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靠经营模式下的企业风险及应对问题浅析
如何合法规避挂靠的潜在法律风险
如何合法规避挂靠的潜在法律风险在商业领域中,挂靠是一种常见的商业合作模式,它可以为企业提供快速发展的机会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然而,挂靠商务也存在一些潜在的法律风险,如合同纠纷、合同解除、商业秘密泄露等。
为了避免这些风险,企业在进行挂靠商务时需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并采取一系列合法规避风险措施。
一、合法选择合作伙伴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企业应当做到尽职调查,了解对方企业的信誉、经营状况、资质等信息,确保其合法合规。
此外,还应考虑合作伙伴的商业模式、发展前景、市场潜力等因素,确保双方的合作目标一致,共同发展。
二、明确合作细节在签订挂靠协议前,企业应当与合作伙伴充分沟通,明确合作细节,包括但不限于合作期限、合作范围、权益分配等,并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以备日后参考。
同时,在协议中应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一些关键性条款的约定,如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以防止日后出现合同纠纷。
三、保护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挂靠合作中,双方应加强保密意识,签署保密协议,明确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责任。
企业应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管和管理,防范泄露风险。
同时,合作伙伴之间也应相互尊重对方的商业秘密,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约责任。
四、合法合规经营在挂靠商务过程中,企业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确保自身经营合法合规。
这包括遵守行业规范、规避法律风险,如确保合同的合法性、积极履行合同义务、合规纳税等。
企业还应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和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
五、妥善处理纠纷即使采取了一系列规避风险措施,也无法完全保证不发生法律纠纷。
因此,企业应对潜在纠纷有清晰完备的处理方案。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争议解决方式,如仲裁、诉讼等,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有效解决纠纷。
在纠纷出现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援助,采取合适的纠纷解决途径,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总结而言,挂靠商务模式为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但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为了合法规避这些风险,企业应慎重选择合作伙伴,明确合作细节,保护商业秘密,合法合规经营,并制定有效的纠纷解决方案。
建筑企业挂靠经营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ACCOUNTING LEARNING161建筑企业挂靠经营的风险及防范对策龙小红 海南广沅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摘要:挂靠经营普遍存在于施工建筑行业中,其会引起工程质量事故,也不利于建立起良性的市场竞争秩序。
因此,结合法律的规定,建筑企业应当加强对挂靠项目的管理,防范相应风险,减少企业自身由挂靠引起的损失,并且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消除挂靠现象。
本文深入分析了建筑企业挂靠经营造成的法律、经营、财务、质量四大方面的风险及原因,并且由此提出防范挂靠经营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企业;挂靠经营;风险;防范引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大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但行业发展壮大后,迅速发展的建筑市场需要大量的建筑施工队伍参与到施工建设中,很多建设工程设置特级总包和一级总包资质,导致没有达到资质要求的企业或个人在利益驱使下纷纷寻求解决问题之道,“挂靠”遂应运而生。
一些不具备相关资质的单位或个人通过社会关系等方式承接施工业务,“挂靠”在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企业。
大部分建筑企业对挂靠的项目仅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而缺乏对施工过程的严格监管。
在这样的行业乱象中,建筑行业安全事故频发,给国家、企业以及公民个人带来了巨大损失。
不过,挂靠经营也有着积极的一面,其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建筑市场,并且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挂靠经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取缔或者消失,因此建筑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挂靠经营的风险,在建立全面的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发挥其优势一面,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获得更多利润。
一、我国建筑企业挂靠经营的内涵与特点(一)挂靠经营的内涵建筑企业的挂靠经营指的是企业允许第三方在一定的限期内使用自身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即有资质的一方为被挂靠方,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方为挂靠方。
目前根据出资方可以将挂靠经营分为三类:私人出资的挂靠、企业出资的挂靠以及既有私人又有企业出资的挂靠。
不同挂靠经营类型中,挂靠方和被挂靠方存在多样的经营行为,如挂靠方全部出资,被挂靠方完全不管;挂靠方全部出资,被挂靠方提供管理人员;挂靠方部分出资参股,被挂靠方经营项目。
道路运输企业挂靠经营与安全管理范文
道路运输企业挂靠经营与安全管理范文1.简介道路运输企业挂靠经营是指一个道路运输企业将自己的运输业务挂靠到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运营。
挂靠经营模式的出现,帮助道路运输企业解决了一系列经营难题。
然而,挂靠经营也存在一些安全风险,因此道路运输企业在进行挂靠经营时,需要注意安全管理。
2.挂靠经营的优势(1)降低经营成本通过挂靠经营,道路运输企业可以避免购买自己的车辆和设备,减少固定成本。
同时,挂靠经营还能够分享其他企业的资源和客户,提高运输效率,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2)扩大经营范围挂靠经营可以使道路运输企业扩大经营范围,进入新的市场领域。
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道路运输企业可以开拓新的客户群体,增加经营收入。
3.挂靠经营的风险与安全管理(1)准入门槛不高由于道路运输企业将自己的业务挂靠到其他企业,准入门槛较低。
这意味着可能会有一些不具备相关经验和能力的企业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给运输安全带来一定风险。
(2)对驾驶员管理的要求高在挂靠经营中,驾驶员是运输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道路运输企业需要对挂靠企业的驾驶员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驾驶证和经验,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运输安全。
(3)车辆运维管理挂靠经营企业的车辆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车辆状态良好,降低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道路运输企业需要与挂靠企业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车辆的运维工作得到及时的安排和解决。
(4)安全培训与监管道路运输企业应加强对挂靠企业的安全培训和监管。
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挂靠企业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同时,加强对挂靠企业的监管,确保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运营。
4.挂靠经营的技术支持为了提高挂靠经营的安全管理水平,道路运输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技术支持。
(1)GPS定位系统通过安装GPS定位系统,道路运输企业可以实时了解挂靠企业车辆的位置和行驶情况,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提高运输安全。
(2)电子运单系统电子运单系统可以实现运单的电子化管理,避免运单信息的丢失和篡改,提高运输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借用资质揽工程挂靠经营有风险
借用资质揽工程挂靠经营有风险随着国家对建筑行业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很多小型建筑公司往往因为没有申请到相应的工程资质无法独立承接大型工程,这时候很多公司不得不选择借用其他公司的工程资质进行挂靠经营,这种经营模式在中国建筑行业中被广泛采用。
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小型公司在业务拓展方面得到一定的突破,但是也存在许多的风险。
一、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挂靠经营是指在建筑行业中,一个没有相应资质但有工程经验或能力的企业,与另一个持有目标资质的公司签订挂靠协议,通过建立合资公司,实现资质借用。
而资质借用的公司虽然具有一定的工程经验,但是并没有拥有目标资质,这种情况下公司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能力并不高,因此公司在承接工程时,很难保证工程质量能够得到保障。
二、工程款无法获得担保工程款的担保是工程承包商和业主之间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一些挂靠公司在他们承接工程的同时,由于没有工程资质和实力,无法获得工程款的担保,这时合同签订双方之间可能会出现无法解决的纠纷,因此这种情况下承包商很难保证工程款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三、被告上法庭除此之外,由于挂靠公司在资质方面的局限,有些公司可能会利用法律漏洞来在建筑行业中进行欺诈。
对于这种情况,业主不仅有权利向挂靠公司方面追讨工程款,而且很有可能在诉讼中胜诉,最终导致挂靠公司被告上法庭,给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风险防范针对公司在进行挂靠经营时存在的风险,具体的风险防范措施包括:1、认真选择合作伙伴在进行挂靠经营之前,必须要认真审查合作伙伴和签署挂靠协议。
一般合作伙伴应该是有工程资质的企业,其资质等级也应该与业务量匹配。
签署协议时要明确规定承包时间、工程质量、工程款等具体内容,以确保合同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成功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2、保持沟通联络在挂靠经营过程中,要保持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和联络,认真了解对方的经营状况和经营能力。
同时,对合同项目进行全程监管和管理,确保合同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并且要求付款保证金或使用三方平台代理支付方式等防止欺诈行为。
关于车辆挂靠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关于车辆挂靠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关于车辆挂靠的风险及应对措施一、引言:车辆挂靠是指将车辆注册、挂靠到其他企业的名下,由该企业负责管理和运营。
在车辆挂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将从法律、运营、合作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更好地应对这些风险。
二、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1. 法律法规的要求:车辆挂靠涉及许多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车辆注册、安全监管等。
企业应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如车辆注册登记规定,车辆安全设备配置规范等。
应对措施:建立健全法律风险管理制度,定期对车辆挂靠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检查和评估。
2. 物流运输许可证及相关证件风险:车辆挂靠需要符合物流运输许可证相关要求,并且车辆驾驶员需要持有相关证件。
未能取得或保持有效的物流运输许可证及相关证件将面临处罚。
应对措施:建立完善证照管理制度,确保车辆挂靠时持有有效的物流运输许可证及相关证件,并定期核查更新。
3. 车辆责任保险风险:车辆挂靠过程中,若发生事故或损失,责任保险是保障赔偿的重要手段。
但如果未能及时办理或保持有效的车辆责任保险,将面临赔偿困难。
应对措施:确保车辆挂靠时购买和保持有效的车辆责任保险,并定期检查保险合同的有效性。
三、运营风险及应对措施:1. 运营成本控制风险:车辆挂靠需要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和使用费用,若运营成本超出预期,将对企业经营带来压力。
应对措施:建立合理的运营成本管理制度,加强与挂靠企业的沟通,不断寻求运营成本降低的方法,确保运营成本在合理范围内。
2. 运输安全风险:车辆挂靠后,若挂靠企业未能妥善管理和维护车辆,导致车辆运输安全出现问题,将对企业声誉和经济利益产生较大影响。
应对措施:选择挂靠企业时应评估其运输安全管理能力和经营业绩,与挂靠企业签订明确的合作协议并加强监督,定期检查车辆的运输安全状况。
四、合作风险及应对措施:1. 合作信任度风险:在车辆挂靠过程中,与挂靠企业的信任度是产生风险的重要因素。
若挂靠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或经营不善,将对企业合作带来风险。
被挂靠企业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被挂靠企业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被挂靠企业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挂靠是指没有相应施工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借用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并向该企业交纳相应管理费、被挂靠企业对承揽的工程并不进行实际管理的行为。
那么这样做的风险有哪些呢?如何进行防范呢?一起来看看!1被挂靠企业的法律风险1、对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担当连带赔偿责任。
一是对建设工程本身不符合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被挂靠企业与挂靠人担当连带赔偿责任;二是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他人生命、身体、财产损失的,被挂靠企业与挂靠人担当连带赔偿责任。
伤亡等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给被挂靠企业带来特别严重的损失,有时完全可以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所收取的管理费可能远远不足以弥补所担当的损失。
2、对建设工程的对外债务担当法律责任。
被挂靠企业作为法律上的承包主体,是该建设工程的债权的享有者和债务的担当者。
假如是以被挂靠企业的名义对外签订选购合同,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出现挂靠人与供应商等第三人之间的债务纠纷,法院将会判决被挂靠企业担当给付责任,当被挂靠企业再向挂靠人行使追偿权时,也往往会因为前者的担当能力欠缺而落空。
3、因劳动、工伤争议损害经济利益和社会形象。
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挂靠人往往会大量招聘建筑工人,虽然挂靠人与被挂靠企业之间可能会在协议中明确商定建筑工人的工资以及一切工伤事故均由挂靠人担当,但是此商定会因为违反劳动法律而归于无效,最终被挂靠企业仍为责任担当者。
另外,更多的状况是挂靠人与建筑工人之间根本不会签任何合同,工人只知道自己在这个工地上班,直接招聘他的.人是谁都不知道,一旦拿不到工资,就只有找登记备案的工程承包人也就是被挂靠企业,被挂靠企业担当用人单位应担当的全部责任。
民工的过激讨薪等行为还会损害被挂靠企业的社会形象。
4、管理费可能被没收。
司法解释第4条规定,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
对建筑施工企业挂靠现象的思考
对建筑施工企业挂靠现象的思考摘要: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挂靠现象在中国的建筑行业中越发普遍。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挂靠企业存在的原因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促进中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挂靠现象在中国建筑行业中愈发普遍,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
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1. 挂靠现象的出现原因1.1 资质门槛过高在中国,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满足一系列的资质要求才能合法开展业务。
然而,这些资质要求对于很多小型企业来说过于严格,并且申请和维持资质的成本也很高。
因此,为了规避这些问题,一些企业选择挂靠在已经拥有合法资质的企业下进行施工作业。
1.2 缺乏资金和技术实力建筑施工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支持,尤其是在大型工程项目中。
然而,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来说,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无法独立完成这样的工程项目。
因此,他们选择挂靠在有能力承担大型项目的企业下,以通过合作获得更多机会和资源。
2. 挂靠现象存在的问题2.1 资质与实力不符合的现象由于挂靠企业并非真正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实力,这容易造成建筑行业中存在一些资质与实力不符合的问题。
例如,挂靠企业可能承揽了一些本身技术能力无法胜任的工程项目,给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带来风险。
2.2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滋生挂靠企业往往以低廉的价格进行竞标,以吸引更多的业务机会。
然而,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破坏了建筑市场的竞争秩序,也对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3 对劳动者权益的侵害在挂靠现象中,劳动者的职业权益常常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一些挂靠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忽视了对员工工资、福利和安全保障的合理支付和落实,给劳动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损失。
3. 解决挂靠现象的对策和建议3.1 政府监管的加强政府应加大对建筑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挂靠行为。
挂靠经营中被挂靠企业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挂靠经营中被挂靠企业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People need independence to be free. October 2, 2022挂靠经营中被挂靠企业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挂靠经营是建筑行业公开的秘密,早已被业内默许而司空见惯,虽然该种经营方式已被法律明令禁止,但发包人、被挂靠人、挂靠人却依旧因此中的经济利益而趋之若鹜,由此引发的经营风险和法律纠纷时有发生;本文将从被挂靠人的角度切入,分析挂靠经营所可能面对的法律风险,并由此提出相关防范措施,与业界诸君共同探讨;一、建筑业挂靠经营的定义建筑工程挂靠从来就没有作为正式的法律语言或者法律概念出现过,最高人民法院在制定关于审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适用法律若干为题的解释时并没用直接对建设工程挂靠经营行为进行定义,而是将其表达为“借用”,即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进行施工,而“借用”只是挂靠经营行为的诸多情形之一,因此上述司法解释并没有涵盖所有的挂靠经营行为;考察行业内挂靠经营行为的类型及特点,可以将其定义为:所谓建筑业挂靠经营是指低资质等级企业挂靠企业利用高资质等级企业被挂靠企业的名义或无资质等级的个体建筑经营者挂靠人利用有资质等级企业的名义在社会上承接工程,并向被挂靠企业交纳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是一种由双方约定,有较大法律风险的市场经营行为;二、建筑业挂靠经营中被挂靠人的法律风险根据建筑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规定,挂靠属于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行为,对于挂靠人与被挂靠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分包协议等合同一般都认定为无效;关于被挂靠人与发包方签订的施工合同效力,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只要是确有证据证明是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发人签订,则该施工合同应当被认定无效;故而,一旦发包人、挂靠人的施工能力、信用状况以及商业道德等方面出现问题,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挂靠经营协议等协议发生违约、挂靠事实被披露,将给被挂靠人造成难以预估的损失;一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被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66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二因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给建设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由被挂靠人来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26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此外,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规定都对建筑施工企业超越资质、借用资质承接工程的行为给予了禁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认定无效:……二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挂靠签订的施工合同被认定无效,因合同无效给建设方造成经济损失的,被挂靠企业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三对因挂靠工程质量不符合标准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对因该项承揽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与使用本企业名义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四对建设工程的对外债务承担法律责任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是以被挂靠企业的名义签订的,合同的主体是被挂靠企业和建设方,被挂靠企业应当承担相关合同责任;例如,以被挂靠企业的名义对外签订采购合同,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出现挂靠人与供应商等第三人之间的债务纠纷,法院将会判决被挂靠企业承担给付义务,而当被挂靠企业再向挂靠人行使追偿权时,也往往会因为挂靠人的偿债能力欠缺而落空;五可能被认定为非法所得而被人民法院予以没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根据本条规定,挂靠人交给被挂靠企业的管理费可能被认定为非法所得而被人民法院予以没收;六因劳动、工伤争议损害经济利益和社会形象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挂靠人往往会大量招聘建筑工人,虽然挂靠人与被挂靠企业之间一般会在协议中明确约定建筑工人的工资以及一切工伤事故均由挂靠人承担,但是此约定会因为涉嫌违反劳动合同法而归于无效,最后被挂靠企业仍为责任承担者;另外,更多的情况是挂靠人与建筑工人之间根本不会签任何合同,工人只知道自己在这个工地上班,直接招聘他的人是谁都不知道,一旦拿不到工资,就只有找登记备案的工程承包人也就是被挂靠企业,被挂靠企业将承担用人单位应承担的所有责任;民工的过激讨薪等行为还会损害被挂靠企业的社会形象;七财务和税收风险由于挂靠人对外纳入被挂靠企业的统一核算,对内则是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挂靠人往往会提供不实的会计信息;如挂靠人为了对外举债,它可能会给被挂靠企业提供比实际财务状况好得多的虚假信息,以达到被挂靠企业为其举债的目的,而财务风险则完全由被挂靠企业承担;会计核算上,挂靠人和被挂靠企业各有自己的账簿,按各自经营业务进行会计核算,挂靠企业向被挂靠企业报送内部会计报表,由被挂靠企业合并后统一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由于建筑业的营业税交纳时间和工程款的实际决算时间往往会出现一定的时间差,必然给被挂靠企业的会计实务操作和纳税申报等带来困难;而挂靠企业为了达到少缴甚至不缴税金的目的,会尽可能地增大支出、隐瞒收入,甚至不惜伪造、毁灭会计凭证和资料;一旦被税务部门发现偷税、漏税问题,将由被挂靠企业承担这种税务风险,遭致经济上和信誉上的双重损失;三、建筑业挂靠经营中被挂靠企业的风险控制和防范尽管挂靠经营被法律所禁止,但是因为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一定比例的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却没有工程资源,可谓有“碗”而无“饭”;而一些社会资源比较丰富的企业或者个人掌握了工程资源,却没有施工资质或者自有的施工资质达不到工程资源的要求,可谓有“饭”而无“碗”,加之一些发包人盲目的追求“报价最低者中标”的招标政策,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挂靠经营仍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故而该种经营形式仍然被为数不少的企业所采用;有利于挂靠双方各取所需,进而实现“双赢”目的是挂靠经营模式存在最根本原因,但考虑到其中风险巨大,必须在经营合作的始终倍加注重法律风险的防范,具体防范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对挂靠人进行信用审查被挂靠企业在与挂靠人进行合作之前,务必对挂靠人进行信用审查,要求挂靠人提供已年检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税务登记证、拟用于工程的相关人员名单及上岗资格证、具体经办人员的授权委托书、近三年的财务报表、业主对该企业的评价、当地主管部门对企业的评价、当地居民对企业的评价、近三年工程业绩等基本经营资料和资信情况,并仔细何时审查,必要时可以聘请律师进行尽职调查,确保能够详实老姐挂靠人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一些信誉、实力方面较差的企业及时给予淘汰;此外,在正式确定挂靠关系之前,应当要求挂靠人提供履约担保,形式可以为履约保函、实物抵押、现金抵押、保证人担保等;二将挂靠人项目部的关键人员名义上聘为企业内部人员内部承包是法律上所允许的,法院内部一直存在着企业内部承包合同法院不予受理的说法,故而将挂靠人项目部关键成员聘为企业的内部人员,采用内部承包的方式承揽工程是挂靠人法律风险防范的金石之策,具体操作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将挂靠人的项目经理需要有项目经理资质聘用为本单位职工,与挂靠人之项目经理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2.与挂靠人的项目经理签订内部承包协议,将将工程通过内部承包的形式发包给项目经理;3.由被挂靠企业或者项目经理组织、派谴项目的具体管理人员,建设工程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核算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人员均由被挂靠企业或者项目经理组织、派遣并与被挂靠企业办签订劳动合同,其工资、社保名义上由被挂靠企业进行,实质上可由挂靠人或者承包人支付;4.在签订内部承包协议时,被挂靠企业一定要要求挂靠人提供担保,可以是现金担保或履约保函,也可以是实物抵押,最简便的方法是要求挂靠人找一个有实力的单位作为保证人;这样做可以从根本上保证被挂靠企业在因挂靠工程受到经济损失时,通过向挂靠人所提供的担保来弥补经济上所受的损失;由于挂靠人与被挂靠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很少有将内部承包的经营方式彻底落实,实践中内部承包大多以变种的挂靠出现,如若被法院查实无论挂靠人承包的工程盈亏与否,被挂靠人均可获得固定的管理费,则仍然会被认定为挂靠经营,进而承担不利后果,对此笔者深表遗憾;三采用材料委托采购与劳务分包、专业分包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将挂靠施工合同分为如下三个合同:一是建筑材料委托采购合同,被挂靠企业将建设工程的材料全部委托给挂靠人采购;二是将建筑劳务合法地分包给有劳务资质的劳务企业完成;三是将工程专业部分合法分包给有相关资质的专门企业完成;三个合同标的加起来一般就是该建设工程的所有工作;由于将施工任务分解为材料和劳务、专业三部分,分别签订合同,比较隐蔽,可以有效规避挂靠关系;四、严格控制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工程的如期完成及验收合格是挂靠双方商业利益得以实现的保障,所以施工合同的履行并非与被挂靠企业无关,若不加以重视,风险迟早会过来敲门;针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笔者提供以下几点意见,以供参考:1.被挂靠企业要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组,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因为质量一旦出现问题,被挂靠企业所受的损失将比所获得的利益大得多,甚至会危及被挂靠企业的生存;2.防止工程款体外循环的现象;在发包方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可在施工合同中约定“本工程的所有工程款必须以转账的方式转入乙方被挂靠企业的账户,否则视为未支付;”3.保证工程款专款专用于该工程,有效避免劳资纠纷、材料款纠纷等;被挂靠企业可要求挂靠人将工程中所用人员的花名册及联系方式报公司备案,所有材料采购合同以及劳务分包合同必须盖有被挂靠企业印章,若工程规模较小、时间较短的工程,可不刻项目部印章;在挂靠人申请用款时,必须要说明款项的用途,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可要求挂靠人每月报一次工程进度及债务情况,并派人员到现场核对大宗建材和机械设备的购买、保管、使用及付款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应对建设单位的工程进度款及工程款的结算进行履约跟踪;4.被挂靠企业应积极督促挂靠人为其招聘的建筑工人购买保险,以减少工伤事故发生时的风险承担;5.加强工程竣工后的管理;对于挂靠时间较长的,在挂靠期间未有不良记录的挂靠人,被挂靠企业可要求挂靠人将竣工的相关的资料报公司备案,并将挂靠工程上所发生的债权债务情况以书面形式给予说明,必要时,被挂靠企业可派专人至现场向发包人、监理及其他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对于挂靠时间较短的单位或在挂靠期间有不良记录的挂靠人,在工程竣工后,被挂靠企业必须派专人至现场对该工程进行债权债务核查,真实而全面的掌握该工程上所发生的债权债务情况,使得被挂靠企业就核查出来的问题制定出较为完善的对策,避免在工程结束后,被挂靠企业因该工程所发生的劳务、分包工程款、材料款、质量等纠纷无法妥善的解决;五发生纠纷后,被挂靠企业应当审慎选择是否暴露挂靠关系一旦与发包方发生纠纷,选择总包合同有效或无效的决定权实际上在被挂靠企业或挂靠人,而非发包方;因此当总包关系发生纠纷时,被挂靠企业和挂靠人可以选择主张总包合同无效或者有效;如果挂靠人存在违约,则可以主张总承包合同无效,被挂靠企业可以拿出证据证明实际上是挂靠人借用其资质承接工程,进而主张合同无效;因为即使合同无效,也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的结算条款办理结算手续,对被挂靠企业和挂靠人都没有法律风险;但对于发包方而言,总包合同无效,就意味着发包方不能依据合法有效的总包合同条款追究被挂靠企业的工期、质量或安全等违约责任,因为总包合同无效,违约条款也就随之无效;反之,如果发包方存在违约,被挂靠企业和挂靠人想对发包人进行索赔,就可以继续隐蔽两者之间的挂靠或转包关系,主张总包合同有效;四风险可以防范和控制但无法避免无论违法者如何战战兢兢、谨小慎微,违法的行为始终是违法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总归是无效的,在当下并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挂靠人和被挂靠人可谓各有各的苦恼,各有各的无奈,笔者对此表示理解,但绝不赞同;诚信合法经营是企业的制胜之道,这是商业社会颠古不破的大道理,聪明的人喜欢把大道理留给别人,然后把小道理留给自己,总觉得自己可以在市场的空隙中创造奇迹,但是市场的规律就在那里,商业社会的真理就在那里,你以为你可以幸免,但事实可能并不是那样;挂靠经营的风险可以防范和控制,但绝无避免的可能,特别是法律风险,To be or not to be,值得思索;。
道路运输挂靠经营管理方式及政策建议研究
道路运输挂靠经营管理方式及政策建议研究道路运输挂靠经营是指道路运输企业或个体经营者通过购买、租用、委托等方式,将自己的车辆挂靠在其他运输企业名下,由其他企业牵头完成车辆的运输任务,并获得相应的报酬的一种经营模式。
在中国,道路运输挂靠经营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经营方式,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风险。
为了更好地规范和管理道路运输挂靠经营,提高行业的整体运营水平,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管理措施。
本文旨在对道路运输挂靠经营管理方式及政策建议进行研究和探讨。
1. 管理方式的现状:目前,道路运输挂靠经营的管理方式相对混乱,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些挂靠车辆的从业者在运输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例如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超载运输等现象比较严重。
一些挂靠车辆的从业者和挂靠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权益不平衡的情况,挂靠方往往会占据主导地位,压低挂靠车辆的价格,使得挂靠车辆的从业者难以获得合理的报酬。
一些挂靠车辆运输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有损整个行业的形象和信誉。
2. 管理方式的建议:针对道路运输挂靠经营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管理方式的建议。
应建立健全挂靠车辆从业者的准入机制,对挂靠车辆从业者的资质和信誉进行严格审核,杜绝一些不法分子和违规行为。
应加强对挂靠车辆运输安全的监管,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提高从业者和挂靠方对运输安全的责任意识。
应建立多方协作的管理机制,包括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主体和从业者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体系,确保挂靠车辆运输活动的规范化和合法化。
二、道路运输挂靠经营的政策建议1. 政策建议的背景:目前,我国的道路运输挂靠经营政策法规相对滞后,导致一些问题和风险得不到有效解决。
有必要对道路运输挂靠经营的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
2. 政策建议的内容: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应加强对挂靠车辆的准入管理,制定挂靠车辆的准入标准和程序,规范挂靠车辆的运营行为。
应加强对挂靠方的监管,加强对挂靠方的信用评价,规范挂靠方的行为,保障挂靠车辆从业者的合法权益。
挂靠的法律风险预警与防范策略
挂靠的法律风险预警与防范策略挂靠是一种企业经营模式,指的是在某一行业中,一个个体或小型企业通过与规模较大的企业签订合同,实现合作经营或管理指导。
挂靠可以帮助个体或小型企业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就挂靠的法律风险进行预警,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
一、挂靠的法律风险预警1. 合同纠纷风险挂靠的关键在于签订合同,合同纠纷是挂靠中最容易发生的法律风险。
例如,合同条款不清晰、履约义务不明确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合同纠纷的发生。
2. 合法合规风险挂靠企业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但挂靠的个体或小型企业可能因为缺乏法律意识或法律知识,而无法满足合法合规的要求。
如果挂靠企业未能合法合规地开展业务,可能面临罚款、行政处罚等法律风险。
3. 信任度风险挂靠是建立在双方互信的基础上,如果合作中出现失信行为,例如恶意违约、故意损害挂靠企业利益等,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的发生。
二、挂靠的法律风险防范策略1. 合同管理策略合同管理是预防合同纠纷的关键。
合同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法律条款应清晰明了。
挂靠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合同文件档案,确保合同执行的可追溯性和证据性。
2. 法律意识培养策略挂靠企业应加强法律意识培养,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在挂靠过程中遵守合法合规的要求。
可以开展培训、请专业律师进行法律咨询等方式,提高挂靠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3. 信息披露策略挂靠企业应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增强合作方对挂靠企业的信任度。
例如,挂靠企业可以通过网站、公告栏等途径,向合作方披露自身的经营情况、资质证书、信用评级等信息,提高合作方的信任度。
4. 风险评估策略在选择挂靠企业时,应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
考虑企业的信用状况、经营绩效、行业声誉等因素,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降低挂靠中出现法律风险的可能性。
5. 合作监督策略挂靠企业与合作方之间应建立起有效的合作监督机制,定期进行业务和合同情况的检查。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预防潜在的法律风险。
道路运输挂靠经营管理方式及政策建议研究
道路运输挂靠经营管理方式及政策建议研究道路运输挂靠经营是指在没有足够的运输资质和车辆的情况下,通过与具有合法资质和车辆的运输企业签订合同,利用其资质和车辆来进行运输业务。
在我国,由于道路运输市场需求旺盛,许多小型运输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往往没有足够的运输资质和车辆,因而便采取挂靠经营的方式来参与运输市场竞争。
挂靠经营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违规挂靠、风险共担、保险难题等,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和规范。
本文将围绕道路运输挂靠经营的管理方式和政策建议展开深入研究。
一、当前道路运输挂靠经营存在的问题1. 违规挂靠现象严重由于道路运输市场需求大,盈利空间较大,吸引了大量小型运输企业或个体经营者采取违规挂靠的方式参与运输市场竞争。
这些违规挂靠的企业或个体往往没有合法的运输资质和车辆,但却借助其他具有资质和车辆的运输企业来进行运输业务,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对合法运输企业形成不公平竞争。
2. 风险共担问题突出在挂靠经营中,挂靠方和被挂靠方存在风险共担的情况。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货物遗失等问题,挂靠方和被挂靠方都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
而由于挂靠方往往是小型企业或个体经营者,一旦发生意外,可能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甚至可能破产倒闭。
3. 保险难题待解决由于挂靠经营的特殊性,很多挂靠方和被挂靠方在保险方面存在较大的难题。
在保险索赔时,由于挂靠方和被挂靠方并非同一家企业,保险公司常常会出现推诿责任、拒赔等情况,导致挂靠方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二、道路运输挂靠经营管理方式建议1. 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违规挂靠行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道路运输挂靠经营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挂靠经营的登记备案制度,依法对违规挂靠行为给予严厉打击,维护市场秩序和运输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对于违规挂靠现象严重的企业,应采取严厉的罚款、吊销资质等措施,加大违规挂靠行为的成本和风险。
2. 设立挂靠经营风险基金为了解决风险共担问题,可以考虑设立挂靠经营风险基金,由行业协会或相关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各参与挂靠经营的企业按一定比例缴纳风险基金。
挂靠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
挂靠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一、引言在当前的商业领域,挂靠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合作模式。
企业或个人通过挂靠方式,可以快速扩大业务范围、降低经营成本。
然而,挂靠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探讨挂靠的法律风险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挂靠的法律风险1. 合同纠纷在挂靠过程中,由于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并未明确规定,容易导致合同纠纷的发生。
例如,挂靠方未按约定支付费用,被挂靠方无法获得预期的合作利益等。
2. 虚假挂靠一些企业或个人可能以虚假的身份进行挂靠,以获取非法利益。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还可能导致被挂靠方承担违约责任。
3. 不正当竞争挂靠模式在某些行业中很受欢迎,如果存在恶意竞争,比如虚假宣传、价格倾销等,将对其他从业者造成不正当竞争,影响市场秩序。
4. 法律责任在挂靠关系中,如果挂靠方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将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处罚、经济损失等。
三、挂靠的防范措施1. 建立完善的合同关系在进行挂靠前,应明确挂靠各方的权益和责任,并通过相应的合同或协议进行约束。
合同内容应具体明确,包括费用结算、责任承担、争议解决等,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2. 选择可信赖的挂靠对象挂靠之前,应对挂靠对象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其实力、信誉和经营情况。
避免选择虚假挂靠对象,减少合作风险。
3. 加强内部管理被挂靠方应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挂靠合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流程,例如合规审查、经营记录等,规范挂靠过程,防范法律风险。
4. 定期法律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及时了解挂靠关系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如果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寻求法律援助。
四、结论挂靠作为一种商业合作模式,为企业或个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然而,挂靠也伴随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为了避免和减少法律风险的发生,需要建立完善的合同关系,选择可信赖的挂靠对象,并加强内部管理和定期法律风险评估。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挂靠关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进一步促进商业合作的健康发展。
关于物业公司挂靠风险的报告
关于物业公司挂靠风险的报告一、引言物业公司挂靠是指一些不具备独立经营资质或能力的个人或团体,通过借用有资质的物业公司的名义来从事物业管理业务。
这种行为在物业管理行业中并不罕见,但却存在着诸多风险。
为了让相关从业者和管理部门对物业公司挂靠风险有更清晰的认识,特撰写此报告。
二、物业公司挂靠的常见形式1、个人挂靠一些个人没有注册物业公司的条件和能力,通过与有资质的物业公司达成协议,以该公司的名义承接物业管理项目,并向其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
2、小型物业公司挂靠大型物业公司小型物业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和资源,挂靠在大型知名物业公司名下,借助其品牌和管理经验开展业务。
三、物业公司挂靠存在的风险1、法律风险(1)合同无效风险挂靠双方签订的协议可能因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被认定为无效,导致双方的权利义务无法得到保障。
(2)行政处罚风险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对挂靠行为进行查处时,挂靠方和被挂靠方都可能面临罚款、吊销资质等行政处罚。
2、经营风险(1)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挂靠方往往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和经验,难以提供高质量的物业管理服务,从而引发业主的不满和投诉。
(2)经济纠纷风险在物业管理费用的收取、使用和分配等方面,挂靠双方容易产生经济纠纷,影响物业公司的正常运营。
3、信誉风险(1)损害被挂靠方的品牌形象如果挂靠方的服务质量差,引发业主的强烈不满,将直接损害被挂靠方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2)影响行业整体信誉大量的挂靠行为会导致物业管理行业的混乱,降低整个行业的信誉度,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4、责任风险(1)安全责任风险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发生安全事故时,由于挂靠方的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责任难以界定,被挂靠方也可能因此承担连带责任。
(2)法律责任风险如果挂靠方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被挂靠方可能因监管不力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1、行业准入门槛较高物业管理行业对企业的资质、资金、人员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一些个人和小型企业难以达到标准,从而选择挂靠。
车辆挂靠经营的法律规范与分析范文(二篇)
车辆挂靠经营的法律规范与分析范文车辆挂靠经营是一种特殊的商业模式,指的是将车辆挂靠在已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名下,由该企业负责车辆的运营管理和业务拓展。
然而,由于缺乏相关法律规范,车辆挂靠经营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
本文将对车辆挂靠经营的法律规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车辆挂靠经营的法律空白目前我国对车辆挂靠经营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导致该经营模式存在法律空白和灰色地带。
首先,在法律层面上,车辆挂靠经营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和法律地位。
其次,在运输经营许可证方面,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挂靠企业是否需要取得许可证,以及挂靠企业与实际运营企业之间的关系。
此外,在风险分担和违法违规行为处罚方面,也没有专门的法律依据。
二、现有法律规范对挂靠经营的适用性分析当前,可以参考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公路运输管理条例》和《道路客运市场秩序管理办法》等。
然而,这些法律规范主要针对正规的道路运输经营者,对于车辆挂靠经营模式的特殊情况未能给予明确指导。
其中,《公路运输管理条例》规定了经营许可证的申请和管理要求,但并未明确挂靠经营模式需要取得许可证的义务和程序。
《道路客运市场秩序管理办法》则对挂靠经营模式提出了一些限制性规定,如挂靠车辆须经实际运营车辆所在地县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批准,但对于挂靠企业和实际运营企业的关系以及违规行为的处理并未明确规定。
三、建立车辆挂靠经营的法律规范为了保障车辆挂靠经营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应建立相关法律规范。
首先,应明确挂靠企业与实际运营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
挂靠企业应当被视为实际运营企业的分支机构,其运营行为和经营责任应由实际运营企业承担。
其次,应明确挂靠企业的经营许可证义务和程序。
挂靠企业作为运输服务提供者,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证,并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另外,应规定挂靠经营模式的风险分担原则和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强化对挂靠企业和实际运营企业的监管力度。
四、车辆挂靠经营的法律风险与解决方案车辆挂靠经营模式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经营主体的滥用和海量车辆挂靠等问题。
挂靠协议的利与弊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挂靠协议的利与弊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挂靠协议,是指一方组织或个人将自己的经营权委托给另一方,并在其名下进行业务活动。
这种合作形式在近年来逐渐兴起,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本文将探讨挂靠协议的利与弊,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人们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挂靠协议的利1.1 扩展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通过挂靠协议,企业可以扩大经营范围,借助挂靠方的品牌影响力和资源优势,更好地进入新市场。
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促进业务长远发展。
1.2 减少经营风险挂靠协议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作为挂靠方,企业可以分享挂靠方的风险承受能力,减轻自身的压力。
此外,挂靠方通常会提供管理、培训等支持,帮助被挂靠方提高运营水平,减少经营风险。
1.3 共享资源和机会挂靠协议提供了共享资源和机会的平台。
挂靠方可以分享自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帮助被挂靠方实现更好的发展。
同时,被挂靠方也有机会利用挂靠方的渠道和网络,拓展业务范围,实现互利共赢。
二、挂靠协议的弊2.1 失去自主权和控制权挂靠协议可能导致被挂靠方失去自主决策权和控制权。
由于挂靠方拥有组织和资源的优势,被挂靠方不得不按照挂靠方的要求和规定进行经营活动,这可能限制了被挂靠方的发展空间和创新能力。
2.2 隐患可能导致风险扩大挂靠协议存在风险隐患,一旦挂靠方遇到经营风险或出现经济困难,被挂靠方也将受到波及。
此外,挂靠协议可能涉及合同纠纷、责任认定等问题,进一步扩大了潜在的风险。
2.3 挂靠方恶意行为可能损害被挂靠方利益在某些情况下,挂靠方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采取恶意行为损害被挂靠方利益。
例如,挂靠方可能通过不公平的分成方式、恶意竞争等方式侵占被挂靠方的收益。
这种情况下,被挂靠方可能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三、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3.1 充分了解挂靠方的实力和信誉在选择挂靠协议时,被挂靠方应该充分了解挂靠方的实力和信誉。
可以通过调研、询问其他合作伙伴的意见以及查阅相关信息等方式获取挂靠方的实际情况,并对其信誉进行评估。
挂靠经营的法律界定及旅行社挂靠经营的弊端
一、挂靠经营的法律界定及旅行社挂靠经营的弊端挂靠经营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或公民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其他企业法人名义对外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
允许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或公民使用自己名义的企业法人为被挂靠人;使用被挂靠企业法人对外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公民为挂靠人。
在旅游业中,各挂靠社对外自称是某旅行社的某个营业部(如国内部、外联部、业务部等等),每年向被挂靠社交付一定款额的保证金或按经营比例交纳“管理费”,被挂靠社则转让其企业性质和名称。
各“营业部”在经营中均独立核算、自设账户、自备护照、自持公章和财务章,形成非独立法人的经济实体。
经营挂靠社的人员中,有一些是从大的正规旅行社中跳出来“单干”的,他们有一定的客户群和从事旅游业务的经验,但大部分人员则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往往是“打一枪,换一地”,出现问题则马上作鸟兽散。
因此,这种经营方式存在着多种弊端,主要表现在:(1)权利义务的不对等,给被挂靠社带来了经营风险。
从表面上看,采取挂靠经营方式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但实际上,挂靠社在对外经营活动中,是合同的实际主体,享受合同权利,承担义务;被挂靠社是挂靠社对外名义主体,不享有对外经营合同的权利,也不承担相应义务。
当一旦发生经济纠纷,第三方必然首先向作为合同主体的被挂靠企业法人追偿,此时体现的是被挂靠企业法人在承担义务上具有优先性。
因此,挂靠社不用承担任何经济风险,只要缴纳一定的管理费;被挂靠社只享有收取相对较少数额的固定收益的权利,却要承担由此产生的债务、投诉等经营上的风险和义务。
(2) 服务质量存在不确定性,消费者权益无法保证。
一些挂靠社仅是租借宾馆的一个房间或一个临街的门面房,两张桌子一部传真机,为招徕顾客,千方百计压低报价,为了不做亏本生意只能在团队行程中做文章以获得盈利。
若收的客人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时,则几家旅行社的客人拼在一起做散客拼团,即所谓“卖猪仔”。
笔者曾在一个风景区工作过,当问起游客是哪个旅行社的客人时,游客有时会说:“不知道,一大早上车已被‘卖’过几次了。
挂靠解决方案
挂靠解决方案引言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挂靠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挂靠解决方案是一种灵便的合作模式,通过与其他企业或者个人合作,解决各种问题,实现共同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挂靠解决方案的优势和应用。
一、拓展市场1.1 市场资源共享:挂靠解决方案可以匡助企业或者个人共享其他合作方的市场资源,扩大自己的市场覆盖面。
1.2 品牌影响力提升:通过与知名企业或者个人挂靠合作,可以借助其品牌影响力,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声誉。
1.3 新客户获取:与其他企业或者个人合作,可以互相推荐客户资源,匡助双方获取更多的新客户,扩大业务规模。
二、资源共享2.1 人力资源共享:挂靠解决方案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通过合作方的人员来解决自身的人力短缺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2.2 技术资源共享:通过与技术率先的企业或者个人合作,可以借助其技术资源,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2.3 财务资源共享:挂靠解决方案可以实现财务资源的共享,通过合作方的资金支持解决自身的财务问题,推动业务发展。
三、风险分担3.1 分担经营风险:与其他企业或者个人挂靠合作,可以共同分担经营风险,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
3.2 分担市场风险:通过与其他企业或者个人合作,可以共同分担市场风险,减少因市场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3.3 分担技术风险:与技术率先的企业或者个人合作,可以共同分担技术风险,降低自身的技术开辟风险。
四、合作创新4.1 产品创新:通过与其他企业或者个人合作,可以共同进行产品研发和创新,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4.2 服务创新:挂靠解决方案可以促进企业或者个人之间的服务创新,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4.3 模式创新:通过与其他企业或者个人合作,可以共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合作创新,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五、合作共赢5.1 互利共赢:挂靠解决方案强调合作双方的利益共享,通过互相支持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内部承包、转包和挂靠的认定与风险点,别踩雷
内部承包、转包和挂靠的认定与风险点,别踩雷引言:内部承包、转包和挂靠是企业合作中常见的商业模式。
这些模式在提供灵活性和成本效益方面具有很多优势,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重点探讨内部承包、转包和挂靠的认定问题以及相关的法律风险点,帮助企业在商业活动中避免踩雷。
概述:内部承包、转包和挂靠是不同的合作模式,企业需明确其性质合同约定、实际控制和经济利益是认定内部承包、转包和挂靠的要素需要合规处理,以免触犯法律法规正文:1.内部承包的认定与风险点1.1.合同约定:承包人与雇主之间是否存在明示或暗示的合同关系1.2.实际控制:承包人在承包活动中是否具有实际控制权1.3.经济利益:承包人是否承担利润与损失的风险1.4.风险点:内部承包被认定为劳动关系,可能触犯劳动法,面临雇主责任和劳动保障风险1.5.风险防范:明确约定合同性质、实质性控制权和经济利益,审慎处理劳动关系问题2.转包的认定与风险点2.1.合同约定:转包人与被转包人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转包合同2.2.实际控制:转包人对转包活动是否有实际控制权2.3.经济利益:转包人是否从转包中获得经济利益2.4.风险点:转包被认定为中间商,可能触犯竞争法、税法等法律法规,承担违约责任和法律风险2.5.风险防范:明确约定转包合同、实质性控制权和经济利益,确保合规经营和合法竞争3.挂靠的认定与风险点3.1.合同约定:挂靠人与被挂靠人之间是否存在挂靠合同3.2.实际控制:被挂靠人对挂靠活动是否有实际控制权3.3.经济利益:挂靠人是否从挂靠中获得经济利益3.4.风险点:挂靠被认定为虚设挂靠,可能触犯税法、相关行业法规等,承担合规和经营风险3.5.风险防范:明确约定挂靠合同、实质性控制权和经济利益,确保合规运营和风险可控4.内部承包、转包、挂靠的优势与不足4.1.优势:灵活性、成本效益、资源整合等4.2.不足:劳动法合规性、合同风险、税务风险等5.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解析5.1.劳动关系认定相关法律法规5.2.竞争法及相关合规要求5.3.税收法相关规定5.4.相关案例分析和解读总结:内部承包、转包和挂靠在商业合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公司需要慎重处理这些合作模式并确保合规经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挂靠经营模式下的企业风险及应对问题浅析作者:张颖
来源:《中国经贸》2014年第02期
【摘要】挂靠经营模式虽然在法律上被禁止,但在现实中却一直客观存在。
该种经营模式以优势互补、互利互惠为前提,实现了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业务发展搭造了新的平台,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但随着挂靠方的融入,挂靠双方产生的问题也日益增加,反映在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利润分配、财务核算、法律规范等多个方面,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本文分析了挂靠经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从内控管理角度提出了被挂靠企业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挂靠;风险;内部控制
挂靠经营模式在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且涵盖了多重领域。
其建立在挂靠双方诚信的基础上,以实现双赢为目标,好的挂靠经营可以形成资源优势互补。
但由于目前相关制度基础较为薄弱,被挂靠企业经营风险仍然较大,因此对如何对挂靠经营进行规范,并有效识别、分析和应对风险,成为被挂靠企业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挂靠经营的含义及特点
挂靠经营行为多见于建安企业,指具有特定资质或在某领域具有一定资源和优势的企业(被挂靠方),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挂靠方)在一定期间内使用自己的名义对外承接业务的行为。
在形式上,挂靠方作为分支机构或以分部、所室的形式,纳入被挂靠企业统一管理,由被挂靠方提供资质、技术等服务,并依双方协定向被挂靠企业上缴管理费;在法律上,挂靠方以被挂靠方名义对外经营,由被挂靠方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在财务上,挂靠方的经营收支全部纳入被挂靠方的财务核算,挂靠方和被挂靠方的利益分配以被挂靠方的利润为依据,挂靠方与被挂靠方的结算属于内部承包经营行为。
被挂靠企业的资质、品牌和信誉是形成挂靠模式的主要原因,挂靠方以此为依托承揽业务,可以突破自身规模、影响力和业务水平的限制,最大程度的获取利益。
对被挂靠企业来说,挂靠方会带来一定的客户资源和项目,通过良好的长期合作,有利于业务领域拓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挂靠经营模式下的企业风险
挂靠经营是以利益为驱动的,被挂靠方作为最终风险的承载者,通过挂靠协议对挂靠方进行约束,收取有限的管理费,双方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风险不对等。
1.法律风险
挂靠经营模式下,被挂靠方作为民事主体,承担最终法律责任,一旦挂靠方经营上违约或侵权,势必给被挂靠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如:挂靠方引起的合同纠纷,第三方往往首先向被挂靠企业追责;挂靠方引起的债务纠纷,债权人也会以被挂靠人作为债务人,要求其承担清偿责任。
严重时,可能导致被挂靠企业面临资金冻结、法律诉讼或巨额罚款的风险,使企业名誉受损,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
2.财务风险
被挂靠企业的组织架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核算方式,在挂靠方各自为政的情况下,财务状况往往并不公开透明:资金管理方面,通常由挂靠方开立一般账户,自行管理收支,被挂靠企业对挂靠方的账户监管力度较薄弱,特别是在现金收支方面控制措施更为有限;会计核算方面,挂靠方通常单独聘用财务人员自行进行账务处理,由被挂靠方按挂靠方提供的会计报表定期进行汇总,最终形成多个账套并行的局面,破坏了财务数据的完整性;授权审批方面,重大事项挂靠方往往自行决策,集体决策和联签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挂靠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易形成内部控制盲点,为企业埋下风险隐患;财务监督方面,在没有内审制度约束或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弱的情况下,无法保证挂靠方财务数据及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企业资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3.税收风险
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挂靠方片面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等原因,都会导致被挂靠方税收风险加大。
在采用按利润比率计提管理费的挂靠模式下,挂靠方可能通过虚增成本费用或延迟结转收入的方式,降低会计利润,达到少缴管理费的目的;也有挂靠方为转移利润和资金、少负担企业所得税而采取人为手段调节利润的情况,如通过关联方企业或其他途径,捏造虚假业务,虚列成本费用等。
由此形成的税收风险,均由被挂靠方承担。
4.经营风险
在挂靠模式下,各挂靠方通常在业务经营、管理方式、企业文化方面沿袭其旧有的模式,缺少与被挂靠企业之间的沟通,不利于挂靠双方建立长期、统一的战略目标,无法形成合力与有效的资源整和,导致内部控制环境薄弱,监督机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风险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被挂靠方应寻求有效的方式对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减少企业损失,保证业务正常运转。
三、挂靠经营模式下的企业风险应对
要发挥挂靠经营的优势,规避和减少被挂靠企业的风险,应建立、实施和完善内控体系,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
被挂靠企业在管理方面应变被动为主动,加大对被挂靠企业的监管力度,在平衡挂靠双方利益的基础上,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益和效率,实现股东收益最大化。
1.规范制度体系
被挂靠企业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准入、撤出机制和利润分配制度。
在吸收挂靠方时,可设立考核期对挂靠方的运营情况进行评估,考虑挂靠双方目标是否一致,业务类别能否互补,管理风格及企业文化能否相互融合;对于通过考核的挂靠方,应签定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可采取挂靠方负责人入股的形式,通过风险共担对其生产经营形成约束,使挂靠行为合理、合法、合规,在维护双方的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发展;挂靠期间,应对挂靠方绩效情况进行定期评定,通过有效的利润分配制度对挂靠方进行激励,做到奖惩分明,同时,可根据评估结果要求挂靠企业上缴风险金,撤出时待相关事项全部办理完毕后方可归还。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从财务和业务方面将挂靠方纳入制度管理范围,设立管理部门对挂靠方进行监管,定期考核。
2.建立内部审计机制
通过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对挂靠方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定期检查,通过执行审计程序识别风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持续优化内控流程,调整及改进对挂靠方管理等方式方法,提高企业整体抵抗风险的能力。
3.加强财务核算管理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设立财务中心集中管理企业财务事项,包括货币资金管理、银行账户管理、资产管理、票据管理、往来款项管理,建立预算和决算制度,对挂靠方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和重大事项的集体决议;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统一会计核算模式,由挂靠部门以辅助账形式在系统中进行操作,将挂靠方财务核算纳入会计核算系统,加强对挂靠方会计凭证的审核,实现财务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提高会计核算及财务报告质量。
关注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特别是与挂靠方负责人相关的关联企业,防止挂靠方采用非正当手段转移利润和资金,降低企业的税收风险。
4.从法律角度加强对挂靠方的管理
重视合同管理,从合同审批和执行环节进行管控,避免不必要的合同纠纷;经营协议应明确挂靠人和被挂靠人的权利义务,尤其是明确挂靠人以被挂靠人名义对外经营中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便当实际发生纠纷时,最大程度上保护被挂靠人的合法权益;加强资质证照和印章
管理,严格对被挂靠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国税登记证、地税登记证、开户银行许可证等“五证”进行管理,禁止向挂靠人提供“五证”电子版本;加强授权委托管理,禁止向挂靠人签发常年授权委托证书,应做到授权委托证书一事一签发,明确授权权限及期限,对挂靠人的经营行为实行动态监管,一旦发现挂靠人的经营行为超越了经营协议的范围或者授权委托书的权限,被挂靠人应积极采取措施,通过解除经营协议、向挂靠人的交易对象发出声明等形式,最大程度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建立良好的企业环境,形成企业文化
通过对挂靠方进行培训,将被挂靠方的企业文化及管理模式对挂靠方进行渗透,加强对挂靠方负责人的管理和监督,定期进行述职报告,开展绩效考评审计和离任审计,在企业整体层面开展和推进全面内控,形成良好企业氛围。
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使挂靠双方实现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千里.挂靠经营风险控制思路[J].运输经理世界,2008(4)
[2]姚启平、蒲勇健.不对称信息下监管行为分析[J].建筑经济, 2008(5)
[3]肖太寿.建筑企业挂靠合同中的税收风险及控制策略[J].财会信报,2012(9)
[4]郭晓红.关于建筑工程中的挂靠弊端及对策[J].科学之友,2010(6)
[5]陶美娟.挂靠合作经营风险及防范的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