,01.0 2-⨯====πλνAm /s 79025101432..=⨯⨯==-Tv λ(2) 将x=0, y=A 代入波函数,当第一次出现波峰时,有 02252=-ππ)(t得 t =0.01s(3) 将t =1s 代入波函数得t=1s 时的波形方程xx y 200010220050010sin .)cos(.=-+=ππ欲出现波峰需满足条件:)0,1,2.....( 212200=+±=k k x π)(sin得最靠近原点的两波峰位置为m1035.2 23200 -1,m1085.7 2200 ,02231--⨯-=-==⨯===x x k x x k ππ16-7 沿x 轴负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t =2s 时的波形如图16-17(a), 波速v =0.5m/s, 求O 点的振动方程及此波的波函数.分析 由已知条件算出T =4s. 欲从t =2s 时的波形求出t =0时的波形, 只需将t =2s 时的波形曲线沿x 轴负向移动半个波长即得. 从t =0时的波形便可求出振动方程的几个常数.解 从图16-7(a)知s 4s 5.02===v λT rad/s5.02==Tπω可得t =0时的波形如图16-7(b). 从图知O 点将向下运动,于是O 点在t =0时有0cos 0==ϕA y(1) 0sin 0<-=ϕωA v(2)由(1)式得2πϕ±=,由(2)式得0sin >ϕ,所以应取2πϕ=O 点的振动方程为 )c o s (.2250ππ+=t y m 以O 为原点的波函数为 ]).(c o s [.250250ππ++=x t y m16-8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向传播, 波长为,λ P 处质点元的振动规律如图16-8. (1)求P 点的振动方程; (2)设OP=d , 求此波以O 为原点的波函数.分析 振动曲线是描绘波线上某点位移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即y-t 图.通过振动曲线可知P 点的初始条件.有了P 点的初始条件,可得P 点的振动方程.由于波沿x 轴负向传播,因而O 点的相位比P 点落后.解 (1)由振动曲线知P 点在t =0时有AA y -==ϕcos 0 (1)0sin 0=-=ϕωA v (2)由(1)式得πϕ=,满足(2)式.因T =4s ,则ππω5.02==Trad/s所以P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ππ+=t A y 2m(2)波沿x 轴负向传播, P 点相位比O 点超前,所以O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cos[πλπππ+-=+-=dt A vd t A y 4220 m有 4λλ==Tv以O 为原点的波函数为])(cos[])(cos[πλπππ+-+=+-+=dx t A vd x t A y 4422m16-9 图16-9 (a)是一平面简谐波在t =0时的波形曲线. P 点位于波线上点为1 m 处P 点的振动曲线可以判明,当t 稍微大于零时其位移为正,因而t =0时P 点将向上运动.再观察波形图上x =1.5m 处的质点,当t =0时位于最大位移处,此后一定要向下运动回到平衡位置.既然t =0时P 点将向上最大位移处运动, 而1.5m 处质点已从最大位移返回,便可判断出P 点(1m 处)的相位比1.5m 处质点落后,所以波沿x 轴负向传播.解 从图16-9(a)知 2=λm, T =0.2s, A =0.2m.m/s10 rad/s 102====TTλππωv从图16-9 (b)P 点的振动曲线并结合波形曲线(a), 判断出波沿x 轴负向传播, 因而t =0时O 点向下运动,O 点初相由下两式决定:0c o s0==ϕωA y (1) 0s i n 0<-=ϕωA v (2)由(1)式得2πϕ±=,由(2)式得0sin >ϕ,所以应取2πϕ=得波函数为 ])(c o s [.2101020ππ++=x t y m16-10 两相干波源S 1、S 2具有相同的振幅、频率和初相位.已知振幅A =0.01m,频率为100Hz, 初相位为零. 两波源相距30m, 相向发出二简谐波, 波长为5m. 试求: (1)两波源的振动方程; (2)在两波源连线中点处的合振动方程. 分析 相干波在相遇点的合振幅是各列波在相遇点引起的振动的合成.解 (1) 已知 ππνωω200221=== rad/s所以S 1、S 2的振动方程为t t A y y πφω2000100201cos .)cos(=+==(2) 如图16-10, 取S 1为坐标原点, 向右为正. 第一列波到达波源连线中点P 的振动方程为)](cos[λνπPx t A y -=21)(cos .)](cos[.310020105151002010-=-=t t ππ第二列波到达P 点的振动方程为)](2cos[22λνπPx x t A y --=)(cos .)](cos[.310020105151002010-=-=t t ππ所以P 点的合振动方程式为)(cos .3100202021-=+=t y y y π m16-11 一简谐空气波, 沿直径为0.14m 的圆柱形管传播, 波的平均强度为3109-⨯W/m 2, 频率为300Hz, 波速为300m/s. 求: (1)波的平均能量密度和最大能量密度; (2)每两个相邻同相面间的波中含有的能量.分析 本题涉及的概念有: 能量密度、平均能量密度、平均能流、能流密度或波的强度. 从能量密度)(sin v x t A w -=ωρω222看到,介质单位体积中的能量不守恒, 随时间作周期变化, 在给定时刻能量又随单位体积平衡位置坐标x 作周期变化,因此波的传播既是振动相位的传播又是能量的传播,因此而称为行波.解 (1)平均能量密度为 2221A w ρω=平均强度为 v A I 2221ρω=3533J/m 103J/m300109--⨯=⨯==v I w能量密度为 )(s i n 222vxt A w -=ωρω最大能量密度为 353522m a x J /m 106J/m 10322--⨯=⨯⨯===w A w ρω(2)相邻同相面间隔的距离为一个波长,即 1300300===νλvm相邻同相面间的波中含有能量J 1062.4J )07.0(14.31037252--⨯=⨯⨯⨯===λπr w V w W16-12 一简谐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 波速31001⨯=.v m/s, 振幅A =1.0×10-4m, 频率31001⨯=.νHz. 若介质的密度3kg/m 800=ρ, 求: (1)该波的能流密度; (2) 若有一平面面积s=4.0×10-4m 2, 波速v 与该平面法线e n 的夹角为︒60, 求一分钟内通过该面积的平均能流.解 (1)能流密度为2523242322W/m1058.1W/m10)100.1()1014.32(80021 21⨯=⨯⨯⨯⨯⨯⨯⨯==-vA I ρω(2)一分钟内通过垂直于波传播方向的平均能流为W1089.1W 6060cos 100.41058.1345⨯=⨯⨯⨯⨯⨯==- Ist P16-13 若太阳能电池板的接收面积为13cm 2, 当正对太阳时, 电池板产生0.45V 电压, 并提供0.20A 电流. 设太阳光的能流密度为1.0×103W/m 2, 求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效率.分析 1s 内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与1s 内电池板吸收的太阳能之比就是能量转换效率.本题提供的太阳的能流密度是一常识性数据.解 1 s 内太阳能电池吸收的太阳能为J 3.1J 1013100.143=⨯⨯⨯==-Is W产生的电能为 E = 0.2×0.45 J = 0.09 J 所以转换效率为%9.6%1003.109.0=⨯=WE16-14 两相干平面波波源A 、B 相距20m, 作同频率、同方向和等振幅的振动, 它们所发出的波的频率为100Hz ,波速为200m/s ,相向传播, 且A 处为波峰时, B 处为波谷, 求AB 连线上因干涉而静止的各点的位置.分析 两相干波等振幅,所以相干减弱点的振幅为零,即因干涉而静止.A 处为波峰时B 处恰为波谷, 表明波源A 与波源B 的相位差为π.解 两相干平面波波长为 2100200===νλvm两平面波相向传播,相遇点在两波源之间,设P 在A 、B 间,距离波源A 为x ,如图16-14,设波源B 相位比波源A 超前π,有xxxx l A B ππππλππϕϕ21922202)(2+-=--=---=-相遇点为干涉静止时需满足条件为),2,1,0( )12( ±±=+=-k k A B πϕϕ得 πππ)12(219+=+-k x 所以AB 连线上因干涉而静止点的位置为x = k+10 m )9,,2,1,0(±±±= k16-15 如图16-15, 两列波长均为λ的相干简谐波, 分别通过图中的O 1和O 2点, 通过O 1点的简谐波在M 1M 2平面反射后与通过O 2点的简谐波在P 点相遇. 假定波在M 1M 2平面反射时有半波损失, O 1和O 2两点的振动方程分别为t A y πc o s 10=和)2/cos(20ππ+=t A y ,且O 1m +mP =8λ, O 2P =3λ, 求: (1)两列波分别在P 点引起的振动的振动方程; (2)P分析 通过O 1的简谐波在M 1M 2平面的m 点反射,反射时有半波损失,即对于通过O 1的简谐波, M 1M 2平面是波密介质, 反射时反射波的相位改变π.介质无吸收,即表明振幅保持不变. 解 (1) 222===ππωπT s在M 1M 2面上反射有半波损失, 所以通过O 1点的简谐波在P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cos(])(cos[πππππλλπ-=-=+-=t A t A t A y P 158221通过O 2点的简谐波在P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cos[223222πππλλπ+=+-=t A t A y P(2)由(16-22)式, P 点合振动的振幅为A A A A 222222=++=)cos(ππ合16-16 如图16-16(a), 三列波长均为λ的简谐波, 各自通过S 1、S 2、S 3后在P 点相遇,求P 点的振动方程. 设三列简谐波在 S 1、S 2、S 3 振动的振动方程分别为)/cos(,cos ),/cos(222321πωωπω-==+=t A y A y t A y ,且S 2P =4λ,S 1P =S 3P =5λ, 并设介质无吸收.分析 振动的合成采用旋转矢量法最简便.本题可用旋转矢量法先求第一、二个振动的合振动,再与第三个合成. 以此类推可作多个振动的合成.解 三列简谐波在P 点的振动方程分别为)cos()cos(])(cos[232192521πωπωπλλπ-=-=+-=t A t A T t A y Pt A t A T t A y P ωπωλλπcos )cos()](cos[=-=-=8422)cos()cos(])(cos[22210225223πωππωπλλπ-=--=--=t A t A T tA y P先将第一列波在P 点引起振动的旋转矢量A 1与第三列波在P 点引起振动的旋转矢量A 3合成,合旋转矢量为A 13, 如图16-16(b). 合振动方程为)c o s (313πω+=t A y)cos(2πω-=t A y 合16-17 沿弦线传播的一入射波的波函数为)./cos(λπωx t A y 21-=设波在x=L 处(B 点)反射, (1)反射点为自由端, 写出以B 为原点的反射波的波函数; (2)反射端为固定端又如何?分析 考虑在自由端反射的反射波无半波损失,在固定端反射的反射波有半波损失,结合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可写出B 点的振动方程.沿入射波的传播方向, 波线上各点相位依次落后,且注意到入射波的波函数是以O 为原点.B 点的坐标为x B =L ,于是以B 为原点的反射波传到坐标x 点时, 传播距离是L-x.解 (1)如图16-17, 反射点B 为自由端时, 反射波无半波损失,B 点坐标x B =L ,B 点振动方程为 )cos(λπωLt A y B 2-=反射波沿BO 方向传播, BO 间各点的相位均落后于B 点, BO 上坐标为x 的任一点t 时刻相位为)()()(x L t x L Lt --=---2222λπωλπλπω所以B 点为自由端时, 以其为原点的反射波波函数为)cos(λπωxL t A y --=22反(2)当反射点B 为固定端时, 反射波有半波损失,以B 为原点的反射波波函数为)cos(πλπω+--=xL t A y 22反16-18 两列波在同一直线上传播, 波速均为 1 m/s.它们的波函数分别为),(cos .),(cos .t x y t x y +=-=ππ05005021 式中各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 (1)试说明在直线上形成驻波, 并给出波腹、波节的位置; (2)求在x =1.2m 处的振幅.分析 两列在同一直线上沿正反方向传播的等振幅相干波叠加形成驻波.驻波波函数为.cos )cos (t xA y πνλπ222= λπxA 22cos 为振幅项.结合书上对驻波的讨论, 可总结出驻波区别于行波的两个特点:在驻波中无能量传播, 无相位传播.解 两波函数改写为)(c o s .)(c o s .x t y x t y +=-=ππ05005021所以这两列波是在同一直线上沿正反方向传播的等振幅的相干波,在直线上叠加形成驻波,(16-24)式给出驻波波函数的形式为t xA y πνλπ222cos cos =与已知条件比较,知 m/s 2 rad/s, , m 050====T v A λπω. 得 22==ωπT s ,501.==Tν Hz , 2==vT λm.所以驻波波函数为t x y ππc o s c o s.10= m 当 x 满足1=x πcos 时出现波腹, 即ππk x = (k =0,1,2,…..)解出x=k m 出现波腹.当 x 满足0cos =x π时出现波节, 即212ππ)(+=k x (k =0,1,2,…..)解出)(1221+=k x m 出现波节.(2)x =1.2m 处的振幅为0810*******1..c o s .c o s..====ππx x A m .16-19 如图16-19, 位于x =0 处的波源O 作简谐振动, 产生振幅为A , 周期为T ,波长为λ的平面简谐波. 波沿x 轴负向传播, 在波密介质表面B 处反射. 若t =0时波源位移为正最大, 且OB=L, 求:(1)入射波的波函数; (2)以B 为原点的反射波的波函数; (3)设L =43λ, 证明BO 间形成驻波, 并给出因干涉而静止的点的位置.分析 将入射波的波函数写出后与习题16-17 联系应不难求解. 解题时需十分留心的是题目已把坐标取定, B 点的坐标L x B -=.解 (1)波源的初相由下式给出 A A y ==ϕc o s 0 (1)0sin 0>=ϕA v (2)从(1)式解出 0=ϕ 满足(2)式, 故 0=ϕ所以以O 为原点, 沿x 轴负向传播的入射波波函数为)(c o s λπxT t A y +=21(2)B 点坐标x B =-L , 且B 点为波密介质表面一点, 在B 点反射的反射波有半波损失,B 点的振动方程为])(2cos[πλπ+-=LT t A y B 振反射波沿x 轴正向传播, BO 间坐标为-x 的任一点t 时刻相位为πλππλλπ++-=++--)()(xL Tt xL LT t 222所以以B 为原点的反射波波函数为])(cos[πλπ++-=xL T t A y 222(3) 因43λ=L ,所以入射波波函数为)(cos λπxT t A y +=21反射波波函数为)(cos ]))((cos[λππλλπx T t A xTt A y -=++-=243222BO 间两波叠加, 合成波为tTxA y y y πλπ2221coscos=+=为驻波.因干涉而静止点的位置满足02=λπxc o s即λ412+±=k x (k =0,1,2,….),且],[L x 0∈,所以BO 间因干涉而静止的点为λλ4341,处.16-20 站在铁路附近的观察者, 听到迎面开来的火车笛声频率为440Hz,当火车驶过后, 笛声的频率降为390Hz, 设声音速度为340m/s, 求火车的速度.分析 据已知, 观察者相对于介质静止, 波源(汽笛)先向着观察者运动后又背离观察者,对照(16-29)式不难求解.解 设1ν和2ν分别为观察者听到的火车迎面开来和驶过时的频率, ν为汽笛的固有频率. 设声速为V, v 为火车速度,火车的汽笛是波源. 据(16-29)式, 火车向着观察者运动v>0, 有 ννvV V -=1火车背着观察者运动v<0, 有ννv V V +=2两式相除得vV v V -+=21νν解出火车速度 m /s 5.20m/s 3403904403904402121=⨯+-=+-=V ννννv16-21 水下甲潜艇静止, 乙潜艇以航速v 向着甲运动. 为了测定乙潜艇的航速, 甲潜艇上的人员用声纳装置向乙潜艇发出频率为0ν的超声波. 若甲潜艇收到的反射波的频率为ν, 试确定ν与0ν、v 间的关系(已知超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为u ).分析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Hz 的机械纵波,具有频率高、波长短、强度大特点,因而有良好的定向传播性能和很强的穿透本领. 由于海水导电性能好,对电磁波有很强的吸收,因而依赖发射、接收电磁波而工作的电磁雷达无法在海水中使用. 利用超声波制成的超声波雷达——声纳应运而生.解 超声波从甲传到乙时, 甲为波源静止,频率为0ν. 乙为接收者,以 v 向着甲运动, v<0. 据(16-28)式, 乙接收到的频率为0ννuv +='u超声波从乙传到甲时,甲为接收者,静止. 乙为波源,频率为ν',以v 向着甲运动, v>0. 由(16-29)式, 甲接收到的反射波频率为0νννv-u v v+='-=u u u。
大学物理16章物理答案3
16.20 两个共轴的螺线管A 和B 完全耦合,A 管的自感系数L 1 = 4.0×10-3H ,通有电流I 1 = 2A ,B 管的自感L 2 = 9×10-3H ,通有电流I 2 = 4A .求两线圈内储存的总磁能.[解答]A 管储存的自能为211112m W L I = 32314102810(J)2--=⨯⨯⨯=⨯,B 管储存的自能为222212m W L I = 323191047210(J)2--=⨯⨯⨯=⨯;由于两线圈完全耦合,互感系数为M =3610(H)-==⨯,A 管和B 管储存的相互作用能为W m 12 = MI 1I 2 = 6×10-3×2×4 = 48×10-3(J),两线圈储存的总能量为W m = W m 1 + W m 2 + W m 12 = 0.128(J).16.21 一螺绕环中心轴线的周长L = 500mm ,横截面为正方形,其边长为 b = 15mm ,由N = 2500匝的绝缘导线均匀密绕面成,铁芯的相对磁导率μr = 1000,当导线中通有电流I = 2.0A 时,求:图16.21(1)环内中心轴线上处的磁能密度;(2)螺绕环的总磁能.[解答](1)设螺绕环单位长度上的线圈匝数为 n = N/L , 中心的磁感应强度为B = μnI ,其中μ = μr μ0.磁场强度为H = B/μ = nI ,因此中心轴线上能量密度为2111()222w BH nI μ=⋅==B H72125001000410(2)20.5π-=⨯⨯⨯⨯ = 2π×104(J·m -3).(2)螺绕环的总体积约为V = b 2L ,将磁场当作匀强磁场,总磁能为W = wV= 2π×104×(0.015)2×0.5=2.25π = 7.07(J).16.22试证:平行板电容器中的位移电流可写成d d d UI C t =的形式,式中C 是电容器的电容,U 是两板间的电势差.对于其他的电容器上式可以应用吗?[证明]根据麦克斯韦理论:通过电场任意截面的位移电流强度等于通过该截面电位移通量的时间变化率,即I d = d ΦD /d t .在平行板电容器中,由于ΦD= DS,而电位移D等于电容器的面电荷密度,即D = σ.因为电容器带电量为q = σS = DS = ΦD,所以I d= d q/d t,即:位移电流等于极板上电量的时间变化率.根据电容的定义 C = q/U,可得I d= C d U/d t.其他电容器可以看作由很多平等板电容器并联而成,总电容等于各电容之和,所以此式对于其他电容器也可以应用.16.23 如果要在一个1.0PF的电容器中产生1.0A的位移电流,加上电容器上的电压变化率为多少?[解答]因为I d= C d U/d t,所以电压变化率为d U/d t = I d/C = 1/10-12 = 1012(V·s-1).16.24在圆形极板的平行板电容器上,加上频率为50Hz,峰值为2×105V的交变电压,电容器电容C = 2PF,求极板间位移电流的最大值为多少?[解答]交变电压为U = U m cos2πνt,位移电流为I d= C d U/d t = -CU m2πνsin2πνt,电流最大值为I m = CU m 2πν= 2×10-12×2×105×2π×50 = 4π×10-5(A).16.25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面积为S 的圆形金属板,接在交流电源上,板上电荷随时间变化,q = q m sin ωt .求:(1)电容器中的位移电流密度;(2)两极板间磁感应强度的分布.[解答](1)平行板电容器的面电荷密度为σ = q/S ,位移电流密度为 d d cos d d m d q q t t S t S ωσδω===.(2)在安培-麦克斯韦环路定律中dL I I +=⋅⎰l H d ,两极板间没有传导电流,即I = 0.由于轴对称,在两板之间以轴为圆心作一个半径为r 的圆,其周长为 C = 2πr ,使磁场的方向与环路的方向相同,左边为rHl H L π2d d L =⋅=⋅⎰⎰l H .环路所包围的面积为S` = πr 2,右边的位移电流为2`(cos )m d d q I S t r S ωδωπ==.因此,两极板间磁场强度的分布为cos 2m q r H t S ωω=,磁感应强度的分布为00cos 2m q rB H t S μωμω==.16.26 如图所示,电荷+q 以速度v 向O 点运动(电荷到O 点的距离以x 表示).以O 点O 圆心作一半径为a 的圆,圆面与v 垂直.试计算通过此圆面的位移电流. [解答]在圆面上取一半径为R 的环,其面积为d S = 2πR d R , 环上任一面元的法线方向与场强方向之间的夹角为φ,场强大小为 E = q /4πε0r 2,其中r = (x 2 + R 2)1/2,通过环的电通量为d Φe = E ·d S = E d S cos φ,其中cos φ = x/r ,所以得3223/200d d d 22()e qxR R qx R R r x R Φεε==+,积分得电通量为22223/200d()22()a e qx x R x R Φε+=+⎰0(12q ε=.由于电位移强度D 和电场强度E 的关系为 D = ε0E ,图16.26a所以电位移通量和电通量之间的关系为Φd = ε0Φe ,因此点电荷在圆面上通过的电位移通量为(12d q Φ=.当电荷q 以速度v 向O 运动时,可认为圆面以d x /d t = -v 向电荷运动,因此,通过此圆面的位移电流为d d dd I t Φ=2q -=2223/22()q a v x a =+.16.27在真空中,一平面电磁波的电场为70.3cos[210()]y x E t c π=⨯-(V·m -1).求:(1)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2)传播方向;(3)磁场的大小和方向. [解答](1)电磁波的角频率为ω = 2π×107(rad·s -1),频率为 ν = ω/2π = 107(Hz).波长为 λ = cT = c/ν = 3×108/107 = 30(m).(2)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为x 方向.(3)磁场的方向在z 方向,由于y z =,所以磁场强度为001z y y yH E E c μ===871310410y E π-=⨯⨯⨯71cos[210()]400xt c ππ=⨯-.磁感应强度为01z z y B H E c μ==9710cos[210()]xt c π-=⨯-.71cos[210()]400xt c ππ=⨯-.磁感应强度为01z z y B H E c μ==9710cos[210()]xt c π-=⨯-.16.28 一个长直螺线管,每单位长度有n 匝线圈,载有电流i ,设i随时间增加,d i /d t >0,设螺线管横截面为圆形,求:(1)在螺线管内距轴线为r 处某点的涡旋电场;(2)在该点处坡印廷矢量的大小和方向.[解答](1)长直螺线管通有电流i 时,在轴线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μ0ni , B = 磁场是均匀的,也是轴对称的.以轴线上某点为圆心,以r 为半径作一环路,环路的周长为 C = 2πr ,面积为 S=πr 2,根据电场的环路定理S B l Εd d d d ⋅-=⋅⎰⎰S L k t ,可得 2πrE = -πr 2d B /d t ,因此涡旋电场为0d 2d nr iE t μ=-,负号表示涡旋电场的方向与环路的环绕方向相反.(2)管中磁场强度为H = B/μ0 = ni .坡印廷矢量为S = E ×H ,其大小为20d 2d n r iS EH i t μ==.当d i /d t > 0时,S 的方向沿径向指向轴线;当d i /d t < 0时,S 的方向沿径向向外.。
大学物理课后题答案16
习 题 十 六16-1 圆形的平行板电容器,如图所示,极板半径为R ,沿极板轴线的长直导线内通有交变电流,设电荷在极板上均匀分布,且t ωσσsin 0=,忽略边缘效应,求:(1)极板间的位移电流密度;(2)电容器内外距轴线均为 r 的点b 和点a 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r <R )。
[解] (1)由位移电流密度公式t ∂∂=D j d 得 t E t ∂∂=∂∂=0d εD j ()t t t t ωωσωσσεεcos sin 10000=∂∂=∂∂= (2)由⎰⎰⎰⋅⎪⎭⎫ ⎝⎛+∂∂=⋅S L d t d S j D l H 得 a 点处,在极板外侧0=∂∂t D ,i d S=⋅⎰⎰S j ()⋅=⋅==22d d d d R R t t q i πσπt ωωσcos 0 所以 t R i r B ωωσπμμπcos 20200⋅⋅==⋅因此 t rR B ωωσμcos 2020= b 点处,在极板之间0=j 200000cos d cos d d r t S t tS L πωωσμωωσμμ⋅=⋅=⋅∂∂=⋅⎰⎰⎰⎰S D l B 所以 t r r t r B ωωσμπωωσμπcos 2cos 2100200=⋅=16-2 上题中,设R =10cm ,充电时极板间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为12100.5d d ⨯=t E ()s m V ⋅,求:(1)两极板间的位移电流; (2)极板边缘处的磁感应强度。
[解] (1) 20d d d d d R tE I S πε=⋅=⎰⎰S j A 4.11.014.3100.5109.821212=⨯⨯⨯⨯⨯=-(2)极板边缘处应用安培环路定理d 00d d I tS L μμ=⋅∂∂=⋅⎰⎰⎰S D l B d 02I R B μπ=⋅T 108.24.01.02104267d 0--⨯=⨯⨯⨯==πππμI R B16-3 一电容为C 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 ,极板面积为A ,外加交变电压t U u ωsin 0=,求通过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位移电流强度。
大学物理下册第三版课后答案16电磁感应
习题16GG 上传16-1.如图所示,金属圆环半径为R ,位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中,圆环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
当圆环以恒定速度v在环所在平面内运动时,求环中的感应电动势及环上位于与运动方向垂直的直径两端a 、b 间的电势差。
解:(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i d dtεΦ=-,考虑到圆环内的磁通量不变,所以,环中的感应电动势0i ε=; (2)利用:()aab bv B dl ε=⨯⋅⎰,有:22ab Bv R Bv R ε=⋅=。
【注:相同电动势的两个电源并联,并联后等效电源电动势不变】16-2.如图所示,长直导线中通有电流A I 0.5=,在与其相距cm 5.0=d 处放有一矩形线圈,共1000匝,设线圈长cm 0.4=l ,宽cm 0.2=a 。
不计线圈自感,若线圈以速度cm/s 0.3=v 沿垂直于长导线的方向向右 运动,线圈中的感生电动势多大?解法一: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
首先用0lB dl I μ⋅=∑⎰ 求出电场分布,易得:02I B rμπ=, 则矩形线圈内的磁通量为:00ln22x axI I l x al dr r xμμππ++Φ=⋅=⎰, 由i d Nd t εΦ=-,有:011()2i N I l d xx a x dtμεπ=--⋅+ ∴当x d =时,有:041.92102()i N I l a v V d a μεπ-==⨯+。
解法二:利用动生电动势公式解决。
由0lB dl I μ⋅=∑⎰ 求出电场分布,易得:02I B rμπ=, 考虑线圈框架的两个平行长直导线部分产生动生电动势, 近端部分:11NB l v ε=, 远端部分:22NB lv ε=,则:12εεε=-=00411() 1.921022()N I N I al v l v V d d a d d a μμππ--==⨯++。
16-3.如图所示,长直导线中通有电流强度为I 的电流,长为l 的金属棒ab 与长直导线共面且垂直于导线放置,其a 端离导线为d ,并以速度v平行于长直导线作匀速运动,求金属棒中的感应电动势ε并比较U a 、U b 的电势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十六16-1 将星球看做绝对黑体,利用维恩位移定律测量m λ便可求得T .这是测量星球表面温度的方法之一.设测得:太阳的m 55.0m μλ=,北极星的m 35.0m μλ=,天狼星的m 29.0m μλ=,试求这些星球的表面温度.解:将这些星球看成绝对黑体,则按维恩位移定律:K m 10897.2,3⋅⨯==-b b T m λ对太阳:K 103.51055.010897.236311⨯=⨯⨯==--mbT λ对北极星:K 103.81035.010897.236322⨯=⨯⨯==--mbT λ对天狼星:K 100.11029.010897.246333⨯=⨯⨯==--m bT λ16-2 用辐射高温计测得炉壁小孔的辐射出射度(总辐射本领)为22.8W ·cm -2,求炉内温度. 解:炉壁小孔视为绝对黑体,其辐出度242m W 108.22cm W 8.22)(--⋅⨯=⋅=T M B按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T M B 4T σ41844)1067.5108.22()(-⨯⨯==σT M T BK 1042.110)67.58.22(3341⨯=⨯=16-3 从铝中移出一个电子需要4.2 eV 的能量,今有波长为2000οA 的光投射到铝表面.试问:(1)由此发射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是多少?(2)遏止电势差为多大?(3)铝的截止(红限)波长有多大?解:(1)已知逸出功eV 2.4=A 据光电效应公式221m mv hv =A +则光电子最大动能:A hcA h mv E m -=-==λυ2m ax k 21 eV 0.2J 1023.3106.12.41020001031063.6191910834=⨯=⨯⨯-⨯⨯⨯⨯=----m2m ax k 21)2(mv E eU a ==∴遏止电势差 V 0.2106.11023.31919=⨯⨯=--a U(3)红限频率0υ,∴000,λυυcA h ==又∴截止波长1983401060.12.41031063.6--⨯⨯⨯⨯⨯==A hc λ m 0.296m 1096.27μ=⨯=-16-4 在一定条件下,人眼视网膜能够对5个蓝绿光光子(m 105.0-7⨯=λ)产生光的感觉.此时视网膜上接收到光的能量为多少?如果每秒钟都能吸收5个这样的光子,则到 达眼睛的功率为多大? 解:5个兰绿光子的能量J 1099.1100.51031063.65187834---⨯=⨯⨯⨯⨯⨯===λυhcnnh E功率W 1099.118-⨯==t E16-5 设太阳照射到地球上光的强度为8 J ·s -1·m -2,如果平均波长为5000οA ,则每秒钟落到地面上1m 2的光子数量是多少?若人眼瞳孔直径为3mm ,每秒钟进入人眼的光子数是多少? 解:一个光子能量λυhch E ==1秒钟落到2m 1地面上的光子数为21198347m s 1001.21031063.6105888----⋅⨯=⨯⨯⨯⨯⨯===hc E n λ每秒进入人眼的光子数为11462192s 1042.14/10314.31001.24--⨯=⨯⨯⨯⨯==d nN π16-6若一个光子的能量等于一个电子的静能,试求该光子的频率、波长、动量.解:电子的静止质量S J 1063.6,kg 1011.934310⋅⨯=⨯=--h m 当 20c m h =υ时,则Hz 10236.11063.6)103(1011.92034283120⨯=⨯⨯⨯⨯==--h c m υο12A02.0m 104271.2=⨯==-υλc122831020122s m kg 1073.21031011.9s m kg 1073.2-----⋅⋅⨯=⨯⨯⨯=====⋅⋅⨯==c m c c m c E p cpE hp 或λ16-7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包含了电子和光子的相互作用,试问这两个过程有什么不同?答:光电效应是指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了光子的全部能量而逸出金属表面,是电子处于原子中束缚态时所发生的现象.遵守能量守恒定律.而康普顿效应则是光子与自由电子(或准自由电子)的弹性碰撞,同时遵守能量与动量守恒定律.16-8 在康普顿效应的实验中,若散射光波长是入射光波长的1.2倍,则散射光子的能量ε与反冲电子的动能k E 之比k E /ε等于多少?解:由 2200mc h c m hv +=+υ)(00202υυυυ-=-=-=h h h c m mc E kυεh =∴ 5)(00=-=-=υυυυυυεh h E k已知2.10=λλ由2.10=∴=υυλυc 2.110=υυ则52.0112.110==-=-υυυ16-9 波长ο0A 708.0=λ的X 射线在石腊上受到康普顿散射,求在2π和π方向上所散射的X射线波长各是多大? 解:在2πϕ=方向上:ο1283134200A 0243.0m 1043.24sin 1031011.91063.622sin 2Δ=⨯=⨯⨯⨯⨯⨯==-=---πϕλλλc m h散射波长ο0A 732.00248.0708.0Δ=+=+=λλλ在πϕ=方向上ο120200A0486.0m 1086.422sin 2Δ=⨯===-=-c m h c m h ϕλλλ散射波长 ο0A 756.00486.0708.0Δ=+=+=λλλ16-10 已知X 光光子的能量为0.60 MeV ,在康普顿散射之后波长变化了20%,求反冲电子的能量.解:已知X 射线的初能量,MeV 6.00=ε又有000,ελλεhchc =∴=经散射后000020.1020.0λλλλ∆λλ=+=+=此时能量为 002.112.1ελλε===hc hc反冲电子能量MeV 10.060.0)2.111(0=⨯-=-=εεE16-11 在康普顿散射中,入射光子的波长为0.030 οA ,反冲电子的速度为0.60c ,求散射光子的波长及散射角.解:反冲电子的能量增量为202022020225.06.01c m c m c m c m mc E =--=-=∆由能量守恒定律,电子增加的能量等于光子损失的能量,故有 20025.0c m hchc=-λλ散射光子波长ο1210831341034000A043.0m 103.410030.0103101.925.01063.610030.01063.625.0=⨯=⨯⨯⨯⨯⨯⨯-⨯⨯⨯⨯=-=------λλλc m h h由康普顿散射公式2sin 0243.022sin 22200ϕϕλλλ∆⨯==-=c m h可得 2675.00243.02030.0043.02sin 2=⨯-=ϕ散射角为7162'=οϕ16-12 实验发现基态氢原子可吸收能量为12.75eV 的光子. (1)试问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将被激发到哪个能级?(2)受激发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发出哪几条谱线?请将这些跃迁画在能级图上. 解:(1)2eV 6.13eV 85.0eV 75.12eV 6.13n -=-=+-解得 4=n 或者)111(22n Rhc E -=∆75.12)11.(1362=-=n解出 4=n题16-12图题16-13图(2)可发出谱线赖曼系3条,巴尔末系2条,帕邢系1条,共计6条. 16-13 以动能12.5eV 的电子通过碰撞使氢原子激发时,最高能激发到哪一能级?当回到基态时能产生哪些谱线?解:设氢原子全部吸收eV 5.12能量后,最高能激发到第n 个能级,则]11[6.135.12,eV 6.13],111[2221n Rhc n Rhc E E n -==-=-即得5.3=n ,只能取整数,∴ 最高激发到3=n ,当然也能激发到2=n 的能级.于是ο322ο222ο771221A 6563536,3653121~:23A121634,432111~:12A 1026m 10026.110097.18989,983111~:13===⎥⎦⎤⎢⎣⎡-=→===⎥⎦⎤⎢⎣⎡-=→=⨯=⨯⨯===⎥⎦⎤⎢⎣⎡-=→-R R R n R R R n R R R n λυλυλυ从从从可以发出以上三条谱线.题16-14图16-14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外来单色光激发后发出巴尔末线系中只有两条谱线,试求这两 条谱线的波长及外来光的频率.解:巴尔末系是由2>n 的高能级跃迁到2=n 的能级发出的谱线.只有二条谱线说明激发后最高能级是4=n 的激发态.ο1983424ο101983423222324A4872106.1)85.04.3(1031063.6A6573m 1065731060.1)51.14.3(10331063.6e 4.326.13e 51.136.13e 85.046.13=⨯⨯-⨯⨯⨯=-==⨯=⨯⨯-⨯⨯⨯⨯=-=∴-=∴-==-=-=-=-=-=-=-----E E hc E E hc E E hc E E hch VE V E V E a mn m n βλλλλυ基态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υh 被激发到4=n 的能态∴λυhcE E h =-=14Hz 1008.310626.6106.1)85.06.13(15341914⨯=⨯⨯⨯-=-=--h E E υ16-15 当基态氢原子被12.09eV 的光子激发后,其电子的轨道半径将增加多少倍? 解:eV 09.12]11[6.1321=-=-n E E n26.1309.126.13n =-51.16.1309.12.1366.132=-=n , 3=n12r n r n =,92=n ,19r r n =轨道半径增加到9倍.16-16德布罗意波的波函数与经典波的波函数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答:德布罗意波是概率波,波函数不表示实在的物理量在空间的波动,其振幅无实在的物理意义,2φ仅表示粒子某时刻在空间的概率密度.16-17 为使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1οA ,需要多大的加速电压?解:oo A1A 25.12==uλ25.12=U∴ 加速电压 150=U 伏16-18 具有能量15eV 的光子,被氢原子中处于第一玻尔轨道的电子所吸收,形成一个 光电子.问此光电子远离质子时的速度为多大?它的德布罗意波长是多少?解:使处于基态的电子电离所需能量为eV 6.13,因此,该电子远离质子时的动能为eV 4.16.13152112=-=+==E E mv E k φ它的速度为31191011.9106.14.122--⨯⨯⨯⨯==mE v k-15s m 100.7⋅⨯= 其德布罗意波长为:o 953134A10.4m 1004.1100.71011.91063.6=⨯=⨯⨯⨯⨯==---mv h λ16-19 光子与电子的波长都是2.0οA ,它们的动量和总能量各为多少?解:由德布罗意关系:2mc E =,λhmv p ==波长相同它们的动量相等.1-241034s m kg 103.3100.21063.6⋅⋅⨯=⨯⨯==---λhp光子的能量eV102.6J 109.9103103.3316824⨯=⨯=⨯⨯⨯====--pc hch λυε电子的总能量 2202)()(c m cp E +=,eV102.63⨯=cp而eV 100.51MeV 51.0620⨯==c m ∴cp c m >>20 ∴MeV51.0)()(202202==+=c m c m cp E16-20 已知中子的质量kg 1067.127n -⨯=m ,当中子的动能等于温度300K 的热平衡中子气体的平均动能时,其德布罗意波长为多少?解:kg 1067.127n -⨯=m ,S J 1063.634⋅⨯=-h ,-123K J 1038.1⋅⨯=-k 中子的平均动能m p KT E k 2232== 德布罗意波长 o A456.13===mkT hp h λ16-21 一个质量为m 的粒子,约束在长度为L 的一维线段上.试根据测不准关系估算这个粒子所具有的最小能量的值. 解:按测不准关系,h p x x ≥∆∆,x x v m p ∆=∆,则h v x m x ≥∆∆,x m hv x ∆≥∆这粒子最小动能应满足222222m in22)(21)(21mL h x m h x m h m v m E x =∆=∆≥∆=16-22 从某激发能级向基态跃迁而产生的谱线波长为4000οA ,测得谱线宽度为10-4οA ,求该激发能级的平均寿命.解:光子的能量λυhch E ==由于激发能级有一定的宽度E ∆,造成谱线也有一定宽度λ∆,两者之间的关系为:λλ∆=∆2hcE由测不准关系,h t E ≥∆⋅∆,平均寿命t ∆=τ,则λλτ∆=∆=∆=c E h t 2s 103.51010103)104000(81048210----⨯=⨯⨯⨯⨯=16-23 一波长为3000οA 的光子,假定其波长的测量精度为百万分之一,求该光子位置的测不准量.解: 光子λhp =,λλλλ∆=∆-=∆22hhp由测不准关系,光子位置的不准确量为cm30A 103103000o 962=⨯=====-λλ∆λλ∆λ∆∆p h x16-24波函数在空间各点的振幅同时增大D 倍,则粒子在空间分布的概率会发生什么变化?解:不变.因为波函数是计算粒子t 时刻空间各点出现概率的数学量.概率是相对值.则21、点的概率比值为:22212221φφφφD D =∴ 概率分布不变.16-25 有一宽度为a 的一维无限深势阱,用测不准关系估算其中质量为m 的粒子的零点能. 解:位置不确定量为a x =∆,由测不准关系:h p x x ≥∆⋅∆,可得:x h P x ∆≥∆,x hP P x x ∆≥∆≥∴222222)(22ma h x m h m P E x x =∆≥=,即零点能为222ma h .16-26 已知粒子在一维矩形无限深势阱中运动,其波函数为:a xax 23cos1)(πψ=︒)(a x a ≤≤-那么,粒子在ax 65=处出现的概率密度为多少? 解:22*)23cos 1(a x a πψψψ==a a a a a a aa 21)21(14cos 1)4(cos 145cos 12653cos 122222===+===πππππ16-27 粒子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运动,其波函数为:)sin(2)(a x n a x n πψ=)0(a x <<若粒子处于1=n 的状态,在0~a41区间发现粒子的概率是多少?解:xa x a x w d sin 2d d 22πψ==∴ 在4~0a 区间发现粒子的概率为: ⎰⎰⎰===40020244)(d sin 2d sin 2a a ax a a x a ax a x a dw p ππππ 091.0)(]2cos 1[2124/0=-=⎰x a d a x a πππ16-28 宽度为a 的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波函数为xa n A x πψsin )(=,求:(1)归一化系数A ;(2)在2=n 时何处发现粒子的概率最大?解:(1)归一化系数⎰⎰==+∞∞-ax x 0221d d ψψ即⎰⎰=aa x a n x a n A n a x x a n A 00222)(d sin d sin ππππ⎰-=a x a n x a n A n a 02)(d )2cos 1(2πππ12222===A a n A n a ππ∴ =A a 2粒子的波函数 x a n a x πψsin 2)(=(2)当2=n 时,xa a πψ2sin 22= 几率密度]4cos 1[12sin 2222x a a x a a w ππψ-===令0d d =x w ,即04sin 4=x a a ππ,即,04sin =x a π,,2,1,0,4==k k x a ππ∴4akx = 又因a x <<0,4<k ,∴当4a x =和ax 43=时w 有极大值, 当2a x =时,0=w . ∴极大值的地方为4a ,a 43处16-29 原子内电子的量子态由s l m m l n ,,,四个量子数表征.当l m l n ,,一定时,不同的量子态数目是多少?当l n ,一定时,不同的量子态数目是多少?当n 一定时,不同的量子态数目是多少?解:(1)2)21(±=s m (2))12(2+l ,每个l 有12+l 个l m ,每个l m 可容纳21±=s m 的2个量子态.(3)22n16-30求出能够占据一个d 分壳层的最大电子数,并写出这些电子的s l m m ,值.解:d 分壳层的量子数2=l ,可容纳最大电子数为10)122(2)12(2=+⨯=+=l Z l 个,这些电子的:0=l m ,1±,2±,21±=s m16-31 试描绘:原子中4=l 时,电子角动量L 在磁场中空间量子化的示意图,并写出L 在磁场方向分量z L 的各种可能的值. 解:20)14(4)1(=+=+=l l L题16-31图磁场为Z 方向,l Z m L =,0=l m ,1±,2±,3±,4±.∴ )4,3,2,1,0,1,2,3,4(----=Z L16-32写出以下各电子态的角动量的大小:(1)s 1态;(2)p 2态;(3)d 3态;(4)f 4态.解: (1)0=L (2)1=l , 2)11(1=+=L(3)2=l 6)12(2=+=L(4)3=l 12)13(3=+=L 16-33 在元素周期表中为什么n 较小的壳层尚未填满而n 较大的壳层上就开始有电子填入?对这个问题我国科学工作者总结出怎样的规律?按照这个规律说明s 4态应比d 3态先填入电子.解:由于原子能级不仅与n 有关,还与l 有关,所以有些情况虽n 较大,但l 较小的壳层能级较低,所以先填入电子.我国科学工作者总结的规律:对于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高低以)7.0(l n +确定,数值大的能级较高.s 4(即0,4==l n ),代入4)07.04()7.0(=⨯+=+l n)2,3(3==l n d ,代入4.4)27.03(=⨯+s 4低于d 3能级,所以先填入s 4壳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