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刑法理论界关于袭警犯罪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对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

对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
处罚措施
对于袭警行为,英国法院可判处最高达六个月的监禁。
美国
袭警罪的立法
01
美国各州对袭警罪有不同的法律规定,但多数州将袭警行为纳
入刑事处罚范围。
袭警行为的刑法定性
02
美国将袭警行为视为对公务人员执行职务的妨碍行为,通常以
轻罪或重罪定罪。
处罚措施
03
对于袭警行为,美国法院可判处最高达数十年的监禁。
03
袭警行为的刑事程序
对于袭警行为的刑事程序,我国法律没有特别规定,一般按照普通刑事
案件的程序处理。
我国刑法规制袭警行为存在的问题
立法规定不够明确
程序保障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刑法对袭警行为的构成要 件没有专门规定,这可能导致实践中 对袭警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存在困难。
在袭警案件中,由于情况特殊,有时 需要采取特殊的侦查和审讯方式,但 目前我国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尚不完 善。
未来研究可以关注袭警行为与其他犯罪行为的关联性,探讨如何通过打击袭警行为 来遏制其他犯罪行为的发生。
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国际上对于袭警行为刑法规制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为我国刑法修 订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袭警行为概述
袭警行为的定义
• 袭警行为是指行为人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故意阻碍警察 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警察的执法权威, 还可能对警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袭警行Fra bibliotek的类型01
02
03
暴力袭警
行为人使用暴力手段,如 拳打、脚踢、推搡等,直 接攻击警察的身体。
威胁袭警
行为人通过言语或行为威 胁警察,使其感到恐惧或 不安,从而影响其正常执 法。

袭警刑事案件情况调研报告

袭警刑事案件情况调研报告

袭警刑事案件情况调研报告1. 选题背景袭警刑事案件是指涉及对执法人员实施暴力行为的犯罪事件。

近年来,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和犯罪形式的多样化,袭警案件呈现出不容忽视的增长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袭警刑事案件的情况,本次调研对相关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和报告,了解袭警案件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同时,选取了近几年来的典型袭警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对比研究。

3. 调研结果3.1 袭警案件的背景袭警案件的发生与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犯罪人群的多元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同时,网络和新媒体的兴起,使得犯罪分子更加容易获取信息和策划作案。

此外,犯罪人群的年龄层次不断降低,犯罪态势更加复杂多变。

3.2 袭警案件的形式袭警案件可以分为直接袭击和间接袭击两种形式。

直接袭击指的是犯罪分子面对面地对执法人员实施暴力行为,如使用凶器攻击、肢体冲突等。

间接袭击则是指通过其他手段对执法人员进行威胁和恐吓,如匿名电话威胁、社交媒体上的恶意言论等。

3.3 袭警案件的原因袭警案件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矛盾的激化:社会矛盾的加剧使得部分人群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对执法人员进行报复行为。

- 暴力传播的影响:电影、电视剧等媒体作品中的暴力场景对一些人产生误导作用,导致他们模仿暴力行为。

- 制度问题:部分地区的执法环境不够人性化,存在不公正待遇和权力过度的现象。

3.4 社会对袭警案件的态度针对袭警案件,社会舆论多数持谴责态度,认为袭警行为严重违背法律和道德底线。

在一些案件中,袭警行为受到了舆论的强烈谴责,并遭到法律的严惩。

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对袭警行为持有理解态度,他们认为这是对不公正执法的反抗。

4. 调研结论袭警刑事案件的增长趋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担忧。

为了有效应对袭警案件,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高度重视和加强对袭警案件的预防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对袭警行为的舆论引导能力。

刑法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完整版)

刑法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完整版)

刑法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刑法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中所剩的可‎以支持双方论点的‎范畴已经寥寥无几‎了,我们的研究已‎经走火入魔了‎。

这里我并不否定‎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成果,而是‎强调刑法研究中,‎在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时首先需‎要弄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那么,为什么必然‎说和必然偶然说都‎能从马克思哲学中‎找到所谓的根据而‎争论不已呢?这主‎要是对其中的必然‎、偶然、原因、结‎果诸范畴的不同理‎解,结果是双方各‎执一端。

拿哲学上‎的论据来支持其观‎点,实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可‎双方为什么又能自‎圆其说呢?偷换概‎念是双方共同的弊‎端。

故在用必然和‎偶然、原因和结果‎研究刑法因果关系‎时,前苏联已有学‎者指出:‎人的活动和它造‎成的结果,彼此间‎是处于必然联系还‎是偶然联系,对于‎刑法毫无意义。

‎以上分析仅是涉‎及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研究中必然说和‎必然偶然说的内部‎之争,那么,因果‎关系是否仅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中的‎客观方面的一个要‎素?实际上,必然‎说还是必然偶然说‎法是建立在其为客‎观方面上的一个要‎素展开讨论的,即‎我国学者提出的刑‎法因果关系客观性‎问题。

我认为,刑‎法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无非是指,刑‎事案件发生了,犯‎罪行为与结果以及‎行为人对行为与结‎果的认识这些客观‎事实,不以我们的‎主观认识存在与否‎,都实际存在着。

‎而这些参在的客观‎事实,包括行为人‎行为时的行为状态‎事实,与由这种心‎里状态支配的行为‎与结果的关系的事‎实。

这样因果关系‎既是客观方面的一‎个要素,又是行为‎人主观方面所具有‎的认识因素。

而必‎然说、必然偶然说‎之争从这个角度看‎仅是因果关系在犯‎罪构成理论的客观‎方面的争论,把因‎果关系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方面的片‎面认识。

而我们在‎研究因果关系时,‎应同时注意主观方‎面的因素,即从主‎客观相统一的角度‎来理解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关于暴力袭警论文

关于暴力袭警论文

暴力袭警与警察执法权益保障问题研究警察是国家暴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权力是国家、法律赋予的,具有不可侵犯性,警察权力作用在社会生活中是经常的、有效的。

在我国,警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我国大力推行依法治国的今天,却经常发生公然挑衅警察权威,侵害警察执法权益,造成公安民警的伤亡。

这是令人心痛的。

公安部统计,2005年上半年有23名民警在执法中遭暴力袭击而牺牲,还有1803名民警被打伤。

110接处民警、交警、巡警成为最易被侵害的警种。

暴力袭警案件发生的原因是复杂而深刻的。

警察这一职业易于辨认,便于攻击,容易导致敌意,却不容易获得满意。

某种程度上,警察成了转型期民众不满情绪的重要出口与代政府受过的替罪羔羊。

警民关系交恶,固然有警风粗暴腐败横行之原因,民众素质低下、有法不依或法治意识淡薄亦难辞其咎、不可推诿。

如何保障警察执法权益问题,也是当今国家和社会所关心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关于这类问题的探讨的不断深入,对警察执法权益的保障,将在未来社会有一个较大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政策、法律等等保障警察权益,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公民的法律道德意识的提升,袭警将不断减少。

一、暴力袭警的严重后果暴力袭警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暴力袭警也是对法律及政府权威的挑战。

(一)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在国家大力推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袭警事件的增多将造成社会中不稳定因素增多,诱发更多群体事件,不利于社会安定,也侵害了公民的人身财产的权利。

(二)激化警民关系暴力袭警必然造成警民关系的紧张化。

警察处理一些违法事件时,群众极易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民警工作,更甚者造成暴力袭警,或发生民警冲突,这就完全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使群众对警察丧失信心。

比如,杭州“七十码”事件就是一个极好的反面教材。

袭警案件的刑法对策研究

袭警案件的刑法对策研究

袭警案件的刑法对策研究摘要:在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状况下,袭警犯罪已经逐渐成为公安机关在日常的执法活动中的常态现象,因此本文主要从刑法学的角度对我国目前的袭警行为的整体情况进行阐述,分析原因存在的问题,并从刑法的层面上提出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袭警刑法原因问题对策一、袭警行为(一)袭警行为概述。

袭警行为是指运用暴力手段对正在执行警务活动的人民警察进行突然人身攻击的行为。

袭警问题已经成为时下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之一。

(二)袭警行为的危害性。

袭警案件有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产生的社会负面效应更大。

具体而言,其危害性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损害法律的尊严。

警察是法律的执行者,其执法权是一种公权利,对执法者的袭击行为就是在藐视法律本身,捍卫法律的尊严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第二,给社会的管理带来挑战。

袭警行为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妨害了执法活动,挫伤了警务人员的执法积极性,侵犯了个体警察的身心健康,政府对社会的有效管理。

二、袭警行为产生的原因(一)社会层面上的原因1.社会治安形势严峻。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已进入了社会转型阶段,发展失衡会放大为城乡、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防范管理体系不完善等社会问题。

给治安管理加大了难度,容易导致警民冲突,这是袭警行为产生的最本质的外部原因。

2.社会公民道德滑坡。

因为发展失衡引起的不公平,而且有少部分人深受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思想荼毒。

一旦执法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便不能理性、正确的去配合公安机关的工作,在这样的社会道德水平下,我们要好好反思下我们的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还存在多少?(二)被袭主体的原因1.警力不足、压力大。

在实践中,我国目前公安警力整体严重不足,这增加了民警们在执法过程中受到袭击的可能性和减少了民警们自身的防卫能力。

除此之外,基层工作环境差,这些都极易导致民警们对待工作的懈怠,引起群众的不满,加剧了袭警案件的发生。

2.自身职业素养不高。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刑法理论界关于袭警犯罪的研究综述》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刑法理论界关于袭警犯罪的研究综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法律专业毕业论文刑法理论界关于袭警犯罪的研究综述姓名:学校:学号:指导教师:定稿日期:内容摘要近年来,干警在执法过程中受到阻碍甚至遭受暴力抗法的现象日趋严重,“袭警”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再是个新名词了。

暴力袭击警察事件的日益严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确保民警的人身安全和执法行为已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在立法上到底该不该单独设立袭警罪也随之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焦点。

【关键词】袭警犯罪警察权益袭警立法袭警罪目录内容摘要 (1)目录 (2)前言 (3)一、我国袭警犯罪的现状 (3)(一)袭警犯罪的概况 (3)(二)我国现行法律对袭警犯罪行为的规定 (4)二、袭警犯罪的形态及特征 (4)(一)根据袭警现象中犯罪分子不同的形态可划分以下几种类型 (4)(二)袭警犯罪的特征 (5)三、是否应该增设袭警罪 (6)(一)袭警犯罪发生的原因 (6)(二)对单独设立袭警罪的争论 (7)四、对如何规制袭警犯罪的前景展望 (8)结语 (8)参考文献 (10)刑法理论界关于袭警犯罪的研究综述前言近年来,暴力袭警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许多新闻媒体对此更是高度关注,不断地有专题报导和评论见诸报端。

其中《嘹望东方周刊》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当袭警事件频发时,‘强势’的警察的‘弱势’生存,再次让公众对中国警察的形象重新认识。

”这段话说明了当前暴力袭警行为的严重性,警察所代表的国家权威受到挑战。

袭警犯罪行为若不能得到有效遏制,警察在人们心中的威严形象将大打折扣。

当然,这损害的不仅仅是警察的形象,还是对国家法律的蔑视,最终将使人民群众丧失安全感,从而使整个社会秩序遭到破坏。

本文从近几年来刑法学界对袭警犯罪的研究着手,着重说明了学者们对是否设立袭警罪的争议以及在立法上如何打击控制袭警犯罪。

一、我国袭警犯罪的现状(一)袭警犯罪的概况2006年10月24日凌晨1时许,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境内发生一起特大袭警案件,嫌犯赵忠文将炸药投向警车,致4名民警及2名治安巡防队员受伤。

论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

论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

论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作者:安邦来源:《法制博览》2014年第05期【摘要】当今社会,袭警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袭警行为不仅严重妨碍了执法人员的依法执行公务,还严重威胁了执法人员的身体健康,不利于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效率。

袭警行为的频繁发生,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规制,放任袭警行为的发生,最终导致袭警行为越来越严重。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有关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关于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对策,旨在有效遏制袭警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安定。

【关键词】袭警行为;刑法规制;研究法律的有效执行离不开国家强制力的干预,没有国家强制力的干预,任何法律都如同虚设。

袭警行为对于社会有很大的危害,既严重威胁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又降低了警察执法的效率,同时损害了国家权威,给社会的安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

当前我国有关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于袭警行为实行刑法规制成了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我国有关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存在的问题(一)对于袭警行为缺乏明确的罪名在执行司法的过程中,我国的刑法仍然存在很多缺陷,例如对于袭警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没有明文规定,导致是否成立袭警罪的意见不统一。

认为需要成立袭警罪的人员认为袭警行为对于社会有很大的危害,认为袭警行为既严重威胁警察的生命健康,又不尊重国家刑法的执行,结果降低了警察执法的效率,而且还降低了民众对警察执法及司法的信任程度[2]。

此外,他们认为成立袭警罪对于打击犯罪行为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犯罪行为的发生。

认为不需要成立袭警罪的人员则认为袭警行为并不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危害,不至于构成严重的犯罪,低估了袭警行为对于社会的危害,不利于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二)妨碍公务罪导致定罪量刑不一致妨碍公务罪是指通过威胁、恐吓、暴力等手段妨碍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行为。

妨碍公务罪的法律规定与袭警行为有一定的共同性,遗憾的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

电大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电大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我国的可撤销婚姻制度学生姓名:周卿学号: 1233001271283指导教师:周小明专业: 法学年级: 12秋法学本学校:云和电大2014年10月目录引言: (1)一、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 (1)二、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3)三、家庭暴力的危害结果 (5)四、制定完善的反家庭暴力法 (6)(一)明确反家庭暴力法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6)(二)明确反家庭暴力法的指导思想、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6)(三)明确政府干预家庭暴力的责任 (7)(四)明确司法机关干预家庭暴力的职责和措施 (8)(五)明确社区组织在干预家庭暴力方面的责任 (8)(六)明确家庭暴力案件中在证据方面的特殊要求 (9)(七)明确规定救济措施,强化法律责任 (9)参考文献浅析我国当前家庭暴力摘要: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

其形式包括殴打、罚跪、捆绑、拘禁等体罚形式,也包括威胁、恐吓、辱骂等精神虐待。

家庭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细胞组织,家庭的和睦与稳定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安宁,然而家庭暴力在我国却较为普遍存在着。

近年来,有关家庭暴力的投诉数量明显增多。

据全国妇联统计,20012年共接到群众来信、来访、来电总数31万多件,有关婚姻家庭权益的占到总数的52.4%。

其中有关家庭暴力的投诉又占到婚姻家庭类总数的22。

5%.全国妇联权益部门的统计,我国3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施暴者多为男性。

目前我国涉家庭暴力离婚案件中,因丈夫的暴行而涉讼,导致夫妻离异的占绝大多数,由此表明妇女(妻子)是家庭暴力的最大受害群体.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建立完善的反家庭暴力法。

袭警罪适用问题研究

袭警罪适用问题研究

袭警罪适用问题研究袭警罪是指对执法人员实施暴力行为的犯罪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袭警罪适用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袭警罪的定义、原因、适用标准以及相关措施等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袭警罪的定义是指在执法人员履行职务时,受到非法侵害、被殴打、被殴打致重伤或者死亡的行为。

袭警罪的发生往往具有明显的暴力性质,严重影响了执法人员的工作秩序和社会安定。

其次,袭警罪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犯罪分子对执法人员的敌意或不满,往往是由于执法过程中的不公正、不合理行为引起的。

二是犯罪分子对执法人员的权威感到挑战,试图通过袭警来显示自己的反抗精神。

三是犯罪分子的个人因素,如心理疾病、情绪不稳定等,导致其对执法人员产生攻击性行为。

袭警罪的适用标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袭警罪适用的标准是:袭击执法人员,致使执法人员受到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行为。

这一标准明确了袭警罪的定性和量刑范围,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针对袭警罪的发生,相关措施也在不断完善。

一方面,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和装备,提高其应对袭警情况的能力。

另一方面,加大对袭警罪的打击力度,严厉处罚犯罪分子,维护执法人员的尊严和权益。

此外,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执法人员的尊重和理解,也是预防袭警罪发生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袭警罪适用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通过明确袭警罪的定义、研究其发生原因、制定合理的适用标准以及采取相关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执法人员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的法治意识,共同营造尊重执法、支持执法的良好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袭警罪的发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对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

对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

完善袭警行为的量刑标准
制定全面的量刑标准
目前对袭警行为的量刑标准较为模糊,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 。应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的方式,制定全面的量刑标准,明 确不同情节下的量刑幅度和具体适用条件。
突出情节严重者的量刑
为体现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应对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 的袭警行为从重处罚。应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 情节严重者的量刑标准,确保对这类行为的严厉打击。
袭警行为定义和分类
本研究对袭警行为进行了定义和分类,明确了不同类型的袭警 行为及其相应的法律后果。
刑法规制现状分析
对当前我国刑法对袭警行为的规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存 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完善刑法规制的建议
提出了完善袭警行为刑法规制的建议,包括修改相关刑法条款 、增加新的罪名等。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2023
《对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 研究》
co 袭警行为概述 • 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 • 我国袭警行为刑法规制的完善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袭警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袭警行为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损害国家机关的权威和公 信力,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现行刑法规制的不足
04
我国袭警行为刑法规制的完善建议
明确袭警行为的刑法定性
袭警行为应明确纳入刑法规制范围
现行法律对袭警行为的规定存在缺陷,难以对袭警行为形成有效制约。应通 过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的方式,将袭警行为明确纳入刑法规制范围,以强化 法律威慑力。
明确袭警行为的法律定义
为准确界定袭警行为,需要明确其法律定义。应结合实践案例,以法律条文 的形式对袭警行为进行明确界定,以便于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和适用。

关于袭警罪的调研报告

关于袭警罪的调研报告

关于袭警罪的调研报告袭警罪是指对警察进行身体伤害、威胁、恐吓或其他侵犯其个人权益的行为,是对公共安全和社会和谐的严重犯罪行为。

针对袭警罪的调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袭警现象的背景与成因、袭警罪行的危害、应对袭警罪行的措施和建议等。

袭警现象的背景与成因:袭警现象在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问题:社会治安形势不稳定,犯罪率高,导致警察容易成为违法犯罪分子的报复对象。

2. 政治问题:一些人对政府和警察机关的不满和不信任,导致对警察的攻击和报复。

3. 法律问题: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有意无意地对警察实施袭警行为,试图逃避法律的追究,阻碍警察的执法活动。

袭警罪行的危害:1. 危及警察生命安全:警察工作环境复杂,处于高风险的岗位上。

袭警行为对警察的身体和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

2. 损害社会安全与和谐:袭警罪行不仅威胁了警察自身的安全,也动摇了社会的安全稳定。

警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他们的工作受到威胁,社会秩序将受到严重破坏。

3. 扰乱执法秩序:袭警行为干扰了警察的执法活动,给犯罪分子逃脱和继续犯罪提供了有利条件。

应对袭警罪行的措施和建议:1. 加强法律保护:加强相关法律的完善和执行,给予警察更多的法律保护。

严惩袭警行为,让犯罪分子付出更高的代价,同时要维护警察依法执法的合法权益。

2. 提高警察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警察培训,提升警察的执法技能和应变能力,规范警察执法行为,增强警察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袭警事件的发生。

3. 社会宣传教育:加大对袭警罪行的宣传力度,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尊重警察执法的观念,增强社会对警察工作的支持和尊重,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袭警罪行现象的增加对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法律保护、提高警察素质和加强社会教育,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维护社会安全与和谐。

袭警刑事案件调研报告

袭警刑事案件调研报告

袭警刑事案件调研报告袭警刑事案件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调查分析袭警刑事案件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通过对袭警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袭警刑事案件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建议加强警务人员的培训和保护,同时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警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一、引言袭警刑事案件是指个人或组织对警察进行暴力袭击以达到其非法目的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警察的人身安全,也严重破坏了社会治安秩序。

本报告旨在调查此类案件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袭警刑事案件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自2015年以来,我们国家每年都有大量袭警案件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这些案件包括了直接的袭击、恐吓、谋杀等各种形式。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 社会矛盾激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这种社会不稳定的局势,对警察进行袭击,以逃避打击和制裁。

2. 警察执法行为引发不满:一些袭警案件源于一些不合理的警察执法行为,这导致了被执法对象的不满和抵触情绪的积聚,最终演变为袭警行为。

3. 法制宣传不足:有些人对法律法规的知识缺乏,对警察执法的合法性和必要性缺乏理解。

缺乏对执法过程和权力边界的正确认知也会导致袭警行为的发生。

三、解决方案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袭警刑事案件的发生,我们提出以下几项建议:1. 加强警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警察的专业素质和应对能力,增强警察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袭警事件的发生。

2. 优化警务环境:改善警察的工作条件,提高警察的待遇和福利,增强警察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安全感,减少袭警事件的发生。

3. 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对警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加袭警行为的社会压力,减少袭警事件的发生。

4. 严厉打击犯罪行为:对袭警刑事案件,要依法惩处,严打凶手,维护警察执法权威,增加犯罪分子对袭警行为的恐惧,有效震慑袭警行为的发生。

袭警类案件调研报告

袭警类案件调研报告

袭警类案件调研报告1. 引言袭警类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使用暴力手段对公安人员进行袭击的违法行为。

这类案件的发生频率逐年上升,严重地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执法秩序和警务环境。

本调研报告旨在通过对袭警类案件的调查研究,找出案件的共性和特点,为警方提供对策和解决方案。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以下方法:1. 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包括相关媒体报道、学术论文和犯罪统计数据。

2. 面对面的访谈,包括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法学专家以及犯罪学研究者。

3. 袭警类案件的发展趋势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袭警类案件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 数量上升:袭警类案件的数量近年来呈逐年上升之势。

2. 袭击手段多样化:犯罪嫌疑人使用的袭击手段逐渐多样化,包括使用冷兵器、飞行器、爆炸物等。

3. 犯罪嫌疑人心理变态化: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普遍存在变态化趋势,对公安人员表现出的仇恨情绪加剧。

4. 袭警类案件的特点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将袭警类案件的特点总结如下:4.1. 犯罪动机复杂调查数据显示,袭警类案件的犯罪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个人仇恨:部分犯罪嫌疑人对公安机关有个人仇恨,对某位警员或某个警察单位怀有恶意。

2. 犯罪逃避:为了逃避执法,犯罪嫌疑人采取袭警行动以阻碍公安机关的侦破工作。

3. 激进思想:部分袭警者受到激进思想的影响,认为公安机关压迫人民,认为袭击公安人员是一种反抗行为。

4.2. 目标选择明确袭警类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通常对目标进行明确选择,一般会选择单人行动的警察,例如巡逻警员或者负责某项任务的警员。

目标选择明确使得这类案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危险性。

4.3. 犯罪手段危险多样袭警类案件的犯罪手段危险多样化,包括使用冷兵器攻击、驾驶车辆冲撞、使用爆炸物袭击等。

这些手段具有隐蔽性和威胁性,给公安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5. 对策和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 加大媒体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加大对袭警类案件的宣传报道,提高公众对这类违法行为的认知度和警惕性。

关于办理袭警案件法律适用问题(3篇)

关于办理袭警案件法律适用问题(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袭警案件数量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到人民警察的执法权益。

本文从袭警案件的定义、法律适用原则、现行法律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办理袭警案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袭警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对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实施侵害,造成人民警察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影响人民警察正常执行职务的案件。

近年来,袭警案件频发,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和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威。

因此,研究袭警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警察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袭警案件的定义袭警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对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实施侵害,造成人民警察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影响人民警察正常执行职务的案件。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 以暴力手段,对人民警察实施殴打、伤害、杀害等行为;2. 以威胁手段,对人民警察实施恐吓、威胁、滋扰等行为;3. 以其他手段,对人民警察实施侮辱、诽谤、诬告等行为;4. 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妨碍人民警察执行职务。

三、袭警案件的法律适用原则1. 依法治国原则:袭警案件的法律适用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理案件,确保案件处理的公正、公平。

2.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在办理袭警案件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案件处理的准确性。

3. 保护人民警察合法权益原则:在办理袭警案件时,要充分保障人民警察的合法权益,维护执法权威。

4. 公正、公开、透明原则:在办理袭警案件时,要确保案件处理的公正、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四、现行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八条:暴力袭击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造成人民警察轻微伤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论袭警罪的立法思考

论袭警罪的立法思考

山西大同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论文题目:论袭警罪的立法思考学院名称:政法学院专业:法学学生姓名:**年级:07法学二班学号:************指导教师:***2010年12月25日学院:政法系别:法学专业(专业方向):刑法理论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一)国内研究现状评述早在2003年3月,我国就有3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建议修改刑法,增设“袭警罪”,通过法律增强惩罚的力度,使违法者不敢肆意妄为。

有学者认为我国对追究暴力袭警者责任的法律规定已经较为充分,依据《刑法》规定,行为人以暴力、威胁的方式妨害警察执行公务的,构成妨害公务罪。

根据法理,如果暴力妨害公务造成警察伤亡的,属于竞合犯,择一重罪即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但也有的学者认为,暴力袭警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仅仅在于侵犯了警察的人身权,主要在于侵犯了国家法律的权威,并且警察的执法行为与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公务行为相比,更容易遭到侵袭、更具危险性,如果在刑法中设置袭警犯罪,体现警务活动与其他公务活动的重要区别,将有助于加大打击暴力袭警、暴力抗法行为的力度,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最终有助于彰显法律权威。

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袭警事件在我国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刑法对袭警行为的规制没有起到足够的惩戒威慑作用。

在刑法中单独设立袭警罪是一个有益的补救思路。

这样不仅不会破坏刑法的罪名体系,造成罪刑关系的均衡性与协调性失调,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保障警察依法执行职务,还符合我国刑法中对某种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予以特别强调和特别惩治的先例。

很多学者就这些方面进行着研究。

在华人地区里,香港承袭英国法律传统,所以一直有袭警罪。

在香港法例中,有两条例针对袭警,一为第212章《侵害人身罪条例》36b,即“袭击、抗拒或故意阻挠在正当执行职务的任何警务人员或在协助该警务人员的人”,最高可监禁两年。

另一条例为第63章,即“任何人袭击或抗拒执行职责的警务人员,或协助或煽惑任何人如此袭击或抗拒......循简易程序定罪后,可处罚款5000元及监禁6个月。

论文

论文

毕业论文专业名称:繁昌电大08秋法律本科论文题目:浅议袭警罪的构建学生姓名:刘军指导老师:孙结才评阅人:成绩: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一日目录一、袭警罪的概述 (4)1、袭警罪的含义 (4)2、袭警罪的犯罪构成 (4)二、我国设立袭警罪的必要性 (5)1、简述袭警的原因 (5)2、分析袭警行为产生的后果 (6)三、对新创设的袭警罪提出的几点建议 (7)1、正确划分袭警罪与非罪的区别 (8)2、与妨碍公务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区别 (8)3、对新创设袭警罪处罚量刑的几点意见 (9)摘要:和平年代人民警察每年因暴力事件牺牲多达数百人,成为了和平时期牺牲最多的职业。

但是目前袭警的犯罪却按妨碍公务罪或者是故意杀人罪论处的。

把造成正在进行公务活动的警察重伤或死亡的袭警行为,完全等同于普通的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这是不合适的,实际上抹杀了袭警行为的特殊性和严重性。

警察作为国家的武器,暴力袭警行为是对国家法律权威的公然挑战。

如果以强力作为执法后盾的警察权威被公然挑战和损害,其他执法机关的权威又如何体现?目前袭警事件越来越多,这对社会治安的危害是相当大的。

在目前社会各种矛盾凸显的特殊时期,应该正视这件事,尽早在刑法中设立袭警罪。

接下来将从当前社会袭警行为发生原因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亟需设立袭警罪的必要性,最后提出设立袭警罪的几点意见。

关键字:袭警袭警罪犯罪构成浅议袭警罪的构建繁昌电大08秋法本——刘军引言:当今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城市化建设、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中国的犯罪也进入了高峰期。

犯罪率的升高,人民警察肩上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了,面对着穷凶极恶、狗急跳墙的歹徒,警察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从2001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上百名警察在执法活动中遭受暴力袭击死亡,上千人受伤。

能够说袭警行为形成了警察“月月有牺牲,天天在流血”的现象。

如何有效地遏制暴力袭警行为,加大对该行为的打击力度无疑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要完成这个目的,必需首先从立法上对袭警行为停止有效的规制,以实在维护执法警察的人身平安,为警察执行职务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证。

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08850

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08850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题目:论共同犯罪姓名教育层次开放本科学号分校衡水电大专业法学教学点直属班指导教师日期年月日目录一、论文摘要 (1)二、论文正文 (2)(一)共同犯罪的概述 (2)(二)单位共同犯罪 (4)(三)关于片面共同犯罪的理论 (5)三、参考文献 (8)论共同犯罪论文摘要:一、共同犯罪概述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个疑难而复杂的问题,研究犯罪的共同形态对刑事审判具有重要意义。

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取决于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明文规定,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我国刑法的共同犯罪理论以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认为共同犯罪是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的统一。

因此在共同犯罪中我们应当将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考虑进去,将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分工情况来看,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四类。

二、单位共同犯罪单位犯罪是经单位组织决策机构后形成的整体意志,这种单位整体意志由单位内部组织中的自然人行为转化为单位的犯罪行为。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以共同犯罪的一般标准来评判,单位犯罪是以共同犯罪形态出现的,这也是立法对单位犯罪往往规定追究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刑事责任的原因。

三、关于片面共同犯罪理论所谓的片面共同犯罪,是指单方面具有与他人共同参与犯罪的的故意的情形。

片面共犯具有,主观联络的单向性,主观上的直接故意性,客观行为上的协同利用性,共同犯罪人类型的多样性,片面共犯的确立可以是片面共犯找到法律上的依据,使其能够罚当其罚,罪当其罪.关键词:共同犯罪;单位共同犯罪;片面共同犯罪;形态;特征;存在必要性.一、共同犯罪的概述(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个疑难而复杂的问题,研究犯罪的共同形态对刑事审判具有重要意义。

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取决于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明文规定,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袭警罪思想汇报

袭警罪思想汇报

袭警罪思想汇报袭警罪是一种危害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针对执法人员的袭击犯罪行为是对法治社会的挑战和践踏。

在现代社会,警察是维护社会安宁和秩序的重要力量,袭击警察不仅侵犯了警察的合法权益,也对社会秩序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

身为一名法律研究生,我深知袭警罪的严重性和其背后蕴涵的恶劣思想。

首先,袭警罪的背后有着对法律和正义的蔑视。

袭警攻击的对象是执行法律和维护人民安全的警察,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的基石。

袭警行为背离了法律原则和价值观念,体现了犯罪分子对法律权威的挑战,也暴露了对社会公正和正义的彻底否认。

其次,袭警罪行再现了社会理念的偏离和价值迷失。

一个人对执法者的攻击不仅是对社会秩序的冲击,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和人民的无视。

袭警罪的背后常常存在着不满、愤怒和不公平感,但这种犯罪行为与之失之太远。

社会的问题和矛盾需要通过合法和渠道来解决,而不是通过袭警来发泄情绪和满足个人利益。

再者,袭警罪行对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力量,袭警行为破坏了警察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使公众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

警察的存在和工作是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任何对警察的袭击都等同于对整个社会治安的直接威胁。

袭警罪行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对警察的侵害,更是对整个法治社会的公然挑衅和质疑。

政府和公众应该共同发声,对袭警罪行维护强硬的态度,并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警务保障、提高执法水平等多方面的努力来防范和打击袭警犯罪行为。

作为一名法律研究生,我秉承着法治的理念,坚信执法人员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袭警行为必须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将始终遵守法律,传播正确的法治理念,弘扬社会正气,为维护社会安全和公众利益而努力奋斗。

最后,我要呼吁全社会形成对袭警罪行的共识,树立起预防和打击袭警犯罪的警示意识。

各界力量要团结起来,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从教育、舆论引导、机构保障等多个方面下功夫,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稳定的法治环境。

办理袭警刑事案件调研报告

办理袭警刑事案件调研报告

办理袭警刑事案件调研报告袭警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使用暴力手段对执法人员进行袭击或伤害的行为。

这种犯罪行为严重威胁了社会治安和法律权威,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执法秩序和警察人员的安全。

为了更好地了解袭警刑事案件,下面将对办理袭警刑事案件的调研报告进行撰写。

一、袭警刑事案件发生的原因袭警刑事案件的发生具有多重原因。

首先,一些犯罪嫌疑人对执法机关持有敌意,对警察抱有偏见,认为他们是自己的敌人,因此采取暴力手段报复。

其次,一部分犯罪分子试图逃脱法律制裁,为了躲避逮捕或处罚,会选择袭警行为。

此外,一些人出于个人原因或心理扭曲,对社会或执法人员存在强烈的憎恨,因此选择了袭警行为。

二、袭警刑事案件调查与侦破难点办理袭警刑事案件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袭警现场需要尽快保护好现场证据,同时迅速固定案发现场,以防止证据被破坏或篡改。

还需要收集目击证人的证言,了解案发过程,以及现场可能存在的相关物证。

其次,对于袭警行为,可能存在身份伪装等手段,追踪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执法人员在案发时通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容易出现目击证词的不准确性,这也给案件调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袭警刑事案件的危害与对策袭警犯罪行为对社会稳定和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首先,袭警行为破坏了公共秩序和安宁,给民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其次,警察是维护社会安全、治安和法律秩序的重要力量,袭警行为对法律权威的冲击会对公众对执法机关的信任产生消极影响。

为了有效遏制袭警行为,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警察执法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自我保护和处置能力;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重袭警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和尊重执法的意识,树立法律权威。

总结起来,袭警刑事案件对社会治安和法律权威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冲击。

办理这类案件需要面对一系列的困难,但通过加强警察培训、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公众法律意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遏制袭警行为的发生,保护警察人员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袭警调研分析报告

袭警调研分析报告

袭警调研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袭警事件是指公民通过暴力手段对警察进行攻击或伤害的行为。

这类事件给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也对警察的个人安全构成了巨大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了解袭警事件的发生原因和特点,本报告对袭警事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希望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1.文献研究:对已有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和案例分析进行综合研究,了解袭警事件的背景和相关因素。

2.实地访谈:对警察、袭警者及其家属、社会工作者等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观点和体验。

3.数据统计:通过收集警察机关和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对袭警事件进行数量和趋势的分析。

三、袭警事件的原因和特点经过调研和分析,我们总结出袭警事件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原因和特点:1.社会压力:袭警者多数来自社会底层或经济困难的群体,他们面临着生计和生活压力,对社会不满情绪较高,容易采取极端行为。

2.个人情绪问题:部分袭警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导致其情绪不稳定,容易对外界产生过激反应。

3.反警情绪的传播:部分袭警事件是由于袭警者对警察的负面观念和情绪受到他人传播影响而产生的。

4.执法不当引发的冲突: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警察执行职务时可能出现执法过当或不当的情况,引发与袭警者的冲突。

5.犯罪因素:少数袭警事件是由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抓捕而采取的手段,具有明显的犯罪动机。

四、预防和应对策略针对袭警事件的原因和特点,我们提出了以下预防和应对策略:1.社会关怀和援助:加强对社会底层群体的关怀和援助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困扰。

2.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意识,减少因个人情绪问题导致的极端行为发生。

3.加强警民沟通:警察应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提高公众对警察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4.加强执法培训:警察应接受更加专业和全面的执法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和素质,避免执法不当引发的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刑法理论界关于袭警犯罪的研究综述
姓名:
学校:
学号: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
内容摘要
近年来,干警在执法过程中受到阻碍甚至遭受暴力抗法的现象日趋严重,“袭警”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再是个新名词了。

暴力袭击警察事件的日益严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确保民警的人身安全和执法行为已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在立法上到底该不该单独设立袭警罪也随之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焦点。

【关键词】袭警犯罪警察权益袭警立法袭警罪
目录
内容摘要 (1)
目录 (2)
前言 (3)
一、我国袭警犯罪的现状 (3)
(一)袭警犯罪的概况 (3)
(二)我国现行法律对袭警犯罪行为的规定 (4)
二、袭警犯罪的形态及特征 (4)
(一)根据袭警现象中犯罪分子不同的形态可划分以下几种类型 (4)
(二)袭警犯罪的特征 (5)
三、是否应该增设袭警罪 (6)
(一)袭警犯罪发生的原因 (6)
(二)对单独设立袭警罪的争论 (7)
四、对如何规制袭警犯罪的前景展望 (8)
结语 (8)
参考文献 (10)
刑法理论界关于袭警犯罪的研究综述
前言
近年来,暴力袭警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许多新闻媒体对此更是高度关注,不断地有专题报导和评论见诸报端。

其中《嘹望东方周刊》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当袭警事件频发时,‘强势’的警察的‘弱势’生存,再次让公众对中国警察的形象重新认识。

”这段话说明了当前暴力袭警行为的严重性,警察所代表的国家权威受到挑战。

袭警犯罪行为若不能得到有效遏制,警察在人们心中的威严形象将大打折扣。

当然,这损害的不仅仅是警察的形象,还是对国家法律的蔑视,最终将使人民群众丧失安全感,从而使整个社会秩序遭到破坏。

本文从近几年来刑法学界对袭警犯罪的研究着手,着重说明了学者们对是否设立袭警罪的争议以及在立法上如何打击控制袭警犯罪。

一、我国袭警犯罪的现状
(一)袭警犯罪的概况
2006年10月24日凌晨1时许,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境内发生一起特大袭警案件,嫌犯赵忠文将炸药投向警车,致4名民警及2名治安巡防队员受伤。

2008年7月1日上午9时许,北京来沪无业人员杨佳在上海闸北区一综合办公楼便门外纵火后,捅伤一名保安,后突然闯入楼内办公场所,袭击正在办公的民警,共致9名民警受伤,其中5名民警送医院抢救无效牺牲。

2015年3月11日17时25分许,孙浩杰驾驶宝马X3越野车(牌号为沪DB0508)行驶至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虹许路路口时,因超越停车线被在路口执勤的交警茆盛泉纠正。

之后,孙浩杰从直行车道径直行驶至左转弯至虹许路的待转区,茆盛泉再次上前指出其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孙浩杰不服从茆盛泉要求其直行的现场指令,还驾驶车辆强行加速左转,将正在制止其违法行为的茆盛泉拖拽倒地。

茆盛泉因颅脑损伤被送医后,抢救无效于当晚22时45分死亡。

……
袭警案在全国各地同样均有发生,1999年震惊全国的银川“04.20”特大袭警案、2000年吉林省蛟河市“06.02”袭警案等到2008年上海杨佳袭警案、2008年喀什“8.4”袭警案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第五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但是近年来,侮辱、殴打、诬告侵害民警合法权益的案件屡屡发生,公然暴力抗法的案件不断增多,直接侵害了民警的人身权利。

据公安部统计,2010年至2013年,全国已经查处的袭警侵警案件年均递增1000起以上,受侵害民警人数更是跳跃式猛增,2010年受侵害民警7268人,到2013年猛增至12327人,上升70%,牺牲23人,重伤44人。

另据介绍,暴力袭警的案件主要发生于公安派出所民警、治安民警、交警、巡警、刑警等执行勤务、处置群体性事件、抓捕犯罪嫌疑人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