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汽车行业标准概论》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完整版)《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1.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注重理实一体教学;2.通过现场构件的辨识,对汽车各组成有感性的认识;3.通过现场实物,明确各组成及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三)课程设计思路2.学分和学时分配本课程为考查科目,根据实践态度与项目考核综合评定,总学分为3学分,周课时为4学时,总课时为48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6课时,实践课时为12课时。

3。

对学生选课的建议本课程为汽车专业入门知识,以引导激趣为主,建议在第一学年的第1学期设置。

二、课程目标打破“学科本位型”的课程模式,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建立“能力本位型"的课程模式.本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顺利过渡到专业核心课程为前提,突出现场教学的作用,让学生与汽车各组成部件亲密接触,具备深刻印象。

创造出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条件,实现个性化教学.使学生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需要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顺利进入汽车运用行业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一)总目标通过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活动,使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学习能力,对汽车有初步和整体认识。

按照汽车的总体结构,在学生有了整体概念后,分别对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气设备、汽车车身四大部分有具体的认识,了解整体件与组成件、主件与附件的结构特点与位置关系,并对各组成部件的材料、性能、作用有初步印象,同时将汽车新技术知识进行补充与融合,让师生共同对汽车结构知识与时俱进.(二)具体目标1.素质教学目标(1)车间5S管理素质教育(2)好学、勤记、多问的素质2.知识教学目标(1)汽车各总成结构的认识(2)发动机各机构、系统的组成件结构认识(3)底盘各系统的组成件结构认识(4)汽车电气设备结构与使用方法认识(5)不同汽车类型车身结构认识(6)拓展知识了解3.能力教学目标(1)善于观察的能力(完整版)《汽车概论》课程标准(2)积极思考的能力(3)阅读图册,迅速辨认结构的能力 (4)及时记录、认真反馈的能力 (5)小组协作能力三、内容标准单元一 汽车总体结构认识单元二 汽车发动机结构认识单元三汽车底盘结构。

汽车行业专业知识讲课稿

汽车行业专业知识讲课稿

汽车行业专业知识讲课稿1. 汽车行业发展概述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节将介绍汽车行业的发展背景、相关政策以及市场趋势。

2. 汽车动力系统2.1 发动机技术发动机是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决定了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本节将介绍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如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电动发动机等)及其工作原理与特点。

2.2 变速器技术变速器是传递发动机动力到车轮的装置,影响着汽车的加速性能和经济性。

本节将介绍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以及双离合器等不同类型的变速器,以及它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汽车底盘系统3.1 制动系统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本节将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种类(包括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等)以及维护保养的注意事项。

3.2 悬挂系统悬挂系统决定了汽车的操控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对乘车体验有着重要影响。

本节将介绍悬挂系统的功能、种类(如独立悬挂、非独立悬挂等)以及对于不同路况的适应性。

4. 汽车电子技术4.1 车载电子控制单元(ECU)车载电子控制单元是现代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负责管理各种车辆子系统的运行。

本节将介绍车载ECU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故障检修方法。

4.2 嵌入式系统与智能化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本节将介绍汽车嵌入式系统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等。

5. 汽车安全技术5.1 被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技术主要是在发生事故时保护人员生命安全的技术手段。

本节将介绍汽车被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如安全气囊、安全带等。

5.2 主动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旨在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提升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性。

本节将介绍主动安全技术的原理和种类,如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等。

6. 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技术6.1 汽车节能技术汽车节能技术旨在减少燃油消耗,降低尾气排放,以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5.13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5.13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概论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适用阶段:中职阶段一、前言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认识汽车、汽车类型;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汽车发展史;能够描述汽车的组成与各部件的功用;能够知道汽车节能与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能够知道汽车的污染与危害,知道未来汽车发展趋势;能够欣赏赛车运动、汽车外形与色彩;能够了解汽车展览、汽车标志与国内外汽车品牌的含义。

2.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为导向,以汽车行业发展为引领,以汽车构造与性能和汽车服务实务为课程主要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采用递进式结构来展现教学内容。

通过详实的案例辅助以动态课件提纲挈领地全面讲解汽车专业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汽车行业的专业兴趣;以开放式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汽车知识自发学生;拓宽知识面。

为学生日后在工作生活对汽车的学习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比如汽车时尚,汽车运动,汽车品牌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课堂组织的灵活性: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老师讲,同学可以站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汽车心得;以及采用角色扮演的之类的教学方法。

都会使得课堂比较的活跃。

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上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穿插图片,视频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整个教学过程非常的多元化。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汽车史话与趣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名人轶事、名车、车标等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2)通过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3)通过汽车色彩、造型以及汽车与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能力目标(1)可以辨别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的各主要部件。

(2)能够知道汽车面向社会发展期中的各方面要求。

(3)能够辨认车辆各种识别代号所表示的车辆信息。

(4)可以专业性地从汽车的使用性能指标入手评价汽车的配置。

(5)通过对汽车服务贸易的研究与学习,从而提高对汽车市场与营销策略的认识。

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汽车概论》主要介绍汽车的发展历史、汽车公司、汽车名人、汽车的基本构造以及汽车运动等。

它是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入门课程,也是专业教育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汽车的各方面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现代汽车维修专业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并因此产生专业兴趣,同时为刚进入大学的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指导。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汽车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汽车传动系,汽车制动系统和汽车转向系设计的基础理论,为合理设计和正确使用汽车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主要是了解汽车工业发展、汽车类型、国产汽车型号编制规则、汽车行驶基本原理及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与讲座的形式相互交叉的授课方式。

2、穿插进行社会调查。

3、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了解本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在企业中的应用。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汽车概论在汽车构造和汽车检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能够引导学生将前期具备的理解能力转向后期的专业动手与思考中。

先修课程:汽车专业概述。

后续课程:汽车构造、汽车检测。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基本教材:都雪静,汽车概论,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参考教材:都雪静,汽车概论,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一、初识汽车1.汽车定义2.汽车分类重点:了解汽车的分类。

难点:了解汽车产品的编号规则教学内容:二、汽车总体结构1.汽车发动机基本构造2.汽车底盘基本构造3.汽车车身及附件重点:发动机与底盘基本构造难点:发动机与底盘基本构造教学内容:三、汽车运行材料1.车用燃料2.车用润滑油料3.车用工作液4.汽车轮胎重点:燃料的分类与作用难点:燃料的规格与参数教学内容:四、汽车的使用性能1汽车的动力性5.汽车的燃油经济性6.汽车的制动性7.汽车的操纵稳定性8.汽车的平顺性9.汽车的通过性重点:认识汽车的几大性能难点:各性能的计算与运用教学内容:五、汽车的发明史重点:车轮的出现的由来难点:内燃机汽车的发明教学内容:六、汽车工业的发展史重点:汽车的各国的发展难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教学内容:七、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品牌及车标重点:根据不同汽车认识不同汽车的车标难点:各车标的关系四、课内实践教学安排(不含实验)(一)、1参观汽车发动机、底盘总成及工作原理2.参观汽车制造厂或维修厂(二)、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展史兴趣及对汽车的分类,、基本构造、基本原理、汽车维修与保养的认识,促使学生关心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对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工业的支柱产业的认识。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最新)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最新)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1303019适用专业:机电、模具、数控学时数:24 学分:1.5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工、CAD 后续课程:专业课开课单位:机电工程系制订人:王稳批准人:制订时间:2012年3月二、课程性质本课程系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树立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入门的基础;同时通过本课程介绍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计划以及专业学习方法,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以学生所感兴趣的汽车为载体,从专业的角度去了解汽车。

本课程以以下项目为载体,设置学习情境,如汽车的发展史与现代汽车、汽车的概念与分类;汽车的发明和名人名厂名车与名商标;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地位;汽车基本结构;汽车常规保养知识;汽车车展;未来的汽车;汽车售后服务的内涵与发展;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等项目。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汽车的魅力,激发学习专业的兴趣和热情。

四、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为他们今后在校学习能激发自己的学习潜力,创造性的学习,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华,打下良好的思想和方法基础。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可以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欣赏、专题研讨等教学模式并运用任务驱动、现场参观、实际操作、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和上台演讲、教师讲授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七、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任课教师自行选择教材八、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利用网络上相关的资料。

九、教师能力要求课堂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十、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是选修课,通过汽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故该课程的考核方案为形成性考核。

考核方式:出勤(20%)+课堂表现(30%)+小论文(50%)十一、教学参考资料汽车发展史、汽车概论、名车鉴赏十二、其它说明本课程是选修课,所以内容可以以提高学生的汽车鉴赏为主,同时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发展是机械发展的产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学习热情。

《汽车工程概论》课程标准

《汽车工程概论》课程标准

《汽车工程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结构特点、制造工艺及未来发展趋势,提高学生对汽车工程领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汽车发展史:介绍汽车的发展历程、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帮助学生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背景。

2.汽车结构:介绍汽车的基本组成、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结构特点,使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和设计原理。

3.汽车制造工艺:介绍汽车制造的工艺流程、关键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汽车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4.汽车新技术:介绍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技术在汽车工程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汽车安全与环保:介绍汽车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技术和政策,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系统讲解汽车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汽车工程领域的问题和挑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实验课程,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汽车制造工艺和新技术应用。

4.校企合作:加强与汽车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专家授课,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四、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核等。

3.综合评价:根据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以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要求1.教师需具备汽车工程相关领域的学历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关注汽车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确保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4.教师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六、课程资源1.教材:推荐使用权威的汽车工程教材或参考书籍。

2.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站、论坛、学术期刊等资源,帮助学生了解汽车工程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

安徽科技学院《汽车行业标准概论》课程教案

安徽科技学院《汽车行业标准概论》课程教案

《汽车行业标准概论》课程教案2012——2013学年第2学期编写人:XXXXX审核人:XXXXX安徽科技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学习汽车标准与法规的必要性一、学习汽车标准与法规的必要性1.开发新产品有目标、有方向、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2.汽车标准和法规是汽车产品管理法制化和科学化、汽车生产、销售和使用正规化的重要保证;3.相关工作:设计与开发、企业标准化工作人员、质量管理与检验技术员、试验技术员、检测机构工作人员、技术评估、销售服务、破解技术壁垒等。

二、汽车标准或法规的影响1、促进技术进步表1-1 美国的汽车排放标准/(g/km)表1-2 美国加州低排放法规/(g/mile)表1-3欧洲标准/(g/km)表1-4排放法规要求的控制技术2、技术性贸易壁垒1)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 —TBT):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限制贸易为目的,对商品或生产贸易活动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规定、标准、法规,以及检验、评定、认证程序。

《全球汽车技术法规协定书》(于1998年6月25日制订于日内瓦)的出台与实施,并使原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车辆结构工作组(UN/EC E/WP29)发展成为全球统一汽车技术法规的制修订组织。

UN/EC E/WP29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Working Part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Vehicles.WTO/TBT的全称为“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它是世界贸易组织(WTO)达成的一系列协议之一。

宗旨核心:打破贸易壁垒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种类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绿色贸易壁垒、信息技术壁垒(1)技术法规GB/T3935.1—1996中的定义:是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直接规定或引用或包括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的内容而提供技术要求的法规。

汽车概论教案

汽车概论教案

汽车概论教案教案标题:汽车概论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关于汽车概论的基本知识和理解。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汽车的历史、构造、工作原理、类型和相关技术等内容。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的运用,学生将培养对汽车的兴趣和理解,增强他们的科学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2. 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3. 掌握常见汽车类型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4. 了解汽车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重点:1. 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常见汽车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汽车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计算机和相关多媒体资源;2. 汽车构造和工作原理的示意图或模型;3. 汽车相关技术的案例和实例。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汽车,引发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出问题:你对汽车有什么了解?你知道汽车是如何工作的吗?知识讲解:1. 通过投影仪展示汽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汽车的起源和演变;2. 利用示意图或模型,讲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等;3. 分类介绍常见的汽车类型,如轿车、卡车、SUV等,讲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案例分析:1. 展示一些汽车相关技术的案例和实例,如智能驾驶、电动汽车、自动泊车等;2. 分组讨论,学生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原理、优势和挑战,并与其他组分享。

小结与评价: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汽车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2. 进行课堂评价,可以采用问答、小组讨论或简单的测验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提供相关的书籍、网站和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汽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2. 组织参观汽车制造厂或科技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汽车技术的发展。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保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动力;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和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体验。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_2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_2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概论适用专业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1.概述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专业入门课程。

1.2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的功能是传授汽车常识,激发专业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对汽车的鉴赏能力,促进职业意识形成。

通过66学时的学习,学生可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接触到与汽车和汽车工业相关的各方面内容,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1.3设计思路为了使学生对汽车及相关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讲授汽车的发展史,分析公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介绍汽车的基础原理及各类技术的变化、汽车环保知识、品牌文化、车标识别、赛车运动、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专业的发展等,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参观、上网查询等活动来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热爱本专业,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66学时,4学分。

2.课程目标汽车文化课程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汽车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拓展汽车知识视野,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运用汽车的意识,发展行动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汽车文化的学习.了解汽车的发展历史、工业概况、生产过程和一些最新的科技成果,能正确认识汽车对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了解汽车运动、著名车展、未来汽车发展趋势;会欣赏汽车车标、汽车外形与色彩;了解汽车基础知识,会识别汽车的类型、产品型号、代码;了解汽车品牌与车型文化,初步具有理解汽车品牌文化的能力;能按相关环保政策与法规,从事汽车专业的工作。

3.课程内容和标准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建议(1)教材的编写必须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反映本课程的基本理念,达到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要求。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概论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时:90一、课程的定位该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汽车基本知识,包括汽车的总体结构分类与性能,感受国内外汽车文化,熟悉汽车的常用材料及汽车维修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同时了解行业概况,促进职业意识的形成,为学生个人日后择业提供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本课程是汽修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

依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岗位引领,能力分段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及通过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结果得到的新课程体系,确定本门课程的定位。

课程定位从性质定位、作用定位和目标定位三方面确定。

1.性质定位本门课程为我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汽修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

课程面向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年级学生,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使学生了解汽车行业基础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坚定学好本专业的信心和决心,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

2.作用定位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文化也渗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能够丰富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3.目标定位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汽车行业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操作工量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优秀的汽修人才。

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能力目标三方面确定。

通过3个项目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汽车行业概况和汽车文化,熟知汽车构造及材料,并且能够熟练操作汽车维修中常用的工量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知识目标:(1)了解汽修行业的发展概况及就业方向;(2)了解国内外汽车品牌及发展;(3)熟知汽车的结构、分类及用途;(4)熟知汽车材料的性能和选用;(5)熟知汽车维修常用的工量具。

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1)具备对汽车进行分类的能力;(2)具备识别著名汽车品牌车型的能力;(3)具备合理选用汽车维修材料的能力;(4)具备正确使用汽车维修工量具的能力。

汽车概论教案范文

汽车概论教案范文

汽车概论教案范文课程名称:汽车概论课程时间:2个小时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了解汽车的组成和原理;3.掌握汽车的常见问题和维修方法;4.培养对汽车的保养和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部分: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30分钟)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汽车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和好奇心;2.介绍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第一辆汽车的发明和主要发展阶段的概述;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汽车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点。

第二部分:汽车的组成和原理(40分钟)1.介绍汽车的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底盘、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2.详细讲解每个部分的原理和功能;3.展示一辆汽车的示意图,让学生标注出各个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第三部分:汽车的常见问题和维修方法(30分钟)1.介绍汽车常见的故障和问题,如发动机无法启动、制动失灵等;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建议;3.汇报讨论结果,并让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汽车维修技能。

第四部分:汽车的保养和安全意识(20分钟)1.介绍汽车的保养和维护常识,包括定期更换机油、检查轮胎气压等;2.强调汽车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包括使用安全带、不超速行驶等;3.分组小结: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总结并分享一些汽车保养和安全意识的要点。

教学方法:1.针对性教学:通过展示图片和讲解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3.实践操作:让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汽车维修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4.视听教学:通过展示示意图和故障演示,加深学生对汽车组成和维修原理的理解。

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在课堂结束前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汽车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2.分组展示: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总结;3.课堂讨论和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汽车概论理论教案(使用中)

汽车概论理论教案(使用中)

汽车概论理论教案(使用中)第一章:汽车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掌握汽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3. 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的发展历程2. 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a. 发动机b. 传动系统c. 行驶系统d. 制动系统e. 电气系统f. 车身及附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汽车各部分功能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汽车的简易结构图,以检验对汽车各部分功能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概论。

2. 课件:汽车各部分的图片及原理图。

3. 视频资料:汽车各部分的工作原理演示。

第二章:发动机原理及类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2. 掌握不同类型发动机的特点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原理2. 发动机的分类a. 汽油发动机b. 柴油发动机c. 天然气发动机d. 电动汽车发动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2. 比较法:分析不同类型发动机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原理和分类的掌握。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不同类型发动机的简易工作原理图。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原理及应用。

2. 课件:发动机的图片和工作原理图。

3. 视频资料:不同类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演示。

六章:汽车传动系统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传动系统的不同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3. 了解传动系统在汽车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传动系统的组成a. 离合器b. 变速器c. 传动轴d. 差速器e. 驱动轮2. 传动系统的类型a. 手动传动系统b. 自动传动系统c. CVT传动系统d.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类型。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性质:《汽车概论》课程致力于让学生从宏观层面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构造、汽车品牌、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内容。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我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深挖其中的思政元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知识和技能齐头、专业和道德并重的合格人才。

课程定位:《汽车概论》是汽车专业群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作用:《汽车概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对汽车有较为全面的初步了解,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了解世界范围内的著名车企和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汽车的发展与崛起之路,了解汽车结构之美,了解未来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方向。

在整个课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对汽车行业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及较高的职业素养,最终为中国汽车由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制造强国迈进贡献力量。

课程的前导及后续课程:课程的前导课程是《电工电子基础》、《机械制图》等课程,后续课程是《纯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混合动力汽车构造与检修》和《发动机构造与检修》等专业课内容。

《汽车概论》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的发展过程,现代汽车工业的主要特点,汽车品牌与汽车文化,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等基础方面的知识,进一步的引起学生对汽车的学习兴趣,认知到汽车的重要性,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汽车概论》课程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及较高的职业素养的合格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达到本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几项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

1.思政素质目标(1)通过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国民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汽车概论》新教学大纲

《汽车概论》新教学大纲

《汽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汽车概论》课程编号:学分:4学分学时:48学时课程性质:必修相关课程:《汽车文化》《汽车工程概论》《汽车运用工程》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第一部分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标1.课程性质:《汽车概论》是高等职业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必须课之一,是专业基础课。

也可以作为非汽车专业的选修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鉴赏判断汽车的能力。

介绍汽车概论、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使用性能、汽车管理相关知识、汽车发展简史、要求学习者掌握以上的汽车基本知识。

2.知识点目标:掌握汽车总体构造及基本原理、汽车车史文化、汽车名人文化、掌握汽车的发展、汽车的公害和汽车运用等方面的知识。

3.能力目标: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讲授汽车概论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汽车专业,扩大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可根据具体教学时数选取教材中的有关章节,未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内容,下面所列教学内容仅供参考。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一)汽车认识概论(6学时)教学内容1、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汽车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3、汽车专业的定位及努力方向。

教学要求1、了解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熟悉汽车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1、掌握汽车专业的定位及努力方向。

重点与难点:1、通过学习使学生培养专业兴趣,热爱汽车行业。

2、通过学习使学生培养具有认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汽车发展简史(8学时)教学内容1、汽车萌芽阶段2、第一辆汽车3、第一台柴油机4、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教学要求1、熟悉汽车发展史。

2、掌握汽车的三次重大变革。

重点与难点:1、汽车的诞生和发展阶段。

2、汽车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事件。

3、德国、法国、美国相应国的汽车发展史。

(三)著名汽车公司及汽车名人(8学时)2、汽车名人。

汽车概论课程设计

汽车概论课程设计

汽车概论课程设计介绍汽车概论是一门专门针对汽车技术和工程原理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汽车原理、技术和工具等知识,解决实际汽车事故和安全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汽车技术和工程原理,从而为他们打下专业的汽车技术基础,提高技术及实践技能,为他们今后的汽车专业领域奠定基础。

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汽车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工程,掌握汽车的运作过程和维护方法。

鉴于汽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本设计希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保持技术更新换代,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涵盖了以下方面:1.汽车结构和布局:介绍汽车基本结构和组成,学习车身、底盘、动力系统和电气设备等零部件的功能和内部构造。

2.汽车原理和技术:学习汽车运转的原理,燃油供应系统、传动系统、冷却系统、灯光系统、音响系统、空调系统等核心技术。

3.汽车安全:学习汽车安全系统和技术,如制动系统、避震系统、安全卫星系统等,以及交通规则、道路标志和车辆维护等内容。

4.汽车维护:学习设备维护、故障分析、维护流程、安全维修,以及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内容。

5.汽车创新:鼓励学生在汽车领域积极探索创新,掌握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创新意识。

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开发项目,如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

学生应按比例开展实践项目,实践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做好实践记录。

学习方法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汽车相关文献和经典案例,课堂上应重点讲解难点和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提高自主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需在休息时间内积极参加汽车相关的实践活动和技能竞赛,多与同行业人士交流,了解最先进的技术和理论,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为此,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会牵扯到大量的实践活动,或是通过模拟操作工具完成某些技能实践,还可以参加一些汽车相关的比赛或竞赛,为自己的技能提高打下基础。

汽车概论教案

汽车概论教案
【作业】
【教学反思】
教案编写时间:年月日
系部查阅情况
签字:年月日
教务处查阅情况
签字:年月日
教案
第8周
计划课时:4节
课题(章节):第三节汽车的基本构造
课型:□讲授□习题□讨论□复习其它
【教学分析】解释汽车驱动力。描述汽车行驶中遇到的各种阻力。
【教学目的】掌握发动机的类型及主要性能指标。
【教学重点】能够描述取车的行驶原理。
三、汽车工业是波及范围广和效果大的产业?
原材料工业、设备制造业、配套产品业、公路建设业、能源工业、销售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四、汽车工业是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产业
五、汽车工业是高新技术的结晶
六、汽车工业是强大的出口产品
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韩国、墨西哥和美国
七、汽车工业是创造巨额税收的产业
八、汽车推进了社会显着进步
??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但车?动力能源应随车携带,不得在运行途中依靠轨道和架线取得;?
?车辆的主要用途是运输,即载送人员或货物,或者牵引载送人员和货物的车辆,或其他特
?按照汽车的上述定义,我国两轮摩托车和三轮机动车都不属于汽车的范畴,不带动力装置的全挂车和半挂车也不算汽车,但当它们与牵引车组合成汽车列车后属于汽车。美国和日本对汽车的定义范围比我国广,它们可以包括两轮摩托车和三轮摩托车,接近于我国道路机动车所指范围。最早的汽车都是以汽油汽车为主,1898年法国人狄塞尔(Deisel)研制出柴油内燃机后,使得汽油机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同年,英国人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柴油汽车。柴油汽车的出现,拓宽了人们开发汽车用燃料的途径。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又研制出以天然气、煤气、甲醇为燃料和以电能、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这些以不同燃料和以不同形式的能量为动力的汽车的研制成功,打破了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汽车就是以汽油为燃料这一概念的框架,也打破了汽车就是以“内燃机”为动力源的观念。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使得汽车家族不断发展壮大,用途更加广泛,并随之派生出了具有各种用途的动力机械,汽车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琳琅满目、百花争艳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5.13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5.13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概论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适用阶段:中职阶段一、前言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认识汽车、汽车类型;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汽车发展史;能够描述汽车的组成与各部件的功用;能够知道汽车节能与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能够知道汽车的污染与危害,知道未来汽车发展趋势;能够欣赏赛车运动、汽车外形与色彩;能够了解汽车展览、汽车标志与国内外汽车品牌的含义。

2.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为导向,以汽车行业发展为引领,以汽车构造与性能和汽车服务实务为课程主要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采用递进式结构来展现教学内容。

通过详实的案例辅助以动态课件提纲挈领地全面讲解汽车专业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汽车行业的专业兴趣;以开放式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汽车知识自发学生;拓宽知识面。

为学生日后在工作生活对汽车的学习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比如汽车时尚,汽车运动,汽车品牌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课堂组织的灵活性: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老师讲,同学可以站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汽车心得;以及采用角色扮演的之类的教学方法。

都会使得课堂比较的活跃。

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上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穿插图片,视频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整个教学过程非常的多元化。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汽车史话与趣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名人轶事、名车、车标等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2)通过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3)通过汽车色彩、造型以及汽车与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能力目标(1)可以辨别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的各主要部件。

(2)能够知道汽车面向社会发展期中的各方面要求。

(3)能够辨认车辆各种识别代号所表示的车辆信息。

(4)可以专业性地从汽车的使用性能指标入手评价汽车的配置。

(5)通过对汽车服务贸易的研究与学习,从而提高对汽车市场与营销策略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行业标准概论》课程教案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编写人:XXXXX
审核人:XXXXX
安徽科技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习汽车标准与法规的必要性
一、学习汽车标准与法规的必要性
1.开发新产品有目标、有方向、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
2.汽车标准和法规是汽车产品管理法制化和科学化、汽车生产、
销售和使用正规化的重要保证;
3.相关工作:设计与开发、企业标准化工作人员、质量管理与检验技术
员、试验技术员、检测机构工作人员、技术评估、销售服务、破解技术壁垒等。

二、汽车标准或法规的影响
1、促进技术进步
表1-1 美国的汽车排放标准/(g/km)
表1-2 美国加州低排放法规/(g/mile)
表1-3欧洲标准/(g/km)
表1-4排放法规要求的控制技术
2、技术性贸易壁垒
1)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 —TBT):
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限制贸易为目的,对商品或生产贸易活动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规定、标准、法规,以及检验、评定、认证程序。

《全球汽车技术法规协定书》(于1998年6月25日制订于日内瓦)的出台与实施,并使原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车辆结构工作组(UN/EC E/WP29)发展成为全球统一汽车技术法规的制修订组织。

UN/EC E/WP29 —United Nations/ Econom
ic Commission for Europe/Working Part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Vehicles.
WTO/TBT的全称为“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它是世界贸易组织(WTO)
达成的一系列协议之一。

宗旨核心:打破贸易壁垒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2)技











技术
法规、
标准、
合格评
定程
序、绿
色贸易
壁垒、
信息技
术壁垒
(1)技



GB/
T3935.1
—1996
中的定义:是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直接规定或引用或包括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的内
容而提供技术要求的法规。

ISO/IEC指南第2号及《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的定义:强制执行的
规定产品特性或相应加工和生产方法的包括可适用的行政管理规定。

技术法规也可以包
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2)标准
GB/T3935.1—1996 中的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
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该文件经协调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
机构的批准。


ISO/IEC指南第2号及《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的定义:为了通用或反
复使用的,由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文件。

标准规定了产品或相关加工和生产方法
的规则、指南或特性。

标准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
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3)合格评定程序
根据TBT协议的定义: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确定是否达到了技术法规或者标准
中相关要求的程序。

合格评定程序一般由认证、认可和相互承认组成,影响较大的是第三方认证。

认证
是指由授权机构出具的证明,一般由第三方对某一事物、行为或活动的本质或特征,就
当事人提出的文件或实物审核后给予的证明,这通常被称为第三方认证。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合格认证是指借助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来证明
某项产品或服务是符合规定的标准或技术条件的活动。

(4)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或安全,保护生态或环境为由而采
取的直接或间接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措施。

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多边环境协议中与贸易有关的一些规定。

②环境技术法规与标准。

③产品检疫、检验制度与措施。

(5)信


术壁垒
指与贸易有关的信息表述不衔接、不接轨、不符合进口国的要求所造成的贸易壁垒。

包括无纸贸易、条形码、电子商务等,发展中国家因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市场不完善而受到影响。

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生
科技水平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

技术差距理论和产品寿命周期理论都认为,创新首先发生发达国家,技术差距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大幅度削减关税及消除数量限制后,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了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武器。

经过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4%和13%左右,第八次乌拉圭回合谈判又成功地签署了一揽子协议,世界贸易的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进口国再设置诸如高关税、数量限制等贸易壁垒,必将招致有关国家的谴责、反对甚至贸易报复。

所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高筑技术性贸易壁垒。

根据WTO的TBT通报和SPS通报,通报总量呈上升趋势,见表1-4。

表1-4 WTO成员国通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1995-2002年)
世界贸易组织某些协议中的弹性规定,给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成果的最后文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农产品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等多个协定都涉及到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规定。

TBT协议中允许各参加国为提高产品质量、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安全、保护环境或防止欺骗行为等,可以提出一些例外规定,采用自己的技术搞标准。

其他协议,包括服务贸易协定、农产品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都有类似的例外规定。

发展中国家消费需求层次较低,环保意识差。

由于经济和技术水平不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收入的差距使得消费需求呈现出不同的层次。

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商品的质量要求高,对环保、安全、卫生要求日趋严格;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许多国家尚未摆脱贫困,对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环保要求较低。

同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环保意识较差,相关法律滞后,商品生产有法(标准)不依或依法(标准)不严,出口时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受到的歧视越来越多。

第二节基础知识
1.基本概念及术语
1)标准化
GB/T3935.1—1996 中的定义: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第2号指南中提出的定义:
“针对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为制定(供有关各方)可重复使用的规定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在给定范围内达到最佳有序化程度。


ISO在公布这个定义的同时作了如下两点注释:
(1)特别是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活动;
(2)标准化的重要作用是改善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对于预定目标的适应性,消除贸易壁垒,以利技术协作。

2)标准
GB/T3935.1—1996 中的定义: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该文件经协调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ISO/IEC指南第2号及《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的定义:
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由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文件。

标准规定了产品或相关加工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

标准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3)技术法规
GB/T3935.1—1996 中的定义:
是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直接规定或引用或包括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的内容而提供技术要求的法规。

ISO/IEC指南第2号及《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的定义:
强制执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相应加工和生产方法的包括可适用的行政管理规定。

技术法规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