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终稿_图文.ppt
合集下载
第5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共132页PPT资料
13
1、湍流
大气除了整体水平运动以外,还存在着不同于主 流方向的各种不同尺度的次生运动或漩涡运动,我们 把这种极不规则的大气运动称作湍流。
14
2、大气稳定度和污染
对流层内,气温垂直变化的总趋势,是随高度的增 加而逐渐降低。气温垂直变化的这种情况,用气温垂直 递减率(γ )来表示。
干绝热递减率:干空气团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团绝热 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取100m)时,温度降低或升 高的数值,用γd表示。
丘陵山区的农村或城市,其扩散参数选取方法同工 业区。
49
(2)小凤和静风时扩散参数σy、σz的确定
50
8、烟气抬升公式
烟流抬升高度是确定高架源的位置,准确判断大气污 染扩散及估计地面污染浓度的重要参数之一。因为污染物 落地浓度的最大值与烟气有效高度的平方成反比,烟气抬 升高度有时可达烟筒本身高度的数倍,从而极显著地降低 了地面污染物的浓度。
10
种类(按化学成分)
含硫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含碳化合物 卤代化合物 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物质
11
大气组成与空气污染物成分
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悬浮着的固体微 粒和液体微粒以及人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组成
干洁空气: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 混合气体,主要成分N2、O2、Ar、CO2等
43
确定等级时首先由云量与太阳高度角,查出太阳辐射等级 数,再由太阳辐射等级数与地面风速,查找稳定度等级。
44
由云量、太阳高度角确定的辐射等级数
45
由辐射等级数及地表风速确定的稳定度等级
46
(1)有风时扩散参数σy、σz的确定
横向扩散参数幂函数表达式数据(取样时间0.5h)
47
1、湍流
大气除了整体水平运动以外,还存在着不同于主 流方向的各种不同尺度的次生运动或漩涡运动,我们 把这种极不规则的大气运动称作湍流。
14
2、大气稳定度和污染
对流层内,气温垂直变化的总趋势,是随高度的增 加而逐渐降低。气温垂直变化的这种情况,用气温垂直 递减率(γ )来表示。
干绝热递减率:干空气团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团绝热 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取100m)时,温度降低或升 高的数值,用γd表示。
丘陵山区的农村或城市,其扩散参数选取方法同工 业区。
49
(2)小凤和静风时扩散参数σy、σz的确定
50
8、烟气抬升公式
烟流抬升高度是确定高架源的位置,准确判断大气污 染扩散及估计地面污染浓度的重要参数之一。因为污染物 落地浓度的最大值与烟气有效高度的平方成反比,烟气抬 升高度有时可达烟筒本身高度的数倍,从而极显著地降低 了地面污染物的浓度。
10
种类(按化学成分)
含硫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含碳化合物 卤代化合物 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物质
11
大气组成与空气污染物成分
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悬浮着的固体微 粒和液体微粒以及人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组成
干洁空气: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 混合气体,主要成分N2、O2、Ar、CO2等
43
确定等级时首先由云量与太阳高度角,查出太阳辐射等级 数,再由太阳辐射等级数与地面风速,查找稳定度等级。
44
由云量、太阳高度角确定的辐射等级数
45
由辐射等级数及地表风速确定的稳定度等级
46
(1)有风时扩散参数σy、σz的确定
横向扩散参数幂函数表达式数据(取样时间0.5h)
47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及评价范围的确定工作。估算模式利用预设的气象条件进行计 算,通常其计算结果大于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式的计算浓度值。
进一步预测模式是一些多源预测模式,适用于一、二级评 价工作的进一步预测工作。可基于评价范围的气象特征及地形 特征,模拟单个或多个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在不同平均时限内 的浓度分布。不同的预测模式有其不同的数据要求及适用范围。
PM1O)、氮氧化物(NO2)、CO等污染物。 3.特征污染物
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 有污染物。主要指项目实施后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 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
精选PPT课件
5
术语与定义
4.大气污染源分类 点源、线源、面源、体源
5.大气污染物分类 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精选PPT课件
7
术语与定义
8.复杂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
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复杂地形中各参数 见图 2。
精选PPT课件
8
术语与定义
9.推荐模式 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附录A所列。包括: 估算模式是一种单源预测模式,适用于建设项目评价等级
其中粒径小于15μm 的污染物亦可划为气态污染物。 6.排气筒
指通过有组织形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各种类型 的装置,包括烟囱、集气筒等。
精选PPT课件
6
术语与定义
7.简单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
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见图 1。在此范围内地形 高度不超过排气筒基底高度时,可认为地形高度为0m。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精选PPT课件
进一步预测模式是一些多源预测模式,适用于一、二级评 价工作的进一步预测工作。可基于评价范围的气象特征及地形 特征,模拟单个或多个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在不同平均时限内 的浓度分布。不同的预测模式有其不同的数据要求及适用范围。
PM1O)、氮氧化物(NO2)、CO等污染物。 3.特征污染物
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 有污染物。主要指项目实施后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 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
精选PPT课件
5
术语与定义
4.大气污染源分类 点源、线源、面源、体源
5.大气污染物分类 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精选PPT课件
7
术语与定义
8.复杂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
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复杂地形中各参数 见图 2。
精选PPT课件
8
术语与定义
9.推荐模式 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附录A所列。包括: 估算模式是一种单源预测模式,适用于建设项目评价等级
其中粒径小于15μm 的污染物亦可划为气态污染物。 6.排气筒
指通过有组织形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各种类型 的装置,包括烟囱、集气筒等。
精选PPT课件
6
术语与定义
7.简单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
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见图 1。在此范围内地形 高度不超过排气筒基底高度时,可认为地形高度为0m。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精选PPT课件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论(PPT 79页)
5. 补充地面气象观测要求
观测地点:在评价范围内设立地面气象站,站点设置应符合 相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
观测期限: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 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 观测期限应在 2 个月以上。
2. 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 less than 10μm,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 直径≤10 微米的颗粒物。
3. 氮氧化物(以 NO2 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4. 铅(Pb):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5. 苯并(a)芘(B[a]P):指存在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苯并[a]芘。 6. 氟化物(以 F 计):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7. 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8. 季平均: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国家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除本标准为综合性排放标准 外,还有若干行业性排放标准共同存在,即除若干行业执行各 自的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外,其余均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
指标体系
本标准设置下列三项指标: 4.1 通过排气筒排放的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4.2 通过排气筒排放的污染物,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 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 效性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引用标准
定义
1. 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icular,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0 微米的颗粒物。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96张)
下不应超过一级。调整结果应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a)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 b)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 不低于二级。 c)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 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
浓度,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准,mg/m3。 注:C0i 一般选用GB 3095 中1 h 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质量 浓度限值;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按下表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
评价工作分级
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分布情况,以 及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对评价工作等级做适当调整,但调整幅度上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第三节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三 污染源调查内容
5. 线源调查内容 a) 线源几何尺寸(分段坐标),线源距地面高度( m),道路宽度 (m),街道街谷高度(m); b) 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g/(km·s)];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c) 平均车速(km/h),各时段车流量(辆/h)、车型比例;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常见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因子浓度限值(GB3095-2012)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b) 污染物排放标准 我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远比质量标准多,往往需根据污染 源行业性质、污染物特性、排气筒特点等多种因素审慎选 择。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有:
环境影响评价 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幻灯片PPT
环境影响评价
5.2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1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 2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3 二、三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
5.2.1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
5.2.1.1 污染源调查对象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包括项目的所有污染源、
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 经获得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拟建项目等污染源。 5.2.1.2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
5.4.4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指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 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 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一般采用导则推荐模式中的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进行计算。
环境影响评价
5.4.5 防治评价区大气污染的措施和 建议
5.4.5.1 污染治理措施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对项目拟
环境影响评价
5.2.2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④点源参数调查清单 ⑤线源参数调查清单 ⑥面源参数调查清单 ⑦体源参数调查清单 ⑧在考虑由于周围建筑物引起的空气扰动而导致地面局 部高浓度的现象时,需要根据所选预测模式的需要,按 相应要求的内容调查建筑物下洗参数。 ⑨颗粒物粒径分布调查清单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5.4.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
环境影响评价
5.4.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
接上图
环境影响评价
5.4.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参数的确定
①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应对预测模式中的有关
参数进行说明。
②在对
的预测中,应考虑其化学转化。
③在颗粒物的预测中,应考虑重力沉降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
5.2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1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 2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3 二、三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
5.2.1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
5.2.1.1 污染源调查对象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包括项目的所有污染源、
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 经获得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拟建项目等污染源。 5.2.1.2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
5.4.4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指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 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 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一般采用导则推荐模式中的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进行计算。
环境影响评价
5.4.5 防治评价区大气污染的措施和 建议
5.4.5.1 污染治理措施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对项目拟
环境影响评价
5.2.2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④点源参数调查清单 ⑤线源参数调查清单 ⑥面源参数调查清单 ⑦体源参数调查清单 ⑧在考虑由于周围建筑物引起的空气扰动而导致地面局 部高浓度的现象时,需要根据所选预测模式的需要,按 相应要求的内容调查建筑物下洗参数。 ⑨颗粒物粒径分布调查清单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5.4.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
环境影响评价
5.4.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
接上图
环境影响评价
5.4.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参数的确定
①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应对预测模式中的有关
参数进行说明。
②在对
的预测中,应考虑其化学转化。
③在颗粒物的预测中,应考虑重力沉降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 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拟建项目和评价区内原有工业和民用污 染源。
• 调查方法:物料衡算法,现场实测法,经验估算法。 • 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点源与面源。一、二、三级评价有
所区别。 • 其他污染源调查内容
第9页/共92页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P138-141)
• 现有例行监测资料分析:如果评价区内及周边区已设有 大气监测站、点。
第40页/共92页
• 大气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指标 监测时间 布点方法(网格、同心园、功能区、扇形等)
• 大气质量现状分析与初步评价
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多用单因素指数法
第10页/共92页
(三)关于污染气象调查
• 污染气象要素系指与大气污染或大气自然净化有关的那一部分 气象要素。
• 大气是通过三种机制达到自然净化的,即平流输送、湍流扩散、 清除机制。清除机制是因沉降和转化等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作 用对大气污染源的清除。对大多数评价项目主要是调查与前两 种自然净化机制有关的污染气象要素,即地面与大气边界层气 象要素及湍流扩散参数。
云状:卷云(线),积云(块),层云(面), 雨层云(无定形)
第25页/共92页
云
低 云 ( 20 00 米 以 下 )
高云(6000m以上) 第26页/共92页
中云(2000-6000m)
(5)能见度
能见度:正常视力的人,在天空背景下能看清 的水平距离。
级别(0-9级,相应距离为50-50000 米)
• 大气压力总是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 均质大气层80~85km以下,成分基本不变
第21页/共92页
二、主要气象要素
(1)气温 天气预报中:1.5m高、百叶箱内气温。
• 调查方法:物料衡算法,现场实测法,经验估算法。 • 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点源与面源。一、二、三级评价有
所区别。 • 其他污染源调查内容
第9页/共92页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P138-141)
• 现有例行监测资料分析:如果评价区内及周边区已设有 大气监测站、点。
第40页/共92页
• 大气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指标 监测时间 布点方法(网格、同心园、功能区、扇形等)
• 大气质量现状分析与初步评价
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多用单因素指数法
第10页/共92页
(三)关于污染气象调查
• 污染气象要素系指与大气污染或大气自然净化有关的那一部分 气象要素。
• 大气是通过三种机制达到自然净化的,即平流输送、湍流扩散、 清除机制。清除机制是因沉降和转化等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作 用对大气污染源的清除。对大多数评价项目主要是调查与前两 种自然净化机制有关的污染气象要素,即地面与大气边界层气 象要素及湍流扩散参数。
云状:卷云(线),积云(块),层云(面), 雨层云(无定形)
第25页/共92页
云
低 云 ( 20 00 米 以 下 )
高云(6000m以上) 第26页/共92页
中云(2000-6000m)
(5)能见度
能见度:正常视力的人,在天空背景下能看清 的水平距离。
级别(0-9级,相应距离为50-50000 米)
• 大气压力总是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 均质大气层80~85km以下,成分基本不变
第21页/共92页
二、主要气象要素
(1)气温 天气预报中:1.5m高、百叶箱内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