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种群遗传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变化的cpSSR分析

合集下载

凉水自然保护区松鼠sciurusvulgaris重取贮点及其与红松inuskoraiensis天然更新关系

凉水自然保护区松鼠sciurusvulgaris重取贮点及其与红松inuskoraiensis天然更新关系

2)松鼠重取松籽的强度在初冬时最大晚冬次之仲冬最小。三个时期的重取贮点数存在极显著差异(x2=17.247df=2<0.05)。松鼠重取强度在冬季不同时期的分配符合将饥饿风险降到最小的觅食经济原则。
3)重取贮点及红松幼苗与生态因子的多回归方程分别为:y=0.0844X12-0.2745X13+0.1791X14-0.0988X15-0.0944X16-0.1818X17-0.2881X18-0.4495X19+0.4498X21+0.1939X31-0.2040X32+0.2104X33+0.0005X34-0.0090X35-0.1929X37-01834X38-0.1578X42-0.4449X43+0.0369X51-0.3351X61-0.2284X63-0.1083X64-0.3787X65-0.0810X71+0.0683X72-0.1738X73+0.1991X75+0.0491X81-0.2811X82-0.0545X83+0.2659X91+0.0226X92+0.0316X101+0.1552X111+0.4544X112+0.1542X121+0.2779X122(F=2.605=0.003(df=37268)R=0.860R2=0.739)y=0.084X12-0.278X13-0.169X14+0.060X15+0.170X16+0.102X17+0.070X18-0.018X19-0.406X21-0.188X31-0.352X32-0.051X33+0.073X34-0.269X35-0.261X37+0.006X38-0.254X42-0.324X43+0.376X51-0.33.5X61-0.04.3X63-0.284X64-0.O74X65-0.288X71-0174X72-0.217X73-0.335X75+0.271X81+0.031X82+0.142X83+0.230X91-0.061X92-0.004X101+0.001X111-0.324X112+0.086X121+0.173X172(F=0.985=0.520(df=37268)R=0.719R2=0.517)4)凉水保护区松鼠的重取贮点与红松幼苗的数量分布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r=-0.2453=0.0471;y=55.2136462-0.152516209x)。

凉水自然保护区原始红松林与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凉水自然保护区原始红松林与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d e p t h a n d s e a s o n s :i n t h e s u r f a c e a n d 0 —1 0 c m l a y e r o f s o i l .i t wa s h i g h e s t i n t w o o r i g i n a l Ko r e a n p i n e f o r e s t t h r o u g h o u t t h e y e a r ;i n t h e 1 0— 2 0 c m l a y e r o f s o i l ,i t wa s h i g h e s t i n p l a n t a t i o n i n s p in r g, s u mme r a n d a u t u mn, wh i l e i t wa s h i g h e s t i n t h e p r i mi t i v e Ko r e a n p i n e f o r e s t i n wi n t e r ;t h r e e d i f f e r e n t s o i l mi c r o b i a l d i v e r s i t y i n d e x e s o f a l l s o i l l a y e r s w e r e h i g h e s t i n A c e r t e g me n t o s u m Ma x i m f o r e s t ,a n d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o s e o f t wo p l a n t a t i o n .T h e r e f o r e ,t h e s o i l mi c r o b i a l d i v e r s i — t y o f o r i g i n a l Br o a d — l e a v e d Ko r e a n P i n e f o r e s t i s i r c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t h e o ig r i n a l c o n i f e r o u s Ko r e a n p i n e f o r e s t a n d p l a n t a -

凉水自然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蛾类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1)

凉水自然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蛾类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1)

凉水自然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蛾类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1)顾伟;马玲;张子龙;孙虎;孙美欧;李琳【摘要】The moth community was investigated by light trap in June to September 2013 and 2014 to reveal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easonal dynamic of moths in broad 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 of Xiaoxing ’ an Mountains .A total of 8 919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belonging to394 species, 26 families.Noctuidae and Geometridae were the dominant taxa , but both of them have great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similarity of moth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periods was very differ-ent, and dominant species composition had a great difference , the proportion of community specific species was larger in each period.In time series,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ichness index .The species abundance distribution of the moth community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gnormal distribution , except for the 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 .The moth communities in the broad 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 ecosystem in Liangshui Nature Reserve are more stable, and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re superior .%为研究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蛾类群落组成结构及季节动态,2013年和2014年6—9月份,通过灯诱法对阔叶红松林蛾类群落进行系统的调查。

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红松林土壤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

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红松林土壤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

cc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of diXerent typet of Pinus koroiepsil fwests and the nitrooen
cycle procest in the toil.【Method ] The understora toils of five typet of Pinus koroiepsil forests were telected at the
第55卷 第8期 20 19 年 8 月
doi:10. 11707/j.1001-7488. 20190812
林业科学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Vol. 55,No. 8 Aug.,2 0 1 9
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红松林土壤型 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析!
陈秀波1!2朱德全'!4赵晨晨' 张路路3'4陈立新1段文标1
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子(G — 0. 05)%【结论】5种林型红松林土壤'8-型反硝化微生物多数#多样性
指数无显著差异,但$多样性差异显著,引起不同林型之间'8-型反硝化微生物组成和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土
壤-氮和全氮含量%
关键词: 原始红松林;人工林;天然次生林;'8-基因;高通量测序;反硝化微生物
forest, Tilia spp. and Pinus koroieesie forest and Betula costo-Pinus koreiepsis forest) , Pinus koreiepsis plantation and
natural Pinus koroieesii secondary foresi in Liangshu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ere analyzed to previde dati support Oo a

应用PROSAIL模型对森林冠层叶面积指数遥感估测

应用PROSAIL模型对森林冠层叶面积指数遥感估测
几何光学模型 [8] 、核驱动模型的查找表方法反演叶
面积指数 [9] ) 。 尽管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植被类
第 11 期 何金有,等:应用 PROSAIL 模型对森林冠层叶面积指数遥感估测
型和背景环境,由于其需要的输入参数较多,并且模
精度进行验证。
型结构复杂,因此,目前使用该方法来反演叶面积指
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 R2 ) of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estimated leaf area index is 0.333 8. The PROSAIL mod⁃
el has a high accuracy in inverting the leaf area index, and the estimation results of the PROSAIL model are consistent with
tance, and genetic algorithm was used to solve the cost function. The leaf area index was simulated by adjusting the key pa⁃
rameter values of the PROSAIL model with high sensitivity.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 ANN) was used to map the rela⁃
In order to obtain the leaf area index ( LAI) of forest canopy in a timely and accurate manner, monitor forest growth

凉水自然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生理类群及分布

凉水自然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生理类群及分布
o c o r a imsi h z s h r n o .hz s h r ol n te p mi v o e n pn n r a . a e o e ti i g fmi ro g n s n r io p e e a d n n. io p e s i i h r t e K r a i e a d b o d. v d fr s n L a - r e s i i 1 e n s l a u e Re e v .Xio i g a i g h olm c o r a imsi e p m t e K r a i e a d b o d 1a e r s s o hl N t r s r e i a xn ’ n n .T e s i i r o g ns n t r i o n p n n ra . v d f e t h w l h i i v e e o a vd n l e ia h gn e u a i ,n mey h olmir o g n s i l o c n r t n 0~2 m o l a e .T e n e i e tyv r e c a i g rg l r y a l ,t e s i t l n t co r a ims man y c n e t e i a 0 a si lyr h
维普资讯
第3 6卷 第 3期 20 0 8年 3月








V0. 6 No 3 13 .
Ma.2 8 r 0o
J RNAL OF N OU ORT AS ORE T Y HE T F S R UNI RST VE I Y
总 茵数 的 8 % 以上 ; 线 茵 次 之 , 9 放 占总 茵数 的 7 ; 菌 最 少 , % 真 占总 茵数 的 4 。 原 始 阔 叶 红 松 林 各 主 要 生 理 类 群 % 中, 固氮茵数 量最 多, 纤维素分 解茵其 次, 解磷 细菌最少。 关键词 土壤 ; 生物 ; 微 类群 ; 原始阔叶红松 林 ; 凉水 自然保护 区 分 类 号 S 5 14 Mao h s lg a o p fS i Mi o ra i a d I s iuin i r t eKoen Pn d B od jrP yi o i lGru so ol c ogns n t Dirb t P i i ra ie a ra . o c r m s t o n miv n 1ae oet i gh i au eR sre Wag i Z uL, ngY ( o ee f oet , otes F rsyU i r evdF rs La s u tr eev/ n , o i Wa iC l g rsy N r at o t nv - n i n N Y l oF r h er e sy Ha i 104 , .R hn )/ora o o hat o s yU i ri . 2 0 .6 3 .一1 i 。 r n 5 0 0 P .C ia/ Jun f r es Fr t n esy 一 0 83 ( ) t b l Nt e r v t 6—1 .8 7 4 Dlt np t cl r ehdW sdt e u en m e , ao p yi oi l ru s dds b t nrglry i i l e u uem to a ue m a r t u br m jr hs lg a gop ir ui uai uo a t s o s e h o c n a t i oe t

天然红松遗传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变化的RAPD分析

天然红松遗传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变化的RAPD分析
第 !" 卷# 第 ! 期# # # # # # # # # # # # # 植# # # 物# # # 研# # # 究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 # # # # # # # # # *+,,-./) 01 *0.2)/32, 4-5-2436
!$$" 年# " 月 2789’ # !$$"
表 !< 各龄级红松的样本数 A’2&+ !< U’(3&+ )%V+ EK P%KK+D+IM ’N+ S&’))+) EK !9 <’()"*#%"%
龄级 树龄 ( 年) 年代 样本数 ! ! ; !" * !! ; *" *! ; -" 6 -! ; 6" 7 6! ; 7" 8 7! ; 8" 9 8! ; 9" : 9! ; :" # :! ; #" !" #! ; !""
( 3&’’HKH &S ,9SH 5T9HFTH,,9@&F9FK )&8U@’ +F9VH8W9XY,;@’9@F# <<=$!> )
"7).-%2.# R9XE 42:; UHXE&Z, XEH 7@7H8 WXQZ9HZ KHFHX9T Z9VH8W9XY @FZ Z9SSH8HFX9@X9&F 9F XHU7&8@’ Z9L UHFW9&F &S F@XQ8@’ 7&7Q’@X9&F &S !"#$% &’()"*#%"% 9F ,9@FKWEQ9 )@X9&F@’ )@XQ8H 4HWH8VH( .&X@’ !"A !+ ,’()"*#%"% W@U7’HW @KHZ S8&U < X& <$$ YH@8W [H8H K8&Q7HZ <$ @KH T’@WWHW HVH8Y <$ YH@8W( =< 8H7H@X@\’H ’&T9 9F [E9TE A$ [H8H 7&’YU&7E9T [H8H &\X@9FHZ S8&U <$ 8@FZ&U 789UH8W @FZ 7H8THFX@KH &S 7&’YU&7E9T ’&T9 [@W B<( >CD ( /F @KH T’@WW ’HVH’ ,KHFHX9T Z9SSH8HFX9@X9&F &S 5E@FF&F Z9VH8W9XY 9FZH] @FZ )H9 9FZH] [@W <=( "GD @FZ <G( ="D ( .[& 9FZH]HW WE&[HZ KHFHX9T Z9SSH8HFX9@X9&F 9F XHU7&8@’ Z9UHFW9&F 9W ’&[H8 XE@F 9F W7@TH @FZ KHFHX9T V@89@X9&F H]9WXHZ [9XE9F @KH T’@WW( 4HWQ’X WE&[HZ XE@X KHFHX9T Z9VH8W9XY &S !+ &’()"*#%"% 9F ,9@FKWEQ9 F@X9&F@’ F@XQ8H 8HWH8VH S’QTXQ@XHZ X[9TH 9F <$$ YH@8W @FZ 9W @WTHFZ9FK @X 78HWHFX( .E&QKE KHFHX9T Z9VH8W9XY &S !+ &’()"*#%"% ZHT8H@WHZ XHU7&8@89’Y @SXH8 W&UH WU@’’ SH’’9FKW,9X E@W 8HWX&8HZ HSSHTX9VH’Y \HT@QWH &S HWX@\’9WEUHFX &S XEH F@XQ8H 8HWH8VH( 81( 9+-3)# !"#$% &’()"*#%"%;42:;;KHFHX9T Z9VH8W9XY;XHU7&8@’ Z9UHFW9&F 红松( !"#$% &’()"*#%"% 5H9\( HX IQTT( ) 为松科 松属的主要森林树种。在我国红松主要分布于东 北地区的长白山、 张广才岭、 完达山和小兴安岭; 在 国外, 红松分布于朝鲜半岛、 俄罗斯远东南部, 在日

保护生物学第二版参考文献

保护生物学第二版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1.安树青, 林金安主编. 1994. 生态学词典.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艾山江·阿布都拉, 文玉香, 唐顺学等. 1997.一个多抗小麦一中间惬麦草新种质的选育和细胞分子生物学鉴定. 遗传学报, 24(5):441~4463.蔡淇松. 1999.关于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的问题与建议二、管理与对策. 生物多样性, 7(1):68~724.蔡清秀,林柳,潘文婧等. 2008. 勐养保护区亚洲象微卫星位点筛选及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兽类学报,28(2):126~1345.曹邓.2005.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演变与诠释. 当代财经, (11):19~216.曹丽敏, 司马永康, 曹利民等. 2001. 保护生物学概述.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3 (植物学专辑):65~707.车晋滇, 郭喜红. 1999. 北美一枝黄花. 杂草科学, (1):178.陈领. 1999. 中国的濒危物种及其保护. 动物学报, 45(3): 350~3549.陈辉,范源洪. 2003. 甘蔗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检测. 分子植物育种, Z1: 713~72010.陈灵芝主编. 1993.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北京:科学出版社11.陈灵芝, 陈清朗, 刘文华. 1997. 中国森林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 北京:科学出版社12.陈道海, 钟炳辉. 1999. 保护生物学.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3.陈大鹏, 沈怀舜, 丁亚平等. 2004. 文蛤(Mertrix meretrix)地理种群ISSR分子标记的初步研究. 南京师大学报. 27(3):74~7714.陈清郎, 刘文华. 1997. 中国森林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 北京:科学出版社15.陈婴芳, 徐宏发. 2003. DNA分子标记及其在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1):60~6416.陈伟烈.1988. (西藏)植被的植物区系特征. 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西藏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41~8417.迟德富, 孙凡, 严善春. 2005.保护生物学.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8.丁建清, 王韧, 付卫东. 1998. 化学除草剂对恶性杂草水葫芦的控制效果. 植物保护学报, (4):373~37419.丁炜,张正旺,常江等.2005. 基于RAPD的藏马鸡亲缘关系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1(5):507~50920.段小燕,廉振民,王文.2008. 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27(1): 64~6821.杜恒俭,陈华慧,曹伯勋. 1979.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北京:地质出版社22.傅德志, 左家晡. 1995.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定量化研究——III 区系指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3(4):23~2923.傅之屏. 2001. 保护生物学. 成都:四川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4.冯祚建,蔡桂全,郑昌琳. 1986. 西藏哺乳类. 北京:科学出版社25.高秀梅, 贺善安, 顾姻等.1996. 南京中山植物园活植物信息管理子系统. 植物资源与环境,5(1):43~4726.高增祥, 季荣, 徐汝梅等. 2003. 外来种入侵的过程、机理和预测. 生态学报, 23(3):559~57027.戈峰. 2002. 现代生态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8.葛颂, 洪德元. 1994. 遗传多样性及其检测方法见钱迎倩, 马克平主编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9.葛颂, 王海群, 张灿明, 洪德元. 1997.八面山银杉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 植物学报,39(3):266~27130.葛永奇, 邱英雄, 丁炳扬, 傅承新. 2003. 孑遗植物银杏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生物多样性,11(4):276~28731.顾万春. 2004. 白皮松交配系统及其种内遗传多样性分量比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7(1):19~2532.关广清, 韩亚光等. 1993. 豚草替代控制研究.豚草及豚草综合治理.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33.郭传友, 王中生, 方炎明. 2003. 外来种入侵与生态安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7(2):73~7834.郝守刚, 马学平, 董熙平等. 2000.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地球历史中的生命.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5.杭炎, 金燕, 卢宝容. 2004. 濒危植物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43(2):260~26636.何浩,潘耀忠,朱文泉等. 2005.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量.应用生态学报,16(6):122~12737.贺善安, 夏冰, 钱俊秋. 1999. 植物园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植物资源与环境, 8(4):47~5138.贺善安, 顾姻. 2002. 植物园发展战略研究. 植物资源与环境, 11(1):44~4639.黄百渠, 曾庆华, 尹东.1996. 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3):90~9240.黄磊,王义权. 2004. 扬子鳄种群的微卫星DNA多态及其遗传多样性保护对策分析.遗传学报,31(2):143~15041.黄良民. 2004. 紫红笛鲷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热带海洋学报, 23(5):50~5542.纪力强. 2000. 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及CBIS简介. 生物多样性, 8(1): 41~5543.计宏祥,徐钦奇,黄万波.1980. 西藏吉隆沃马公社三趾马动物群. 西藏古生物第一分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18~3144.Richard Primack,季维智等.2000.保护生物学基础.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45.蒋志刚. 2000. 物种濒危等级划分与物种保护. 生物学通报,35(9):1~546.蒋志刚, 马克平, 韩兴国. 1997. 保护生物学. .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47.蒋志刚, 马克平. 2009. 保护生物学的现状、挑战和对策. 生物多样性,17(2):107~11648.金燕, 卢宝荣. 2003. 遗传多样性的取样策略. 生物多样性,11(2):155~16149.金燕, 张文驹, 傅大煦等.2003. 利用ISSR标记研究野大豆居群内遗传变异及其取样策略.植物学报,45(8):995~100250.廖信军,常洪,张桂香等. 2008. 中国5个地方牦牛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生物多样性,16 (2):156~16551.李难. 1983. 生物进化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2.李博. 1993. 普通生态学.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53.李斌, 顾万春. 2004. 白皮松交配系统及其种内遗传多样性分量比的研究.林业科学研究, 17(1):19~2554.李渤生. 1988. 西藏植被发展历史概述. 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西藏植被. 北京:科学出版社,23~4055.李海生. 2004. ISSR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生物学通报, 39(2):19~2156.李力,王仁卿,王中仁等.1996.青岛耐冬山茶的多样性(Ⅱ) —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生物多样性,4(1) :1~657.李俊清, 李景文. 2002.保护生物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58.李珊, 赵桂仿. 2003. AFLP 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西北植物学报,23(5):830~83659.李珊,蔡宇良,钱增强等. 2004. 云南金钱槭形态变异与遗传变异的相关性研究.生态学报,24(5):925~93160.李中明. 1994. 论生物多样性发展史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生物多样性,2(3):169~17261.李海生. 2004. ISSR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生物学通报,39(2):19~2162.李华章,刘清泗.1988. 北京平原第四纪环境演变初议. 见: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与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地质学会主编. 第四纪冰川与第四纪地质论文集. 5 : 41~5163.李景文. 1992. 森林生态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64.李义明.1995. 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和趋势. 见: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65.李义明, 李典谟. 1994. 种群生存力分析的主要原理与方法. 见:钱克倩、马克平主编. 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66.李振宇, 解炎. 2002. 中国外来入侵种.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67.李星学, 周志炎, 郭双兴. 1981. 植物界的发展和演化. 北京:科学出版社68.李太武, 李成华, 宋林生, 苏秀榕.2003. 5个泥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生物多样性,11(2):118~12469.栗琪, 李作洲, 黄宏文. 2004. 猕猴桃野生居群的ISSR分析初报.武汉植物学研究, 22(2):175~17870.林万华,黄路生,任军等. 2002. 中外十个猪种H-FABP基因遗传变异的研究.遗传学报, 29(1):12~1571.刘伦辉, 谢寿昌等.1985. 茎泽兰在我国的分布,危害与防除途径的探讨. 生态学报, 5(1):1~672.刘兰锁. 1988.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以来自然环境的演变. 见: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与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地质学会主编.第四纪冰川与第四纪地质论文集. 5 : 68~7573.刘苏, 王祥荣.2002.生态入侵及其对植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41(4):459~46574.刘志毅, 相建海.2001.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在海洋动物遗传分析中的应用.Marine Sciences,25(6):11~1375.刘小莉, 刘飞虎, 李宗菊, 曾淑华. 2004 . 10种报春花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5):454~45876.刘登义, 储玲, 杨月红. 2004. 珍稀濒危植物天目木兰(Magnolia amoena)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15(7):1139~114277.刘晓楠.2003. 可持续发展教育:全球教育发展的新取向. 全球教育展望, (6): 14~1678.刘亚令,李作洲,姜正旺等.2008. 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自然居群遗传结构及其种间杂交渐渗. 植物生态学报, 32(3):704~71879.刘志敏.2007.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7(2):17~1980.柳建华.1994. 中国移地保护的现状与展望. 见:张友居、何光昕主编. 成都国际大熊猫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81.马渐新,周荣华,董玉琛,等.1999.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1):1~682.卢晓娜.2009. 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教师问题的思考. 教育探索,(5):82~8383.马桂新. 2007. 环境教育学(第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84.马克平.1993. 试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1(1):22~2485.马敬能, 孟沙,张佩珊等. 1998.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综述,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86.马乃喜. 1995.中国西北的自然保护区.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87.牛继宗, 张德全, 盖文杰等.2002.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防护林科技. (1):51~5288.欧阳志云, 李振新, 刘建国等.2002.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恢复过程研究. 生态学报,22(11):1840~184989.彭少麟. 2001.恢复生态学导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90.彭云滔,唐绍清,李伯林等. 2005. 野生罗汉果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生物多样性, 13(1): 36~4291.浦庆余,陈霞,陈明等. 1988. 中国第四纪自然环境的基本特性和研究现状. 见: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与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地质学会主编.第四纪冰川与第四纪地质论文集. 5 : 1~1392.Pielou ,E. C. 卢泽愚译. 1985.数学生态学(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93.祁承经译. 1996. 保护生物学概论.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94.钱丽霞. 2006. 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 全球教育展望, 35(8): 31~3795.钱迎倩, 马克平. 1994. 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和方法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96.强胜, 曹学章. 2000. 中国异域杂草的考察与分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9(4):34~3897.权洁霞, 戴继勋, 尚迅. 1999. 海洋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29(2):283~28898.邱芳, 伏健民, 金德敏, 王斌. 1998. 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检测. 生物多样性, 6(2):143~15099.邱英雄, 傅承新. 2001. 明党参的濒危机制及其保护对策的研究.生物多样性, 9(2):151~156100.任军, 黄路生, 艾华水等.2002. 24个中外猪种(群)的AFLP多态性及其群体遗传关系. 遗传学报, 29(9):774~781101.Richard Primack, 季维智. 2000. 保护生物学基础.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02.沙伟, 周福军, 祖元刚.1999. 东北地区豚草种群的遗传变异与遗传分化. 植物研究, 19(4):452~456 103.沈浩, 刘登义. 2001. 遗传多样性概述. 生物学杂志, 18(3):5~7104.邵丹,裴赢,张恒庆. 2007. 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种群遗传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变化的cpSSR 分析.植物研究, 27(4):473~477105.史根东. 2003.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教育研究,(12):44~50106.史根东,王巧玲.2007.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1~4 107.史根东. 2008. 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创新特色——纪念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10周年. 教育研究,(12): 81~83108.施立明. 1990. 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物科学信息,(3): 158~164109.施立明, 贾旭, 胡志昂. 1993. 遗传多样性. 见:陈灵芝主编.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以及其保护对策. 北京:科学出版社110.宋乃庆, 唐智松. 2009. 试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5(2):123~127 111.宋延龄,杨亲二,黄永青. 1998. 物种多样性研究与保护.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12.宋卫华李晓东李新伟等.2004. 三狭库区稀有植物裸芸香的遗传多样性和保育策略. 生物多样性,12(2):227~236113.宿兵,施立明,何光晰等. 1994. 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的蛋白电泳研究.科学通报, 39(8):742~745114.万方浩,关广清等. 1993.豚草及豚草综合治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15.谭荣, 曲福田. 2005.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学报, 20(6):797~805116.田青. 2003. 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初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3(3):125~127117.田青.2004. 从环境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 学科教育, (8):7~11118.田道勇, 赵承福. 2009.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解析. 教育研究, (3):86-91119.王大力. 1995.豚草属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综述. 生态学杂志,14(4):48~53120.王秉洛,郑淑玲.1998. 迁地保护在动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见:宋延龄,杨亲二,黄水青. 物种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21.王庆礼, 邓红兵.2002. 自然资源生态伦理观及其可持续发展. 应用生态学报,13(7):892~894122.王中仁. 1996. 植物等位酶分析. 北京:科学出版社123.王洪新,胡志昂.1996. 植物的繁育系统、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 4(2):92~96 124.王洪新,胡志昂,钟敏等. 1994. 毛乌素沙地锦鸡儿(Caragana)种群形态变异.生态学报,14(4):366~371 125.王崇云.2002.植物的交配系统与濒危植物的保护繁育策略.生物多样性,8(4):298~303126.王静波, 胡长龙, 徐宏发. 2001. 线粒体DNA(mtDNA)多态性在动物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 生物多样性, 9(2):181~187127.王民. 1999.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原则与教学方式. 学科教育, (7): 10~13128.王民.2006.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主题. 环境教育,(1): 27~30129.王祖良,丁丽霞,赵明水等. 2008. 濒危植物天目铁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浙江林学院学报,25(3):304 ~308130.汪小全,邹喻苹,张大明等. 1996. 银杉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中国科学(C辑), 26(5):436~441131.吴谡琦,张进兴,洪旭光,孙修勤.2001.分子标记技术的进展及其应用. 高技术通讯, (4):102~106 132.魏臻武.2004.利用SSR、ISSR和RAPD技术构建苜蓿基因组DNA指纹图谱. 草业学报,13(3):62~67 133.吴克强.1993.初谈滇池流域的生态平衡.国内湖泊(水库)协作网通讯, 1:47~49134.吴征镒主编. 1989. 中国植被, 北京:科学出版社135.吴征镒. 1991.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云南植物研究,(增刊IV ):1~139136.吴征镒,王荷生. 1983. 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 北京:科学出版社137.肖宜安, 时明芝, 李晓红, 曹雪松. 2003. 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4):46~49138.谢国文,颜亨梅,张文辉.2001.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62~84.139.谢佳燕, 张知彬.2004. ISSR标记技术及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兽类学报,24(1):71~77 140.谢孝福. 1994. 植物引种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41.徐成,王可玲,尤锋等. 2001. 妒鱼群体生化遗传学研究.海洋与湖沼,32(1):42~49142.徐海根. 1998.我国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建设若干问题研究,农村生态环境,14(4):11~15133.徐立安,李新军,潘惠新,邹惠渝, 尹佟明,黄敏仁 .2001. 用SSR研究栲树群体遗传结构. 植物学报,43(4):409~412143.徐汝梅,叶万辉主编. 2003 生物入侵理论与实践. 北京:科学出版社144.许再富.1998. 迁地保护在植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见:宋延龄,杨亲二,黄水青. 物种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45.许再富.1998.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原理与方法.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46.胥晓刚,张新全等. 1999. 我国草坪引种选育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草地, (1):57~61147.杨怀仁,陈西庆. 1988. 中国末次冰期的古气候. 见: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与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地质学会主编.第四纪冰川与第四纪地质论文集. 5:22~40148.杨君兴. 2001,云南的外来鱼类和土著鱼类:影响方式和程度及相关问题.《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二)》.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29~138149.杨清,韩蕾,许再富.2005.中国植物园保护稀有濒危植物的现状和若干对策.农村生态环境. 21(1):62~66150.杨世杰. 1987. 植物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430~438.151.应俊生. 2001. 中国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 生物多样性, 9 (4) :393~398152.应俊生,张志松.1984. 中国植物区系中的特有现象——特有属的研究. 植物分类学报,22(4): 259~298 153.姚大伟. 2004. 中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3(3):116~118 154.于洪贤, 覃雪波, 何卓等.2005.保护生物学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的应用.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33(4): 67~69155.曾杰,王中仁,周世良,郑海水,白嘉雨.2003. 广西区西南桦天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27 (1)66~72156.曾建平. 2004. 绿色学校世纪教育的必然走向.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3(2):59~63157.赵平,彭少麟,张经纬. 2000.恢复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多样性恢复的有效途径. 生态学杂志.19(1):53~58.158.赵凯,李军祥,张亚平等.2001.青海湖裸鲤mtDNA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遗传,23(5):445~448 159.曾杰, 王中仁, 周世良等.2003. 广西区西南桦天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植物生态学报, 27(1):66~72160.张荣祖.1979中国自然地理。

凉水、丰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林遗传变异的研究

凉水、丰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林遗传变异的研究

凉水、丰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林遗传变异的研究
本文应用RAPD 和ISSR 技术对凉水和丰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天然红松(Pinus koraiensis )居群的共74 个个体遗传多样性变化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

10 个RAPD 随机引物共检测到61 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43个, 多态位点比率为69.35%。

RAPD 的Shannon指数凉水居群为39.70%,丰林居群为37.35%, Nei 指数统计结果表明, 红松的遗传多样性凉水居群(0.2634)大于丰林居群(0.2607)。

13 个ISSR 随机引物共检测到103 个可重复的位点,其中74 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比为分别为75.25%和74.00%。

ISSR 的Shannon 指数凉水和丰林两个居群分别为43.95%和40.61%,ISSR 的Nei 指数遗传分化为5.63%。

RAPD 和ISSR 的两种指数都表明, 红松的遗传多样性凉水居群大于丰林居群,红松种内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居群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研究表明红松在松科植物中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是不低的。

由此说明红松物种濒危、分布区逐渐缩小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类的破坏作用,再加上火灾和风倒等因素造成的。

凉水自然保护区红松结实规律及可持续经营

凉水自然保护区红松结实规律及可持续经营

凉水自然保护区红松结实规律及可持续经营盛后财;满秀玲;蔡体久;刘吉春【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8)012【摘要】选择凉水自然保护区内典型红松过熟林、成熟林和中龄林研究其结实规律,结果表明:①在2005-2009年期间,凉水自然保护区红松结实量为(720292.9±346 261.3)kg,其中丰年(2008年)占71.998%;平年(2005年、2007年)占22.336%;欠年(2006年)占5.666%.②红松结实丰年和欠年,红松种子收获量:成熟林>过熟林>中龄林;而结实平年松子收获量为:成熟林和过熟林高于中龄林;单株红松的松子收获量均有:成熟林>过熟林>中龄林.③为确保红松林的可持续经营,红松结实丰年,老龄林、成熟林和中龄林均可收获松子,收获量小于储量的84%;红松结实平年,收获红松老龄林和成熟林内松子,收获量小于储量的50%;红松结实欠年,全区封闭,严禁一切收获松子的行为.【总页数】3页(P4-6)【作者】盛后财;满秀玲;蔡体久;刘吉春【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9【相关文献】1.红松人工林结实规律及影响结实量因素分析 [J], 吴江2.丰林自然保护区红松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J], 李文和;李凤萍;高兴玲3.凉水自然保护区捕食红松种子的动物种类及其贮食行为对红松的影响 [J], 佟国波;李国忠4.凉水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冠下4个主要树种更新幼树树高生长模型 [J], 李武赫;董利虎;李凤日5.丰林自然保护区红松种子资源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 [J], 宋纯彦;石寿清;王全波;宋国华;张春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731-1900年期间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红松遗传多样性变化的RAPD分析

1731-1900年期间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红松遗传多样性变化的RAPD分析

1731-1900年期间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红松遗传多样性变化的RAPD分析张恒庆;李岩;裴赢;吴隆坤;刘德利【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4(027)004【摘要】应用RAPD技术对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天然红松(Pinus koraiensis)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变化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共选择77个年龄在100~270年间的红松个体,连续分4龄级.筛选出11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71个位点, 其中55个多态位点, 多态位点比率为77.46%. 利用POPGENE 分析软件计算了该年龄段凉水地区红松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遗传多样性在龄级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凉水保护区内的红松遗传多样性在1731-1900年的时间段内没有太大的波动;龄级间遗传多样性分化不明显;红松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龄级内.对照这一时期环境变化,对红松的遗传多样性演化与环境变化关系进行了讨论.【总页数】4页(P460-463)【作者】张恒庆;李岩;裴赢;吴隆坤;刘德利【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3;Q949.665【相关文献】1.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红松林土壤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析 [J], 陈秀波; 朱德全; 赵晨晨; 张路路; 陈立新; 段文标2.天然红松遗传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变化的RAPD分析 [J], 张恒庆;刘德利;金荣一;吕建洲;王青3.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种群遗传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变化的cpSSR分析[J], 邵丹;裴赢;张恒庆4.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林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J], 张恒庆;安利佳;祖元刚5.凉水、丰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红松居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J], 吕建洲;吴隆坤;刘德利;李岩;裴赢;张恒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松与巴山松的地理分界研究——基于cpSSR的景观遗传学分析的开题报告

油松与巴山松的地理分界研究——基于cpSSR的景观遗传学分析的开题报告

油松与巴山松的地理分界研究——基于cpSSR的景观遗传学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和遗传多样性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而景观遗传学是研究森林遗传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的重要领域,能够为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提供支撑。

在中国,油松和巴山松是两种常见的松树种,两者在形态学和生态学特征上有一定差异,并且分布范围存在一定的交错区域。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cpSSR的景观遗传学分析,探讨油松与巴山松的地理分界问题,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采集油松和巴山松的叶样,并利用cpSSR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分型。

通过分析两个松树种在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群落遗传学等方面的差异,研究油松与巴山松在分布上的交错区域的遗传联系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地理分界问题。

同时,还将根据遗传多样性的差异,对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油松和巴山松进行遗传适应性分析,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结果:1. 油松和巴山松在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上的差异;2. 在油松和巴山松的分布交错区域,两者之间的遗传联系情况;3. 根据遗传多样性的差异,油松和巴山松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差异;4. 对油松和巴山松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揭示油松和巴山松在遗传水平上的差异以及分布上的联系,为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遗传多样性和群落遗传学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两者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适应性差异,并为保护和发展生态系统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

同时,研究成果也可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红松人工林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红松人工林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红松人工林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红松人工林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红松(Pinus resinosa)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在北美地区的人工林种植广泛。

为了研究红松人工林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分化,我们将使用分子标记技术和遗传学分析方法,对来自不同地区的红松人工林进行采样和分析。

目的是为了探究红松人工林的遗传多样性状况,评估不同地理区域的红松人工林之间的遗传差异,为红松人工林的遗传资源保护、优化经营和资源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研究背景:红松是一种高产经济树种,由于其对干旱和寒冷的耐性,也被广泛用于北美地区的人工林种植。

然而,由于森林砍伐和种植方式不同,红松人工林之间的遗传差异可能很大,这对红松人工林的遗传资源保护和经营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研究红松人工林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分化,有助于评估不同地理区域红松人工林之间的遗传差异,为保护、开发和利用红松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通过收集来自不同地区的红松人工林的叶样本,并使用AMPLICON测序技术对多种微卫星标记进行分析。

通过对数据进行遗传学分析,如遗传多样性指标、遗传结构和种群遗传分化的评估,以及基于群体遗传学的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来探究不同地理区域红松人工林之间的遗传差异和遗传分化。

研究意义:了解红松人工林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有助于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开发红松资源,并优化红松人工林的经营和利用。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对红松人工林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也为如何改善种植策略、改进种子伐木等提供科学依据。

凉水保护区红松与主要伴生树种的空间关系

凉水保护区红松与主要伴生树种的空间关系

凉水保护区红松与主要伴生树种的空间关系游晨露;国庆喜【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24(44)7【摘要】空间关系是影响森林生长与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种间关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空间关系有利于了解森林群落的生长更新、功能作用与演替进程。

利用移动窗口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10.4 hm^(2)样地不同径级的红松与主要伴生树种做空间相关性研究,并进行多尺度比较,得到不同尺度下不同径级红松与主要伴生树种个体的空间关系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1)红松与伴生树种的相互关系复杂多样,多种相互关系并存,表现出阔叶红松林群落结构的复杂性与稳定性。

大径级红松压制同径级伴生树种,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但其对小径级伴生树种有庇荫作用,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

(2)红松与主要伴生树种的相互关系在不同尺度、径级上均有极显著差异。

尺度越大,红松与主要伴生树种的相关系数变化速率越小;伴生树种的径级越大,红松与主要伴生树种的相关系数变化速率越大。

(3)红松与伴生树种的相关性具有尺度特征,主要表现在大尺度(≥60 m)范围上,在小尺度(<60 m)上相关性较弱。

红松与伴生树种在相同径级与不同径级的结合方式上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关系。

同径级的红松与伴生树的种间关系多表现为负相关,不同径级的红松与伴生树种种间关系多表现为正相关。

(4)以种间关系确定样方最小面积,凉水保护区临界样地面积为60 m×60 m。

该研究集中于不同尺度下不同径级的红松与伴生树种的种间关系,解释优势种红松与伴生树种在森林的空间关系以及群落结构特征,为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的森林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总页数】14页(P3072-3085)【作者】游晨露;国庆喜【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相关文献】1.凉水自然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生理类群及分布2.凉水自然保护区平缓地带红松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分析3.凉水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冠下4个主要树种更新幼树树高生长模型4.凉水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与影响因子关系5.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凉水自然保护区红松空间分布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采伐后各演替阶段红松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

采伐后各演替阶段红松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

采伐后各演替阶段红松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唐国强;陈立新;王亚飞;段文标;王郅臻【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24(33)3【摘要】研究阔叶红松林皆伐后各演替阶段红松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及其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机制,为林区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以分布于小兴安岭地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原始红松林采伐后形成的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林为对象,根据全体乔木和红松的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存函数和动态指数以及对其时间序列预测,进行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分析。

1)在次生演替序列中,在先锋群落和中期群落,全体乔木和红松第Ⅰ龄级的株数均较多,分别为1 486 plant·hm^(-2)和467 plant·hm^(-2),占总株数的77.032%和94.341%。

2)全体乔木在先锋群落第Ⅳ-Ⅴ龄级死亡率(q_x)最高,达到0.934;而在稳定群落第Ⅲ-Ⅳ龄级的死亡率最低,仅有0.032。

红松在先锋群落第Ⅱ-Ⅲ龄级死亡率最高,达到了0.911;而在顶极群落第Ⅲ-Ⅳ龄级死亡率最低,仅有0.065%。

3)红松和全体乔木的存活曲线均更接近于Deevey-Ⅱ型。

4)从反映红松和全体乔木整体年龄结构动态的V_(pi)和V_(pi′)来看,两者都有缓慢增长的趋势。

红松在未来6个龄级时间内,先锋群落第Ⅷ龄级株数一直为0株;稳定群落第Ⅵ和Ⅶ龄级株数增长到11株和7株后会稳定;顶极群落第Ⅶ和Ⅷ龄级的株数有一定的起伏,峰值分别为25株和21株。

小兴安岭地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阔叶红松林是能够自我更新的生态系统,红松的种群动态表现出低龄级个体成活率较低,高龄级成活率较高的特点。

建议在小兴安岭地区进行阔叶红松人工林经营时,可以在先锋群落和中期群落时期采取适宜的抚育措施,来调节种群的生长发育以及自我更新。

【总页数】11页(P368-378)【作者】唐国强;陈立新;王亚飞;段文标;王郅臻【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X173【相关文献】1.采伐干扰下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灌木种群生态位动态特征2.采伐对红松种群结构与动态的影响3.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优势乔木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4.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红松种群年龄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5.大兴安岭天然林不同演替阶段共优势种种群结构与动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兴安岭红松种群天然更新及影响因子的探讨

小兴安岭红松种群天然更新及影响因子的探讨

小兴安岭红松种群天然更新及影响因子的探讨张海军;张淑兰;王长宝【期刊名称】《林业资源管理》【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The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Korean pine species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concerned by vegetation ecologists.To study further on the natural regeneration process of Korean pine,its natural updat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from the Korean pine seeds,seedlings bank,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ynamic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Now,the reservation of Korean pine seed and seedling bank amount are falling due to nut picking,and the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Korean pine population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ecological factors,such as birds and animals,forest canopy density,forest gap and deforestation.To protect and maintain the development and stable update of Korean pine community,the measures of controlling to pick pine nuts,protecting wildlife,moderately cutting or selectivecutting,planting conifers and protecting broad-leaved trees,and so on are recommended.%红松种群的天然更新一直是植被生态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深刻了解红松天然更新过程,从红松土壤种子库、幼苗库、种群结构和动态以及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等方面,对其天然更新状况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综述和探讨,认为:红松的种子库和幼苗库可能由于松果采摘,其储藏量在减少;红松种群天然更新主要受鸟兽、林分郁闭度、林窗、森林采伐等生态因子的影响。

天然红松林生物多样性与燃烧性的研究

天然红松林生物多样性与燃烧性的研究

天然红松林生物多样性与燃烧性的研究
刘艳红;宋玉福
【期刊名称】《森林防火》
【年(卷),期】1996(000)002
【摘要】天然红松林生物多样性与燃烧性的研究刘艳红,张维,许翠青(东北林
业大学)宋玉福,马广辉(黑龙江省第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牡丹江市林业局)阔叶红松林是小兴安岭的地带性顶极植被,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作用重大。

本文从天然红松林物种多样性、环境多样性与森...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刘艳红;宋玉福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1.247
【相关文献】
1.东折棱河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红松林生物多样性比较 [J], 马菁
2.天然红松林与人工红松林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及主要病害变化规律 [J], 毕湘虹;魏霞;邓勋
3.阔叶红松林分布与生物多样性利用价值的研究 [J], 滕家富
4.牡丹江地区红松林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J], 贾丹;王琪瑶;陈迪;刘滨凡
5.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群落生物多样性分析 [J], 刘运伟;张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松种子园单株ISSR-PCR遗传多样性分析

红松种子园单株ISSR-PCR遗传多样性分析

红松种子园单株ISSR-PCR遗传多样性分析作者:童茜坪剡丽梅张磊来源:《林业科技》2020年第02期摘要:以林口青山红松无性系种子园216个单株生健康嫩叶为试验材料,利用ISSR-PCR 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的试验结果表明:从100条引物中共筛选出11条具有多态性的ISSR引物,经ISSR-PCR扩增后共获得102个位点,多态性谱带102条,多态位点比率為100%,单株有效等位基因数变动范围为1.004 6~2.000,群体总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33 3,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016 4~0.693 1,期望杂合度为0.004 6~0.500 0,红松种子园单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ISSR; 红松; 单株; 遗传多样性中图分类号: S 722. 8 + 3, S 791. 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20)02 - 0017 - 04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为松科松属的乔木植物,分布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顶级森林植被建群树种,也是优良的用材和油料树种。

不同物种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就越强[ 1 - 8 ],而物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重点。

ISSR分子标记技术具有简单、快捷和成本低的特点,已广泛的应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育种、种植资源鉴别等内容[ 9 - 17 ]。

李雪峰通过利用ISSR和RAPD两种标记方法对兴安落叶松105个无性系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兴安落叶松种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18 ]。

冯富娟等对露水河天然种群和种子园内红松优良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19 ]。

邱新宇应用ISSR标记了青山种子园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单株样本[ 20 ]。

魏利以引种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红松不同地理分布区的19个种群为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西伯利亚红松遗传多样性以及种群划分,证明西伯利亚红松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1 ]。

黑龙江地区天然红松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的开题报告

黑龙江地区天然红松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的开题报告

黑龙江地区天然红松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的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黑龙江地区是我国天然红松(Pinus koraiensis)种群的主要分布区之一,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特有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然而,近年来由于过度采伐、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红松树的种群数量和质量都面临不小的挑战,因此保护和管理红松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种群遗传多样性作为生物个体和种群的基础性特征,对于生物种群的生存、进化及环境适应具有重要的作用。

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是一种简单重复序列插入位点的分子标记技术,具有高多样性、显著性、重复性好等优点,对于研究红松种群的遗传变异具有重要的价值。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ISSR分析,探究黑龙江地区天然红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为红松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将从黑龙江地区的3个天然红松种群(哈尔滨、伊春、牡丹江)中随机采集50个个体,共计150个个体进行ISSR分析。

将DNA提取、PCR扩增、电泳分离等步骤进行优化,选择合适的ISSR引物进行试验。

对PCR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样品的遗传组成及多样性水平。

计算种群遗传多样性参数,如多态信息含量(PIC)、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Nei's遗传距离、遗传分化系数等,以及群体结构的遗传分化值(FST)等指标,揭示黑龙江地区天然红松种群的遗传变异程度。

三、预期成果与意义
预计本研究通过ISSR分析,能够揭示黑龙江地区天然红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分化情况,为保护和管理红松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为红松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讯作者:E—mail:hengqingzhang@163.corn 收稿日期:2006—12—12
万 方数据
474




27卷
拷贝、结构简单等特点,这都有利于对叶绿体基因 组进行分析…。通常,叶绿体基因组是保守的,其 进化速率比核基因组慢得多,但叶绿体DNA的保 守性并非绝对,在较多植物类群中都有不同程度的
wmol・L。1)1.6 wL,TaqDNA聚合酶0.4
2.0 mmol・L~,10×PCR buffer
U,MgCl2
化后确定反应体系如下:总体积20止,模板DNA 万 方数据
2.0仙L。反应程序
4期
邵丹等: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种群遗传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变化的cpSSR分析475
2.2
by Nei’S index
1.31软
件以多态位点比率(P),Shannon、Nei基因多样性指 数(H),遗传分化(G卵),遗传距离(D)和遗传一致 度(I)等参数对红松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2实验结果
2.1
cpSSR多态位点比率
本研究共检测到7个位点,其中5个是多态位 点,种内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1.43%,而且多态位 点在各个龄级中分布不均,详细见表3。
PCR产物经电泳分离后,对每一个扩增结果 进行记录。记录时只记那些电泳谱带清晰,并能在 重复实验中稳定出现的位点。根据各条带的迁移 率及带的有无,记录位点带的出现与否,有带的记
为1,无带的记为0。用POPGENE
VERSION
among age classes of P.koraiensis estimated
cpDNA种内变异¨1。
采用生长锥法并结合形态学方法综合确定树龄,按 树龄差异连续分成6个龄级(见表1)。采样时取 当年生的幼叶于0~4。C条件下带回实验室,一 86℃保存备用。
表1红松6个年龄组中样品数目
Table 1
叶绿体微卫星(cpSSR)标记是近年来发展起 来的一种新型的分子标记技术,由于其具有微卫星 (SSR)标记的优点又兼顾到叶绿体基因组的特点, 所以cpSSR已被广泛用于植物群体遗传分析及系 统发育分析研究∞镅J。目前国内用cpSSR对林木 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的研究尚不多见,只在杉木、秃 杉等少量树种中有报道…。红松叶绿体DNA具有 父系遗传的特征,通过花粉传播和扩散,对不同年 龄组的红松进行cpDNA多样性的检测,可以从细 胞质遗传的差异上探讨遗传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
PCR反应试剂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
Corporation公司生产的P

×2型热循环仪中进行。
1.1.4扩增产物的检测
中的分布与Shannon指数的计算结果相一致,由 Nei指数估计的红松龄级内龄级间基因多样性比
Biotech USA
利用高压电泳仪(Phamacia
Shannon指数的估算值稍低,见图1。 由Nei指数按不同cpSSR引物检测到的7个 位点的红松遗传分化的程度相差较大,SSRl-2检 测位点所显示的遗传分化系数最低,仅为0.029
表3红松种群内及各龄级内多态位点比率
Table 3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loci within populations
3讨论
目前,国内外遗传多样性多集中在对不同地理
和生态类型种群的总DNA或核DNA的遗传差异
and age classes of P.koraiensis
16029)
Abstract
With cpSSR method,the variation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temporal dimension of natural popu—
reserve
lation of Pinus koraiensis in Liangshui national nature raiensis samples aged from 101
采用Gel Pr01.1软件对比样品条带与DL2000分 子量标准的含量测定DNA浓度,用于PCR反应的
松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报道,但尚未出现cpSSR 的红松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报道。本研究以凉水自 然保护区内天然红松种群为研究对象,用cpSSR 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探索。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所有样品均于2002年6月采自黑龙江省凉水
强,只有两个引物扩增出了理想的效果,只检测到
万 方数据
476




l,
’27卷
了7个位点;另外,叶绿体DNA的保守性也是导致
O 35 030 025

Snann0 n IllQex
Nellna e)
Natural Population of Pinus koraiensis in Liangshu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SHAO Dan PEI Ying ZHANG
Heng—Q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的变化规律。 1.2方法
1.2.1
Numbers of samples in six age classes of P.kora/ens/s
在红松群体遗传研究方面,已有采用等位
酶[9-11]、RAPD E12’131和ISSR[14'151等分子标记对红
DNA的提取
红松样品采用张恒庆等的方法【l钊提取总 DNA。DNA溶于0.1×TE缓冲液,琼脂糖凝胶电 泳后,用美国冷泉港P41G型凝胶成像系统照相。
Key words
Pinus koraiensis;cpSSR;genetic diversity;temporal dimension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我国东北地区针阔混
点保护植物。现有的残留原始红松林是恢复和重 建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对红松天然种 群进行深入的遗传分析,可为保护、利用和开发红 松遗传资源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与核基因DNA相比,叶绿体基因组DNA(cp— DNA)呈单亲遗传模式,而且具有分子质量小、多
布很不均匀。平均来看,红松龄级内基因多样性为
0.198
5,种群基因多样性为0.214 9,龄级间基因多
样性为0.016 4,各龄级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 0.0762,见表4。
表4 由Nei指数估计的红松龄级内、龄级间基因 多样性及遗传分化 Table
4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nd gene diversity within and
交林的主要树种。以红松为主要建群种的天然针 阔混交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 对维持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百年来,由于人为的干扰和大规模的采伐,大范 围的原始红松林遭到破坏,目前红松已列为国家重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176)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邵丹(1981一),女,硕士研究生,从事保护生物学研究。
第27卷第4期
V01.27
No.4




2007年7月
Jul.,
2007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种群遗传多样性在 时间尺度上变化的cpSSR分析
邵 丹 裴 赢 张恒庆4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连1 16029)
摘要应用叶绿体微卫星(cpSSR)技术对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在 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进行了遗传分析。共选择121个树龄在1 581—1 900年间的红松个体,连续分 为6个龄级。从6对叶绿体SSR引物筛选出两对引物,共检测到7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5个,多 态位点比率为71.43%。利用POPGENE分析软件计算了红松各龄级内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 了遗传多样性在红松各龄级间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凉水保护区内的红松遗传多样性在这320 年问没有发生太大的波动,龄级间遗传多样性分化不明显,红松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龄级内。 关键词红松;叶绿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时间尺度 cpSSR Analysis of Variation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Temporal Dimension of
PCR产物,加入等体积变性Loading buffer(98%甲酰 胺,0.25%溴酚兰,0.25%二甲苯氰,pH8.0,10 mmol・L~EDTA),950C变性2 min,冰上冷却,预电 泳结束后,迅速上样,再电泳约2 h。电泳结束后进 行银染检测,至条带清晰后,晾干,扫描照相。
1.1.5数据记录与分析
研究上,在时间尺度上针对细胞质DNA的遗传多
样性研究报道却很少。本研究利用了天然红松种
群是异龄林和红松长寿命的生态学特征,对1
~1
581
900年间的天然红松种群进行了叶绿体SSR
分析。共检测到7个位点,种群内多态位点比率为 71.43%,该结果略低于以往RAPD的研究结 果旧2|。分析原因可能是:目前已有的松科树种的 cpSSR引物在红松的叶绿体DNA检测中通用性不
模板用双蒸水稀释后备用。
1.2.2引物的筛选
用10个红松的DNA样品对6对来自松科的
581~
国家自然保护区。本研究选择树龄从1

叶绿体SSR引物[17 3进行扩增筛选,其中引物3和 引物4呈现出多态性,具体引物序列见表2。利用 2对多态引物对所有DNA样品再进行扩增用于进 一步分析。
900年时间段天然更新的红松个体采样,样本数
为:94℃预变性5 min后进行35次热循环,每个循
Shannon指数和Nei指数估算红松遗传多样性
环包括94℃变性1 min,退火(退火温度见表2)1 min,72℃延伸2 min;最后在72℃下延伸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