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仿真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仿真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兰先亮
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09期
摘要:模拟仿真课件作为新时期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新型教学载体,因其具有成本低、集聚度高、操作简单、反复性强等综合特点,已经为当前课程教学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分析方法和理论建构基础。然而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当前部分教师群体对模拟仿真课件的理论认知、实践应用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影响了仿真课件的拓展革新。本文以此为立足点,深入分析了当前教学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模拟仿真课件;教学现状;实践路径
从理论内涵层面上看,模拟仿真课件指的是相关教学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而选取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重要载体,常借助计算机数字理论、内容相近理论、信息维护技术以及应用实践指导而进行的以“系统模型”来辅助教学的新型管理技术,并以“相似性技术”为模型建构原理,通过融合特定专业学科理论来拓展模型应用范围,以此来指导多媒体仿真课件来综合模拟专业实践的运行状态。大体来看,模拟仿真课件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教学指导:一是经验延伸法,即通过收集、汇总、分析相关专业实践数据来对自变量、因变量进行综合筛选,建构相应的假设条件来建构特定的中间变量条件,以此来从多个层面提升模拟仿真课件的数据真实性、结论可信性;二是理论验证法,即针对个别偏离整体发展趋势的数据进行假设分析,建构相应的“数据-中间假设-结论”之间的内在衔接关系,以此来有效分析相应的理论数据偏差,并通过理论推演、逻辑分析来建设特定专业学科的仿真模型。
一、模拟仿真课件的应用现状不足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模拟仿真课件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载体,缺乏特定的实践教学交互性和操作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现状应用不足:一方面,模块度低,缺乏技术支撑。部分教师管理人员难以有效设计与操作特定的仿真课件模型,欠缺层次化理论实践支撑;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审核评估机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教群体难以根据相应的理论模型与实验检测数据来有效建构反馈评估机制,影响了模拟仿真课件的层次化教学需要。
二、模拟仿真课件的优化实践路径分析
模拟仿真课件重点在于交互和仿真,利用计算机图形、动画技术,制作出所涉课程最逼真的环境和效果,并可通过人、机交互式操作,仿真出与现场相同的操作。利用仿真技术可以有效的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让理论知识不再拘泥于书本,实现理论服务于实践,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印象。
首先,精准筛选课件教学内容。从模拟仿真课件的实践层面来看,课件主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其核心理论内容定位于实验设计、样本制作以及数据分析等多个教学领域,可通过对课程实践中实验调查的现实需要来指导样本制作与结论分析等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有效增强模拟仿真课件的模块化、层次化的开发与利用。本着“模块化”建构原则,现可借助多媒体模拟技术、视频设计以及审核评估等系统功能,来有效地将课程实践教学拆解为方案设计、实验准备、样本制备、实验实施以及模拟实验等多个分析建构过程,并促进整个系统化、模拟化以及同步化课程开发工作过程的有效推进。
以铁路院校为例,在实验教学中所需要的铁路实验设备价格昂贵、占地面积大、对于设备的保养和维护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巨额的资金投入,加大了学院的经济负担和人员成本。而使用模拟仿真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可以减少对设备资金的投入,避免了设备的损坏维修的情况出现,而且也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实现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真正将实验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可以降低教学成本,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利用仿真技术可以有效的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让理论知识不再拘泥于书本,实现理论服务于实践,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印象。
其次,优化课件开发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队伍组成。模拟仿真软件的开发作为一种系统化、虚拟化以及协同化专业课程,需要建构由专业学科人员、计算机软件操作人员、实验设计人员以及数据分析人员共同组成的课件开发与优化工作,并通过特定的平台搭小组、界面开发设计小组、技术设计小组以及数据反馈等小组,来力争从多个层面提升仿真课件的有效开发与利用过程。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把控仿真实验课件的内容设计、模块建构以及实践拓展等多个课程教学环节,注重从素材汇集、脚本编制、程序优化、试用修订以及课件实际教学等环节出发,完善课件核心部分的有效设计与教学实践等过程。
最后,应合理选取仿真课件的开发工具或预测模型,以跨领域性、强交互性、多维界面性以及技术研发性来有效整合专业课程课件资源。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学科教学领域大多选用3D Max、Visual Basic 等课件开发软件来优化当前仿真化课程实践教学过程,并通过多层次建构矢量图形编辑、动画创作、实验过程模型等过程,来促进模拟仿真课件的模块化设计与程序优质编写,促进脚本语言的多层次内置编写性、交互性以及自由度设计性,以期通过将课件图标、知识板块流线等课程理念,来更好地有效地整合文本、图片、视频等过程来对特定的专业课程课件进行音频编辑与图像处理,以此来促进受教群体对课程内容的深层次认知。
参考文献:
[1]范郭昌骅,徐英萍,李建珍.生物模拟仿真实验课件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04):59-62.
[2]徐亚康.中小学各科实验皆应姓“实”——质疑多媒体模拟仿真实验[J].贵州教育,2007(09):29-30.
[3]高淑敏,梁慧娜,黄晓峰,周劲桦.数字电路逻辑设计实验的模拟仿真(CAI)课件的研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28-31.
[4]蒋婷婷.信息技术在深化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江西教育,200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