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导学案第二课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导学案3.9 劝学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导学案3.9 劝学第2课时

高年级语文(填学科)导学案第二课时答案一、1.解释下列词语学不可以已(停止)取之于(介词,从)蓝而青于(介词,比)蓝木直中(合乎)绳輮(通“煣”,使弯曲)以为轮虽有(通“又”)槁暴(晒)金就(动词,靠近)砺(磨刀石)则利博学(广泛学习)而(连词,表递进)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连词,表并列)行无过(犯错)矣2. 文段分析思考①比喻论证。

本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肯下功夫。

必见成效。

——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二、我曾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三、 1.解释加点词语终日而(连词,表修饰)思须臾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学跂而(连词,表修饰)望矣登高而(连词,表修饰)招而(连词,表转折)见者远假(借助,利用)舆马者而致(到达)千里非能水(用作动词,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生(通“性”,资质,禀赋)非异也2. 文段分析思考①本段是从那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作者用了哪些比喻来说明?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本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4-2关注生殖性克隆人(导学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4-2关注生殖性克隆人(导学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人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导学案第2节关注生殖性克隆人学习目标:简述克隆人、设计试管婴儿等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和已经带来的问题。

学科素养:1.科学思维:利用比较与分析的方法,归纳概括出克隆人和试管婴儿在涉及原理、技术流程和目的等诸多方面的区别与联系。

2.生命观念:了解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在技术水平、产物生和目的等诸多方面的区别。

3.科学探究:理解设计生殖性克隆人、试管婴儿和设计完美婴儿的主要原理、技术流程,了解你面临的伦理性问题。

4.社会责任:关注生殖性克隆人引发的伦理争论,认同我国禁止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研究,并警惕用新技术研究生殖性克隆人知识点一生殖性克隆人面临的伦理问题自主梳理1.克隆技术针对人的应用(1)生殖性克隆:是指通过克隆技术产生独立生存的________。

(2)治疗性克隆:是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用它们来修复或替代受损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对生殖性克隆人研究的不同见解(1)赞成理由①生殖性克隆人研究是一项________,应该允许科学家研究。

②伦理道德观念是可以________。

(2)反对理由①生殖性克隆人“____________”。

②生殖性克隆人是人为地制造在________上和________上都不健全的人,严重违反人类的伦理道德。

③克隆技术不成熟,生殖性克隆人会面临流产、死胎和畸形儿等问题,与传统的________背道而驰。

互动探究★克隆人要来了!由于克隆人可能带来复杂的后果,现在大都对此采取明令禁止或者严加限制的态度。

1.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产生的新个体、新细胞的遗传物质是否相同?为什么?提示:都是相同的,因为都属于无性繁殖技术。

2.赞同生殖性克隆人的一方所持的观点主要有哪些?提示:①生殖性克隆人作为一项科学研究,有它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社会应该允许科学家的研究;②虽然现在人们的伦理观念还不能接受这一切,但人的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 2 3 2 胚胎工程技术及其应用(导学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  2 3 2 胚胎工程技术及其应用(导学案)

第3节胚胎工程第2课时胚胎工程技术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概述胚胎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原理2.简述胚胎工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课前自主探究一、体外受精1.试管动物: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在受精,经培养发育为后,再进行移植产生的个体。

2.体外受精技术的主要步骤:、和。

3.过程卵母细胞的采集(培养至期)↓精子的获取(要在体外进行处理)↓受精4.体外受精的意义(1)提高动物的有效措施。

(2)为胚胎移植提供可用的提醒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的不同(1)生殖方式不同:试管动物属于有性生殖;克隆动物属于无性生殖。

(2)培育的技术手段不同:试管动物需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克隆动物需采用核移植、胚胎移植技术。

体外受精技术并非胚胎自始至终都在体外发育,而是胚胎发育的初期在培养皿或试管中,培养一段时间后需移植到母体内继续发育。

(3)是否遵循遗传定律:试管动物遵循遗传定律;克隆动物不遵循遗传定律。

二、胚胎移植1.概念:是指将通过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的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2.步骤:胚胎移植主要包括供体、受体的,配种或人工授精,胚胎的收集、培养或保存,胚胎的,以及移植后的检查等步骤。

3.过程(以牛的胚胎移植为例)4.意义(1)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

(2) 了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

(3)对供体施行处理后,增加后代数量。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1)源于选择性必修3 P62“相关信息”:超数排卵是指应用外源促性腺激素,诱发卵巢排出比自然情况下更多的成熟卵子。

(2)源于选择性必修3 P62“思考·讨论”: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三、胚胎分割1.概念:采用将早期胚胎切割成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2.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和。

3.操作对象及要求: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将它移入盛有操作液的培养皿中,在显微镜下用或分割。

在分割囊胚阶段的胚胎时,要注意。

4.胚胎分割的意义(1)促进优良动物品种的繁殖,产生相同的后代用于遗传学研究。

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导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导学案

高二历史必修3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学习过程】(一)了解——基础知识——自主探究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1.汉初的“无为”汉初经济凋敝,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采取了“”政策;2.汉武帝的“有为”(1)原因:①国力强盛:经过六十多年的,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潜伏危机: . 和,都威胁着西汉安全。

(2)措施: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的发展形势,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典型例题】1.汉代从“无为”到“有为”的根本原因是()A.新儒学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式发展的需要B.新儒学受到汉武帝的重视C.无为思想不利于西汉经济的发展D.无为思想已经过时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新儒学的形成董仲舒是汉代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和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1)内容 ①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和“”的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宣扬“”,提出了“”和“”学说。

③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和五种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并大力提倡孝道。

(2)特点:外内,思想专制,又带有神学倾向。

(3)实质: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_________,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_________。

3.结果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于是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4.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评价:(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维护,加强有积极作用,但易于形成,牵制了其他思想发展。

(2)“君权神授”,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但也有限制君权的目的。

(3)三纲充满了封建意识,应批判;“五常”去除其封建成分,就是中华民族的。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学历案-导学案 -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教版-教师原创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学历案-导学案 -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教版-教师原创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一:感受文化影响】
材料一:
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饮食观念、饮食习惯、食材对象、烹调操作准则和程序、饮食环境要求、用餐礼仪等方面都有众多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是由于不同的地域特征、气候环境、文化环境、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和哲学思维等原因造成的。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分析、了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和形成原因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修养,更有利于催进国际交往和文化传播与融合。

材料二: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沉淀的载体。

它以其独特的语言方式向人们倾述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思想观念、宗教情感、审美情趣等等。

所以地域和历史文化截然不同的中西方也有着不同的建筑文化,在建筑造型、布局、结构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白金汉宫自18世纪至今为英国王宫)
任选一则材料,思考探究:
(一)观察对比图,从材料中你发现了哪些文化上的区别?哪些文化上的共同之处?
(二)中西文化为什么会呈现出上述差异?
(三)除了饮食与建筑,文化对人的影响还可以表现在哪些方面?
【以上材料设置逻辑不通,应当改为: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对人的影响,而不是分析建筑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四)结合教材理论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具体阐述并举例说明。

【学习任务二:文化塑造人生】
与小组同学分享自己钟爱的文化作品(书籍、诗歌、音乐、电影…),谈谈感受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总结归纳: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具有哪些作用?具体说明。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祝福》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祝福》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三)导学案课题:《祝福》【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品味文章细节,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重点难点】1、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学具准备和学法指导】学具准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学法指导:1、学生通过复述课文培养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

3、朗读精彩语段,体悟语言的深层含义及情感。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呐喊》收入鲁迅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鲁迅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的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小说。

文中“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著作。

2.封建思想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1)秩序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不能破坏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在鲁四老爷这样的理学拥护者看来,像康有为那样的改良,都是洪水猛兽,更不要说是变革了。

祥林嫂的再嫁,破坏了封建夫权秩序,鲁四老爷自然是无比仇恨,斥为“谬种”。

(2)妇女的“三从”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第2课时)导学案

祝愿第二课时课内研究 2小说的人物形象及主题【学始于疑】——我思虑,我收获1、正确掌握祥林嫂的形象特色,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绘、动作描绘、语言描绘等(正面描绘)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造成人物惨剧的社会本源,进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怀疑研究】——怀疑解疑,合作研究2、鲁迅说过:“要极节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色,最好仍是画她的眼睛。

”《我如何做起小说来的》肖像中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眼睛。

文中如何描绘祥林嫂的眼睛?有什么作用?3、找出几处典型的语言描绘品尝其心理。

4、动作描绘对于祥林嫂的抗争精神:山中出逃 ,做工鲁镇能够用一个动词来归纳,即,表现她。

改嫁中的“出格”行为能够用一个动词来归纳,即,表现她。

倾其全部,土地庙捐门槛能够用一个动词来归纳,即,表现她。

问: 死前问我鬼神的有无的行为能够用一个动词来归纳,即,表现她。

5、你如何对待祥林嫂的抗争?这类抗争的本质是什么?6、总结祥林嫂形象。

(二)、简要剖析祥林嫂四周其余人物找出有关语句品尝剖析1、鲁四老爷2、柳妈3、“我”是一个如何的人?在文章中有何作用?(三)、详细解说:作家丁玲曾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以的,怜悯她的人,冷峻的人,自私的人,是相同地把她往死里赶,是相同使她精神上增添难过。

”你赞同这类说法吗?请说明原因。

即杀死了祥林嫂的凶手是谁?(点拨:注意四周人对她的态度,注意推测作者塑造这些人物的目的。

)明确:(四)、“惨剧就是把美撕毁了给人看。

”(鲁迅语)祥林嫂毫无疑问是一个惨剧的形象,古希腊的剧作家把惨剧分为命运惨剧(不可以抗拒的注定数运)、性格惨剧(性格缺点致使的惨剧)、社会悲剧,祥林嫂的惨剧应当是哪一种惨剧呢?你初读以后,认为鲁迅先生塑造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安在 ?能够从人生命运、性格、社会等角度去剖析。

一两句话简述原因,不用睁开。

【课后反省】第二课时【怀疑研究】(一) 1、神色两颊眼睛穿着饰物(用物)作用(反应)青黄红的顺着眼白头绳,年青寡妇,乌裙,生活贫穷,第一次蓝夹袄,但身体还健康,月白背心精力充足。

高一英语必修3 Unit 2导学案

高一英语必修3 Unit 2导学案

高一英语必修3 Unit 2导学案高一英语导学案Unit2Teaching PeriodPTopicHealthy eatingStyleVocabulary, Warming upAims1.Vocabulary: diet; balance; fry; ought to do sth; lose weight; raw; get away with; tell a lie; win…back; strength; consult2.Talk about healthy eatingVocabulago/be on a diet ________________他在节食所以他不想吃太多。

He ____ ____ ____ ____,so he doe sn’t want to eat too mu2. keep a balance between …a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务必保持学习和休息的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咱们把这条鱼油炸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ght to dost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应该赡养他的父母。

He _________ __________ sualose weight______________ put on/gain weight ______________他减肥是为了保持身体苗条。

He __________________ in ordlaw meat_____________ raw materials ______________ a raw beginner___________get away with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是怎样欺骗得手的?How do you _____ __________ ____?ll a lie =lie =tell lies_________________他说谎是为了躲避处罚。

统编版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2课 导学案

统编版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2课  导学案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导学案)【基础扫描】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简述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

1、佛教传入:佛教是在何时传入中国的?简述佛教中国化的发展概况。

佛教的传入有何影响?(1)传入:之际,来自的佛教传入中国。

(2)融合发展:①朝,佛教盛行,逐渐同儒学和道教相融合。

②时期,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化。

③两宋时期,佛教由盛转衰,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3)影响:①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文学艺术、绘画建筑、音乐和礼仪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对中国人的思维具有启迪作用。

③中国的艺术就是佛教艺术的体现。

2、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传入: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是怎样传入中国的?简述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与中华文化的融汇概况。

(1)传入:朝末年,等带来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2)融合发展:①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人主张会通中西文化。

②《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译著相继介绍到中国。

③17世纪,清政府采用历,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工作。

3、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空前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何时受到空前冲击的?简述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概况。

(1)开始:战争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空前冲击。

(2)概况:①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提倡“”,御侮强国。

②运动时期:1862年,设立京师同文馆;选派留学生,如严复、詹天佑等);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政府创办的西书翻译机构。

③、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展开。

④新文化运动,、等人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后来开始接受主义,力求解决中国问题。

二、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1、对亚洲的影响:简述中华文化在亚洲的传播及产生的影响概况。

(1)汉字外传:①前4世纪至3世纪,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

②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

(2)儒学外传:①3—5世纪,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

②朝鲜、日本等国的学校把经典作为教科书,成为官学。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 2 2 2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导学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  2 2 2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导学案)

第二节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原理及应用(生命观念、社会责任)2.举例说出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及应用(生命观念、社会责任)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生命观念)课前自主探究一、动物细胞融合技术1.概念:使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

2.诱导原理和结果(1)诱导原理:。

(2)诱导结果:形成细胞。

3.诱导方法:法、电融合法和法等。

4.意义:突破了的局限,使成为可能。

5.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1)成为研究、、肿瘤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等的重要手段。

(2)用于制备。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3 P48“相关信息”:(1)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或细菌失去,但并不破坏病原体的。

(2)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与病毒和细胞所含的糖蛋白有关。

二、单克隆抗体1.制备原理(1)B淋巴细胞特点:一种B淋巴细胞分泌一种抗体。

(2)骨髓瘤细胞特点:能在体外大量。

(3)杂交瘤细胞特点: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既能又能产生大量。

2.制备过程(如图)3.单克隆抗体的优点能准确地识别,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

4.单克隆抗体的应用(1)作为,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

(2)用于和。

易错易混辨析:(1)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与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相同的( )(2)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内培养,更容易控制培养条件( )(3)制备单克隆抗体时,要选用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4)灭活的病毒能促进动物细胞融合,但不能促进植物细胞融合( )(5)相比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诱导方式是用灭活的病毒处理( )(6)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内培养,是为了获得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胚胎( )(7)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课堂合作探究探究一、动物细胞融合【情境探究】如图为两种生物细胞融合的过程示意图,请思考回答:(1)动物细胞融合的结构基础是什么?(2)融合处理后的细胞是否可以直接用于培养?为什么?(3)比较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所用的促融方法的异同。

山东省数学(人教A)必修三第2课时导学案

山东省数学(人教A)必修三第2课时导学案
二.认真自学课本P10-12,完成下列问题.:
1如何判断某个年份是否为闰年?
2该问题的算法步骤是:
3该问题的算法框图为:
4条件结构的使用条件是:
5条件结构的算法框图为:
合作探究:
1.新知探究的疑点解答;
2.条件结构的算法框图;
达标训练
1.设计一个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表示。
2.任意给定三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判断以这三个正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并画出这个算法的流程图.
§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2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的流程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条件结构,会设计条件结构.
难点:设计条件结构.
学习
过程
与方

自主学习:
一.复习回顾:
①各种程序框及流程线的功能和作用?
②顺序结构的特征和作用?
作业
布置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三导学案:第二课第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三导学案:第二课第

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学习目标】1.识记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能在生活中自觉接受优秀文化,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重、难点】重点: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难点: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预习案】一、基础过关:请用8分钟时间根据以下导学路径,独立思考,完成课本知识勾画和背诵。

1、优秀文化塑造人生(1)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①②③当前,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2)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②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③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2、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1)相互结合、相互促进:(2)渐进性,长期性: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1、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二、我的疑问:请把预习中自己有疑惑的知识写到方框内。

【探究案】【导学指引】请用8分钟时间对以下教学内容先进行对议,再进行组议。

然后用15分钟时间进行展示点评,教师用12分钟时间进行点拨、讲解。

一.对议1、某高校针对“90后”新生的现状,通过听《父亲》和《母亲》两首歌曲、观看父母送子女入学的录像等活动,开展感恩教育,收到积极效果。

由此可见,只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

请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H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三第2课 祝福 2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三第2课 祝福 2

【学习目标】(1)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塑造方法;(2)通过分析人物命运初步体会本文的主题思想。

【重点难点】1.体会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对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2.理解祥林嫂悲剧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封建宗法思想的对中国妇女的命运造成的根本原因。

【相关链接】封建思想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1)秩序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父为妻纲”,不能破坏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在鲁四老爷这样的理学拥护者看来,像康有为那样的改良,都是洪水猛兽,更不要说是变革了。

祥林嫂的再嫁,破坏了封建夫权秩序,鲁四老爷自然是无比仇恨,斥为“谬种”。

(2)妇女的“三从”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违背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

【学习过程】一.1.阅读课文,写出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2.找出文中对祥林嫂进行的三次肖像描写并填写下表,看看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我真傻,真的。

”类似的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多次,几乎成了祥林嫂的口头禅,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4.你怎样认识祥林嫂的反抗性?5.祥林嫂悲剧性一生的原因何在?总结:1.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

二.1.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之一?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4.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课堂小结与反思】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课后作业与练习】【基础达标】1.下列词语的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烟霭和蔼谬论纰谬未雨绸缪B.朱拓聊赖鄙薄俨然沸反盈天C.鬼秘窈陷逍遥炮烙宽洪大量D.蹙缩歆享怨腑渣滓走投无路2.下项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________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________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________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祝福》导学案设计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祝福》导学案设计

《祝福》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组别【学习目标】1.梳理概括小说情节,体会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品味语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3.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学习重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

2.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点拨【学时】3学时第一学时【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2、背景介绍《祝福》发表于1924年。

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第2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第2课时)导学案

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0课 劝学(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大成目标】(目标解读、课堂组织2分钟)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启发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

3、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使用说明】第二课时一、检查全文背诵。

二、古今异义词辨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2)声非加疾.也 古义: 今义:(3)假.舆马者 古义: 今义:(4)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 今义:(5)用.心一也 古义: 今义:(6)金.就砺则利 古义: 今义:(7)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今义:(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古义,验,检查;今义,加入。

(2)疾:古义,强,洪亮;今义,①疾病,②快。

(3)假: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

4)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的“跪”。

(5)用:基础案(5分钟) (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用5分钟进行交流)古义,因为;今义,使用。

(6)金: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黄金。

(7)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

合作探究、能力提升1、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点拨: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

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点拨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3、总结《劝学》一文的艺术特点(试从论证方法、语言方面进行总结)点拨:(1)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 生动,使读者容易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里的“道”是指
A.封建统治秩序B.封建统治原则
C.自然规律D.道家思想
【课后反思】
(2)结果:被汉武帝接受,有利于扭转内外松驰的局势。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措施
(1)汉武准。
(3)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4)汉武帝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大大提高了儒学地位。
(5)汉武帝下令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1)原因
A、秦末战国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B、汉初,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的需要。
(2)表现: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作用:
A、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B、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积极有为”
(1)背景:社会潜伏着危机
A、诸侯国的势力膨胀
B、土地兼并剧烈。
C、匈奴为患。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特点:糅和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2、概况
(1)目的和措施
目的
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君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维护统治秩序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
2、影响
(1)儒学在民间开始居于独尊的地位。
(2)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问题引导
1、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2、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重难点阐释】
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当堂检测】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D.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2.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是因为董仲舒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3.“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这段话
A.突出君主权力的神圣性和决定性
B.指出君主权力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C.强调君主权力的不可怀疑性
D.体现出对君主权力的无可奈何
4.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但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①由以道德教化为主发展为外儒内法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C.存天理,灭人欲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冯天谕等人著的《中华文化史》认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作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①“克已复礼”主张②“独尊儒术”主张 ③“大一统”学说④“三纲五常”学说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2009年7月22日中国长江流域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创下日全食观测人口最多韵纪录。而在公元前178年发生日食后,汉文帝为此下诏:“朕闻之: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汉文帝的认识和做法与下列哪一主张最为相似
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老师评价: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
编写人:金应国审核人:周炫玉审批人: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引导,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学习目标】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知识梳理】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无为而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