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合集下载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二调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 ;“鲧作城郭”(《世本.作篇》)。

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B.早期国家诞生C.王的出现D.世袭制的确立【答案】B【KS5U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材料中“芒芒禹迹,划为九州”意为大禹走过的地方,成为了现在的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意为在夏王朝时,因为社会混乱,所以当时的统治者禹制定了一部刑法,被称为禹刑,即夏朝已经有了刑法;“鲧作城郭”意为鲧建立城郭,综合分析可推断作者意在说明早期国家诞生,因此C符合题意。

故应选B。

2.荀子说:“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

”材料说明的核心问题是()A.宗法制是贵族的“氏族"组织法B.“持手而食者”指的是社会的下层C.社会下层不按宗法结成宗族集团D.古代社会呈现出非常严格的等级【答案】A【KS5U解析】考查宗法制的特点。

从材料可见,只有得氏者才能为宗,只有领主贵族才能立宗庙,并按宗法结成宗族组织。

社会下层即广大“持手而食”的劳动者,则不得立宗庙,因而不行宗法。

所以说,周之宗法实即贵族的“氏族”组织法。

故应选A。

【答案】B【KS5U解析】考查古代中国分封制的特点。

由图表内容可知分封一王世子弟居多,所以A说法正确;从地域来看王世子弟主要分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所以C的说法正确;分封的对象为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所以D的说法也正确。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衡水中学2015一2016学年度上学期四调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命题人:王庆余王翠翠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肪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成王是天下共主,其盟约会长期遵守B.成王年代分封制尚稳固C.周公辅成王体现了宗法制原则D.周公与大公政治地位相等2.西周在开国分封的过程中,形成了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

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他们都是替周天子司牧一方的诸侯C.西周分封与商朝分封有着本质不同B.不同爵位反映出了他们功勋的大小D.西周为维护统治而进行了层层分封3.《孟子·告子》曰:“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奖赏),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倍克(贪官)在位,则有让(责罚)。

”这说明()A.中央集权已经确立B.周王权威至高无上C.奖赏诸侯以地为据D.考察监督维护分封4.郭沫若说:“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所谓国,其实仅仅是一个大宗或小宗,所以动辄便称万国万邦。

”这说明()A.宗法制使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B.中国古代社会有家国同构的特点C.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国家D一个宗族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5.葛荃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程》中提道:“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的…政治权利‟。

”材料最能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B.专制主义C.中央集权D.尊君敬祖6.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2015衡水中学四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5衡水中学四调历史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

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

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B.西周执政力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C.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所收诗歌最终经孔子编订而成。

据此判断以下不可能在《诗经》中出现的是A.《唐风》B.《陈风》C.《郑风》D.《赵风》3.《九章算术》中包括田亩、粮食、赋税、土方、仓窖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功能就是敬授民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即取此意;中国古代还有编订农书的传统,不仅有私人修撰,更有朝廷主持编订的著作。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中圉古代科技A.具有服务于农业发展的特点B.其发展受到农业社会的限制C.不可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D.注重经验性和实用性的特点4.《盐铁论·水旱》载:“铁器,民之大用也。

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8.唐代经济学家陆贷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

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出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因不立矣。

”下列历史现象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A.秦汉推行“重农抑商”B.北魏至唐推行均田制C.明代出现“计日受值”D.明清实行“田赋证银”9.下表是据《宋史,地理志》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铅州数量,这表明当时A.政府在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10.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与唐朝时设置的节度使作为不同时期的地方势力,二者不同的地方是A.与天子是否存在宗法关系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11.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化学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l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 12 N 14 0 16 S 16 Na 23 Mg 24 Al 27 P 31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Hg 201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1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温度下,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B.醋酸的电离常数K。

和醋酸钠的水解常数之间的关系为: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D.合成氨的反应,正反应的平衡常数和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2.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溶液中滴加NaHS04溶液至中性:B.硫化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C.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硫:D.氧化亚钦溶于稀硝酸中: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短周期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两倍的元素共有3种B.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大小比较:C.日本福岛核电站释放出的放射性核素互为同位素D.相同条件下,通过测定同浓度的溶液和溶液的pH,可比较C和S的非金属性强弱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现使用1 mol/L KI溶液、0.1 mol/L,硫酸和淀粉溶液探究溶液出现蓝色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应先将1 mol/L KI溶液、0.1 mol/L,硫酸混合,升温后再加入淀粉溶液B.将稀氯化铁溶液和稀硫氰化钾溶液混合,溶液呈浅红色,无论向其中加入浓氯化铁溶液还是浓硫氰化钾溶液,红色都会加深C.向0.1 mol/L的醋酸和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均有气体生成D.实验测定酸碱滴定曲线时.要保证整个过程测试和记录pH的间隔相同5.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6.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某几种离子,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取少量上述溶液,向其中加入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2)另取少量该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015年1月衡水中学高三政治第四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5年1月衡水中学高三政治第四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政治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 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期,中央积极倡导、大力弘扬优良文风,强调改进文风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短: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

坚持内容决定形式,宜短则短,宜长则长。

二是实: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

三是新: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有新思路、新举措、新语言,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

为此,我们必须()①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避重就轻,抓住主要矛盾③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④立足实践,反对书本知识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右图漫画《有时真的搞不清楚》告诉我们()①虽然结论不同,但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②有些意识由于缺乏客观依据,确实说不清楚③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3.堵车现象并非只存在于个别国家,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对策,德国消除“高峰”时段,以色列让自行车取代汽车,西班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

这种现象说明()①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矛盾普遍性性与特殊性的统一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某公司高价收购了一家外国铁矿公司,却发现需投巨资修建基础设施才能方便地将铁矿运到港口,而公司还没有基础设施修建权。

在维持了几年后,该公司不得不黯然撤退。

从哲学角度看,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该企业没有()①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具体把握事物的联系④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5.“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时间都去哪了》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是因为它揭示了()①事物发展具有特殊性②运动是绝对的③矛盾具有普遍性④认识具有无限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适时提出延迟退休年龄和基本养老金领取年龄的政策提议开始,“延迟退休”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

衡水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历史试卷

衡水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历史试卷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汉书·艺文志》记载“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其意在说明“百家争鸣”的出现A. 为了满足春秋战国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B. 属于新兴地主与没落贵族之间的斗争C. 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界各类学说的质变D. 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化发展的基础2.《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庐江舒人也。

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

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

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文翁因家庭身世受重用 B.儒学在当时备受重视C.郡县官员都可自行任命 D.汉代教育只有官学体系3.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

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

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

玄宗才使肃宗,便篡。

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

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作者意在说明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4.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评论道:“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

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

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

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

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物理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10分。

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 6分)注意事项:1.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I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一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在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为OB.在时间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C.在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在减小D.在时间内物体所受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2.“儿童蹦极”中,拴在腰间左右两侧的是悬点等高、完全相同的两根橡皮绳。

质量为m的小明如图所示静止悬挂时,两橡皮绳的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为g,则A.每根橡皮绳的拉力为B.若将悬点间距离变小,则每根橡皮绳所受拉力将变小C.若此时小明左侧橡皮绳在腹间断裂,则小明此时加速度以D.若此时小明左侧橡皮绳在腰间断裂,则小明此时加速度3.我国志愿者王跃曾与俄罗斯志愿者一起进行“火星-500”的实验活动。

假设王跃登陆火星后,测得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已知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地球的半径为R,王跃在地面上能向上竖直跳起的最大高度是h,忽略自转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星的密度为B.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D.王跃以与在地球上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后,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4.如图,在竖直平面内,直径为R的光滑半圆轨道和半径为R的光滑四分之一圆轨道水平相切于0点.0点在水平地面上。

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0点以某一初速度进入半圆,刚好能通过半圆的最高点A,从A点飞出后落在四分之一圆轨道上的B点,不计空气阻力,g=l0m/s2。

河北省2015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监测试卷(一)

河北省2015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监测试卷(一)

某某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

材料反映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2.“频繁地对外用兵,使晋楚两国都感到力不从心。

于是,两国都产生了谋求和平的愿望……在华元(宋国大夫)的调节下,晋楚两国于公元前579年夏,在宋国的西门之外结盟……宋西门之盟,开了春秋时期晋楚两国弭兵会盟的先声。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晋楚联盟主要是为了抗衡强秦B.晋楚争霸表明分封制遭到破坏C.该会盟之后保持了长期的和平D.华元的调节树立了周王的权威3.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

看它们的官属,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右”予以区分。

该材料意在表明A.中书省只是毫无实权的秘书机构B.三省的设置削弱了皇帝的权威C.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D.三省间并无实质性的制衡关系4.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

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A.背景:汉景帝无力平定七国之乱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C.结果:尾大不掉,事与愿违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5.在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某喜剧中,一个叫德谟斯(Demos/汉译为“民众”,它也是英语Democracy/“某某”的词源)的猴子,被一个狡诈的政客牵着鼻子进行哄骗、愚弄并作出各种滑稽的动作。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 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 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题文】1.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帝(“)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分解】D分解:依据关键信息“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解答。

君主专制下,君主是世袭的、终身的;实行官僚政治,中央与地方官员一概由皇帝任免,而封建社会是家国同构的,D项正确。

A、B、C三项无从体现。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西周制度的正确理解。

【题文】2.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 亿亩。

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

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

“边际之地”的增加()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B.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C.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D.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农业的发展及手工业发展【答案分解】D分解: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边际土地的开发是由于人口增长太快,在农业科技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

但我国古代人口并不是持续增长的,而且人口增长不是开发边际土地的根源,只能是重要的直接原因,所以A错误。

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才是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C错误。

【名师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小一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名师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小一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4-2015学年度高三年级小一调考试历史试卷命题人:李军燕审核人:裴冬梅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6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面每小题所给的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题文】1.荀子说:“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

”材料说明的核心问题是()A.宗法制是贵族的“氏族”组织法B.“持手而食者”指的是社会的下层C.社会下层不按宗法结成宗族集团D.古代社会呈现出非常严格的等级【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答案解析】A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有天下者、有一国者、有五乘之地者和有三乘之地者”这些统治阶级可以建立宗庙,祭祀自己的祖先,而靠双手来糊口的百姓没有资格建立宗庙祭祀祖先,这说明只有在贵族内才实行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宗法制,而在平民百姓中是不实行的,所以材料强调的核心是宗法制实行的范围。

故选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透过材料信息理解本质和领会材料强调的重点。

【题文】2随着时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氏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在此,“制度的重新构建”指()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B.重新确立以血缘为核心的宗族关系C.巩固华夏国家的礼制D.提倡自由平等的观念【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解析】A 解析:“随着时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氏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指的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不能长久的维持政治关系,结果是诸侯势力增强,威胁中央集权。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4.“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

”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A.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B.开始确定官员监察制度C.没有依照条例办事 D.较好发挥了监察作用25.《晋书•王询传》记载:“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不同)。

自后小人惮(害怕)役(服劳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

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

”这主要表明A. 魏国实行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B.晋代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得到发展C. 两晋民族对峙严重,民族关系紧张D.两晋察举选拔逐渐以士族门阀为依据26.德国哲学家李凯尔特说:“历史主要是研究人的,但是在人的生活中,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对历史具有同样意义……只有价值联系才使我们重视此一事件而忽视彼一事件……假使没有这种价值联系,那么我们对人类历史生活中的个别差别,将像对海上的波浪或风中的树叶那样漠不关心。

”对此理解正确是A.历史研究应以个人的活动为核心 B.历史研究侧重事件对事件的价值联系C.历史是探索发现孤立的个别事件D.历史研究是人对价值判断的主观体现27.1924年《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讲:“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

”这表明A.皇权至上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 B.皇权加强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C.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 D.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28.“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米,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愈繁。

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

材料显示的情况最早发生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29.“到1900年,90个中国港口处于外国势力的实际控制中,基督教传教士在全中国范围内寻找皈依者,外国炮舰巡游在中国水域。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4.许倬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

许先生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 )A.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B.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权力C.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二D.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25.《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日.:‘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思想上确立了儒家学派的统治地位B.儒家思想有助于提高政治地位C.儒家思想吸收各派学说形成新体系D.儒家经典成为考试的主要内容26.明朝后期的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载:“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

”材料反映出当时苏州经济的最主要特点是( )A.区域性长途贸易繁荣B.工商业规模庞大C.产生雇佣劳动关系D.是全国纺织品交易中心27.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28.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

下列各项中,符合这—认识方法的是(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29.下图(“新式五味瓶”)为某时期的漫画,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

从中可知( )A.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B.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基础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30. 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试题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试题

衡水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四调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48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西周在开国分封的过程中,形成了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

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他们都是替周天子司牧一方的诸侯 B.不同爵位反映出了他们功勋的大小C.两周分封与商朝分封有着本质不同 D.西周为维护统治而进行了层层分封2.郭沫若说:“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所谓国,其实仅仅是一个大宗或小宗,所以动辄便称万国万邦。

”这说明 ( )A.宗法制使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B.中国古代社会有家国同构的特点C.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国家 D.-个宗族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3.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

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

这反映出 ( ) 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丞相在出现时可能拥有较高权力4.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

”该思想家的流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5.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冶铁技术的落后 B.精耕细作的需要C.小农经济的阻碍 D.耕牛的极度缺少6.右图印文为秦篆字体,右上起交叉读“小厩南田”四字。

此印是秦至汉初管理官田的印章。

这表明当时 ( )A.秦朝以来建立了森严的官僚政治B.汉承秦制汉代一贯采用篆体书法C.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D.秦至汉初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多样7.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

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

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B.西周执政力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C.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所收诗歌最终经孔子编订而成。

据此判断以下不可能在《诗经》中出现的是A.《唐风》B.《陈风》C.《郑风》D.《赵风》3.《九章算术》中包括田亩、粮食、赋税、土方、仓窖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功能就是敬授民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即取此意;中国古代还有编订农书的传统,不仅有私人修撰,更有朝廷主持编订的著作。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中圉古代科技A.具有服务于农业发展的特点B.其发展受到农业社会的限制C.不可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D.注重经验性和实用性的特点4.《盐铁论·水旱》载:“铁器,民之大用也。

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8.唐代经济学家陆贷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

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出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因不立矣。

”下列历史现象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A.秦汉推行“重农抑商”B.北魏至唐推行均田制C.明代出现“计日受值”D.明清实行“田赋证银”9.下表是据《宋史,地理志》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铅州数量,这表明当时A.政府在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10.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与唐朝时设置的节度使作为不同时期的地方势力,二者不同的地方是A.与天子是否存在宗法关系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11.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

作者认为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D.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12.(明)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八讲了一个宦官对这种权势变化的亲身体会。

嘉靖年间的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

昔日张先生(内阁大学士申的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

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

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

”这则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内阁首辅在朝臣中的权威逐渐下降C.明朝的礼仪制度曰益规范D.皇帝的威权被宦官分割13.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占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

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14.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

”据此可知清初A.已形成统一国内市场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D.苏州是江南经济中心15.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

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

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参观此工程。

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样进入下水道进行了参观。

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的是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C.崇厚对外情况是无知的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16.下侧日记最可能写于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

一一《忘山庐日记》A.1361年B.1895年C.1907年D.1913年17.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

……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开工后)斯时运用缫丝机槭尚无相当人才。

……乃延(请)意人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务。

……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

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耗损殆尽。

对于丝厂发展,折射出的史实本质是A.技术人员主要依赖外国B.产品销售不十分的顺畅C.因官督商办而走向衰败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艰难18.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19.据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遽降。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C.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簪理受冲击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20.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21.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22.“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天不怕来地不怕;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天子吓得发了懵。

”歌谣反映的近代史实应该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23.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圜》中写道:“革命带来了问题,答案却是只能在继续革命中得到锯决。

……所谓的革命,无非是露借助革命的杠杆,撬起可以使民族翻身的巨石,当无论如何都撬不动的时候,不是换一·个杠杆,而是接长这个杠杆,用更激进的革命,继续撬。

”这表明作者认为中国近代前期A.革命目的极具坚定性B.革命手段极具优越性C.革命过程极具跳跃性D.革命结果极具建设性2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

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

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25.1919年4月,身在欧洲的梁启超给北京外交委员会发了一个电报:“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梁启超对袁世凯北洋军阀政府的外交政策不满B.梁启超与后来青年学生的态度一致C.梁启超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还没有看清D.梁启超已变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斗士26.迭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

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A.“中学西源,为我所用”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27.《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呵分性。

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8.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

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

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

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C.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29.“中共将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暴动政变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该宣言的发表A.说明中共放弃了武装的领导权B.表明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促成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30.陈廷湘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中记载:按《劳动互助组织纲要》的规定,苏区的农业互助合作完全是农民自愿组合的换工、换耕组织形式。

农民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而加入互助合作,获取较单独耕种更多的收益,因而能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优化极低下的生产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材料表明A.当时苏区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合作经济B.消灭封建土地制度,是一种土地公有制C.合作经济是与政府无关的农民自愿组合D.合作经济的实行适合苏区生产力发展状况31.1937年德国《共和报》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

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

”此处所言战事A.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酌狂妄计划C.切断了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32.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