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5古代诗歌阅读诗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阅读(诗)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答案】CD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
一二句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三四句“老元”“短李”“偷”“伏”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辞;五六句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两句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抓住这些作答即可。
一、【2017届甘肃省高三第二次诊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王勃
其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高亭掩,江山此夜寒。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首诗,首句点明送别地,次句宕开一笔,从巴南一下子掷向塞北,三句点明送别的具体地点和分手时间,尾句从正面着笔,表明有人因离群而啜泣。
B.第二首诗,前两句将夜色刻画得细致入微。
秋意渐浓,江畔上空湿雾如烟,笼罩亭阶,月飞南端,时光飞逝,离人难舍;末二句写离人去后情景。
C.“飞月向南端”主要是诗人主观上的感觉,作者连续运用衬托笔法,以“飞月”形容时光飞逝,以时光飞逝暗示话别之久,以话别之久点出友情之深。
D.两诗都点到“月”,而且点明是秋夜,加之王勃一度远游四川,诗中又有地点“巴南水”,可以断定这是中秋前后作者客居四川时写的送别诗。
E.通观两首诗,前一首诗是为后一首诗作铺垫,精彩全在后四句;诗人在后四句中从心理活动的描写发展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笔法精妙。
【答案】BC
后四句中从心理活动的描写发展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分析有误。
2.黄叔灿在《唐诗笺注》里称赞王勃第二首诗末句“寒”字使用精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
”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
【答案】①“寒”即寒冷,这个“寒”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②“寒”因“此夜”两字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肌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诗人独特的感受;③这里“寒”字分别呼应了首句形容夜烟弥漫,诗人心情迷乱的“乱”字,次句暗示诗人伫立凝望产生的聚散匆匆感的“飞”字,第三句既写外界景象,又写内心情怀的“寂寞”,这样全诗就把送别之后的孤寂惆怅之情用寓情于景法融入描写之中了。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中的字词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结合诗句作答,不能撇开文本。
二、【2017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杜甫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注释】(1)郑虔,即郑广文,十八是郑的排行。
安禄山之乱,虔陷叛军中,禄山授虔水部郎中,虔称病,并暗中与唐政府通消息。
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陷叛军中官六等定罪,虔在三等,故贬台州。
他是杜甫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中用到《庄子》中有关典故委婉讽喻郑十八是像樗栎那样无用的散木一般无用之人。
B.首联不仅刻画了郑虔的外貌形象,又通过其形象特点表现了郑虔的为人品质。
C.颔联“万里”二字极写郑虔被贬之远,“垂死”呼应首句“鬓成丝”写出郑虔已至暮年。
D.尾联“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郑虔的一片真情厚意。
E.本诗结构上层层递进,前后照应,衔接紧凑。
如颈联“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紧承“严谴”而来,而尾联“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紧承颔联的“垂死”而来。
【答案】A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
A项没有讽刺,D项不是“含蓄”而是直接抒情。
4.前人评此诗“一片血泪,更不辨是诗是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对朋友郑虔的同情,对严谴的愤慨。
首联郑虔不过是“樗栎”那样的“无用之材”罢了,既
无非分之想,又无犯“罪”行为,不可能是什么危险人物。
次联对于郑虔这样一个无罪、无害、“垂死”的人,还“谴”得那样“严”,竟然把他贬到“万里”之外荒凉的台州去,真使人伤心愤慨。
(2)对郑虔真挚的友谊,对郑虔前途的担忧,以为一别很可能是永诀的痛心。
“苍惶”一联作者没来得及送行,郑虔已经“苍惶”地踏上了漫长的道路。
因而发出了“便与先生应永诀”的感叹。
然而即使活着不能见面,仍然要“九重泉路尽交期”啊!
三、【2017届江西省百所重点高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5~6题。
从军行七首(选二)
王昌龄
其三
关城①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②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③。
其六
胡瓶④落膊紫薄汗⑤,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⑥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注】①关城:指边关的守城。
②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③龙荒:荒原。
④胡瓶:唐代西域的一种工艺品。
⑤紫薄汗:骏马名。
这里指将军骑的马。
⑥明:明白地训示或告诫。
敕:专指皇帝的诏书。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关城榆叶早疏黄”点明地点和时令,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边地的荒凉景象。
B.“日暮云沙古战场”用意象“日暮云沙”,比喻古战场的暗淡无光与破败。
C.“碎叶城西秋月团”通过营造和烘托战场的气氛,暗示将军关注边塞安危。
D.“辞君一夜取楼兰”写出了将军率兵奔赴边关杀敌的神速和气势。
E.两首边塞诗均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
【答案】BE
【解析】B应是“暗示有不少战士在这场战斗中为国捐躯”;E后一首诗反映的是“作者对唐朝强大国势和
军力的一种自信和自豪心理”。
6.这两首边塞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异同?
【答案】同:都通过对边塞战场荒凉景象的描绘,赞颂了边关将士英勇无畏、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
异:第三首还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特别是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爱护与同情;第六首则通过描绘将士们英勇无畏为国出征的豪情,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强大国势与军力的自信与自豪之情。
四、【2017届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此诗首联以反问的形式开篇,“独”字更刻画出身处异乡,登高临远、愁情满怀的游子形象。
B.诗中写眼见雁归故乡、泾河不流,耳闻塞角声,触景生情,作者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表现边地特有的景物,体现长年戍守边关、西去更无州的凄苦军营生活。
C.“雁”为诗中重要的意象,北雁南归,加之地僻荒寒从而引起作者滞留边疆的深沉乡愁。
D.尾联点明张贲与自己一为贫官一为贫客,二人离别日久,难以聚首相处的怅恨,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开头的“牵愁”形成照应,点明主旨。
E.这首边塞羁旅行役律诗景象萧瑟,感情悲怆,和盛唐边塞诗歌的昂扬向上的格调有较大差异。
【答案】C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手法的赏析。
A项中“反问”应是”设问”;B项并未体现长年
戍守边关和军营生活。
D项中“此中离恨”是指二人皆为“客居异乡”,同怀客愁,而非指两人分别日久、难以相聚的愁苦之情。
8.千古登楼,几多情思。
李煜在《相见欢》中写道“无言独上西楼”,而魏野在本诗中也有独自登楼的行为,请简要分析两人借登楼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答案】同:身处异地的孤独、思念之情。
异:①李煜被囚于宋,登楼只见缺月、梧桐、深院,由寂寞秋色引发的是无法排遣的故都之思、亡国之痛。
②魏野作客异乡,借登楼所见的“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描述了边塞的凄苦之境,由此引发思乡之情。
五、【2017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下学期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
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
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9.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
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
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答案】BE
10.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
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
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
(如答“动静结合”“声色结合”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
有时后面再加上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①。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②,刻玺于北方③。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①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②淮南弟称号:指袁术在淮南寿春自立为帝。
③刻玺于北方:指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蒿里行”为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
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
B.“初期”句用典,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盟津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关东诸将期望也能像那八百诸侯一样同心协力,除奸诛恶。
C.诗人称诸将为“义士”,带兵讨伐“群凶”,指出“乃心在咸阳”,意在恢复汉祚,抒发了作者对诸将的钦佩、敬仰之情。
D.“势利”到“刻玺”句写关东诸将各为势利而争,发展到自相残杀,最后点明他们称帝的野心,可谓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E.全诗使用了简洁明了的白描手法,无意于词句的雕凿粉饰,而用明快有力的语言来表达,风格质朴,豪放飘逸,引人慨叹。
【答案】CE
2.钟嵘评曹操之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请结合本诗的“悲凉之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答案】①憎愤。
“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用反讽的手法表明诗人对诸将的厌恶,对袁绍兄弟借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之实,给予揭露,并对由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憎愤。
②失望。
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力量涣散,由此诗人对诸侯内部感到失望。
③同情。
诗人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给予同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3~4题。
古意
[南朝]沈约
挟瑟丛台①下,徙倚②爱容光。
伫立日已暮,戚戚苦人肠。
露葵③已堪摘,淇水未沾裳。
锦衾无独暖,罗衣空自香。
明月虽外照,宁知心内伤?
[注]①丛台:战国时赵王所筑,在邯郸城内,数台相连,故名。
②徙倚:徘徊。
③露葵:葵之别名,俗称滑菜。
《本草》载:“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
”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前四句运用白描手法,写一女子挟着瑟于丛台之下逡巡徘徊,顾影自怜,暮色四合时独自伫立,内心忧愁痛苦。
B.“露葵已堪摘”一句为想象之语,写女子悲戚地熬过一夜,清晨见日出露消,遥想家乡园中之葵已能采摘。
C.“淇水未沾裳”一句系从《诗经·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化来,写女子对男女姻缘期待而不得的惆怅。
D.“罗衣空自香”一句与李清照“有暗香盈袖”趣味相似,写女子丛台之中生活优裕,雅致脱俗,但闲愁绵绵不绝。
E.末二句以明月衬托女子内心的感伤,她内心深处的苦楚自无人领会,何况无情冷月,以反问作结,倍增幽怨。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项,“写女子对男女姻缘期待而不得的惆怅”理解错误,此句与上句相连,想到家中园子里的露葵也该采摘了,但是自己与家乡淇水相隔,不能冲破阻碍回到家中,因此此句应是表达女子的思乡之情。
D项,该句写女子虽身穿罗衣,也不觉得芳香,依然表达她的孤寂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雅致脱俗”无从说起;同时“闲愁”用词不当,“闲愁”是无端的忧愁,往往指男女相思之情。
4.钟嵘评沈约诗“长于清怨”,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意境凄清朦胧。
或暮色凄凉,或月夜清冷。
②抒情含蓄婉约。
借“徙倚”“伫立”暗示情感,借“露葵”“淇水”含蓄点出情感,借“独”“空”等渲染情感,借“明月”衬托情感。
③情感哀怨绵长。
全诗情调温婉舒缓,无激切之语,将孤寂、思乡之情抒发得绸缪淋漓,韵味悠长。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与梦得①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释】①梦得:刘禹锡。
白居易与刘禹锡同龄,交情深厚,开成二年(837),两人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5.下列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以“少时”与“老后”相对。
“不忧生计”使人想见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豪气。
老后不“惜酒钱”是一脉相承的豪情,而无丝毫的世事艰难之感。
B.颔联写两人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感情,“共把十千”暗示了两人共同的处境和心境,“相看”句写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
C.颈联写“闲饮”的细节。
两位老友行酒令、引经史、边饮酒边听音乐,不知不觉就喝多了。
这一联也展现了两人高雅芳洁的情怀与满腹经纶的才学。
D.尾联虚写,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共君一醉一陶然”,使人看到挚友的深情厚谊。
E.全诗言简意丰,语淡情深,从一时“闲饮”,到“且约后期”,既有超脱用雅的情怀,又暗示对身世际遇的感悟,体现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答案】AC
【解析】A项,“老后”写出了诗人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气;C项,这里的“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
虽有高雅芳洁的情怀、匡时救世的志向和满腹经纶的才学,却只能引经据史,行行酒令,虚掷时光,这正是仁人志士的不幸。
6.本诗以“闲饮”为题,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1)和友人相聚闲饮之乐。
两人共把十千,行酒令、引经典,相约再聚之乐。
(2)官场冷遇,闲置之愁。
白居易政治上遭到冷遇,“闲”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
(3)年老饱经沧桑之悲。
首联、颔联诗人回首平生,由年少时的不为生计担忧的豪情,写到两人六十七岁时,白发相对,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感受。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司马光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阕。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应比明洁。
【注】本诗写于宋神宗西宁年间,王安石变法后,司马光处于政治上不得志时期。
鲜于子骏、范氏兄弟聚饮南园,饮罢便留宿在那儿。
夜半酒醒,写下这首诗,次日早晨(诘朝)呈送给子骏等三人。
尧夫,范仲淹次子。
彝叟,范仲淹第三子纯礼。
7.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描写春雨,当时初春,连绵春雨方停,觉得身上衣裳难抵这料峭春寒。
B.“中宵”句表明诗人在与好友相聚痛饮时酩酊大醉,直到夜半方才清醒过来。
C.“卧对”句是说诗人睁眼一看,只见满窗皓月正与他的卧处相对,十分晃眼。
D.“旁观”两句写深夜所感,此时游目旁观,侧耳远听,万象寂然,群动俱歇。
E.最后两句用“玉冰壶”意象比喻诗人高洁清白的品格,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答案】AE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写“春雨”错误,开头两句描写了时节,当时正处于初春;E项,“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理解错误,是来显示自己内心压抑的痛苦。
8.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孤独寂寞。
园林偏僻荒芜,寒气袭人,夜半酒醒,辗转难眠,倍感孤寂。
②对高洁品性的坚守。
以比玉壶冰还明洁的明月自喻,表明对自我操守的坚守。
③内心的压抑与委屈。
尽管品性高洁却仍不被理解,政治上不得志,感到压抑委屈。
五、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9~10题。
长安退将
项斯
塞晚冲沙损眼明,归来养病住秦京。
上高楼阁看星坐,著白衣裳把剑行。
常说老身思斗将,最悲无力制蕃营。
翠眉红脸和回鹘,惆怅中原不用兵。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塞晚”泛指长城以北地区,“冲沙”指塞外多风沙,风卷沙石,势如奔马。
B.“归来养病住秦京”,意思是退伍归来养病住在唐代的都城“秦京”,“秦京”指今天的北京。
C.“星坐”即为“星座”,写作者夜晚登上高楼看看太空中的星星。
D.唐朝军队穿白色衣服,平民穿黑色衣服,作者虽然生病退休仍希望穿上黑色衣服重返战场,握剑而行。
E.“翠眉”和“红脸”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古代女子以翠黛画眉,“红脸”即“红颜”,二者都代指美女。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项,“‘秦京’指今天的北京”错误。
“秦京”应指唐代的都城长安,今天的西安。
D项,“唐朝军队穿白色衣服,平民穿黑色衣服”错误,在唐代,军队穿黑色衣服,平民多穿白色衣服。
该句的意思是虽然身穿平民的白色衣服,却仍握剑而行。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对唐王朝无力御侮的批评与讽刺。
朝廷以年轻貌美的女子与回鹘和亲,“惆怅”“不用兵”。
②对自己因病退休的伤感。
黄沙“损眼明”“归来养病”,夜晚只能看看天空中的星星。
③对能征善战的猛将上阵的期盼。
“常说老身思斗将”,常常说老身希望有能征善战的猛将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