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隔震技术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的数量逐年增长。

然而,地震等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安全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通过在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加装隔震装置来减小地震引起的震动冲击。

这些隔震装置一般由橡胶、钢球等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

在地震发生时,隔震装置能够吸收地震能量,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

这种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用于高层建筑,还可以应用在桥梁、地铁隧道等工程中。

隔震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

通过使用隔震装置,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减小震动幅度,从而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此外,隔震技术还能够减少地震对建筑内部设备的破坏,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隔震技术在地震频发地区的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例如,日本是地震频发区,该国的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中,使用了隔震技术的建筑相比其他建筑受损较小。

此外,中国也在近年来加大了对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力度。

在中国的一些地震频发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采用隔震技术的建筑,这些建筑在地震中表现出较好的抗震性能。

然而,建筑结构隔震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隔震装置的成本较高,给建筑的投资带来了一定压力。

此外,隔震装置的安装和维护也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增加了管理和维护的难度。

此外,隔震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等,增加了技术协调的难度。

总的来说,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在地震频发地区的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减小地震引起的震动冲击,隔震技术能够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虽然隔震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经验的积累,相信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在未来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设计和结构改造手段,使建筑能够在发生地震等外部振动作用时,降低结构受力,减小地震损害,从而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现状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抗震结构新概念。

早期的隔震技术主要是基于减震和隔震理论,通过设置减震器、隔震支座等装置,来降低地震振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结构隔震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

目前,隔震技术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防震设计理论和减震技术的改进:通过对地震波动的分析和理解,对隔震支座、减震器等装置的设计和制造进行改进,以提高其抗震性能和可靠性。

2. 多学科交叉研究:隔震技术的研究不仅需要结构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涉及土木工程、地震工程、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

多学科交叉研究成为隔震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

3. 隔震技术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隔震技术在不同条件下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为隔震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应用情况隔震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日本、美国、中国等地,都建造了大量采用隔震技术的建筑。

这些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受力,降低地震破坏,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中国,隔震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北京大学陈天华教授的领衔的隔震技术团队为例,他们的隔震支座在北川汶川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降低了建筑结构的震害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成效。

中国还建造了一系列地震隔震示范工程,如北京全国地震科技示范工程、宁夏隔震建筑示范工程等,这些示范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推动了隔震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2023年减隔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减隔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减隔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隔震技术是指在建筑物地基与建筑物本体之间设置隔震体系,用以减少或消除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损伤。

随着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地震频发的情况下,隔震技术也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减隔震技术的概念、国内市场需求、产品类型及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减隔震技术概述减隔震技术是防震技术在某种程度上的延伸,主要是通过减震或减震器的作用来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或弱化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力。

近几年,减隔震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在地震灾害区应用得越发多。

二、国内市场需求在中国,防震减灾已成为国家的重点工作,特别是在近年来由于强震频繁,国家加强了对地震预警技术、建筑抗震技术、地震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研究力度。

因此,减隔震技术在中国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三、产品类型1. 规格化隔震支座规格化隔震支座是一种橡胶材料的支座,它能够抵御楼层之间的摩擦、振动和变形,在受到地震作用时,支座能够在橡胶材料的作用下扭曲,达到减隔震的效果。

2. 摆锤减震器摆锤减震器又称为摆锤隔震器、重力往复器或简称摆阻器,是一种利用摆动的惯量作用,以吸收和减弱地震作用的装置。

3. 液压减震器液压减震器是一种在地震砂箱中加入一定量的液体,利用液体的液压力和阻力消除震动的一种减震装置。

四、产品特点减隔震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具有以下特点:1. 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保护建筑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隔震体系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避免因地震而导致的大面积停工、整修等情况。

3. 隔震体系还可以减小地震对设备的冲击面,保障重要设备得以正常工作。

四、结论随着地震事故的频繁发生,减隔震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未来,可以预见减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会越来越深入,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指利用隔震装置将建筑结构与地面隔离,减小地震或其他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保护建筑结构及内部设施的安全。

隔震技术是近年来建筑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其应用范围涵盖了高层建筑、桥梁、核电站等多种场所。

本文将就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现状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利用专门设计的隔震装置将建筑结构与地基隔离,使建筑在地震或其他振动时保持相对稳定,减少损坏和人员伤亡。

目前,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和应用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隔震装置的设计与制造:隔震装置作为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核心装置,其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发展对于隔震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致力于隔震装置的设计与制造,推动了隔震技术的不断发展。

2. 隔震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隔震材料是隔震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隔震效果。

近年来,隔震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高性能橡胶、形状记忆合金等新型隔震材料的出现,不仅提高了隔震装置的性能,同时也为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3. 隔震技术的理论研究:隔震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支撑。

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对隔震技术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隔震设计方法和评价指标,为隔震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应用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多个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是地震影响最严重的建筑类型之一,因此对高层建筑进行隔震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害。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多个高层建筑项目采用了隔震技术,如日本的东京塔、美国的金门大桥等,都采用了隔震技术进行设计和施工。

2. 桥梁工程:桥梁工程是另一个常见的隔震应用领域。

地震对桥梁的破坏常常导致交通中断,因此对桥梁进行隔震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桥梁的破坏,确保交通运输的连续性。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建筑领域的重要技术,它可以有效地减轻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建筑安全的重视,隔震技术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隔震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隔震技术在世界各国的应用情况以及目前国内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隔震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日本学者提出了利用隔震技术减轻地震对建筑结构破坏的想法。

随后隔震技术在日本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隔震技术在美国、中国等国家也逐渐引起了重视,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探讨。

通过对隔震技术的背景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隔震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情况,为接下来对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概述和分类提供更好的理解和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现状与应用,深入分析隔震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机制,明确隔震技术的分类和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隔震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并对隔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展望。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更好地推动建筑结构领域的科学发展,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水平,为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安全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通过梳理和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设计师和工程师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促进建筑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隔震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降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隔震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隔震技术可以改善建筑结构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性能。

通过隔震技术,可以减少地震时建筑结构的振动和变形,减轻人员的恐慌情绪,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舒适度,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基础隔震技术以其良好的减震性、易用性和低成本等优点,在建筑结构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分析了地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应用从1960年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使用,多年来,世界各地的学者们一直在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制造技术和成就领域的研究工作,今天的热门话题是土木工程学科,属于当前研究的对象和一个新的学科。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减震控制技术是在建筑物中,由于它易于实现和易于控制振动,在许多国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一、建筑结构应用基础隔震技术的特点1.隔震特性。

基础隔震体系中隔震器的水平强度是可变的。

在小地震或大风的情况下,上部结构的水平位移较小,不会影响使用要求。

在中度地震中,硬度低、水平滑动,不是产生冲击隔离系统的结构。

在某种程度上,自然振动周期,上部结构的建设自然振动场和地面的影响,地面振动可以从根本上使顶部建筑物的振动响应可能会大大减少。

一般来说,基础保温技术应用后,建筑结构使非隔震结构,减少到1/4至1/12。

2.保护特性。

基础隔震技术可以保护建筑物的上部结构。

由于楼层间基本隔震技术的可变性较低,不会对建筑整体结构造成破坏,反而会使建筑结构的安装和布置处于良好的状态。

因此,基础隔震通常用于精密仪器房、购物中心、宿舍等建筑工程。

3.良好的竖向承载力。

基础隔震技术的垂直承载力的隔离设备本身比较大,因此,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中,所有的建筑支持上部结构承载力有一定的安全性,另外,安全系数的垂直承载力的孤立系统应该超过6,为使用建筑结构的安全要求,并提供保证。

二、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现状1.橡胶隔震支座。

橡皮隔震轴承是由多层钢板和橡胶材料叠加交替训练和强化橡胶轴承的性能,从而改变了竖向刚度的钢板,这不仅降低了横向抗震效果,而且各垂直荷载。

目前使用的滚动橡胶轴承使用的钢板与橡胶的各自优点相互作用。

在建筑物中使用绝缘支护可以提高建筑物对水平、垂直和扭转地震的抵抗力。

建筑设备隔震技术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现状_马玉宏

建筑设备隔震技术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现状_马玉宏
( 3)滚轴 (大小两种 )、空气弹 簧与锥 形垫板 竖向 串连 的三维隔震体系. 滚轴为 水平 隔震及 限位 系统, 通常 大滚 轴不起作用, 只有地震来 临时 才滚动 起作 用. 空 气弹 簧控 制竖向地震作 用, 可自 动调 节高 度, 保 证楼 板即 使荷 载发 生变化也保持水平. 竖向油阻尼器为缓冲限位器.
( 2)油阻尼器与滚轴 串连的 三维隔 震体系. 竖向 隔震 系统由竖向油阻尼器、滑轮、钢 丝绳与螺 旋弹簧 (水平 向设 置 ) 等组成. 水平向隔 震系统 由水平 向油阻 尼器、滚轴、螺
80
广州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第 7卷
旋弹簧构成, 可将竖向地震作 用通过 滑轮与 钢丝绳转 换为 水平地震作用加以控 制.
滚动 , 物品 或设备 放置 在装有 滚轮 的隔震 板上, 每 逢地 震来临时, 隔震板会利用自身 的前后左 右滚动 来消散 并减 弱上传的地震能量. 其成 本可控 制在 十万元 新台 币以 下, 一般民众有能力购买, 而且还 可按照自 己的需 要来定 做隔 震板的大小.
1. 3 设备隔震楼板系统
这种方式对 已经 建成 或新 建建 筑物 内设 备的 隔震 均 适用. 隔震楼板系统放置 在楼面 上, 设备 放置在 隔震 楼板 系统上. 隔震楼板系统一般分为单独隔离水平向地 震作用 的水平隔震楼板系统, 以及同 时隔离水 平向与 竖向地 震作 用的三维隔震 楼 板系 统. 隔震 楼 板系 统通 常 由隔 震装 置 ( 水平或三 维 隔震 装 置 )、缓 冲 限 位装 置 ( 水 平 或竖 向 限 位 ) 、隔震 楼 板 支承 框 架 ( 通 常用 型 钢 梁 作 为 主、次 梁 构 成 ) 、可调支腿以及可拆卸的活动地板构成. 由于型钢梁框 架的支承, 隔震楼板系统可以 提供精密 仪器设 备各类 管线 通过的足够空 间 [ 5] . 水平 隔震 装置 通常 采用 叠层 橡胶 支 座、组合橡胶支座、滑动摩擦支座等, 竖向隔震装置 通常采 用空气弹簧、螺旋 弹簧, 缓 冲限 位装 置通 常采 用油 阻尼 器 或螺旋弹簧, 水平与竖向隔震 装置以某 种方式 组合可 构成 三维隔震装置.

2024年建筑减隔震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建筑减隔震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建筑减隔震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建筑减隔震是一种重要的抗震技术,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小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震事故的频繁发生以及人们对于建筑安全性的关注度提高,建筑减隔震技术市场逐渐兴起。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减隔震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与潜力建筑减隔震市场在近年来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建筑减隔震市场总规模超过了500亿美元,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在我国,建筑减隔震市场也呈现出快速扩大的态势。

据相关研究机构统计,2020年我国建筑减隔震市场规模超过了100亿元,并且预计未来几年将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

建筑减隔震市场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政策支持:政府对于建筑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给予了大力支持,并且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提供了一定的补贴和奖励,激励企业和个人加大对于减隔震技术的投入。

2.地震频发:近年来,全球各地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地震事故,人们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建筑减隔震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3.技术进步:建筑减隔震技术在不断创新和完善,新材料和新方法的引入使得减隔震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性能更加优越。

市场现状与问题分析尽管建筑减隔震市场发展迅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建筑减隔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各家企业在技术和价格上都在进行激烈的竞争,导致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企业利润率下降。

2.产品标准不统一:由于缺乏一套统一的建筑减隔震产品标准,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减隔震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这给消费者选择带来一定的困扰,也使得市场的秩序难以维护。

3.市场宣传不足:目前,关于建筑减隔震技术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减隔震技术了解甚少。

这导致了市场需求的局限性,限制了建筑减隔震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近年来在建筑工程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隔震技术的背景和原理、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背景和原理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自然灾害,其破坏力极大,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而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和变形则是地震灾害的关键点。

传统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严重的损坏,甚至倒塌。

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隔震技术是一种基于减震器的结构工程技术,通过在建筑结构底部设置弹簧、减震器等装置,来减小地震作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隔震装置将建筑物与地基隔离开来,使地震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减小。

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隔震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时日本地震频发,大量建筑物被毁坏,造成了重大损失。

随后,日本开始研究并应用隔震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此后,国际上也开始了对隔震技术的深入研究。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地震频发区域广泛应用了隔震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研究现状隔震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地震频发区域,隔震建筑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自然灾害频发的环境下,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建筑规范和标准,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日本在1995年通过了《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物抗震施工规程》,对建筑抗震性能进行了具体规定。

中国也在地震规范中对隔震建筑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在科学界,对隔震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隔震结构的设计优化、隔震装置的材料和性能研究、隔震结构的数值模拟和仿真等。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隔震技术是建筑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抗震措施,旨在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抗震安全意识的提高,隔震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对隔震技术的现状和应用进行分析。

隔震技术一般通过将建筑物与地面分离,从而降低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冲击力。

目前隔震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基础隔震,即通过设置隔离层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传递;另一种是建筑物隔震,通过在建筑的上部设置隔震装置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力。

基础隔震技术主要通过设置减震支座或弹性层使建筑物与地面分开,从而减少地震的传递。

目前常用的基础隔震技术有橡胶隔震支座、钢弹簧隔震支座和摩擦隔震支座等。

橡胶隔震支座是一种常用的基础隔震技术,其具有良好的耐震性能和隔热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和重要工程。

钢弹簧隔震支座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减震能力,适合用于大型桥梁和厂房等工程。

摩擦隔震支座则通过利用摩擦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力,其优点是简单可靠,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

建筑物隔震技术主要通过在建筑的上部设置隔震装置来减少地震的作用力。

目前常用的建筑物隔震技术有橡胶隔震悬挂系统、钢球隔震系统和可调隔震系统等。

橡胶隔震悬挂系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物隔震技术,其通过在建筑的上部悬挂橡胶隔震支座来减少地震的冲击力。

钢球隔震系统则通过在建筑的上部设置多个钢球来减小地震作用力。

可调隔震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物隔震技术,其通过调节隔震装置的刚度和阻尼来适应不同的地震强度。

隔震技术的应用在建筑领域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建设高层建筑、大型桥梁和重要工程时都广泛采用了隔震技术。

日本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中,采用了隔震技术的建筑物几乎没有受到破坏,证明了隔震技术的有效性。

中国也在一些地区和重要工程中广泛应用隔震技术,如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就采用了橡胶隔震技术。

尽管隔震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一种在建筑结构中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小建筑结构在地震、风灾等外力作用下的震动响应,从而保障建筑及其内部设备、人员的安全。

隔震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隔震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在日本、美国等地,已经有大量的建筑采用了隔震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地质灾害频发的趋势,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采用隔震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减轻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程度,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深入研究和推广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背景介绍】1.2 研究意义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技术,其在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破坏以及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地震频率的增加和地震破坏对建筑安全带来的威胁日益凸显,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隔震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修复成本;隔震技术还可以为地震灾区的抢险救灾工作提供更多时间和空间,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道主义灾害。

对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更可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在未来的发展中,隔震技术将在建筑工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建筑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概述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一种通过设置隔震装置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的技术。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隔震技术能够减少地震波传导到建筑结构的能量,从而保护建筑物及其内部设施的安全。

隔震技术的原理是通过设置一定的减震装置,将地震所带来的动态荷载转化为等效静态荷载,减小建筑物的振动幅度。

我国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我国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我国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我国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的兴起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一大趋势。

然而,高层建筑在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常常显得脆弱。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国家的建设成果,我国对建筑结构隔震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

一、研究背景和实施意义:1.研究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逐步开展了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

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外地震工程学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在日本1995年神户地震中,隔震结构的良好表现。

2.实施意义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它能够有效减小地震带来的破坏性,保护建筑结构和居民的安全。

另一方面,隔震建筑可以在地震后快速恢复正常使用,减少停工和重建的时间与成本。

因此,研究和应用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已成为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二、技术原理和方法:1.技术原理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核心原理是通过一定的措施,在地震发生时,将主体结构与地面分离,以减小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这种分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采用轴向弹簧、摩擦滑块或液体隔震器等。

2.技术方法为实现建筑结构的隔震,一般采用以下方法:(1)隔震基础:将整个建筑底部设置弹性基础,使之与地面分离。

(2)隔震支座:在建筑和基础之间设置弹性支座,以减小地震力的传递。

(3)隔震层:在建筑结构中设置隔震层,通过隔震器和减震器来分离地面的震动。

(4)外加阻尼器:在建筑结构中设置外加阻尼器,以吸收地震力的能量。

三、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1.研究进展随着我国地震科学的不断进步,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加深了对隔震机理和结构响应特性的认识。

在实践应用方面,我国已经在地震高发区和重点区域大规模推广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应用情况目前,我国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工程中的大型公共建筑、重要设施和高层建筑等。

我国减震隔震技术的历史现状和今后发展

我国减震隔震技术的历史现状和今后发展

我国减震隔震技术的历史现状和今后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减震隔震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控制技术,对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全面评估我国减震隔震技术的历史现状和今后发展,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的建筑技术。

一、历史回顾1.1 早期减震隔震技术的应用减震隔震技术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主要是通过使用减震器等装置来减小建筑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和理论研究的深入,相关减震隔震技术逐渐得到应用和发展。

1.2 历史遗留问题然而,在我国的大部分建筑中,减震隔震技术的应用还相对较少,特别是在老旧建筑的抗震加固方面存在较大的历史遗留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还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

二、现状分析2.1 目前减震隔震技术的应用情况目前,我国在新建建筑结构中较多地采用了减震隔震技术,如摩擦减震、液体减震、钢筋混凝土减震墩等。

这些技术在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减小地震震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老旧建筑的抗震加固问题然而,对于已经建成的老旧建筑,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文物古迹建筑,减震隔震技术的应用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如何对这些建筑进行合理的抗震加固,提高其抗震能力,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未来展望3.1 技术创新与发展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我国减震隔震技术也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地震工程和结构工程领域,将会有更多的技术创新和新理论的应用,从而为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支持。

3.2 老旧建筑抗震问题的解决针对老旧建筑抗震问题,未来将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包括结构诊断、抗震加固技术、试验验证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珍贵的文物文化遗产,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指通过将隔震装置置于建筑结构与地基之间,利用隔震装置的特性对地震力进行减震和隔震作用,以达到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目的。

隔震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地震减灾领域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本文将简要介绍隔震技术的现状和应用。

一、隔震技术的发展历程隔震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日本是最早开展隔震技术研究的国家,1955年在东京市中心的办公楼首先进行了隔震设备的安装,在1959年日本大和火药厂进行了隔震装置的试验。

日本的成功实践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以日本为代表的各国纷纷加快了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从196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陆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隔震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

隔震技术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包括钢板隔震技术、橡胶隔震技术、摩擦隔震技术和液体隔震技术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隔震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和完善。

二、隔震技术的应用现状隔震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建筑物使用了隔震技术。

这些建筑包括了办公楼、医院、桥梁、核电站、博物馆等各类建筑。

日本是应用隔震技术最多的国家,几乎所有的重要建筑都使用了隔震技术。

美国、中国、意大利、新西兰、土耳其等地也广泛应用了隔震技术。

在中国,隔震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推广和完善。

目前,隔震建筑主要分布在地震频发地区,如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

一些重要的楼宇、桥梁等建筑都采用了隔震技术,如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人民剧院等。

一些新型建筑也开始尝试采用隔震技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三、隔震技术的优点隔震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抗震技术手段。

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减轻建筑结构受到的地震作用,减小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程度,从而保护了建筑内的人员和设备安全。

隔震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不需要改变建筑的结构形式,对于已经建成的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十分方便。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指利用隔震装置将建筑结构与地面分离,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隔震技术已经成为地震工程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和加固中。

本文将就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现状与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1. 隔震技术的发展历程隔震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日本学者提出了隔震装置的概念,并开始进行相关研究。

自此以后,隔震技术逐渐成熟,各国学者纷纷投入相关研究,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隔震装置。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隔震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成熟的地震减灾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隔震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将建筑结构与地面分离,利用弹性隔震装置减小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这种分离可以通过减震支座、减震层、减震墙等不同类型的隔震装置来实现。

这些隔震装置在地震发生时可以吸收地震能量,减小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冲击,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隔震技术的研究一直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随着材料科学、结构工程等领域的不断发展,隔震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许多新型隔震装置,如形状记忆合金隔震支座、超高性能混凝土隔震墙等,这些新型隔震装置在提高抗震性能、降低成本、减小体积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4. 隔震技术的应用范围隔震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和加固中,包括高层建筑、桥梁、石化装置、核电站等。

通过隔震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应用1. 高层建筑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较为复杂,抗震性能要求较高,因此采用隔震技术进行抗震设计可以有效改善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目前,世界上许多高层建筑都采用了隔震技术,如东京塔、上海中心大厦等。

2. 桥梁隔震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中。

桥梁在地震发生时容易受到严重破坏,因此采用隔震技术进行桥梁抗震设计可以有效减小地震对桥梁的影响,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在地震防护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隔震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建筑结构与地基之间的动力传递方式,降低地震激励对建筑物的影响,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地震破坏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就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现状与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指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通过设置专门的隔震装置,将建筑结构与地基之间的动力传递改变为一种柔性连接,从而使得地震动对建筑物的影响大大减弱。

隔震装置通常采用橡胶、钢板、液体等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耐震性能和变形能力。

在地震发生时,隔震装置可以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从而保护建筑结构和内部设施免受破坏。

目前,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日本是隔震技术的发源地和应用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

从1995年兵库地震之后,日本开始大规模推广隔震技术,采用多种隔震装置和隔震结构形式。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日本已经建成了一大批具有隔震结构的建筑物,包括办公楼、工厂、桥梁、医院等。

美国、新西兰、意大利、土耳其等国家也在地震频发地区推广应用隔震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高层建筑在高层建筑中,地震作用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威胁。

采用隔震技术成为了保护高层建筑免受地震破坏的必然选择。

目前,隔震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例如日本东京的新宿中央公园大厦和美国旧金山的旧金山国际机场,它们均采用了隔震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物的耐震性能,降低了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2. 桥梁工程桥梁是地震中易受破坏的建筑结构,因此隔震技术也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在桥墩和桥面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可以有效地改善桥梁的耐震性能,降低地震作用对桥梁的影响,保护桥梁免受地震破坏。

日本的大部分高速公路桥梁都采用了隔震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工业厂房工业厂房是地震中易受破坏的建筑结构之一,因此在地震频发地区,采用隔震技术对工业厂房进行加固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建筑物隔震技术

建筑物隔震技术

建筑物隔震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舒适、安全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物隔震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建筑物隔震技术的原理、分类、发展现状以及优缺点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建筑物隔震技术的原理建筑物隔震技术是指通过将建筑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减小地震等外力对建筑物的影响,保护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人员的安全的技术手段。

隔震装置主要通过调整动力特性来减小地震力的传递。

建筑物隔震的原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利用弹簧隔震;二是利用液体隔震。

弹簧隔震主要是通过在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弹簧,使结构自由地在地基上来回滑动,从而减小地震力的传递。

液体隔震则是通过设置液体隔震器,将液体放置在隔震器内,通过液体的黏滞阻尼来减小地震作用。

二、建筑物隔震技术的分类根据隔震装置与建筑物之间的连接形式,建筑物隔震技术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间接隔震技术,即将隔震装置与建筑物通过固定板连接;二是直接隔震技术,即将隔震装置直接与建筑物连接;三是半隔震技术,即通过某种方式将隔震装置与建筑物连接。

根据隔震装置的不同特点,建筑物隔震技术又可分为摩擦隔震、橡胶隔震、弹簧隔震、液体隔震等几种类型。

摩擦隔震主要通过摩擦力来减小地震作用,橡胶隔震则是利用橡胶材料的弹性特性来减小地震力,弹簧隔震则是通过弹簧的力学特性来减小地震作用,液体隔震则主要通过调整液体的黏滞阻尼特性来减小地震力。

三、建筑物隔震技术的发展现状建筑物隔震技术的发展与地震工程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对地震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对建筑物安全性的要求提高,建筑物隔震技术逐渐得到应用和完善。

在国际上,隔震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型桥梁以及核电站等重要工程中。

日本是建筑物隔震技术的先行者和主要应用国家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也在大型桥梁、地铁等领域开始了建筑物隔震技术的应用。

建筑物隔震技术的发展还受到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

隔震技术的应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并且对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隔震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通过增加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隔震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地铁站等重要工程。

目前,常见的隔震技术主要包括基础隔震、支座隔震和阻尼隔震等。

基础隔震技术是利用加装在建筑底部的隔震装置来降低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支座隔震技术是通过在建筑结构的支座处增加隔震装置,使得建筑在地震时可以自由摆动,减少地震对建筑的冲击力。

阻尼隔震技术是在建筑结构中增加阻尼器,通过吸收地震能量来减少地震影响。

隔震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在我国,大型高层建筑、桥梁及核电站等重大工程都采用了隔震技术。

北京CBD的国贸大厦和上海的东方明珠塔等高层建筑都采用了隔震技术,增加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地铁站、机场、高铁车站等交通基础设施也广泛采用了隔震技术,以保证设施的安全性。

隔震技术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

隔震技术的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才能实施。

隔震技术需要专业的设计和施工人员,而目前相关人才相对不足,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

隔震技术对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充分考虑隔震装置与建筑结构的协同工作,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隔震技术在未来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一方面,随着材料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新型隔震材料和装置将不断涌现,提供更多选择和更高的抗震能力。

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为隔震技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更多支持,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隔震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抗震措施,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隔震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并为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隔震技术是指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隔离和
减少建筑物的震动,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建筑物和内部设施的技术。

现代建筑隔震技术的发展已日趋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地震多发区的
建筑设计和施工中。

隔震技术的主要应用对象为高层建筑、桥梁和大
型基础设施等。

近年来,结构隔震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该技术能
够在减小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的同时,也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隔震技术的常见应用包括:摆式隔震装置、弹簧隔震装置、液体
减振器、斜拉隔震装置等。

其中,摆式隔震装置是其中一种较常用的隔震技术,它可以利用
摆动原理,通过将建筑物与地面分离,从而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在实际施工中,通常会将多个摆式隔震装置与建筑物连接,以形成一
个隔震系统,从而达到减振的效果。

此外,弹簧隔震装置和液体减振器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弹簧
隔震装置通过在建筑物的下部加装弹簧,使建筑物对震动进行隔离,
从而达到隔震效果。

而液体减振器则通过加装一定量的液体,从而调
节建筑物的震动,并达到隔震的目的。

在大型基础设施方面,斜拉隔震装置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隔震技术。

该技术利用斜拉索系统,将大桥主体与地面隔离,从而减少地震波传
导到建筑物内部的影响。

总体来说,结构隔震技术在建筑设计和建设中的应用已经日益普及,它有助于提高建筑物在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下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

我国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我国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基础隔震技术是在上部结构和基础之间安装足够的安全隔离系统。由于隔震层的“隔震”和“吸收”作用,上部结构在地震中近似移动,结构响应力仅为1/4-1/8(强震观测结果可达1/2-1/16)。不进行隔离,从而实现“隔离”。一般来说,采用隔震技术的建筑只经历了5.5级地震,不仅减轻了地震对上部结构的破坏,而且有效地保护了建筑装饰和室内设备。在许多隔震系统中,橡胶支座是世界上研究和应用的主流。它们广泛应用于美国、日本和其他地震多发国家。
(1)竖向承载力、水平恢复力、阻尼(吸能)三位一体;
(2)支座滞回特点(载荷-变形曲线)饱满、耗能显著;
(3)橡胶配方改进、等效阻尼比可达12%以上;
(4)维修管理成本低(无需其他阻尼装置);
(5)大震后残余变形极小,无需更换;
(6)高阻尼支座表面覆盖有橡胶保护层,保护内部橡胶不受臭氧、紫外线影响,具有更好的耐老化性,50年等效阻尼比降低不到2%;
1.国内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在建筑工程结构隔震技术上发展比较迟,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中,由于建筑隔震效果不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建筑工程结构的隔震技术。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目前我国的抗震隔震技术以及耗能减震技术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并且在很多实际的高层建筑项目中都有推广和运营,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以后,采用隔震技术修建的芦山县人民医院外观完整且受损较小引起人们关注,已然成为“楼坚强”的代言人,它的秘密在于地基部分的“弹簧缓冲”。
2.同传统抗震设计相比采用隔震技术的一些特点
通过设计隔震系统,全面降低地震荷载,并改善降低后的地震荷载在上部结构各支座间的分布,以保护建筑结构,必要时还保护上部结构。由于增大了上部结构各支座的总柔度和阻尼,使地震荷载减小,又由于使支座刚度与下部结构强度相关,荷载分布也得以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 震破 一 有效 地 坏的 种 手段, 保障 对于 重要工 业设施的 关 键设备、 生命线工程的关键部位以 疗器械、 及医 大型计算 机 其 要精 备的 等 它重 密设 地震安 性, 全 减少地 震造成的经 济 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 义. 意
准 [,经 批 为 华 民 国 油 然 全 业 》 已 被 准 中 人 共和 石 天 气 行 ] ’
的 震 护中Z 此 , 国 南 、本 还 核电 抗 保 L. 外 法 、非 日 等国 在 站 〕
的 道系 泵、 等主 备 采 管 统、 阀门 要设 上 用了隔 术, 震技 安装 了 各种形式的隔 震装置. 我国 对部分石油浮 放设备、 工设备等重要工业设备 化 也 用了 震 术. 采 隔 技 例如, 石 天然气总公司物探局 中国 油 研究院 研制了Z 3 mx m的隔震楼板, 但未能投入实用; 江 苏 地 局 省 震 研制了 算 隔 垫,仅 报 . 外, 国 计 机 震 但 见 道 此 中 石油 然 天 气总公司和江苏省地震 组成的攻关组历经8 局 年 制 适 于 研 出 用 设备隔 装置的 阻 增强型 震 震 高 尼 隔 橡胶 材料, 使新研制的隔震装置更简单, 可以 设计和施工更方 便, 仅 为 不 可以 新建设备使用, 也可以 用于现 有) 扬 1 4 (0)2 《7 7 6 X8
建筑设备隔震技术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马玉宏‘ 赵桂峰 , 平‘ 周福霖 , , 2谭 , ‘ 罗学海‘
(. 1 广州大学 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 500 ; , 1 45 2 广州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0 拓) l( X 摘 要: 将现有建筑设备隔震体系 分成 3 分析了各类体系的适用范围、 类, 技术发展现状及其优缺点. 对结构- 设备复合体系的研究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纳, 介绍 了各类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 了目前我 国民用建筑内非 中断性中枢运行设备隔震技术在装置开发、 理论与试验研究、 标准制定、 应用推广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我 国非中断性中枢运行设备隔震技术开展研究与应用中应解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非中断性中枢运行设备; 隔震技术; 结构一 设备复合体系; 动力相互作用
第7 年
2 8 ) X (

第2 期
4月
广州大学学报( 然科学版) 自
Ju aO G aghuU i rt Nt I c ne di ) or f unzo n e i ( a r Si c E i n n 1 vsy u a e l o
o2 V l7 N . o.
( Ar 2 ) p . 08
指 失 1 5 本 神 震中 一 7 k 与2 k 挥 灵;9年日 阪 地 , 批7 v 7 V 9 0 5 变电 破 在 站 坏, 一周内1 万人的 被迫中 1 0 用电 断; %年 9
收稿 日期 2 7 0 一 ; 修回日期:(7 1 一 ) X 6 8 ( 一 2 2 一 ) X 0 1 5
神 震中 西 电 楼隔 楼与 统 震房 地 , 部邮 大 震 传 抗 屋相比 安 ,
全度提高了1倍. 2 可见, 采用隔 震减震 技术是目 前减小设
基金 项 目 建设部科技计划项 目( 一 一 , ) K 闷 ; 5I 0 K 92 7S 拓)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 日(以 C A30 )国家自然科学基 侧 一 2 碎 C o3 ;
金面 卜 目(O ) 2 ) 项 568 1 ( 0
中图分类号: U32 T 5 文献标识码 : A
随着社会经 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量昂贵复杂的工 丽 和 地震中 江 包头 按规范要 求新建的 屋和加固的 房 房屋 业 备与 设 设施、 生命线工程和智能建筑正在建 造或使用. 都经受了 期地震的考验, 预 但非结构构件破坏比 较重, 在 尤 是随 其 着我国电 子信息技术的 发展, 各类重大工程、 指 包头 震中 业生 装置和 震害 重, 些设 地 工 产 设备 严 有 备虽未 挥系 金融系 银 证 股票交 等 建 大刑 出 显损坏, 丧失精度, 统、 统( 行、 券、 易) 均 立了 现明 但已 问接经济损失非常严重; 的 信息中 心和数据中 作为 行中 信息中 精密仪 1 年台 集 震中, 批高 心 运 枢. 心内 9 9 湾 集地 一 压变电 置 受到 破 装 也 严重 器 备 集, 担负 存 交 息和 联络等 设 密 大多 着 储、 换信 通信 任 坏, 供电 震中 被迫中 断等. 务, 在人们的 生产生活和 抗灾救灾过程中 起着举足轻甫的 我 新 《 抗 计 范 川虽 增 有 非 筑 震设 规 》 然 加了 关 国 版建 作用, 一旦中 运行将造成不可估计的巨 断 大损失. 有时, 这 结构 震设 ! 容, 抗 金的内 但是主 是针 非承 墙( 墙、 1 要 对 重 填充 些 断 枢运行设备本身的 非中 性中 价值可能超过建筑物自 维护墙等) 、 装饰构 件及电 管道系 梯、 统等非结构构件的 抗 身的 价值, 们在生 科研、 医 部门中的 它 产、 通信、 疗等 地位 震设 对于 部的 计, 其内 仪器设备设 施则没有十 分具体的 针 和 用十 重要. 统的 构 作 分 传 结 抗震设 计大多 用“ 采 小震不 对 性措施, 于建 由 筑物内仪器设 特殊性, 备的 单纯依靠提 坏、 震可 大 中 修、 震不倒” 抗震设防目 虽然满足了 的 标, 建 高 备自 抗 力的 设 身 震能 方法是不能保障 设备在 地震作用 筑物自 及避免人员伤亡的要求, 身以 建筑在地震中 一般不 下的 全 . 控制 术 前国 外 认的 安 性的 振动 技 是目 内 公 一种有 会倒塌, 许建筑结构构件在地震发生时出 但允 现一定程度 效的 震( 减灾 抗 振) 新技术. 其中, 理论研究、 在 技术研究 的 损坏, 有 虑到 筑 而没 考 建 物内设 仪 安 因 备、 器的 全. 此在 和 工 应 方面 实际 程 用 发展得比 成熟的 震技 包括 较 是隔 术, 地震作用下, 建筑物内的 精密贵重设备( 包括通讯、 输变电 我国 的 在内 许多国 家的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中 均包含了 结 设 精 仪 备、 密 器设备及医 疗器械等高精尖设施、 贵复杂 构隔震设 昂 计的内容, 各类隔震设 计技术规程纷纷颁布, 各 震 不 采 震 有 的 术 备 ) 产 破 降 精度, 滑 跌落 技 设 等 会 生 坏、 低 或因 动、 等 类隔 装置也层出 穷. 用隔 技术可以 效地解决放 原因 丧失使用功能, 影响整个建筑系统、 从而 生产线或制 置 楼面 台 上 精密 器 备的 震 题, 如,9 在 或 面 的 仪 设 抗 问 例 1 9 4 造系 正常 统的 工作, 造成巨大的 损失, 经济 例如, 7 年 年 北 地 , 用隔 技 南 州 学(S 医 1 9 1 美国 岭 震中 采 震 术的 加 大 uC ) 美国旧 地震时 报话楼房屋结构仅受到轻微破坏, 院 好无 而 它7 金山 加州 完 损, 其 所医院 然 倒 但内 器 虽 没有 塌, 部的 具 而 的 楼内 通信设备 全部震 造成大面积通信中 导致 设 震 严 完 丧 医 的 能; 9 年日 毁, 断, 施 损 重, 全 失了 院 功 在1 5 9 本阪
( 平向 滑动 水 通过 摩擦支座的 滑动来抵抗水平地震作用, 水 簧 制 平向 平弹 限 水 位移, 限 胶环则防止隔 缓冲 位橡 震装 置产生过大的 位移) 等构成.目 研制开发出的三维隔 前已
震 板 统 要下 5L 楼 系 主 有 列 种’ 」 .
( 空 簧与 普通叠 ) 1 气弹 层橡胶支座或滑板支座竖向串 连的 维 震 . 气弹簧 三 隔 体系 空 控制竖向 振动, 叠层橡胶支 座或 板 座 制 振动, 滑 支 控 水平 充分利用前者的 大变形 竖向 能力和 后者的 水平大变 形能力构成三维隔 震装置. 同时设
作者简介 : 马玉宏(92 , 副研究员, 1 一)女, 7 工学博士, 主要从事结构控制、 防震减灾等方面的研究.
万方数据
第 2期
马玉宏等: 建筑设备隔震技术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标准. 在 第 次从浮放设 它 我国 一 备抗震能力评估、 隔震设 计、 震 置的 隔 装 设计计算以 及检验和安装方面, 较完 作了 整和 统的 定, 各 放设备的隔 研究具有积 系 规 对 类浮 震 极的 指导作用. 2 年, 湾 震中 研 了 为 滚动 隔 承 地 心 发 称 “ 式 震支 ” 恻 台 1 设备隔震技术发展现状 的隔震板, 请了 申 世界专利, 该隔震板的 原理是“ 斜面” 与 目 建 物内 隔 体 用3 方 . 设备 震大 采 种 式 前, 筑 “ 滚动” 或设 , 物品 备放置 在装有滚轮的 隔震板上, 每逢地 11 建筑物 自身基础隔震 . 震来临时, 震板会利用自 隔 身的前后左右滚动来消散并减 这 方 较 合 新 的 筑 设 隔 . 种 式比 适 于 建 建 物内 备的 震 叠 弱 传的 震 . 上 地 能量 其成本可 控制在十万元新台币以 下, 层橡 座基础隔 术虽然在国内 经比 胶支 震技 外已 较成熟, 实 一般民 众有能力购 而 买, 且还可按照自 己的需要来定做隔 际 程 用 较 泛, 大多 针 建 身 工 应 也比 广 但 是 对 筑自 进行隔 震 震板的 大小. 设计, 针对建筑物内的设 进行隔震设 专门 备 计则比 较少 13 设备隔震楼板系 . 统 见 例 1 汕 博 馆 馆 我国 物 统 . 如,%年 头 物 新 在 博 馆系 率先 9 这种方 经建成或新建建筑物内设备的隔震均 式对已 采用了隔震技术, 在二层的柱顶安置了 叠层钢板橡胶支 适 隔 楼 统 在楼面 设备放置在隔 用. 震 板系 放置 上, 震楼板 座, 确保建 物 来 筑 及其内 文物 安 此 叠层 部 的 全. 外, 橡胶支 系 统上. 震楼板系 隔 统一般分为 单独隔离水平向 地震作用 座 础隔 技 还存在 能隔 平 基 震 术 只 离水 地震作用的 性, 的 平 震 板 统, 及同 离 平向 竖向 震 局限 水 隔 楼 系 以 时隔 水 与 地 作 对 轻 物内 减 建筑 设备的 地 及 境振动 无能为 竖向 震 环 则 力. 用的 三维隔 震楼板系统. 隔震楼板系统通常由隔震装置 12 设备局部隔震 . ( 水平或三维隔震装置)缓冲限位装置( 、 水平或竖向限 这 方 较适合于已 成的 种 式比 经建 建筑物内 设备的隔 位)隔 、 震楼板支承框架( 通常用型钢梁作为主、 次梁构 震 设备 接 置在隔 装置 依靠隔震台 . 直 放 震台 上, 装置隔离 成)可调支腿以 拆卸的 、 及可 活动地板构成. 于型钢梁框 由 水 地 作用 平向 震 . 架的 承, 震 板 统可以 支 隔 楼 系 提供精密 仪器设备各 类管线 从2 世 0 年代 始, 外 一 0 纪6 开 国 对 些重要设备进行抗 通 的 够 间5 水 震 置 常 用 层 胶 过 足 空 [. 平隔 装 通 采 叠 橡 支 1 震研究, 取得了 一系列 成果.日 美国 本、 等国家研制开发了 座、 橡 支 滑 摩 座等, 隔 置通常 组合 胶 座、 动 擦支 竖向 震装 采 多 种结构的隔震台装置, 技术比 成熟, 较 并已经形成规模 用空 簧、 气弹 螺旋弹 缓冲限 簧, 位装置通常采用油阻尼器 化 产, 这些 震台 置 生 但 隔 装 设计较 复 售价昂 . 为 杂、 贵 主要 或螺旋弹簧, 水平与 隔震装置以某种方式组合可构成 竖向 包 空 弹 结构的 震台、 轮 震台、 簧 震 三维隔 括 气 簧 隔 滚 式隔 弹 式隔 震装置. 台、 轨道式隔 震台、 滚珠和弹簧结构的隔震台 并被广泛 等, 通常, 震楼板系 水平隔 统可采用叠层橡胶支座+ 钢棒 应 于 物、 雕塑 计 用 文 大型 及 算机、 电 等贵 变 站 重精密 设备 阻 器、 阻 叠 橡胶支 滑动 擦支 水平弹 尼 高 尼 层 座、 摩 座+ 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