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春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3 大 小 比 较-(附答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大小比较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大小比较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大小比较,具体包括:理解大小比较的概念,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大小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大小比较的技巧。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小比较的概念,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大小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球、书本、盒子等。
2. 学具:大小比较卡片,大小比较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小不同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大,哪个小。
2. 新课导入:讲解大小比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大小比较。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大小比较的知识点,强调大小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大小比较的概念2. 大小比较的方法3. 大小比较的练习题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进行大小比较,并记录下来。
2. 请学生完成练习册上大小比较的相关题目。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大小比较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后,要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大小比较︳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大小比较︳西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大小比较的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1.3章节,即大小的比较。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们将学习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够用相应的词汇进行描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大小比较。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并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到实际情境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
多媒体教具包括图片和视频,实物教具则包括不同大小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引入实践情景,例如比较苹果和橙子的大小,让学生们感受到大小比较的实用性。
接着,我会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们介绍比较大小的方法,并引导他们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们纠正错误并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能够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比较大小的方法,包括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步骤和相应的词汇。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让学生们比较大小的图片,另一部分是让学生们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作业的答案将会是图片中较大或较小的物体,以及解决问题后的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们对比较大小的方法的掌握程度,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例如比较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大小,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这就是我对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大小比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详细介绍。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小比较1-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小比较1-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大小比较1”的教学内容。
学生将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
2.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大小比较方法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大小不同的物体模型。
2. 学具:学生自备大小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大小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物体大,哪个物体小。
2. 新课:讲解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结合具体例子进行示范。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大小比较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应用:布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大小比较方法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
2. 大小比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身边的大小不同的物品,运用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系列大小对比鲜明的图片,如大象和老鼠、大石头和小石头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识别出大小差异。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能告诉我是哪个物体更大一些吗?”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2. 新课在新课环节,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大小比较的概念,可以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如“当我们说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大时,我们是指它的体积或者尺寸更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大 小 比 较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大小比较︳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能正确比较整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 100以内整数大小的比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整数的大小。
2.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大小的比较原理,灵活运用比较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大小不一的物品,如苹果、铅笔、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物品大,哪个物品小。
然后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比较大小的本领,学会比较整数的大小。
2. 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7页的例1,引导学生观察两组数:30和28,25和25。
提问:你们觉得哪组数中的大?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比较整数的大小,要看他们的数位。
数位多的那个数大;如果数位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2)出示教材第7页的例2,引导学生观察四组数:35和25,45和45,72和70,100和99。
提问:你们能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比较整数的大小,先看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相同,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3. 巩固练习出示教材第8页的练一练,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然后集体订正,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
4.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要比较整数的大小,先看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相同,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五、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第9页的练习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小比较-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小比较-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大小比较”单元进行教学。
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内容包括:1. 认识“>”、“<”、“=”三个符号,并理解它们分别代表的意义。
2. 掌握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
3. 学会比较大小时,考虑单位是否一致,并进行相应的换算。
4. 能够运用比较大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三个符号进行比较,并能对整数进行比较大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三个符号进行比较。
2. 在比较大小时,考虑单位是否一致,并进行相应的换算。
3. 将比较大小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比较大小的例子,引导学生关注大小比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三个符号的意义,并通过具体例子演示如何使用这三个符号进行比较。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比较大小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较大小知识。
4. 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大小比较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大小比较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小比较-西师大版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学内容5.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大小比较的题目。
20春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2.3 认识算盘-(附答案)
1.2.3 认识算盘
教学反思:
认识算盘是根据《标准(2011)》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算盘,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体现其直观形象、体现数位特征的特点;会用算盘表示数,深化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前期学习,学生对于千以内数的“位值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算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早在600多年前,它就在我国广泛使用。
后来,又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家。
它可以帮助人们数数、记数和计算。
因此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教学设计、课件,认真备课,感觉自己做得较好的三点:
1、直观与动态讲解相结合,认识算盘。
上课前,我曾猜想:班里不会有人认识算盘,一是因为生活中不常用,二是算盘几乎成为一种古董。
结果从学生的表现来看,班里大部分学生都认识算盘,而且他们有的家里有算盘。
学生的学习起点要远远高于我当初的设想。
猜谜语的形式引入,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充分利用动态的小精灵讲解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同时结合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算盘,了解算盘。
2、适当介绍拨珠的指法,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教材中虽然没有介绍拨珠的指法,但教师进行讲解示范时,学生们还是比较感兴趣。
孩子们愿意尝试用正确的指法进行练习。
3、适时渗透数学传统文化。
算盘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教学中,我就抓住了计算工具的文化发展史这根纽带,营造了一种数学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的演绎过程中充分的体验、感悟、思考算盘背后蕴含着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20春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4 较大数的估计-(附答案)
1.4 较大数的估计
教学反思:
《较大数的估计》这部分知识是小学低年级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的年龄所限,对一些物体的估计和实际数相差很大,为了让学生明白估计不是乱猜,我按照以下方法组织教学。
1、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发展,能用完整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创设情境,寻找估数的方法
通过创设一碗黄豆有多少粒?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估计得必要性,然后通过讨论、合作,在活动中充分体验,从而探索出以下几种方法:(1)是凭经验估计;(2)先数出一把黄豆有多少粒?再大体估计有一共多少粒;(3)先数出1小杯有多少粒,再看总数里有这样的几份……。
由于学生主体性参与,因此他们感悟得深、理解得透,为下面的估计教学顺利做好了铺垫。
3、体会估数的方法,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估一估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为此设计了一个“1200名学生占城1列有多长?”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促使学生再次萌发估计的需求,产生探索动力,学会具体应用。
4、运用中提升对估计的认识
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理解估计方法的应用,切实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估计,必须掌握好估计方法,才能提高估计的能力。
实用文档精心整理 1。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第1节数数(一)教学反思:“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万”,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并认识10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
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感知10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0以内各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方块。
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方块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
首次数数的活动,学生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学生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0这样大的数,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
再次数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
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0这个数比10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0这样大的数,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
让学生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并且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进而发现“十”“百”“千” “万”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大小比较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大小比较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比较整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整数的大小,先比较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相同,从高位开始比较,高位上的数大则这个数大,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2. 大小比较的应用:比较生活中的事物、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比较整数的大小。
2. 教学难点:理解大小比较的原理,灵活运用大小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等,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观察两组数,一组是整数,一组是小数,让学生尝试比较它们的大小,引导学生发现整数比较大小的规律。
3. 演示讲解: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大小比较的方法,讲解整数比较大小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大小比较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合作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成员进行大小比较的游戏,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
6. 总结反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大小比较的方法。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尝试用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练习、合作交流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大小比较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辅导和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通过导入、新课导入、演示讲解、练习巩固、合作交流和总结反馈等步骤,引导学生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春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2.1 写数-(附答案)
1.2.1 写数
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写法是学习多位数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写法时,主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写法时,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个三位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然后指导学生对着计数器的数位写出这个数。
再在千位上拨上3,该怎样写?在教学完写法后,引导学生小结万以内数的写法。
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之一。
教学万以内数的写法时,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
实用文档精心整理 1。
20春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3.4.2 探索规律(二)-(附答案)
3.4.2 探索规律(二)
教学反思:
认识规律是探索规律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和重点。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比较合适,要注意的是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首先,小组内交流规律,交流过程中使思维快的学生初步总结、表达规律,思维慢的学生受到启发,体会规律。
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规律,使“静的规律”变成“动的画面”,使复杂的规律变的形象、生动,学生喜闻乐见,而形象思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这个环节有效的突破了关键和重点。
整节课以“主题情境”活动为主线,以“合作探究”活动为主导,以“培养能力”为目标,让孩子们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美。
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索与合作交流的。
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观察与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学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图形排列的规律,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又通过组织学生“拼摆与画画”,渗透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大部分学生从开始摆出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到接受新知识一步步在交流中学会一种又一种图形移动的规律;少数程度好的学生在其他学生学习他们创造出来的机会的同时又尝试在前面的基础上迁移性地创造出更多新的规律。
尊重了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实用文档精心整理 1。
大小比较-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大小比较-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本教案适用于西南师范大学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主题为大小比较。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大小比较的概念和基本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大小比较,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大小比较;2.能进行简单的大小比较;3.掌握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4.应用所学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2.教学难点:大小比较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摆放不同大小的物品,并让学生用眼睛观察并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 新课讲解:1.比较大小的方法: 直接比较法、间接比较法、化为同一单位比较法;2.取数法与估算法。
3. 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出一些比较大小的题目,供学生练习。
例如:1.30、23、35,从小到大排序;2.比较80和60哪一个更大;3.两颗糖,一颗重20克,一颗重30克,哪颗重。
4. 拓展练习: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练习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1.比较25、27、28和25、28、29,哪组数更大;2.较重的水果是哪一个,156克的西瓜和280克的苹果。
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讲解,学生了解了大小比较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大小比较也是我们进行购物、做饭等方面的重要基础,这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帮助。
教学反思本教案的教学过程应有计划地布置,并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对于学生的难点问题时应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消除难点。
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练习,把数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精选5篇)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精选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1这一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学会用左右、前后、上下等术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二年级上册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了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认识包含八个方向的简单的路线图。
不仅要求学生能在平面图上认方向,还要求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而且低年级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新鲜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
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来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通过学生指一指,认一认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数学经验。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在《认识路线》这节课通过为小客人介绍行车的路线,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方向和路线的知识,介绍汽车行驶的路线,为学生创设了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自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以谁为中心这一训练,教师可应在补充一下,个别学生仍然找不准。
注意强调用手势来表示所学的八个方向,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2学期已经结束,这个学期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总体来说,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
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1.3 加减法的简单估算反思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1.3 加减法的简单估算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并要求学生应“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11版《数学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
前面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正式出现过估算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结合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抓主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估算的应用环境。
虽然学生已经接触过估算内容,但学生受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的限制,对估算的应用较少,对估算的概念模糊。
如果学生不能理解估算的适用范围,那学生自然也就不会自觉去使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例1中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医生到校注射疫苗的生活场景,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知道学生大体有多少人?就能知道需要准备多少支疫苗了,而不必要求出准确的学生数。
使学生明白估算的应用环境,体验到生活中当不用准确计算出结果只要知道大概的数目的时候,就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
二、创设情景,培养估算意识。
在课堂练习中,通过创设各种具体情景,培养估算意识,并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灵活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感受估算在实际应用中的优越性。
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坚持不懈地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大小比较》评课稿
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大小比较》评课稿一、引言《大小比较》是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重要教材,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评课,并对其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
二、教材概述《大小比较》是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一篇教材内容。
该教材主要介绍了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比较物体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大小的感知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分析1. 教学目标《大小比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学习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大小的感知能力; -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大小的感知能力。
3. 教学内容《大小比较》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 比较物体的大小:通过比较物体的高度、长度、重量等属性,培养学生比较物体大小的能力; - 使用大小比较词语:教授学生使用“大、小、高、低”等词语进行大小比较,并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大小关系。
四、教学设计分析1. 教学活动•导入活动: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大小比较的兴趣,并引发思考;•比较实物大小:将一些实物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比较图片大小:通过幻灯片或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图片的大小;•词语操练:教授学生使用大小比较词语,通过操练巩固所学内容;•练习册任务: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关任务,让学生巩固复习所学内容。
2.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通过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大小比较方法和词语;•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讨论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的教学,增加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大小比较的积极态度,提高教学效果。
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较大数的估计》评课稿
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较大数的估计》评课稿一、引言本文档是对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较大数的估计》一节课进行评课的详细分析和总结。
通过深入剖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对教学进行科学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二、教学背景和目标本节课的教学背景是在二年级上学期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
《较大数的估计》是该学期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较大数的概念,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描述。
2.掌握估算较大数的方法和技巧。
3.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较大数的估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较大数的概念介绍•估算较大数的方法和步骤•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示例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互动讨论: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较大数的特点和估算方法。
•案例演示: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较大数的概念和估算的重要性。
•假设情境:通过设计假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中应用估算较大数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1.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a. 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的数字排列,通过提问来让学生主动思考什么是较大数。
b. 概念讲解教师简要讲解较大数的概念,突出较大数的特点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
c. 估算方法介绍教师通过示例和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向学生展示了估算较大数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将较大数近似为一个方便计算的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d. 情境应用教师设计了一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中应用估算方法,加深学生对估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e. 总结和复习教师对本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进行简单的复习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我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对较大数的概念和估算方法有一定的理解。
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大小比较》教案及教学反思
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大小比较》教案一、教材分析《大小比较》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三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大小的比较和含有数词的数的读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大小的比较,能够应用于日常生活中;2.掌握含有“几”、“十几”、“几十”、“百”、“千”、“万”等含数词的数字的读法;3.掌握大小比较的记号和规则,比如“大于”“小于”“等于”。
二、教学目标1.知道大小比较的基本概念。
2.能够理解和使用大小比较的语言。
3.能够掌握含有“几”、“十几”、“几十”、“百”、“千”、“万”等含数词的数字的读法。
4.能够正确运用大小比较的记号和规则,比如“大于”“小于”“等于”。
5.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勇于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放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在教室的台面上,引导学生发现物品的大小差异,并运用大小比较的语言描述物品的大小,如:这个球大一些,那个球小一些。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物的比较来认识大小的概念,调动学生的视觉和感官,进一步深化他们的记忆,并让他们有了解新内容的兴趣。
2. 直观呈现数字的大小差异教师出示几组数字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各数位中数字的大小关系,判断数码的大小,并运用已掌握的大小比较语言描述出来,如:组成数字「6785」时,哪一位数字的大小最小呢?它小于什么数字?我们该怎么说?学生必须通过观察、比较、推理和表述等思维活动,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和运用含数词的数字的读法。
3. 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和翻译《大小比较》本节中的学习要点,并就掌握的大小比较规则和记号、含数词数字的读法等内容进行交流,在小组合作中互帮互学,相互商讨,搜集资料,建立知识的网络。
4. 锻炼操作能力教师设计一些操作练习,让学生到实验室或电脑教室进行操作。
比如让学生到小学数学练习网站上进行大小比较练习,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三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三篇〕首先,我给同学们创设“猴子分桃子〞的问题情境时,大家在这一环节上都表现得很不错。
先是让学生说图意,然后让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最后交流分的结果,感受答案的多样性。
但是我在想,是不是缺乏了要求每人分到一样多这样的环节,其实在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它能让学生懂得对随意分和平均分的区别。
接下来让学生给小猫分鱼时,虽然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在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是缺乏了让学生们交流分鱼的过程,所以从这一环节上就没有让学生的思维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开展的过程。
在练习题上,特别是“分筷子、分铅笔〞,我总是规定学生用统一的方法〔画圈〕去完成,没有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可以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还可以通过连线的方式去完成,只要是他们喜欢的方法都可以。
通过分气球的活动,学生体会在每个人分到气球一样多的情况下,会有一个气球是剩余的。
但是在最后做完了这道题时,我都没有问学生剩下的 1 个气球还能不能再分,很显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时还有剩余的现象。
第33 页最后一个题目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虽然大多数学生都知道飞走了一半后,还剩 8 只。
但是学生对“一半〞的意识弄懂了吗?这一环节其实应该让学生将 16 只蜜蜂用 16 根小棒代替,平均分成 2 份,知道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飞走了一半,还剩另外一半,这不就让学生一目了然了吗?虽然这一节课有很大缺乏的地方,但是通过我课前认真的准备,课上认真引导学生参与到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当中,循循善诱,从一个总数分成2 份到多份,从认识“分〞到“分到同样多〞,使大局部学生都能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为后面学习除法知识夯实根底。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完善自己的教学,多钻研教材,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学习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的教学课堂,做一名勤勤恳恳、教学工作扎实的好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大小比较
教学反思:
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只需在此基础上完成知识的顺迁移即可。
因此,我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并不急着把“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给学生,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学生对大小比较的真正理解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比较数的大小”这一内容,相信教过的老师都会认为比较枯燥,因此我将教学设计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整堂课的知识点都巧妙融入游戏比赛之中,让学生从比赛中感悟并总结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真正倡导“在乐中学,在乐中悟”。
实用文档精心整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